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初探(精选9篇)
摘 要: 当前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导致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从课前准备、教学方法、课堂艺术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旨在提高中学地理教学效率。
关键词: 中学地理 课堂教学 课前准备 教学方法 课堂艺术 知识系统性
面对21世纪的挑战(人才竞争),教育体制改革必须加快步伐,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要求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而课堂教学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一位教育教学工作者探索的重大课题。
目前中学生学习地理普遍存在几个问题:1.依赖性严重。导致死记硬背,缺乏创新思维;2.思维单一。导致思路狭窄,解决问题肤浅;3.知识结构混乱。具体表现为条理不清,解题时东拉西扯,抓不到关键重点。再者教学内容多、时间少等客观因素,使地理教学难度增大。因此,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一个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向有限的教学时间要质量,向教学方法要质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能力和方法的水平。
一、课前准备的必要性
任何一位优秀教师无论知识水平多高,上课前都要做好充分准备,这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准备工作是复杂又细致的,不仅要求教师了解和熟悉教材,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选择教学方法。对教材内容必须做到懂、透、化。所谓懂,就是弄通弄懂教材思想、内容、插图等。透,即能抓住重点、难点。化,即化死知识为活知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理解能力、学习态度及个体差异等,再根据学生这一基本情况,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或探索一条适于自己的教法,只有真正做到这些才是上好课的根本保证。此外,教师还应加强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才适应教学发展需要,地理本身包含大量自然和社会知识,如果不具备这些基本知识,上课时可能会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方法直接作用于学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比如,同一内容教学在不同方法的作用下收效是不一样的,充分说明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重要性。近年来,各种教学新法不断涌出,尝试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暗示教学法、超前学习教学法等,已成为当前教学方法的主流,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纳。对这些方法的具体实施应加以选择,灵活运用,重在启发,其目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自由思考,鼓励学生发表看法,提出猜想、质疑,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千万不要将启发引入误区,比如,有些课总的来看感觉非常热闹、愉快,既有启发提问,又有课间游戏,还有实践操作。但仍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范围里转,没能逃出这个圈,学生只会模仿和机械记忆而已,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没能得到解决,就如同学画一样,只停留在临摹是不行的,必须学会写生。在理解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必将使学生处于被动状况,不利于学生探索真理能力的培养,一个人的一生发展受到不同老师的教诲,而终生铭记和影响自身发展的能有几位?因此,能不能学好地理,关键在于学习地理的兴趣,而兴趣的培养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由此看来教学艺术的改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课堂教学艺术贯穿整个教学,内容多样,方法各异,下面就一些常用的进行探讨。
1.启发艺术。启发,不是简单的问答,不是要求把课堂上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而是善于诱导、推波助澜,在学生发现疑难时,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解决方法,使之具有多谋善断的能力,教学时尽可能地创造和开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认知层次等进行有效启发,不要一味追求教师启、学生发,教师问、学生答,整个课堂都是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不知者认为课堂活跃、学生积极性高,教学效率好,殊不知学生动口不动脑,过后仍然记不到,达不到启发效果。每一节课并不一定都要有这样一个过程,并不一定都有教师问、学生答作为师生的双边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也是启发。
2.“浇水”艺术。上好课必须懂得教学规律,必须了解学生对知识需求的规律,既然把教师比做“辛勤的园丁”,就要懂得园丁最基本的“浇水”艺术。当幼苗需要一杯水时,给它一桶水;或当它需要一桶水时,给它一杯水――都难以使之成活,适时适量的浇水就是园丁的技艺。
教师上课时,必须注意这一问题,不要超前(知识量过大),也不要落后(知识量过小),超前使学生望而生畏、高不可测,落后使学生“营养不良”、乏味枯燥,另外传授的知识不要加大水分,明明简单易懂的概念,硬扯得无边无际、翻来覆去,能不叫学生反胃吗?既浪费时间,又得不到良好效果,真可谓“费力不讨好”。
3.提问艺术。课堂提问是教师时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恰当、适度、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可推动教师教学,推进教学进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但提问内容和方式具有选择性,也要讲究艺术,不同学生、不同环境提问取得不同效果。比如,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优生回答轻而易举,充满自豪和信心,“差生”垂手而立,无可奈何,惭愧不已,无形中给他(她)制造尴尬的局面,同学们用怎样一种眼光看着他(他),嘴角上露出什么意义的微笑,这样的提问难道可以刺激他(她)的学习积极性吗?难道可以提高他(她)的学习兴趣吗?适得其反,长此以往,不仅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而且会造成学生对该科的恐慌心理,在这种心理压力的作用下会学得好吗?要求教师设计提问内容时顾大局,学会“复式”提问,不同层次学生应选择不同内容,即因生施问,尽可能使每位同学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此外,对个别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大可不必用提问方式给他(她)一个下马威,使之手足无措,制造紧张气氛,这样不会取得好的效果。
四、重视知识的系统性
关键词:中学地理,创新,地图,趣味教学
一、运用地图培养学生能力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 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它以图象、符号、注记和色彩等形式, 贮存和浓缩大量的空间时间信息;又以人们容易接受的形式传递给大脑, 成为联系地理事物与人的认识过程之间的中心环节。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知识点, 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 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 它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特殊功能。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实用, 同时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具。如果教学中地图运用的好, 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 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综合, 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 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 锻炼读图与析图能力, 是地理教学中最基本而又重要的内容, 也是最富有地理学科特色的教学方法。
1.重视地理位置的阅读
读出图中地理事象的地理位置, 是最基本的读图内容和读图要求。但读图时往往容易被忽视, 这是应该引起注意的。从地图中读地理位置, 包括纬度位置、经度位置, 这可以通过图中的经纬线来阅读。从地图中还可以读出海陆位置和地理事象之间的相对位置。读相对位置的时候, 要会利用经纬线判断方向。读经纬度位置时, 一定要读出是东经还是西经, 南纬还是北纬。同样, 要根据经纬线判断方向, 我国南极考察长城站位于城市N的东南方向, 而不是西北方向。
2.将不同内容的地图对照起来阅读
学地理不光是记忆, 还要认识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分析地理事象相互之间的关系。将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各种地图放在一起读, “叠加”起来读, 能了解和掌握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地理特征, 理解其成因。例如, 读“中国政区”图, 可以知道我国有哪些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分布;读“中国地形”图可以知道我国有哪些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及其分布。要是把“中国政区”图和“中国地形”图叠加起来阅读, 就可以把我国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分布落实到更具体的层次。如秦岭主要分布在陕西省的南部;山西省在太行山的西面, 地形属于黄土高原;江苏省大部分为平原地形;浙江省大部分为丘陵地形, 等等。这样, 当分析我国某个地区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时, 就有了基础。把“中国政区”图和“中国降水量”图叠加起来阅读, 你会发现, 总体来说, 我国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减少, 但是局部地区有例外, 福建省西部降水量要比东南部沿海地区多, 新疆南部是我国降水量特别少的地区。什么原因呢?你再叠加一幅“中国地形”图, 可以知道福建省西部多雨地区正好是武夷山脉, 而新疆南部少雨区为高山环绕的塔里木盆地, 地形状况是影响降水量多少的原因之一。
3.在读图中注意地理事象之间的联系, 注意通过读图发现问题
各种地理事象之间的联系在同一幅图中也有体现, 读图时要注意发现和探究。如图中画出了经纬线并标出了度数, 画出了海岸线, 这些内容提供了该地区经度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如果图中再有农作物的内容, 读图时读出这些内容, 能进一步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如学《黄土高原》这课时, 应充分利用中国地形图和政区图, 引导学生在地形图上找出太行山、秦岭、长城和兰州市的位置, 并在图上勾画出黄土高原的范围, 对照政区图, 明确黄土高原包括的省区。再让学生指图说出黄土高原的范围和包括的省区。这样, 学生不仅很快归纳出黄土高原的范围, 包括的省区, 还掌握了教材的内在联系。通过大量的指图回答, 培养了学生阅图和用图的能力。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地图积极思维,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地图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它表达了丰富的地理信息, 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信息的相互关系, 以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4.养成用图的习惯
地理课本中有地图, 另外, 还有地理图册。在学习地理时要经常用图, 养成用图的习惯。俗话说, 熟能生巧, 自己在读图用图的过程中摸索出一套读图方法, 那是最为宝贵的。
二、趣味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法宝, 它是学习的内驱力, 是学习的酵母, 有了它, 学生再不会昏昏欲睡, 再不会被迫去学!
1.趣味导课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深入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 通过富有情趣的导言, 使课堂开始便形成一种活跃而愉快的氛围, 使学生产生掌握新知识的强烈愿望, 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在区域地理讲授之前, 通过“地理之最”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讲述亚洲地形特征时, 先提问:世界最高峰是什么山峰?海拔为多少米?在讲述南极洲时, 可用世界上位置最南、平均海拔最高、气温最低而冰层最厚来导入南极洲;可用“世界最大的原料进口国”作为日本地理的开端;用“世界最大的石油宝库”引入中东地区的讲述。另外, 还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地理风貌, 在观图领略一个国家或地区风土人情的基础上讲授新课。例如, 先观察艾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阿尔卑斯山的美景、地中海的迷人风光等, 然后开始欧洲西部的学习;用克里姆林宫和红场的图片, 引入俄罗斯的学习。
2.趣味授课
使用生动的教学语言。用诗词歌赋来描述地理事物。诗词歌赋交融于地理教学过程, 能将抽象的地理事物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展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例如, 可用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描述三峡峡谷之幽深、水流之湍急;用“望庐山瀑布”反映庐山风景之秀丽。
使用地理别称配合地名教学。地理别称具有把地理事物的特征高度概括的功能, 有助于学生记忆众多的地名。例如, “世界公园”“钟表王国”——瑞士;“火山之国”——印度尼西亚;“佛塔之国”——缅甸;“枫叶之邦”——加拿大;“日光城”——拉萨;“不夜城”——漠河;“草原钢城——包头;“塞上江南”——宁夏平原等。
选编一些地理口诀来描述地理事物的特征和规律等, 便于学生掌握和记忆,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新课时, 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化、趣味化, 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及动脑能力。
一、高效课堂的基本元素
高效课堂出发“原点”,是从“两率”人手,即解决课堂精力流失率和提高高效学习率;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可认为“教学效率”至少包含三个要素,即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高效课堂的基本元素包含如下几点。
★教学抓手:导学案—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盘。
★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
★技术支撑:高效课堂模式通过展示实现交流、纠错实现落实、点拨实现提升、开放实现拓展。
★学习方式: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
★三种利器:活页夹、双色笔、纠错本。
二、高效课堂的创新模式
高效课堂的内涵是指课堂的高效率(时间省、容量大、效果好)。高效课堂的程序为时间划分:10+30+5;环节划分:预习、展示、测评;六大模块:交流预习、任务分配、合作探究、展现拔高、巩固穿插、测评达标。
高效课堂的模式特点如下。
(1)一般模式:亦称基本模式。为10+30+5,分为三个环节:预习指导+合作交流+达标测评。在45分钟的课堂上,教师占用的时间要少于10分钟,这其中应包括新课导入、分配任务、疑难点拨、归纳提升、组织测评。课堂上学生用于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高效课堂倡导的合作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以独学、对学、群学等形式实现新课改的自主、合作、探究。5分钟为当堂达标测评时间。当堂达标测评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试卷测试或者作业,而是通过学习小组,组织进行对子之间的“两两”检测,形式灵活多样,既可以采用当堂“小纸条”测评,也可以简单到“口头”测评。
(2)“杜郎口”模式:主要针对初中阶段的课堂教学模式。
常态模式:10+35,又叫“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教师可支配时间为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为35分钟。
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预习—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展示—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对感悟进行提升。反馈—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
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立体式——目标任务三维立体式,任务落实到人、组,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充分展示。大容量——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课堂活动多元,全体参与体验。快节奏——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周密安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
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预习交流、明确目标——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教师口述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一般每组完成一项即可;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合理构建中学地理高效课堂方法。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教师以试卷、纸条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三、高效课堂的教学实例
以横沥中学初一(4)班为例,全班44位学生,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优秀生(七科平均分80分以上)有10人,七科总分在350分以下的有12人,中等生22人。在组织实施高效课堂教学中,可把全班分为11个小组,每个小组按学习能力强弱搭配,10个优秀生分在10个小组中,还有一个较弱的小组由老师亲自坐阵辅导。
全班分组结构如下:1个优秀生+2个中等生+1个后进生。在讨论合作学习中,老师布置任务的难易程度以2个中等生能接受的程度为准。在小组批改作业、抽背检查中,1个优秀生担纲挑重担,对不合作的学生名单交给科任老师或班主任处理。老师严格控制布置任务的量,要符合中等生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这一过程中,最难管理的是那一个后进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考虑到本班的实际情况,对这12个后进生,将作业量适当减少、作业难度适当降低,有一两个厌学的同学可对其减少作业量、降低难度,若仍不配合,可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共同陪伴其子女在教室跟班上课一周,让他们了解其子女每天在学校的学习状况。一个学期以来,效果显著。
例如,在“澳大利亚”一课就其地形与气候的探究学习中,教师布置任务,小组合作完成。
如果到澳大利亚当牧场主,你会选择在哪里建设自己的牧场?
·根据澳大利亚的地形来选址。
·根据澳大利亚的气候来选址。
(小组自选课题,选择牧场位置.组长汇报结果指图讲解,不仅要说明所选位置,而且要阐明选择依据)
选取一优秀生的一组画面,可将一聪明但厌学的某同学安排在这一组,在讨论完成任务过程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就澳大利亚牧场选址的方式和理由探究学习,培养学习解决问题能力。这样以1+2+1的方式以好带差,效果比较显著。
四、高效课堂的优越性及局限性
(1)优越性:①“零”作业状态是同学们最喜欢的状态。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应精、准,不宜无休止地重复。课后尽可能实现“零作业”,如需布置,只布置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提升学生能力的拓展作业。②预习先行,先学后教,实现两个前置: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③教学从“学情”调查开始,根据“学情”作出决策,设置环节。④注重对抗质疑,落实小组评价。⑤注重当堂纠错,及时矫正反馈。
(2)局限性:①学生负担有增无减。原因:部分教师对教材和课标未深入钻研;教师对中考无经验;学习科目增加。②课程计划不能得到完全落实。研究性学习成为学校的装饰品;综合实践成为课程的点缀品;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奢侈品。③心理负担和学习压力大,导致身体素质下降。睡眠不足。其原因在于中考 (考试形式、考试内容、招生方法)不能很好地支持课改,未能解决好教学改革与中考的关系。▲
附调查问卷:
1.你对初中学习生活的总体感觉是:
A.挺轻松的 B.有一定压力 C.压力很大 D.没感觉
2.你认为导致一些同学(或你自己)学习有压力的主要的原因是(可以多选):
A.课程太多B.作业太多
C.考试太难D.老师和家长期望太高
3.你的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可以多选):
A.个人兴趣B.公民责任感
C.学校和家长的压力D.为将来找份好工作
4.你每天睡眠时间约为:
A.4小时以下 B.4~6小时 C.6~8小时 D.8小时以上
5.你每天做作业(指教师留的作业)的时间约为:
A.8小时以上 B.6~8小时 C.3~6小时 D.3小时以下
6.你每天的学习时间(含上课、作业、自学时间)接近于:
A.10小时以下B.12小时左右
C.14小时左右D.16小时左右
7.你是否经常看报或者看(听)新闻:
A.每天都看(听) B.经常 C.偶尔 D.根本没有时间
8.你是否经常去学校的图书馆:
A.经常B.偶尔
C.学校没有图书馆D.学校不让学生去
9.你是否参加过研究性学习活动:
A.参加过,有兴趣B.参加过,但没兴趣
C.没参加过,因为我没兴趣
D.没参加过,因为学校没开课
10.每一节课刚上课的5~10分钟,老师最常用的引入新课的方式是:
A.考试B.复习、提问
C.设计一定的情境(讲趣闻、故事、事件等)
D.开门见山,直接扣题
11.从总体上说,在课常学习中,同学们是否有机会发表与老师不同的意见或想法:
A.几乎没有B.偶尔有
C.经常有D.几乎每节课都有
12.老师在讲过一章(或一个单元)内容后,是否能引导你们归纳出全章(或单元)的知识之间的联系(知识体系或网络关系):
A.一般是老师归纳、我们听和记录
B.一般是让我们自己归纳,上课讨论
C.一般不归纳,章(单元)复习就是做一些习题
13.你们老师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A.以讲授为主
B.有较多的学生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
C.引发较多的讨论和交流
D.进行大量的书面练习
14.在初中阶段,你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是:
A.老师以讲授为主
B.有较多的学生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
C.引发较多的讨论和交流
D.进行大量的书面练习
15.在课堂上,大多数老师的讲授时间(不含提问、讨论、练习的时间)约占一节课的:
A.三分之一B.二分之一
C.四分之三D.几首整堂课地讲
16.在课堂上,你希望:
A.老师要多讲,学生多听、多记
B.老师少讲一点,给学生更多的思考、讨论、练习时间
C.讲练结合,以学生能理解为宜
D.我无所谓
17.你们老师留的作业大多是:
A.以练习或记忆、背诵为主
B.以读书与思考为主
C.实践性作业,如动手操作、小制作或社会调查等
18.各学科累积起来,你班平均每周考试的次数为:
A.1次以下 B.2~3次 C.4~6次 D.7次以上
19.从总体上说,你和老师的关系是:
A.服从和被服从关系B.朋友一样的平等关系
C.“家长和孩子”一样的关系D.很不和谐的关系
20.你最喜欢哪种老师:
A.知识渊博B.对学生要求严格,一丝不苟
一、目前中学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中学地理教学不受重视。在十分重视升学率的今天,中学教学随着高考指挥棒转。由于地理不是高 、中考的科目,仅在会考中占有一席之地,导致学校、老师、学生等对地理课不重视,视为“副”科,学得好 坏无所谓,临近会考时“突击”一下后就算了。有的学校地理教学条件很差,连最起码的地理教学挂图、地球 仪等都缺乏,有时地理课成为学生们的自习课。
(二)中学地理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质量下降。由于学校对地理教学不重视,教学时间被压缩,不少优 秀地理教师脱离地理教学岗位,有的学校甚至连一名专职地理教师也没有,为了应付会考,临时找一些根本不 熟悉地理知识又没有受过地理教学技能训练的教师担任地理教学任务,其结果只能是照本宣科,根本调动不起 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再加上会考的要求低,只要会考临近时把会考复习资料背一下,几乎都能过关,这一 规律已被学校、老师、学生们掌握,自然谈不上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出现学生不好好学,老师懒得管的情形 ,大大影响了中学地理教学的质量。
(三)中学地理课外活动开展较少。学校地理教学工作应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方面,课外活动的开 展,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手段,比如带领学生搞课外乡土地理调查研究,可使学生学习到定方向、使用比例 尺、放大或缩小地图等有关地图知识和技能。如今地理课外活动成了额外负担,学校又很少购买必要的直观教 具,更谈不上现代化的直观教学了,老师也就懒得去组织学生进行既有趣又有益的地理野外观察活动、学生也 不能把在课堂教学中学的地理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
二、加强中学地理教学十分必要
(一)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学地理知识广泛,居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位置上,与中学的各个学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例 如人类历史和政治事件的发生都具有一定的空间性,故地理学科中的大量地名知识,对历史和政治等学科的教 学有很大帮助;地理涉及的天体系统、地球运动、大气运动等知识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地球为什么围绕太阳 运动?月亮又为什么围绕地球旋转?这些既是地理问题,又与物理、数学相关,对启发学生学习物理和教学也 有积极作用,此外,地理教学中的.岩石风化,石炭岩地形的形成以及各种有用矿等等也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
(二)中学地理教学在生产建设中有着重要作用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它在很多方面能直接或间接为生产建设服务。中学地理教学中讲授的 土壤资源、水热资源、森林资源、天然草场等各种自然资源,都是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对各地自然资源 情况的了解,有得于制定切合实际的农业发展措施;地理教学中讲授的各种工业地理分布、工业原料来源、工 业燃料和动力的供给、工业的交通运输条件、工业产品的分配、各种工业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各种工业与自然 条件的联系等知识,对学生以后的生产实践是有益的;此外,地理教学中各种交通路线的地理分布和交通枢纽 等知识,对学生将来参加交通运输业的生产实践也是有用处的,特别是地图、地名知识等,对学生将来进行通 讯、邮电、贸易等工作有很大帮助。
(三)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问题同样与地理知识有关,象全国各省市的工农业特产、主要的 粮、棉、油、煤产区,重要城市、旅游景点的分布,各地风土人情等知识都来源于地理学科,而这些又与我们 的生活息息相关。出差旅游如不具备查阅地图和交通路线的知识必会扫兴而归。我国古代,就常用“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的常识渊博,其中就体现了地理的重要性。
(四)地理教育(www.xfhttp.com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初探
————蛇形中学:康红英 新课程理念突出强调:地理学科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将这些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设计中,怎样才能使地理课堂有趣有序而又充满活力,强烈吸引每个学生的注意力,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全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中,笔者作了一些初探:
一、精心设计导言,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生的注意力正处于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过渡的心理年龄阶段,上课伊始,教师如能围绕本节知识的重难点,精心设计导言,创设与本节核心知识相关的问题情境来导入课堂,不仅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同时还能使学生在一张一弛的轻松愉悦氛围中,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把学习活动推向更广泛更深入的探究,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掌握学习的内容。
例如:学习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温分布》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近些年来,每年冬天,中国海南总会迎来一批多达十几万的“候鸟”老人,据调查这批老人大都来自中国东北,这是什么原因呢?由此快速导入中国气温分布特点的学习,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地理的道理,体验到知识的价值。
再如:学习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分区地理《西北地区》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据了解,新疆地区的人们越是遭遇干旱,越是盼望出太阳,这又是为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西北地区的学习,揭开西 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之谜。
学生的学习往往是从疑问和好奇处开始。教师如能精心设计导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就能巧妙的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围绕本节的重难点,善于利用与本堂核心知识相关联的教学素材或者学生的易错易混的知识点或设置悬念或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兴趣,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进而全情地投入到阅读教材的学习之中。
二、坚持读图用图,夯实基础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指导学生读图、用图、画图,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夯实。
首先、初中地理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各种地理事物、现象的空间位置形象,如湘教版七年级世界地理中的大洲、大洋,国家、地区的轮廓、界限,某地地形区,气温的高低变化等等,它们都是难以用语言准确无误的表达出来,而借助相关地图,指导学生读图,便能一目了然。对重点地理事物,则更要常引导学生读图并画图,如中国地理中“五纵四横的铁路干线网络图”,更能让学生形成准确、牢固的形象记忆。
其次、地理学科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综合性。一张地图,我们可以采集到大量的的信息,如一个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湖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知识,据此,还可以进一步分析得出该区的人口 城市分布特点、工农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商业等人文地理特征,从而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一个区域的综合特征。基于这些,平时的教学更应该指导学生如何读图、用图、析图,有助于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再次、教师随堂画图,利用地图也是检测反馈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学习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长江黄河的河流概况及河段特征”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借助粉笔,带领学生,快速简笔画河流,讲到哪,画到哪,讲什么,画什么,对比分析也很直观,这样不仅加快了对学生知识理解掌握的检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识图、画图的能力。
第四、平时学习中,对于学生易错易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师更要借助地图,帮助学生深入浅出的理清讲透。如学习八年级上册的“行政区划”中两个抽象的概念:省级行政单位和省级行政中心,经常有学生混淆,教师如能任画一个省级行政单位简图,并用彩色粉笔标出其省级行政中心,这样就直观清楚地进行了纠错强调。类似于这样的易错易混的概念都要讲清,例如:农作物和主食、地形和地形区基础夯实理解了,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对今后的学习也有很大益处。
三、注重归纳总结,坚持联系实际,内化升华知识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作为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探究的能力。
1、会读。
对于教材的阅读,通常需要图文结合。读文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够提纲挈领地抓住重点,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阅读之前,教师有必要进行学法点拨,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理清知识的结构,从而抓住重点。例如、学习“四大高原”时,可以将四大高原的名称、范围、海拔、地表特征进行列表比较。
读图时,指导学生先看图名和图例,再依方位看图,并勾画标注图中重要的的事物,进而了解图中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和分布特征。例如学习“东北地区的人口城市分布”,可以结合教材上的人口分布图,寻找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明白人口分布的规律,并探讨人口分布的原因;进而总结一个地区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原因的探讨方法和规律。
2、会想。
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使学生会想,思维是掌握知识的主要心理过程。而思维总是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核心和标志。训练学生的思维是教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过程。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问题,更要帮助学生剖析问题,教会他们解题思路,使他们的思维有序的进行。例如学习“东南亚的地形与河流”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在引导学生看清地图上的地形与河流后,可以设计问题“地形与河流有没有相互影响?是怎样影响的?”通过思考,不难发 现:地势影响到河流的流向;河流又是塑造平原的主力。再如、在学习了“欧洲西部发达的旅游业”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地区旅游业要发展与该地区的哪些因素密不可分?接着引导学生归纳: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资源、交通设施、气候条件以及旅游设施、管理、服务等,进而迁移到我国的云南省的旅游业的发展。
3、会拓展,向生活倾斜。
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学校最大的浪费是学生在学校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新课程理念也突出强调,地理学习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脱离了生活实际的地理教学,不仅使地理学习变得枯燥泛味,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终身的发展。
地理教学中许多的地理知识都与国家的经济建设,人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并跳出教材,联系生活现象和生产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堂教学,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为地理教学增“资”添“趣”。例如、学习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行政区划”这一重难点时,学生要记住各省的行政简称有一定的难度,新课教学时,教师能够巧妙地从识别车牌号码导入,简介省级行政简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再指导学生依据各省的轮廓、历史文化以及地理事物等特点来结合记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化难为易,解决“简称”难记这一重难点。再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人口政策”时,教 师可以联系当今社会空巢家庭老人的孤独,讲到“单独二胎”到“全面二胎”的政策调整,引导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道理。
学以致用,“学”是为了更好的“用”。联系生活实际来教学,向生活倾斜,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应用于生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动脑、乐于探究的好习惯,更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增强生活能力,更大程度的满足生存的需求。
“开放式教学”是本课题组钱振华提出并付诸于实践的一种教学方法。
开放式教学,强调教学的多元化,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课本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强调知识体系间的横向联系,这无疑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独立精神,培养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首先从乡土地理的教学开始。这是因为:1、学生对家乡有特殊的感情,对家乡的地理事物有渴望了解的心理,利于调动积极性。2、学生对家乡有着不同的感受,不同程度的了解,利于多渠道、多角度的教学、多元化。3、学生对家乡的变化耳闻目睹,弥补了教材内容(特别是人文地理知识)的滞后。4、本人参与了南京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教材熟悉,指导思想明确,能够把握教材。5、先从小范围内实践,以便积累经验,以后逐渐扩大,形成体系。
一、开放式教学(乡土地理)主要做法
1、安排12课时的乡土地理教学(含野外观察、考察4课时),将教材分为6个考题,课堂上教师提纲挚领地讲清教学要点或学生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讨论、自学外,由学生针对本专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由教师或学生回答。学生也可以谈谈与这个专题有关的知识,见闻。
2、多渠道、多方面地了解南京的经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哪些成就。
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由于大规模,按班级组织学生集体参观有种种困难,我设计了调查表,请学生按调查表格内容向家长,亲戚或邻居调查。这洋,来自各个不同方面的材料,从各个不同角度反映了南京的经济状况及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根据这些材料,有选择地在按专题进行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交流。
3、按班级进行野外考察。先后考察了九华山、长江、珍珠河、三台洞、燕子矶等地。为了防止野外考察走马观花,流于形式。我事先设计野外考察表,学生边考察边填写。考察时,除注意地理知识的学习、巩固、注意书本知识与实际的`结合外,还注意与历史、生物等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
4、重视书本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讲到气候部分时,要求测算一天日均温、测一次降水量。讲到农业时,要求学生去一次农贸市场,看看南京有哪些主要农副产品,看看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哪些提高,讲到交通时,站在马路边数一数一分种过往的车辆。感受一下南京交通的实际状况,讲到河流时,测一河流的水量,流速……。为了讲究实效,我仍设计表格,学生按表格内容逐一填写。
5、设计、制作了一套南京乡土地理135幻灯。研制了一套南京乡土地理教学投影片。使教学形象直观。
6、配合教学,利用学校橱窗进行一次图文并茂的乡土地理展览。
关键词:网络时代,泸县高中地理QQ群,地理教学科研工作
一、泸县高中地理QQ群在网络时代下地理教学科研工作中的各项具体功能分析
腾讯QQ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兴媒介,迅速被广大地理教师所认识和接受,已成为地理教师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QQ是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基于Internet的即时通信软件,全国拥有QQ号的网民数以亿计,而QQ群是腾讯QQ推出的一种多人交流的附加服务,是个聚集一定数量QQ用户的长期稳定的公共聊天室,团体成员通过语音、文字、视频等方式互相交流信息。QQ群为QQ用户中有共性的小群体建立的一个即时通讯平台。根据自己工作后,多次参加泸县高中地理教研会调查得出,目前我县广大高中地理教师普遍使用QQ,打开QQ聊天工具已经成为许多教师开机上网要做的首要事情。这为建立多种QQ群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为加强和改进地理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手段,因此,加入地理QQ群这一平台是比较可行的办法。
二、利用泸县高中地理QQ群提升了地理教学教研工作
1. 泸县高中地理QQ群是县内县外地理教师公共的专用网络平台。
泸县高中地理QQ群是提高本县地理教师综合素质、发展个性地理教学和创新能力的基本环境,其中高中地理新课改教学思想学习交流、教师相互勉励和泸县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提高的集体意识是影响QQ群中每个成员的重要因素。目前泸县高中地理QQ群中成员共计85人。包括了:泸州市地理教研员陈大茂、王贵老师;泸县教师进修校教研室主任、地理教研员熊维平老师;泸州市地理教学名师:李军、付顶斌、李治华、胡高洪、熊生英等老师。泸州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李兵、谢燕等老师。泸县高中地理大部分教师、泸州市其他县区教师都是群里的成员。
2. 利用泸县高中地理QQ群,实现资源共享。
地理教学工作中,老师常常需要为学生编写学案、命制试题、进行地理知识点总结等,同时教师也需要参与本县教研活动,学习新课程思想,了解高考最新消息、泸州市地理考试范围和时间安排,进行泸州市各类地理考试成绩分析。利用本QQ群可以通过群邮件、群共享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发送或共享,方便大家下载。地理QQ群打破了泸县乡村中学间地理教师间学习、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有力地整合了泸州市、泸县优势地理教育、教研资源。促进了广大地理教师的学习交流。更加快了青年地理教师的成长速度。QQ群共享中还分享了各种地理教研活动信息、规章制度、文件材料等。QQ群相册中也记录了各次市县地理教研会议合影。供大家下载和回味每次活动。
3. 优化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成绩提高显著。
通过群内教师间教学方法探讨和教学资料的分享,使得地理教师在新课改中少走了许多弯路,更加有效地实施了新课程改革。实现了课堂教学方式转变之余,地理的考试成绩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以下为我校高2013届学生入围泸州市地理单科本科人数统计表。
三、利用泸县高中地理QQ群进行地理教学科研提高中的注意事项
泸县高中地理QQ群把现实与虚拟、传统与流行科学有效地结合,为网络时代农村中学高中地理教学工作创造了新局面。但我们也应当看到,QQ群并非万能,好的工具必须要有好的使用方法,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它也不能完成所有的工作,不能取代传统地理教学科研模式。地理教学如果过度依赖网络,容易导致地理教学的不规范性和随意性,进而影响地理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它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地理教学科研带来机遇和效率的同时,也给地理教学科研带来了挑战。在地理QQ群建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吸收新成员加入QQ群时最好实行实名制。
群内各成员的名片为学校名称+教师姓名,避免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加入,胡乱发布虚假消息或者病毒。如果出现了一些不良信息发布者,群里管理员和创建者应及时清除该成员,吸收新成员的时候应注意核对申请者的身份信息。
2. 地理QQ群应该交给热心地理教学科研且常在线的教师管理。
市县教研员、各校地理教研组长或者备课组长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能邀请大家加入群、参加群活动,管理群。计算机水平高的地理老师,是在网络上花费时间比较多的教师,可以利用建设群、管理群的工作来肯定他们的计算机网络水平,从而调动他们用自己的计算机水平建设和管理QQ群的积极性。
3. 加强并规范群管理,创立群里老师和谐交往的良好氛围。
群的开放性为不良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方便之门,作为地理教学科研的交流平台,群主和管理员在应加强并规范群的管理,制定群规则、加强群内监督。QQ群的特殊性使得群体不良情绪易蔓延,遇到重大问题或涉及虚假、欺诈等信息,群主和管理员要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广大教师不能使群主和管理员觉得他们的职责就是监督和管理,而应该尽力使他们乐意当群主和管理员,在网上和广大地理老师沟通,讨论社会的真善美,拉家常等。
四、QQ群建设有待解决的问题
1. 群内地理考试题、课件、学案等资料共享程度不够高。
各校教师上传共享资料不积极,目前QQ群中大部分地理教学科研等共享资料,主要由本县教研员熊老师和本市教研员陈老师上传。泸县各校之间的地理试题、学案、课件等未能得到很好的共享。
2. 群内成员相互认识度低,参与地理教学讨论不够积极。
群内的讨论一般还是限于本校之间老师,或者很熟悉的几个老师的偶尔交流。有的老师在群里一个月累计发言次数不超过三次。部分成员在群内彼此间感觉很陌生。
3. 群内成员之间的聚会次数少,深入交流和认识机会不多。
除了泸州市、泸县定期组织的教研活动外,群友们少有聚会,现实沟通平台缺乏,未能把虚拟和现实巧妙地结合。
一、研究课程标准,转变传统观念
笔者以为,过去经验丰富具有娴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的地理教师,不能全凭经验教学,应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订阅一些地理方面的教学杂志,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深刻研究初中地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目标任务,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教育所谓的学以致用,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把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在创新思维、创新教学上狠下功夫,从教育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方法和创新手段上积极思考和实践。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地理教师的素质呢?笔者认为应注重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思想素质,具备奉献精神。第二、加强继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第三、加强教育研究,提高教研素质。第四、深入分析、挖掘教材,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二、改变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第一,地理新教材要求我们必须改变教学方法。传统的地理教学,只是把具体的知识要素作为重要内容来讲授,忽视系统的知识结构和分析方法,这样很难使学生提高认识,培养能力,因此教学中要重点分析知识结构体系,并引导学生捕捉知识要素,使其各得其所,实现要素和结构的有机统一,使学生获得分析、综合、评比、概括、比较等各种能力。要切实加强地理素质教育,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求知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努力培养他们的地理意识、能力与创新精神。
第二,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教师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要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地理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某些学生来说是熟知的,容易理解的,而对另一些学生来说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删、增,替换例子,调整教法。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把他们培养成一个充满活力、富有个性和善于学习创造的人。
第三,要注重“双基”。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也是学生发展的基石,是实现学习过程的载体。因此,课堂教学中应以知识为中心,以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活化、优化课堂的途径。只有在夯实“双基”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有条件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自由发展。
第四,要充分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来丰富地理课程内容。我们所说的地理课程资源,并不单纯是指地理教科书的内容,它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学生的经验及其所在生活环境(学校、社区、家庭)校内外的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等等,都可以是课程的范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离不开教师,从这个角度上讲,教师本身就是最有潜力的课程资源。新标准强调课程的开放性,作为教师,我们要改变过于注重教科书的倾向。教师需要明确的一个问题是“教材”不局限于教科书,而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教材”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汇集。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载体,掌握知识点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某种程度上说,教材是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发展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要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要恰当选择和组合多种课程资源(教材、参考书、学生工具书、用于培养技能的学具、电影、幻灯、录像(音)带、图片等)和各种直观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及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等方面的作用,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线索、尝试和思考的机会,多让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
三、不断总结、认真反思
摘要: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指导于生活,在地理课堂中有效的联系生活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现实背景、理论基础及实施途径,并结合自己从教的实践经验,对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进行了探索。
关键字:初中地理
生活化
初探
地理作为一门应用学科,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地理教学应当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要让学生学习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架起地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桥梁,也就是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融入生活,实现生活化的地理教学。
一、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现实背景
上海市二期课改的课程理念提出要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也就是说中学地理课程应该反映其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和自身经验出发,观察、发现、了解和研究生活中的地理,善于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心现代社会的发展,关注世界的变化,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近年来上海市又提出要建立“主动 有效”的课堂,其实质就是以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习兴趣为前提,还主动权给学生为关键,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为基本方式,宽松、容错的学习环境为心理保障,合理、恰当的激励学生为有用方法,以学论教为客观评价的课堂,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就是要使课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才能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二、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实施途径
卢梭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多少知识和灌输多少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将教学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卢梭强调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获得直接经验。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因而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的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一切教学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所以要倡导让每一个孩子都平等的享受为生活作准备的教育。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也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学习者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了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并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主动的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地理学科的知识存在于生活中,是具体的,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的把地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同时引导学生利用地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地理现象,而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生活化的资源,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设计生活化的问题,运用生活化的活动。
三、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重视系统的理论说教,很多学科的教学现状就是照本宣科,严重的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教师灌输花费时间多,但是效果很差,学生听、记、背,学得很累,学生总感觉到学习地理的过程是枯燥无味的。而上海市二期课改,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了广阔的发挥空间,我们完全可以在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的基础上,将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融入到实际课堂教学中,这样就会使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活问题,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六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地理知识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就显得比较重要。在学习地图的三要素时,如何辨别方向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以北半球为例,在野外如何确定方向?让学生讨论并结合生活实际,设身处地的想一想,除了教材提到的方法之外,还有哪些方法?这样就可以得到许多教材中完全没有提及的答案,如在晴朗的白天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它在天空给你指点方向,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在晴朗的夜晚北极星是盏指路灯,它永远高挂在北方。要是碰上阴雨天,大树也会来帮忙:树叶稠的一面是南边,树叶稀的一面是北方。在下雪天,沟渠里的积雪,化得快的是北,化得慢的是南等等。这些来源于生活的答案会让学生耳目一新,将课堂推向高潮,既有利于学生接受,同时又让学生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地理知识就在身边,通过学习地理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
在七年级学习由地球公转所产生的昼夜长短的变化时,我先提出这样的问题“冬季大家放学回家的时候,天是亮的还是有点黑?夏季放学回家的时候,天是亮的还是有点黑?这说明了什么呢?”由于上海市冬季和夏季学生放学回家的时间是一样的,同学们每天都亲身经历,很快就找到了答案,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快的就回答出:在冬季放学回家时,天有点黑了,而夏季放学回家时,天还是亮的,晴天的时候还能看到太阳,这说明了冬季白天的时间比较短,晚上的时间比较长,而夏季正好相反。接着我引导学生分析春夏秋冬四季的昼夜长短情况。对于学习地球公转所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这一地理现象时,由于课程标准对这一现象不做要求,所以讲解时,就简单的提出:在冬季和夏季时,正午你的影子长短有什么不同?这一节课学生表现的非常积极,参与度大大的提高,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解决地理问题,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掌握得非常牢固。
(二)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景,促进多向交流,营造在生活中学习的氛围
教学实践表明,过分严肃的课堂教学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抑制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教师要善于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化情境,让地理走进学生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身临其境,面对实际问题,尝试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在应用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在一次公开课学习城市环境问题时,恰逢召开上海世博会,于是巧妙的利用这一生活细节创设问题情境,与教学重点难点相结合完成学习内容。教学设计思路如下: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导入,随之转折,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工业的发展,城市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从而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利用学生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事情易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感官也兴奋起来。接着教师提出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见过哪些环境污染问题?毫无疑问,这个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之中无处不存在地理,增强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动机和兴趣。同时,也为后续学生讨论如何采取措施解决和缓和部分环境问题做了铺垫,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提出了很多有效可行的措施,并积极倡导从自身出发,为保护环境尽一份力。
(三)运用和生活有关的视频等进行直观性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早有研究表明,学生对平面的静止的黑白的知识总是不感兴趣,接收效果也不好,同时对理性的知识也不能很好的接受,相反对立体的动感的赋予各种色彩的知识点总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感性的知识也是深入脑海。而视频,录像等直观教学就很好的创设了这样一种新情境新氛围,给学生以充分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毫不费劲的接受了新知识,提升了能力。视频,录像等影视资料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它图文并茂,而且生画同步,视听结合,图像活动变化,能展示情节,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因此适当筛选、借鉴、引用现成的与地理有关的影视资料辅助课堂教学,对于初中生普及地理知识大有裨益。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面对如此巨大的灾难,我们由衷的感叹生命之脆弱,思考着该如何更好的尊重、保护和关爱生命。所以在讲海陆的变迁这节课时,我让学生观看了有关汶川大地震的影像资料,学生从悲壮的画面中,深深感悟到自然灾害的危害性,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我国四川汶川会发生大地震,如果一旦发生了灾害,我们大家应该怎样做。在讲到我国人口问题时,播放春运时上海火车站的情境,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深深的体验到我国人口之多,从而为缓和我国人口问题献计献策。
(四)设计生活化的地理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设计与生活有关的地理探究活动,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学习了地球自转和公转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拓展和探究活动:日历是我们日常生中一件很普通的物品,但同学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它呢?它蕴含着怎样的科学知识呢?有的同学平时根本就没有仔细观察过日历,通过这次探究活动,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回家观察的也很认真,总结出我国的日历通常由阳历和农历两部分组成的,阳历是根据地球的公转周期为依据的,阴历是根据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的,并根据拓展的知识,分别说出了公历和阴历的优缺点。通过设计与生活密切相连的探究活动,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还有一部分同学根据这次探究活动,把历法与扑克牌联系在一起,实现了知识的迁移能力,把娱乐与地理知识联系在一起,也激发了部分平时表现不积极的同学,从而使地理课变得生动,有趣。
总之,我们要充分挖掘地理教学中的生活情境,让地理贴近学生生活,让我们的学生发现地理就在身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地理问题的兴趣,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成为有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J],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11月,36.[2]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89898381.html,什么叫主动有效课程,2011.[3]http://wenku.baidu.com/view/a4fc4943336c1eb91a375d94.html,张国伟,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探究与实践,2011.[4]徐建英,基于教材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初探】推荐阅读: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投稿10-24
中学八年级地理《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10-28
地理教学中学生思维激活与培养策略06-06
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实践课教学设计09-13
浅谈新高考背景下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0-27
初中地理有效教学初探10-17
中学地理老师毕业留言09-09
中学地理工作计划11-08
论文_初中地理有效教学初探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