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

2024-1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生物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共13篇)

生物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 篇1

生物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

杨 慧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青河县中学)

非智力因素是对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以非智力因素的教育理论来指导素质教育实践,是素质教育重要的做法。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所有心理因素,它对人关于自然人生社会的认识,起到直接的限制作用。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是认识活动的动力系统。

一言概之,非智力因素是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驱动力,是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发展的作用力。因此,作为一名生物老师,以生物课为媒介,对

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培养尤为重要。

一、晓之以理摆事实来正心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做到:正确看待,明确目的,动机端正。这就是“正心”。动机直接推动学习者内部学习动机,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激发成正比。教师有效地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日常教学,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生物学在日常生活、市场经济、科学和技术研究等领域的实用价值,让学生明白,未来的生物群落需要了解更多信息,21世纪的建设者面对科学的飞速发展,要具备更多的生物学基础和素养,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法灵活丰富以激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事物的选择态度,是在需求的基础上形成的,当需要得到满足,就带来情绪上的快感。在生物教

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好奇、兴奋之感,觉得有趣,无意注意就会被激发出来。如“发现法”让学生自制生物标本,自主设计小实验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去发现生物的奥妙。另外,还有“趣味导入”“师生换位”“有奖问答”等,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三、以“评价激励”培养学习情感

情感学习是指心理反应的各种刺激,如热爱,喜欢等。利用激励评价语,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功,从而培养积极的学习情绪。如“辅导激励”,定期辅导和鼓励,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自信,也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这种感觉最终会转化为积极的学习情绪。实践证明,运用了多种激励评价手段,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潜能的有效途径。

总之,生物学学生的教学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它不仅能促进学生

智力的发展,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素质教育和要求人才的全面发展的今天大力提倡,我们不能忽视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培养非智力因素和心理因素同样重要的地位。

生物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 篇2

一、在笔画书写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在第一学段中, 要求学生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 注意间架结构。汉字字形结构复杂, 笔画繁多, 难记难写, 但只要把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等规律教给学生, 就化难为易。因此, 我在教学生写字时, 从笔画、笔顺着手, 让孩子们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尤其是每一个笔画都得在规定位置上。然后进行比较, 根据不同的字形归类, 指出结构搭配的比例, 帮助学生记忆, 如:左右结构的字, 有左窄右宽的, 有左宽右窄的, 左右相等的;上下结构的字, 有上小下大, 有上大下小的, 上下相等;字形长的左右要放开些;字形扁的, 左右要缩;写笔画少的字要放开些, 写笔画多的字要收缩些, 使学生懂得怎样把字写正确、端正, 又要整齐、美观。同时要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 我在每堂课的示范书写都一丝不苟, 每个字的笔画怎样写, 一个字里各种笔画是怎样组成的, 当堂写给学生看, 让学生模仿练习, 这样对学生长期培养, 严格要求, 具体指导, 培养他们认真书写的习惯。我认为只有这样, 才是认真严肃的学习态度, 才能把字写好。

刚入小学的一年级新生, 自控能力差, 注意力容易分散, 又有好群、好奇、好乐、好胜、好表现、自尊心强等心理特点。他们四肢各关节比较松弛, 坚固性较差, 完成动作的精细度不高, 保持同一姿势极易产生疲劳。如何促进一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提高自身修养是我本课题研究的初衷。而写字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的过程, 学写字就是学做人。

二、引导学生由字识文入景,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心态

古人云:学之者不如知之者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也。如果在孩子识字伊始就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汉字的学习也就算成功了一半。根据低年级孩子的特点, 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7课《小壁虎找尾巴》时, 由于学生对壁虎和壁虎尾巴再生的情景不是很熟悉, 又因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不强, 这时如果出示多媒体课件, 演示壁虎尾巴被咬断的前后区别一定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也为学生理解文本, 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兴趣也就自然被激发, 这时跳出来一个又一个生字朋友, 一定能加深对生字的印象, 创设乐学的情境。再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二课《桂林山水》这一内容, 学习12个词语, 分成四组, 并配以相应的图画, 展现了桂林山水的全貌。但图画毕竟是静止的, 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关注, 再加上绝大部分学生他们从没去过桂林, 对桂林的山水没有直观的体验。如果在教学先播放一段视频, 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 让学生对桂林的美景有初步的感知。再出示“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的漓江的山水图, 让学生说说这里的景色美吗?想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将“漓江”二字自然引出。从看图说话自然过渡到识字教学, 学生兴趣浓厚, 印象深刻, 也自然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在评价写字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形成美感情趣

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 不会使用各种文具, 如果教师不细心地指导, 学生很容易养成不良的写字习惯。如:写字时身子歪斜, 脊背弯曲, 胸部贴桌, 头钩眼低, 双脚不平, 本子不正, 执笔姿势不对等等。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良好的书写习惯包括:一笔一划, 把笔划写到位;把字写端正, 注意美观;爱惜笔墨纸张, 爱好整洁等。新教材对写字要求总量的减少, 并不等于降低写字要求, 相反是重视写字教学的充分体现。教材在写字教学的编排上严格遵循从易到难的规律, 先写独体字, 再写合体字, 并把相关联的汉字安排在一起进行练习。如“羊、牛” (竖都压在竖中线上) , “小、少” (同中有异, 少的“竖钩”的变异, 右点位置的变换) 排在一起进行练习, 都是为了让老师根据儿童认知和年龄特点及汉字本身的规律, 有目的地进行更好的指导。在学生每一次的提笔中都提出明确的要求:正确、整洁、美观, 每次写完字后都要不惜花时间进行评价, 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写好字。在学生的作业本上, 我经常用这样的字眼评价学生的书写:“字写得真漂亮!”“你的字如果像你的人一样漂亮就好了!”我还经常这样教育孩子:你们是21世纪中国的主人, 如果写不好自己祖国的文字, 那将是一件多么大的憾事啊!而漂亮的汉字, 让人看后就会产生美的享受, 愉悦人的心情。在体验汉字美的同时, 还能感受祖国文字的优美, 增强民族自豪感。使孩子潜移默化地形成对汉字文化的欣赏和美感情趣。

非智力因素在化学教学中的培养 篇3

按照新课标中化学教学的目的要求,除了培养学生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外,还应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其中心理素质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一个人即使具有高水平的智力,如果智力因素不能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就不可能获得较大的成就。一个人的学业成就大小,智力因素固然起着主要作用,但心理品质也不容忽视,尤其在智力相当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将成为主要的因素。

非智力因素,又称非智力品质、非认知因素等等。非智力因素只有与智力因素融为一体时才能发挥它在智力活动中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思维特征和教学内容等去把握最优的培养策略。

对于作为基础学科之一且又以其乏味枯燥、令学生望而却步的化学来说,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使之持久化

学习成绩差异大的学生中,对化学是否有浓厚兴趣是主要原因。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特征,去唤起和稳定学生的兴趣,同时也适当地利用一些外部手段(如测验、竞赛等),使学生在适度的压力下增强学习动机。

讲好“绪言”,诱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向往。“绪言”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入门指导,怀着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心,他们渴望了解化学。此时,教师必须一一回答他们关心的问题:化学究竟是研究什么的?为什么要学习化学?怎样才能学好化学?接触化学实验对身体是否有害?等等。

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喜爱化学的浓厚兴趣

随着课程门类增多,学习精力分散,加之化学内容的加深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兴趣自然下降。面对这一不利的客观情形,要求我们要发挥自身的教学优势以弥补学科体系的某些不足,诱发他们爱学、乐学的愿望,并使之转化为学会、学好的具体行为。

1.言语激趣 要对错纵复杂的化学现象进行辨别、解释,必须借助于概念、原理、公式和模型,运用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能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悬念激趣 通过悬而未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对问题解决的关切心情,从而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学习浓硫酸氧化性时,教师发问:“铜片放入稀硫酸中不起反应,但加热稀硫酸较长时间后再加入铜片,却有反应现象产生。这是为什么?”学生用已有知识无法解释形成悬念,他们寄希望于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实验,当观察到浓硫酸加热条件下能溶解铜片并放出二氧化硫气体时,他们终于明白浓硫酸与稀硫酸在化学性质上有质的不同。释悬,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浓硫酸强氧化性”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从中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3.实验激趣 化学实验极易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不少学生往往停留在由实验现象本身引起的感知兴趣上,教师应将学生看热闹的好奇心理和强烈的期待愿望引导到规范操作和重点观察上,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如,“胶体”一节是教学难点,内容本身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先要求学生写出KI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接着教师问:“上述反应在任何情况下是否都有黄色AgI沉淀生成?”学生的回答基本是肯定的。教师实验演示:将8~10滴0.01摩/升的AgNO3溶液滴入0.01摩/升的KI溶液10毫升中,振荡,得到的却是浅黄色的液体。学生不解:“为何见不到沉淀?”此时,教师即可顺势引出“胶体”的概念,使学生在兴趣驱使下主动地探索胶体的奥秘。

三、引导学生努力克服困难,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实践表明,由于意志品质的差异,有的学生面对困难时锲而不舍;有的学生则学习消沉。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设置教学“坡度”,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克服困难的过程,既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同时又磨练他们的意志。

在化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它们对学生智力发展和化学学业成绩的影响不可低估。作为教师,应把握时机,在处理好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整体关系的同时,根据不同学生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既获得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又在非智力因素的各个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语文教学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篇4

语文教学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辽宁 阜蒙 ●白桂霞

新世纪的教育,应把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现在新世纪需要的人才类型应该是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那种“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的理论早就已经被淘汰了。而且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了语文学科的两大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确立了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且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所以,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努力开发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还要充分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开发。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开始意识到“非智力因素”在生活与学习之中的重要作用,德育是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德育与智育的关系一样,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智育的关系也是互补的。从事多年语文教学工作,试从语文教学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虽然语文教学的主要使命是培养学生对基础的语言、文学的`理解和使用能力,但是,由于语文教学始终与范文的讲解与应用联系在一起,所以,语文教学仍然可以利用文学的这种特性,在语文教学中应善于发挥范文的丰富内涵,从知识面的拓宽、审美情趣的培养、思想品德的养成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知识面的拓宽

现在绝大多数少年儿童认识世界都是从语文课的学习中开始的,语文教学涉及的知识面也是很宽的,这其中包括历史、地理、自然、生物等等,更重要的是包含着许多德育和思想教育的因素。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语文对儿童知识启蒙以及对青少年知识拓展的重要性,尽可能地为少年儿童展示多彩的知识空间。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有较高素质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新知识,注意知识的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正如俗话所说“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老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该是一眼泉,我想这样你教出的学生也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

二、审美情趣的培养

语言是一门艺术,中国语言更是一门美的艺术。这种美包括形式美、主题美、意境美等几个方面。形式美是指的是文字的排列组合,主题美指的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意境美指的是文章的言外之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对孩子们学习兴趣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靠学生对语言的美产生共鸣。只要他们从中感受到了美,他们自然就会喜欢,如若不然的话,他们则不喜欢。从另一个意义上说,感受美也是人类乐趣之所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嘛,故而说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甚至是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

三、思想品德的养成

现行语文教科书也可以说是一套优秀的思想品德教科书,书中的范文都弘扬真、善、美,也表达着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的热爱之情,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品德习惯,引导少年儿童努力做事、好好做人,争取成长为新世纪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与思想品德课不同的是: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更具有隐蔽性;更具有感染力,生动的语言,优美的形式往往更容易感染和熏陶学生;更具有长期性,因为语文教学贯穿学生的学习始终,容易起到循序渐进的作用。这里让我不禁想到了这样一项非常有说服力的研究结果:那就是一个人能否成才,智力因素只占20%,而情商即非智力因素的许多方面却占了80%,也就是为什么在进入高考考场时有的心态好的孩子成绩平平却能有很好地发挥而金榜题名,凭实力的尖子生因为怕失败而发挥不好名落孙山。还有的高考状元毕业后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而被时代所淘汰,都说明非智力因素培养得不好,与学校教育中学科教学的失误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那种认为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是思品课或者是政治课的任务的观点是错误的。所以语文教学工作者应该从教书育人的大局出发,在语文教学中实现智育与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真正地从上述几个方面入手,使得语文教学为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肯于钻研和投入,加上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现代化的教学媒体的介入,我想真正完成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能够实现的。

浅谈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篇5

【摘 要】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进行数学教学是每个数学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要克服学习数学的困难,不仅需要智力因素,还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顽强的学习毅力等非智力因素。

【关键词】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可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对提高学生的能力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一、对非智力因素的认识

所谓智力因素,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心理过程中的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兴趣、动机、气质、性格以及理想、信念等,更简单的提法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提高固然离不开智力因素,但也离不开作为学习动力的非智力因素。实践证明,一个智力因素较高,非智力因素较低的学生,很难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离开非智力因素来谈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是不现实的。因为在对学生智力开发的同时,也伴随着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能促进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开发。所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问题同样是数学教学的一项任务。

二、数学教育与非智力因素

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理论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这就确定了学习数学的困难性。要克服困难,就需要顽强的学习毅力,才能获得好的学习效果,只有良好的智力因素,没有刻苦耐劳、勤奋学习精神的学生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常听到一些老师在议论学生时说xxx很聪明,就是心没有放在学习上,这就说明了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

从数学教材来看,也具备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内容和必要条件。通过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顽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性格等。这些非智力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即使不作专门的努力,也会随着学生知识的增加,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我们提出这个问题,目的在于使非智力因素在教学活动中与智力因素得到同步发展使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因素是动机和意志,而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兴趣。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内容。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接收知识信息达到最佳效果;可以有效的诱发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中,能使学生在繁重的刻苦学习过程中养成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来完成的,是师生心理交往的过程,而心理交往的基础是情感交流,而兴趣是后天形成的,它需要在一定的基础上建立。由于建立兴趣的基础、目的不同,所以兴趣的稳定程度也不同。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使之稳定地得到发展就必须具有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要求教师对数学要有浓厚的兴趣,对数学工作的满腔热情,才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的作用。同时还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较高的教学水平,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上课风趣幽默,宽容大度,严教善导,使学生佩服你,喜欢你,他才会喜欢你教的数学。其次要求教师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体贴入微,让你热爱学生的情感通过对他们亲切的关怀、爱护、帮助和期待,默默地传递给他们,为他们所感动,使他们产生一种推动数学学习的强大动力,促使他们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3.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好办法,也是使兴趣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结合教学经常介绍数学在解决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问题方面的实例,使学生明确人类社会的生产和发展离不开数学,学习数学知识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介绍我国数学发展的悠久历史和对人类的伟大贡献激发学生为继承和发展我国文化的情感,进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经过长期努力,这种兴趣是可以稳定下来的。但是,必须结合教材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联系实际生动活泼地进行,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任何脱离教学内容的说教都可能使问题走向反面。

4.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正处于依赖性和独立性错综复杂的过度时期。在学习上越来越要求独立,并且总是对自己能够胜任的任务感兴趣,还能在不断的成功中发展这种兴趣。为了发展这种兴趣,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造条件,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机会,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在作业布置上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作业难度要大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布置难度小的题目,让每个人都体验到成功。再如,在评价学生的答问、作业、考试时要多找优点,善意的指出不足,主动承担教学失误的责任。特别是差生,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帮助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热情关心和帮助,对他们的任何一点进步,都要表扬,以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在众多的习惯中,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和意志的培养。

中学数学的学习方法与小学的学习方法不同,中学各年级的学习方法因学生年龄特征,教材内容的不同也有区别,要教会学生遵循学习规律,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和自学能力,使之养成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巩固的学习习惯,消除为完成作业、迎接考试而学的陋习。特别要重视意志的锻炼和培养。数学的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的艰苦性。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如隐含条件未能发现,知识间的相互干扰,解题思路的曲折,题目类型的多变等都将给学习带来较大的困难。有的学生意志坚强,在苦战攻关征途中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获得胜利,相应的智力得到提高,学习信心得到增强,非智力因素就得到培养。

从心理特点讲,教材中的重难点正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交汇点。解决它,常需要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配合。非智力因素中意志是关键的,在对学生意志的培养中,可以讲一些数学家刻苦攻关的顽强意志,可讲一些在各行各业建设中的英雄人物知难而进、克服困难而取得胜利的例子来教育学生,当他们有一点进步时,应抓住时机表扬他们,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综上所述,数学教学活动同时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制约,如果忽视非智力因素,孤立地去分析,会使教学活动走入歧途。只有持之以恒地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实质上是要改变一个人的某些个性特征。改变人的个性特征不是一件轻而易举之事。而研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过程,更需要教师的智力因素。所以,这是一件艰巨而复杂的工作。但是,只要广大教师重视这一工作并积极参与这一工作的研究,必将取得更多、更好的经验和成果。参考文献

[1]邵瑞珍编《教育心理学》

生物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 篇6

摘要:知识技能的掌握,是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体育教学中的经验表明,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但有利于人才的成长,更的利于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通过对培养动机、意志两方面的非智力因素的实践,阐明重视非智力因素的教学才是全面的教学。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增强体质 培养人才

现代教学论的发展,揭示了学生的学习成功,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下取得的。学校教育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打下基础,教学中若只重视智力的开发,而忽视非智力因素在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过程中的促进和制约作用,就会使我们教育的效果受到影响。面对21世纪人才竞争,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学中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从广义上讲包括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等。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则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的作用的心理因素,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理智、个性等等。非智力因素是后天多,先天少,归根结底是后天培养起来的。我们对学生教学中培养知识与技能,都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综合反应。它在学生学习中,起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强化等六大功能。对教学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教师如果重视采用有效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独立性格,就一定能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反之,教学中学生缺乏正确动机、学习索然无味、情绪一贯低落、意志非常薄弱、缺乏独立性格,就必然会削弱教学效果,降低教学质量。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学习中无不具备有勤奋、独立、谦虚、创造、坚韧的学习态度来对待。这就足以说明非智力因素,在造就现代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应引起注意,教师对非智力因素有目的、有计划提出要求;学生必须自觉地让非智力因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就会培养良好的性格。

体育教学具有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优势,但需要正确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在教学和训练中,倘若我们能够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但对造就人才有利,而且体育教学中将能够使更多的学生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并掌握终身体育锻炼的本领。下面我从这几年自己的教学谈谈体会。

1、激发学习动机

我们知道火车没有动力不能奔驰,机器没有动力不能运转。一个人如果没有动力,那他将一事无成。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动机支配的,动机的正确与否及其强弱将对人的活动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在体育课中,刚开始有部分学生对体育课不太感兴趣,不明确体育课的目的,没有意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因此,就没有学习的“动机”,缺乏了动机,课堂上就不会认真投入,而是应付了事,这就意味着体育课可有可无,上与不上根本就是一回事,而我们体育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 的学习动机呢?

1.1明确目的激励学习动机

体育课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特别是当前正掀起一股全民健身的热潮,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教师应充分把握机会,对学生进行目的性教育,体育的本质是增强体质,是对人的身体进行教育。体育课是让学生在身体练习中,了解体育的知识、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学习运动技术,对广大学生来说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运用运动的手段来增强体质,掌握多一些运动能力,可以丰富锻炼身体的手段,促进更科学地锻炼身体,使思想品质得到磨练。如武术这门课有比较多的青少年学生热衷于散手,而套路特别是太极拳误认为只适用于老年人。这就是学生不懂的太极拳具有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等作用,学生明确了其价值,就会认真去学、用心去学。1.2锻炼促进人体的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特别是青少年,可以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利用理论课进行讲述。让学生明确体育是富有多种技术的健美运动,积极参加锻炼,强身健体是造就人体外在美的基础,没有体质的增强,外形美也只能是空中楼阁。通过观看一些健美、技巧、体操、跳高、球类等多种比赛的场面,让学生带来一些美的享受,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变“要我参加体育运动”为“我要参加体育运动”,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3运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通过体育比赛,做游戏可以培养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集体主

义精神和组织纪律性,使他们在活动中去认识一个人作为集体的一员的尊严,责任和义务,触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利用青少年学生好胜,喜欢逞能,爱表现自己的特点。例如:传球技术是一项枯燥无味的技术,而在篮球技术中又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采用传球游戏,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胸前传接球练习,看哪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传的球多,多者为胜,负者要罚做素质练习,这就要求学生在练习中要传的准、传的快、既要动作到位,传球的速度要快,学生在游戏中就会尽量按“准、快”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假如个别学生传球技术较差,为了集体的荣誉,他们也会认真地练习。

2、意志的培养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要历尽坎坷,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一个人只有不畏吃苦耐劳,遇到困难能够努力克服,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人才的培养中意志品质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各种教育过程都要培养意志,而体育教育过程更形象,更直接,采用的手段也更丰富多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呢? 2.1激发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长跑是一项不大受青少年学生“欢迎”的运动。而长跑对于锻炼身体和培养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上课之前,要先作如思想动员,并介绍长跑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练习的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如“极点”“第二次呼吸”使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练习时能知难而进。再通过一些科学的体能训练安排,使学

生得到合理的锻炼,并且在测试时使学生明确“耐久跑”测试一方面是对耐久跑能力的测验,另一方面又是对学生坚强意志的测试。通过这样教学,使学生明确耐久跑练习的目的,从而提高了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2.2培养学生善于克服困难的能力

培养意志品质的中心环节是克服困难,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有严格的要求,要通过艰苦的磨炼来培养坚强的意志;另一方面又不能脱离学生实际水平,要考虑学生的基础状态,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分解难点,逐步引导,让学生始终在充满信心的状态下,不断克服困难,步步进取,最后成功。

例如在自由泳教学中,首先必须打消学生“畏水”的情绪。对“畏水”的学生开始可安排在浅水区,让他们做一些戏水、打水战和漂浮等练习,让他们了解水、水并不可怕。接着可安排一些水中拾石子练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水性后再开始教学。针对他们在学自由泳动作中怕呛水、怕练习时站不住脚等情况,可采用两人一组潜水、打腿、保护与帮助等练习,克服学生心理障碍,同时给他们一些鼓励性语言,如“好些”、“很好”等,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换气是游泳教学的难点,可先教原地吐气,两人一组的打腿换气练习,然后过渡到打腿加单划臂换气练习,进而托腹部打腿、双划臂换气等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技术、技能与意志品质都得到培养,更重要的是学生遇到困难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也就逐渐形成。2.3运用鼓励法培养意志品质

要做好一件事情,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能够加以肯定、鼓励、,就会使学生充满信心,使学生感到成功感。例如,在短跑的教学中,对一些身体素质差的同学,在训练时,假如学生都认真投入地训练,哪怕没有进步,我们也要加以鼓励,然后再进行动作技术上的改正,测验时,我们区别对待,鼓励那些经过努力又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的学生,不以统一的测试标准来要求学生。区别对待有助于学生知道自己经过训练后有了进步,就会产生成功的喜悦,他们就会更加地努力,这样,良好的意志品质在教师教学方法的逐步引导下就逐渐形成。

3、结束语

上面我通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了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两点看法,希望由此能够引起大家对培养非智力因素的重视,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广阔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独立的性格、能够吃苦耐劳、不畏困难、勇于拼搏,具有强烈的事业心。

我们强调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决不意味着就不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可根据体育教学的特有的优势,开发学生的智力同时,在教学中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具有充分发展的智力和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跨世纪人才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走出校门后,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天石 .从教育实习体育系教学改革的思路.福建体育科技.1998.8 2.林文川 .体育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福建学校体育卫生.1993.2 3.王为民 .体育教学与意志培养.福建学校体育卫生 4.李秀丽 .体育在培养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体育教学.

生物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 篇7

一、文化因素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被称为文化, 文学, 艺术, 教育, 科学等均属精神财富。语言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文化背景, 两者相互融合。不同的国家、种族有不同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 因此在语言交流上就会存在很大的困难。在学习任何一门外语的过程中, 只有先了解和掌握承载该语言的历史文化背景后, 才能更好地、准确有效地运用语言。

在英语教学中老师要重视文化因素的地位与作用。在授课时, 除了传授外语专业知识外, 还要介绍、教授此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为了让学生们对外国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老师们在授课时可通过讲故事等方法, 来介绍异国节日、风俗习惯等, 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这样对教学任务的完成也会起到更好的帮助。同时外语教学与文化传播的有机结合, 能互相促进, 最终实现跨文化交际。

在系统功能语言的学习中, 要把语言看作一套系统。每一个系统就是语言行为中的一套供选择的可能性, 在特定环境中一个人可以选用的一组语言形式。系统并不是所有合乎语法的句子的组合, 而是把语言作为一个具有社会功能的体系, 给人们提供—套可选择的与社会环境相联系的“意义潜势”。在外语教学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具体语言运用中选择潜势的能力, 而不是培养其合乎语法的识别能力。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

所谓的跨文化交际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 (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 , 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

1、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交际用语着手, 一些英日常用语看起

来很简单, 但是如果对其文化内涵没有进行相关的了解, 在日常的交际中就不可能用英语进行很好的沟通。例如:“Nice to meet you.How much is your new dress?How old are you?What were you doing yesterday?”其实这些简单的句子在我们汉语中随处可见, 它是表示一种关心, 或拉近谈话者问的距离, 但在西方这些句子的使用却有很多讲究, 要看什么时候用, 说话的对象等。

2、通过人物角色扮演, 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模拟教学内容

中、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行为, 像简单地问候、告别、致谢、答谢、请求、批准、拒绝、建议、邀请等常用语言。在进行角色扮演时, 教师要做好监督、提醒工作, 在交际情景中让学生注意中西方国家言语行为在语句上的差异, 即使是同一社会、相似的交际情景、相同的社会功能, 不同群体在实施诸多言语行为方面都有不同的规则可循。此外, 教师和学生都要认识到非言语行为在人际交往时的重要性。吴为善、卢慧仙曾在《跨文化交际概论》中对非言语行为的功能做了总结:非言语行为是社会关系、话语功能和感情流露的标志。非言语行为其实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约定俗成的, 不同的社会、民族各有其文化习俗的独特性。因此非言语行为也有文化差异, 角色扮演就是要让学生意识到中西方国家人士在交际中使用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的差异并在以后的交际中灵活运用。

3、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还有就是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大学英语教师任务之重, 要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优秀人才, 要不断培养自身的敬业精神, 提高业务水平。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 对本行业务要精通, 还要对教学法和先进的语言教学理论进行研究, 了解和掌握相关学科, 像心理学、教育学等, 并结合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水平。此外, 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大学英语师资队伍的建设, 可以引进学科领头人或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新教师和在职人员, 要充分利用外籍教师。从实际出发, 与国内外知名学校合作, 积极寻求卓有成效、多样化的师资培训渠道与方式, 增设教师培训基地等, 还要采取积极措施提高教师待遇, 优化和稳定教师队伍,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结论

各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 交往日益频繁。尤其是英语, 已经成为广泛使用的语言。大学英语教育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经常开口讲, 动手写, 教师除了指出并纠正学生语言知识上的错误外, 还要特别注意学生由于缺乏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知识所犯的错误, 并对其中涉及的文化内容进行讲解, 让学生意识到言语表达和文化之间的紧密关系, 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中外文化差异, 尊重外国文化, 热爱中国文化, 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摘要:语言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在学习任何一门外语的过程中, 只有先了解和掌握承载该语言的历史文化背景后才能更好地、准确有效地运用语言。大学英语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更有助于学生掌握和正确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最终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本文简单阐述教学过程中英语文化因素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因素,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张万君,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31 (01) :1190-1193。

[2]桂永霞, 文化因素与大学英语教学[J], 中外企业家, 2010, 3 (10) :2901-2905。

[3]马倩, 试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 市场论坛, 2011, 12 (5) :3011-3013。

生物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 篇8

对于小学生来说,年纪小,可塑性大。所以,在诸多因素中,“兴趣”是核心,它牵动和影响着其他因素。心理学把“兴趣”解释为“一个人经常倾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该活动的心理方面。”因此,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

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这样两种现象,即教师无从下手和学生无从下笔的两难境地。尤其是学生升至六年级以后,学习难度也大了,再由于长期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干扰,学生整日在语文、数学、英语、作业堆中疲于奔命,使学生错误地认为完成语文、数学、英语作业是“硬任务”,学习写作是“软任务”。再加上一些语文教师“治标不治本”的错误指导思想,让学生把小学常见的几种体裁的作文都背一篇,用来应付升学考试。因此,练习写作就基本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也就明显地表现出需要增强了。这时,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就会不失时机地抓住“激发兴趣,强化动机”这一环,采用比较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进行作文训练。例如:有的老师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每堂写作课,由一事先做准备的学生到讲台做三分钟的演讲,然后请其他同学即席评议。这一活动激起了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好胜心强的广大学生的兴趣。演讲者兴致勃勃地阅读课外书,报刊资料,利用课余时间撰写讲稿,有的还订阅《演讲与口才》等杂志。为了在讲台上一展自己说辩的才能,不少学生准备好演讲材料在房间对墙练,讲给弟弟妹妹听,还有的学生秘密地一边试讲,用录音机一边录音,然后放音反复聆听,反复琢磨。这就充分说明“兴趣”在对唤醒创造动机,激发创造性学习情绪方面起到了刺激作用,也给学生提供了当众显露才能的机会,有力地帮助学生克服了普遍存在的怯懦和自卑心理,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力和自豪感。

意志是人们为了实现某种目的,在行动中自觉克服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它是任何创造活动获得成功的动力系统。人的意志总是与克服困难互相联系的,并且通过行动表现出来,意志是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小学生由于思想不成熟,学习目的不很明确,意志表现水平不高,缺乏应有的知难而进的韧劲,所以,当他们遇到困难或受到挫折时,容易产生畏惧情绪。作文训练的特点是知识逐渐积累的过程,它的基础形式是靠锲而不舍的毅力去搜集积累。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容易在作文训练中受到挫折,一旦受挫,有的学生可能一蹶不振。就以上作文训练为例,有位性格沉默的女学生,在三分钟演讲时,由于过度紧张而中途“卡壳”,下台来她难过极了,伏在课桌上暗自垂泪。这时,老师没有立即组织同学评议,而是先讲一个道理:“成功最大与最小之间的明显差异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你是否有信心,有坚持性、有意志力”。“意志力就表现在克服眼前横在你面前的外部困难上”。以此来鼓励她奋起进取。结果,她在下一次的演讲会上,以自己失败的例子为演讲题目,表达自己受挫后的情感及意志,同学们都为她的口才而鼓掌。这件事震撼着老师,使老师进一步体会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并使兴趣具有持久性。学生有了持久而稳定的兴趣,才能长期地坚持学习,成为学习的动力。为此,那位老师又抽空找她谈话,拿陈景润叔叔由于对数学有稳定的浓厚兴趣,从而推动他勤奋钻研,刻苦攻关,终于取得了数学上的光辉成就,摘取了数学皇冠这颗明珠,为祖国争得了荣誉的动人事迹,以此帮助她理解这一知难而进,努力学习就有成就的道理。也使我们真正领悟到这就是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培养他们勤奋进取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性格。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有的态度的体验。意志与认识和情感是意志行为的动力,它推动人们去克服困难实现预期目的。因此,认识愈深刻,情感愈深厚,意志就愈坚定。而作文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情感是维系双边活动互相协调的纽带。要组织学生在作文训练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强烈的求知欲望,坚韧的意志品质,就必须建立互相理解,互相信赖的良好师生关系。前苏联伟大的革命家加里宁说过“天地间,再也没有什么东西比孩子的眼睛更细致、更敏捷,对于人生心理上各种微妙变化更富于敏感了,再也没有任何象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捕捉一切最细微的事物。”只要我们用最执着的爱来关注我们的学生,他们会有所反响,并能由衷地喜欢你的,也会对你所教的课程产生兴趣,增强互相信赖的意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就能形成积极的“定势”。

综上所述,我们在作文教学训练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在作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生物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 篇9

1.非智力因素的概念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智力因素一般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非智力因素从广义上讲包括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主要由动机、兴趣、性格、情感、意志等五种基本心理因素组成,具体包括志向、成就动机、求知欲、表现欲、学习热情、责任感、荣誉感、义务感、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独立性、坚持性(坚韧性)、自制性、群体性等十五项因素。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除了与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有关外,还在很大程度上与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有关。所以,我们在重视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还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催化”作用。

2.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2.1动力作用。

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习积极的心理机制。非智力因素能使学生的智力健康发展,学习积极性高,态度正确,求知欲旺盛,注意力集中,自制能力强,这就有助于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促进智能发展和发挥。反之,非智力因素发展不良的学生,则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自觉性,注意力涣散,情绪不稳定,缺乏毅力。学生的动机过程影响智力与能力的操作效果,促使学生发挥已有的知识技能,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并将知识技能迁移到新情境中。

2.2定向作用。

非智力因素对儿童的学习活动起着定向作用,它把儿童的认识和行为统一起来,集中于学习活动,用于记忆、想象和思维所观察的事物和所学习的内容方面。一般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是孩子的智力水平不高,其实不然。很多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不能独立完成功课,即使是学习也心不在焉,精力不集中,他们的成绩当然会不好。因此,我们开发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发挥非智力因素定向作用,使学生的行为和认知统一起来,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控力。

2.3补偿作用。

补偿作用是指非智力因素能够弥补智力与能力的某些方面的缺陷或不足。性格在这一方面的作用比较突出,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责任感、坚持性、自信心和果断性等性格特征,勤奋、踏实的性格特征,都可以使学生克服因知识基础较差而带来的能力上的弱点。

2.4巩固作用。

学习活动要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更重要的是要能培养学生的坚韧性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使学生保持勤奋向上的情绪和刻苦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不断前进。反之,任性、懒散的消极因素起主要作用,学生缺乏克服困难的精神,就不能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3.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3.1重视师生情感、学科情感的培养。

情感是学生对学习态度的体验,是行动的精神支柱,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的纽带。积极的情感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起正向的推动作用;消极的情感则会干扰、阻碍学习,使学习效率降低,甚至引起不良的行为,起反向的作用。学生对教师没有感情甚至反感,那么教师讲课再好学生也听不进去。因此,教师首先要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2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学生集中精力获得知识,是学习活动的强大动力。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努力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在讨论、辩难中,引导学生去探究同学之间不同的观点,促成兴趣的迁移与泛化。课堂学习气氛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活跃课堂气氛,允许学生主动提问,鼓励学生与教师争论,使课堂学习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相互促进的场所。

3.3学习动机的培养。

体育课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当前正掀起一股全民健身的热潮,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教师应充分把握机会,对学生进行目的性教育。体育的本质是增强体质,对学生的身体进行教育,因此,教师让学生在身体练习中了解体育的知识、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学习运动技术不是最终目的,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手段来增强体质,掌握运动能力,丰富锻炼身体的手段,更科学地锻炼身体,使思想品质得到磨练。

3.4培养坚强的学习意志。

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从而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意志是意识能动的反映,它对改造客观世界,改造人体内部的生理活动,以及提高人的心理品质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意志、勇敢和目的性的培养问题,是具有头等意义的问题之一。”学生在对某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可能不碰到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必须靠意志来支撑。

3.5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性格是指一个人在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主要表现在做什么和怎样做两方面。学生具有良好的性格,就能促进智力开发和能力的发展。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坚持性、顽强性、主动性和独立性等性格特点。同时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性格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用精神振作、情绪高涨、意志坚强、果断恬静等性格影响学生。

4.结语

我们强调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绝不意味着就不要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师应根据体育教学特有的优势,在开发学生的智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走出校门后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生物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 篇10

摘 要:近年来,有关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化学学习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意识到过去的教学由于只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开发,致使学生的内在潜力不能充分的挖掘出来。本文,笔者通过自身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做法,概括了几种培养和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方法。

关键词:化学教学 非智力因素 培养 实践 兴趣 情感 意志

非智力因素是美国著名心理测量学家韦克斯勒1950年提出来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对世界范围内的教学改革起到了巨大的启发和推动作用。在学校教育由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转轨的今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意对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的培养,还要注意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开发,这对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态度、习惯等心理品质。非智力因素是促使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纯洁的动机、浓厚的兴趣、炽热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优良的性格是人们从事各种认识活动的推动力量。所以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智能的发展和科学素养的提高具有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和强化等重要作用。我在日常的教学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和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方法。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而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景,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学习的目的不是记住教师所讲的内容,而是要让学生参与建立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

多年来,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均是围绕着“考试”这根指挥棒转。有些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就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因此,学习无兴趣可言,只是一种完全被动的意识倾向。这种以应考为动机而对学习产生的动力是容易动摇的,一旦成绩掉队,升学无望,便会对学习化学感到厌烦。只有高尚的、健康的学习动机才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力量,而兴趣则是产生动机的主要原因。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并使其得以持久和稳定地发展,学生 1

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乐于学习化学这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化学科学重要性的教育,经常给学生介绍化学的发展前景及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当学生认识到了化学知识的重要性,而自己却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时,便会产生求知的欲望,激发起学习的兴趣。每年,我在进行“开启化学之门” 的课题教学时,总是不吝时间,给学生列举化学的发展造福人类的许多事例,说明化学科学是极富魅力的科学,它研究的内容多么丰富,它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学生的反响很好,对化学学科的兴趣相当浓厚。

第二,要充分利用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知识材料及实际生活中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努力创设兴趣情景,使化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化学就是在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许多现象需要用化学知识去解释,许多问题要通过化学方法去解决,从而对化学产生兴趣而主动学习。

第三,要充分发挥实验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实验中物质形态的变化、颜色的变化、新物质的生成等现象学生均可亲眼目睹,实验过程的亲身参与和成功的欢乐都会使学生欢欣鼓舞,并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实践证明,成功是兴趣的永动机。学习兴趣的确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力,使学生取得了好成绩,这种结果又反过来强化了学习兴趣,使它产生更大的效能,为学习提供更强的推动力量。我去年的一个学生,对化学实验十分感兴趣,今年元旦晚会,他想表演化学魔术,特地来找我帮助他查阅资料,设计了一个趣味实验,实验表演成功后,他对化学的热爱又更深了一些,化学成绩又提高了一些。

另外,在教学中要贯彻量力性原则,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都能体验到获得知识的乐趣。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新鲜感、轻松感,从而增强化学课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二、培养情感,使学生酷爱学习

情感是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体验,它反映着学生的学习和需要之间的关系。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情舒畅、精神乐观、思路开阔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的发展,就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反之,会障碍认知过程的发展,学习就会变得被动消极。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表明:学习并不仅是个体获得越来越多外部信息的 2

过程,还是学到越来越多有关他们认识事物的程序,即建构了新的认知图式。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和周围环境积极作用的过程,学生通过不断地同化、顺化、平衡,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抓住学生的情感变化,努力创设积极健康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初中学生开始学习化学,对这门学科感到新鲜,容易产生学习热情,这是培养情感的良好开端。要使学生对化学的热爱和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一如既往,而不是开始时“一见如故”,过后却“视若路人”,在教学的始终,我们都要以情动情,以使学生的热情稳固地发展。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例如介绍我国古今在化学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介绍大自然中化学变化的杰作——钟乳石、石笋的形成,培养学生的美感;介绍化学污染对环境的破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等等。

培养学生的情感,还要处处关心和爱护学生,教师对学生要树立起可亲可近的形象,表现出爱心。古人言,亲其师,听其教,信其道。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一方面源于化学自身独特的知识魅力,另一方面源于自己对教师心理上的亲近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洋溢着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和友爱的气氛,才能开启学生心扉,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对一些“学困生”,不要歧视,平等对待,要善于发现他们成绩和进步,多给他们表扬和鼓励,做到尊重、友爱、理解、信任,才能使他们鼓起学习的勇气,消除杂念尽快迎头赶上。记得刚接新班时,班里的个别女生上课不敢发言,即使站起来了,也只能见到嘴巴在动,而听不到声音。同学们都嘲笑她。在了解情况之后,我对她说:“其实这个问题你能回答出来,你能行的,而且能回答得很好,老师相信你,下次证明给老师看吧,不要让老师失望。”以后,每一次回答,我都微笑着鼓励她。一学期下来,这位女生已经敢举手回答问题了,声音也洪亮多了。另外,教师在学生面前还要表现出热爱科学、热爱工作的形象,使学生对教师的好感转化为对学习的好感和动力,以愉快的情感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磨练意志,使学生刻苦学习

学习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学习及能力的形成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智力活动,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意志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学习活动的效率。因此,在教学中要想办法使学生磨练出坚强的意志。

意志是指根据自觉确定的目的,调节与支配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去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没有自觉的目的就没有意志可言。所以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有了确定的目的,还要有为实现目的而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地克服一切困难,排除各种障碍去达到既定目的的意志品质,这就是坚持性。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分析产生困难的原因,用科学家成长的故事和英雄人物的事迹来激励他们,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培养刻苦求学的精神。

生物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 篇11

摘 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着决定的作用;对培养语文学科的兴趣、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注重 情感因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0035-01

特级教师李吉林曾经说过:“情感是小学语文的灵魂,儿童学习语文必须伴随着情感”。在语文教学中调动和利用情感因素的作用,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和感情素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加对所教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

一、把握教师的情感体验

(一)教师要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

学生“亲老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厌恶甚至憎恨教师,那么对其所教学科也自然没有学习热情。因此,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对差生要倾注更多的爱。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信、可亲、可爱,产生一种满意、喜爱的情感。

(二)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因而,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引导、多鼓励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特别是讨论过程中学生思维出现障碍而中断或错误时,要多方引导启发,尽量让其完成,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感,认识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也更加佩服教师,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和参与热情。

(三)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热烈高涨的情绪,绝不把个人不健康的情绪带进课堂,以免影响学生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而且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语文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剧目,占相当比例,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同时,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内心是一片汹涌的大海,从来没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发泄。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读引发、研读体味、情景再现、情境体验、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以情导情,激起学生内心的发展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语言的激情作用。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要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调,富于变化的语气,引人入胜的语境。要富于美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结合为主体语言,声情并茂,“一石激起千重浪”,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这样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情感发展。

三、发挥语言的激情作用

(一)进入课文语言环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我们教会学生用两条视线读书:一条是生理视线,即眼睛的视线;一条是心理视线,即心灵的视线。让学生一边声情并茂的朗读,一边展开联想和想象,就像在头脑中“放电影”。通过多种感官,使用符号、语音、意义、表象等有机结合,使语言文字所表述的内容融合成完整、连续的生活画卷,在学生的头脑中活动起来。这样,把“话”想象成“画”,仿佛自己就置身于其中,他们才能进行主体的、全方位的感受和体验。

(二)激活经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要想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课文情境,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头脑中储存的相关信息作为感悟课文内容的前提。此外,还可以采用一些必要的中介手段,比如挂图、投影、多媒体课件及模拟实验、表演等。但是最根本的手段还是要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精心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体会,锻炼其敏锐的语感。一句话,激活经验,以读求悟,读中见悟。教师要用恰如其分的语言来激励、来引导,让学生乐学、好学。

生物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 篇12

一、激发学习动机, 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受到学习兴趣的牵制, 它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想。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促进学生增强道德观念具有有效的促进作用, 并且能够主动将概念性的问题内化成属于自己的观点, 继而产生新的道德信念。 学习需要将兴趣和动机有机结合起来, 这也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这将有利于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真正意义。 很多学生在奋斗过程中目标相对比较模糊, 很多学生认为自己的成绩不好就开始自暴自弃, 不愿意学习。 教师就可以在学生的第一个学期为学生制订指导性的学业规划, 包括哪些技能性的证书有利于未来就业。 与此同时要积极鼓励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这样做能够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提高成绩。

教材中的内容大都比较抽象, 只要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就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开动脑筋, 运用学过的知识处理相关道德问题并做出道德评价,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应当积极做出引导, 对学生做出正确评价,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二、真情感化学生, 促进道德发展

道德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对道德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得到进一步引导和深化, 所以, 道德情感对于个人品德形成和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著名教育家别林斯基曾经说:“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 ”教师的情感将直接影响学生情感的发展, 如果教师对学生有真诚的殷切和期望, 则将给学生带来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运用自己的魅力感化学生。 课后也可以带领着学生多多走动, 主动了解班级学生的相关情况, 包括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 并给予解决措施。笔者在上个学期的教学中, 临近放假期间, 发现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开始陆续旷课, 并且很大一部分是寄宿学生, 和家人的沟通很少, 很多家长忙于工作, 没有时间了解孩子的一举一动, 有些家长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的情感比较强烈, 在学习方面给予孩子过多压力, 这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加重。 这时候, 教师就可以利用家访形式多与家长进行沟通, 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情况, 多多了解孩子, 帮助孩子, 与此同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热情。 只有以心换心才能建立起彼此的信任感, 家访之后, 很多学生也开始敞开心扉与教师谈心, 遇到问题也开始敢于求老师指导, 学生旷课现象也很少再出现。

三、培养坚强意志, 抵制不良诱惑

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同时应当加强对学生坚强意志的培养, 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树立良好榜样, 只有通过生动的实例才能强化对学生坚强意志的锻炼, 让学生自觉地养成良好的意志力, 教师也应当积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在严格制度之下培养坚强意志。 中职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很容易受到不良诱惑, 这些不良诱惑主要来源于电子产品, 尤其是网游, 学生一旦沉迷于其中就很难无法自拔, 所以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当让学生明白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危害, 树立好教师的榜样, 引导学生积极从别人的教训中吸取经验。

但是如果学生已经发生了违纪现象, 比如晚上私自在网吧通宵, 彻夜不回, 教师也不能够对学生进行劈头盖脸的批评, 或者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打骂, 而是应当尽力而为保持学生的积极心情, 努力与他讲其中的道理, 让他们自己悟出错误并改正错误, 经过这样的教育, 不仅不会给学生留下心理阴影和厌恶感, 而且能帮助学生渐渐改掉错误。

四、结语

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能够教书育人, 其中育人又是最重要的部分, 非智力因素不是先天形成的, 而是后天培养的,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 教师应当有目的并有意识地培养中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学生只有提高自身的非智力因素, 才能弥补自身智力不足, 也才能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并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每一个学生有自己的个性特点, 教师不仅需要对以上几点做出改善, 而且应当因材施教, 在德育教学工作中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 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共同起作用的, 但是只有非智力因素会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最决定性作用。

摘要:非智力因素对于中职德育教学过程有重要影响, 德育和智力因素挂钩并不是很强, 所以, 中职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加强非智力因素教学, 将教学的中心放在非智力因素方面, 以此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之上也能够引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共鸣, 集体也才会变得更有力量, 在这一培养非智力因素的过程中, 学生坚强的意志力也能够得到进一步培养。就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看, 生源素质普遍较低, 但是经实践证明, 中职学生的智力水平与高中生并没有很大差距, 那么他们之间的差距来自哪里呢?作者认为, 非智力因素是影响中职学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中职学校教师应当在平时的德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本文就对目前中职学校非智力因素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

关键词:中职生,德育教育,非智力因素,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冬梅.中职生非智力因素的现状及职业教育培养策略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2013.

[2]洪子龙.浅论中职生德育教育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J].考试周刊, 2015, 66:175.

生物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 篇13

【摘 要】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学生愿意不愿意学习或学习到何种程度,往往不全是由智力因素来决定的,而是由非智力因素来决定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包括动机、兴趣、情绪、情感、意志等,是认识活动的动力系统,并以其整体的相互渗透来影响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本文着重探讨了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因素的培养问题。

【关键词】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 因素 培养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能够驱使个体为了达到某一目标而主动参与,并能克服困难,身体力行。学习动机是掌握知识,形成完善品格的重要条件,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根据体育知识技术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并且努力达到目标,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达到培养的目的。

2.创设成功教学情境,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动机

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利用学生进行的身体练习,通过正确的评价,创设成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感,产生成功的体验,形成成就动机,使学生的体育动机得到培养。

二、以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形式,激发、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

1.诱导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是学生兴趣的指南,而兴趣即是学习积极性的源泉。兴趣促成动机,动机支配需要的行为。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想提高学生兴趣和教学质量,必须从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教态方面改进。针对学生好奇、好动,求知欲强,对新异动作很感兴趣,对单调、枯燥无味、多次重复的动作比较厌恶,在组织教学上,应抓住重点教法,灵活多样,做到严而不拘,活而不乱。如练习立定跳远项目,教师先按学生情况,课前划好相距1.2米到1.5米的平行线五条,练习时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指挥下进行三级蛙跳5-8次,五级蛙跳3-5次,五级单足跳5-8次,游戏活动两人交替“搬动”过“五关”(五线)2-3次。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自始至终,在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气氛中进行练习,做到既有汗水又有笑声。此外,我还充分利用录音机、幻灯投影、电脑动画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把一些体育竞赛和一些教师无法做慢动作分解的项目在学生眼中展现,从而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使学生掌握知识,促进学生智力的提高。

2.通过新颖教学内容、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如果总是按示范――讲解――练习――普遍模式进行,就显得呆板、单调、乏味。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技巧侧手翻的教学时,不同的教法效果不一样。传统的教法学生刚开始还有兴趣,但动作完成不规范、不雅观,练习效果与积极性急速递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后,效果则不一样,先进行三人一组在保护下的手倒立练习,让学生先体会人体在改变体位后的不同感受,教授学生如何保持身体平衡等技术要领,紧接着在保护下完成劈直分腿、依次推手、慢放腿等慢动作定格,体会完整的动作要领,学生在短时间基本上能规范完成侧手翻动作,教学效果显著。又如,上队形变换课时,教师先讲“一列变二列怎么走”,练习完成后便提问“二列变四列”、“二列变三列”具体如何走?这样不仅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还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思维想象及表达能力。

三、良好的情绪对体育教学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的重要条件是教会他们如何自我调节情绪,使他们服从于理性和意志,教会他们调节情绪,控制心境的方法。为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善于调节和控制情绪,应注意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适宜的情绪激活水平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练习中达到适度的情绪紧张状态,以激起学生积极、深刻的情绪体验,以此培养学生适宜的情绪。

2.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

教育学生正确对待体育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增强学习体育的自信心,克服消极的情绪体验,激发积极的情绪。

3.注意教师自身仪表的影响

教师的仪表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且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习积极性。它是无声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教学效果。老师的仪表美能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为体育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反之,就会给学生产生不好的甚至厌恶的情绪,不利于教学。辟如,同是一位老师身穿体操服给学生上体操课和穿着普通制服上体操课,学生的情绪大不一样,前者学生会全神贯注,意气风发;后者,学生神思恍惚,注意力不易集中,会影响学生学习情绪。此外,教师的教学表情、教学语言,教学示范动作等,也是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影响的,对学生非智力的开发起了很大的作用。

四、培养学生爱好体育运动的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体育教学法中,不但要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而且更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传授知识、运动技术和培养情感是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的三个方面。在体育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在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接受情感教育;做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为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在制订教学目标的同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情感教育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找知识与情感的结合部,要讲清讲透,让学生弄懂弄通。例如,通过讲述体育锻炼对人体的益处,体育竞赛如何为国增光、为国家赢得荣誉等问题时,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对体育课的情感;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练习,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尊重事实的态度和为赢得荣誉而刻苦训练的决心。

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一项较为复杂、艰难的工作,它需要长时间,尤其需要根据本学科的教学思想、教学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导、教育和培养。体育教学应打破以技术为中心的教学体系,转变为既要增强学生的体质,又要加强“三基”教学,开发学生智力,提高非智力水平,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的体质、知识、能力同步发展;从过去只重视生理方面的研究,转变为生理和心理的综合研究,为学生主动发展创造条件。

上一篇:金太阳幼儿园发展规划教师意见征询表下一篇:单位开具离职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