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好龙》教学反思

2024-08-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叶公好龙》教学反思(精选11篇)

《叶公好龙》教学反思 篇1

在新课标基本理念的指导下,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这是一道难题,所以,我在课前反复阅读《教师用书》,反复地对比网络上各种教学设计、课件,写好教案。这堂课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我先给孩子讲了一个切合文章寓意的故事,再根据故事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学生兴趣浓厚。在学生基本读通、读顺课文后,再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在理解古文每句话意思时,我注意先扶后放,渗透学生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再让他们质疑,最后运用提示的方法,自主、合作译文。但是,指导学生理解寓意时缺乏层次性,加上对教学时间安排得不够合理,前松后紧。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意时,学生发言不够积极,以后多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叶公好龙》教学反思 篇2

关键词:叶公超,民国,英语教学,翻译思想,文艺理论

严格意义上而言,叶公超并非是一个翻译家,也未有专门的翻译理论著作。然而,他却是近代少有的杰出的文艺理论家。在梁实秋和鲁迅就翻译问题展开论战时,叶公秋以极为公允的态度发表了一些关于翻译的观点。这些观点主要基于他的文艺学思想,从这些思想的内容来看,叶公超的翻译思想无疑是当时最具先进性的一种。此外,近现代一批英语大师,例如李赋宁、季羡林、赵萝蕤、许渊冲、钱钟书都曾受教于叶公超。从侧面说明了叶公超在英语教育,及翻译上的独特性和价值性。

一、叶公超早年英语教学活动

后世在评价叶公超的教学时往往会用到“枯燥”(杨正宁语)、“懒”(钱钟书语)、假名士(季羡林语)等等。一定会有人觉得叶公超肯定是一位不负责任的老师,否则的话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学生批评他呢?但是,一定会有人疑问,这样一个人怎么能在清华、北大当教授,而他的学生中又诞生出那么多大师级的人物呢?叶公超到底是一个好老师,还是一个坏老师呢?

首先来谈谈叶公超的枯燥。叶公超上课到底枯燥到何种程度呢?据杨正宁、钱钟书、许渊冲等人的回忆。当时清华上基础英文,叶公超拿了一本简·奥斯丁的小说来上课。当时,班级里能够读懂简·奥斯丁的人估计只有钱钟书、季羡林等几人,因此对于英语基础不好的杨振宁而言,英语课的确是非常枯燥的。同时,叶公超上课有个特点,就是从来不解释,而且不鼓励学生提问。有一次杨正宁问道:‘有的动词前用be,为什么不表示被动”,叶公超反驳道“:Gone arethe day,为什么用are?”[1]75因此在很多学生看来,叶公超非常不可理喻。作为一个理当“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而言,解释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叶公超偏偏反其道而行。他为何要这样做呢?他的这种教学法到底好还是不好呢?按叶公超自己的话来说,语言是一种极为霸道的东西,是根本没有道理可言的,只能去接收它,而不是去理解它。因此讲解是多余的,唯有让学生充分地去看英语,才能够真实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同时,学习任何一种语言的过程都是枯燥的,英语教学也不可能变得生动有趣。即便想让英语课变得有趣,也要等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才可以。因此,在基础学习阶段,枯燥是必然的。

其次来谈谈叶公超的懒。叶公超到底有多懒呢?一是从来不管行政事务。据钱钟书等人的回忆,有一次去办公室注册学籍,叶公超悠闲靠在椅子上,一旁的梁实秋忙个不停。由此,钱钟书觉得叶公超真懒。二是不热衷于学术。当年胡适要叶公超、徐志摩、梁实秋、闻一多等人合译《莎士比亚全集》,结果叶公超一本也没有翻译出。可见,叶公超在学术上也很懒。如果叶公超真是一个很懒的人,他一身的学问,难道都是从天而降的?完全是依靠天赋得来的?显然不是。叶公超实际上是在装懒,只有看起来不用功,才能显得自己天生聪明。正因为如此季羡林才会说他是“假名士”。同时,也不能忽视叶公超当时的年纪,也就二十多岁,正是爱出风头的时候,由于和学生年纪差不多,他自然更像是一个学长,而不是一个老师,难免会有和学生较劲的地方。因此,后世学生在评价他的时候,也未把他看作一个老师,而是一个学长。外表不羁的叶公超实则也是有着一颗责任心的。据常风回忆,曾在课后向叶公超请教写作问题,叶公超给予了极为耐心、细致的讲解,并且鼓励他从事写作活动。多年之后,常风在谈到叶公超给予自己的帮助时,仍旧十分感激。可见,叶公超是一个好老师[2]64。只是当时的他仍旧处在年少轻狂的阶段,因此给学生留下了诸多不好的印象。

二、叶公超翻译活动

钱钟书说叶公超“懒”,也并非全无道理。纵观叶公超的一生,像样的译作几乎是没有的。但是,他屡屡在课堂上恣意纵横地谈论其他译者的短处,难免令人觉得只是一个纸上谈兵之人。实际上,叶公超并非是懒而不愿意从事翻译,而是在他看来,很多作品是不可翻译的。一是限于眼前的社会环境。熟悉叶公超的人都知道,他非常喜好现代诗,每有新诗出版,他必会去读,而当时的中国可谓是水深火热,大众哪有闲情逸致去读欧美新诗。因此,即便苦心翻译出来,也不见得讨喜,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以叶公超的性格而言,自然是不会去做的。

1932年前后,叶公超曾专门翻译了伍尔夫的名作《墙上的一点痕迹》,翻译后并未在社会上引起什么反响。同时,叶公超对于自己的译本也没有自信,他曾说翻译到最后自己都不知道意象滑落到什么地方去了。不过,最为主要的原因不是翻译得不好,而是当时的社会还未达到能够接收伍尔夫作品的程度。事实上,同时期的英国也未见得完全接受了伍尔夫[3]31。

作为T·S·艾略特的崇拜者,叶公超曾有翻译艾略特作品的计划。但是,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太大,加之此后步入政坛,最终计划落空。在谈及诗歌翻译时,叶公超说了一句“译诗可谓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即便勉强,也难以遮盖勉强的痕迹”。不过,在叶公超的影响下,他的学生赵萝蕤最终完成了艾略特的诗歌翻译。

虽然,叶公超在翻译上未能有很大的建树。但是,对于同时期的其他译者的翻译活动,他始终有所关注。在一些重大的关于翻译的论争中,他总是能够保持公正、客观的态度,给予批评,或是肯定。例如,在诗歌翻译问题上,他直言不讳地说,无论是“直译”,或是“意译”都是解决不了的。同时,他也肯定了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文学在翻译上的实践。在鲁迅去世期间,叶公超多次发表文章纪念鲁迅,高度评价了鲁迅的文学成就。他还支持瞿秋白的文化翻译观,肯定翻译在文化建设方面的特殊作用。

三、叶公超翻译思想

《新月》杂志问世于1928年3月,叶公超是创办人之一,梁实秋是另一个重要的创办人,同时也是新月派的主将。自创办之日起,叶公超便是《新月》的主要编辑者和撰稿人。他在《新月》上投入了很大的心血,由此或多或少怠慢了教学活动。新月派原本和鲁迅所代表的左翼文学并没有直接的冲突,事实上当时的鲁迅主要和梁实秋在争论“直译”和“意译”的问题。但是,由于梁实秋和鲁迅之间的论争,新月派和左翼文学之间就翻译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1932年1月20日,梁实秋将一封写给叶公超的信发表在了《新月》上,在这封信中,梁实秋公开地批判了鲁迅的翻译,对于鲁迅翻译的《艺术论》,梁实秋用接二连三的“看不懂”来评价。鲁迅自然也是不甘示弱的,撰写了《“硬译”和文学的“阶级性”》一文,怒斥梁实秋为“资本家的狗”。两人的论争前后持续八年之久,是现代翻译史上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

坦率地说,梁实秋写信给叶公超是想拉外援的。在梁实秋看来,叶公超的英语水平很高,在理论上也有很深的根底,他希望叶公超能和自己并肩作战。但是,叶公超深受自由主义影响,对于拉帮结派向来没有兴趣。在他看来,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不会为了派别而刻意去歪曲事实。因此,在新月派和左翼文学在翻译问题上发生论争时,叶公超并没有偏袒梁实秋,当然也没有得罪梁实秋。他绕开了梁实秋和鲁迅之间的论题,而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虽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叶公超的翻译思想未能得到重视。但是,其中的确存在着诸多真知灼见之处。

叶公超的翻译思想可以概括为“弥补差异论”。叶公超指出,译者的首要任务是充分了解原文的意思,语气,以及每个单字、每个词语在原文字里的意思。然后,再看看中文里有没有对等的单字,相等的词语,或是相等的语气。如果有,直接翻译;如果没有,沿用原文,且加以注释。叶公超的翻译思想是建立在他的文艺思想基础之上的,他超出了当时译界普遍的“直译”与“意译”之争。在他看来,文学翻译是否通顺,是否真实,并不在于译者采用了何种翻译形式,而在于译者是否弥补了原语和译语之间的差异。

首先是字的翻译。当时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用“原字”或是“译音”。从准确的角度来看,用原字比用译音好。但是,对于汉语而言,无论是采用原字,或是译音都是不好理解的。例如林语堂著名的“幽默”,其源自于英语的“humour”,但是从字面上来看,林语堂的“幽默”有“幽深、静默”之意,丝毫体现不出“humour”的本义。对此,鲁迅曾坦言自己一开始是不愿意用“幽默”这个表达法的,但是后来实在找不出更为贴切的译法,也就只好用了。诸如“humour”这样的抽象名词还有很多,而且多数在中文中并没有对等的词语。对此,叶公超提出“抽象名词最妥当的办法还是引用原字”。

其次是语气翻译的问题。在中国现代翻译史上,叶公超是第一个正式提出语气翻译的问题。简单地说,就是说话人的态度。在叶公超看来,文学的魅力全在于语气上,语气是用来表现人物精神的,如果没有翻译出语气,那么整部作品便毫无生气可言。其次,汉语在表达语气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此外,在翻译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语气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锋杰.中国现代六大批评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傅国涌.叶公超传[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3]周海波.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反思:经销商招聘之叶公好龙 篇3

听着经销商朋友们的牢骚,我却想起了一位朋友的经销商处求职经历。

我的这位朋友自己经过商,失败后又从一名基层的业务员一步步成长为一家大企业的大区经理,如果说他是销售精英,相信认识他的人没有一个会反对。因为妻子生病,同时自己也有点倦了四入奔波的营销工作,于是决定回家乡发展。A君的家乡是一个经济较落后的小城市,就业机会较少,A打算仍然从事销售工作,于A决定找家实力较大的经销商处工作。

在人才市场招业务人员的经销商比比皆是,可是大多都是基层业务人员,而且工资太低,根本法保障自己的日常生活。突然A发现一家商贸公司招业务经理,月薪3000加奖金,虽然与自己以前的待遇有差距,可是在当地还是非常不错的,于是A毛遂自荐。经过了三天四轮的面试和复试,最后老板握着他的手亲切的说:“A从今天起你就是我公司的一员,欢迎你的加入,同是也希望你你加入能给公司带来更好的效益。关于你的待遇我们经讨论认为你是做厂家出身的,虽然经历丰富可是对于商贸公司的运营需要一段时间熟悉,所以试用期三个月,工资700元/月。”“什么?”朋友当时就楞了,明白过来又火了,然后压住胸中的怒气,跟老板说:“谢谢您的器重,我想我还需要再考虑一下,再见。”

几天之后A又接到一家商贸公司的面试通知。面试时老板看了看A的简历(XX集团省经理)有些不太相信问A:“你在XX集团,这么好的企业,为什么要离职?”A据实以告。老板又问:“如果你妻子的病好了,你还会不会回原来的企业?”A说:“肯定不会了,落叶落归根嘛,我现在就想在家乡发展。”老板的疑色更重了:“在家乡发展?你打算自己开家公司吗?”A说:“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我也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当将军,我觉的我不具备自己干的条件,我还是希望能在家乡找一家比较好的公司工作。”看老板的表情应该比较满意这样的回答,又问:“你期望月薪是多少?”A说:“3000元吧。”老板哈哈大笑:“在咱们这地方,当地最大的经销商的业务经理干了十来年了,他的工资都没有这个数。”A说:“您公司的待遇标准是多少呢?”老板说:“1500元,试用期三个月,800元/月,同时必须要从基层做起。”A想了起无奈的说:“好这个待遇我能接受。”A本想不管多少先干着,凭自己的能力早晚让他涨工资。最后老板让他家等通知。第二天A打电话给该老板问面试结果。对方说:“我们公司庙太小,供不起大和尚,还请另谋高就。”

碰了两次壁,A只能接受现实,再次来到人才市场,目标就是能找个工作从业务员做起,工资无所谓了,

A的简历就很简单了,只说自己在外地一家小公司做过业务员,希望在家乡找个公司混口饭吃。A出众的仪表和谈吐,加上谦恭的态度,让老板很欣赏,让A第二天上班。A则欢欢喜喜的回家而去,心想是金子早晚要发光的。

第二天A来到了P公司,老板,指着一名16/17岁的小女孩:“这是我们公司的业务员小N,这几天你跟她跑一下,熟悉一下公司的业务,记着要虚心点。”A笑呵呵的对那女孩说:“你好小N,以后还请多多指教。”那女孩可能心情不太好,凶巴巴的说:“好个屁啊!小N是你叫的吗?跟我混要叫N姐,去把那边的样品带着出发。”然后两个人骑着自行车出发了。路上A打开了MP3,刚打开就听小A说:“把你那破玩意给我关上,你是跑业务来的还是逛商店的?”那小女孩又问:“跑过业务没有啊?”A说:“做过,时间不是太长。”小女孩说:“做的时间不长就谦虚点,你看你那刁样,穿的那么好,头发梳的那么亮,你是泡妞去,还是去跑业务啊!看你的皮肤一看就知道没干过什么活,你前是不是在哪个公司干文职工作,干的不好让人家给炒了啊!”听到这A有点忍不住了说:“女孩子说脏话不太好,我年纪要比你大十来岁吧,你这样说话有点不尊重人。”小女孩说:“你也不照照镜子,你以为你是谁啊,我凭什么对你客气,你NB就别来这当业务员啊,有本事自己去当老板。我跟你说你的试用期是我说了算,我一句话就能让你滚蛋!”A在心中叹了口气――-这回我算知道了什么叫虎落平原了!A忍了没说话。

到了一家超市那小女孩给产品陈列补货的时候也不看日期就直接往货架上塞,这样A提醒小N――-要注意先进先出。那女孩听了破口大叫:“用你说啊!就你明白啊!我在做事的时候你看着就行了,别跟我费话。”这时旁边的超市理货员都被吸引过来了,不知道什么事的看着A,这回A是彻底的火了!A没有说话,等离开那家超市A说:“谢谢你一上午的教导,我觉的咱们公司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太高,我达不到要求,回去你跟老板说一下吧!”回家的路上耳边还回响着那小女孩的话:“我就知道你们这些人做事没长性,一点苦都吃不了,一点累都受不了,这个月我都带了7个人了,没有一个干的超过三天的!”在路上A仰天长叹――-XXX的,我这辈子再也不给经销商打工了!

我把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写在这并不想表达多少自己的观点,只是希望经销商朋友们不要光天天喊招不到人才,留不住人才,而是也要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在招人之前就已经想好了要招什么样的人,给什么样的待遇,而不是买菜一样讨价还价,捡便宜的买;是否能合理的满足人才的需求,――-不能又叫马儿跑又不给马吃草;是否为人才的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和发展空间,――-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任人唯亲;反思一下为什么好业务员都愿意去厂家干?差距在哪里?是否真的需要人才?是真的招不到人才?是真的留不住人才?还是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叶公好龙》是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主要写了古代的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欢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墙壁上也画着龙。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户探进来,龙尾拖在厅堂里。叶公一见,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现在这也是一个成语,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学情分析:

本册书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再次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这篇课文短小精悍,文字比较浅显,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具有鲜明的训诫性、讽刺性和哲理性,适合小学生学习。作为五年级的孩子,这是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寓言故事,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理解、诵读等方面并不会感到困难。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理解其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故事意思,体会出课文蕴涵的寓意,从而教育学生要表里如一。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4、搜集与龙有关的寓言、成语或故事等。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等。教学重点、难点:

虽然学生接触过古文,但是它与白话文相比,在用词造句上还是截然不同的。学生能否正确的断句,流利的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的重点。从理解课文来看,难点在于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中蕴涵的深刻道理。由此可见,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利用课件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画面,创设情境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是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的关键。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缺少龙的十二生肖的图片导入本课话题“龙”。

“龙去哪儿了呢?”“原来这条龙去了一个叫叶公的家里”从而导入《叶公好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了解出处

(插入幻灯片)《新序》:我国一部古书的名称,是西汉著名经济家、散文家刘向编辑的。书中记述了许多历史故事。

三、解题

(一)好:喜好,hào

(二)了解叶公:(插入幻灯片)叶公,原名沈诸梁,字子高。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公元前524年沈诸梁受封于叶(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史称叶公。叶公是全世界叶姓华人的始祖,也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叶地第一任行政长官。

四、出示自学导航,小组合作学习

完成合作探究1.解释词语:窥、牖、施、走、写、闻 完成合作探究2.这篇寓言讲述了什么故事?

五、各小组成果展示:

(一)释义 窥:探望、偷看 牖:窗户

施:读YÌ,伸出、延伸,这里可译为拖着 闻:听说 师:注意

(二)师补充(插入幻灯片)金钥匙:

古今异义:同一个字,古代意思和今天的意思不同。写:古意:画;今:书写。走:古:跑;今:走。

(三)带着理解读课文。

注意断句。(插入幻灯片)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四)幻灯片出示译文

(五)小组展示成果二

(幻灯片)内容提要:一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爱龙,待真龙赶来看他时,他却吓得失魂落魄而逃。

六、合作探究

(一)(插入幻灯片)完成合作探究3.问题(1):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叶公非常喜欢龙? 问题(2)叶公真的喜欢龙么?见到真龙时叶公怎么样?

(二)成果展示:

叶公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内雕纹以写龙。叶公见龙:弃而还走,失其魂魄,六色无主

(三)发现问题:叶公到底是喜欢龙还是不喜欢龙呢?

得出结论: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是似龙非龙的东西。(板书:表面上——喜欢 实际上——不喜欢)

(四)七、表演:《叶公好龙》 甲:独白 乙:扮演叶公,丙:扮演真龙

全班:作者发出议论一句

八、说一说:你觉得叶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提示:表里不

一、言行不一致

九、口语交际: 你想对叶公说些什么?

生活中有没有像叶公这样的人?

十、小结: 这节课我学到了:

叶公好龙:讽刺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的人。为人处世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

十一、作业:

扩写《叶公好龙》 篇5

叶公,字子高,叫叶子高。人们都亲昵地叫他叶公子高。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家里用的东西上画着五颜六色、张牙舞爪的龙,屋子内外也都用刀笔刻画着各式各样的龙,每条龙都栩栩如生、腾云驾雾,好像要破墙而出,直冲云霄似的。

叶公好龙的.名声一传十,十传百,最后传到了真龙那里。真龙感慨万分,于是让部下打听真龙的家。真龙自言自语道:难得有一个凡人对我如此崇敬,我一定要当面道谢他。不一会儿,真龙便心怀感激地朝叶公家飞去。

这时,叶公正在家里专心致志地画龙。霎时间,外面风雨交加、雷声交加。叶公刚走到窗前想关窗,没想到这时候龙头从窗户探进来。叶公揉揉眼睛,想必是自己看错了。没想到这一揉眼,反倒更加清楚了。只见真龙甩动尾巴拖在厅堂里,头似驴、角似鹿、足似凤、腹似蛇、须似人、头似牛、眼似虾、耳似象、鳞似鱼。跟自己画的东西十分相像,心里想:都怪自己虚张声势说喜欢龙,现在倒好,把天上的真龙招下来了,看着它凶神恶煞的样子,一定会把我吃了。叶公再看青龙一眼,只见它两个鼻孔冒着青烟,又张着血盆大口。龙对叶公打招呼,但叶公却以为龙要把它吃掉。叶公吓得心惊胆颤,连忙逃窜。逃到厅堂时,又发现一条巨大的龙尾挡住了去路。叶公心中一颤:前后都没去路了,难道我今天就要葬身此地吗?当真龙看见叶公脸色苍白、六神无主、魂不附体的样子,大所失望,于是摆摆尾,扫信地飞回天上。叶公想:幸亏天龙看我不顺眼没有吃我,以后可不可以说自己喜欢某种东西,不然会得到报应的!

叶公的近悦效应 篇6

叶公即沈诸梁, 春秋末期楚国军事家、政治家, 约生于公元前550年。因其被楚昭王封到古叶邑 (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 为尹, 故史称叶公。

叶公让贤

叶公到了叶地之后, 采取养兵息民、发展农业、增强国力的策略, 并制定出了修建东西二陂的工程计划, 发动叶邑百姓开工兴建。西陂主要用于拦洪, 东陂主要用于蓄水。东、西二陂的修建, 开创了我国古代小流域治理的先河。比李冰的都江堰早100多年, 如今东、西陂遗迹尚存。

叶公最大的贡献是忠诚君王, 平叛内乱。楚惠王十年 (公元前479年) , 楚国发生了白公胜叛乱, 楚国一时战云密布、人心惶惶。消息传到叶邑, 叶公立即从叶地起兵平息叛乱。叶公救出惠王, 收拾残局, 重整朝纲, 被楚惠王封为令尹与司马, 身兼军政大权于一身。叶公不恋权位, 以国家利益为重, 向楚王举荐公孙宁担任令尹一职, 举荐公孙宽担任司马一职, 此即历史上有名的叶公让贤。然后, 叶公回到叶地, 安度晚年。

叶公终老叶地后, 其后裔为纪念祖上之德与祖居之地, 部分改沈为叶, 是为叶沈一家, 同根同源。因此, 叶公沈诸梁又是海内外叶姓华人公认的始祖。每年清明前后, 来自海内外的叶姓子孙纷纷奔赴澧河之滨的叶公陵园, 祭奠先祖, 已成为中原文化旅游的一大景观。

据史料记载, 孔子听说叶公在叶邑治理有方、政绩显赫, 希望到叶邑谋个一官半职, 实现儒家政治主张。孔子便带着他的弟子特意由蔡及叶, 与叶公交流治国方略。在此期间, 叶公向孔子请教了治国之道, 《论语·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 (悦) , 远者来。’”孔子告诉叶公要先让境内的人民欢悦无怨, 于是远处的人就会慕名而来投奔。叶公对近悦远来的治国方略深表赞同。

叶公还与孔子就伦理道德的标准问题进行了讨论, 双方分歧却难以调和。孔子与叶公由于政见不一, 说不到一块, 叶公没有挽留孔子一行, 只得不欢而散。由此也留下了一段孔门弟子诋毁叶公的“叶公好龙”的历史故事。把孔子比作真龙, 把叶公刻画成一个言行不一的伪君子形象。

近悦效应

近悦效应是指, 使近处的人得到好处而高兴、喜悦, 远方的人闻风前来投奔, 努力实现共同目标和远大理想。

叶公是一个在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 他的思想与功绩不仅光耀了当代, 而且影响着后世。叶公犹如一座精神富矿, 值得后人深入挖掘, 尤其他的以民为本、发展农桑、兴修水利、富裕民生, 近悦远来的思想一直受到后人称颂。

悦是指高兴、愉快、喜悦、愉悦、和颜悦色、心悦诚服。近悦是使身边、近处的人高兴、愉快、喜悦、愉悦、和颜悦色、心悦诚服。使人从内心喜悦、愉悦、心悦诚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使身边、近处的人从内心喜悦、愉悦、心悦诚服就更难。因为身边、近处的人更容易了解事情的真相。

俗话说:“钟鼓在内, 响声在外”。只有近悦才能远来, 因此, 近悦是因, 远来是果。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近悦远来, 赢得战争、成就事业的案例。

晋国霸主智伯率领韩、赵之甲进攻赵国之时, 在大兵压境之时, 赵襄子没有选择城池坚固的长子和粮草充实的邯郸, 而是选择了拥有民心的晋阳作为抵抗据点。晋阳军民与智伯联军进行了两年殊死抗战, 即使在人马相食、洪水上楼、灶台产蛙的惨烈环境下民无叛意, 最后同仇敌忾联合韩、赵打败了智伯, 导演了三国分晋的历史大剧。

当年的延安根据地条件艰苦、经济贫困, 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打土豪, 分田地, 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使广大劳苦大众感受到了无比喜悦, 延安成为热血青年向往的一方热土。许多富家子弟、莘莘学子辞别大城市, 告别养尊处优的生活千里迢迢赴奔延安, 加入革命队伍, 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

当代启迪

当你来到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即叶公故里时, 随处可以见到“近者悦, 远者来”的大幅宣传牌。叶氏后人正在汲取先祖智慧, 传承叶公伟业, 弘扬近悦效应。近悦远来的治国方略已经穿越历史时空, 成为现代社会的宝贵精神资源, 产生着可喜成果。

让遗属感到欣慰。沈阳化工集团副总经理杜维铭生前分管项目建设。由于他全身心地扑在了项目建设上, 长期的透支, 巨大的压力, 使他患上了胃癌, 并且进入了晚期。集团董事长闻讯后立即赶到医院, 要求医院不惜代价, 全力以赴抢救杜维铭的生命, 然而, 由于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了多个脏器, 20天后, 54岁的杜维铭离开了人世。每年春节前夕, 集团领导都要去看望杜维铭的老母亲、爱人, 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 令遗属感到欣慰。

让职业经理人感到愉悦。王建军担任北京化工机械厂厂长不久即在全国范围招聘工程和服务总监, 在众多的候选人中, 选定了来自安徽的李秋开和来自山东的苏克勤。苏克勤原是山东一家大型氯碱企业的常务副总经理, 经历我国第一代离子膜电解槽的安装、试车、生产、维护整个过程, 对离子膜电解槽熟烂于胸、游刃有余, 是业内公认的技术权威。

李秋开大学期间学习化学工程专业, 长期在安徽一家氯碱企业从事工程项目管理, 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 是我国业内公认的氯碱工程管理专家。

苏克勤和李秋开都有志于发展民族氯碱工业, 又都被王建军求贤若渴的精神所感动。苏克勤和李秋开先后于2006年和2007年加盟北化机, 分别担任服务总监和工程总监。苏克勤、李秋开加盟北化机后勤奋敬业, 大部分时间出差外地、深入现场、加班加点, 将北化机拓展服务与工程产业链的宏图变为现实。企业家的人格魅力就是一块吸铁石, 能够将志同道合的人才吸引到自己的身边。

扩写叶公好龙 篇7

他说话张嘴龙,闭嘴龙,一出门他就向别人说:我家龙来过……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最后传到了真龙的耳里!()真龙一听,便想凡间也有人喜欢我呀,便开心的饮起酒来,毕竟和酒什麽视也干的出来,玉帝不让下凡,真龙便偷偷得下去了。

龙下凡之后,便来到了叶公的家里,那时叶公正在画龙,一见真龙,叶公赶紧把画笔一丢,撒腿就跑,吓得他是面如土色,魂不附体。

叶公好龙的故事 篇8

从前有位叶公,特别喜欢龙。他屋内的粱、柱、门、窗,都请巧匠雕刻上龙纹,雪白的墙上也请工匠画了一条条巨龙,甚至他家穿的衣服、盖的被子、挂的蚊帐上也都绣上了活灵活现的金龙。

方圆几百里都知道叶公好龙。天上的真龙听说以后,很受感动,亲自下来探望叶公。巨龙把身子盘在叶公家客堂的柱子上,尾巴拖在方砖地上,头从窗户里伸进了叶公的书房。叶公一见真龙,登时吓得面色苍白,转身逃跑了。

【道理】

识别一个人,不是看他的宣言,而要看他的行动。叶公平时总说他爱龙,甚至作出很多爱龙的表现,但是,一旦真龙出现,他那怕龙的本质便立即暴露无遗了。

【原文】

叶公子高好龙①,钩以写龙②,凿以写龙③,屋室雕文以写龙④。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⑤,施尾于堂⑥。叶公见之,弃而还走⑦,失其魂魄,五色无主⑧。是叶公非好龙也⑨,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⑩。――《新序》

【原文注释】

①子高――叶公的别名。

②钧――钩形的刀具。

③凿――凿木用的工具。

④雕文――雕刻的花纹、图案。

⑤窥――探视。。

⑥施――延伸。

⑦还走――掉头逃跑。还,掉转。

⑧五色无主――脸色一忽儿白,一忽儿黄。五色,这里指脸色。

⑨是――这。这里指上述情况。

扩写叶公好龙作文 篇9

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自己喜欢得发狂,非常感动,决定下到人间去,满足他三个愿望。

那天傍晚,乌云密布,雷声阵阵,一道闪电撕破天空。一声刺耳的嚓与站在祥云上的真龙一同来到人间。龙先是静静地站在门外,听见屋内有些声音,于是把头探了进去。当它发现叶公有客人时,怕被人发现,就灵机一动,看了看屋内左面墙上的龙,学着它的样子,把身体贴在右边的墙上,与左边的龙形成对称。这时,他听见一个人说:哎,叶公呀,你的新家可真漂亮呀,到处都是龙,可是,往家里弄那么多龙干吗呀?叶公说:我喜欢龙呀。昨天我还梦见龙了呢!龙听了感动不已,决定要满足他五个愿望。

过了一会儿,客人就走了。叶公开始欣赏自己的新家了。龙就看着他走到自己面前,叶公捋着胡子,满意地看着真龙的头,自言自语道:嗯,该给工人赏钱了,这画得真像。说着,从头到尾欣赏了一遍,他准备走时,觉得地好像在微微颤动,他想:是不是要地震了?当他一抬头,才发现是龙的尾巴在拍打着地面。龙也发现露馅了,只好跳出墙来,稍作整顿,全面展现在叶公面前。这时的龙金光万丈,威风凛凛,身边云雾缭绕。它把身体伸展到正常长度,贴着大厅的墙,足足绕了四圈!

叶公被眼前的情景看呆了,过了好久,才回过神来。龙开口了:我是天上的真龙,听说你它还没说完,叶公大叫一声,就被吓得满屋子乱窜,居然把头往墙上画的龙门里撞,结果又抱着头,像无头苍蝇似地乱跑。

龙看得不耐烦了,问:我会满足你五个愿望,你想要什么?叶公一边乱窜,一边说:我只想知道该怎么出去!这个简直是小菜半碟!第二个愿望是什么?第二个以后再许吧,现在满足我第一个就行了!叶公边跑边尖叫着。好吧,龙指了一下门,在这儿。叶公一见,风驰电掣般跑掉了。

《叶公好龙》公开课教案 篇10

一、成语入手,激趣导入

1、交流课前搜集情况,引出课题。同学们,能说出有关龙的成语或诗词吗?随着同学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叶公好龙。

2、点出课题,激发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龙有关的寓言故事。“叶公”是谁?“好”是什么意思?应读几声?想不想知道叶公和龙之间了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设计意图:由“好”这一中心词入手提出问题,激发起了同学欲进入课文中探究的兴趣。】

二、初读寓言,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让生自由读,这里要给足时间,让同学读文、认字。提示同学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或不会读的句子,可以查一查字典,可以问一问老师,也可以联系上下文猜一猜。)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谁来把这些生字读给大家听听?字音都读准了吗?同位之间互相读一读,教师巡视,听出不准的字音,和时纠正。全班齐读一遍。

3、读文感知意思。谁能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认真听,每一句话都读对了吗?再找同学读,评价、纠正;再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全班齐读,边读边体会课文的大体意思。

【设计意图: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读中感悟,读中促讲,读中发展同学能力都需要教师调动同学读文的积极性。用同学喜欢的方式读,同学乐读,爱学。读法多样,读的兴趣浓厚,使同学在多种形式的多次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三、回顾学法,合作解疑。

1、前后联系,总结学法。请同学们回想:我们上学期在学习《刻舟求剑》一课时,是怎样解决难读、难记、难懂的.句子的?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总结出学习古文的许多好的方法。

2、由难入手,自主提出问题。课文的大概意思差不多读懂了,能大胆地告诉老师在预习、读书时遇到的难题吗?同学边说,教师边把重点句、词或共性的问题写在黑板一角。

3、运用方法,自主、合作译文。(课件出示古文)刚才,我们一起总结了许多好的学习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用,就用哪种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当然,也可以提出你的问题在小组里解决。下面我们来个小竞赛,看看哪个小组自学得好自学得快。老师也参与到你们中间。

4、集体讨论,研读探究。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你都解决了吗?你解决了哪个问题?(同学可能谈到的词句:“写龙”、“窥头与牖”、“施尾于堂”、“失其魂魄”、“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w”)你是怎么理解的?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个句子呢?你能把它读给大家听听吗?

同学们,还有哪些问题你是通过学习,自身解决了?你也可以提出来考考大家。

老师这里也有问题,看谁能解决?⑴、有些字的字义,古代与现代有很大不同,你能找出有哪些字吗?⑵、“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谁把它读给大家听听?

叶公好龙扩写作文 篇11

天上的真龙听说了,非常高兴,它笑着说:原来人间也有如此喜欢我的人,我一定要去拜访拜访他,交个朋友。哈哈哈哈……

于是,龙悄悄地把头探进叶公家的窗户里,把尾巴拖在厅堂里。龙看见叶公正在专心致志地画自己,异常兴奋,它想:既然你那么喜欢我,我就让你看看真正的我吧。

龙用尾巴轻轻地碰了叶公一下,叶公一看到龙,一下就呆住了。手指向龙,全身发着抖说:你、你是何等、等怪物,怎么在、在我的屋子里!

等叶公回过神来,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转身就跑。龙看到叶公的脸都变白了,被吓得魂不附体,一下就不见了。

龙愣在那里,这和它想象的完全相反。龙失望极了,叹了一口气说:唉,我还以为这次找到了知音。原来是一个这么惧怕我的人。原来,他不喜欢活的我,而是喜欢不能动、死的我。罢了,罢了,我还是回到天上去,别在想人间的事了!

说完,龙垂头丧气地回到天上去了。

【《叶公好龙》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叶公好龙读后感400字06-20

上一篇: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下一篇:正风肃纪自查剖析材料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