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的目的和目标(通用8篇)
这几年,公司通过强化培训管理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员工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设备故障率、事故发生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培训基础工作薄弱,针对性不强,导致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培训管理工作,指导各级管理人员如何更好地开展培训工作,提高培训效果,谈一点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一、我们为什么要培训?
首先,培训是一个多赢的过程。对员工来说,通过培训,使员工具备完成规定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改进自己的工作态度,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才华,得到职位的晋升,得到社会的认可,实现个人的发展目标和人生价值;对部门来说,通过培训有效地完成部门工作计划和目标,提高团队的整体作战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有效节省成本,来提高部门的业绩和凝聚力;对公司来说,通过培训,把因员工知识、能力不足、态度不积极而产生的对公司的损失控制在最小限度,提高工作质量,减少事故发生率,降低消耗,实现公司最大的效益。
其次,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发展,技术的革新,要求员工不断地充实自我和提高生存能力,来适应环境的变化。据有关国际组织统计,在知识爆炸的当今时代,一个大学毕业走向社会后,如不注意学习,他原本的知识每年贬值20%;一个工程师知识的半衰期是五年,即五年内一半知识已经过时。我们焦化行业虽然属于传统行业,但近几年由于煤化工技术的发展,炼焦技术的不断创新,焦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模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现有的焦化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时刻面临着淘汰和出局的危机,今天你可能能胜任岗位,随着企业的发展,如果不注重学习,明天就可能失去这份工作,而且,今天的薪水越高,明天的
风险就会越大。试想一下,公司现在的工资水平每年以18%的速度在持续增长,几年后,想进企业的人会越来越多,每个岗位竞争的力度会越来越大。所以,为了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大家都应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来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二、我们应当对员工培训什么?
前面我们明确了培训的目的,接着我们要根据培训的目的来制定培训的目标和内容了。培训目标应有短期目标和中长期的目标。培训的短期目标,首先是保证每个员工都能胜任目前的工作。而培训的长期目标,是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技术的更新,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使他们学习和适应这些变化,并进一步改进他们做事的方式和方法,来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知识的培训、技能的培训和态度的培训,三者缺一不可,知识的培训就是使员工具备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如岗位应知应会、经营目标、方针、制度、文化等方面;技能的培训就是要员工掌握完成本职工作所必备的技能,如操作技能、维修技能、人际关系技能等;态度的培训就是通过改变员工的工作态度,提升员工的士气,敬业精神和主人翁思想,创造最佳的管理效益。
只有明确了我们培训的目的和目标,我们在制定培训内容时才能结合本部门的人力资源状况,采取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方式,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培训工作才能有效地开展和落实,也可以有效地帮助和提高我们的日常管理工作,而不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和口头上的演讲而已。
三、今年公司的培训目标和要求
1、进一步促进培训工作的务实化,多样化。
今年公司制定的培训计划,进一步明确了班组培训内容,坚决杜绝以往培训中存在的抄制度,学文件为主的培训方式,实现务实化、多样化。针对班组每周一训,要求各部门在制定培训计划时,每周应针对不同的重点,按岗位应知应会方面、安全方面、工艺技术知识方面、设备管理和现场管理等四方面内容分别培训。培训方式方面采取多样化的形式,不能以课堂讲授为主,应增加岗位比赛、应急演练、案例分析等形式的培训比例,来保证培训效果。
2、培训工作逐步实现教材的标准化、通用化。
在今年的培训中,要求各部门对培训内容加以规范,业务性培训逐步实现统一教材,今年年底必须达到厂级教育和车间教育教材规范化。班组教育应制定出每个岗位上岗标准,然后根据标准逐步落实培训教材,每周两题的培训以工段或班组逐步规范成以工艺技术知识为主(不少于100题),作为本岗位的统一业务知识培训教材。每个岗位应急预案及事故预想,以及设备应知应会、安全常识也要逐步规范和统一。总之,只有把每个班组、每个岗位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予以规范和明确,才能为培训工作提供最有力的保证,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员工不会学,不知道学什么的问题。
3、要求班组培训逐步实现自主式培训。
目前车间培训存在的问题是由车间统一制定班组培训计划,没有针对性,所以实用性不强。下一步,公司准备逐步加强班组自主式培训管理工作,要求每个班组长必须清楚了解本班组的人力资源实际情况,了解每个人的技术业务能力和水平,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去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逐步使班组每个成员具备足够知识和技能,去完成各自的工作,并通过一定的激励手段,鼓励员工自觉参加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来提高培训效果。
四、培训的基本原则
1、经常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
作为一个部门的领导和培训者,要不断地发现和表扬积极的参与者,要树立好的榜样,好的典型,让他们现身说法,让这样好的典型能够将自己在工作之中总结的经验和工作方法传授给其他员工,使每一位员工要有参与感。
2、预先制定培训后期望达到的标准。
每次培训都必须要有计划、方案和目标,要定期检验培训效果,通过PDCA循环,不断地总结和提高培训方法,提高培训效率,循序渐进地逐步提高培训效果。
3、积极指导员工的培训和学习,提升培训人员的自身素质。
中国有句谚语“名师出高徒”,作为培训的管理者和施教者,培训人员首先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能固步自封。在培训过程中,要根据每个人的层次,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要要求所有员工按同样的步骤,同样的速度学习和进步,针对落后的员工,要手把手地辅导。要随时随地地进行培训,利用好每个和员工交流的机会,积极指导员工的培训和学习,最终形成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局面。
4、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方法
培训一定要讲究有效地方式和方法,做到“有原则不乱,有计划不忙,有预选不穷,有方法不难”。要结合本班组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各样的培训方式,例如,授课法、分析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模拟训练法、影视法等。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人要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例如:对技术性强的岗位理论培训要多一些,使理论能够指导实践;对操作性强的岗位实践演练要多一些,来迅速提升他们的操作技能;对危险性岗位安全培训要多一些,来提高他们的安全预防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等。
总之,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作为一个好的培训,必须要有科学的方法,完善的制度,必须要发挥大家的共同作用,每个人要参与其中,通过互动,相互帮助,共同提高,才能把我们的培训工作做的更好。
一、国家湿地公园的目的定位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 (试行) (林湿发[2010]1号) 第四条指出, 建设国家湿地公园, 应当遵循“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5]。结合国家湿地公园的定义, 保护 (含科研监测) 、宣教和生态旅游是其建立的3个主要目的。在实际规划和建设中, 如何处理好保护、宣教和生态旅游之间的关系, 始终是相关人员所面临的困扰之一。
从表面上看, 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利用湿地生态系统开展科普宣教及生态旅游之间存在着不易平衡的相互制约关系。但从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和建设要求上来看, 这三者之间又存在相对独立的关系。
首先, 从功能分区的功能上来分析。同保护区分区管理类似, 国家湿地公园也根据功能需求对整个区域进行分区管理, 共包括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5个部分[5]。湿地保育区和恢复重建区是执行湿地生态系统保育功能的主体, 对湿地公园的核心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保护, 对部分受干扰的湿地生态系统进行恢复, 是湿地公园的一级保护区域。此区域的封闭性和独立性最高, 只执行保育和科研监测功能, 不对游客开放, 以避免宣教和旅游活动对其造成干扰。宣教展示区可供开展湿地服务功能展示、宣传教育活动, 是湿地公园的二级保护区域。此区域对游客开放, 主要执行展示、宣教功能, 不具备娱乐性质, 除了宣教展示及休憩相关设置外, 不设置任何游乐设施, 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性和功能完整性。合理利用区可供开展生态旅游、生态养殖等利用活动, 是执行生态旅游功能的唯一主体, 也是湿地公园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为游客提供游览性和娱乐性的旅游服务, 可设置相关的游览、娱乐设施, 但不能从根本上损害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性质和功能。管理服务区可供湿地公园管理者开展管理和服务活动, 通常选择在非湿地生态系统区域。因此, 执行保护、科研和监测功能的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在功能和区域上均独立于其他功能区;同样, 执行生态旅游功能的合理利用区也在功能和区域上相对独立于其他功能区;宣教展示区自身具备独立的科普宣教和展示功能, 但其科普宣教功能也可以适当融入到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内而不影响这三个分区的功能。
其次, 从对游客活动所提供的服务支持上来分析。湿地保育区和恢复重建区独立于游客的活动, 不对游客提供任何直接服务支持;宣教展示区对游客提供游览和求知的服务支持, 不提供娱乐服务支持。同时, 对游客而言, 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是相互联系的, 均提供不同程度的浏览和求知服务。合理利用区是对游客提供游览、娱乐和休憩服务支持的主体, 且娱乐服务也仅限于该区。因此, 游客在不会对湿地公园所保护的核心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的同时, 既享受到了游览和求知的服务, 也享受到了娱乐和休憩的服务, 达到保护、宣教和生态旅游和谐并存的目的。
最后, 从各功能分区对人为干扰的容忍度来分析。湿地公园的人为干扰主要来自于游客的活动。湿地保育区和恢复重建区对游客干扰零容忍, 宣教展示区对游客干扰容忍度较低, 仅限于了解湿地、感受湿地, 合理利用区对游客干扰容忍度较高, 为游客提供与湿地相关的游览、娱乐、休憩等服务。
综上所述,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湿地公园的首要生态目的, 科普宣教和展示是国家湿地公园的重要社会目的, 而生态旅游则是国家湿地公园的主要社会目的和经济目的。湿地公园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是以湿地保育区和恢复重建区为主, 同时也存在于宣教展示区和合理利用区, 但层次有所降低。通过分区保护和分层保护, 在空间上和程度上分离保护、宣教和旅游, 在满足保护的同时, 使宣教展示和生态旅游得以充分开展, 同时实现国家湿地公园的3个目的。
二、国家湿地公园的目标定位
1.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目标的定位
《国家林业局关于做好湿地公园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 (林护发[2005]118号) 明确指出, 国家湿地公园是国家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湿地野生动植物保护栖息地以及湿地多用途管理区等共同构成了湿地保护管理体系[6]。但由于国家湿地公园面积相对较小, 通常仅数千公顷或数百公顷甚至几十公顷, 因而虽是国家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其主要作用是保护现有湿地保护区体系范围之外的中小型湿地生态系统, 尤其是城市内或城市周边尚存的湿地生态系统, 是对保护区等湿地保护体系的必要补充和完善。在国家湿地公园的规划和建设中, 没有必要将其保护目标放到保护大尺度区域湿地生态系统安全的战略高度, 如省级区域尺度或更大的区域尺度。这样的目标对面积较小的国家湿地公园来说不具备现实意义, 且不现实的保护目标将对公园的实际保护工作的目的性产生偏移干扰, 导致保护工作难以落到实处。因此, 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目标定位为保护公园内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性、完整性、功能性、安全性和生物多样性等, 成为区域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体系的一部分即可。
2.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目标的定位
科普宣教及展示是国家湿地公园3个主要目的之一, 也是其最重要的社会目的。宣教展示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是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和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同常规的景区宣教系统一样, 国家湿地公园的宣教展示系统也具有向受众传递公园自身的资源状况、人文历史、景观特征、服务资源、基础设施等相关信息的基本功能[3], 但是国家湿地公园的宣教展示系统还有着更重要的目标, 即传播湿地生态系统相关知识、建立社会群体的湿地保护意识以及展示湿地生态系统的景观和价值。从这个层面上来看, 国家湿地公园的宣教展示系统更侧重于主动向社会各群体受众施加影响。所以, 受众的范围和影响的程度也成为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目标定位的重要指标。
对受众而言, 存在多方面因素差异, 如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经济条件和地域等。湿地的保护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这决定了国家湿地公园的宣教是面向整个社会群体, 因此要充分考虑受众自身因素差异的广泛性, 避免过于偏向某一特定阶层受众。考虑到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地域普遍性质, 国家湿地公园宣教受众的地域范围以本地为主即可, 旅游热点区域的国家湿地公园则需要考虑面向更大地域范围的受众。
对受众的影响程度则关系到国家湿地公园的宣教展示系统成效。如果不能让游客产生保护湿地的意识, 获得一些湿地知识, 感受到湿地的价值, 则达不到宣教的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 潜移默化的整体布局和激发游客兴趣使其主动探知的方式要比直接的宣讲和灌输更有效。因此, 让受众在湿地公园宣教系统中获得充分熏陶, 主动产生兴趣, 主动进行探知和思考, 进而有所思、有所忆、有所感、有所得, 才是国家湿地公园宣教的目标所在。
3.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目标的定位
生态旅游是国家湿地公园实现科普宣教和展示的主要方式, 也是国家湿地公园主要社会目的之一, 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经济支持。因此, 生态旅游的开展对国家湿地公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不同于普通的风景娱乐旅游景点, 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具有强烈的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展示和体验特性, 其景观设置要求保持亲近湿地、体验湿地、感受湿地的主题, 娱乐设施也要求同湿地的自然性密切联系。因此, 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建设的基本目标不是打造园林景观景点和人工娱乐场所, 而是为游客提供具有自然性、亲和性的特色湿地游憩场所。同宣教的受众范围一样, 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主要面向本地各层次人群, 因此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建设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吸引游客的多次游览和经常性游览。
我国的湿地保护经过多年的发展, 已经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热点之一, 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和发展将有效促进湿地保护的进展及其社会基础。科学合理的国家湿地公园的目的定位和目标定位, 是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需要管理部门、科研工作者及广大社会群众共同发展和不断完善的重要内容, 对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和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摘要:基于国家湿地公园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简析了国家湿地公园在保护、宣教和生态旅游方面的目的和目标, 并给出其相应的定位。
关键词:国家湿地公园,目的定位,目标定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局.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EB/OL]. (2008—09—03) [2013—06—13].http:∥www.forestry.gov.cn∥portal/sdzg/s/2977/content—441933.html.
[2]崔丽娟, 张曼胤, 李伟, 等.国家湿地公园管理评估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9, 31 (5) :107—112.
[3]但新球, 但维宇, 冯银, 等.湿地公园宣教与展示设计:系统构架与技术措施[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0, 30 (4) :30—33.
[4]邓侃, 但新球, 王隆富, 等.我国湿地公园的主导功能与建设要求[J].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1, 17 (1) :40—44.
[5]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局.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 (试行) [EB/OL]. (2010—02—21) [2013—06—13].http:∥www.forest-ry.gov.cn∥portal/sdzg/s/2977/content—441931.html.
关键词:学校财务管理 信息化建设 目的 作用 路径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给工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动力,也为教育事业的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在高校财务管理中,信息化建设是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学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和作用
(一)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的
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规范学校的资金使用,通过监督及合理配置资金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学校财务管理的水平。对财务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它以会计信息系统为管理基础,提高财务信息资源的共享、公开程度,并在互联网的操作下完成学校财务核算、分析和监督等活动,对财务管理实现信息化建设。
(二)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对财务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可及时、准确地反馈学校财务信息,实现资金使用的强化管理和合理监督、控制,使学校的资金使用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学校资金的合理配置。
1.改变传统财务管理模式
对财务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在财务信息传输、加工和分析等环节实现自动化操作,避免了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数据误差。另外,信息的输出和更改,也不会受到时间、地域等因素的干扰,有利于学校的资金管理。
2.规范财务核算和审核
信息技术能有效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减少体力劳动,有利于财务管理实现科学化管理和高效率资本运算,规范财务核算和审核。
3.有效进行财务预测
财务软件信息量和计算量庞大、信息覆盖面较广,对学校财务进行信息化管理,可实现灵活处理财务信息,提高学校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还能帮助学校在财务上做出正确判断,合理调整和改善资金的使用。
二、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一)合理调整、规划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路
对学校财务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产生紧迫感。首先,学校领导要进行科学规划,以综合性和实用性为主,以基础工作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在资金、技术和政策上给予支持;其次,学校要注重培育和引进高素质人才,扩大财务信息化建设队伍,努力培养和维护队伍建设,通过加强的培训,提高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化意识。
(二)制订工作规范要求,注重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对学校财务进行统一规范,是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只有对信息编码进行规范化建设,才能使信息化建设工作有可行性,为信息数据的存储、使用、计算和生成等提供帮助。由此可见,加强财务信息安全防范体系建设,建立安全、开放、透明的学校信息管理体系,强化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能促使学校财务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三、结语
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财务管理创新、提升财务管理效能的重要方法,学校应积极加快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因地制宜地引进合理的管理模式和方法,进一步发挥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和作用,才能助力学校的发展,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示范。
参考文献:
[1]李文.浅谈财务会计与审计的关联性[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13).
[2]李冬梅.论财务会计与审计的关联性分析[J].知识经济,2011,(4).
[3]王楠楠.论财务会计活动与审计活动的关联性[J].管理学家,2011,(3).
[4]伍松涛,李善民.高等教育经费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路径选择——基于大学内部财务管理视角[J].教育财会研究,2012,(3).
生产实习是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增加感性认识的必要途径,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生产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培养“外向型”、“经营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
生产实习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实习的安排。实习地点、实习单位可以是工程项目、房地产企业等。本次生产实习是在学生学习了管理学、建筑材料、工程测量、力学、工程结构、建筑施工与管理、项目管理及工程估价等课程后进行。其实习目的:
1、理论联系实际,验证、巩固、深化已学过的理论知识,为后续课程学习(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积累感性知识;
2、使学生获得一般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实际能力;对房地产企业组织机构与职能,以及房地产企业与建筑业、金融机构、政府主管部门和用户等方面的关系有进一步了解;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处理和总结工程技术和管理问题的独立工作的能力;
4、使学生树立建筑经济观点,能进行编制施工预算(即工料分析)和掌握编制建筑工程估价的基本知识:
5、学习和了解单位工程施工准备工作中的各项内业工作,能编制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了解建筑企业现行的组织机构和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方法:
6、扩大学生的技术与管理眼界,了解建筑业中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的组织管理模式的情况。
7、对房地产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即从开发建设到经营、服务的全过程、即每一环节的经营与管理问题均有一完整的掌握;
8.使学生对房地产和工程项目人才素质的要求有深刻的认识。
学生在实习期间,必须遵守相关的实习制度,和实习单位的一切规章制度,作息时间与实习单位相同,不得迟到、早退和搞特殊化。
实习的内容与检查方法:
根据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每位学生可参加下列内容中的l~3项工作。
1、熟悉施工图纸及有关技术资料,参加图纸会审及其它技术会议及活动。
2、学习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参加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工作或分部工程作业设计。
3、学习和了解有关定额,参加施工预算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工作。
4、在施工现场,协助工长和技术员,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学习建筑工程施工的“三控、二管、一协调”,处理施工中常见的问题。
5、适当参加主要分部分项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工程和结构安装工程等)的劳动。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按《生产实习批示书》中具体内容要求,学习有关问题。
6、了解施工企业和工地的机构设置、职能和管理经验。
7.了解房地产业与建筑业的联系与区别;房地产业与城市建设的关系;房地产业发展概况与特点,及房地产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
学生每3~5人为一组,以实习单位技术人员的身份,在实习指导人或教师指导下参加实际工作,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强调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个人见解。
检查方法:实习指导老师要对学生的实习进行精心指导与严格检查。日工作由各组组长检查并报告指导教师。
指导老师每天指导检查时间平均不低于2个小时。
实习报告与作业:
1、实习结束时,每个学生必须及时(返校后一周内)提交一份实习报告,字数不少于3000字。实习报告不仅要反映学生的主要实习内容,而且要反映学生实习工作的质量,反映学生观察与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它是评定学生实习成绩的主要根据之一。实习报告,应在实习过程中及时整理编写,要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必要时可用图表表示。书写绘图应整齐、清洁,并注意科学系统性。
2、实习结束时,每个学生还必须进行实习小结,其内容包括:本次实习过程中,本人完成的主要项目和成果,在业务上、思想上的收获和体会,检查自己的实习态度和遵守纪律性的情况,务必实事求是。并对本次实习在计划安排和实习内容各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小结写好后交给实习指导人员,由实习指导人员填写评语后再交给或寄给学校指导教师。
一、编写目的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的实训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训教学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主体性教学之一,而实训教学环境是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基本支撑条件。
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关键就是课程建设。遵照教育部提出的以就业为导向,高职高专教育从专业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转变的指导思想,我校和相关企业共同开发了环境影响评价实训教程。根据环境类专业高职培养方案和教学基本要求,从行业取经,从市场需求整合课程,加强实习实训建设,实施探究式的教学策略,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结合,编制了具体的教学计划,突出强调坚强基础教学和实践环节,努力提高环境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环境技术人才。
二、基本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环境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掌握行业环境影响评价要点,熟练使用现代监测仪器采样、具有数据分析、预测和评价,团体协作等应用型和技能型环境专业人才。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实训是很关键的一个教学环节。所谓实训是指按照教学要求,在真实或仿真模拟的现场操作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今后步入职业生涯奠定扎实的基础。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环境专业实训的方式主要有如下三种:
1.学生在环评单位顶岗实习。这一方式使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实践,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工作技能。但是一般情况下,一个公司由于办公场地所限只能接纳两三名学生,由于每个城市的评价单位只有十家左右,学校的大力申请也不能满足大多数学生实战式的实训岗位较少的事实;
2.学校和环境影响评价公司开展项目合作。学生可以在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文件中熟悉业务流程和各行业编制要点。但这样的项目评价工作进度比较慢,很容易耽误建设方的审批,并且建设项目在什么时候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是个不确定因素,等到校企合作拿到项目以后,学生还要学习其他课程或者已经放假,并不一定有整块时间开展综合实训。正是由于建设方建设时间的不确定性,也导致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对于校企合作进行综合实训时间的不确定,从而打乱了教学计划的原有安排;
3.在学校创设模拟实训环境。在这一虚拟环境下,利用真实的案例对学生进行岗位实训锻炼,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践和工程项目中实际问题的技术及管理能力,陶冶学生爱岗敬业的情操,加强学生职业规范化训练,加强学生对各行业技术编制知识点的掌握,提高环境监测仪器操作技术能力安全意识、管理意识、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等,而且能让社会充分了解学校,为学生对口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机遇。这种方式要求教师的到行业中收集审批合格的报告书(表)和相关的图文资料带回课堂,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讲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训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系统地将所学知识操练一遍,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从03级、04级、05级环境专业毕业班学生反馈意见来看,第三种实训的模式得到学生
较好的评价。这种模式增加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清楚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老师的解答,使学习具体化,对行业的了解更深入化。由于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能力以及兴趣爱好,指导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且在分配学生任务时,侧重于让每个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使得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更好地完成团队任务。同时98%的学生认为在实训中查缺补漏,通过实训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的深刻理解和运用,提高了学生调查收集资料的能力,动手动脑的操作能力、团队分工整体协作的主人翁意识及撰写综合性实训报告的文字语言能力。
1.质量目标控制的思路
由于诸方面的原因,很多电力施工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意识存在误区;即认为质量控制工作反正有监理人员把关,使企业自身的质量控制工作处于比较松弛的状态。由此导致了监理人员的质量控制工作难度加大,工作量增加。工程质量不尽如人意的情况时有发生,使得监理工作常常处于“费力不小,收效不大的”尴尬境地。而有的建设单位往往把此类情况产生的原因归咎为监理单位工作失误或控制不力。
对此;监理工程师除了在首次监理交底会议上应向建设单位说明参建各方应承担的质量责任和应尽的质量义务;让建设单位明白监理人员履行了哪些自己应尽的义务;还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运用组织措施,即要求施工方的项目管理机构设置完善、配齐管理人员、明确岗位职责、消除质量管理死角,这一点尤为重要。
二是施工过程中的工序检验或工序验收时,要求施工方相应的质量管理人员必须到场,即按照《Q/CSG 411002-2012 10kV~500kV 输变电及配电工程质量验收及评定标准》中所规定的检验批、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验收程序,要求各级相应的质量(技术)负责人参加工序检验或验收。施工方质量负责人不到场、则不予验收。这样作由于施工方的质量负责人在场、既使存在的质量问题让施工方能够当面接受并及时整改;又避免了监理人员和施工班组负责人可能发生的正面冲突;
三是运用经济措施控制工程质量。常用的工程进度款支付手段因施工合同而异,一般都带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例如有的施工合同规定在施工阶段后期甚至竣工后才开始支付工程款,这样使得施工阶段的前期质量控制工作采用支付手段来控制的效果不佳,如果在签 1
订施工合同时明确了质量要求,则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达不到合同要求而导致的质量缺陷,可视为质量违约行为。因此可视情况对施工单位采取扣适量违约金的经济措施。用此办法能及时的纠正或阻止工程质量下滑的趋势。用此措施的前提是必须有合同措施相配合。
四是需要旁站的重点或关键部位实施旁站监理时,要求施工方的质量管理人员必须到场,否则不准施工。
2.安全监理工作目标控制的思路
所谓安全监理是指对工程建设中的人、机、环境及施工全过程进行安全监控和督察。有相当数量的承包人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对安全工作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安全管理人员不足额配置;二是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三是用普通作业人员代替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的工作;四是安全教育培训流于形式;五是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由此导致监理人员的安全监理工作难度增大。监理工程师对此可考虑采用以下对策:一是运用经济措施,即采取与质量控制扣违约金的类似办法,实践证明效果明显;二是在工序质量验收或检验的同时,对施工作业环境的安全要求同时验收,作业环境不符合安全要求,不准进行后续工序施工,三是平时多看勤巡视及时发现和纠正违章作业,消除安全隐患;四是将存在的隐患情况告知建设单位,与建设单位协同配合消除安全隐患。
要真正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理工作,在施工安全中发挥真正的作用,监理人员不但要了解和掌握施工安全的专门知识,学习相关法规和技术规范,充分发挥在施工安全监理方面的预控作用,还必须对作为施工安全责任主体的施工单位加强监督管理,以督促施工单位健全自身施工安全保证体系并切实搞好自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消除施工现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各种事故隐患,把事故发生的概率降低到合理水平,实现安全监理目标。
3.实际监理工作中有待摸索探讨的问题
以上所述的目标控制工作是对一般施工阶段的正常情况而言,而在很多情况下,施工阶段的质量和安全的目标控制,其难易程度也与当地的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力度大小也有很大关系。因此,施工阶段的目标控制工作也因工程项目的所在地不同而略有差异。
一、目标管理
(一) 目标管理的产生
二十世纪初, “管理之父”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思想。他通过研究体力工作者的每个工作动作来计算出最佳的肢体动作, 进而增加了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剪掉多余的动作, 从而制定出科学的工作标准和工作目标, 这也是科学管理思想的核心所在[1]。不过, 随着时代的发展, 特别是在人们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 我们慢慢地发现:组织的工作效率并不是完全取决于体力工作者的工作效率, 恰恰相反的是, 组织中知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才是决定组织效率的首要因素[2]。我们要研究知识工作者的工作, 并不能通过仔细研究知识工作者的一举一动来实现, 因为我们不知道他们究竟想的是什么。因此, 为了能让知识工作者最大限度的为组织做出贡献, 管理者们就必须给他们一些合适的驱动力。目标管理便提出了这样的一种思想, 让个体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而使知识工作者的工作动机与贡献组织的目标巧妙地结合起来, 让组织受益。管理者也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知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在此, 一个合适的目标和持久的工作动机是完成工作的关键因素, 所以, 在强调工作效率和自我管理的今天, 我们需要一种能为知识工作者提供合适的目标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一致的工作方法。而目标管理正是解决之道。
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先生提出了“目标管理”理念。这在企业管理的发展史上是一件有着重要影响和意义的思想体系, 并很快成为当代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念的提出为管理者们提供了一个相当有效的绩效评估工具, 即通过对目标的完成程度来评估其对组织的贡献。企业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 主要是指用系统的方法, 使各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 从而高效率地完成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企业目标管理理论体系的发展与完善经历了漫长的阶段, 才得以有效地用于各企业的实际运转中。
(二) 目标管理的局限性
目标管理的工作难点在于目标的设定。因为, 企业的绩效要求的是每一项工作必须达到企业整体目标为目标, 尤其是每一位管理者都必须把工作中心放在追求企业整体的成功上。期望管理者达到的绩效目标必须来源于企业的绩效目标, 同时也通过管理者对于企业的成功所做的贡献, 来衡量他们工作的成果。管理者的目标如何确立, 由谁确立?德鲁克在其《管理的实践》一书中给出了解答, 他指出, 就定义而言, 管理者应该负责让自己所管辖的单位对所属的部门有所贡献, 并且最后对整个企业有所贡献[3]。他的绩效目标是向上负责, 而非向下负责。也就是说, 每位管理者的工作目标必须根据他对上级单位的成功所做的贡献来决定:地区销售经理的工作目标应该由他和销售小组对公司销售部门应有的贡献来决定, 专案工程师的工作目标应该由他和他手下的工程师、绘图员对工程部门应有的贡献来决定, 事业部总经理的工作目标应该由他所管辖的事业部对公司应有的贡献来决定[4]。
我们即便是有了这样的答案, 在实际工作中还是会有许多问题, 这也说明了目标管理还有很多的弊端。此外, 在采用目标管理方法的企业的反馈中, 我们也发现, 只有很少一部分组织能真正发挥目标管理的功效, 用它来提高只是工作者的工作效率[5]。很多管理者抱怨严格的自我控制和不合适的工作目标会使他们的工作变得举步维艰。
对于目标管理带来的这些问题, 其发明人德鲁克先生解释道, 目标管理是一种管理哲学, 它强调在一个组织中, 管理人员对于其下属的目标设定应与组织的目标相一致, 即贡献与绩效相一致[6]。也就是说, 在组织目标的设定方面, 上司与下属应有更多的沟通, 更顺畅的信息交流。国内的学者也对目标管理提出了批评, 其矛头更多的指向于组织中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的作风, 而并非目标管理本身。除此之外, 现存的文献并没有太多关于改进目标管理的建议和方法, 而笔者希望能通过对比分析, 发现一些新的管理思维和模式, 从而改进目标管理的短板。因此, 笔者引入了一个管理工具———平衡积分卡
二、平衡积分卡
哈佛商学院的Robert S.Kaplan教授与复兴方案公司总裁David P.Norton先生针对传统绩效考核所存在的弊端进行研究, 提出一种全新的、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 即平衡积分卡。其指标设置修正了传统绩效考核系统的不科学之处, 同时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考核指标, 它主要包含四个层面的指标: (1) 财务层面; (2) 顾客层面; (3) 内部经营流程层面; (4) 学习和成长层面。
平衡积分卡以战略和远景为中心, 从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出发, 综合衡量、评价企业的绩效, 引入了“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等非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作为对财务指标的补充, 并以战略和远景为中心, 将绩效评价和战略实施与修正紧密联系起来。平衡积分卡注重各维度之间的因果关系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从影响企业绩效的深层次原因出发, 建立能够最终改善和反映企业财务绩效的各项评价指标并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反馈和修正[7]。
按照Robert S.Kaplan教授的界定, 构建平衡积分卡绩效评价系统的时候, 首先要加强战略管理, 明确企业现阶段的战略, 然后需要将企业战略所内含的一连串假设具体转化为一系列因果关系链。因果关系链的建立一方面可以有助于将企业战略准确地转化为平衡积分卡上的一系列考核指标, 另一方面则有助于将企业战略顺利地传达给下属单位和企业员工, 将企业战略目标准确地转变为下属单位的具体目标和员工的个人目标, 保持三者的一致性, 进而对他们的工作重点产生影响, 使其行为朝着有利于实现企业战略的方向努力[8]。
平衡积分卡的这种特殊的战略规划方法也使得企业的目标设定变得明确和清晰, 有助于完善目标管理的思想体系。
三、目标管理与平衡积分卡综述
目标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思维, 将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整合起来, 使得单个知识工作者更好地为组织做出贡献。其管理弊端是目标的单一性和局限性。然而, 平衡积分卡可以很好地克服这种弊端:后者将目标的设定具体到四个大的层面, 而这四个层面又相互关联, 既使单个目标更加合理和清晰, 又增加了绩效评估的灵活性, 不再刻板地关注单一目标的完成情况, 而是更加全面整体的了解企业的运作[9]。
(一) 平衡计分卡对目标管理的巩固
平衡积分卡也强调了目标管理, 鼓励下属创造性地 (而非被动完成目标, 这一管理系统强调的是激励动力。在这个层面上, 平衡积分卡促进了在目标管理中员工的参与意识的增强, 而且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 更好地塑造企业文化, 防止企业管理机能失调。
(二) 平衡计分卡弥补目标管理的不足
针对目标管理中许多目标难以定量化、具体化, 使得组织的许多活动制订很难数量化, 从而增加管理成本的弊端。平衡积分卡自身的特点很好地弥补了这个缺陷, 实现了企业的业绩四个角度的平衡, 即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平衡;外部 (股东、顾客) 和内部计量 (经营、创新、学习和成长) 的平衡;预期业绩和业绩动因的平衡;硬性的客观指标和柔性的主观指标的平衡[10]。
(三) 实施平衡计分卡的障碍
组织实施平衡积分卡也是有难度的。平衡计分卡存在指标体系较难建立、指标数量过多及指标间的因果关系很难做到明确等弊端。因此, 企业在实际中推行绩效考核时, 除了掌握每个考核方法的特点和优缺点外, 还要特别注意把握工作性质分析其分解和量化的可能。管理者还应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 培养合作精神,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四、结论
目标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思维, 将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整合起来, 使得单个知识工作者更好地为组织做出贡献。其管理弊端是目标的单一性和局限性。然而, 平衡积分卡可以很好地克服这种弊端:后者将目标的设定具体到四个大的层面, 而这四个层面又相互关联, 既使单个目标更加合理和清晰, 又增加了绩效评估的灵活性, 不再刻板地关注单一目标的完成情况, 而是更加全面整体的了解企业的运作。
对于企业的目标设定和绩效评估, 目标管理作为一种指导思想的同时, 适当引进平衡积分卡来作为实施工具, 这样的管理方法既能将管理者的管理工作和自我管理结合起来, 也可以使企业更加专注于服务顾客, 并使财务数据更好地展现企业的运营情况, 进一步提高组织的持久竞争力, 最终让企业实现持续、平稳、较快地发展。
摘要:作为企业管理的一大经典思想, 目标管理自提出以来就受到管理人士的追捧, 其重要程度毋庸置疑。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目标管理的局限性愈发突出。在众多管理方法中, 平衡积分卡方法能很好地补充目标管理的漏洞, 让目标设定更灵活, 绩效评测更科学。本文想要说明的正是如何用平衡积分卡这个绩效管理方法来改进目标管理思想的。
关键词:全球化挑战,目标管理,平衡积分卡
参考文献
[1 (]美)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1997.[1 (]美)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1997.
[2]Peter F.Drucker.Management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M].Harper Collins, 1999.[2]Peter F.Drucker.Management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M].Harper Collins, 1999.
[3] (美) 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3] (美) 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4]邓玉辉, 仇立军.企业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研究与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08, (04) .[4]邓玉辉, 仇立军.企业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研究与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08, (04) .
[5]邓世清.企业绩效考核的主要方法比较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06) .[5]邓世清.企业绩效考核的主要方法比较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06) .
[6]王冬, 王磊.企业目标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 现代科学管理, 2003, (10) .[6]王冬, 王磊.企业目标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 现代科学管理, 2003, (10) .
[7]Robert S.Kaplan, David P.Norton.The Balanced Score Card—Measures That Drive Performance[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2.[7]Robert S.Kaplan, David P.Norton.The Balanced Score Card—Measures That Drive Performance[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2.
[8]葛志伟.基于平衡积分卡的商业银行绩效管理体系设计[J].金融观察, 2009, (01) .[8]葛志伟.基于平衡积分卡的商业银行绩效管理体系设计[J].金融观察, 2009, (01) .
[9]陈瑛, 平衡积分卡对传统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修正[J].市场周刊, 2006, (05) .[9]陈瑛, 平衡积分卡对传统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修正[J].市场周刊, 2006, (05) .
众所周知,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协调,以便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而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要求围绕着企业的既定目标,对未来的活动进行预先的行动安排,也就是说,计划是连接目标与现实的桥梁,是实现目标的第一步。它是预先确定要去做什么,如何做,何时做,何地做,由谁做,做到什么程度的一种程序,是指为实现既定目标所制定的具体行动方案。
通过上述对目标和计划的分别说明,我们很容易发现:目标和计划是密不可分的。先有目标,后有计划,计划要围绕着目标而制定。目标出现变更,计划也要随之进行调整,以确保目标的顺利实施和完成。因此,目标和计划应该处于一种联动的状态,目标动则计划动,如果这种联动状态出现中断,就有可能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
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是一家中日合资企业,其股东日本三洋电机株式会社和大连冰山集团在国内外均是久负盛名,而三洋制冷吸收中日双方在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再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经过多年的努力,逐渐构建出一整套三洋制冷的目标和计划的联动管理体系。三洋制冷的目标和计划管理系统和其他企业并无根本性的不同,只是责任更加明确,内容更加细化,并且始终是滚动循环,大计划套小计划,循环不已,生生不息,
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企业中长期的战略发展目标和计划的联动
根据企业经营的需要和董事会的要求,三洋制冷每年要两次定期编制和更新五年发展规划,列出今后五年中各年度需要完成的主要目标:销售收入、利润、产品品种、型号和台数,存货资金等,在每次董事会召开之前,进行滚动更新,是一种滚动计划,这种计划综合考虑了计划的执行情况、外界环境的改变情况以及组织的方针政策的变化,采用了近细远粗的方式对实施中的计划进行定期修订,并逐期向前推移,从而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有机的结合起来,不断地随时间推移而更新。
二、企业的年度目标和计划的联动
在五年规划中,离当年最近的一年的计划就作为企业编制下年度计划的参考。三洋制冷在每年的年末前,都要根据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董事会的要求和市场需求状况,制定出新年度的主要目标指标,作为公司的经营指标;然后由财务部负责把经营目标指标分解到各部门,形成部门指标;再由部门向下进行层层分解,直到课室和个人,最终形成企业的目标管理体系。针对这个目标管理体系,公司和各部门直到个人,分别按照PDCA循环和5W1H等方法,编制出对应的实施计划,并且逐项细化,直到可以采取行动。例如,以年度某种型号产品的生产台数指标为例,根据营销部提供的销售预测计划,由生产管理部编制产销存的月度分解计划,制造部、设备课和供应部等分别制订出本部门的对应计划,并由具体担当者进行进一步的分解。
三、专项工作的目标和计划的联动
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除了正常的工作外,对于某些突然增加的专项工作,也需要围绕着目标编制实施计划,例如公司要进行某个新产品的试制时,通常由公司指定主管部门,负责牵头协调各部门工作,由主管部门制订总体计划,各相关部门和责任者制订分解计划并进行细化落实,最终实现目标和计划的联动。
总之,在三洋制冷的经营管理工作中,目标和计划管理始终是联动的,有目标必有计划,通过计划来保证目标的完成。当然,三洋制冷的这种目标和计划的联动,并不是一种创新,但是贵在持之以恒,并且已经成为员工们的一种经常性的工作,从而使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以规范化、程序化的方式进行高效率的运作,使企业保持稳定的发展。(徐新跃)
【环境管理的目的和目标】推荐阅读:
档案管理的目的和意义10-14
管理者的任务和目标10-14
公司环境保护目标管理考核办法11-03
目标管理和任务管理06-08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管理目标责任书11-04
环境伦理-环境教育的终极目标10-09
实验室管理员和实验教师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06-02
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06-30
安徽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09-06
黑龙江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