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2024-10-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妇产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妇产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篇1

症瘕(子宫肌瘤)

一、组织管理 领导小组 1.组成: 组

长:屈兴玲

副组长:李秀玲

刘洪丽

王爱云

成员:吴宗真

储学贞

李婷婷

翟春杰

2.职责

1)围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要求,按照医院对临床科室执行临床路径的总体部署,负责组织《症瘕(子宫肌瘤)中医临床路径》制定,组织临床实施工作。

2)负责及时传达和部署文件和精神,及时反馈各科室实施情况、要求和问题。

3)研究制定试点工作相关管理制度,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完善临床观察工作机制,组织对临床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并监督各科室开展工作。

二、实施计划

(一)培训

1.由领导小组成员讨论制定本病种试点实施方案。2.科室依据症瘕子宫肌瘤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学习。

(二)组织实施 1.临床实施

1)科室实施临床路径观察工作,收集病例,填写临床路径表单,定期

进行疗效等分析评估。

2)科室每月对该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实施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每月的1日上报本科室出院病例数、入路径病例数和出路径及变异例数。

3)科室于每月的2日将统计的入路径病例数及入径率上报到医院医政处,并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对路径实施情况做分析评估。

4)领导小组将对科室的临床路径实施工作进行不定期督导检查。3.分析评估

(1)科室对临床路径实施期间发现的问题及难点,及时进行总体分析评估,书写性总结报告。

(2)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路径实施工作总结座谈,总结科室工作情况,交流科室工作经验。在每月医政处组织的各临床科室实行临床路径总结交流会上,积极与兄弟科室沟通,吸收经验。

(三)评估总结、分析

1.领导小组于年底对各科室路径实施工作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报告报送医院医政处。

2.对科室实施临床路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形成总结报告。3.年末向医政处报送汇总表,并对路径执行情况进行汇总、整理、分析。

4.对路径及诊疗方案不断改进,以提高临床疗效。

妇产科

妇产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篇2

关键词:临床路径,存在问题,对策

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社会及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 也成为影响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卫生部为规范临床诊疗行为, 提高医疗质量, 保障医疗安全, 组织制定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方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2009年8月对胎膜早破阴道分娩、计划性剖宫产、子宫平滑肌瘤手术实施了临床路径应用试点, 现将运行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和研究对策分析如下。

1 临床路径的概念及发展状况

临床路径 (clinical pathways, CP) 是指医院里的一组人, 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严格的工作顺序、有准确的时间要求的照顾计划, 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 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质量[1]。临床护径的根源起源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早期, 经过20多年临床实践, 临床护理路径在美国愈加完善, 有60%的医院已有应用, 多年来, 美国临床路径的实践经验被许多国家引用并有所发展, 例如在欧洲、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实践方式。目前, 我国面临着医疗费用过高, 增长过快的难题,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采用“临床路径”来控制医疗成本和快速增长的医疗费用[2]。2009年底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 这都意味着中国医院应用临床路径的时机已经到来。

2 存在的问题

2.1 理念落后

虽然临床路径引入我国有十年以上, 但普及较慢, 开展的深度不够, 加上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不够新, 认为此项工作需要各学科人员共同研究制定, 可能会加重工作负担、管理难度;其次是医务人员观念落后, 以为开展临床路径, 降低医疗费用, 影响经济效益的增长。由于理念未彻底转变, 组织实施不能到位, 评价持续性改进措施跟不上, 制约了临床路径的广泛应用。

2.2 变异概念模糊

CP的变异是指个别患者偏离标准CP程序的过程中出现偏差的现象, 偏离了预期的标准、规范、费用、目标或期望的结果[3]。多数医务人员认为变异仅指与患者相关的变异, 如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复杂性。而忽视了与系统相关的及医务人员相关的变异, 例如某患者按照临床路径诊疗流程, 拟于入院第2天行腹腔镜手术, 但手术室只有一台腹腔镜, 手术当日全外科有数台腹腔镜手术, 由于手术室评估和准备工作不充分, 该患者当天未能按时手术;又如医技、后勤部门与临床科室时有脱节, 造成患者诊疗检查延迟, 这些势必会引起临床路径中的与系统相关的变异。又如与医务人员相关的变异, 个别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低, 沟通能力差, 对病情了解不清, 三查七对未做到等, 这些不仅会降低患者的意满度, 而且给疾病的康复带来困难, 使患者偏离临床路径的预定程序, 延长住院日期。许多医务人员对变异概念模糊, 未弄清变异的复杂性、多变性, 这样势必会影响临床路径的准确实施。

2.3 流程不细

初期试点阶段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制定不够细密, 如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虽然规定了预防用药的类型、时间 (3~4d) , 但未明确说明用药的计量, 出现了相同择期剖宫产产妇, 每天第一代头孢抗菌素用量2~4g不等;加上辅助用药未作描述, 临床用药管理有漏洞, 仍然存在滥用药的现象, 这样未能从根本上控制医疗成本, 实行临床路径病种的费用难以真正控制、标准化。

2.4 缺乏患者参与机制

虽然由专家组通过循证医学制定了临床路径医师版 (CP标准流程、CP表单) , 但部分路径缺乏患者版本。加上医院对开展临床路径的宣传力度不够, 调查显示80%的患者不知道临床路径, 忽视患方的参与, 这样不符合开展临床路径的宗旨。

2.5 增加临床工作量

实施临床路径科室的医生既要写传统的病历, 又要填写CP表单, 增加了工作环节。CP如何与传统病历吻合, 如何与电子病历的有效结合, 如何与现有的HIS系统衔接, 护理文件如何与之适应, 如何将医疗费用的信息纳入临床路径中, 这些问题均有待理顺。对于临床路径各种数据的收集、分析、报告缺乏专人管理, 需要花费临床医生较多的时间, 增加了工作环节及工作量。

2.6 评价系统不健全

尽管临床路径提供了某疾病标准住院流程和出院标准, 但缺乏健全的评价系统, 如对于费用的统计及量化, 未细化或没做到;因为对变异的概念模糊, 不重视对变异的分析或分析不及时、不全面;缺乏对临床路径内容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有效检验方法;相关的制度不健全, 缺少持续性改进的措施;这些影响临床路径地快速推广和完善。

3 研究的对策

3.1 更新观念、统一认识

首先, 医院成立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领导小组, 制定相关的制度。其次, 组织召开动员大会, 说明开展临床路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 召集相关科室人员讨论, 存在的困难、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 做好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的动员工作, 明确各自职责, 因为临床工作人员在开展临床路径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只有转变观念, 统一认识, 才能保证临床路径有效地运行。

3.2 组织培训、分析变异

开展临床路径前, 医院临床路径指导小组给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学习变异的概念, 分析变异的原因。只有组织临床工作人员弄清变异的种类、发生变异的种种可能因素, 才能及时修正变异, 避免不必要负性变异的发生 (工作态度、责任心、技术水平、医务人员与患者沟通和交流技巧差) , 使临床路径顺利开展。

3.3 路径流程标准化、具体化

首先对入院患者进行临床路径准入评估, 对进入路径的患者按医师版路径流程实施诊疗, 开具诊疗项目;护理人员下发患者版临床路径通知单, 向患者介绍服务计划及需要配合的内容;经治医师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 并做好记录;依据出院标准及时出院。对退出临床路径的病程录中记录退出原因, 院方组织相关的专家进行分析、讨论、修订。对于临床路径流程中的具体环节, 可以采取补充要求, 如用药的种类、剂量、天数, 使临床路径真正标准化。

3.4 引入患者参与机制

在医师版临床路径文本的基础上, 制订通俗易懂的患者版本。目前部分临床路径没有患者版本, 路径的管理者必须重视患者版本的作用, 组织人员, 尤其护理专家参与患者版本的制定。内容包括诊疗流程、住院的天数、费用、注意事项、健康教育等, 形式可以是图表、流程图、也可以是文字叙述。采用患者版本不仅加强了医患沟通, 同时增进患者的信任度及对临床路径的督促机制。

3.5 成立路径指导小组

单病种及个案有专人管理, 减轻临床科室医护人员的额外的工作量, 将一些指标编制到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及临床路径医嘱表与电子病历有效整合。个案管理者负责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工作, 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 将路径实施后的结果与实施前的数据进行对照并加以分析、汇总, 修订, 及时正确指导医务人员执行路径。

3.6 建立健全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

临床路径质量管理体系最重要的最缺乏的是评价系统。评价内容具体包括药品的类型费用、耗材费用、住院的天数、住院的费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健康教育知晓情况、患者满意度等。其次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 督促评价工作的有效落实, 每周或每月一次检查, 对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及时反馈给相关试点科室。使临床路径的管理成为动态循环的过程, 而不流行于形式, 保障临床路径广泛有效地推进。

参考文献

[1]廖琪, 真酌, 张桂荣.临床路径在临床工作中实施的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2008, 15 (11) :80.

[2]徐宇红, 孙勇, 杨俊玲等.临床路径在医学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护理研究杂志, 2006, 3 (20) :659.

妇产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篇3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实施评价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reating lumbar disc herniation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clinical pathway and analyze the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Methods:The pathway group(62 cases)was compared with the non-pathway group(64 cases)on the aspects of hospital days,cost,therapies with TCM characteristics,efficacy and other items to evalu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athway.Results:The average hospital days and all the cost of the pathway group were fewer than those of the non-pathway group.Therapies with TCM characteristics were used more frequent and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was better than the non-pathway group,the differences being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Conclusion:TCM clinical pathway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is feasible,which can shorten hospital days,reduce hospitalization costs,and further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therapies with TCM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 lumbar disc herniat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linical pathway;implementation evaluation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20世纪末于国外逐步规范发展的新型医疗质量管理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研究建立起一套标准化治疗某个疾病的综合模式及治疗程序,从而达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目的。本课题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er disc herniation,LDH)的相关规定,制订详细的LDH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确定具体诊疗目标和实施步骤,与非路径组相比,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降低了住院费用,提高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源于本院住院LDH患者。路径组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共62例,男29例,女33例;年龄21~60岁,平均(42.15±3.75)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9年,平均(5.22±4.09)年。非路径组时间为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共64例,男30例,女34例;年龄19~58岁,平均(43.25±4.12)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7年,平均(4.72±3.56)年。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有关LDH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18~60岁;③结合影像学检查,适合保守治疗。

1.4 排除标准 ①伴有腰椎椎体骨折、腰椎滑脱症、腰椎肿瘤、腰椎结核、严重骨质疏松症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精神病患者;③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④X线片提示伴有先天性腰椎畸形或严重脊柱侧弯畸形者;⑤下肢肌力明显减退,需手术解除压迫者。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2.1.1 路径组 联合运用中药、中药熏蒸、腰椎牵引、针灸治疗等中医疗法。①中医药辨证论治,根据不同中医证候采用相应方剂加减治疗。肝肾亏虚型治以六味地黄丸加减,寒湿痹阻型治以独活寄生汤加减,湿热痹阻型治以大秦艽汤加减,气滞血瘀型治以身痛逐瘀汤加减。②牵引根据患者体质量及耐受情况调整牵引质量20~40 kg,持续牵引每次30 min,每日2次,调整好牵引角度,以下肢放射痛减轻为最佳。③中药熏蒸按中医证候气滞血瘀、肝肾亏虚、寒湿痹阻、湿热痹阻分别予腰痛1,2,3,4号方(本院协定方),每次30 min,每日2次。④针灸治疗按照证候选穴,气滞血瘀型:针灸以行气活血、通络止痛,取腰夹脊穴、膈俞、大肠俞、环跳、委中、阳陵泉、阿是穴。肝肾亏虚型:针灸以补益肝肾、养筋通络,取腰夹脊穴、肝俞、肾俞、秩边、环跳、委中、阿是穴。寒湿痹阻型:针灸以温经散寒、祛湿通络止痛,取夹脊穴、大肠俞、腰阳关、环跳、委中、阳陵泉、阿是穴。湿热痹阻型:针灸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取腰夹脊穴、大肠俞、环跳、委中、阴陵泉、血海、阿是穴。针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20 min,并辅以电针。

nlc202309081548

2.1.2 非路径组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根据临床主治医师的经验及习惯差别很大,主要为甘露醇及地塞米松静滴、非甾体抗炎药口服等处理,结合一部分中医治疗;或者没有应用中医治疗,每日应用的次数也不一样。

2.2 研究方法 通过历史同期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分为路径组及非路径组予对照研究。路径组是本院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治疗。非路径组按照本院骨伤科常规入院流程,采用LDH诊疗常规(查阅既往病案采集资料)进行治疗。

2.3 观察指标 包括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中医特色治疗、JOA疗效评分。

JOA评分标准: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下腰痛JOA评定量表(日本骨科协会版本)评分,计算记录每个患者的改善指数和改善率。改善指数可反映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功能的改善功能,改善指数=[(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100%。改善率可了解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正常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改善率还可以对应通常采用的疗效评定标准:改善率100%为治愈,61%~99%为显效,25%~60%为有效,< 25%为无效。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 2组中医证候构成比较 2组患者中医证型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2 2组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 治疗后,2组JOA评分较治疗前均增加(P < 0.05),且路径组优于非路径组(P < 0.05)。见表2。

3.3 2组平均住院天数、费用比较 2组平均住院天数、药品费用、住院费用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检查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4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路径组治愈率为53.23%,总有效率为95.16%;非路径组治愈率为34.38%,总有效率为81.25%。2组比较,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4 讨 论

笔者通过施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LDH中医临床路径进行研究,表明路径组能缩短患者住院天数,降低患者住院总费用,同时减轻疼痛,提高临床疗效。此外笔者认为,LDH中医临床路径还有以下几点优势。

与以往科室诊疗常规相比更规范化、更具体化。临床路径组明确入院每天该做的检查、诊疗项目及护理[2],使疾病诊疗具体化,规范医疗行为,杜绝不必要的检查及治疗,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加快医院病床周转,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利用,同时也让患者及家属住院时即可基本了解疾病的治疗周期和大致费用,减少医患之间的矛盾,加强病种质量管理,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3-5]。

临床路径中规范化的诊疗计划可减少因医护人员诊疗程序、方法及个人能力、水平的不同而导致的结果差异,从而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临床路径注重患者的知情权,患者对诊疗过程都能心中有数,进而增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使医患关系更加融洽[6]。例如在LDH患者的康复训练方面,中医临床路径明确要求在疼痛恢复期需进行腰背肌及双下肢功能锻炼,医护人员及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宣教和指导,让患者能更好地掌握功能锻炼。同时根据路径住院表单上记录的检查项目以及配套的诊疗方案,即使是新来的医护人员在处理进入路径的患者也能游刃有余[7-8],充分发挥医疗与护理的优势互补,促进医患交流,提高患者满意度。

在规范化设计的中医临床路径基础上,通过数据记录分析,可为科室留下丰富的病例资料,方便对多次入院的患者做动态对比,更为日后进一步科研提供更便捷的数据。

路径组通过中医疗法的有机优化组合,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现代研究标明,中医药干预能有效缓解消除局部炎症刺激、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和硬膜囊的压迫[9-10]。中药熏洗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指导组方用药,通过热效应、中药渗透效应作用于局部,促使血液循环加快,疏通腠理,从而松弛腰部拘紧的肌肉,达到纠正腰椎侧弯及小关节紊乱,最终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11-12]。通过不同重量的牵引扩大腰椎间隙,拉伸后纵韧带,减小椎体间的压力,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从而缓解因突出物压迫神经根引起的疼痛、感觉麻木、无力等症状[13]。针灸通过循经治疗,调和气血,舒筋通络,通利关节使患处逐渐恢复正常功能,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目前国内以LDH为病种设计的临床路径研究大多数重视探究外科手术干预影响,研究健康教育、临床护理、临床成效、住院费用等方面,而本研究以常用的临床疗效评分、住院费用、住院天数,评估中医临床路径的疗效及社会经济效应,重视中医相关评估项目的作用,为中医临床路径的施行提供了一定循证医学支持,证实了LDH中医临床路径的有效性,有推广应用的价值[14-15]。与此同时,因从本院开始实施临床路径后即无法再取得非临床路径治疗的临床资料,故本文所做的路径回顾性分析存在一些不足,还需进一步完善。

5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4:201.

[2]班博.实施临床路径促进护理实践发展[J].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11,11(7):5 -7.

[3]李振华,刘良君,韩岩青.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实施的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l,31(2):322-323.

[4] 卢燊,陈秋燕,范召辉,等.腰椎间盘突出症实施临床路径治疗的医疗费用控制及效果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2011,15(39):7399-7402.

[5]黄旭辉.临床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施护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1):22-23.

[6]郭玉海,卢颂华,林定坤,等.临床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1):15-16.

[7]武春.我国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0,7(15):1-2.

[8]马翠云.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9):104-105.

[9]张兆振,杨豪,郭会卿,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6):70-73.

[10]王洪伟.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7):568-571.

[11]苗典中.牵引配合中药内服、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1):32-33.

[12]周友龙,党长林,陈晓燕,等.中医临床路径治疗LIDH的疗效评价和相关因素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2,4(17):4-6.

[13]吴一梦,毛晓艳,毛书歌,等.腰痛方配合西药及牵引治疗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3):17-19.

[14]付军,姜拯坤.临床路径管理下中医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12):50-51.

[15]黄旭辉.临床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施护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1):22-23.

妇产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篇4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2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规范优势病种的中医护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护理行为,为病人更好的服务,我科实施了的中医护理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提高了护理人员学习中医知识和使用中医的积极性,强化了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具体开展工作总结如下:

中医适宜技术开展情况

在开展中医护理方案中,体现了中医特色优势,在临床上广泛的应用,操作简便易行,直观安全,收费低,2016年我科共实施了中医适宜技术;神灯理疗

健康宣教

对符合中医护理方案的病种基本上按照方案内容去具体实施健康宣教,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应用的主要辩证方法有:药物治疗,饮食指导,情志护理,康复指导,运动指导。

护理效果评价

对符合中医护理方案的病种均能够进行相应的护理效果评价及护理依从性和患者的满意度以及对本护理方案的实用性进行全面的护理效果评价。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护理效果评价缺乏客观指标支持,护理效果评价是由责任护士的主观认识感受来进行评价,造成评价标准不一致。

总体病人量少,中医适宜技术工作量少,中医技术操作和患者沟通不到位。

医生不重视中医护理操作,医嘱少。中医适宜技术操作少,穴位定位不准确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汇报材料 篇5

工作汇报

我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回顾

2009年6月份,我院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和临床医技科室的负责人到省人民医院医院参观学习,之后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论证,我院依据临床诊疗指南,组织制定的23种病种的临床路径,2009年11月医院下发文件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在我省首家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医院成立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由医务科和质控办负责监督实施,至今已实施了4年时间,全院共有23个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共完成1600余例,其中2009年全院完成了519例。

二.我院开展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情况

2009年12月份,卫生部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我院积极申报,现消化科已是卫生部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专业,2010年1月8日,魏云峰院长和医务科长李建林到北京参加卫生部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会议,会后在院办公会、院周会进行传达和研究此项工作。2010年1月19日全院科主任会议、2010年1月23日全院述职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专题部署。2010年2月25日我院下发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文件,制定了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技术实施小组等组织,魏云峰院长亲自担任管委会主任,常务副院长吕农华任实施小组组长,2010年2月26日我院召开了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党委书记刘天仁主持,常务副院长吕农华宣读试点工作方案,魏院长作大会总结,消化科主任朱萱作为科室代表发言。我院要求其他科室按照卫生部发布的11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至少选择1个病种的作为临床路径管理,并要求个科室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完善制定我院的临床路径管理模板。临床路径管理已列为今年全院科主任目标管理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消化科专业3月1日正式启动,其它科室4月1日全面实施。

三.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的体会

在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我们体会到规范了临床医疗行为,体现了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同时医疗活动公开透明,密切了医患关系。

1.带动了全院住院病人的整体费用的更趋合理:自2006年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以来,医院依托临床路径管理手段,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全院门诊平均人次费用和住院平均人次费用更趋合理。近年来,门诊和住院平均费用均低于我省同级大型医院的水平。2009年我院住院病人平均费用为10201元,也仅处于2006年全国省级三级医院住院病人平均费用水平。为此,我院在2006-2007,2008-2009连续获得第一、二届由江西省物价局、省总工会、省消协、江西日报、江西电视台等部门授予的“3A

级价格诚信单位”,其中2006-2007为独家医疗单位获此殊荣,2008-2009仅二家医疗单位获此殊荣。

2.带动了全院服务效率的提高,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我院依据“疾病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制定临床路径模板,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缩短住院天数,要求各临床、医技科室和后勤保障部门全力配合临床路径的开展,从而带动了全院服务效率的提高,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全院平均住院天数逐年下降,其中2005年为12.4天,2006年为12天,2007年为11.7天,2008年为11.3天,2009年为10.9天。我院平均住院天数已低于中国医院协会缩短平均住院天数课题组公布的200847家全国大型“三甲医院”平均住院天数11.87天。

3.促进了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临床路径的制定是依据“疾病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体现诊疗行为的规范化、标准化。历年来我院重视基础医疗质量和医务人员的基本功培训,为加强基础医疗质量,落实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积极配合临床路径的开展,我院从2006年起每年坚持开展“三基三严”大练兵活动,把“三基”培训和考核纳入了医务人员的考核体系,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我院在2007年全省卫生系统开展的相关专业三基技能比赛和2009年病历书写大比武均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周元波、黄焱秋二位同志在2006年、2007年全国肿瘤放射治疗上岗考试分别获全国第一名。

4.促进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加速:临床路径管理体现的是工作流程的标准化、表格化、医嘱信息的菜单化等,要实现诊疗、护理及质量监控的全面自动化就必须依托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为了配合临床路径的实施,我院从2005年开始,先后投入了1000余万元用于医院信息化建设,建立医生工作站,推行了电子病历,实行OA网络办公系统,现我院已全面实现了电子信息化。2007年《健康报》专题报道了我院推行电子病历的大举措,省内外多家兄弟医院来参观学习。2010年医院又投入700万元建立PACS系统(影像数据图像传输系统),现软件已完成招标,硬件标书已提交江西省招标办,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加速了医院信息化的建设。

5.促使医院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以来,大家认识到临床路径管理不仅仅是医生的事情,推行临床路径是医院管理工作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护理、医技、机关、后勤等各部门的参与和配合,同时要求医务人员关注诊疗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抓住医疗质量的每一个环节,才能有效地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促使医院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我院的管理已走向科学化、制度化、精细化、公开透明化,得到了上级领导和部门的肯定。2008年我院获卫生部授予的“院务公开示范单位”。

6.加强了医患沟通,和谐了医患关系: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所有的诊疗行为均公开、透明,每天的诊疗活动在入院时已告知患者和家属,并且需要患者和家属签字认可,同时需要患者参与和配合,医

务人员、患者、家属都清晰了解整个诊疗流程和安排,有利于医务人员间的协调和医患间的良好沟通,促进了医患和谐,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逐年大幅度地增加。2009年门诊病人123余万人次,住院病人6.39万余人次,手术病人2.52万余台。近年来,在江西省卫生厅开展的“群众满意医院”和卫生部开展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中,我院的病人满意度和群众满意度均在90%以上,为此,2007年我院荣获由江西日报等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投票评出的首届“江西省十家和谐医院”,并且我院群众得票数居第一名。2009年获得中国医院协会授予的“百姓放心医院”。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要做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的认识是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第一关键,我院继续加大对此项工作的宣传教育,让全院职工充分理解到临床路径管理的重大意义,使全院医务人员统一认识,主动参与、积极配合临床路径管理的试点工作。

2.近期组织医务科、质控科、信息科、护理部和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分批去省外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经验好的医院参观学习;

3.医院信息化建设对临床路径推广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临床路径实施和质量监控须依托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我院加大信息化系统的投入力度,在今年尽早投入PACS系统,引进临床路径管理软件,配备专职的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人员。

妇产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篇6

[摘要]从妇产科学的特点和医学实习生实践阶段的自身特点,分析并提出医学实习生顺利完成妇产科实习的医学伦理学三要素,即树立专业形象、培养奉献精神、提升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服务对象与实习生的互信环境是完成妇产科的基础。

[关键词]妇产科学;临床实习;医学伦理学;专业形象;沟通技巧妇产科工作的特点

妇产科学是研究妇女特有的生理和病理的一门学科,属于临床医学中一门涉及面广且整体性较强的独立科目,是医学科学的组成部分,与内科学、外科学及儿科学一样,是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临床主干课程,主要包括产科学和妇科学两

大部分。此外,计划生育也是我国妇产科学的重要部分。

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妇产科有其独特的特点。首先,妇产科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妇女因妊娠、分娩、产褥或妇科疾病前来就诊,尤其是产科,不仅关系到孕产妇女的安危,更应考虑到胎儿、新生儿的安危,因此在手术用药等环节要兼顾母子双方的利弊。其次,是妇产科患者的特殊心理变化,妇产科涉及女性生殖器官,诸多疾病与患者的婚姻、家庭、生育密切相关,特别是女性特有的内分泌系统变化,造成女性心理生理的改变,患者多有害羞、焦虑、恐惧、情绪不稳定甚至抑郁等表现,因此,在妇产科工作中既要重视疾病的诊治,也要注意患者的心

理变化。妇产科实习工作中伦理三要素

在目前医患之间存在信任危机、患者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的医疗大环境下,患者普遍希望获得高年资经验丰富的医师诊治,出现了部分患者不愿意、不配合临床实习医生工作的情况,这给临床实习生开展实习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考验,如何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完成实习医师与执业医师的华丽转身,作者认

为应重视以下三要素。

2.1 遵守法律法规,树立专业形象

2.1.1 端正心态,迎接挑战。

临床实习既是医学生通过临床把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医学生接触社会,服务患者,确立医德信念的关键时期。在妇产科工作中,存在部分患者及其家属对实习生不信任甚至排斥的现象,因此妇产科实习医生要顺利

完成实习,确实存在不小的困难。

2.1.2 突出学科特点,树立专业形象。

妇产科实习生进入妇产科实习后不仅要有正确的心态,更要从言谈举止上树立自己的专业形象。妇产科实习医生在服务过程中要有专业知识作铺垫,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解释指导,消除服务对象的认识误区,逐渐取得服务对象的支持、理解和信任。例如面对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实习生应该对妊娠期糖代谢的特点,糖尿病与妊娠的相互影响,其对胎儿、新生儿的风险评估,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断标准、分娩方式的选择等知识进行前期的复习再由带教老师指导,与服务对象交流,对于孕产妇的饮食调节、血糖监控、分娩方式选择、产后感染防范制定科学的诊治方案。在自身知识结构比较全面的情况下,对患者的服务才具有专业性、针对性,使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有更多的了解,赢得患者的信任并在被

信任中获得自信与尊重。

2.2 严谨认真,勇于奉献

2.2.1 注意保密,工作严谨认真。

妇产科虽然是一个整体,但女性生殖系统仅为患者身体的一部分。由于生殖系统的特殊性及女性内分泌的特殊性,造成女性特有的生理、心理改变,如害羞、焦虑、顾虑多。生殖系统疾病又多与病人的隐私、性生活等有密切联系,加之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患者更顾及自己的隐私。作为一名妇产科实习医师,在妇产科工作中需要培养自己严谨的工作作风,在实习中面对每一位病人时都应该仪容端庄,严肃认真,不仅要注重疾病的诊治更要重视患者的心理变化。问诊时要善于启发,耐心引导,只有患者打消了顾虑,才能敞开心扉,陈述真实的病史病因,才可以避免因病史不清、病因不明而妄加臆断,以致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工

作中应尊重和关心病人,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做一个合格的实习医师。

2.2.2 不怕脏累,勇于奉献。

妇产科另一个特点是急诊多,夜诊多,工作紧张繁忙。

例如羊水栓塞,如果发生在足月分娩过程中,产妇死亡率高达80%。因此妇产科实习生在工作中必须逐渐培养自己全面的职业素质,养成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以最佳的身心状态,争分夺秒,忙而不乱,以敏捷的动作迅速投入紧急情

况的抢救工作中,做到无私奉献。

妇产科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手术治疗已成为其主要的处理措施之一,尤其是妇科肿瘤。有时一台手术要几个小时甚至需要连台手术,因此妇产科实习医生在实习时要不怕苦不怕累,珍惜机会,多观摩手术,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参加手术过程,不断拓展视野,提高操作技能。同时妇产科疾病由于发病部位隐蔽,卫生情况因人而异,在实习工作中切忌怕脏怕累。实习生在做好自身保护措施的同时,一定要更多地向服务对象透露出慈爱关心的情感,这样才能真正地有效地

取得患者的信任配合,顺利完成实习工作。重视沟通技巧。实现有效科学沟通

3.1 注重语言沟通技巧,实现有效沟通

部分妇产科实习医生,尤其是男实习医生在实习时主动性不够,一旦遭到患者拒绝或患者不配合时就会自信心受挫,出现紧张心理,在与患者的交流中出现惊慌失措,词不达意或答非所问等情况。如何克服上述现象,变被动为主动,让患者提供实习机会,良好的语言沟通十分重要。实习医生要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在与患者接触前要做好相应的知识准备和思想准备,了解患者病情和妇产科工作的特点。在产科实习工作中,实习医生服务的对象包括母亲和胎儿两个方面,二者既独立又紧密联系。实习医生既要为孕产妇的安全健康服务,又要确保胎儿宫内正常发育及新生儿的茁壮成长。语言的表达既不要含糊扭捏,更切忌生冷急躁,要礼貌热情,通俗易懂,使用简明扼要的专业知识讲解。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实习医生巧妙地运用语言沟通技巧,表现出温馨体贴的人文关爱,医患之间的有

效沟通,是医患取得良好配合和信任的先决条件。

3.2 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完成科学沟通

妊娠是一个生理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母子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规范的产前检查是监测这一动态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方法,包括病史采集、全身检查、产科检查及辅助检查。昕诊胎心音是妇产科实习医生必须掌握的产科基本技能。初学昕诊胎心音需要反复多次与孕产妇接触,实习医生要取得孕产妇的配合,首先要谦逊地向孕产妇介绍自己的身份,让孕产妇放松给予配合。当诊查结束之后,应该向服务对象的配合表示感谢并给予祝福,同时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地向带教老师汇报,配合带教老师做好服务对象的服务工作。腹部四步诊也是妇产科实习医师必须掌握的另一产科实践技能。妇产科实习医师在施行这项检查时应面带微笑,先向孕妇简要介绍该检查的目的与方法,使孕妇及家属明白通过检查可了解胎位、胎先露及是否衔接、估计胎儿的大小和羊水量的多少等相关信息。如果在冬天进行上述检查时,要注意保暖,实习医师应先将自己的双手搓暖后再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四步触诊的规范操作,检查完毕,轻轻为孕妇掖好衣被,于细微之处体现关怀,使孕妇及家属倍感亲切。非语言沟通技巧的运用,向患者及其家属传递了科学信息,使患者倍感温暖,增加了医患之间良好的互动配合与信任,自身的业务诊疗水平也得到极大地提高,为今后临床工

妇产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篇7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5--01

1.前言

自2012年3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护理协作组组建后,开始梳理制定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我院作为协作组病种牵头单位之一,联合全国各大中医院共同梳理制定中医护理方案。截至目前,先后制定了中风病等3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并分别于2013年5月和2014年3月分二批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试行。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对规范中医护理行为,培养护士的临床思维,促进患者疾病康复,提高中医护理效果具有重大意义。由于中医护理方案仍处于试行阶段,还需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所以我院要求各科室每6个月进行1次阶段小结,除分析方案的疗效外,重点对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总结。笔者就阻碍中医护理方案顺利实施和影响中医护理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并实施对策,报告如下。

2.临床资料

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30个中医护理方案在我院全部进入临床实施,参与实施的科室共25个,参与实施的护士约12人,每个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病例数10~100例。每实施1个病例均要求进行效果评价。经统计分类,主要存在5个共性的难点问题。

3.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的难点

3.1 护理人员中医知识不够扎实,不能保证方案的正确执行

目前,我院60%的护士均是西医院校毕业,90%未经过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操作技能的学习,中医基础较弱。虽然医院有组织“西学中”的系统培训,且保证护士工作3年内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培训≥100学时,但由于护士知识结构和学历层次不同,对中医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有不同,部分护士不能将所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辨证施护水平能力欠缺。护士中医技能参差不齐,对中医护理方案理解不透彻,不能保证方案的正确执行。如方案中要求护士执行的穴位注射、穴位贴敷,如果护士没有熟练掌握中医经络基础理论知识,则可能因不能准确地取穴而影响疗效。

3.2 医护沟通协调不充分,限制了方案中部分特色护理疗法的开展

由于执业范围限制,护士没有医嘱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规定护士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必须遵照医嘱执行。但部分科室在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前未与医生充分沟通,医生不了解方案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性,没有完全按方案中的中医护理技术项目开具医嘱,影响了部分特色疗法在临床的开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方案的贯彻实施。

3.3 护理人员对方案的掌握与实施的规范性存在差异

我院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过程主要是在主管护士(护理组长)指导下,由分管患者的责任护士完成。但由于责任护士的辨证施护能力和水平存在个体差异,不同年资、学历、认知程度对护理方案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存在差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受到思维的限制,不能适时变通,导致方案不能顺利实施。此外,由于方案在试运行阶段,相关要求和流程指引尚未完全统一,造成方案实施规范性存在差异,易导致管理的混乱,降低工作效率及成效。

3.4 数据收集不全,影响中医护理方案临床效果观察

为了观察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效果,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要求护士有一定的科研思维和能力。但目前我院护士学历本科占48%,硕士及以上学历只占2%,科研方法、科研思维较缺乏。通过300名护理人员问卷调查发现,重视护理科研者只占60.33%,具有较好科研素质者仅占19.67%。部分护士尚未形成数据收集的工作习惯,遇到疑问时也不能采取科学的解决方法。据临床实际情?r统计,在遇到疑问时有25%的护士会留下空白,35%的护士按自己的思路去完善数据的填写,40%会征询上级护士的意见。同样数据收集过程中也缺乏专人进行监督、指导,而且中医相关数据较多,较难理解,因而使护士工作量增加,且有些数据未及时完善,总结分析时常发现数据存在缺项、漏项或填写不规范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效果的评判。

3.5 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评价缺乏客观指标

中医护理方案中针对各项症状、体征及相应护理效果评价标准不够客观,对效果的评价以“好”、“较好”、“一般”、“差”来描述,主观性太强,缺少量化的判断标准,加大了对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后的效果评价难度,不利于准确判断护理效果。

4.解决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难点的对策

4.1 强化护士中医基础知识,提高护士的辨证施护能力

辨证施护水平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实施,要求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操作技能,才能根据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措施。调查表明,不同层级、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在中医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培训需求上有显著差异。我院针对不同层级护士的需求,建立起中医护理培训模式的长效机制,定期组织系统的“西学中”培训与考核,让护士掌握更系统的中医知识,便于用中医知识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4.2 加强医护沟通,促进中医护理方案特色护理疗法的开展

加强科室的内部协调,护士主动告知医生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的作用和意义,得到医生的认可,根据病情共同制定患者的治疗及护理计划,保证方案中的特色护理疗法的有效落实。同时,在院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建立护嘱制度,把部分操作安全、不良反应小的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由资深的护理组长根据患者病情需要下达护嘱,既避免跨专业医嘱带来的问题,又体现了各级护士的责任权利和专业价值。此外,在院内外实施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专项推广,将方案中的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录制成DVD,在院内全面学习应用的同时,也推广到全国近200家中医院,并建立量化考核方案和激励机制,推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开展,从而保障中医护理方案的有效实施。专科专病也进行相关中医护理方案的标准化设计,从而提高中医特色护理的规范化及高效性。

4.3 培养护士严谨的科研态度,确保观察数据客观有效

目前,我国护理人员受教育程度相对还较低,临床护理科研仍相对滞后,提高护士的科研意识和能力仍然任重而道远。医院可以根据护理人员的学历和工作经历,实施分层次、分阶段培训方法。2014年我院成立了护理科研小组,把学历高、科研能力强的护理骨干纳入小组,制定科研小组的责任、目标,以点带面,带动全院护理人员科研水平的提高。在方案实施过程中,为每个重点专科病种的科室安排1名护理科研小组成员负责监督与管理,协助科室正确客观收集和分析数据,为客观判断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效果提供可靠依据。积极在专科专病中推广中医循证护理,调动护士查阅文献,思考中医临床护理问题,努力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护士科研能力。

4.4 完善评价方案,确保中医护理方案效果客观真实

中医护理方案是由专业的护理人员实施,目的是促进患者康复提供更优质的中医护理服务,必须对实施的结果进行客观评估和评价。我院针对评价结果中的“好”、“较好”、“一般”、“差”,制定量化的评价标准,尽量采用具体数据,避免效果评价受主观因素影响。以肾风(IgA肾病)为例,评价血尿的护理效果时用尿红细胞数值作为判断标准,效果“好”:临床痊愈,无血尿,证候积分减少≥95%;效果“较好”:尿红细胞<+,证候积分减少≥75%;效果“一般”:有效,尿红细胞+~,证候积分减少≥30%;效果“差”:无效,尿红细胞≥,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5.结束语

调查显示,各级中医院护理人员对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掌握的较好,但总体开展情况不够普及,被调查者选择偶尔采用、常规开展、广泛开展的分别为54.1%、26.1%、9.2%。可见标准化的中医护理方案实施迫在眉睫。但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需要优秀的中医专业护士人才全面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辨证施护。且通过数据库的建立,让护士用数据说话,使护理工作更具科学性、客观性,促进护士与医生之间的沟通,利于患者病情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要以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为契机,积极探索中医护理发展方向,系统整理中医古籍和现代中医药研究成果,挖掘、继承中医特色护理适宜技术,推进中医护理方案的标准化及规范化,研究中医护理的作用机制和建立其效果评价体系,?亩?不断提高中医护理的效果,促进中医护理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中医院妇产科质量检查汇报 篇8

(2017年03月15日)

xxx中医院妇产科,在院领导及上级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和关心支持下,认真履行本科室的各项工作,以良好的精神面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优良的职业道德,热情执着、文明礼貌、细心周到的工作作风,树立全新的医护理念,服务于广大女性患者。院、科两级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定期抓质量、院感管理的执行落实,把产科的医疗质量排在医院的日常工作日程,常抓不懈。妇产科以优质的医疗服务质量取信于群众,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绩,受到社会和群众的信赖和好评。2015年被评为县“巾帼文明示范岗”。

一、妇产科建设及质量管理

一、我院是自治区示范中医院之一,二级甲等医院。妇产科成立于1989年,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全科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迅速成长壮大。我院领导十分注重妇产科的发展。如今,妇产科已成为一个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为一体,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特色的综合性科室,现拥有38张床位,配备医务人员25人,其中付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3人,主管护师2人,助产师5人,助产士9人,均持证上岗,全体人员接受过妇产科专业技术和母乳喂养知识的培训,并已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产科的设施设备齐全,技术力量较强。院领导对妇产产科工作高度重视,成立由院领导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产科抢救小组,在多次的抢救工作中起到很好的作用,确保了母婴安全。《出生医学证明》由护士长专门管理,及时准确完整填写接生及《出生医学证明》。

二、重视产科人员培训

为了提高妇产科的业务水平,近几年来科室分别派出医护人员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 1 保健、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玉林市妇幼保健院等医院进修学习,到广州、广西等地参加各种新技术、新理论培训班,回院后对本科工作人员全面培训并实践,取得一定的成效。产科工作人员先后都参加适宜技术培训,科室定期举行各种业务讲座,对新分配到科室的医护人员由高年资人员带教指导直至能独立胜任工作。科室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鼓励年轻同志参加自学考试,已有5名护师通过自考取得大专文凭,目前正在自学本科课程,其他年轻护士都在不同程度参加自学考试。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科室整体业务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技术不断发展,能独立开展各种妇科、产科大中型手术,具备良好的急诊应急能力。

三、加强产科诊疗工作及护理

妇产科在促进母婴安全、开展产科适宜技术工作中,严格执行产科诊疗常规,确保医疗质量。

1.对确诊怀孕的妇女,按围产保健要求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骨盆测量和常规化验,并逐项填写保健卡,预约下次产检时间。

2.对产前检查中发现的高危孕妇,及时进行高危专册登记,有评分、有观察、有处理记录,常与保健部门密切配合,做好高危孕产妇随访工作,并有转归记录,落实产后访视工作,及时将出院的产妇转交随访组织。

3.使用规范化病历,按规定完整及时书写住院病历及医嘱,参照新版《妇产科学》教科书以及《妇产科临床诊疗常规》进行产科诊疗,建立危重病人疑难病例的会诊讨论制度,危重病人的诊疗常规及抢救流程上墙。

4.严格掌握产前应用宫缩剂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办法,专人观察、记录。

5.按规定做好产程观察和记录,正确使用产程图,及时发现异常并正确处理,做到“防产伤、防窒息、防感染、防滞产、防产后出 2 血”,加强高危产妇监护及产程处理,产后在产房观察2小时,使用聚血盆准确记录产后出血量,并及时准确完整填写接生登记。

6.加强产科护理及产房管理。门诊设有妇检室、产检室、配备必需的设备及急救药品。病房实行24小时值班首诊负责制,责任明确,抢救设备、抢救药品放置整齐,标签醒目,专人保管,定期检查。产科病人与妇科病人分开收住,设有高危病室及特护婴儿室。产房内各种接生用具齐全,配备有隔离产房及抢救设备、药品及空调等设备。

7.落实交接班制度及消毒隔离制度,定期消毒,做好隔离,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8.护士长定期统计各项产科质量指标并上报。

2016年接生数372,剖宫产112例,占30.1%,难产共接生22例,占6.45%,顺产接生238例,占63.4%,使用催产素41例,新生儿窒息13例,复苏13例,产后出血23例,经过积极处理抢救,全部安全出院。此外新生儿乙肝疫苗注射达100%,卡介苗除不足体重外全部予以注射,先天性疾病筛查率达95%以上。

四、巩固“爱婴医院”,提高母乳喂养率

我院于2014年进行爱婴医院复评,通过验收合格并挂牌,妇产科在日常工作中认真对照复评要求及标准,不断加以完善提高。病房内张贴母乳喂养宣传画及母乳喂养成功十条措施的有关规定,早接触早吸吮。多年来,我院产前宣教率达90%以上,产后宣教率100%,院内纯母乳喂养率达98%。使每位产妇知道母乳喂养好处,并掌握正确母乳喂养技巧。母婴同室率100%,产后访视率70—80%。

五、存在的问题

1. 病房拥挤,有时难于区分妇科区与产科区。

2. 产房布局还是欠妥。

3. 没有新生儿科,在抢救新生儿时还存在薄弱的地方。

整改措施:

1. 力争病例理产科与生理产科分开收住。

2. 产房布局争取完善。

3.建议医院尽快开设新生儿科。

妇产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篇9

我科根据实际情况遴选出了2个优势病种,并制定了相应的中医诊疗方案。通过一年的临床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我科在该项工作中尚存在明显的不足,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不断完善。现将2015年优势病种肛裂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和临床疗效分析总结评价优化如下:

一、临床资料

肛裂是消化道出口从齿状线到肛缘这段最窄的肛管组织表面裂开,形成小溃疡,方向与肛管纵轴平行,呈梭形或椭圆形,长约0.5~1.0cm,常引起肛周剧痛。肛裂最常见的部位是肛门的前后正中,以前正中为多。肛裂的发病率约占肛肠病的20%,多以年轻人为主,但肛裂更青睐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我国女性发病率约是男性的1.8倍,肛裂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肛裂由于病程长和反复发作,裂口上端的肛门瓣和肛乳头水肿,造成肛乳头肥大,下端皮肤呈袋状垂向下突出于肛门外,形成“前哨痔”,肛裂、前哨痔、肛乳头肥大常同时存在,称为肛裂三联征。我科2015,肛裂就诊人数350人次,其中住院50人次,风热肠燥型200人次,湿热蕴结型50人次,血虚肠燥型100人次。在口服中药、中药熏洗、灌肠等特色治疗,手术治疗,换药等基础上,术后采用正确的抗感染,口服润肠通便中药,使治愈率95%以上,术后无大出血病人。在手术配合中医治疗中,使得肛裂治愈率明显提高。

二、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1)主要症状:排便时疼痛明显,便后疼痛可加剧,常有便秘及少量便血。好发于肛门前后正中部位。

(2)主要体征:

肛管皮肤浅表纵裂,创缘整齐、基底新鲜、色红,触痛明显,创面富于弹性。多见于初期肛裂;

有反复发作史。创缘不规则,增厚,弹性差,溃疡基底紫红色或有脓性分泌物,上端邻近肛窦处肛乳头肥大;创缘下端有哨兵痔,或有皮下瘘管形成。多见于陈旧期肛裂。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肛裂的诊断要具备主要症状如肛门部疼痛、便血或伴有便秘,肛裂的疼痛呈典型的周期性疼痛,排便时疼痛,便后数分钟后可缓解,随后再次发生疼痛可达数小时后缓解;便血为滴血或手纸染血,鲜血,量少。肛门部检查有肛管皮肤裂开,肥大乳头和哨兵痔等体征即可作出诊断。

三、疗效评定

肛裂主要是采用肛管后正中松解术或侧方松解术,另辅以中药制剂的熏洗及外敷,中医药治疗率达95%以上,验证了中医药的特色指标,该方案在确保临床疗效的同时,凸显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提升了中医药的特色指标。

四、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和中医临床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价、优化 在实践临床诊疗中肛裂占据了多数病患,是肛肠科常见病、多发病,采用口服中药、肛管后正中松解术或侧方松解术,另辅以中药制剂的熏洗及外敷,中医药治疗率达95%以上。保守口服中药治疗尤以风热肠燥型为主,张庆兴主任辨证论治,给予凉血地黄汤合麻仁丸加减。组成:鲜生地15g,炒枳壳9g,当归12g,荆芥炭15g,地榆炭15g,粉丹皮12•g,玄参12g,火麻仁15g,郁李仁15g,生大黄3g(后下)。

麻仁丸:火麻仁、苦杏仁、大黄、枳实(炒)、厚朴(姜制)、白芍(炒)使得患者疼痛便血症状明显好转,肛裂逐渐愈合,临床效果明显。但临床中发现了方案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泻热通便,驱风凉血为主。

张庆兴主任结合临床将方案优化如下:

风热肠燥型,以泻热通便,驱风凉血为主,但滋阴不足,加麦冬10g,增强滋阴,预防血热肠燥蒸腾所致阴液不足。

湿热蕴结型:清热利湿为主,理气功能不足,加陈皮6g、木香6g。

血虚肠燥型:以养血补血,润肠通便为主,但清热不足,加黄连6g、黄柏6g为妥。

五、难点 侧方内括约肌切开术(LIS)是肛裂手术的首选术式,其治愈率高达96%-100%,患者满意度较高。但临床研究发现内括约肌切开的长度及深浅度会影响术后愈合和是否影响齿线上方的肛管直肠环损伤导致肛门失禁。这是肛裂的治疗难点

六、解决方案。

我科结合临床不同原因引起的术后肛门失禁,提高手术技术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办法如下:

肛门失禁亦称大便失禁,是指机体对直肠内液态和固态内容物以及气体的蓄控能力丧失,导致大便次数增多,是排便功能紊乱的一种症状,由多种原因引起。虽不直接威胁生命,但造成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严格地干扰了正常生活和工作。肛门失禁分三类:①完全失禁;②不完全失禁;③感觉性失禁。

一、术后肛门失禁原因:术中内括约肌切开的长度及深浅度会影响术后愈合和是否影响齿线上方的肛管直肠环损伤导致肛门失禁。

二、临床表现 1.肛门完全失禁

失禁症状严重,患者完全不能随意控制排便,排便无固定次数,肠蠕动时,粪便即从肛门排出;甚至于咳嗽、下蹲、行走、睡觉时都可有粪便或肠液流出,污染衣裤和被褥。肛门周围潮湿、糜烂、瘙痒,或肛门周围皮肤呈湿疹等皮肤病改变。2.肛门不完全失禁

粪便干时无失禁现象,一旦便稀则不能控制,出现肛门失禁现象。3.肛门感觉性失禁 不流出大量粪便,而是当粪便稀时,在排便前不自觉有少量粪便溢出,污染衣裤,腹泻时更严重,常有黏液刺激皮肤。

三、检查

1.视诊

(1)完全性失禁常见肛门张开呈圆形,或有畸形、缺损、瘢痕,肛门部排出粪便、肠液,肛门部皮肤可有湿疹样改变。用手牵开臀部,肛管完全松弛呈圆形,有时肛管部分缺损瘢痕形成从圆孔处常可看到直肠腔。

(2)不完全失禁肛门闭合不紧,腹泻时也可在肛门部有粪便污染。(3)感觉性失禁常有黏膜外翻。2.直肠指诊

肛门松弛,收缩肛管时括约肌及肛管直肠环收缩不明显和完全消失,如为损伤引起,则肛门部可扪及瘢痕组织,不完全失禁时指诊可扪及括约肌收缩力减弱

四、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做出诊断。

五、并发症 肛门失禁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会阴部、骶尾部、肛周皮肤炎症,部分患者还可导致逆行性尿路感染或阴道炎及皮肤红肿、溃烂。这是因为粪便对皮肤黏膜产生刺激,使会阴部皮肤经常处于潮湿和代谢产物侵袭的状态,加上皮肤间的磨擦,形成皮肤红肿、溃烂。

六、治疗

肛门失禁的治疗应按发病原因及损伤范围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肛门失禁如是继发于某疾病,则需治疗原发病灶,如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肛管直肠疾病等,治疗原发疾病,肛门失禁有的可治愈,有的可改进。1.非手术疗法

(1)促进排便治疗结直肠炎症,使有正常粪便,避免腹泻及便秘,避免服用刺激性食物,常用多纤维素食物。

(2)肛管括约肌操练改进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肛提肌随意收缩能力,增加肛门功能。

(3)电刺激常用于神经性肛门失禁。2.手术疗法

先天性疾病,直肠癌肿术后肛管括约肌切除等则需进行手术治疗,可采用括约肌修补术,直肠阴道内括约肌修补术,括约肌折叠术,皮片移植管成形术,括约肌成形术等。(1)肛管括约肌修补术多用于损伤不久的病例,括约肌有机能部分占1/2者。如伤口感染应在6~12月内修补,以免肌肉萎缩。若就诊时间晚,括约肌已萎缩变成纤维组织,则术中寻找及缝合都困难,影响疗效。

(2)括约肌折叠术适用于括约肌松弛病例。

(3)皮片移植肛管成形术适用肛管皮肤缺损和黏膜外翻引起肛门失禁者。

妇产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篇10

髌骨骨折(腰肢间盘突出症)

2012年11月-2013年1月,我科共收治髌骨骨折(骨折病)患者121例,符合诊断标准,并进入诊疗方案121人次,现对实施本路径病例分析统计如下:患者男85例,女26,年龄最大49岁,最小36岁,平均42岁;住院最长21天,最短7天,平均住院13天,好转5例,疗效优良率达99%。无医疗事故差错发生,中药内服、药酒外擦、针灸、耳穴压籽、中药泡脚等中医药参与率100%,经中医综合治疗,髌骨骨折者明显缩短了病期,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了病残率,受到了广大患者好评。

一、髌骨骨折(骨折病)中医治疗难点及存在问题

1.患者慢性起病,疼痛、关节肿胀怕冷、屈伸不利,难以用西药完全治疗。故在慢性期中药参与治疗,配合中药内服、药酒外擦、针灸艾灸康复治疗。

2.髌骨骨折发病慢性过程,病机以风寒湿热夹杂,血脉得寒则瘀阻不通,故畏寒怕冷;的热邪则热迫血行,以致血不循经,溢出脉外,故关节肿胀,怕热发红,内舍风寒湿则病较甚,易致气机不通,水湿不得运转,影响脏腑机能,关节肿胀不已,屈伸不利。久之则可影响四肢百骸,血脉不通,寒湿内侵,肌不得养,温煦不足,故易削骨薄紧,影响身体活动甚至致残。

3.患者多数为积劳成疾,并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基础疾 病、多影响治疗效果,病情复杂、病程较长、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护理工作。

4.患者急性期经中西药治疗病情多缓解明显,故病程多较长,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护理工作。

5.多数患者起病与气候环境,劳累外伤,饮食有关,故应注意保护患处,以免受冷,外感邪气,过劳过力,应劳逸结合,或贪念酒肉,生湿生热,加重病情,此为预防治疗并重之举。

二、改进解决方案

1.收集整理古典与现代文献,挖掘祖国医学治疗髌骨骨折病治疗方法,做好临床研究文献资料准备工作。

2.加强我科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实践在解决髌骨骨折病治疗难点中的应用。

3.优化髌骨骨折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方案,提高辩证准确率、完善治疗流程。

4.制定科室髌骨骨折急性期协定方中药治疗方案,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上一篇:经典圣诞节促销广告语下一篇:给奥运会主席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