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的细节》有感

2024-1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读《教育的细节》有感(精选11篇)

读《教育的细节》有感 篇1

——读《教育的细节》有感

钟彩霞

自从学校启动“读书月”活动以来,我研读了朱永通教授所著的《教育的细节》一书,翻开书,仅仅读了几十页,便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此书犹如教育迷途中的一座灯塔,让我及时找到了方向。

阅读《教育的细节》让我感受到细节力量之磅礴,书中朱教授讲述了很多生活的案例:有他女儿教育成长的真实经历,有他到各地学校的所见所闻,有他担任校长期间的治校方略。朱教授剖析和研读这些案例时,把教育观念的变革和实践操作的创新紧密结合,观点鲜明,理念新颖;在讲述时,有的娓娓道来,有的当头棒喝,有的义愤填膺,有的嗤之以鼻,但都能鞭辟入里,让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年初朱教授来我校讲学时讲到一个“以柔刻刚”的案例,我一直记忆犹新,现在书上又提到这个案例,我依然颇有感触。

朱教授讲到:龙岩一中有一个姓林的语文老师,个子很矮,在一堂课上有三个男生搞恶作剧,把两个黑板擦都放到林老师看得到却够不到的地方。但是林老师整堂课和往常一样仍在黑板上写满了板书却没有提黑板擦的事。临下课在回顾这节课的内容时拿出手帕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并对学生说,这些板书老师擦掉,是为了告诉你们:知识,只有留在你们的心中才有价值,因为留在心中的知识是不用擦,也永远擦不掉的。下课后三名男生主动跟林老师承认了错误。这个故事我们见证了矮个子林老师的伟岸,也让我们看见“美好的教育背后迷人的东西——教师个人的功底和修养”。林老师这种以柔刻刚的教育方式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学习。

但是,想一想我们身边的老师是否都有林老师这种魅力和修养呢,答案是否定的。就在今年4月中旬万宁市第二中学就发生了一起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拳打脚踢的事件。起因是学生上课打瞌睡被老师发现并叫醒,而学生不满随手拿书砸向老师,进而爆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冲突。虽然学生不对在先,但老师是教育者,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而学生是未成年人,思想还不够成熟,思维尚不够缜密。而这位数学老师遇到突发事件,完全失去理智,不顾教师形象和职业道德,对学生大展拳脚功夫。其实对这样的突发事件老师可以采取多种处理方式。比如:你想把这个当作礼物送给老师吗,但是送礼的方式可需要改进哟!或者老师继续上课,下课后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进一步加强教育等等。但这位老师偏偏用了一种对学生和对自己最不利的处理方式。我想这位数学老师要是读过朱教授的书,平时注意加强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绝不会对学生采取如此过激的粗暴行为。二中事件给我敲响了警钟,在以后从教的路上,我一定得多向那位用手帕擦黑板的林老师学习。

在看《教育的细节》,朱教授有一节提到“自迟到看教育文化”。讲到一般老师对于学生迟到,都采取的是让学生认同的教育行为,比如凡迟到一次,就当一次班级义工,帮当天值日的同学做卫生;或写一篇短小的随笔,或在班会课上做一次3分钟的演讲,或下午放学后,到操场跑几圈步。这些虽不是最好的教育行为,但比有的学生迟到后老师让学生“站一上午”来听课,或者罚抄什么内容几百遍要好的多。朱教授讲到一种温暖人心的教育行为,他到河南郑州的艾瑞德学校听课时,发现学生迟到,从不喊报告,而是悄悄地坐到座位上,不影响老师和同学;老师和同学也安之若素,转头见到,都是微微一笑。是啊,学校是讲爱的地方,首先要给孩子安全感和爱的示范。再看看我们万宁的一些学校,有的老师对待学生迟到的处理方式简直让学生和家长无法忍受。曾经我们万宁就有一位四年级班主任对学生迟到后罚做500个上下蹲的做法。虽然最后学校也对该老师进行了经济上的处罚和思想上的教育,但是我怎么也不敢相信“上下蹲500个”这个数字太刺眼了,太伤人了,可是这是真的,因为这就是我女儿上四年级时班主任最初对迟到学生的处理方式。虽然没有一个学生能做到500个,老师本意也是吓唬学生,但是班上大部分同学都尝到过“上下蹲后头晕目眩的滋味”,有的小孩就真的被“吓”到而不敢去学校了。这位老师虽然“严”字当头,但却没有“爱字随后。记得一位知名校长曾说过:“我宁愿我的小孩是一位阳光、健康的高中生,也不希望他是一位驼背、高度近视、瘦小的清华或北大生。”

感叹我们身边有如此不注重爱的教育、不注意教育细节的老师之余,现在我看到了万宁教育的希望,特别是我进入万宁附中后,在这所学校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朱教授的书中列举了很多所学校充满爱的教育、阳光教育的故事,而就在我们这所年轻的学校,上到领导,下到每一位老师,都比较注重教育的细节,提倡全人教育,培养的是高分高能的学生。首先是校领导对老师的关怀。比如三八节不仅开展校园庆祝活动,而且每位老师还能得到一份心爱的礼物;而以往的六一节每个老师的小孩(在14岁以下)都可以领到一份精美的礼物;又如高三年级十点后还在上晚修的老师学校会及时送上一个苹果或者一盒牛奶或一个冰凉解口的椰子;还有孩子较小的女老师为了有更多的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都可以申请弹性坐班等等,诸如此类的领导关心老师生活的事情在我校比比皆是。其次,校领导对学生的关心无微不至。比如学生座谈会提出食堂饭菜种类少,不干净,超市物品少,营业时间短、教室、宿舍维修不及时;某某老师上课声音小,课间操时间短来不及上厕所等问题,校领导当场就向学生保证这些问题一定要给大家解决好,让大家在学校生活好、学习好。随后学校马上召急相关负责人员整改,现在食堂的饭菜种类增多,质量也提高了,园丁超市商品繁多,营业时间也延长,总务处在维护方面也保证在24小时内维修到位,课间操时间也延长5分钟了,部分老师上课存在的一些问题学校领导也找其谈话,让其改之。我没想到学校领导说到做到,这么肯听“学生”的话,“把学生当作主体地位”并不是一句空话。

还有我校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关注细节、感动人心的故事也很多,比如有的放假留校生会被班主任或科任老师请去自己的家里吃一顿,这样既可以稍微增加一点孩子的营养,也可以缓解一下留校生思乡的情绪。有的老师看到班上的学生经济情况十分困难时,也从自己的工资中接济一点!还有很多的老师带病坚持上课。在这里,没有老师以学生的家庭经济和社会地位来给学生排座位,很多老师从不接受家长的送礼和请吃,他们对每一个孩子是一视同仁的。还有高二(13)班王开云同学,得了白血病,学校师生代表不仅去医院看望了他,而且全体师生在短短时间内就为他筹得了一笔数目不小的善款,而且学校还求助社会上的力量来帮助他,王开云同学是不幸的,同时他又是幸福的。所以在这样领导和老师的引领下,我校的学生也比其他学校的学生爱学习,爱生活。在这里,仍有学生给老师鞠90度的躬后向老师问好,在这里经常看见学生主动到教师办公室打扫卫生,在这里学生补办校卡后总会对老师说声“谢谢”,在这里,遇到节日时学生总会写上几句祝福的话语送给老师……太多太多,师生之间互相温暖的故事数不胜数。从这些细小的例子当中足可以看见我们的学校、我们全体师生在老百姓心中的份量。

读《教育的细节》有感 篇2

与学生的第一次成功“会晤”使我尝到了抓细节的甜头.我精心准备了“开场词”,仔细推敲了每一个教姿与教态,演练了每一个微笑、发型、着装甚至于鞋袜,我都进行了反复地挑选……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当学生的眼中流露出欣赏,当学生的脸上挂满笑容,我知道之前长达一周的准备没有白费.细节决定成败!

当我拜读了汪中求先生的名著《细节决定成败》之后,我更加认识到做好细节的重要性.“要让时针走得准,必须控制好秒针的运行.”作为一名班主任,也要有明确的班级“经营”理念和对细节无限的爱.

初一年级是学生养成教育最为关键的一年.作为毫无教学经验的我,如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何建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我就从简单的日常管理入手,从微不足道的值日做起!整整一个初一,我每天都坚持早晨6:30准时到校,开窗通风,检查教室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当值日生到来后,我便拿起扫帚和他们一起搞卫生.有些学生在家很少劳动,扫地如扬场一般.我便亲自示范,耐心地教他,并及时表扬他的进步.擦过的地板很容易留下脚印,这时,我就用卫生纸把学生的脚印一个个擦掉,一遍又一遍……时间一长,学生们也学会了,有时地上的一根头发丝都逃不过他们的手心.他们长大了,班级干净了,更重要的是:孩子们懂得了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懂得了维护集体荣誉!自建班至今,在多次校级卫生评比中我班成绩名列前茅,令人欣慰!

在班级管理的时候,我还严格遵守“教育无小事”的原则,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每个人的素质提高一小步,整个班的素质将提升一大步.一个班62个人,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62,就会成为很大的问题.班里一个人吃零食,一个人迟到,一个人扰乱课堂秩序……是小事,如果“灾情”蔓延至全班,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初一下半年,部分学生出现了对校服不重视的态度.我留意观察学生甲表现最甚.怎样更有力地回击这种想象呢?连校服都保管不好的人,如何管理好学习,规划好人生呢?我看准时机,在他最需要穿校服时,我将之藏起.看到孩子急得直冒汗,我真是心疼又心喜.教育时机已到,“同学们,这件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呢?大家都说说吧!”“来,让我们一起帮他找找吧!好吗?”

我校的教育倡导每位老师做到“小、易、明、严”.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日常小事,自己更要从点滴做起.记得有一次,我约一名学生谈话.因为临时开会,我迟到了两分钟.我当场向这名同学认真道歉,进行自我批评,因为守时是对别人最起码的尊重,做错事时要勇于承认错误.这件事后,我留心发现:无论什么场合,何种集体活动,班级同学很少有“后来者”,我再一次尝到了抓细节的甜头,那感觉,如丰收后的喜悦,甘甜如汁!

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每个人扎扎实实地提高自身的素质.素质教育的到来,要求教师从每个细节出发去做事业.“精细化管理时代已经到来,一定要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一个班级建设的好坏,一个良好班风的形成,关键是,老师与学生形成教育合力把每一件小事抓好,抓彻底.

读《细节决定成败》有感 篇3

书中写道:“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但在我们的同学中,很多人并没有明白这句话的含义。有许多孩子好高骛远,希望一举成功,不屑于做好细小的平常事;也有许多孩子,认为自己成绩低于别人,再做什么也是徒劳,永远无缘成功,二者无论哪个,都会影响学生未来。而作为班主任,不光要让学生理解其真实含义,更要身体力行,做好榜样。俗话说:“身教大于言教。”不仅对于家长与孩子,对于老师更应如此。从细节入手,抓好班级教育,引导孩子正视自己现状,提高道德素质,既要相信自己有实力创造未来,又要切合实际,从行动开始。

一位学者曾说:“一个人有文化不代表有素质,有的人文化很高,但素质低下。”的确,中国现在并不缺乏高学历人才,2010年调查显示,平均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博士后,这足以看出中国在崛起。但为何在我们出国时仍旧能看到用中文写着的“请勿随地吐痰”字样?归根结底,现在的孩子以成绩为主,却忘了中国曾是个礼仪之邦,忘了提高素质道德,也是一节必修课。一口痰看似细小无谓,却能让中国挺直的脊梁弯曲,让国人高傲的自尊受挫。所以,在教导学生以学业为主的同时,我们也要努力提高学生素质。中国可以一时受挫,却不能永远失败,让我们的下一代从小事做起,从细节起步。每个人提高一小步,民族便跨出一大步,这是为人师表应尽的义务,也是新一代肩负的责任。

不过,“废弃物”尚能对国人造成如此严重的伤害,何况其他?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学生若能明白,自主学习的难题便可轻松解决。与其让老师每日紧催不休,不如让学生自己奋发图强,既让老师家长放心,又让学生开心。

对于数学老师来说,一份试卷,可以看出的不仅是成绩,更是一个学生的习惯。许多成绩很好的孩子一道大题却只得两、三分,并不是不会,而是“一招棋错,满盘皆输。”,一步计算错误,后面的繁杂过程便难得一分。书中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便是如此吧!期末考试如此还算幸运,若高考如此,影响孩子前程,怕是要遗憾一生。尽管很多孩子都有粗心的毛病,但是真正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努力改正自己习惯的孩子并不多,大多是认为不过是自己一时失误,不以为然。因此,我要多提醒学生注意此类毛病,打好细心基础,让学生在不该丢分的地方一分不丢,做到细微处见真功夫。

整本书虽然写的都很好,但让我最喜欢的是书中所说:“每天多做一点”。这一点莫说对学生,对老师有时都是一大难题。坦诚而言,作为老师,我有时也会因为压力原因,出现“偷懒”现象,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惰性”,虽然我们在尽力改正,却难以根除。成年人虽然有惰性,但自我控制能力比孩子要强,可以敦促自己按时工作,争取“每天多做一点”,更好的为学生提供教育资源。但学生便不然,孩子的自我调控能力终究有限,有些孩子每天完成作业已是难题,多做一点更是奢望。可是,一个人不做不代表所有人不做。台湾成功人士郭台铭曾说:“比你差的人每天多做一点,终有一天会比你强,但比这更可怕的是比你强的人还在努力着每天多做一点。”,这句话送给我们的学生,再合适不过。大部分学生基础薄弱,成绩在同龄人中已是较弱,如果每天还是等着靠运气拿分,看心情考试,失败就成了必然。故而,要让学生彻底改变,我便要做得更好,做到真正的为人师表。每天多做一点,在分秒中,战胜自己,超越他人!

读《教育的细节》有感 篇4

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家长对待小事和细节的方式能极大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读《家庭教育孩子的50个细节》,能从中学到充满智慧而卓有成效的教子方法,和孩子共同成长。

《蹲下来与孩子交谈》教给我们要与孩子平等相处,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不可居高临下,耍家长威风,否则等待我们的将是孩子的疏远,亲情的隔膜。《承诺一定要兑现》告诉我们对孩子要言而有信,以诚相待。家长是孩子的榜样,轻易许诺却做不到,以后可能会因孩子说谎而头疼。《多给孩子积极地心理暗示》通过一项实验说明:说他行,他才会真行。总挂念孩子缺点的父母,孩子的缺点也许很难改掉,诚心实意暗示孩子优点的父母,孩子会还你惊喜。《让孩子尽早参加家务劳动》会造成孩子生活能力低下,认真对待家务劳动,能陪养孩子的责任心、自尊心、自信心和独立性。很多家长都喜欢攀比,盲目攀比结果会害了孩子。《莫拿孩子进行攀比》教会我们要学会欣赏孩子,孩子之间是无法比较的,不要以别的孩子的标准来苛求孩子。《培养孩子宽容的品性》讲为培养孩子良好的人际关系,家长要教孩子理解他人,和同学相处,和朋友相处,完全没有必要求全责备,没有必要事事斤斤计较,事事摆个公平合理。

读《民主的细节》有感 篇5

中国的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奈何中国人口众多,我们国家就采取靠人大代表来表达人民意愿的方式,在全国各地由人民选出他们认可的人大代表来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向国家提出意见并投票选出国家领导人,从而达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的目的;而在美国,总统的选举是需要候选人参加竞选的,由全美老百姓投票,票数多的当选,不仅是总统,各个州的州长,甚至一个小小的地方警官也是要通过竞选PK出来,而总统颁布新法律法规时,需要得到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的同意,还要受到新闻媒体和美国人民的监督。

同样是民主,中国的民主却多了一些形式主义色彩。以前我对人大代表是如何选出的深表疑惑,也许是我不怎么关心政治的原因。后来我上了大学,满了十八岁的年龄,拥有了选举权,于是我就稀里糊涂地参加了一次“投票选举”。我拿到了一张纸,上面只写了两个候选人,而这两人我根本不认识,然后就随便投了一张票,其他的同学所处的状况也和我差不多,投票后我还听到有人说“这是多光荣的一票啊”,当时我就觉得好笑,这种“抓阄式”的投票有啥光荣的,我连自己的政治意愿都没表达就把票扔了出去,甚至候选人是个啥样的人都不知道。这样选出的人大代表真得能维持我们老百姓的利益吗?再看看我们经常念叨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美国,大到总统的竞选,小到地方警官的选举,哪个不需要当地居民乃至全美人民的投票,而他们的投票基本上是取决于自己的意愿,没人会,同时也不敢妨碍他们的投票,这样选出的总统和官员才能更好地维护人民的利益。

至于颁布法令方面,那差距就更明显了。咱们“举全国之力”弄出的人大代表基本形同虚设,不少代表对国家政策“永远支持”,无论是什么政策都投赞成票,我们选出这样的代表有啥意义呢?万一国家政策不合理,那岂不是全国人民集体遭殃。不过我想无论百姓生活怎样对他们都无所谓了,因为我们缺乏相关的问责机制,人大代表即便不能维护群众利益也不会被百姓怎么样,既然如此,代表们何必煞费苦心地为人民谋利呢?我们经常会看到电视上夸奖某某人大代表提出某某建议,这其实是一种悲哀,敢于提建议、敢于说出心中的想法居然成了“一种创举”,一种备受称赞的行为,可想而知又有多少人把心中的看法一直憋在心里,然后说着一堆没用的官话。我们常常鄙视这种行为,但倘若我们和那些人大代表换一个位置,我们能否把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直接表示出来呢?也许由于种种原因,出于自保,我们也不敢“轻举妄动”。在美国,人民选出的代表必须始终照顾他们选区的人民利益的,否则就要面临下台的风险,于是各地的代表纷纷提出选区人民的共同想法,始终站在选民这边,然后由各级行政部门做决策,为了顾及各地的民意,决策部门往往能提出一个折中的、比较符合各地人民利益的方案。比如说提高工人最低工资,允许堕胎还是禁止堕胎,增税还是减税等等。也许有人会问提高个人工资和减税不是很好的方案吗,通过这些法案应该很容易吧。我也是这么认为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两项法案引发了人们极为激烈的争论,反对者甚至通过各种论证得出提高个人工资和减税损害人民利益的结论,最后方案都只能折中处理,以平衡两边的利益,就在这叽叽喳喳的争论中,人民的利益得以维护和保障。

也许有人会说民主实在太麻烦了,政策的执行速度大受影响,而且耗时耗钱,比如说总统的竞选就要几亿美元,一个政策的执行往往要经过几个月的考虑,而且很难彻底实行等等。但是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总统的竞选费用很多都来自于选民自掏腰包,大家自愿地花少量钱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相当于给他自己买一个保证,即选出的总统是能代表人民利益的。这样看来也是很值的。还有政策的执行虽然花了很多时间,但可以确保政策的正确性,避免重大错误的发生,如果中国能对即将实施的政策再加以思考的话,那““””和“大跃进运动”这样的致命错误就不会发生,也不会有大量的人死去,经济也能很好的发展下去,这是多么划算的一笔“买卖”啊!

读《教育的细节》有感 篇6

——读《细节决定成败》有感

季燕 云铝润鑫

“细节决定成败”,说它的人、听过的人想必已经很多了,但是,我还是想把读这本书的收获写下来,给各位勤于思考的朋友们,也给我自己。

对工作:“尽最大的努力”,从平凡小事做起,做好应做之事。

“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础"。

作为一名运行电工,“巡视点检”这项工作大家都应该不会陌生,我们手拿熟悉的点检记录表,面对每天每个同事至少检查过一遍的设备,却每次还得认认真真地填写上各种枯燥的数字、记录,于是有的人就走马观花,敷衍了事。殊不知各种设备隐患就悄悄地埋伏在这些枯燥的数字中,不负责任的人又怎么能发现得了呢?

责任感就体现在细微的小事中。书中讲了一则日本索尼的故事,小田千惠是日本索尼公司销售部的一名普通接待员,工作职责就是为往来的客户订购飞机票、火车票。有一段时间,一家与索尼公司有业务联系的美国大型企业的总裁,在乘坐列车往返东京和大阪时发现,他每次在旅途中总能在抬头间就看到美丽的富士山,这位总裁感到很奇怪,于是就去销售部问了一下。小田千惠告诉他,外国人都很喜欢富士山的壮丽景色,所以每次都为他订了可以一览富士山的位置。在感谢美国总裁的夸奖之后,小田千惠笑着回答:“这完全是我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在我们公司,其他同事比我还要更加尽职尽责呢!” 美国客人在感动之余,对索尼的领导感慨的说:“就这样一件小事,贵公司的职员都想得如此周到、细心,毫无疑问,你们会对我们即将合作的庞大计划尽心竭力的。与你们合作我一百个放心!”之后,美国总裁将贸易额从原来的500万美元一下子提高到2000万美元,不久小田千惠就由一名普通的接待员提升至接待部的主管。像小田千惠这样的人无疑是榜样员工,因为她将责任根植于内心,让它成为了脑海中一种自觉意识,日常工作中这种责任意识才会让她表现得更加卓越。

对设备:“做最坏的打算”,须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我所从事的是变电站运行管理工作,在我接触过的电气故障,有很多都是由于疏于细节管理造成的。一个保护压板的漏投、检修工作前忘了验电、检修工作中拆除的导线忘了做绝缘包裹、送电前少拆了一组接地线都有可能造成设备停电甚至是设备损坏、人员伤亡,给企业、家庭和社会带来难以弥补的巨大损失。因此,对于设备管理,我遵循这样的理念“做最坏的打算”。只有做最坏的打算,才能够做好在极端情况下的应对措施,设想好各种细节,才能够临危不乱。

《细节决定成败》中,讲述了一个不注重细节管理,结果带来惨痛教训的故事。20世纪初期,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以其具有远见的战斗方针和付出的卓有成效的努力发展为世界主要化学公司。然而,一次毒气泄漏却令这个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公司一夜之间倒闭了。1984年12月3日子夜,该公司所属的印度博帕尔农药厂的一个储气罐发生了毒气泄漏,最终造成3000余人丧生,5万人双目失明,20万人中毒,10万人终生致残的悲剧,酿成了20世纪以来最大的一起工业惨案。导致这起惨案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及时发现储气罐安全阀门的失灵。一个细节的管理不善就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在管理上一定要注重细节。

对自己:“抱最大的希望,提更高的要求”,每天进步一点点,成功从细节开始。

对于“每天进步一点点”,我也有切身的体会。刚到工作岗位时面对陌生的设备,我也曾手足无措,抱着专业课本苦学了一段时间结果所得甚少,对自己多少有些懊恼。后来想通了,每天学习一点,每次理一个控制柜的接线,有时甚至一天只能弄懂一条回路,然后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几年过去,笔记记了不少,接线图上也标注了很多自己的收获,专业技能自然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管你学什么还是尝试要做多么庞大复杂的工作,如果能把一天中的零碎时间充分利用起来,那么,这件事就会成为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这样积累下来将会是多少个“几分钟”﹗

读教育名著有感 篇7

关键词:书籍 历史 现代 融合

一、书籍的演化史

自人类第一本图书著作《管子》诞生至今,人生有图书的历史就被追溯到春秋初期,至今已有大约3000年。图书的产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孔子《论语·宪问》对管子的功绩曾给予高度的评价,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由此可见,书籍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管子·戒》说:“闻一言以贯万物,谓之知道”。书本产生的第一要务是将所知道的事情,陈述成牍,其中更多的是记录圣贤的言论,以便彰显其思想的宏大和警戒后人。其后,便有了孔子的《左氏春秋》,及弟子们整理成著的《论语》。由此,后人可由书牍中感悟圣贤的教诲,体悟前人的阅历。

那时候,书籍的形式还比较单一,内容也比较狭窄,文字生涩,显现了智慧的高深,却缺乏了这一经验累积品的平易近人。书籍发展到现代,历经数度改革,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在此期间,书籍,这一人类的精神食粮进行了细致的分门别类,迈入了专业化的进程中。

二、专业化书籍的应用和发展

术业有专攻。人类科学发展至今,要求一切工作,一切事物的发展遵循精细化分工的要求。由此,人类社会也产生了更加细腻的职业化的倾向。上层的高科技研发人员,中层次的管理协调人员,基础层次的社会服务人员。社会分工的细化,就必然要求图书也达到同步的水平。由此,科学专刊著作,管理体系方法,社会科学等等都有了自己的相应内容。对此,汉代刘向说“书犹药也,多读可医愚”。只是读书也须如药,对症才好。比如,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文人作文,农人掘锄,本书平平常常的”。读书,正像专业化的方向前进。

三、教育书籍的专业性

从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爱弥儿》,到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现代教育著作越来越专业化,在注重学校的社会化职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儿童的个性心理和身心健康。而这一切的著作,一切的教育思维的最终落脚点,都在职业化的教育施加者——教师的身上。这就要求面临不断发展的教育理论和教育侧重点的教师的整体素质进行全面、专业的提升。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身处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无止境的教育教学要求,教师需要承接的东西太多了。单单中国,就有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在这涛涛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如尘埃的名师大儒给出后人无穷的启示和教导。这些包含了社会性、知识性和文艺性的思想结晶转化成了不断变迁的教材,源源不断地注入一代又一代新生命体的心中,使“学生”一词,不再只是知识的“受体”,还让他们变成了强大的知识的传播者。他们的身上承载的东西越来越多,而身为这所有前人经验的传播者的教师的压力可想而知。

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作为能够“斗转星移”的知识的转化、发酵、传播者,教师首先要发展的必然是身为教师这一职业的专业素养,即教育教学理论。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这就要求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具有比较专业的理论知识,并将此付诸于实践。于我个人而言,十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先后涉猎了《陶行知教育名篇》、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颗灵魂献孩子》、杜威的《儿童与课程》、赞科夫的《和教师的谈话》等教育教学名著,对专业知识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教科研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五、教育理论的实践性

“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育教学理论的提出和研讨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美国著名作家、活动家、教师帕克·帕尔默说:“与导师和学科的相遇,可以唤起自我意识,获得一些我们是谁的启示,但是教学的呼唤还不单是来自外部的融合——没有我灵魂的首肯,任何外部的导师和学科都不会对我产生影响”。人类知识在经年累月的积累过程中,总是有意无意地被进行着重新的融合和发展,以至于在经验本身又衍生出许多的不同的意义,这就是知识的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他的内心思想和理论方向直接决定孩子的思想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将持有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时代进行有效地融合、再创造,进行有效的权衡,给孩子们正确的引导,真正实现教育的时代性和有效性。

总之,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教育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教育教学理论起到基石的作用;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书籍起到记录、融合、生发的作用。在教师的专业技能的发展过程中,书又是媒介。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书是前人经验的累积。对于后来者而言,我们听“百家之言”,生本我思想。最后,引莎士比亚的一句话:“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在过去的十年里,各种教育名著给我启示,催我上进,在未来的十年里,我将乘教育东风,以书籍为基石,成就自己的教育教学天地!

参考文献:

[1]图书馆说基础.

[2]陶行知教育名篇.

读《细节决定成败》有感 篇8

—读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有感

抚顺五中 杨景昌

序:《细节决定成败》(2004年出版一书主要适用于于从事企业与营销管理类人群,但对于其他类读者也是非常好的启智书。《细节决定成败》是汪中求先生总结多年管理、咨询工作的实践经验,并借鉴国外企业管理的经验写成的一部细节管理专著,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书中通过列举中外大量的具体事例,详细阐述“细节”在为人、做事、企业管理和营销服务中的重要性以及忽视细节的代价,揭示了“小中见大”、“防微杜渐”的真理,明确提出“精细化时代-细节决定成败”的观点。作者通过本书告诉读者: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重视小事、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做实、做精,这是当今时代管理者在行业竞争中制胜的成功之道。

大概在五年前,我读过汪中求先生《细节决定成败》一书,那时候该书是一本很畅销的企业培训管理类书(曾数次加印,中外销量达到400万册),很多人认同汪中求在书中所表达的观点和理念。两年前,抚顺市在党政干部中开展读书活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也在推荐之中。于是我又认真读了一遍,并且按照党组织要求为全校教工作了一场读书辅导报告。结合生活及工作经验加上本人的一些思考,现在,我对“细节与成败”关系问题又有了新的感悟,笔者力图通过本文就“细节”问题的谈两点哲学思考,以求教于方家。

一、做事贵在坚持,重在形成习惯。

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必须首先从量变开始,没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事物性质的变化,就不可能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必须要重视量的积累 只有坚定信念并切实付出艰苦的努力,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抓住机会促成事物质的飞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成功。所谓量的积累就是要一点一滴的做好平凡而细小的事情,而且持之以恒,形成习惯。印度谚语说的好:“播种思想,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人格;播种人格,收获命运。”我们每天绝大部分的行为是出自习惯(心理学上把习惯叫做潜意识)的支配。只不过好的习惯促使你成功,坏的习惯导致你失败,习惯的伟大力量已经在每个人身上体现出来。所以我们要在习惯中积累功夫,培养素质,在工作和生活细节中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比如:随时的物放有序;每周清理一次电子垃圾;出门前照一下镜子;每天读书看报的习惯;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写日记的习惯;每天阳光锻炼一小时;与别人打招呼面带微笑„„这些良好习惯的积累就能促成你某方面的成功。

“七个烧饼”的笑话想必您听过:说的是有一个人买烧饼,吃了六个没饱,当吃到第七个时饱了,他觉得前面六个烧饼的钱都白花了,早知道如此,只要买第七个烧饼不就成了吗?这里面体现的哲学思想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大家都明白:如果没有前面六个烧饼量的垫底,又怎么会有吃了第七个烧饼后就饱的结果呢?荀子在《劝学》中说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讲的都是同一个道理: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小事不愿做或做不好,理想必然沦为空想。

在为人处事方面,我们平时要从言行细节上注意自身修养,在人际交往中要切记“大礼不辞小让”,如学会倾听、不轻易打断别人讲话、努力记住他人的名字、力所能及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可以说学会尊重是人际交往成功的秘诀,而尊重在更多时候体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的细节上。在书中,作者讲了这样一个经典营销案例:美国费城22岁销售员菲利,因为热情的向一位避雨的老妇人提供了一把椅子而获得贵人相助。随后的几年中,菲利以他一贯的忠实和诚恳,成为“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左膀右臂,事业扶摇直上,后来成为美国钢铁行业仅次于卡内基的富可敌国的重量级人物。

刘备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积小善才能成大德,实现做人方面的成功。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这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给人们的千古忠告,也是做人、做事的成功之道!

二、在关键时候,做好关键事情。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而事物的整体与部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的性能,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而且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这一哲学原理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但同时

业要做好局部,尤其要重视并处理好关键的甚至决定性局部,从而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这里说的“局部”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某件小事、某个细节或某个环节;而“关键部分”就是本文所说的“关键时候”和“关键事情”。所以从现实和科学上讲,关键时候的关键的细节才决定事情的成败。天下无大事,成功尽失在小事中。“功亏一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

西方民谣记载着“一颗马蹄钉亡了一个帝国”的故事: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尔国王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这个故事中,一颗马蹄钉还不是真正决定一个帝国兴亡的关键,而是这场关键的战斗和这位关键的“骑士”,因为他是指挥一方军队的统帅,同时又是帝国的国王,他在战斗中被对方活捉了,所以他的王国也就丢了。如果因为坏了一只马蹄铁而折了一匹战马的是位普通骑士,这场战斗又是普通的一役,那么结果就另当别论了。我国古代战争不是讲究“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吗!成就一项事业,需要无数的人和无数细心的努力,但要毁掉一项事业或一个事物,一个关键的细节就足以。

用细节经营制胜的台塑大王王永庆有一句精彩的论述:“一根火柴不够一毛钱,一栋房子价值数百万,但一根火柴可以烧毁一栋房子”。他认为我们输给人家的地方是生活以及工作的观念和态度。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任何细节上的疏忽,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2011年全国交通事故共造成62387人死亡。

从事故原因看,超速行驶、酒后驾驶、疲劳驾驶仍然是导致交通事故多发的主要的原因。2010年王家岭煤矿“3·28”特别重大透水事故、2011年“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都是明显的责任事故,也是不该发生的、完全可以避免的事故,都是在关键管理细节上出了问题。我们学校管理者,不注意校园安全设施隐患的排查也会酿成悲剧。2010年6月8日中午,抚顺市某中学17岁高二男生被松动的足球门砸倒身亡,获赔45万。在实际生活中,忽视关键细节往往会付出代价,1%的错误可能导致100%的失败,“100-1=0”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

汪中求在书中提出“细节的实质-用心才能看得见”,我很赞同。用心的人也是在关键时候较真的人,是有责任感的人,从而才是优秀的人。所以我认为重视细节是一种观念和习惯,做好细节则是一种能力和素质。链条的强度取决于最薄弱的环节,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木桶的盛水量。所以我们要努力的锻炼自己,要全面提升自己,关键时候别让自己成为最薄弱的环节,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尽量少一些短板。我们相信:思路决定出路,责任胜于能力,做好细节,走向成功!

读《细节决定成败》有感 篇9

我觉得,首先,一位老师要能够象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靠的就是他的人格魅力。教师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者本身就是一本非常珍贵的教科书,大到世界观、人生观,小到一举手一投足,都渗透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如果我们能以自己的人格品质吸引学生,令学生钦佩,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已经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

平时,遇到有的同学肚子不舒服,我会把他叫到跟前,帮他揉一揉;有的同学感冒了,我会用自己的脸贴近学生的额头,试一试他是否发烧;有时遇到同学值日不认真,我会拿起笤帚,和他们一起扫;有的同学进步了,我会送上一句鼓励的话语;还有,捡起学生掉在地上的铅笔,扶起不慎摔倒的同学,帮放学时匆忙穿衣服的同学拉上拉链;为在运动会上付出努力和汗水的同学奖励一个小小的笔记本……我看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我想教师的人格魅力可能就是体现在这样一件件小事上。

其次,是教师能够以宽广的胸怀博爱每一位学生。教师的爱如同阳光普照大地,如同雨露滋润万物,但是,爱并不意味着迁就放松,而是严而有爱,爱而从严。只要充满爱,学生们一定会喜欢。一次,我开会回来,刚进教室同学们就告诉我,有人打架。我当时非常生气,可又有事要办,我就对打人的学生说:“你先等着,我一会找你。”下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本来想大发一通火,可转念一想,以前发了火也没有多大效果,今天换一种方式吧,我顺手拿过一个凳子放在他面前说:“坐下吧。”他愣了一下,然后慢慢地坐下了,而且只坐了凳子面的一半,我看他紧张的样子,就拍拍他的肩膀,说:“没关系,坐吧。”他这才坐好了,我就亲切地和他说起了家常话:你家住在哪儿?爸爸妈妈干什么工作?”……就这样经过交谈,他露出了笑,没等我的话说完,他就说:“老师是我的错。”我说:“知道错了就好,一会向那几位同学道个谦,好不好?”他连忙说“好”。临走时,他把凳子轻轻地放在桌子下面,还说了一声“谢谢老师。”在以后的几天里,我发现他的学习、纪律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庆幸自己那天没有发火。

我觉得学生最关心的是教师对他的看法如何,最大的愿望是受老师的关心和喜爱,当我们面对学生时,尤其是那些似乎充満缺点的学生时,如果能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真诚地慷慨地去赞赏他们,就会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希望和信心,鼓励他们奋发向上。我记得一位优秀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打着灯笼寻找学生的优点,用显微镜来观查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满腔热忱地欢迎每个学生的微小进步。

再次,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很高的业务素质,渊博的专业知识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还应该是一位心理学专家,及时了解学生的心态,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能够分享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以最佳的方法解决问题,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敬。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篇10

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促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创新能力的保证。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主体,是内因;而老师只是促其转化的外部因素,是主导,是平等中的首席。我以为教师有效的“教”的最终落脚点应是学生有效的“学”,怎样才算是有效的学呢?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了学习方法,形成了正确的学习习惯,并对学科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在学习中养成了良好的个性品质,都可算得有效,而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就是教师有效的“教”的成果表现。

陶行知先生是“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教育改造的旗手。他既反对“老八股”教育,又反对“洋八股”教育,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开辟了一条改造中国教育的新路,创立了“生活教育”学说,使教育贴近人民大众,积极倡导教育要参与社会生活,教育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立志做一流的人物,“不能舍身实验室,亦当埋骨边疆尘”。他的教育理念直到今天,仍感到很中肯,很有新意,仍具时代价值。

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千百年来中国教育史上的焦点问题。人们往往片面地认为:“教学”只是教师单方面的行为,只要教师认真教,学生就能学得好。在这种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其表现行为有三:一是只拿书本让学生读、记、写,把原本活泼的孩子当成了“书架子”,一味地让学生被动的接受,也就是过去所讲的“填鸭式教学法”,真可谓是“教书匠”了。二是“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这种行为是把注意的中心点从书本上移到学生身上来了,凡是学生需要的,都拿来给他们。这种办法,虽说好于“教书”,然而学生还是在被动的位置上徘徊。三是“打铁不求本身硬”,教者缺乏自身提高意识,不能做到“边教边学”,自身文化业务水平停止不前,只当是学生与知识间的“传声筒”,根本谈不上“居高临下”。以上三种现象,均忽视了学生“学”的一面。

其实,“教学”这一概念是“教”与“学”的统一,“教”是教师的行为,“学”是学生的权利,只有“教”与“学”互动才是真正的教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是“教学生学会”而是“教学生会学”。

二、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相统一,才是真正的教学之道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是教育工作者屡见不鲜的说法了,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什么“学生的爱好,兴趣”一概不顾,勉强让学生来适应自己的教法,学生苦恼极多,学起来亦步亦趋,可谓“苦学”。如果教法与学法统一了,学生怎样学教师就怎样教,教者也省时省力,学者也自然轻松愉快了,此为“乐学”。让学生从“苦学”中解脱出来,变“苦学”为“乐学”岂不悠哉!

三、边教边学是教学合一的重要内涵

以往,提起“教学”,大都只考虑的是教和学的问題,忽略了教师自身提高的主因。现代教育的通病就是“拿来主义”十分明显。教学资料繁多是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丰富了教学资源,而我们的教师却不能很好地利用,把原本该参阅的东西变成了抄袭,只是“借他山之石”不能“攻我之玉”其结果自身一无所获,这便是“教”、“学”分离的流弊。此类教师是该重温一下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了吧!因为必定要学而不厌,而后才能诲人不倦吧。年年岁岁照样“画葫芦”,岂不万分枯燥,何谈教育英才之快乐呢?

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教学合一”的保证

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双方是平等的,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来看:课堂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小型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师生之间是平等的伙伴关系,应该营造的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氛围,(下转 128页)(上接 79页)创设教学相长、师生和谐发展的境界。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仅限于课堂上有限时间的培养,师生还可以通过作业的方式实现其间的互动交流,增进相互间的了解。这个方法也是老师关注后进生的一个良方,在不伤害学生自尊的情况下,单独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是促进良好师生关系形成的妙计。

读《细节决定成败》有感 篇11

《细节决定成败》是一部管理者和员工的必读书,这是一本表面上虽然指关于企业管理精细化问题的书,实际是一本涉及到整个国家、整个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的书。纵览全书,作者用极为详尽真实的事例和一系列令人胆战心惊的数据强有力地证明了细节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书中举了众多的例子从正反两面说明了细节既能够表现整体的完美,运用不当时也会影响和破坏整体的完美。书中他没有罗列一大堆晦涩难懂的道理,而是举了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或正面或反面的例子,讲明了细节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让人看了不禁啧啧称赞。

虽然汪先生是做生意的,而我们是搞教育的。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但我想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体现出的“注重细节,力争把每一件事做透”这一思想也同样是适用的。对我们教师来说也是如此,要成功,也得做好每一个细节。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意细节,从小事做起。古人有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已故总理周恩来就一贯提倡注重细节,他自己也是关照小事,成就大事的典范。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我每天都在和一群天真活泼的学生打交道,看起来都是些琐碎的小事,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自己的一颦一笑也在平凡中变得伟大起来。教师的工作说大些,是承担了百年树人、培养接班人的重任。说得明白些,就是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可是,体现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更多的是琐事,琐碎的小事时时刻刻围绕着我们,但我们不能因时间、精力有限而顾不上它,甚至不屑一顾。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应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从备好、上好每一堂课做起,从仔细批改每一本作业本做起,从认真对待每一个孩子的问题做起,从弯腰捡起地上的废纸做起,从掸掉办公桌上的灰尘做起……做每件小事要有杀鸡用牛刀的精神,事无俱细,事必躬亲,落实好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思想教育,孩子发展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教师成长完善的过程。

的确,细节在我们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魅力是无予伦比的。你可能因为对它的注重而使你抓住很多的机会,从而体现了自身的价值,修复了自己的人生,完善了自己的品格。品味细节,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你会更强大,因为成绩与荣誉是一点一滴堆积起来的。没有小的成功,哪来大的收获。细节的文化底蕴与深刻含义往往是一般人难以把握的,相反,对细节有一定的认知,能用细节来塑造自己的人,是既聪明又成功的人。他们了解细节之美,能灵活运用细节给他们带来的财富,从而使自己即使置身瓦砾之中,也能闪烁出耀眼的光茫……细节是生活与事业中一些很小的闪光点,但它的作用却不可低估。有些人奉行做大事,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胜人一筹,从而忽视小节,结果不但没有提升自己,反而更加失败。因为他们不明白,浩瀚的大海是由一滴滴水融会而成,茂盛的森林是千百棵树连接而成,骄人的战绩更是无数细小的成功凝聚而成的。让我们把握生命中的细节,酝酿过程中的细节之美。只有这样,你才会取得不断的成功。

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而只是当作一种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热情。他们只能永远做别人分配给他们做的工作,甚至即便这样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对照自己的工作,确实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亟待提高,在细节上多下功夫,使自己不断进步。

让我们关注小事,关注细节,将小事做好,做细。我们是搞教育的,对学生有义不容辞的教育责任。教育不仅是给学生以知识,以生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一个品格。这个方面细节教育是比不可少的,在教育中注重细节,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上一篇:塑胶跑道行业发展前景下一篇:我的理想是当飞行员四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