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四单元作文(精选13篇)
一句名言的启示
前苏联伟大的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的意思是说:读书是非常重要的。我喜欢这句名言,因为它让我深深地爱上了读书。
记得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暑假里,爸爸从书店给我买回来一大堆书,有《白雪公主》、《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三百六十五夜故事》……让我在暑假期间看。没想到,我随意拿了一本《三百六十五夜故事》一看,我就被书中的动人故事迷住了,其中:一只老鹰抓了一只羊,被一只乌鸦看到了,乌鸦想学老鹰抓羊,由于能力不够,结果被牧羊人抓到了,我觉得乌鸦可笑又可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后来,二零零六年的高考结束,爸爸问我:“你知道今年考大学的作文是什么?”我回答说:“不知道”爸爸告诉我:“是乌鸦老鹰的故事,根据故事自拟作文题。”接着,爸爸给我讲这个故事,爸爸还没有讲完,我就说:“最后牧羊人把乌鸦抓住了”。爸爸吃了一惊,问我:“你是怎么知道的?”我说:“我早就看过,是乌鸦不自量力”。我一边说一边去取书,给爸爸看。爸爸看了拍拍我的肩膀连连称赞,说我爱读书,将来一定能成才。从那以后,我更爱看书了。看书多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都有了明
显地提高,这使我尝到了读书的甜头,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书籍,可以讲述许多有趣的故事,给我们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书籍,可以打开灿烂多姿的知识宝库,引领我们走进辉煌的科学殿堂。书籍是智慧的矿藏,给我们强壮的营养,让我们领悟更多做人的道理。我爱读书,它是我永远的老师,是我最快乐的天使……
让我们多读书吧,读书会让你获得很大的进步。
范文二:
文明--只差一步
我看过一幅发人深思的漫画,我非常喜欢它,因为它让我知道了“文明”到底离我们多远。
这幅漫画,仅有四格,大致内容是这样的; 放学后,一年级新生小明与小豆正往家走,路过垃圾桶时,细心的小豆发现,垃圾桶四周全是果皮纸屑,非常不卫生,小豆情不自禁地捏住鼻子,对小明说:“这可真脏!不知道是谁那么缺德,只差一步了,都懒得走。”说完,便招呼小明来帮忙,收垃圾。小明神秘地摇头说:“我也 有一个好办法,你先收拾吧!”小豆分工后,麻利地干了起来,只见她先把垃圾堆在一起,然后,用厚纸板一点一点的铲进垃圾筒。不一会,小豆就把垃圾全部放进垃圾筒,而此
时,明明也没闲着,他的字也写完了,并且将它贴在垃圾桶上,只见上面写着:“文明-只差一步”。
看完这幅短小的漫画,我不仅浮现出一个问题;文明真的离我们只有一步 吗?的确,在漫画中垃圾只差一步就投进垃圾桶了,垃圾扔 进垃圾桶就是文明了吗?我认为是的。不仅如此,走横行道,遵守交通法规都是文明。文明其实离我们很近。文明只是一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大家都知道 文明很重要,但实践起来,却很难。漫画中有一句话—文明,只差一步。但这一步,却很难走,因为懒惰,撒慌等往往会使我们跨不出那一步,但这些又是人的本性,如果你能刻服这些不良习惯。那就是文明,漫画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有人为了省事,就不走那一步,把垃圾投到垃圾桶外面。往往文明真的和我们只有一步之遥
我们为什么不认真地迈出那一步,到达文明彼岸呢?这是一发人深思的问题,我想,我们的确应该考虑一下,迈出最后一步……
范文三:
一件小事的启示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悟出许许多多的人生道理,这些人生的道理往往可以让一个在黑暗中的人见到一丝光芒,渐渐走向成功。
我有一辆心爱的四驱车,流线型的车身,金黄色的外壳,张扬又不失稳重,我一直把它当成我的宝贝.我经常带着它在小区里和其他小伙伴的四驱车比赛.它带给我很多欢笑和快乐.上星期六我又带着它和张健比赛.谁知四驱车在开出起点不久就趴窝了,车子静静的停在赛道上.把我气坏了。
晚上回到家,匆匆的吃晚饭,我把心爱的四驱车拿了出来,开始研究它,下午的故障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开始寻找,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车子熄火的.想了很久都没有想明白.于是我拿了一张纸把我能想到的原因列在上面,在一条一条的排除.车子启动后熄火应该有几个原因:一,电池没电了,但我是当天充的电,应该不是这个原因;二,马达烧坏了,我单独试转了马达,证明马达并没有损害.剩下就只能是接触的导电片有问题了,但也没道理啊,导电片是正常的没有损坏.这下可把我难住了。我嚷嚷着让爸爸帮我找故障。爸爸走过来拿起赛车看了一会儿,笑着对我说:“儿子,做事要仔细认真,不要只停在表面上,自己再试着找找看.”我深深地记下这句话。于是,我再一次仔细的检视了一遍,终于,我发现是开关坏了.原因是:虽然导电片没有损害坏,但连接的开关是塑料的,经过长时间的震动已经松动了,造成导电片接触不好,车子当然就熄火了.原因找到了,我三下两下
就排除了这个故障,在这个星期六的比赛中,我终于赢得了比赛,胜利属于我.原来成功源于仔细加耐心。不管做什么事,要想得到最后的胜利,都应该仔仔细细,有耐心与恒心.范文四;
这不是一件小事
我曾目睹过一场惨不忍睹的交通事故:马路的拐角处,红灯亮着。突然。一个骑自行车的青年飞穿马路的横道线,这时右边疾驰而来一辆卡车。刹车却来不及了,一个活蹦乱跳的青年,顿时在车轮下丧了命。
类似的事例屡见不鲜,都是由于人们轻视交通规则,把它看成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所造成的。违反了交通规则,有的人却淡淡的一笑,说:“小事,最多罚点钱,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有了这种轻视交通规则的态度,怎能不出交通事故?
遵守交通规则是每个人的责任。无视交通规则,在马路上抢道、打打闹闹、闯红灯、骑车带人等,都有可能造成大大小小的车祸。
近几年,机动车辆猛增,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据统计,我国由于交通事故每年死亡超过10万人,占全球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的五分之一,居世界各国之首。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可怕的事实,交通事故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
题。
由此,我呼吁人们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要把它看做一件小事情。有一位作者幽默的编了几句诗,意味深长,现抄录于文末,以供思考:
一、感悟说明方法
本组教材安排了四篇说明文, 分别是《鲸》《松鼠》《新型玻璃》和《假如没有灰尘》。文章中作者多处运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进行描述。教学中, 不仅要让学生把握说明文的种种说明方法, 还要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说明方法的妙处。
《鲸》一文是这组课文的统领, 作者运用列数据、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 通俗、生动、准确的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进入本组课文的学习, 可将这篇课文的导读作为一个引子, 让学生在读一读、填一填、划一划、议一议、想一想等多种体验中, 清楚地认识到鲸是巨大的动物。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过渡到《假如没有灰尘》的教学, 教师则可设计自主阅读提示, 把从《鲸》一文中习得的说明方法灵活运用于本文的阅读实践。
本组课文阶段性学习结束后, 应让学生在渐进式阅读中学会自我建构。不妨让学生进行单元小结, 可以做卡片, 也可以列表格。
二、揣摩表达顺序
一般说来, 说明文表达顺序可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 而又以逻辑顺序最为常见, 它是按照事理的关系来安排顺序的。抓住文章的主线, 便可牵一“序”而动全文。
对于小学生而言, 设计列表填空的方式来理清文理, 既可提炼出课文知识内容的骨架, 又可显示出课文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学《假如没有灰尘》, 通过以下表格的填写, 不仅能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理清课文思路, 而且有助于弄清课文各段落中总分、并列的关系。
本组另一篇课文《新型玻璃》则在布局谋篇上独具匠心。课文前五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介绍每种新型玻璃时都是先讲特点, 再讲用途;二是特别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过渡, 且富于变化。对这篇课文的教学, 教师可让学生体会在布局谋篇上的匠心独运, 从中领悟说明文章表达式样。
三、品味语言特点
我们在关注说明文不同说明方法的同时, 说明文的语言特色也应细细品味。怎样细致的观察事物, 怎样把复杂的事物写得畅晓明白, 又怎样把枯燥的事物写得生动有趣, 不同说明性文章又有着怎样的表达风格, 本组课文都能让我们获得有益的启示。
1. 赏析语言
说明性文章并不因为有了“说明”这一特性的存在而导致文章语言干涩, 相反, 说明性文章的语言更为准确、精炼, 而且有的还很优美。
打开《松鼠》一文, 一只漂亮、乖巧、驯良、可爱的小松鼠向我们走来。我们在喜爱小松鼠的同时, 不得不叹服作者精心细致的观察、生动传神的描写以及准确精炼的说明。
教学《松鼠》可重点围绕“松鼠是那么可爱,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展开对话, 精读品悟。从松鼠“外形的美丽”“动作的机敏”“搭窝时的聪明”几个方面抓住关键词句, 从美读中感悟松鼠的漂亮可爱。还可引导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说一说喜欢它们的原因, 从而体会到作者语言的生动形象, 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2. 活化语言
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 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事物的关注, 才能入境生情, 促进自悟。教学时可变理性认知为主为感性体验为主, 采用一些必须的中介手段凸显事物形象, 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栩栩如生的立体画面。
如《鲸》的教学, 演一演, 以手掌为鲸, 加之语言的描述, 演示鲸呼吸的全过程, 将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形象。又如画一画, 动手画一画不同种类的鲸喷气形成的不同水柱, 再以自己的语言进行介绍, 从中体验语言文字的表现力。
⒊对比阅读
本组四篇课文用词准确, 语言精练, 但又略有不同, 为学生感受不同说明文章的不同表达风格提供了范例。
(1) 不同说明文的比较阅读
《鲸》一文在本组课文排序中位居首位, 紧随其后的是《松鼠》, 而两篇课文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学习完《松鼠》后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鲸》与《松鼠》在表达上的异同, 从中感受到不同说明文不同的表达风格。
(2) 同题说明文的比较阅读
学生阅读《松鼠》, 如同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徜徉, 把同是《松鼠》的文艺性说明文改写成一般性说明文, 通过比较阅读, 产生新的发现。
四、创设交流情境
阅读是一种实践活动, 一个人的语言能否得到发展, 取决于有多少机会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因此, 教师应因文而异, 尽可能创设语言交流情境, 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交流, 在交流中学会合作, 在合作中引起争辩, 在思辨中激活思维。在不断地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同时, 让学生获得切切实实的语言训练。
如教学《新型玻璃》, 可采用“新产品推介会”的形式创设语言情境, 一部分同学扮演玻璃厂新闻发言人介绍新产品, 一部分同学扮演媒体记者, 对新产品进行采访。通过“新产品推介会”, 学生不仅回顾了五种新型玻璃的名称、特点与作用, 而且还重组了课文语言, 明白了在不同场合、不同情景, 面对不同身份的人, 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流。学生在产品推介时创造了介绍新知的语言, 这种语言是鲜活的, 具有强大的再生力。
《鲸》一文中, “鲸不属于鱼类, 是哺乳动物”这一线索贯穿全文。根据这一特点, 课堂以“鲸试图参加鱼类比赛而遭到拒绝”设计现场模拟情景对话。这种对话形式对学生而言, 看似简单, 实则是一种挑战。学生要把课文、课外读物以及电视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同类聚合, 正确归类, 还需要通过对语言的捕捉和敲打才能完成, 将阅读、想象、说话巧妙地融为一炉, 实现语言和知识在心理上的重构。既准确地把握了文章的知识点, 又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五、搭建读写平台
运用语言同样是说明文教学追求的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学习了说明文后, 可运用迁移规律, 实现读写结合。
如《鲸》一文, 在感悟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后, 出示一些随文练笔的作业请学生任选其一完成 (1) 为海洋馆写一段关于鲸的解说词; (2) 以“我不是鱼”为题写一篇短文; (3) 利用课后资料袋中提供的材料写篇保护鲸的倡议书。
而《新型玻璃》一文, 则可由课文的结束段引发学生想象, 激活创新思维。可学习作者介绍新型玻璃的写作方法, 将你准备发明的新型玻璃也写一段话加以介绍, 插入到课文中, 使它与原文有机整合, 也可以《新型玻璃》的自述来写一篇短文。
(宽阔)的广场 (尽情)地唱 ( 堆 )雪人
( )的城市 ( )地说 ( )雪景
( )的棉花 ( )地问 ( )雪仗
4.把意思相近的词语写在一块儿。(8分)
立刻 特别 著名 非常
美丽 有名 马上 漂亮
三、句子积木。(14分)
1.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6分)
(1)周末我们全家去公园玩
(2)多么好的景色啊 你以前来过这里吗
2.把下列词语排列成句子。(4分)
(1)小柳树 一身 浅绿色 穿上 的 衣服
(2)雪地上 在 雪仗 打 堆 小伙伴们 雪人
3.照样子写句子。(4分)
例: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 )地吃起葡萄来。
例: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风娃娃帮助人们做事,我们怎么能责怪它呢?
四、运用学过的知识填空。(请填序号)(6分)
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③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④拔苗助长,徒劳无功
1.小刚懂得的知识并不丰富,却经常吹牛,妈妈笑他是____。
2.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就好比____。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8分)
田野献上( )的果实,枫林举起( )的旗帜,蓝天飞着( )的鸽子,大海奏起( )的乐曲。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3分)
长 颈 鹿
星期天的早晨,爸爸妈妈带我到动物园去看长颈鹿。
长颈鹿是一种逗人喜爱的动物。它全身浅黄,身上长满棕黄色的斑纹,它们要是站在树丛中,很难被人发现。长颈鹿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它的脖子长长的,真像瞭望台。眼睛又大又机灵,可以望到很远的地方。长颈鹿的头上还有一对美丽的角。
我长时间出神地望着长颈鹿,舍不得离去。
1.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 )自然段写了长颈鹿的样子。(4分)
2.长颈鹿全身浅黄,身上长满了棕黄色的斑纹。它的脖子( ),眼睛( ),还有一对( )的角。(6分)
3.这篇短文主要说了什么?在正确的答案后面打“√”。(3分)
(1)长颈鹿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 )
(2)我舍不得离开长颈鹿。( )
(3)长颈鹿是一种逗人喜爱的动物。( )
七、写话新天地。(13分)
作文辅导
---以人为本、开发潜能、培养兴趣、提高技能---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写作辅导—助人为乐
河源市龙川县迈航教育
一、本单元的写作训练内容:助人为乐
二、什么是助人为乐?
1、从词义讲: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遇到天灾人祸或自身难以解决的难处,便有热心者鼎力相助。
2、从行为方式方式上讲:帮助别人就是快乐.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当别人遇到困难之时,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鼎力相助。正所谓一人患难,众人相帮。古人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每有患急,先人后己”,今有言“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些说的都是助人为乐的精神。
3、助人为乐:帮助别人而感到很快乐。
三、请同学们说说以下哪些是表示“助人为乐”的词语:
乐于助人、关怀备至、落井下石、趁火打劫,为非作歹、拔刀相助、寒暄问暖、雪中送炭、乘人之危
近义词:乐于助人、关怀备至、寒暄问暖、雪中送炭
反义词:落井下石、趁火打劫、为非作歹、乘人之危
四、列举一些生活中“助人为乐”的事例
1、全国助人为乐模范——丛飞 丛飞经常举行慈善义演,为失学儿童筹集学费。每到 一地演出,丛飞都要认领资助当地几个贫困学生,2、武警官兵踊跃为汶川灾区人民捐款,希望 能够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灾区人民排忧解难。
3、雷锋同志热爱祖国,热爱 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精神众所周知。作为助人为 乐的模范,他那无私奉献的 精神深深的打动着我们幼小 的心灵。同学们,我们应该 向雷锋同志学习,一起行动 起来”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 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五、请说说发生在自己身边有关“助人为乐”的事情
1、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别人是怎样帮助你的呢?
2、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又是怎样伸出援助之手的呢?
六、具体写作过程
(一)本次写作的要求:
1、写接受别人帮助或帮助别人的经历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2、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把自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具体。
(二)确定主题:
1、别人帮助你:
反映别人的帮助给你带来的感动,展现这个人的美好心灵。
2、你帮助别人:
写出你帮助别人的快乐,展现给予别人帮助时从精神上感受到的愉悦。
(三)选择材料:
选择最典型、最能够突出主题的一件事
地址:老隆镇水贝派出所斜对面,一体食府旁边一楼
河源市龙川县迈航教育
作文辅导
---以人为本、开发潜能、培养兴趣、提高技能---比如:帮助孤寡老人做家务;帮助生病的同学温习功课;自己骑自行车摔倒了,他人帮助自己;忘记早餐钱,同学借你;.........(四)确定题目:
1、以事件命名:让我帮助你扶车;我来保护你;援助之手
2、以事情命名:温暖;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感动;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3、以线索命名:电影票;一块钱
(五)内容具体:
1、运用人物四大描写(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
2、适当添加内心感受,衬托人物美好品质
3、通过别人的赞许,展现内心快乐 备注:怎样写好叙作文?
首先要把事情的六要素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本单元作文介绍事情的经过是重点,需要写得具体详细。
(六)结尾
1、写出真实感受,篇末点题。
2、由此及彼,展开联想。
(七)修改
1、语句是否流畅(有没有错别字)
2、段与段的衔接是否自然。
3、突出人物品质的事例是否详写。
4、开头结尾是否符合要求。
七、习作范文
范文一 助人为乐
这天,天气晴朗极了。白白的云朵像棉花一样,飘在干净得像玻璃似的蓝天上,还有一阵阵凉爽的微风轻轻吹过„„
小强跑出来玩了。他看到灿烂的阳光,生机勃勃的花草,情不自禁地说:“今天天气真好,我可以痛快地玩了!”他跑着,跳着,哼着歌。
他玩了不一会,一位盲人叔叔走了过来。他戴着一定蓝灰色的鸭舌帽,穿这旧褂子,手里拿着一根竹竿。边探路边往前走。当他走到小强身边时,问:“小朋友,请文明路怎么走?”小强回答:“那您可闻对人了。往前走向左拐„„”小强说了半天,盲人叔叔却听得似懂非懂。为了不打搅他,盲人叔叔向前走去,准备再问别人。
小强看着盲人叔叔远去的背影,猛地想起前面正在修路很难走,况且盲人叔叔还不清楚方向,对,我应该去送他,想着,小强飞快的向盲人叔叔跑去,大声地喊道:“我送您„„”,盲人叔叔高兴极了,在小强的搀扶下,走得更有信心了,更快了!
路上小强不停地告诉叔叔怎么走:“请往左一点,前面有一块石头,小心台阶!„„
灿烂的阳光洒在大地上,也洒在小强和盲人叔叔的心上,他们正在心灵的文明大道上,走向现实中的文明路。
点评:
头、尾和一些细小的细节,想象的不错,使文章有了自己的特色,文章开头的今年景物描写美丽而清新,给故事的开展铺开了一个绚丽明快的背景;结尾寓于哲理的抒怀,给故事带来了回味的余韵„„
地址:老隆镇水贝派出所斜对面,一体食府旁边一楼
河源市龙川县迈航教育
作文辅导
范文二 助人为乐的她
---以人为本、开发潜能、培养兴趣、提高技能---
她有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水淋淋的眼睛,尖尖的鼻子,樱桃似的小嘴,穿得很朴素,个子高高的。她有颗善良的心。
我记得在一次体育课上,老师给我们测50米跑,在我马上就要跑的时候,心情非常紧张。轮到我上场了,在老师吹哨子的瞬间我马上起跑,但没跑多远就摔倒了。那时我真想哭啊。但我没有,我看了看四周有那么多人正盯着我,那时天上的太阳仿佛就落在我的身边,感觉烤得我热辣辣的。同学们把我扶到了旁边旳篮球架下,我坐在那,立刻就感到更加痛了,这时她绐了我一张纸,让我擦掉伤口的血,老师就让他们继续跑步去了。那时我一个人坐在那里,四周很安静,像晚上一样。下课后大家都飞快地跑回教室,只有我一个人在后面。忽然,她跑过来,扶着我走回了教室。我坐到座位上以后,她又给了我一张纸并对我笑了笑。记得我对她说了一声:“谢谢!”而她说:“不用谢,助人为乐也是非常快乐的。”那时我又想哭了,但我没有哭出声来,只是在她走回座位的时候,又对她说了声:“谢谢!”
她就是方夏红。她现在已经不在我们学校了,转学去了金华。她虽然不在这里,但我会把她永远记在心中,因为她助人为乐的品质感动了我。
师评:本篇习作中心明确,有了一些心理描写,能加入联想把事情写具体了,习作水平提高很快!继续加油!平时多积累些优美词句!
范文三 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每当我徘徊在我家的楼梯上,总会想起那张布满皱纹的脸,那个和蔼的笑容,她就是我家以前那个助人为乐的老邻居——李奶奶。
李奶奶60出头,布满皱纹的脸上总挂着笑容,看起来象朵怒放的大红花。李奶奶和蔼可亲,热心助人,以前我们都叫她“解难员”。
这个“解难员”可当得不简单,以前,要是谁家晾了衣服,却遇上大暴雨也不用着急,等到下班,李奶奶一定会把干净的衣服送到你手上;谁家的孩子生病了,自己要上班,这时,李奶奶准会帮你承包,带孩子去看病。
李奶奶助人为乐的好品德,我也深有体会。
一天放学,我刚要掏出钥匙开门,找来找去找不到钥匙,原来今天出门的时候忘记带了,我将焦急的目光投向了李奶奶家的大门上,但李奶奶的门也关上了。进不了屋是小事,可今天的作业多着呢!要是作业做不完,我就......我的眼泪一颗一颗掉了下来。“小彦,你怎么这么快回家了呀?”传来李奶奶熟悉的声音,我喜出望外的望着李奶奶。“小彦,今天早上你妈妈打电话来,说你忘记带钥匙了,我就到学校接你,可你却那么早回来了。”李奶奶说。
然后,我就随着李奶奶进了屋,李奶奶首先进厨房炒了一碗香喷喷的蛋炒饭,说:“小彦,快趁热吃了这碗米饭吧,别饿着了,尽管我在学校已经吃过饭了,但我还是把李奶奶做的这碗香喷喷的饭吃了,因为这是李奶奶给我做的爱心米饭,如果我不吃,李奶奶就会不开心了!
吃完饭,李奶奶还让我休息一会,才允许我做作业。过了快两个小时了,李奶奶一点也没打扰我,为了不打扰我做作业,连她最喜欢看的电视剧也没看,终于我在妈妈回来之前,把作业完成了。
后来,李奶奶搬家了,可我们却没忘记这位助人为乐的好邻居,还经常去看望她!
范文四
乐于助人的同桌
地址:老隆镇水贝派出所斜对面,一体食府旁边一楼
河源市龙川县迈航教育
作文辅导
---以人为本、开发潜能、培养兴趣、提高技能---在童年时代,每个人都会有一个与你一起上课的同桌。有的同桌会调皮捣蛋,有的同桌会文静乖巧„„而我的同桌,是一个乐于助人、心地善良的小女孩。
这个小女孩的名字叫许慧琳。她的穿着非常朴素,黑黑的皮肤,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嵌在一张苹果脸上,樱桃般的小嘴巴能说会道。她是班上的尖子生,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我非常喜欢这个同桌,因为她很乐于助人。只要别人有困难,她就会帮忙。记得那一天是周三,数学老师布置了几个题目作为课外作业。大家吃好饭后,就纷纷动笔做了起来。我做着做着,突然遇到一个难题,挡住我的思路。我试着用各种方法都无法解答!于是,我就去问其他的同学如何解答。可是,有的同学不会,有的同学很保守,做好了不愿意教我!我愁眉苦脸地回到座位上,用笔头轻轻敲打着脑袋,仔细地想。许慧琳见我如此“伤透脑筋”,就主动教我。可她并没有像有些同学直接把做好的作业递给我抄,而是拿起草稿纸和笔,帮我分析,仔细为我解读这道题。她一边说一边写,教得可认真了。我也在认真地听,仿佛她是一位细心教导我的老师,而我是一名遇到困难无法解决的学生。她亲切地说:“刘娇,下次你遇到这个题目,一定要记住我今天教你的方法,如果又遇到这样的题目你还不会写,我就不教喽!”“嗯,我已经记住了,真是太谢谢你了!”我自信地答道。她说“不用谢,帮助他人自己也快乐嘛!”
这样,我在同桌的帮助下,顺利的完成了一道难题!我拥有一个乐于帮助她人的同桌真是很幸福!
范文五
助人为乐的感觉真好
生活中许多时候让人感觉特好。比如身体健康时,受到别人帮助时„„如果收到别人帮助时感觉特好,那给予他人帮助,感觉会更好。
暑假里,叔叔要搬家了。我和爸爸一起去帮忙。不一会儿,我们便来到了叔叔的新家。叔叔的新家可真大呀!我不由感叹。
这时,几位搬家公司的人把家具搬了进来。叔叔说:“开始放家具吧!”我一个健步冲上去,把一张小书桌搬了起来。“别看这书桌小,还挺沉哩!”我笑着说。弟弟也不示弱,把两张椅子拉到叔叔让放的位置。我刚把书桌放下,就看见弟弟跑过去拉小茶几。我吓了一跳:哎呀!那个他可拉不动,万一摔跤怎么办?我顾不上擦汗,跑了过去,对他说:“这个你搬不动的,我来帮你吧!”他见我去拉他,急了,说:“不要不要,我自己能拉过去。不信你看着吧!”说完,他用力向后拉。还别说,他力气挺大呢!不一会儿便拉了过去。我笑了笑,跑去帮爸爸和叔叔搬沙发。爸爸和叔叔把沙发举得很高,我从边上用右手一托,再用左手帮爸爸那边一提,向旁边搬动。那时,我可真像一只大螃蟹,“横行霸道”啊!终于将沙发放好了,我累得瘫在沙发上,动也动不了了。
过了一会儿,我们开始迎接最后一个挑战——搬床。我们四人全体出动。正好此时婶婶来了。爸爸、叔叔、婶婶和我四人各抬一个脚。弟弟在婶婶那帮忙。我气沉丹田,左手放在床上,右手托住床下,两手抓住床角,用力一抬。床轻松地被抬了起来。最后,稳稳地落下。这次搬家活动圆满结束。叔叔说:“今天多亏你们俩了。”
回家的路上,爸爸问:“累吗?”我说:“不累。我很开心,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
是呀!助人为乐的感觉真好。帮助别人是最快乐的,所以才会有“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名言啊!
这时,小明和小华放学回家,路过这里,小华看到这种情景便不顾自己的手脏,放下书包清了起来。我站在她旁边心想:小女孩,你跟以前的清洁工太像了,我真敬佩你。小华对小明说:“还愣着那干嘛,快帮我清理垃圾或想办法让人们改改扔垃圾的坏习惯。”小明想了一会,在书包里拿出一张大纸和一支笔趴在地上,用笔写了几个大字“文明——只差一步”又在书包里拿出了胶带,正好小华清理完毕了。小明把他写的那几个大字’“ 文明——只差一步”贴到了垃圾箱上。小华竖起大拇指对小明说:“小明,你真聪明,在垃圾箱上贴上这几个大字,就可以让游人改变他的毛病了。”说完,并向小明鼓起了掌。
他们唱起老师刚教的歌“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许多游客聚在垃圾箱旁,大声读着小明写的那句话:文明只差一步。顿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都说这两个小朋友太棒了。小华和小明在掌声中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1、(筋)疲力尽
晚霞(辉)映
不容(争辩)
月光(如水)
星(罗)棋布
心(灵)手巧
(与)众不同
(络绎)不绝
轻松(自在)
能书(善画)
能工(巧匠)
2、形容高兴的四字词语:大喜过望、兴高采烈、欢天喜地、手舞足蹈
形容人多的四字词语:络绎不绝、人山人海、高朋满座、门庭若市
形容非常小心的四字词语: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谨小慎微
我能写出形容心情的四字词语:百感交集、悲欢离合、沾沾自喜、唉声叹气星罗棋布:像天上的群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罗列分布。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
心灵手巧:心思灵敏,手艺精巧。
络绎不绝:络绎,往来不断,前后相继。形容过往的人或车辆连接不断。
不动声色:不改变原来的声音和脸色。
大喜过望:望,希望。所得超过了原来的期望,因而特别高兴。
翕(xī)动:翕,收敛。(嘴唇)一张一合。
小心翼翼:非常小心,丝毫不敢疏忽。
不容争辩:不允许争论、辩解。
7、描写月光的:
银色的月光
皎洁的月光
月光如水
月明千里
月朗星稀
月落星沉
月圆花好
三、课文理解
1、《钓鱼的启示》
重点句理解: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实践起来却很难。
①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是与非”的意思是对与错,联系内容,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抉择很简单,实践起来却很难。
②“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这句话中,诱惑人的“鱼”是指: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如:金钱、地位、名利„„甚至是那些暂时能带来一点方便的事。
举例:学校里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去归还,还是将错就错?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没有民警叔叔,冲过去,还是等?
③本文中我的心情变化:得意——急切——乞求——依依不舍
④“我”和爸爸去钓鱼,当“我”钓到大鲈鱼时,“我”得意,当爸爸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我”急切地想知道原因,当爸爸坚持要“我”放了鱼时,“我”乞求;当“我”把鱼放回湖中,“我”依依不舍。事情过去三十四年后,“我”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严格的教育是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2、《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重点句理解:条条大路通罗马,不把自己堵死在一条路上。①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这样”指的是走向成功的路不止一条
②本文记叙了“我”在人生道路上两次身陷困境、面临挑战时,是父亲对“我”的教诲使“我”得到了“走别一条路试试”的灵感和勇气,从而走出困境获得成功的事实,从中告诉我这样一个道理: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越来越近。
③文中重要比喻句
我大喜过望,脚下放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比喻)一朵幸福的云指的是:一家大商场的经理向我订购四十件毛衣 如蛛网般交叉的街道,一条条通往城市广场。(比喻)
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比喻)
3、《落花生》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用
①《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采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有没有实际用处,主要是指看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好处及贡献。)
②作者许地山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③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其中,议花生是课文的重点部分,作者通过花生的特点,赞美了默默奉献、不图虚名的品格。
④作者许地山:笔名落华生,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4、《珍珠鸟》作者冯骥才。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①本文是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小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小家伙”这个词,让人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雏鸟的喜爱之情。
② “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悟到:无论是人与鸟,还是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真诚的信赖。信赖,是创造美好境界的基础。
四、日积月累、作文
1、面对挫折时你要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接近成功时你要告诫自己:“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在失败中,你会认识到:“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经历一次次磨难,你会这样鼓励自己:“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智者的智慧就是在于不断地调整自己、剖析自己、完善自己。
2、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其实是生活中有许多事物对我们都会产生启发和教育意义,想想下列事物让我们想到了什么?
小草(顽强)铺路石(勇于牺牲)海鸥(勇敢)
蜡烛(奉献)
3、每当我取得好成绩而骄傲时,老师就会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你 一定要戒骄戒躁,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4、王羲之七岁就开始学书法,洗毛笔把池水都染黑了,最后终于成为颇负盛名的大书法家,他的事 例说明“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5、一个人提示自己要爱护身体,就写下一个座右铭:“健康是幸福的源泉。”另一个人告诫自己要守信用,可用论语中的“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6、课外名言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给我启发的一件事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但有一件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受益匪浅。
记得那是的我还只是一个9岁的小男孩而已呢!那是万里无云,鸟语花香的一个春天早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爬帽儿山。开始爬山了,我们开心极了,一路上有说有笑地向山顶爬去。不知不觉中我们爬到了半山腰。这时我早已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了。这时,我多么想回家悠闲地看电视啊!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说:“孩子,你不能做什么事都半途而废,那么你到最后将一事无成,前面做的事都是有徒劳的,你要记住‘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
听了爸爸的话,我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往上爬,终于我们爬上了山顶,我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着美丽的风景,我心里快乐极了。
通过这件事我得到了一个启示:一个人做一件事要坚持到底,量力而行,不能半途而废,只要你认真做就一定会成功。
2)文明只差一步
放学路上,小明和小红兴高采烈的说着,一阵风吹来,夹杂着一股臭味。
他们东瞄瞄,西望望,原来是从前面十字路口的垃圾桶传过来的。那垃圾桶的入口处挂满了很多垃圾,旁边的地上还有一堆剩饭、香蕉皮和宠物的类便等垃圾,上面围满了一群绿头苍蝇,在嗡嗡地叫着。
小红卷起袖子,将垃圾一一捡进垃圾桶。她见小明不动,就说:“你怎么不帮忙呀!”小明却 想:整个世界那么多垃圾桶,都有垃圾,我俩能捡完吗?而且今天捡了,明天还有新的垃圾,得想个办法治治。于是,他拿出一张纸,写上“文明只差一步”这几个字,贴在垃圾桶上,警示人们将垃圾倒入桶内。看到这小红笑了。
在观摩由李磊、余林老师执教的四节精彩纷呈的实验课之后, 我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沈峰的课例点评和万伟老师关于《中小学教师教学策略》的讲座。结合自身教学实际, 笔者就如何进行新教材中的单元整体教学, 促进学生英语实践能力, 有了以下方面的认识。
一、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 合理划分单元板块
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英语》 (译林版) 四年级上册, 原名为《牛津小学英语4A》。新教材依据新修订的《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 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 按照“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体系, 设计和编排了丰富的符合四年级学生学习特点的内容, 形式各异、情景逼真、语言真实、生动有趣。突出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这能有效地培养该阶段的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通过认真研读教材, 我发现各板块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功能, 虽然板块众多、各异, 但都围绕本单元的核心话题, 编排需要学习的语言知识, 制订教学目标, 设计互动性较强的语言实践活动。根据这一共性, 我们可以发现整体设计单元教学的主线, 并围绕该主线, 我们可以根据四年级学生认知的特点合理划分教学板块, 优化教学。
二、关注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 突显核心板块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实用的角度出发, 为提升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服务。根据这一主旨, 设计第一课时核心板块Story time时, 我充分利用文本, 创设真实语境, 凸显单元主题, 设计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 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 逐步实现语言知识的内化, 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以《Our new home》Story time在教学为例,
(一) 阅读前 歌曲激趣 适度渗透
上课伊始, 我播放“In my home”歌曲, 通过问题”What’s the song about?”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聆听、跟唱,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借助歌曲, 复习旧知, 渗透新知, 为故事的阅读教学作适当的铺垫。
(二) 阅读中 整体导入 理解掌握
《新课标》要求:在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实践活动中, 教师应注意处理好知识学习和能力发展的关系, 语言操练与语言运用的关系, 使教学活动更有效。不管是对话还是故事, 我们在设计教学时一定要保证语篇的完整性, 帮助学生整体理解文本内容, 获取语篇信息, 产生真实、深刻的体会,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 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 阅读后 尝试运用 生成语用
阅读中, 我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教学实践活动, 和有效的、目的明确的提问, 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了语篇内容, 学生在此基础上有了一定量的语言输入。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 在阅读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
活动一:Read in roles.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三人一组, 模仿人物的语音语调和语气, 给角色配音, 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巩固新知, 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活动二:Act it out.
在活动一的基础上, 通过创设情境, 让学生表演故事, 配以动作和表情。扮演角色, 加深对语篇内容的理解, 培养学生语言技能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活动三:Make a new dialogue
苏海、苏洋搬到了新家, 除了整理衣物外, 还有一些学习用品, 延续故事情节的发展,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新知, 编一段新的对话。
三、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巧妙组合单元板块
陶行知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根据这一教学宗旨, 结合单元话题的语言知识体系, 我采取组合相近内容, 整合词、句, 结合新、旧知识, 巧妙组合, 让学生对整个单元的语言学习实践活动产生整体感。在《Our new home》单元, 我将Song time , Sound time, Checkout time, Ticking time板块整合在一起, 通过任务型教学途径, 仍以苏海、苏洋的新家为线索, 依据语言学习的渐进性, 关注单元各板块间的关联, 串联各版块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有趣、有效掌握知识, 在完成任务之后,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小组互评, 了解掌握的情况, 帮助学生有效形成学习策略。
参加这次新教材培训的经历告诉我,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 巧妙组合单元板块, 整体规划教学内容, 优化课堂教学, 努力创建有效、高效课堂, 培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帮助学生最终达到“用英语做事情”。
摘要: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的教学理念、课程标准、二级内容标准编写的新教材小学《英语》 (江苏省) 仍是按照单元编排。教学内容围绕功能、话题、语法、语音、词汇、歌曲、歌谣等分成Story time, Fun time, Cartoon time, Letter time, Sound time, Song time, Checkout time, Ticking time等板块。板块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富有趣味性。如何在注重各板块教学的基础上, 关注板块间的联系, 有效衔接, “全局”考虑单元教学内容, 优化整体教学, 是我们小学英语老师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英语,新教材,巧组单元板块,优化整体教学
参考文献
[1]2013年江苏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暨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教材培训会
[2]何峰.讲座《四年级上册教材体例结构编写意图内容介绍》
[3]《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4]《英语教师教学用书》
本单元的主题围绕“生命礼赞”,精心选择了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来讴歌生命,赞颂生命的伟大。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安排了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动物朋友。在活动中,应充分搜集资料,利用各种形式,关注自然、关注我们身边的动物朋友,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体会生命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解故事,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形成有个性的表达能力。
2.通过查阅资料、手抄报制作等,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3.交流对动物的了解、认识和情感体验,关注动物生存状况,培养爱护动物意识,树立珍惜生命的情感。
【导入新课】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更多地了解动物,关注动物的生存状况与各种动物和谐相处。关心动物也就是关心人类自己。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动物也有感情,也有智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共同走进动物的世界,来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的动物朋友。
动物故事擂台赛:
指导语:俗话说: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对应着地上的一个人或动物。天上群星闪耀,我们人间的舞台上也是“星光灿烂”,你可知道银河系中的满天星斗都对应着地球上的哪种动物吗?下面让老师和大家一起在浩瀚的星空下,与您细数动物中的“明星”。
活动一:星星、动物巧配对
指导语:在课前已经让同学们去搜集星星、动物知识了,下面让我们一起去分享同学们的劳动成果吧。请用“我认为 (动物)是 (星星),它们的相似点是 ”的句式,比一比那位同学说得准确、恰当。
例如:
学生1:我认为猴子是“文曲星”,它天资聪明、敏捷,有才气,是文曲星下凡。
学生2:我认为公鸡是“启明星”,它一般出现在清晨,有吉祥如意的象征。
活动二:讲述经典动物故事
指导语:课前已经安排同学们去观看《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大型电视节目,下面就让我们大家把看到的、听到的关于动物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要求:
(1)学生对故事内容要熟悉,确定讲述的顺序。
(2)吐字清晰,声音抑扬顿挫,有感染力。
方式:2~3名同学讲述,予以评价。
保护动物大联盟:
指导语: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动物朋友的了解,下面让我们一起走到社会中去,完成下面的活动,比一比哪位同学更优秀。
活动一:小记者在行动
街头采访:
(1)向你身边的父母师长、同学朋友采访他们对动物的态度意识。
(2)采访政府官员对动物的保护措施及对滥捕滥杀的制裁行动。
活动二:动物大调查
(1)调查宾馆、饭店是否有捕杀、食用野生动物的现象。
(2)调查了解我国稀有、濒危野生动物的现状。
完成调查报告:
1.根据学生实际,在家禽家畜、宠物、野生动物中选择一两种动物,开展小型的动物调查。
学生分组、分工,选择感兴趣的动物,确定调查的主题。
2.學生分组合作完成调查报告。
活动过程:小组交流→提交提纲→完成报告→教师点评→评选表彰。
活动三:保护动物,我在行动
撰写保护动物倡议书或拟写几条宣传标语。
要求:学生撰写倡议书及标语,语言要简洁、具体、醒目,有号召力。
【课堂总结】
人与自然本应和谐共处的,曾几何时,人类简单地以人为中心来决定动物的生死和善恶。在自然和人类持续发展的今天,对于动物的爱护已成为具有时代特点的价值观。让我们来共同关注动物朋友,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布置作业】
以“人类的朋友—— 动物”为题,完成一篇600字作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烧”和“红”,“沉静”和“沉浸”等词语的区别。能根据词语的规律和特点照样子尝试着写几个颜色的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说说“火烧云”是一种怎样的云,它有哪些特点。
3、能按时间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情况,欣赏大自然的瑰丽景色,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心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重点学习3——6,感受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情况。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了解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情况,欣赏大自然的瑰丽景色,激发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学习第一节
1、欣赏“火烧云”的照片:瞧,日落时的天空是如此美丽,如此壮观!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正是描写这一美景的,板书课题。
2、课文是怎样描述火烧云的呢?学习第二节
3、句子中的“烧”,能不能改成“红”?
(烧”是烧火、着火的意思。在这句话中,任何字都不能替换“烧”,因为“烧”既写出了火烧云上来时的颜色和动态,又写出了火烧云上来时的气势,而且还与后面的“着了火”相照应,更重要的是“烧”字在这里点了题。)
二、 整体感知
1、组织学生默读课文。(课件出示),
初读课文小建议: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火烧云的?
2、交流,板书:出现 变化 消失
3、按出现、变化、消失,分别指名学生朗读。
(按实际情况正音:紫檀色、模糊、凶猛、一模一样、镇静……)
三、 研读课文
(一)学习1小节
1、晚饭以后,火烧云上来了。那天空的霞光使地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让我们来看看课文的第一节,说一说。
(课件出示):
小孩子的脸 → 红红的 大白狗 → 红的
红公鸡 → 金的 黑母鸡 → 紫檀色的
小白猪 → 金的 老头儿的胡须 → 金的
2、火烧云把白的变成红的,把红的变成金的,把黑的变成紫檀色的,它改变了周围的一切的颜色,甚至连你自己也变了,看到这些,你会是怎样的心情?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来朗读这一节。
(1)指名读。
(2)齐读。
(二)学习3—6小节
1、这个地方火烧云的变化极多,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了火烧云的变化呢?快速阅读课文3—6小节,找一找。
2、交流,板书:颜色、形状
3、哪一小节描写火烧云颜色变化多的?指名读。(出示课件)
4、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读一读。
5、颜色真多呀,而且作者的写法也不一样,有叠词的:红彤彤、金灿灿;有两种颜色混和在一起的: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还有用实物色彩比拟的: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真是丰富多彩啊!
积累词语
半紫半黄
葡萄灰
6、句子比较:把原句中的“一会儿”改成“有”可以吗?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有红彤彤的,有金灿灿的,有半紫半黄的,有半灰半百合色的。
(四个“一会儿”表示几种颜色交替出现,瞬息万变,说明火烧云不仅颜色变化多,而且变化速度快。
7、火烧云不仅颜色变化多,变化快,它的形状变化更是如此。指名同学分节读4、5、6小节,分别用直线和曲线画出表示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变化快的词。
8、交流,出示:
一会儿 马
过了两三秒钟
忽然 大狗
接着 大狮子
一转眼
9、师生问答读第4小节
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什么?
它怎么变化?
怎么消失?
10、同桌用问答的方法读5、6小节
11、小结:作者描写火烧云变化时,把火烧云的形状想象成三种动物,写得栩栩如生,我们好像真的看到它们一个个在我们面前出现——变化——消失。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多、快?(瞬息万变、变化多端、千变万化……)
12、想象火烧云还有哪些形状的变化?你能第5、6、7节的写法说一说吗?
(三)学习第7小节
1、天空中真是热闹极了,一瞬间,火烧云就下去了,指名读第7小节。
2、理解“恍恍惚惚”——(表示看的不真切,表现了火烧云的变化又多又快,让人眼花缭乱,实在无法看清楚。)
3、句中的“沉静”能用“沉浸”替换吗?(不能,意思完全不同,“沉浸”——形容让心情安静下来;“沉浸”——表示处在某种情景中。)
五、拓展作业
模仿第5、6、7节的写法写写云的其他变化
[板书]
出现
颜色
6 火烧云 变化 多、快
形状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课文内容
1、《飞夺泸定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先介绍事情发展的背景;然后围绕“飞”“夺”两字展开,叙述红军飞速赶到泸定桥、攻占泸定桥的过程;最后从长征和抗日的全局评价了飞夺泸定桥的意义。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2、《桥之思》以散文诗的形式描述了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桥。从桥的基本要素写到桥与人的.关系,介绍了“路桥”的实用价值、艺术价值,“心桥”的和谐美好,寄托了作者希望世界更加和谐、美好的愿望。
一、前置之“实”
近年来,全国习作检测中非常关注实用性文体,而建议书就是其中之一,它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新课标对于高段习作的目标描述非常清晰:“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尤其是对于建议书的讲评,前期素材的积累尤为重要,因此把综合实践前置,通过调查积累素材。学生可分组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图片、视频等保存下来,把素材积累得殷实。
为了便于在评改课时可以聚焦内容的修改,而不必关注文体格式上的修改,我通过微课教学把建议书格式前置,让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明确格式写法,并自主完成习作,根据学生实际反馈制定评改要求。
二、评改之“用”
在习作讲评时,结合综合实践积累的资料,引导学生用“说明方法”将“现象”部分描写得更加清楚、具体;用“三维法”引导学生将“建议”部分修改,体现它的价值。最终使学生会用建议书,提升习作能力。
【目标定位】
依据教材目标:新课标中对于高段习作教学,明确指出:“学写建议书等常见应用文,内容符合文体要求。”而建议书的内容,主要是写清楚调查的现象,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议。另外,《新课标》也指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依据前置反馈:通过前置性习作的批改发现,全班学生普遍没有把调查得到的污染现象写具体、清楚;另外,之后提出的建议部分,也有一部分学生提出的建议没有切合实际,价值无从体现。
基于以上两个方面,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角色转换,产生修改习作的兴趣,乐于修改习作。
2.通过前置素材对比,会利用说明方法将“调查现象”写清楚、具体。
3.通过范文引导,学会按“三维”法将建议修改得切合实际。
【案例描述】
一、实践调查,框定格式——“综·式”前置
1.明确主题,实践前置——收集资料
为了便于聚焦评改目标,我把本次主题确定为写一则“污染环境”的建议书。
师:在我们确定了主题之后,再来看要求,我们可以发现,在写建议书之前,我们需要做什么?
生1:需要进行关于“污染环境”的现象的调查,然后才能把调查到的现象写清楚。
师:那么我们现在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分工的讨论,最后完成分工表格,明确各自的分工。
学生经过组内讨论,最终明确分工,并在双休日进行实地调查,并最终积累相关的文字、图像资料。
2.微课导学,格式前置——明确格式
教师制作微课,让学生明白前置学习建议书的格式和一般的写法。
(1)建议书的内容
针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不良现象,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建议。
(2)建议书的步骤
先写清楚存在的问题;再说明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3)建议书的格式
标题;正文;建议人姓名或建议团体名称;日期。
3.习作前置,一稿批改——了解学情
教师关注学生的习作内容,反馈得出:调查现象部分,学生普遍没有写清楚、具体;而学生提出的建议,很多都是不切实际的,如何治理的途径也没有明晰。
生1:近期以来,某地的大气污染很严重,这是因为大量的工厂排放出的有害气体,才造成现在的大气污染,如果再这样下去,可能会造成我们呼吸困难,导致人们中毒死亡。(评:现象简单)
生2:近期,某地正在进行污水管道的改造,很多挖掘机在路上穿行,使得道路破裂,黄沙漫天,道路旁的树木枯死,甚至许多沙石倒进河流,污染了整条河。(评:整个现象描写清晰)
生3:最根本的一点是普及环保意识,只有人类具备环保意识,上述的建议才能顺利实施,地球才能转危为安。(评:怎么普及没有写出来。)
二、聚焦要点,方法领航——评改“依法”
1.基于素材,说明具体——聚焦“现象”
(1)角色转换,阅读习作——发现要点
师:既然建议书是写给有关部门的领导看的,只有采纳了你的建议,才能体现出你的建议书的价值,那么,就让我们来角色转换一下,假如你来做有关部门的领导,看看这两份建议书,你会采纳哪一份?
教师出示学生的两份建议书。
学生评选——全部都选第一篇。
师:为什么大家都会选择第一篇?
生1:它的污染现象描写很具体,第二篇很简单。
生2:它的现象的描写很清楚,不是很笼统的。
生3:它的建议很有针对性。
生4:它的建议很切合实际。
……
师归纳:对比之后,我们发现了,一篇建议书要被相关部门采纳,体现出价值,就必须把这两块的内容写好才行。
(2)聚焦“现象”,对比阅读——领悟“说明”
教师出示一篇学生的优秀习作。
师:我们来聚焦这份关于水污染的建议书的现象描写部分,你觉得好在哪里?请画一画相关的句子,或者圈一圈词语,并在旁边做批注。
学生阅读,并批注。
生1: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把河水污染的范围写具体了。
生2:用了列数字的方法,把河水污染的后果写清楚了。
师:以小见大,将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呈现出来,更能带给人震撼,直刺人心!
生3: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污染程度形象写出来了。
师:打了比方,更加形象地写出了污染的严重。
生4:小作者做了一个假设,把后果写清楚了,更使人体会到了后果的严重性。
师:这样一个假设,把可怕的后果揭露了出来,怎么能不发人深省,不采纳你的建议呢?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如何才能把这一现象写得震撼人心,体现出价值?
师归纳:可以运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做假设等说明方法来具体、形象地描写调查得出的现象。
(3)结合素材,修改“现象”——运用“说明”
师:我们再来看这则建议书的“现象”描写部分,老师把与之相关的调查所得的资料,包括图片,都在课间上呈现了,请根据调查所得的资料,运用说明方法,把这份建议书的“现象”部分修改得更清楚、具体些。
学生进行修改——教师结合范例中的素材进行个别点评。
(4)积累经验,自行修改——说明“实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是帮这位同学进行了修改,相信大家也一定有经验了,接下来,请大家根据自己前期收集到的资料,运用说明方法,把自己的“现象”部分修改得更加清楚、具体。
学生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师结合学生的素材进行个别点评。
2.范文引领,“三维”思考——聚焦“建议”
(1)研读分析,明确要点——切实可行
教师出示下水文。
师:我们来自习研读,看看老师的建议部分,好在哪里?说说你的理由。
生1:提的建议很具体。
生2:提的建议很切实际,没有异想天开。
师归纳:是的!要想被相关部门采纳你的建议,那么你的建议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
(2)交流体会,引出方法——体悟“三维”
教师出示下水文,引导学生发现提建议的方法。
师:老师的建议提得好,好在哪里?
生1:针对有关部门的职权范围来提的。
生2:针对实际的生活需要来提的。
生3:建议的实施过程很清楚。
师归纳:原来建议的有效与否,我们可以从“职能范围”“实际需要”“过程清晰”这三个维度去衡量。
(3)范例交流,修改“建议”——试用“三维”
教师出示一份建议提得不切实际的建议书。
师:同学们,这份建议书提的建议不是很好,请大家根据“三维”法,从实际去思考,帮助修改一些建议。
学生交流修改的建议——教师根据“三维”法,进行个别点评。
(4)积累经验,自行修改——运用“三维”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是帮这位同学进行了修改,相信大家也一定有经验了,接下来,请大家根据老师教给的方法,从这三个维度去思考,修改自己的建议部分,以使自己提出的建议更有价值,也能让相关部分予以采纳。
学生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师结合学生的素材进行个别点评。
【教学反思】
一、前置之“实”
1.调查前置,积累素材
写作来源于生活,如果没有习作的素材,学生的习作将毫无深意。建议书更是如此,需要大量的实践调查,来收集相关的资料。基于此,我才把调查现象前置,积累了习作素材,文字或图像,有图有真相,使之后的评改不是空对空,而是有针对性地修改。
2.格式前置,聚焦写法
新课标指出:“习作,其实就是为了自我表达。”因此,不应该框定学生的思维和习作的内容等。而前置性习作能真正体现这一理念。但是,建议书却有自己的文体要求,如:调查主题、书写格式等。只有在学生明确格式写法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写出一份自己的建议书。把格式的教学前置,教师在讲评时,就可以节省时间,对建议书的内容集中进行针对性地讲评,引导学生用适用的写作手法来写这两块内容,提升建议书整体的质量。
二、评改之“用”
习作评改的成败,很大部分取决于要点是否突出,有没有好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抓要点,进行重点攻坚,把讲评落到实处,达成评改目标,而不是泛泛之谈。通过学生前置习作的反馈,我发现本班学生写建议书的难点其实就在于两点:调查现象描写得具体、清楚和提的建议切实有效。因此,我在讲评时就紧紧抓住这两大难点去突破。结合高段学生的知识结构,我梳理出突破这两大难点的方法:把现象描写得清楚、具体,可以运用说明方法,使之具体生动;把建议提得有效,主要从“职能范围”“实际需要”“过程清晰”这几个方面去思考。我在教学时,把学生前置收集的资料紧密结合,根据实际,把这些方法渗透在学生的交流评改之中,达到讲评的实效,学生习得了习作方法,也提升了写作能力。
三、课后之“思”
大家好!我是星光旅游公司的导游李经纬。
今天由我带领大家游览长城。万里长城在八达岭这一段保存最为完好,也是最坚固的一段。曾经有许多国家首脑和领导人到这里参观,从而成了旅游胜地。
长城全部由条石和城砖筑成,从山海关到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长城每隔一米就有一个供射箭用的射口。每隔三百米就有一个正方形的城台,必要时可以相互呼应,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如果有敌军突袭,可以在城台顶上点火,以表示有敌军或请求支援。
另外,大家在游玩时请注意安全,带孩子的游客请看住自己的孩子,否则出意外的话,我们旅游公司不负任何责任。
本次旅行(导游)到此结束,谢谢各位游客的支持。
2介绍长城导游词
各位亲爱的旅客们,大家好。我是北京导游社的导游吴兴宇。请大家随我到长城细细游玩。
长城平均高度约7.5米,墙的下宽约6.5米,顶上宽约5.8米。可容五马并骑,或士兵十人并行。城墙上每隔30~40米或100~200米,于险要处筑一堡垒式堡台。堡台建筑于山脊的高处、城墙的转角处或险要之地。说到长城,我会想起传说“孟江姜女哭倒长城”。
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征用大量的百姓男丁。
孟姜女的丈夫就是被征去建长城的一个。一去很多年,孟姜女的丈夫一直没有回来,孟姜女离开家乡去寻找丈夫。结果发现丈夫已经劳累过度而死。由于悲痛欲绝,在修筑一半的长城边哭了三天三夜,哭倒了长城。
在长城,我提醒大家:不要乱扔垃圾、不随地吐谈、不在墙上乱涂粘遗产乱画不要口香糖吐到长城的任何一处地方。
时间过得可真快,长城已经游玩过了,希望下次我还能为大家介绍长城。
3亲爱的游客们,今天由我来当大家的导游,我感到十分荣幸。希望在这美好的一天给大家带来快乐。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长廊,你看它多美呀!红漆的栏杆,绿漆的柱子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说到这儿,你有点不信了吧,但是这的确是真的,这能表现出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才修建成这美丽的长廊。
走完长廊,如果大家想到昆明湖中心的小岛上玩,就必须通过一座石桥。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教学重点、难点: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的深刻道理。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完了《金蝉脱壳》这篇课文,知道课题“金蝉脱壳”就是一个成语。你还知道哪些成语,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8 成语故事
3、什么样的成语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也有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但这些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二、初读课文
1、布置课内预习要求。
过渡: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三则成语故事了?请大家自己读课文。
(1)轻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生字。
(2)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导生字、正音。
chuō sāi fèng lù bì yùn hǔ
戳 腮
俸
禄 壁 韵 唬
(2)指导词语,注意正确书写。
腾空 俸禄 自相矛盾 画龙点睛
戳穿 墙壁 滥竽充数 张口结舌
4、质疑不理解的词语,小组讨论。
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指导预习及写字。
1、再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2、指导书写习字册。
四、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每则故事的意思。
板书设计
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请同学上黑板板书三个成语。
二、精读《自相矛盾》。
1、“矛”和“盾”,你们能分得清吗?请同学看图指一指。“矛”(古文字图)上象其锋,中象其身,下端有銎(斧子上安丙的孔),所以纳柲(古代兵器的柄)。
“盾””(古文字图),瞂也,所以扞身蔽目。“厂”象盾之侧是形,“十”象盾之握,“目”象盾之用。
2、(1)“矛”很“锐利”,锐利就是锋利的意思,矛“锐不可当”。
(2)“鲁迅的文笔很锐利”,这里的“锐利”是(目光、言论、文笔等)尖锐的意思。
(3)“盾”很“坚固”,坚固是牢固的意思,盾“坚不可摧”、“牢不可破”。
3、讨论:“夸口”的意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
“张口结舌”的意思。刚刚还“夸夸其谈”的楚国人,为何“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
4、联系实际说说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
三、精读《滥竽充数》。
1、滥竽充数,“滥竽”的意思是吹不成调的竽。真是“竽”的错吗?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1)南郭先生知道了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起吹竽的消息,他想(2)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当他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他想(3)当他得知齐湣王喜欢听别人一个一个地吹,他又想
(4)看到不吹竽拿到同样俸禄的南郭先生,你会对他说些什么?(5)看到了流浪街头的南郭先生,你又想对他说些什么?
(6)对于今天的那些“滥竽充数”“以次充好”的厂家,你会对他说
四、精读《画龙点睛》。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⑴张僧繇画的龙点睛前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美中不足)
⑵“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的作用?(腾空飞去——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
(3)“点睛”在现实中的运用(包装,好的产品加上好的包装,就是“画龙点睛”的作用;劣质产品加上好的包装,就是“滥竽充数”)
2、背诵课文
9、推敲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教学难点:指导用“即使……也……”造句。教具学具:投影片、课文朗读录音 课时分配: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唐朝
贾岛 指导读准字音。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
皎洁 幽居 即兴 妥帖 吟哦 簇拥 斟酌 宽恕 莽撞 推敲 犹豫不决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 恰当 差人 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 皎洁 妥帖 朝愈 簇拥 宽恕 门闩 莽撞 避让 响亮 沉睡 推敲 家境贫寒 夜深人静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皎、骑、僧:左窄右宽; 斟、酌:左右基本等宽,“斟”左高右低。尚、妥:上小下大。贾:上宽下窄。愈:上大下小。
唐:第三笔要有足够的伸展。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推敲
皎 斟 尚 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3、用“即使……也……”造句。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皎洁 推敲 斟酌 妥帖
2、填空:
()有个诗人叫(),早年因(),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板书:发生
深夜访友 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
”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 适宜 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板书: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思考: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2)分角色朗读。
4、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板书:高潮 冲闯仪仗 请求宽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映示: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
6、映示韩愈说的话。
(1)指名朗读。
(2)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板书: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八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自然段。
三、指导讲故事。
1、师:要想讲好这个,先得反课文读熟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学生练读课文。
2、结合板书提示讲述顺序。
3、学生练讲:
(1)各自练讲。
(2)分小小组练讲。
(3)各组推派代表讲。
(4)评选“故事大王”。
四、指导造句。
1、映示原句。
2、学生练读,说说上半句讲了什么,下半句又讲了什么。
3、练习:
把句子补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也能自觉遵守纪律。
这次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应该骄傲。
4、学生交流口头造句,师生评点。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3、写出近义词。
妥帖()推敲()或许()吟哦()
4、用“即使……也……”造句。
板书设计:推 敲
发生 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 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高潮 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10、嫦娥奔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感受课文的意境美。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吗?(是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学生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布置课内预习。
(l)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拼读田字格里的9个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3)想一想:嫦娥是谁?她为什么要奔月?这个“奔”是什么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l)认读生字词。
奸诈 贪婪 宝剑 时值 中秋 迫不及待 威逼 焦急 敬重 翻箱 倒柜 洒满银辉 提示:“婪”是边音;“诈”、“值”是翘舌音。(2)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嫦娥奔月:嫦娥,后羿的妻子,中国神话中的月中女神。奔,奔向。敬重:恭敬尊重。(文中指谁敬重谁?)奸诈贪婪:奸诈,虚伪诡诈;贪婪,贪得无厌,不知满足。(文中指谁奸诈贪婪?)接济:在物质上援助。
威逼:用威力强迫或进逼。(文中谁威逼谁干什么?)时值中秋:“值”是遇到、碰上的意思。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周旋: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回旋,盘旋;②交际应酬,打交道;③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在本课中应选哪一种解释?(第③种)
三、理清课文脉络
1.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讨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2.请大家想一想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就归纳为一段,试着给课文分段。3.讨论交流后总结。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
第二段(第3—6自然段):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第三段(第7、8自然段):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奸 诈 贪 婪 值 剑 逼 辉 焦 2.指导要点。
“诈”、“值”、“辉”左边的偏旁要写得窄一些,约占字宽的三分之一。“剑”的左边要写得宽一些,约占字宽的三分之二,第七画是“提”。“辉”的第六笔是“竖提”。
“逼”是半包围结构,“”要偏右上写,给“走之”让出位置。
“焦”上面的笔画较多,约占字的四分之三,下面四点要宽,以能托住上面的“”为宜。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五、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敬重 宝剑 贪婪 迫不及待 奸诈 接济 假装 翻箱倒柜
二、精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同学们,说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讨论:“苦难”是什么意思?(痛苦和灾难的意思)文中的“苦难”指的是什么?读第l自然段,注意突出“直”、“实在”、“无法”等词语,体会老百姓遭受的苦难。后羿是怎样为老百姓解除苦难的?请画出有关的动词。(登上、运足、拉满、射下等)同学们,这些词写出了后羿的力大神勇,读书时要注意突出这些词。3.朗读课文第一段。
三、精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想:逢蒙是个怎样的人?嫦娥是个怎样的人?画出文中有关语句。
2.讨论:逢蒙的奸诈贪婪表现在哪些地方?(“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假装生病”、“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威逼嫦娥”、“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等词语写出了逢蒙的奸诈贪婪)磁娥的善良机智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与逢蒙周旋”、“疾步向前”、“一口吞了下去”等词句反映了嫦娥的善良机智。)3.教师引读第5自然段。
4.嫦娥吃了仙药后,怎样了呢?请同学们先看图,再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飘飘悠悠”是什么意思?(在空中轻缓地浮动)怎样才能把嫦娥这飘飘悠悠的样子读出来呢?(读的时候要放慢语速)你觉得这段话写得怎样?(写得很美)美在哪儿?(“飘飘悠悠”、“洒满银辉”、“碧蓝碧蓝”、“一轮明月”等词写得很美)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四、精读课文第三段
1.轻声自由读课文第三段。请同学们圈画出后羿找妻的词语。(“焦急地冲出门外”、“连声呼唤”、“不顾一切地追去”等词语)2.读了这些词语你能体会出后羿当时的心情吗?(找妻时的急切心情)谁能把后羿找妻时的急切心情读出来? 3.乡亲们对嫦娥的思念之情又体现在哪儿呢?(“摆上”、“祝福”等词表明乡亲们想念好心的嫦娥)
五、布置作业: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
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二、总结课文,研究写法
这篇神话故事主要写的是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吃长生不老药升天成仙的事。
找出文中描写嫦娥的有关语句,想想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三、指导复述课文
1.指名说说课文三个部分的段落大意,编段落提纲。第一段:后羿为民除害,射下太阳。第二段:嫦娥吞下仙药,飞上月亮。第三段: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2.按“自由练习一同桌互述一小组尝试复述一指名复述”的程序进行复述练习。
四、作业练习1.比一比,再组词。
婪()辉()箱()值()梦()挥()霜()直()2.照样子写词语,飘飘悠悠 碧蓝碧蓝
3.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板书设计:
10、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 为民除害,嫦娥吃药 飞上月亮 为老百姓不受苦 心地善良、为民造福
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11.读书莫放“拦路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行体会课文所要阐述的含义。
3、初步学习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养成读书的正确习惯及查字典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行体会课文所要阐述的含义。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使他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学准备:
1、字典、词典
2、查字典的知识。课前先学:
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课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课题中有个三角形,这是阅读课文的标志。)
2、阅读课文就是根据自己学习课文的经验自己读懂课文。
二、回忆学习课文的方法,总结学法。
1、回忆我们以前学习课文,都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2、总结学法:
(1)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3)三读课文,你从课文中明白了什么?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4)四读课文,看看自己从课文中收获到了什么?可以是内容上的,也可以是写法上的。
三、学生自学。(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学,教师要参与进去,给与必要的指导)
1、学生带着任务读课 1)什么叫“拦路虎”?
2)面对“拦路虎”绕着走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 3)你是如何消灭读书时的拦路虎的? 4)如何查字典?
2、学生分小组采多种形式学习。
3、讨论、交流,读课文。
四、汇报自学情况。
五、熟读积累:
1、采用多种形式练读全文。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反复朗读。
3、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感受。
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鼓励学生个性读书,读出自己的感受。
六、综合训练: 阅读《毛遂自荐》
春秋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挑选20个文武全才一起去。他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最后还缺一个人。这时,门客毛遂自我推荐,说:“我算一个吧!”平原君见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强同意了。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快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毛遂就把出捕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退了。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成语“毛遂自荐”由此而来,比喻不经别人介绍,自我推荐担任某一项工作。
七、总结:
今天大家学会了自己读书这是了不起的本领,希望大家记住读书的方法,在今后的课内外阅读中经常使用这样的方法,用心阅读,相信大家的阅读能力一定能够有长足的进步。
12.伊索寓言
一、设计理念
“教材只是个例子”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并学会用“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学习伊索寓言,并且迁移运用这种方法,为《蚂蚁和屎壳郎》编写寓意,实现“为迁移而教”的目的,让学生初步掌握学寓言的方法,从而打开学寓言的一扇大门。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掌握“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学好三则寓言的寓意。
2、通过故事与寓意之间的比较回读、仔细品味,体味寓言中蕴含的寓意,尝试为《蚂蚁和屎壳郎》这则伊索寓言编写寓意。
三、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梳理归纳
1、屏幕阅读《伊索寓言》相关背景资料,汇报交流:得到了哪些信息?及时总结。
2、引入课题。
3、自由朗读,整体感体课文,要求:读准、读通三则寓言故事。
4、汇报读书后的感受,随机归纳梳理。
预计学生会汇报(1)故事内容简说;(2)对角色的评价;(3)对寓意的个性理解。
过渡语:读了这测寓言,大家已经基本了解了故事内容,但这还不够,学寓言,不仅要读懂内容,还要理解寓意。
(二)找准寓意,初步理解
1、快速默读寓言故事,把寓言中表明寓意的相关语句划出来。
2、交流汇总投影出示三句寓意:都在文末,点睛之笔(精练、概括)。
3、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寓意、提提问题。(提醒:抓关键词)
过渡:这些语句都表达了几则寓言的寓意,请同学们把这几句话放回文中,用心默读思考:寓意是怎么从故事中得出来的?试着找找故事与寓意的联系。
(三)抓住联系,深入体悟
1、默读第一则《狐狸和葡萄》,自主找故事与寓意之间的联系。
2、指名读故事,齐读寓意,反馈交流。
3、教师随机小结点拨。
4、小结方法: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寓意是怎样与故事联系起来的?
5、齐读寓意,强化感知。
6、自主尝试,运用方法学《牧童与狼》、《蝉和狐狸》。
7、反馈交流,随机点拔,发现、梳理后两则寓言的故事和寓意的有机联系。
8、再次小结方法,读寓意。(寓意是紧密联系故事,从故事中精心提炼出来的,与故事密不可分、水乳交融)
9.教师出示从另一个角度提炼的《蝉和狐狸》的寓意:“一个居心不良的人,不管用多少花言巧语来掩饰自己的阴谋,总有一天会被人识破的。”
请学生运用方法评议。
过渡:《伊索寓言》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故事得出道理的,在语言的最后用依据精练的话点名寓意。这是伊索寓言的特点。
(四)迁移方法,尝试概括寓意
1、为从《蚂蚁与屎壳郎》写寓意。
2、交流、评比优化
3、教师出示下水文,师生评议。
(五)作业
运用抓联系的方法,拓展读《伊索寓言》
敢于挑战,尝试个性化理解寓言故事
附件:
蚂蚁与屎壳郎
夏天,别的动物都悠闲地生活,只有蚂蚁在田里跑来跑去,搜集小麦和大麦,给自己贮存冬季吃的食物。屎壳郎惊奇地问他为何这般勤劳。蚂蚁当时什么也没说。
冬天来了,大雨冲掉了牛粪,饥饿的屎壳郎,走到蚂蚁那里乞讨食物,蚂蚁对他说:“喂,伙计,如果当时在我劳动时,你不是批评我,而是也去做工,现在就不会忍饥挨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这个故事说明,凡事要事先做好打算,做到有备无患。
B 这个故事说明,目光短浅,只贪图眼前享受,没有长远打算的人,早晚要吃亏的。
习作3 秋天的树叶
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秋游,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以及采集标本、积累写作素材的技能。
2、让学生把自己秋游中观察到的植物叶子的颜色和形状以“秋天的树叶”为题写一篇习作。
3、通过细作,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描写树叶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
2、教学难点:
①
学会对事物的想象;
②
用“总起——分述——总述”的方法写作。教学准备:
银杏树叶、枫树叶、梧桐树叶、榆树叶若干片。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要求学生观察两三种秋天的树叶,抓住树叶的形状和颜色观察,并采集几片树叶作比较。
(二)检查观察的情况。
1、检查观察情况,学生拿出采集的树叶。
2、同桌观察树叶。
3、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一 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片银杏叶,给学生观察。
a、同学们,这是一片什么树叶?
b、它的形状象什么?(像扇子)
c、它的颜色是怎样的?(淡黄色)d、它原先是什么颜色?为什么现在变成了淡黄色的?
2、今天,咱们就来写“秋天的树叶”好吗?
3、教师板书:秋天的树叶
二、指导学生观察树叶。
1、仔细观察课本P65上的树叶。
2、书上共介绍了几种树叶?(5种)
3、它们分别是什么树叶?
A、冬青树叶
B、银杏树叶
C、甜栗子树叶
D、枫树叶
E、山白蜡树叶
4、它们的形状、颜色是怎样的?
5、例如:银杏树叶——像扇子; 颜色:绿色
甜栗子树叶——像橄榄形状; 颜色:深绿色
6、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树叶的特点。
7、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树叶。
① 小组讨论交流
② 指名交流
8、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都认真观察了秋天的树叶,知道了树叶的形状和颜色。只有细致地观察树叶,我们才能写好植物。
三
指导写作。
1、出示P65上的作文要求:
组织一次秋游,到野外去,到山上去,到植物园去,到公园去,观察一下植物叶子的颜色与形状。活动中,还可以收集各种植物的落叶,把它们带回学校与大家一起观察、交流。然后以“秋天的树叶”为题写一篇习作。
2、学生读一读。
3、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树叶,想一想,它的形状是怎样的?有什么颜色?
4、指名说一说。
① 梧桐叶:深黄色、叶片大、厚
② 桃树叶:叶子狭长、像小船;颜色翠绿
③ 松树叶:松针
深绿色
④ 桑树叶:像鸡心、硕大、绿色
⑤泡桐树叶:葵扇形状、宽大;深绿色
5、指导写法。
①
确定写作顺序:
按“总——分——纵”的写作方法写。
ⅰ 总说树叶很美。
ⅱ 再分述树叶的形状和颜色。
ⅲ 最后总述树叶的特点。
②
把树叶的形状和颜色写细致。
A、先写树叶的形状。
(想象叶子的特点)
B、再写树叶颜色变化的特点。碧绿——深绿——淡黄
C、要求学生写出叶片颜色的细致变化,适当用上形容词,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③ 学生讨论、交流写法。
④ 指名说一说。(片断)
学生甲:你看,银杏树那美丽的叶子,就像一柄柄梅花形的小彩扇,翠绿嫩黄。
学生乙:夏天过去了,秋妈妈忙着给树木披上了金装。你看,秋风扫过,屋后一排排梧桐树叶子像巴掌似的,宽大厚实,纷纷落了下来,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黄莺展翅飞翔,还有的像舞蹈演员那样轻盈地旋转。地上满是落叶,像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金毯。踏上去发出“沙沙”的声音。
学生丙:秋风来了,枫树叶哗哗作响。它的颜色翠绿、逐渐变成淡绿色。当初双降临时,枫叶慢慢地变红了,像朝霞一样美。
学生:秋天到了,垂杨柳的叶子好像变轻变老了一般。秋风飒飒吹过,由绿变黄的柳叶漫天飞扬,有的飞到了小河里。秋风好无情啊。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打扫落叶,把叶子细心地埋到垂杨柳的根部,使它变成养料,好让垂杨柳明年重发嫩芽,长得更加茂盛。
6、教师作点拨,注意在叙述树叶时,先说树叶的形状,再说树叶颜色的细微变化。
① 注意叙述的先后顺序。
② 颜色的变化情况。
③ 展开必要的想象。
④ 运用拟人化写法,把语句写生动。
⑤
用好赐予。
7、写好习作的结尾。
①
自然结尾。
②
用赞美的语句结尾。
③
照应开头。
8、学生质疑。
(1)A、你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请你提出来,咱们一起来讨论。
B、你对写树叶的形状和颜色有困难吗?
C、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写?
(2)学生交流。
9、教师小结。
同学们,你不管用什么方法写树叶,都应该抓住树叶的特点,一层层来描写,写细致,这样,文章才会生动。
第二课时
一、同桌相互说说习作的表达方法。
1、想好习作提纲,相同桌说说表达方法。
2、指名说一说,加以点拨。
3、叫一名学生上台扮演习作顺序提纲。
4、议一议。
二、学生写作。
1、好写作内容,选择一种树叶来写。
2、重点把树叶的形状和颜色写具体。
3、展开适当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的方法方法些。
4、按“总分总”的方法来构段,做到结构严谨。
5、不会写的词语请查字典。
三、教师巡视,并作点拨。
1、学生写作中遇到遇难问题,教师随时随地点拨。
2、指出写作中带普遍性的问题,如:写不细致,三言两语,启发每一位学生抓住树叶的特点,展开想象。
A、写作时,再观察树叶。
B、观察的方法对不对?
C、自己是怎样表达的?
D、教师点拨纠正错误。
3、对一些学生作个别辅导,避免走弯路。
4、教会写法。
四、点评习作。
1、分小组交流作文草稿。
① 从组内拿出了一篇习作来交流,各自读一读,习作好在哪里?存在哪些问题?
② 有没有把树叶的形状、颜色描写出来了?
③ 作文的结构合理吗?
④ 你觉得,3篇作文哪一篇写得好?
⑤ 应该修改作文中的哪些地方?
2、指名说一说。
3、提出修改意见(点拨)
A、展开想象,写细致。
B、用好词语。
C、注意过渡(段与段之间)。
4.同桌互改,完善习作。
(1)A调整文章结构。想一想,这样安排合不合理?
B想一想,习作中书页的形状有没有写出来?应该怎样修改?
C写树叶的颜色有没有变化?
D习作有没有展开想象。想象合理吗?
E把不通顺的语句改正确,改通顺。
F修改标点符号。
(2)同桌作业互查。
5.教师点拨。
五 誊写作文
要求:
①
写好每一个字,字迹工整。
②
分自然段写,格式正确。
③
写好后,再检查一遍,有没有漏词,写错字 板书:一,写写秋天到来之时,大自然的景色(点题/略写)
1.银杏叶
形状:像扇子
颜色:翠绿—深绿—淡黄 秋天的树叶
二,描写秋天的树叶
2.桃树叶
形状:狭小,(详写)
颜色:翠绿—发黄
3.泡桐树叶 形状:扇形
宽大
颜色:深绿色
赞美大自然
抒发感情
练习3 教学要求:
1、学会联系剧情领会唱词的弦外之音,了解和戏曲有关的谚语。
2、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3、读背《幸福》,通过和续写的对比诵读增加积累。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拒绝别人。教学重难点:
1、学会联系剧情领会唱词的弦外之音,了解和戏曲有关的谚语。
2、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3、练习口语交际,学会拒绝别人。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
(1)谈话导入:同学们,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而现代京剧在对传统京剧进行变革的基础上,更讲究唱词的优美和内涵。
(2)(教师放录音)教师要求学生对照题中唱词来听。
(3)教师简介《红灯记》的剧情。(可以出示一些剧照)重点把这段唱词的前因后果说清楚。
(4)学生再认真看唱词,了解大意。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学生间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讲解。
(5)学生联系剧情来想一想这段话的弦外之音。(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要这样说)(6)学生在了解弦外之音的基础上,再细读这段话。2.教学第二部分。
(1)教师再次放录音,学生对照这段话听。(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2)引导学生来学唱。3.教学第三部分。
(1)指名读谚语,学生交流,理解这些谚语的意思。
(2)教师根据谚语适当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3)学生抄写这些谚语。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1.指导。(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2)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3)教师重点指导“郊野、碧蓝、嫦娥”等词和整体布局。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第二课时
一、第三题(诵读与感悟)1.读背《幸福》。
(1)指名读题,教师讲清本题的要求。
(2)学生自由地读,不认识的字可查字典或问老师、同学。(3)教师范读。
(4)学生讨论“幸福”在文中的含义,理解着去读背。(5)集体练读,同座练背。2.拓展。
(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献”这个结论。
(2)根据得出的结论,学生自由讨论“河流、蜜蜂、小鸟、我”的幸福是什么。,(3)按学生讨论的结果来续写。
(1)学生将自己续写的部分跟原作连在一起诵读,感受两种文字在读时的感觉是怎样的。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1.出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2.学生谈感受。3.审题。4.指导。
(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虎字头、病字头的书写方法。(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3)教师讲解“虎、病”的写法,学生练写。5.练习。
(1)学生再次练写,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2)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教师指导两个字的位置和大小。6.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1.审题。
(1)结合口语交际的话题“学会拒绝”作启发谈话。
同学们,当别人对你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者让你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时,你应该怎么办?对!我们应该学会拒绝。(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2.指导。
(1)学生读一读题中所列的三种情况。(思考怎样去拒绝)(2)分组分问题练说怎样去拒绝。(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分角色练说)(3)每组每个问题推荐代表表演,师生评议。3.反馈。
(1)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2)评议小结。板书设计:
练习3 口语交际:学会拒绝
13、在大海中永生
教学要求:
l、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学习用“不仅……也……”造句。
4、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5、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教学重难点:
第3自然段由撒骨灰而引起的联想,体会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感受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深情。进而理解课题“在大海中永生”的真正含义:不是指具体的生命,而是伟人的不朽功绩。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投影邓小平爷爷的照片)师:大家看看这照片上的老人,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师:同学们认识这位老人吗?说一说你所了解的。
师:这看似平凡的老人却为我国作出卓越贡献。他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国两制”提出者。他一生为我国作出了很多贡献,临终前,还再三叮嘱,死后要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
师: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的主人公就是……(生齐说:邓小平爷爷)
(投影出示课题并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解题:(1)师:“永生”是什么意思?(2)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表扬,并把重要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3)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自己试着找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标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出示投影(相机解释词义,使学生理解后读出词语的感情)
船舱 崭新 呜咽 痛悼 海疆 超越 属于 澳门 舷窗 震撼 爱戴 奔流不息 波翻浪涌 A、指名读,其他同学指正。B、齐读生字词。
2、请七位同学分别读七段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然后给对这七位同学读书的情况做出评价。
3、指导难读的小节:
师:在读书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句子读起来有困难的,让大家来帮你。(估计学生对第1、第3小节有困难,重点指导)(1)指名读第l小节,相机指导(出示投影指导读长句)
a、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b、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2)指名读第3小节,相机指导(出示投影指导读长句)a、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
b、从那奔腾不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从那奔腾不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四、再读课文:
1、自己仔细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看课文可分为几部分?
2、讨论分段情况:(总结归纳段意并板书)一(1)飞向大海 二(2—4)撒向大海 三(5—7)告别大海
五、再读生字,指导易错字
1、齐读生字,读准字音
2、师:(重点指导)你觉得哪个字写起来有困难,需要老师或同学的帮助? 舱:舟字旁的一横应该是一提 崭:上小下大 呜:右边是个乌,不是鸟 咽:左窄右宽
悼:右下的十字的竖上短下长 超:走字上的短竖上长下短,一撇要长 疆:弓字应写的直、狭长,而且上面两部分的距离应该一样 属:左面不超出厂字头,右面超出厂字头
3、学生在书P126上的描红。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主人公邓小平爷爷的情况、分段及段落大意)。
3、上节课同学们还提了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已经把骨灰撒向大海了”,为什么还能‘永生’呢?这节课上我们就把这些问题都消灭了。
二、精读感悟
(一)、细读第1段:
1、齐读第1段。你从第1段中读出了什么?是从什么地方读出来呢?
2、引导朗读以下的句子,感受人们悲痛不舍的心情:(播放录音朗读)
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的辽阔大海。(引导读好低低地缓缓地)(1)指名读,组织学生评议。(2)听录音。
(3)再指名读,然后齐读。
3、师: “崭新的历史”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课文中说“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最后一个篇章又指的是什么?(邓小平爷爷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这是他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的遗愿,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所以说骨灰撒放大海是“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4、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语速徐缓,语音沉稳,体会当时人们的悲痛不舍的心情。
5、谁来试着背诵这一节?
过渡: 邓小平爷爷的一生都献给了他深爱的中国人民,用他的聪明智慧,使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十亿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他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使香港在1997年7月1日、澳门在1999年12月20日都顺利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他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这是何等高尚啊。人们的心情多么矛盾,不想小平同志离开,又不忍心违背他老人家的遗愿,所以……(引读第2节)
(二)细读第二段并背诵
1、学习第2节:
(1)引导理解“呜咽”“痛悼”的意思。
(2)最后的省略号起什么作用,后面省略了什么内容?在涛声中你似乎听到了什么?(3)有感情地齐读第2节
(4)生再次自由朗读,读出人们悲痛不舍的感情。(5)练习背诵。
2、学习第3节:
(1)投影出示第3节(师:但是伟人还是离去了,也许……引读第3节)(2)师:a “奔腾不息”是什么意思? b 那奔腾不息的浪花将骨灰送到哪些地方? c 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介绍香港、澳门、一国两制及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说明邓小平爷爷的伟大功绩,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并说明因为小平爷爷是2月19日去世的,没能亲眼看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所以低低地缓缓地,不忍离去。)d 四个大组分别读四个带“也许”的分句,比比哪组读得好。(3)四个“也许”能颠倒吗?为什么?
(4)增强气势朗读第三节的四个带“也许”的分句(第一组朗读第一分句,第
一、第二组合起来读第二分句,依次类推)(5)师:邓小平爷爷的影响太大了,他的影响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国界。(出示投影)“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a 让学生齐读这句话。b师:超越时代指的什么? 超越国界有是什么意思?
c师:这句话应该怎么读,读出什么感情? d 指名读,组织评议。
e 小结:这句话句式整齐,情感充沛,要读出这样的内涵:小平爷爷及其丰功伟绩人民不会忘记,他的形象不可磨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e 再次齐读。
f 用“不仅……也……”造句。(引导学生发现也后面的感情更强烈)(7)练习背诵第3节。
3、学习第4节,读出感情。
4、齐读第二段。
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前两部分:飞向大海和撒向大海,知道了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和人民对他依依不舍的感情,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三部分。
三、作业
1、语文练习册上的23课练习。
2、用“不仅……也……”造句。
3、背诵并默写1——4节。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A、上节课我们学习哪两部分,大家回想一下,第一部分写了什么? B、那架专机是怎样飞向大海的?
C、“低低地,缓缓地”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 D、大家想看看当时的情景吗?(播放录象)E、配乐齐背第一段。
2、师:A、飞机飞到了祖国的辽阔大海,去完成小平爷爷最后的遗愿,把骨灰……(生齐说:撒向大海)B、播放骨灰撒大海的录象。
C、小平爷爷还是随着奔腾不息的浪花离去了,而浪花会帮助小平爷爷完成他未了的心愿,把他带到他生前希望去的地方。也许……(引读第3节)D、起立齐背2、3小节。
3、小平爷爷的遗愿以已经完成了,人们也要……(生:告别大海)
二、精读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后评议。
2、师:“水天一色”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又指什么?
3、师:“从那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 A、听到什么了?
B、体会一下小平爷爷说这句话时的心情,谁来试着读? C、为什么说是“仿佛听到”?
D、请同学读这段话“从那……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4、有感情地齐读5、6两节。
5、请一个小组读第7节。
师: A、其他同学想想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全文作结,并点明课题。)B、你是怎样理解“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的?
C、“在大海中永生”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已经把骨灰撒向大海了,还能 “永生”呢?这样写表达了人民什么样的感情? D、有感情地齐读第7节,试着背诵。E、播放录象,师总结。
总结:小平爷爷把自己的一生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使祖国更加繁荣,使人民更加幸福。虽然小平爷爷离开我们已经有七年多了,但他的光辉形象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小平爷爷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7、齐读全文。
三、情感延伸:(投影小平爷爷的照片)
1、师: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觉得小平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2、师:今年是小平爷爷诞辰100周年,同学们有什么美好的祝愿想送给他吗?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地背诵课文,默写5——7节。
2、搜集小平爷爷的资料,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他。板书设计:
13、在大海中永生——丰功伟绩
飞向大海: 低低地 缓缓地 最后一个篇章
撒向大海: 呜咽 痛悼 也许……也许……也许……也许…… 超越时代、超越国界 告别大海: 与……同在 在大海中永生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感悟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 “给予”的内涵,深刻领会“给予是一种快乐”。
3、通过阅读感悟父子情深和高尔基的真爱。
教学重点:感情朗读,体会父子情深和高尔基的真爱;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给予”的内涵。教学重点:
理解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教学策略: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抓住文章特点,挖掘空白点,引导学生基于文章语言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对文章的难点部分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联系生活实际,突破对“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理解。
教学准备:高尔基的资料及教学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故事梗概。
2、初步感受高尔基与儿子之间的“真爱”。第二课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 “给予”的内涵,并深刻领会“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哲理。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故事梗概。
2、初步感受高尔基与儿子之间的“真爱”。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生活入手,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主谈一谈,父子、母子及母女等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故事?(让学生自主谈)
当学生谈及到父爱或母爱时,相机引出课题,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著名作家父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2、板书课题:《
14、高尔基和 儿子》(师有意留出空白,将“他的”二字不写,让学生补充),同时让学生体会《我和妈妈》与《我和我的妈妈》两个题目的不同之处,然后再谈谈上述两个题目的不同之处。
3、让学生谈一谈和高尔基有关的话题。诸如:高尔基的名言等。
4、出示课件(名言、画像等),让学生思考问题:
读了课题之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他的儿子叫什么名字?是干什么的?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5、出示课件,了解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略)
6、在了解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生平之后,我们通过读题知道本文是一篇记叙文,那么,到底记叙了一件什么事呢?
过渡:下面我们只有通过读文,才能知道故事的由来。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故事梗概
1、初读课文,(1)出示要求:
a、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b、借助后面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
c、读顺句子。对于比较难读的长句子要反复读几遍,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直到读通为止。
d、读通全文。把课文多读几遍,想想每一个自然段说了什么事。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A、指名逐段试读课文。
学生读,教师作如下引导:
提醒学生注意字生字词的读音(轻声、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大屏幕出示生字(略)
三、再读课文,总体领略高尔基与儿子之间的“爱”
1、请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做评委。
2、学生读,大家评论。
指导读好长句子。
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
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3、让学生说说本文讲了什么事。(预设:可以把儿子栽花、爸爸赏花放在一块,也可把其分开。)学生自然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是总启,写高尔基很爱自己的儿子。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写第一件事——儿子为爸爸栽花。
第三段:(第4—5自然段)写第二件事----高尔基赏花。
第四段:(第6—9自然段)写第三件事——高尔基写信勉励儿子。
四、精读第一自然段,感知高尔基父子亲情的“爱”
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很爱自己的儿子。(这里的“爱”字,与题目中的“他的儿子”是相互照应的)
五、指导写字和生字词
做到“身直、肩平、头正、臂开、足安”和“三个一”(胸离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眼离纸一尺)。将课后3个生字认真描一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 “给予”的内涵,并深刻领会“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哲理。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初谈“给予”。
1、你认为文中哪一句话意义最为深刻?
2、板书:“给”,永远比“拿”愉快……(指名读)
(1)生活中你给过别人东西吗?(学生自由谈,引导学生说出给予后的心情)
(2)老师谈自己的一个有关“给予”的感人故事。
(3)送同学们一句老师珍藏已久的话:给予是一种快乐(投影出示)。
二、走进课文,解读“给予”。
(一)儿子的“给予”。
1、好好读读课文,文中的“给”指的是什么?(指名读相关内容:第三自然段)
2、这一段告诉我们谁给予谁什么?
3、儿子是怎样给予的?
投影出示: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自由读)
(1)从这段话里你们觉得儿子给予得容易吗?(不容易)从哪儿看出来呢?
(顾不上:儿子不远万里从苏联赶到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休养的父亲这儿,却没有休息。一直忙着:一直都没有闲着。
各种各样:栽种了许许多多的花草,付出了许许多多的劳动。只有……还没有:年龄小、个儿小、力气小,这些事对于一个10岁的小孩来说非常不容易。)
(2)看提示,想象说话:
投影出示:高尔基的儿子忙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但他丝毫不觉得(),也不觉得(),因为,他心里一直想着:()。
(3)小结:从这段话里,我们体会到了高尔基的儿子对爸爸深深的——(期待学生回答:爱,板书“爱”),让我们抓住关键词语用朗读把高尔基的儿子对爸爸的孝顺读出来。
(二)父亲的“得到”。
1、过渡:有人给予就必然有人得到,高尔基得到了什么?
2、高尔基得到了鲜花,从哪儿看出来?(出示: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
3、鲜花美吗?美在哪儿? “姹紫嫣红”写出了花儿的颜色美,“轻轻摇晃”写出了花儿的姿态美,“阵阵芳香”写出了花儿的气味美。
4、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眼前的美景,然后齐读。
5、高尔基欣赏着这些美丽的花儿,心里有——(期待学生回答:说不出的高兴)。投影出示: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6、为什么而高兴呢?我们帮他说出来。(鲜花美,这是儿子种的花,儿子小小年纪就这样懂事、孝顺,看到花儿就如同看到了儿子)
7、朗读体会高尔基陶醉于花中,思念着儿子,充满着自豪,享受着幸福。
6、此时老师再送大家一句话:【投影出示】给予是一种快乐,得到是一种幸福。——汪国真
三、学习书信,领悟“给予”。
1、过渡:高尔基欣赏着儿子栽种的美丽的花儿,如痴如醉,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他有千言万语要对儿子说。猜一猜,高尔基要对儿子说些什么?
2、高尔基想对儿子说的话很多很多。可是儿子不在他身边,在当时的条件下,他只能通过书信的形式,表达心中的话语。投影出示:高尔基给儿子的信。(用书信的格式)
2、学生自由读书信,指名读。
3、高尔基写这封信想告诉儿子什么?(学生自由回答,也可以逐段引导)
第一自然段,告诉儿子:你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第二自然段,告诉儿子: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给人们留下美好的东西。
第三自然段,告诉儿子:“给”,永远比“拿”愉快……
4、高尔基写这封信主要想告诉儿子什么?投影出示:“给”,永远比“拿”愉快……
(1)“给”在本文指高尔基的儿子“给”了高尔基鲜花,鲜花——代表美好的东西。美好的东西还可以指什么?(真诚的关心、热情的帮助、美好的环境……)
(2)高尔基儿子的“给”,指的是在岛上栽种各种各样的鲜花,你们的“给”可以指什么?(打扫卫生,让教室里干干净净;……)
(3)“给”,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表示?(给予、奉献、付出、作出贡献)你“给”了同学什么?“给”了班级什么?(同学遇到困难,主动帮助;在各种比赛中为班级争光……)你“给”了同学、班级美好的东西后,心情如何?(快乐、自豪、幸福)(4)“拿”在课文中的意思是什么?(高尔基欣赏儿子栽种的鲜花)联系自身实际,说说自己的“拿”。“拿”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表示?(享受、索取、得到、接受、收下……)
(5)高尔基并不满足于儿子只给予他一个人,也不只是希望儿子栽种鲜花。他希望儿子——“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让“所有的人都需要”。
投影出示: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不仅仅在(),无论在什么地方,不仅仅在(),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不仅仅是(),还有(),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学生根据内容,合理填空。
(6)说说自己对“‘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理解。(奉献比索取好;有所奉献,就容易得到愉快;做一个有益于他人的人,就能赢得他人的尊敬,就会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5、齐读整封信,体会高尔基的语重心长、育人育心,再谈读后感想(谈高尔基,谈儿子)。(让学生畅所欲言)
6、其实你们想的也就是当时高尔基儿子想的,让我们把这些想法写下来告诉高尔基,好吗?
四、体验习作,实践“给予”。
投影出示:高尔基的儿子读了爸爸的信之后,一定有许多的想法,让我们帮他写一封回信,把心中的想法传达给远方的爸爸。注意书信的格式。
五、教师小结,结束全文。
是的,爱心无国界,合作无止境。爱心在这里流淌,真诚在这里碰撞。通过栽花、赏 花、写信、读信,使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心更近了。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爱心是一种充满人情味的社会温情;爱心是以对他人的同情、总结和给予;爱心是人的德性、良知和教养的体现;爱心是社会稳定的人性基础。
同学们,老师真诚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日子里拥有真诚,奉献更多的爱心,并真诚祝福大家在爱心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板书: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爱
“给”,永远比“拿”愉快
15.艾滋病小斗士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科学地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认识艾滋病, 关爱艾滋病患者。
三、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培植战胜“灾难”的信心。
四、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搜集有关艾滋病的资料。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清文章脉络,感知课文大意。3.指导学生写字,完成习字作业。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艾滋病有一个简单的了解,科学认识艾滋病。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1.出示艾滋病患者的照片。师述:在地球的角落,有这样一些人,在生命的边缘挣扎着。你看……
2.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3.了解艾滋病。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致的一种传染病,它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破坏,由此而产生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或其他威胁生命的表现。艾滋病最初发现于1981年中期。当时在纽约、洛杉矶及旧金山相继发现在年轻的健康男性同性恋者中发现,艾滋病自发现以来,呈迅速扩散趋势,发病人数持续增加。截止2001年6月底,我国报道的感染者共26058例,其中病人1111例,死亡584例。传播途径共有3种,主要通过注射途径和性接触传播。近年来由于女性患者的增加,母婴传播日趋重要。
4.可怕的艾滋病侵蚀着他们的生命,他们是多么不幸呀!全球每年死于艾滋病的人数已达到280万。在这么多的死难者中,人们忘不了一个忙碌的身影,他就是……齐读课题《艾滋病小斗士》
5.什么样的人被称为小斗士?文中的小斗士指谁?(恩科西)那他为什么会被称为“艾滋病小斗士”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自学课文。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随时正音。
(2)读后说说文章通过几件事,表现了“小斗士”的勇敢坚强?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3)用
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位南非男孩恩科西坦然地面对生活,坦然地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做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儿童的动人事迹。)
3.学生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1)学生默读课文,讨论分段。(2)交流分段、概括段意。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恩科西去世,引起世界许多人的关注。第二段:(第二——四自然段)写恩科西的遭遇。第三段:(第五——七自然段)写恩科西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并关心着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第四段:(第八——九自然段)写该怎样面对病魔,恩科西为人们作出了榜样。(3)指导朗读课文,读好长句。
(三)指导写字。
1.引领学生仔细读字,体会字的间架结构。2.有重点地指导一些字。“携”字的右下应先写横折折弯钩,再写撇。3.学生完成习字作业,教师再有针对性地指导。
(四)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3.品读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引导学生树立战胜“灾难”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恩科西为什么被人们称作“艾滋病小斗士”?
2.通过学习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理解小斗士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感悟“小斗士”的可敬。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携带 轩然大波 虚弱 遭遇
2.用
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出示并齐读首尾段。师过渡:到底是什么,让这个身患艾滋病的黑人男孩引起了他们及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人们为什么称他为“艾滋病小斗士”呢?让我们一起去回顾恩科西的生命历程吧。
(二)精读感悟:
(一)感知艾滋病的可怕,感悟恩科西的“不幸”。
1.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恩科西遭遇了怎样的不幸?打开课本,默读第二段,划出有关的语句,用一两个词语在句子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2.生自读课文,画句子,批注。3.讨论交流:
①“一出生就携带艾滋病病毒,不久母亲又被艾滋病夺去了生命。” 你有什么感受?能不能把它读出来。
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婴儿降生,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
这些数字让你感受到什么?
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许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强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投影)指名读。再读读这句话,要特别注意哪些词呢?你从中读懂了什么?(“竟然”该怎样理解?“挺”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坚持”吗?从这个词你看出了什么?)
艾滋病患者是痛苦的、不幸的,小恩科西就是其中的一位,现在你知道他活到上学的年龄是多么不容易了吗?读—— 第二次齐读课题。
②“9岁那年,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遭到了全校大多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反对,还在当地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投影)A.理解上下文说说“轩然大波”在这儿指什么?
B.那里的老师、家长、学生听说恩科西要来上学,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又会怎么做?老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说。C.读词“轩然大波”。
D.是呀!身患艾滋病的恩科西被他们拒之门外。此时此刻,如果你是恩科西,你最先想到什么?
E.后来事情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二)感悟恩科西“顽强的抗争”
过渡:面对如此悲惨的命运,小恩科西害怕了吗?退缩了吗?向命运低头了吗?他是如何顽强的抗争、与命运搏斗的呢?让我们从文中寻找答案,默读课文第5、6、7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讨论交流:
1. “恩科是的身体非常虚弱,随时可能死去。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不是悲观消沉,而是开始学习怎样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他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投影)这儿用了两对关联词,找一找。
自由读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抓关键词“坦然”、“关心”)师创设情境引读:
当恩科西第一次得知自己的病情时,他不是—— 当恩科西得知艾滋病无药可救时,他不是—— 当恩科西被艾滋病折磨的不成人样时,他不是—— 恩科西不愧是:第三次读题。2.“他曾经应邀到美国出席艾滋病研讨会,用纤弱的声音不断向世界呼吁:要接受和爱护艾滋病人,尤其要关心患病的妇女和儿童。”
这段话中,他在向谁呼吁?呼吁什么?用什么样的声音呼吁?指名读。3.他说:“我希望政府向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艾滋病药物,使他们不再把病毒传染给自己的孩子。”(投影)他又在向谁呼吁?呼吁什么?(抓关键词“尚显稚气”)谁能把他的心声再说一下。4.他还说:“人们不应该对艾滋病人另眼相看,我们需要关爱,拥抱艾滋病儿童是不会被传染的。”(投影)
他又在向谁呼吁?呼吁什么?读
过渡:小恩科西的一番发言震撼了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的心灵。为了全世界的艾滋病儿童,他在奔走,在呼喊,——让我们来向世界、向政府、向人们呼吁。教师引读:
恩科西在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与艾滋病抗争、与无知和偏见抗争,你能赞美一下他吗?师:他是当之无愧的……第四次齐读课题。5.师引读:
尽管恩科西感觉到生命随时可能结束,但他依然在梦想未来。他说:“等我长大了,我要成为一名艾滋病问题专家,周游世界,到各国演讲,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投影)
——师:他梦想着自己能够健康长大,他梦想着自己能成为一名艾滋病专家,多么简单而美好的梦想。谁能把他的心声再读一读!(指导朗读)
过渡:然而在2001年初,恩科西的病情开始恶化。6月1日这天,就在全世界儿童欢度节日的时候,被艾滋病折磨得体重不到10千克的小恩科西,终于静静地离开了人世。他的死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三)总结全文。1.(——师引读:)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感叹:人类与艾滋病斗争失去了一个勇敢的声音,世界失去了一位同艾滋病顽强抗争的小斗士。(投影)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称恩科西是“艾滋病小斗士”了吗? 2.(——师引读:)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痛切地说:“又一条年轻的生命离我们去了,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天灾,恩科西就是榜样。”(投影)
“痛切”什么意思?能换成悲痛吗?你从总统的话中读懂了什么?为什么说他是“榜样”?
3.再齐读句子,感知写法。(这两段话分别在文章的什么位置?)
(四)补充介绍。
1.联合国确定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2.简介“红丝带”(投影)。
3.同时,各国人们都在身体力行,关心着艾滋病人。(投影图片)今后你会如何对待艾滋病人呢?
(五)升华主题。
1.同学们,恩科西面对着巨大的不幸,他不仅顽强抗争,自强不息,而且关心和他一样不幸的患者,为所有人做出了榜样,是一名真正的——第五次齐读课题。
2.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生,我们难免也会遇到困难、挫折、失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
(六)布置作业。
12月1日,世界艾滋病即将到来,试着写一封倡议书,提倡全世界的人都来关爱艾滋病人。
板书设计: 15.艾滋病小斗士
不幸 坦然面对
恩科西
顽强 关爱他人
习作4(习作指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懂得把想对别人倾诉的心里话用笔写下来,可以方便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
2、认真阅读例文,明确与他人交流感情要真实,语言要得当。教学重点:叙事的过程要清楚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老师这儿有三个诸葛亮的锦囊,里面写着天机,现在我想把它送给表现最好的同学。(送给一表现最好的同学)请你先打开白色锦囊,看完后不要说出锦囊内容,先大声说说自己此刻的感受。
内容:老师要告诉你个好消息,你这次数学测验考了100分!是全班第一名,上次第一名XX这次只考了99分,位居第二。
2、感受说过了,想告诉大家锦囊的内容吗?乐于说吗?别急,打开第二个红色锦囊再说不迟。
内容:不过,我又得告诉你个不好的消息。其实,你有一题1.5分判断题数学老师没给你改出来。
3、现在你的心里的感受是怎样的?你能用一些词语来概括吗?你还想大声说出第一个锦囊的内容吗?想大声说说第二个锦囊的内容吗?
4、到底是怎么回事,同学们想知道吗?你愿意和大家说吗?给你思考一下。(征得该生同意后,让他自己说)现在请你说说自己在整个过程中内心的变化。
5、同学们,如果是你,你心里会怎样想呢?会感到怎样呢?
6、是啊,这件事憋在心里特别难受,时间久了,对身心健康都会造成损伤。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事情:与同学相处时受到委屈,做了错事羞于向别人道谦,性格内向想给父母提意见却没有胆量,比赛取得了好成绩却不好意思告诉老师……还有呢?(学生简单举例)
7、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心事。(相机板书:有心事)往往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使我们不方便和当事人直说,心里会一直耿耿于怀,怎么办?打开第三个黄色锦囊,读出妙计。
内容:用笔“说”(相机板书:用笔“说”)
对啊,我们可以拿起手中的笔,把还有想说的,向父母、老师、同学、朋友或是值得信赖的人一吐为快!
二、学习例文,总结写法
1、笔“说,”该怎么说呢?有一位赵洁同学就遇到了和我们一样的问题。让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说”的,向她学习学习。(自读例文)
2、同学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呢?
相机示填空:赵洁同学 先说_____________(开头简明表白自己内心)
接着说_____________(中间详细说事情的过程及内心活动)
最后说_____________(结尾总体倾吐现在的感受)她这种叙事的结构特清晰,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3、在文章中,赵洁详细“说”的是什么?(事情的过程)
4、那么,赵洁从“拿到卷子”到“把卷子塞进抽屉”的过程中,内心活动经历了哪些变化?划出她的内心活动。(“心花怒放”--“心怦怦直跳”--“想来想去”)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5、赵洁同学用生动的词语具体地写下了当时事情的过程和自己的内心活动,一字一句都是自己的心底想法。使我们感到真切、真诚。表达自己当时具体的内心活动,这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6、这篇文章是述说心里话,所以结尾赵洁又写了什么呢?(再次全面地抒发自己的感受)
7、赵洁同学开头明说,中间细说,结尾总说,真实、细腻地和老师“说”了自己的心事,她内心表白实在振动人心!我想,老师看了,一定会原谅他的。
三、完成习作
1、现在同学们可以借鉴赵洁同学的方法,有顺序有条理地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可以与同桌说,也可以自己闭上眼睛,静静地和自己交流,还可以直接用笔“说”。(学生自主交流)
2、现在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笔”,尽情畅谈!题目自定(学生完成习作)。
3、学生修改草稿。自愿情况下,教师辅导。
板书设计 : 有心事 用笔“说”
开头 明说
中间 细说
结尾 总说
练习4 教学要求: 1.学习改正错别字,并能在了解词义的来源的基础上,指出为什么会写错别字。2.读背八个成语,学习通过成语词典了解成语故事。
3、写好钢笔字。处理好笔画繁简相差较大的字在一起时的位置和大小。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在别人面前流畅的表达和提问题。教学重难点:
1、学习改正错别字,并能在了解词义的来源的基础上,指出为什么会写错别字。
2、读背八个成语,学习通过成语词典了解成语故事。
3、练习口语交际,学习在别人面前流畅的表达和提问题。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境:小芳正在做作业,爸爸指出她写的“兰球”字写错了,小芳不服气,爸爸说出了篮球的“篮”字的来源。
(2)学生读这段文字。思考:爸爸说的是否有道理?(3)指名回答问题并说出道理。(4)教师介绍“兰、篮、蓝”的来源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四个句子,找找有无错别字。(2)学生试着改句中的错别字。
(3)师生共同改正错别字。让学生说出理由。
(4)教师小结。错误的原因:不了解词义的来源而出错。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这四个成语。教师指出这几个词语都有错别字。(2)学生指出其中的错误,并思考为什么会出错。
(3)指名改正错别字,说出理由。(因为不了解词义的来源而写错了的)(4)教师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词义的来源,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1.熟记词语。
(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3)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让学生知道每个成语都有一个警世劝诫的哲理)(5)通过读讲成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查成语词典。(6)学生练习背诵。2.反馈。
(1)指名读(2)集体练读(3)集体齐背(4)指名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在大海中永生》。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那些相邻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的间架要匀称。(5)教师重点指导“撒大海、爱戴”等词的间架写法和整体布局。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1.出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2.学生对照自己的毛笔字谈感受。3.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偏旁(身字旁、舟字旁)和例字(射、船)4.指导。
(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身字旁、舟字旁”的书写方法。(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3)教师讲解“射、船”的写法,学生练写。5.练习。
(1)学生再次练写,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2)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教师指导两个字的位置和大小。6.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1.审题。(1)指名读题目。(2)帮助学生弄清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2.指导。
(1)创设情境:模拟“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让全体学生参与,开“小小新闻发布会”。(2)分组推选“发言人”上台发布新闻。(学生通过看电视、听广播或了解周围发生的事,搜集一两条有价值的新闻)(要求“发言”的新闻有一定价值,通顺、流畅)(3)“听众”现场提问,(鼓励学生勇敢地提问题,做到问题有对性,表达清楚,流利)“发言人”当场给予回答。(4)师生评议。3.反馈。
(1)评议后,推选—名同学上台作为“发言人”,全班同学提问题,“发言人”回答。(2)评议小结。板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四单元作文】推荐阅读: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12-09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要点12-05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教案06-16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看图作文500字12-08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09-16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0-05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教学设计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