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害叙事作文

2024-11-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伤害叙事作文(精选13篇)

伤害叙事作文 篇1

“这位同学!请起来,唱一下第一段。”音乐老师笑着说。

“不唱!”不知哪儿来的这么大的勇气,竟然让我在“光天化日之下”与我最喜欢的音乐老师顶起嘴来!

放学后,她拉着我的手,走在放学的路上。一切都像往常一样,只是多了一丝寂寞,少了一些欢乐…….最后,还是她打破了空气中早已凝固的沉寂,问:“音乐课上……”“别说了!”忍了许久的眼泪终于磅礴而出,我忍不住哭了出来,引得路上行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来。她用温柔的`眼神看我,说:“其实也没有什么,你唱歌还是蛮好听的,不要不自信嘛!”“……”她怎么能理解一个女孩内心深处的那一条伤痕呢?即使,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从那遥远海边——慢慢消失的你——本来……”那天我在小声地唱着我心爱的《大海》。

“别唱了!简直不是人唱的!跑二百里地了!真烦人!”爸爸没好气地吼道。

我深深地沉默了!

几天后,有一次上学,我下来晚了,爸爸、妈妈在车上等我,车上地收音机里唱着一首动人的歌——《大海》。车上的两个人好像在争论什么,我只听见爸爸最后说了一句:“真的吗?我是没注意,说实话,她可能没跑调,我那天心情很不好。我真的可能伤害了她……”

伤害叙事作文 篇2

一、游戏激趣, 切身体验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 游戏是所有儿童喜欢的活动。学生一说到做游戏, 总是兴致盎然。在整个游戏过程中, 学生的每个细胞都是活跃的, 他们积极参与, 注意力相当集中, 身心也十分愉悦。游戏结束后, 学生兴奋状态仍持续, 说起游戏时的见闻感受滔滔不绝, 这个时候写作就是水到渠成。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游戏, 但不是放任不管, 而是教师指导学生做游戏。之前, 教师应说清游戏规则, 和学生参与游戏, 了解整个游戏过程, 还要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认真观察, 认真思考, 有所收获。游戏过后, 要同学说说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所得。比如玩“贴鼻子”游戏时, 注意观察“贴鼻子”的同学的神态、动作, 其他同学的表现;在写作的时候才能真实、细致地刻画人物神态、动作并写出整个游戏的场面;游戏过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 做什么事情要细心观察, 动脑筋思考才能成功的道理。玩“三个字”“回头望”等游戏时候, 要观察整个游戏的场面, 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 还要有观察的重点“尤其是……”“特别是……”“最让人好笑的是……”把游戏中表现最特别的同学的动作、神态、语言刻画出来, 如果自己也参与了游戏, 还可以说说自己的心理活动, 这样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能够做到点面结合, 写出游戏的精彩有趣。

游戏中还可以巧设情境, 在游戏道具准备时考虑对学生因势利导。比如我在教学游戏作文《斗牛》时, 就来了这样的开场白:同学们, 你们一定在电视上见过西班牙斗牛士斗牛时的威武神勇, 今天, 我们也来“斗牛”。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 有的同学向教室外面望, 看牛在哪里;有的同学把手指做成牛角状放在头上, 嘴里哞哞直叫唤, 和旁边的同学“斗”了起来。见此情景, 我话锋一转, 告诉大家是玩“斗牛”游戏, 接着宣布游戏规则, 其实就是两人背上各别一张纸, 上面写了两个大字, 谁先看到对方背上的字, 谁就赢了。紧张激烈的游戏结束后, 同学们发现四个字合起来就是“沉着”“机智”, 于是想到:我们做什么事情不都要沉着机智吗?使学生懂得这一道理, 就是我事先预设的要对学生进行的引导。

还有猜成语、对歇后语等游戏也很有趣, 不仅是习作的好素材, 还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积累语言, 有利于其写作。

二、实验引路, 促进发现

很多的科学发现是在实验中获得的。学生的科学课本中也有不少科学实验易学易做。教师可引导学生做实验, 观察实验中的各种有趣的现象, 认真体验实验的过程, 得出实验结论, 再指导学生习作。学生有悬念, 有发现, 有收获, 有喜悦, 就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如在教学习作“我发现了……”之前, 我就引导启发学生做了一些实验, 促进学生有所发现, 为习作准备好素材。做了“空气有力量”“称空气”、“拱桥的稳定性”“无字天书”等实验。学生通过有趣的实验发现了一些科学奥秘。整个实验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探索, 不断发现的过程。但学生得到的实验结果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又引导学生进一步查找资料或做其它实验解决疑问, 更是挖掘了学生发现的深度, 也培养了学生不断探究的精神。

做实验时, 教师可以先做演示实验, 让学生注意老师的动作, 再让学生亲手做实验, 还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做实验, 让学生观察到不同的现象, 产生不同的想法。

在叙述时,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写作内容不重复, 如具体写了老师做实验的动作、方法, 如果自己做实验时的方法相同, 就只要说“我也照着老师的样子做了一遍”一笔带过。

实验不光在学校可以做, 在家里同样也可以做, 鼓励学生多做实验, 多写实验作文, 那么学生的叙事作文就不会空洞无物了。

三、勤写日记, 积累素材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教师要鼓励、督促学生勤写日记, 积累生活素材, 在作文时, 把那些素材进行加工, 就是很好的习作。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勤写日记的好习惯, 并经常对学生日记进行讲评, 鼓励进步, 督促他们讲究日记质量。还要学生注意保存好日记, 经常读读自己写的日记, 熟记各种素材, 以供写作文时选择利用。

如我班的一位同学在暑假里和父母打乒乓球, 写了一篇日记“一场有趣的家庭乒乓球赛”, 因为是亲身经历, 有切实体会, 所以写得情趣盎然。“……我不甘示弱, 猫着腰, 时刻准备着‘战斗’。我的眼睛紧盯着球, 眼看球快要弹到我的桌上了, 我猛吸一口气, 当它弹到桌面一跃而起时, 我看准向前一推, 球飞速跃了起来, 一个擦边球, 爸爸措手不及……”“妈妈一个‘白鹤亮翅’发了个削球, 爸爸用了招‘老猴看海’给挡了回去。接着妈妈用了个‘老猫扑鼠’给接了, 这个球真刁啊, 只见爸爸一个‘海底捞月’给捞了起来……”“这场家庭乒乓球赛真有趣啊, 我们玩得汗流浃背, 酣畅淋漓, 笑意荡漾在我们的脸上……”

勤写日记, 日积月累, 学生的素材越来越丰富, 选材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写起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

四、走进自然, 探索奥秘

大自然是最奇妙的魔术师, 走进它, 感受它, 收获是很大的, 会发现无穷的奥秘。动物的奇趣, 山水的美丽多姿, 风雨雷电云的变幻莫测, 都是学生观察的好对象, 习作的好素材。

学生走进自然, 一旦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就会观察它, 研究它, 进而发现其中的奥妙。有的发现了“蝉发声的秘密”, 有的发现了“萤火虫发光的秘密”, 有的发现了“动物会给自己治病”, 还有的发现“能吃肉的花草”, 等等。通过查资料, 学生还进一步发现了存在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 让发现有了深度。最让我欣慰的是, 我班的一个调皮后进生发现了“蚂蚁团结友爱”。他和几个伙伴在广场玩, 无意间发现了一只蚂蚁, 便对蚂蚁做了个实验:用一块石头压住那只小蚂蚁, 再在边上放一小块面包, 看其它蚂蚁是救同伴还是搬面包。通过仔细观察, 细致刻画, 再加上想象, 作文写得很成功。他写道:“一只蚂蚁来了, 好象闻到了面包的香味, 直奔向面包, 气得我只想一脚踩死它。可又一想, 是不是那块石头太大了呢, 这只蚂蚁根本没有看到被压住的小蚂蚁?于是我换了块小石头, 这时, 被压住的蚂蚁拼命挥动着两只前腿, 好像在说:‘我受不住了, 受不住了。’这只蚂蚁仿佛听见了, 它终于发现了被困的蚂蚁, 急忙去救它, 它掀了掀石头, 可石头对它来说太大了, 一动不动。它只好跑回洞里, 一会儿一大队蚂蚁出来了, 就像是一支军队, 领头的是个‘将军’, 它沉着地指挥营救, 大家推的推, 掀的掀, 齐心协力把那块石头挪动了, 小蚂蚁得救了, 它们又齐心协力把面包抬回了洞……”文章的结尾, 这个学生写道:“小小的蚂蚁尚且懂得团结友爱, 我们人就更应该要团结互助了”, 文章主题得到了深化。一个后进生有这么大的进步, 得归功于他在大自然中的发现和感悟。

由此看来,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引领学生去感受, 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 给学生一个个鲜活的写作素材。学生走进大自然, 亲近大自然就不再怕作文, 童真、童趣也自然跃然纸上。

五、活动记载, 伴我成长

学生从小到大, 在学习生活中都经历和参与了不少活动。我引导学生认真记载这些活动, 一路学习, 一路成长。如一年一度的学校田径运动会、清明节扫墓、重阳节慰问孤寡老人、上街宣传游行、欢送新兵、艺术节等活动都伴随学生一路成长, 在学生的成长经历中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些活动都是学生习作的好素材。如果不及时记载当时活动的情况, 时间久了, 就会遗忘。所以我督促指导学生及时记载活动情况, 记载自己的成长历程。

活动的情况, 往往是大场面, 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既要写出大场面, 又要抓特写。既要写出整个活动的过程, 又要突出重点, 有详有略。

如我校举办首届校园艺术节时, 学生就写了当时的盛况:“艺术节为期三天, 全校3000多名学生既是观众又是演员, 上演了100来个节目……”清明扫墓活动后, 学生写道:“望着纪念碑上密密麻麻刻着的烈士的名字, 我鼻子一酸, 眼眶湿润了。我仿佛看到革命烈士奋勇杀敌的情景, 硝烟滚滚, 在枪林弹雨中, 一些战士倒下了, 又有更多的战士冲了上去……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要好好的珍惜。”参加游行后, 学生写道:“彩旗飘飘, 鼓乐阵阵, 我们的游行队伍像一条长龙, 浩浩荡荡地朝前奔去……”

有了这些好素材, 叙事作文又何愁?

六、生活小事, 以小见大

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 小学生更是在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呵护中, 过着平静的生活, 没有见过更没有经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很多学生在习作时, 感觉没有什么事情值得写。其实不然, 生活中的小事情, 我们可以以小见大, 从中领悟到人间真情, 懂得大道理、获得大智慧。如我班一学生和表姐一家到武陵源游玩, 在旅游车上有韩国人, 她们在下车时, 表姐做了个“请”的姿势让一个韩国老太太先下车, 得到了韩国老太太的夸奖。这个学生写道:“虽说这是一件小事, 可小事不小。表姐用自己的行动不光为她自己, 更是为所有的中国少年在外国人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也是在为张家界和世界各地搭建友好的桥梁……”还有的学生从学骑单车中知道了“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 从滑冰中知道“从哪里跌倒, 就从哪里爬起来”生活小事, 平处见奇。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 去观察, 去体验, 去思考, 就会发现小事情也值得我们去写。

正所谓, 生活处处皆学问, 小事件件是素材。

作文叙事五诀窍 篇3

诀窍一:“真”

作文在对所述内容进行选择、提炼、改造、加工和重组时,要注意对现实的真实反映。特别是想象,在借助丰富的想象力进行夸张、变形时,别忘记了最终目的仍是为了反应生活的本质与真实,对真、善、美进行展现与赞美,对假、丑、恶进行揭露与鞭挞,对事物特征与发展规律进行探求,对时代、历史进行认识与把握。

诀窍二:“假”

写作文,尤其是叙事,不能照搬生活,要注意加强其故事性、虚拟性,注意新、奇、巧与情、趣、悬念的结合,力求在意料之外,却又在生活情趣之中,使人可以耳目一新,欲传之而后快。

诀窍三:“亮”

叙事要特别注意细节的丰满、生动,不要只是搭一个故事的大框架,使读者感觉空洞抽象,缺乏血肉,毫无生活气息。再者,要注意场面描写应烘托出场面气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诀窍四:“厚”

叙事要注意“急流安闸”。在高潮出现之前。要注意多拐几个弯儿,多一些起伏变化,使作文内容力避单薄而曲折浑厚起来。这要求作者善于发挥和穷尽情节蕴含的最大限度,不要急于追求高潮的出现,把“底”抖出,以致一览无余、单薄乏味。

诀窍五:“人”

伤害作文300字 篇4

在那个晚上,我和妈妈、爸爸要关门市部回家,可是,我在门口却看见了一只幼鼠跟着一只“老”鼠在我们门市部门前缓慢的在走着,我不禁害怕地大叫一声,接着又告诉爸爸妈妈:“有……有……有老鼠!”爸爸妈妈马上就跑了过来,并拿了“老鼠粘”,妈妈命令我用“那东西”贴住他们,我没有办法地拿过“老鼠粘”,我不忍心,不忍心看着它们在我的手里断送了它们可贵的生命。但,我又有什么办法呢?我狠狠地闭上了双眼,一把将“老鼠粘”丢向老鼠的位置,过了一会儿,我缓缓的睁开眼睛,便愧疚、懊悔地向老鼠望去,老鼠在痛苦的挣扎着,时不时地用绝望而又充满恨意的眼神向我瞥来,我不忍心,不忍心看它们那种眼神,惭愧的低下了头……

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人类不能和动物和睦相处?佛家不是说“要以慈悲为怀”吗?

何谓慈悲呢?慈悲,不是用善心对待对的人,而是用爱包容坏的人。再说,人哪有什么“好坏”之分呢?

伤害作文600字 篇5

我有一个真实的经历。

期中考试考完,我的成绩不太理想,尤其是数学,看到成绩,我迅速折起卷子,塞进了桌兜,生怕别人看到这差劲的成绩。

我的一个好朋友在上数学课时,他扯着我的肩膀,不怀好意的问我:“孙跃函啊,这次考了多少分,我知道你肯定不低,对吧?让我看看卷子。”我慌了,我不想让任何人知道我的成绩,我故作镇定的回答:“你多少分?先让我看看你卷子!”他却很乐意,

迅速掏出了自己的卷子,哇!91!比我高了好多!我拖延着,啊!终于到他回答问题了,不等我松口气,他就又追过来问成绩,我实在是无奈了,告诉他我的成绩,他嘴角牵起一丝令人厌恶的微笑,“我就知道。”好讨厌。

课还在上,可他却写起来了今天的家庭作业,我心里不知为什么有一丝不甘,我便说:“我也写吧!”他又牵起了刚才那一丝讨厌的嘲讽的冷笑,“你别了吧,考成那样,还上课写作业?”我低下头,感觉心里有一点不适,我不禁想,他是我那么要好的朋友,竟然那么说我!

我时不时回头看他,看他那骄傲的神情,心里一阵又一阵的泛起嫉妒的感觉,我下次一定要考过他!

啊!终于熬到放学了,我们像以前一样一起往回走,他自然的与别人聊天,我一个人像落伍的小羊,静静的听着他们的聊天,一会儿,他说出了一句让我无法原谅的话:“哎!你猜孙跃函考了多少?”我捏紧了拳头,他不是说他不说我的成绩吗?朋友之间不应该相互给对方留一点面子吗?

经过这件事,我看清楚了他,除了每天放学走程序似的和他一起回家,其他时间不太与他说话。

最近期末考试也考完了,他没我考的好,却主动来找我聊天,我没理他。

别伤害自己作文 篇6

只要我们投入生活,难免会遇到来自外界的一些伤害,经历够了,自然就有了提防。可是,我们却往往没有意识到,有一种伤害并不是来自外部,而是由我们自己造成的:为了一个小小的职位,一份微薄的奖金,甚至是为了一些他人的闲言碎语,我们发愁,发怒,斤斤计较,纠缠其中。一旦久了,我们的心灵被折磨得千疮百孔,对世人,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如果我们这样设想,能够以宽容平静的心来面对生活,不为那么一点点的功利所左右,我们就会显得坦然多了,能平静地面对各种各样的荣辱得失和恩恩怨怨,始终持有对生活的美好认识与执着追求。这是一种修养,是对自己的人格与性情冶炼。从而也使自己的心胸趋向博大,视野变得深渊。那么,我们在人生旅途上,即使是遇到了凄风苦雨的日子,碰到困苦与挫折,我们也能坦然地挺过来。

正因为那些荣辱得失和各种窘境都伤害不了我们,这就使我们减少了很多的无奈与忧愁,这样才会生活的更加快乐,少了许多的阴影,而多了一些绚烂的色彩。所以,不伤害自己,也是对自己的爱护,是对自己生命的珍惜。

伤害叙事作文 篇7

这是一个网络的纪元, 传媒技术的不断更新, 人类跨入Web2.0的世界让麦克卢汉“媒介是人的延伸”的预言变得更加坚实。在这个“人人都是记者”的公民新闻时代, 虽然技术垄断没有让文化最终投降, 大众也没有因为媒介的无孔不入而最终童年消逝乃至娱乐至死。 (1) 但是, 就在这个机器新娘隐喻下的“美丽新世界”, 媒介尤其是互联网等新媒介在让假、恶、丑无处藏身, 让舆论尖刀变得更加锋利的同时, 却也在“无事生非”、“小题大做”, 让许多人和事在有意无意的他者媒介行为中, 在真真假假让受众“乱花渐入迷人眼”的信息真伪的判断迷茫中, 以“恶搞”“人肉搜索”的名义承受着媒介带来的“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在这些受众的真实感受中, 媒介已经不仅仅是消遣、怡情、广才的工具, 更是他们“被侮辱和被损害的”的帮凶。“媒介伤害”虽然没有专业字典的规范解释, 但是却让作为受害者的受众 (2) 有了真实的感受。

“媒介伤害”的界定

“伤害”一词在现代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为“使受伤”或“使心灵或感情上受损伤”。和司法中伤害罪解释中的伤害主要强调身体以及健康上的损失不同, “媒介伤害”所指的主要还是由于言论所带来的心灵上或感情上的损伤。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上升到法律上“精神损失”乃至“诽谤”这样的层面。虽然“媒介伤害”一词至今在国内的相关研究论文和学术网站中出现的很少, 截至笔者在撰写这篇文章之时, “媒介伤害”只在清华大学和人民网合办的“媒介批评网” (www.mediawatch.cn) 以及相关学者参加的学术会议上出现过, 但是“媒介伤害”的这种现象却在历史中有着普遍的表象事实存在。早在司马迁的《史记·张仪列传》中就曾经用“众口铄金, 积毁销骨”来形容舆论的威力;阮玲玉更是用“死何足兮, 人言可畏”演出了自己最后一幕悲剧。随着互联网走入大众, BBS、网络论坛的出现, 媒介更是成了大众立场的狂欢;公民新闻的兴起, Web2.0理念从理论假设变成深入人心的实践, 手机媒体的方兴未艾, 各种信息就像冲破了潘多拉的魔盒, 在将各种事件行为无孔不入地渗透受众自身生活的同时, 也将受众的行为无限放大、传播、进行各种方式的解读。受众的一举一动在经过各种意识注入的解码之后都可能成为一个时期大众狂欢的盛宴和茶余饭后的谈资, 更可能成为大众取笑、揶揄的对象, 从而让自己在有意和无意之间受到突如其来的心理损伤。正在美国热播的电视剧《绯闻女孩》 (Gossip Girl) 中通过手机、互联网将个人私密事件公之于众, 从而造成当事人行为上的被动早已不是编剧的乌托邦畅想, 而是切切实实地在我们生活中有着现实的样本。

“媒介伤害”的分类

虽然说“媒介伤害”无论从定义到边界都有待进一步“正名”, 但是“媒介伤害”的分类以及分类下的表现却可以让我们对于媒介伤害有一个浅层的认知。

从动机来看, “媒介伤害”可以划分为“故意媒介伤害”和“无意媒介伤害”

所谓“故意媒介伤害”, 顾名思义就是信息的传播者出于某种动机或目的将一些可能有损于他人的信息通过媒介尤其是互联网进行散播, 从而让信息中的当事人成为舆论热议的对象和网民言论攻击的焦点, 进而给当事人本身带来巨大的精神伤害, 如曾经在网络上疯狂一时的“铜须门”事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这些可能有损于他人的信息并不一定是可以构成诽谤的假信息, 恰恰相反, 这些信息往往大部分都是真实的, 只是这些信息同既往的大众普遍接受的信息相比更具私密性, 而且多以“丑闻”的形态出现。此外, 对于一些真实信息的恶意解读或者恶搞并通过媒介进行传播, 从而对事件当事人造成的伤害也属于故意的媒介伤害。

同“故意媒介伤害”相对的就是“无意媒介伤害”, 造成“无意媒介伤害”的因素很多, 但是总结起来主要是来源于文明、文化理念的冲突, 意识形态、政治立场的对立, 以及媒介事件发展过程中过度、不实报道信息等因素干扰, 如因文化认知的差异酿成的“丹麦漫画”事件, 因为媒介过度报道而产生的“杨丽娟事件”以及不实报道而产生的“香蕉癌事件”就属于“无意媒介伤害”的范畴。

此外, 近年来新兴的所谓“人肉搜索”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对媒介事件当事人造成某种心灵以及精神上的伤害, 只是人肉搜索造成的媒介伤害从动机的维度来讲有的可以划归为“故意媒介伤害”, 而有的则属于“无意媒介伤害”, 如对于“虐猫事件”主角最终造成的心理压力。 (3)

从行为主体来看, 媒介伤害可以划分为“媒体从业者”和“受众群体”

毋庸置疑, “媒介伤害”最终伤害的是人, 而伤害人的行为主体自然也是人, 但是在行为主体的划分上也有“媒介从业者”和“受众本身”的区别。这里的媒介从业者主要是指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从事记者、编辑等工作的人员, 由于这部分人员绝大部分都受过专业的媒介教育并拥有一定的新闻采写编技能和良好的媒介素养, 因此, 这部分人群在成为“媒介伤害”的行为主体时大多是出于因为媒体或行为人本人过度追逐新闻“爆料”等原因而造成的“无意媒介伤害”, 如报道“杨丽娟事件”的记者最终引来的名誉侵权官司就是如此。

构成“媒介伤害”的另一个行为主体就是“受众群体”。在网络时代, 每一个行为主体都可以通过网络将自己的观点、立场公之于众, 更可以将各种私密信息让大众周知, 但是个人的爆料还远远不会造成“媒介伤害”, 只有当这些“爆料”成为了“受众群体”在媒介上的攻击和热议的对象之时才会形成“媒介伤害”。因此, “受众群体”在Web2.0时代是另一个媒介伤害的行为主体。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一书中认为“受众群体”“在智力上总是低于孤立的个人”, (4) “所有的群体无疑总是急躁而冲动的” (5) , 并且个人的意见在群体中还会“易受暗示和轻信” (6) , 在情绪上也会显得“夸张”和“单纯” (7) , 在行为上还会“偏执、专横和保守”。 (8) “受众群体”在互联网等这些可以“一呼百应”的新媒体无边界舆论场上更是将这些“群体劣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受害对象”来看, 媒介伤害可以划分为“名人”以及“普罗大众”

从受伤害者的角度来讲, 媒介伤害可以划分为“名人” (celebrity) 和“普罗大众” (commonalty) 。无论是在传统媒体时代还是在新媒体时代, 名人都是媒介垂青的对象, 尤其是体育、娱乐界名人的一举一动更是一直以来各种媒体追逐的对象。为了获得这些名人独家的、出位的报道或者爆料, “帕帕拉奇” (Paparazzi) 应运而生, 各种偷拍、爆料层出不穷, 这些名人的绯闻更是成为了报纸的必填版面。许多名人就像是生活在透明的玻璃屋中, 一切的隐私都在被监视和偷窥之中, 这些名人为此付出了金钱、名誉乃至生命的代价, 如“刘亦菲变性事件”等, 即便是当事人也应当受到道德谴责的“艳照门”事件, 包括被“奇拿”网络爆料的陈冠希在内的众多娱乐明星其实也是媒介的受伤害者。

作为“媒介受伤害者”的演进和扩展, 在技术流下新媒体范围不断拓展, 受众拥有了信息发布自主权的Web2.0时代, “普罗大众”也成为了“媒介伤害”的对象。不管是“死亡博客”事件还是“南广学院裸照门”事件, 越来越多的普罗大众开始在有意无意之间陷入舆论批判的漩涡, 陷入了巨大的精神痛苦以及心理折磨之中。

“媒介伤害”的成因与约束瓶颈

媒介伤害之所以产生, 并随着媒介技术不断的推进, 不是源于大众开始从信息的单向接受者转变为讯息双向的接受者和传播者, 更不是由于媒介技术降低了媒介主动行为参与门槛而让媒介有了伤害的“原罪”, 媒介伤害之所以能够产生并在媒介技术不断的更新中更加变本加厉的根本原因在于媒介本身发展的不均衡性。

正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一样, 媒介的进步不仅需要的是物质层面上的技术突破, 也需要精神层面上媒介素养的提高。但是放眼当前的媒介生态, 却只见“技术流”主导下的大众“媒介狂欢”, 不见规则约束下的大众媒介素养培育以及道德反思。技术的进步在改良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受众传统道德进行着解构, 但是在传统观念道德解构颠覆的同时, 大众却又像是“群氓时代”的“乌合之众”一样缺乏有效的基本道德行为约束, 这就使一切出位、极端、伤人的言论、信息在技术抹平流通界限的现实下都有肆无忌惮的可能。在媒介技术先行, 媒介素养滞后以及道德未得到重构的局面中, 媒介伤害的产生必然在所难免。在这样一个不平衡的发展中, 媒介就像是一条缺乏道德规范但是却又被技术全副武装的狼狗, 一旦兴起, 见谁都想咬上一口。

然而, 要想让媒介素养与媒介技术进步齐头并进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举动, 要想消弭“媒介伤害”, 更要接受现实瓶颈的考量。首先, 媒介素养与媒介技术业已形成的鸿沟在短时期内很难填平。“撼泰山易, 撼人心难”, 解决媒介素养的问题其实就是要解决人自身的问题, 而解决人的问题显然要比在实验室获得技术突破复杂与漫长得多。其次, 媒介素养与媒介技术的鸿沟还在拉大, 这更使“媒介伤害”的解决变得前路茫茫。就在人们对于媒介道德的复杂方程争论不休苦苦寻求正解的时候, 媒介技术也在不停息地步步推进, 从博客到维客, 从手机下载到CMMB, 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 新媒介产生的“新伤害”则更让问题的解决变得扑朔迷离。当媒介素养的培育速度赶不上媒介技术进步的步伐的时候, 技术与道德之间越来越大的空隙就给了“媒介伤害”越来越广的罪恶空间。

面对“媒介伤害”, 我们何去何从

既然媒介伤害是一种让人精神或者感情上的损伤, 那么就不应当对于这种伤害熟视无睹, 面对“媒介伤害”的日益蔓延, 笔者以为, 可以通过“有形”和“无形”两只手来进行约束和管理。

首先, 通过法律、制度的约束, 有效地控制“媒介伤害”的范围和速度。我国目前有诸多新闻、出版方面的管理法规, 关于互联网的管理法规也有50多条, 但是还没有一部关于新闻以及互联网的正式法律, 因此推进新闻以及互联网立法是遏制“媒介伤害”的有效途径,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在这些法律的制定中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内容也应当成为法律文本的重要部分。

其次, 通过媒介素养教育这只“无形的手”培养大众的媒介基本认知和行为。虽然说媒介素养教育对于法律和政令这样的刚性手段来说时间长、见效慢, 但是这种方式却对大众本身的自我行为约束以及长远道德感化来说有着更为实际的意义。这里的媒介素养的培育尤其应当需要重视的是青少年新媒介素养的培育, 美国学者詹金斯 (Jenkins) 将新媒介素养应当具有的技能归纳为11种, 即:游戏能力, 模拟能力, 表演能力, 挪用能力, 多重任务处理能力, 分布性认知能力, 集体智慧能力, 判断能力, 跨媒介导航能力, 网络能力以及协商能力。 (9) 在这些能力的培养下, 一个有独立精神和判断能力并可以约束自己行为的大众群体在消弭“媒介伤害”上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而这些培养单靠社会单方面的少数人的努力显然是不够的, 这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互动方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美国媒介评论家和批评家尼尔.波斯曼[Neil Postman]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先后出版了《童年的消逝》[1982], 《娱乐至死》[1985]以及《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1992]等著作, 该三本著作被称为“媒介批评三部曲”。

[2]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根蒂[Oscar H.Gandy], 他把受众分为四种, 分别是劳动者[1abor]、消费者[consumer]、公民[citizen]以及受害者[victim], 这里所指的受害者受众就是受害者[victim]。

[3]“虐猫事件”在最后的发展实质上是使“事出有因”而“虐猫”的主人公受到了网络舆论的巨大压力几度产生轻生的念头, 详见央视2006年4月《新闻调查:一只猫的非正常死亡》。

[4][5][6][7][8]古斯塔夫.勒庞[法]著, 冯克利译:《乌合之众》,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5年版, 第19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33页, 第36页。

叙事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篇8

一、原题再现

2015年全国新课标Ⅰ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二、审题立意四步法

1.综合材料内容,把握核心事件。

要回答题目“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的问题,前提是准确把握核心事件。材料篇幅较长,涉及的对象较多,内部又有矛盾争议点。可以先从不同的主要对象角度压缩材料,然后找出其中的矛盾点,进而得出能够统领矛盾点的核心事件。

2.对应题目任务,明确核心问题。

核心事件明确了,即可对应题目任务,将核心事件转化为核心问题。写作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评人说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由果溯因,综合材料含意。

如果审题立意只停留在明确核心事件、核心问题的阶段,文章写作容易流于浅表,难以做到深刻。在综合材料内容后,还需要进一步把握材料的核心含意。此时,可以用由果溯因法,刨根问底,分析主要对象做法产生的原因,挖掘材料背后的含意。

4.明确核心含意,应对题目任务得出观点。

可以发现,材料的含意集中在情与法的关系上,此为材料的核心含意。明确核心含意,应对题目“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的任务,提炼语言,得出观点,表明对对象行为态度的看法、评价。

总的来说,叙事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既要综合材料内容,明确核心事件、问题;更要综合材料含意,明确核心含意。这样,评人说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由表及里。而且,叙事型材料作文提供的立意角度往往是多元的,就2015年新课标Ⅰ卷作文题而言,最少可以有以上三个立意角度。选择适合的角度,还要考虑三方面:一是题目语言表达有没有价值偏向;二是立意的社会价值,能否以小见大、观照社会;三是考虑自身写作实际,从哪个角度写更能做到深刻、丰富。写作文是一项综合思维活动,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

三、牛刀小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上海地铁上,一男子因随地吐痰遭到指责后,竟不停地用污言秽语和指责他的乘客对骂,一黑衣壮汉忍不住走到“吐痰男”跟前踢了他一脚,“吐痰男”顿时安静下来,一语不发。此时,有出来劝架的乘客指责“黑衣男”:“打人是不对的。”更多的人则认可黑衣男的做法。这段视频被上传到网络后,引起更大范围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题目自拟。

1.综合材料内容,把握核心事件。

分别从吐痰男、黑衣男、乘客角度压缩材料,从中找出矛盾点,归纳核心事件。

伤害作文300字 篇9

它们被一些城市爱鸟者关在笼中。爱鸟者的爱更加添增了花鸟市场的火爆,这火爆,又产生了许多鸟贩子和捕鸟者。我曾多次在路边、河堤上看见鸟贩子卖鸟,在一个个编织极为轻巧美观的笼子中关着一只只待售的鸟儿。随着笼子一个个减少,越来越多的鸟儿被捉出林子,流进城市。

在国庆节时,我去乡村游玩,农村和城市有着相反的景象。人们努力放着牛羊猪、鸡鸭鹅等家蓄家禽,无人养鸟。在山村,大大小小的鸟儿能自由地在天空飞翔,在田中觅食,在林中歌唱。山村因它们而有了生机,更是大自然和谐的体现。

伤害作文400字 篇10

一个女儿为了能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去欺骗自己的父亲,伤害爱她的亲人,真是让人匪夷所思。人这一生中或许有很多朋友,可父母是唯一的。当你要骗他们、伤害他们时,你是否想过,在这世上是他们给了你生命,是他们给了你幸福生活,是他们将你从不谙世事的孩童培养成了明事理的人。

别去伤害他们,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的心肝宝贝—那个在家等他们回家的孩子。父母的爱,你不能、不要也没资格将它拒之门外,请不要伤害他们的心。

伤害叙事作文 篇11

如何避免在写作叙事类材料作文时跑题的问题,笔者总结了两种方法以供参考。一是在解读材料、审题立意上采用“问题溯源法”,二是在行文过程中使用“点染材料法”,下面结合作文实例分别予以说明。

一、问题溯源法

“问题溯源法”简言之就是提出问题,追本溯源,即根据材料内容,提出思考问题、理清叙事思路、找准材料重心,从而完成审题、确定立意的方法。其基本问题有:材料叙述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如2013年全国课标卷I作文材料: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家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么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这则材料有200多字,如何才能“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使自己的作文的立意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呢?我们用问题溯源法来思考,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材料叙述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根据这些思考,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明白:这则材料叙述了一件关于切割钻石的事,结果老切割师的徒弟成功了,其他切割师与成功失之交臂。我们又继续思考:老切割师的徒弟为什么会成功?其他切割师为什么会与成功失之交臂?于是我们可以知道,老切割师的徒弟成功的关键在于勇气;其他切割师与成功失之交臂的原因,在于过分谨慎、顾虑太多。

通过这些思考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些立意:一、勇气比经验、技术更重要;二、顾虑太多,成功无望;三、过分谨慎,丧失机会。至此,我们通过“问题溯源法”完成了作文最难的审题立意任务,并对如何作文已心中有底且初具思路,这就为我们顺利的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完成审题、确定立意之后,如何把自己的立意行之于文并符合题目的要求,文章开头是关键。如何开头呢?可用“点染材料法”。

二、点染材料法

“点染材料法”简言之就是分析材料,提出论点。即文章的开头通过抓住材料某一切入点深入分析,于分析论述中,把自己的审题角度及立意重心凸显出来的一种行文方法。点染材料法的关键是要转述“材料”,但上述作文材料有两百多字,如何转述“材料”呢?这就要注意两点:一忌照抄“材料”,二忌忽视“材料”。简言之,即“点染”材料。现根据上述材料,列举三个作文开头来具体说明。

2013年,山西一名考生《经验诚可贵?摇勇气价更高》一文的开头是:

一块钻石,难倒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切割师;而一位年轻的切割师,却一刀定音。何也?无他,唯勇气耳。

这个开头,一看便知,采用了从年轻切割师的角度入手,抓住材料中年轻切割师成功切割钻石这一切入点深入分析,然后鲜明地提出了“无他,唯勇气耳”的论点,从而明确文章的立意。

2013年,河北一名考生《假如顾虑重重?摇势必前途茫茫》一文的开头是:

当钻石在瞬间一分为二时,商人无限感慨。他感慨什么呢?我想,既有对几位经验丰富的切割师的惋惜,也有对年轻工匠无所顾虑的激赏吧。

这个开头,从商人的角度思考分析,鲜明地提出了“我想,既有对几位经验丰富的切割师的惋惜,也有对年轻工匠无所顾虑的激赏吧”的论点,从而明确文章的立意。

我为学生写的示范作文《谨慎的尺度》的开头是:

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敢切割,切割师们并不是没有能力切割,而是因为经历的事太多,有所顾虑。他们知道“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所以不愿动手。的确,切割师们很谨慎。殊不知,谨慎也是要有尺度的,过度谨慎有时会失去良机。

我写的这个开头,采用了从其他切割师的角度入手,抓住材料中那些经验丰富的切割师不敢切割钻石这一切入点分析,然后鲜明地提出了“殊不知,谨慎也是要有尺度的,过度谨慎有时会失去良机”的论点,从而明确表达了我的立意。

以上三则作文的开头都是运用“点染材料法”的较好范例,阅卷老师一看就知道其所选角度、所立文意、所用文体等基本信息,从而切实地体现了题目的要求,并且简洁明了,犹如“警示牌”般,收到了紧扣材料、突出论点、警醒读者(阅卷老师)的效果。既避免了作文跑题的问题,又能赢得一个较为满意的得分,可谓事半功倍。

当然,材料作文并不是非转述材料不可,不转述材料也不会扣分。但从阅卷老师的普遍心理和写作的一般规律来看,最好转述材料,因为一般来说,从材料到观点需要铺垫,特别是那些难以从材料直接看出来的比较新颖的观点,所以“点染材料法”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行文方法。

如何避免跑题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所论及的方法,不可能解决所有叙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问题。只是,我们在审题、行文时辅以一些这样的方法,是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在实践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叙事类材料作文,立意的准确性常常取决于对材料本质的把握,表达的明白性常常取决于思维的贯通及语言的晓畅。

伤害叙事作文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居住在温州半年及以上的2~3岁幼儿家长, 家长要求能够看懂汉字和中文交流。考虑本研究为抽样调查, 样本大小采用N=100×Q/P[2], 其中P代表预期居家意外伤害发病率, 为0.20, 而Q等于1-P, 为0.80, N为400。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从温州市主城区-鹿城区的所有城中和城郊社区中分别随机抽取2个城中社区和1个城郊社区, 选取3个社区所有招有2~3岁的幼儿园, 除了两所由于院长不同意未参与外, 所有13所幼儿园共28个幼儿班级被选取为调查单位。有491位幼儿班家长符合标准接受问卷调查, 最终收回366份, 有效率为74.5%。

1.2 研究方法

调查问卷由以下3部分组成: (1) 一般情况包括小孩、家长和家庭的一般情况; (2) 居家意外伤害调查表。居家意外伤害要满足以下条件:调查前6个月内在家里发生的;《国际疾病分类》 (ICD-10) 的损伤类型;接受过紧急处理或医护人员照顾或至少休息半天; (3) 幼儿家长对家庭意外伤害的状态认识工具 (TMSATPDI) 用于评价家长对其小孩意外伤害的认知程度[3]。它包含24道题目, 要求家长从一张模拟居家环境图片中指出对他们自己小孩造成意外伤害的家庭内危险物品, 选择危险后果和小孩看到危险物品会做什么动作导致后果发生。克朗巴赫系数为0.88和两周后重复测定相同率有79%。调查前培训6位研究助手。研究组成员在幼儿园小小班放学后发放问卷给家长:首先向他们解释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向同意接受调查的家长详细说明问卷填写要领。问卷和书面知情同意书和填写说明单一起放在一个信封。要求家长2天内填写, 用双面胶封上信封, 后交回班级。研究组向规定时间内交回问卷者发放乌龟玩具作为答谢。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伤害人数、伤害发生率 (%) 、伤害人次数、伤害人次率 (%) 、多发性伤害人数、多发性伤害发生率、两组意外伤害类型分布以及两组家长对伤害的认知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资料由专人负责录入,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a水平定在0.05。

2 结果

2.1 伤害发生情况的比较

两组流动幼儿的伤害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 (χ2=0.003, *P>0.05) ;两组伤害人次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χ2=0.40, ▲P>0.05) ;流动幼儿的多发性居家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当地幼儿的发生率 (χ2=7.03, △P<0.05) 。见表1。

注:χ2=0.003, *:P>0.05;χ2=0.40, ▲:P>0.05;χ2=7.03, △:P<0.05

2.2 伤害类型分布的比较

计结果还表明流动幼儿家庭撞伤发生率低于当地幼儿发生率 (χ2=4.29, P=0.04) , 但是就家庭烧烫伤发生率而言流动幼儿的则明显高于当地幼儿的发生率 (χ2=7.45, P=0.006) 。见表2。

注:*为连续校正的卡方结果;△为Fisher精确检验法的结果

2.3 受伤后处理情况的比较

大多数温州幼儿发生居家意外伤害后有接受过现场急救, 统计数字表明60.3%的受伤流动幼儿和80.2%的受伤当地幼儿有过现场处理, 但是流动幼儿选择此类方式明显少于本地幼儿 (χ2=6.83, P=0.01) 。除此之外, 也有一部分伤害幼儿被送至医务所或医院接受医疗护理, 包括46.6%的受伤流动幼儿和39.5%的当地幼儿, 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2.4 家长居家意外伤害的认知比较

结果表明流动幼儿家长的居家意外伤害认知得分均数, 稍低于当地幼儿家长的认知得分, 统计学无差异。见表4。

注:△为Fisher精确检验法的结果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温州当地幼儿的居家意外伤害发生率与流动幼儿的没有差别, 但是幼儿居家意外伤害发生率39.3%, 针对温州地区较高的家庭伤害发生率, 无论当地2~3岁的幼儿还是流动幼儿都应做好居家伤害预防工作。虽然伤害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别, 但是流动幼儿的多发性伤害发生率明显比当地幼儿要高, 有关研究认为伤害多发者与其家庭物理环境和社会综合因素有关[4], 本调查显示, 流动幼儿比当地幼儿生活在更多伤害物品的家庭中。这说明流动幼儿接触到引起意外伤害的各种物品机率比当地幼儿得要高, 居家物理环境的不安全容易引发流动幼儿的多发性伤害率高。就社会综合因素方面, 本研究发现流动幼儿家庭在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方面明显不及当地幼儿。调查发现, 虽然两组幼儿发生家庭意外伤害后主要的治疗方式均为现场急救, 但是统计数字表明流动幼儿接受现场急救占所有此组受伤总人数的比例仅为60.3%, 明显低于当地幼儿的比例 (80.2%) , 出现这种结果的可能解释是现场急救的施救者文化程度的差异导致急救知识和技能掌握的不同。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温州当地幼儿的居家意外伤害发生率与流动幼儿的没有差别, 但是幼儿居家意外伤害发生率普遍较高;流动幼儿的多发性伤害发生率明显比当地幼儿要高;伤害类型方面, 两种幼儿的居家意外伤害类型前3位分布相同, 分别为:摔伤、撞伤及刀割伤。还有流动幼儿家庭烧烫伤大大高于当地幼儿的发生率, 但是撞伤发生率却低于当地幼儿发生率。流动幼儿接受现场急救占所有此组受伤总人数的比例明显低于当地幼儿的比例。

综上所述, 建议社区医务人员针对无论当地2~3岁的幼儿还是流动幼儿都应做好居家伤害预防工作。有必要针对流动幼儿家庭开展伤害急救的健康讲座, 让更多的流动家长掌握现场急救知识和急救操作。

摘要:温州流动幼儿半年内居家意外伤害发生率与当地幼儿无差别;流动幼儿伤害人次率略高于当地幼儿, 而且流动幼儿的多发性居家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当地幼儿的。伤害类型方面, 流动幼儿的撞伤发生率低于当地幼儿发生率, 而烧烫伤发生率则明显高于当地幼儿的发生率。此外, 流动幼儿与当地幼儿家长居家意外伤害的认知分数分别为15.39±4.2分和15.56±4.2分。流动幼儿的多发性居家伤害、家庭烧烫伤发生率明显比当地幼儿要高, 但是撞伤发生率和接受现场急救比却明显低于当地幼儿。建议对流动幼儿家庭要做好多发性居家意外伤害的预防, 烧烫伤相关物品的评估及控制和开展伤害急救讲座。

关键词:流动儿童,当地儿童,居家意外伤害

参考文献

[1]Alptekina F, Uskunb E, Kisioglub AN, et al.Unintentional non-fatal home-related injuries in Central Anatolia, Turkey:Frequencies,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J].Injury, 2008, 39:535-546.

[2]梁万年.医学科研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81.

[3]庞书勤.幼儿家长对家庭意外伤害状态认识的测量工具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 (6) :505-508.

伤害作文600字 篇13

我先找来一杯水,倒在地上一些,作“游泳池”。接着,又找来一张废纸,撕下了一小块,作“救生船”。好了,“游泳池”和“救生船”都准备好了!“蚂蚁行动”现在开始了!

我抓了许多蚂蚁放入一个小瓶中,用“救生船”载了一只蚂蚁,放到“游泳池”中,只见蚂蚁在水中挣扎了很久,却还是原地不能动弹,看着它那股强烈的求生劲儿,我心软了,用“救生船”准备把它救上来。嘿!这小子真够棒,我的船刚入水面,它就象见到了救命稻草,以最快的速度上了“救生船”……

接着,我又从瓶中抓了一只很大的蚂蚁,准备放入“游泳池”中,可它一蹦,蹦到了地上,飞速往家逃。这下可把我惹火了,发誓今天一定要抓住它才罢休。我用“救生船”把它赶到“游泳池”边,它还真机灵,又跳下来,我更生气了,干脆再造一个“游泳池”算了!我端来水杯,在它身边倒了许多水,大蚂蚁立刻被新“游泳池”包围,只见它在池中艰难地游着,痛苦地挣扎着,最后,大蚂蚁有些体力不支了,渐渐的,它不动了……想着自己终于战胜了蚂蚁,我心满意足地回家睡午觉了。

睡梦中,我梦见蚂蚁王国的国王趁我睡觉时攻击我,我被蚂蚁们咬得疼得在床上直打滚,我哭闹着叫爸爸妈妈,可没有人回应,我害怕极了。蚂蚁国王说:“我们蚂蚁虽然很渺小,但地球是人和动物共同的家园啊,你真不应该伤害我们啊。”听了蚂蚁国王的一番话,我觉得自己很惭愧,并向蚂蚁们了道歉,就在这时,我醒了,才明白这只是一场梦,便长吁了一口气。

上一篇:保洁作业标准化下一篇:幼儿园小班上学期主题教案:认识长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