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与教育作文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家庭与教育作文(通用11篇)

家庭与教育作文 篇1

【摘要】作文教学与学生家庭生活联系最为密切,语文教师应积极利用作文教学的这种特殊性,以“小手牵大手”的模式积极干预、影响家庭教育,用学生的学牵动家庭去学,用学生的理想去同化家庭的理想,以之促使家长进一步反思反省,努力提高自身素养,端正家庭生存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操,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并反过来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从而达到作文教学与家庭教育双赢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家庭教育双赢

现在,大多数语文教师在教初中学生作文时,往往按照中考或高考评价作文的标准进行教学,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写作方法、文体要求、结构特点去写作。这对初学作文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但这只是作文教学的初始阶段,当学生掌握了必要的文体知识后,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写,“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让他们带着目的、带着任务,走进生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理解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最能打动心灵的素材,写真人、记真事,抒真情、谈实感,才能切实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

要走进生活,感悟生活,其中最关键的是家庭教育这一块。家庭是学生除了学校以外,最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是学生最早接受教育、也是经常性并终身接受教育的地方。学生所处的家庭对他们一生的影响非常深远,乔治·华盛顿曾说过:“让孩子感到家庭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这是以往有涵养的大人明智的做法。这种美妙的家庭情感,在我看来,和大人赠给孩子们那些最精致的礼物一样珍贵。”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良好的行为举止、得当的教育方法、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成长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的现实却并不如意,大量的调查显示,家庭教育的缺失已经成为导致问题青少年出现的关键因素,当前不少学生存在”提前沾染社会陋习现象”、“孤雁现象”、“高分低能现象”等问题,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家庭教育的缺失现象正愈演愈烈。语文教师应积极利用作文教学与学生家庭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这种特殊性,以“小手牵大手”的模式积极干预、影响家庭教育,用学生的学牵动家庭去学,用学生的理想去同化家庭的理想,端正家庭生存观念,并反过来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从而达到作文教学与家庭教育双赢的目的。

一、叙写生活日记,让家长一同参与

家庭生活琐碎杂乱,学生作文时往往感觉无从下手。叙写生活日记,对于提高初中生作文能力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家庭生活中学生与家长朝夕相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生活日记可以选择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等细节来描述,也可以选择一件事情、一段对话进行叙写,文体不限、字数不限,可议论、可说明、可叙述、可抒情,写成流水账也好,长篇大论也行,写实也好,想象也行,„„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创作的自由性,切实解决学生作文无活可说的问题。叙写生活日记要让学生家长参与,学生的私人日记家长看不到,但生活日记必须让家长看到并且亲自参与创作。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大部分问题青少年的产生是由家庭风气引起的。卢梭曾经说过,“家庭生活的乐趣是抵抗坏风气毒害的最好良剂。”要减少问题少年的出现,家长参与学生创作生活日记,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是很必要的。一天一则生活日记,记下家庭发生的点点滴滴,有的家长喜欢打打麻将,有的家长喜欢喝喝小酒,有的家长喜欢看看电视,有的家长喜欢吵吵小架,„„这一切都写进生活日记里去,学生和家长坐下来,每天花一点时间相互念念,看看那些坏风气还能坚持多久。当家庭坏风气逐步革除以后,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就形成了,“提前沾染社会陋习现象”的问题将从根源上得以解决。

二、记述家庭事件,和家长一起分享

学生写作文,理应以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为写作素材,家庭题材显然是他们最熟悉的了。但不少学生觉得家中的人和事太平凡,没什么可写的,于是就套用《优秀作文选》、《中考满分作文》等教辅读物中的内容,胡编滥造几个故事应付了事。这显然无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在作文教学中,应改变过去着重讲授写作技巧的教学设计思路,重点阐述现实生活是写作之源的道理,让学生记述家庭事件,从日复一日千篇一律的琐碎日子中找出不一样的每一天,写下成长中所遇到的每件事。发扬“白居易请阿婆听诗”的精神,将写下的家庭事件一一告诉家长,听听他们对家庭事件记述的意见和建议,和家长一起分享作文创作的快乐。

三、描绘家庭成员,重新认识和发现自己。

家庭成员之间朝夕相处,相互间较熟悉,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作文教学可以利用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月为每一个家庭成员塑一次像、描一次影,从人物外在形象、生活习惯、言语行为、思维习性等多方面描绘刻画。写好后拿给所描绘的家庭成员对照对照,看看他们的品格、情操、思想境界等与所描绘的是否一致,并就各自的思想行为进行简单的正确或错误的界定。常期坚持描绘,相互交流,学生对自己和家长就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相互学习、相互感染,能革除不良习性,传承优秀品质,破除“高分低能现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评品生活琐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现在是信息时代,家庭生活往往被网络影视所包裹,家庭成员之间失去了太多交流和沟通的时间,产生了大量“网络少年”、“边沿儿童”,他们的性格孤僻怪异,思维观念异于常人。他们涉猎较广,编故事、评时事样样拿手,作文能力并不差。但边沿化了的孤雁行为会给学生未来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这种问题的产生,根源在于家庭教育。语文教师在实施作文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把注意力多集中点在家庭生活上,多关注点家庭中发生的言语行为,一家人少上点网、少看点电视,多抽空坐下来,谈谈一天的收获,讲讲身边发生的点点滴滴。将学生学校学得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让家长帮助学生一同印证书本上得来的道理,用亲情破解“孤雁现象”,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五、抒发真情实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操

由于受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现在部分中学生出现热衷于阅读漫画、暴力、搞笑等类信息,缺乏美的感知能力,对身边的自然美、行为美和心灵美熟视无睹,感恩意识淡薄。原因主要是缺乏正确的引导。《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审美情趣。”语文教师应注意引进审美教育,要把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抓好,要引导学生做有心人,善于设身处地去感悟生活,敏于细致入微去观察生活。“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对家庭生活题材要饱含感情去抒写,要结合课堂学习获得的人生道理,进行分析鉴别,怀感恩之心去观察家长行为,抒发真情实感,和家长一同提高审美情趣,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意识,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家庭与教育作文 篇2

一、传统家庭教育与网络家庭教育的基本含义

本文所述的传统家庭教育与网络家庭教育, 并非指家庭教育的“古老”与“现代”、“保守”与“进步”等通常意义, 而是着眼于媒介变迁与发展视野, 即以网络媒介作为家庭成员生活、生存基本方式为临界点, 将家庭教育区分为传统家庭教育与网络家庭教育。因此, 本文所讲的传统家庭教育, 意指前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 也就是说, 网络尚未进入家庭, 家庭与家庭之间, 家庭成员内部之间交往关系、教育关系的建构主要依赖于常规化媒介手段 (诸如面对面交流、电话交流、向电视学习教子育女之道等) 的支持和在常规化媒介环境里所发生的家庭教育。所谓网络家庭教育, 意指人类社会普遍进入信息时代, 家庭与家庭之间, 家庭成员内部之间交往关系、教育关系的建构主要依赖于网络媒介而引发的家庭教育活动, 家庭教育生态的信息化与网络化。

二、传统家庭教育与网络家庭教育的联系与区别

媒介环境的时代巨变, 一方面, 促进了传统家庭教育向网络家庭教育的发展、跃迁, 另一方面, 也使得家庭教育的内在结构、作用方式、实际效果等发生了根本性改观。而唯有将家庭教育置于历史变迁的长河中, 即将网络家庭教育与传统家庭教育进行全方位比较, 才能更为清晰地洞见这种变化, 也才能更为清晰、准确地把握网络家庭教育的基本特征。下文将就此展开分析和讨论。

1. 从家庭教育发展的环境媒介来看。

在传统家庭教育中, 教育环境具有封闭性, 家长和长辈在教育中具有权威地位, 家长总是扮演着教化者的角色, 子代总是扮演着被教化者的角色, 这决定了双方在社会教化上的不平等性, 社会教化中的“父为子纲”称得上是一切文明社会文化传承的基本法则。但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 由于电脑互联网的广泛运用, 传统的家庭教育环境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家长在孩子面前不可能永远保持权威者的形象, 因为互联网所营造的网络世界使他们的权威受到严峻的挑战。而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使家庭教育环境由封闭性权威性向开放性民主性转变。

但是无论是在传统家庭教育中还是在网络家庭教育中,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仍然有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环境是家庭教育的基本要素, 在个体成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因此, 创设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是每个家长都应该关注的问题。然而, 网络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孩子接触到什么样的信息家长一般不易察觉, 这在无形中就加大了家庭教育的难度。

2. 从家庭教育的内容来看。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主要是以伦理道德规范的教育为主, 并且从具体的礼节入手, 主张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而到了近代传统家庭教育的家长为了孩子以后能够立足社会, 获得较好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 把家庭教育的重心放在子女的智力发展和学业成绩上来, 认为只要孩子在考试中有好分数, 能够进入重点中学, 考上重点大学就行, 而渐渐忽略了对孩子良好品德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在网络时代, 素质教育成为时代的主题, 不仅要求一个人有较高的智力水平, 而且还要求一个人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合作精神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因此, 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不再局限于品德教育或是知识技能教育, 而是将两者完美结合, 并且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然而不论时代如何发展, 家长教育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从孩子的品德教育抓起, 教育孩子学做人。在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 就需要有大量能够创新科技的主体———人, 即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能够创新的人不仅仅要有丰富的知识, 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格特征和人际交往能力, 而品德是良好人格和人际交往能力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培养良好品德有利于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特征, 从而成为人际交往的有利保障。因此传统家庭教育中对品德的重视是值得现代教育借鉴的。

3. 从家庭教育的基本运作方式来看。

中国在长期的家庭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传统家庭教育中, 首先主张家风对儿童的陶冶, 很多家族家庭都重视家风的培养, 把家庭和睦、孝敬父母、敬业守法作为家风培养的内容, 并以家训家规的形式保留下来, 对后代进行教育。其次, 主张以正确、正面、正当的内容与方法教育儿童, 重视以身作则, 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对儿童的教育不仅要言传更要注意身教, 因为儿童的分析辨别能力差, 又喜欢模仿, 如果周围的人以身作则, 就能见贤思齐, 反之则会受到负面的影响。所以由这几点可以看出传统的家庭教育主要是以父母的教导言行为主。

网络时代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促使我们必须对传统家庭教育方式进行改革, 家庭教育方式开始向民主化、个性化、多元化变革。在网络时代, 父母与孩子们面临的是同一崭新的世界, 同一全新的知识体系, 孩子们在学, 父母们更要学而且要有勇气和孩子们一起学, 甚至向子女们学,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网络技术使家长们能通过电脑互联网为孩子们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指导他们从电脑网络中利用各种资源, 逐渐成为孩子们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督促者、辅导者甚至咨询者。家长在教育孩子时, 不能再把自己作为权威, 因为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孩子对家长不再是盲目地遵从和依赖,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从互联网上获取大量的信息和知识, 自主学习, 塑造自我。

但是家长的榜样作用是从古至今都不能否认的,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因此家长在平常生活中就应该做出表率, 做正确的事, 说正确的话, 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品德。不管是在传统家庭教育中还是在网络家庭教育中, 家长都要树立良好的形象, 做好孩子们的榜样。

三、总结

本文主要着眼于媒介变迁与发展的视野, 对传统家庭教育与网络家庭教育的环境媒介、教育内容和运作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 得出了以下结论。从环境媒介来看, 传统家庭教育具有封闭性, 主要依靠父母的教育与书籍内容;网络家庭教育则是比较开放, 孩子们可以通过网络接触到在父母那里无法学习的知识, 父母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从教育内容来看, 传统家庭教育比较注重子女智力发展和学业成绩, 渐渐忽视了品德教育;而网络时代的来临使父母对孩子的素质教育更为重视, 不再单纯关注孩子的知识技能或者品德教育, 而是将两者完美结合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运作方式来看, 传统家庭教育主要注重父母对孩子的熏陶, 主张家风等对孩子的陶冶;网络家庭教育则是父母不仅要在日常生活中起到榜样作用, 还要接受新的教育理论, 学会用互联网来帮助孩子并教育孩子。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传统家庭教育逐渐向网络家庭教育转变。家庭教育的定义、环境、内容、方法等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并且渐渐显示出两种不同教育方式的优缺点。为此, 只有充分了解这两种家庭教育的特点, 才能使家庭教育不断吸收社会先进的科技成果, 彰显出它的生命力。

关键词:传统,网络,家庭教育

参考文献

[1]张良才.中国家庭教育的传统、现实与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 2006, (6) .

[2]黄姗.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现实意义[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26 (3) .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 篇3

幼儿教育包括了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两者在幼儿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论文对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家园合作提出了几点建议,使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能很好地进行相互合作、交流,以便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使教育真正服务于幼儿发展。

孩子一出世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按自身的规律独立地发展着,他们作为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与家庭和社会又是一个联合体,他们的情感发展受到家庭和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家庭就是影响幼儿成长的最初的、最直接的教育环境。在人的一生中,幼儿时期是人类的情感和人格发展同家庭教育最为密切的时期。但是,每个家庭有着不同的文化氛围,或称之为家风。因此家长应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以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有效措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家庭教育的不足

1.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当今一些幼儿家庭教育表现为明显的“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理念。市场经济的发展,体现了高度竞争性,知识经济的兴起,强调了知识的作用,家庭顺应时代的发展,可以适当地加大智力投入,但不能片面地强化智育,夸大智力的影响力。许多家庭在幼儿的家庭教育理念上步入重智轻德的误区,呈现明显的功利色彩。

2.缺乏良好的教育方式。幼儿家庭教育缺乏良好的教育方式的现象比较普遍,主要是溺爱式与专制式。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实行多年来使我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众多的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呈倒“金字塔”式,必然对幼儿百般溺爱,衣、食、住、行,大大小小事务,一概包揽。家庭的溺爱直接造成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膨胀或目空一切、胆大妄为、性格孤僻、胆小退缩,缺乏应有的自理能力和自制能力,难以健康成长,孩子只是单纯服从,出现差错,非打即骂。这样的教育方式,置幼儿于完全被动的地位,家庭缺乏宽松的环境,自然无法形成健康的心态,最终会导致孩子自卑,心理不健康。

3.缺乏健康的家庭教养环境。幼儿家庭教养环境,包括硬环境与软环境。前者指家庭生活的环境、幼儿游戏环境、全家一起活动施行的条件,这方面随着生活水平不断的改善,一旦产生,较为固定;后者主要指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等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可操作性强。

二、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的关系

1.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家庭教育起到指导作用

幼儿家庭教育具有极强的封闭性、随意性和片面性,这些不利因素将会制约幼儿的健康发展。而幼儿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其教育性质决定了自身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许多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时,会感到在面对孩子不听话的举措时常常束手无策。这就是因为他们对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并不了解,没有从理论的角度科学的把握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是重要的,并且也伴随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同时必须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这样才能使其尽力保证做到科学、合理。

2.幼儿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幼儿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教育目的是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确立的。并且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社会的发展需求。幼儿家庭教育的目的,具有随意、灵活和针对性的特点,但父母在制定幼儿发展目标时,仍不能脱离幼儿园教育的发展目标的要求,否则幼儿将会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这对幼儿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会使幼儿无法在社会中生存。幼儿家庭的教育目标,是与幼儿园、社会紧密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

3.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具有反作用力

幼儿园教育要想能获取到高质量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得到幼儿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幼儿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紧密相连的,这就决定了两者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和相关性,幼儿家庭教育如果能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就可以使幼儿园教育得以顺利开展,使幼儿所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保持其完整、连贯性,并可取得较为显著的教育成效;如果家庭教育不能很好的配合幼儿园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幼儿园教育的开展,使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大大下降,这将会影响到幼儿的发展与进步。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区别 篇4

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也就是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而按照现代观念,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教育。

学校教育是什么?

家庭教育方法与艺术 篇5

子女的成长和未来是每个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希望孩子成龙成凤是每个家长的愿望。那么,怎么才能使孩子将来有所成就是摆在家长面前的严峻课题。有些家长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交给社会,这是不应该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成才的影响作用相当大。我国著名学者丁瑜、吴增强等经大样本调查研究表明,家长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以及家长对子女期待和管教方式对孩子成才的影响极其显著。我是一名教师,同时也是一位妈妈,我女儿上五年级了,学习成绩、生活习惯、为人处世等各方面都很好,下面我就把我多年教学育子的一些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你了解你的孩子吗?只有真正全面地了解孩子的特点,才能做出正确的教育选择。

爱玩,爱闹,爱打架,难以管教,属于精力过剩的孩子。但他们较聪明好动,反应快,接受能力强。这类孩子,首先,要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这样他们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导。其次,要适当放手,管教适度。管教若太严,与他们性格不对劲,就会适得其反。要给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再次,耐心教导:即耐心教育与疏导,通过讲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主见”并不那么好,并不那么符合社会道德与规范,从而自愿放弃自己的“主见”,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长之路。

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孩子主要表现为上课多动、好玩、爱讲话,甚至在家中学习也表现出心不在焉。对此类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说,“那是学校的事,不该我来管,我又不能坐在孩子旁边。”实际上,训练孩子专心听讲,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因为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紧密相关的。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父母要训练让孩子听一遍就马上做到。其次,在生活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听话能力,如安排三、四件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家长观察孩子是否如此.再次,家长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和孩子讲话,一定要让孩子看着你的脸听。第四,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一些听讲的小窍门。第五,家长应尽量要求孩子复述课堂内容,或谈上课中印象最深的问题。

追求金钱与物质享受的孩子主要表现为“穿要名牌,吃要精品,”讲究吃穿,有的上学要坐摩托车、三轮车。首先,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告诉他们自己孩子时代的生活经历和故事。其次,家长要把家庭收支计划告诉孩子,并适当征求孩子的意见。再次,有效地教育孩子计划用钱,并用典型事例来教育孩子。

对长辈教育抱无所谓态度的孩子对父母,师长的教育,充耳不闻,当耳边风。我们可以让孩子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理解父母、师长的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是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其次,要在感情融洽的气氛中进行教育,消除他们的“敌意”,使他们愿意听从教导。第三要给孩子以说话的权利,让他说原因,说理由,哪怕是不正确或不真实。第四要多一点宽容,教育之后,还会做错事,要给予改正的机会,要耐心,要等待。第五是教育孩子的语气要坚定,父母两人说话口径要一致,有的父母嘻嘻哈哈,有的漫不经心,有的轻描淡写,有的各唱各的调,这都不利于教育。

具有严重惰性的孩子主要表现为学习被动,作业不完成或抄袭,造成考试交白卷或作弊,生活散漫。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以平时的家务事开始训练,不要让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其次是帮助孩子制定计划,并加强督促检查。三是父母要以身作则,事事起表率作用。四是要从孩子力所能及的日常小事上培养勤劳的习惯,并持之以恒,坚持训练。

其次,要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孩子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充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减负提质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正是因为深信此理,所以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我都会尊重孩子的兴趣与选择,让她读自己喜欢的书,做自己喜欢的事。当我的孩子上三年级时,作文成了她最大的负担,她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写。我就给她买了几本作文书,可她并不爱看,只是在作文课的时候找一篇相似的抄上。后来我发现她喜欢读一些故事性强的书,我就找出一些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和一些故事书给她读,她果然非常着迷。渐渐地,写作文也就不那么吃力了。这样,既拓宽了视野又提高写作能力。

如今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时间让孩子参加一些兴趣培训班、学习强化班,但是孩子往往没有决定权、选择权。我从不强迫孩子报任何补习班、训练班,尊重孩子的意见,让孩子自己选择。去年暑假,女儿想要游泳,我们全家就在游泳馆办一张卡,全靠自己体会,两周下来她就游得有模有样了,甚至比有的跟着教练学习的男孩子进步还快。

第三,不要吝惜表扬和称赞

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孩子取得成绩而处于兴奋状态时,对孩子的成绩给以积极的肯定又提出更高的要求和任务,孩子一般比较容易接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表扬奖励是通过孩子的进步,给孩子的好行为、好品德以肯定,使之在精神上得到愉快满足的体验,充分调动孩子自身的积极主动因素,不断进步。我国清朝思想家、教育家颜元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这种教育方法尤其对那些表现不太好的孩子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他们消极因素较多,缺乏自信心、上进心,更需要正面鼓励。

表扬奖励一定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过高就容易使孩子满足现状、固步自封。尤其是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经常过高的表扬会使孩子持无所谓的态度,甚至认为你的表扬不是真心实意的,引起孩子的反感。

表扬奖励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物质奖励一定不要事先许诺,事先许诺可能在一时一事上发挥积极作用,用多了会使孩子养成讨价还价、斤斤计较的不良习气。

第四,批评要讲究艺术

与表扬相对的是批评,批评就是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思想、品德给以否定的评价。家长要对孩子的缺点、错误、过失及时指出并给以批评,促使其及时克服、纠正、根除。但批评不能简单粗暴,粗暴的家长常常教育出极端的孩子,要讲究批评的艺术。

当孩子做错事或意见与自己相悖时,不要盲目地横加指责、埋怨和反驳,要冷静地在认同、赏识、肯定、关爱中提出建议、批评或不同观点,给孩子以希望和信任以至于支持和鼓励,这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批评的时候不能指责埋怨孩子,这样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叛逆是青春期孩子的共同特征,叛逆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是孩子自我意识逐步完善的过程,这个时期的孩子尤其要多加引导。

批评要及时公正、恰如其分,不要絮絮叨叨、旧事长提;要就事论事,不要点评人格;要找旁边没人的时候,不要高姿态、高声音。

家庭教育作文 篇6

不,赏识其实是轻而易举的,有时甚至只需一个动作。我曾听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当兵不久的儿子,给家里写了一封信,表达了强烈的孤独感,最后特别写道:“周围没有一个人看得起我,我活得没一点儿意思,我不想继续当兵了……。”母亲了解儿子从小身心就到了伤害,极度自卑,于是凭着与部队首长老朋友的关系,求助于部队首长。一个月左右,儿子来信了,说:“好消息,首长到我们连队来了,唯独拍了我的肩膀,好像要重点培养我,我还想继续当兵。”从此,这个儿子扬起了自信的风帆,努力奋斗,终有所成。这个故事不就充分的说明了赏识并不难吗?

赏识就如精神生命中的阳光、空气和水,是人性最本质的需求。赏识虽不是万能的,但不赏识是万万不能的。那么生活中该怎样赏识孩子呢?我就自身而言,提几点浅薄的见解。

一提到赏识,很多父母便习以为常地把它理解为表扬、奉承,其实这是大错特错。赏识教育既反对一味地指责、抱怨,也反对一味地表扬、夸奖和奉承。赏识的本质,用俗话说,就是看得起,适时地予以肯定。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过一首诗,叫《小儿不小歌》,小儿小的只是生理生命,不小的是他的心灵,是他的精神生命。吃穿是孩子有形生命的需要,而内心世界的满足和愉悦是所有孩子无形生命的需求。有形生命的需求是有限的,无形生命的需求是无限的。可是,有的父母忽视孩子的无形生命,不了解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是什么。把养育孩子看成简单的传宗接代,只要孩子身体健康便心满意足了。所以,作为父母应多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这远比物质需求更让孩子能欣然接受。

天才,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与莎士比亚、爱迪生、贝多芬一样,每个正常孩子都有着一段潜能蕴藏,有望成为天才的时期,而开发与否,大抵决定于赏识与否。因为就算孩子们表现再出众,如果没有人赏识,他们就会疑虑这样做是否有意义、有价值,就不会持之以恒,形成燎原之势。德国的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他在念书时,认为自己缺乏数学才能,毫无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数学考试常常不及格。峰回路转,他有次出乎意料地解出了一道在同学们眼中很难的数学题,受到了老师的赏识。这次以后,他改变了对数学的态度,潜能迸发出来了,结果他成了数学尖子。因此,如果把潜能比作一根称杆,则赏识就如称砣。

赏识的前提是爱孩子,但不是溺爱,对优点予以赞扬,对缺点也不能姑息迁就。家长们要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有自己的权利,家长还要懂得发掘孩子身上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家长要信任自己的孩子,正确的发展每个孩子的独特个性。家长要发现孩子的长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短处,都有缺点,家长要正确提醒并用适当的方法来教育,没个孩子都免不了犯错,家长要遵循“士可杀不可辱”的原则来对待。

农村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篇7

一.家庭养成教育。在我国偏僻落后的农村人们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还有农村里人为了家庭生活的需要父母外出打工致使大部分孩子都成为留守儿童, 这些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也缺乏家庭的教育。这是影响农村教育发展进程的一个根本因素。经过几年的素质教育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农村人的文化素质。还需要改变农村人的观念———上学不如去打工。大学毕业还是打工的思想认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的环境。

1.父母要给孩子树立好形象。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农村里人有一句口头禅“老子英雄儿好汉, 老子称葱儿卖蒜。”从这句话说明了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孩子在幼年时期是受教育的关键时期, 可是农村的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需要父母良好的教育。这就需要父母学习一些科学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孩子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耐心地教孩子认识客观事物、引导开发孩子的智力、不断的发展孩子的语言。想方设法克服不良的学习和生活的习惯。还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行为漠不关心, 放任自流, 这样久而久之将会形成恶性循环使孩子养成了坏的习惯。

2.父母不能溺爱孩子。由于独生子女的出现, 孩子在家里的地位也很明显地提高了, 孩子成了家中的“小天使”“小皇帝”这样溺爱孩子, 使孩子始终受到父母的溺爱。这样将会宠坏孩子, 使孩子养成了不良的习惯。还有家长要对孩子的学习有明确的认识, 农村孩子的家长, 有的只为了让孩子将来能跳出农门,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切, 这就对孩子盲目地严加管教, 只是信使“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错误认识, 这样只会给孩子的幼小的心灵有所创伤而产生了对抗心理。

二.防止社会生活中的负面影响。有的专家认为“5+2=0”就是说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生活了五天到周六周日在社会上学习生活了两天后, 学校里所学习的变成了一片空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 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有所提高。可是有些农村人的文化素质和道德观念还是比较差, 尤其个别自私自利的人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地做损人利己的事, 尤其偏僻落后的农村里对自己的利益高于一切, 还有极少数人甚至连国家的法律法规都置之度外, 因此自私自利的人所做的坏事还是层出不穷, 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孩子们身心健康有所侵蚀。再加上幼稚的心灵经受不住物欲的诱惑, 学生羡慕社会青年的打工生活而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就走向了打工生涯。因此造成了好些农村学校学生的流失严重的现象。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给孩子们多做正面引导, 使孩子们认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还要不断的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三. 最后是学校教育。所谓“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质量如何主要在管理者——校长。校长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关键人, 尤其是教师的成长校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好的教师才能搞好教育。农村中小学需要改变教育教学落后的条件设施和单调的教育教学的模式: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再加上一张嘴。农村学校这样的教育教学模式, 学生怎么会不厌学呢?。这就需要学校、老师想方设法排除学生的厌学思想。利用好新课改抓住大部分孩子贪玩的特点, 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 天长日久慢慢地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习惯。还有大部分孩子是留守儿童, 习惯的养成教育缺失再加上农村学校里教育教学的条件比较城市差得多。因此, 农村学校教育教学难以顺利的达到预期的目的。

总之, 综合以上影响农村教育的根本因素, 还需要老师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 更需要通过家访、开家长会等方式, 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有机的和协统一起来, 互补互促, 形成三位一体化的教育网络合力育人。

摘要:按照国家“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教学的发展目标, 对农村教育教学落于城市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 为了提高农村学校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笔者从一个人生活的环境做了如实的分析。从一个人成长所受的教育主要来自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的因素和谐统一起来构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合力育人。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融合 篇8

今天我的报告主题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融合》,这个课题的核心内容就是我所说的这个感言,也就是这四句话,这四句话掌握好了,那么你的教育应该能够成功。

我们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首先我要把人大附中的教育情况和现在结果的一部分给大家展示一下。

我今天带来的内容一天也讲不完。刚才那个片子用了十几分钟把人大附中的教育简单给大家介绍了一下。里面有一个镜头,就是我们的交响乐团被北京市政府、市教委派到美国,在美国的教育大会和音乐大会上,我们中国的中学生乐团第一次登上了他们的舞台,这是第一次。去的路上,因为交响乐团的孩子们每个人一般都带了两件以上的行李,一个自己的行李,还要带一件自己的乐器,所以我们从北京到美国没问题,但是在美国从这个城市到那个城市的时候,他们就允许带一件行李,结果一百多个孩子的行李不让上,这个时候怎么办呢,我们就用音乐说话,我们两个孩子在机场给工作人员拉《梁祝》,结果大家看到,那个黑人脸上都流眼泪了,最后全给我们的孩子放行了。所以人大附中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社会上有些人对人大附中最近的情况迷惑不解,或者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猜测,实际上人大附中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比较符合客观规律,我们的办学思想是“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

尊重个性,实际上我们不仅尊重学生的个性,我们也尊重教师的个性,尊重全校教职员工的个性,甚至我们的保洁员、保安人员在这里都会得到尊重。所以人大附中近十年获得了二十多项世界冠军、二十多个世界金奖。如果一个学校在某一个系列拿了这么多金奖,可能有这样的学校,但是像我们在琴棋书画、体育艺术、发明创造、网络以及学科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地获奖,这在世界上也难找。所以英国的伊顿中学、哈罗中学以及他们的几个大牌学校,还有其他世界各国很多排名第一的学校,都纷纷和我们结为友好学校,我们在世界上得到了承认。所以人大附中不仅是中国的一流中学,也是世界上的一流中学。其实中国各个省市有很多学校也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所以我们对中国的基础教育不能一味地喊不是,我们应该肯定中国的基础教育,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功。 但是我们还有不足,就是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我们的家长都望子成龙,希望把独生子女培养得非常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有一个非常健康、非常适宜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所以我四十年总结了这样几句话: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开始我写的是爱是教育工作者自然流溢的奉献,后来我考虑到教育孩子不见得就是教育工作者,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做父母,都可以教育孩子,你可以教自己的孩子,也可以教育他人的孩子,所以你对他的爱应该都是自然流溢出的奉献,最后就是“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爱是自然流溢的奉献”。我想人的一生,我们来到世上一回,最多就活百年,加上不懂事的时候,最多也就几十年。这几十年我们都要做点什么事,我可能跟教育有缘,除了出生不懂事以外,到现在一直在搞教育。所以我有切身的体会,我为什么对教育这么痴迷,是因为我对教育的爱,所以我认为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爱是自然流溢的奉献,由于爱,才让我没白天、没黑夜地去干。

家庭教育作文 篇9

我很赞同这位父亲的做法,他没有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儿子,而是让儿子独立思考,自己选择,对自己的事情负责。

这样做看似简单,但我却认为不简单。首先,这是对孩子的尊重,父母只有尊重子女,才会受到子女的尊重与信任,这样就为两代人的沟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现在我许多家长包办了孩子的一切,从吃的到穿的,甚至包办他们的思想行为,家长只要求孩子读好书,而很少去关心他们的心灵。这样,家长和子女的隔阂越来越大,沟通也越来越难了。

其实,让孩子自己选择,还可以了解他们为人处世的思想态度和方式方法,就如开头说这则故事,最后在富商开价到起初的十倍后,男孩仍不动心,坚决不愿出卖他的狗,这说明男孩具有的美德和正直的心。如果这个男孩在金钱面前动摇,暴露出了弱点,他的父亲也就可以教育他了。

此外,这样做可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个人总要自己去面对人生,父母不可能一辈子当子女的指导者。孩子如果长期受父母思想的主宰,没有独立思考,生活的能力,就无法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生存下去,更谈不上有所作为了。

最后,它还培养了孩子的责任心试想,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又如何能够面对现实,面对人生呢?

因此,我认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当非常重视子女,尊重他们的意愿,多征求他们的意见。

浅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篇10

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而学校教育是基础和重要补充,学校和家庭是密不可分的,它能配合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每位教师应关注家庭教育,做到密切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和交流,发挥学生家庭的教育作用。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否充分发挥教育职能,不仅关系到子女的成长成材,整个家庭的兴衰,而且也会影响到全社会的安定团结,民族的健康发展,古时就有“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之说,因此,我国十分重视,关心和引导家庭教育,并逐步通过法律和社会舆论来规范家长对其子女的教育,并把父母与教师对下一代的教育相提并论,不允许父母推卸教育后代的责任和义务。

目前,由于受不良社会的影响,青少年的犯罪率越来越高。这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病态现象和发展中国家的毒瘤,因此人们呼吁,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去充分发挥家庭的潜在力量,去抚养、教育、监护下一代,传授文化遗产和价值观念,同犯罪现象和违法行为作斗争,将出现不堪设想的社会危机。

二、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是家庭教育

一个家庭新生命的诞生就欲热着家庭教育的开始,甚至从胎教就开始启蒙了。从出生到六岁左右。大部分或全部时间在家中或幼儿园度过,在生活和心理上对家庭存在着极大的依赖性,父母的言行举止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时做父母就成了孩子良好品质的传播者和诱导者。当孩子进入学校后,开始接受学校有目的和系统的全方位的培养和教育。这时候学校教育起着主导的作用。然而孩子的成长阶段离不开家庭教育。因为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主要形式是走读制。学生与家长相处的时间要比学校教师的时间长,所以其父母的教育仍然经常性的起作用。同时,学校校教育的主导作用,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因为家庭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性和伦理道德等内在的关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因此,孩子进入学校后,家庭教育起着学校教育的必要的补充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家庭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这样一来,父母都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一个孩子身上,如何教育独生子女,就成为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家庭教育的新课题,每一位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风,但由于教育方法的不得当,给孩子过多的压力,造成不良的后果,随着社会竞争力加强,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往往又适得其反,有的父母对孩子又过于娇贯,造成了独生子不能在社会独立的现象。研究表明,父母对子女娇宠无度,过分珍爱,过分袒护,过分放纵,过分照料,过分刺激,会妨碍独生子女健康成长,是他们产生性格缺陷的“苗床”。由此可见,独生子女是否能够健康成长,关键在于是否有良好的家庭教育。

四、家教的任务和良好家教的条件

家庭教育的任务是遵循我国的有关法律。在我国教育目的指导下,同学校密切配合,全面关心子女的成长,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父母要关心子女的身心正常发展。

父母首先要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有了健康的身体、智力、品德、美感等心理方面的发展才有可能的物质基础。为使孩子的身体充分地生长发育,其中营养是最基本的条件。此外,父母还应督促子女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父母还应当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的。但不全面,真正的健康,不仅指身高、体重、体型、体质、五官、四肢发育健全,生理活动功能正常,而且也要心理健康。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及其他原因的影响,不少父母对于孩子的身体健康重视不够,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则更为忽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造成或加重心理上的不健康状态,这是不利于子女成长的。

2、子女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种与需要相联系的稳定的行为方式是习惯,它是人在生活实践和教育过程中经反复重复或练习逐步形成的。习惯一旦形成,只要遇到相关的情景,人就会不由自主付出特定的反应,所以人们把习惯看得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称之为第二天性,好习惯成就一生,坏习贻害终身。

3、培养子女独立自强的精神

历史上有所成就的人,都具有独立自强、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是养成独立自强精神的重要内容和起点。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父母们:“孩子要有自身的根,父母的业绩,父母的荣誉不能成为孩子赖以生活,索取财富和特权的资本。”因此,溺爱,娇惯实际上是一种愚昧的表现。明智的有远见的父母,应当注重培养和爱护子女的独立性,教育他们自重、自强、自律,懂得个人与社会,劳动与消费,创造与享乐的关系,引导他们逐步形成在真理的追求,事业的进取和自身的完善诸方面奋斗不息的精神。

4、与学校共同配合教育子女

学校是专门教育的机构。一般来说,学校教育集中体现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所以父母应当支持学校,启发和督促子女认真接受教育,同学校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子女健康的成长。有的父母有意无意地在子女面前贬低学校,贬低教师,甚至对子女提出与学校正确教育背

道而驰的要求,这是不慎重的。当然,父母对学校教育有意见,也应当向学校提出,有利学校的工作改进。

五、良好家教的基本条件

首先,父母要起表率作用,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师,父母对待生活、工作、学习怎样,对待社会、同事、邻居怎样,为人处世,认为什么叫好,什么叫坏等。都在子女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要形成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父母之间,互相关系,互相尊重,相互支持,互相体谅,互相爱护,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六、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

不容质疑,家庭教育在年轻一代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家庭教育受父母的文化修养、教育观念和方法的影响有其局限性,需要学校的指导和帮助,针对个别学生和特殊家庭的情况,教师要分别做好不同家长和学生的思想工作。教师要与班主任教师配合,不定期地走访家长,深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是非常必要的。这是指导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但要防止每月不登门,一登门就“告状”的做法,对学生,家长要诚恳地教育,互相尊重,以协作的态度与家长一道研究教育问题。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研究 篇11

关键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基础与保障;协调合作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在开展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实践中,学校能否顺利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成为学校的重要问题。“教育是一项长期又系统的工程”,学校在实施管理时,需要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的配合与帮助,才能培养出适应国家需要的建设性人才。因此,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应是相互紧密联系的、十分畅通的网络,三者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人才,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相对于社会教育而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与学校、学生的关系更加紧密,社会教育是一个很广阔的领域,给人们的教育是方向上的引领,更抽象,似乎离得更远;而家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更具体,实施起来更容易,并且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因此,学校在进行本校教育管理时,深刻认识并有效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良性合作是十分必要的。

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内涵

1.学校教育的含义

学校教育是指,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利用学校系统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一种活动。学校教育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它的任务就是教育人和培养人。学校对学生实施的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教育,有统一的教学内容、科学的教育方法、集中的教育时间、严格的考核办法等。学校还有经过训练的专职人员,他们经过严格的师范训练,有符合教学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教育科学知识并懂得教育规律。同时,学校有专供教育人、培养人的教学设施,有教室、图书馆、实验室、操场和体育设施。

2.家庭教育的含义

家庭是孩子人生中遇到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一个人在进入学校之前的这一段时期,由父母承担着教养责任;进入学校到毕业,则是由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孩子。家庭教育见证了孩子长大成人的整个过程,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很重要。有学者下了定义,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教育环境中,父母或者其他年长者对其子女或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人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童年时代由谁带路,周围世界中哪些事物进入他的头脑和心灵,这些都决定他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俗话说,“三岁看老”。由于家庭成员与孩子是最亲密、最长久、最早接触的关系,家长一般比较了解自家孩子的习惯、性格、行为方式及心理,知道怎样引导孩子向善、向好的最佳方式,当孩子出现偏离正常轨道的不当行为时,家长也能及早纠正。另外,家长对孩子是个别教学,很多细微方面能发现,能充分照顾到孩子的个别差异,而个别教学的效果是最好的。

3.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

(1)良好的家庭教育是良好学校教育的基础。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乃至研究生学习的这一路,身边品学兼优的同学很大部分接受的家庭教育都是良好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家庭的教育状况有很大的关系,家长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直接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家长把正直、善良、自尊等健康思想品德传授给孩子,这些特质在孩子的意识和行为中有机地合成,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因此,在家庭这所最早、最天然的学校中,父母的言行举止会通过日常生活“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给孩子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不仅童年、少年,好的家庭教育影响甚至终生受益。同时,“孩子是带着脑袋进教室的”,他在进入学校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之前,已经从他的家庭环境中学到了一些东西,因此,当家庭教育这个源头是良好的时,将会为孩子打下良好的学校教育基础。

(2)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保障。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学习知识经验主要是在学校发生的。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有教师在学业上悉心教导、在学校生活上细微照顾、在思想道德方面的正确引导,有同学的互相帮助并学会如何同其他孩子沟通相处,这些是在家庭环境中是学不到的。当孩子在学校学习好、与同学相处良好时,在家里会更愿意和父母交流沟通,把在学校学到的尊师爱友、热爱劳动、乐于助人这些好品德运用到父母和长辈身上,从而更有利于家庭教育的顺利展开。另一方面,学校能根据孩子的不同“关键期”开展不同教育活动。随着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也要不断变化来适应其成长需要。这一点几乎成了所有家长的难题。但学校因其专业性、专门性,有负责不同年龄段教学和心理指导的教师,他们了解各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性格、态度的特征,可以给予家长指导性的帮助。

二、当前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合作存在的问题

1.学校方面

由于学校教育实行的是班级授课制,学校和教师管理的对象是整个学校的学生,教师不可能顾及到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对每位学生都因材施教,很可能以一致标准要求所有学生。然而不同学生有不同的个性、特长和心理特征,结果在强调学生的社会化发展的同时抑制了其个性化发展,这同“教育的本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相悖的。学校教育的这个局限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担负起人才培养的全部使命。而家庭教育恰恰是个别教育,家长对自己孩子比较了解,在学校教育顾及不到的方面,家庭教育可以进行补充和完善。

2.家庭方面

(1)家长的教育方式走极端。当前常见的不良家庭教育方式有以下两种:过于严厉、粗暴型——一些家长对待孩子过于严格、管得很紧,家长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制订严格的学习计划要按时完成,规定考试成绩必须达到多少分,班级名次必须排到多少名,不然,轻则严厉训斥,重则进行体罚,也不询问这次考试的难易程度或者孩子当时的自身状况。久而久之,导致孩子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每况愈下,影响其健康成长,从而严重影响孩子的学校教育的质量。过于宠爱、溺爱型——现在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一个家庭中,孩子承受着祖父母、父母两代人满满的关爱和期待,全家人以这个孩子为中心,几乎到了有求必应,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地步,孩子逐渐丧失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这与学校教育要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相冲突。

(2)家长对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紧密关系认识不够。一些家长认为,当孩子到了上学年龄送到学校后,孩子的学习、成长都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让孩子的衣、食、住、行得到保障,做好后勤工作,就尽到了做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了。特别是现在社会,父母都要忙于工作,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和精力就更少了,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机会很少,亲子感情变得淡漠,孩子更少向父母谈论学校发生的事,也更少向学校提在家的情况,那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距离将会越拉越远。实际上,孩子在学校发生的很多事都想要同父母倾诉和交谈,希望听听父母的安慰或建议,结果孩子情绪得不到疏通,长久压抑,会导致心理不健康发展。

三、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合作的一些探索

1.树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体化教育观念

学校和家庭是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两个地方,伴随着学生茁壮成长的全过程。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是密切相连却又不可相互替代的。一方面,二者在目的和方向上是一致的,都是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二者扮演的角色和所站的立场不同,只能了解学生的部分方面,而且是不同方面。因此,学校和家庭双方必须互相重视、互相尊重,都要加强双方合作的意识,朝着一体化意识的方向前进,给予学生健康的环境。

2.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紧密联系,互相积极配合

(1)互访,包括教师访问家长、家长访问教师。互相了解孩子所在学校班级和家庭的基本情况。教师应大致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家庭主要成员的职业、文化水平、经济状况及学生在家庭中成长的基本过程、学生在家庭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等。而家长要了解学校、班级的环境和学习条件,了解学校、教师对孩子所提的基本要求以及学校要求家长为孩子提供哪些学习和活动的条件等。互相告知学校、家庭近段时间发生的重要事情,以及孩子的主要课堂活动、课外活动,及其在这些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和进步状况。共同协商今后教育的步骤方法,做到互相协调和配合,防止不一致现象的发生。孩子在学校和在家庭的表现很可能是不一致的,有些孩子在学校尊敬师长、热爱劳动、乐于助人,但是在家里霸道不讲理、不愿帮助父母做家务,有些孩子在家时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在教师眼里却是“坏学生”,这就要求学校和家长互通信息,共同督促。

(2)召开家长会。家长会是学校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与家长进行集体交流和沟通的一种有效方式。召开家长会可以使双方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基本情况以及需要注意和调整的地方,效率比较高,目前学校比较多的是以召开家长会来进行双方的合作。其主要内容是告知家长学校的教学进程与目标、孩子的在校表现,并与家长协商如何配合进行教育。

3.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分工合作,以人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1)夯实家庭教育的基础地位。家庭教育影响孩子基本生活技能的培养,对孩子品德人格的初步形成、对同情和爱心情感的培养以及劳动教育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有利于孩子在学校生活中和以后走入社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情感力、意志力和自信力的养成。

(2)加强学校教育的主导地位。学校教育的可控性和组织性最强,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关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学校德育教育是学生思想品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场所。一方面,学校通过思想品德课程进行德育;另一方面,在学校的日常教育活动中,学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

我们深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改的深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合作、和谐发展,能形成一股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前进的合力,培养更加具有建设性的人才,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韩敬波.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萧宗白.学校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张桂敏,李群,李连英.现代家庭教育导读[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

[4]王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1(9).

[5]何初贞,瓮文允.学校教育功能的局限性及其制约因素[J].海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报),2009(S1).

[6]邓云辉.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与防治[J].大理学院学报,2011(5).

上一篇:猎头常用英语学习下一篇:电梯维护管理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