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论文(精选11篇)
作者:丁永乔
学院班级:计算机应用技术111班 学号:201136616109 电话:*** 摘要:保护海洋生物,捍卫海洋生态,做海洋公民。关键字:保护,爱护,珍爱。正文:
一、《鲨鱼海洋》的观后感
自从我看了《鲨鱼海洋》,我的感触很多。加载的时候我还以为是一部类似《蓝色深海》的观赏片,其实不是。这个片子教育人类,不要再捕杀鲨鱼了。片中捕杀画面拍得非常真实,屠杀动物的景象让你不得不重新考虑生命的意义。取一些片子中的对白:“鲨鱼已经在这里生活了4亿年,比恐龙早1.5亿年出现,那时混沌初开,生命起源,大气中氧气很少,只有两个大洲。鲨鱼塑造了整个世界,地球上的原始生命从海洋诞生,初始生命是单细胞有机体,后来出现了海藻,珊瑚和微小的浮游生物,接着无脊椎动物包括鱿鱼及贝类出现了,第一个有颌骨的脊椎动物,唯一的大型动物,4亿年来毫无变化,它们就是鲨鱼。新生命的进化都是受其天敌的影响,鲨鱼,促使“教学行为”的出现,伪装,速度,大小和交流,鲨鱼控制低级别生物,消除物种易如反掌,促成新生命的诞生,即使这样也只有极少数,活过25岁达到性成熟,五大天灾下他们顽强生存下来,当时地球生命消失殆尽,它们是世界的缔造者。鲨鱼在海洋中提供了一个架构,给更低级的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小小的水生植物消耗的二氧化碳,比任何地球生物都多,二氧化碳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而浮游生物转换二氧化碳成氧气,提供我们呼吸所需要的70%氧气,没有鲨鱼捕食猎物,比鲨鱼更低级“浮游生物吞噬者”就会失去控制,就会消耗掉人类赖以生存的浮游生物,海洋是最重要的生态系统,调节气候和提供食物,土地上的生命要依靠海洋中的生命,我终于意识到不只是拯救鲨鱼,而是拯救我们自己。
回想回想,一开始鲨鱼就已经在这里,那时海洋只有原始生命,土地都是沙漠,它们是顶级捕食者,从一开始就影响动物进化,4亿年来,鲨鱼犹如上帝,塑造这个世界,还有整个陆地的生命史,再次看到它们,我知道,海洋犹在鲨鱼去,鲨鱼的屠杀,如同我们很快就要面对最大的生态定时炸弹,我们要明白,鲨鱼是地球上最丰富的,体重超过100磅的顶级捕食者,就是想告诉你们,上苍造物总有定数,现在人类只是„他们不关心,杀死200万,或者300万条,那又如何呢?你知道吗?活鲨鱼是祸害,死了才是好鲨鱼,把它们全杀了。但是,如果我们灭了它们,我们就摧毁了海洋生态系统的所有食物链,还有,大部分的氧气来自海洋,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小心才是,这星球上没有物种能够幸存,如果无视生态基本规律,而我们每天都以各种方式打破这些规律,这将意味着很快人类自己也会灭亡,除非我们学会与大自然和睦相处。事实是,过不了几代,能源就会耗尽,海洋不复存在,因为人类导致物种灭绝,最坏的部分是我们知道自己做的,科学家知道,环保人也知道,公司知道,广大市民也知道,然而,我们却允许自己那么做,鲨鱼与海洋共存,作为顶级捕食者,现在,我们才是顶级捕食者,决定物种的利用和摧毁,我不知道我们是否已经进化到,能像它们一样幸存下来,我们依赖于海洋的氧,鲨鱼控制着海洋,如果我们失去了鲨鱼,我们将会失去我们呼吸所需的氧,人类在地球只有几百万年,在过去的100年间,我们极大的影响了海洋中的物种生活,但是,我们也有能力将它变得更好。
只要人们以不同角度去看待鲸鱼或鲨鱼,去改变对它们的想法,“它们都是美丽的动物,绝对美丽的动物,完全有权利生活在这个星球上。”
片子结尾告诉我们:在看片子的这90分钟左右,大概有1万多条鲨鱼已经被捕杀。人类已经捕杀了地球上90%的鲨鱼。鲨鱼鳍大部分是运到亚洲,我觉得主要是中国,只不过片子没有指出。港台引领的鱼翅风潮,至今没有消退的迹象。
在地震中,我们不惜一切代价救人,社会各界捐款捐物,难道只有人类的生命是最宝贵,高于一切的吗?人类把自己当作神,可以塑造一切战胜一切,但大自然会告诉你,你什么也不是。黑客帝国中Agent的一句话,“人类就像病毒”——杀掉宿主,然后同归于尽。”
二、人类与海洋的关系
海洋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海洋生物富含易于消化的蛋白质和氨基酸。食物蛋白的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氨基酸的组成,海洋中鱼、贝、虾、蟹等生物蛋白质含量丰富,富含人体所必需的9种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含量更比植物性食物高出许多,且易于被人体吸收。所以说海洋生物首先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与营养来源,海洋资源还为工业、制药等重要行业提供原料。目前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比较有限,具有很大开发潜力。
其次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是生物物种多样性的一部分,对科研和物种进化都有重要意义。同时,丰富的海洋资源的观赏价值给人们带来愉快,给电影、动画、故事等提供题材,广阔的海洋带给人无限的享受和感叹。
这都体现了海洋生物对人类生存和生活的重要性,为人类做出很大贡献,关系密切。
人类如何与海洋生物相处: 很显然地,人类要在开发利用的同时更注重保护这些可贵的海洋生物资源,一些重要的海洋生物,如鲸类、海豹等,数量逐渐减少,人为的原因居多。所以人类应该以善心珍惜保护海洋生物,不能只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滥捕滥杀或者破坏它们赖以生存的平衡的生态环境。
三、如何保护海洋生物和整个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保护指海洋环境保护,包括海洋资源保护和海洋生态系统保护。
海洋生物环境是一个包括海水、海水中容解物和悬浮物、海底沉积物及海洋生物在内的复杂系统。海洋中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等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宝库,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极为密切。
目前海洋保护的主要目标是保护海洋生物资源,使之不致衰竭,以供人类永续利用。特别要优先保护那些有价值和濒临灭绝危险的海洋生物。据联合国有关部门调查,由于过度捕捞、偶然性的捕杀非目标允许捕杀的海洋生物、海岸滩涂的工程建设、红树林的砍伐、普遍的海洋环境污染,至少使世界上25个最有价值的渔场资源消耗殆尽,鲸、海龟、海牛等许多海生动物面临灭亡的危险。预计随着海洋开发规模的扩大,有可能对海洋生物资源造成更大的破坏。
海洋保护的任务首先要制止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其次要保护好海洋生物栖息地或生境,特别是它们洄游、产卵、觅食、躲避敌害的海岸、滩涂、河口、珊瑚礁,要防止重金属、农药、石油、有机物和易产生富营养化的营养物质等污染海洋。保持海洋生物资源的再生能力和海水的自然净化能力,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保证人类对海洋的持续开发和利用。
四、鲨鱼的生物学特性、生存现状、面临的威胁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们(1)生物特性:
骨架:所有的鲨鱼都有一身的软骨。鲨鱼的骨架是由软骨构成,而不是由骨头构成。软骨比骨头更轻、更具有弹性。所有的鲨鱼都属于鲨纲,而鲨纲动物都具有软骨。
体型:鲨鱼的体型不一,身长小至6寸,大至18公尺。鲨鱼最敏锐的器官是嗅觉,它们能闻出数哩外的血液等极细微的物质,并追踪出来源。它们还具有第六感——感电力,鲨鱼能借着这种能力察觉物体四周数尺的微弱电场。它们还可借着机械性的感受作用,感觉到6百尺外的鱼类或动物所造成的震动。
进食:鲨鱼大多以鱼等海洋动物为食,鲨鱼以受伤的海洋哺乳类、鱼类和腐肉为生,剔除动物中较弱的成员。鲨鱼也会吃船上抛下的垃圾和其它废弃物。此外,有些鲨鱼也会猎食各种海洋哺乳类、鱼类和海龟和螃蟹等动物。有些鲨鱼能几个月不进食,大白鲨就是其中一种。据报导,大白鲨要隔
一、两个月才进食一次。(2)生存现状:
鲨鱼早在恐龙出现前3亿年就已经在地球上生存,至今已超过4亿年,作为海洋中最重要的肉食动物,鲨鱼位于食物链的顶端,对于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很多人眼里,它们的形象和电影《大白鲨》中所展示的一致,是一种会吃人的海洋杀手,但实际上,在鲨鱼的400多个品种当中,超过90%以上的鲨鱼是不具危险性的。近年来,因为鱼翅的暴利,吸引各地渔民争相捕杀鲨鱼,导致部分鲨鱼品种濒危。(3)面临的威胁:
人类为了获取鱼翅,对鲨鱼进行过度捕捞,虽然食用鲨鱼肉的较少,一般鲨鱼被捕捞上来后都被切掉背鳍然后放掉,但即使这样鲨鱼也会很快死去,现在有些种类的鲨鱼已经面临灭绝的危险。
(4)如何保护他们:
1.拒绝吃鱼翅,并鼓励他人也这样做。2.给政府写信,要求酒店禁售鱼翅。3.通过网络,媒体等宣传保护鲨鱼的重要性。
进入21世纪以后,人类对资源的大量索取,使陆地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严峻。海洋拥有相当于陆地将近2.5倍的面积,是名副其实的“聚宝盆”,它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化学、矿产等资源。鉴于此,世界各国家纷纷迈开了向海洋进军的步伐,全世界范围内开发和利用海洋的高潮已经掀起,我国当然也不例外。
1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及利用现状
1.1 海洋生物资源的概念
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指生活在海洋的所有生命有机体,其中包括微生物、低等和高等植物、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1]
1.2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及利用现状
总体来说,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海洋生物资源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我国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图1显示了2001—2010年我国海洋经济总体运行情况。
从图1得知,从2001-2010年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海洋第一产业占我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小,但总值在逐年增加。我国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步伐逐年加快,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例如:在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提取方面,主要是围绕海洋药物展开的。表1显示了我国海洋生物药业2007-2010年增加值情况。
数据来源:2007-2010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由表1可知,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有力实施,海洋生物医药业逐年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成果诱人,潜力巨大。我国利用分子生物学、药理学和自动化技术以及分离纯化和化合物结构分析鉴定技术,开展海洋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抗心血管疾病活性物质、抗病毒活性物质、海洋药物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对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爱滋病及一些疑难杂症的防治药物方面也进行了针对性研究,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总体上,由于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技术起步晚,所以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2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的粗放性
首先,我国传统的海洋产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一些新兴的海洋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例如,目前国内虽然有不少单位从事海洋药物研究、开发,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海洋药物开发投入高、周期长等的特点,使得整个研究水平还停留在有限的几种海洋生物和几类海洋药物上,海洋中很多的活性物质成分并没有被真正被开发利用起来。其次,作为捕捞大国之一,我过的捕捞技术和设备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我国近海捕捞主要以中小船为主,这使得大部分船只的远海作业涉及较少,资源利用不均衡,从而降低了整体的利用效率。再次,从行政管理方面来说,我国的海洋管理机构职权有限,综合管理能力薄弱,使得海洋经济的发展缺乏一套完善的宏观指导和规划。
2.2 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
2.2.1 外来物种入侵
通过压舱水传播、海洋养殖引入等途径,许多外来物种入侵,使我国管辖的海域内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长此以往,将会导致我国海洋生物资源濒临崩溃,难以保证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满足人民对海洋资源日益增长的需要。
2.2.2 气候变化,海洋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开发和利用海洋生物资源一方面给我们带来强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由于我们不适当的方式,无形中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近些年全球开始变暖,海水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了若干变化,如:所含营养、酸碱度、含盐量等。同时,企业为了盈利,政府为了实现经济增长,上游区域为了减轻自身排污的压力,普通民众缺乏对海洋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认识等导致近海海域污染加重,环境质量急剧下降而引发的恶性事件(如赤潮)大量增加,使得海洋生物大量减少,脆弱的海洋已经给我们发出了警示。
2.2.3 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种类和数量大大减少
我国虽是一个海洋大国,但是不可持续的过度捕捞和非法捕捞给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巨大压力。首先,影响了捕食者———被捕食者这一食物链之间的数量关系,改变了当地物种数量结构。其次,大型的鱼种成熟比较慢,对这类鱼种的捕捞会使该鱼种体积变小甚至惨遭灭绝。再次,选择性的捕捞,会改变目标鱼种的性别比例,对海洋生物遗传多样性产生巨大影响。
3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对策
3.1 完善海洋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强化政策引导,提升全民族海洋意识
近20年来,国家先后公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20余项,为加强海洋资源的开发和综合管理打下了基础。但是,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显得比较滞后。所以要加强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的协调与管理,还应不断完善与充实我国海洋资源的法律体系,以为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从中央到沿海地方各级政府应通过不同形式,开展海洋生物资源教育工作和海洋意识宣传活动,提升全民族海洋意识。
3.2 统筹规划,科学发展,综合开发
首先,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我们应该以经济、生态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政策和法规的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海洋管理体制。突出渔业资源保护和增值,建立并发展渔工商内外贸一条龙的经济体制,逐步实现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的农牧化、产业化和工程化。同时,积极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深化沿海地区的改革开放,拓展海洋产业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扶持边远海岛发展。其次,“随着沿海经济的迅速发展,给我们的海洋带来了污染物入海量居高不下,污染面积扩大,赤潮灾害频繁出现,污染事故时有发生的问题。”[2]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加强海洋文化教育,提高全民海洋意识,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达到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共赢。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规范海洋空间开发秩序。再次,海洋生物资源作为海洋经济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因海制宜,强化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的综合管理,突出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和增值,逐步实现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的产业化。
3.3 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我国海洋国际竞争力
2009年9月,国务院作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有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渔业、海洋装备业、海水淡化和海水综合利用、深海产业等。为提升我国海洋国际竞争力,突出海洋特色,可以进行海洋生物资源的深度开发,发展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物炼制等生物技术,重点在生物制品、资源高效利用、生物材料和特种功能性产品的研发,不断提高开发水平。使其充分转化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样既可以进行海水养殖、海洋捕捞、海洋渔业服务业和海洋水产品加工等活动,也可以以海洋生物为原料或提取有效成分,进行海洋药品与海洋保健品的生产加工及制造活动。
3.4 完善海洋生物资源科技产业化创新体系,建设高新成果园区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首要特征是海洋高新技术。我们应按照《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的部署,坚持自主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获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广阔市场前景的产品,发展战略性海洋高技术产业群。同时,应以高新成果评估、高新成果转化、高新成果推广应用和高新成果产业化为创新方向,建设高新成果转化园区和产业化园区。为给园区建设提供资金保证,各级政府要将海洋生物资源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逐步建立起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摘要: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如何将这些资源科学有序的开发成为当前的一个热点。本文在简要介绍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现状的基础上,详尽分析了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在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希望可以促进中国海洋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及利用,中国
参考文献
[1]王斌.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对策[J].生物多样性.1997,5(2):347-350.
不久前美国科学家宣布说,他们发现了16种新的月亮水母,而且这种海洋生物目前正在向全世界海域“大举入侵”。 月亮水母是通过船只被运往世界各处水域的。它们“搭便车”来到了新的栖息地点,而这通常会对当地的原生物种产生不利影响。
导致入侵的凶手
原本隔着千山万水的生物,怎么会一下子“杀”了进来呢?说到底,人类有很大的责任。由于人类的跨地域活动频繁,为这些生物“恐怖分子”的潜入提供了条件。
科学家一致认为,全球海洋生物物种多样性的破坏,主要是由船舶压载水引发的。过去为了使船体行驶平稳,人们常常在船底堆积上石子、沙砾和铁等重物,现在则直接抽入海水。货船出发时,人们将海水作为压舱水抽上来,抵达目的地后再将其就地排放。这种做法就使每艘货轮如同“特洛伊木马”,里面暗藏着杀机四伏的各国水生物。据统计,一艘载重10万吨的货船携带的压载水量达到5万至6万吨,每年全球船舶携带的压载水大约有100亿吨,每天全球船舶在压载水中携带的生物有7000多种;每过9个星期,一种新的海洋生物入侵者就会被释放。
到目前为止,全球已确认有500种左右的生物物种是由船舶压载水传播的。这些外来海洋生物一旦入侵到新的适宜生存的区域中,就能发生不可控制的“雪崩式”大量繁殖,疯狂地掠夺当地生物的食物,造成有害寄生虫和病原体的大面积迅猛传播,甚至引发本地物种灭绝。负责监督海洋的国际海事组织(IMO)将这些船载的入侵者称为“对世界海洋卫生最严重的威胁之一”。
50种外来者入侵中国
中国是世界十大海洋运输国之一,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公布的世界上100种最危险的外来生物物种中已有一半入侵到中国,每年由于生物入侵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74亿元,其中海洋入侵生物是主要成因之一。近些年来,中国沿海赤潮越来越严重,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外来生存能力较强的赤潮生物的危害。通过船舶压载水带来的外来赤潮生物主要有洞刺角刺藻、新月圆柱藻、方格直链藻等16种藻类。这些外来赤潮生物对生态适应性强,分布广,只要环境适宜,就可发生赤潮,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彻底崩溃,对海域原有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构成极大的威胁。
如何杜绝入侵
压载水引发外来海洋生物入侵,已经成为全世界航运国共同面临的威胁,对于压载水的防治已经到了必须正视的程度。
为了防范外来物种的入侵,最好的办法是让它们没有“乔迁新居”的机会和场所。国际海事组织于2004年2月通过了《船舶压载水沉淀物控制和管理国际公约》,制定了严格的压载水排放标准,许多航运大国也加强了对压载水的监管力度。全球各地的海运官员也尝试采用从紫外线到臭氧等一切措施来处理压舱水,但这些大部分还没有应用到海洋运输之中。
扮演开端了,最早上场的是一对心爱的小海濑,在驯兽师的引导下,他俩拼命摇摆身子,扮演了各种诙谐的动作。我觉得他们扮演的最好的是推小车,他俩直起身子,爬在小车的扶手上,摇摇晃晃地推着车走,像是要去超级市场去购物,真风趣!最终它们竟然调皮地把车子推到了有海豚的池子里。海濑还扮演了打花伞。它们先让驯兽师把花伞放在自己的鼻子上面,然后熟练地把头抬起来围着全场走了四次,就把花伞还给了驯兽师,去找他要吃的,他还真馋!他们调皮的扮演在台下引起了一阵阵笑声,暴风雨似的掌声回旋在大厅里。
记下来便是海豚“琦琦”和它的同伴来扮演水上拉丁舞,海豚把尾巴用劲摇摆,身子就浮上来了,它们跟着音乐的节奏,在水中欢腾。
最终,海豚“琦琦”还扮演了一个超高难度的节目——钻火圈,它从焚烧的火圈中钻过来又钻过去,显得很机警。
奇妙的海洋生物
海洋里到底有多少种生物?全世界的科学家正在合作进行一项规模空前的“海洋生物普查”:为所有的海洋生物进行鉴定和编写名录。目前,已经登录的海洋鱼类近16000种,预计最终约有2万种。已知的海洋生物有21万种,预计实际的数量则是210万种。新发现层出不穷为了全面确定和编录地球上从微生物到蓝鲸的所有海洋物种,一项耗资6?郾5亿美元、为期的海洋生物普查,从5月开始,还有一年就将大功告成。普查结果将于10月公布;届时网上数据库将包含至少23万个特殊物种的照片、DNA密码和网址。其中有鱼类1?郾6万多种。 长期以来,海洋生物学家大多单独工作或结成小组。而此次普查改变了这一状况,来自80个国家的约名科学家,在这一海洋科学史上最大规模的科学调查中联手合作。他们动用了深海机器人、激光雷达和能跟踪90米以外游鱼的超灵敏声呐装置,并进行了约40次驾船远征。他们发现,新物种出现的速度要快于他们核实和命名的速度DD迄今已发现5600多个疑似新物种,它们大多来自海洋中最热、最冷、最咸和最深的地方。他们还发现一种非常古老的虾。教科书上说,这种虾早在5000万年前就灭绝了。但参与调查的科学家,却在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的海面以下1英里处发现了这种虾,它体长5英寸,大眼睛,身体上有红斑。 此次普查的初步发现,已深刻改变了人们对海洋生物的了解。新式跟踪工具显示,有些蓝鳍金枪鱼在美国洛杉矶和日本横滨之间匍洄游,其中一条金枪鱼竟然在一年内横渡太平洋3次。大白鲨甚至游到更远的澳大利亚和南非之间海域觅食。而有些海龟则能从巴贾游到婆罗洲,悠闲地环游太平洋。资深科学家为此惊叹,海洋生物活动和迁徙的范围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我们新了解的情况与此前已知的完全不同。深海平原充满生机9年来,在热带海礁、极地冰冠、深海海床和惊涛激浪中的实地调查,令科学家们对我们居住的这颗星球如何运转和变化进行了重新评估。有些科学家甚至把此举与成功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相提并论。他们发现,深海平原,即占地球一半以上面积的漆黑且平淡无奇的海底,并不是荒芜和没有生命的沙漠。他们把细孔滤网撒到海面以下差不多3英里处,然后打捞上来,几乎每一网都能捞到上万只游动的蜗牛、蠕虫和其他微小的无脊椎生物,其中许多是前所未见的。显然,人们严重低估了海洋中的生物多样性。最大规模的生物多样性很可能存在于深海,而我们才刚刚开始了解到这一点。 参与普查的科学家在寒冷的南极海域远征期间,发现了巨大的有鳞蠕虫、直径比人的腰还粗的海星以及餐盘那么大的海蜘蛛。在那里,水下的喧闹发挥着新物种孵化器的作用。此外,参与普查的历史学家研究了古希腊文本、印加帝国以前的陶器。甚至还有纽约公共图书馆收藏的1前的餐馆菜单,他们找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描绘欧洲鱼市场景的绘画作品,可惜的是画中的海产品在当地水域再也找不到了。而海关档案和船长的航海日志则显示:缅因湾的渔民在1860年捕获的鳕鱼数量比如今商业捕鱼船队的捕获量还要大。很显然,人类的过度捕捞造成某些鱼类的数量大幅减少。 科学家为此次海洋生物普查设定了三个目标:第一,要建立所有海洋生物的全球档案,作为研究和制定国家政策的基础。就连最微小的生物体,例如细菌和被称作太古菌的单细胞微生物也会被编目。科学家怀疑,它们在支持对生命至关重要的`碳氮循环中发挥一定作用。第二,要绘制每种海洋生物栖息地和漫游路线的地图,以便更好地了解其生活环境。第三,要评估每种生物体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相对个体密度。科学家们一致认为,即将完成的对海洋生物的首次仔细考察,将对地球生命和人类的生存极其重要。“活化石”成大明星人们爱吃虾和蟹,但却对鲎很陌生。鲎的长相既像虾又像蟹;有着坚硬的甲壳和长长的剑形尾巴,头胸甲宽大,形状像“马蹄”,腹部有6对附肢,所以,又称之为“马蹄蟹”。可鲎跟蟹不是同类,却和蜘蛛和蝎子是近亲,也就是说鲎是一种海洋节肢动物。虽然鲎的相貌不怎么讨人喜欢,但它却是和如今只剩下化石的“三叶虫”一样古老的海洋生物。鲎的祖先出现在地质历史上的“古生代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唯独鲎从4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然保留着它原始而古老的相貌。 目前,世界上的鲎仅存5种,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海、北爱尔兰沿海、北美洲东部沿海到墨西哥湾。每当繁殖季节来临,雌鲎和雄鲎一旦结为夫妻,便形影不离,肥大的雌鲎常常驮着瘦小的丈夫蹒跚而行。此时捉到一只鲎,提起来便是一对,因此,鲎不仅是海洋中的“活化石”,而且还享有“海底??”的美称。 鲎有四只眼睛,头胸甲前端有两只0?郾5毫米的小眼睛,小眼睛对紫外光最敏感,说明这对眼睛只用来感知亮度。在鲎的头胸甲两侧还有一对大复眼,每只眼睛由若干个小眼睛组成。生物学家发现鲎的复眼有一种“侧抑制”功能,能使形成的物体奇妙的海洋生物图像更加清晰。现在,鲎眼的这一原理已被应用于电视和雷达系统中,提高了电视成像的清晰度和雷达显示的灵敏度。4亿年默默无闻的古老海洋生物一跃而成近代仿生学中一颗引人瞩目的“明星”。
走进大厅,一句气势汹涌的话语立刻映入我的眼帘:祖国的海洋,辽阔而深邃,美丽而富饶。是呀,海洋世界真是多姿多彩,海里不但有希奇古怪的贝类,还有奇形怪状的鱼类。
瞧,那只大龙虾张牙舞爪的.,挥舞着巨大的钳子,像是要和你干一仗。快看,好大的一只巨鳌蟹呀!身体张开有40厘米长,它平时生活在深海,只有春季才到浅海来繁殖。各种各样的海星看的我眼花缭乱:有红海星、棘海星等等……
我们都知道,海中最凶猛的动物是鲨鱼,它的牙齿像一把锋利的尖刀,能轻而易举地咬断很硬的东西。鲨鱼食肉成性,凶猛异常,对气味极为灵敏,一但闻到血腥味,就会沿着气味寻找目标,发现目标后快速攻击,那些弱小的鱼类都逃不出他的魔掌,成为它的口中之餐。
浩瀚的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它哺育着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
有漂亮的海螺;美丽无比的珊瑚;五彩缤纷的海葵;顶盔贯甲的虾蟹;还有“喷云吐雾”的乌贼;还有各式各样的宝螺……种类繁多,数不胜数。
看,这条大鱼张开大嘴好像在说:“不许碰我!”海龟有坚硬的外壳,两只眼睛烔烔有神地盯着观众;小巧玲珑的小旋螺好像一团旋风朝这边扑来;红艳艳的桃红海扇蛤,像一把打开的扇子……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于2012年设在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第一管理区第一作业站。土壤类型为白浆土, 前茬红小豆。有机质含量40.29g/kg, 碱解氮207mg/kg、速效磷45.94mg/kg、速效钾249mg/kg, pH值为5.84。采取联合整地, 秋起1.3m大垄。供试玉米品种为合玉24号。
试验共设2个处理, 处理施用海洋生物肥, 对照不施用海洋生物肥。海洋生物肥粉末状用于玉米种子包衣, 公顷用量1500g, 包衣后置于阴凉处晾干待用;颗粒状用于与种肥互混后施入土壤, 公顷用量15kg。
种子处理:播种前1周人工粒选种子, 用35%多克福种衣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 用量为玉米种子量的1.2%, 包衣后成膜良好, 光滑度好, 没有脱落现象。在播种前按每公顷玉米种子用海洋生物肥1500g对水均匀包衣, 要求用海洋生物肥包衣后的种子在3d内播到地里。肥料准备:公顷施化肥纯量300kg, N、P、K比例为2∶1∶0.3。其公顷施化肥商品量为:尿素292.5kg、磷酸二铵180kg、氯化钾75kg。种肥公顷施尿素112.5kg、磷酸二铵180kg、氯化钾75kg。以上化肥混拌均匀后同播种一次施入土壤中, 种肥分两层施入。施肥位置以玉米种子的相对位置为基准, 1/3量的种肥侧5cm、深3cm;2/3量的种肥侧5cm、深8cm。余下的尿素, 当玉米7~8片叶时, 结合第2遍中耕追施。
5月11日播种, 选用气吸播种机, 公顷有效下种粒数6.75万粒, 播深4~5cm, 播后及时镇压。化学药剂封闭灭草:播种后采取土壤封闭灭草, 配方为宝收49.5g、乙草胺1650mL/hm2, 公顷喷药液量525L。
玉米苗出齐后进行垄沟深松。要求使用工作部件单杆尺, 深度30~32cm。深松后土块要小, 不埋苗, 不压苗。深松两周后进行第1遍中耕, 依据降水及土壤干湿情况, 以后每间隔20d左右中耕一次, 全生育期中耕3~4遍, 最后一遍中耕要起碰头大垄, 起垄高度22~25cm。起的土要松散细碎, 土要碰头, 不能挤歪压倒玉米植株。
2 结果与分析
玉米产量调查结果如下, 处理的株高305cm, 公顷收获株数5.82万株, 穗位高107cm, 穗粒数506粒, 百粒重41.11g, 子粒水分30.1%, 公顷产量12106.5kg;对照的株高305cm, 公顷收获株数5.82万株, 穗位107cm, 穗粒数492粒, 百粒重40.23g, 子粒水分30.5%, 公顷产量11518.5kg。从以上调查结果可知, 应用海洋生物肥的处理与对照相比, 每公顷增产588kg, 增产率为5.1%。
3 小结
“这提供了关于大灭绝事件的更为细致入微的观点,”华盛顿大学的古生物学家托马斯· S.·托宾这样说道,“这两起灭绝事件似乎都在短时间内发生。”
托马斯的科研小组收集了南极半岛西摩岛的化石。该岛拥有富含化石的厚厚的沉积物,为科学家提供了大量细节信息。这些化石证实在德干火山喷发后的阶段,的确发生了一起海洋生物大灭绝事件。
“古生物学数据资料为我们提供了不同时间短的各种物种,”托马斯说,“这能帮助我们确定每种物种是什么时候灭绝的。”为了确定不同化石的沉淀时间,科学家利用了磁性地层学技术,这是一种能够提供不同时间段地球磁场的信息。
到了后,我看了一下,哇!真是人山人海呀。我在这从来没见过那么多人来这儿,爸爸妈妈连租车都不想租了。后来,我再三央求爸爸去租车,爸爸终于答应了。租到车后,我们就出发了。在骑单车的时候,我从爸爸的侧面插过来,妈妈吓了一跳,歪了一下车头,结果爸爸妈妈撞在一起了。突然,后面来了两辆车,这两辆车又跟爸爸妈妈撞在一起了。
我们走着走着,又看见前面有两起事故,爸爸就说:今天来这儿玩的人真多啊!
在一楼,我们看到了枪鱼。海龟等海洋生物标本。其中旗鱼留给我的印象最深。旗鱼背上的鱼鳍就像一把大扇子,还有许多凸出的线条。旗鱼的眼睛就像一棵散发着光芒的黑珍珠,圆而亮。最特别的属旗鱼的嘴,又细又长,而且还很尖。还像一个大夹子,能把食物牢牢夹住,以防鱼儿挣脱。其二就是它的尾巴。像一个人字形。与它的嘴巴相同的是尾巴也很长。看到这标本,我似乎也看到了这条旗鱼当年的辉煌。它蓝色的身子与蓝色的海混在一起,稍稍一动,整个身子的优美姿态,吸引了我,也吸引了同伴们。
接下来,我们又去了四楼展厅。四楼展厅大多以贝类化石为主。美丽的贝类化石不得不使我们看得眼花缭乱。有黄色的贻贝。五颜六色的扇贝……贝壳是贝类的生物的家,不过,随着它的生长,贝类会经常”搬家”的。贝类生物大多附生在海底的岩石上,也有生活在泥沙中的。贝的种类不同,贝壳的形状也就不一样。分双壳贝和单壳贝。牡蛎就属于双壳贝。它又叫蚝、蛎黄、海蛎子。但是牡蛎的这两个贝壳同贻贝的两个贝壳有很大的不同。贻贝的两个贝壳左右对称,而牡蛎因为是用左壳固着在岩石或其他物体上的,所以两个贝壳的大小、形状都不同。我国沿海所产的牡蛎种类,约有20种左右。最常见的有密鳞牡蛎、近江牡蛎、褶牡蛎、长牡蛎和大连湾牡蛎等5种。它又叫蚝、蛎黄、海蛎子。望着这些种类繁多的贝类,我与同伴们不禁浮想联翩……
海洋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财富,如今,大部分的珍惜海洋生物以濒临灭绝,而我们只能在博物馆里看到那些海洋生物的标本。化石。如果,我们再不保护海洋生物,保护海洋生物的家园,恐怕将来我们有可能会在博物馆看到现在在海洋中数量居多的鱼的化石了吧!我呼吁:从现在开始,保护海洋,珍惜海洋生物!
在生活在北极的因纽特人的传说中,有一个关于独角鲸的故事。
有一天,一头北极熊来到了一间房子附近,里面住着一个女人和她的亲生女儿,以及一个有视力残疾的继子。女人让半瞎的男孩去射杀那头北极熊。在妹妹的帮助下,男孩弯弓搭箭,射穿了北极熊的心脏。可坏心肠的后母却骗男孩说他没射中那头熊。到了晚上,她和女儿吃着新鲜的熊肉,可怜的男孩只能以狗食充饥。
第二天,家里来了一位老人,他对男孩说:你将在湖边遇到一头巨鸟,你一定要爬到巨鸟的背上去。男孩依言而行。大鸟将男孩带到水下,然后带回岸上,往复三次。每次上岸后,男孩的视力就恢复一点。到第三次上岸时,男孩的视力完全恢复了正常。
那年夏天,一群白鲸游近岸边。男孩用鱼叉扎中了其中最大的一头。白鲸拼命挣扎,后母便过来帮忙。男孩将鱼叉末端的绳子绑在她的手腕上,让她帮着拽住被鱼叉扎住的鲸鱼。结果,后母被鲸鱼拖进了水里。她的身体膨胀起来,长长的头发旋转着变成了一条螺旋状的长牙——她变成了一头独角鲸。所以,当地人传说,如果你在一群白鲸中看到一头独角鲸,它就是那个女人变的。
传说终归只是传说,不过,在中世纪以前,商人与炼金术士将独角鲸视为一种神秘生物——独角兽,其长牙被当作“独角兽的角”,价值非凡。独角鲸的长牙被认为拥有神奇的力量,例如用长牙做成的杯子可以解去杯中饮料可能含有的任何毒素,可以治疗忧郁症等。海盗和生意人用它们可以换到比长牙本身重好几倍的金子。
1555年,奥拉乌斯·马格努斯画了一种像鱼的生物,脑袋上有一个长长的角,并标明它是“独角鲸”。16世纪,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得到了一根精心雕刻并镶嵌了宝石的独角鲸长牙,价值10000英镑,相当于当时一座城堡的价值(当时的10000英磅可值如今的150万至250万英镑)。独角鲸的长牙还是一些收藏家喜爱的藏品。
随着大航海时代和地理大冒险时代的到来,探险者和博物学家开始涌向北极地区探险,人们对于独角鲸和它们的长牙逐渐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独角鲸,学名Monodon monoceros,英文名arwhal,又称一角鲸和长枪鲸,其雄性脑袋上长有一根庞大的长而直的螺旋状长牙,很容易让人将它们与传说中的“独角兽”联系起来。独角鲸是博物学家林奈最早描述过的许多物种之一,其英文名字源自于古斯堪的纳维亚语“nar”,意思是“尸体”——夏天,当它们栖息在海面上一动不动时,它们背部皮肤上的黑色斑点让它们看上去就像溺毙的水手。而它们的正式学名则源自于希腊语“one-tooth one-horn”,意思是“独齿独角”。
如今,生活在遥远而寒冷北极的独角鲸,以其独特的模样,仍然是让普通人和科学家十分感兴趣的海洋生物。
外型特征
独角鲸和白鲸是一角鲸科家族中如今硕果仅存的两个物种。独角鲸是一种中等体形的鲸鱼,无论雌雄,体长3.95~5.5米(雄性的长牙不包括在内),雄性略长于雌性。成年独角鲸平均体重800~1600千克。雄性发育成熟年龄为11~13岁,雌性为5~8岁。独角鲸没有背鳍,它们的脖子和椎骨连接的方式更像其他哺乳动物,与海豚和鲸鱼反而不一样。
独角鲸的腹部呈白色,背部有许多深褐色或黑色的斑点。独角鲸出生时皮肤颜色很深,随着年龄增长,皮肤变得越来越白,至性成熟时,腹部出现许多白色斑块,有的老年雄性独角鲸全身几乎是纯白色的。独角鲸没有背鳍,这可能是一种适应性进化,方便它们在冰下潜水活动。
雄性独角鲸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它们脑袋上伸出的呈螺旋状的长牙,那是它们的从左上颚突出唇外的犬齿。独角鲸的长牙在其一生中都在生长,长度可达1.5~3.1米,中空的长牙重可达10千克。每500头雄性独角鲸中有一头长有两根长牙,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右边的犬齿也会突出唇外。大约15%的雌性独角鲸也长有长牙,但没有雄性的长,螺旋纹也不太明显。此外,甚至还有长出第二根长牙的雌性独角鲸,但极为罕见,迄今为止只发现过一例。在长牙的后面,有几个或垂直或水平生长的小牙齿,这些牙齿在形态学和组织学上都有变形,发育不全,有时从颚骨挤压出来,使得独角鲸的嘴看起来似乎是没有牙齿的。
雄性独角鲸为什么长有如此长的长牙?几个世纪以来,这个问题一直让人迷惑不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这是雄性独角鲸在群体中显示其社会地位和求偶竞争力的一种特征,就像狮子的鬃毛、孔雀的尾羽,以及牡鹿头上的鹿角一样,可帮助确定和维持其在群体中的社会地位,还可帮助幼年雄鲸学习日后担当成年独角鲸性角色所需的技能。很少看到独角鲸用它们的长牙破冰或者打架(有据可查的独角鲸用长牙对付其他海洋动物的唯一例子是:在一头白鲸的脑袋上,嵌着独角鲸的被折断的长牙。这表明,在一头独角鲸和一头白鲸之间曾经发生过一场殊死搏斗)。但也有科学家认为,独角鲸的长牙是一种受神经支配的感觉器官,上面有着数以百万计的与大脑相连接的神经末梢,起着传感器的作用,可以探测到与猎物、冰层和海水盐度相关的一些化学信息。
分布和生活习性
独角鲸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和北冰洋海域,大多数集中在加拿大北部和格陵兰岛西部的海湾和水湾。在哈德孙湾北部、哈德孙海峡、巴芬湾、格陵兰岛东海岸等地,偶尔也有独角鲸出现。
独角鲸能够生存在低于海平面1500米的海洋深处。在越冬水域中,独角鲸是海洋哺乳动物中最深潜水记录的创造者,它们每天可以15次潜入至少800米深处,最深可达1800米,每次持续时间25分钟左右,包括在底部停留的时间和从海面到海底,再从海底上来的时间在内。
独角鲸有季节性的迁徙行为,它们能够准确地找到无冰的度夏地,通常是在浅水区。在夏季的几个月里,它们在海岸附近游弋。冬天,它们迁移到有着厚厚浮冰和更深海水的远海,穿行在海冰中狭窄的裂缝和孔隙间。春天到来时,海冰开始融化,形成更大的裂缝和孔隙,独角鲸通过这些裂缝和孔隙回到沿海海湾。
nlc202309040015
独角鲸通常5~10头聚集在一起,有时可达20头。这样的集群可能只是由雌性和幼鲸组成的“托儿所”,或者是由失散的幼鲸和成年雄性组成的群体。在一年里的任何时候,都可能出现这种小群体。而在夏天,多个小群体有可能形成更大的群体,群体成员多达500~1000头。
独角鲸是一种北极捕食动物,它们的“食谱”范围很小,也比较特别。冬天,它们以底栖生物为食,主要是生活在厚厚冰层下的比目鱼;夏天,它们的主要食物是北极鳕鱼和比目鱼,以及其他一些鱼类,如极地鳕鱼、墨鱼和鱿鱼等。在独角鲸的胃中发现的食物还包括狼鱼、毛鳞鱼、鳐鱼卵,有时甚至还有岩石碎屑,这是它们在海底觅食时偶然摄入的。据认为,由于缺乏发育成熟的齿列,独角鲸在猎食时通常会游到距离猎物足够近处,然后大力将猎物吸入嘴里。同样齿列退化的突吻鲸也被认为以这种方式吸食猎物。
与大多数有齿鲸一样,独角鲸利用声音导航和寻找食物。有研究认为,独角鲸发出的“卡嗒声”可产生回声用以定位猎物,在短距离内还可以定位障碍物,甚至让猎物迷惑或失去反应能力。独角鲸还能发出“口哨声”,但很少被人听到。独角鲸发出的声音还包括类似喇叭的声音和开门的“嘎吱”声等。它们利用这些声音进行互相之间的沟通交流。
繁殖和生存现状
每年4~5月,成年独角鲸在远海冰层中进行交配。雌性独角鲸的妊娠期长达14个月,小独角鲸通常在6~8月出生。与大多数海洋哺乳动物一样,独角鲸一胎只生一头幼鲸。新生幼鲸平均长度1.6米,身体呈深灰色。幼鲸初生时,身体只有薄薄一层脂肪,在母亲富含脂肪奶水的滋养下渐渐变厚。幼鲸哺乳期长达20个月,漫长的哺乳期给予幼鲸充分的时间学习生存所需的技能。母亲和幼鲸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海中游弋时幼鲸通常一直伏在母亲的背上。
独角鲸至少可活25岁,一般可活到50岁,它们的天敌是一些其他海洋动物捕食者,比如北极熊(其主要目标是幼鲸)和虎鲸,它们往往成群结队、“以多欺少”地对付落单的独角鲸。格陵兰鲨鱼和海象有时也会猎取幼鲸或受伤的成年独角鲸,但这种情况比较罕见。为逃避虎鲸等大型食肉动物,独角鲸的对策通常是长时间躲在冰层下面,而不是在危险来临时依靠速度快速逃离。
虽然独角鲸的寿命较长,但在严酷的北极环境中,它们常会死于许多意外,如被困海冰中窒息而死。冬天来临,在强风作用下,水面会形成一些开阔无冰的区域。但是,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水面会迅速结冰。如果独角鲸在此之前没有离开,它们就很可能被困冰海之中。独角鲸是哺乳动物,它们需要呼吸空气。能保障一头成年独角鲸呼吸的冰洞的直径不能小于0.5米,而在两个可供呼吸的冰洞之间的最大距离不能超过1450米。因此,当冰层中的裂缝和孔隙被封住,冰层又太厚以至无法打破时,独角鲸就会被溺毙。除此之外,独角鲸也可能死于饥饿,尤其是生存能力较弱的幼鲸。
大多数被困事件发生在独角鲸越冬的迪斯科湾等海域。1915年,在西格陵兰岛发生的独角鲸被困事件中,有超过1000头独角鲸被困冰下。2008年至2010年冬,尽管海冰减少,在靠近独角鲸度夏地的海域中,仍然发生了几起大规模独角鲸被困海冰事件。
濒危与保护
目前全世界的独角鲸仅剩75000头左右,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下降。独角鲸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事实上,独角鲸最大的天敌是人类。和海豹和鲸鱼等其他海洋哺乳动物一样,独角鲸遭到了人类的大规模猎杀。加拿大北部和格陵兰的因纽特人为获取鲸肉和长牙而捕猎独角鲸的行为已进行了一千年,这种狩猎活动直到今天还在继续。独角鲸身上的几乎所有东西,包括鲸肉、鲸皮、脂肪和器官等都是人类猎取的目标。独角鲸身体中大量的脂肪是北极当地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独角鲸的肉是人类口中的美味,独角鲸的骨骼被人类用于制作工具和艺术品,鲸皮则是维生素C的一个重要来源。在格陵兰的一些地方,如今人们还在使用传统的狩猎方法,如皮艇和鱼叉等,而在格陵兰岛和加拿大北部其他地方,人们则用上了现代化的高速船只和猎枪。为了保护独角鲸,欧盟颁布了禁止进口独角鲸长牙的禁令,许多国家还设立了捕捞配额。
海洋污染对独角鲸的生存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一些重金属成分在独角鲸生长的过程中渐渐地在其内部器官中积累起来。一项研究发现,独角鲸脂肪中的金属含量较低,而肝脏和肾脏中的金属含量则很高。
独角鲸是对北极气候变化、海冰减少最为敏感的北极海洋哺乳动物之一,尤其是在它们的北方越冬地,如巴芬湾和戴维斯海峡海域。卫星收集到的数据显示,这些地区海冰的数量在明显下降。为了提高它们在冬季寻找食物的能力,独角鲸在生命早期就形成了某种恋地性,也叫栖地忠诚性。因此,独角鲸在度夏地和度冬地之间有着严格的迁徙路线,它们在冬天的生存策略更多地倚仗于其强烈的栖地忠诚性,而不是对当地猎物分布变化的适应性。因此,哪怕觅食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独角鲸仍然会继续遵循既定的路线,回到原来的地区。
海冰融化,开放水域增加,意味着独角鲸更容易被人类捕获。因此,海冰融化也间接地威胁到了独角鲸的生存。科学家敦促对独角鲸的数量进行评估,实施限额捕猎,以保证独角鲸群体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地震勘探与石油勘探也会扰乱独角鲸的正常迁移模式,增加它们被海冰困住的危险。
即使是在盛夏8月,位于加拿大极地的巴芬岛依然是严寒之地。当加拿大渔业及海洋部的专家杰克·奥尔乘坐的小型飞机在巴芬岛降落时,这里给他的第一印象是:偏僻荒凉,人迹罕见。这里的地貌环境大多由一堆堆的岩石,以及小片小片的低矮灌木丛构成。巴芬岛是加拿大第一大岛,世界第五大岛,是加拿大北极群岛的组成部分。
考察独角鲸的北极之行
奥尔已经连续三个夏天来到这里,和他一起的是由科学家、兽医和因纽特猎人组成的团队。奥尔对这里的一切已经非常熟悉,他很快就在这片荒野中建立起了一个功能完备的科研站:十顶五颜六色的“卧室”帐篷,一顶“厨房”帐篷,还有在胶合板棚屋中建立起来的实验室。最重要的当然是:布设对付猎物的捕网。奥尔将捕网的一头牢牢地固定在岸边,然后跳上一艘小船,划向狭窄海湾的对面,用一袋石子将捕网的另一头固定在那里的海床上。捕网的四周用浮子固定,看上去就像悬浮在海上的一张帷幕。奥尔等人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耐心地等待猎物——独角鲸。
nlc202309040015
在北半球冰冻海水里生活着大约7万头独角鲸,除了挪威斯瓦尔巴特群岛的沿海海域里有小群的独角鲸,大多数独角鲸都生活在格陵兰岛附近海域,以及哈德孙海湾北部和加拿大高极地附近海域,巴芬湾的独角鲸是最大的一个族群。每到夏天,成百上千头独角鲸都要返回这里的峡湾和小水湾。奥尔和他的团队打算在鲸群游过时,捕捉独角鲸,然后在它们的身上安装卫星追踪标签。
在过去30年里,经奥尔之手,已经为300头独角鲸安装了卫星追踪标签。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但对于整个冬天几乎都待在北极厚厚冰层下的黑暗世界里的独角鲸来说,卫星跟踪无疑是一种能获得有价值信息的办法。
格陵兰自然资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海德约杰森研究独角鲸也有20年历史了。利用卫星跟踪的办法,他发现了独角鲸独特的迁移模式。年复一年,每到春秋之际,所有的独角鲸族群都会在冬天积着厚厚海冰的猎食地和沿海度夏地之间来回迁徙。
奥尔和海德约杰森发现,独角鲸在秋天离开北边的巴芬湾,往南迁徙到戴维斯海峡,捕食格陵兰的大比目鱼。它们总是回到以前的地方,这是在它们的遗传基因里早就设定好了的。
在极端寒冷的北极环境中,对于独角鲸来说,无论是导航能力,还是生存能力,都是无与伦比的。在冬天,它们沿着海冰中细小的缝隙或通道穿越冰层。冬季冰层的变化很快,有时在短短一个小时内,冰层中的某个通道就会合拢,甚至完全被冰封住。然而,独角鲸似乎总能预见和及时发现海冰的这种变化,它们游刃有余地穿行在变化莫测的冰雪世界中。
独角鲸是鲸类中潜水最深的潜泳者,潜水深度最深可达1800米,在极深的海域中它们可以避免许多危险和麻烦。但即便如此,冰中通道的突然冰封也有可能将它们困在冰中。在2008年至2010年间,曾有过多起独角鲸被困在巴芬湾海冰下,无法游到海面上呼吸的报告。科学家起初认为这可能是瞬息万变的海冰变化导致的,但后来发现,这几起意外事件与海湾地区的地震勘测有着密切的联系。海德约杰森和同伴使用声音记录仪和心率监测仪观察独角鲸对人类产生噪声的承受能力和反应,推断地震勘测时发出的噪声会让迁徙途中的独角鲸受到惊吓,导致它们慌不择路,想要后退返回度夏地,结果被困在快速冰封的冰层中。事实上,几个世纪以来,格陵兰地区的捕猎者深知独角鲸对噪声极为敏感,普通船只发动机的声音会将它们吓跑,所以他们在捕猎时往往乘坐因纽特人的皮船接近独角鲸。
8月是巴芬湾的极昼季节,由于没有黑夜,研究人员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他们轮班进行观察,以确保一旦有独角鲸撞进捕网,在其被困死亡之前,抓紧时间快速行动。但有时几百头独角鲸游过,却连一头也没能捕捉到。
独角鲸的危机与希望
北极正在迅速变化之中。自1979年开始,每年北极融化的海冰达到约200万平方千米。有科学家预测,如果以这种速度发展下去,到2050年的夏天,北极的海冰将完全消失。在一个无冰的世界里,独角鲸还能继续生存下去吗?
北极的前景看来不妙。科学家在对北极哺乳动物对气候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进行比较分析后认为,有限的栖息地,对海冰的依赖程度,以及特殊的捕食行为,独角鲸将是气候变化中受影响最大的物种,它们将成为无冰的北极环境中最大的受害者。
首先,科学家担心无冰的夏天将为独角鲸的天敌逆戟鲸开辟新的狩猎场:有着巨大背鳍的逆戟鲸在海冰覆盖的水域里很难畅游,但随着海冰融化,曾经是它们禁地的加拿大极地东部海域将天堑变通途,独角鲸成为逆戟鲸盘中餐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其次,科学家尚不清楚气候变暖、海冰消失对作为独角鲸食物的鱼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科学家发现,在过去30年里,哈德孙湾里的小海鱼增多了,而北极钓鳕鱼的数量则减少了。科学家担心以包括北极钓鳕鱼在内的少数几种鱼类为食的独角鲸,是否能够改变捕食习性来应对这种巨变。
海冰消失对于当地的工业和商业航运来说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但科学家对人类活动,以及独角鲸、白鲸和逆鳍鲸这三种鲸类之间的交替活动表示了很大的担忧。例如,最近在巴芬岛北部发现了铁矿,这可能导致更多船只进入独角鲸的一些主要度夏海域。最令科学家担心的是石油污染、船只撞击和噪声干扰对独角鲸的影响。这些都很有可能对独角鲸的栖息地造成破坏,最终威胁到它们的生存。
为独角鲸安装无线电追踪标签
奥尔等人终于等到了独角鲸出现的那一刻。最先露出来的是一只“独角”,然后一头独角鲸游进了捕网。奥尔立即跳上一艘小艇,飞速划向捕网的另一端,将锚绳切断;另外一些人乘坐小艇划到捕网旁,奋力将这头独角鲸拉起,以便让它露出水面呼吸;岸上的人则将捕网慢慢拉向浅水区,真正的工作将在那里进行。
这次被网住的是一头4米长的雌性独角鲸,它竭力挣扎着,似乎放心不下它的幼崽,研究人员费了好大的劲才让它安静下来。奥尔用两个尼龙销钉将无线电追踪标签固定在它的背脊上,其他人则抓紧时间采集了它的一小块皮肤,以便接下来进行基因测试研究。在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里,研究人员给这头独角鲸测量了心率,取了血样和喷水孔的样本,记录了身体检测的各项数据,评估了它的总体健康状况。研究人员尽可能抓紧工作,将有可能给它带来的压力降到最低。在完成这一切工作后,他们将把它送还给它的孩子们。
为了做好这些海洋珍稀动物的长期保护工作,科学家需要很多的相关信息,但独角鲸的研究调查难度很大。有时为了弄清楚一个很小的问题,科学家甚至要花上数年的时间。即使有了卫星跟踪系统的强大助力,仍然有许多麻烦问题。科学家曾在淳博雷海湾捕捉到一头雌性独角鲸,并在它身上安装了无线电追踪标签。14个月后,他们仍然能够收到这头独角鲸发回的数据。不过这种情况很少,通常无线电追踪标签的有效时间只有五六个月而已。
在这次科考之旅中,奥尔等人一共捕捉到了五头独角鲸。其中一个跟踪标签在不到几周的时间里就失效了;四个月后,其他四头独角鲸身上的追踪标签也没有了音讯。这就是在北极使用高科技手段的现实情况,在北极,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包括无线电追踪标签发生故障、独角鲸被人类或逆鳍鲸猎杀等。
科学家正在努力了解这种神秘的海洋生物。尽管它们的繁殖力很低,并缺少基因多样性,但它们却有着非凡的生存适应力,它们已经在北极这样的极端环境中生存了千万年,在多次剧烈的地球环境变迁中坚强地存活了下来。但是,它们还将面临多少磨难?它们还能承受多大的压力呢?
【海洋生物论文】推荐阅读:
海洋生物作文450字06-29
神奇的海洋生物500字作文03-10
小学四年级作文,有趣的海洋生物展04-03
科技小论文 海洋污染06-13
海洋资源与环境课论文10-06
海洋救护产品设计论文12-26
辽宁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的论文07-06
生物统计论文12-30
生物论文免费03-14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