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经济论文(共8篇)
大家好!春回大地万象新,紫气东来豪情扬!我们XX县用十年的时间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而在这闪光数据的背后,离不开XX人勇争一流的开阔思路、敢为创新的发展措施和敢想肯为的务实态度。我想,在座的各位在提到这些成就时,您的脑海中浮现更多的是作为经济支柱的纳税骨干企业,亦或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各项经济产业,可是今天,我要说,咱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奋战在计生战线上的计划生育工作者们。所以,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创造良好人口环境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或许,朋友们在想了,计划生育有那么重要?现在计划生育形势大好,不用那么紧张吧。再说了,它与经济发展有什么密切联系呢?朋友们,在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人口、资源、能源、生态环境等几大问题中,其核心问题就是人口问题。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加剧了资源匮乏、能源紧张、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人口过多已成为当前人类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温家宝总理曾讲过一个著名的“乘除法”:“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一个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这精辟地阐释了人口问题的极端重要性。从一定意义上讲,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就是抓经济发展,就是抓全面小康XX建设。当前,我县正处在一个极其关键的发展时期,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也拥有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条件,顺利实现建成全面小康邹平的目标任务,需要全县上下的共同奋斗和不懈努力,更加需要良好的人口环境作
支撑。毫无疑问,保持低生育水平,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已成为团结凝聚群众,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听了这些,在座的朋友们,谁还会觉得在全县发展经济中,计划生育无关紧要呢?
计划生育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其推行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而面对被称为“天下第一难”的计划生育工作,面对有可能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作为计生事业从事者的我们又该怎么办呢?是得过且过,放任自流?还是勇敢的迎接新的挑战,积极应对事业发展中的各个难题,有一份光发一份热?我想,大家的回答都是肯定的,毋庸置疑的选择后者。那么,我们该如何在这块经济建设的热潮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推动计生工作发展呢?我想,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行动。让除了在座的各位关心、支持、执行计划生育国策的朋友之外,让更多的人们了解人口的紧迫形势,认识到计划生育与国计民生的关系。只要人人树立人均意识,经济发展了,人口数量少了,人均占用量多了,我们就可以在有限的土地上收获高产的纯天然粮食,喝上纯净的水,呼吸到洁净的空气。能够在广袤的土地上,在蓝天白云下健康幸福的生活!
计生之路艰难而漫长,计生之路坎坷而悲壮!只有立足长远,把握大局,把人口计生工作放在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来考虑,才能准确定位,服务大局。面对人口计生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反复性,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是正常现象。面对困难和问题,我们不能
沿袭习惯做法而不思进取,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经验而固步自封,不能畏惧变革的风险而停滞不前;只有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发扬XX人敢想、敢为、敢当的三敢精神,准确把握客观规律,不断更新发展理念,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及时改革和完善工作机制与方法,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使各种困难和问题迎刃而解。
窗口服务行业往往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对外形象,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形象建设。许多地方的窗口服务行业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如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差,服务不规范,服务乱收费,车站、港口、公交车等公共场所服务秩序差和治安状况不理想,部分银行网点排队等候时间过长,出租车拒载、宰客、不打表,公交车、出租车车内卫生条件差等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加以解决,必将影响到当地软环境建设的总体成效和对外整体形象,因此,我们必需把窗口服务行业服务秩序的规范、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作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七、做好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工作
划分城市功能区,对于合理引导产业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积极的作用。城市功能区的划分要充分考虑城市不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区位条件、发展潜力等各方面的因素,选择最适宜该区域的功能定位。各类城市功能区之间要分工协作,相互促进,形成合力。一般情况下,城市主城区范围内应定位于以发展服务业为主,不宜新上有污染的工业项目;城市附近及其他环境敏感区域应严禁新建冶金、建材、化工等重污染企业,已经建成的要有计划地逐步实施搬迁;城市工业发展应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道路,新上的工业项目应尽量安排到各类工业园区或工业基地进行集中发展。城市功能区科学、合理的划分与定位,能够显示出地方政府的行政能力和水平,是当地拥有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具体体现,也是城市经济协调、有序、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八、建设诚信政府,推动诚信社会建设
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基石,政府在诚信社会的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建设一个诚信的社会,首先必须建设一个诚信的政府。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解决现实中存在的诸如办事程序不透明、承诺不兑现、执法随意、朝令夕改、政出多门、拖欠工程款、“三乱”(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政府失信的问题,从提高公务员素质和加强制度建设两方面入手,以依法行政为基本要求,社会管理的公平、公开、公正为中心内容,大力推进诚信政府的建设,通过诚信政府的建设,带动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
参考文献:
[1]丁:如何理解“主体功能区”[EB/OL].http://www.zjol.
[2]云南省人民政府.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全文[EB/OL].http://
[3]陈国琦武卫政:打造“诚信政府”[EB/OL].http://www.
程芸彭尚平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一、西方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经典理论
人既是经济发展的最终受益者,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种资源。工业革命后,世界人口和经济开始了快速增长的过程,因此,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引起了世界范围的普遍关注,形成流派纷呈、见解各异的多种人口与经济发展理论。
1. 人口与经济发展的悲观论
悲观主义的人口经济理论的奠基人马尔萨斯,在1978年出版的《人口原理》一书中运用“两个公理”、“两个级数”、“三个命题”和“两种抑制”等研究了人口生产与生活资料的关系,开创性地建立了人口与经济关系的分析框架,使人口经济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而推动了人口学的发展。他认为人口的增值力无限大于土地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的能力。在某些情况下,一国财富的增加丝毫无助于改善贫苦劳动者的境况。无论经济如何发展,人均收入将永远处于户口水平。这种悲观的人口理论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在这一理论的推动下,关于人口与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不断推陈出新,出现了许多颇具世界影响的理论流派。这其中以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哈维·莱宾期坦和R·纳尔逊提出“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人口学家安理斯·科尔和埃勘加·胡佛的“人口增长制约经济增长”理论和保罗·埃利奇的“人口爆炸”理论为代表。
悲观的人口经济发展理论至今仍有争议,但却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悲观论的意义在于使我们清醒地看到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负面效应,使我们将人口问题作为经济问题研究的核心变量对待。但同时也要认识到那种对人口增长危言耸听或相关无事的论调都是错误的。
2. 人口与经济发展的乐观论
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经济危机,使世界人口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人口锐减,人口增长率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面对这种情况,欧美各国担心人口增长率的下降会影响发达国家的生存与发展,便相应产生了一系列与悲观主义人口经济发展论相反或相对的乐观人口与经济发展理论。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和美国经济学家A·H·汉森的“长期停滞”理论;美国朱利安·西蒙教授和英国农业经济学家格林·克拉克为代表的“人口推拉”理论;美国未来学家A·托夫勒和经济学家S·S·库兹涅茨的“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理论是乐观论的主要代表。
与悲观论相对,乐观论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正面效应。但具体分析起来,我们需要对悲观论和乐观论进行科学的整合,形成一种对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问题进行客观而公正的全方位评价的综合理论,用以正确指导我们的实践。
3. 人口转变理论
人口转变理论是一种联系社会经济发展,以人口发展过程及其演变的主要阶段为研究对象的人口理论。19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阶段,第二个阶段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阶段。人口转变理论一般被认为是现代社会中具有代表性的人口理论,它不仅被用于研究发达国家的人口发展,也广泛用于研究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发展。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人口转变的第三阶段,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结果。没有出现突然性的“人口爆炸”。由于出生率无法脱离经济水平,而使得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没能进入第三阶段,有必要采取措施控制人口的增长。
4. 经济适度人口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此为分析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最重要的理论之—,它的初创者是英国经济学家埃德温·坎南和威克赛尔。坎南以报酬递减律为根据,将产业最大收益当作达到适度人口的标准;其后,威克赛尔引入边际分析方祛研究适度人口。索维确立了现代经济适度人口理论的地位,拓展了研究范围,丰富和发展了对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1)为适度人口设立包括非经济因素在内的9个指标,使确定适度人口的标准趋于多元化;(2)将技术进步引入到适度入口的分析中,创立了动态适度人口理论;(3)将稳定人口应用于适度增长率的研究中,探讨了人口总量同经济总量的最优关系,因而获得更加系统化的理论分析思路。在索维之后,还有斯彭格勒所著《面对零增长》一书对经济适度人口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需要强调的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比适度人口论更为人口经济理论开拓了研究领域,明确表达了发展是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相协调的发展及其良性循环,这在—定意义上更加完整、科学地确立了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5. 人力资本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将人力、人的知识和技能认定为资本的一种形态即人力资本,认为它的形成是对教育、卫生、健康、劳动力迁移等影响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果,它能更大程度上带来经济效益,从而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后,贝克尔又丰富了人力资本理论,强调教育、培训等对于人力资本形成重要作用,并对人力资本投资、生育率、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剖析,提出了许多新的人力资本分析力祛。舒尔茨和贝克尔利用自己创立的理论对战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做出了比较合理的理解,强化了人们对人力资本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认识。
西方学者关于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经典理论是西方和世界人口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这些经典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人口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尽管这些经典理论中也存在不足甚至包含—些错误,但它们为我们探讨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提供了最基本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尤其对正确认识、把握和解决我国人口经济问题、促进我国人口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作用和参考价值。
二、国内人口与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随着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确定、发展和完善,中国人口科学研究也随着走向恢复、不断发展和繁荣的新阶段。在过去的20年中,国内学术界结合中国的国情,对人口与经济关系运行的机理、方式、途径等方面进行大量的深入剖析与探讨,在许多关键的人口经济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取得了一些重大的突破,并为国家的社会经济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的引入,学者普遍感到,研究中国人口经济问题不仅要探讨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内在关系,还要考虑资源环境对二者关系的制约关系。
蒋正华认为影响中国最大人口容量的因素有两个:一是食物供给现状和前景限制着着人口的过快增长;二是人口增长过快可从报酬递减和资源过度两方面影响经济的发展。田雪原则认为,人口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全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们必须认识和把握他们之间的协调关系。此外,于学军对人口老化与生产、人口老化与分配、人口老化与消费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叶文振关于孩子成本与效应的微观经济学分析、张纯元对贫困地区人口特征与消除贫困的研究等,均属于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
综观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我们不难发现它们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强调多学科的研究。这一时期的研究视角更加强调学科之间的交叉;人口质量对经济增长的研究也不局限于简单地探讨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而是将人口学、经济学、教育学、政策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科学地结合起来;二是更加注重实用性的研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学术界的研究重点和研究选题则更加突出其成果为国家社会经济生活的指导作用。
三、人口与经济发展理论给我们研究的启示
人口与经济发展这一重要命题,长期以来只是从经济学或环境学的角度,简单地理解为人口的增长或下降,带来经济收入的增加或减少、物质生活用品消费量的充裕或稀缺以及生态环境质量的破坏或下降。这种单纯从一两个学科视角的认识,仅仅反映了其本质的部分侧面,并未反映其深刻内涵。要深入了解和认识区域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必然全方位、多视角、多学科地加以研究分析,才有可能真正把握其深刻内涵。
结合我国实际,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人口质量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深刻影响,积极促进人口质量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机结合。中国人口日益膨胀,超规模的人口老龄化、巨大的人口就业压力及文化素质低下的人口群等,已构成我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制约因素,而解决的最有效办法就是确立经济发展以人力资源开发为核心依托的人口经济战略。我们应当警醒,自觉认识到我国是在人口多、科技、教育尚不发达、人口素质低下、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金缺乏的条件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而人力资源开发却严重滞后,因而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通过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和提高人力资本效益改善人力资源开发情况,扭转人力资源开发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被动局面。
摘要:本文通过对西方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经典理论和国内人口与经济发展研究现状的综述和分析,提出了人口与经济发展研究的几点启示,以及对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问题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人口,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1]齐良书:发展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
[2]刘纯元等:人口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3]温军等:发展的理论——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西北人口,1999年1期
[4]李仲生:中国经济与人口发展趋势展望.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年2期
年鉴学派的著名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曾提出了著名的3个历史“时间段”的概念。他认为在一个社会机构的“长时段”内,某些精英人物和重要机构所做出的行为与社会的变迁没有必然联系,而影响整个“长时段”进程的是气候、饮食、人口数量、爱好、性格等因素。哈瑞·丹特在他的经济预测报告《经济严冬就在眼前》中,也采用了类似的“长时段”的研究方法。丹特所认为的铁的自然法则和大趋势简单而言就是人口增减趋势对经济盛衰的决定作用。这是一个无法回避和改变的周期。在更大的历史背景下,还有一个新技术创新带来的长周期,它会引起整个人类社会的变革,经济发展的路径也会随之发生巨变。面对近百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我们是不幸的,但是我们处在2个周期的交汇点上,又是幸运的。丹特指出,抛弃无畏的挣扎,为未来的机会做好准备才是身处危机中最正确的做法。
无论是房地产泡沫,还是金融监管不力,无论是长期低利率政策,还是过度消费,在丹特看来这些都不是美国本次危机最根本的原因。要知道什么导致经济衰退,那么首先要知道什么致使经济增长。丹特回顾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美国经济发展史,他认为经济严冬的周期为80年。80年前,正是由于20世纪30年代末到20世纪60年代初出生的婴儿潮一代让人口迅速膨胀,才带来这一轮“长时段”内的经济增长。而周期内经济的起伏则是这一代人不同的生命阶段中完全不同的消费理念和行为所引起的。比如从二战后到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婴儿潮一代的父母在抚养、教育等方面加大支出,让经济很快恢复到了1929年以前的水平,然后经济持续上升,这个过程总共26年左右。但是到60年代后期,由于上一代人还未退休,新的一代已离开父母,整个家庭由注重消费转为注重储蓄,开支开始收缩,经济出现了短暂的滞胀时期,大约有14年左右。随后婴儿潮一代进入了结婚生子组建家庭,事业蒸蒸日上的黄金阶段,在这一时间段内,他们在重复自己父母的行为,在抚养、教育、住房方面有着巨大的开支,造就了整个危机之前的繁荣,即使是网络泡沫带来的短暂退却也没有阻止这个进程。这一段时间大约也是26年。经过丹特分析,人的支出高峰在出生后46-50年,也就是说从2008年开始经济在没有危机的情况下也会自然放缓,这个过程持续到2011年,然后由于次世代的规模远不如上一代人,80年的周期在2008年后十余年内结束,整个经济进入不可避免的严冬。
从这个经济周期论出发,丹特严厉批评了美国政府和美联储的救市行为。在他看来救市犹如给整个经济注入毒品,经济会得到短暂的兴奋和刺激,随后就是无底的深渊,而且下一次注入的效果会大打折扣,而且后果更为严重。但是诸如格林斯潘这样举足轻重的人物不仅看不到经济周期的自然规律,更是自信能够战胜每一次衰退,所以用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刺激经济,引发了美国私人债务的巨大泡沫。无疑这个泡沫是此次危机的直接原因,而且加剧了经济放缓带来的痛苦。更让丹特感到愤怒的是,目前美国还在继续采取量化宽松的政策,以继续扩大泡沫的做法来强行刺激人们背负更多的债务。他认为这样的做法只有让美国经济命悬一线,同时无法兑现承诺给国民的社保医保福利。
美国深陷泥潭,谁会来充当世界经济的救市主呢?是中国,还是印度,还是其他新兴经济体?丹特认为首先要排除中国。第一,人口消费曲线和经济盛衰相关联的法则在中国不那么明显,但是劳动力增长和人口消费关系密切。2015年后中国的人口出现峰值,随后是急速的减缓,出现20年左右的消费下跌,到2035年出现第二次峰值,然后就是漫长的衰退期;第二,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比美国更有过之而无不及,破灭近在咫尺;第三,中国经济严重依赖固定投资和出口,而消费贡献却在不断下滑;第四,被普遍认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支撑的城市化进程也走到了尽头。丹特分析认为,中国的城市标准远远高于西方,所以实际的城市化率已经接近极限。最后,中国经济几十年的高速发展,让很多新兴经济体过分依赖对中国的出口,这也推高了中国经济的泡沫,如果中国的增长不可避免的放缓,这些国家和地区都会遭殃。丹特更看好印度,不过在目前印度的状况下不可能担此重任。那么反抗无效,面对马上到来的严冬,我们怎么办呢?
在分析美国政府的救市行为时丹特就说过,通货紧缩未必是坏事,作为一个知名的风险投资者,他更看重危机所带来的机会。他给美国政府开出的药方是面对现实,接受紧缩、减少开支、削减债务、停止滥发钞票和贷款担保项目,美联储则要放弃愚蠢的调控行为,只需要把通胀率和通缩率努力维持在2.5%即可,不要再干蠢事。
《深圳经济特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是 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深圳经济特区实际,制定的条例。该条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阅读以下文章内容,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深圳经济特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XX年10月30日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根据XX年12月24日深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深圳经济特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深圳经济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具有深圳市(以下简称本市)户籍的人口和在本市居住的流动人口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实际,将人口计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人口发展中、长期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四条 市、区人民政府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效应当作为考核相关部门及其负责人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第五条 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市主管部门)是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区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区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及相关规定,负责本辖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
第六条 发展和改革、财政、公安、卫生、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文化、规划和国土、住房和建设、出租屋租赁管理等有关部门依据本条例的规定和各自的职责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七条 街道办事处(以下简称街道办)依照本条例及相关规定,具体负责本辖区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社区工作站协助街道办在本社区内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区主管部门可以委托街道办征收社会抚养费以及实施行政处罚。
第八条 工会、共青团、妇女联合会、计划生育协会及其他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居民委员会可以制定人口与计划生育自治公约,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作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内容之一。
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应当积极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社会公益性宣传。
第九条 本市户籍人口和在本市居住的流动人口依法享有国家、广东省和本市规定的计划生育服务待遇,应当接受有关部门的管理、检查,配合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采集工作。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对在本单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管理和服务
第十一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主管部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广东省有关规定及本地区实际情况,建立并督促、落实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制度。
第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出生缺陷预防和监测制度。
医疗机构、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提供出生缺陷预防技术服务。
第十三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主管部门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婚前、孕前检查等免费优生健康服务制度。
符合生育政策规定的本市户籍人口和在本市居住的流动人口按照规定享受免费婚前、孕前检查、咨询指导和随访跟踪等优生健康服务。
第十四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新生儿出生、死亡报告制度和终止妊娠统计制度。
医疗机构、保健机构应当定期向所在地主管部门报告新生儿出生、死亡个案信息和终止妊娠的统计信息。
主管部门、医疗机构、保健机构应当对上述个案信息予以保密。
第十五条 第一胎子女经本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织鉴定为病残儿,按照规定符合再生育条件且经市主管部门批准再生育的,应当接受产前医学检查。
第十六条 不得利用B超、染色体监测和其他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鼓励对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行为进行举报,对举报查证属实的,应当予以奖励。具体奖励办法由市主管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七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日常管理和监督。
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应当经依法批准并取得相应资质,按照有关规定对符合生育政策的夫妻提供服务。
不得采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实施三胎或者三胎以上的妊娠分娩。
第十八条 育龄夫妻应当落实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措施,接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预防和减少非意愿妊娠。不符合生育政策规定怀孕的妇女,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终止妊娠。
第十九条 本市实行计划生育服务证管理制度。
本市户籍已婚育龄妇女,应当向户籍所在地(以下简称户籍地)街道办申领广东省计划生育服务证明。
前往广东省外工作、生活的,应当向户籍地街道办申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办理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所列事项的,应当提交深圳市计划生育证明。深圳市计划生育证明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二十条 女方为本市户籍的,执行广东省的生育政策。
本市户籍已婚育龄妇女符合生育政策规定生育第一胎的,应当在生育前到女方现居住地街道办进行生育登记。
符合生育政策规定,申请再生育的,夫妻双方应当在怀孕前共同向女方户籍地街道办申请。
第二十一条 女方为流动人口的,执行其户籍地的生育政策。
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在本市生育第一胎的,应当在生育前向现居住地街道办办理生育登记。
第二十二条 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在本市居住的,应当自到达现居住地之日起三十日内向现居住地街道办交验其户籍地人口计生部门出具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或者广东省计划生育服务证明。
第二十三条 已怀孕的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户籍迁入本市时,应当向户籍迁入地街道办交验准予生育计划生育证明;符合原户籍地计划生育政策的,由户籍迁入地街道办换发广东省计划生育服务证明。
第二十四条 违反生育政策规定生育的,主管部门应当核查其户籍地出具的社会抚养费征收决定书和票据。违反计划生育规定拒绝接受处理的,不予办理有关计划生育证明。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区主管部门应当征收社会抚养费:
(一)超生的;
(二)本条例规定按超生处理的;
(三)未依法办理结婚登记而生育第一胎且自生育之日起六十日内未补办结婚登记手续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六条 本条例所称的超生是指违反法律、法规以及生育政策规定,超出准予生育胎次而生育子女的行为。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超生处理:
(一)未办理结婚登记生育第二胎以上的;
(二)未依法办理收养手续收养子女,经责令一百二十日内补办收养手续而逾期未补办的;
(三)有配偶一方与他人生育子女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其生育子女的;
(四)再生育时,第一胎子女为病残儿但未经本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织鉴定的;
(五)夫妻双方为本市户籍,或者一方为本市户籍另一方为非本市户籍的中国内地公民,违反女方户籍地生育政策在境外生育子女且其子女在本市办理入户或者两年内在境内累计居留满十八个月的;
(六)有证据证明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本人拒绝接受、配合主管部门调查且不能提供其与子女的非亲子关系鉴定结论或者非亲子关系证据的;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章 综合治理
第二十七条 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和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责任制。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应当与所在地的区主管部门或者街道办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落实计划生育的各项职责及奖惩规定,并接受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 市主管部门和公安、统计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对本市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开展常规统计、抽样调查、专项调查,并定期向社会公布统计分析数据。
第二十九条 市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建立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系统。
发展和改革、公安、卫生、教育、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计、出租屋租赁管理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与主管部门相互提供人口管理相关数据,实现人口信息共享,促进人口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第三十条 市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市人口出生变动趋势,向社会公布人口出生预报信息。
夫妻可以根据人口出生预报信息,结合家庭实际,选择生育时间和生育间隔。
第三十一条 有关部门办理下列事项时应当核查申请人的深圳市计划生育证明:
(一)公安部门办理已生育、已怀孕人员入户手续;
(二)公安部门办理随迁入户手续;
(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办理已生育、已怀孕人员的调动、录
(聘)用手续;
(四)民政部门办理深圳户籍人员收养子女手续;
(五)住房和建设部门销售或者租赁保障性住房。
申请人未能提供深圳市计划生育证明的,相关部门不予办理前款规定事项。
第三十二条 有关单位办理下列事项时应当核查申请人的相关计划生育证明:
(一)公安部门办理居住证,应当核查已婚育龄妇女的广东省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报告单;
(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办理就业登记手续,应当核查用人单位与其所在地的区主管部门或者街道办签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或者查验用人单位聘用的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的计划生育证明;
(三)房屋租赁管理部门办理住宅租赁合同登记,应当核查出租人与所在地街道办签订的出租屋流动人口综合管理责任书,同时核查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承租人经出租屋所在地街道办查验的计划生育证明;
(四)幼儿园、学校办理流动人口新生入园、入学、转学、少儿医保等手续,应当核查其父母的深圳市计划生育证明;
(五)医疗、保健机构为孕妇进行产前检查、接生,应当核查其深圳市计划生育证明。
申请人未能提供相关证明的,有关单位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其所在地街道办,街道办应当依照规定跟踪处理。
第三十三条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配合所在地街道办做好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每月向所在地街道社区工作站书面告知其所服务的物业小区内住户人口信息变动情况。
住房和建设部门应当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履行前款规定。
第三十四条 业主或者出租屋管理人应当与所在地街道办签订出租屋流动人口综合管理责任书,提供承租人员的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
第四章 奖励与保障
第三十五条 职工实行晚育并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除按国家、广东省有关规定享受假期优待外,女方增加产假十五天。
第三十六条 独生子女父母可以在子女出生后申请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本市户籍人口,从发证之日起至子女十四周岁止,由市、区人民政府发放独生子女保健费。独生子女保健费的标准、具体发放方式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三十七条 具有本市户籍且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或者没有生育只收养一个子女的,男性年满六十周岁、女性年满五十五周岁时,按照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给予计划生育奖励。
第三十八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在住房、医疗、养老等方面予以优先照顾,并将有关扶助工作纳入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
区主管部门应当做好扶助对象的资格确认、个案信息档案和日常管理工作。市、区财政、公安、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应当共同做好各项扶助政策措施的衔接工作。
第三十九条 本市户籍育龄夫妻或者在本市居住半年以上且纳入实际管理的流动人口育龄夫妻施行避孕节育手术的,凭手术证明,由所在单位给予休假,并由现居住地的区人民政府给予补助:
(一)放置宫内节育器的,自手术之日起准予休假三天,手术后七天内不得安排从事重体力劳动,并给予不低于二百元的补助;
(二)输精管结扎的,自手术之日起准予休假七天并给予不低于六百元的补助;
(三)输卵管结扎的,自手术之日起准予休假二十一天并给予不低于六百元的补助;
(四)妊娠十四周以内落实补救措施终止妊娠的,自手术之日起准予休假十五天并给予不低于三百元的补助;
(五)妊娠满十四周(含十四周)以上落实补救措施终止妊娠的,自手术之日起准予休假四十二天并给予不低于五百元的补助。
同时施行两种避孕节育手术的,合并计算假期和补助。
第四十条 按照本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规定接受节育手术的,其配偶可以享受五天看护假。
施行避孕节育手术的本人及其配偶,在规定的假期内照发工资,不影响福利待遇和全勤评奖。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实施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的机构,由区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实施人工终止妊娠的机构,由区主管部门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执业证书;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前款规定的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除按照前款给予处罚外,给予开除处分。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规定,医疗机构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没收非法所得和药品、器械,并处以五万元的罚款,对有关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三条 未按照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终止妊娠的,由区主管部门责令限期落实补救措施;逾期不落实的,处以一万元罚款;导致生育的,按照超生处理。
第四十四条 虚报、瞒报本人生育状况骗取计划生育证明或者提供虚假计划生育证明的,由区主管部门处以五千元罚款;虚报、瞒报本人生育状况导致超生的,按超生处理,并由区主管部门处以二万元罚款。
第四十五条 隐瞒超生事实迁入本市的,按照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并由区主管部门处以二万元罚款。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的,由街道办责令限期补办生育登记手续。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符合再生育政策规定,未经批准怀孕第二胎的,由街道办责令限期补办审批手续;生育时仍未补办审批手续的,由区主管部门按照本条例第五十条规定的计征基数征收百分之二的社会抚养费。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未办理生育登记的,由街道办责令限期补办生育登记手续;逾期未补办的,由现居住地区主管部门处以五百元罚款。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未交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或者广东省计划生育服务证的,由现居住地街道办责令限期交验;逾期未交验的,由现居住地区主管部门处以五百元罚款。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未交验准予生育计划生育证明的,由现居住地区主管部门处以二千元罚款。
第五十条 区主管部门按下列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
(一)超生一个子女的,对男女双方分别按计征基数一次性征收三倍社会抚养费;超生二个以上子女的,以超生一个子女应当征收的社会抚养费为基数,对每个超生子女以超生子女数为倍数征收社会抚养费;
(二)有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三项规定情形的,对男女双方分别按计征基数征收社会抚养费。
社会抚养费以生育行为发生时本市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额为征收的计征基数。被征收人上实际收入高于本市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额的,对其超出部分应当按照超出部分的两倍加征社会抚养费。
第五十一条 对超生的男女双方,有关单位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理:
(一)属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以及集体企业工作人员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开除处分或者解除聘用合同;
(二)隐瞒超生事实调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以及集体企业的,给予开除处分或者解除聘用合同;
(三)自依法处理完毕之日起未满五年的,超生人员及其子女户口不得迁入本市;
(四)自依法接受处理之日起未满五年的,不得申请廉租房及公共租赁住房;
(五)自依法接受处理之日起未满十五年的,不得申请购买保障性住房;
(六)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收回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退还所领取的独生子女保健费。
第五十二条 拒绝、阻碍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主管部门或者街道办予以制止并给予批评教育;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十三条 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在计划生育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有违法所得的,依法没收违法所得;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侵犯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的;
(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三)索取、收受贿赂的;
(四)截留、克扣、挪用、贪污计划生育经费或者社会抚养费的;
(五)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或者拒报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数据的;
(六)不按照规定办理深圳市计划生育证明的;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五十四条 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未完成管理目标以及不履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职责分工的,对有关部门及其主要责任人,按照责任制进行追究并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五十五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不履行有关协助计划生育管理义务的,由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责令改正,并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不执行相关优待奖励规定的,由区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逾期未改的,处以一万元罚款。
第五十六条 当事人未在规定期限内足额缴纳社会抚养费的,自欠缴之日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收滞纳金。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缴纳义务的,作出征收决定的区主管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七条 本条例所称独生子女是指父母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该子女没有同胞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以及与其父(母)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第五十八条 本条例所称的区,含光明、坪山、龙华、大鹏新区等管理区。
第五十九条 本条例规定由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具体办法的,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六个月内制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台湾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物产,掌握主要的农产品和矿产的分布地区。
2、了解台湾经济的发展过程,理解其经济特点和工业城市的分布。
3、了解台湾居民和城市的分布,理解其和大陆的关系。
4、理解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德育目标:
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台湾经济的特点和城市的分布。
2、教学难点:台湾和大陆密不可分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播放台湾日月潭美丽风光。上节我们了解了台湾的自然环境的特点,今天继续走进台湾,感受其丰富的物产和发达的经济。
让学生看教材第59页的图9.4(台湾岛主要的农作物和矿产分布)学生活动:(1)找出台湾主要的动植物资源。
(2)找出台湾的主要农作物和分布。
(3)找出台湾的矿产和分布地区。
(4)在图上指出台湾的主要旅游景点:日月潭,阿里山等。
总结: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面积广阔的山地孕育了台湾岛丰富的森林资源。台湾山脉海拔较高,从山下至山上气候的垂直分异明显,使得台湾森林树种十分丰富,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其中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台湾西部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土壤深厚肥沃,成为稻米、甘蔗、亚热带热带水果的主要区,因此台湾有“海上粮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的美誉。台湾岛四面环海,还有丰富的渔业和盐业资源,因此台湾又有了“东南盐都”的美称。从图上我们还可得知,台湾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铁、石油、天然气、铜等。
板书:
一、丰富的物产
1、动植物:樟树(樟脑)
2、农作物:水稻,小麦和甘蔗
3、矿产
4、旅游资源:日月潭,阿里山
承转:丰富的资源,优越的位置为台湾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们来了解台湾的经济特点。展示台湾交通及工业中心的分布图
讲述: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的经济一直以农业和农产品的加工为主,主要出口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大家看地图册第32页的“台湾省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上世纪五十年代,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的出口比例远大于工业产品,但从60年代以后,台湾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进口一加工一出口”型经济,到90年代,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在台湾出口商品中所占比例已微乎其微。台湾还大力建设了大量出口加工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台湾硅谷”——新竹科学园。请大家阅读61页材料。
承转:在以上优势条件的推动下,台湾经济发展很快,那么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呢? 活动:请大家阅读图9.5,回答以下问题 1.台湾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 2.这几个工业城市的分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提问,学生回答。略。
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台北、台中、高雄等位于台湾西部平原的沿海城市
板书:
二、以出口加工为主的工业
1、分布:西部平原
2、城市:台北,高雄,基隆,新竹
转承:台湾的居民和城市分布很有特点,我们了解一下他们的分布
学生活动:(1)找出台湾主要城市。
(2)找出台湾的主要民族,阅读63页材料分析其和大陆的关系
讲述:台湾最大的城市是台北,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是高雄。人口以汉族为主,主要来自中国的福建和广东,分布在西部平原,少数民族是高山族。
板书:
三、城市与居民
1、城市
2、居民
让学生看地图册第32页的“郑成功受降图”,说明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同学们阅读课本63页找出几个证据。
讲述:台湾在东汉开始进入我们国家的视线,清朝正式设立台湾省,居民,语言和文字和大陆一脉相承,台湾总有一天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板书:
四、期盼祖国统一
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了解了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点,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之“宝”。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翘首盼望着她的归来,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和平统一尽一份力。板书设计
一、丰富的物产
1、动植物:樟树(樟脑)
2、农作物:水稻,小麦和甘蔗
3、矿产
4、旅游资源:日月潭,阿里山
二、以出口加工为主的工业
1、分布:西部平原
2、城市:台北,高雄,基隆,新竹
三、城市与居民
1、城市
2、居民
前言:20世纪是人类物质文明最发达的时代,但也是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最为严重的时期。不可持续的经济畸增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使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严重挑战。传统工业是一柄双刃剑,在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生态遭破坏、人口急剧膨胀和环境不断加剧的境地。文章将研究人口与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主题:人口与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人口环境资源经济
正文
1、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2、1生态环境的含义及现状
地球15公里以下大气层和11公里厚度以内地壳,是人类和其他动植物生存和活动的基本领域,也是我们讲环境的基本范畴,定义为生物圈。生物圈内绿色植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还原者的数量保持着一定的比例,形成一定的生物链,维持着生态的平衡。人类诞生以前,生物圈保持着良好的循环;人类诞生直到农业社会,生态平衡也基本保持在良好状态。工业革命发生后,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征服自然”手段的无比增强,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对生物圈内的生产、消费、分解还原实行全面干预的结果,从人类角度说取得了无与伦比的巨大胜利,从自然界角度说受到越来越严重的伤害,对人类干预的一种报复性破坏。谋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根除这种“战胜自然”的破坏,保持生物链不受损害,摆正人类和人类活动在自然界的位置,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2、2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人口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对环境承载力造成压力。
人口的增加,导致对粮食的需求量的增加。为提高粮食产量。人们一方面采取扩大耕地面积的措施,如毁林开荒、毁草开荒等,将大片草原和森林开垦为耕地,这种做法虽然在近期内对缓解粮食供给不足的问题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破坏了生态平衡,引起了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气候异常等严惩的生态失调问题,从发展和长远的角度看是弊大于利、得不偿失。人们采取的另一个解决食物短缺问题的措施,就是依靠增加化肥和农药用量,以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但这又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土地肥力衰减和环境污染加剧的问题,不仅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而且也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大不利因素。
随着人口素质提高,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大量环境问题。一方面污染物排放量超过水环境容量日益加重的氮、磷污染加剧了水环境恶化。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加剧了水体污染。另一方面来说,酸雨蔓延、温室气体变浓和全球变暖。臭氧层消耗加剧和紫外线辐射变强,土地沙漠化加剧,水土流失严重,森林资源锐减,空气质量变差,固体废弃物与日俱增。除了工业化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外,人类大量捕杀动物,导致大量动物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同样也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发展。
(2)人口素质的提高,努力改善生态环境
工业化进程中,环境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为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人们一面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环境意识;一面增加投入,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中努力控制住环境污染恶化趋势。人口仍在继续增长,在人口压力不断增强条件下控制环境质量下降趋势,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面对这一现实,首先就是要使环境不再恶化,守住现有较低的环境质量水平线;其次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提供的能力,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治理,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并逐步实现人口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为此,相应的决策选择一是要扩大宣传,加强全民的环境意识。使更多的人认识到环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认识到只有一个地球、一种选择——保护环境。唤起近13亿民众关心环境、爱护环境、改善环境。
2、人口与资源利用的关系2、1资源的定义
关于资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定义为:所谓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笔者基本赞同这一观点,在此基础上将资源定义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有价值的物质,即为资源。它包括三层涵义二是资源的价值属性:一是资源不仅存在于自然界,如土地、淡水、矿产等自然资源;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主要是人力、科技、管理、信息等社会资源。,任何资源均有其可开发、利用的价值。三是资源的物质属性,虽然科学院正在探索是否存在非物质和反物质,但是现存世界的统一性仍在于它的物质性。
2、2人口与资源利用的关系
(1)人口导致了资源消耗增加,资源短缺严重。
随着人口增长和资源消耗量的增大,总体资源稀缺性加剧,耕地、淡水等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可持续发展。人口对资源消耗的增加不仅来自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而且来自每个人消耗量的增长,在人均资源减少过程中表现为很强的“加权效应”。在农业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生产扩张受到限制,消费资源的生产规模和结构受到限制。进入工业化社会冲破这许多限制,在人们追求高生活质量驱动下,消费资料尤其是多种耐用消费品的巨大增长和迅速更新换代,使人均消耗资源大增,人口作为分母对资源消耗表现出强有力的“加权效应。”联合国的一项统计表明,1960~1985年世界人口由30亿增加到48亿,增长60%;同期世界能源消耗增长130%,倍加于人口增长最主要的原因,为人均能源消耗产生的“加权效应”所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追求高生活质量欲望无限,21世纪人口作为分母对资源消耗产生的“加权效应”呈增强态势。尤其是人口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使这种“加权效应”不断升级,资源短缺加剧,许多已亮出“黄牌警告”。
(2)人口素质的提高对资源的有利方面
人口素质的提高,可以从各个方面实现节约和优化资源的产业结构,包括节约和优化使用水、土地、生物资源的农业产业结构,节约和综合利用水、能源、矿产资源等的工业结构,节约和优化经营使用再生和非再生资源的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消费结构、技术结构、城乡结构、外贸结构和社会结构,将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社会资源,也都有不足的方面,总体上是稀缺的。要从稀缺性上建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自然资源加以保护,不得随意滥垦滥伐、胡挖乱采破坏资从源头上保护好资源,在实践中节约资源,努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社会的发展,主要使人力、科技、管理、信息等社会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有
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比如说中国的基本医疗体系使资金回拢,由国家统一规划,减少了科技信息资源的重复浪费。在这里又不得不提中国对人才素质教育的资源有效利用,由原先提出的义务教育到教育的现代化无疑是国家利用权力集中资源使广大受教育群体得到资源优化的待遇。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对于中国而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是迫在眉睫和任重道远的。央央中国可以说是物产丰富、资源多样,然而对于这样一个拥有着13亿的大国而言,这让全世界都为之羡慕的资源平均到每一个人又是少得可怜。所以巨大的人口又迫使着中国不得不重视资源的利用。这也是我们作为新一代人的任务。
3、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3、1社会经济的定义
经济是指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社会经济制度,是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上层建筑赖依建立起来的基础;经济是指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包括物质资料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由它决定的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其内容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但主要是指生产力;经济是指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总称。包括一国全部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及其活动和部分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及其活动。
3、2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1)人口对社会经济的消极作用
人口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对社会生产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而消费的主体也是人,因此人口数量的多少对社会生产消费具有极大的影响力。首先,对人口过少的国家:1,缺少潜在需求。2,缺乏经济发展所必须的劳动力。3,市场规模小,影响贸易活动。其次,对于人口过多的国家:1,人口增长吞噬经济发展成果,要使经济发展的速度超过人口增长速度,那么所需要的资本额也要相应增大。2,在土地及资源不变的条件下,人口规模越大,人口压力九越重。工业社会前期的主要产业是农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就得从农业中准备。而人口密度过高,人均土地和资源占有量减少,劳动力生产水平及生活水平就会降低,以及起飞所必需的资本形成也会随之降低。并且人口增长过快对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很多不利条件:恶化人均占有资源量;增加失业;降低教育水平和劳动力素质导致熟练技能的劳动力缺乏的现象。
(2)人口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人口的大量增加,人口素质的提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有些国家由于抓住了人口爆发所带来的机遇,而实现了经济的迅猛发展,例如,人口的过快增长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有及其有利的一面:1,增加投资吸引力,国民生产总值规模较小的国家,在发展初期会保持经济高速增长。2,加速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提高了加工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出口企业的发展。
为更好地利用人口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可以从提高“发展为了人、发展依靠人、发展适应人、发展塑造人”的认识入手,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来,积极应对并妥善处理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复杂的问题,协调处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以满足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要求。尽快制定和规范涵盖全社会(包括农村人口)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扩大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同时,大力发展老年产业,从生产、经营和服务等方面为老年人提
供产品和服务,发挥老年产业的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另一方面,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制约城镇化的政策、制度障碍的逐步消除,加快推进城镇化条件已渐成熟。增强城镇吸引力和聚集力,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
总结:人口与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当今社会,随着人口的增加与人口素质的提高,在一定方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人口与生态环境,资源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生态环境恶化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资源浪费和消耗严重等都是人口数量增加带来的问题。因此,为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我们更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人口、环境、资源、经济的协调发展,这才是我们应该走的正确道路。
参考文献:《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周丽萍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龙口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山东龙口,264000 张巧玉,宗世富
关键词:新疆,人口,经济发展
1 人口数量与经济增长
人口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 新疆人口发展对区域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新疆各年人口总数、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数量关系来分析地区人口与地区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运用人口增长与人均GDP之间的发展关系模型, 计算人口的经济占有程度, 分析人口数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1 人口与经济增长的现状
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铺相成, 是一对矛盾统一体。经济发展为人口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物质生活条件, 而人口的进一步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内容[1]。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 人口的过度增长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消极阻碍作用,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负的反馈效应;另一方面,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正相关, 即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 人口增长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2]。新疆地区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呈现出以下特点:经济与人口同步发展, 但经济增长幅度远远高于人口增长幅度。如表1。
数据来源:《新疆统计年鉴201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新疆人口也迅速增加。2012年, 新疆地区的GDP为7505亿元, 比2006年增加了4460亿元;2012年总人口达到2233万人, 比2006年增加了183万人, 二者同向增长比较明显, 而且GDP的增长幅度远大于总人口的增长幅度, GDP在2006年的基础上增长了146%, 而人口只增长了8.9%;与此同时, 全区人均GDP也增长迅速, 2012年达到33796元/人, 是2006年的2.253倍。这些都充分说明全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远高于人口增长速度, 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人口增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准备。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能否协调发展, 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政策, 经济增长方式以及人口政策等多方面的因素。
1.2 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数量分析
新疆的人口总量与人均GDP基本上是同向增加的趋势。为了更好地说明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借鉴学者研究人口增长与人均GDP之间的一个发展关系模型[3]:
GDP (T) -GDP (T-1) =原有人口· (人均GDP (T) -人均GDP (T-1) ) +新增人口·人均GDP (T-1) +新增人口· (人均GDP (T) -人均GDP (T-1) )
其中, GDP (T) 指观察期地区生产总值;GDP (T-1) 指基期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 (T) 指观察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 (T-1) 指基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以上模型反映了人口增长对经济总量影响的不同方面, 具体影响如下:
(1) 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深度影响。所谓深度影响是指新增GDP中提高人均GDP的程度。从模型中可以看出, 原有人口· (人均GDP (T) -人均GDP (T-1) ) 与新增人口· (人均GDP (T) -人均GDP (T-1) ) 这两项表明了原有人口GDP与新增人口GDP在经济增长后的提高程度。以新疆2006年和2012年的数字为例计算得知:
原有人口· (人均GDP (2012) -人均GDP (2006) ) =3853.18亿元
新增人口· (人均GDP (2012) -人均GDP (2006) ) =343.97亿元
从2006年到2012年的六年中新增GDP达到了4460亿元, 而总人口也从2050万人增加到2233万人。这期间经济增加的3853.18亿元用于提高原有人口的经济占有程度, 使原有人口的经济占有量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改善与提高, 但与此同时, 也不得不拿出一部分GDP即343.97亿元用于提高新增人口的经济占有程度, 由此降低了原有人口的人均占有量。
(2) 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广度影响。广度影响是指在保持原有人口人均占有量不变的情况下, 经济总量的新增部分能够保证多少新增人口享有和原有人口相同的经济占有量。在模型中, 新增人口·人均GDP (T-1) 表述了这一思想。通过计算得知, 新增人口·人均GDP (T-1) =274.5亿元。也就是说, 在新增GDP中, 必须拿出274.5亿元来保证新增人口享受到初始年份原有人口所享有的经济占有量。
(3) 新增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模型中, 新增人口·人均GDP (T-1) +新增人口· (人均GDP (T) -人均GDP (T-1) ) 是新增人口对经济增量的占有部分。通过计算可以看出, 截至2012年, 全区年末人口比2006年增加了约183万人, GDP增加了4460亿元, 新增人口占新增GDP总量的13.87%。根据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新增人口占有的经济总量来分析, 六年期间, 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2.9%, 其中13.87%左右用于补充新增人口的人均占有量, 由此可以看出, 人口增加对于人均GDP占有量的增加有削弱作用。与此同时, 由于新疆经济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人口增长速度, 在经济增长的剩余中, 不但提高了原有人口经济占有量的水平, 而且还保证了新增约220万人的经济占有量与原有人口经济占有量的持平, 说明新增人口对经济增长也有一定的贡献。
2 人口素质与经济增长
人口素质的高低通常与所接受的教育水平相关, 教育投资能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并形成相应的人力资本, 虽然有多种方法可以用来衡量人力资本, 从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可靠性的角度考虑, 本文选用了人均受教育年限作为指标。本文将新疆6岁及以上的人口按照其受教育程度分为5组, 并为每组分别设定一个权数, 通过加权先计算出人力资本的总存量, 然后再除以各类人的数量之和, 就可以得到新疆的人均受教育年限指标。经过相应的计算后, 得到了新疆地区的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各年数据, 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 新疆地区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 同时, 人均GDP也不断地增加, 二者之间呈现同方向的变化趋势[4]。1982~2010年新疆文盲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从20.29%降为2.36%, 下降了17.93个百分点, 与全国同期相比变动趋势一致, 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如图1所示) 。这说明新疆人口受教育程度保持了较好的水平, 这有利于逐步提高科学文化水平, 提高劳动力的平均素质。
3 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
通过年龄结构人口比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对两者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同样对新疆人口城镇化与各年GDP数量进行回归分析, 可以用回归结果来分析两者之间的一定关系和影响。
3.1 人口年龄结构与经济增长
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 大多数学者认为“中间大, 两头小”的人口红利期的出现会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作用。从图2看到, 总人口从1982年的727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2181.58万人, 净增1454.58万人的情况下, 劳动年龄人口从1982年的56.75%上升到2010年的73.07%, 净增加851.57万人, 占净增人数的97.5%;14岁及14岁以下少儿人口比重则有39.56%下降到20.45%, 减少了71.37万人;65岁及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从48.18万人增加到141.41万人, 比重从3.68%上升到6.48%, 净增93.23万人, 占净增人数的10.67%。这说明, 新增人口主要是劳动力人口, 由于生育率和死亡率的下降, 少儿人口增长速度下降, 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下降, 而老年人口增长速度远大于其他年龄段的人口, 但由于人均寿命的提高, 劳动年龄的上限也在不断提高, 尤其在农村, 65岁以上老人从事生产劳动的比例还不小。本文就对新疆人口年龄结构对新疆经济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本文将15岁至64岁定义为劳动年龄人口, 然后计算其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例, 最后再与对应年份的人均GDP进行对比, 结果如表3。
从表3中可以发现, 除个别年份外, 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即全社会人口抚养比呈逐年下降趋势) , 但其与人均GDP的关系却并没有呈现单调增加的关系, 也就是说, 二者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于是本文绘制了二者的散点图, 并用各种函数关系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模拟, 发现曲线拟合度最高, 拟合效果图如图3所示。
基于以上分析, 本文对劳动年龄人口比重 (LDBZ) 与人均GDP (RJGDP) 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元回归, 回归结果如下:
其中R2=0.9666, 说明模型对数据的拟合度较高, 适合用来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说, 人均GDP除了受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小的影响外, 还受到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 二者之间并不是单纯的线性关系, 而是一种曲线关系, 反映了二者之间较为复杂的互动关系。
3.2 人口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
某个地区人口城镇化水平越高, 非农业部门对劳动力的需求就越大, 相应地就会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而当地的经济得到发展后, 会进一步加快当地城镇化的步伐。可见, 人口城镇化的水平与当地的经济增长是密切相关、相铺相成的。本文以新疆各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新疆的人口城镇化水平, 然后再与各年的GDP进行对比, 对比的结果见表4。
通过对表4进行分析, 发现新疆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 总体上处于上升的趋势, 并于2006年达到了43.37%, 与此同时, 新疆的GDP也一直处于上升的阶段, 从大致趋势看, 二者之间是呈现正相关的关系, 所以以GDP为因变量,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CZRK) 为解释变量, 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 回归结果如下:
其中括号中的数字表示对应参数估计值的T检验值, 均在1%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F=235.19, 回归方程在1%水平上显著。从中可以发现:人口城镇化水平越高,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两者存在正向的相关关系, 城镇人口所占比重每增加1%, 同一时期的GDP就增加515.67亿元, 城镇人口对新疆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贡献。
4 促进新疆经济社会的政策建议
本文对新疆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了数量分析, 从上述分析结果得出两者发展具有密切的相互效应关系, 为了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 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4.1 推进人口城镇化、优化人口结构
新疆地广人稀, 而且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因此, 要因地制宜地适当加快城镇化进程, 特别是要扩大中等城市数量, 优化空间结构, 促进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 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 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对转移到城镇的农村人口给予一定优惠和帮助。
4.2 加大教育教学力度, 提高人口素质
新疆少数民族人口众多, 其教育水平低下的问题亟待解决。因此, 政府要加大教育投资, 解决少数民族的受教育问题, 保证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顺利实施, 通过逐步提高科学文化水平, 提高劳动力的平均素质。
4.3 合理有效控制人口增长
新疆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至今, 人口生产类型总体上已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型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型转变。控制人口过度增长与提高人口素质最有效的办法是实行计划生育, 普及计划生育的知识, 大力发展地区经济,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参考文献
[1]张树安.民族地区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6.
[2]李仲生.人口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3]朱晓.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0.
【关键词】人口;经济;主成分分析;协调度
一、引言
人口与经济的关系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因此,长期以来人口和经济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经济发展与人口发展具有密切关系,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等因素,对经济的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在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中,经济发展对人口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人口发展对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为许多经济发展的指标中都离不开“人均”的概念。因此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合理控制人口数量,进一步调整好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人口和经济的协调状况可以用两者的协调度来反应,协调度是用来度量系统或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的定量指标,指对某一区域不同时段内,人口系统和经济系统内部要素的相互配合以及两系统间相互作用耦合程度的定量描述。
二、指标选取及研究方法
1.指标的选取
如果人口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就算人口规模很大,人口与经济的协调性程度也较高,反之,如果两者不协调,就算人口规模很小,人口与经济的协调性程度也较低。因此,为了能够合理的评价贵州省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本文选取了能够反映人口状况的4个指标,分别为:人口自然增长率、男女性别比、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口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城镇人口比重(城镇化率),分别从人口增加速度、性别、从业结构、城乡等方面说明贵州省人口状况;选取了反映经济状况的5个指标,分别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从总的经济结构、分城乡情况等方面反映了贵州省的经济状况。
2.研究方法介绍
(1)人口和经济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的计算
为全面分析问题,往往要搜集多个观察指标的数据。如果一个一个地分析这些指标,无疑会造成对研究对象的片面认识,也不容易得出综合的和一致性很好的结论。而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即主成分分析法就是考虑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个指标转换成较少的几个互不相关的指标,从而使进一步研究变得简单的一种统计方法。本文主要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首先,为了消除变量量纲及数量级不同所造成的影响,在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之前,要先将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 其计算公式为:
S代表指标的标准差;
将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利用SPSS 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相关矩阵的特征根和各指标的贡献率、累计贡献率等。一般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前K个成分已基本上能反映原变量的主要信息。因此,选取前K个指标作为主成分。将标准化后的原始数据代入下面公式(2)中,求得各主成分得分。
为了衡量贵州省的人口与经济的协调情况,我们运用协调度来作为衡量的手段,衡量协调度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耦合协调度、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和相关分析法等,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采用相关分析法中的Pearson相关系数来衡量贵州省的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协调状况。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由于人口状况(比如从业结构、城镇化率等)的改变速度较慢,一般落后于经济的发展,所以短期的观察一般不明显,所以本文采用了5年作为一个阶段,分别来观察每五年的人口与经济的协调状况。具体协调类型的判断标准如下表1:
三、研究结果分析
1.人口与经济发展状况评价
本文运用贵州省2000—2011年的统计数据,运用上述分析方法对贵州省的人口和经济状况进行了计算。利用SPSS19.0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选择了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具体见下表2。
以上的数据反应出,人口系统的主成分F1、F2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93.992%,所以选取两个主成分;经济系统的主成分F1的贡献率达到了96.476%,所以只需要选取一个主成分。
利用公式(3)构建人口和经济综合发展函数f(x)和g(y),两者的表达式如下:
f(x)=0.675F1+0.325F2
g(y)=F1
根据以上两公式,把我们所计算得到的主成分代入,可以得到贵州省人口和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如下表3和下圖1所示:整体来看,贵州省的人口和经济系统的函数值呈现上升趋势。这反映出贵州省人口与经济发展整体上处于上升的态势。
由于主成分分析法是以若干年的指标做为一个整体,通过分析每一个指标在这个整体中的权重来求出系统综合发展指数,这个指数反映的不是该年度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绝对水平,而是相对水平。即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求得的指数既可能有正值,也可能有负值。当其为正值时表明该年度的发展水平高于平均发展水平;当其为0时表明和平均发展水平一致;当其为负值时表明该年度的发展水平低于平均发展水平。发展水平越高的年度其评价指数越大。由系统分析的性质知人口系统的得分值与经济系统的得分值在数值上是对等的, 即人口系统得分的1分与经济得分的1分是等值的。
2.人口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价
本文運用上述计算协调度的方法,以每5年的滑动周期计算出了贵州省2000—2011年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见下图2和下表4),可以看出贵州省人口和经济的协调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且从2003年以来就一直处于良好协调的状态。
2000—2004年的协调度很低,仅为0.204,处于濒临失调的状态,主要是因为2000年贵州省的人口增长速度较快,而经济的增长速度较慢,所以造成协调度较低,随后的时间里人口增长速度在下降,经济的增长速度在不断增加,尤其是2004年以后,所以人口和经济的协调度较高。
以上的数据反映贵州省的人口和经济发展协调度良好,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各个产业的总值都在不断增加,2011年贵州省三次产业比重为0.13:0.38:0.49,已经趋于合理化,其中增加值比重最大的是第三产业;从业人口也不断合理化,2000年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为0.7:0.12:0.18,到2010年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为0.66:0.12:0.22;2000年,贵州省城镇化率为23.87%,而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贵州省省城镇化率已经达到33.80%,十年间城镇人口比重提高了9.93个百分点。这些都说明了人口和经济的发展都在不断趋于合理化。
四、结论
人口与经济之间关系密切,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但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对贵州省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仍较少。本文在对其他省份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评价体系和相应的模型,对贵州省2000—2011年的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除个别年份外,贵州省人口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良好。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人口与经济发展有较紧密的联系,所以在不断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注重人口结构的调整,包括总人口数量的控制,就业结构调整、城镇化率的提高和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等等,尤其是城镇化率的提高,因为贵州省的农村人口较多,农业存在大量闲置劳动力,所以积极合理的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对经济发展很有利;要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因为近些年贵州省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所以积极发展老龄产业,能在很大程度减少社会的负担,加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冬华.多元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2]苏飞,张平宇.辽宁省人口结构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10,2.
[3]李雪铭,李婉娜. 1990 年代以来大连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定量分析[J]. 经济地理,2005,5.
[4]杨忍,任志远.西北五省人口经济协调状况及空间相关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9(10).
[5]蒲婷婷,王家勋,王生林.甘肃省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与分析[J].甘肃理论学刊,2010,3(2).
【人口与经济论文】推荐阅读:
人口与经济发展11-10
解读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论文10-28
中国人口与民族07-23
人口与人种人教版06-14
人口与城乡格局优化09-06
中华民族与人口11-08
人口理论与计生工作10-02
人口老龄化现状与挑战10-22
中国的人口与民族课件10-26
《人口增长与计划生育》教案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