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考研有机真题(精选8篇)
回忆版,个别地方不清晰
一、简答(7*8)
1、国家以认可方式制定法律的情形
2、唐代法律的形式与xx(忘记了)
3、民法中的财产关系与其他法律中的财产关系的区别
4、胁迫实施的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的异同
(后三个忘记了)
二、辨析(4*10)
1、罗马法中的物法与物权法
2、民事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都能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大意是这样)你认为上述表述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因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分别判断上述三句话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4、刑事诉讼中的证据与一般证据的区别。
三、案例
1、(13分)《三国演义》中曹操刺杀董卓那一段,你对上述文字中曹操的停滞状态,如何看待,如何应对。(大概这样,记不太清)
专业课一:7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一、简答题(共6道,每题10分,总分60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4、科学发展观的依据和基础是什么?
5、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二、论述题(共3题,每题90分)
91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9选7,每题10分,总共70分)
1、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简述造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
3、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4、什么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区分这两者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
5、简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原因。
6、简述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以及动因。
7、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
8、简述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内在转化过程。
9、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示范原则。
二、论述题(3选2,每题40分,总分80分)
考试科目:思想政治教育原理
一、简答题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思想与行为范畴,两者的关系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协调控制律
4、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原则
二、论述题 2008年研究生入学试题
1、从“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学习中共十七大报告的体会
2、对当前以网络文化为主导的“恶俗文化”的批判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要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首先就是要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否具有特殊的研究领域以及特殊矛盾。
1、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是广大人民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只研究人的社会属性的一个方面,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特殊地研究领域。对人的这一方面的研究,其目的就是要摸清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发展的规律,从而有针对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人们的思想向社会发展说要求的方向变化,进而促成人的全面发展。
2、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这一问题,目前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们倾向于认为“一定的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政治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因为:第一,这个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内在根据;第二,这个矛盾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推动着它的发展。这一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和动力,而社会环境又会不断变化,社会会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受教育者的思想也会产生一些新的情况,两者之间会出现新的不平衡,如此发展。第三,这个矛盾还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其他矛盾。如教育者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的矛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与环境之间的矛盾,等等。
2、思想与行为范畴,两者的关系
思想与行为应当提升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思想与行为这对范畴反映和概括了思想政治教育学所研究的特殊领域中各种现象之间最本质、最重要、最稳定、最普遍的特性和关系。
所谓思想是主体对自身的社会存在及其与周围客观世界的关系的主观反映,是为了适应主体生活的需要,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大脑对输入的外界信息自觉进行整合后的产物。它属于精神、意识现象的一部分,但不是它们的全部;而理性认识又是人的思想的一部分,人的思想还包含许多感眭认识。
所谓行为,是指人在一定外界环境刺激下为实现某种目的而使自身机体作出的连续反应过程。简言之,行为就是指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人们的一切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人的思想是行为的内在动力,行为则是思想的外部表现。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协调控制律
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坚持和协调各方面、各种类、个阶段的自觉影响,又要努力控制各方面、各种类、个阶段的自发影响,实现协调自觉影响与控制自发影响的辨证统一。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受制于社会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受制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总方向和总目标,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必须正确判断社会需求、社会形势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及时地、有预见性地规定教育任务、教育要求和实施教育活动,防止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的背离。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协调自觉影响与控制自发影响的辨证统一,就必须坚持社会影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三者影响的一致性和协调性。社会影响,主要是指大众传媒所发散的有意识的教育影响。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影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矛盾或不协调是导致教育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必须共识遵守这一规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比较协调一致的教育合力。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是统一的。社会主义的教育实践证明,文化知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而思想政治教育是文化知识教育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科学性、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的统一。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包含理论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等诸多内容,注意诸内容的协调一致也是十分必要的。从一定意义上说,理论教育是根本,而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是基础。
第五,思想政治教育还必须做到前后连贯一致。诚然,由于社会发展呈现阶段性,各个阶段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在不同阶段也有所区别。但这一情况并不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忽视教育影响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必须坚持系统化规范化教育。要努力克服思想政治教育前后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的消极倾向。理论宣传与教育影响上的混乱,必然导致人们思想和行为上的无所适从,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无动于衷或消极抗逆。
4、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原则应从反映优化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的各种环境因素入手,选择积极的环境因素,制定出正确的选择准则。
(一)积极因素原则。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过程中及时掌握环境变化的动态,分清环境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克服消极因素选择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开展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始终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二)整体一致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环境的影响是根本的,微观环境对宏观环境具有能动作用,这一辨证关系告诉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立足于微观环境,建设和营造良好的与宏观环境相一致的微观环境,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组建全社会的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保持宏观与微观环境对人的思想的一致性,才能卓有成效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三)层次性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存在层次性,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坚持层次性的原则,这样是为了保证在优化环境时,能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防止片面性,加强针对性,增强有效性。
(四)创造性的原则。坚持创造性原则,就是要把握环境对人的思想影响的规律,遵循这一规律,来营造育人的环境。这里,首先要重视环境的影响,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认识环境对人的思想影响和作用;其次要揭示环境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发展的规律,特别是要建立以积极因素为主导的良好环境;最后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造性的开展环境建设,控制宏观环境的发展,营造微观的育人环境。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途径。可以从以下途径入手:一要加大经费投入,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二要加强组织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三要依靠政府行为和社会动员,优化社会宏观环境;四要营造育人氛围,建设社会微观环境。
二、论述题
1、从“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学习中共十七大报告的体会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上所作的报告,科学而系统地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29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党中央自十六大以来提出来的、具有长远指导作用的一系列重大的战略思想、战略任务和战略部署,是指导全党和全国各项工作、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认真学习、准确领会、坚决落实。报告提出,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而奋斗。按照我们初步学习的体会,报告中提出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论断最为根本。可以说,它是党的十七大的基本精神的最高的政治综合和理论概括,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精髓和灵魂,是贯穿报告全篇的一条思想红线。高举这面旗帜和坚持走这条发展道路,是新时期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理论主张和政治选择。在当前的形势下,党中央鲜明和突出地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问题,更加具有不同寻常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旗帜就是指导思想
在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中,相继产生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既具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中的各自的系统性、阶段性的特征,又具有共同的主题和共同的精神实质。我们认为,它们的共同主题,都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回答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的历史性课题,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它们的共同思想实质,则都是立足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揭示和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并用以指导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旗帜就是前进方向
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为要紧的,就是要始终不渝地在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要求和掌控,直接地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它取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也就是取决于它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因而它体现和代表着工人阶级及全体劳动人民的根本的和长远的利益;二是它取决于工人阶级执政党的政治路线及其指导下实践。
2、对当前以网络文化为主导的“恶俗文化”的批判
当前互联网占主导地位的流行文化与我们所设想处于萌芽状态的新文化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具体而言之,当前网络上的流行文化不是一种自觉的文化,她有着较
浓厚的精英意识,也有庸俗和随波逐流的一面。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互联网文化的先天不足;二是互联网文化后天所受的误导。
互联网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与现实的文化土壤是密不可分的。在中文互联网发展初期,最早接触和使用网络的人,几乎都是出身于理工科的学生。由于我国教育体系所存在的众所周知的缺陷,一般来说,文科学生普遍缺乏科学精神,而理工科的学子往往缺乏人文方面的修养。因此,当前互联网上所流行的文化,烙上了理工科学子们喜好的烙印。
一种流行文化一旦形成,必然带有一定的惯性,使得后来者不经意间被夹带于其中。在独立思考和创造力普遍缺失的今天,人们很容易把既有的一切当成必然。另一方面,中国新兴的有闲阶层,有意利用这种流行文化,将其转变成一种时尚,以服务于自己的既得利益。有闲阶层的这种做法,对互联网文化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很大的误导。
在经济泡沫破碎、人们对互联网逐步趋向冷静的今天,正是我们检讨反思互联网流行文化的时候,也正是我们开始着手建设互联网上崭新文化的时候。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当前互联网上流行的一些文化现象进行批判和廓清。
我想起1968年法国巴黎的“五月风暴”,那些走向街头的年轻人,用当前中国有闲阶层的定义也算小资了,但他们却是因为不满于资本主义制度,而喊出了振聋发聩的口号——“禁止说禁止”,“做现实主义者,求不可能之事”。他们还发出这样的呐喊——“一切都不曾结束,我们还会回来!”我相信,重温这些口号,为我们在新世纪寻找新的方向提供了可贵的参考。
中文互联网文化的建设,路漫漫其修远。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现有的网络文化必然被另一种更先进的文化所替代。她高尚而不高雅,通俗而不庸俗,前卫而不晦涩,先锋而不腐朽。会有那么一天,璀璨夺目的文化之花将盛开在互联网上,我们期待着。
1998年:
一、名词(共8题,每题5分,计40分)
1、二里头文化 2、弥兵之会 3、九品官人法 4、大索貌阅 5、《过零丁洋》 6、花石纲 7、斡难河源会议 8、北南面官
二、简答(共2题,每题10分,计20分)
1、唐代中央官制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明代中叶赋役制度改革的原因、措施及影响。
三、论述(共2题,每题20分,计40分)
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其局限性。
2、清代对周边少数民族的统治政策、措施及作用。
1999年:
一、名词(共8题,每题5分,计40分)
1、烈山氏
2、《九刑》
3、昆阳大捷
4、《答手诏条陈十事》
5、领户分封制
6、香军
7、利马窦
8、逃人法
二、简答(共2题,每题10分,计20分)
1、商代科学文化发展的主要成就。2、李自成结局研究的诸家观点及主要根据。
三、论述(共2题,每题20分,计40分)
1、唐后期中枢政制的演变。2、阳明学派的主要哲学思想及时代影响。
99年: 名词解释:
1、屈家岭文化
2、庚戍土断
3、永徽律
4、经总制钱
5、王守仁
6、木兰秋
8、地丁银
简述:1。西周的职官设置2简述黄宗羲的政治哲学思想
论述:1。十国的历史地位2。论清王朝的民族政策及其历史作用
2001年:
一、名词(共8题,每题5分,计40分)
1、良渚文化
2、国人
3、太康
4、耶律楚才
6、西厢记
7、大名通行宝钞
8、堂子
二、简答(共2题,每题10分,计20分)
1、汉代中央官制基本结构与特点。2、比较明太祖与明成租对待宦官政策的不同。
三、论述(共2题,每题20分,计40分)
1、唐宋法律制度的演变。2、清前期的民族政策。
03年:一:名词解释:
1、仰韶文化
2、西晋占田制
3、庆历新政
4、梦溪笔谈
5、村社制度
6、胡蓝之狱
二:西周宗法制度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三:西汉昭宣中兴的措施和作用
四:唐朝两税法的来源内容和评价
五:五代十国时期历史发展的 主要特点
六:明初恢复经济的措施和作用
七:清朝入关初政治措施及其利弊分析
04 年:名词解释:1姓氏2百家争鸣3五铢钱4九品管人法5苏颂6 宣政院简答:1。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迁
2。简述汉武帝的中央集权措施 3。刘宴的理财措施
论述题: 1。试说明地理环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试分析秦统一六国的原因 3。谈谈你对中国历史上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看法
06年初试
一、中国通史
一卷(中国古代史)每题20分
1、简述西周分封制到郡县制的演变过程。
2、佛教的传入及本土化过程。
3、简述契丹政治军事制度以及其特点。
4、简述清朝由胜到衰的过程及并分析原因。二卷(中国近现代史)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四书五经;
2、乾嘉学派。
二简答题(每道10分):
1、什么是幸酉政变?
2、简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特点。三分析题(每道20分)
1、评价洋务运动。
2、分析第三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二、世界通史
一卷世界古代史、欧洲中世纪史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提洛同盟;
2、奥托特权。
二论述题(20分)雅典时期的民主政治表现
三简答题(每题10分)
1、大流士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2、日本大华改新的内容及意义。二卷世界近现代
一 名词解释(每题6分)
1、南特赦令;
2、光荣革命;
3、大觉醒运动;
4、睦邻政策;
5、联合国家宣言。
二 简答题(每题10分)
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张(内容)。
2、英国三次会议改革与基本内容和意义。
3、远东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三论述题(每题20分)
1、比较英国大革命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点。
2、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意义。06年加试
一、西方史学理论(每题25分)
1、简述修昔底德的史学思想和理论。
2、塔西拖的史学思想和理论。
3、美国特纳的边疆史学思想和理论。
4、你是如何理解克罗齐所说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
二、历史文献
一名词解释(每题三分)
1、记注和撰释;
2、《史记》三家注;
3、会要;
4、文献;
5、《通典》。
二句读(15分)
本文摘自赵淡元编的古籍介绍中的一大段话(未加标点断开),然后叫你把文章断开。三翻译(20分)
本文摘自赵淡元编的古籍介绍中的一大段话,然后叫你把那些划有横线的内容给翻译出来。四用你所学的史学思想方法、史学知识对下面的材料进行评论(50分),下面有2篇材料,你任选一篇来评论。2篇材料均摘自赵淡元编的古籍介绍。
06年复试(笔试)
一对下面这段话进行句读、然后翻译,然后写一篇关于中庸方面的不少于500字的小论文(50分)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二1——4题任选三道做,5、6题任选一道做。(每题均25分)
1、简述战国各国变法。
2、论述汉武帝的轮台昭的原因及意义。
3、唐朝两税法的内容及意义。
4、简述宋朝科举制度。
5、简述明清商品货币经济发展水平及原因。
6、评价康雍乾盛世。
东北师范大学199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世界上古史、中古史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题5分,共30分)
1军事民主制 2僭主政治 3贝希斯敦铭文 4穆罕默德 5神圣罗马帝国 6御家人制度
二、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马略军事改革的内容及后果。2、简述大流士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3、简述拜占庭军区制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4、简述自由大宪章的内容和意义。三,论述(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古代希腊城邦衰落的原因和表现。2、试比较亚欧五大封建文明产生和发展的特点。
东北师范大学199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世界上古史、中古史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题5分,共30分)
1、军事民主制
2、喜克索斯人
3、四谛
4、笈多王朝
5、御家人制度
6、汉萨同盟
二、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2、简述马略军事改革的内容和意义。3、试述十字军东侵的原因和主要经过。4、试述基辅罗斯国家的形成。
三、论述(每题15分,共30分)1、试述希腊城邦的特点。2、试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历史地位。
东北师范大学200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世界上古史、中古史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题5分,共30分)
1、血缘家族
2、汉谟拉比
3、荷马史诗
4、凡尔登条约
5、马丁路德
6、破坏圣像运动(尼德兰)
二、简答(每题15分,共30分)
1、马略军事改革内容及意义。2、新航路开辟的后果。
三、论述(每题20分,共40分)
1、论述人文主义的特征。2、论述伯里克利民主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及局限性。
13年
名解: 《历史研究》(汤因比)、《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一纲四目、提洛同盟、王莽改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简答
古代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划分的过程
古希腊民主政体与罗马共和国政体的异同
宋代新儒学产生的背景及其流派
你眼中的夏朝
论答
《人权宣言》内容与意义
南北朝更替的线索是什么,并评价这个时期的政权情况
材料题:
概括美国“不承认主义”的内容
美国这个照会的考量是什么
关于朝鲜族史的两段材料,源于《史记 》、《魏史》通过材料,叙述朝鲜史
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心理学考研分数线
2018年心理学考研已经结束,2019年备考的同学们已经开始奋战,在心理学考研备考中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当属分数线了。博仁考研老师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心理学考研分数线,备考心理学学硕考研的学子可以依此先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
一、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学硕分数线
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心理学学硕考研复试分数线平均为:政治64,英语74,专业课222,总分360。
二、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学硕参考书目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学硕的参考书目如下: 1.《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彭聃龄
2.《发展心理学》(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林崇德编
3.《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刘儒德、陈琦
4.《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张厚粲,徐建平编
5.《心理与教育测量》(新版)暨南大学出版社戴海崎,张锋,陈雪枫编
6.《实验心理学》郭秀艳 人民教育出版社
7.《社会心理学》 侯玉波 北京大学出版社
注:2019年招生信息一般在2018年8、9月左右发布,所以对于备考2019年研究生考试的同学们来说,现阶段的复习可以参考2018年学校发布的招生信息。
http://www.lqqm.net/article-859717-1.html
补上名言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羌笛何须怨杨柳。(王之涣)
2.浮云游子意。(李白)
3.细雨鱼儿出。(杜甫)
4.草枯鹰眼疾。(王维)
5.夜阑卧听风吹雨。(陆游)
6.洛阳亲友如相问。(王昌龄)
7.星垂平野阔。(杜甫)
8.山河破碎风飘絮。(文天祥)
9.清水出芙蓉。(李白)
10.奇文共欣赏。(陶潜)
11.露从今夜白。(杜甫)
12.余霞散成绮。(谢眺)
13.尔曹身与名俱灭。(杜甫)
14.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
15.东边日出西边雨。(刘禹锡)
16.欲把西湖比西子。(苏武)
17.纸上得来终觉浅。(陆游)
18.,不耻下问。(《论语》)
19.三人行。(《论语》)
20.予独爱莲之。(周敦颐)
21.两岸青山相对出。(李白)
22.僵卧弧村不自哀。(陆游)
23.鸟宿池边树。(贾岛)
24.不以物喜。(范仲淹)
25.一鼓作气。(《左传》)
26,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
27.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孟子)
28.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培根)
29.,考当今之得失。(司马光)
30.众口铄金。(《史记》)
31.五岳归来不看山。(徐霞客)
32.句有可削,;字不得减。(刘勰)
33.故,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劝学》)
34.言之无文。(《左传》)
35.忍看朋辈成新鬼。(鲁迅)
36.,只有香如故。(陆游)
37.,侈,恶之大也。(《左传》)
38.,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39.祸患常积于急微。(欧阳修)
40.,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
41.采菊东篱下。(陶渊明)
42.千呼万唤始出来。(白居易)
43.别有幽愁暗恨生。(白居易)
44.今宵酒醒何处。(柳永)
45.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
46.其文约,其辞徽。《史记》
47.言者无罪。(《诗经》)
48.它山之石。(《诗经》)
49.靡不有初。(《诗经》)
50.辅车相依。(《左传》)
51.前事不忘。(《战国策》)
52.知己知彼。(《孙子兵法》)
53.物以类聚。(《易经》)
54.工欲善其事。(《论语》)
55.往者不可谏。(《论语》)
56.,勿施于人。(《论语》)
57.三军可夺帅也。(《论语》)
58.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59,学而不厌。(《论语》)
60.君子坦荡荡。(《论语》)
61.蓬生麻中,;白沙在涅。(《劝学》)
62.流水不腐。(《吕氏春秋》)
63.,则孤陋而寡闻。(《礼记》)
64.玉不琢,不成器。(《礼记》)
65.临渊羡鱼。(《淮南子》)
66.桃李不言。(《史记》)
67.,我为鱼肉。(《史记》)
68.水至清则无鱼。(《汉书》)
69.,岁寒知后凋。(《后汉书》)
70.非淡泊无以明志。(诸葛亮)
7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陶渊明)
72.落霞与孤骛齐飞。(王勃)
73.海上升明月。(张九龄)
74.独在异乡为异客。(王维)
75.为人性僻耽佳句。(杜甫)
76.蚍蜉撼大树。(韩愈)
77.不塞不行。(韩愈)
78.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
79.文章合为时而著。(白居易)
80.溪云初起日沉阁。(许浑)
81.,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82.兼听则明。(司马光)
83.但愿人长久。(苏轼)
84.等闲识得东风面。(朱熹)
85.梅须逊雪三分白。(梅尧臣)
86.金玉其外。(刘基)
87.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88.世事洞明皆学问。(曹雪芹)
89.我自横刀向天笑。(谭嗣同)
90.拼得十万头颅血。(秋医)
91.寄意寒星荃不察。(鲁迅)
92.横眉冷对千夫指。(鲁迅)
(解缙)。
93.红军不怕远征难。(毛泽东)
94.牢骚太盛防肠断。(毛泽东)
95.为有牺牲多壮志。(毛泽东)
96.高山仰止。(《诗经》)
97.与天地兮比寿。(屈原)
98.凫胚虽短,;鹤颈虽长。(《庄子》)
99.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老子)
100.,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李斯)
101.强弩之末。(《史记》)
102.人以铜为镜,;以古为镜,;以人为镜。[李世民(引自《资治通鉴》)]
103.穷且益坚。(王勃)
104.月落乌啼霜满天。(张继)
105.枝上柳棉吹又少。(苏轼)
106.众里寻他千百度。(辛弃疾)
107.,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
108.匈奴未灭。(《史记》)
109.,叹息肠内热。(杜甫)
1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
111.莫道桑榆晚。(刘禹锡)
112.,不悱不发。(《论语》)
113.,俭以养廉。(《格言联壁》)
114.上不怨天。(《礼记》)
115.,不知其可也!(《论语》)
116.心病终须心药治,(《红楼梦》)
117.不入虎穴。(《后汉书》)
118.皮之不存,?((左传))
119.问渠哪得清如许?。(朱熹)
120.抽薪止沸。(魏征)
121.城门失水。
122.,景行行止。(《诗经》)
123.投我以木瓜。(《诗经》)
124.前不见古人,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
125.,任尔东南西北风。(郑板桥)
126.丹青不知老将至。(杜甫)
127.,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
128.,天空任鸟飞。(吴承恩)
129.青山遮不住。(辛弃疾)
130.仓廪实而知礼节。(《史记》)
131.雄关漫道真如铁。(毛泽东)
132.踏遍青山人未老。(毛泽东)
133.天若有情天亦老。(毛泽东)
134.,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135.,;壁立于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136.曾经沧海难为水。(元稹)
137.历览前贤国与家。(李商隐)
138.埋骨岂须桑梓地。(黄冶峰)
139.醉卧沙场君莫笑。(王翰)
14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
141.尽信《书》。(《孟子》)
142.,熟读而精思。(朱熹)
143.爱人者人恒爱之。(《孟子》)
144.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
145.千门万户瞳瞳日。(王安石)
146.人面不知何处去。(崔护)
147.要知松高洁。(陈毅)
148.待到山花烂漫时。(毛泽东)
149.怅寥廓,?(毛泽东)
150.吟安一个字。(卢延让)
151.身无彩凤双飞翼。(李商隐)
152.,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153.醉翁之意不在酒。(欧阳修)
154.乱花渐欲迷人眼。(白居易)
155.心事浩渺连广宇。(鲁迅)
156.,不期乎镆铘;,不期乎骥骜。((吕氏春秋))
157.,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
158.留连戏蝶时时舞。(杜甫)
159.想当年,金戈铁马。(辛弃疾)
160.羽扇纶巾。(苏轼)
参考答案:
1.春风不度玉门关 2.落日故人情 3.微风燕子斜 4.雪尽马蹄轻 5.铁马冰河入梦来 6.一片冰心在玉壶 7.月涌大江流 8.身世浮沉雨打萍 9.天然去雕饰 10.疑义相与析 11.月是故乡明 12.澄江静如练 13.不废江河万古流 14.直挂云帆济沧海 15.道是无晴却有晴 16.淡妆浓抹总相宜 17.绝知此事要躬行 18.敏 而好学 19.必有我师焉 20.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21.孤帆一片日边来 22.尚思为国戌轮台 23.僧敲月下门。24.不以己悲 25.再而衰 三而竭 26.亲贤臣 远小人 27.登泰山而小天下 28.是以傅彩 29.鉴前世之兴衰 30.积毁销骨 31.黄山归来不看岳 32.足见其疏 乃见其密 33.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34.行而不远 35.怒向刀丛觅小诗 36.零落成泥碾作尘 37.俭,德之共也 38.臣心一片磁针石 39.智勇多困于所溺 40.余将董道而不豫兮 41.悠然见南山 42.犹抱琵琶半遮面 43.此时无声胜有声 44.杨柳岸,晓风残月 45.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46.其志洁 其行廉 47.闻者足戒 48.可以攻玉 49.鲜克有终 50.唇亡齿寒 51.后事之师 52.百战不殆 53.人以群分 54.必先利其器 55.来者犹可追 56.己所不欲 57.匹夫不可夺志也 58.思而不学则殆 59.诲人不倦 60.人常戚戚 61.不扶不直 与之俱黑 62.户枢不蠹 63.独学而无友 64.人不学 不知道 65.不如退而结网 66.下自成蹊 67.人为刀俎 68.人至察则无徒 69.疾风知劲草 70.非宁静无以致远 71.便欣然忘食 72.秋水共长天一色 73.天涯共此时 74.每逢佳节倍思亲 75.语不惊人死不休 76.可笑不自量 77.不止不行 78.行,成于思,毁于随 79.歌诗合为事而作 80.山雨欲来风满楼 81.忧劳可以兴国 82.偏听则暗 83.千里共婵娟 84.万紫千红总是春 85.雪却输梅一段香 86.败絮其中 87.山间竹笋 嘴尖皮厚腹中空 88.人精练达即文章 89.去留肝胆两昆仑 90.须把乾坤力转回 91.我以我血荐轩辕 92.俯首甘为孺子牛 93.万水千山只等闲 94.风物长宜放眼量 95.敢叫日月换新天 96.景行行止 97.与日月兮齐光 98.续之则忧 断之则悲 99.生于毫末 起于累土 始于足下 100.泰山不让土壤 故能就其深 101.势不能穿鲁缟也 102.可以正衣冠 可以见兴替 可以知得失 103.不坠青云之志 104.江枫渔火对愁眠 105.天涯何处无芳草 106.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07.位卑未敢忘忧国 108.无以家为也 109.穷年忧黎元 110.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111.为霞尚满天 112.不愤不启 113.勤能补拙 114.下不允人 115.人而无信 116.解铃还须系铃人 117.焉得虎子 118.毛将焉附 119.为有源头活水来 120.剪草除根 121.殃及池鱼 122.高山仰止 123.报之以琼琚 124.后不见来者 独怆然而涕下 125.千磨万击还坚劲 126.富贵于我如浮云 127.停车坐爱枫林晚 128.海阔凭鱼跃 129.毕竟东流去 130.衣食足而知荣辱 131.而今迈步从头越 132.风景这边独好 133.人间正道是沧桑 134.操千曲而后晓声 135.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136.除却巫山不是云 137.成由勤俭败由奢。138.人生到处有青山 139.古来征战几人还 140.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41.则不如无《书》 142.循序而渐进。143.敬人者人恒敬之 144.只缘身在最高层 145.总把新桃换旧符 146.桃花依旧笑春风 147.待到雪化时 148.她在丛中笑 149.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50.拈断数茎须 151.心有灵犀一点通 152.千里莺蹄绿映红 153.在乎山水之间也 154.浅草才能没马蹄 155.于无声处听惊雷 156.良剑期乎断 良马期乎千里 157.秦时明月汉时关 158.自在娇莺恰恰啼 159.气吞万里如虎 160.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北师大附中小升初语文真题汇编(古诗句默写专题)的延伸内容:小学生考试考场答题技巧辅导
一、自我暗示、消除焦虑 考试一旦怯场,面对试题就会头脑空空,平时熟悉的公式、定理回忆起来也变得困难,注意力不能集中,等到心情平静下来,已浪费了许多时间,看到许多未作的题目,则会再次紧张,形成恶性循环。这时要迅速进行心理调节,使自己快速进入正常应考状态,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调节焦虑情绪:①、自我暗示法。用平时自己考试中曾有优异成绩来不断暗示自己:我是考生中的佼佼者;我一定能考得理想的成绩;我虽然有困难的题目,但别人不会做的题目也很多。②、决战决胜法。视考场为考试的大敌,用过去因怯场而失败的教训鞭策自己决战决胜。
二、整体浏览,了解卷情 拿到试卷后,在规定的地方写好姓名和准考证号后,先对试卷进行整体感知,看看这份试卷共多少页、总题量是多少、分哪几大部分、有哪几种题型。这样不仅可以要防止试卷错误,尽早调换,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而且通过对全卷作的整体把握,能尽早定下作战方案。重要的是初步了解下试卷的难易度,以便自己合理安排答题时间,避免会做的没有做,不会做的却浪费了时间的情况出现。
三、“两先两后”,合理安排 试卷的难易、生熟占分高低大体心中有数了,情绪也稳定了,此时大脑里的思维状态由启动阶段进入亢奋阶段。只要听到铃声一响就可开始答题了。解题应注意“两先两后”的安排:①、先易后难 一般来说,一份成功的试卷,它上面的题目的排列应是由易到难的,但这是命题者的主观愿望,具体情况却因人而异。同样一个题目,对他人来说是难的,对自己来说也许是容易的,所以当被一个题目卡住时就产生这样的念头,“这个题目做不出,下面的题目更别提了。”事实情况往往是:下面一个题目反而容易!由此,不可拘泥于从前往后的顺序,根据情况可以先绕开那些难攻的堡垒,等容易题解答完,再集中火力攻克之。②、先熟后生 通览全卷后,考生会看到较多的驾轻就熟的题目,也可能看到一些生题或新型题,对前者——熟悉的内容可以采取先答的方式。万一哪个题目偏难,也不要惊慌失措,而要冷静思考,变生为熟,想一想能不能把所谓的生题化解为若干个熟悉的小问题,或转化为熟悉的题型。总之要记住一句名言:“我易人易,我不大意;我难人难,我不畏难”。
四、“一慢一快”,慢中求快 一慢一快,指的是审题要慢要细,做题要快。题目本身是解题方法、技巧的信息源,特别是每卷必有的选择题中的题干中有许多解答该题的规定性。例如:选出完全正确的一项还是错误的一项,选一项还是两项等,这些一定要在读题时耐心地把它们读透,弄清要求,否则是在做无用功。考卷大多是容易的,在大家容易的情况下就看谁更细心,而细心最主要的就是审题时要慢要细心。当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后,答题时速度应快。做到这一点可从两方面入手,一、书写速度应快,不慢慢吞吞。
二、书写的内容要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噜嗦重复,尽量写出得分点就行了。
五、分段得分,每分必争 考试中经常有的同学答案是错误的,但依然得了分,这说明写出了得分点,而有的同学甚至一点解题思路都没有,只是将公式进行了罗列,也依然得到了分,都是同样的道理。尤其是有问的解答中,如果第一个不会千万不要放弃,一定要浏览完全部的问题,做到每分必争,切忌出现大量空题的情况。“分段得分”的两种情况:对于会做的题目。对会做的题目要解决对而不全的老大难问题,如果出现跳步往往就会造成丢分的情况,因此,答题过程一定规范,重要步骤不可遗漏,这就是分段得分。对于不会做的题目,这里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一大题分几小题的,一种是一大题只有一问的。对于前者,我们的策略是“跳步解答”,第一小题答不出来,就把第一小题作为已知条件,用来解答第二小题,只要答得对,第二小题照样得分。对于后者,我们的策略是“缺步解题”,能演算到什么程度就什么程度,不强求结论。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得到分数。
2018考研经验:北师大化学考研心得
之前准备考研就经常在论坛里逛,但永远是潜水状态,感觉有个地方大家一起交流信息,一起分享心情真的好好~从这里得到了很多,现在我也为大家提供些力所能及的一点帮助吧~
【备考】
我是从大三下学期开始考虑要考研,并收集各种考研信息和相关资料,与考研的师兄师姐沟通交流,并断断续续地开始复习英语单词和专业课。真正备考的时间加起来也就两个月左右,前期也许是还没有紧迫感,效率很低。而且我认为没必要太早开始准备,因为战线拉得太长容易使人感到疲惫无力,而且太早开始复习的东西也容易忘记。
【复习】
暑假大家都报班,但是我由于资金和时间原因,政治和英语我没有舍得报,因为觉得这些自己看看背背应该问题不大,老师也帮不了什么。但是化学专业课好多,真心不知道怎么复习,抓不住重点呀……犹豫了好久终于还是忍着肉疼报了个专业课辅导班,很贵(好像是2000多)而且只有3天时间,但是感觉很有效果(当然我也没打算通过这3天就把6门专业课都复习好,但是 通过老师讲解每科的重点,具体怎么复习,还有分析真题什么的,至少心里有了个框架,对了,他们还给了一些北师大的期中期末题,感觉还蛮有用的)
然后开始了我的考研复习之路,通过前几天的辅导,我对本校的专业课重点还算了解,也认为太早复习很容易忘记,所以我不太急着复习专业课,而把重心先放在了英语上。我的英语单词欠缺很大,但我试着背考研大纲单词,却发现根本背不下去,而且背过的没几天就全部忘记了,所以我不得不换了个方法,通过精做真题阅读来记忆单词。我用了一个月时间精做了近十年英语真题阅读,把每篇阅读不会的大纲词汇理解并记忆,以及对每篇阅读的长难句进行分析学习,一个月下来,感觉英语阅读有了质的飞跃。另外,也自制了英语写作模板,并根据这个模板做了几次写作练习。除此之外,再学习英语之余,我也把普通化学原理复习了一遍,因为我认为普通化学是所有分支化学的入门及总结,先复习普化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整体化学。
大四开学后的九月、十月,由于还有一些课及实习,复习脚步不得不放慢一些,但我还是利用空余时间将政治大纲复习了一遍,并复习了物理化学,期间以及之后我都是几乎2天会再做一篇英语真题阅读并复习其中的单词。
十一月十二月我认为是备考最关键的时候。在十一月我结合先前的了解把除了上述两门之外的其它专业课给 复习了一遍,通过书和课件,对每门专业课重新有了整体的认识,并且每天早晨背一个小时的政治或英语,十一月过后,我基本上把所有的知识都复习过了一遍,到 了十二月,则重点放在了专业课的总结归纳、小测验和期中期末卷还有真题分析,以及政治英语的整体练习上,英语我重点是做真题而政治则关键是做模拟题。
For the first time in history more people live in towns than in the country. In Britain this has had a curious result. While polls show Britons rate “the countryside” alongside the royal family, Shakespeare and the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 as what makes them proudest of their country, this has limited political support.
A century ago Octavia Hill launched the National Trust not to rescue stylish houses but to save “the beauty of natural places for everyone forever.” It was specifically to provide city dwellers with spaces for leisure where they could experience “a refreshing air.” Hill’s pressure later led to the creation of national parks and green belts. They don’t make countryside any more, and every year concrete consumes more of it. It needs constant guardianship.
At the next election none of the big parties seem likely to endorse this sentiment. The Conservatives’ planning reform explicitly gives rural development priority over conservation, even authorizing “off-plan” building where local people might object.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been defined as profitable. Labour likewise wants to discontinue local planning where councils oppose development. The Liberal Democrats are silent. Only Ukip, sensing its chance, has sided with those pleading for a more considered approach to using green land. Its Campaign to Protect Rural England struck terror into many local Consecutive parties.
The sensible place to build new houses, factories and offices is where people are, in cities and towns where infrastructure is in place. The London agents Stirling Ackroyd recently identified enough sites for half a million houses in the London are alone, with no intrusion on green bet. What is true of London is even truer of the provinces.
The idea that “housing crisis” equals “concreted meadows” is pure lobby talk. The issue is not the need for more houses but, as always, where to put them. Under lobby pressure, George Osborne favours rural new-build against urban renovation and renewal. He favours out-of-town shopping sites against high streets. This is not a free market but a biased one. Rural towns and villages have grown and will always grow. They do so best where building sticks to their edges and respects their character. We do not ruin urban conservation areas. Why ruin rural ones?
Development should be planned, not let rip. After the Netherlands, Britain is Europe’s most crowded country. Half a century of 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has enabled it to retain an enviable rural coherence, while still permitting low-density urban living. There is no doubt of the alternative—the corrupted landscapes of southern Portugal, Spain or Ireland. Avoiding this rather than promoting it should unite the left and right of the political spectrum.
26.Britain’s public sentiment about the countryside
[A] didn’t start till the Shakespearean age.
[B] has brought much benefit to the NHS.
[C] is fully backed by the royal family.
[D] is not well reflected in politics.
27.According to Paragraph 2,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National Trust are now be
[A] gradually destroyed.
[B] effectively reinforced.
[C] largely overshadowed.
[D] properly protected.
28.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 inferred from Paragraph 3?
[A] Labour is under attack for opposing development.
[B] The Conservatives may abandon “off-plan” building.
[C] The Liberal Democrats are losing political influence.
[D] Ukip may gain from its support for rural conservation.
29.The author holds that George Osborne’s preference
[A] highlights his firm stand against lobby pressure.
[B] shows his disregard for the character of rural areas.
[C] stresses the necessity f easing the housing crisis.
[D] reveals a strong prejudice against urban areas.
30.In the last paragraph, the author shows his appreciation of
[A] the size of population in Britain.
[B] the political life in today’s Britain.
[C] the enviable urban lifestyle in Britain.
[D] the town-and-country planning in Britain.
Text 3
“There is one and only on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es,” Wrote Milton Friedman, a Nobel prize-winning economist, “That is,to use its resources and engage in activities designed to increase its profit”. But even if you accept Firedman’s premise and regar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policies as waste of shareholders’ money, things may not be absolutely clear-cut. New research suggest the CSR may create monetary value for companies-at least when they are prosecuted for corruption.
The largest firms in America and Britain together spend more than $15 billion a year on CSR,according to an estimate by EPG, a consulting firm.This could add value to their businesses in three ways. First, consumers may take CSR spending as a “signal” that a company’s products are of high quality. Second, customers may be willing to buy a company’s products as an indirect way to donate to the good causes it helps.And third, through a more diffuse “halo effect,” whereby its good deeds earn it greater consideration from consumers and others.
Previous studies on CSR have had trouble differentiating these effects because consumers can be affected by all three. A recent study attempts to separate them by looking at bribery prosecutions under America’s 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 (FCPA). It argues that since prosecutors do not consume a company’s products as part of their investigations, they could be influenced only by the halo effect.
The study found that, among prosecuted firms, those with the most comprehensive CSR programmes tended to get more lenient penalties. Their analysis ruled out the possibility that it was firms’ political influence, rather than their CSR stand, that accounted for the leniency: Companies that contributed more to political campaigns did not receive lower fines.
In all,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whereas prosecutors should only evaluate a case based on its merits, they do seem to be influenced by a company’s record in CSR. “We estimate that either eliminating a substantial labour-rights concern, such as child labour, or increasing corporate giving by about 20% results in fines that generally are 40% lower than the typical punishment for briding foreign officials,” says one researcher.
Researchers admit that their study does not answer the question of how much businesses ought to spend on CSR. Nor does it reveal how much companies are banking on the halo effect, rather than the other possible benefits, when they decide their do-gooding policies. But at least they have demonstrated that when companies get into trouble with the law, evidence of good character can win them a less costly punishment.
31. The author views Milton Friedman’s statement about CSR with
[A] tolerance
[B] skepticism
[C] uncertainty
[D] approval
32.According to Paragraph 2, CSR helps a company by
[A] winning trust from consumers.
[B] guarding it against malpractices.
[C] protecting it from being defamed.
[D] raising the quality of its products.
33. The expression “more lenient” (Line 2, Para. 4)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A] more effective
[B] less controversial
[C] less severe
[D] more lasting
34.When prosecutors evaluate a case, a company’s CSR record
[A] has an impact on their decision.
[B] comes across as reliable evidence.
[C] increases the chance of being penalized.
[D] constitutes part of the investigation.
35.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of CSR, according to the last paragraph?
[A] Its negative effects on businesses are often overlooked.
[B] The necessary amount of companies’ spending on it is unknown.
[C] Companies’ financial capacity for it has been overestimated.
[D] It has brought much benefit to the banking industry.
【华东师大考研有机真题】推荐阅读:
西北师大电视考研真题11-02
华东师大学生阅读情况报告06-02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05-28
在华东师大研修班结业典礼上的发言09-08
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2010-2018年07-07
湖南师大真题09-29
陕师大心理学考研09-24
南师大教育学原理真题07-07
华东09-22
华东师范大学文化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