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给金刚经什么

2024-12-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们能给金刚经什么(共10篇)

我们能给金刚经什么 篇1

从鸦片战争后,外国打开了中国的市场,外国人便以他们物美价廉的产品成功吸引了一大批的中国人。不得不说在那个生产力还不算高的农耕社会,从某些方面说,国外的许多东西真的容易让人们产生崇洋媚外的心理,而如今,国外的许多东西还是让一部分的人很推崇,就好像名贵的生活用品,以及与国内相差甚远的教育。

现在,中国的留学生在世界上占相当大的一部分比例,而许多留学生出国深造后,选择回国,然而调查显示,“海归”的名号,却并没有让“海归”们在就业方面有许多优势。是因为“海归”已经不值钱了?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出国留学与国内留学相差的这一笔费用,是不是就像扔掉在海里,连本钱也赚不回来了呢?

我觉得并不是的。如今的中国,并不能称自己为世界第一教育强国,是因为我们的大学,进入世界一百强的并不多。那么,从某些角度说,这会不会是世界的的评判标准与我们的发展方向有出入,或者这么说,换一种评判标准,我们就能有更多的大学进入一百强。

对此,我认为这是不合理的想法。在此我觉得可以拿美国说说,因为无可否认,美国的实力有目共睹,之所以它能如此,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的人才充足,从哪里来?那也毋庸置疑,大学里。所以说,我觉得国外,如美国,加拿大,还有欧洲的等等,都十分有实力,所以从某些角度说,国外的大学教育水平还是很好的。

而且在我看来,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的`,如何华丽地走下去,或者说,如何给自己留一个无悔的过去,都是自己选择的。从某些方面来看,如果家庭的条件允许,并且自己真的十分想学习国外的教育,并且给自己一段特别的回忆,出国留学在某些方面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调查显示,“海归”的就业,并不像想象中这么高的工资呢?

我的看法是,之所以用人企业不给这么高工资,最为重要的原因一定是:不值得。如果一个人真真正正有实力,企业必须努力留下,从某些方面也就是说,出国留学,如果你不够努力,不够出类拔萃,那真的不如在国内,但是如果能在国外出类拔萃,那比在国内出类拔萃,待遇会好很多,所以总的来说,如果真的要做一名“海归”,从被企业招聘的角度来说,你必须足够努力,天道酬勤,这个才是“海归”真正带来的东西。

我们能给金刚经什么 篇2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国家加快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步伐, 并最终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2009~2011年) 》, 全面启动了新一轮的改革。

百姓是最大受惠者

人们普遍对新医改充满了良好的期待。如果新医改能够顺利实施, 最大的受惠者无疑是老百姓。

有利于疾病预防

公共卫生服务的加强将有利于疾病的预防, 老百姓可以“平时少得病”。新医改按照国家制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09年开始, 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并实施规范管理。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 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根据《实施方案》, 国家将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和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从2009年开始开展以下项目: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等, 预防出生缺陷;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改水改厕等。根据《实施方案》, 国家将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 2011年不低于20元。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对困难地区给予补助。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是新医改的突出亮点。事实上, 由于此前对于公共卫生服务的相对忽视, 我国传染病防治出现死灰复燃之势, 并对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公共卫生服务的加强将有助于缓解这种传染病的严重危害。

同时,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 强调健康教育与预防, 也适应了疾病谱和死因谱改变下防治疾病的新要求。

得病有保障

新医改将扩大基本医疗保障的覆盖面, 提高医保的筹资水平和保障水平, 扩大报销范围, 老百姓得病看病以后, 可以得到比以前更高的报销比例。根据《实施方案》, 2010年, 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 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 具体缴费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国家补助标准的提高将有助于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筹资规模的扩大, 从而为其提高保障水平、扩大保障范围奠定了基础。根据《实施方案》, 将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 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最高支付限额的提高将进一步提高医疗保障制度的保障能力, 化解老百姓的大病风险。

同时, 国家将规范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管理。新农合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原则上控制在15%以内, 累计结余不超过当年统筹基金的25%。提高基金统筹层次, 2011年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基本实现市 (地) 级统筹。医疗保障基金管理的完善, 将有助于合理控制基金的结余, 增强制度的保障能力。基金统筹层次的提高可以扩大风险集合的有效规模, 增强风险分担的效率。根据《意见》, 到2011年,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全民医保”的实现, 可以普遍建立疾病风险的分担机制。这可以大大降低原先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群体看病时的自付比例, 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同人群医疗保障程度的差别。

看病更方便

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将缓解“看病难”问题, 老百姓看病更方便。新医改通过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 并进行公立医院改革, 建立规范的转诊制度, 使得老百姓能够逐步做到小病在社区, 大病再去医院, 看病更加方便, 获得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根据《实施方案》, 国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用3年时间, 分别为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培训医疗卫生人员36万人次、16万人次和137万人次。从2009年起, 对志愿去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工作3年以上的高校医学毕业生, 由国家代偿学费和助学贷款。3年内中央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级医院 (含中医院) 建设, 使每个县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2009年, 全面完成中央规划支持的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 再支持改扩建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 每个县1~3所。3年内新建、改造37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万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央支持困难地区24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治病少花钱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将减低医疗费用, 老百姓可以治病少花钱。通过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扩大医保, 另外改革公立医院的“以药补医”机制, 这样使群众能够治病少花钱, 减少个人支付的比例。

根据《实施方案》, 2009年初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率由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从2009年起, 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 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我国药费占医疗费用的比重一直非常大, 成为老百姓的沉重负担。据卫生部门统计, 2008年门诊病人人均医药费中, 药费74.0元, 占50.5%;2008年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中, 药费2400.4元, 占43.9%。同时, 2008年前3季度, 部、省、地级市、县级市和县属医院门诊药费比重分别为56.9%、52.9%、50.3%、49.5%和44.4%。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将有助于降低药费, 实现老百姓“治病少花钱”的目标。

适当补充商业健康险

商业健康保险是国家整个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无法满足人们多样化的保障需求的, 而商业健康险在这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商业健康险对所有的居民开放, 主要保障在社会保障计划中没有涵盖或涵盖不充分的项目, 由此与社会保险保障项目构成补充关系, 以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医疗保障需求。

新医改方案中明确指出, 要“积极发展商业健康险, 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适应不同需要的健康险产品, 简化理赔手续, 方便群众, 满足多样化的健康需求。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参加商业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解决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需求”。这就意味着, 新医改在推动建立一个普遍覆盖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同时, 也要满足民众的差异化医疗保障需求。为此, 未来的医疗保障制度同时包含基本保障和补充保障两个层面, 既考虑人们在医疗保障方面的共性需求, 也考虑其差异化需求。其中, 差异化的需求将主要通过商业健康险来满足。

显然, 对于消费者多样化和高程度的保障需求, 商业健康险拥有更多发挥作用的空间。由于公众在经济状况、健康水平、风险意识、个人偏好等多个方面均存在个体差异差别, 其对于医疗健康服务的要求也必然千差万别。因此, 必须由商业健康险来解决其差异化需求。

生命教育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篇3

什么是生命教育?最通俗地说,是“为了生命的教育”,它是教育哲学层次上的教育概念,是价值论意义上的范畴。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作为真正人道的教育,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确立生命尊严的意识,高扬生命的价值,使他们能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它是对应试教育、就业教育、技能教育等等仅仅服务于学生的生存竞争的教育的扬弃和超越,是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享受生命的教育。

生命教育这门课程,就是让人更好地关照自己的生命,获得幸福的人生,这是这门课的根本宗旨。我们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首届生命教育高峰论坛、组成“中国生命教育学校联盟”,就是希望在开展生命教育的学校能分享经验、探讨教学模式,可以促使更多学校参与到教学探索中来,使更多高校能够开展生命教育。

一个人不管毕业于哪一所学校,所学的是哪一门专业,获得了怎样的学位,最终都得面对生活。任何人首先都是一个生活者,其次才是一个劳动者、思想者,一个技术人员、一个专家,一个文人、一个学者或者一个艺术家。而只有一个人能快乐而有尊严地生活着,才能扮演好其他的社会角色,比如父亲或母亲,丈夫或妻子。

对待生命的态度,是评判正义与邪恶,高尚与拙劣,文明与野蛮的标尺。对于生命的戕害、摧残、虐待、轻贱,更不用说毁灭和虐杀,统统都是需要我们人类自觉摒弃并逐步禁绝的。生命教育的极致就表现为直抵生命的根基:既有着转识成智、学达天性的睿慧,又有着悲天悯人、民胞物与的情怀。

我国15至34岁人群死亡的第一原因不是病症而是自杀,青少年反生命的行为时有发生,生命教育十分迫切。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当下,不仅从自杀、暴力、吸毒以及摧残异类生命等反生命的问题中,我们发现一些青少年在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等方面的意识淡薄;另外,怎样过有品质的生活,怎样过有意义的人生,都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思考。一些人从脆弱走向疯狂,这背后恰恰反映出了他们生存状态的不理想与生命教育的缺失。因而从“以人为本”的观念来讲,生命教育是十分迫切的。

尽管这样的理念很多传统课程都可以渗透,但如果专门开设这门课,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生命质量和生命尊严。

生命教育就融渗在这样的追求之中:让校园生活充满关怀、激励、温暖与成就感,并能陶养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格;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更加真切和更为丰盈地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和美好,从而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生活、学习与工作。自觉践行生命教育的学校,一定会无微不至地用智慧、美德与真情成就每一个学生。它摒弃短视与功利,既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管出身的贫富、天赋的悬殊,又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生命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提升与超越。用生命教育在心中设置一道“内心的防线”,才能守护住生命的尊严,才能更好地珍爱生命,建立起生命的情怀。

生命教育是从人的根基上确定起人内在的不可让渡的尊严,要更好地生活就要有道德,一个有境界的人一定是一个有道德的人。这个道德不是外来要求,而是从内在“德福统一”的角度,是从个人生命需要来谈道德成长,把道德成长视为生命成长的一部分。

相对而言,传统道德教育是从外在来规训、要求人们怎么样。它建立在对象是“不道德”或“缺乏道德”的假设之上,暗含了对人的不尊重与不信任,因而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一种自相矛盾的境地。不道德的动机难以帮助别人变得道德。

对于青少年中漠视生命、践踏生命的现象,就要在心中设立一道“内心的防线”,来守护生命的尊严,更好地珍爱生命,建立起生命的情怀。生命的情怀,就是北宋理学家张载所说的“民胞物与”的情怀,也就是视所有人为自己的兄弟姐妹,视所有物为上天的恩赐,要对一切人和事物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说到底还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引导他们建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他们自己就知道应该怎样面对生命了。

许多逝去的人比活着的人能带给我们更大的影响,对逝者的追忆祭奠,提醒我们应该如何活着。

在生命教育中,死亡教育是很重要的。生命教育课程包括了生存的教育、发展生命的教育和死亡教育三个层面。死亡教育就是以适当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逐步了解、认识和接纳死亡,让学生认识到死亡是一种自然现象,消除他们对死亡的恐惧感,并通过认识死亡来感悟人之有限生命的可贵,从而使学生能够珍惜自己的人生,更加珍惜生命。俗语说“向死而生”,能意识到死,才能更好理解生的意义。设想假如明天某个人就要死去,那他/她对待今天的态度就会截然不同。意识到生命的有限性,更好地激发生命的热情,更好地善待生命。

从生物学上来讲,死亡是生命的终结,但是从精神生命上来讲却是一种延续。比如我的父母去世了,我们还可以怀念他们,还可以追求生命延续的不朽。每一个人都有追求永恒的需要,可以追求精神的不朽。比如苏轼、欧阳修等,对今天的我们依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对逝去的人祭奠怀念,也是对他们精神的传承。也是在提醒我们自己应该怎样活着,让我们时时刻刻想着我们的后人会以怎样的方式来谈论和怀念我们。

生命教育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它致力于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幸福人生的创造者,并进而成为美好社会的建设者。

生命教育这门课程不是关于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而更注重生命体验。因为一个人心灵的形成不单是理性认知的集合,而要结合更多的生命体验。这门课程不是一个认知性、学理性的课程,它是要帮助改变对生命的态度、待人待事的价值观,它要影响到人们的情感、心灵。

生命教育致力于每一个学生成为幸福人生的创造者,并进而成为美好社会的建设者。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谐发展、有个性的发展和持续发展。生命教育旨在引领学生过一种安全、理智、负责任、有热情、有追求、有爱心和有创意的生活。学生在当下的校园里过着怎样的生活,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一生的生活品质。

所有的教师都应具备生命教育的素养。教会学生拥有欣赏生命的态度,是所有教师的责任。

现阶段我国生命教育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内地有20多所高校、几千所中小学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虽然目前“生命教育”已被写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但各学校基本处于各自探索的阶段,缺乏统一的课程标准的指导,急需建立大学生命教育国家课程体系标准。此外,生命教育教材的编写、课程资源的积累、师资队伍的培训都需进一步规范。大学生命教育专业师资匮乏,师资培训十分必要。可尝试建立各个层级的生命教育导师制(国家级导师、区域级导师);不仅教授生命教育的教师应学习生命教育,所有的教师都应具备生命教育的素养。只有当生命教育进入更多人的视野,才能完成从“物的时代”到“人的时代”的超越。

我能给你什么诗歌 篇4

我能给你的很少。

但是算算却是很多。

我能给你我所有的爱;

我能给你一个你想有的温暖的家;

我能给你一个不花钱的保姆;

我能给你一个不花钱的小姐;

我还能给你一个孩子。

我能给你的太多太多。

我不要的也太多太多。

我不要你太辛苦;

我不要你压力太大;

我不要你对我承诺太多;

我不要你时时刻刻守着我;

我不要你的也很多。

我要的很多。

我要你再我需要你的时候陪着我;

我要你再我累了的时候安慰我;

我要你回家的时候陪我说说话;

我要你再我忙的时候帮我看下孩子;

我要你再我生气的时候让着我;

我要你再我委屈的`时候让我撒撒气。

我要的真的很多。

我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敢想、敢做、敢爱。

不要让我爱的太辛苦,小心有一天把我吓跑。

项羽的失败能给后人什么启示 篇5

那么是否可以认为,这种天下秩序就是项羽想要建立的呢?我认为不是,对于这一点我们需要解读一下怀王之约。对于怀王之约,前人大多关注其对于之后政治问题的影响,而忽略了其作为制度规划的一面。在六国贵族纷纷复立的情况下,一个重要的问题便在于,如何处理秦国?怀王之约所给出的【先入关中者为王】代表了以楚怀王为首的六国贵族对于天下秩序的规划,怀王之约确认了两个要点:第一,保留秦国(或改称关中国),第二,以先入关中的将领代替秦王室。应该说,怀王之约是与之前所指出的两点相对应的,保留七国秩序,但是秦王室不可留。

但是怀王之约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完全否定了军功阶层称王的可能性。除了关中王外,包括项羽、英布在内的军功阶层只能为将,不可为王,这与整个军功阶层的利益相矛盾,正是在这一前提下,项羽得以实施自身的政治规划。

项羽斩杀怀王亲信宋义,在巨鹿大破四十万秦军,这不仅仅是一个军事事件,更是一个政治事件,【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这意味着在军功集团利益受到威胁的大背景下,项羽利用自己的军事、政治才能,成功的将军事上的胜利转化为政治的胜利,赢得了新兴军功集团的支持,成为了楚军乃至整个反秦联盟实质上的领袖。

厂商到底能给经销商带来什么? 篇6

感动人,感动地,我拿什么来感动你,我的客户!

多数大经销商手里握着几个大品牌,厂家的一步步壮大,经销商也从原始积累阶段过渡到了现代化阶段――成立了商贸公司,聘请业务经理做阵,甚至创办实业或OEM加工,厂家为了让经销商与企业接轨,不惜重金请“高僧”给经销商培训,经销商的思想意识提高了,有了自已高深的思维模式,凭厂家业务人员的半斤八两管不了了,大厂家的业务人员天天与客户玩数字游戏,为了完成任务,拍桌子、瞪眼逼客户就范,客户手里握着几个大品牌当抢使,几板釜落地,没有了后续;而小厂家的业务人员天天泡在批发市场找客户,东奔西跑,没有几个客户愿意做,客户不理不睬的,心力憔悴、力不从心。其实,客户要的不仅仅是产品,而是产品附加值、服务及企业的软实力。

产品篇

产品是品牌的重要载体,首先,产品质量过硬,货真价实;其次,产品包装设计新颖,能吸引消费者;最重要的一点是产品更新要快,迎合市场需求,创新丰富品类。我们找经销商代理公司的产品,首先让客户看公司样品,公司产品独特,与现有市场的产品形成互补,就容易被客户接受,促成合作的机会就大。反之,产品同质化严重,找客户难度就很大,

大厂家可以凭借品牌影响力让客户强卖,销售过程中出现不畅,不被市场接受,再大的厂家也不行;小厂家自身品牌就弱,客户更没有理由代理你的产品了,除非碰到手里缺品牌的客户。所以,不是业务人员能力大小的问题,产品本身决定了开发新市场的第一步。从公司经营层面讲,产品要寻求差异化,细分市场,细分消费群体,产品聚集,市场聚集,找出市场空白机会点。产品差异化,不分大小厂家,笔者在速冻大企业做的时候,就发现部分小企业这一点做的比一线企业做的要好。

费用篇

我们能给一座城市多少耐心 篇7

不知道当年陈嘉庚倾囊兴学时,设想的是什么样的学村模样。1913年,从最初的大社陈氏宗祠里,开始了集美教育的第一步,他说服家族共同为教育出让土地,多年奔走,寻找最好的师资。集美这个无人关注的小渔村,渐渐有了更多的愿景,想要让渔村中的孩子都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于是,从填池为校,到买地盖楼,一步一步完善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设置,这一过程,是漫漫几十年,集美经历了民国初期的战乱、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校址在动荡中迁移又回归,陈嘉庚也经历了低谷和重振。但是陈氏家族并没有中断对学村教育的投入。他们在南洋和集美间往来,做企业,起侨楼,兴资助学,直至如今,大社居民的后代子孙,依旧能够享受到当年陈嘉庚为后人积攒的福利。不得不赞叹,一个家族的远见和耐心。

百来年过去了,集美学村的版图又在轰轰烈烈地改造,平地而起的新城,262米的岛外第一高楼,都在表述着新城的雄心。造城容易,造血难,新城变死城的案例在如火如荼的地产市场并不少见。庆幸的是,集美并没有那么急功近利。这里引进的是更多的创意产业、互联网产业,以及惠及大众的文化产业。百年学村的人文气质并没有被拔地而起的高楼阻断,而是发生着值得期待的延续。三影堂、嘉庚剧院、诚毅科技探索中心、图书馆、图书城、兑山艺术区……这些公共空间的营造,让我们看见了集美的远见和耐心。和学村的漫漫培育岁月相比,新城的文化孕育丝毫不轻松,即便在如今更加便捷的融资环境下,人文市场的培养依旧只能是一步一个脚印。政府每年花费巨资,尽一切力量把引进的高端平台和人才留在集美。而我们需要做的,是尽情享用这里的文化资源,并且耐心陪伴着集美成长为更成熟的人文社区。

《金刚经》可以解决什么 篇8

学习佛法,首先应该知道佛法能解决什么问题。假如对此没有明确的认识,那我敢断定他一定还没能够树立正信。因为一个不清楚佛法能够解决什么问题的人,对于学佛是为什么这个问题一样也是搞不明白的。

从《金刚经》来看,佛法是解决心的问题。当机者须菩提就向佛陀提出:“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是发菩提心,为修习菩萨道的根本;降伏其心则又是发菩提心所要达以的目的。《金刚经》就是围绕着这样一个前提而展开的。降伏其心,是《金刚经》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整个佛法要解决的。从这个意义上看,佛法也不妨称为心性之学了。

生活在这个世间的人,对自己的生存十分重视。为了人生的幸福,我们上学、寻求谋生的知识;工作,获得生存的财富;成家,建立情感的依赖;锻炼,造就健康的身体。这些虽与我们人生关系确实都很密切,但还有更重要而又最不为我们所注意的东西,那就是我们的心。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遇到烦恼时,首先总会责怪环境,很少有人懂得去反省内心。其实,心才是根源。世界的差别是由于人类心的差别,因为心的不同,这个世界才有文明与野蛮、道德与罪恶、痛苦与快乐、善良与丑陋、先进与落后、清净与染污、光明与黑暗。

我们要改造世界,获得人生幸福,无疑先要从心下手。大家知道,人类现代的物质文明,给人类生存带来了许许多多方便,今天我们所享受的物质条件,古代帝王做梦都不曾想过。但科技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给我们恐怖、不安。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贪心,利用科技成果,制造那些杀伤性极强的武器,以此毁灭他人。广岛原子弹的爆炸,一座完整的城市,几百万人的生命在一刹那间就灰飞烟灭,多么可怕!科技本身并没有善恶可言,它可以为人类造福,也可以用来毁灭世界,问题在于是谁来掌握它,拥有它的人有着一颗什么样的心灵。

假如我们的心充满着贪婪、嗔恨、愚痴、我慢、嫉妒,那么这个世界一定到处是战争、谋杀、偷盗、抢劫、强暴、欺骗。你想这将是一个多么险恶的世界;相反的,我们如果拥有惭愧、慈悲、道德、智慧,世界就会出现善良、光明、和谐、安定的局面。一切惟心造,人们拥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出现什么样的世界。

心的健康与否,又直接关系到人生的苦乐。古人云:风月无今古,情怀各相异。便是说明这个道理。风与月永远是那样,但人们心境不同,所产生的感觉往往大异其趣。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我们所谓的快乐,除了外在的顺境这个因素,还需要有主体的心灵去感受。当你感受时觉得快乐,那才是快乐;假如觉得痛苦,那就是痛苦。正像用同样的饭菜,健康时享用它,觉得可口香甜;病弱时食用,毫无味道。同样坐在椅子上,一个远行者坐下来休息,感到快乐无比;而看书写作者,因为坐的时间长了,觉得厌倦。看来一个人的快乐与否,实在不能从表面看,只有当事人才是最清楚的。

拥有健康心境,是建立快乐幸福的根本。一个人倘若心境不好,有钱痛苦,没钱也痛苦;有地位痛苦,没有地位也痛苦;有爱情痛苦,没有爱情也痛苦;有事业痛苦,没有事业也痛苦。拥有良好心境,与上面所说的情况就截然相反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有良好的心境呢?因为我们有烦恼,烦恼是扰乱内心宁静的因素。我们有烦恼,所以我们才活得不自在。

《金刚经》提出降伏其心,就是要降伏我们内心中的不安定的烦恼因素。如何降伏烦恼呢?般若法门告诉我们,从通达空、无住入手。我们之所以产生烦恼,是因为六根缘六尘境界时,执我又执法,由我执法起贪嗔痴烦恼。如果能以般若智,通达我法空,不住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住色声香味触相,那烦恼自然不生,其心自然降伏。

学《金刚经》有什么用

金刚经教人修福修慧消业,是一部各方面都顾到的完善佛典,无怪乎佛在经中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又说:「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实,当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叁四五佛而种善根,已於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金刚经在中国是一部很普及的佛教经典,是记录释迦牟尼佛和他的大弟子须菩提问答对话的一部经。读诵这部经的人很多,可是我们往往念过就算了,正和念佛一样,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又有几个人心裡存着阿弥陀佛普度眾生不可思议的无边功德?我想在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如果心中能念念不忘阿弥陀佛普度眾生的不可思议无边功德,一定更能和阿弥陀佛相应,也更容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念佛如此,念经也如此,所以如果我们念金刚经时,能心中念念不忘金刚经的功德,一定更能和佛在金刚经裡讲的道理相应,更能得到好处。

「金刚经的功德」这个题目,说得完整一点,应该是「受持金刚经的功德」。所谓「受持」,「受」就是接受;「受」比了解要更进一步,换句话说,了解了一个道理,生起了信心,所以诚心接受,这是「受」的意义。「持」是「持久」的意思,就是懂得道理之后,在心中念念不忘,且能应用在日常生活土。所以受持金刚经,简单的说,就是明白了解金刚经的道理,有了信心,诚心接受,而且忆念不忘,能用在日常生活上,这样才可以叫「受持」,这样的受持读诵,或為他人解说,并不一定要全部的经文,经中一再地说「乃至四句偈等」,就是指,既使是一小段,几句经文,就已是功德大得难以想像了。

佛是一位非常细心、非常慈悲的老师,他担心我们的心量大小,容纳不了大法,不肯相信受持金刚经有这麼大的功德,所以他特别在经中说: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我若具说者」就是说,我如果将这种功德统统讲出来,或者有人听了,心裡会起狂乱,狐疑不信甚至生起毁谤,造意业、口业,这样反而害了这个人,所以佛说,我实在还没有将受持金刚经的功德,在金刚经裡统统讲出来哩!

那麼,佛在金刚经裡已经讲出来的功德、福德,究竟有多少?佛用了好几种譬喻说明。首先拿布施七宝的福德来比较。「七宝」简单的说,就是金银珍宝。「布施」就是帮助他人。「七宝布施」是拿金银珍宝来帮助他人。在金刚经中、佛问须菩提,如果有人拿了装满叁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布施,这个福德大不大呀?叁千大千世界是很多很多的世界,好比现在的天文学家说的「银河系裡有很多很多的星球」。你想若以装满了这许多世界的珍宝来帮助人,这样的.福德大不大呀?须菩提说:「很大,世尊。」佛又说:倘若另外有一个人,他受持金刚经,甚至只有一小段,或几句经文,解释给别人听,这个人的福德,要比前面那个人用七宝去帮助别人的福德更大,这已是大得不可想像了,可是这还只是一个叁千大千世界而已。

再看经文,佛用恆河的沙做比喻,恆河是印度的一条大河,河中的沙很细,是出名的多沙的河。佛说如果我们有像恆河沙那麼多的恆河,再把这许多恆河的沙加起来,这麼大的数目,如果装满了这麼多的叁千大千世界的七宝,用来布施,你说大不大呀?须菩提说:那真是大得无可比喻了。可是佛又说倘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希望各位听到这裡,不要怀疑不信,心即狂乱,因為佛是不说谎话的。各位请想一想,,佛如果将福德说得小一点,又有什麼关係呢?他又何必骗我们?所以受持金刚经的功德,实在是非常大的。

不仅如上所说,在金刚经的最后一段,佛用无量阿僧祇世界来比较。「阿僧祇」是印度梵文「无数」之意。换句话说,是拿无量无数的世界的金银珍宝来助人,这样的福德,还不及受持金刚经,乃至四句偈等為人演说的福德。

佛在金刚经裡又说,他从前还未成佛,在做大菩萨的时候,有一位佛名叫「燃灯佛」。他在燃灯佛的时代,八万四千亿那由他的佛,他一一供养,没有漏失过一位。照理来说,他供养了这麼多的佛,其功德应该是大得无法想像,可是佛说,他供养了这麼多佛的功德,还不及在末法时代,能够受持金刚经所得的功德大。

各位听到这裡,千万不要心即狂乱,狐疑不信,佛就是担心我们的心量太小,不肯相信,而错失一良机,所以在金刚经裡,非常恳切地说:「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誑语者,不异语者。」佛以他自己亲证的经验,知道金刚经的功德是这麼大,他殷切地希望我们这些后世凡夫,能用最小的精力,获得最大的福德,不要浪费宝贵难得的人身,不要走修行的冤枉路,所以一再的强调金刚经的福报功德。其实金刚经的福德,还不止如此哩!佛又以用身命来布施的福德和受持金刚经的福德做一比较。

佛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说,其福甚多。」

佛又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早上以恆河沙数一样的身命行布施,中午又以像恆河沙数一样的身命行布施,晚上也以像恆河沙数一样的身命行布施,如此不断地布施了八千万忆劫,而他所得到的功德,还不及另外一个人,他一听到金刚经,就生起信心,并且相信金刚经的道理所得的功德多,更何况他相信了。之后又能书写,能念,能受持,能為他人解释。所以佛做了一个结论,他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為发大乘者说,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

金刚经是佛在般若法会上讲的。般若是佛亲证的空性体验,是不着行相的教理,可是佛在金刚经中,这样一再强调受持解说金刚经的福德功德,我希望各位能细心体会其中的含义。

金刚经能消业障。在这裡,诚心诚意的再贡献各位一点意见,在多生多劫之中,我们做了很多的好事,种下很多善因,今世才会投生為人,而且能看得懂、听得懂中文的金刚经。鳩摩罗什大师翻译的中文金刚经,流畅美丽,我看过数种英文的译本,但都不及中译本的好。换句话说,各位实在太幸运了,就如同开经偈中的「百千万劫难遭遇」一样,有这麼好的机缘在一起研究金刚经,希望各位能好好珍惜,不要错失良好机缘。

我们在学佛的过程中,到了相当的成就之后,往往会体验出业障的重要。无始以来,多生多世,我们做了很多的好事,不然是不会投生為人的,但也难免积了很多的罪业,这种往昔所造的恶业,尤其是结怨的怨业,往往会在紧要的关头来障碍我们。

从前有一位老居士,他修净土修得很不错,在他临终时,大家在旁為他助念,他也很欢喜,说他看到了西方极乐世界,看到阿弥陀佛。此时,忽然「呯!」的一声!门应声而开,一个披头散髮的女子跑进来,这就是他的姨太太。这个女子哭啼着:「老爷子!您怎麼可以走!您走了我靠什麼人过活啊!您不能走啊!」经这麼一叫,这位老居士双眼一白,脸上现出很难看,狠痛苦的样子,阿弥陀佛不见了,西方净土也不见了,这就是业障现前,前世的业在这紧要关头现出来了。

造业要受报,往往受报的时候,就会障碍我们,不但是障碍修行,也可以障碍我们的日常生活,所以如何能消罪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佛教裡有很多消业障的方法,如拜大悲懺、拜八十八佛等。在金刚经中,有这麼一段:「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这是说善男子善女人,受持金刚经,如果受他人批评、侮辱、辱骂,或者生病、破财等,这些都是先世的恶业,原本应该投生到恶道去的,现在因為受持金刚经,恶业取消,重报轻受,所以念金刚经有这样的无边功德。上面经中这句「若為人轻贱」,「為人轻贱」这句话含义很广,例如:凡是被人侮辱、被人打骂、生病,或者有不愉快、不如意的事等等,都可以包括在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若遇到这种不如意或不愉快的事,就要记得这句话的含义。

为什么要念金刚经 篇9

《金刚经》教人修福修慧消业,是一部各方面都顾到的完善佛典。真就足够说服人们念金刚经?或许还有更多的原因吧。

《金刚经》影响巨大,从出现在世间,一直到此时此刻,不断地启发着无数的心灵走向觉悟的道路,走向自在的道路。六祖惠能本来不过是一个砍柴的樵夫,有一天往客人家里送木柴,偶然听到有人在读《金刚经》,正好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那一刻,这句话神奇地击中了这个目不识丁的樵夫的心,一下子让他领悟到了另一种生活的可能。然后,他就辞别了母亲,往北,去寻找一种灵性的生活。很多年后,这位樵夫成为一位觉者,在南华寺弘法,留下了一部《坛经》,成为唯一一部出自中国人的佛经,开启了禅宗生机勃勃的源流。

如果不去诵读《金刚经》,不去领会并践行《金刚经》所指示的道路,那么,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佛教徒。学佛,修行佛法,《金刚经》是必须的功课。但对于普通人,对于那些不一定想要成佛的人,《金刚经》有什么意义呢?

尝试着不去思考“空”啊“出世间”啊这些深奥的佛学概念,只是把《金刚经》作为普通的读物,用普通人的心态去阅读,甚至只是随意翻阅一下,尝试一下,你一定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启迪,你一定会意想不到,这部名为佛教根本大法的《金刚经》,其实讲的道理并不空灵邈远,而是句句契合日程生活里的琐碎人生。

《金刚经》全篇,是对于须菩提同一个问题的追问。须菩提的问题不是一个一般的问题,不是诸如“今天天气怎么样?”“怎么应付今天的面试?”这样的具体问题,而是一个终极性的问题,一个关于解脱的终极性问题。

这种提问的方式给你一个启示,那就是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要被每天琐细的日常问题淹没,每天不假思索地按照社会为你设定的道路前行,而是应该经常抽身而出,停下来,哪怕只是片刻,问问自己: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这个问题蕴涵着生命最基本的问题:我来到这个世上,不是仅仅活着,而是创造,我想要创造什么呢?我能够创造什么呢?或者通俗地说:我想要做什么呢?我能够做什么呢?

只有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了,无论你做什么,无论结果如何,你都活出了你自己的韵味,当有一天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不会有任何遗憾,因为你已经做了你想做的,做了你能够做的。假如有什么成功的法则,那么,这就是最基本的成功法则:追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然后,你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大部分人之所以充满挫折,充满焦虑,那是因为他们从不彻底地追问,至死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至死没有去做自己想做的。

叔本华说得好:我们可以做我们想做的,但我们不一定能要我们想要的。所以,自由的人生,并不是你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而是你想做什么就真的去做了。活着,如果有什么意义,那是你实实在在做了一些什么,做了一些你自己想做的东西。如此而已。

《金刚经》全篇,是对于一个问题的回答,但并非结论式的回答,而是提问式的回答,回答的`过程,不断提出问题,在提出问题中让你思考。也许你对于《金刚经》里的佛理没有太大的兴趣,但是,《金刚经》在讲述佛理的过程里,展现了一种质疑式的思维方式。这是一种有益的启示。试着带着问题去生活,带着反思去生活,带着质疑去生活,你就会渐渐走向智慧的道路。

质疑会开启你的洞察力。不论看到什么,都不轻易下结论,不论什么方法,都不轻易去迷信。而是如《金刚经》里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句话在佛学里非常有名,但你可以不去考究佛教上的义理,而只是从字面上去理解,也会很有意思。

你见到的所有的现象都是虚妄的,如果你能够见到所有的现象都不是真实的,那么,你就见到事物本来的样子了。初读的时候,你一定会觉得这句话不符合你从小接受的常理,你从小得到的教育是:眼见为实,相信眼睛看到的。但是,释迦牟尼说,你看到的都不是真实的。

你也许一下子不能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但这种说法给你一个冲击,一个震动,启示你不论你看到什么,不要盲目地跟随着这个东西,要运用你的洞察力去观察;也启示你不论看到什么,不要只看到这个东西,要看到一个整体。

确实,读《金刚经》,并不会为你带来更多的钱财,也不能治好你的绝症,也不能帮你找个好的工作。但是,读《金刚经》,即使随意读读,也一定能够改变你的思维方式,一定会把你从习惯性的思维方式里解放出来,你将会变得更加开阔,更加充满创造的气息,你的心态会变得柔和。

当这种改变发生的时候,一定会对你的生活发生作用,在这个意义上,又可以说,读《金刚经》,一定会让你生意更成功,一定会让你的工作更顺利,一定会让你的身体更健康。尤其重要的是,读《金刚经》,会让你在遇到失败的时候不会消沉,因为你看到的失败不过一个假象,不过一个游戏,你不会被一个游戏击倒;会让你在遇到成功的时候不会迷乱,因为成功不过一个假象,一个游戏,你不会被一个游戏迷惑。

确实,《金刚经》不会告诉你怎么找工作,吃什么,但会告诉你,怎么去观察?怎么去找到自己的心?怎么发现这个世界的真相?如何面对自己的情绪?如何回到最深的心灵状态?如何面对生死?这一些,世间的那些成功学的书,那些养生的书,都不会告诉你。那些书,都在告诉你一个具体的目标,让你为着那个目标全力奋斗。你为着一个世俗的目标奋斗,这没有什么问题。

活在世间,除非出家,总是需要金钱,需要房子,需要工作,需要车子,等等。这一些,你都可以努力去争取。只是你不能让你的争取变成一种苦役,而你在争取的过程里,成了服苦役的奴隶。活在世间,必得为谋生而劳作,但这个劳作一定不能是苦役,而是一种享受,在劳作中心生欢喜,每个当下都洋溢着生命的喜悦。

在劳作中享受到生命的喜悦,这是大部分的书籍不会教给你的,大部分的书籍教给你知识,让你变得聪明,但不会教给你智慧,让你变得喜悦。聪明的人很多,智慧的人很少。聪明的格局很小,所以叫小聪明;智慧的格局很大,所以叫大智慧。聪明的人往往执着于成功,也往往获得了所谓的成功,却总是在成功里迷失,最终还是在命运的迷雾里无所适从。智慧的人不执着于成功,也不畏惧失败,在成败之外随心而动,拨开命运的迷雾,明白最终的去处。

爱因斯坦曾说:“奥秘是我们所能拥有的最美好的经验。体验不到奥秘的人没有惊讶的感觉,无异于行尸走肉,看不清世界。奥秘的经验产生了宗教。真正的宗教情感:意识到有某种看不到的东西存在,感觉到那种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

活在世间,要走好每天上班下班的路,也要常常仰望星空,飞翔在无限里;活在世间,要学习语言所能传达的知识和经验,也要感悟语言所不能传达的知识和经验之外的奥秘。人类历史上,只有很少的书籍,比如《道德经》,比如《圣经》,比如《金刚经》,积淀了人类的大智慧,阅读它们,可以把你从有限的世界里解放出来,融化到一个无限的境界。一句话,它们能够让你安静下来,让你在安静中获得生命的喜悦,在安静中获得生活的力量。

这种力量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你的生命。藏传佛教里,有一个故事,说雅瓦地方寺庙内有位小沙弥,遇到一位精通相术的算命师。算命师看了一下小沙弥,说:“你很聪明,不过你只能活到十八岁。”小沙弥把这个事情告诉了上师,上师让他每天在寂静处诵读金刚经。小沙弥听了,就安下心来,每天诵读金刚经。这样到了十八岁,结果还好好地活着,一直到九十五岁才去世。他好像什么也没有做,但改变确实发生了。事实上,他在诵读金刚经的过程里,把生死置之度外了,什么时候去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可以平静地活着、平静地死去。

明代的文人里,有“三袁”: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他们都受到佛学的影响,而他们的母亲龚太夫人是虔诚的佛教徒,特别信封金刚经,几十年来坚持每天持诵金刚经,从不间断。有一天,她正在读金刚经,忽然看到梁柱上垂下一条黄丝,一只巨大的蜘蛛沿著黄丝而下,绕著经卷走了数圈,蹲伏在经卷旁,龚夫人见了,并不觉得惊奇,而是轻轻说:“是来听经的吧。”继续敲著木鱼诵经,当她读到“一切有为法,应作如是观”时,蜘蛛缓缓摇动,像是在礼拜。等到诵读完毕,龚太夫人发现蜘蛛一动不动,细细一看,只剩一副空空的壳子。

她叫来家人一起观看,都赞叹金刚经的不可思议。于是,将蜘蛛的遗蜕,装在一个小龛之中,以僧礼安葬,并立了一座小塔,称为蜘蛛塔。蜘蛛是否听了金刚经而蜕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龚太夫人在诵读金刚经的过程里,渐渐地破除了一些界限,存在的一切都变得可以沟通。

讲述上面的故事,并不是想说金刚经有多神奇。不是的,如果你把金刚经看成是神灵般的符咒,想透过它祈求世间的财富或别的什么,那么,你注定会失望。事实上,如果你安心诵读金刚经,那么,世间的财富之类,对你来说已经微不足道,因为透过金刚经的指引,进入的是另一个更广阔的世界,获得的是比财富更坚实更永久的东西。

金刚经所指引的,不是世间的世界,不是语言的世界,而是世间之外的世界,语言之外的世界,是爱因斯坦讲的奥秘,是看不见的经验之外的奥秘。但金刚经并非符咒,也不是神话,而是很平实的真相的揭示。

读《金刚经》,不是做学问,而是实实在在的修行,把自己的心修成迅猛的闪电、坚固的钻石,无论什么形色或观念导致的烦恼或诱惑,都能洞察清晰,都能穿透现象进入本质;无论什么形色或观念,都不能影响到自己,安住于自己本来的样子里。

朱民能给中国带来什么 篇10

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新任总裁拉加德宣布,提名现任总裁特别顾问朱民为IMF副总裁。朱民因此成为IMF成立以来首位出任副总裁的中国人。

在拉加德宣布提名朱民出任IMF副总裁的10多天时间里,朱民已经成为国内一个重量级的新闻人物。舆论以热烈的口吻来评价这件事,普遍认为,这预示世界金融格局将发生变化。由于有了朱民这样一位“超级沟通者”,中国在IMF中的利益诉求将得到进一步重视,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IMF中的话语权也将得到加强。

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人选出任IMF的副总裁,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事务中的重要性。

从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现存的在美元主导下的全球金融体系的问题,因此,近两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都在呼吁对IMF进行改革,增加新兴国家的话语权。在此当口,朱民成为IMF的副手之一,与新兴市场国家的这种吁求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契合,但必须指出的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在这个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以此为标志得到了增加。

IMF作为一个国际经济组织,它的议事规则必须遵守国际组织的法定程序。IMF以各国或者各个经济体在这个组织中的出资份额来安排每一个参与者的议事权,在这一点上,它就类似于一个股份集团公司。

美国之所以能够在这个组织中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并且至今仍握有“一票否决”权,这与它在这个组织中的投资份额有直接的联系。

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人选出任IMF的副总裁,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个总的议事规则。说得极端一点,当中国与其他国家在IMF内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朱民这个中国人不可能动用他副总裁的有限权力来维护中国的利益。

也许是巧合,就在IMF确认朱民任职的同一天,IMF发布的一份报告要求中国放手让人民币升值,引起中国政府不满,并授权中国驻IMF代表发表声明对此进行驳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不出朱民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于阻止IMF发表这样一份让中国不满意的报告起了什么作用。

说到底,朱民不是中国派驻IMF的政府代表,而是IMF聘用的一位高级管理人员,只不过他正好具有中国国籍。朱民出任IMF的副总裁,固然可以认为是中国的一份荣耀,也可以理解为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但更主要的还是他个人的成就,这是人才济济的中国对国际事务的一种贡献。

事实上,来自中国大陆的人选出任国际金融机构的高官,朱民并不是第一位。在他之前,就有章晟曼在1995年到2005年期间担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兼秘书长、世行高级副行长、世行常务副行长等重要领导职务。

2008年,中国的另一位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被任命为世行副行长。但我们必须注意到的一个事实是,在章晟曼、林毅夫出任世行副行长期间,中国在世行的话语权并未因此而增加,两位来自中国大陆的高官此时虽不能说已脱去中国人的外衣,但必须成为一个“世界公民”,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

上一篇:食品饮料微信运营下一篇:村两委培训班上动员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