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发展和变化(精选8篇)
---------开封市东郊中学十年变化回眸
十年来,开封市东郊中学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累累硕果,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质量取得了长足进步;十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市级卫生先进单位、市绿化达标单位、市级师资培训先进单位、市语言规范化学校、市级教育教研先进单位;十年来,东郊中学教育教学可圈可点处,比比皆是。
2001年,开封市东郊中学率先在市公立学校当中实行住校生管理制度。从此,教育教学规模和质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07年4月,东郊中学学生中招“理化实验测试”优秀人数137人,全区名列第一。
2007~2009年,东郊中学中招“体育测试”连续三年,进入市区前三名。
2002年~2012年,东郊中学升入省示范性高中人数237人,升入市示范性高中500余人,国家级“宏志班”12人。
2006年,东郊中学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面实行“两免一补”,当年有200名困难学生,得到生活补助。2007年,东郊中学“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检”“省检”,全乡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99.9%,义务教育取得历史性成就。
随着“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实施,东郊中学校舍总面积已达到6618平方米,比十年前增加1030平方米,增长22.5%。新改建多媒体教室、体育运动场2800平方米。图书册数:22000册.。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32.71万元。总固定资产达到212.4万元,是十年前的十倍还多。
师资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东郊中学师资队伍建设,蓬勃发展,现已有省、市级骨干教师10人,中学高级14人,中学一级22人,中学二级26人。本科学历达73﹪,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当前,乘着党和国家好政策的强劲东风和汴东新区的发展,东郊中学正在精心构思学校发展规划的宏伟蓝图,正在谋划加快学校发展步伐的重要举措。我们有理由坚信:有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同心同德,办学目标一定会很快实现。东郊中学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开封市东郊中学
1 林学的发展变化以及发展前景
林学是在采伐利用木材的研究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 先是以开发利用为核心, 从而满足工业的不断发展。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 森林的大量砍伐, 一些早期的工业化国家出现了木材枯竭的现象, 此时的人们才认识到营林以及如何保持森林的再利用的重要性。对于林学的研究先是德国, 提出了“法正林”的经营模式, 这种模式是永续经营的模式。到20世纪中期, 全球的环境问题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存以及发展, 引起全世界各国的重视。由于不合理的森林砍伐对水土以及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尤其是乱砍乱伐带来的水土流失以及水源破坏等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当人类遭受到大自然的严厉报复后, 迫使人们认识到森林对于保持水土以及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最终使林学由原来的森林利用为中心转变为全面发挥森林环境、经济以及社会功能的转变, 并且主要是以环境功能为中心的现代林学。因此, 现代林学就是以森林生态系统为营建, 经营管理以及利用为主要研究对象, 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为目的的专业学科。
2 森林的发展变化以及发展前景
长期以来, 人们对森林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由最先认识森林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具有社会、经济以及环境的功能。森林不仅仅是一项产业它还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它具有生态、社会、经济、文化、保健以及运动娱乐等多功能。人们对森林只知道能够用于建造房屋、制作家具以及农具等, 随后由经历一段时间, 又逐渐认识打破树木群体能够抵挡大风, 保持水土的功效, 认识到森林与单独的树木有着本质的区别。直到20世纪50年代左右, 人类对森林的认识加强了一步, 认识到森林不仅仅是一个生物地理的群落还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在陆地的生态系统中, 森林占总陆地面积的30%左右, 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在全球的陆地上, 森林的分布比较广泛, 结构也比较复杂, 生物多样性也比较丰富, 据相关的调查研究, 有一半左右的生物都生活在森林中。森林的多种效益以及多种功能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因此, 人类对森林的认识已经由单纯的利用木材向全面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转变, 经历单株的树木认识观向全面的森林观转变, 采用系统的森林观, 这就是现代的森林观念。森林的多功能开发以及利用已经成为森林的未来发展趋势。
到20世纪50年代, 由于对森林的乱砍乱伐, 森林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问题。因此, 许多的学者以及研究者认识到这个问题, 开始研究森林对部分地区的影响, 从而转向大部分地区以及全球的研究, 在研究的途中出现一大批的成果, 通过实例证明了森林对大气中CO2以及水分有很大的调节作用。由于森林是大气中O2的生产者之一, 能够利用陆地的蒸发以及径流等循环, 达到调节地方以及全球的水分循环, 从而保持水土以及减少水旱灾害等;另外, 森林能够减小地球的反射率, 增加太阳能得吸收, 从而改变地球的热能量平衡。同时能够增加地表的粗糙度, 影响地表气流的速度以及方向。
3 林业的发展变化以及发展前景
伴随着人类对林学以及森林的认识, 林业的认识也在经历着转变, 由单纯的采伐业发展成为全面发挥森林的多功效的复合产业。据相关数据显示, 一些工业发达国家, 尽管采用分林种营的模式, 像工业人工林以及商品林等, 能够很快的解决用林的需求, 也只是一时的需求, 但这些森林中往往种植的是一种树木, 随之而来的就是病虫灾害以及地力衰退等问题, 不能够稳定全面的实现森林的全面发展。因此, 人类认识到这一点, 林业在经营管理上, 由长期的伐木为主, 生产优质的树木为中心, 向充分发挥森林的多功能以及多效益转变, 对森林的利用由单纯的树干利用转变为全树利用, 向混农林业、林果林业以及林茶林业等复合林业转变。不管是造林还是管理以及利用, 现在已经采用大量的现代技术, 有的高新技术也运用到林业上, 相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林业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4 结语
总之, 随着新世纪的科学技术以及工业的发展, 能够全面正确认识林学、森林以及林业的发展变化, 对发展森林资源以及充分发挥森林的多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贺庆棠.森林环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1-27.
[2]曾庆波.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7:20-35.
[3]贺庆棠.林业气象学的研究与进展[A].贺庆棠.中国林业气象文集[C].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9:1-6.
[4]吴志文.森林文化、森林创意产业与林业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J].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 (二) , 2008.
【关键词】新课程高考作文 评析 审题 写作技巧
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该所跟踪全球75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3亿次。
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据《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对中国公众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
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解码】
以上是2011年的新课程全国卷高考作文。该年度作文考题具有四个特点(或者说呈现了四个亮点):第一个特点是稳中有变。表面看,作文仍沿用一连四年的新材料作文题型,但使用材料的数量又来了一个“华丽转身,悄然回归”,即从去年选用三则材料又变回到2007-2009年三年讲单一故事的单一材料上了。这是稳中之一变。二变是所选材料的内容“由小变大”。这“小”是指,前年的作文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去年的作文材料内容说的是人才成长,虽然都含有社会因素,但毕竟反映的生活范围小、显示的社会影响小。而今年的作文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大的社会内容,即国际国内的大事,不仅范围广(世界范围),而且影响大(国际影响),同时又是热门话题,关注度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天下大事、关注身边的变化和发展,这不仅是今年高考作文的又一大变化,也是今年新课程高考作文的第二个特点。这是新课程高考以来一以贯之的“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己身边的生活”的新课标理念和精神。高考是为国家选拔后备人才,既有选拔功能,也有教育功能。今天的考生,是明天大学学堂的学子、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让考生在高考答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意识的教育,这本身就是高考的功能之一,今年的高考作文将这一功能凸显得更为显著。第三个特点是降低了审题难度,让每个考生都能明白材料说的是什么,要写什么,人人都有话可说。2011年的作文材料给人明显的感觉是,命题人接受了人们对前四年作文(尤其是2007-2008作文的审题难度过大)的批评意见,吸取了前四年作文命制的教训(2009年的作文材料本身的审题难度虽不大,但由于作文材料情景有明显的社会道德选择和价值评判的指向限制,自然会对考生的多向思维发掘和多元发散立意有一定的制约;2010年的作文难度虽降低了,但选用材料又烦多起来,而且单一材料的意义与三则材料间的内在关系不是一下所能明了),2011年的作文命制,不仅审题难度降低了,而且给了考生审题立意的多元性指向和内容主旨、写作进入角度的开放性提示。首先,材料所给的内容范围是“中国的变化”,具体而明确,只要考生紧扣住“中国的变化”来写,都不会脱题。其次,材料给了考生下笔写作的多个角度。命题者怕考生不熟悉“中国的变化”的表现,便用问答的方式给考生指出了变化的六个方面的具体表现。很显然,这是命题人有意降低审题难度,既让考生知道变化的方面,又为考生能快速构思快速进入写作而给了六个方面的提示,实际上是明确指出了六个(不仅仅六个)进入角度。考生只要抓住一个方面进行写作(有能力驾驭更多方面则更好),都可写出合内容要求的作文。再次,材料结尾对考生所了解的“中国的变化”的方式和途径作了多元开放式的提示,即不管是看到的、听到的还是想到的、“感”到的都可以。虽然高中生对祖国的变化了解有限,但总会通过不同的途径或渠道多多少少了解一些。“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就提示考生可根据自己所了解变化的途径,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出来即可。当然更可综合多渠道融“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为一体写出更为丰富、更加令人信服的“中国的变化”的真实故事、真实感受或深切思考。第四个特点是有了一定的文体要求。往年的作文对文体的要求是“确定文体”“自选文体”,文体要求很模糊,而今年则要求“明确文体”,这说明命卷人已经知道由于受话题作文淡化文体的影响,考生作文大多笼罩着文体不清的阴影,“四不像”现象不仅普遍而且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降低了作文的整体水平。为了扭转这种尴尬局面,通过高考来导向和引领今后的作文教学,并让考生从下笔写作文的一刻起,就要在心里明确用什么文体来写这篇作文,即从一开始构思就要有文体(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还是诗歌,是实用文还是文学作品等)意识。既然要明确文体,就说明考生所写作文一定要体现文体特征,即记叙文起码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大的要素,主要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议论文要有鲜明的观点,有支撑观点的论据,有明确的论证方法和较为严谨的论证过程,重在议论阐说道理;文学作品要有形象塑造,有意境、有文采、有感情等。这篇作文“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要求,既是对“中国的变化”了解来源、途径和所要使用的写作方法的提示,也是对要使用的文体的提示。“所见所闻所感”重在叙述描写,一般写成记叙文或文学作品为好,而“所思所感”重在议论,重在发表观点、思考、感悟和看法,一般写成议论文可能更符合文体要求,也更能出彩。
总体来说,2011年的新课程高考作文,有审题难度低、题材范围广、写作角度多、入题写作易,考生人人有话可说,能相应减少模仿、照抄等优点,是近几年较好的作文题之一。但也不是最理想的作文题目,仍存在明显的不足。第一,由于学生受生活范围、生活视野,对社会生活的观察、认识程度和思考深度的限制,对“中国的变化”这样重大的题材虽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心有所思所感,但因了解、思考感受或感悟非常肤浅,很难写出具有一定认识高度、思想深度、内容充实丰富的好作文来的。第二,这样重大的社会政治题材,让一直坐在课堂里还未涉世的高中生来“担当”,未免有“难以承受之重”之嫌。第三,这道作文题,对考生的文学、历史、政治等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因此适合于素质较为全面的文科生来写,而对那些理科学得好文科知识相对欠缺的考生就显得不够公平,凸显不出高考的公正公平性原则。第四,由于考生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思想认识水平的限制,大多考生会陷入只罗列历史事实表象的写作误区,写出没有思想深度和认识高度的平庸之作。
【审题误区】会陷入罗列历史
考场佳作1
崛起如少年,屹立如巨人
——中国的伟大形象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百年前,梁启超写下振奋人心的少年中国之说,而百年后,我中国如一少年般崛起,活力十足。
现在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面对金融风暴,我自屹立不倒;现在的中国,人民生活幸福,面对西方所谓“人权危机”,笑谈其庸人自扰;现在的中国,科技发展,人才济济,面对浩瀚宇宙,亦能将其探索。然而,在众多的成就中,最令全国人自豪的,是我中国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塑造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屹立于东方如巨人一般。
这形象是宽容、大度、不计前嫌。中国人向来以宽广的胸怀闻名于世,正如培根所说:“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民族,必有宽广的胸怀。”温家宝在国外一所大学做演讲时受到极端分子扔鞋的“侮辱”,然而,他只是微微一笑,继续演讲,离别时,他还嘱咐这所大学的校长,不要处理那位学生,希望让他看到一个真正的发展的中国。一个大国的总理,用民族赋予他的宽容,展现给世界一个伟大的中国的形象!
这形象是慷慨,是帮忙,是雪中送炭。强烈的地震带给日本巨大灾难之时,作为邻居,我们“感同身受”!而我们也确实用行动去帮助我们的同胞——日本人民。他们不会忘记,一批批救灾物资含着中国人民的关切,一封封鼓励的信件包含着中国人民的支持,一名名救灾队员代表着中国人民的帮助,“患难之中,方显真情。”中国用他的慷慨,支持和帮助温暖这日本,也展现给世界一个伟大的中国(形象)。
这形象是承担,是责任,是义不容辞。面对人类面临的各种全球性问题,中国始终以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出现,面对全球变暖,我们主动承担节能减排的重任;面对贫富差距悬殊,我们主动减免非洲各国债务;面对复杂的地区冲突,我们坚守和平,不发“战争财”……责任与承担同行,中国用厚实的臂膀担起重任,向世界展现了一个伟大的中国!
[分项得分点]
内容得分:本文运用散文式的笔法,把材料的内容幻化于极有气势的句式中,尽管表面没有一句话谈及材料的内容,可是全文无处又不是在呼应材料。把材料一、材料二、乃至于材料三的内容完全用小作者的一种内心的愿望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巧妙地照应了材料的内涵。由此,内容在上档评分,19分。
表达得分:全文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语言表达也颇具诗意。全文以排比段、排比句构成。语句流畅。表达也在上档评分,19分。
发展得分:文章构思新颖,联想丰富,体验深刻,有哲理。发展也在上档评分,19分。
[高分关键点]
文采斐然,蕴含哲理。总分57分。
考场佳作2
一览河山话开放
纵览风卷云动,河山变幻,开放一词,横贯古今,泱泱五千华夏史,因此一词,而如灵瀑自九天来,泛泛而不绝。
君可见,鸦片一战,古老中国之门为铁蹄叩响。一群华发斑斑的老臣竭毕生之力,嘶哑出言:“师夷长技”。铿锵一词出,开放自此始。安庆军械,汉阳铁器,轮船招商,年迈的母亲敞开胸怀,一个民族开放的号角由此吹响亘古未有的序曲。
君可见,八国之侵,神州陆沉。众多长衫士子的儒雅身影,挥毫成“公车上书”的华章。君主立宪,民族工业,实业为国,吾民之思想:开放矣!古老的土地,一个民族开放的航程,因这一束奇葩般的思潮,如清夜闻钟,当头一棒,尔后绝尘前去,昭示一往不复的开放心态。
君可见,辛亥之年,新文化之运动,民主思潮于千年儒教之土壤开花,遍地生香。开放矣,中共立,北伐起。开放矣,摒弃固守千年的纲常,以浩浩的胸怀,振尘凡之大志,创设日新月异好乾坤。!
君可见,一九七八,华发老人,于历史高处指点:“改革开放”。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从东南沿海,至东部诸省,从沿海沿江,至内陆省会,一幅不断深入日日完善的中华开放之巨幅宏伟绘就!开放矣,由贫困,至温饱;由温饱,跨小康。开放矣,共和国大步行与康庄大道。开放矣,四海皆宾朋,五洲是朋友。开放矣,地球为村庄。
噫!一览河山,昔日沦沦落后遭殃罹之国,如今铜墙铁壁绿树红妆,旧貌换新颜。追思往史,正是先贤开放之策,正是中华国民由器物、及至制度及至思想的一次次开放,将中华之巨轮引航出海。正是改革三十年之开放,使中华巨轮于千帆争流中傲然前行不惧风浪而稳如泰山,赢得万众瞩目。
但,吾辈更亦有史可鉴,不论邯郸学步之地。开放使国富亦应于开放中,坚持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的内核。我今之开放,是面向世界,博采众国之长。
我今之开放,是立于五千年华夏之沃土,传承精华,发扬精魂,只为深爱祖国,古老而强大!
开放之中华,崛起之中华。
以包容之心纳五湖四海,以开放之姿收四海之智慧。一览河山,从往至今,正是如此,才有中华之崛起。
以开放之姿态发展,于发展中不失我中华之国之精神内核,纵古,此为至道。
一览河山话开放,傲我中华。
[分项得分点]
内容得分:本文作者通篇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风起云涌的中国改革的历史画卷,联想丰富,段段紧扣材料,主题鲜明。既有对历史的回顾,总结;又有对未来的思考和展望由此,内容在上档评分,20分。
表达得分:全文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衔接紧凑,过渡自然,语言表达半文半白,句式工整,修辞巧妙,感情真挚、自然、流畅。表达也在上档评分,20分。
发展得分:文章构思新颖,联想丰富,体验深刻,有哲理。发展也在上档评分,20分。
[高分关键点]
文采斐然,蕴含哲理。总分60分。
考场佳作3
我是农村里的城市人
我生活在农村。几年前,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我穿着奶奶做的布鞋,与同学步行在土路上,嘴里唱着小曲儿,脸上赫然写着:我是农村的娃儿。
可是。生活总是在变化。我生活的地方更是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使我成了一名农村里的城市人。
小时候跟家里人山地里割麦子,又累又热,奶奶的腰就是年复一年割麦子压弯的。而如今,我们中国有了收割机,短短几个小时,麦子全收了。我们再不用自己的手弯腰下地苦干了,没有了农田劳苦,我感觉与城里的孩子一样轻松。
小时候,门前的路却是土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尤其是逢上下雨,穿的布鞋下雨是泥巴,没少时间扣鞋底的泥巴,边扣边想着何时能修成柏油马路。结果,没几天工夫,家乡大大小小的路都成了柏油路。我再也不用走那泥泞不堪的土路了,我感觉自己就跟城里的孩子一样,即使在雨天,也可以飞奔在路上。
小时候,我清晰地记得我家是平房,院子里还养了几只鸡。那时养鸡是为了吃蛋,鸡一般都舍不得吃。而如今,什么都变了,平房拆了,鸡也不养了,取而代之的是两层小楼和满院子的花草,我感觉我比城里的孩子优越,因为他们大多住的都是单元房。
小时候,当城里的孩子都开始上网,我们农村就像赵本山小品里说的“都几年不鱼了,那还用网”一样无知,可现如今,我们村那些信号接收塔建在村边上,街上有“手机大卖场”有“移动缴费站”,我们家也装了电脑,我自然也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我感觉我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要什么有什么。
这些我经历的多次变化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的强大,经济强大,科技强大等。正是因为这些方面的强大,才有了今日农村的巨大变化,才有了整个国家民生的改善。
我虽然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但我现在一点都没有认为自己哪里落后于城里人,我可以亲切并大声地说,我是农村里的城市人。
[分项得分点]
内容得分:本文作者巧妙地把三则材料不露痕迹地溶于文章之中,而且在行文过程中还不时呼应材料的内容和含义。丰富的文章内容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传达出了作者驾驭文字的轻熟能力。由此,内容在上档评分,19分。
表达得分:全文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语言表达自然流畅。例证丰富恰当。表达也在上档评分,19分。
发展得分:文章构思新颖,历史知识运用纯熟,有哲理。发展也在上档评分,19分。
[高分关键点]
文采斐然,蕴含哲理。总分57分。
摘要:
依兰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人文历史源远流长。自改革开放后,依兰县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列举几项具体事例来说明。
关键词:
党的正确领导、一面旗帜,走一条道路、发挥优势、用足外力、打造精品、全民创业、追赶富县、立标发展
一·依兰县简介:
依兰县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部,地处三江平原西部。县域南北为最长距 90公里,东西最宽距 75公里。境内有依兰农场,松花江农场和香兰劳改农场,占地 188.85平方公里。全县总耕地面积 2960402.9亩,林地面积 2676395.3亩,牧地 236008.1亩,水域 182,136亩,其他用地 1071782亩。县行政区辖 18个乡镇 13个社区,其中有 2个城镇,即依兰镇、达连河镇,依兰县人民政府设置在依兰镇;另有 5个农村镇,即道台桥镇、三道岗镇、江湾镇、宏克力镇、德裕镇; 11个乡,即演武基乡、团山子乡、土城子乡、涌泉乡、护林乡、长岗乡、平原乡、红星乡、愚公乡、珠山乡和迎兰朝鲜民族乡。共 364个行政村。全县土地总面积 4 6,157.91 公顷,利用现状是4、4、一、一、即耕地和森林各占四份,半利用土地和其他用地各占一份。各类土地利用可分为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占地和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以及水利用土地。土地利用率 93.5%,土地垦殖率 42.8%。全县土壤有 8个土类,23个亚类,26个土属,48个土种;主要土壤有暗棕壤、黑土、白浆土、草甸土、水稻土、沼泽土、河淤土和泥炭土。现有耕地中黑土、草甸土占 70%。林地面积 178,426.35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 38.66%。水域面积 19,813.0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4.29%。依兰县境内已发现矿产 31种,产地 104处。有大型矿床 4处,中型矿床 3处,小型矿床 61处,其余为矿点。
矿产总类有褐煤、油母叶岩、铁、砂金、石英、石棉、大理石、蛇纹岩等 7种。珍贵山产品有猴头、木耳、蘑菇、蜂蜜、灵芝等。珍贵药材有人参、鹿茸、虎骨、熊胆、麝 香、獾油、鹿胎、鹿鞭、珍珠等。
依兰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人文历史源远流长。
五、六千年前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有史料记载初为肃慎人在此繁衍生息。自唐代设治,唐建铁利府,辽为越里吉(五国头
城),金设胡里改路,元设胡里改、斡朵里万户府,明设胡里改卫,清设三姓城,雍正十年设三姓副督统衙门,管辖北至外兴安岭,东至库页岛的 160万平方公里疆域,清末设依兰府,民国二年改为依兰县。1945年解放后,先辖于合江省,后隶属于松江省。1954年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成立黑龙江省,依兰县隶属黑龙江省。1991年 4月 1日,划归哈尔滨市管辖。其中巴兰河漂流和四块石抗联遗址两个旅游项目闻名省内外,是省级重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二、依兰县系列改革和显著成效:
1.经济建设方面:建国六十年,我国经济建设经过“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预计2005年我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9.8亿元,年均增长11.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722元(约折953.3美元),年均增长11.98%;财政总收入达到2.0018亿元,年均增长2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达30%。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41.7:17.9:40.4调整到2005年的31.2:26.8:42。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9.3亿元,年均增长3.7%,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3亿斤。工业增加值达到6.6亿元,年均增长24%,能源、煤化、机械、食品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0%以上。第三产增加值达到12.5亿元,年均增长12.8%,旅游业发展迅速。到2005年建成区主干道硬化率达到100%,巷道硬化率达到75%;楼房总面积达到107.9万平方米,住宅小区达到87个,住宅楼房面积达到62.8万平方米;城镇绿化率达到27.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0.7%,人均绿化面积达到8.26平方米;主街区亮化率达到100%,巷路亮化率达到30%;建成区保洁面积达到70万平方米。累计引进各类项目964项,到位资金24.7亿,利用外资达到589.6万美元,外贸出口总额达到259.6万美元。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662元,年均增长11.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56元,年均增长16.1%。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4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0平方米。
2.政治建设方面: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落实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和“六个必须”,给合县情实际,突出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推进社会事业同步发展;坚持科学发展,保持县域经济快速增长,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县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2)抓住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机遇,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依托资源优势,突出发展新兴能源工业,重点发展风电、水电再生能源工业和煤炭二次能源工业,构建以新兴能源工业为主导的强县工业体系。
(3)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多予少取;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深化农村改革,维护农民切身利益,增强农村经济活力;大力发展公共事业,改善农村社会环境。
(4)以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本,统筹城与乡、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5)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服务业全面发展,提高服务业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
3.科教文化方面建设:教育“两基”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发展。城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新建校舍2万平方米,改造中小学D级危房30所、面积2.7万平方米。医疗卫生事业有了较快发展。新建了疾病控制中心,设立了120急救中心,改造了乡镇卫生院。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8‰,生育符合政策率达92.1%。环境保护得到加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三:总结经验,继续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前,这里还是一个极度落后的小乡镇,经历了战争岁月的洗礼,历史的痕迹留在了这里。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兰人民记过不懈的努力与奋斗,拜托了
旧社会的历史格局,朝着社会主义的方向而前进着。特别是在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以党为中心,依兰人民三十年来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终于有了今天的经济建设格局,在“十一五期间”更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主要指导思想,坚持“三个代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路线指导经济建设,努力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因此,依兰县能有现在的发展成就是与坚持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坚持一面旗帜、走一条道路分不开的。为什么这面旗帜这么重要?为什么这条道路、这个理论体系起这么大作用?归根结底,就是因为由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构成的这面旗帜是中国现时代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是决定中国命运的旗帜。说它是中国现时代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因为我党正是在这面旗帜下,实施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带领人民发展生产和各项社会事业,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说它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是因为它能够正确处理改革开放中的各种关系,既防止了思想僵化、不能与时俱进的现象,又防止了解放思想中的无原则性、完全照搬西方某些国家做法的另一种“迷信”现象,从而做到了既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使之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这样一种结果,就使持“左”的和右的各种思潮的人们中的大多数,逐渐认识了自己的片面性,逐渐归于统一,从而使这面旗帜取得了全国绝大多数人的赞同。在我国当前,已经再没有别的什么道路、什么理论、什么旗帜能够起到这样一种作用了,我们必须十分珍爱这面把我们全党思想统一起来、把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把举国力量凝聚起来的旗帜。
说它是决定中国命运的旗帜,是因为它决定方向,决定道路,决定大局,决定结果。试看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的事实,我们正是在这面旗帜下,探索和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探索和解决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处在我们这样的国情下,必须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又怎样实现发展的问题,以及为了在这样的发展中起领导作用,我们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又怎样去建设这个党的问题,最后使我们不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坚持并丰富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不仅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也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十七大”,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自己的鲜明主题,不仅昭示了党和人民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望和意志是不可动摇的,在理论也上是一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大决断。
从无锡农村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变化谈发展苏南农村第三产业和城镇化建设
根据无锡农村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最近几年的变化情况,论证了苏南农村新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发展第三产业和逐步实现城镇化.
作 者:徐立青 XU Li-qing 作者单位:无锡轻工大学商学院,江苏,无锡,214064刊 名:无锡轻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WUXI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1)分类号:F327关键词:第三产业 城镇化 农村经济
一、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党组织建设
定期组织领导班子和全体党员集中学习,形成党性修养的自觉习惯。加强艰苦朴素、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党的优良作风建设。
(二)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带头作用
1.党组织应起带头作用,树立为群众服务的意识。个别党员没有充分发挥党员示范作用,工作计较得失,没有践行“党员先进性”。教育个别党员别把名利看得那么重。
2.建议加强党员学习,制定党员学习计划,切实做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
3.建议党群多联系,党员多关心群众,群众多监督党员,携手并进。建议每位党员联系一位教师,及时了解她们的需要。
二、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1.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职工认同感和归属感,让全体教职工看到37中学的美好前景,并且愿意为实现这个前景去努力奋斗;打造好学校的品牌。
2.加强制度执行力建设,把内控制度变成校园文化。
(二)促进工会建设
1.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强教师职工凝聚力。
2.希望关心一线职工的生活,注重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
中国伦理片常常以政治伦理化的方式, 将国家和时代变化的历史主题和道德主题合为一体, 针砭时弊, 以家论国, 透过家庭人际冲突和情感矛盾, 折射巨大的社会政治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 在90年代的影像表述中, 出现了新的情感诉求。
1、以家论国的历史体验
田壮壮的《蓝风筝》是第一部直视并书写“文革”的影片, 影片中小主角的母亲陈淑娟的三次婚姻, 正是遭遇了此生中的三次政治运动:反右扩大化、大跃进和“文革”。“蓝风筝”几次在人们的视野中出现, 暗指那个时代百姓起浮不定的命运。在时代无情碾过而留下的岁月灼痛之中, “蓝风筝”还有着另外一个身份, 美好自由梦境的幻灭并且被完全弃置, 梦魇接踵而至, 宛如挂在树上的蓝风筝破败不起。与诗意化的《蓝风筝》相比, 张艺谋的影片《活着》就要惨烈得多。电影削弱了小说“一个人坚韧的承受”的“活着”主题, 更突出体现的是时代悲剧造成了个人悲剧, 个人在历史的演绎中无法掌控的生命之痛。
相较于以上家国一体的影像书写, 文化传承中浓郁的思乡情结也唱出了奏鸣曲。台湾虽然从地理上、政治上说已经彻底没有了恋母情节, 但它毕竟是中国的一部分, 文化的脐带终究无法割断。孝贤的电影《悲情城市》表现的是国民政府在1949年避走台湾后, 台湾与中国大陆政权相割裂的“他者”形象。而到了《台湾往事》中, 两岸人民对于统一的期盼, 不仅来自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和两岸人民骨肉相连的历史和现实, 更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无比强大的凝聚力。
2、无国无家的漂泊意识
对香港人来说, 香港“九七回归”不异于一次新的“震惊体验” (本雅明语) , 由长期殖民统治积淀下来的身份危机、文化危机、认同危机将由于历史的突变而浮出水面, 并扩散为香港人的集体焦虑。电影作为反映时代的有力媒介, 无可避免地要反映这种心态。
(1) 迷离的寻根之旅
王家卫的电影中, 似乎每个人都在漂泊, 居无定所, 他们是不愿落地的空姐, 夜夜笙歌的舞女, 心不在焉的店员, 表情冷漠的杀手, 街上闲逛的警察, 无所事事的阿飞, 远走他乡的同性恋者, 但似乎每个人都在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这可看出对当时香港人的心态的比喻。1997年前被殖民统治, 处在东西文化的夹缝中身份无法定位, 九七后, 又不知将来的生活何去何从。从《阿飞正传》、《重庆森林》、《春光乍泄》到《花样年华》, 都隐晦地反映了他自己对香港身份的认同和执着。
(2) 焦虑的身份危机
“探索电影和历史的关系, 也就是探索我们自身在文化中的位置和命运。 (张颐武语) ”。陈果的电影《榴莲飘飘》和《香港有个好莱坞》是“后九七”时代港人文化忧虑的言说, 是关于回归初期香港与大陆文化关系的隐喻表达, 陈果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深切的人文关怀来书写香港, 诠释出香港在“九七”期间欲拒还迎的殖民情结、漂浮无着的民族情绪、焦虑茫然的回归心态。
历史的发展淹不没文化的传统, 家国的变迁磨不灭思乡的念想。90年代以来的中国伦理电影对于家与国处在历史的羁绊中不能和谐共鸣的状态做出了深刻冷静的表现。家国一体的影像书写, 文化传承中浓郁的思乡情结, 迷离的寻根之旅, 还有焦虑的身份危机——无不以个体在家国分立中的思绪和体悟再次演绎了儒家文化关于“家国同构”的神话。
第二节家庭的变奏
传统的家庭伦理片往往融合主流意识形态, 强调伦理本位文化和电影的教化功能, 比如蔡楚生《一江春水向东流》。而在90年代以后的家庭伦理片中却出现了新的价值取向。
1、夫与妻
在传统的家庭伦理电影中, 总是要塑造一个贤良忠贞、外柔内刚的女性主人公形象来寄托儒家的人文理想, 弘扬为家庭和爱情献身的女性的坚忍品格。但是, 在90年代以来,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价值多元化, 道德伦理危机重重, 人们普遍对生活、对家庭产生一种不稳定感, 造成了婚姻中夫妻情感的危机。《谁说我不在乎》、《一声叹息》就是反映这种心态的十分典型的后现代电影。对于夫妻之间关系的另外一种阐释, 是独立于婚姻之外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如侯咏的《茉莉花开》、徐静蕾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2、父与子
从较早表现父子伦理的影片《孤儿救祖记》开始, 理想的父性形象就已经开始失落, 在相当大部分的影像中一直表现的都是传统意义上的父亲形象的萎缩, 传达的都是对于理想父性的渴望。90年代以来, 出现了一些影片, 有被称为中国版“父子情深”的《背起爸爸上学》、《和你在一起》, 还有在电影圈内引起广泛关注的“《暖春》现象”的《暖春》等等, 都回归了传统的父子伦理——“父慈子孝”, 表达了对于长期以来缺席的“理想之父”的寻塑, 而且在上述这几部影片里,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为父亲正名这个意图。
于此同时, 与理想之父的重塑、父慈子孝情怀的关注相映成趣的是对于父子冲突的多样化展示。从第五代导演开始, “父亲”就开始被钉在“暴君”的耻辱架上。“父亲”总是和这样一些词语联系在一起:强大, 专制, 粗暴, 不通人情, 漠视生命, 他是子一代脱颖而出最大的绊脚石, 也是加在子一代身上挥之不去的诅咒, 因而“父亲”形象总是以一种咬牙切齿的方式被呈现出来。王小帅的《青红》、顾长卫的《孔雀》同时选择了这样的叙事。而张扬执导的《向日葵》、徐静蕾的电影处女作《我和爸爸》, 则高度概括了中父子之间或父女之间从矛盾、对抗到和解的故事。
站在东西方文化沟通的桥梁上, 导演李安的创作为中国伦理电影带来新的文化蕴涵和发展前景。从《推手》、《喜宴》到《饮食男女》“父亲三部曲”, 都是以一个家庭的解体过程为背景切入, 通过讲述中国传统的“家”在现代生存背景下的重塑而产生的挣扎与抗争, 痛苦与失落, 来展现中西文化在空间的骤然转换和时间的悄然变迁中所产生的冲突、摩擦和碰撞。这一系列影片的创作在父子冲突、和解之外隐喻了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和解, 迈向了本土与世界的对话之路。
3、长与幼
传统的伦理道德规定长幼之间应当遵循兄友弟恭、兄良弟悌的训诫, 这就是“长幼有序”。到了华裔女导演胡安拍摄的《美人依旧》, 类型化的兄弟/姐妹关系才出现了一些变化, 由“兄友弟恭”变成了姐妹之间默默的较量。同样是两姐妹, 许鞍华电影《半生缘》中曼璐和曼桢之间的关系显然要比樱子和小菲之间的关系更为让人惊心动魄。
由家庭中“妻”的变化表现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由婚姻中夫妻之间情感的危机折射人们在价值失范的年代里不稳定的心态;由父与子、长与幼之间冲突抑或和谐去表现个体对于传统伦理以及传统文化的态度, 并且呼唤对于个体的尊重。家庭的奏鸣曲超越了“孝悌”伦理的指挥, 奏出了鲜活生动的多样化乐章。
第三节人性与人情的反思
儒家的伦理道德体系, 关注的不是独立个体的人, 而是依照人伦关系网组织起来的人类群体。进入改革开放以后, 经济变革的大潮裹挟着西方的形形色色的思想观念, 尤其是西方的个体本位观念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群体本位伦理, 在伦理关切和道德审视的视野里, 文学开始出现了对于人性和人情的反思。在中国的伦理影片中, 也开始了对人性、人情反思的探索与思考。
1、人性的异化与扭曲
张艺谋的《菊豆》在“弑父”与“乱伦”的故事中讲述了人性从被压抑到扭曲的全过程, 将中国历史及其封建伦理置于彻底解构的境地。如果说《菊豆》中的主人公扭曲的人性当中还有对自由与独立的追求的话, 那么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 人性的沉沦就更为彻底。这部影片改编自苏童小说《妻妾成群》, 作家苏童以丰富的想像力描写了封建大家庭内部女性之间的明争暗斗, 写出了处于悲剧境遇下的女性对封建权力与等级规范的自觉认同, 她们相互倾轧与迫害, 其间透露出一种深入骨髓的人性冷漠、自私与残酷。张艺谋在创作《大红灯笼高高挂》时, 对原作进行的另一个重大改编:颂莲由主动退出权力之争改为为了争宠而假装怀孕, 最后事情败露, 她在陈府彻底失去了地位。影片的这一改编更有利于表现传统文化对个体的控制, 人性的扭曲与病态, 显得更具有震撼性, 不仅批判了悲剧所产生的社会与思想根源, 并且点明了“悲剧也产生于人物自我”的实质。
不同于张艺谋民俗化的影像书写, 陈凯歌电影《霸王别姬》是高度寓言式的。影片中, 化身为京戏的权力残忍地解构了程蝶衣的男性意识, 更为残忍的是, 程蝶衣对自己“虞姬”身份的认同其实是对化身为京戏的权力的认同。恩威并重的权力话语就这样穿透了程蝶衣, 自然合理的人性被扭曲。为了从日本人手里救出段小楼, 程蝶衣为日本人唱起昆曲《牡丹亭》, 镜头横移, 窗户上观众的剪影与窗户外日本兵形成鲜明的对照, 暴力之下柔弱的民族文化呈现出凄楚的无奈, 历史的悲情令人愁肠百结;同样, “文革”时期的一个批斗会场景, “打倒程蝶衣!”“打倒段小楼!”的口号声不绝于耳, 在暴力面前, 段小楼终于违背良心, “揭发”了程蝶衣和菊仙。“革命”不仅使施暴者的行为合法化, 而且使暴力的对象成为新的暴力之源——紧接着的就是程蝶衣对段小楼的一番“揭发”。人性、历史与民族文化的异化处境, 在《霸王别姬》里得到空前冷峻的表达。
2、人情的冷漠与隔阂
在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流背景中, 珠江电影制片厂推出了一部讲述现代都市中老年人与长大成人的儿子、媳妇和保姆之间的人际关系的影片《安居》。影片中把两代人之间极力希望沟通, 却因生存状态的差异而导致冲突和无奈描写得淋漓尽致。阿东和阿芳大量的行动和拌嘴争吵, 都是在闹市、楼群和行驶在高速公路的汽车上, 尤其突出的是儿子阿东常常是在奔波的途中, 在高速公路上打电话安慰旧居中的母亲。母亲盼望儿子归来, 儿子却总是在为生计奔波的矛盾冲突, 导致了母子之间情感的隔阂。现代城市空间成为生存困境、超级焦虑和情感隔阂的强度能指, 成为了跟传统伦理尖锐对峙的情感符号, 水泥森林和钢铁庙宇的冷漠威逼被表现到了极致。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伴随着思想启蒙话语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思考, 中国伦理影片形成了非常重要的结构特征——悲剧性的历史话语跟反思性的伦理情感相结合。在谢晋的一系列影片中都表现出这种模式, 在历史的操纵下, 在政治的压力下, 人性的反思开始浮现。进入90年代以后, 中国伦理影片加深了对人性的异化与扭曲的文化批判力度;人情的反思也不再拘泥于历史和政治的羁绊, 而是更多地着眼于日常生活情境。人性、人情的反思在传统的视野之外展示了形式和风格上的丰富多样, 有了新的内涵。
摘要:8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是90年代以来, 经济的发展、不同意识形态的相互激荡, 从基础上解构着以家庭伦理为本位的道德观念, 虽然在基本的叙事模式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但是伦理片已经负载了远远超越传统伦理电影的更多更丰富的内涵。而探讨90年代以后伦理影片的发展和变化可以深层地理解众多影片所建构的影像文化传统, 为中国电影在新的百年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 大数据;银行业;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
一、大数据的概念和研究回顾
1.大数据的概念。
目前,大数据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维基百科以“大数据”被定义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难以使用现有的数据库管理工具来处理数据集”。美国研究公司的Gartner认为,大数据是新的处理模型有较强的决策权的需要,洞察能力和过程的大规模优化能力,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2.大数据的本质特征
James、Vlahos、Risenthal、Jonathan和Black等通过大数据发现,大数据的本质特征的研究,一是分析对象的相关数据,对数据的不只是部分,但数据不全;两强调数据的复杂性,即探索应力之间的关系;非因果关系。
二、大数据带给银行业的历史机遇
1.广阔的业务发展空间
目前,在大数据库的基础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突飞猛进,对银行业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中国的传统银行过去对大数据的应用是有限的,你可以从网上银行的快速发展经验借鉴。随着多元化社交网络平台的快速发展,银行与客户之间的联系渠道也不局限于传统的网点,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便捷的移动互联网和第三大媒体平台来完成交易。导致大量的结构性和非结构性数据交织在一起,大量的,这给银行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对银行大数据的分析,挖掘、更全面的把握客户资源、更高效的产品营销,更大程度上拓展了其业务空间。
2.科学的信息决策判断
传统银行业在判断信息的决策上,往往更多的是基于经验的判断或相对较小的市场调研范围。然而,在信息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价值中所包含的信息,不能仅仅依靠历史的经验和市场调查,掌握所有的信息,必须通过挖掘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以深入了解银行业本身和整个市场的情况,谈随着数据业务的风险程度和银行资源的评价更为科学的银行绩效评价和合理有效配置,使银行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和有效的。
3.优秀的经营管理能力
目前,为了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项目在银行业务中,对业务流程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风险识别和监控的要求。但在大数据的视角下,通过对业务发展过程中的数据挖掘,可以有效地挖掘出潜在的风险,并及时根据客户的属性、行为和信用风险监控体系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
三、大数据背景下银行业的未来发展
1.打好数据基础、培养专业人才
大数据时代,大部分数据来源于各种社交平台,电子商务媒体、多种类型、数据的增长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数据库技术,构建了数据仓库管理的能力。银行要处理大数据,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各种硬件和软件成本、劳动力和材料成本、管理成本和效率和安全成本等因素,以挖掘大数据的价值。因此,第一银行推进技术创新,开发适合高效的软件程序和硬件平台,建立大数据仓库,为数据的收集、存储和分析提供支持。其次,银行可以有效地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你需要培养专业人才,不仅需要熟悉大数据技术人才,也需要考虑数据业务人才的能力,需要数据科学家的综合素质。
2.开展精准营销、提高客户满意度
中国的传统商业银行发展至今,日积月累的很长一段时间后,在客户的身份信息有非常丰富的数据信息,消费与收入、风险偏好、资产状况、交易习惯等。之前和之后的大数据技术营销策略差异的应用可以发现,相比之下,一方面,可以得到客户的贡献度、活动和行为的客户特征的偏好,使这些数据在许多银行客户的需求和潜在的商业机会,更好地了解客户,更好地识别客户的服务起点。根据客户的特点进行分类,通过差异化的营销设计,组织营销活动,推荐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以提高银行的精准营销能力;另一方面,数据处理是由客户服务中心进行咨询、投诉,及时的产品或服务中发现,客户意见收集的数据分析,了解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偏好,做到以客户为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中心,提供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准确,提高客户满意度。
3.推进跨界合作、创新产品业务
近年来,各国为了促进金融发展和繁荣,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形成网络参与金融业,建立了各种类型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金融企业通过各种代理、销售代理来涉足一般的商务活动。在大数据刺激互联网金融增长的大数据中,银行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积极寻求跨界合作。银行可以通过与电子商务平台的战略合作,扩大大数据,分享对大客户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的结果,得到用户行为更多的信息,更快速、准确地把握客户的行为特征。此外,微信的普及,微博客和其他社会媒体目前,银行应该根据虚拟社区服务及时的客户需求,创新产品和服务,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和商业服务的客户。
四、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这一阶段,在大数据时代的逐步成熟,商业银行需要适应新时代的金融服务的发展,保证金融信息新业务模式的顺利进行,促进企业数据的发展。但无法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模式,商业银行的财务信息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探索和发展,成熟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商业银行、信息技术服务公司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阙方平.大数据时代银行业十大转型趋向[J].银行家,2013( 11) : 25.
[2]陈晓雁.基于大数据的银行业管理路径探索[J].价值工程,2014( 1) : 134.
[3]李璠,贾鸿飞.大数据时代银行业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金融电脑,2012( 12) : 25.
[4]韩耀强.金融行业大数据应用崭露头角[N].通讯产业报,2013.15.01.
作者简介:
【学校的发展和变化】推荐阅读:
学校近期和长远发展规划纲要07-21
对学校发展的建议12-12
教师对学校发展的建议06-22
民办学校的发展思考09-09
学校的发展战略规划11-28
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思考11-20
永红小学校的发展规划06-30
给学校发展的一份建议11-12
家乡发展的变化11-12
乡村发展的变化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