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出版社管理的论文

2024-06-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出版社管理的论文(精选8篇)

关于出版社管理的论文 篇1

论文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出版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务管理对出版单位的发展和管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出版单位必须转变观念,重视财务管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理念和创新意识,积极探索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财务管理制度,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解决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在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实施财务集中管理以及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才能推动出版社向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国家对出版业政策的调整,出版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和新环境,虽然社会文化的繁荣和国家政策的鼓励为我国出版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出版企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但仍有诸多出版企业长期忽视财务管理在出版企业发展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现阶段我国出版集团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国出版集团很多是行政撮合的结果,有些集团成立目标不明确,致使财务战略目标缺失;二是出版集团在资金管理上普遍存在方式落后的问题。下属单位多头开户,资金管理不严,资金周转速度慢,使用效率不高,无法发挥资金的规模效益;三是很多出版集团无法真正解决政企分开、产权关系、现代企业制度等问题;四是很多出版集团在编制预算时,对预算指标的制定没有较为科学合理的方法,预算过程控制流于形式,执行过程不严格;五是信息不通畅,耽误时间,影响效率,使财务信息对经营管理的支持作用大打折扣。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变革长期以来形成的粗放型的管理模式,特别是要改变不以财务管理为纲,不把财务管理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的做法。要将实现规模经济、增强企业竞争力,作为当前深化出版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当务之急,将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密切联系于企业发展的实践过程,努力在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实施财务集中管理以及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等方面有所创新,有效解决制约出版企业发展的瓶颈。

一、采取多种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手段,切实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财会人员是会计核算的具体操作者,财会人员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财务管理水平和效果。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一是加强网络技术和会计技能相结合的培训,全面提高财务人员计算机的运用能力,使财务人员不仅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数字计算、文字处理,还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简单的财务运算,并对财务工作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统计,保证向上级领导提供决策的依据及时和准确。二是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可以通过案例教育、现身说法、法制教育等多种形式,坚持不懈地对财务人员进行教育,使会计人员牢固树立忠于职守,秉公办事,廉洁自律,科学理财的意识,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三是要通过会计岗位的轮换来解决综合业务能力的问题。《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十三条指出,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轮换,事实证明,会计岗位的轮换不但是实行内部控制的手段之一,也是全面提升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重要措施。四是要坚持使用和提高相结合。在队伍建设中,要注意使每个人在知识和能力不断进步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实现个人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建设公正评价财会人员工作业绩和能力的氛围和体制,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保持财会队伍自身的生存活力与健康发展。

二、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企业信息资源共享

全面的信息才是科学决策的可靠依据,我们必须加大力度推进出版社财务管埋的信息化建设。我认为,主要应从两个方面人手,一是积极引进运用统一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实行会计电算化,并将其作为出版企业会计规范化的重要内容。通过财务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据共享,保证在集团范围内统一进行采购供应,保障企业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高效化,使出版企业能最大效能地控制整个供应链的资金资源。另外,企业通过建立统一的计算机平台,采用统一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软件。可以将企业有效的规章制度体现到计算机的应用管理程序上,实现财务系统与销售、印制、编辑等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保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在严密监控下运行。二是通过财务业务一体化实现财务与业务同步管理。通过财务信息的建设和发展,使我们能够比较容易追溯到产供销某一项经营活动的关键信息,并实现实时对经营业务活动进行价值评价。要通过共享信息平台的建立,实现会计信息在集团母公司的集中,保证集团总部对各成员单位信息的对称性和协调性。

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实施预算管理,使集团母公司战略目标与成员单位预算责任目标的衔接,形成全面覆盖、权责明确、程序规范、执行刚性的内部责任目标控制机制,确保集团财务目标和总体目标的实现。要高度重视关系到财务信息化建设全局的数据基础建设。我们要努力摒弃“事后记账、事后反映”的传统操作方式,从业务部门首先抓起,将财务管理信息的脉络延伸至各个经济业务的发生地,做到信息采集、归纳、加工、利用的每一环节与企业基础管理紧密结合,借助全面、准确、及时的数据管理带动企业管理。要重新设计管理流程,将单个系统中的业务功能融汇在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内。要严格规范数据的采集、录入制度,及时对数据信息进行科学的归纳、加工和存储,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信息化建设要调动不同部门的人参与其中,给不同部门的人员相应的管理权限,保证录入信息的口径相对科学,以及信息的准确和更新,使任何数据的变化都能及时反映到相关部门,最大限度地实现内部数据资源的充分共享。

三、实施财务集中管理。增强企业集团控制力和资源使用效率

经过对我国出版集团形成、发展历程的回顾,并对出版集团财务管理目前存在的利弊分析及出版集团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出版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应采用相对集权的财务管理模式,即所谓的财务集中管理。

1.重大财务决策权的集中。重大财务决策权应集中于母公司,包含投资权、重大筹资权、重大资产处置权、资金调度权、利润分配权。而成员单位只负责日常经营、核算、成本控制、执行母公司政策和制度。这些财务管理权的集中,能保证成员企业财务目标与整个集团战略和财务目标保持一致。

2.最核心的是要实现出版企业财务资源的集中管理。资金是企业中最重要、流动性最强的资源,通过资金集中管理可以集中控制最基本、最重要的财务资源,增强企业集团控制力和资源使用效率。对于出版企业来讲,实现财务资源管理必须要以资金管理为中心,从资金集中管理人手,以现金流量监控为切入点,建立、完善企业结算中心制度,充分发挥结算中心监控、服务与调剂资金余缺的功能。另外。我们可以通过实施财务集中管理的方式将集团内各公司暂时闲置和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再以发放贷款的形式分配给集团内需要资金的公司,实现集团内资金相互调剂余缺,减少银行贷款,减少集团资金沉淀,降低财务费用,实现资源调配。推动结构调整,加速培育集团核心竞争力。企业集团进行财务集中管理后,集团内各子公司不再单独与银行发生信贷关系,而是以企业集团的名义进行信贷活动。因为企业集团经济实力、社会影响,以及政府的支持,银行不用担心其偿还能力,从而扩大了企业集团的对外信用,集团可以较容易地从银行获得融资。为公司的发展和提高竞争力提供资本。

3.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实现资金集中管理的关键环节。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的编制、分析、考核制度,将预算作为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把资金的收支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之中,严格限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实施大额资金的跟踪监控,保障企业资金有序流动。我们在经营中必须切实做到事前有预算,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反馈考核。如许多出版集团发行部原来实行独立的二级核算,资金得不到有效利用,一方面收回的书款闲置在发行结算户中,另一方面,社内资金紧张,资金周转困难。针对此情况,我们通过实行统一核算办法可以有效改变上述状况,实现回收书款的及时反映,保证回收书款的及时利用。

4.在企业内部推行资金有偿占用制度。企业的资金成本不仅仅是借贷资金成本,在我们的理财观念中,还应意识到所有者投入的资本也是有资金成本的,它应是所有权人将资金转投其他项目的一个机会成本,会计核算不能确认这项成本,因而低估了当期成本而高估了当期利润,对此应引进商业银行机制,按当期银行贷款利率计算各单位资金占用成本,这样就可以加强和改善企业资金管理和控制的效率也为合理筹资创造了条件,节约了总资金成本。

四、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应收账款作为流动资产,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应收账款不仅占用了企业的流动资金,而且一旦经销商出现问题,最终容易形成坏账、呆账、死账。不良应收账款对企业的经营是有重大影响的。因此对应收账款进行分析,区分正常应收账款和不良应收账款,认识不良应收账款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企业应建立货款回收考核责任制和客户信息管理考评制度。财务人员应根据客户档案及历史信用卡对客户信用等级进行评定,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新发生的赊销图书做出正确估计,将信誉条件同销售折扣挂钩,并结合应收账款进行细致分析,合理制定应收账款回款计划,并认真加以执行,从而达到降低企业的坏账比例,降低经营风险,加快出版社存货资产、应收账款资产周转速度的目的。

关于出版社管理的论文 篇2

随着我国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出版行业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先后组建了多家出版集团, 这也体现了我国出版企业正在从过去计划经济的体制中走出来, 向现代企业经营方向发展, 已经开始一种新的、与市场经济结合的运作和管理模式。但是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 出版企业将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现金流动和财务活动, 过去那种分散的财务管理方法和财务管理体制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出版企业规模的扩张, 出版企业亟待需要进行财务集中管理。本文就出版企业财务集中管理进行思考。

二、出版企业实施财务集中管理的必要性

出版企业的财务集中管理是指通过对出版企业实行财务集中审批、资金集中运营、资金统一结算管理之类的方式来达到有效降低出版企业财务风险的目的。出版企业实施财务集中管理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一方面, 由于我国的出版企业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导致经常发生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负债较多、部门之间分割较为严重、资金管理不力等现象, 使得出版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大打折扣, 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实施财务集中管理, 能够将企业所有的资金进行集中管理、集中使用, 优化配置了企业资金, 有效地加强了出版企业的财务控制能力。另一方面, 出版企业长期以来都就没有采用精细型的财务管理方式, 而采用的是粗放型的财务管理方式, 这种粗放型的方式很容易导致出现财务分析方法不规范、企业执行力度较差、严重堵塞财务信息沟通渠道等问题, 不能实现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出版企业实施财务集中管理, 能够使出版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受到财务管理的支持力度, 保障出版企业在监督、预算、分析、管理等方面达到高效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目标, 出版企业财务部门能够对企业所辖所有分支机构、所有部门实行远程监督控制和远程账务处理。

三、如何有效实现出版企业的财务集中管理

(1) 实现出版企业财务数据的大集中管理。

出版企业财务所有数据存储在出版企业服务器的数据库中, 实现所有核算单位的统一管理。各企业只安装客户端, 通过网络传递数据, 数据加工处理由服务器端完成。财务数据的集中管理, 既保证了数据的安全, 同时大大减轻了系统维护的工作量。同时, 通过集中的财务数据, 将系统所有的基础资料进行统一管理, 统一会计政策 (如会计科目、会计期间、外币、计提坏账准备方法、折旧政策等) , 为集中管理提供了基础保障;银行存款按金融机构核算, 金融机构由出版企业统一设置, 银行账户由企业设定;营业收入明细项目, 由出版企业统一确定, 根据不同的企业实际情况, 分配使用。财务数据大集中后, 查询更加便捷, 出版企业可实现从集团公司报表到子公司报表, 再到子公司账簿凭证的穿透联查。如从集团公司层面查询科目余额时, 可查询到各单位情况, 进一步可以跟踪查询明细账和会计凭证, 可以随时掌握财务信息数据, 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另外, 出版企业还应该统一规范财务报表体系, 设置报表模板、报表内部及报表间的勾稽关系, 分配下发给各公司使用。合并范围内的子公司, 自动生成报表上报, 出版企业审核接收, 编制内部往来、权益投资、内部销售等抵销分录, 生成合并报表, 这样一来能够大大提高了合并报表速度和质量。

(2) 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 统一出版企业财务平台管理。

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出版企业财务集中管理的基本前提, 但是这个过程是较为复杂和艰难的, 是一项工作量巨大的系统工程。首先, 我国出版企业所辖的子公司大多是通过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指令来进行整合而形成的。各个子公司所使用的财务管理软件品牌不一、版本不一, 标准和规范也各不相同, 软件与软件之间没有相互兼容的接口进行数据转换和数据交流, 造成出版企业总部无法有效加强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情况的监管, 不能实现信息共享;其次, 由于长期以来出版企业的信息化水平都较低, 下属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从上报, 到审批, 再到下达一般都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这样一来就导致难以发挥财务预算的协调作用, 出版企业总部也无法有效监控所辖部门和子公司的财务活动。因此, 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 统一出版企业财务平台管理已经是迫在眉睫。

笔者建议出版企业可以与知名的财务管理企业一起合作, 来引进或者共同开发财务平台管理。结合出版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 建设完成的财务信息化系统的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总账管理、预算管理、资金计划管理、贷款及票据管理、应付款管理、应收款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项目成本管理、往来账管理等财务核心模块, 并集成了物资核心业务中的采购与库存管理两个模块, 实现了财务与其他业务的无缝集成, 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全面预算管理的事前预警与事中控制。同时, 要务必实现业务核算与控制的集中, 实现出版企业总部制定统一的分销管理政策、财务核算政策、资产管理政策及管理制度, 下级的各级单位均无权随意更改, 必须严格执行, 从而实现了整个出版企业财务的规范管理。

(3) 转变观念, 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

一是坚定信心, 转变观念。出版企业实行财务集中管理之后, , 因为是一件新生事物, 困难不断, 运行以后会改变大家传统的财务管理习惯和流程, 所以一定要坚定信心, 转变观念, 出版企业全体员工一定要树立财务集中管理工作势在必行的观念, 不能“开天窗”、走旁路, 只能坚定信心, 全力以赴开展好财务集中管理建设工作。

二是继续加强培训工作, 加速推进财务集中管理建设工作。其一是加强对各所属单位的的业务操作指导, 定期集中培训, 或是安排实施顾问进行巡回指导培训;其二是逐步建立完善网上的培训机制, 在出版企业总部网站上不仅提供相应的操作手册和用户指南, 而且, 逐步制作各种多媒体课件, 以便于学习掌握。

在财务集中管理的实施过程中, 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梳理大量的业务流程、制定明确的数据规范。在此基础上, 各主管部门今后将逐步完善并制定统一的业务流程规范, 统一的数据编码规范, 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 逐步形成出版企业切实有效的财务集中管理标准。

(4) 实现复杂组织架构管理。

通过设置不同类型的组织架构, 从不同的财务组织、利润中心、成本中心等进行汇总统计。如通过财务组织查询出版企业科目余额表, 可查询到出版企业银行存款总额, 以及各子公司银行存款明细情况;一个企业, 可以通过设置利润中心、成本中心, 实现收入成本费用按部门核算。同时, 通过工作流的管理, 规范出版企业业务流程, 提高业务协同处理质量和效率。如内部的往来业务、资产调拨, 需通知对方并经确认后, 双方才能入账, 方便了以后的核对;涉及现金收支的业务, 需经出纳复核后, 会计方可登账;合并范围内的个别会计报表, 需经审核后才能进行合并处理。

(5) 推行财务主管委派制度, 实现监督管理

出版企业应该实行财务主管委派制度, 要明确委派的财务主管人员的权利与职责, 委派人员可以通过监督所在部门或者子公司的各项财务运作情况、参与拟定其会计规章制度等方式以保障其财务活动必须符合出版企业的财务战略。与此同时, 出版企业也应该实施会计委派人员离任审计制度和轮换制度等, 建立健全相应的升迁和考核制度, 实现监督管理。

四、结语

总之, 通过运用现代化手段, 实现对出版企业财务的集中管理, 能够大大提高出版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与水平, 从而达到对出版企业财务进行有效管控的目的。

摘要:出版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现金流动和财务活动, 过去那种分散的财务管理方法和财务管理体制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出版企业规模的扩张, 出版企业亟待需要进行财务集中管理。本文首先分析了出版企业实施财务集中管理的必要性, 其次, 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 从实现出版企业财务数据的大集中管理;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转变观念, 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实现复杂组织架构管理;推行财务主管委派制度, 实现监督管理等方面就如何有效实现出版企业的财务集中管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思考,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出版企业,财务集中管理,思考

参考文献

[1]李洁华.论出版改制背景下出版社的财务管理[J].经济师, 2009;07

[2]廉宝霞.提升出版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几个环节[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01

[3]向江.出版行业改革下的财务管理作用[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 (理论版) , 2008;10

[4]王燕.图书出版企业成本管理的特点与措施[J].当代经济, 2009;08

[5]孔丽艳.出版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财务风险分析[J].才智, 2009

关于出版社管理的论文 篇3

【关键词】出版单位;存货管理;分析和改进

为了保证有足够的存货进行销售,出版单位往往有大量的存货,这些存货占据了出版单位大量的资金。但是许多出版单位却不能很好地进行存货管理,导致许多存货出现了损毁现象,给出版单位带来了损失。因此出版单位进行良好的库存管理对于企业的节约成本,避免企业损失,促进企业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一、出版单位存货的特点

出版单位为了保证生产和销售的需要一般都会有大量的存货,出版单位的存货与一般的商品有着本质的区别,即这些存货的本质是为了保存出版物的内容,存货只是一个载体,以此这些存货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品种多,出版单位一般需要出版大量的刊物,因此出版物的首要特点就是品种较多,为了在必要的时候能及时进行出版和再版,出版单位保存了许多品种的出版物。

第二,唯一性,出版物对于每一位作者而言都有着独一无二的著作权,因此出版物基本都是唯一的,也就是说出版单位面对的几乎都是新的产品。

第三,时效性,现代信息更新速度比较快,因此出版物也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往往是热销时期一过,出版物的价值就会降低,以此存货还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第四,替代性,可以出版的刊物同时也可以被其他的传播方式所代替,例如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播,读者可以阅读出版物也可以阅读电子书。

第五,易地存储,一般用于出版的材料都放在加工企业,并且印刷往往会外包给其他单位进行完成,而加工完成的出版物一般也会暂时存放在加工企业,因此存货并非全部放置在出版单位。

二、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出版单位的存货管理一般关系到出版单位的多个部门以及加工企业,因此在管理方面长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流通不畅

许多出版单位的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都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许多数据并不进行关联,而存货的管理关系着财务、物流等多个部门,部门之间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就会造成出入库、收款等情况的混乱,不能有序进行。因此出版单位对于存货和账目不能进行良好的核查,就很容易造成库存与账目无法对接,因而不能良好的进行存货管理。

2.产销比例失调

出版单位的出版物其目的是为了销售,但是很多时候由于管理者计划不到位,生产出来的刊物不能及时进行销售,因此造成的库存的大量积压。积压的库存保存过久就会造成损坏,从而给企业带来经济上的直接损失,因此在存货管理中做好生产与销售达成恒定的比例很重要。

3.盲目主动发货

一般情况下出版单位和发行企业都会达成一定的协议,即出版单位一般会根据以往的经验给客户发相应数量的货物,这样一般更有利于新品的上市,同时又能避免因大量发货带来的退货问题。但是如果出版单位盲目的大量发货就会造成退货数量增加,从而造成库存的大量积压。

4.代销缺乏控制

代销是指出版单位将货品放在经销商处进行销售,在商品销售出去之后再进行结账。但是许多出版单位对于代销的管理却缺乏有效的控制,导致大量资金的存货放在经销商处,却并没有进行销售,甚至许多商品已经过时,因此很难进行销售。或是经销商长时间不予结账,从而造成大量资金积压。

5.日常管理不到位

存货日常管理不到位也是存货管理中的一大问题,出版单位不能进行及时的盘点,因而库存与账目不相符的情况频频出现,给库存管理造成困扰。另外在盘点的过程应该在场的部门不进行参与,盘点草草结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也有部分出版单位存在库房管理人员不按照规定违规发货,或是在发货之后没有及时进行结账,单位内也没有具体的责任人,出现问题是相互推卸责任,不能及时进行问题的处理,从而造成存货管理的混乱。

三、加强存货管理的建议

存货管理对于出版单位十分重要,根据以上存货的特点以及出版单位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版单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存货管理:

1.全面清理,核实数据

对于库存进行彻底的盘点,核实库存数据,才能进行进一步的库存管理,再进行清点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库存的清点要安排具体的人员进行,每个人负责哪些方面要事先进行安排,避免在清点时出现重复盘点或是漏点的情况。

第二,对清点的存货进行严格的分类,这样既能明确哪些货品是进行清点过的,同时也能方便以后的盘点和管理。

第三,进行有效的统计,对于盘点结果进行统计,处统计库存数量以外,还要进行损毁货物的统计,以便于估计企业的损失。

2.加强信息管理

存货的管理是多个部门进行配合的结果,以此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特别是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对于内部的出入库要进行相应的财务登记,并有有效单据作为凭证。财务部门要对存货的发货、入库、外借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然后对于及时进行账目的清点,向生产企业付款和向经销商收款,避免企业的财务账目与存货不相符合。

3.生产、发货前进行市场分析和调查

出版单位生产出版物之前要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了解市场对于该类商品的需求,避免出版大量的刊物无法进行销售,造成货物的积压。同时在给经销商发货时也要根据经销商的销售能力进行发货,否则不能销售的货品就会被退回,这样既不能受到货款,也会造成货品不能进行销售。

4.完善委托代销商品管理制度

对于代销商品的管理,出版单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财务部门应该设置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对于发货品种、数量、销售数量、退回数量进行详细的账目统计,并对销售的金额及时将资金进行回收。超期未回款应该有处罚措施,避免企业资金不能回笼。

第二,销售部门应该在谈业务过程中与客户签订完善的合同,对于合适收款、如何销售进行详细规定,无论是新老顾客都应该签订合同,方面对代销单位进行管理。

5.加强日常管理

存货的管理主要还是日常的严格管理,出版单位要设置专门的库存管理人员,对存货进行日常管理。同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货物的收发流程、单据凭证的使用规定、以及如何进行财务登记等都要有严格的规范。这样才能方便财务部门与库房管理人员共同进行存货管理,保证账实相符。库房的管理人员要定期对库存进行盘点,码放整齐货品,尽量避免货品的损坏。另外不同的品类要设置相应的责任人,在出现问题时要进行责任的追究,并及时进行赔偿。相关的业务人员也要对过时的存货进行及时的清理,避免积压资金,同时也给库存管理带来阻碍。

四、总结

出版单位的存货占据了大量的企业资金,是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存货管理不善会造成货品积压和损毁的现象。因此,企业要加强存货管理的力度,在生产时做好市场调查避免出版物无法进行销售,同时管理好与代理商之间的关系,做好日常的存货管理,这样才能保证存货账实相符,避免存货的大量积压,同时也避免货品损毁带来的资金损失,保证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真真.存货管理发展历程研究[J].商业会计.2014(7).

[2]马小龙,王兴攀.基于供应链的农产品存货管理优化策略探析[J].农业经济.2014(5).

关于数字出版产业的调研报告 篇4

数字出版可近似地理解为“数字化的出版”。它包括传统出版业数字化的全部过程和结果,同时也包括新兴的数字媒体。——引自《2007-2008年中国数字出版年度产业报告》(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按照《美国数字出版考察报告》(世纪出版集团)一书中的定义,数字出版有三大特征:一是具有数字技术记录、储存、呈现、检索、传播、交易的特点;二是具有在网络上运营,实现即时互动、在线搜索等功能;三是能够满足大规模定制这一个性化服务的需要。

我省不仅图书出版多年位居国内前列,与传统出版相关的新兴文化业态也曾两度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第一次是90年代初兴起的音像电子出版高潮,虽然总体规模始终没有超过发源地xx省,但我省当时的音像市场年流通总量一度占国内市场的20%,涌现出原创作品单品种磁带发行量超千万的xx音像出版社,以及至今保持获奖作品总量之冠的xx电子音像出版社。

第二次是90年代后期兴起的光盘复制产业,虽然xx省出版业介入时间已经比xx等地晚了5年,而且接手的仅是3个被查处的小厂,但在省新闻出版局的直接参与和政策引导下,借助我省外向型经济的崛起,扶持当时世界第一、第二大光盘复制企业落户苏州、南通,使我省一跃成为继xx、北京之后现今国家最大的光盘产业基地。即便是目前光盘行业总体进入滞退期,我省的只读和可录两类光盘企业的规模和效益仍列国内前茅。但是,在与传统出版相关的第三次新兴文化业态变革中——游戏动漫产业(过去属新闻出版管理范畴,现权威部门统计仍将其列入广义的数字出版范畴),xx未拔得头筹。在国家划定的数个动漫基地名单里没有xx。总产值早已超过电影的国内著名游戏企业,则云集上海北京两地,而xx在南京几个网游企业倒闭之后,仅苏州尚存两家规模不大的游戏制作公司。

当前,与传统出版更密切的数字出版高潮正在兴起,在新一轮业态变革的竞赛中,北京无疑暂时遥遥领先,上海、xx、xx、xx等省市紧跟其后,xx能不能抓住机会奋起直追,能否在第四次业态变革中再现后发优势?是本调研报告竭力想说明的主题。本报告未涉及数字印刷和网络书店。

一、数字出版的产业环境

数字出版的起源应该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按需印刷已初现雏形,但真正规模应用是在2000年以后,大型的国际出版商开始开发并运用数字出版平台或数据库进行数字出版。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国外专业出版领域的数字出版运作已经比较成熟,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而近年来国外大型的互联网行业巨头和新媒体公司操作数字出版的方式更是给传统出版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例如,谷歌的盈利模式是提供全免费的内容以吸引广告商来实现最后的盈利。而新近比较热门的“维基百科”更是向读者提供写作和发表的平台,每一个人都可成为作者,颠覆了传统出版理念。这些大公司对新技术和行业标准的潜在垄断,以及对数字出版资源的不断蚕食,给传统出版产业敲响了警钟。

我国的数字出版起步与国际相比不算太晚,北大方正、清华同方等技术服务商基本于国际同步开始进入该领域。但2007年以前,数字出版一直处于“内冷外热”的状况,一些it技术服务商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十分热衷于此,至今已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而传统的出版单位则一直在犹豫观望,只有极少的单位有所涉足。到2007年,数字出版市场的先行者,不管是国有资本还是民营资本,经过4、5年的磨练,少了许多浮躁和急功近利,都能比较平和踏实地应对不太规范的外部环境。据权威机构的调查统计,2008年,全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超过美国居全球首位,宽带网民数达到2.14亿人,跃居世界第一,互联网普及率也快速提高至19.1%。2008年,我国数字出版业的整体收入达到530亿元,比2007年增长46.42%。2009年数字出版业的整体收入预计将超过750亿元。近两成有读书习惯的国民阅读电子书,网络在线阅读是最普遍的阅读方式,手机报和电子杂志的读者规模均超过200万人。这些数据或多或少触动着传统出版业的神经,一边是滞涨的传统出版物市场、逐年增加的库存压力,一边是蓬勃发展的数字出版产业,我们的传统出版单位如果再不行动起来,就有失去产业话语权的危险。

新闻出版总署一直十分重视数字出版的发展。2006年,国家先后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其中都把“数字出版技术”、“数字化印刷、复制”和发展新媒体列入科技创新的重点。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指出“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各项政策都表明数字出版已成为出版现代化的关键。2008年新闻出版总署成立了科技与数字出版管理司,负责管理和推进数字出版的发展。同时由总署牵头的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中华字库、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平台等4项重点数字出版工程项目已经进行论证并组织实施。柳斌杰署长也指出:抓发展要抓技术进步,运用新技术,占领新阵地,培育新业态。要大力应用互联网、计算机、数字化这些新技术,大力推进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努力打造主流媒体在多元传播格局中的强势地位。鼓励和支持出版企业研发数字出版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充分发挥出版单位的自主性和创新性,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采取联合出资、共同委托等方式进行合作研发。提高科技管理水平,为数字出版的项目提供组织管理、统筹协调、制定标准、咨询服务等,促进出版企业成为技术运用和技术创新的主体。抓紧完成行业主要标准的制定,形成科学规范的新闻出版业技术标准化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it技术和互联网应用水平的持续提高,国民阅读习惯和阅读环境的逐步变化,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即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数字出版可近似地理解为“数字化的出版”。它包括传统出版业数字化的全部过程和结果,同时也包括新兴的数字媒体。——引自《2007-2008年中国数字出版年度产业报告》(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按照《美国数字出版考察报告》(世纪出版集团)一书中的定义,数字出版有三大特征:一是具有数字技术记录、储存、呈现、检索、传播、交易的特点;二是具有在网络上运营,实现即时互动、在线搜索等功能;三是能够满足大规模定制这一个性化服务的需要。

我省不仅图书出版多年位居国内前列,与传统出版相关的新兴文化业态也曾两度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第一次是90年代初兴起的音像电子出版高潮,虽然总体规模始终没有超过发源地xx省,但我省当时的音像市场年流通总量一度占国内市场的20%,涌现出原创作品单品种磁带发行量超千万的xx音像出版社,以及至今保持获奖作品总量之冠的xx电子音像出版社。

第二次是90年代后期兴起的光盘复制产业,虽然xx省出版业介入时间已经比xx等地晚了5年,而且接手的仅是3个被查处的小厂,但在省新闻出版局的直接参与和政策引导下,借助我省外向型经济的崛起,扶持当时世界第一、第二大光盘复制企业落户苏州、南通,使我省一跃成为继xx、北京之后现今国家最大的光盘产业基地。即便是目前光盘行业总体进入滞退期,我省的只读和可录两类光盘企业的规模和效益仍列国内前茅。

但是,在与传统出版相关的第三次新兴文化业态变革中——游戏动漫产业(过去属新闻出版管理范畴,现权威部门统计仍将其列入广义的数字出版范畴),xx未拔得头筹。在国家划定的数个动漫基地名单里没有xx。总产值早已超过电影的国内著名游戏企业,则云集上海北京两地,而xx在南京几个网游企业倒闭之后,仅苏州尚存两家规模不大的游戏制作公司。

当前,与传统出版更密切的数字出版高潮正在兴起,在新一轮业态变革的竞赛中,北京无疑暂时遥遥领先,上海、xx、xx、xx等省市紧跟其后,xx能不能抓住机会奋起直追,能否在第四次业态变革中再现后发优势?是本调研报告竭力想说明的主题。本报告未涉及数字印刷和网络书店。

一、数字出版的产业环境

数字出版的起源应该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按需印刷已初现雏形,但真正规模应用是在2000年以后,大型的国际出版商开始开发并运用数字出版平台或数据库进行数字出版。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国外专业出版领域的数字出版运作已经比较成熟,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而近年来国外大型的互联网行业巨头和新媒体公司操作数字出版的方式更是给传统出版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例如,谷歌的盈利模式是提供全免费的内容以吸引广告商来实现最后的盈利。而新近比较热门的“维基百科”更是向读者提供写作和发表的平台,每一个人都可成为作者,颠覆了传统出版理念。这些大公司对新技术和行业标准的潜在垄断,以及对数字出版资源的不断蚕食,给传统出版产业敲响了警钟。我国的数字出版起步与国际相比不算太晚,北大方正、清华同方等技术服务商基本于国际同步开始进入该领域。但2007年以前,数字出版一直处于“内冷外热”的状况,一些it技术服务商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十分热衷于此,至今已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而传统的出版单位则一直在犹豫观望,只有极少的单位有所涉足。到2007年,数字出版市场的先行者,不管是国有资本还是民营资本,经过4、5年的磨练,少了许多浮躁和急功近利,都能比较平和踏实地应对不太规范的外部环境。据权威机构的调查统计,2008年,全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超过美国居全球首位,宽带网民数达到2.14亿人,跃居世界第一,互联网普及率也快速提高至19.1%。2008年,我国数字出版业的整体收入达到530亿元,比2007年增长46.42%。2009年数字出版业的整体收入预计将超过750亿元。近两成有读书习惯的国民阅读电子书,网络在线阅读是最普遍的阅读方式,手机报和电子杂志的读者规模均超过200万人。这些数据或多或少触动着传统出版业的神经,一边是滞涨的传统出版物市场、逐年增加的库存压力,一边是蓬勃发展的数字出版产业,我们的传统出版单位如果再不行动起来,就有失去产业话语权的危险。

新闻出版总署一直十分重视数字出版的发展。2006年,国家先后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其中都把“数字出版技术”、“数字化印刷、复制”和发展新媒体列入科技创新的重点。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指出“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各项政策都表明数字出版已成为出版现代化的关键。2008年新闻出版总署成立了科技与数字出版管理司,负责管理和推进数字出版的发展。同时由总署牵头的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中华字库、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平台等4项重点数字出版工程项目已经进行论证并组织实施。柳斌杰署长也指出:抓发展要抓技术进步,运用新技术,占领新阵地,培育新业态。要大力应用互联网、计算机、数字化这些新技术,大力推进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努力打造主流媒体在多元传播格局中的强势地位。鼓励和支持出版企业研发数字出版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充分发挥出版单位的自主性和创新性,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采取联合出资、共同委托等方式进行合作研发。提高科技管理水平,为数字出版的项目提供组织管理、统筹协调、制定标准、咨询服务等,促进出版企业成为技术运用和技术创新的主体。抓紧完成行业主要标准的制定,形成科学规范的新闻出版业技术标准化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it技术和互联网应用水平的持续提高,国民阅读习惯和阅读环境的逐步变化,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即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

二、我省数字出版的发展现状及原因

我省是经济、文化大省,也是传统的出版大省。2008年包括出版、印刷、复制和发行在内的全省新闻出版(版权)行业预计实现营业收入超过800亿元。其中,图书、期刊、音像及电子出版、音像及电子复制业实现营业收入约90亿元;出版物发行业实现营业收入约150亿元,居全国第一位;印刷业实现营业收入约550亿元,居全国第三位。我省互联网宽带用户的年均增长率约为33%,2009年5月已达789.9万户,专线用户更是爆炸性增长,互联网普及率达23.3%,移动电话普及率也保持15%左右的增长,各类网站数量已达20多万个。各项统计数据表明我省的新闻出版(版权)产业在全国处于领先行列,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基础雄厚、环境良好。

我省的数字出版产业起步较晚,主要涉及互联网图书、期刊和手机报纸等(按《2007-2008年中国数字出版年度产业报告》种类划分)。整体上实力不强,种类不多,2007年收入约为1200万元,2008年收入约为3500万元,还无法与传统出版相比。但正因为如此,我省的数字出版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预计2009年的数字出版收入会有一个较大的提升。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手机出版、网络文学出版作为成长较快、赢利较好的数字出版类型,在我省也有不俗的表现。

我省的大型报业集团发行手机报的积极性较高,各地级市报也大都开办了自己的手机报。原因在于手机的普及率高,移动通信运营商的强势,运营的商业模式清晰,产业链简单明了,特别是订阅、收费等的方式十分简便、灵活。加上绝大部分大型报社已基本完成了信息化建设,因此也培养了一批专业的人才,报业集团都能很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整个产业链中的位置和盈利点,进入数字出版的步伐就相对快一些。例如早在2001年新华报业集团的扬子晚报就在全国率先推出了短信版“扬子随身看”。2006年前后,南京日报报业集团也进入数字出版领域,集团领导高度重视数字出版的发展,制定了《南京日报报业集团2008——2010年数字报业发展规划》,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思路,稳步推进数字报业的发展,其手机报在全国也名列前茅。但也应该看到,移动公司过于强大的垄断地位及其直接涉足内容生产的做法很可能会对手机出版产业形成伤害。据《2007-2008年中国数字出版年度产业报告》统计,我国手机出版业务在2007年收入达150亿元,是对整个数字出版产值贡献最大的门类。事实上,除去手机彩铃、手机铃声、手机游戏等业务,真正意义上“以阅读为取向”的手机出版还刚刚步入发展轨道,但其发展速度和空间令人振奋。从2005到2007年,手机客户端阅读主要竞争厂家从不到5家快速增长到几十家,注册用户合计超过2000万。手机出版因其庞大的用户数量、用户付费阅读习惯和成熟的移动收费模式,必将成为数字出版的下一个拐点。而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将会从单纯的通讯工具向移动媒体发展。

目前,对我省互联网文学网站进行初步调研的结果显示,90%以上的文学网站由民营企业经营。我局已先行登记的互联网文学网站64家(其中小说网站53家)、搜书引擎网站4家、文学论坛7家、小说论坛2家、电子图书网站4家。部分网站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互联网文学正在逐渐产业化,逐浪文学原创网、潇湘书院、万壑松风书库、连城读书、异侠小说搜索等网站在全国网络小说网站排名位居前列。文学网站已经有多种成熟的盈利模式,vip会员付费制度已相当成熟。文学网站积累大量公众作品让普通会员免费浏览以吸引流量,与网络作者签约提供vip作品让vip会员付费浏览,vip作者依据作品的订阅数获得每千字几十元不等的稿费。另外还有广告收入、版权运营收入等。大型的文学网站以会员付费收入为主,而小型文学网站主要收入来源还是广告。以我省规模最大的“逐浪网”为例,截至2008年底,其签约作者约3000人,签约vip作品约4000部,注册会员为4592303人,付费vip会员为197274人,日访问量为50-60万ip,日均pv量(浏览网页数)为700万页(次),其2008年的会员付费为300.47万元,广告收入为58.6万元,版权运营收入为近60万元。规模次之的私营文学网站“潇湘书院”2008年的会员付费也超过了200万。

但是,对于我省的传统出版单位来说,其介入数字出版领域的状况却不容乐观。虽然,其中不乏一些做得较为成熟的单位,例如中国家禽网,年收入约为60万元;我省最大的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也做了一些尝试,集团内出版社和北大方正公司合作发行电子书,迄今为止有2000多种,产生效益20多万元;该集团还推出了总署”十一五”规划重点图书《走进百家名村》,以图书、互联网和dvd-rom三种形式同步出版,收到了良好效果。但是,大部分的传统出版单位,如图书、电子音像出版单位和期刊社,一般都只是建有本社的宣传网站,还没有真正进入数字出版领域,存在着“报纸热、图书期刊冷”的现象。相比于传统出版单位,我省民营资本进入互联网出版的积极性却很高,呈现“内冷外热”。以网络文学为例,据2008年中国出版业网站年会发布的统计资料显示,我省有逐浪网、潇湘书院和异侠玄幻小说网等3个小说网站进入全国同类网站的前15名,有着较好的市场基础和知名度。我省的数字出版为什么会出现“内冷外热”、“报纸热、图书冷”等现象,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认识不够,动力不足,缺乏市场意识

多数传统出版单位对数字出版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建网站或与运营商签订各种委托数字化协议阶段,对数字出版本质缺乏认真研究。一些传统出版单位虽然认识到了数字出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由于长期受惠于国家的保护性政策,产品结构失衡,市场意识不强,对传统出版数字化升级转型的紧迫感不强,缺乏数字出版创新的动力。而且数字出版资金投入大,不能立刻产生经济效益,一般中小出版单位力不从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进入数字出版的步伐。2.商业模式不够清晰

虽然数字出版已是大势所趋,但是其盈利模式还是不太清晰。大型国际新媒体公司基本采取内容免费广告盈利的模式,专业类的出版商利用其专业优势可以形成符合其专业特点的盈利模式。这些较成熟的商业模式往往是不可复制的,我们的传统出版单位还没有摸索到一个较为明确的、适合自身特点的商业模式。中国网民多年养成的免费阅览习惯,从某种意义上造成网络出版=“网络共产”的事实,使得出版社望而却步。在我们的传统思维中,“编、印、发”一条龙,产业链是闭合的,所有的控制权都在出版单位自己手中。在一个完整的数字出版产业链中,从作者——内容提供商——数字出版商——技术服务商(包括网络运营商、金融服务提供商等)——消费者,传统出版单位就不太可能包打天下了,产业链中盈利点的分散或者说是话语权的缺失也导致传统出版单位进入数字出版的信心不足。3.信息化程度不高,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

数字出版是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我们的传统出版单位信息化程度不高,自身业务的流转没有完全信息化,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储备,以文科为主的编辑队伍还有一个很长的再学习过程,这同样也是xx出版业在第三次新兴文化业态变革——动漫游戏产业中掉队的原因,既懂出版又懂技术的专业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使得进入数字出版的成本过高。

4.技术和资金的缺乏

出版业积累的大量信息,因为缺乏技术的嫁接和资金的投入,导致知识资源利用单一,甚至白白浪费。每一个出版社、出版单位都积累了大量的信息资源、知识库,但是没有技术手段就开发不出来,更谈不上增值性应用。传统出版单位虽然很想投入新的技术开发,但却缺少资金支持渠道,也没有投资的来源。5.法律法规和标准建设滞后

数字出版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我国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都不很完备,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几乎已不可能。现有的法律法规适用性不强,执行起来有较大的难度。由于数字出版利润巨大、盗版成本低、而打击盗版的成本却很高,这些状况将使得版权保护难度较大。数字出版的标准涉及到出版流程的各个环节,标准的不统一会导致重复建设、资源难以共享等诸多问题。这些都增加了我省传统出版单位的顾虑,也制约了我省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

三、先进地区的发展模式

鉴于北京地区目前在国内数字出版领域的优势地位,此次调研我们除参加全国数字出版年会之外,还重点走访了xx市的数字出版单位,就体制内的传统出版单位、数字期刊出版商和体制外的大型门户网站等几个方面做了深入的考察。不仅了解全国数字出版的现状,还学习了先进单位发展数字出版的经验。1.传统出版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数字出版工作起步于2002年左右,是较早进行数字出版探索的传统出版单位,至今已取得明显的成绩。该社数字出版工作动手早起点高,不仅有力的推动了该社在高校教材领域的扩张,还探索出了教育专业数字出版模式:早在2002年与世界著名企业sap公司合作实施erp项目时,就将数字出版流程再造列入第二、三期工程,并在原高教电子出版部的基础上组建“教育技术与出版技术研发中心”及“媒体技术研究所”。2002年启动了“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已出版包括纸介质、音像、电子、网络多种媒体配套的“立体化教材”1000种;2004年启动了“资源库和教学内容集成方案”,正式立项基于4a网络教学平台的资源库和方案28个;2005年又启动了“内容管理系统建设工程”,搭建一个作者与编辑协同工作的虚拟平台,从而最终实现了出版流程的再造,即图书、网络、电子、学科网站对同一资源的反复利用及互相沟通。

高教模式适用于大型专业出版社,我省大部分中小型图书出版社难以独自仿效,xx省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正在实施的数字化战略与此类同。2.期刊出版商——同方知网

同方知网全文文献数据的年生产能力达400万篇,年信息处理能力达5亿条。2007年同方知网出版期刊88393本,文献量300多万篇。其机构用户总数超过6000家,在各个行业的用户数量和市场占有率分别为:本科院校100%;高职高专50%;省级、副省级以上图书馆91%;地级市以上图书馆21%;科研机构200多家;政府机关近500家;军队用户近百家;医院上千家,其中三级医院市场占有率85%;企业约400家;中小学600余家;海外用户500多家。总使用人数约2600万。2007年销售收入为3亿元,占全国互联网期刊出版产业收入的近50%。我省的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也将购买其镜像数据库,作为集团内部共享的检索资料库。

国内类似的期刊数字出版商还有万方数据,鉴于这种数字出版模式特有的中心地域幅射效应和很强的排它性,地方省份很难继续再建新的同类数据库。

3.电子书出版商——北大方正

北大方正(方正阿帕比公司)每年新出版电子书8万种,全球3800多家学校、图书馆等企事业单位应用阿帕比数字出版产品,全国150多家报社的300多份报纸应用阿帕比技术发行数字报,全国近500家出版社与北大方正合作进行电子图书出版和发行,即将自己已出版的纸书电子文档交北大方正加工成电子书,供读者有偿下载或提供给图书馆,我省大部分出版社与北大方正均有合作关系。

由于北大方式数字阅览采用独特的阿帕比格式,在保护权益的同时限制了更大范围的阅览,在没有被认定为国家标准之前,发展空间受到了限制,很多出版社对自己的收益不满,导致对合作持怀疑和冷淡态度,影响后续产品特别是新作的授权积极性。4.大型门户网站——新浪读书频道

与北大方正相反,新浪读书频道采用先数字发表后传统出版的模式,采取完全开放的格式,在出版社出版之前,为作者提供一个原创作品平台,供读者免费点击浏览。现有原创作品7万多种,其中已交付出版社出版的新书有1万多种,现有注册用户400万人,其中交费的vip会员有权通过网络阅读全部作品。从某种意义分析,新浪读书频道颠覆了传统的出版模式,实现了所谓的“草根”出版,其运营方式比较灵活:既直接向出版社推荐作品,也允许作者直接与出版社接洽,网络点击率对出版社是很有说服力的;既上传未出版的作品,也上传已出版的作品,他们先后向出版社提供65万条出版信息;既发表专家书评,也动员网民为作者“改稿”,众多畅销书都经历了网上“窜红”的经历。新浪放弃了利用自己庞大的资源进行独立出版的打算,充当作者、出版社和读者网上桥梁的角色,侧重文学类作品,与我省文艺、译林出版社有合作关系。除了会员制收费和广告收费(可能还有向出版社转让版权),新浪正在尝试的手机小说引起社会广泛注意。我省点击率较高的门户网站,最近也开辟了近似的读书园地。

以上这些数字出版单位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差距。而他们相对成熟的模式,对我省数字出版的发展会有一定的启迪。

四、我们的思考和目标

面对数字出版快速发展的态势,我们应该正视现实,积极应对,充分发挥我省出版资源丰富,资金实力雄厚等优势,后来居上,大力推进数字出版的发展,使其成为我省新闻出版产业的新增长点。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理顺机制,积极探索新型业态的管理模式。数字出版涵盖传统出版的各个环节,流程上从编辑→印刷→发行,载体上包含书、报、刊、光盘和网络等。如果还沿用过去老的条块分割管理方式,就不能形成合力,这需要我们统一思想,转变以往的观念,理顺管理机制,摸索新的管理模式,加强宏观指导,完善配套措施,积极引导我省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

2.加强学习,提高知识水平,以优质的服务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数字出版是一个新兴产业,高新技术含量高,从行业标准到用户消费方式等各个环节都会受到技术发展的影响,并时刻会改变产业发展的模式。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学习,跟踪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认真研究新技术给出版带来的影响,并积极参与到新闻出版业从单一的传统方式向现代多媒体复合发展转变的工作中去,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再实时地加以各项政策指导,以服务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数字出版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3.进一步强化政府对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苏政发〔2006〕113号)要求,“十一五”期间,省财政每年安排文化产业引导资金1亿元,用于促进全省文化产业发展。2007年,新闻出版系统共有23个项目入选,获得引导资金4130万元。其中,数字出版项目有5个,资金为1130万元。今后,我们要继续发挥对数字印刷生产、网络教育出版、数字信息营销平台、手持终端电子报纸等数字出版项目的引导作用,更好地体现政府资金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4.“三个阶段、三种模式”,大力推进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

鉴于我省的数字出版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和零散状态,短期内难以迎头赶上,建议在进一步分类调研的基础上,组织专门班子,制定一个中长期发展规划,争取在2015年左右进入全国前列,大体可分成三个阶段进行规划:

第一阶段:分类起步阶段(“十一五”末期即2009-2010年)

在业内,鼓励有条件的出版单位率先进行业态整体转型,重点支持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等大型集团进行数字出版流程再造,发挥大型文化企业的示范作用,同时也大力扶持暂时不具备条件的传统出版单位首先进行产品转型,如《中国文化国际推广菜单式课程》这样书+盘+网的立体出版物,形成多品种多门类的数字出版格局。

在业外,鼓励点击率较高、有xx特色的门户网站、文学网站与传统出版单位联姻,更大范围的进行数字出版的探索。

鼓励条件优越的重点高等院校设置数字出版专业,共建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基地,大力培养复合型出版专业人才,建立政府引导、新闻出版单位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投入机制。

第二阶段:整体推进阶段(“十二五”前期即2011-2013年)

借助因经济衰退周期引起的产业调整,通过政策引导、政府基金等经济拉杆,推动出版业态和产品结构的更新换代。鼓励资金实力雄厚的集团,采取兼并、重组、入股和合作的方式,提高数字出版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经营水平,提高主流媒体的覆盖率,占领数字出版主阵地;鼓励中小型出版单位进行出版流程的数字再造工程,必要时建立政府引导的全省中小出版单位数字出版服务平台,统一标准开方接口,减少重复建设和减轻出版社的压力;鼓励发展专业化的特色中小数字出版企业,形成富有活力的优势产业群;鼓励数字出版的跨媒体跨行业合作,对诸如远程教育、网络购物、手机写作等活动中涉及出版出版的行为降低门槛,推动数字出版的多样化。

第三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十二五”后期即2014-2015年)三种模式:

鼓励有资源优势的地方建设类似上海数字出版基地,充分利用新经济形势下的产业升级改造,在数字出版的软件硬件结合点上找效益,形成规模效应。

鼓励有外资投资基础的地方建设外企产业园,如再建“数字昆山”,调整招商引资结构,改变我省外向经济过于倚重加工业和硬件生产的格局,推进与国际著名数字出版公司的合作,借机大力推动xx的数字产业。鼓励现有出版单位进一步改变机制,通过业态转型推动由出版社为中心到大众读者为中心的变革,加大读者的参与程度和双向交流,进一步将数字出版平台完善成网民喜闻乐见的精神家园,从而极大的发挥作者的创作潜能和极大的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实现真正意义的出版和效益最大化,使xx成为文化高产省份。

关于出版社管理的论文 篇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局,解放军总政宣传部新闻出版局,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新闻出版主管部门: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的要求,新闻出版总署制定了《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此件已经中央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则同意,现印发给你们。

请你们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改革方案,精心组织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工作。

各地、各部门制定的本地区、本部门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及有关改革工作的进展情况须及时报送新闻出版总署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出版发行业改革的实际,特制定《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00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2006年3月,中央召开了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会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科学地阐明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和需要把握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对推进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全国新闻出版系统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要精神,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上来。

2003年以来开展的出版发行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在中央的领导下,在各地党委、政府以及党政主管部门指导下,通过试点单位的积极探索,取得了重要进展。21个试点的新闻出版和发行单位,创新体制,转换机制,增强了活力,在许多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出版发行体制改革试点所取得的成效还只是局部和阶段性的。出版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然很艰巨;许多出版发行单位游离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外,缺乏活力与竞争力;束缚新闻出版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体制弊端和机制障碍仍然存在;推动我国出版物走出去的能力有待提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按照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出版发行体制改革,不断开创新闻出版工作的新局面。

二、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和目标任务

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深入推进出版发行体制改革,调动广大新闻出版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解放和发展出版生产力,促进新闻出版事业全面繁荣和出版发行产业的快速发展。

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原则要求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一手抓事业繁荣,一手抓产业发展,促进出版发行业全面协调发展;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在重塑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改善宏观管理等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突破;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

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是:形成科学有效的新闻出版宏观管理体制;形成富有效率的微观运行机制,增强活力,提高竞争力;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出版物市场格局,确保国有资本的主导地位;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出版市场体系;形成推动我国优秀出版物走向世界的开放格局。

三、大力推动微观运行体制机制改革,重塑市场主体

党报、党刊、时政类报刊以及少数承担政治性、公益性出版任务的出版单位实行事业体制,切实贯彻“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方针。这些出版单位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公益性出版服务,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体现人文关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的出版需求。国家将采用项目支持、政府采购、加工订货等方式给予扶持。实行事业体制的出版社、报社和期刊社要积极推进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经费保障机制、完善的经营管理运行机制和科学的业绩考评机制,在国家扶持的基础上,面向群众,面向市场,切实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对实行事业体制的出版社、报社和期刊社有关优惠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工作,保证政治性、公益性出版任务的完成。在调研的基础上,会同有关主管部门研究制定人民出版社、民族出版社、中国盲文出版社、科技日报社、农民日报社、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民族画报社等单位实行事业体制的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并予以指导。重新确定实行事业体制的出版单位的出版任务和业务范围,在出版资源方面给予必要的保证。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出版社和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社的改革问题要加强调查研究,给予必要的指导,支持地方因地制宜深化改革。

采取有效措施,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支持和推动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在京的一般出版单位和文化、艺术、生活、科普类报刊社逐步转企改制,今年内要选择一批单位进行转企改制试点。转企改制工作要切实贯彻“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方针。经营性出版单位的根本任务是,以市场为主导,以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出版物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转企改制工作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增强活力,提高竞争力。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规范转企改制工作,建立资产经营责任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发行、印刷等企业要进行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出版社、报社、期刊社从转企改制起,实行企业的财政、税收制度;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与劳动人事、社会保障等有关政策的衔接工作,按照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原则制定相关政策,妥善分流、安置富余人员。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国家对转企改制单位在一定期限内给予的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同时根据转企改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会商有关部门制定新的优惠政策。转制为企业的出版社、报社、期刊社和出版物进出口公司要坚持国有独资或国有绝对控股,实行特许经营或许可证管理。

在听取主管主办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将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在京出版社、报社、期刊社逐步转制为企业。在调研的基础上,今年要会同有关主管部门研究制定中国电力出版社等一批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在京出版社以及中国计算机报社、机电商报社、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中国妇女杂志社、中国唱片总公司、高等教育音像出版社、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等单位的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并予以指导。在调研的基础上,与教育部共同制定清华大学出版社等高校出版单位的转制改革试点方案并予以指导实施。明年要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要求,重点在国家机关有关部委、行业协会、群众团体、科研机构所属出版单位进行转企改制试点。2008年在广泛听取中央直属机关和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和推进中央直属机关和有关部门以及民主党派所属出版单位的改革试点工作,取得经验后逐步全面推开。

对转企改制过程中出版单位以及国有发行单位、出版物进出口单位变更名称、变更注册地等事项要特事特办,纳入“窗口式服务”,做到方便快捷;对变更主管主办单位、调整资本构成和业务范围的,只要符合改革要求和现行政策又有利于发展的,在严格履行报批程序的前提下给予必要的支持。经营性出版单位转制到位后,可根据发展需要适当配置更多的书号、版号等出版资源,扩大出版范围。转制到位的出版发行集团公司,要赋予出口经营权。

军队系统出版发行单位的改革工作由解放军总政治部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

四、优化结构,完善布局,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繁荣的现代出版物市场体系

要着力提高出版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报业集团、出版集团公司、期刊集团公司、音像集团公司和发行集团公司,使之成为出版物市场的主导力量和出版产业的战略投资者。鼓励先行试点的出版集团公司和发行集团公司相互持股,进行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并购、重组或建立必要的经营性的分支机构,确有必要的可适当配置新的出版资源。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出版、发行集团公司上市融资,做大做强做优。转制为企业的发行单位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已经转制到位的要加快产权制度改革,积极进行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合作、兼并、重组等方式推动小型出版社和文化、艺术、生活、科技类报刊进入大型出版集团公司。鼓励和支持中小出版发行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逐步形成富有活力的大、中、小出版发行企业并存的优势产业群。

要积极推动出版发行单位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出版发行业,推动出版发行业采用先进经营方式和多种业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要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等现代流通技术和手段,加强对重点物流配送基地的规划和建设。要推行新型代理配送制度,建立出版物的现代市场营销体系。进一步完善出版物市场体系,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相配套、贯通城乡的出版物发行网络,培育和规范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兴出版物市场。重视开拓和培育农村市场,认真组织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向广大农民提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备的出版物。

充分发挥市场中介和行业组织的作用,加快发展经纪、代理、评估等出版中介机构,建立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出版发行企业信用档案和市场信用制度,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经营环境。

按照《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的要求,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领域。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及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有关规定,完善管理办法,提高新闻出版业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五、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要建立和完善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出版物“走出去”运行机制,提高我国出版发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步改变我国出版物进出口逆差比较严重的局面。

要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的要求,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出版发行企业和企业集团公司,使之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基地和主体。要重点扶持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中国国际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等大型出版物进出口企业,在相关政策和资源配置上予以支持,明确目标,做好规划,使其成为我国出版物的重要输出基地。要加强出版物内容和形式的创新,采取多种措施鼓励版权输出。要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熟知国际出版市场的专门人才。

要认真组织实施“中国出版物‘走出去’战略工程”。切实用好“鼓励中国出版物‘走出去’专项资金”,积极建设和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外向型的重要出版基地、重大出版工程和知名出版品牌;精心组织好“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充分利用“法兰克福书展”等重要国际书展平台,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我国版权输出。继续实施“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认真组织好“中国图书特殊贡献奖”的评奖工作,鼓励国外出版机构和个人翻译、出版、推销我国的优秀出版物,以国际通行的方式积极推进汉语教学教材在海外出版发行。

鼓励有条件的出版发行单位到境外兴办实体企业,采取独资、合资、合作或重组、并购等形式拓展面向国际的出版发行业务,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努力推动我国出版物进入国外主流出版市场。

六、转变职能,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

要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新闻出版管理体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产业政策等手段,推动事业繁荣和产业发展。建立职责明确、反应灵敏、运转有序、统一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预报、引导、奖惩、调节、责任、监督、保障、应对等机制。

进一步理顺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切实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管办分离,强化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要规范从业行为,对重要工作岗位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要锐意改革,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要求,履行好协调、监督、服务、维权等职责。

加强行政执法工作,健全监督机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规范审批程序,严格执法责任。要按照中央的要求,针对新的情况,制定有效措施,坚决制止强行向农村摊派发行报刊的行为。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采取切实措施坚决打击非法出版、非法经营和侵权盗版行为。新闻出版总署和省级新闻出版管理机关要加强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地区新组建的地(市)、县(市)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指导,强化新闻出版行政管理职能;要建立与各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之间有效的工作机制,确保“扫黄”“打非”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七、加强对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

新闻出版总署成立深化出版发行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龙新民同志任组长,柳斌杰、邬书林同志任副组长,有关司局负责人为小组成员。

各地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参与制定本地区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方案,切实加强指导。凡涉及与出版发行体制改革有关的重大问题要及时请示报告,重大改革措施出台和政策调整要按规定报批。

要根据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做好有关法规、规章的“废、改、立”工作。积极推动《出版物市场管理条例》尽快颁布,制定并颁布《图书出版管理规定》、《出版物进口备案管理办法》等规章,把体制改革中的有益经验和成功做法规范化、法制化。

关于出版社管理的论文 篇6

茂文通﹝2012﹞ 10号

转发关于开展2012年出版物发行单位核验

工作的通知

各出版物二级批发单位:

现将新闻出版总署、省新闻出版局关于开展2012年出版物发行单位核验工作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你们按照通知的要求,切实做好本单位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的核验工作。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初定年审截止时间是2012年2月29日,年审材料送油城七路茂名市行政服务中心8号窗口。

茂名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日

广东省新闻出版局

转发总署关于2012年出版物发行单位核验

工作的通知

粤新出印发〔2012〕7号

各地级以上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深圳市新闻出版局、珠海市文体旅游局)、顺德区文体旅游局,省发行协会:

现将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开展2012年出版物发行单位核验工作的通知》(新出字〔2011〕445号,见附件1)转发给你们,请依照执行。

一、几点要求

1、为按时顺利地完成我省2012年出版物发行单位核验工作,请各地市局尽快将《通知》转发至辖区内的各县(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以便各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及时展开出版物发行单位核验工作。各地市局于2012年3月31日前将发行单位核验工作总结和《2012年发行单位核验情况汇总表》(附件2)报省新闻出版局。

2、各地市局需将批发企业、网上书店、书友会读者俱乐部等组织机构、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含5000平方米)的零售单位名单的电子版发送至:scbjscc@126.com3、各县(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需将本区域内的外商投资出版物零售分销企业、网上书店、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含5000平方米)的零售单位,在网上填报后自动生成“核验回执”与核验工作总结和《2012年发行单位核验情况汇总表》(附件3)一起报地市局,由地市局负责检查对通过核验的单位是否已在网上给予确认。

4、目前“粤新版”系统(广东省新闻出版网络服务系统)中填报的批发单位数是281家,零售单位是4182家(其中书报刊3787家、音像电子出版物394家、境外图书1家),其中各地市填报的发行单位情况(见附件

4),请在2012年核验时及时修改。

5、音像发行单位核验工作结合《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有关规定,在核验时统一发放《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不再单独发放《音像制品经营许可证》。

二、核验工作的组织实施

总发行企业、全国性出版物连锁经营企业由省局收齐审核后上报新闻出版总署;省级新闻出版局负责出版单位、新华书店批发单位、外资批发企业、省内出版物连锁经营企业的核验工作。

各地市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批发企业、网上书店和跨省发展会员的书友会、读者俱乐部等组织机构的核验工作。核验工作包括登陆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物发行单位核验系统(),填写审批意见。负责辖区内外商投资出版物零售分销企业、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零售单位,在网上核验的确认工作。

县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零售单位(含外资企业)和在本省(区、市)内发展会员的书友会、读者俱乐部等组织机构的核验工作。

暂缓核验的期限到6月31日止。暂缓核验的单位应进行认真整改,待问题得到解决后,写出申请,报所在地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批。缓验期满,按本通知规定重新办理核验。

三、变更事项

根据新的《出版管理条例》、《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及《出版物发行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总体目标的要求,为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出版物发行行为,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总署已经批准的外资零售经营单位持省局发的《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正、副本)》与需报送的核验材料(含在网上填报后自动生成核验回执)到所在地县(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参加核验。颁发新的《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后,县(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将省局核发的外资《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正、副本)》上交地市局,由地市局统一移送回省新闻出版局注销。已经设立的出版物外资零售经营单位(清单:见附件三),由省局统通知他们参加所在地县(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核验。

2、广州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的在各地的发行站,《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正、副本)》由发证单位收回。各“发行站”出具出版单位本版总发行的《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复印件和《申办出版物发行业务备案表》(在广东省新闻出版局网站下载)及所需的材料报报省新闻出版局和所

在地县(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备案。

广东省新闻出版局

关于数字出版概念的基本问题 篇7

数字出版产业已经有了较大发展,但是它仍然是一个新概念。“电子出版”“网络出版”是与“数字出版”内涵最接近的概念,其中“电子出版”出现最早、认可度较高。

(一)数字出版的产生

早期的数字化通信形式是摩尔斯电码,它的出现代表信息的数字化。数字出版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95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对利用计算机检索代码做文摘进行的可行性研究,这样的研究导致了“电子出版物的雏形”的出现。1961年,诞生了最早的数字出版物———《化学题录》,以磁带的形式出现。19世纪80年代初个人计算机的出现,人们开始使用软磁盘储存信息,我国第一部正式发行的电子出版物《国共两党关系通史》就是以软磁盘为载体的。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开始普及,由此网络出版逐渐兴盛起来。

20世纪到来,数字出版的形式逐渐多样化,各种技术不断进步,Kindle引领了电子书的市场,微博微信丰富了手机出版,手机APP的迅速发展也给数字出版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数字出版的概念

2010年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并且该意见指出目前数字出版产品形态主要包括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网络原创文学、网络教育出版物、网络地图、数字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数据库出版物、手机出版物(彩信、彩铃、手机报纸、手机期刊、手机小说、手机游戏)等,这些形态几乎概括了我们日常所能见到的所有数字出版物,并且其中还包括了电子出版与网络出版。该概念主要从数字出版物的形态方面进行总结定义,强调对数字出版物的划分。

2010年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数字出版的定义与主流意见相对统一,与许多研究者对于数字出版的内涵界定是基本相符的,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徐丽芳认为“数字出版,就是指从编辑加工、制作生产到发行传播过程中的所有信息都以二进制代码的形式存储于光、磁、电等介质中,必须借助计算机或类似设备来使用和传递信息的出版”[1],该观点倾向于区别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在储存介质上的差异,认为二进制代码是数字出版的核心;谢新洲的观点也是如此,他认为“从编辑、制作到发行,所有信息都以统一的二进制代码的数字化形式存储于光、磁等介质中,信息的处理与传递必须借助计算机或类似设备来进行的一种出版形式”[2]。还有研究者更注重出版过程的数字化,张立认为“数字出版是指用数字化的技术从事的出版活动……广义上说,只要使用二进制这种技术手段对出版的任何环节进行的操作,都是数字出版的一部分。它包括原创作品的数字化、编辑加工的数字化、印刷复制的数字化、发行销售的数字化和阅读消费的数字化”[3]这里不只强调了二进制的储存介质,还强调了数字化的出版流程,所以传统出版里也有数字化的出版过程,数字出版的涵盖面积就包括了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

根据数字出版的产生及不同侧重点的定义,可以发现数字出版的概念是不断变化演进的,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数字出版的定义也会发生不同。在二进制产生之前,数字信号[4]是通信形式数字化,呈现出来的电报可以看成是数字化的出版物;二进制代码发明后,借助计算机人们将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的信息记录下来,并将其呈现在磁带、软磁盘等物质载体上供人们使用,此时将信息从计算机转向这些物质载体就是数字出版的过程,此后又出现了不同的载体例如光盘;互联网普及后,大量信息及出版物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传递给受众,这时数字出版更强调的是二进制代码的技术;在网络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出版的每一个流程几乎都会涉及数字化的操作,作者的稿件以二进制代码形式存在,印刷制版可以电脑直接输出,广义上来讲,这些存在二进制代码操作的出版物都是数字出版的方式。

综上所述,广义上讲现在的出版都是数字出版,数字出版是出版发展到今天的一种新的形式,但是为了方便与传统出版相区别,感受技术给出版带来的方便,我们把一些新兴的出版形式定义为数字出版,其产品为数字出版物。比较常见的新兴的数字出版物的类型有电子书(这里是指电子书阅读器与电子书的结合体)、手机出版物(包括APP、手机游戏、微博、微信等)、按需出版、数字游戏、网络作品、有声读物等。

此外,随着新的出版现象的出现,数字出版的外延还会不断扩大。例如,微信公众号“凯叔讲故事”,在最初只是通过语音及文字免费向读者提供内容,当积累了大量用户以后,该公众号将其内容集结出版,包含纸质的图书及配套的语音光盘,这种形式可以看做按需出版的一种,并且其出版物还有光盘也是数字出版物的一种;随后其在喜马拉雅上线,这是有声读物的一种形式;并且在百度视频等视频网络还可以看到“凯叔讲故事”的相关内容,数字出版已经向着全媒介发展,也可以说一种出版物的全媒介的发展可以看成一种数字出版。

二、数字出版、电子出版、网络出版概念的辨析

(一)电子出版

电子出版的概念也是不断演变的。最初电子出版是指出版生产过程计算机化,但是出版物的产品形式还是纸质载体;后来演变为产品载体的电子化,此时电子出版物的载体是封装型(单机型)的,包括磁盘、光盘、IC卡。随后把计算机网络上的出版划入到电子出版,其电子出版物形式叫做网络型。《大英百科全书》对电子出版的界定就是“计算机网络或磁盘上的出版。指以计算机可读的形式产生文献,并通过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载体如CD-ROM等发行”[5]。

(二)网络出版

2002年新闻出版总署和信息产业部联合出台的《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界定网络出版“是指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将自己创造或他人创造的作品经过选择和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公共浏览、阅读、使用或者下载的在线传播行为”。目前对于网络出版还存在很大争议,有人认为网络出版本质和传统出版一样,只不过变现形式发生了变化,具有人机交互、及时更新、海量存储等特点,不同于网络信息传播;然而谢新洲则认为只要是通过互联网向大众传播信息的过程都可以叫网络出版,他把出版向传播学的领域扩展开来。

随着出版行业的发展,出版物形式多样化,网络上的信息在经过编辑加工处理以后也可以集结出版,网络出版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三)相关概念辨析

如前所述,电子出版、网络出版与数字出版是三个经常被混用的术语,但随着技术更新,一些电子出版的形式被淘汰,例如磁盘、磁带的几乎很少再使用,封装型电子出版物逐渐减少,剩余的网络型电子出版使得电子出版趋同于网络出版;网络出版又是以二进制代码的方式编辑和储存的,这与广义的数字出版概念是相同的。所以在出版行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数字出版物呈现出的主流形态使三者的定义界限变得模糊,并走向趋同,他们之间的区别基本存在于出现时间的不同、出版物形式有所不同等方面,并不能从本质上将他们完全分离开,且数字出版在技术的支持下外延间不断扩大。电子出版和网络出版某些形式的消失也使其剩余部分趋同于数字出版。

三、数字出版的未来发展

行业整体的趋势是细分再走向融合,出版行业也是如此。数字出版需要新型的技术支持,而出版行业大多数都是传统的出版社,即使拥有数字出版的想法和内容也无法追赶IT行业的技术,但是IT行业缺乏最基本的内容产品,这就促成了出版业与其他行业的合作。而行业边界模糊化会导致数字出版范围变大。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常常用来制作电影、广告、游戏等,而现在他可以用在出版物的制作上,《看!恐龙》利用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 Reality,简称AR,基于虚拟现实的新技术),将立体动感的虚拟形象实时叠加到真实场景之上,简单说就是让图书变成3D的感觉,并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显示出来,增加阅读效果。本书的研发团队是大连新锐天地传媒有限公司,主要做新媒体技术的软件开发和硬件提供,而出版本书的是海豚出版社,并且他们在图书出版之前还在京东上进行了众筹。一系列的行业合作才造就了一个数字出版物的诞生,可见数字出版未来的发展前途是不可估量的。

数字出版是出版产业在技术进步、读者需求变化和产业融合下形成的新兴次级产业,属于出版产业,但是由于没有形成系统的产业准则以及进入门槛比较低,其他行业的企业竞相发展数字出版,这对出版业造成一定冲击。又加之数字出版拥有综合应用许多不断变化的技术和众多媒体形式的特性,对于缺乏技术研发的出版社有很大难度。所以出版产业要吸收不同行业的不同经验,积极进行行业间的合作,迎接数字出版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数字出版是出版产业在技术进步、读者需求变化和产业融合下形成的新兴次级产业,属于出版产业,但是由于没有形成系统的产业准则以及进入门槛比较低,其他行业的企业竞相发展数字出版,这对出版业造成一定冲击。又加之数字出版拥有综合应用许多不断变化的技术和众多媒体形式的特性,对于缺乏技术研发的出版社有很大难度。所以出版产业要吸收不同行业的不同经验,积极进行行业间的合作,迎接数字出版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数字出版,电子出版,网络出版,二进制代码,出版数字化

参考文献

[1]徐丽芳.数字出版:概念与形态[J].出版发行研究,2005(6):5-12

[2]谢新洲.数字出版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2-13

关于出版社管理的论文 篇8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2013年10月,微信已经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用户与日俱增。凭借游戏中心、公众账号及微信支付等新推出的服务,以及朋友圈的接受度的提高,微信正从纯通讯服务演变成多功能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个人和组织等都可以注册一个公众帐号,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等全方位的沟通与互动。

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新兴的社会化媒体,有其独有的特点和功能。第一,呈现形式多样化。微信公众平台呈现的信息能够承载文字、声音、图片和视频,在传播方式上更加立体和直观。第二,信息内容精选化。微信公众平台的订阅号每天可以发送一次群消息,服务号一个月内仅能发送一次群消息,这就促使经营者精选内容,珍惜每一次发送消息的机会。第三,传播方式精准化。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方式是一对一的传播,直接将消息推送到手机,达到率和被观看率几乎是100%。第四,互动机制私密化。微信平台运营者和用户之间的交流如同朋友聊天,不受外界的干扰和控制。

对于出版企业来说,在数字化转型和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借助微信进行企业营销和图书宣传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出版社合理运用新媒体,可以通过微信渠道将品牌推荐给上亿的微信用户,减少宣传成本,提高品牌知名度,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品牌形象,促进出版社图书的营销和推广,加强与拥护的互动和交流,培养和提高用户对出版社品牌的认可度和忠诚度。

一、出版社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的现状

1.开通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版社的数量与日俱增,截止本文发稿,以“出版社”为关键词搜索,有超过200个微信帐号包含“出版社”三个字,还有一些帐号虽然名字中不包含“出版社”,实际上由出版社的人员策划运作,由此看出,全国580家出版社中有超过半数的出版社注册了微信公众帐号。

2.信息推送频率、形式各有特色。各个出版社发布信息频次不同,有少数出版社坚持一天发布一次,大多出版社都保持着每周发一次的频率,在必要的时候增加信息发布的次数。推送时间一般都选在轻松休闲的时间段,如晚饭前。从形式上看,一些出版社只使用了图片与文字功能,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开始使用音频、视频,增加互动游戏等,从整体上看,大多平台的推送形式比较单一。

3.内容定位。综观各个出版社的微信,内容不外乎特定栏目策划、经典书目推荐、活动介绍推广、相关互动设计等几大块。浏览各个出版社发布的内容,大多和自己出版的图书相关,书评,新书介绍,经典图书回顾,活动发布等。

4.互动方式。微信公众号的账号简介、欢迎词、自定义回复等都属于出版社微信公众号与读者的互动。大多数出版社的微信平台采用系统回复,或者有选择地针对受众咨询进行人工回复,间隔时间长,受众无法及时得到满意的答复。

从总体上看,有很多出版社也许还没有意识到微信公众平台的重要性,而有些出版社即使意识到其重要性,考虑到维护平台所需要的人力,时间等多方面的原因而不愿意尝试。在已经建立的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中,发布的内容比较单一,大多与书有关,形式单调,图文类居多,无法实现针对读者的个性化的有效供给。互动方式简单,时间滞后,与读者的深度情感交流少。有些出版社偶尔有一些与读者有关的活动,大多为促销活动,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比较少。大多平台停留在基本功能上,对微信功能挖掘不足。

二、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的思路

1.加强平台建设,做好自身运作。大部分出版社的微信平台的建设与运营都处在摸索和尝试的阶段,为了更好的应用新兴媒体,出版社要充分重视和利用微信平台加强自身的品牌化建设。首先要找准自己微信公众平台的定位,其次要安排专人负责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再次,要发动全社的力量,团结合作,形成一点发布,多人响应的模式,扩大影响。

2.重视用户体验,建立长期关系。无论是微信内容的选择和编辑,还是推送时间、方式的选取,都应该从用户的体验出发,多方面考虑用户的需求,增加用户对平台的黏性。特别是要加强与用户之间的互动的质量和数量,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得方式。

3.精细定位,开展精准化营销。在微信平台创建之初,就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利用微信平台塑造品牌形象来吸引客户。将用户根据其需求精细化分为不同类别,发布营销内容,提供营销服务。针对客户的定制服务是一个值得尝试的领域,对一些有相应消费能力的客户,根据其需求定制图书,拓展新的市场。

4.精心策划内容,优化推送方式。在这个“内容为王”的信息时代,只有独特的、有质量的内容才能引起客户的注意。在创新内容的同时,还要以又去的方式吸引受众。结合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多方位进行传播,提高有效接受率。利用多方面的资源,从作者到编辑,再到读者,增强其互动率与参与率。

5.建立反馈体系,做到精益求精。微信公众平台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建立起相应的评估体系,对各种内容进行分析,对各种发布方式、发送时间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分析、反馈,以达到改进、完善微信公众平台的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出版社公众平台更加成熟完善。

上一篇:“对自己负责”主题班会设计下一篇:中国公务员制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