高中议论文素材及分析(精选6篇)
学无止境
有一个徒弟学艺多年,出山心切,就去向师傅辞行:“师傅,我已经学够了,可以独闯天下了。”“什么叫够了?”师傅问。“就是满了,装不下了。”徒弟答。“那么你装一大碗石子来。”
徒弟照办了。“满了吗?”师傅问。“满了。”徒弟十分自信。
师傅抓起一把细沙,掺入石中,沙一点没溢出来。“满了吗?”师傅又问。“这回满了。”徒弟面有愧色。
师傅又抓来一把石灰,轻轻撒下,还是没有溢出来。“满了吗?”师傅又问。“满了。”徒弟似有所悟。
师傅又倒了一盅水下去,仍然一滴水也没有溢出。“满了吗?”师傅笑问。
徒弟:„„ 素材分析:
这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可能很多同学都曾经在某份报刊上读过。故事中的师傅利用向碗中盛物的方式含蓄巧妙地告诉急于出师的徒弟一个道理:“学无止境,切忌自满。”这个故事很有教育意义,也可以说饱含哲理,也许你的老师曾经用它来告诉你学无止境的道理,也许你已将它用到了写作中,作为论述学习切忌自满的事例。读了一个故事,理解了其中的含义,然后运用到现实中,看来顺理成章,完美无缺,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停步于此的话,不就“学有止境”了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再看下面这个故事。
思维素材二
哲学教授的实验课
年近花甲的哲学教授在上最后一课。课快结束时他拿出了一个大玻璃瓶,又先后拿出一袋核桃,一袋莲子。他说:“我今天给你们做一个实验,希望你们每个人能一辈子记住这个实验的结果。”
在座的同学当时都很奇怪,哲学课还能做出实验吗?
老教授把核桃倒进玻璃杯中,直到一个也塞不进去为止。这时候他问:“现在杯子满了吗?”学过哲学的同学已经有了几分辩证法的思维。“如果说装核桃的话,它已经装满了。”教授又拿出莲子,用莲子填充核桃还留下的空间。
老教授笑着问:“你们能从这个实验中概括出什么哲理吗?”
同学们一个个发言,有人说这说明了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满,只有相对的满。有人说这说明了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想挤,总可以挤出来的。还有人说这说明了空间可以无限细分。
最后,老教授说:“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不过还没有说出我想让大家领会的道理来。你们是不是可以反过来想一想,如果我先装的是莲子而不是核桃,那么莲子装满后还能再装下核挑吗?你们想想看,人生有时候是不是也是如此,我们经常被许多无关紧要的小事困扰,看着人生就沉埋于这些琐细的事物之中。到了最后,却往往忽略了去做那些真正对自己重要的事情。结果,白白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记住这个实验,如果莲子先塞满了,就装不下核桃了。”
一片静默之中,同学们都陷入了沉思。
(选自《中国青年》2004年第3期)素材分析:
虽然没有放那么多东西,但教授做的实验与第一个故事中师傅的举动很相似,对不对?文题已经点明,这是一堂哲学课,相似的事例对于一群钻研哲学的学生有哪些启发呢?我们看到,有学生悟到了:“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满,只有相对的满。”这可以说与学无止境的道理本质相通。有的学生悟出“时间像海绵里的水”,还有人悟出“空间可以无限细分”,这些你在读第一个故事的时候想到了吗?
再从大的方面来看,“学无止境,切忌自满”,“没有绝对的满,只有相对的满”,“时间像海绵里的水”,“空间可以无限细分”,这些道理其实都是遵循着同一条思路得出的;教授的思路则截然相反:先大后小才留下了空间,如果人生被小事困扰,那就有可能忽略真正重要的事情。这个道理你之前想到了吗?
想到或者没有想到都不要紧,所有悟出的道理都是思考的产物,所以,关键在于你是否积极主动地从多个角度来对事物进行观察和思考。比如说,读了这两个故事之后,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徒弟先盛一碗水呢?如果水中加点盐或者糖,你能悟到些什么?再看下面的两个故事,看看有没有新的启发。
思维素材三
才华的方向
1887年,美国南部一个小镇。一天,60岁左右、仪表不凡的绅士伊曼纽尔·尼戈先生在镇上一家杂货店里买香烟,他递给女店员一张20美元的钞票并等待找零钱。
女店员接过钞票,低头找零钱。突然,她无意中发现弄湿了的手上沾有钞票上的颜料。她大脑一片空白,惊讶地停了下来。经过几秒钟的短暂思考,她认为,作为她的老朋友、老邻居、老顾客——伊曼纽尔·尼戈先生一定不会给她一张假钞。于是她如数找出零钱,尼戈接过钱离开了杂货店。
过了几天,那个店员还是有些怀疑那张钞票的真伪,便把钞票送到了警察局。毕竟,在一百多年前的1887年,20美元还不是一个小数目。警察局里的一名警察坚持认为钞票是真的,而另一名警察则对被沾掉的颜料痕迹大为怀疑。他们怀着好奇心与责任心,来到了尼戈先生的家里。
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他们竟然在尼戈家里找到一架伪造钞票的机器,还有一张正在制作的20美元假钞!同时,他们也看到了尼戈已经绘制结束的三幅肖像画。调查结果是这样:尼戈先生是一名杰出的画家,他熟练地运用画家的手笔,一笔一笔描绘了那些20美元假钞。他的手法如此高超,几乎骗过了所有的人,包括银行里的职员,但最后却不幸暴露在女店员的湿手上。尼戈很快被捕了。他入狱后,他画的三张肖像画被拍卖了1.6万美元,每幅画均超过5000美元。
也许故事到这里应该结束了,但让无数人为之叹惋的是,尼戈几乎花费相同的时间来画一张20美元的假钞和一幅价值超过5000美元的肖像画。的确,有才华的人会比普通人更容易抵达成功的彼岸——如果方向正确的话,但很多时候,才华并不意味着成功。毕加索说过:“准确地选择,你的才华会得到更好地发挥。”才华非凡的人误入歧途,他的非凡才华只会成为其难以承受之重,加快他陨落的速度。(选自《郑州晚报》2008年4月22日)素材分析:
手工绘制一张以假乱真的美钞,简直是匪夷所思。而这种非凡的才华导致个人锒铛入狱,又实在令人扼腕叹息。我们一再说到的思考,其实并不仅限于感悟道理,也包括对事件本身的探究。以本文为例,作者的感悟其实隐含了一个判断:尼戈绘制美元是为了钱。这固然很有道理,但你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其他的可能?比如,尼戈是否可能为了自己手绘的美元成功地骗过别人的眼睛而骄傲,所以一直继续这样的行为。或者,尼戈起初只是出于好奇的心理尝试了一次,而后便再难克制自己,最终落入法网。再或者,你还可以设想一下尼戈以后的人生路程。推断一种可能,再试着把这种推断放到尼戈身上,也许你也能创作一个同样吸引人的故事。这就是对于材料的创造性运用,也可以说是再创作。请同学们再看看下面这个故事能否对你有所启发。
思维素材四
最好的老师
看到电视纪实节目中,警方一举捣毁印制假钞窝点,顺口问一旁印刷院校毕业的学生:这个假钞,你们做得出来吗?
他笑说:当然做不出,至少现在做不出。那个要求多高啊。
想起以前和一个考古专业的大学生谈天,他说起盗墓贼的技艺高超,比如使用起来事半功倍的考古工具洛阳铲,就是盗墓贼发明的。听起来不可思议,却是真的。他们读书时,还真请盗墓者来讲过课。他说那堂课,极其生动,极其管用,记忆极其深刻。
我就对那印刷学院的学生说:你们学校,为啥不请制假钞者来讲课呢?
那么,经济院校该找偷漏税者来上课?那么,政治院校该找非法传销者来上课?那么,美术院校该找疯子来上课?那么,戏剧院校该找街头行骗团伙来上课?那么,医学院校该找百病缠身者来上课?那么,军事院校该找本·拉登来上课?„„你一句我一句,说到大家笑倒。笑归笑,说法其实成立,最好的老师就是社会,对不对?
(选自《羊城晚报》2007年7月30日)素材分析:
高超的印刷技术制假钞,先进的挖掘技术来盗墓„„前文尼戈先生的事件经过作者的思考,得出的是“善用才华”的感慨;同样的制造假钞事件,经过本文作者的思考,产生的结论是:“最好的老师就是社会。”
这两个角度都有道理:技术就是技术,知识就是知识,它们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熟练的开锁技术在锁匠用来可以为人们解决生活中的麻烦,但是如果用于盗窃那就是犯罪;核聚变与核裂变技术如果用于生活可以为我们带来方便,如果用于战争那后果就不堪设想„„这是从“立德”的角度来考虑。
社会是复杂的,随着你的成长,你会越来越多地发现这一点,你会见识到许多负面的人与事,你当如何看待?从中发现其正面的因素,作为自己进步的动力,这是从学习的角度来考虑。你呢,你对这两个故事有着怎样的思考?
编者补语:
一、中心素材教学模式的内涵
素材在社会生活中可以运用并组合于诸多领域, 因而也就能够实现多种不同的目的。而在教育教学领域, 教师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 将素材与教学方法相结合于课堂教学实践中, 也就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素材教学法。
中心素材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 它是一种以素材为依托,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 运用精选出来的素材,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中心素材问题串让学生进入某种特定的事件或环节中, 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形成教学双向互动,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活动样式。这一模式在高中政治课中的运用主要是指在教师设计的中心素材的指导下, 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独立思考, 自主地建构政治知识架构。简单地说, 运用素材成为媒介的教学方法就是中心素材教学法。
二、中心素材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之困境
中心素材教学模式虽然已经在笔者的教学中应用并推广了将近八年,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很多教师在使用中还是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受到很大影响, 因此很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一) 知识成分太多, 道德成分太少
高中思想政治课有着两大功能:知识传授功能和品德教育功能。可是很多教师在利用中心素材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过于注重知识点的讲授, 轻视道德教育。笔者认为,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灵魂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引导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健全的人。如果只重视经济、政治、哲学等知识点的教育, 将严重曲解新课程政治课的性质和功能, 也会极大地降低中心素材教学模式的使用效果。
(二) 新课程的最大亮点流于形式
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 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评价等, 都在发生着变化。综合探究课是本次课改的一个亮点, 在高中政治必修四个模块的每单元后, 都有综合探究活动课的设置, 这是本学科的一大特色、一个亮点。遗憾的是, 由于“综合探究”活动课理论与实践缺乏, 特别是有针对性的案例极少, 任课教师普遍感觉很难开展。因此, 在采用中心素材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 很多教师故意避开综合探究课。原本很流畅的探究活动的设计流于形式, 又或者是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 导致学生探究的热情大打折扣, 于是很多时候综合探究课被用作学生自学课或者干脆避而不上, 违背了教材设置此类课程的主旨。
(三) “前结构心理图式”对学生的干扰
学生在学习每一节新课以前头脑并非一片空白,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实际观察, 或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传媒的影响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想法和认识。心理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前结构心理图式”。很显然, 当学生的“前结构心理图式”和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一致时, 对课堂教学将产生促进作用;当学生的“前结构心理图式”和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有不一致时, 将会产生一种拒绝或排斥教学内容的结果。这样久而久之会导致课堂教学劳而无获。在利用中心素材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 学生的“前结构心理图式”会反复地介入教学过程, 对教学产生影响, 从而成为该模式在应用时所必须面对的一根“硬骨头”。
(四) 学生的课堂投入和热情不高
虽然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已实施多年, 但是有的教师仍然采用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 严重压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强调对知识的死记硬背, 所谓“背多分”才能“多倍分”。对学生的考察也主要是记忆能力, 而很少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探究、创造和动手能力, 这样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 随着时间的推移, 学生变得越来越沉默。在利用中心素材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 笔者几乎每节课都会遇到这种问题———整堂课教师不点名, 没有一个学生会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学生学习热情的降低意味着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 学生没有兴趣又意味着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 这最终会导致课堂教学“事倍功半”, 因此学生学习热情的降低也是该模式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
(五) 预设与生成的矛盾
预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对整个教学所进行的一种预先设计, 预期性是其主要特征, 预设是教师个人风格与魅力的体现, 具有很强的可控制性。生成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某些问题或现象, 偶然性是其主要特征, 因此生成是教师所无法预料和掌握的, 可控制性非常弱。中心素材模式的教学中要有预设也要有动态生成。没有预设, 课堂就会陷入盲目;没有动态生成, 课堂就成了没有意义的操练。所以, 预设和动态生成的辩证关系的处理, 成了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中心素材教学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解困策略
(一)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道德成分
新教材中有着大量的人文精神内涵, 都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情感力量, 都有着对人生乃至整个宇宙的关爱和反思, 渗透着深刻的哲学美学思想及强烈的思辨色彩。讲“增强自律能力, 培养健康的人格”这一课, 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律有自爱、自控和自省等表现, 要学会如何自爱、自省、自控。笔者通过平时对学生的观察发现, 学生无论是在家庭生活中、学校生活中还是社会生活中, 无论在语言上还是行为上, 都有许多不自律、不自爱、不自省、不自控的表现,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求每个同学在这些方面自查、自省。又如, 现行的教材有许多充满人文主义内容的材料, 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持之以恒,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仁爱精神,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律己观念,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这些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人文精神, 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
(二) 突出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教学的主体性、综合性、开放性
1.强调主体性
从本质上说, 综合探究主要表现为学生立足于教材基础知识展开的主动探究,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居于主体性地位, 教师在探究活动中发挥着辅助性的作用。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把握好自身的角色, 对于学生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能越俎代庖, 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切实促进学生的体验、感悟、水平获得上升。为切实达到这样的理想境界,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注重结果, 而要将整个过程与参与性考虑到评价因素当中, 对于学生的成绩评价要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 不能单纯以考试成绩为尺度。
2.注重综合性
新课程改革下的《思想政治》在结构上有四个必修模块, 每个模块设有四个单元。综合探究在新课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教材每个单元的每一小节里面都设有专门的综合探究环节。每个单元与综合探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并且能够相互促进, 理论课为综合探究的开展创造了前提基础。综合探究对于理论知识的应用与行为具有引导性作用, 如“走进哲学·问辨人生”, 它对美好生活的向导、百舸争流的思想、时代的精神精华三个课时的知识概括与总结。同旧教材纯粹的理论教学进行比较, 新课程设置综合探究课, 拉近了思想政治课理论学习和生活实际的距离, 强化了理论联系实际, 同时提升了学生对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理论的认识, 使学生在此方面的应用能力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综合探究促进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理论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三者之间的紧密结合。
3.突出开放性
综合探究要立足于全体学生, 而不能对学生进行等级划分, 搞局域性活动。教师对于探究小组的组建要精心设计, 要将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进行混合搭配, 明确每一个学生的任务, 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探究情况, 了解每个学生的探究程度, 尽量给每一位学生创造展示成果的条件。同时, 教师要建设开放性的探究活动环境, 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表不一样的观点。
(三) 以开放性问题设计应对学生的“前结构心理图式”
开放性教学问题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这些差异具体体现在学生的心理、基础知识、生活的环境、能力的水平以及生理等各个方面。思想政治课的开放设计要考虑并承认和尊重这些差异的存在, 并利用问题的开放性的解决和结果的评价来引导学生, 让学生形成自己独有的特性。在问题难度的设计上要有层次、我们并不是要把每个学生都拉平填齐, 所以, 问题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整体情况,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以及实际的情况来制订目标, 让更多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进来, 每个人在活动中都使自己有所获得和提高。
(四) 从个性心理特征角度入手, 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首先, 根据能力、气质和性格的差异, 因势利导, 将他们的性格优势运用到学习中来。比如, 在教学“如何正确对待货币这一知识点”时, 可以让性格开朗的学生成为学习这一知识点的组长, 让性格孤僻的学生去成为辩论者的“军师”;让个性强的学生去相互辩论, 让个性软弱的学生多看书;对反应机敏的学生, 可在课堂中引导他们多发言, 对反应迟钝的学生, 可以让他们进一步稳固知识点。这样, 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 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就不会让学生感到“无所事事”。
其次, 根据学生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反应形式的差异, 求同存异。求异思维是主动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 教师要积极创造这种条件, 鼓励学生大胆求异, 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以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如“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这一内容, 教材讲到一些, 但是学生可以自己找到更多的具体条件, 而不用拘泥于答案一致。
再次, 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思想和实践目标的差异, 从他们不同的认知需要出发, 寻找到他们能够主动学习的最佳切合点。假若一个学生正在课堂上听课, 他的认识需要占了主导地位, 他就会注意听讲, 主动记笔记, 积极思索, 排除一切困难主动而积极地学习。
(五) 在预设与生成中寻求动态平衡
中心素材教学模式中的“中心素材”主要由教师搜集, 中心问题串也主要由教师来设计, 在正式教学中也要由教师作为控制者。显然, 教师的预设在先, 学生的生成在后。
首先, 预设要有弹性, 给生成留足空间。教学必须要有预设, 这是教学的常规性要求。每一堂课都有具体的教学任务与进展计划, 在课前教师必须备好课, 做好预设。但是有一点必须清楚, 即课堂教学是一个呈动态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不一定要完全按照教师的预设进展, 如果机械地遵照预设进展, 则容易抹杀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容易使课堂教学陷入僵化状态。同时, 对于课堂的生成, 教师要掌握好尺度, 做好控制, 使得课堂教学有张有弛有序地进行。因此, 没有进入课堂之前, 教师要充分考虑课堂上随时会出现的“意外情况”, 从而最大化地给预设留有足够的包容度和自由度。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素材;应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72(2013)04-003-02
高中历史教学中采取历史素材不仅能深化学生的历史知识理解程度,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力。但是,历史教学中怎样应用历史素材,许多历史教师没有明确的认识。一些历史素材运用效率较低,课堂教学效果较差。合理的运用历史素材,能够引导学生理解相关的历史资料,学生可以快速获取正确信息并辨析历史材料。高中历史教学时,如果历史教师对每个讨论性问题引入历史素材论证,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尝试。
1.应用历史素材的作用
1.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历史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历史素材中的内容较为生动有趣,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比如教师在讲“洋务运动”时,可穿插这样一段历史素材:“1882年,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这段史料既能说明“洋务运动”的效果,也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材内穿插的各类图片也较为生动有趣。
1.2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力
许多高中生学习历史总是死记教材内容,制约了自身历史思维的发展。历史素材能够还原历史面貌,深化教材内容,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比如在叙述隋朝大运河时,教师可以用一些诗句来描述建大运河的情景:“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学生从该诗句中便能了解到,开凿大运河加重人民负担,但也有利于南北交流,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1.3加强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历史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思维更加活跃,而不是记住权威性解释。教师利用历史素材可以让学生自我探索研究,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形成新学习动力和能力。比如,讲解清末《时图局》中,教师先由学生自己将动物所代表的国家罗列出来,随后教师再进行相关解释。
2.历史教学中历史素材应用的情况
2.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历史素材
教材中的历史素材,起到了教学辅助作用。历史素材的选取,是围绕着教材难点和重点,具有典型性和启示性。教师应当将历史素材和思考题融进教案内,突破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比如中国近代史中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时,可引用《八一宣言》的一段:“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兄弟阋于墙”源于《左转》,指的是家里争吵,意喻国共两党关系。教材史料也可以重新组合,比如可将《瓦窑堡会议的决议》、《八一宣言》结合在一起,分析比较之后,学生对国共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有了清晰的了解。利用好教材中的历史素材,能够开阔学生视野,学生对历史知识也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2.2恰当的补充课外历史素材
有时,教材内的历史教材内容不够充分。教师想要说明某个历史要点,需要补充一些课外历史素材。比如“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中,关于这些国家内部演变形成,教材中的历史素材只是简单的一些小字。教师可加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和《世界箴言》中的一些内容进行充分说明。补充课外历史素材,要求教师注意平时积累和广泛阅读。还有一些历史知识很难用口述和笔记的方式教懂学生,比如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等。教师可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教学,再现这些历史场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3学生自主搜集相关历史素材
比如在讲解“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时,由学生课后寻找关于“太平天国”起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民革命的历史素材。学生通过自我搜集素材,能够获得一定的认知,培养独立判断能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时,教师还应告知学生一些历史学概念,比如史料价值、历史真伪和研习历史研究精神等。
2.4运用好历史插图和地图
高中历史教科书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教科书内不仅包括文字内容和举例之外,还有相关照片、历史人物的画像和地图。这些历史插图和地图是史料,教师应当进行灵活运用,生动形象的补充教科书内容,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感知历史。同时,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注意讲解历史地图的隐性知识,例如我国古黄河的多次改道,各历史朝代地图上的黄河入海口并不一样、《清朝疆域图》内的新疆首府在伊犁、《瑷珲条约》签订后我国还保留着江东六十四屯,直至1900年沙俄发动“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后才夺取此地。选择历史插画和地图时,应当根据课文难点和重点选择,更不能超出课文文字的重要性。图片只是辅助教学资料。
结束语:
若要提升学生历史知识的分析能力,教师需遵循合理多样的原则选择历史素材教学。利用好教材中的历史素材,寻找课外有效的历史素材,并运用好历史插图和地图,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教师还可对学生布置历史素材作业,由学生自我收集历史素材,获得历史结论。历史素材应用不能满足新课改要求,而且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师要不断探索和研究,达到提高教学效益和活化历史课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房君.浅析史料证据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界,2011,(3).
[2]胡臻.口述历史现场,鲜活历史教学--口述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用与思考[J].课外阅读(中旬),2013,(8).
[3]张彦琦.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版),2012,(12).
【卷首语】
考场上保持心态平稳的关键,是不要奢求自己每一道题都会。尽己所能,将所有能够做的题做对就行了。不能因错一两道题而患得患失、急躁不安,自己不会做的题,别人也不一定就能做对,考场上不妨多给自己一些宽慰。考试节奏也不要一味加快、快而不稳。
语文试题从表述上看,没有看不懂的,也很少是自己根本就不会做的。因而建议考生拿到试卷,看清题目要求,按顺序一道一道做,不必首先浏览全卷,更不必先看作文题是什么,否则会影响整个语文考试的情绪。等到我们把前面的题目答完后,再集中思维考虑作文,那该是更有把握的。当然,个别同学习惯先写默写,再按序做题,也未尝不可。
但是要注意,当我们一道一道按顺序答题的时候,一要注意保证做一道对一道,二要注意用最快的速度争取时间。若碰到自己没有把握的题,【整体统筹】
一、语言运用题答题技巧——15分钟
二、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15分钟
三、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15分钟
四、必考类阅读答题技巧——20分钟
五、选考类阅读答题技巧——15分钟
六、临场作文的答题技巧——60分钟
【友情提醒】以上时间安排仅供参考,个人也根据自身情况略作调整。但原则上上述时间分配是答题的底线时间,超过则大不妙。
一、语言运用题答题技巧:
题型稳定,平时训练也多,基本套路我们是熟悉的,在审题清楚的前提下,一般用15分钟左右为宜,一时不能确定的,留待作文之后再答,但要做好标记,避免漏答。
1.字音:依靠积累、做好排除、相信语感——读完即可答题 2.成语——结合语境、依靠积累——读完略加分析即可答题
【望文生义】栉风沐雨、五风十雨、春风化雨、不足为训、以邻为壑、空谷足音、振聋发聩、与虎谋皮、投桃报李、缘木求鱼、付之一笑、此起彼伏、令行禁止、不绝如缕、反唇相讥、尾大不掉、筚路蓝缕、胼手胝足、含英咀华、焚琴煮鹤、风声鹤唳、铤而走险、登堂入室、【感情色彩】暴虎冯河、坐而论道、甚嚣尘上、大放厥词、沐猴而冠、一念之差、睚眦必报、按图索骥、长此以往、弹冠相庆、不知所云、满城风雨、敲门砖、粉墨登场、花言巧语、无所不为、无所不至、付诸东流、旷日持久、评头论足、狗尾续貂、半斤八两、不可一世、连篇累牍
【语意重复】被人贻笑大方、使人们生灵涂炭、替他为虎作伥、使误会冰释前嫌、【适用范围】宵衣旰食、不情之请、气宇轩昂、形影相吊、应接不暇、水乳交融、拍手称快、功败垂成、毛遂自荐、添枝加叶、平铺直叙、对号入座、偃旗息鼓、摩肩接踵、鳞次栉比、寸草不留、鹿死谁手、出类拔萃、黄钟大吕、具体而微、路不拾遗、珠圆玉润、洋洋洒洒、耳提面命、分崩离析、俯拾皆是、见仁见智、敬谢不敏、堂而皇之、分庭抗礼、摇旗呐喊、呼之欲出、鼎力相助、浩如烟海、出神入化、旁征博引、乐不思蜀、乐而忘返、潜移默化、【误用词义】临危授命、不经之谈、身无长物、从长计议、手无寸铁、举重若轻、万马齐喑、心潮澎湃、惟妙惟肖、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南辕北辙、细大不捐、噤若寒蝉、捉襟见肘、熟视无睹、未可厚非、安之若素、史不绝书、滥竽充数、奇文共赏、莫衷一是、春意阑珊、火中取栗、鹬蚌相争、无可非议、不胜其烦、不厌其烦、宛然在目、历历在目、心有余悸、首当其冲、轻诺寡信、鬼斧神工、巧夺天工、不以为然、不以为意、画虎类犬、东施效颦、休戚相关、骇人听闻、耸人听闻
【备考建议】这类题考查记忆力,诀窍在于熟能生巧,建议考前一个星期内要专门用三十分钟进行强化记忆本学期各次试卷之中自己出错的字音和成语,并注意把握规律。
3.病句答题技巧:(1)病句
成分残缺——一看全不全(主谓宾等)搭配不当——二看配不配(主谓宾等)语序不当——三看顺不顺(词序、句序)成分赘余——四看赘不赘(重复、多余)结构混乱——五看混不混(杂糅、混乱)表意不明——六看歧不歧(歧义、不清)不合逻辑——七看符不符逻辑(矛盾)
【一看并列短语】其语言标志是连词“和、或”及顿号等,它使句子复杂化,导致语序不当,搭配不当、不合逻辑、残缺或多余等语病。
【二看否定词】其语言标志是否定词“不”、“否则”、“杜绝”、“避免”、“预防”、“防止”、“忌”、“难道”等,否定副词的连用及其与反问、有否定意义的动词、形容词连用,易造成逻辑错误或赘余。
【三看数量短语】其语言标志是“百八十”、“将近”等表数量或范围的词,表数量减少误用倍数(只能用分数、百分数)和数量短语与表数量、范围的副词、代词连用,易造成搭配不当、前后矛盾或赘余等。“约…左右”、“近…左右”、“余…左右”、“达…多”、“达…以上”、“超过…以上”、“不少于…以上”
【四看“是”作判断词的判断句】其主语和宾语之间若没有同一关系或从属关系,就会造成搭配不当或残缺等。“是”“成为”前后是否一致。“原因是…在作怪”、“原因是…造成的”、“被…所”、“是因为…的结果”“受…所”
【五看两面词】其语言标志是“是否”、“成败”、“关键”、“优劣”、“好坏”等,易出现一面和两面搭配不当。
【六看虚词或介词短语】其语言标志是介词“对”、“在……中”,副词“没有”,连词“虽然……但是”等,误用、混用、滥用、错位易造成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残缺和赘余等。“从、在、经过、通过”易缺主语。代词指代不明。
【七看动态助词】时间副词“已经”、“将要”等与时态助词“着、了、过”连用,易出现前后矛盾的逻辑错误。
【八看关联词】当各分句主语不一致时,易因滥用省略或偷换主语导致前后脱节、关联词位置问题、关联词搭配是否得当、关联词使用是否得当。
【九看赘余词】前后两个词语在词义上重复或叠加,易导致重复啰嗦。“过分多虑”、“极大悬殊”、“早已久仰”、“得到惠赠”、“目的是为了”、“围绕以…为中心”、“大多以…为主”、“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
【十看多项修饰成分】句子的修饰成分过长,易导致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或成分残缺等语病。【友情提醒】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 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 →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 →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
(1)记住病句典型类型和相应的病句标志词,直接判断排除。
(2)拿到病句题,首先分析句子主干,探求主谓宾是否残缺、是否相配,在寻找修饰词是否有问题;再看关联词,位置、搭配、关系是否得当。
(3)高考病句题中的三个错句分属三种不同类型。判断时间略长于前两题。(4)前三题合计用时5到6分钟。
4.语言连贯题:排序题:找基准句(中心句、有代词句),两两联系,按序整理(1)看清题干要求,明白答题方向;(2)寻找题中暗示,找准突破口(解题关键处)。【知识归类】:
1、陈述对象是否一致
2、句式是否统一
3、语序是否是合理
4、照应是否周全
5、色调是否相融
6、音节是否和谐
7、过渡是否承启
8、暗示是否回应。
解答排序题的要领是:⑴找准起始句和总结句,⑵发挥句中以下暗示性词语的作用:代词,关联词,重复出现的词和体现语段层次的其它词。⑶尤其注意句子之间的时间,空间和逻辑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5表述题答题技巧:压缩、扩展,仿写、拟写,图表、漫画,筛选都有可能,而且极易变种。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看清题目要求,认真分析题目,依靠平时积累,发挥想象,就不难作答。
(1)仿句题:续写式、命题式、嵌入式、开放式
注意句式(保留部分、改变部分,尤其是短语结构)、修辞,以及对主题的要求。(2)压缩题: 找关键词:抓句号、辨层意、分类别(注意关联词)
一句话概括:按句号分析语段,合并同类句,分析层意,概括要点,连缀成句。分析过程:找出过程语段,划出相关语句(主题动作),概括压缩,某些限制词不可删。拟标题:抓开头,顾结尾。
(3)图表漫画:表格题:比较对象、比较角度。漫画题:讽刺对象、社会现象 标志解说:有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含义、组合含义,表达某种愿望、期待、祝福(4)宣传语:按要求答题(突出要点、符合要求、简洁生动、字数要求)(5)形象生动地说明、抒情、议论、记叙(7)善用修辞、看清材料大意、事件+认识
(6)名句变换(2)(7)画外音、扩写、续写、对联、新闻点评
画外音:对画面内容的解说、议论、抒情(感慨),不可是外面人物的声音。扩写:抓住重点、看清要求 续写:议论观点、对联:对偶、仄起平收 新闻点评:常规点评:事件概括+理性观点+问题实质 争议点评:直入观点
二、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15分钟完成
【备考建议】考生对文言文题普遍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其实,只要稍稍作一点准备,就会发现,历年的高考都有一定的规律。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符合这一要求的文言文,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和《资治通鉴》中的名段;以人物传记居多,09年更是要回归人物传记。从以往的选文看,高考虽说回避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但倡导并弘扬真善美是永恒的时代主题,结合当前反腐倡廉和社会舆论看,对忠臣廉吏的价值判断依然会影响高考文言文的选文。
建议在考前仔细翻译领会几段考过的文言传记文,了解文言用法,熟悉知识考点,避免临场发挥失常。1.材料多为短小的传记,记述的是传主的为官、为人、事君、待人接物之道,考生应首先对此心中有数。解答时可先扫读第1、2、4 题,大致清楚要考察那些词句;较细致的阅读第3题,以作为理解文段的参考,即一定要利用好第四题,帮助阅读全文,进而帮助做翻译题和另两题;
2.然后阅读文段,按时、人、官职变化划分事件,标出人物的全称,细致理解文段。
3.解答问题:
实词理解—代入原文;虚词比较—类推比较; 信息筛选—排除分析;语意理解—细对原文相应事件;
文言翻译—最好在原文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大意,点出采分点,然后字字落实、注意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以及语脉语气。
【友情提醒】有些同学习惯于自己的做法,不划分事件,阅读后凭感觉答题,最终第2、3题错误率极高。
三、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10-15分钟完成
【备考建议】复习时一定要全面了解高考试题的命制类型和出题设问的角度等,对分析思路和答题思路做到心中有数。该题可先读题干,带着问题读材料,一时不能完全理解,可以考虑这首诗的类型,借助同类型作品尤其是教材中出现的作品加以分析。
1.解诗:诗题(判断诗歌内容、情感、题材)作者注释(判断情感倾向、风格)诗词本身(抓意象、情语;分句、片理解内容,把握意境)
2.解题:分析问题,明确问点,揣摩命题者意图及答题指向。(再现诗词意境、理解作者情感、分析手法特点)
3.答题:分层回答,不忘主旨。
问语言:炼字题,点出它的妙处,即技巧。问语言风格。
问意象(景物):本诗通过哪些意象运用哪些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问意象句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问情感:本诗通过哪些景物写出了怎样的生活感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问手法:本诗描写景物综合运用了哪些手法,在诗中用什么比(拟)什么,先虚写什么,后实写什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地写出了怎样的愿望,从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问结构:诗句在开头、中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如何围绕某句或字(在诗题里或开头语句里)展开的。(线索题)
切记: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
四、必考类阅读答题技巧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从议论说理的角度入手,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无分论点,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观点,论证结构有什么特点;论述类层次分明(阅读时注意理清论述层次,明确段意层意)
(一)选择题:注意关键词
主要包括文章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对说明新知识、新发现、新理论等形成、发展过程及作用有重要意义的修饰语、限制语以及有指代意义的词等。如“目前”、“将会”、“已经”、“最……”、“除……之外”、“大概”、“也许”、“可能”、“其”、“彻底”、“完全”、“这”、“与此相反”、“如此”以及那些表示事物之间发展逻辑关系的关联词语。注意错误项的设置特点:
以偏概全、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因果混乱、主次颠倒、偷换概念、混淆时间、肯定与否定、偶然与必然、客观夸大。
(二)简答题:
重难点一: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文章思路的基本方法
技巧1:选准角度,议论文体,可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结论来划分,理清行文思路,并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论证结构——并列、对照、总分、层进——作切分。技巧2:辨明重要文句。文章中有些句子,如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前呼后应句(包括文中反复出现的文句)
技巧3:审辨标志性词语。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A顺序词,B关联词,C指代词,D范围词,E类别词,F过渡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
技巧4:(1)从形式方面分析①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联、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②掌握文章因文体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结构规律: 议论文常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论证事理;说明文常采用总分总式或并列式结构来说明问题。
重难点二: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是指将文章的整体内容和文章的主题中心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
1.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有文体特征意识: 论述文,论题、论点(分论点)是主要信息,论据和论证是次要信息;说明文,说明的对象、说明的内
容和对象的特征(特点)是主要信息,说明的方法及运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要有切层分层意识: 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同一关系取其一;相属关系取其”属”;相并关系取其”和”;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要有全文整体意识: 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才能全面准确。语言组织方法主要有:(1)采用摘句法: 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
(2)采用合并法: 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3)采用提炼法: 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 2.分析归纳中心意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寻找中心句(段),概括中心意思: 有的标题即是中心,有的开头点明中心,有的结尾揭示中心。(2)合并各段内容, 概括中心意思: 寻找各段中心句, 合并各段主要内容来提炼概括。
(3)采用整体把握法,概括中心意思: 有的文章(段)没有主旨句,须将全文各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提炼。
重难点三: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是指作者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或赞同或反对,或喜爱或憎恶,带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其表述因文体而有差异。有的直接说出,有的则分散在字里行间,若隐若现。在具体的分析概括时,首先要抓住文体特点,其次,要抓住一些标志性词句,如“认为”、“觉得”和一些主旨句等。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思想、主题。分析的具体做法是:
①统观全文,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句子; ②从材料的中心内容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③从作品的表达方式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五、选考类阅读答题技巧:
(一)文学类阅读答题技巧:
1.解答此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先读材料,自己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理清文章脉络,再看题做题;另一种是先通读题目,再读文段。
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前者不易受到题目的误导,但用时较多;后者解题较快,但易被题干中的陷阱误导。采用何种方式,应因人而异,并在平时训练中摸索比较,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完成此大题用时宜在15分钟。
2.文体特点:
(1)象征类散文:寻找关键句(由物到人,由实到虚),理清作者说理层次。
(2)叙事类散文:抓住中心事件(标题、首尾句),找出生活事件的特点,揣摩作者对此的态度和情感倾向。
(3)写人类散文:抓住中心人物,理清人物经历,分析人物言行,看清作者态度。
3.题型特点:
(1)表达技巧题:(A)什么手法(B)有什么好处(C)文中如何用,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倾向(2)结构技巧题:(A)根据位置、文章层次判断作用(B)结合文章具体解释作用(C)表达了什么情感、态度、价值观
(3)概括整合题:确定题干中提到的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在此句的前后,确定信息范围,划出要点句子,根据问法整合答案。
(4)探究题:明确问点,揣摩文章倾向和命题倾向,结合文章作答,注意写出自己的思考。观点+分析。
【备考建议】考前一周应对该题的题型设置、技巧知识、答题术语、答题思路做一个归纳和回顾,同时选择自己做过的典型试题(得分最低、最找不着答题方向)复习,理清自己的答题思路,明确注意事项。
(二)实用类(信息大家清楚,不赘言)
两类题各有千秋,凭感觉选题,不要重复做题。10-15分钟完成
六、临场作文的答题技巧: 时间控制:40-60分钟
题型设置:话题基本消亡、命题依旧主流、材料不可忽视、寓言偶尔为之。考前准备:不同类型作文不同写法心中有数 考试思路:
(一)审题:材料倾向、题目要求、适合文体、拟写中心、明确文题
(二)列提纲:段落层次、段落大意、素材特点、论据说明、过渡语设计、首尾设计、亮点设计、字数详略安排。
(三)写作:按提纲写作,不断回头望,小心书写与卷面。【文体写法】
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总的来说,就是通过事件表现人物和中心思想。写法上主要是情节要有起伏。
2.议论文:(1)提出观点,正反对比论证,联系自己,总结观点。(引、议、联、结)(2)提出观点,摆事实
一、分析一,摆事实
二、分析二,总结。
(3)提出观点、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
3.议论性散文:确定中心论点、分解分论点,拟定层次。散文式的开头结尾,议论式的分层阐述。【审题技巧】
1.话题作文——抓准三个基本点和三注意
(1)抓准话题内容——能放能缩(2)抓准材料主旨——能进能出(3)抓准命题者意图——立足自己生活
过了审题立意这个关键的槛,还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第一是不要把话题当标题。第二是防止跑题。第三是防止虚构。
2.命题作文——二法六明确
二法:(1)摘“眼”法。就是寻找作文题的“题眼”,题目中关键字眼。题目是偏正型结构的,题眼大多在偏的部分,如“难忘的一瞬间”,“难忘”是题眼;题目是一个句子的,谓语多为题眼,如“我也品尝了后悔的滋味”,“品尝”就是题眼;题目是独词的,它的表意重心往往在这个词所代表的事物的本质特点上,抓住它的本质特点,或写出它的象征意义,或写它的比喻意义,或写它的引申意义,这“本质特点”即为题眼,如“路”。
(2)标志法。就是通过辨识题目中标示文体的词语来明确作文的体裁。如题目中标有“记”、“忆”等字样或标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物的,应写成记叙文;文题中出现“评、析、读、感、谈、说、议、辨、启迪、启示、体会、感想”等字眼的,一般要写成议论文;文题中有“介绍、使用、构造、形成”等字眼的,一般要写成说明文;若文题中有象征性、形象性、抒情性意味的词语,多写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议论的散文。如“爱流涌动”、“绿”、“忏悔”等。
六明确:(1)明确写作对象。记叙文的写作对象包括记事、写人,状物(写景)三大类。具体说,要明确记什么事,写什么人,状什么物。
(2)明确写作目的。写文章是有目的的,即要告诉人家什么,或表示赞扬什么,反对什么。写作目的也叫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题目规定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我们就要根据这个中心思想选材。有个没有规定,我们要根据材料确定。
(3)明确写作范围。写作范围指题目对记叙事件的时间、地点、数量的限制。一般情况是,题目越短,限制越少,写作范围越大;题目越长,限制越多,写作范围越小。
(4)明确写作重点。分析题目中的重点词语,可以看出哪些地方是写作的重点,应该详写。有的重点词语起着揭示文章中心的写作重点的作用。
(5)明确写作人称。文章的人称是指作者叙述的立场、角度。记叙文常用的人称有两种:一是用第一人称,用“我”“我们”的立场写,二是用第三人称,用“他(她)”“他(她)们”的立场写;有规定人称的,要按规定的人称写。有的题目没有规定人称,要根据所选的材料确定人称。
(6)明确写作的文体。议论文、记叙文、散文、应用文。3.材料作文——五步法
(1)找对象(2)分主次(3)抓关键(4)辨是非(5)定立意 【拟题技巧】
1.化用古诗名句2.化用课本名言3.化用影视音曲词4.化用时髦语言5.童话、悬念 【谋篇技巧】
1.亮化开头:记叙文注意悬念、议论文注意明确、散文注意点题。中心单独成段。2.巧妙结尾:呼应开头+总结前文+点题(深化、推广、引用)
3.巧分层次:小标题、分论点一要符合中心,二要立意递进、含义加深,三要精炼醒目、力求对称。放在开头,注意过渡衔接;放在结尾,注意单独成段醒目。
【素材技巧】
1.考前积累:分坚强乐观理想追求、感动感恩亲情友情、理性分析社会民族三个专题准备几篇范文和尽可能多的语段(事例简述+情感哲理+个性议论),既要有古今中外经典实例,也要有当代热点时事。
2.试卷作文整理:整理考试前老师讲评的优秀作文,仔细思考其长处。3.考场化用:在审题准确的基础上,巧妙组合素材,注意两点:层次、自我。
【卷面技巧】改善卷面、少写错别字是每个考生的梦想。除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外,我建议:1.列提纲。一则有利审题立意准确,二则可以将文章的开头、结尾、亮点、结构、层次理好理清理顺,在卷面的关键点不犯错。
2.设计开头,写好结尾。考场作文,写草稿不现实。随想随写往往无法考虑好结尾,而结尾往往是作文分数上下的关键,因而应该事先写好。开头只要想好即可动笔,倒不用在提纲中写清了。
考场作文是一种应试作文,应该在打动阅卷老师上下苦工夫。下面几点最受阅卷老师的青睐:一是思维敏捷开阔,关注社会生活,富有时代责任感。二是感情真挚美好,弘扬真善美,摈弃假恶丑。三是材料新颖简洁,语言清新畅美,文采飞扬,文思动人。四是书写整洁秀美,卷面美观大方。平时就要针对以上几点互进行训练。
高考作文中,如能由文题中的自然现象联想到社会现象,文章的主旨就深刻得多了;思辨能力,作文中最好说理公允,把持有度,全面分析,反对绝对化、片面性。
考场上,你若擅长形象思维,会编故事,可以以自己的见闻“编”一个美丽的故事展示哲理,写一篇感人的记叙文;你若属于多情善感之辈,则可以让情感的溪流汩汩地流淌到一个个方格内,以一篇动人心弦的散文去“打动阅卷人的心”;你若长于想象,则可以天马行空、叱咤风云,创作一篇引人入胜的幻想
小说或想象作文;你若平时就爱发议论,析事论人一针见血,大可在几十分钟内完成一篇漂亮的议论文或杂文。
【友情提醒】
一、理清试卷思路、做好时间分配、文具准备。
二、多记多读、不要意外失分。
三、考前静心、不要患得患失。
四、最后一周自习时间,复习有以下注意: 1.不要贪多,抓住能涨分的内容复习。
2.不要求全,抓住重点复习,其余明白基本技巧和答法即可。3.不要恶补,细水长流,适量适时复习,追求实效。
5月,深圳,年过六旬的欧阳先生走在家门口的人行道上,莫名其妙被一辆倒退的轿车撞倒。他爬起来与肇事司机理论,反被司机钱某诬蔑偷车,继而遭到拳打脚踢,欧阳先生坚持要求一同去医院,并试图坐上车,但被钱军强行推开。小区保安、巡防员和业主们围了过来,司机开始跟围观者“解释”说,欧阳先生想撬他的车,这种人就该打,并扬手掌掴,将他打得满脸是血,围观者试图上前劝阻。钱某威胁说,谁插手就找谁赔车,巡防员和小区保安也无所适从。凶手在20分钟内采用掌掴耳光、脚踢胸腹部等手段对老人肆虐,并最终将老人按倒在地,还要他当众跪下承认“偷车”。面对围观者的指责和民警的调查,他还振振有词地称是“在教训偷车者”。
评点:近年来,因小车肇事、并且肇事司机仗车蛮横无理而引发的争议已经不少了,在这些争议里,小车司机往往被当成一个群体,那就是富人,而被小车撞伤甚至撞死的一方,就当成弱势群体——穷人了。深圳的钱军打人事件,同样被冠以了富人与穷人之争。贫富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个人的经济问题,已经切切实实是一个社会问题,有人说,中国已经出现仇富群体了。剖析司机打人事件,可以从道德层面,也可以从社会层面。
现状及应对策略
兴平市西郊高级中学
史鹏武
浅议高中生思想道德品质现状及应对策略
史鹏武
(陕西省兴平市西郊高级中学 邮编713100)
【摘要】高中学生思想品质现状主要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太强,理想信念淡薄,缺
乏远大志向,心理承受能力差,意志品质薄弱,享乐主义生活方式有逐步扩大的趋势,价值
观念错位,行为习惯失范等问题,导致学生思想品质下滑的原因较为复杂,有家庭原因、学
校原因、社会原因。如何有效提高现阶段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本文结合学校实际,主要从三
个方面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一是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有机整合,以丰富德育工作内
涵,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责任教育”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感受和
体验中形成道德认知;三是以教育科研课题为依托,促进思想道德品质建设。
【关键词】思想品质现状原因分析应对策略
《纲要》第十条指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
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可见,高中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状况如何,关系到数亿
个家庭的幸福和谐,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对广大高中学生教育的目标定位,不
仅仅是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更要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
经验和学校实际,对高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现状、存在问题、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作了一
些探讨,与大家交流。
一、高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现状
现在的高中学生,均为90后,是跨世纪的一代,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
调查结果显示,高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现状总体上还是比较积极进步的,主流是健康乐观、蓬勃向上的。具体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通过学校国旗下演讲、“责任”主题演讲比赛活动,通过观察
学生对时事的关心程度,不难发现高中学生都普遍认为“作为一个人,当然要爱自己的祖
国”,这说明高中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
2、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认同集体主义精神。在学校和集体的活动中,不难发现学
生都愿意为所在集体的荣誉付出自己的辛劳和汗水。
3、崇尚民主、平等、自由。通过家校联系记录和家长会,我们会发现高中学生希望社
会能够给予他们人格的足够尊重,希望父母给予较大的思想自由空间,希望学校给予所有学
生以平等尊重的教育态度。
4、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大都愿意做一个顺应时代潮流、努力探求新知识的年轻人。
二、高中学生思想品质存在的问题
在我们欣喜地看到高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健康主流的同时,也要正视在负面因素影响下
存在的消极问题。它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太强。现在的高中生独生子女较多,他们在家庭中备受关爱,家庭生活中与他人接触较少,导致这些学生缺乏关爱意识、公德意识。在家庭、学校和社会
交往中常常强调个人的得失,过多地关心个人的价值实现。
2、理想信念淡薄,缺乏远大志向。家庭生活条件比较富裕的高中学生,劳动意识缺乏、艰苦奋斗意识消退,进取精神弱化。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什么远大的追求,缺乏忧患意识和危
机感,过分依赖父母或长辈。
3、心理承受能力差,意志品质薄弱。在“温床”中长大的独生子女因缺少“挫折”教
育,心理承受能力极差,碰到困难就退却的现象相当普遍,经受不住生活的磨练,经受不起
挫折的考验。学习上因为一次成绩落后就心灰意冷、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对成绩较好
同学热潮冷讽;生活上因为攀比,遇到不如意之事,感觉生活没意义,怨天尤地,抱怨父母,抱怨社会不公,从而出现不愿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严重偏差行为。
4、享乐主义生活方式有逐步扩大的趋势。父母的价值取向和社会的影响,导致学生贪
图安逸,热衷享受,没有形成艰苦朴素的生活方式。根据我校“贫困资助资金使用情况调查”
报告可以看出,补助的资金,学生大多用于吃、穿等享受生活方面。虽有部分学生购买了学习机,但动机多为学习机能提供较多的生活学习便利。另外,不少高中学生喜欢的业余爱好
都是一些消磨意志、不求上进的活动。特别值得我们警醒的是,不少高中学生对网络这一电
子海洛因的迷恋达到了无可救药、令人忧心的地步。
5、价值观念错位。主要是盲目崇拜金钱,一些未成人对“大款”的挥霍奢侈生活十分
羡慕。英雄模范人物却知之甚少,过分追逐影视明星。有些高中学生还相当幼稚地迷恋于搜
集明星们的琐屑资料,甚至可笑地效仿他们的习惯动作,而对他们的辛勤付出和成功历程却
不愿深入了解。
6、行为习惯失范。一小部分高中学生过分沉迷于上网打游戏、聊天。另外,沾染抽烟、喝酒、打架、早恋等恶习的高中学生人数也有增加的趋势。
三、原因分析
以上问题的出现,绝非偶然。从家庭、学校、社会及高中学生自身等方面分析,主要有
以下原因:
1、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高中学生思想品质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教育的不足和引导的错误。具体表现
在:
一是家长平时忙于生计,没有时间和较多的精力教育孩子,抱着只负责孩子吃穿的态度,把对孩子的教育全面抛给了学校、社会,使得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
有的家长甚或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从此不闻不问。
二是家长不了解需要培养子女哪些基本素质,缺乏对孩子成长规律的正确认识,缺乏正
确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一味地重视孩子的文化课成绩。
三是家长把自己无法实现的理想转嫁到孩子身上,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
求,并以此严格管教孩子,突出的表现是父亲抓学习,母亲抓生活,导致孩子心理价值观念
偏差。
四是家庭教育没有形成合力。在教育孩子以及孩子将来的发展问题上,家庭成员之间教
育角度和方法不同,甚至出发点出现较大的分歧,使孩子无所适从。
五是有一些父母家人的不良行为直接影响了子女,突出的问题是家长的行为不考虑孩子的感受以及对孩子产生的不良影响,许多学生得不到家长言传身教的正面示范作用。
2、学校因素的影响
学校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影响主要是教育存在误区和导向偏差。学校为了在激烈的、近乎
白热化的竞争中求得一席生存之地,都是各自“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千方百计提高升学
率,以致于一些学校在高考升学率的指挥棒下,抓智育和德育时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
具体表现在:
一是德育目标定位失当。尽管总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但是在学校德育的实际进程中明显对高中学生的总体要求偏高,其结果当然
是学校德育脱离社会实际和高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实际,成为“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
二是道德教育的内容脱离高中学生的实际。这其中包括目前道德标准高深的理论远离
了学生的实际生活,抽象的内容影响了学生的理解,单一的标准影响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道
德教育与学生人格和心理塑造处于分离状态。
三是道德教育的课程脱离高中学生的主体。包括传统教育的方向、内容、目标主要不是
从学生出发,而是把学生作为塑造的客体,这样造成与目前高中学生的核心价值相背离,不
能适应社会的变迁。
四是道德教育的形式脱离社会及高中学生的现实。目前学校仍存在以灌输形式进行道德
教育,忽视德育过程中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在社会层面的道德教育过程中存
在着学生低参与、甚至零参与的现象。
五是德育方法简单粗糙。不顾学生发展的实际,将成人社会想当然认为“重要”和“符
合学生实际”的内容强加于学校德育。
3、社会因素的影响
一是社会环境的不良示范
当代高中学生的生活环境是一个开放式的环境,形形色色的思潮冲击着校园,一些不良的风气和不健康思想,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泛滥,功利主义盛行,恶性炒作肆
虐,价值观念颠倒,美丑是非混淆等成为影响高中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二是网络的错误引导
网络是一个“鲜花和陷阱并存”的世界。网上的暴力信息逐渐淡化了虚拟与现实的差
异。网上的色情信息严重危害着正处于青春萌动的高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网上游戏对自控能
力较弱的高中学生而言,过多的沉溺其中,就会带来学习成绩下降、旷课、逃学等危害,严
重者甚至走向违法犯罪。
4、高中学生自身的原因
知识经验少,自制能力弱,情绪容易冲动,思想容易偏激,对自己的能力缺乏准确的估
计,对社会的认识过于简单、片面和肤浅等都会对高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产生负面影
响。
四、应对策略
培养高中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
面的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才能有明显的收效。在这许多因素中,学校是主阵地,发挥着主导
作用。下面结合我校的经验,谈一下我的看法。
1、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有机整合,以丰富德育工作内涵,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德育工作的有益补充。将心理工作与德育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心理健康教育本身也更容易得到广大德育工作者的重视。
为此,我校建立了由校长亲自挂帅,组建了一支由经过省级心理培训的教师、体育与健
康教师、班主任等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设立了学校心理咨询室,建立与管理学生心理
档案,负责本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监控。学校不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建立学生心理社
团,倡导学生自助、他助和互助;开展体育与健康专题探究活动等。这些工作的扎实开展,使学校德育工作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成效十分明显。2012年元月,我校在兴平市
创建省级卫生城市中成绩显著,受到省检查团的高度评价。
2、以教育科研课题为依托,促进思想道德品质建设
科研兴校是我校办学思路的重要内容。这几年来,学校有意识地将教育科研由教学领域
拓展和延伸至德育领域,构建教学与德育并重的教育科研格局,以便更好地探索新形势下学
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工作中,我们积极营造重视德育工作的氛围,强化全体教师的德育
意识,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德育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来。
3、有针对性地开展“责任教育”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形成道德认知。
我校一改以往的说教教育,大力在学生宣传“责任意识”。让学生深刻意识感恩、爱心、读书、好习惯的养成都是自己应该肩负的责任。这就促使了学生由德育过程的被动接受者变
为主动参与者,在互动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让学生懂得自己要求自己,自己监督自己,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自己的一份责任。此外,学校还针对高中学生普遍存在的感恩意识淡
薄、对网吧过于迷恋、日常行为失范等问题,通过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版报评比、橱窗专
题展示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感恩教育”、“拒绝不良网吧”、“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等主题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总之,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而且艰巨的重要工作。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以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以科学的发展观理性地研究和分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所面临的挑战,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高中学生成长发育的规律,充分整合社会的德育资源,让更多的人来关心、支持高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那么,我们肯定能够不负时代赋于我们的重任,探索出一条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之路。
【高中议论文素材及分析】推荐阅读:
高中议论文经典素材09-24
高中议论文通用素材01-18
高中议论文素材摘抄积累10-09
关于诚信的议论文素材高中11-22
高中语文 议论文素材积累 闻一多11-03
【网络综合-高中作文素材:关于“磨难”的议论文论据】05-27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难点分析论文07-02
高中英语情境创设教学法的现状及应用论文05-25
高中作文题目高中议论文题目07-25
高中议论文开头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