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2024-10-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精选8篇)

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篇1

一、为使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进行监督。

二、监督对象。

(一)农业、民政、卫生、教育、林业、畜牧、农机、计生、水务等站所以及涉及强农惠农政策、资金管理使用的相关金融部门及其工作人员;

(二)各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

三、监督内容。

(一)中央和省上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

(二)市、县区制定的关于“三农”问题的各项规定措施的落实情况;

(三)中央和省、市级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各项资金投入,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资金、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资金的使用管理等情况。

四、监督方式。

(一)加强审计监督。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强农惠农资金的审计,每年按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对强农惠农资金的拨付、筹资、使用和管理运行情况进行审计。

(二)加强财政监督。财政部门要对惠农政策资金预算、核拨、发放等资金流程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规范拨付支出行

为,对强农惠农项目和资金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强农惠农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三)加强部门监督。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从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入手,自上而下的加强监督检查,既要管好、用好本部门的强农惠农资金。

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篇2

一、 农机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

惠农政策的实施, 加快了我市农机化发展步伐, 促进了现代农业建设。但在具体实施中也暴露出存在的问题。

1.资金投入过于分散。

以农机合作社资金组建为例。2009年以前组建的100~140万元规模的34个农机合作社均为小型, 投资少, 布局分散, 机具选型因资金限制只能以120马力以下为主, 从北安市农业生产的需求看, 根本不能适应秋整地作业和大机械连片作业要求。现已全部解散, 造成国投资金流失。

2.补贴资金额度与农民需求差距较大。

以2011年为例, 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补贴需求情况调查, 统计数字为3589万元, 2011年我市实际指标数为689.52万元, 与实际需求差距悬殊。另外, 补贴实施的时间较晚。购机补贴应该在春耕前就实施完, 而实际实施时间在8月份左右, 严重地影响了农民的春耕生产。

3.深松整地补贴发放与实际需求差异较大。

一是补贴额度小。开展深松整地作业需要大马力拖拉机及配套的深松深耕机具才能实现, 作业成本高, 同时由于燃油和人工费的上涨, 农民负担较重, 严重影响农民和农机手的积极性。以2011年秋整地为例, 仅深松一项每亩作业费为25.5元, 如果再加上耙地起垄作业, 农民每亩支付作业费共计43.5元, 每垧合计652.5元, 省、市补贴加一起每亩才5元, 除去补贴, 农民每垧需支付577.5元, 负担较重。二是补贴面积小。每年省给补贴面积均小于地方深松面积。2011年我市深松整地面积为96万亩, 但省补面积只有68万亩, 面积相差较大。三是不能按时发放补贴资金。每年的深松补贴款发放时间都比较晚, 影响机耕费的结算。以2010年深松整地补贴资金发放为例, 2011年8月份才开始发放, 2011年的也是在2012年6月份以后才发放。四是深松整地机具补贴力度小。目前我市深松深耕机已发展到347台, 按每年完成93万亩深松面积算, 还有一些缺口, 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求。

二、对农机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的建议

1.强化购机补贴工作的落实。

一是各级部门应高度重视该项利国利民的惠民政策, 多为农民做实事, 让有购机需要的农民都能享受到补贴实惠, 这就需要国家加大购机补贴资金额度。二是购机补贴实施的时间应提前, 应该在春耕前实施完。三是农机经销商要保证农机具的供应时间和农机具的质量和售后服务工作。农民拿到补贴协议后到经销商处, 经销商有义务为农民选择好机型, 并做好补贴机具的喷号工作, 以便于农机部门事后机具验收工作。

2.完善深松整地补贴工作发放机制。

一是健全机制, 增加补贴额度。建议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农民投入、财政补贴”的农机深松整地补贴长效投入机制, 并增加补贴额度, 省每亩补贴10元, 市每亩补贴10元, 合计每亩补贴20元, 每垧补贴300元, 减轻农民负担。同时, 增加补贴面积, 使每个深松的农户都能得到补贴。二是增加深松整地机械。建议充分利用农机购机补贴政策, 优先补贴深松整地及配套动力机具, 并从财政再给予一定的补贴支持, 鼓励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优先购买深松整地配套机具及起垄机具, 满足深松整地机具需求, 从而实现粮食增产, 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3.做好资金整合实现整体投放。

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篇3

一、对乡镇惠农资金的审计

如今,大部分地区在乡镇这一级改变了以往造册发现金的惠民资金兑付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建立以乡镇为单位的惠民资金发放系统(俗称“涉农补贴内网”),运作方式是由乡镇涉农职能部门报送农户信息到镇财政所,再由镇财政所将这些信息录入到系统,确认无误后由上级一次性通过资金发放系统直接将各项惠民资金兑付到农户所持的账号上。这种方式减少了以往容易出现的挤占、挪用、截留现象,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也给与之相关的审计工作带来了“难题”,首先,基层的审计工作基本停留在“看账本、看票据、看资料”的“三看”水平,而以上述方式统一发放惠农资金后,乡镇财政所一般只在系统上操作,不设配套的账票,对这部分资金的审计逐渐演变成简单看汇总表,无法核查其中的科学性、合理性,甚至连真实性也难以核实,无法洞悉其中的问题;其次,基层审计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审计人员承担的工作量很大,审计方法方式相对落后,对这种电子化资金运行模式显得不太适应;最后,技术力量薄弱,投入不足,对通过系统来运行的资金无法跟踪审计,资源不能共享,落实审计困难重重。

要改善上述“审计困境”:一是与时俱进,确保审计工作在思路、技术、方法方式上不落后于审计对象,大力推动审计工作的创新,改变以往落后的工作方式,在新的工作模式下发掘工作方法,确保能及时发现资金在合法合规性及科学合理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二是要加强审计队伍的建设,及时吸收和培养技术人才和业务能手,在队伍建设的过程中适当向基层倾斜,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术业有专攻的审计队伍;三是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技术投入,并适当探索与第三方(尤其是科技创新型公司)加强技术合作,把基层审计工作逐步引向电算化的发展方向。

二、对农村项目资金的审计

为发展好乡村经济,富裕广大农民,国家近年来扶持了一大批致富项目,对农村注入了大量的项目发展资金,可很多地方对这些项目资金的审计却有明显的短板,体现在重资金经实效,看重资金的手续、票据,疏忽于项目的实际效益,没有把审计工作从资金监督提升到国家治理层面。

审计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发挥作用:一是改变思路,把对项目资金的审计重点由事后审计改为事前、事中、事后并重,在资金运行的开始阶段,审计部门就应该加入到项目科学性、可行性的论证当中,从审计角度提出意见,坚决杜绝中看中听不中用的项目,为国家节省资金;二是提高审计部门的话语权,审计部门的作用不应只体现在“事后”处罚,应当适当参与到项目资金运行的各个环节,不应把自身工作局限对财务收支的审计,而应该把项目和有关政策能否最终落实作为重点;三是审计部门应出重拳“打假”,一些地区以上马项目为名,行套取资金之实,往往在票据的合法合规性上无懈可击,但是多数项目都最终“流产”,无人关注实际落实情况,资金浪费巨大,项目却不了了之,而审计部门由于相应的手段不完善,体制不健全,对于这种行为不能及时获取线索,对于变相改变项目资金用途的行为无法及时发现。凡此种种,需要重新审视基层审计工作,建立一套与基层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工作机制,促使项目资金到基层能用的真、用的实、用的有效益。

三、对基层工程资金的审计

农村地区的工程建设往往由村集体包揽,主要集中在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很多地方的实际情况是由于缺乏专业的有资质的工程承包方,这些工程一般由村干部主导,镇一级部门负责监督,这样的运作方式无法保证工程的质量,对后续管理和维护也无法有效监管。审计部门在审计过程中的困难是:基层工程资金运行本身不规范,手续混乱,没有相关资质,该履行的手续受制于农村实际条件变相凑合,票据混乱,管理粗枝大叶;很难甄别工程的真实性,比如有的村上开展路桥工程,最后审计时就是一堆票据,由于工程多,审计人员不足,逐一到实地查看工程显得力不从心,实地查看时审计工作者也只能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指哪看哪”,个别地方甚至一条路一座桥就能应付好几年的“实地查看”;相关财务规定不符合基层实际。要加强对基层工程资金的审计,审计部门要从上述问题入手,与镇上、村上一道,不断完善工程资金在农村基层的运行机制,逐步规范审计对象的計划、资源投入、组织实施、效果评价、政策调整各个环节;要学会运用新的思路破解难题,比如在工程的真实性甄别上,可以大胆尝试与第三方合作,探索利用卫星高分辨率对地成像技术来监测工程的实际开展情况,也可以通过畅通各种举报渠道来掌握工程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假大空工程;要与基层上下联动,充分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协助完善有关财务规定,避免审计上的规定与底层实际“两张皮”而使审计工作无法开展。

四、对村级财务的审计

目前很多县市对乡镇一级的财务审计比较重视,对村一级的财务审计往往失之于松,村级财务在实际运行中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对村级财务审计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是村级财务制度有待改进,一些规定与实际情况不相符,运行也不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财会水平,使得村上财务底子不清情况不明,对村上的审计无从下手;二是审计部门指导相关部门对村级财务审计的力度有待提高,要杜绝“人情审计”,不能因为基层有现实困难,就放松要求,降低审计质量,相反应迎难而上,不断督促其改进。

加强村级财务审计,对于完善村级财务制度,规范村级财务运行,有着重要意义。对于能否合法、规范、有效地推进国家出台的农村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在基层“落地生根”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审计部门应该以更强的工作力度,超常规的工作思路,摸索路子,探求新方法,依法持续推动村级财务审计:一是参与改进村级财务制度,使之更加适合基层的实际情况,同时也便于高效地审计,切实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运行规范贡献力量;二是指导参与改进村级工作机制,建立与财务规范相配套的流程,把村级财务头绪捋清,做到审计部门对辖区内村级财务底子清情况明;三是强化审计部门内部监督,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培养审计人员克服基层困难的勇气和思想觉悟,以更强的责任意识,切实保质保量做好村级财务审计工作。

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篇4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 拜四俊

“十一五”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自治区政府各项农业和农村经济政策,以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为核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农村支柱产业,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指标。

一、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的基本情况

(一)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坚持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增加良种补贴、扩大马铃薯补贴范围,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扩大补贴种类,把牧业、林业和抗旱水利机械设备纳入补贴范围等一系列补贴政策。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坚持“一卡通”的直补方式。新增农业补贴适当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把农业补贴政策覆盖农垦农场。加强对农业补贴对象、种类、资金结算的监督检查,严禁将补贴资金用于抵扣农民缴费,确保补贴政策落到实处。落实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继续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完善市场调控机制,保持主要农产品市场稳定。

(二)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各级财政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定提高”和 “三个优先”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投入,调整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废,大幅度增加现代农业和生态建设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大幅度增加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继续增加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补助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规模。对各地土地收入用于农业农村各项资金征收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三)切实提高金融服务水平。认真落实支农财税政策和农村金融政策,切实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加大支农再贷款力度,支持商业银行不断增强支农实力。建立健全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搞好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监管。研究制定加快我区农村金融改革的意见以及财政、金融支持农业保险的配套政策。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对在乡镇新设立金融机构和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给予一定扶持,三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充分发挥农业投资公司的融资平台作用,吸引更多资金投向“三农”。

二、强化农业补贴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需要

(一)、进一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2011年国家进一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小麦的收购标准为:三等白小麦、红小麦、混合麦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50公斤95元、93元和93元,比2010年分别提高5元、7元和7元;水稻的收购标准为:三等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50公斤102元、107元、128元,比2010年分别提高9元、10元、23元。我区的粮食收购价格标准将在2011年6月中旬左右出台。

(二)、继续对种粮农民发放农资综合补贴。2011年我区农资综合直补补贴对象为全自治区的种粮农民(农工),补贴依据为农民(农工)合法承包耕种的耕地面积。标准补贴分水地和旱地,水地每亩补贴57元,旱地每亩补贴16元。自治区根据各市县(区)确认的中国农民补贴网2010年实际发放补贴的耕地面积,对行政区划变更的耕地面积进行相应的调整,并参考2010年土地详查资料确定2011年农资综合直接补贴耕地面积下达补贴资金。

(三)、继续实施农作物良种补贴政策。2011年自治区良种补贴的范围包括全区各县(区)及国营农场种植的小麦、水稻和玉米。补贴标准为:小麦每亩补贴10元,水稻每亩补贴15元,玉米每亩补贴10元。

(四)、继续实施粮食直接补贴增产。2011年我区粮食直补对象是粮食主产区(引黄灌区和扬黄灌区)种粮农民和自治区农垦农场农工,补贴依据为种粮农民(农工)合法承包耕种的耕地面积,补贴标准为每亩15元。自治区根据各市县(区)确认的中国农民补贴网2010年实际发放补贴的耕地面积,对行政区划变更的耕地面积进行相应的调整,并参考2010年土地详查资料确定2011年粮食直接补贴耕地面积下达补贴资金。

(五)、进一步扩大农机补贴范围。2011年全区农机购置补贴范围扩大到12个大类、36个品种4224种农机具。实行定额补贴,上线不超过30%;继续对玉米收获机、马铃薯种植和收获机具实行20%累加补贴。

(六)、继续实施中南部地区设施农业补贴政策。对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设施农业建设每亩日光温室补贴3000元、每亩大中拱棚补贴1000元、每亩小拱棚补贴200元。

(七)、继续对发展畜牧业实行补贴。

1、实行畜禽良种补贴。每头奶牛补贴冻精2支,每支15元;每头肉牛补贴冻精2支,每支5元;生猪鲜精补贴,每头能繁母猪每胎补助2份精液,每份10元;推广绵羊种公羊3000只,每只补贴800元。

2、中南部设施养殖项目补贴。在盐池县、同心县、海原县、红寺堡、沙坡头区(香山乡、蒿川乡、兴仁镇)、中宁县(大战场乡、喊叫水乡、徐套乡)、原州区、彭阳县、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等地,对新增基础母牛每头补助700元,按2-2-3分三年对付。对部分肉牛养殖示范村,每村补助10万元。

3、草原生态补偿。对禁牧草原每亩每年补助6元;对人工种草每亩每年补助10元;对盐池县、同心县、海原县牧户每年发放生产资料补贴500元。

(八)、继续实施经济林产业补贴政策

1、枸杞产业:

新增种植基地9万亩,全部纳入国家重点造林工程,除从国家重点造林工程补助中每亩种苗补助70元外,由自治区财政资金每亩种苗补助50元。

2、葡萄产业:

新增基地6万亩,自治区财政资金每亩种苗补助150元。

3、红枣产业:

新增基地18万亩,其中:14万亩除从国家重点造林工程补助中每亩种苗补助70元外,由自治区财政资金每亩种苗补助50元;其余4万亩全部纳入国家重点造林工程种苗补助。

4、苹果产业:

新增基地3万亩,其中:2.8万亩除从国家重点造林工程补助中每亩种苗补助70元外,由自治区财政资金每亩种苗补助50元;其余0.2万亩全部纳入国家重点造林工程种苗补助。

(九)、继续实行新型农民培训补贴。参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人均补贴410元。参加新型农民培训,人均补贴100元。

(十)、全面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为平台,扩大奖补覆盖面,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奖补制度,加强政策监管,促进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道路、植树造林、安全饮水工程、环卫设施、公共文化设施等公益事业稳定发展,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十一)、进一步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我区所有收费公路全部纳入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范围,对整车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包括:新鲜蔬菜、新鲜水果、鲜活的水产品、活的畜禽、新鲜的肉蛋奶、马铃薯、甘薯、鲜玉米。

三、强化完善强农惠农政策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一)百万亩设施农业建设

发展设施农业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科学分析区情,推进农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引黄灌区现代农业建设,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突破干旱制约,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构建农民抗旱增收机制的战略选择。2007年自治区提出了《宁夏百万亩设施农业规划》,计划到2011年新增设施农业100万亩,其中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50万亩,达到户均1亩。按照自治区制订的产业扶持政策,三年来持续对全区尤其是山区设施农业建设予以政策和资金扶持。自治区对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日光温室、大中拱棚、小拱棚建设分别按照每亩3000元、1000元和2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相关部门支持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各市县也筹措资金给予不同幅度的补贴,并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机制,吸引社会各方面投入,形成了政府引导扶持,企业、农民大户积极参与的建设格局。2007-2010年,总投资70.18亿元,其中自治区财政投入资金9.3亿元,主要从三个方面投入,一是投入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设施农业建设专项资金5.59亿元;二是自治区产业化资金投入育苗中心、冷链体系、示范园区、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等0.79亿元,三是国家现代农业发展资金投入2.92亿元,重点促进灌区设施农业向高端、精品、高效方向发展;撬动市(县、区)配套、项目捆绑、协调金融信贷及农户自筹60.88亿元。

2010年底,全区累计新增设施农业82万亩,总面积达到105万亩。全区日光温室亩产值平均达到2万元以上,纯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大中拱棚亩产值平均达到6000元以上,纯收入达3500元以上;小拱棚亩产值平均达到3500元以上,纯收入达2000元以上。据测算,2010年全区农民人均来自设施农业的纯收入361.4元,设施主产区农民人均来自设施农业的纯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同时可提高节水效益30%以上,种一亩设施蔬菜的产值是麦套玉米的5-10倍,水效益是粮食作物的10-20倍。

(二)覆膜保墒集雨补灌旱作节水建设

自2008年建设100万亩覆膜保墒集雨补灌旱作节水农业规划实施以来,在农业部和自治区财政的大力支持下,自治区重点对地膜进行补贴,其中:半膜覆盖补贴45元,全膜覆盖补贴60元,该项目建设总体完成情况较好。截至目前,100万亩覆膜保墒旱作节水农业建设累计投入补贴资金19209万元,完成以秋覆膜为主的覆膜保墒技术推广283.8万亩。其中:2008年财政安排秋覆膜地膜补贴资金300万元、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专项经费35万元,完成秋覆膜技术推广45万亩;2009年自治区财政安排覆膜保墒地膜补贴资金3969万元(秋覆膜2952万元、早春覆膜1017万元),农业部下达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项目105万元,完成以秋覆膜为主的覆膜保墒技术推广106万亩(秋覆膜66.1万亩、早春覆膜39.9万亩);2010年自治区财政安排覆膜保墒地膜补贴资金6450万元,农业部下达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项目150万元,完成以秋覆膜为主的覆膜保墒技术推广130万亩(秋覆膜80万亩、春覆膜50万亩)。

(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创建

规划用5年时间在全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创建120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农业“三大示范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在扶持方式上,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重点支持示范基地设施装备、良种引进、技术推广、人才引进、技术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市场开拓、贷款贴息以及公益展示示范等。2010年已安排补贴资金1730万元,待考核验收后予以兑现。

(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

“十一五”期间,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制定了《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根据每年工作重点制定并执行《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通过政策扶持,累计整合农业产业化资金14.4亿元,撬动社会投资近133亿元,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打破了部门分割,集中力量办大事,极大调动了农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积极性。在扶持方式上,由财政补贴转变为政策引导为主,按照“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的原则,实行“以奖代补”;在项目确认上,由审批制改为报备制,由先拨款后建设改为先建设后补助;在实施主体和扶持环节上,由行政事业单位组织实施转变为以市场主体为主,由单项扶持转向产业链扶持,有力地促进了我区特色优势产业大发展、快发展。表现在:

1、特色优势产业区域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突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经过五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枸杞、清真牛羊肉、牛奶、马铃薯、瓜菜五大战略主导产业带,适水产业、优质粮食、葡萄、红枣、优质牧草、农作物制种六大区域特色产业带,苹果、道地中药材两个地方特色产业带。

2、以主导产业为主体的农产品加工体系初步构建。全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39家,比“十五”末增加了303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3家,比“十五”末增加了5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138家,比“十五”末增加了5家。其中,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3家,过5亿元的达到7家,过亿元的达到40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2%。

3、农产品标准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全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到200多万亩,覆盖了全区81%的种植面积、85%的畜禽养殖规模和80%的水产养殖面积,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发展位居西部各省前列,认证产品生产总量达到全区农产品生产总量的40%以上。宁夏大米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以省份冠名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塞上一宝鸡蛋、朝那乌鸡、盐池滩羊肉等一大批优质农产品采取统一包装贴标销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4、农产品流通外向型发展格局显现。坚持用现代商业理念经营农业,大力实施市场开拓战略,着力构建流通企业、中介组织和购销大户互促互动的流通体系,有力带动了外向型农业的发展,确保了我区特色优势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的有效畅通。高端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出口创汇节节攀升,真正实现了“产得下,销得出”。宁夏枸杞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施农产品70%销往周边及南方省区,并成功进入香港、俄罗斯、蒙古、中亚等国家和地区市场,水产品70%以上外销周边省区,中卫硒砂瓜成功打入“沃尔玛”、“家乐福”等知名连锁超市,灵武长红枣进入华润万家超市,枸杞、清真牛羊肉获得世博园区、广州亚运会“准入证”。

5、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2010年,全区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82%以上,比“十五”末提高了12个百分点。主产区农民人均来自特色优势产业的纯收入一般占到人均纯收入的1/3以上,高的达到一半以上。农业产业化步伐的加快,极大地带动了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产业化组织从业人数达到27万人,农业产业化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亮点。

(五)完善农业市场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及鲜活农产业“绿色通道”政策

1、实施农产品市场流通建设。“十一五”期间,共落实中央和自治区资金3000万多元,建设批发市场和外销窗口,连续举办了五届中国西部特色农业(宁夏)展示合作洽谈会、两届中国(宁夏)园艺博览会及各种特色农产品推介展示活动,有力地促进了特色农产品的有效畅通。

2、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十一五”期间,共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项目资金9000多万元,主要用于: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和农业投入品监管。目前,全区已建设部级农产品质检中心1个、省级农产品质检中心1个、县级质检站6个、农残速测点190个,区、市、县三级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基本形成。2010年全区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到99%,肉禽蛋奶兽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到100%.二是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和“三品”认证。“十一五”以来,全区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439个,占全区生产总规模的80%以上。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289个,绿色食品210个,有机农产品10个。认证产品生产总量达到全区农产品生产总量的40%以上,位居全国前列。有4个产品获得全国名牌农产品称号。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14个,面积达到200多万亩,成为西部地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省区。宁夏大米、沙湖大鱼头、盐池滩羊肉、西吉西芹等43个特色农产品,获得了地理标志认定,我区登记认定地理标志总量居全国首位。

3、信息体系建设。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投资660多万元,实施了电视、电话、电脑“三电合一”工程,建设“12316”农业公益热线、“联通农业新时空”、“移动农信通”等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为全区15万农户提供了农业信息服务。

4、鲜活农产业“绿色通道”政策。按照由交通部牵头,农业部、公安部、商务部、发改委、财政部、国务院纠风办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全国高效率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建设方案》要求,统一规定了鲜活农产品的种类;我区利用现有的国道网,为鲜活农产品跨区域长途运输提供快速和便捷的主通道;对省内外的车辆同等对待,切实降低鲜活农产品的运输成本。这样做一是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促进农民增收。二是有利于改善运输环境,提高流通效率。三是促进农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建设顺畅、便捷的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网络,可以大幅提高鲜活农产品的外销数量,促进当地农业发展;还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运输业户和产、运、销一体的专业化农业生产企业的收入,对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繁荣农村经济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四、开展农业政策调研工作的经验和体会

(一)、必须围绕中心工作展开

坚持紧紧围绕中心任务的热点、难点和重大现实问题,进行针对性、务实性的调研是我们搞好调查研究的生命力所在。尤其是注意要抓住那些带有一定苗头倾向性问题,抓住那些当务之急,当务之重的问题,深入调查,认真研究,而不是把主要精力去搞那些枝枝节节的细小问题。实践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三点:

一是围绕重大课题开展调研。(1)围绕中心抓调研。在经济发展中心上,调研人员要唱好三步曲。一是始终关心宁夏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思路,突出战略性调研,回答好“下一步做什么”的问题;二是始终注意对宁夏区域经济形势作出正确的分析,把握主流和趋势,回答好“当前怎么做”的问题,为自治区党委、政府进一步调整完善决策提供依据和思路;三是始终瞄准未来,对自治区党委、政府一时还未注意到,但必须予以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先做一些了解、研究,促成领导的重视,产生应有的社会效益。(2)突出重点抓调研。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和突出全区的工作重点开展调查研究。如针对宁夏南部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实际,组织人员采取深入农村,与种植户座谈等形式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先后撰写了《关于固原贺套村农业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关于彭阳县草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等调研报告,提出了“以人为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力求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有大突破;加大资金、科技扶持力度,强化服务,向高科技高品质要效益;内引外联,发展龙头企业规模要效益”等建议,得到自治区党委有关领导认可,并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3)针对问题抓调研。我们围绕全区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如针对近年来全区大部分乡镇干旱少雨,人畜饮水困难问题,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农村、农户进行调查研究,撰写的《 关于宁夏盐池县滩羊问题调研报告》、《 关于西吉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对全区农村产业结构做了更好的规划。

(二)、必须围绕成果转化促进调研。在调研成果的转化上,我们始终抓住“融、扩”两字不放松。融,就是融进去。我们在对农业产业化调整的过程中,坚持把调研内容和提出的建议融入农户、村、镇乃至全区发展规划中来,真正达到促进作用。由于我们在调研工作上始终坚持一抓一个大系列,一抓一个全过程,抓就抓深层次,抓就抓高质量,形成了一批有份量、有指导全局作用、能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调研报告,以及与之共生的办法、规定、意见等,对推动全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必须讲究调研的艺术和方法

1.要深入耐心。组织调研工作比较难,有关部门和人员可以配合也可以不配合,有时还会碰钉子。要采取多种办法,促使问题解决。一是走出院门,深入基层搞调研。我们要经常抽出时间,深入乡镇、农户、企业搞调研。根据实际情况,下企业、下后进村组、下困难农户,解决农民缺种子、缺电、缺油、缺水的忧心,企业调整缺信息的忧愁,农民增收缺门路的忧虑,通过出主意、想办法,帮助困难企业和贫困村农民解“扣子”、指路子、出点子、挣票子。二是跑出县门,到先进地区学经验。我们有计划地组织办公室人员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学习外地的好经验、好作法,有力地推动了我区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三是挤进书门,搜寻观点促调研。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多读书看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收集著名经济学家的最新观点,领会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精神,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介绍,不断开阔视野,提高调研水平。

2.要抓住时机。争取较快地拿出调研成果,这一点非常重要。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要注意克服只调查不研究或只研究不调查的倾向。搞调研有一个时机问题,如果能够及时提出一些好的办法和建议或解决问题的方案,就会较快地进入决策系统,正所谓文当其时,一字千金。否则,等领导和群众关心的焦点转移了,你才慢腾腾地拿出调研报告,即使你写出的调研报告再全面、再系统、再深刻,得到领导的关注和在实际中可能起到作用,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搞调研写文章,要讲究时效。特别对那些领导督办的一些重要调研课题,要咬住不放,集中全力,不分昼夜,一气呵成。

3.要精心写作。讲究词章,熟练驾驭文字。这是写好调查报告,搞好调查研究的基础条件。一个好的调查报告,首先要有独到的见解,其次又要条理分明。调研文章是用来指导工作的,价值如何,不在于用了多少华丽语言,抄了多少名人警句,编了多少顺口溜,关键在于与实际工作贴近度如何,针对性如何,超前性如何,可靠性如何。怎么写能让大家看得懂,注意看,看了以后还津津乐道,这样才会产生好的效果。

总之,如何搞好调查研究,是一门大学问,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摸索、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只要我们从讲政治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出发,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夜以继日的干劲、无私奉献的精神去开展调查研究,我们就一定能够出色地完成调研任务,为党委、政府领导的决策提供科学地有价值的情况和建设性的意见,发挥好政协的参谋、助手作用。

农业局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汇报 篇5

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XX区农牧系统全体工作人员对在百忙之中来XX区检查指导工作的厅领导一行表示欢迎和感谢。按照通知要求,下面我就XX区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作如下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具体工作落实情况

1、农业综合补贴资金发放落实情况

我区收到市财政局下拨种粮农民补贴资金XX元,发放种粮农民补贴资金XX元,补贴面积57,782.14亩,补贴户数XX户,补贴标准每亩XX元。对种粮农民补贴资金结余XX元。XX年XX区种粮补贴面积XX亩,发放种粮补贴XX元,涉及农户XX户。其中,XX办种粮补贴面积XX亩,发放补贴资金XX元涉及补贴户XX户;XX办种粮补贴面积XX亩,发放补贴资金XX元,涉及补贴户XX户;XX镇种粮补贴面积XX亩,发放补贴资金XX元,涉及补贴户XX户。XX年农作物良种补贴至今未接到自治区相关文件,还未发放。

2、农业产业化资金使用情况

XX年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协调领导下组下达XX区XX年第 二批农业产业化资金XX万元,实际到位资金XX万元,另外XX万元未下拨资金主要用于农残速测设备、农产品标示的采购,由自治区农牧厅统一招标,以实物发放到各市县。下拨的XX万元资金主要用于XX庄园酒业有限公司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产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XX市XX区XXXX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及产地认定。目前,农产速测设备已采购完毕,设备已经到位,XX市XX区XXXX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费用XX万元已经支付给自治区农牧厅环保站,其他费用待检验报告出来以后予以支付。

3、动物防疫资金情况

XX年支出情况。XX年共支出春、秋动物防疫经费XX元。其中:支出无害化处理XX元、消毒人员劳务费XX元、支出动物防疫员劳动报酬补助及保险XX元、购置消毒药XX元、购置动物防疫物资XX元、动物免疫死亡补偿费XX元,实验室经费支出XX元。XX年自治区拨付XX区动物防疫工作补助共计经费XX万元,其中:拨付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经费XX万元,6月支XX区村级防疫员补助XX万元。拨付XX区动物防疫工作补助资金XX万元,目前共支出XX元,结余XX万元。具体支出包括: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补助XX万元、动物防疫易耗品支出XX万元、消毒、无害化处理、免疫应激死亡补偿等经费支出XX万元。自治区拨付XX区动物防疫 体系建设项目预算内基建支出预算指标XX万元,实际支出XX元,结余XX元。

XX年支出情况。XX年共支出春季防疫经费XX元。其中:支出无害化处理劳务费XX元、支出动物免疫死亡补偿费XX元、消毒人员劳务费XX元、实验室经费支出XX元、上半年村级动物防疫补助XX元。

4、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补助我区资金5XX万元,目前该项目正在按照项目要求加紧实施,截至目前已使用资金XX元,其中支付技术资料印制费用XX元,支付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补助费用XX元,支付农业科技示范户物化技术补贴XX元,支付科技网络书屋建设费用XX元,支付农技人员培训费用XX元,制度建设等其他费用支出XX元。剩余资金XX元待项目验收和对农技服务人员考核结束后兑现基层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补助、聘用技术专家补助和对完成农业技术推广重大任务的人员进行绩效奖励。

5、设施农业建设补助资金使用情况

自治区批复XX区设施农业提质增效项目建设补助资金XX万元,用于XX办事处XX村设施农业建设补助。该项目完成日光温室建设XX栋并投入生产,自治区财政厅下拨资金XX万元,该笔资金经XX区农牧局、XX办事处拨付给了项目 建设单位天峰弘业贸易有限公司。XX年自治区财政厅下拨了剩余资金XX,该笔资金目前在XX区财政局账户,待项目全部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后拨付给建设单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因种粮面积核实与征收耕地由不同单位负责,造成部分已征用的耕地没有及时核减,继续领取种粮补贴资金现象。我区检查核实XX年有XX户,多补贴了XX多领取补贴资金XX二是技术力量薄弱,蔬菜、水产、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十分短缺,技术服务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三是设施农业的现代化程度较低,示范基地建设缺乏资金,现代化农业机械和高新技术难以普及。XX开发区低洼盐碱地日光温室建设投资大,成本回收周期长,影响了农民在设备和技术引进方面的投入。四是XX开发区农民文化程度偏低,在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过程当中难度较大。

三、下一步的主要工作

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篇6

建立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及农民负担监测点 工作实施方案(试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按照四平市纪委、监察局、四平市农经局的要求和部署,县纪委决定在乡、镇、街道开展建立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及农民负担监测点工作,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建立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加大监管力度,保证各项强农惠农及减轻农民负担政策深入贯彻落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二、工作“模式”

按照“坚持改革创新,建立长效机制”的要求,探索建立强农惠农及农民负担“三级监测、两级监管”的监督管理体系,实行“全面监测监督、信息网络传递、分级限期整改”的新型监管模式。

(一)建立“三级监测、两级监管”的监督管理体系

1、实行“三级监测”

(1)村级建立监测站,与村务监督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村级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及农民负担监测站的主要职责是:监测县直相关部门、乡镇政府及站办所校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及增加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担问题,向监管机构上报收集的信息。其他相关职责是:选定设置屯级监测点并指导工作开展;负责监测员推选、教育、考核和日常管理;接待农民群众政策咨询和信息查询;向群众解答县、乡(镇)对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

(2)屯级设立监测点。每个自然屯设置1个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及农民负担监测点。屯级监测点的主要职责是:接收监管机构发布的政策信息,通过宣传板和监测员将政策信息宣传到农户;向监管机构上报监测员收集到的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和增加农民负担信息;接待农民群众政策咨询和信息查询。

(3)聘任义务监测员。围绕屯级监测点,聘任若干名落

实强农惠农及农民负担政策义务监测员(按1名监测员包60户左右设置),监测员负责包保农户。监测员的主要职责是:主动深入包保农户,宣传强农惠农及农民负担政策信息;及时向监测点上报收集的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及农户承担劳务、费用情况;向农民群众反馈、解答问题的处理结果。

2、实行“两级监管”

(1)县成立监督管理领导小组。由纪检、监察和农经部门牵头,县直财政、发改委、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农机、教育、卫生、民政等相关涉农部门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农经总站,具体负责日常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和农民负担监管工作。主要职责是:制定全县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和农民负担监管、监测总体规划,指导开展监管工作;通过互联网络宣传、发布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信息和减轻农民负担政策法规;协调相关部门答复处理监管中心、监测站、监测点反映的情况和问题;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定期不定期深入监管中心、监测站、监测点和监测员中调研、检查和指导。

(2)乡镇成立监督管理中心(同“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合署办公)。具体由乡镇纪委书记负责,各涉农站、办、所、校等单位为成员,日常工作由镇农经站承担。主要职责是:及时发布本镇及村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执行情况;定期不定期深入到村监测站和屯监测点,宣传党和政府各项强农惠

农和减轻农民负担政策,解答农民群众提出的问题;调查处理本镇范围内的违反强农惠农政策和增加农民负担问题;定期向县监督管理委员会总结汇报监测情况。

(二)实行“全面监测监督、信息网络传递、分级限期整改”的监管模式

1、实行全面监测监督。凡是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享受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资金、物资等事项以及出资、出物、出劳等情况都作为监督监测的目标和范围,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1)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包括:种粮直接补贴、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退耕还林补贴、能繁母猪补贴、抗旱打井补贴、农民培训补贴、农村低保补贴、大病救助补贴、泥草房改造补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补贴、农作物保险补贴以及新农村建设、“村村通”道路修建、村级转移支付等各项惠农补贴。通过监测监督,保证惠农资金按时、按标准发放到农民手中,保证资金专款专用。

(2)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费用和劳务情况。包括:筹资、筹劳、用水、用电、建房、结婚登记、学生上学、集体报刊订阅、村干部参加学习培训以及其他向农民和村集体的各项收费等。通过监测监督,防止和杜绝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等侵害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益问题的发生。

2、实行信息网络传递。搭建信息交流平台,运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及时、准确传递和反馈信息。

(1)政策信息及时公开。通过互联网络等项渠道,全面公开国家各项强农惠农及减轻农民负担法规政策,让农民第一时间知道自己应该得到什么,应该得多少,不应该支付什么,不应该支付的政策依据。主动接受监测站、监测点、监测员和农民群众监督。

(2)落实情况及时反馈。监测员、监测点以及监测站把监测范围内的落实强农惠农及农民负担政策等全部情况,以统计报表、情况写实、问题反映等形式,及

时反馈给监管机构,便于监管机构准确了解、掌握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处理存在的问题。

借助信息交流平台传递政策信息,达到政策信息“快发布”、落实情况“快反馈”、农民对政策“早知道”、监管部门对问题“早解决”的目的。

3、实行分级限期整改。县、镇两级监管机构对监测系统反馈上来的问题,严格按照程序,及时解答,认真处理。

一是分级负责。镇监督管理中心主要解决镇站、办、所和村违反强农惠农政策和增加农民负担问题;县监督管理委员会主要解决县直有关部门、镇政府违反强农惠农政策和增加农民及集体经济组织负担问题。

二是限期解决。监管机构及相关部门答复咨询和处理问

题要做到及时受理、快速办结。一般情况下,题要做到及时受理、快速办结。一般情况下,答复咨询问题 不得超过 10 天,解决处理问题不得超过 60 天。

三、时间安排 日开始,日结束,这次工作从 11 月 20 日开始,到 12 月 30 日结束,分三 个阶段进行。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第一阶段:11 月 20 日—11 月 25 日,准备阶段。成立工 作领导组织;抽调工作人员 建立工作机构; 作领导组织; 抽调工作人员,建立工作机构; 制定有关工作 方案;进行动员。方案;进行动员。第二阶段: 试点阶段。第二阶段:11 月 26 日—11 月 30 日。试点阶段。县里在 马安镇、西苇镇进行试点,摸索经验。马安镇、西苇镇进行试点,摸索经验。第三阶段: 在试点基础上,第三阶段:12 月 1 日—12 月 30 日,在试点基础上,全 面铺开。面铺开。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抓好网络建设,开辟网

1、抓好信息网络建设。建立《伊通农经信息网》 开辟网 抓好信息网络建设。建立《伊通农经信息网》,页专栏,搭建起网络信息平台,页专栏,搭建起网络信息平台,将涉及强农惠农及农民负担 政策宣传、信息发布、情况反馈、问题处理”等事宜,的 “政策宣传、信息发布、情况反馈、问题处理” 等事宜,全部通过互联网实现和办理。全部通过互联网实现和办理。

2、抓好监管体系建设。县监管办公室和乡镇监管中心设 抓好监管体系建设。在农资管理部门;村级监测

站、屯监测点要设在具备固定电 在农资管理部门; 村级监测站、屯监测点要设 在具备固定电 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话、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能够热心为农民群众服务的农 户家中,要配齐配全微机和相关设备; 户家中,要配齐配全微机和相关设备; 监测员要通过农民群 6 众推选、报乡镇党委、镇纪委备案,纪检、众推选、报乡镇党委、镇纪委备案,纪检、监察机关对监测 点和监测员依法给予保护。点和监测员依法给予保护。

(二)认真开展宣传培训

1、抓好农民群众的宣传发动。要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 抓好农民群众的宣传发动。要通过广播、媒体以及召开群众会议等多种方式,媒体以及召开群众会议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落实强农惠农 政策及农民负担监测工作,达到家喻户晓,成人皆知,政策及农民负担监测工作,达到家喻户晓,成人皆知,充分 调动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调动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

2、抓好监测员的教育培训。要通过教育培训,使监测员 抓好监测员的教育培训。要通过教育培训,真正提高思想认识,树立牢固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 真正提高思想认识,树立牢固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 真正 熟悉监测操作流程,保证监测工作扎实、深入开展; 熟悉监测操作 流程,保证监测工作扎实、深入开展 ;真正掌 流程 握了解政策,保证监督作用充分、有效发挥。握了解政策,保证监督作用充分、有效发挥。

3、抓好政务和村务公开。县直部门、乡镇、街道和村要 抓好政务和村务公开。县直部门、乡镇、加大政务、村务公开的工作力度,要通过公示栏、公示牌、加大政务、村务公开的工作力度,要通过公示栏、公示牌、公示墙、价格表、宣传单等各种形式,全面公开税收、价格、公示墙、价格表、宣传单等各种形式,全面公开税收、价格、收费的文件依据、项目名称、征收标准、对象范围等内容,收费的文件依据、项目名称、征收标准、对象范围等内容,便于农民群众监督。便于农民群众监督。

(三)严格落实工作责任 县监督管理领导小组要加强领导,建立相关部门“ 县监督管理领导小组要加强领导,建立相关部门“ 分工 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运行机制,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运行机制,实行“谁主管,谁负责” 是哪个部门的问题,就由哪个部门限时纠正处理。是哪个部门的问题,就由哪个部门限时纠正处理。各乡(、街道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要作为第一责任 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要

惠农强农政策调查与建议 篇7

1.1 作用十分明显

惠农强农政策的落实, 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奠定了基础。以我县为例,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突出了农村产业取向。随着各项补贴的落实, 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种养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由分散型向集中型转变, 规模不断壮大, 推动了县政府“一果两叶”战略稳步实施。如2009年我镇880户烟农获得烟叶政策性补贴资金570.11万元, 户均补贴0.65万元, 烟叶总收入2774.57万元, 户均收入达3.15万元。

二是改善了农村发展现状。随着农村公路建设补贴、农村沼气池建设补助、农村人饮工程补贴等惠民政策的落

3.2社区改革前存在的问题

3.2.1社区居民缺乏参与意识

柏林小区改革之前大家多社区根本没有主人翁的精神和归属感。柏林小区的居民中一些人的老观念没有改变, 依赖性比较强, 还是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社区管理的事宜中。大家总认为社区管理是别人的专门机构的事情, 与自己无多大关系。

3.2.2居委会的严重职能缺失

改革前柏林小区的居委会成员不能代表居民的切身利益, 缺乏专业知识和工作热情地不在少数, 而对于居民选出自己委员会大家表示极大的热情, 同时非常欢迎有专业知识的大学生的到来。

以柏林小区为例, 以前的社区管理事务主要是由居委会决定, 而居委会的成员全部由上级行政机关任命, 并非居民选举产生, 而且他们的职责是传达上级的命令, 执行上级命令。柏林小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多半是退休的老人, 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 没有经过专业和系统的培训, 不能对社区事务做出准确的定位。

3.2.3民主执行中的不足

在改革前基层的民主并不能够更大程度的体现。社区自治是社区居民通过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的方式来行使一定的管理社区事务的权利。社区自治要求实现社区居民的民主意识和地位, 和参与理念。本质是自己当家作主, 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力。要求社区居民自我管理, 自我服务, 自我决策。

3.2.4缺乏必要的经济保证和资源配置体系

无论是改革前还是改革后, 柏林小区都缺乏必要的物质资源, 这也是改革之后很多人仍对社区的不满之处。经实, 全镇以通村水泥路、人畜安全饮水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三是激活了农村消费市场。该镇自2009年“三下乡”以来, 销售“三下乡”家电产品1137台、摩托车541台、汽车120台, 直接拉动农村消费971万元, 补贴农民资金95万元。

四是增加了农民收入。该镇2009年惠农政策补贴236.10万元、惠及8552户农民, 可转化农民人均纯收入78.70元, 这一项转移性收入拉动全镇农民增收, 为实现全年农民增收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是保障了特困群体生活。该镇2009年有262.33万元民政救助资金惠及2300名的贫困群众:一是按月发放城镇低保金33.44万元;二是按月发放优抚资金45.16万元;济保证是自治的必要前提, 没有资金和物质, 社区日常的管理和活动将无法进行, 社区自治不会再有政府的固定拨款, 社区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 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的有效配置, 最终导致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来进行社区建设。柏林小区在进行各项建设与活动时, 自己都是很大的问题, 常常没有足够的资金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其原因有:社区的基本收入缺乏稳定的来源;社区内部的自然资源有限。

4结语

近年来, 随着改革的开放, 经济制度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社区也逐步成为中国城市走向管理的基本社会单位, 成为中国城市建设的基石。然而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究竟要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仍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究的问题, 向柏林小区这样进行社区自治改革探索的小区, 全国有许许多多, 他们也从中发现了社区自治的优缺点, 从而达成一种共识:社区自治是社区管理必走之路。它不仅可以有助于社区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减轻政府的压力使政府更有精力处理更加重要的事情;还能推动社会主义的民主建设, 因为社区自治是最基层的民主表现。然而社区自治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还是比较短, 基础还是比较薄弱, 由此需要我国政府和公共管理人员应对其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研究和讨论, 从而促进其发展更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勇.外省社区建设经验[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8.

[2]杨龙, 王帅.城市社区自治的模式选择[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4, (3) .

三是按季发放农村低保金108.01万元;四是按季发放五保孤儿资金42.77万元。

1.2 补贴类别繁多

当前, 我县实施的惠农补贴涉及农业、工业、商业和服务业, 种类达80多种。其中直接补贴到农民个人的, 称之惠农资金;农民间接从中受益的, 称之为强农资金。我县农民享受到的补贴大体可分以下几类:一是农业生产类补贴, 如良种补贴;二是社会保障类补贴, 如农村低保;三是救灾救助类补贴, 如春冬荒救济;四是设施建设类补贴, 如安全饮水;五是特定群体类补贴, 如移民后扶;六是日用商品类补贴, 如家电下乡。

1.3 兑付方式多样

据调查, 目前国家实施的惠农补贴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发放:

一是通过“一本通”发放。在核实补贴对象的基础上, 委托农村信用社实行社会化发放, 将补贴资金直接划进农户个人存款帐户。我县80%补贴, 均采用此种方式发放到户。

二是部门审核发放。从村委会→镇政府→县直相关部门逐级上报名单, 由县直相关主管部门审核, 报财政局备案后, 通过国库收付中心直接将资金划拨到镇财政所, 再发放到享受对象手中。

三是提货直接抵扣。农户向县直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然后签订购货合同, 在提货时按照扣除补贴金额后的差价款交款提货。如2009年我镇烟农获奖机动喷雾器339台、深耕机321台, 按市价折算资金206.74万元, 烟草部门采用这种方式采购。

四是承保机构兑付。保险公司根据承保合同, 在勘查现场认定事故损失后, 对投保农户予以现金赔付。如水稻保险、能繁母猪保险、农户住房保险均通过此种方式发放到户。

五是工程验收报账制。工程开工建设后, 项目建设单位按照“三专四制”的要求, 先向施工单位预拨一定比例的资金, 其余部分根据工程建设进度与质量, 经验收合格后进行工程结算。如农村公路建设补贴、堰塘河堤整治、土地综合整理。

六是发放实物补贴到人。如退耕还林中的粮食补贴在2000年至2002年间发放大米, 由林业部门按验收合格面积测算到户, 粮食部门采购大米后, 委托村发放到户。这种方式成本高, 发放过程有损耗, 发放不便农, 从2003年以后就改发现金。

1.4 审核方式各异

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对农民补贴的审核显得尤为重要。据调查分析, 对农民各项补贴的审核呈如下特点:

一是购机补贴简单易行。农户只要按照有关规定, 到指定的地点购买了规定型号的农机具, 就可享受补贴, 并在购货时直接抵扣, 操作方便, 简单易行。

二是按人补贴定位困难。后期扶持资金既可发放给移民个人, 也可实行项目扶持, 还可以采取两者结合的方式, 具体方式由县政府在充分尊重移民意愿, 并听取移民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

三是按物补贴核准较难。如粮食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等, 均按照农户的种植面积 (饲养头数) 进行补贴。但在操作过程中, 由于农户分散经营, 核实组织难度大、成本高, 个别人员以少报多、营私舞弊, 套取补贴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是报账补贴验收迟缓。如农村公路建设中, 其资金50%来源于上级补贴, 在执行过程中, 要根据工程建设进度与质量, 经上级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拨付。而要等到工程完工基本已到年底, 造成在工程建设最需要资金的时候却没有资金, 贻误了工程进度。如该镇自2008年1月以来立项工程建设73个, 使用国有资金3123.90万元, 采用这种模式运作, 运行效率不高。

五是救济补贴难显公允。如在确定农村低保、贫困救助等发放对象时, 上面仅有一个大体的评定标准, 没有可操作性, 救助对象的确定很难做到绝对公平。评定也只有一个基本的标准, 加之时间和数额也不固定, 极易造成部分资金很难发放到真正需要的群众手中。

2 惠农强农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多头多次发放, 造成部门发放成本和农民领取成本高

由于各项惠农补贴的性质不同, 管理的单位也不同。各项补贴发放的依据、要求各不相同, 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一补一发”、“专发专折”。部门多头多次发放、农民多次领取, 带来了发放成本过高和领取成本不经济等问题。与此同时, 多头管理带来的多头检查, 又增加了基层的行政成本。

2.2 经济利益驱使, 使得优惠政策变相成部门的优惠政策

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执行过程中, 各级政府为了提高农民参合率达95%以上, 不同程度地实行行政干预, 增加了乡镇行政工作的难度和成本。在外县看病, 在规定的时间向县合管办备案, 且补偿的比例比较低, 直接导致这部分人参合的积极性不高。

2.3 由于实际原因, 部分补贴在操作上问题颇多

一是部分惠农补贴资金到位不及时。按要求, 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综合直补资金要在6月底发放到农民手中, 但此时播种已经结束, 农作物正处于生长期, 造成农民需要钱买生产资料时, 补贴却没发, 没有达到惠农补贴最佳效果。

二是良种补贴促进了优良品种推广, 但执行不尽合理。在实际操作中, 有些乡镇不是按播种面积补贴, 而是将良种补贴资金, 按年报面积发放给农户的, 变专惠为普惠, 没有发挥出良种补贴应有的作用。

三是补贴对象欠公平, 操作程序繁琐。今年实施以年报数据为准发放补助, 简化了乡镇每年数据核实、录入和调整, 形成了“多种粮油不可能多领补贴, 少种或不种粮油照样领取补贴”的现象, 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种田农民的积极性。

四是部分惠农补贴过低, 有的后续服务亟待跟进。如农村低保每人每季仅126元、180元、270元三个标准, 农村分散五保每人每季325元, 补贴标准较低。由于农村水利、道路养护责任不落实, 缺乏后续投入和维护管理, 老化失修严重, 难于长期发挥效益, 使强农政策大打折扣。

五是配套资金过重, 增加了乡村两级的经济负担。如以农村通村水泥硬化工程为例, 每公里造价20-25万元, 其中上级配套12万元, 其余均要由村集体自筹或镇政府背债建设, 这与“锁定债务、逐年化解”的规定相背。开展“一事一议”由受益户自筹, 受益户意见不易集中统一, 按程序报批手续繁锁, 也与当前农村“减负”工作相左。

六是补贴资金分散, 补贴效果不明显。补贴资金集中起来是一大笔资金, 但分散到户对农户增收意义不大。如我镇每年仅通过财政发放的粮、油、林补贴就达500多万元, 但分散到每个农民头上仅近200元。近年来随着农资价格的日益上涨, 逐步抵消了各项惠农政策对农民的实惠, 惠农补贴资金流进了中间渠道, 对促进粮食生产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作用逐步淡化。

3 关于惠农强农政策的对策建议

3.1 建立惠农长效机制

一要强化各项惠农政策。国家要建立财政支农的长效机制, 把已经出台的政策切实用足、用好和用活, 给农民的各项补助要一分不少的落到实处;要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和提高补助标准, 特别是粮食补贴一定要真正落实到种粮农民的手中, 让农民坚信党和政府重视“三农”的政策不会变。

二要加强农村产业扶持。各地要结合扶贫开发工作, 立足地方资源和市场情况, 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社的龙头作用, 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办法, 选择一些重点产业加以扶持和引导, 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如低山带的柑橘、半高山带的烟叶和高山带的蔬菜、食用菌。

3.2 简化各项补贴名目

国家各项惠农补贴的种类、内部管理职能的分工上, 有必要来一次重新整合, 以达到既惠民又便民、既利民又便管。

一是整合补贴政策。分项过细、要求各异必然加大基层工作的难度, 在实践中难以实行, 致使政策要求形同虚设。如在补贴发放的时间要求上, 不能分项制定, 应该统一发放。对一个地方而言, 无论补贴的种类有多少, 发放的次数不应超过两次, 一般以夏秋两次为宜。

二是整合补贴种类。简化合并惠农补贴的类别, 使计算依据相同的补贴合并为一种补贴。如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其计算依据相同, 与其分开不如合并;又如退耕还林的粮食补贴和现金补贴均以退耕面积为依据, 也可合并为一种退耕还林综合补贴。通过对财政补贴的整合, 可大大减少补贴的运行成本。

三是完善补贴方式。政府对主推品种进行政府采购, 然后由农户上报种植面积, 相关部门再按农户面积进行良种发放。如以种子部门每年分乡镇销售的、政府主推品种, 再加一定修正系数进行测算补贴。

四是改革发放模式。补助资金发放方式改革总体上要围绕“整合资金、规范程序、集中打卡、社会化发放”的工作思路进行, 重点是建立以指标统一下、资金一户管、服务一站办、结算一线通、补助一折发、核算一本账为核心内容的“六个一”改革模式。指标统一下:即财政涉农补助资金实行县财政统一管理, 并根据各种补助资金发放时间要求, 在上级补助政策、标准和资金数额明确的前提下, 县财政部门按季将财政涉农补助资金指标统一下达到乡镇。资金一户管:即县财政部门在县会计核算中心开设财政涉农补助资金专户, 对各种财政涉农补助资金分别由县财政统一划入会计核算中心, 实行集中管理。服务一站办:即乡镇设立“财政涉农补助资金发放窗口”, 负责向乡办有关部门及村收集各种涉农补助基础资料, 依照相关政策对每个补助项目和补助范围、对象、标准进行审核, 统一整理、汇总、录入微机, 编制财政涉农补助资金发放清册, 并负责公示到户。结算一线通:即乡镇财政所在财政涉农补助资金委托打卡发放前, 实行网上申请支付, 乡镇财政所在收到县会计核算中心的支付令后, 及时向乡镇信用社提供财政涉农补助资金发放花名册, 由县会计核算中心将补贴资金集中统一打入信用社专用账户。补助一折发:各乡镇信用社按乡镇财政所提供的当期发放花名册, 五日内将补贴资金打入农户个人账户。各项补助资金统一使用一个存折, 不准使用“专折”发放, 农户凭存折直接到信用社领取补助资金, 防止农民一人多折, 浪费信用社帐号资源或引起农民取款不便。核算一本账:即乡镇财政所在正常履行报账的同时, 建立财政涉农补助资金备查账, 进行资金的核对与结算。

3.3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 国家虽加大对农村各项基础设施的投入, 但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公益设施建设整体滞后。当前, 随着农村“两工”的逐步取消, 一些急需该建的基础设施无法新建, 部分严重毁坏的基础设施又无力修复和管理, 已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此, 县政府启动了“一事一议”财政奖扶政策, 应集中财力, 优先安排道路、水利、电力、能源等农民最急需、受益面广、公共性强的农村公共服务项目。

3.4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

要逐步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 做好农村扶贫制度与农村低保制度的“两项制度”有机衔接, 加快完善农村合作医疗、社会养老保险、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农民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的制度, 努力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助、贫有所济, 逐步脱贫奔小康。

一要不断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贴。该镇2009年有80448人次农民患者支付医疗费692.29万元, 报销医疗费300.46万元。其中1778人次患者支付住院医疗费484.75万元, 报销237.04万元, 新农合日益合人心, 彻底解决了农民“小病拖、大病磨”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要改变筹资方式, 农民筹资标准上涨过快;二是要规范运行模式, 存在开大处方、高价药和重复检查;三是要提高资金透明度, 实行看病、监管、报帐三分离。

二要不断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总结茅坪镇金缸城村、九里村“新农保”试点经验的基础上, 逐步扩大全县试点, 建立“农民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筹集办法, 优先将被征地农民、农村计划生育奖优免补户等纳入保障范围。通过整合优化各种支农惠农补贴资金, 逐步建立农民参保补贴制度, 让更多的农民享有社会保障。今年县政府主动争取, 申报“全国新农保试点县”获省政府批准, 是宜昌市唯一一个入围的县市, 这将惠及更多的农民。

三要不断完善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不断提高补贴标准。国家应统筹考虑城乡低保标准的联动机制, 建议农村低保标准按城镇低保标准的80%确定。同时建立适应价格上涨的动态补贴制度, 建立农村低保弹性浮动机制。

摘要:“千年等一回, 种田不交税。”税费改革时农民自豪地说, “种田有补贴, 土里出黄金。”如今农民感叹好政策。自2000年以来, 特别是十一五期间, 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 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给农民带来了“真金白银”的实惠, 赢得了广大农民的衷心拥护。如何把国家各项惠农强农政策真正落实到千家万户, 充分发挥惠农强农政策在解决“三农”问题的支撑作用, 试从基层人员的视角来探讨, 借此抛砖引玉, 希望引起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和社会各届的广泛关注, 让惠农强农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不衰减、不走样。

强化管理 全面落实农机惠农政策 篇8

一、补贴力度逐年扩大,惠农政策使农民受益

自2004年至今,全市共投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374.14万元,拉动农民投资农业机械1.47亿元,共补贴各类农业机械6932台,受益农户达到4576户。全市11个县市区场,开始只有2个县市实施农机购置补贴,2008年农机购置补贴扩大到全市所有农民、农场职工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2004年的补贴机具品种只有三大类六个品种,到2008年补贴的机具品种扩大到六大类二十一个品种,种类基本上覆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更好地满足了农业生产和农民对补贴机具的需求。购买拖拉机2004年每台补贴资金6千至8千元,到2008年每台拖拉机补贴资金在2万元左右,最高达到每台补贴5万元。补贴标准的提高降低了农民购机的投入,进一步刺激了农民购置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机械的快速发展,使我市农业机械保有量持续增长,农业生产机械水平的提高,使很多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走向务工经商的道路。购置农业机械,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同时也使一部分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二、实行十项制度,确保农机购置补贴的顺利实施

这十项制度:一是补贴工作实行责任制。市县两级农机管理部门都成立了补贴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认真制定补贴实施方案,责任落实到科室和具体责任人,明确目标,严肃纪律,规范程序,确保补贴工作规范运作。二是补贴政策实行公开制。为使广大农民朋友和社会各界充分了解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补贴机具的品种、补贴资金额度、补贴标准、机具价格、申请补贴机具的程序和相关要求,市县两级农机管理部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印刷宣传资料、张贴公告等宣传形式,使农机补贴政策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补贴目录实行公开招标制。补贴机具的品种、型号由农业部和省农机局进行公开选型,我局严格按照省农机局公布的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目录执行。四是补贴机具类型实行农民自愿选择制。在农机购置补贴实施过程中,任何人、任何单位不得向农民强行推荐任何农机产品,更不得强行要求农民购置任何农机产品。完全由农民自主选择,做到充分尊重农民的购机意愿。五是补贴对象实行公示制。根据报名申请补贴的情况,按照“四优先”的原则(即: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优先、农机大户优先、种粮大户优先、科技示范户优先)和报名先后顺序,确定享受补贴对象,并以公告的形式在乡镇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并接受社会监督,防止套购、骗购现象发生,使党的惠农政策实实在在地落实到农民手中。六是补贴机具供应商实行生产厂家委托制。补贴机具的供应商由各生产厂家确定,生产厂家对供应商实行委托制,按区域划分供货范围,报农机管理部门备案,从而确保能及时将补贴机具发放到农民手中,补贴机具出现了故障能得到及时修理,有了问题能及时解决。七是补贴资金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制。补贴资金由生产厂家或供应商提出申请,经县市农机管理部门审核后,统一报省农机局,由省农机局会同省财政厅核实后,由省级财政直接支付给生产厂家或供应商。八是补贴过程实行监督制。聘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为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监督员,对农机补贴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监督。九是补贴结果实行审计制。由审计部门对农机补贴每个年度结果进行全面审计,通过审计查找农机补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提出整改措施。十是补贴实行跟踪问效制。向购机农户发放补贴机具调查表,了解每个作业季节结束后补贴机具的作业效果、收益、机具的质量、生产厂家的三包服务、农民对补贴机具的满意度和建议等,从而使农机管理部门全面了解和掌握农机补贴的实施效果、农民的购机意愿等。

上一篇:中学三爱三节活动方案下一篇:宿舍管理员职责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