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网球心得体会

2024-08-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习网球心得体会(共8篇)

学习网球心得体会 篇1

作为大学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网球,终于给选上了,上学期由于电脑不给力的情况下只能先学学乒乓球,但是对网球的热爱与向往却始终没变,尽管我不懂网球,也没打过网球。估计也就是因为对它没有接触过,所以好奇心才驱使着喜爱的动力吧。不过不管怎样,现在总算有机会了,可以在网球场上尽情的挥洒汗水,自由的舞动球拍,可是好景不长,都还没怎么怎么的,课程就结束了。回想起过去短暂的几节课程,不由的内心感触戛然而生;

第一、让我了解并学会网球,增长见识

依然清晰的记得第一节网球课,老师没教之前,不会握拍,不会发球,第一次发球就把球拍到水上公园里面,特尴尬、特悲剧。不过现在好了,虽然不能说是技艺精湛,但是至少跟同学对打或者做别人的球伴是没有问题的。并且还让我了解到各种球拍的握法,网球的起源,各种球场,网球的构成,球场的规格,比赛制度流程,以及作为一个网球运动员向往的“四大满贯”等。第二、生活中多一项兴趣爱好 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可是生活还有多姿多彩和平淡无奇之分,有的人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尤其是对各种体育项目更是不为所动,为此,我感到好奇,古代把文武双全定格为完美的标志,现如今又提倡文体事业,所以人们把文作为人类的精神粮食,体当然也是毋庸置疑的。我喜欢各种体育项目,有激烈运动的更为喜欢,比如篮球、足球、网球、排球等,这些都能让我汗流浃背,换句话表达就是爽!第三、培养敏锐判断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网球对打过程中,由于球小且速度快,因此,特别考验人的反映力。或许你的不经意间球就不知到飞哪儿去了。必须每时每刻集中精神,全力以赴。且还应该具有一定的预判能力,否则无法接住对方的击球。在双打过程中,更为讲究的是默契,即同伴出新招,你应该能意识到并作出精美的配合。第四、能锻炼体格,强身健体

上面已经说到,网球是一项剧烈的运动项目,经常打打网球,有助于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预防疾病,锻炼性感肌肉,提升人格魅力,同时还促使老来身体健壮,健康长寿。最后,感谢老师细心教导

烈日下老师细心的教导,同学们曼妙舞拍姿势,老师并没有生气,而总是面带微笑的一遍又一遍的为我们讲解每一个姿势,上步接球、退步接球、左右跨步接球、反手接球等。每一个细节、动作、要领都分析得透彻到位,轻松易学。

学习网球心得体会 篇2

1.1 以游戏教学策略为基础。

“快易网球”创新教学主要以游戏教学策略为向导。对于初学者而言, 网球运动上手较慢, 球性难以控制, 在没有回合的情况下, 担心他们对网球运动的热情持续时间短, 从而采用游戏的方式模仿比赛实景, 让初学者在第一次课就能找到对打回合的乐趣, 从而保持对网球运动的热情, 减少初学者网球人口流失现象的发生。

1.2 改善原有的设备。

有研究表明, 初学者难以掌握网球的主要原因之一与网球本身的物理性质有关。因此快易网球根据各年龄段身体条件和适应程度的差异, 设计了两种初学者网球:海绵网球和低压网球。海绵球适合在室内使用, 低压球适合在室外使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需要, 在湖南科技学院随机抽取40名同学, 通过调查, 这些同学对于网球运动都是零基础, 然后通过自愿的形式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2.2 研究方法

2.2.1 实验时间控制。

实验时间共16周, 共32课时。每组每班一次课, 共2个课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上课时间分别在周四晚上7点10分和周日晚上7点10分。

2.2.2 实验法。

本次实验共分为两个组进行, 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之前, 对两个组学生的网球基本技术基础、体能体质基础、网球的球性基础进行调查分析, 确保两组学生在这三个方面吴明显差异。

3 结果与分析

3.1 正手、反手底线抽击和正手、反手网前截击有效球得分的界定。

被测试的同学在底线附近, 首先运用正手技术连续5次回击来球, 再运用反手技术连续5次回击来球。当回击的球下网或者出界时, 计0分;回击球第一落点在前场, 每球计1分;回击球第一落点在后场, 每球计2分, 此项共20分。正反手网前截击计分方式和底线正反手抽击积分方式相同, 满分20分

3.2 正手、反手底线抽击和网前截击的技术评分标准。

技术评分标准共分为三个等级, 分别是A级 (优秀) 、B级 (中等) 、C级 (合格) 。成功率高, 落点准确, 动作连贯、规范, 发力合理定级为A级;成功率一般、落点基本稳定、动作基本规范、流畅, 发力链条基本合理定级为B级;成功率差、落点不稳定、动作欠规范、发力链条不合理, 动作僵硬定级为C级。

3.3 实验组和对照组技术达标的情况对比分析。

如表1所示, 从技术的评分等级来看共分为三个等级, 实验组的学生技术达标为A级 (优秀) 的学生为6人, 占总人数的30%;技术达标为B级 (中等) 的学生技术达标为11人, 占总人数的55%;技术等级为合格的学生有3人, 占总人数的15%, 从数据上分析, 通过运用快易网球的教学模式对实验组进行教学, 学生对技术的领悟与掌握要比对照组好, 实验组的优秀率和中等率远远比对照组要高。

3.4 实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球得分的情况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 如表2所示, 实验组的学生在正手、反手、截击技术上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对照组出界下网的比率明显高于实验组。这说明, 快易网球教学模式更适合于高校网球选修课, 具有“快”和“易”的特点。

4 结论

经过一学期的训练, 授课过程中结合不同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统计分析, 从结果来看, 得出了出乎意料的结果。这种模式利用其优势, 合理的利用场地, 通过“快”和“易”的教学指导思想, 让更多的学生学习网球技术更加轻松, 同时也解决了枯燥无味的挥拍过程。

参考文献

[1]李亮, 刘艳.对普通高校网球选修课利用快易网球创新教学的思考南京体育学院学报[J].自然科学版, 2012.10.

[2]李兴昌.快易网球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科技, 2011.6.

学习网球心得体会 篇3

关键词:大学生;动作技能;背景干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2-023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2.150

一、前言

当前,健康第一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体育健身是提高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动作技能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人们的健身活动内容和效果。因此,对于运动技能学习的研究越发显示出它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背景干扰效应是近年来在运动技能学习领域研究的热点,已有研究显示,背景干扰效应在不同人群、学习不同运动技能时的表现不尽相同。一些研究结果支持了背景干扰效应的存在,另外一些研究没有出现背景干扰效应,背景干扰的强度对运动技能学习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因此,本研究试图通过教学实验探讨不同练习组织方式对大学生动作技能学习的影响规律,进而验证动作技能学习中的“背景干扰效应”假说。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为排除已经掌握网球技能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事前经技能测试筛选出未学习过网球技能的普通大学生60名,年龄在17到21岁之间,随机分成固定练习组、序列练习组、随机练习组,每组20名受试者。

(二)研究方法

1.实验法

时间安排。每次课先安排观看正手技术教学视频,练习过程中由教师检查纠错,共计3次课,各组每次练习总负荷为60次,安排为20次/组×3组。固定regular组练习程序为111、222、333,顺序sequence组练习程序为123、123、123,任意random组练习程序由主试教师随机安排为213、132、312,但要保证每种练习20次,每次课总负荷60次。第三次课后休息10分钟开始技能即刻测试,一周后进行技能保留测试和迁移测试。

测试时由网球发球机发球,设定发球间隔为4秒钟,速度与上旋程度相同,高度分别设定为1、2、3三个等级,每种类型球5个,共计15个球。要求学生以正手抽球技术将球打到单打区域内,落点在发球区线以前得1分,落点在发球区线以后得2分,出界0分。技能即刻测试、保留测试时发球机按顺序发球,迁移测试时发球机设定发球高度与旋转相同,速度分为三个等级,发球15次,顺序随机,但要保证每种类型球5个。

2.处理统计法

将实验所得的数据运用SPSS19进行处理,并进一步做统计分析。

3.文献资料法

以“运动技能”“背景干扰”等关键词查阅CNKI、万方、维普等网络数据库查找相关研究论文,查阅有关运动技能学习和认知心理学的专著。

三、结果与分析

通过表1结果显示,习得阶段sequence组成绩最好,经统计学分析P=0.012417<0.05,表明三个小组技能习得阶段测试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运用LSD法做组间比较,regular组与sequence组、regular组与random组相比较差异显著;sequence组与random组相比较差异不显著,表明一定程度的背景干扰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学习运动技能,其中sequence组测试成绩最高。在保留阶段random组成绩最好,经统计学分析P=0.093434>0.05,表明三个小组技能保留阶段测试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运用LSD法做组间比较, regular组与random组相比较差异显著;其他组别组间相比较差异不显著。表明高背景干扰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抗遗忘程度。在迁移阶段random组成绩最好,经统计学分析P=0.0124620.05,表明三个小组技能习得阶段测试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运用LSD法做组间比较,regular组与sequence组相比较差异不显著;regular组与random组、sequence组与random组相比较差异显著,表明高背景干扰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运动技能的高适应。

实验结果支持背景干扰效应的存在,低背景干扰更有利于新运动技能快速掌握,但是由于缺乏更多的新异刺激,使得受试者参与运动的兴趣降低,不利于他们运动技能的长期保持;再者,sequence组的练习形式容易使受试者产生对操作环境的依赖,进而降低了对新异环境的适应能力,表现在迁移阶段测试成绩下降。从下图可知,对三组三次测试成绩进行纵向比较,regular组和sequence组测试成绩均表现出下降趋势,尤其在迁移阶段的测试成绩下降明显,random组的测试成绩比较平稳,没有受到操作环境变化的影响。这是因为高背景干扰有利于学习新技能时的对动作计划的重建,在新的练习尝试中,内容不同的练习单元之间的技能变化形成相互的干扰因素,干扰因素需要练习者重建动作计划,进而强化大脑对运动技能的处理能力。

干扰一次有三种含义:①扰乱、打扰;②妨碍、使混乱;③干预或妨碍一个行动或程序的行为。运动技能干扰是指已掌握的运动技能对新学习的技能形成产生消极的消极影响,会妨碍新运动技能的掌握;或是习得新的运动技能,影响了原已掌握的技能。按照技能迁移理论,从常理上来说,负迁移会阻碍学习的顺利进行。但是动作技能学习的理论认为练习变异性对于提高技能学习的效果的重要作用。因为练习者在练习技能的过程中体验到动作特征和情境特征的变化,人们可以习得性地提高技能的操作能力,也可以提高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大学生群体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具备较强的同时处理多个信息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面对较强干扰造成的高认知负荷产生积极反应,因而在学习运动技能时产生背景干扰效应。网球运动要求运动员在完成技术动作时,应对环境因素的变化随时做出调整,能准确地控制自己的运动系统以适应这种变化,抗遗忘程度较强。实验结果表明,运用背景干扰效应可以提高他们网球技能学习效果。

四、结论与建议

大学生在学习网球运动技能时存在背景干扰效应,较高背景干扰有利于大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效果的保持和灵活运用,建议在大学生学习运动技能时适当增加练习形式与练习内容的变异,这有利于他们提高掌握运动技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龙.不同背景干扰对运动技能学习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3.

[2] 夏忠梁.儿童动作技能学习中背景干扰效应的研究[J].体育科学,2014(10).

谈谈对网球学习的认识 篇4

网球运动在国外已有接近100年历史,是广泛开展的群众性运动。中国网球一直以专业性为主,网球人口少,群众基础薄弱。而任何运动要发展,要出成绩都必须依赖于雄厚的群众基础的;由于受到不富裕的经济条件限制,很难全面开展这项运动,这就决定了普及和普及基础提高的难度之大。我国现有的体育竞赛体制又决定了国家不可能把大量的精力、人力、物力投入到少年球员的培育上,因此,我国的球员可以说是“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的竞赛机会太少,球员难以在大赛中得到锻炼、提高,可供选材的范围很窄,人数有限,真正有潜质的苗子可谓少之又少。

2.训练方式保守,训练的自由度过大

网球运动发展到今天,已经具有相当的科学性,除所有的训练必须分龄、分类、分量外,运动员的起居饮食的安排都有严格的数据支持,决不能想当然或凭感觉来处理。目前中国缺乏的正是现代化的训练方法。中国大部分教练员是从队员退役后直接当教练的,他们直接继承了前辈的训练方法。运动员在这种训练环境下,长期形成的一些不合理的动作,因为考虑到暂时的成绩,或教练员水平的原因,往往得不到及时的纠正。所以改变教练员的思想观念,让他们接受最新的网球训练理念,引进新的教材、新的训练方法是必需的。

3.教练员与球员比例失调、教练员各方面素质急需提高

按照目前各省市各级专业网球队的编制,每个教练要负责多个队员,因此每个球员受到的关注必然就相应减少。全国现役专业队网球教练员总数为120人,其中国家级教练6人,高级教练25人,高级以上教练员大多数为大专学历,普遍存在着文化水平低、视野不宽、业务不精的现象。特别是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敬业精神、奉献精神不够,训练方法、手段陈旧,对新技术、新打法的学习研究不够。在教练员整体队伍当中,理论水平高、组织能力强、训练经验丰富的教练员少,更缺少象乒乓球、羽毛球、体操等优势项目的有威信的领军人物。

4.球员过早被迫出成绩

中国的青少年成绩相当不错,但一上到成年组就与外国球手拉开很大距离,通过对分析可以发现,在国外,11岁以下的大部分以培养球感为主,到13岁才进入竞技及技术的训练,在此之前不会对这些青少年要求成绩,还会强调胜负并不重要,直到13—16岁才开始强化训练。在国内,网球在青少年组已经要出成绩,而且这种要求青少年出成绩的年龄持续下降,甚至出现在短网比赛中。青少年在训练中备受压力,导致该项运动对他们来说已严重缺乏趣味性。这种情况很自然就会大幅度地削弱竞技的后备力量。同时,过早出成绩,会使青少年忽略网球的思考性、技巧性,从而制约他们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趋势就是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全面,比如现在排名世界第一的纳达尔,你很难发现他在技术上有什么缺陷,包括他的单反,也没有像过去那么不堪一击。而对于一满贯的罗迪克,如今却很难在大满贯赛事上取得什么突出成绩。因为他除了发球上占有绝对优势以外,就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了

3一.场地太少.在省会城市网球场都比较少.并且网球场占地面积大.一个场地最多

四个人.像蓝球的话,一个场地多少个人.如果是收费的,费用也比较

贵,一般的城市,便宜的胶地怎么也要二十左右一个小时吧.二.费用贵.网拍质量稍微好些的.都要上千.还是折扣后的价格.如果经常打球的 友,一般都有二个拍子.一支用于备用.因为打到一定程度会发力后,会经常发力击球.网线会经常断的.网球也是个消耗品,特别是刚开始

的时候,丢球也会经常出现的.三。教的少,费用也高。网球是个比较难上手的运动,如果没人教比较困难,最

少找个会的。我刚开始学的时候,自己打着完,也不错

但是动作,还是不正规,特别是想再有提高的时候。我 就去学了一下,大概还要几十块钱一个小时。在当地只

能算中等的价格。现在看看教的,一个小时,都上百了

学习网球心得体会 篇5

摘要:传统的教学方法使网球的教学课堂呆板,学习氛围不活跃,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网球课的课堂教学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学生获取的知识不牢固,对动作技术掌握不到位。本文通过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了研究,旨在能通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很好的指导网球课堂的教学,让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学习,让网球的教学能有一个新的突破。

关键词:建构主义;网球;课堂教学

前言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认识论和学习理论在教育研究领域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建构主义是与客观主义相对立的,它强调,意义不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个体知识是由人构建起来的,对事物的理解不是简单有事物本身决定的,人在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构建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和理解。不同的人由于原有经验的不同,对同一种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学习是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和社会互动过程。教学并不是把知识经验从外部装到学生的头脑中,而是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经验出发,生长(建构)起新的经验,而这一认知建构过程常常是通过参与共同体的社会互动而完成的[1]。在网球运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同样能运用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意义建构,参与社会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对原有的知识和技术进行巩固复习,建构出新的思路,对网球的动作技术有不同角度的理解,教师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创造一个积极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能稳固的掌握网球的各种动作技术。建构主义学习观在网球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大多数建构主义学者对学习有以下几点共识:(1)以学习者为中心;(2)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强调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3)学习过程同时包括两方面的建构,既包括对旧知识的改组和重构,也包括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4)学习既是个别化行为,又是社会性行为,学习需要交流与合作;(5)强调学习的情境性,重视教学过程对情境的创设;(6)强调资源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

将这一学习观落实到网球课堂教学实践中,要求首先教师要在班级中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良好的学习环境影响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学习者主动的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另外一方面,在网球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合作互助关系,倡导团结协作,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建立更好的学习情境,完成意义上的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网球课堂教学 2.1 在网球的课堂教学中,以学习者为中心

与传统的学习相比,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但主要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起主导作用。例如学生在学习网球发球的过程中,对发球的技术动作没有形成正确的概念,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而学习的主体还是学生,学生必须通过自己对网球发球动作的正确构建,才能掌握发球的正确姿势和发力顺序。2.2 网球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在网球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教授完一个动作技术后,学生首先从心理上应该是对教师教授的动作进行主动的建构,在建构的同时,学生从思想意识上要积极主动的学习动作技术,才能达到强化的目的。

2.3 学习者对知识的改组、重构以及对新知识的构建

在网球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学习的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构建:对已学过的运动技能的重组和改建,对新的技术动作的再构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已学过发球的动作技术后,对发球动作的技术要领都牢记在心,但在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时,就会对开始学的发球动作进行重组和转换,改造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形成自己个人的动作技术,最终被学习者自己所认可。2.4 网球课堂需要交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习既是个别化行为,又是社会性行为,学习需要交流与合作。教师在统筹整个网球教学课堂时,要充分协调学生的团结协助。学生在学习网球各项动作技术的过程中,自己主动学习是个别化行为,但是网球各项动作技术的学习又离不开同伴的帮助,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只是一味的跟者老师的思维转,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很少出现合作学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就比较少,和同伴之间的交流更少。建构主义则强调学习需要交流合作,在网球各项动作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发球技术的学习,学生与学生之间应多交流,发球技术是网球学习过程中耗时最长也最难掌握的动作技术,因此,学生之间如果能多多交流,就能加深对发球动作技术的印象,在练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也能提高练习的密度和效果,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2.5 对网球课堂的情境创设

建构主义者提出了情境性认知的观点,强调学习、知识和智慧的情境性,认为知识是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地存在的,学习应该与情景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因此,网球各项动作技术的学习也不能脱离了活动的情境而独立存在,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为学生创设情境,例如可邀请专业的网球运动员来指导学生训练或者与学生进行网球比赛,增加学生对各项动作技术学习的热情,建立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可组织学生定期观看高水平的网球比赛,让学生欣赏高水平运动员的动作技术,从思想上让学生对网球运动产生热爱之情,学生也会进行相应的模仿,这种情境的创设较单纯的学习效果会好多,学生既能学到许多动作技术,又能享受掌握运动技术后给自己带来的乐趣。2.6 创造网球课堂的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是学生进行一切学习的保障,在网球课堂的教学中,学习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在一些硬件设施较差的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是相当匮乏的,而网球的学习相对与其他体育项目而言对场地器材的需求要高,因此,教师在此过程中就需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资源,根据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情况,选择最适合网球课所需要的场地,另外根据学校现有的器材情况,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发挥各个器材的功能,让学生能充分的进行练习,增大练习的密度,提高练习的质量,让学生能更专心的投入到网球技术动作的学习中去。结论

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网球的课堂教学,让教师意识到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简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他们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而学生也不是知识的输入者,而是将知识和运动技能进行重组和转换发现新的信息和现象。所以说,用建构主义指导网球的课堂教学,能从另外一个全新的角度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的学习观,在不同程度上能让教师对教学、学生对学习都有一个新的认识,从而能让课堂出现新的革新,教学效果也能大大提高,让学生对网球

各项动作技术的学习充满激情,能更快更好的掌握网球中的动作技术,提高技术水平。参考文献

体育课之网球心得 篇6

转眼间,郑州的温度就已经突破了30度,迎来了夏天,我们也迎来繁忙的期末。回味过去的一期,因为网球的加入,我的生活真的是变得多彩而又斑斓。网球课,带给我了每周固定不变的期待与快乐,更给了我突破的成就·进步的自豪·努力的回报。网球课结束了·但网球却成了我现在和未来生活的一部分;回想一期的付出与收获,体会良多,感慨顿生。

其实在高中的时候,我就很羡慕班上那些会打网球的同学。一是受到了网球王子的影响,二是看莎拉波娃她们打比赛的时候觉得打网球非常帅气,有一种震慑全场的霸气。但高中时公立中学,学校体育设施很少,也没有网球课可以选,而且课业也很繁重。所以,当时就期待着能够在大学学习网球。大一的时候,一听说我们可以自由选择体育课时,我就果断地选了网球课。但但是网球课十分受欢迎,我没有选上。终于,大二的时候,我成功选上了网球课。当时我真的是欣喜若狂,有一种得偿所愿的幸福感。

每次来网球场练球,看人家打得那么娴熟,那么有力量,那种对抗的感觉很好,很羡慕。练了网球,我越发喜欢网球了。在这里我算是一名刚上路的网球新手,也深刻的感觉到网球的确是很有意思的运动项目,在学习过程中,网球给我带来了很多,让我拥有了争强好胜的强烈进取心,让我懂得思考加上实干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喜欢网球带来的成就感,征服感,还有心情不好时通过体育锻炼正确合理的发泄情绪,让人心情变好。正如老师说的,体育课不是为了挣学分,是让我们有个理由锻炼身体,平时上课都坐着,也不运动,是每周一次的网球课让我们锻炼了身体,保持了良好的体态。网球的学习过程让我不断地感受到它的魅力,我在网球学习里体会着球场上的快乐.快乐能让人如沐春风,有谁希望悲伤总在身旁?若悲伤总如一片阴云般笼罩着你,你会如何?试着用快乐去治愈悲伤,我发现着世界的美好。也许我会为每次学习得到的收获而喜悦,但是我更应该看到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不断地在过程中寻找、体会自己的闪光点,会让最终的结果更加尽如人意。快乐的学习过程能让我们受益多多。作为一个动漫迷,网球王子里的每个人的拼搏奋斗、对网球的狂爱以及他们的精湛球技让我痴迷。而且,娜姐给国人带来的喜悦与自豪,更是让我热爱网球。

起初不太了解网球技术的难易程度,觉得象羽毛球、乒乓球即使不学也能对打几下,想当然网球也不应例外。学了以后才知道网球并不象其它球类那么好掌握。在场上可能连球都打不到,或是把球打的满天飞而且不能很好的控制住球。在网球的初学过程里,刚开始我由于紧张,有时用力地握住球拍,再大力地挥出击球.本以为能够以完美曲线飞越球网,但事实上却是它向天飞去,再落地.但是每当我紧张的时候,在老师正确的姿势指导下 ,我慢慢地纠正自己的错误,将身体放松了下来.动作的重要并不是要求每一次动作都要一模一样,也不是模仿他人的姿势什么的,而是要让自己感觉击球时非常地舒展,感觉非常的舒服。如果当击球的时候非常放松的话,整个动作必定会十分连惯。所以,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我有了比较放松和愉快的心情。在老师指导下,我学会了拿拍姿势,发球姿势,上网击球姿势等,练习过程中一次次挥拍收回再挥拍,很繁琐,偶尔也会厌烦,可是跟好友一起练习,对打,真的很开心。球比以前打的好多了,不是起初只能打一两个,还到处乱飞,能控制住球了。在这种愉悦的状态下,我能够听到球落地、击出的轻快节奏,也让我随着如此的节奏去移动脚步、挥出球拍。试想,如果一直在紧张状态,那么精力已经都集中在了紧张上,又用什么去感受网球呢?当然我们也需要有一定的紧张感,如果太过放松,也无法准确判断球的落点,跟着做出相应的挥拍动作。可是这并不是要一直让神经绷的紧紧的。老师说:“这种小考试紧张什么,这么多场考试都通过了,还怕这个,过度紧张会影响发挥的。”

学习网球心得体会 篇7

关键词:建构主义,网球教学训练,应用

长期以来, 我国教育受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 一直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自从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 提出“要实施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后, 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 教学改革呼声日涨。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是20世纪后期诞生并深受人们关注的教育理论, 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 并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为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思想, 对网球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探讨。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1 建构主义学习的含义。

建构主义本来是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 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清楚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不仅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 更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具体来说, 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和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即通过人际间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1]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要求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有利于学习者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理解当前学习的新知识。“协作”贯穿在学习过程的始终。教师和学生以协作方式收集与分析学习资料、提出假设并验证、评价学习成果直至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在此过程中, 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和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1.2 建构主义学习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 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 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此方法要求学生用探索法、发现法建构知识的意义, 在建构意义过程中主动收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 对学习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 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联系起来, 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而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 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创造条件组织协作学习, 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 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背景下体育专业网球教学训练模式的优化

2.1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体育专业网球技术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网球技术、技能。这种教学活动包含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四个要素, 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且具有稳定形式。在传统的网球教学中, 以“教”为中心, 以教师的传授技术要领为中心, 学生成为知识的灌输对象, 知识的获取是被动的;教材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信息来源。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网球教学训练应该是:一方面, 教师是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 通过准确的动作示范, 高尚的师德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提示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系, 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组织学生协作学习, 并对动作学习进行正确的引导。另一方面, 学生则是网球学习的主动意义建构者, 在此教学情境中, 学生自觉地确立学习目标, 使学习目标内化;同时还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学习内容的意义;并主动去收集、分析与网球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和资料, 把所学的动作技术技能与自己已经掌握的技术动作联系起来, 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 最终对所学习的动作技术进行尝试练习并得到自我陶醉和超越他人。

2.2 创设“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的教学环境。

首先, 教师要根据健美操的技术特点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 在网球教学中创设以“学生为心”、“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情境, 即设置课堂内容与比赛中基本一致或似的“情境”。通过播放比赛录像实况 (世界级、国家级、省级或学校比赛的录像) ,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选择好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知识、技术或技能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 如图片、资料、光盘、录像带、音乐碟等, 通过资料的学习, 找出知识点、动作技术要领、身体姿态、表现力、动作和音乐的有机融合等。其次, 教师则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指导, 诱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 并将目标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在“情境”中, 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 及时引导学生从观看动作技术录像或资料中发现问题, 并在观察和自己尝试完成动作的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主动寻找解决的方法。

2.3 构建以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的考核体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有目的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效果评价应该是从学生自我评价和组对个人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自我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3. 建构主义在网球课中应用的理论模型构建

在网球教学中结合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及实际情况, 设计如下网球实践课的教学理论模型。

3.1 学生自学阶段。

在上新课之前教师布置学生预习新授课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让学生根据动作图解和说明, 自学自练、互学并记录疑难问题。

3.2 师生交流阶段。

课上教师运用启发性语言对学生提出问题 (如新动作的要领、练习步骤等) , 师生进行讨论并解决问题。通过交流, 教师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 同时建立起“学生—学生”, “学生—教师”多项交流、互相学习的新模式。

3.3 学生练习阶段。

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 (每小组5—6人, 自由组合, 自选组长) , 按照正确的技术要领和练习方法, 分组练习, 进一步掌握新学内容, 不断强化、完善运动技术。教师巡回指导, 对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动作及时纠正。

3.4 评价总结阶段。

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教师总评, 并对学生的技术掌握情况、学习方法、学习思路进行分析、指点。通过总结把本次课学习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外作业, 提出下次课的自学要求。

4. 结论与建议

4.1 从理论上分析, 将建构主义的理念与教学观始终贯穿学生网球课的设计和实施的始终是可行的。

网球教师只有具备更宽广的心胸、更良好的沟通能力、更高超的教学技巧, 才能协助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建构主义在中学健美操课中的应用不仅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知识, 而且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成教学任务, 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达到教会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发展、学会共同做事的教育新要求。

4.2 把建构主义教学理念运用于网球教学中时, 要时刻围

绕怎样让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 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

4.3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自主的、能动的、富于创造性的。

4.4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而培养创造精神。

4.5 建构主义运用于健美操教学无疑具有其合理性, 它既

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又对教育改革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建构主义不是也不可能是解决教育问题的万能良药。我们必须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为指导, 批判地吸收建构主义的合理见解, 正确地处理知识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学习中知识的传递与建构、教师指导和学生中心等各种关系, 为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时代所需的创造型人才来改革教育。

参考文献

[1]詹晓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运用于田径技术教学的实验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2005.

[2]李鹤洲.“多媒体”表象训练法在羽毛球选修课中的教学实验设计及运用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 2006, (2) :283-289.

[3]张文华.建构主义新探[J].教育探索, 2006, (9) :24-26.

[4]马文颖.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其在中国教育背景下的外语教学模式[J].长春大学学报, 2006, (5) :98-100.

学习网球心得体会 篇8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浅析业余网球正手击球教学

学 号 0810010203 姓 名 王 黎 院 系 体育科技学院术科系 专 业 体 育 教 育 指导老师 沈华东

2012年05月 浅析业余网球正手击球教学

摘要:网球是一项激烈的对抗性运动项目,在网球各项基本技术中,正手击球技术是运用最多的一种击球方式。掌握好正手击球技术对业余网球爱好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针对业余网球正手击球教学进行对比教学实验,通过熟悉球性及多球练习的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关键词:正手击球;多球练习;熟悉球性;网球教学

Analysis of the amateur tennis forehand teaching inquiry

Abstract: Tennis is a fierce, confrontational sports, in tennis the basic technology, the the forehand technology is up to the use of a batting way.Master the forehand is very important for amateur tennis enthusiasts.Compare teaching experiments for the amateur tennis forehand hitting teaching familiar with the ball and multi-ball practice a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to analyze the experimental data, draw conclusions and make recommendations.Keywords: the forehand stroke;multi-ball practice;familiar ball Xing;tennis teaching

目 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words...................................................................................................................................1 前言............................................................................................................................................4 1 研究对象与方法....................................................................................................................4 1.1 研究对象.............................................................................................................................4 1.2 研究方法.............................................................................................................................4 1.2.1 问卷调查法......................................................................................................................4 1.2.2 文献资料调查法..............................................................................................................4 1.2.3 采用比较法......................................................................................................................5 1.2.4实验组采用多球练习法...................................................................................................6 1.2.5 观察法..............................................................................................................................6 1.2.6 访谈法..............................................................................................................................6 2 实验结果与分析....................................................................................................................6 2.1 实验结果比较.....................................................................................................................6 2.2 分析与讨论.........................................................................................................................7 2.2.1 熟悉球性要多结合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进行..............................................................7 2.2.2 多球练习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7 2.2.3 多球练习有利于改进技术动作......................................................................................8 2.2.4 多球练习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8 2.2.5 网球教学正手击球能力的特点......................................................................................8 2.2.6 网球正手击球能力的定义..............................................................................................9 2.2.7 正手击球能力在教学训练中的心理特征......................................................................9 2.2.8 正手击球能力在教学训练中注意的问题......................................................................9 2.3简化击球技术动作............................................................................................................10 3 结论与建议..........................................................................................................................10 3.1 结论...................................................................................................................................10 3.2 建议....................................................................................................................................11 致

谢......................................................................................................................................12 参考文献..................................................................................................................................13 附录..........................................................................................................................................14

前言

网球与高尔夫球、保龄球、桌球并称为世界四大绅士运动。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2-13世纪的法国,当时在传教士中流行着一种用手掌击球的游戏,方法是在空地上两人隔一条绳子,用手掌将布包着头发制成的球打来打去。14世纪中叶,这种供贵族消遣的室内运动从法国传入英国,16-17世纪是英法宫廷从事网球活动的兴盛时期,平民无缘涉足,网球被称为“贵族运动”。1873年,英国人M.温菲尔德把早期的网球打法改进,1874又进一步确定了场地大小和网的高低。1875年,英国板球俱乐部制定了网球比赛规则。1877年7月由全英板球俱乐部在温布尔顿举办了第一届草地网球赛,后来这个组织把网球场地改为长方形(23.77米*8.23米),每局采用15、30、40等记分法,球网的高度为99厘米。1884年,由英国伦敦玛丽勒本板球俱乐部把球网高度改为91.40厘米。从此网球运动冲出宫廷,走向了社会。1912年3月1日,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等12国的网协代表,在巴黎召开会议,成立了国际网球联合会,总部设在伦敦。1980年,中国网球协会被接纳为该会正式成员。15分制的由来 用15分为记分法始于15世纪,它是参照天文学中的六分仪而来。六分仪与1/6个圆一样共有60度,每度分为60分。当时网球比赛每局有4分,4个15分为一度,4个15度构成1/6的圆,采用15为基数来计算每一球的得失。至于45改成40是为了报分发音简便的原因。最初每盘为4局,每局4分。到17世纪初改为每盘6局。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十堰市业余网球爱好者10名学员为研究对象,按自然条件分成两组,每组5人,A组5人为实验组,按实验方法进行教学,B组5人为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教学,并对两组学员以前参加体育运动情况进行统计,了解业余爱好者身体素质基本情况,及运动喜好。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我们以10名学员为调查对象,分成两个自然组,各组为5人,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传统纸质页面问卷调查。基本调查内容围绕对网球运动的喜爱程度,现有的网球运动基础以及选择网球的动机等。1.2.2 文献资料调查法 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了解到网球正手教学的重点环节并从中检索关于业余网球正手教学的重点的文献资料,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著作期刊。因此为本文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方面的依据。1.2.3 采用比较法

分别按事先拟定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对两组进行为期5周(10课时)的教学实验。

1.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即从网球运动概述,到几种握拍法的介绍,准备姿势,移动,正手击球的引拍、击球、随挥等。正手击球练习主要从无球挥拍到两人一组对击球练习,间或对墙击球练习(因没有足够的网球墙)。

网球墙是练习控球能力的很好方法,只要能把球打到墙面上,它就一定能把球反弹回来,并且从打上去球的力量、速度与旋转及时反馈出来,及时检验击球动作的正确。另外,网球墙的练习可以减少场地击球需要2人或更多的对手的配合,自然也就减少了失误,减少不少的捡球时间,增加练习控球的次数。网球墙对培养控球能力的好处还在于可以根据不同的练习目的设置不同的隔墙球网线,同时练习者可以根据不同的练习目的与水平选择离墙的距离与力量大小,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选择离墙近距离使用较小的力量。

2.实验组采用一套熟悉球性的练习。第一次课开始进行,但根据学生的情况有所侧重。握拍法不专门进行介绍,学生喜欢怎么握就怎么握,对明显错误者进行纠正,提倡尽量多用半西方握拍法。

(1)练习一:结合球和球拍进行必要的准备活动

在没有教授学生握拍方法前就让学生用自然的第一感觉的方式握拍。把球放在排面上,用球拍托住球慢跑球场一圈,在跑的过程中,球不能落地。检查学生握拍法对明显错误者进行纠正。

(2)练习二:熟悉球性练习方法

自抛自接球练习。向上抛球自接,向后抛球自接球,一手抛两球练习等。(3)练习三:两人相距3~4米,一人两臂侧举,两手各拿一球,任意放一球,另一人向落下方向的球跑去,当球弹起时将球接住。15个回合后交换。

(4)练习四:颠拍球练习。原地拍颠球,正反拍颠球,颠不同高度的球,原地慢拍、快拍、高拍低拍、左右拉拍、慢跑中拍球等。(5)练习五:一人抛球,一人正手击球。间隔4~5米,一人用手将球抛投过来,另一人等球反弹,用球拍轻打给对方。回球要柔和、准确。然后逐渐拉长距离,10个回合后,交换练习。

1.2.4实验组采用多球练习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送多球的方法进行。教师连续送出包括定点和移动位置的球,学生在底线或者发球线附近进行练习。对五名实验组学生采用多球练习,由教练负责送球,一名学生底线进行练习,加以巩固提高学生对正手击球动作要领的理解与动作的记忆定型。从而使学生掌握好击球的时间,及手上的控制,体会击球的部位、击球高度、挥拍方式,打出线路分明的正手击球。1.2.5 观察法

对所研究的10名学员进行训练观察,通过观察了解网球正手击球能力训练的效果。1.2.6 访谈法

通过与授课教练和网球训练学员进行访谈交流,了解有关网球正手击球能力的意义。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结果比较

通过对十堰市业余网球爱好者10名学员的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发放10份,回收10份,得出了如下结果。

表1 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

现有基础

研究对象 喜爱网球运动 曾接触过

网球

实验组 对照组 100% 100%

3% 4%

未接触过网球 58% 59%

为健身 31% 32%

选择网球的动机 为追求时尚和社交 58% 59%

为提高运动水平11% 9% 从表1看,实验组、对照组的调查情况基本相同,其共同点是喜爱网球但没有基础,喜爱的原因以浅层次的追求时尚和社交为主,追求身体健康指数高于提高运动水平指数,说明人们追求时尚,追求健康的认识逐渐加强。

5周后,对两组进行正手对击球测试。为了减少测试结果的偶然性,对每个学生进行十球对打由教练亲自喂球进行测试,取其平均击球数。

表2 正手连续击球次数比较

组 实验组 对照组 均差

平均值 18次 12次 6次

从表2中看出,经过分组教学,实验组与对照组,正手击球次数比较。实验组正手击球次数明显好于对照组。我们不难看出在教学中应用球性练习及多球练习,能显著提高业余网球爱好者正手击球次数。避免业余爱好者盲目学习,少走弯路,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网球基本技术水平提高较快。2.2 分析与讨论

2.2.1 熟悉球性要多结合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进行

熟悉球性要多结合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进行,可作为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回家练习,在其它技术练习的间隙也可以随时练习。另外,必须要求学生课下自觉练习。毕竟呆在网球场的时间非常有限。总之要提高球的利用效率,随时随地多加练习。使学生熟悉球的重量,弹性,旋转及网球运动的特点,从而找到击球的感觉。

在选择熟悉球性练习的方法时,要贯彻少而精、由容易到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行之效的练习方法,要坚持经常、反复磨练,逐渐增加练习难度。陪养学生的手感,球感。

为了让学生增加球感,熟悉球性,提高对球的控制能力,在做颠、拍、抛接球等方式的熟悉球性练习时,应要求学生尽量眼睛盯住球,集中精神,让球落在甜点上,最后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

2.2.2 多球练习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在任何1 项技术动作的学习泛化阶段,都会有肌肉僵硬、不协调、吃力的感觉。在这个阶段,多球练习落点相对固定,单位时间内练习次数多,练习密度大,练习强度大,而且练习者精力集中、情绪高涨,能有效提高身体协调性,缓解肌肉的僵硬现象;在动作的改进和提高阶段,大脑皮层的活动特点是由泛化进入分化,在这个阶段运用多球练习,将球连续不断地送到固定的区域里,使学生在固定的区域里击球,建立正确的肌肉运动概念,较快的掌握正确动作,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如果在以上两个阶段都不采用多球练习进行教学,学生由于单位时间内练习次数不够多,练习密度不够大,练习强度不够大,则对肌肉的刺激相对较小,就不利于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或者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的时间加长,加上普通高校网球选项课的人数多,场地、器材条件有限等因素的影响,很难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从表2 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对比数据来看,实验组的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用正确技术动作击打球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很好的说明多球练习的作用。

2.2.3 多球练习有利于改进技术动作

初学者在技术动作形成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些错误的动作。如底线击球时易出现引拍过高、引拍不充分等,在单球练习时很难及时有效的纠正;但在多球练习时老师可一边送球、一边观察,发现问题能及时予以提醒和纠正,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学生就能较快地掌握正确的技术,并消除无基础学生产生的错误动作和有基础的学生习惯性的错误动作。教师还可以通过送球力量、速度和弧线的变化,使学生有利于改进技术动作。如在多球练习的初期,送球的力量小、速度慢、弧线较高,使学生容易接受;随着课次增加,逐步过渡到有所变化,如力量加大、速度加快、弧线减低,使学生在多球练习时“集中”的体会细微的变化对技术动作产成的影响,能行之有效的改进技术动作。技术动作越改进就越接近正确,越接近正确击球的成功率就会越高。表l 的数据表明了实验组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印证了多球练习有利于改进技术动作。2.2.4 多球练习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就是要掌握合理的技术动作,多球练习的优势就在于“时间短,见效快”。它可以使初学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并在练习过程中,在老师的提示下,体会动作的每1 个环节,特别注意错误动作的改正,让技术动作合理化,而技术动作的合理化又是提高击球成功率的前提,击球的成功率提高了,反过来又会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练习的次数增多,更能有效的缓解或解决人数多,场地、器材条件有限等因素的影响,教学质量自然又上了1 个台阶。2.2.5 网球教学正手击球能力的特点

人体协调链是指“体节的作用就像由一个环或者身体的一部分产生的力量转换成一环套一环的链接系统”(格罗佩尔,1984)。正手击球形成(如正手平击、正手上旋、正手下旋等)但其特点则大同小异,都是根据人体协调链来充分利用自身髋关节、躯干的转动为基础,击球时按肩、肘、腕等关节的顺序完成击球动作。

正手击球可不受身体妨碍,发挥全身之力,打出定乾坤的重板,同时它能适应不同 的来球,故其威胁力大大超过其他形式的击球。但正手击球以发力凶猛为主,球速快著称,为底线击球的首选技术。因此,对运动员的步伐和协调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正手击球的效果,应注意全身整体的协调配合,严格按照肌肉发力顺序来完成击球动作。

2.2.6 网球正手击球能力的定义

网球正拍击球指的是在本人握拍手同侧的地方对落地球的大方,他是网球基本技术中最常用的击球方法,是初学者最先学习的技术。正手击球的动作,从理论上讲,动作比较深长,击球有力,速度也快。而在比赛中正手击球的机会比较多,正手击球后,可使本人在场上的位置更有利。由于现代网球速度的加快,不少网球爱好者过多地担心反手球质量,因此经常采用偏近于反手的正手握拍法,结果在正手击球时使用了许多手腕动作,一致造成偏差和失误。

2.2.7 正手击球能力在教学训练中的心理特征

正手击球能力是长期的练习击球时进入各相应的分析器和各种刺激物进行精细分化并在大脑皮层中形成复杂的稳固的神经联系的结果。它又是技术水平获得高度发展并出现竞技状态的心理标志。运动员一旦形成敏锐的正手击球能力,就会增强自己的信心和力量,能使行动变得灵活自如,并可以使注意力从完成击球动作过程中解放出来,多考虑场上的手情况,如战术特点,技术薄弱环节,从而针对性地运用技术,达到取胜的目的。

2.2.8 正手击球能力在教学训练中注意的问题

(1)放松问题

网球击球动作是由手臂、手腕、手指的相互配合发力完成的。握拍的合理放松,手腕、手指的运用才能灵活自如,击球时才有信心。但握拍放松要适度,握拍过松击球时球拍易产生晃动的弊病,同样会影响击球的控球和稳定性,握拍放松是很隐蔽的问题,甚至手指的位置差分毫都会引起紧张,这就需要教练员在观察训练、比赛时细致入微,解决问题时则应根据运动员的特点、手型,因人而异。

(2)击球前的放松

击球前的手臂放松对网球控球起着重要的作用,击球前手臂放松取决于准备动作的协调。步法移动、重心交换及引拍时手后拉不当,都会引起手臂或全身肌肉的紧张,而影响击球的控球,故在击球前一定要保证步法移动合理,重心交换适宜及引拍时手后拉 自然放松,整个身体、手臂在击球时的动作才能协调柔和,才能有好的网球控球。

(3)击球后的放松

网球运动击球是连续的过程,击球后的放松是为回击下板球做好准备,它对于击球时的控球同样重要,但掌握起来并不困难。在击球过程中务必要将击球点稳定,动作协调;发力后手臂不宜在前面停留时间过长;切忌横向地只用手臂力量和动作还原,而一定要用重心还原为主带动手臂的还原,以重心还原为主速度快,有利于手臂在下一次击球时的稳定和放松。

(4)调节球的能力 ①拍型调节

它的方法视来球的旋转不同,来变换击球前拍型角度,以击球的不同部位来击出下旋球、上旋球或平击球。但因拍型变动大,不易控制,在对进攻时容易失误。

②力量调节

力量的使用对正手击球与准确有着直接的关系。力量的使用规律一般以人轻我重和人重我轻为主,在特殊情况下也采用人重我重(对拉)和人轻我轻(反控制)的方法。鉴于中等力量的保险系数高,使用比重大,又具备一定的速度和威胁,因此在力量使用中可将其作为基本力量来重点训练。

对调节球的正手击球能力训练是一项艺术性很高的工作,因每人的感觉不同,调节动作正确与否其差异是很微妙的,甚至肉眼难以发现的。所以在网球训练中教练员要耐心观察、询问、研究,让队员谈出自身的感觉来加以诱导和改进。2.3简化击球技术动作

网球运动大部分的比赛技术动作是正反手击球,而70%的击球又是正手,因而正手击球动作学习的好坏是决定网球水平的重要因素。但完整的正手击球技术动作很复杂,如挥拍的路线长、动作较大以及对身体协调性要求较高,加上对球的速度判断不够,很难一下全部掌握。为了让学生更早、更快具备一定的正手击球能力,先不要进行完整的技术动作教学,让学生只做完一半的击球动作,来球时转肩转体、降低重心,球拍不需要引得太长,只要能对准来球就好,手腕固定,击球随挥,拍头拍面挥至想要球的落点方向即可。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球类运动的球性,主要体现在对球的弹性、旋转、速度、方向、距离等的预判能力上。直接影响击球者的取位、球拍与球接触的准确性。所以,业余网球教学从熟悉球性入手,符合这项运动的规律,值得提倡。

多球练习对业余网球爱好者正手击球技术的掌握及改进有明显的提高和帮助作用,是训练手段中不可缺少的有效环节。

网球正手击球的教学与其他网球技术的教学相比,既有其相同的地方也有其独特的地方。其中最大的不同是不能把正手击球的教学当作一个一般技术来学习,而要在教学中全面灌输网球理念,传授网球基本知识,培养网球兴趣,了解网球击球的动作结构、原理,掌握击球的时机和对击球点的判断,体会发力感觉,学会网球步法移动的方法,熟悉网球规则,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网球意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3.2 建议

网球正手击球训练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法,它可快速提高运动员技战术水平,今后我们在网球训练和教学中应加强运动员正手击球方面的训练,以利于运动员技术的进步。我们要将网球技术训练与网球运动正手击球训练同时进行。

在强化网球正手击球教学训练时多进行持拍、多人持拍练习。加强击球手法一致性和灵活多样性训练,加强自身协调性训练以及击球瞬间的合力训练与调节球的训练。在网球训练过程中注意心理训练和放松训练的同步进行。网球运动员正手击球训练的理论和方法还不完善,有待广大科研工作者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力度。尽早探索行之有效的途径,以便教学和训练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加强教练员业务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项网球运动专项技术很强的运动项目,教练员作为运动训练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在训练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直接关系到科学训练水平和运动员水平的提高,没有高水平的教练员就不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运动员,其次,现代训练是综合科学的知识的运用,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并运用到训练、实践中是教学训练成功的重要因素,教练员学历是显示教练员的知识水平的重要指标,为了加速网球运动水平的提高,应当重视教练员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培养,通过引进高水平教练员,派本地教练员出去进修学习,多渠道创造交流与学习机会,促进对网球运动教学训练的长足发展。

致 谢

毕业论文在紧张的学习和奋战中即将落下帷幕,这是一个不断汲取知识、获取能量的过程。相信做毕业论文这段难忘的日子定会给我的大学生涯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在这一百多个日子里,是老师和同学无私的帮助和支持为我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尤其要感谢我的指导教师沈华东老师,他是治学严谨、很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平日已被他的教学风格所折服,从他身上更是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在毕业论文创作之初,他和我们开会,帮助我制定了总体方向。在做毕业论文的过程中他还适时的检查和纠正我们的错误,提出了诸多的宝贵建议,避免走弯路,让我感受到了他的做事注重方法,讲究策略,使我受益非浅。其次,要感谢和我合作的同学,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我们在探讨中共同学习、互相帮助和鼓励,这让我进步很大。

最后,感谢所有参与此次实验的网球运动爱好者,创作毕业论文时,他们的热情参与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此也要向他们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赵振平.网球入门练习方法,2002.3:119-120.[2]董学琪.网球训练“三步教学法”[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2.4:67-68.[3]汪俊.网球全程点拨[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73-175.[4]迟旭东.网球一周通[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54-58.[5]王伟明.分析业余网球选手正手抽球动作方式.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165-168.[6]彭承基.提高网球击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0:181-184.[7]刘卉.网球大力发球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173-180.[8]贾文伟.网球基础[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4.25-33.[9]周胜文.网球基础入门及实战技巧[M].北京:科学文化出版社,1992.123-130.[10]志翔.跟专家练网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187-192.[11]动解剖学》编写组.运动解剖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256-300.[12]越英.网球入门与提高[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社,1998.123-126.13 附录

问卷调查

各位同学,你们好!我是你们此次训练期的老师,在我今后对你们教学中,首先我需要初步掌握你们各自对网球的认知和网球技术的基本能力情况。特别编制了此调查表,调查中不计姓名,问题答案无对错、好坏之分。只需要你们按自己的真实想法如实填写即可。我会负责对你们的资料严格保密,非常感谢你们的配合。

(请在你所选择的答案前的【】里打上“√”号。注:可多选)

编号: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_ 年龄:__________

1.你对网球运动的喜爱程度

【】非常喜欢 【】喜欢 【】一般喜欢 【】不喜欢

2.你是否接触过网球

【】接触过 【】没有接触过

3.你所择网球培训的目的

【】健身 【】追求时尚和社交 【】提高运动水平

4.你的正手击球,习惯用哪种方式握拍

【】大陆式 【】东方式 【】西方式 【】半西方式

5.在正手击球时,你所常用的身体移动打法

【】 关闭式 【】开放式

6.你是否参加过网球技术的学习

【】参加过 【】没有参加过

7.你认识的教练在网球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对你是否适用

【】适用 【】不适用 【】说不清

8.你认为在网球课学习中你是否会乐意主动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的帮助,以达到更好的 学习效果

【】十分乐意 【】不乐意 【】说不清

上一篇:慈善工作成立仪式上的讲话稿下一篇:提高标准提升能力争创一流专题研讨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