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内控先进事迹(共8篇)
一、加强内控文化建设提高内控管理意识促进全行内控管理上等级 一加强内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内控管理工作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为进一步健全我行内控机制控制和防范经营风险不断增强全体员工的内控意识根据《中国工商银行基层行内控综合评价实施细则试行》的文件精神我行于上年7月成立了由省分行行长为主任委员、副行长和总稽核为副主任委员、各业务部室及稽核监督、人力资源、纪检监察、保卫等部门负责人为委员的内部控制管理委员会委员会秘书处设在稽核监督部负责全行的内部控制及评价指导工作制定下发了《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内部控制管理委员会工作规则》并要求各市分行及下属县级支行比照成立内控管理委员会。至此机构明确、职责清晰的省、市、县三级内控管理组织全部建立从而为今后内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二积极开展各项内控宣传和检查活动。两年多来在省分行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分行内控管理工作逐步走向了规范化。今年根据分行内控管理现状研究制定了《分行“内控管理上等级”活动实施意见》提出了全行今年到今年各年度内控评价目标和相应的工作措施。根据分行内控委员会及行长办公会议要求及时下发了《关于在全行集中开展内部控制教育和建设活动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专业和主要风险点内控管理的通知》组织全行集中开展“内部 控制教育和建设活动”各市分行根据分行要求在活动中共排查出主要问题343条分行各专业部门在各行上报的问题的基础上切实采取措施开展整章建制各部门先后共研究出台各项管理制度措施18项。今年为进一步推动内控文化建设分行将在全辖开展“内控教育月活动”为使内控工作深入人心贯彻到位稽核监督部总经理深入基层行向基层网点负责人进行内控文化与建设的宣讲和辅导。为使内控评价工作落到实处分行组织督导小组先后对全辖13个二级分行的评价工作进行了督导。在此基础上还充分发挥“网讯”宣传的阵地作用两年多来年稽核监督部共编写《内控动态》24篇编发网讯146篇分行采用123篇总行采用51篇扩大了内控工作的影响面。针对稽核中发现的管理问题还及时编发了《稽核内情通报》为协助专业部门加强管理及时提供了信息。由于全行上下的共同努力今年我行内控评价综合得分76.93分实现了本年度的上等级目标。较好地发挥了内控委员会秘书处的职能推进了内控风险文化建设全行一、二、三道防线得到了协调发展。
二、突出重点从本行工作实际出发积极开展各项现场稽核工作 上年以来稽核监督部根据总省行的工作重点和全行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热点和难点在完成常规的离任、责任稽核和年终会计决算专项稽核的基础上结合分行实际先后开展中间业务收入核算情况稽核调查、债券业务稽核、个人住房贷款稽核调查、贷后管理专项稽核、新增个人消费贷款专项稽核、政策性住房金融业务专项稽核、票据融资业务专项稽核、外汇不良贷款专项稽核、项目贷款及新增流动 资金不良贷款专项稽核等一系列现场稽核工作。在此基础上分行还逐步加大了对新业务领域和分行本级的稽核尝试开展了电子银行业务稽核并对分行会计结算部清算中心、资金营运部资金业务、国际业务部外汇资金、外汇清算及“汇市通”业务进行了现场稽核。在现场稽核中稽核监督部注重抓好事前准备和事后整改工作。事前除拟定方案等常规准备工作外还进行非现场取数分析、试点、培训等准备工作。为督促整改出台了《分行稽核发现问题后续整改问责制》等 截止今年6月末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共组织全行稽核部门开展各种形式的稽核检查2247次累计投入稽核力量达8646人次发现违规违章问题10309条发出整改通知书865份提出整改意见5870条对稽核查实的问题处罚违规违章责任人1117人次处罚单位181个经济罚款10.7万元。其中由分行稽核监督部直接开展的稽核检查190次累计投入稽核力量达1048人次发现违规违章问题1495条发出稽核整改通知书88份提出整改意见654条分行直接处罚违规违章责任人173人其中下岗及警告以上处分52人经济处罚4.01万元。在完成各项既定稽核任务的基础上稽核部还非常重视稽核效果坚持查处改相结合。仅今年稽核报告由分行行长亲自书面批示的就多达11次向专业部门发出《稽核内情通报》9份各专业部门采取应对措施达20多项次。每次专项稽核发现的突出问题均有处罚、有通报、有整改要求仅今年发出整改通知书328份在辖内下发全 行通报8份提出整改意见2055条落实整改2042条整改率为99.37。
三、加大工作力度创建具有江苏特色的非现场稽核模式 一实现非现场稽核工作两个根本性转变。目前全国非现场稽核尚未形成统一的工作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分行稽核监督部门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努力尝试在非现场稽核监控中初步形成相对成熟的模式实现了两个根本性的转变。一是优化取数方式实现了由报送稽核到计算机系统自动取数的转变。充分运用信贷综合管理系统积极开发个人住房、个人消费贷款子系统通用查询模块提高自动获取资产业务经营管理数据能力同时自主组织开发了“分行综合业务非现场稽核COSS系统”解决财会数据瓶颈。二是扩大稽核范围实现了由资产业务向资产、负债业务全面稽核的转变。取数方式革新非现场稽核范围得到了有效扩充资产业务稽核由法人客户扩大到个人住房、个人消费贷款领域财务核算业务稽核从无到有已尝试性对全辖机构会计、财务、存款、银行卡等业务进行跟踪分析非现场稽核威慑力显著增强得到总行稽核监督局的认可。二不断提高非现场稽核效率。非现场稽核的全面推开为分行扩大稽核覆盖面、提高稽核效率、增强稽核主动性和针对性提供了有力支持。近年来稽核部共撰写非现场稽核动态分析54期发出异动信息数千条涉及法人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财务会计、银行卡等业务增强了现场稽核的针对性提高了稽核效率 为业务的规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如分行住房金融业务部根据《个人住房贷款非现场分析报告》反映的问题给予5家支行停牌、7家支行整改处罚个人金融业务部根据《个人消费贷款非现场分析报告》反映的问题给予一家市分行停牌、一家市分行警告处罚。近年来共完成《全省一季度末储蓄存款的异动分析》、《今年6月份全辖活期储蓄交易情况的非现场稽核分析报告》、《个人短期信用贷款》、《今年一、二季度的全辖ATM机使用情况》等10余篇非现场专项分析报告。分析报告得到行领导的高度重视易会满行长对其中五篇报告分别作了重要批示。分行相关专业部室根据行领导的批示均能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到位。如分行银行卡业务部根据行领导批示加大了对分行ATM机日均交易的监测。另外分行上报的非现场稽核报告也被总行评为优秀稽核报告。三积极运用ACL软件开展非现场稽核分析。今年下半年分行引进世界先进的通用审计软件ACL非现场分析手段与国际接轨一年时间先后利用ACL开展了对储蓄、个人贷款、中间业务数据进行深层次、多角度分析形成报告受到了总行的好评。四努力拓展非现场稽核的核实渠道。随着分行非现场稽核分析内容的不断增加需核实的内容也越来越多为提高非现场稽核的时效性分行从今年开始启用“非现场稽核核查通知书”对非现场稽核发现的疑点通过“核查通知书”的形式下发二级分行进行核实并要求将核实结果上报分行稽核监督部通过核查通知书的方式大大提高了非现场稽核的情况反馈效率。
四、创新稽核工作方法提高稽核监督管理水平一建立“总稽核令”制度。为持久保持严查严处的威势促进基层行严格执行制度防范风险隐患稽核监督部进一步创新稽核手段于上年3月份制定下发了《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总稽核令”》的通知规定稽核人员持“总稽核令”进行突击检查费用、车辆自带不要基层接待查清问题带回省行直接处理。上年3月、12月稽核人员分两次持“总稽核令”分别对盐城、泰州、镇江、宿迁、无锡市分行所辖的24个网点“八不准”、“九条禁令”执行情况进行了突击检查共发现各类违规违章操作问题近51条对15名责任人给予下岗处理对10名责任人经济处罚5300元。通过实施“总稽核令”的检查方式在全行基层网点引起了震动由于“总稽核令”的检查方式具有随机性、突击性、事先不通知被检查行的特点其威慑面是100从而强化了基层行执行规章制度自觉性。今年又先后两次持“总稽核令”对常州等6个二级分行20个网点的临柜业务人员执行“八不准”以及“九条禁令”情况进行了突击检查共对37名责任人进行了处罚。二实施营业网点负责人强制休假稽核。针对部分基层网点管理不到位情况稽核部分析认为主观上与我行各级管理人员未认真履行管理职责有密切关系。因此及时制定方案在全行组织开展了会计、出纳、个人金融专业管理人员履职情况专项稽核和对网点负责人的强制休假稽核力度仅今年即在全辖组织对224个营业网点负责人进行了“突击性”的强制休假稽核。提高了全行各级管理人员的内控意识、责任意识推动了全行各级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受到基层行领导的欢迎。三设立基层营业网点违规违章监督投诉电话。为充分发挥全行员工参与管理的主人翁精神增强全员风险控制的意识对违规违章人员形成较强的威慑力我行于今年10月制定下发了《关于设立基层营业网点违规违章监督投诉电话的通知》要求将举报电话号码下发到所有基层营业网点让基层员工都知道举报电话号码稽核监督部设专人接听记录并按有关程序进行核实和处理。监督举报电话的设立增添了基层员工反映问题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内部的“110”的作用也为及时发现问题、查找问题提供了方向和依据。四稽核发现问题与市分行行长绩效考评挂钩。上年以来按照省分行党委的意见为了加强对市分行行长的考核引导各市分行对管理工作的重视分行将年度对各市分行稽核发现的重要违规违纪问题与行长绩效考评挂钩。及时制定下发了《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市分行违规违纪案件考评办法试行》。年末根据全年稽核发现的问题对照考评办法实事求是地对各市分行进行了考评。
五、积极协助和参与总行稽核监督局的有关工作 分行稽核工作的有效开展得到了总行稽核监督局的充分肯定和重视。近年来总行多次要求分行稽核监督部协助或参与其工作分行稽核部门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响应如先后参与编写了《中国工商银行银行卡业务系统稽核方案》、《外汇不良贷款稽核方案》、《信贷业务稽核操作规程》参与修订了《中国工商银行内部控 制暂行规定》、《中国工商银行基层内控综合评价实施细则》协助完成了《中国工商银行非现场稽核监控指标体系》的编写及国外引进的ACL软件的测试、研究工作等。同时还多次派出业务骨干直接参加总行的稽核项目均得到了总行的好评。
六、加强联络保持沟通努力做好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工作 在及时做好向江苏省银监局上报日常监管报表和联络的基础上自今年以来分行分别接受了审计署驻武汉特派办对分行上年度资产负债损益情况的审计总行监事会对我行今年1—10月期间信贷、财务专项检查银监局对分行非信贷资产、表外业务及贷款质量情况的检查及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等对分行的审计检查检查范围之广、投入人力之多、经历时间之久、接待任务之重是分行历史上少有的。对此分行党委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有关协调机构稽核部作为协调办公室为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做了大量细致地协调和服务工作。在检查结束后又根据行领导要求对我行接受外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逐条梳理并要求全行及时全面整改。
一、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合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合规管理机制尚未理顺。
综观国内外商业银行采取的合规管理模式大体分为两种, 一种是集中化的合规管理模式, 即独立的条线垂直管理, 由上级机构横向、纵向派驻合规工作人员。另一种是分散化的合规管理模式, 即独立的合规部门承担系统合规管理职责, 其他银行内部管理部门承担具体合规管理职责。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大多采用不规范的分散化合规管理模式, 即由多个部门在各自领域内独立行使合规管理职能, 并未赋予合规部门整体组织管理的责任。由于缺乏系统整合和权力制约, 某些部门既是业务拓展者, 又是本领域内合规问题的管理者和最终裁决者, 从而造成合规管理在机制上失去应有的控制和制衡。
2、合规部门的独立性及管理的有效性还存在明显欠缺。
2005年4月,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颁布的《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中对银行合规部门做了如下定义“银行合规部门是识别、评估、通报、监控并报告银行合规风险的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但现实中, 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部门大多脱胎于原有管理模式, 并未随合规部门的设立调整原有管理格局, 致使合规部门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存在明显欠缺, 还无法完全履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定义的系统性合规管理职能。一些商业银行的合规部门仅承担一些具体工作, 沦为事务性部门, 偏离了部门设立的初衷。特别是在商业银行的一些基层分支机构, 合规管理部门力量薄弱, 合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这与商业银行违规事项主要产生于基层的现实反差较大。
3、内控制度的执行效力不强。
近年来, 各家商业银行陆续出台了大量的内控管理制度, 但实际执行情况不甚理想。究其原因, 第一是由于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出台时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客观实际、地区差异, 忽视了执行者的可操作性等因素, 造成制度的权威性、适用性大打折扣, 给执行者变通掌握提供了充分的理由。第二是由于金融市场竞争加剧, 商业银行各级业务发展人员往往承担巨大的考核指标压力, 在违规可以获取现实利益的情况下, 业务发展人员难以坚持合规操作。
4、缺乏有效的合规管理方法。
完善的合规管理应该包括合规预警、合规监测、合规问责, 对于严重的违规事项应当具备发现、提示、纠正、补救的能力。
现阶段, 我国很多商业银行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合规管理方法, 存在合规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对于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合规风险点缺乏有效的识别、评估、预警、监测方法。合规管理大多停留在被动地应对各种已发生风险事项, 主动预防风险的能力较差。一些商业银行缺乏相应的管理方法、管理工具, 影响了管理效果。
二、加强商业银行内控合规管理的设想
1、完善商业银行合规管理体制, 强化合规部门职能。
在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采取分散化合规管理模式的情况下, 调整管理格局, 明确银行合规部门及其他内部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 真正赋予合规部门系统管理合规风险的职责和权力。要由合规部门负责合规管理职责的划分;整体合规风险的预警、监测、提示;其他管理部门据此开展相应的合规管理活动。
待分散化的合规管理模式运行成熟后, 我国商业银行应逐步向集中化的合规管理模式过渡。即在各商业银行总部设立首席合规官, 独立负责商业银行的合规管理, 并由首席合规官向各个业务条线、各级分支机构直接派驻合规工作人员, 并对派驻人员拥有人事、财务调配权。派驻人员不受当地分支机构行政领导管理, 直接对首席合规官负责, 从而实现合规管理的独立性和对业务发展的科学制衡。
2、引入平行作业机制。
笔者认为, 保证内控制度真正得到有效执行, 关键在于对执行过程的监控与制约。因此合规管理应融入具体业务过程, 努力实现全过程的参与、监控。
目前, 一些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在一些重要业务领域实行三人平行作业机制, 即由业务发展人员、风险管理人员、合规管理人员从不同角度提出独立意见, 供最终决策者作出决策意见。
笔者认为, 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在信贷、资金、大额成本费用支出等重要领域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 逐步尝试引入平行作业机制, 实现过程化的合规管理, 以此解决内控制度的执行效力问题。
3、探索有效的合规管理方法。
我国商业银行应借鉴发达国家作法, 突出发挥合规管理的评价功能。由合规部门组织定期识别、评估全行的各类合规风险, 确定风险级别, 并提出管理措施。在此基础上, 规章制度的制定和管理手段的运用都要以有效识别、计量、防范、监测、化解合规风险为主线。对于高级别的合规风险点, 应定期检讨管理措施的有效性以便及时更新制度。
此外, 商业银行应致力于建立一个顺畅的信息渠道。一方面保证相关的管理信息能及时、准确地传达到执行者, 使执行者能够充分了解涉及其责任和义务的政策;另一方面保证执行中的相关问题能够快速地反馈到管理者, 以便采取补救措施或调整管理政策。
加强制度建设,夯实管理基础
根据新业务品种上市后的新特点,尽快完善相关制度,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在建立“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的同时,及时改进和完善有关制度规定。
一是要明确授权、主办、批准、执行、记录和核对等重要业务操作环节的权限和责任,做到职责对应、责任明晰、管理严格,防止任何权力和运作的失控。
二是健全完善重要部位和关键环节的规章制度。随着各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工作的发展,要加强对客户经理的管理与监督,及时征求客户对客户经理的意见,防止以包代管现象的发生。对基层网点出纳和储蓄的交接、库款的调出调入、介款员和储蓄所的交接、印押证三分管、枪支弹药管理、款项守押管理等,都应置于有效的控制和监督之下。同时,对个人金融、会计结算、银行卡等案件高发的业务领域,应加强有关规章制度的严密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是深入改造信贷管理流程,加快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新业务中的开发应用,完善综合管理系统,建立集中式的业务管理数据库,逐步实现经营决策的软件化,管理上的标准化、智能化,风险控制的程序化。
严格监督检查,确保制度落实
一是不断完善业已形成的监督检查体系。会计结算、个人金融等专业要坚持“每月一抽查,每季一检查,每季一排队,全年一表彰”的检查考核机制,检查要有计划、有方案、有通报、有考核、有奖罚,并将处罚结果与内控评价结合起来,与行长绩效考核结合起来。各商业银行应按照总行的有关规定,不断加大自我检查和考核的力度。将所有信贷资产业务和表外信用业务、各项信贷政策执行情况以及贷后管理纳入信贷综合管理系统的监测范围,增强贷款风险的分级预警提示功能,通过对各项相关指标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违规问题多、新增贷款不良率高的基层行实行重点监控。要大力完善“下管一级、监控两级”管理体制,尽快将监控范围从信贷业务扩展到其他各项业务,延伸到各个层面。要提高上级行对下级行及各营业网点的监控能力,全面构建严密高效的内控管理新机制。事后监督要采取重点监督和全面检查相结合、计算机监督和人工监督相结合的方法,把现金管理、大额支付凭证审核、科目之间的勾稽关系、资金流向、业务的合法合规性等作为监督重点,确保不间断的连续监督,保证当天发生的业务24小时内监督完毕,并逐步实现对柜面业务的实时监督。应坚持实行每月通报、半年汇总排序等制度。稽核部门要充分发挥内控综合管理部门的作用,提高稽核频率,特别对重点岗位、重要环节以及风险较大的业务,要坚持进行专项稽核。
二是各基层商业银行应每月至少组织一次自查,每季召开一次管理分析会。
三是坚持总会计坐班、营业室主任值班和检查辅导员日常监督检查的制度,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发挥好职能作用。
四是认真落实重点部位、重要环节的控制制度。改进前后台业务处理事权的划分方式,把事前的预警防范、事中的权限控制与事后的重点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将防范案件事故的关口前移,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要严格执行岗位轮换、强制休假、款项调拨、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密码管理、银企对帐、枪支管理、守库押运、“三位一体”值班等制度。储蓄所主任、经管印押证人员、票据交换员、会计主管、主办和管库员等,要按规定进行岗位轮换,防患于未然。
严格经营管理,确保营运安全
金融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金融风险贯穿于银行经营发展的全过程。目前,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是资产风险和案件风险,其中案件风险的突发性和破坏力更强,并且是形成资产风险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进一步降低不良贷款、防范资产风险的同时,应下更大的力量抓好案件风险的防范。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严格管理、稳健经营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好加强管理与加快发展的关系,彻底克服重发展、轻管理,重市场、轻内控的错误倾向,真正做到发展与管理并重,创新与规范并举,切实维护金融安全。
实行责任追究,查处违规行为
首先落实检查责任,将落实规章制度的情况纳入考核内容。其次,落实管理责任。凡是违规违纪造成案件发生的直接责任人和直接领导人;凡是瞒案不报、有案不查的责任人;凡是应检查而不检查,或检查走过场,致使应该发现的案件没有及时发现的责任人;凡是对于案件查处不彻底或不按规定处理的责任人,都应予以严厉的处罚。
加强人员培养,提高队伍素质
青岛九鼎方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008年02月
项目概要
1.1 背景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一方面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另一方面由于合规与内部控制基础薄弱,操作风险突显,导致金融案件频发,不仅严重制约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和金融产品创新,而且威胁国家金融安全。为此,银监会将加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监管、重视公司治理机制、以及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合规及操作风险管理、建立完善问责制作为目前工作的重点。
为促进商业银行建立和健全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和内部控制体系,防范金融风险(尤其是操作风险),保障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一年多来监管当局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2004年2月1日,修订后的《商业银行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提出“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制定本行的业务规则,建立、健全本行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同年2月21日,国务院颁布《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以法律形式引进了国际通行的审慎经营理念。
2005年2月1日,银监会制订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正式施行。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为主要框架,借鉴COSO报告有关内容(包括所提出的ERM模型),运用国际质量管理的理念和基本方法,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做出了全面、系统、详细的规定。2005年3月22日,银监会发布《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简称“十三条”),强化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防范。
2005年4月29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合规和银行内部合规部门》(Compliance and the compliance function in banks)。为各银行提供指导,并阐述了银行业监管机构关于银行业机构合规的观点。为满足监管机构的监管要求,银行必须遵循有效的合规政策和程序,并在发现有违规情况发生时,银行管理层能够采取适当措施予以纠正。
2005年7月13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借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04年发布的修订后的公司治理原则,并吸纳各国银行业机构稳健公司治理做法和各银行业监管当局银行公司治理方面的监管经验的基础上,针对银行业机构的独特性,为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委员会对1999年发布的银行公司治理指引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发布了征求意见稿《加强银行的公司治理》修订稿,旨在帮助各国银行业监管机构推动本国银行业机构采用稳健的公司治理做法。
该文件明确指出:风险管理战略和风险管理技术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稳健公司治理的基本要素尤其包括建立强有力的内部控制体系。
2005年9月9日,上海银监局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借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银行合规与合规部门》,结合上海市的实际情况出台了《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合规指导意见》),要求在沪商业银行法人银行、分行等金融机构组建合规部门,建立有效管理合规风险的运行机制,促进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以确保银行安全稳健运行。
2005年10月24日,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上海银行业首届合规年会上对上海银行业加强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明确提出将在全国推广上海的经验和做法。
2006年2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发布了风险管理做法指引修订稿。指引中的内部控制文件,旨在通过提供稳健和审慎的内控措施,以供金融机构结合自身的风险和业务状况加以采用。
2006年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旨在加强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维护商业银行安全稳健运行。
2005年下半年至今,包括中国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在内的总行和支行依据国家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及中国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在业内率先启动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项目。经过多方的努力,在青岛九鼎方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鼎方略”)和其战略合作伙伴北京华普永道的指导和帮助下,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项目已顺利完成,并得到监管当局的充分肯定。
本文件是针对中国工商银行青岛市分行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需求,结合基于流程管理的岗责管理体系建设需要,提出的项目咨询建议,项目名称拟定为“中国中国工商银行青岛市分行合规内控管理体系建设”,即“合规内控管理体系建设”项目,简称“合规项目”。1.2 合规项目对中国工商银行青岛市分行的作用
有利于实现发展战略
要充分实现中国工商银行青岛市分行的发展战略和增强核心竞争力,必须有一个绩效优良的风险管理体系作为支撑。按《合规指导意见》和《内控评价方法》的要求,建设青岛市分行的合规内控体系,全面夯实基础管理水平,将对青岛市分行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支持作用,有利于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管理与先进理念相结合的合规内控体系和岗责体系,培育健康的风险文化,有效防范风险,为工行青岛市分行银行的体制改革及提升核心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
有利于防范操作风险和合规风险
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着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以及合规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和法律风险等,其中对合规风险、操作风险的控制是防范其他风险的基础。合规内控体系对银行风险的防范主要是通过防范操作风险来实现,主要作用表现在:
一是完善业务合规内控制度。合规内控体系强调“系统的管理方法”,要求不仅对每个过程做出规定,还要对过程之间的接口做出规定,从而形成完整的“过程网络”,使各项管理制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是强化风险管理手段。合规内控体系为风险管理提供了策划、实施、检查、持续改进的框架。在建立、实施内控体系时,采用过程方法和管理的系统方法,通过识别众多相互关联的活动过程,以及对这些过程的管理和连续监控,预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合规风险是诱发操作风险的最为直接的因素。通过合规内控体系的建立,实现“一流程一程序,一岗位一手册”,必将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奠定必备的管理基础。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合规文化。合规项目建设的过程也是培育风险文化的过程,这种风险文化的精髓和实质是增强履行职责的自觉性和执行制度的严肃性,减少做事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通过合规项目的建设过程,努力在全行倡导和形成以“合规从高层做起”、“人人合规”、“合规创造价值”等为核心理念的合规文化,并与“流程银行”、“ONE BANK”、“风险为本”等管理理念相呼应,共同构建青岛市分行全新的优秀企业文化。
有利于提高基础管理水平
合规项目建成后是一个文件化的体系,特征是高度系统化和规范化。合规风险管理的关键是个“规”字!这个“规”不是简单的一个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的制度汇编,而应该既是一个与各业务及管理活动、各条线和运作单元以及各岗位形成明确映射关系的文件化管理系统,又是平衡业绩目标和合规目标关系并确保目标实现的保证,还是将岗责体系、报告路线、监测评价、激励机制等多项管理要素有机结合的载体。
这对提高基础管理的作用体现在完善业务规章制度。通过对现行规章制度的支持、补充、整合、优化和完善,要求对每个流程及其接口,都以文件的形式加以明确,不仅明确业务操作流程,而且对各项管理流程与支持流程也作了规定,并通过岗责体系的建立,将岗责落实和映射到每项工作/活动中,确保每位员工都能准确掌握工作的关键控制点,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1.3 项目可行性分析
成熟的项目实施技术
项目的技术可行性表现在:第一,有国内同业银行的成功经验可供借鉴;第二,中国工商银行已经具备各种管理规定和制度基础;青岛市分行通过一年的发展也完成了基本规章制度的构建。合规项目不是在现有的管理架构之外另起炉灶,而是充分理顺现有各种管理的关系,并提供一种把现有管理规定落到实处的平台和机制。
成本效益上完全可行 合规项目建设是工行青岛市分行经营管理的基础建设。合规项目的增量投入,主要是外部咨询费用以及内部为项目开展而发生的一些费用,这部分投入与合规内控管理体系运行后直接降低的管理成本相比微不足道。据汇丰银行统计,一个银行约40%的管理成本用于协调组织内部的关系和纠正错误,一个绩效优良的合规内控管理体系不仅能够显著减少组织内部的协调成本,而且通过体系的持续改进,能使违规率、案件率大大降低。
具备良好的内外部条件
(1)认清形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银行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特别强调思想素质。要做一名合格的中国银行员工,首先我们要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做一名思想素质过硬的员工,才能时刻坚守正直诚实的本分,xx利益的诱惑及权势的威压。合规教育活动让我找到了自我正确的价值取向与是非标准,对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的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2)加强合规文化学习,落实合规制度。合规文化所成的规章制度是框架,是我们进行合规操作的前提,是我们百年经营教训的精华,只有按章办事,我们才有保护自己的权益。作为一名基层网点的理财经理,从事网点的理财条线营销及管理工作,面向客户时,如若在销售服务中未充分揭示产品风险、未按规范动作进行销售、未留存必要的销售单据或录音等等,必定会给今后的工作带来隐患。如果每笔业务的每个环节上都能够按照银行的规定工作,严格执行合规要求,那么任何人都无机可乘,发展了业务的同时也保护了自己。 (3)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合规的贯彻执行,是以金融业务知识为基础。合规制度的每一个项目,我们都可以从金融业务知识中找到答案,应该说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培养,就是从源头上认识合规文化。我们制度虽然健全,但我们的经营在持续,我们的业务在拓展,难免有一些制度不完善,这就要求我们多加强自身的积累,对新业务的风险点有深刻的认识,防范于未然。
(4)强化业务风险管理工作。对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进行合理安排,严格要求不相容岗位职责相互分离,权限按照事权进行划分,对各项业务进行严格的审 查和按流程规定办理。
(5)深入开展内控合规教育,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认真学习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理业务,不断强化风险防范意识,从思想、经营理念、全面风险管理、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上培育良好的风险控制文化,形成一种风险管理从有责的内控氛围。
6月 12 日,我单位召开了2012年风险管理专业学习,领导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匪浅,领导的讲话使我对局里始终再提的依法合规经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引发了我对自己所在岗位,所从事的工作的思考。
会后,我将领导所作的《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加快战略转型步伐》仔细的研读了一遍,细细回味,感触颇多。领导的讲话是从员工履职的基本规范和基本行为准则,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强化依法合规经营和风险防范意识、实行人性化管理与提高员工忠诚度相结合的基础上撰写的。这对引导员工正确处理利益冲突,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员工良好的社会公信力,树立银行良好的社会形象,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学习我认为认真执行内控管理工作,是规范员工从业行为、教育和引导员工自我约束、自我激励、提高员工从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准的需要;积极贯彻内控管理规章制度,不仅有利于提高全局员工的整体素质,加强员工队伍建设,而且对构建防范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的长效机制,夯实管理基础,培育健康和谐的企业文化,树立和保持银行良好的形象,有着深远的意义。
认真贯彻执行领导的讲话精神,对于提高全行员工的整体素质,树立和保持银行良好的形象,构建防范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的长效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形势下,广泛开展职业操守教育活动很有必要,只有加强员工职业操守建设,提升员工的思想境界,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使员工更加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自觉遵纪守法,才能确保银行的改革顺利进行和业务蓬勃发展。
关键词:柜面,内控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通常有别于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或信用风险的形成原因, 主要是由商业银行柜面管理体制不严谨、柜面临柜人员的业务操作不当, 对相关管理规定的执行力度不强等原因所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人为风险。很多大案要案基本上都是钻内部稽核没有到位的空子。使我们在对商业银行对柜面内控制度的效用性上提出了思考。
一、银行柜面内控的现状
目前, 银行柜面内控管理分事前、事中、事后三方面。
事前审查依赖一线业务人员根据上级统一的制度规范进行柜面操作。包括对客户身份的鉴别、业务单据、印章和相关资料的审查确认, 都依靠一线业务人员根据政策法规和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
事中审查依托业务授权、审批人员对业务的进一步审核。
事后审查包括业务凭证的事后监督、会计辅导检查、各类专项排查等手段, 发掘存折的分限电, 明确风险控制的措施。
二、银行柜面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内控制度无法跟上业务更新速度
随着科技手段发展, 银行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日益增多, 业务操作要求不断改进。银行业务数据、业务流程管理的复杂程度也不断提高。但对应的内部管理支持体系相对滞后, 导致风险控制能力的提升跟不上业务规模的扩张速度。出现内部控制制度于实际操作矛盾、内控过于繁琐等情况。
(二) 复合型内控人员较少
一现有的内控检查人员业务知识较为单一, 缺乏在多部门工作的历练, 在综合性检查中难以做到风险的全面把控;二存在年龄老化, 对于业务知识没有做到及时更新;三检查监督手段单一, 滞后, 与现有的业务种类和流程存在一定差距。等等方面从而使部分内控监督检查缺乏必要的力度, 使业务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没有办法得到及时的发现与纠正。
(三) 基层员工对于内控建设缺乏主动性
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巨大, 基层业务人员的法律知识和合规识别难以适应复杂的外部经营环境、法律监管环境。但柜面风险控制的有效性也必须依赖直接面对和处理风险的柜员们, 因此, 柜员对控制风险的态度、能力、经验、手段和条件就直接关系到最终效果。由于业务发展迅速、金融行业竞争激流。业务量的增多、柜面服务要求的提升都造成柜面劳动和精神的双重压力。多数员工缺乏对内控问题发现的主动性, 大多数习惯于遵守现有的规章制度, 主观上没有树立“自我保护”的风险意识。
三、针对以上, 提出加强建设内控合规, 发挥其应有作用, 保障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几点看法
(一) 转变观念, 科学认识业务发展与内控的辩证关系两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重业务轻内控, 得到的是短时之效。重内控轻业务, 内控就成了无本之木, 无基之塔。当今的内控不仅保持基本的合规性要求外, 更被赋予促进企业战略发展的期望。良好的内控不仅避免风险产生, 更能够减少成本支出, 提高工作效率, 提升经济效益。
(二) 风险控制的关键点要向前移
风险控制主要还是在事前把控, 就是从源头上来避免风险的产生。以风险控制为指导, 注意收集各种案例、深入剖析其产生的具体原因和操作环节漏洞, 并以此为素材, 结合内控制度进行学习, 以达到正确认识风险并主动纠正的目的。建立建立风险案例通报、培训例会、网点晨会等形式, 广泛进行培训宣传。提高员工识别柜面风险的意识和抵抗柜面风险的能力。在对违规违纪现象既要加大惩处力度的同时鼓励员工主动发掘内控漏洞。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机制。平衡激励与约束机制。
(三) 抓紧后台风险预警建设
一方面严格落实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现有的制度是在多次的实践中凝练而成, 只有把其中的各项要求扎实落实到每位员工日常工作中的每个环节中, 就能有效的防范风险, 体现其内控制度的价值。通过强化现场突击检查, 拉紧风险防范的警绳, 同时不定期开展专项检查, 确保各项内控制度落到实处;另一方面, 积极探索依托业务系统和数据库, 做好业务的分析、排查。建立自己的非现场检查模型, 通过丰富的非现场检查手段, 发挥营运后台集中服务, 提升风险预警功能, 有效控制业务风险, 提高事后检查效率, 消除风险隐患。
(四)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要求建立按照业务内在流程进行改性, 推进相应的组织体系变革和岗位体系调整
做到流程化管理。将“全流程”贯穿业务始终。做到内控知道业务, 业务校验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和指导性, 从而进一步弱化风险, 便于更加有效的进行内部控制的实施
(五) 加强企业内部信息沟通与监督
实现内控管理中的信息对称。减少重复劳动, 实现自愿共享。内部信息资源共享是进一步晚上企业资源配置有效性的手段。加深对内控检查结果的分析, 拓宽沟通渠道, 结合他行数据分析, 加强内控合规信息化建设。把侧重点从事后检查转变为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监督为一体的完整监测体系, 并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 逐步从人为监控向科技监控推进。
(六) 加深对重要岗位进行轮换, 通过输入新鲜血液, 提升岗位活力
虽然现有重要岗位轮岗制度, 但时间较短, 工作深入不足, 很多流于形式, 缺乏对岗位的监督, 没有体现轮岗制度的价值。通过加深不定期的岗位轮换切实实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功能,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消除人为因素而导致的风险产生。
(七) 重视员工的身心健康与职业规划, 充分考虑员工的各方面需求
关心员工的同时也注重员工的职业发展, 加强柜面人员在法律知识和合规方面的知识储备, 提高员工专业技能, 提升风险的敏感性, 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激发员工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的热情。
四、结语
总之, 柜面内控体系额度建设有助于加强企业规范化经营。报纸企业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降低经营风险的发生, 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与软实力。
参考文献
[1]李广子, 曾刚.管理创新与中小银行转型——新昌农村合作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案例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 2013, 08:76-88.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和业务经营复杂程度发生了较大变化,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涉及财富管理、投资银行、电子银行、金融市场等多个领域,面临的风险日益多元化,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
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日前在国新办吹风会上表示,将督促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强化内部督察。
监管从严 银行内控管理强化细化
以新资本协议实施为契机,近两年国内商业银行着力内控合规体系建设,优化整合内控措施。
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均由高级管理层负责全行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监事会对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通过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履行内部控制管理的相应职责,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同时,在总行及一级分行、二级分行均设有内控合规部门,具体负责内部控制的组织协调,承担操作风险管理、合规管理、常规检查和运营风险核查。
应该说,目前大部分银行均从上至下建立了完备的内控体系。以中行为例,在内部控制和操作风险管理上,一直坚持和完善内控“三道防线”机制。各级机构、业务经营部门和员工是内部控制的第一道防线。作为基层机构,在承担业务发展任务的同时加强运营中的风险控制,严格规范操作规程。
风险管理总部和业务管理部门是内部控制的第二道防线,统筹内控制度建设,指导、检查、监督和评估第一道防线的工作,并研究完善风险管控,适时调整政策制度,按照规定时限和路径报告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并组织落实整改,促进业务流程优化和系统完善。
稽核部门是内部控制第三道防线。负责优化监督检查方法,加大非现场工作力度,提升风险反应速度,检查和评估集团全面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促进整个集团的风险管控能力持续提升。
去年9月份,银监会修订发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进一步要求商业银行应当指定专门部门作为内控管理职能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内控管理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均承担内部控制监督检查的职责,应根据分工协调配合,构建覆盖各级机构、各个产品、各个业务流程的监督检查体系。
除此之外,针对目前业务经营日益复杂,《指引》还要求,银行应合理确定各项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的风险控制点,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执行标准统一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对于设立新机构、开办新业务、提供新产品和服务,应当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
硬控制 保护客户信息和交易安全
近年来,随着银行网点的扩展,一些银行分支机构权限过大,缺乏相应的监督和制约机制。针对这种情况,各家银行以完善业务授权管理制度为重点,积极强化事权划分机制,推进差异化授权体制改革。同时,不断加快内控合规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加强对业务和管理活动的系统自动控制。
以保护客户信息安全为例,工行近几年持续加强信息系统对信息保护的硬控制,为客户构建了一张信息保护和金融交易的“安全网”。这张安全网,就是从工作机制、制度建设、技术保障等方面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客户信息保护体系,特别是在重要流程和关键环节上通过计算机系统对客户信息保护进行硬控制,依据“知所必需,最小授权”的原则,在业务应用系统建立了访问控制和分级授权机制。
“比如,客户经理经过授权后也只能查询自己所维护客户的账户信息,并且账号中的多位数字会被系统自动屏蔽。”工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又比如对能够大量查询客户信息的业务系统相关功能进行严格用户授权,对于系统中显示的查询结果控制不能拷贝,对于需要下载的电子文件自动进行加密授权。
在与外单位业务合作上,工行建立了更为严密的管理机制,规范各类业务合作中客户信息的使用。特别是针对近年来第三方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所带来的信息泄露风险,工行一方面按照监管要求严格限制第三方机构对客户信息的使用范围;另一方面自主开发“工银e支付”等具有锒行安全等级的快捷支付产品。
提高违规成本 建立合规文化
银行风险事件的发生多与违规操作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合规又成为内部控制的重心。
从近几年银行暴露的违规案件来看,基层网点是违规问题最为集中的区域。有银行业内人士表示,过去在基层行的心目中,有这样的思维定式:抓业务发展,内控管理势必有所放松;强调内控管理,业务发展肯定要受到影响。
银监会在《指引》中强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各项业务流程和管理活动,覆盖所有的部门、岗位和人员。
因而,对于基层有可能出现的内控漏洞,各家银行这几年一直保持较强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大违规处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对存在或隐瞒违规问题、造成资金损失和经济案件的,除了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外,还要严格追究各级管理者的责任。同时,各银行还将合规与内控管理评价指标纳入分行和总行部门年度综合绩效考核。
如交行建立健全风险防控责任制,以机构人员全覆盖为目标,对各层级、各机构、各岗位的风险防控基本责任进行明确和规范,对重点业务领域进行案件风险全面排查。中行组织全行针对高风险领域开展案件风险排查,去年上半年成功堵截外部案件61起,涉及金额1.82亿元。
除了加强检查,从各家银行来看,纷纷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员工职业素质,将合规文化建设与员工日常的工作和业务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对内控管理文化的认同感。农行近年来持续推进合规文化建设,并发布了《合规文化建设发展纲要》,以推动构建合规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银行内控先进事迹】推荐阅读:
银行内控工作评价05-23
银行网点内控措施10-15
银行内控案防分析报告05-25
邮储银行开展内控达标年学习活动总结06-11
石化内控制度06-03
内控汇报材料06-15
三鹿内控分析07-16
会计内控管理07-18
华为财务内控09-13
内控试题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