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执行队伍建设调研报告范文(精选5篇)
深化执行体制改革 优化执行管理体系
法院执行工作机动性、及时性、准确性、分散性、社会协助性等特点,决定着执行干警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而且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执行队伍存在的问题。
人民法院执行难已经成为全社会公认的事实,这与执行队伍的管理有一定的关系。随意伸长执行期限,几乎存在每个法院、每位执行人员。法律规定了审判案件的审结期限,如民事诉讼法第149条规定了普通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应当在6个月内审结。而执行案件的结案期限则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执行若干规定第107条虽然规定了一般民事执行案件应在6个月内执结。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由于执行工作不规范,仍然存在对申请执行人缺乏有效的调查财产的手段和途径,对法院调查当事人财产状况的权力不够明确;对被执行人利用法人资格或其他合法形式主义转移财产、规避执行缺乏相应的对策;对免除执行的财产范围缺乏明确的规定;对有关单位和个人的协助执行义务缺乏统一的规定;对中止、终结的法定情形界定不清等。这些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恰恰为执行人员消极执行或乱执行提供了理由,用一些执行人员的话说,这个案件我说执行不了,找谁也没有用。我要想执结,很快就会想办法执结的。目前,执行机构中执行人员之间仍然吃着“大锅饭”,干与不干都一样,执结多少都一样,人与人之间不存在竞争,每个人都拿地方财政部门给开的那点工资,至于实行什么执行制度、执行方法、方式改革似乎同执行员没有关系,过分强调程序主义,只要按法定的程序走完每一步,即使一分钱没有执行到位,我的工作也干了,别人谁也没有办法。这种旧的管理模式如果不改,就不能充分发挥执行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外部制度再健全也没有用,因为外因是通过内因来起作用的,只有设法充分调动执行人员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案件的执结率,才能使执行人员不断设法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
(二)执行队伍应实行垂直管理
中央(99)11号文件明确提出了高级人民法院对本辖区的执行工作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协调。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也明确了司法体制改革。这也是针对我国的国情提出,主要是为了遏制和克服地方部门保护主义。现在感觉效果不明显,尽管通过采取提级执行、指定执行、交叉执行等方式执结一批积案,但是由地方法院执行机构的人、权、物归地方管理,因此没有从根本铲除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思想的根源。高级法院的统一管理和统一协调,实质就是统一领导,对执行人员业务的统一管理,对案件统计的统一管理。没有对执行机构、执行设备统一管理。笔者认为,要想实现高级法院对执行工作真正统一管理、统一协调,必须将中院、基层院两级法院人、权、物统一到省高院,执行员的工资由省财政支付,执行人员的任命、调动,由省高院从执行机构所在的法院审判人员中择优选择,地方人大可以任命审判员,但执行人员不需地方人大的任命。地方人大若免去执行人员的审判员资格,可以先由高级法院免去执行人员资格。执行机构的执行装备由省高级法院统一调配,统一管理。
高级法院对下两级法院执行机构实行垂直管理,统一领导,并不意味执行机构脱离当地法院而独立。有人提出将执行机构从法院脱离出来交地方行政机关,独立于政府,这样对抗衡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干预执行的能力会大大降低,更不利解决执行难,也不利于执行机构内部执行权的行使。
高级法院对下两级法院执行机构统一领导,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执行机构内部应实行三权分离,即执行实施权、执行裁判权和执行监督权分离。建立互相制约、互相监督和互相协调的权力运行机制。笔者建议,随着基层法院受案标的额的增加,中院执行一审案件的数量将逐渐减少。中院执行机构可不设实施庭,对受理执行案件可以将案件委托辖区内的任何一个基层院执行。中院执行机构可设裁判庭和监督庭,裁判庭主要对基层院裁判不服的裁决案件进行复议裁判。监督庭一是对基层院执行案件监督,执行人员监督,同时负责辖区内法院执行机构案件的协调、管理,如对于一些有重大影响执行案件统一调配辖区内的执行警力集中执行,以扩大影响。监督庭人员每年拿出大量时间制定对执行机构、执行人员、执行案件的考评细则,监督考评经过。为了体现考评公正、公开,监督庭在考评过程中可以邀请社会其他人员包括当事人在内,对执行机构、执行人员进行考评。
基层法院执行机构执行权分权,可以根据执行机构人员多少来灵活确定,执行人员少的执行局,可只设实施庭。裁决庭可以临时组成,也可以将裁决庭纳入院内审判庭,由其他庭审判人员进行听证裁决。中院可以对基层院执行案件统一指挥、统一管理,确定执行方法。基层法院执行人员的监督可由中院监督庭、本院审理委会、院党组和执行局长共同监督。
(三)、执行队伍要引入竞争机制
水无势差不会流动,社会无竞争、无失业就不会前进。要打造一支过硬的执行队伍,开展好执行工作,更好地实现公正与效率,就必须打破现在大锅饭的现象,必须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管理机制。将企业管理理念的项目管理机制引入执行队伍的管理。执行法官可以“承包”案件,包数量,包质量,包效率。以执行人员办案的公正、高效、快捷等标准来衡量办案能力的标尺。执行机构每年应留有待岗或下岗的名额,对于年终综合考评不合格的人员,高院要坚决实行末位淘汰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执行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执行人员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有一种竞争感、责任感。那时执行工作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才能更好对面对人民检察院对民事执行活动的法律监督。
规范执行行为 提高案件质量与效率
规范的执行工作是人民法院公正司法,廉洁高效的生命线。人民法院管理执行队伍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确立规范执行,促进执法公正与效率的思想理念
首先规范执行指导思想。司法权是至关重要的执政权,必须掌握在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人手中。强化队伍思想政治建设要从理想信念入手。因此,执行人员必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工作方向,正确处理好依法独立审判与坚持党的领导、接受人大监督的关系。在司法实践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打牢公正司法的政治思想基础。在践行依法治国理念上,坚持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在践行司法为民理念上,把满足人民群众司法新需求,作为执行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检验标准;在践行公平正义理念上,坚持秉公执法,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以公开促公正;在践行服务大局理念上,正确处理好服务大局与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关系,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司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关系。真正做到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不动摇,始终坚持维护社会稳定不动摇。
其次规范执行用语、执行行为。良言一句暖三冬,语言是开心的钥匙。现在一些执行案件当事人缠诉、闹事、上访,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部分也是由于我们执行人员的执行用语不文明,人文素养不高所造成的。工作中经常把自己的私愤发泄在当事人身上,冷言冷语刺痛他们,有的甚至恶语中伤,使本来是一件小事愈演愈烈。因此,执行人员不仅应当做到熟知法律业务知识、办案程序娴熟,而且还应当学习哲学、心理学,了解中国传统道德和法律文化的关系,广泛了解社情民意,百姓疾苦,公序良俗,人情事理等。执行人员具备了充实的法律知识,同时具备以上丰富的人文知识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就会使司法工作能力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在执行工作中就能有效克服就案办案、机械办案等不良倾向,真正做到严格依法办案、以情办案。
(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规范执行行为的基础。
建立健全与执行工作有关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执行行为,加强对执行案件从立案、发执行通知书、查封、扣押、评估、拍卖等一直到结案审批各个环节的规章制度的制定,力求用规范的制度来规范各项执行工作,是开展好执行工作的重要前提。根据执行规律和相关程序可以将执行案件的整个流程,分为4个阶段,即执行案件受理审查阶段,当事人权利义务告知阶段,强制执行阶段和结案报批阶段。每一个阶段从工作流程、工作的时间节点要求和监督检查等再制定更具体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对制定出来的各项制度的学习掌握,是每个执行干警业务整训的重点。制度实施过程中坚持所有的管理措施都以被人接受为前提,因为在制定时已经让大家共同参与,允许大家提出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大家理解了。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有人不理解,对一些规章制度的遵守不重视。这就要向大家讲明道理,增强监督与被监督的自觉性,强化监督本身是对大家的一种爱护,同时也是一项制度,所有的人都没有例外,它与对人的信任与否没有关系。规范执行行为不限于8小时之内,由于执行工作的特点,决定执行人员不能整日不离法院。这就要求落实制度可以变换形式,如通过交谈了解执行人员的思想;以家访或电话访问了解干警8小时以外活动,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同样可以起到监督制度的实施。
(三)以执行期限为主线,严格执限管理促进执行效率。
由于执行工作需要社会参与,有关部门协助,外加上我国公民财产不透明等因素,造成一些案件受人为因素影响久拖不结。因此,在管理上必须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若干期限的规定》及执行人员违法处分办法执行。坚持抓案件流程中法定环节的节点管理,特别是强化对其中重要环节的执行案件执行期限的监控。首先,着重抓住执行案件三个环节的时间控制。第一,一般案件在3个月内执结。当案件执行期限到了还有一个月时,承办人须向庭长报告案件执行的流程情况并提出执结案件措施和方案;第二,当执行期限达6个月时须由承办人提前10天向局长提出书面报告,经局长审核同意后再由院长报批延长3个月执限。其次,为预防超执限发生,执行法院应设置案件执限预警制度,审判管理办公室在每月低前以书面形式对将近6个月的案件亮出黄牌警示。承办人无故超执行期限的,案件管理办公室在季度考核中对执行局予以扣分,执行局将扣分分解责任到人。执行法院可以将执行人员的联系方式及所承办的案件《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若干期限的规定》及执行人员违法处分办法和纪检监督部门监督电话张贴墙上,便于当事人对执行期限的监督。除此以外,应注重对工作中容易发生的一些环节,重申办案过程应严格按照民诉法、最高院及高院关于执行程序方面的操作规定。例如,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强调承办人应在收案后3日内发出;对委托代理人代理权限事项要仔细查看委托权限,防止代理权限不清;送达回证上非当事人本人签收的,应在备注栏内写清代收人身份与当事人关系;在案件裁定中止前,承办人应将所有的证据材料向相关当事人公开,克服对案件中止的随意性。
(四)抓住典型事例,开展执行法官职业道德警示教育。
对执行队伍的管理一方面要通过一级管一级,一级抓一级,严格各项制度规范的执行和监督,做到常规管理常抓不懈,常查不怠,从而使全体执行干警在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中积极地工作。另一方面,要经常开展专题警示教育活动,按照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要求,针对少数执行人员作风粗糙拖拉、态度生硬粗暴、采取执行措施不规范、随意性较大等问题,要人人查摆问题,抓落实整改措施,抓制度规范建设,督促整改。要严格遵照“法官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官行为规范”的要求,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五个严禁”的规定,加强对重点案件、重点环节、重点人员的监督,把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结合起来,严格控制可能发生问题的环节,堵塞漏洞,防患未然。切实解决“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问题。对查出问题的干警要公开处理,以警示他人,努力实现执行队伍不出事,案件不出错。
(五)抓住热点案件,注重言传身教的示范表率作用。
一、人民法院“执行难”的来历
人民法院的执行, 在我国又称司法执行, 是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 由人民法院运用国家强制力将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支付令法律文书及仲裁裁决书、公证债权文书等所确定的义务得以实现的司法活动。何谓“执行难”到目前还没有人给过它一个明确的定义。笔者认为, “执行难”是指由于人民法院执行官的内在素养和执行环境的外在干预以及被执行人的执行能力、法律素质等各种因素, 在执行过程中的阻力。但当事人赢了官司, 对方却无能力履行, 不能称之为“执行难”。只有人民法院穷尽一切执行措施而不能执行的, 才叫“执行难”。
在许多信访案件中, 人民法院依然成为被上访的对象, 其中, 涉及执行案件的比例也日渐上升, 最终人民法院被社会公众认为是造成“执行难”的罪魁祸首, 人民法院不断受到案件当事人的指责, 所以“执行难”已成为阻碍人民法院工作发展的瓶颈。
近几年来, 为有效解决“执行难”的问题, 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全国许多法院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破解“执行难”的对策。2008年12月, 笔者所在的湖北省鹤峰县, 该县县委政法委根据中央、省、州关于集中清理执行积案会议精神, 建立了由纪检、公安、检察、交通、工商、税务、土地管理、金融、房管、车管等部门参与的清理执行积案联动机制, 实行“五定一包” (定承办人、定督办领导、定执行措施、定执行期限、定目标责任, 重点案件领导包案) , 几年来, 该院就通过执行联动机制进行探索、实践,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赖账者”的生存发展空间仍然相对存在, 公平正义和法律尊严仍具挑战性。
二、人民法院“执行难”的现状
(一) 执行案件数量逐年上升
从2006年国务院《诉讼费用交纳办法》[国务院令481号]颁布后, 降低了老百姓法律维权的成本, 缓解了“打不起官司”的难题。因此, 法院诉讼案件不断增加, 其中执行案件数量也明显增加。2010年至2011年, 鹤峰法院执行案件分别受理402件结案398件、受理462件结案458件, 难以执行的案件也成正比增长。2011年1月至今年4月, 该院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601件, 执结573件, 执结率95.34%;执结案件的标的达2623.2658万元, 实际到位标的2507.2132万元, 执行标的到位率95.58%。未执结的案件仍有28件, 这些未结案件的执行难度都相当大。
(二) 被执行人难找和执行财产难寻
被执行人难找和执行财产难寻是困扰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两个难点。
1.被执行人难找
计划经济时代隶属型的人身依附关系被打破后, 作为法律关系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在一定的空间领域内享有充分的移动迁徙自由。法人、公民一旦成为被执行人, 若其法制意识淡薄, 诚信观念丧失, 就会以各种手段逃避执行。因被执行人下落不明导致案件无法执行的占到了中止和终结执行案件的绝大多数, 此类案件不断增加的同时, 也使社会矛盾在不断积累, 申请执行人的缠访、闹访和越级上访等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笔者所在鹤峰县, 山岳连绵, 沟壑纵横, 是集老 (区) 、少 (数民族) 、边 (区) 、山 (区) 为一体的全国最贫困的县之一, 国土面积2892平方公里, 人口22.02万, 可谓山大人稀。该县法院在编人数71人, 具有办案资格的法官就更少了, 有些被执行人切中法院人少的“要害”, 竟玩“捉迷藏”, 使得案件执行受阻。
2.被执行人的财产难以查清
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 有些为被执行人逃避人民法院执行, 想方设法转移、隐藏、变卖其所有的财产, 从而达到少履行或不履行的目的。有相当一部分案件, 当事人甚至在诉讼乃至仲裁阶段就开始转移、隐匿财产, 这些案件一旦进入执行程序, 被执行人早已逃之夭夭, 其财产根本无从查起。据统计, 鹤峰法院每年因当事人转移、隐藏、变卖其财产使案件无法执行到位的达10件左右。
(三) 协助执行人义务人不配合
笔者根据多年的办案经历, 认为协助执行义务人不配合、不协助、刁难执行, 也是导致人民法院“执行难”的原因之一。有些案件在人民法院执行过程中, 有协助义务的人甚至为被执行人通风报信, 帮助其隐匿、转移财产等,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就是不协助执行的违法成本太低,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 对这种违法行为强制措施只有拘留、罚款, 拘留只有15日、对单位罚款最高30万, 对个人的罚款最高只有1万, 对于协助执行标的达上千万或上亿元的巨大的利益面前, 拘留15日, 罚款30万元又算得了什么呢显得无比的苍白。那么, 拘留和罚款措施都使用过了仍不协助怎么办, 没有规定, 这就使得有的人在巨大的利益链面前宁愿冒着违法风险也不愿协助的原因。拒不协助执行的行为, 不仅损害了法治的统一性, 更严重损害了人民法院的司法权威, 造成了不应有的执行难度。协助执行是协助执行义务人的一种法定义务, 法院的判决必须得到尊重和执行, 这是由法律的强制性决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三条、二百一十八条、二百一十九条、二百二十七条等条款均对协助执行义务人履行协助义务做了强制性规定。
三、解决法院“执行难”的对策
执行公开,顾名思义就是指人民法院将案件执行过程和执行程序通过通知、公告、法院网络、新闻媒体等方式予以公开。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公开的若干规定》,将执行案件的立案标准和启动程序、法院对当事人强制执行申请立案受理情况、执行费用情况、重大执行情况审查、法律责任等五方面予以详细规定,对我们法院执行部门公正执行、规范执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经过近五六年的实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目前的落实情况
目前就拿我院来说,在立案中我们立案庭就会把执行中的权利和义务告知书送达当事人,当我们的案件承办人拿到具体案件后,会制作《执行通知书》、《传票》、《报告财产令》等送达被执行人;同时在执行过程中及时将一些权利和义务告知双方当事人,在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过程中,都会采取书面形式告知当事人,确保执行的公正、公开;对一些被执行人长期在外、下落不明的案件,我们在处理其财产过程中会通过新闻媒体公告的形式予以告知。这些信息的公开,既确保了法院的规范执行,也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但是执行人员在实践执行过程中对执行公开还存在一些偏差和问题,影响了执行效果。主要表现形式有:
(一)执行人员公开意识薄弱。对执行公开教育的忽视、厌倦心理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执行教育对法院执行人员来说是件必不可少的事,但目前我们在块工作是欠缺的,基本没有什么定期培训和日常学习制度。一些执行人员却不在意,认为执行就是那么回事,把别人的钱执行来就好,受不受执行公开教育不重要。另一种是对执行活动的应付心理,有的执行人员认为只要工作中小心一点,工作上交代的了就行,心灵深处并不想参加执行活动,所以执行中对一些程序上的要求,特别是执行公开并不重视。
(二)执行公开情况落实不到位。关键是公开制度的监督检查、考核不到位,一项制度出台后,执行“走程序”,相应的监督没有或脆弱、方式方法流于形式,没有建立和完善执行公开制度工作责任制,不明确责任主体以及责任追究的具体内容,执行制度时紧时松、虎头蛇尾或“雷声大雨点小”、“执行做秀”等,使得这项公开制度执行的质量和成效得不到真正落实。例如:有些执行人员对被执行人财产制定处置方案时,而同时这个被执行人在法院存在多个案件,也就有多个债权人,由于对执行监督工作的不到位,造成财产分配不公,甚至造成一些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进而损害法院的司法权威。
(三)执行公开制度的不完善。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很多需要公开的信息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公开的若干规定》中有明确规定,但到具体办案人员手上很多都缺乏统一规范的操作细则,不同办案人员所做的就大不相同,你做你的,我做我的,今天我想公开就公开,不想公开也没事,从而造成对执行公开的混乱。比如我院在尚未制定《县人民法院诉讼费缓减免操作规程》之前,对执行费的收取减免缺乏统一的规范,执行人员在办理案件当中,对执行费的收取就参差不齐,这本应也在执行公开内容之一,在此制度实施后,对这块费用的收取就取得了较好的规范。
三、进一步加强执行公开的几点建议
此次调研,在通过了解我院执行公开工作的具体现状及参考了其他法院经验,掌握了情况,指出了不足。为了进一步推动我院执行公开整体工作水平上台阶、上层次,针对此次调研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执行人员执行公开理论培训,增强公开意识。由执行局牵头组织执行干警学习相关最新的执行公开理论及法规,对执行公开的方式、内容有一个系统的学习,笔者认为在做好案件办理的同时,定期组织局里学习会,对在当前立法为公、执法为民的大背景下尤显很重要。
2、进一步提高执行公开情况监督管理。我们可以邀请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我们执行公开情况进行监督,听取意见,以改进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加强执行公开制度的宣传,在执行局制作相应的公开宣传栏,对公众开放,让群众参与监督,使执行公开的初衷得以真正落实。比如在执行一些重大事项过程中,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与现场执行监督;在一起执行异议听证过程中邀请人民陪审员参与听证。
执行信访案件是指相关人员对法院的执行人员、执行措施、执行效果不满而引发的信访、上访,属于涉诉信访的一部分。近年来,执行信访案件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以 XX 法院为例,201X 年至今收到执行案件当事人及其亲属、来人或者来信询问、反映执行问题的信访案件 X 余件,占全部信访案件的 X%。如何破解执行信访难题、切实改进执行工作已成为当前法院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以 XX 县人民法院受理的执行信访案件为样本开展了调研活动,调研情况如下:
一、执行信访案件特点 一是陈年旧账多,化解难度大。主要表现为一些久执未结的案件,这些案件或因长期找不到被执行人的财产、或因被执行人下落不明且无可供执行的财产,抑或是虽经法院穷尽执行措施,申请执行人最终难以实现债权等等原因导致当事人不满。对于执行中确实无履行条件的案件,未向当事人做出合理的释明,致当事人不满导致信访发生。我院 X 件执行信访案件中,因未执结原因引起的信访案件近X 件,占全部案件的 X%。
二是矛盾对立激烈,案件高发。法院执行是通过执行被执行人的财产和行为从而保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其对被执行人、申请人乃至案外人的利益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执行过程中当事人矛盾更趋集中、更易激化。不充分做好当事人的工作,可
能导致其诉讼前甚至是审判过程中累积的矛盾在执行过程中爆发,将怨气撒在执行人员身上,形成信访案件,实践中,申请人与被执行人同时上访的有 X 件之多,占全部执行信访案件的 X%,此类信访案件化解难度较大。
三是被执行主体履行不能问题突出。执行效果与被执行主体的经济实力密切相关,执行信访案件也存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象。申请执行人或被执行人属弱势群体的案件,大多集中在刑事附带民事人身损害赔偿、交通事故、工伤事故、财产损害赔偿、追索劳动报酬等类案件,此类执行案件化解难度大,最易引发信访。目前,因执行主体履行不能而造成执行难,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从审判实践中可以看出,这类案件共有 X 件,占所有执行信访案件的 X%,尤其是涉及到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的执行案件,巨额的赔偿数额即便是让被执行人倾家荡产都无能为力,执行工作陷入无物可执,双方皆有实际难处的两难怪圈。
四是诱因众多、涉及面广。相对于审判工作中反映的“不公”问题,执行信访诱因显得更为多样,除了执行“不力”、执行差错问题,执行人员态度乃至合法正当执行行为本身都可能成为信访理由。实践中还存在一些被执行人为达到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的目的,利用信访掣肘法院。而从涉及主体看,执行不仅涉及被执行人的财产,也可能涉及第三人甚至案外人的财产,而且执行程序中与银行、登记主管机关等单位联系密切,涉及面广、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多也是执行信访高发的重要原因。从本院情况看,近年来由上述原因引发的执行信访案件有愈演愈烈之势。
五是重信重访率高、息诉罢访难。法院的执行是有条件的执行,执行的成功与否是多方因素综合的结果。执行过程中的无财产可供执行、个案执行周期长等等很多情况都是执行工作特殊性所在,但其与当事人要求快速执行完毕的愿望显然存在差距,对此缺乏共识的情况下,案件只要不是全部执行完毕,就存在上访的隐患,执行过程的长期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执行信访的长期性和反复性。个别干警接到交办的信访件后,缺乏责任心或不善于做群众工作,致使有理者重访,无理者也重访。在受理的执行信访案件中,有十余件执行案件申请人多次信访,息诉罢访难度可想而知。
二、执行信访的成因 (一)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欠缺及“信访不信法”的心理。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对人民法院正确执行工作缺乏理解或对执行结果不满、对法律条文理解不清,或通过执行人员的解释仍然不理解,特别是有些申请人没有树立正确的市场风险意识,对具备申请执行效力的法律文书的心理预期过高,甚至有些申请执行人偏执地认为,法院掌握无限国家权力,不管被执行人财产状况如何,都应当给其执行到位,不论执行干警是否穷尽执行手段或是否依法执行,就把生效法律文书得不到执行的原因归咎于法院和执行人员。此外,大多信访人把“权”与“法”位置颠倒,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希望通过信访让上级领导和法院领导重视过问,加速案件的执行,如果影响自己的利益,就“信访鸣冤”,以免执行人员“消极怠工”。
(二)权利未能实现或利益受损是执行信访产生的主要原因。对申请人来讲,就是执行期望落空或不能完全到位。这些案件主要有下几种类型:1、被执行人长期下落不明,或无执行能力,亦无可供执行财产;2、被执行人有偿还能力,但通过各种手段隐匿、转移财产,造成无力偿还假象,法官通过各种方式仍不能获取线索;3、案件未执行完毕,申请人的请求只实现一部分;4、同一案件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只有部分申请人的权益得到实现。因上述各种原因导致无法执行,但信访人认为法院执行力度不够导致执行不能,得不到赔偿就不断上访。对被执行人及案外人
来讲,执行信访反映的主要问题则是执行行为差错。比如在财产保全阶段,尚未查明房屋的权属就进行查封,这样一旦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执行工作就显得被动,拍卖处置不妥,停止执行申请人又不愿意,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三)部分执行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欠缺。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1、凭“经验”办案,在工作中不注意及时补充和更新业务知识,案件执行过程中有违反程序规定之处。2、不能够妥善处理好维护社会稳定与加大执行力度之间的关系,顾此失彼,要么就案办案,抛开社会稳定搞执行,要么过分强调社会稳定而忽视了对权利人合法权益的保护。3、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人难求、应执行财产难动——面对诸多执行难题,许多执行干警存在畏难情绪,体现在工作中就表现为态度不够热情、工作不够主动、方法不能创新。4、工作的方式方法有待改进。实践中许多执行法官确实就某个执行案件去被执行人住处多次,但由于没有找到被执行人或者被执行人下落不明,而卷宗材料中并未反映这些工作,导致申请人对法院工作产生误解,人为的造成了矛盾升级,形成信访难题。5、工作不细致,程序细节上存在疏忽和马虎。这类问题在文书送达及查封程序中表现的较为突出。如在执行时应当送达给有关登记机关的不送,或不张贴查封公告、封条,继而导致查封落空或查封目的不能实现,引发信访。
(四)执行机构内部协调机制不够完善致使矛盾累积。如实践中当事人向执行实施人员提出异议,而实施人员不经了解异议内容就直接让当事人到执行裁决机构提起异议,致使异议内容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实际上执行异议制度的存在并不妨碍各种违规违法执行行为通过其他方式及时得到撤销或纠正,如执行人员在查封时没有制作查封裁定、未办理查封登记手续、拍卖时未发拍卖公告等,涉及的问题并不复杂,有的完全是执行人疏忽大意造成的,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往往会向执行人员直接提出异议,这种情况下,执行人员及时补发裁定或公告,问题就解决了,如果强调执行异议必须找专门的审查部门、必须进入正式立案程序审查后作出裁定,反而把问题复杂化了。另外,执行庭与技术室之间的协调配合也非常重要,如所评标的的范围,申请人不交评估费评估能否进行下去,拍卖停止及再启动如何操作,上述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影响执行的进程,进而诱发执行信访。
(五)执行监督程序缺位和信访缺乏明确流程依据。现行法律缺乏执行监督救济有关规定,仅靠异议程序很难完全有效保护各方权益,救济路径不畅使得当事人转而求助信访。如我院在审理赵某申诉一案时,由于查封裁定或协助执行通知书没有及时送达给协助人,其将款项支付给了被执行人刘某,导致信访申诉的发生。不送达给被执行人或利害关系人的执行裁定书就剥夺了被执行人及利害关系人提出异议的权力,而一旦执行终结,又无法从异议程序中加以救济,被执行人就只能通过申诉或信访去解决,而申诉程序在我们现有的法律中并无明确规定,执行监督操作程序也无法律依据,致使很多案件上访缠访再次发生。而在信访工作中,缺乏明确、细致、可操作的流程依据或者落实不力使得部分信访案件处理不及时、不到位,长年累月无法处理,信访人只有通过上访来“解决问题”。
三、解决对策 (一)统一思想认识,提高重视程度。针对当事人在案件执行阶段容易信访、上访的实际,院领导班子应高度重视执行信访工作,把其作为全院信访工作的重点和评价干警执行工作实绩的重要标准,将执行信访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落实奖惩措施,增强干警的重视程度和责任心。执行部门对执行信访应做到逢会必讲,经常专门
强调,督促执行人员自觉规范执行行为,积极能动地防范和处理好执行信访工作。
(二)强化审判管理,提升案件质量。要解决执行信坊问题,追根溯源,首先应注重审判执行工作质量,加大裁判文书说理力度,认真落实判后答疑制度。其次,要狠抓案件执结率和执行期限管理。案件执结率低、久执不结是引发信访的重要根源,要狠抓案件执结率不放松,与执行工作考核奖惩直接挂钩,提高执行干警的积极性和压力感,促进执结率的提升,减少久执不结原因引起的信访案件。强化执行期限管理也是重要手段之一,要实行当月立案、当月分案、当月见行动,对立案超过 3 个月仍未有执行结果的应逐一列出清单,通过定期不定期召开局务会、案件执行评析会等渠道进行调度、督办,确保案件及时执行、不超期限,提高申请执行人对法官执行工作的满意度,减少执行信访的发生。
(三)重视队伍建设,改善工作作风。近几年来,在强调执行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执行队伍人员配备相对有所改善,但同审判部门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学历偏低,行政辅助人员转任执行员,年龄偏大等问题普遍存在,导致整体业务素质和办案能力不强,造成执行质量和效率不高,进而引发信访,要加强内部治理,选强配齐执行人员,从审判业务部门交流一批精通业务,重视程序,具有丰富社会经验的中坚力量充实执行队伍。执行人员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提升执行工作能力,在做到执行措施穷尽,程序穷尽的基础上,还应做到方法穷尽,还要充分注意接待礼仪,充分重视规范、文明执行,即使当事人无理纠缠,也要保持分寸,否则稍有不当,不但极易产生信访,也极易产生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
(四)健全相关制度,畅通化解渠道。首先应进一步完善执行告知机制。针对因当事人缺乏对执行风险的了解、怕错过申请执行时效而草率申请造成信访的实际,应
进一步规范执行立案听证程序。通过发放《执行风险告知函》,明确申请人的权利和义务,强化其举证责任,防止一些久执不结的死案进入执法程序而徒增当事人上访。其次,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执行立法,细化操作规则。特别是要在执行异议的基础上完善执行监督救济制度,切实保证各方权益受损时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济。同时,应完善执行信访制度,积极落实执行信访案件通报、查报、目标责任考核及联动制度,切实做好息访稳控工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可否认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贯彻结合,方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发挥实处,为了很好贯彻此,我们在学校、学院的安排下于2010年8月31日到宁乡县人民法院报到实习,我被分到了执行警务庭。在执行局实习的半个多月里,工作虽然繁杂但是却必不可少,让我收到了不少启迪。从实习的第一天起,我就意识到今后三个星期的实习锻炼将使我学到在学校无法遇到的一些新东西,对于它们的把握与研究将会对本人今后在法学领域中进一步的发展有着极大且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一名大学生,有些东西不论书本上还是从别人的描绘诉说中,无论多么生动、形象,如果你从未亲身体会过,那么你将永远无法获得第一手的资讯,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尤为如此,换句话讲,即便对于书本理论头头是道,但远离了实践,充其量仅仅是个门外汉,只能纸上谈兵。
在此,我要向湖南省宁乡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各位领导、法官以及各位帮助过我的人特别是彭法官表达我最诚挚的谢意,是您们给了我一个锻炼自我,提高自我的机会,虽然只有短短的三个星期的时间,但在您们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学到了许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指示,得到了宝贵的人生历练,这些知识和历练将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下面就此谈谈自己在实习中学习到的内容以及感受。
一、整理卷宗
整理案卷基本是每个法学专业的实习生都要做的事情。因为执行局的案子是比较多的,所以需要整理的卷宗的工作也必不可少。在这段实习期间,我接到的最多任务就是整理卷宗,这个看似简单的工作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熟悉——要准确分辨资料的适用性,同时还要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排列,如立案审批表、执行申请书、执行依据、执行通知书、送达回证等,都不能混乱,这些步骤则与法院 1的程序紧密相关,每一个次序的排位都有相应的司法程序对应。所以,每一次整理卷宗都是对司法程序的掌握和熟悉。通过自己的认真学习,再加上彭法官的细心教导,经过多次的整理,我才慢慢把握到整理卷宗的要领,最后自己能独立的完成一份完整案卷的整理。
二、关于法律文书的制作
因为在学校还没有学习法律文书,所以实习刚开始的时候是参照着书记员的模板写一些简单的法律文书,例如:执行通知书、传票、送达回证等,这些相对简单,而且格式固定,所以学习起来就比较快。但是对民事裁定书和合议笔录的制作就相对困难。这类法律文书需要制作人对案情有着详细地了解,能对法院的判决有着准确的理解,并且在过程中,措辞必须严谨细致,不能产生错漏。打完裁定书后还要进行排版,调整格式。在书记员的耐心指导之下,我对自己写的每一份裁定书都进行了反复的修改,直至满意为止。
法律文书是当事人重要的资料,并且代表法院工作人员的水平和法律的尊严,一旦马虎应付,必然会产生十分不良的影响。
三、外出执行案件
在执行局工作,执行案件、查封财产是不可缺少的工作,有些案子我是跟随彭法官去执行的,所以亲自体会了执行案件的送达和查询。其中有一起关于交通道路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的案件,我便体会到了执行案件的困难度。这个案件的案情大致是申请执行人是李某,被执行人是个骑摩托车的,因被执行人开摩托车不小心撞到了申请执行人的脚部,而使申请执行人花去部分医疗费,而被执行人因生活来源不高,所以拖了很久都没有足够的金钱赔偿申请执行人,只好协议每月赔偿申请人几百元,直到赔偿完为止。有些执行案件法院发出执行令后被告抵抗不予配合,给案件的执行带来非常大的麻烦。因此执行庭决定强制执行,使用查封、拍卖、冻结、扣押等手段,保障当事人的权益,体现法律的强制性!对此,执行难的问题可见一斑。
“执行难”一直是困扰法院工作的一个问题,而执行法官有时出去执行工作却要冒着很大的危险,甚至会危及到自己的生命安全。彭法官曾和我说过:2008年6月的一天,执行局长胡勇红带领8名执行法官前往长沙执行湖南锦新混凝土土有限公司债务担保纠纷一案,查明该公司有偿债的能力却拒绝履行法院生效判决,所以他们决定对该公司的董事长进行司法拘留。然而就在实施拘留措施过程中,突然30多名来历不明的人将法官包围并进行殴打,企图接走被拘留人。法官们尽管身负重伤,但仍圆满地完成了执行任务。后来院党组对这次执行进行了表彰。
在这段时间里,我不敢妄论自己从中到底学到了多少东西,但这期间我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了所谓法院系统的“执行难、难执行”问题的现状,看清了其庐山真面目。
四、关于案件的审理
在执行案中,大多案件的案情都清晰明了,而且证据充分,所以有些简单的开庭显得不必要。法官们经验丰富,法律知识扎实,他们对每一起案件都认真细致深入了解,对案情清晰明了的案件,法官们都会为当事人从法律上分析利弊,进行调解,大多数当事人都能理智的接受法官们的意见,节省了许多法律资源。
法庭审理是我最感兴趣的一件事,因为在学校学的都是些理论知识,自己也很想了解法庭审理的真实情况。由于执行局的案件相对简单,所以开庭比较少,虽然每天都有案件开庭,但是基本都不是执行局的庭审。相对而言,民庭和刑庭的案件开庭比较频繁,而且有些民事案件具有一定的争议性,法官会告知我要有针对性地去听一些案子,对自己会比较有帮助。
于是我选择了几起比较大的案件进行了旁听。通过旁听案件,我对庭审的基本程序有了更深入地了解。现在法院相对过去比较重视程序,但是却不失人性化,对欠缺法律知识的当事人法官都会进行耐心的解释,并告知当事人在进行具体程序的时候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而调解是民事案件的精髓!
五、实习后的思考
经过了这半个多月的实习,我不但收获了经验也收获了思考。关于经验的收获,上面诉说的种种都是一种丰收,必然会成为我日后工作的宝贵经验,并且对我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除此以外,这次实习更是激励起我学好专业知识的信念,尽快弥补自己的不足,健全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操作技巧。
而关于这次实习,主要阐述一下我的实习思考:
第一、理论与实践脱节。现在的大学本科的法学教育大多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巧的培养。无可否认,当代大学的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确很扎实,可是一到实习单位或工作单位的时候,却显得束手无策了,对于很多的事情都缺乏相关经验,不知道从何处着手,这一点我在实习中是深有体会的,从整理案卷到送达回证到制作法律文书,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是从头开始学,而平时的理论素养在此时显得几乎没有用武之地,除了在制作法律文书的时候。现在社会的就业倾向越来越偏向于掌握实际操作技巧的人才,而不是理论人才,大学生作为日后就业的后备队伍,如果不能掌握实际的操作,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便很难胜任面向我们的工作。如果说大学的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人才,那么现在我们的教育走向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和警醒。
第二、部门单位之间的不配合。执行案件要经常跑房产局、车管所、银行等,甚至要去到外地的兄弟法院要求帮助执行。要是远的话不但浪费时间,也浪费资源。解决好“执行难”问题并不仅是法院的责任,还需要社会各相关单位和人士的配合和帮助。需要知道,法律是维系社会的命脉,如果不能及时调整,法律将会失信于众。
第三、执行难问题。比如申请人着急要钱,总是觉得法官不主动跑案件,不出去执行,其实,执行法官和法警没有一天是空闲,在查询被执行人的财产的时候,申请人并不亲眼看见,所以申请人总是误解法官和工作人员,到法院吵闹。我在法院实习期间都会遇到当事人吵闹甚至出现当事人拿着刀来法院找法官,严
重干扰了法院工作;被执行人或者赖着不给钱,东躲西藏,或者认为判决书判决不公平而坚决不履行义务,或者向法官哭诉家庭困难没有钱等等。这些情况经常发生,甚者则是暴力抗拒执行,暴力抗法,非法处置法院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违法犯罪行为。
六、结语
短暂的实习期一瞬即逝,看似漫长的三个星期的工作也在白驹过隙间走到了终点,看着自己在这些天来所经历的诸多案件,看着自己在这些天来所整理的卷宗,所做出的每一份文件报告,可以说这段过程不可谓不充实,期间经过的每一天,结交的每一位老师朋友,都是我难以忘怀,衷心的祝福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更佳的表现。
通过这一个月的短暂而充实的实习,对我以后的学习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桥梁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有不少感想,我们法律专业的学生需要面对的法律现状还是严峻的,面对的问题也是困难和艰巨的,在实习之后,需要太多的思考和沉淀,期望能沉淀出法律学习坚定的信念和对法律正义追求的执著。至此,再次感谢帮助我的宁乡县人民法院和各位法官与工作人员。
法学0804班 吴尧君
【法院执行队伍建设调研报告范文】推荐阅读:
法院执行宣传范文01-07
法院执行局工作报告11-29
法院执行程序解释11-17
如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05-28
法院执行工作的意义10-21
法院执行局长工作总结06-14
授权委托书(法院)执行06-23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网07-22
申请法院执行申请书09-18
法院严格执行工作纪律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