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女人阅读(精选10篇)
作品中,无论是“我们的太太”,还是诗人、哲学家、画家、科学家、外国的风流寡妇,都有一种明显的虚伪、虚荣与虚幻的鲜明色彩,这“三虚”人物的出现,对社会、对爱情、对己、对人都是一股颓废情调和萎缩的浊流。
冰心以温婉伴着调侃的笔调,对此做了深刻的讽刺与抨击。
金岳霖后来曾说过:这篇小说“也有别的意思,这个别的意思好像是30年代的中国少奶奶们似乎有一种‘不知亡国恨’的毛病”。
时间是一个最理想的北平的春天下午,温煦而光明。
地点是我们太太的客厅。
所谓太太的客厅,当然指着我们的先生也有他的客厅,不过客人们少在那里聚会,从略。
我们的太太自己以为,她的客人们也以为她是当时当地的一个“沙龙”的主人。
当时当地的艺术家,诗人,以及一切人等,每逢清闲的下午,想喝一杯浓茶,或咖啡,想抽几根好烟,想坐坐温软的沙发,想见见朋友,想有一个明眸皓齿能说会道的人儿,陪着他们谈笑,便不须思索的拿起帽子和手杖,走路或坐车,把自己送到我们太太的客厅里来。
在这里,各人都能够得到他们所想望的一切。
正对着客厅的门,是一个半圆式的廊庑,上半截满嵌着玻璃,挂着淡黄色的软纱帘子。
窗外正开着深紫色的一树丁香,窗内挂着一只铜丝笼子,关着一只玲珑跳唱的金丝雀。
阳光从紫云中穿着淡黄纱浪进来,清脆的鸟声在中间流啭,屋子的一切,便好似蒙在鲛觚之中的那般波动,软艳!窗下放着一个小小书桌,桌前一张转椅,桌上一大片厚玻璃,罩着一张我们太太自己画的花鸟。
此外桌上就是一只大墨碗,白磁笔筒插着几管笔,旁边放着几卷白纸。
墙上疏疏落落的挂着几个镜框子,大多数的倒都是我们太太自己的画像和照片。
无疑的,我们的太太是当时社交界的一朵名花,十六七岁时候尤其嫩艳!相片中就有几张是青春时代的留痕。
有一张正对着沙发,客人一坐下就会对着凝睇的,活人一般大小,几乎盖满半壁,是我们的太太,斜坐在层阶之上,回眸含笑,阶旁横伸出一大枝桃花,鬓云,眼波,巾痕,衣褶,无一处不表现出处女的娇情。
我们的太太说,这是由一张六寸的小影放大的,那时她还是个中学生。
书架子上立着一个法国雕刻家替我们的太太刻的半身小石像,斜着身子,微侧着头。
对面一个椭圆形的镜框,正嵌着一个椭圆形的脸,横波入鬓,眉尖若蹙,使人一看到,就会想起“长眉满镜愁”的诗句。
书架旁边还有我们的太太同她小女儿的一张画像,四只大小的玉臂互相抱着颈项,一样的笑靥,一样的眼神,也会使人想起一幅欧洲名画。
此外还有戏装的,新娘装的种种照片,都是太太一个人的——我们的太太是很少同先生一块儿照相,至少是我们没有看见。
我们的先生自然不能同太太摆在一起,他在客人的眼中,至少是猥琐,是市俗。
谁能看见我们的太太不叹一口惊慕的气,谁又能看见我们的先生,不抽一口厌烦的气?
北墙中间是壁炉,左右两边上段是短窗,窗下是一溜儿矮书架子,上面整齐的排着精装的小本外国诗文集。
有一套黄皮金字的,远看以为定是莎翁全集;近看却是汤姆司·哈代。
我们的太太嗤的一声笑了,说:“莎士比亚,这个旧人,谁耐烦看那些个!”问的人脸红了。
旁边几本是E.E.Cummings的诗,和Aldous Huxley的小说,问的人简直没有听见过这几个名字,也不敢再往下看。
南边是法国式长窗,上下紧绷着淡黄纱帘。
——纱外隐约看见小院中一棵新吐绿芽的垂场柳,柳丝垂满院中。
树下围着几块山石,石缝里长着些小花,正在含苞。
窗前一张圆花青双丝葛蒙着的大沙发,后面立着一盏黄绸带穗的大灯。
旁边一个红木架子支的大铜盘,盘上摆着茶具。
盘侧还有一个尖塔似的小架子,上下大小的盘子,盛着各色的细点。
地上是“皇宫花园”式的繁花细叶的毯子。
中间放着一个很矮的大圆桌,桌上供着一大碗枝叶横斜的黄寿丹。
四围搁着三四只小凳子,六七个软垫子,是预备给这些艺术家诗人坐卧的。
我们的太太从门外翩然的进来了,脚尖点地时是那般轻,右手还忙着扣领下的衣纽。
她身上穿的是浅绿色素绉绸的长夹衣,沿着三道一分半宽的墨绿色缎边,翡翠扣子,下面是肉色袜子,黄麂皮高跟鞋。
头发从额中软软的分开,半掩着耳轮,轻轻的拢到颈后,挽着一个椎结。
衣袖很短,臂光莹然。
右臂上抹着一只翡翠镯子,左手无名指上重叠的戴着一只钻戒,一只绿玉戒指。
脸上是午睡乍醒的完满欣悦的神情,眼波欲滴,只是年光已在她眼圈边画上一道淡淡的黑圈,双颊褪红,庞儿不如照片上那么丰满,腰肢也不如十年前“二九年华”时的那般软款了!
我们的太太四下里看着,口里唤着Daisy,外面便走进一个十七八的丫头,浓眉大眼的,面色倒很白,双颊也很红润——客人们谈话里也短不了提到我们的Daisy。
当客厅中大家闭目凝神的舒适的坐着,听着诗人们诵着长诗的时候,Daisy从外面轻轻的进来,黑皮高跟鞋,黑丝袜子,身上是黑绸子衣裙,硬白的领和袖,前襟系着雪白的围裙,剪的崭齐的又黑又厚的头发,低眉垂目的,捧进一炉香,或是一只药碗,轻轻的放在桌上,或是倚着椅背,俯在太太耳边,低低的说一两句话,太太抬头微微的一笑,这些情景也时常使这听诗的人,暂时,完全的把耳边的诗句放走。
彬彬就是画上抱着我们太太的颈项的女儿。
她生在意大利。
我们的太太和先生的蜜月旅行,几乎延长到两年。
我们的先生是银行家,有的是钱,为着要博娇妻的欢心,我们的先生在旅途中到处逗留,并不敢提起回国的话,虽然他对于太太所欣赏的一切,毫不感觉兴味。
我们的太太在种种集会游宴之中,和人们兴高采烈的谈论争执着,先生只在旁木然的静听,往往倦到入睡。
我们太太娇嗔的眼波,也每每把他从矇卑中惊醒,茫然四顾,引得人们有时失笑。
我们的太太这时真悔极了,若不是因为种种的舒服和方便,也许他就不再是我们的先生了!但是丈夫终久不比情人,种种的舒服和方便,对于我们的太太,也有极大的好处。
这些小小的露丑,太太对着她最忠诚的爱慕者虽然常常怨抑的细诉着,而在大庭广众之间,也只是以漠然的苦笑了之。
彬彬未生的时候,我们的太太怀着一百分恐惧的心,怕她长的像父亲。
等到她生了下来,竟是个具体而微的母亲!我们的太太真是喜到不可形容,因着抚养的种种烦难。
便赶紧带她回到中国来。
无怪她母亲逢人便夸说她带来了意大利山水的神秀,彬彬有着长长的眉,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子,小小的嘴。
虽然也有着几分父亲的木讷,而五岁的年纪,彬彬已很会宛转作态了。
可惜的是我们的太太是个独女,一生惯做舞台中心的人物,她虽然极爱彬彬,而彬彬始终只站在配角的地位。
三麻子扮关公,打着红脸,威风凛凛。
跟前的那个小马童,便永远穿起绿褂子来配衬关公。
关公的靴尖微微的一抬,那马童便会在关公前一连翻起十来个筋斗。
我们的彬彬,便是那个小马童——
远远的门铃响了几声,接着外院橐橐的皮鞋声,Daisy在小院里扬声说:“陶先生到。
”一面开着门,侧着身子,把客人往里让。
太太已又在壁角镜子里照了一照,回身便半卧在沙发上,臂肘倚着靠手,两腿平放在一边,微笑着抬头,这种姿势,又使人想起一幅欧洲的名画。
——陶先生是个科学家。
和大多数科学家一般,在众人中间不大会说话,尤其是在女人面前,总是很局促,很缄默。
他和我们的太太是世交,我们的太太在“二八芳龄”的时候,陶先生刚有十二三岁,因着新年堂前的一揖,陶先生脑中,就永远洗不去这个流动的影子。
我们的太太自然不畏避男人,而陶先生却不会利用多如树叶的机会。
见了面只讷讷的涨红着脸,趁着我们的太太在人丛中谈笑,他便躲坐在屋角,静默的领略我们太太举止言笑的一切。
我们的太太是始而嘲笑,终而鄙夷,对他从来没有一句好话。
近来她渐渐感到青春之消逝,而陶先生之忠诚如昨,在众人未到之先,我们的太太对于陶先生也另加青眼了——
太太笑说:“你找个地方坐下,试验作的如何了?还在提倡科学救国罢?”陶先生仍旧垴坼的含糊的答应了一声,帽子放在膝上,很端正的坐在屋角的一张圈椅里。
他的心微微的跳着,在恐惧欢喜这独对的一刹那。
看他依旧说不上话来,我们的太太又好笑又觉得索然,微吁了一口气,懒懒的站起。
彬彬已从门外跳了进来,一头的黑发散垂着,浅绿色的衣服,上面穿着细白绒衣,线绿边的白袜子,黑漆皮鞋。
杉彬衣服的绿色,是正在我们太太的衣服和镯子颜色中间的一种色调,Daisy是懂得以太太的衣服为标准而打扮彬彬的。
看见彬彬进来,陶先生似乎舒畅了许多,赶紧站起过来拉住彬彬的手。
太太又懒懒的坐下,掠一掠头发说:“彬彬,你同陶叔叔玩罢。
陶叔叔整天研究化学,你问他猪肝和菠菜里面是不是有什么维他命ABCD?平常妈妈劝你吃这些个,你总不听……”
外面Daisy又扬声说:“袁小姐到。
”我们的太太笑盈盈的站了起来。
——袁小姐是个画家,又是个诗人,是我们太太的唯一女友,也是这“沙龙”中的唯一女客人。
当时当地的画家女诗人当然不止袁小姐一个,而被我们的太太所赏识而极口称扬的却只有她一人!我们的太太自己虽是个女性,却并不喜欢女人。
她觉得中国的女人特别的守旧,特别的琐碎,特别的小方。
而不守旧,不琐碎,不小方的如袁小姐以外的女画家,诗人,却都多数不在我们太太的眼里,全数不在我们太太的嘴里,虽然有极少数是在我们太太的心里。
我们的太太说,只有女人看女人能够看到透骨,所以许多女人的弱点,在我们太太口里,都能描画得淋漓尽致,而袁小姐却从来没受过我们太太的批评。
我们的太太在客人前极口替她揄扬,辩护,说她自然,豪爽,她自有她真正的美!
有人推测着说我们的太太喜欢袁女士有几种原因:第一种是因为我们的太太说一个女人没有女朋友,究竟不是健全的心理现象。
而且在游园赴宴之间,只在男人丛里谈笑风生,远远看见别的女人们在交头耳语,年轻时虽以之自傲,而近年来却觉得不很舒服。
第二是因为物以相衬而益彰,我们的太太和袁小姐是互相衬托的,两个人站在一起,袁小姐的臃肿,显得我们的太太越苗条;我们太太的莹白,显得袁小姐越黧黑。
这在“沙龙”客人的眼中,自然很丰富的含着艺术的意味。
第三因为友谊本是相互的感情,袁小姐对于我们的太太是一见倾心,说我们的太太浑身都是曲线,是她眼中的第一美人。
我们的太太说袁小姐有林下风,无脂粉气,于是两人愈说愈投机,而友谊也永恒的继续着——
如果说冰心的经典语句“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成为了人们指导儿童阅读的一条重要法则的话, 那么, 《忆读书》则是冰心一生的阅读经验的梳理与总结, 其中涵盖了儿童阅读的一些基本问题。
一、从听到读:儿童的文学接受途径
冰心回忆其读书时, 提到舅父每晚给他们读一段《三国演义》, 成为她自己后来啃读《三国演义》的缘由, 并由此走上了阅读的探索与发现之路。日本童书出版家松居直先生在一所大学演讲时, 被问及“怎样使儿童喜欢书———是靠文字呢, 还是靠画”时, 他回答:靠耳朵。当然, 需要指出的是, 听读的内容与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听者阅读的兴趣, 它本身也是文学接受的一种方式。
儿童时期的文学接受, 不仅要“看”或者“读”, 还要“听”。儿童的阅读通常是从“听”开始的, 譬如儿歌, 就是适合低幼儿童聆听、吟唱的简短的歌谣体诗歌。幼童不认字或识字不多, 当他们无法独立阅读的时候, 成人的吟唱、阅读或讲述, 就是他们最好的文学启蒙。很多国家都有家庭阅读时间或者睡前讲故事的传统, 这是儿童最初感受到的, 伴随有浓浓亲子关系的阅读氛围与阅读习惯。
童年听读往往可以开启一个人一生的阅读之路或者文学之路。童年听读不仅可以发生在家庭环境中, 还需存在于幼儿园、小学校园中, 特别是对于家庭阅读环境薄弱的儿童, 以及正在学习阅读还不能自主阅读的低幼儿童, 学校或班级的听读活动, 是一个重要且必要的补充。
二、从动机到动力:兴趣激发是最重要的
阅读兴趣是最重要的。阅读兴趣的激发可能是有意的, 也可能是无意的。但是, 通常要从儿童可能感兴趣的某本书开始, 或者说这本书需带有某些儿童感兴趣的文学特质。譬如冰心提到的《三国演义》, 其中的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曲折, 具备讲述的适合要件。当然, 讲述人的语气、神情、动作等等, 都会影响到讲述的效果。冰心的舅父大概是个常常给孩子讲故事, 又擅长给孩子讲故事的人。
但是, 舅父每天晚饭后只讲半个钟头, 冰心听得津津有味, 又欲罢不能, “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 在母亲的催促下, 含泪上床”。几番下来, 冰心“咬了牙”, “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
在家庭阅读和学校阅读中, 我们有时也会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兴趣激发。譬如教师选择一个或几个有趣的片段在班级内讲述, 或者把讲述戛然停止在人物命运的某个关节点上, 从而引发学生在好奇心与探索欲下进行后续的自行阅读, 往往能够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关于阅读兴趣与趣味, 周作人早在1920年《儿童的文学》的演讲中就强调, “小学校里正当的文学教育, 有这三种作用:顺应满足儿童之本能的兴趣与趣味;培养并指导那些趣味;唤起以前没有的新的兴趣与趣味”。多年后的今天看来, 这依然适用。在指导儿童阅读的过程中, 可以先是顺应和满足, 然后培养并指导, 最后唤醒新的兴趣与趣味, 即兴趣贯穿始终。
三、从一本到一类:阅读兴趣的横向迁移
在《忆读书》中, 冰心提到: 因为看了《三国演义》, 引发了她对章回小说的兴趣, 于是又看了《水浒传》;因为看了《茶花女遗事》, 于是产生了对于林译小说的兴趣。儿童阅读通常是这样的, 譬如看了某个作家的某部作品, 而对其创作的其他作品产生兴趣;因为看了某主题或某题材的作品, 而对这一类作品可能产生兴趣。
在今天的儿童阅读指导中, 我们有时会提及一篇带多篇、一本带多本的问题。在语文课上, 一些教师也会考虑拓展阅读的问题。譬如学习《最后一头战象》后, 教师会推荐学生去阅读沈石溪的其他动物小说;学习《盘古开天地》后, 教师会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的中国神话故事等等。以此拓展学生的阅读资源, 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
四、从模糊阅读到阅读品鉴: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冰心在初读《三国演义》时, 很多字不认识, 读得比较困难, 甚至出现把“凯”读成“岂”的情况, 但是, 渐渐地, 她发现自己“居然越看越懂”。这其实不仅是冰心一个人的阅读经验。也是我们很多读者的阅读体验, 有时一些字词不认识不明白, 并不妨碍我们对整体或者主要内容的理解。随着阅读的推进, 无论是读者通过联系上下文也好, 前后勾连也好, 原来不太明白的、有疑问的, 后来就可能渐渐明白、甚至有恍然大悟之感。而且, 我们也不建议在不妨碍大意理解的情况下, 逢生字就查字典的做法, 因为这样会干扰阅读的情绪状态与心理状态。阅读中, 读者会不知不觉地习得某些方法策略, 并且运用这些方法策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内容。
在阅读能力提升中懂得了品鉴。冰心说:“书看多了, 我也会挑选, 比较。”譬如, 看了《三国演义》、看了《水浒传》, 被关羽、诸葛亮、鲁智深等人物打动的时候, 便感觉这些作品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操千曲而后晓声”, 阅读也是如此, 书读得多了, 便有了语感的习得、有了文学素养的提升, 慢慢也就懂得了品鉴。
人生经验帮助我们深化阅读。阅读, 不仅仅需要阅读者本身的阅读经验, 还要受阅读者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等的影响。譬如, 同一本书, 我们在不同年龄阶段, 阅读的感受是不尽相同的。冰心十二三岁看《红楼梦》, 更多关注到的是其中人物的情绪状态、性格气质, 但是到了中年以后, 冰心才发现自己终于尝到“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有时会主张儿童模糊阅读。面对一篇作品或者一部书, 刚开始有些不懂, 没关系, 随着年龄、知识、阅历的增长, 慢慢地就会理解的。
五、打造儿童阅读环境
孩子的阅读环境, 包括社会阅读环境、学校阅读环境和家庭阅读环境。具体来说, 孩子的阅读环境又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情境等。从《忆读书》透露的家庭环境来看, 至少在冰心7岁前后的那段时间, 舅父每晚给孩子们讲故事, 而母亲的笸箩里也常常放着几本《聊斋志异》。11岁搬去和祖父同住后, 祖父的桌上则摆放着林琴南老师送的《茶花女遗事》。冰心的母亲在思想上开明自立, 常常订阅《妇女杂志》《小说月报》等;舅舅是同盟会会员, 时常收到朋友寄来的新书。冰心不仅能读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 还可以看到上海的《神州日报》《民呼日报》, 还有一些外国小说等。可见, 冰心的家里时常有随手可取、随时可拿的阅读资料。
英国作家、阅读研究专家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一书中特别提出:大人要为孩子提供足够丰富的书, 且这些书是可以接近的, 可以使用的。譬如体验浏览的乐趣, 在书店、图书馆或自家的书架前, 信手拈来, 随手翻翻, 本身就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然而, 在一些学校, 虽然建有图书馆或阅览室, 但是不对学生开放, 或者图书极其陈旧, 导致图书的储备与陈列形同虚设。
策划缘起
日前,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显示:连续6年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从2005年以来已经低至每人每年平均读书不足5本。而《中国6城市图书零售市场读者调查报告》透露,女性阅读率大幅度上升,男女阅读率总体比例达到12∶13。此外,有52.67%的女性认为阅读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79.46%的女性每天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平均在1小时以上。
阅读,能让女人成长更美丽、“更女人”。喜欢阅读、暗香盈袖的女人可能貌不惊人,但自有一种温婉雅致、娴静恬淡,举手投足间散发出一种耐品的“女人味”。所以有人说,读什么书决定着女性拥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幸福指数,当然也决定其魅力指数。
有人统计过,如果每天阅读30分钟,这意味着每周可以读1本书,每个月可以读4本书,一年大约可读50本书。如果每天再挤出一点时间,比如减少看电视的时间,那么还能腾出1小时的时间,那一周可多读2本书,一年大约可读100本。以每本书平均10万字计算,一年可读1000万字的内容!那么,生活中的女性有着怎么缤纷的阅读现状?对于一些关于女性阅读的偏见,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在男人眼里,读什么样书的女人更迷人?通过阅读书籍,你想知道自己或者闺密内心潜藏着怎样的秘密吗?
“书”女模特
同样的阅读,不一样的缤纷
在我们的身边,总不乏一些爱读书的女性。她们动如脱兔、静若处子,她们内在的美随着年龄与见识的增长日益散发出风采和魅力。来,看看五位“书”女的读书生活——
就爱浅阅读
饶虹(江西抚州某小学,教师)
以前在外地工作的时候,空手筑小巢,可没多久就通过买盗版书、二手书等渠道积累起了一架子书。其实那些书我很多都没怎么看,就是爱买来搁在那。夜晚我一个人回到空荡荡的出租屋里,看着床头、书架、桌上到处都是书,就觉得温暖、安心。对我来说,书是有生命、有温度的。
我不能算“读书人”,只能算“用书人”,只是把书当作修补生活的工具而已。所以,我不会强迫自己耐着性子、蹙着眉头把《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看完、想透,我读的书基本不需要动用智力。检点起来,我看的书能分两类:一是完整曲折晓畅的“故事”。我喜爱走“古典文学”路数的作品,作为一个诚实勇敢的孩子,我必须承认,琼瑶的小说我几乎篇篇都是流着眼泪看过。
二是清爽利落实用的“生活指南”。比如十几岁时我就花巨资购买了一本五块六毛钱的《美容实用技巧》;谈恋爱时买了一打《毛衣编织技巧》;结婚后购买了若干《家庭常用菜谱》;有孩子后配齐了全套的《孕育指导》《早教365》《成功家教术》。现在,健康类、美容类的书更像一个讨我欢心的礼物。像《图解瑜伽美人》《轻松瑜伽入门》《大S美容大王》,它们经常一进书店,就被我带回了家。
也许女人总是以当下的现实生活为立足点,前一类书让我可以偶尔飞翔,后一类书让我脚踏实地走得更省力。
我的读书经:其实,读书是最香软、最贴近心灵的工具。
读励志书是我的深度美容
万娴(广东深圳平湖上木古达尔讯科技园,经理)
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女人面临着许多方面的压力。夜半时分,我读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专业书籍,无时无刻不保持着斗士的状态,此刻我就是想采撷成功的果实。
读了卡耐基《写给女人一生幸福的忠告》《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女人》、羽茜的《女白领的气质与魅力》,让我知道了女人的幸福来自于动人的魅力、出众的能力、成熟的心态及良好的人缘等。还有《细节决定成败》《职场礼仪》《决定命运186个好习惯》《人际交往糊涂学》等成功学、人际关系学、口才学的书就像人生导师,教我在工作及生活中如何提高自身的气质与修养。在精神空虚和意志消沉的时候,我会读一些励志类的书,给自己洗脑并吸取精神动力。如《女人的资本》《第二性》《居里夫人传》《心态》《谁动了我的奶酪》《人性的弱点全集》《心灵鸡汤》等等。虽然这类书比较理想化,但它能改变我的思维方式,激起我的斗志。励志类书就像灯塔导航,引领我迈过坎坷、克服困难、找到幸福。
对于书,不同的女人会有不同的品味,不同的品味會有不同的选择。俗话说:“吃什么补什么”。我也相信,女人选择什么样的“文字食物”,就决定了具备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我的读书经:人如其所读,好书能渗透人的气质。
带一本闲书上床,多美妙
叶眉(湖北武汉,情感专栏作家)
我相对理智,买闲书和买衣服抱着的是同样的态度,真正喜欢才买来看。比如《我的脖子令我很不爽》这本书,是美国《西雅图不眠夜》的导演诺拉·依弗明写的,她轻松地写出了女人一生中面对的种种际遇。女人的外表、感情、更年期、生离死别,她都写得很特别。依弗明就像比你年长一些的姐姐,告诉你她的人生中的趣事,让你不再犯同样的错儿,或者对一些错儿解脱。
近期,我还看了日本柴门文的《有一种情绪叫恋爱》,顺便说一句,她的《东京爱情故事》早已成为经典。陈丹青的《退步集》不错,潘柳黛的《退职夫人自传》也不错。在我看来,看什么书是没有分类的,可以看闲书而不必为了学习什么而看,心情当然放松,就像女孩们必胜客的下午茶点,要的就是闲聊和放松。又如,成寒的《瀑布上的房子》里,书中有迷人的图片;《吃饭长大》是一个普通男人的成长史,好玩,又有趣;还有《人生下半场》这样的书,我也会看一下,间或会跳行,想到自己以后的人生下半场,会是什么样儿?
有一些夜晚,我看李碧华的《女巫词典》。书中聪明的一行行句子让我笑起来。我心情好时,看《纳兰词》,体验清洁伤感的情绪。我看《上了建筑的瘾》,就像看到了许多美丽大气的建筑以及建筑师的无所不能。最近我又在看一本《法兰西浪漫古镇》,已经画好了几个非常想去的地方,比如勃艮第——酿最好喝的红酒的小镇。每天上床后,看一会儿喜欢的闲书,再入睡,我觉得非常美妙。
我的读书经:我喜欢的就是我要的,因为口味对了。
摸摸史哲书,归来马蹄也有香
凉月满天(河北正定人民检察院,公务员)
我看书不挑,花开千穗,摸着哪穗是哪穗。但我最喜欢朵大色鲜分量足的,所以倾向于史哲类。《全球通史》讲人类是怎么来的,读完它,我连玉米是怎么来的都知道了;《追忆甜蜜时光》是讲甜甜蜜蜜的中国糕点的,读完它,我都知道千层糕和桂花卷怎么做了……
人到中年,精力有限,读书也要算个投入产出比。这一点我比较市侩。哲学类的书就好像拨开瞬息万变的世象,给人捋出几条长存不息的暗线,比如孤独、智慧、荣耀、牺牲……我没本事自己看透世情、平息浮躁,只好借助于贤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其实说到底还是前浪推举着后浪不断前进;史学书更有意思,天天生活在一个点上,说不定我眼下站的这个地方,前推五十年是个蛤蟆呱呱叫的大水坑,前推五百年是个大战场,前推五千年连玉米都没有呢……一句话,我爱读史哲书,是因为它们给我开了一个“天眼”,视野变宽,世界变广。
我现在读书的“境界”是走马观花,脑神经在同时摊开的三四本书上来回切换。我左手边是一本《心灵简史》,右手边是一本《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书桌上是《光荣与梦想》《信仰时代》《蚂蚁三部曲》……反正我不是在读书,就是在翻开书准备去读的路上。一个字:乱——不过再怎么乱,书也是我的桃花源,再怎么狂鞭纵马踏花去,归来马蹄也有香。
我的读书经:读书能让我最大限度地获取宁静和快乐。
纯粹地看书,哪怕只是读杂书
吴艳雯(《江西日报·新旅游周刊》,副主编)
前几年做副刊编辑,我每天的工作大概有80%的时间在阅读。也许是觉得自己的阅读量已经够了,所以我在业余时间反而不想再读什么了。但是我的书橱却未因此减负,因为手上有块“阅读版”,有些出版社会定期给我寄书。我每翻几页便会发现错别字,出版物的浮躁和出版人的功利渐渐让我由失落变成不满,最终便弃书不读。
有一阵子,我看到一堆书却无书可读,便去买了一些比较有把握的老作品,有法布尔的《昆虫记》、房龙的《圣经的故事》《房龙地理》、李碧华的几个小集子,还有一些老版本低折扣的经典名著。我自己喜欢的书,看完了总想着推荐给好朋友看,所以多半这样的爱物,现在书橱已然不存。不过,我也要感谢那些爱读书更爱买书的姐姐妹妹,这几年,她们也不断推荐了不少好书给我看。有个借阅的小圈子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特别是当圈子里还有“买书大王”的时候。比如我“爱爱”姐爱书如命但买书更成瘾。《京华烟云》和《兄弟》便是我考虑到她某次买书太多,帮她先消化的。
从今年开始,我不做副刊编辑了。我想乘机改改自己那藏书不读或不读全的坏毛病。我办了省图书馆的借阅证,开始借书。每次走进书海,看到那一排排的书码在那儿等我去翻去取,我又感受到了一个普通阅读者的快乐。
我的读书经:也许只有纯粹地读书,哪怕只是读读杂书,才能读得更纯粹。
男士眼光
看啥样书的女性“更可读”?
书和女人的关联自古至今未曾间断,“举案齐眉”、“红袖添香”说的都是读书的事。那么,读什么样书的女性更具魅力呢?我们不妨听听几位男士的发言——
罗西(福建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看心灵鸡汤类的女性,有些小儿科;看文史哲的,太沉闷,甚至容易带书呆气;喜欢新闻时政类的,显得过分理性……在我眼里,爱看生活类书籍的女性,相对更有闲有钱,还有品位,综合起来看会更有魅力。而喜欢生活时尚与情趣类书籍的女性,富有时代感,追求品质、强调细节,把生活当做人生的目标。这样的女性,有精神追求,却是依托在富饶物质生活之上的,享受快乐幸福,从内心开始,然后在消费中达成,这样的女性生活浪漫而务实,当然也更有个人魅力。
冯昭(北京《投资导报》编辑):年轻女孩不用多读书,也依然清纯可爱。这时,不管怎样的阅读与欲望没有联系,更多的是憧憬。但女性到了三四十岁以后,阅读的力量就体现出来了。由于多种因素,尤其是那些感情不太如意的女性,就会变得非常务实。但是,对中国文化,或者中国哲学有着较深修养的女性就不会这样,她们更多地展现知性的一面。可以说,是阅读溶解或者说弱化了人性恶的一面。对于女性来说,闲来无事,读一读陆九渊,读一读王阳明,也许不会对生活有任何帮助,却是最好的潜移默化的自我提升。
邓波(TCL-国际电工惠州公司南昌办事处总经理):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喜欢看中国古典文学书籍的女性日趋减少。“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我身边,热爱古典文学书籍的女性,有着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厚重的书卷气,言谈举止中透出一种魅力。她们不会媚俗,重情重义且充满睿智,这样的女性应该最有魅力。女性的魅力,应该是有血有肉的,智慧与情趣融于一炉,知性感性兼备,形象丰满,很生活化,而不是单薄的或者走极端的那种。
测试区
阅读透视女人的欲望需求
夜阑人静,蜗藏于床上一隅,你想带哪本书上床欣赏,尽可以自由选择。彼时,智慧女神带来一个“潘多拉的魔盒”,告诉你里面有一本你此刻最想看的书,你会认为它是哪类书籍?当心,从选项可以看出你的类型以及内心的渴望哦!
A、职场类或专业类读物;B、文化类读物;C、心理类读物;D、经济类、理财类读物;E、小说类尤其是情感小说;F、女性读物(如美容、美食、健康等)。
解答:A、成長女人。夜被黑色浸染,你偶尔涌上一丝生存、情感的恐慌,也许此时你对自己的社会定位有紧迫感,更渴望成功改变现状,此刻你的内心渴望实现自我价值,独立而昂扬地生活。
B、知性女人。暗夜,你悄悄打开一本倾听心灵的文字,探寻生活的真谛。你渴望在感性和理性中寻觅平衡,在职场及社会与家庭中寻求平衡。
C、思想女人。你孜孜不倦地探求如何在情感中避免被伤害,如何安全游走在办公室的规则中,想找寻问题的潜在“奥秘”。你要的是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不被琐事羁绊,享受情感的快乐。你希望不受到外界的伤害,更好地保护好自己,获得爱情、事业的成功。
D、钻石女人。喜欢读类似《精打细算话理财:100个令人拍案叫绝的理财方法》的经济类读物的你,已经把开源节流、保值升值提到生活日程了,你正希翼着荷包越来越鼓或是尽快改变“负翁”生活!
E、性情女人。读小说是躲避现实最佳的情感途径,尤其是情感小说,更是你阅读不变的主题。每个时期女人心里都会有一番情感的跌宕起伏,情感小说满足了你对现实的童话所求。
F、热爱家庭、珍爱自己的女人。根据自身兴趣选择阅读,健康,是每个女人最基本的诉求。特别喜爱读养生、美容这类书籍的你目前追求的是如何让自己与家人生活得活色生香、有滋有味。(刘霏霏)
一、作家简介: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二、美文阅读
荷叶母亲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了,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莲的,还有三莲的,四莲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院子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儿,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倾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者,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三、老莫欣赏:
这是一篇借景抒情,托荷叶赞母的散文诗。用触景生情,托物喻人的方法,引出对家庭往事的回忆。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女儿的情景,于是借景抒发了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激。这样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达到“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遮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是啊!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何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于是,文章结尾处写道:“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抒发了自己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
四、阅读思考:
1、注音:
②菡萏(hàn):指未开的荷花,即花苞。
③攲()斜:倾斜、歪斜。
④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内心犹豫不安。
⑤荫(yìn)蔽():树木遮蔽。
⑥祷()告:向神祈求祷告
2、这篇散文抒写和歌颂的对象是 ___________,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父亲的朋友送我们两缸莲花,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描绘雨中荷叶护红莲的动人情景。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点明主旨,表达作者对母亲的。
3、第二、三段交代八九年前的作用是()A说明我喜欢莲花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B.抒发自己对故乡园院中红莲的思念之请,借以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怀念。C.写一段趣事,丰富文章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D.借祖父的话暗示“我”与红莲之间的关系,为后文主题的揭示设下伏笔。
4、本文最打动你的细节描写哪里?(文中划线)
五、诗歌朗诵: 纸船(冰心)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
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冰心
1923年8月27日
太平洋舟中
满江红·母爱(作者 莫星华)
母爱无疆,胸博广、犹如江海。
情高尚、世人尊敬,哺养儿女。
茹苦含辛呈大爱,沧桑历尽输甘蜜。
胜暖阳、融冽雪冰寒,竭全力。
无私奉,心美丽。纯洁善,宽容释。
靠坚强臂膀,永生激励。
载物厚德仁义献,呕心沥血慈祥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品析下面语句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朋友的家中,珍藏着一个硕大的玉壶,和田玉的,白如凝脂,质地透亮,似云间月,如阳春雪。
3.文中叙写新加坡富商买壶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以“冰心玉壶”为题有什么含义?请谈谈你的理解。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纸船——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1923.8.27
A、诗的第—节从自己充满天真童稚的行为——折纸船写起,看似平淡的四行诗,为感情的倾诉作了铺垫。
B、第二节写从船中抛出的纸船的种种去向都不符合诗人的心愿,诗人“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表现出诗人顽强的.斗志和执着的追求。
C、诗的结尾“卒章显志”,点明想象中进人母亲梦中的纸船是她含泪叠的,纸船这一意象寄托了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
D、这首诗托物寄情,构思新颖,使感情的抒发生动具体、含蓄深沉;较长的诗行,舒缓的语调,与所表达的感情非常协调。
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的特别的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的远引了。
天下事都是如此--
去年冬天是特别地冷,也显得特别地长。每天夜里,灯下孤坐,听着扑窗怒号的朔风,小楼震动,觉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一冬来,一切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似乎都冻得蜷伏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我无聊地安慰自己说:“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
然而这狂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地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有一天看见湖上冰软了,我的心顿然欢喜,说:“春天来了!”当天夜里,北风又卷起漫天匝地的黄沙,忿怒的扑着我的窗户,把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有一天看见柳梢嫩黄了,那天的下午,又不住地下着不成雪的冷雨,黄昏时节,严冬的衣服,又披上了身。
九十天看看过尽--我不信了春天!
几位朋友说:“到大觉寺看杏花去罢。”虽然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却也跟着大家去了。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尽是残花败蕊;转到了大工,向阳的山谷之中,还有几株盛开的红杏,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蕊相间的情态了。
我想,“春去了就去了罢!”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总之,我不信了春天。
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约我到挂甲屯吴家花园看海棠,“且喜天气晴明”--现在回想起来,那天是九十春光中惟一的春天--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地答应了。
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痛,不能折来养在屋里。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
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88淫88”,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
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
春在眼前了!
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烘烘的在繁枝上挤着开……
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远的春天!
那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使我当时有同样的感觉。
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地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似乎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的一放!
看得恰到好处,便辞谢了主人回来。这春天吞咽得口有余香!过了三四天,又有友人来约同去,我却回绝了。今年到处寻春,总是太晚,我知道那时若去,已是“落红万点愁如海”,春来萧索如斯,大不必去惹那如海的愁绪。
虽然九十天中,只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了酬报,不再怨恨憎嫌了。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如同小孩子打架后相寻,大家忍不住回嗔作喜,却又不肯即时言归于好,只背着脸,低着头,撅着嘴说:“早知道你又来哄我找我,当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里呢?”
阅读及答案
[阅读第14.题]“我要尽力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的“吞咽”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说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分)
[阅读答案]第 14 题考查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 C 级。本文的主旨在于表现对“”的喜爱赞美之情。依照常理, “吞咽”和“春天”搭配不当,但此处的.搭配显然更能显示出作者的情感。这里的“吞咽”无疑不是真正的吞咽。依据与春天进行搭配的习惯,再推敲一下作者的感情,可知“吞咽”在此处是享受、欣赏之类的意思。那么“尽量地吞咽”就是尽情地享受和欣赏。作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特别喜爱春天。再考虑到下文对春天的等待,可知这句话强烈地表达了对春天的期盼和喜爱之情。答案如下: “吞咽”的含义:尽情地享受。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期盼和喜爱之情。
[阅读第15.题]“我不信了春天”,作者为什么反复这样说?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6分)
[阅读答案]第 15 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 “我不信了春天”这句话反复出现在寻春不见春之后,自然而然突出了作者内心对春天迟迟不来的怨望之心。这就使下文对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更见强烈。这种手法叫作欲扬先抑。解答第一问时一定要依据原文内容对原因作具体解释,从第二自然段、第五自然段、第七自然段,可以概括出原因。解答第二问时一定要注意照应“” 。答案如下:
苦苦等待春天,春天却迟迟不来;许多次春天刚一露面,就被寒风冷雨驱散;到处寻找春天,却发现春天已经远引。 欲扬先抑,突出了下文“” 。
[阅读第16.题]“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请简要概括作者深爱海棠的原因。(4分)
[阅读答案]第 16 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和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这句话在文章第九自然段,在文中寻找与之照应的内容,会发现答案就在第 10、第 11 两个自然段中。从中提取喜爱海棠的原因,主要应该从对海棠的评论中去寻找。答案如下:
作者认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 ,海棠虽然无香,但浅红淡白,绿叶掩映,色彩宜人,秾纤适中,充满生机。(海棠虽然无香,但红得“乐而不88淫88” ,白得“哀而不伤” ,绿叶掩映,秾纤适中,充满青春活力。)
[阅读第17.题]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⑴作者长时间地盼春寻春,为什么最后却对“只有”深感满意?
⑵作者在“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这里的“遗憾”指的是什么?
[阅读答案]第 17 题两个小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对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层力层级是 C级。
解答第(1)小题,需要寻找对“”进行评论和赞美的文字,并从中抽取出喜爱这一日春光的原因。据此,可知答案在第 11、第 14 和第 15 自然段。从这三段中抽取相关内容,答案如下: “”烂漫、娇艳,使作者感受到了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张 嫂
冰心
①张嫂是看祠堂的老张的媳妇儿。我住在这祠堂的楼上,楼下住着李老先生夫妇,老张他们就住在大门边的一间小屋里。住到第三天,我便去找张嫂,请她替我洗衣服。张嫂从黑暗的小屋里,钻了出来:稀疏焦黄的头发,高高的在脑后挽一个小髻,面色很黑,眉目间布满了风吹日晒的裂纹;嘴唇又大又薄,眼光很锐利;个子不高,身材也瘦,却有一种短小精悍之气。她迎着我,笑嘻嘻的问:“你家有事吗?”我说:“烦你洗几件衣服,这是白的,请你仔细一点。”她说:“是了,你们的衣服是讲究的——给我一块洋碱!”
②李老太太倚在门边看,招手叫我进去,悄悄的说:“有衣服宁可到山下找人洗,这个女人厉害得很,每洗一次衣服,必要一块胰皂,使剩的她都收起来卖——我们衣服都是自己洗。”
③第二天清早,张嫂已把洗好的衣服被单,送了上来——洗的很洁白,叠的也很平整,放在我的床上,说:“先生,衣服在这里,还有剩下的洋碱。”我谢了她,很觉得“喜出望外”,因此我对她的印象很好。
④熟了以后,她常常上楼来扫地,送信,取衣服,倒纸篓。
⑤我的东西本来简单,什么东西放在哪里她都知道。我出去从不锁门,却不曾丢失过任何物件,如银钱,衣服,书籍等等。至于火柴,点心,毛巾,胰皂,我素来不知数目,虽然李老太太说过几次,叫我小心,我想谁耐烦看守那些东西呢?拿去也不值什么,张嫂收拾屋子,干净得使我喜欢,别的也无所谓了。
⑥张嫂对我很好,对李家两老,就不大客气。比方说挑水,过了三天两天就要涨价,她并不明说,只以怠工方式处之。有一两天忽然看不见张嫂,水缸里空了,老太太就着急,问老张:“你家里呢?”他笑说:“田里帮工去了。”我悄悄的走下山去,在田里找到了张嫂,我说:“你回去挑桶水吧,喝的水都没有了。”她笑说:“我没有空。”我也笑说:“你别胡说!我懂得你的意思,以后挑水工钱跟我要好了,反正我也要喝要用的。”她笑着背起筐子,就跟我上山——从此,就是她真农忙,我们也没有缺过水,——除了她生产那几天,是老张挑的。
⑦一天早起,张嫂没有上来扫地。我们吃早饭的时候,看见老张提着一小篮鸡蛋进门。我问张嫂如何不见?他笑嘻嘻的说:“昨晚上养了一个娃儿!”我连忙上楼去,用红纸包了五十块钱的票子,交给老张,说:“给张嫂买点红糖吃。”
⑧我同李老先生坐在堂屋里闲谈。老太太一边摇着头,一边笑着,进门就说:“好大的一个男孩子,傻大黑粗的!你们猜张嫂在那里做什么?她坐在床板上织渔网呢,今早五更天生的,这么一会儿的工夫,她又做起活来了。她也不乏不累,你说这女人是铁打的不是!”因此就提到张嫂从十二岁,就到张家来做童养媳,十五岁圆的房。她婆婆在的时候,常常把她打的躲在山洞里去哭。去年婆婆死了,才同她良懦的丈夫,过了一年安静的日子,算起来,她今年才廿五岁。
⑨这又是一件出乎我意外的事,我以为她已是三四十岁的人,“劳作”竟把她的青春,洗刷得不留一丝痕迹!但她永远不发问,不怀疑,不怨恨。
⑩她不知道她正在做着最实在,最艰巨的后方生产的工作。我呢,每逢给朋友写信,字里行间,总要流露出劳乏,流露出困穷,流露出萎靡,而实际的我,却悠然的坐在山光松影之间,无病而呻!看着张嫂高兴勤恳的,鞠躬尽瘁的样儿,我常常猛然的扔下书站了起来。
那一天,我的学生和他一班宣传队的同学,来到祠堂门口贴些标语,上面有“前方努力杀敌,后方努力生产”等字样。张嫂站在人群后面,也在呆呆望着。回头看见我,便笑嘻嘻的问:“这上面说的是谁?”我说:“上半段说的是你们在前线打仗的老乡,下半段说的是你。”她惊讶的问:“先生,你呢?”我不觉低下头去,惭愧的说:“我吗?这上面没有我的地位!”
(选自冰心《关于女人》)
[注]这篇小说创作于1943年。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一段运用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细致地刻画出张嫂黝黑、苍老、个矮却又精悍的形象,为后文叙述张嫂的故事作铺垫。
B.第三段“喜出望外”这个词,说明“我”受李老太太影响,最初对张嫂的印象并不好,不期待她能把事做好。
C.文中写张嫂“养了一个娃儿”的情节,主要是为了引出下文对张嫂身世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D.张嫂对“我”很好,对李家两老就不客气,体现出张嫂性格的两面性,区别对待不同群体。
E.文章的语言平实自然,感情真挚。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叙述了张嫂平凡的生活,但却突出了深刻的主题。
(2)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小说运用了什么手法,请从文中找出两处并作简要分析。(6分)
(3)简要概括张嫂的性格特征。(6分)
(4)作品的结尾意味深长,请结合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说说文章塑造“张嫂”这一形象的意义。(8分)
答案:
11.(1)选CEB(解析:选C得三分,E两分,B一分。分析:A:没有“心理描写”;B:“不期待”词意较严重,“我”对张嫂更信任,只是没想到她能做得那么好,突出惊喜之情;D:“两面性”“区别对待”有误,张嫂本性善良,只是基于李家两老对她的不信任,她不太愿意多接触。)
(2)对比手法(2分)①写张嫂对我与李老太太的不同态度,用李老太太的狭隘、好猜忌鲜明地反衬出张嫂的形象(2分);②“我”的萎靡、闲散与张嫂的勤劳、坚强对比,更深刻地揭示了张嫂这一形象的社会内涵和意义(2分)。(共6分,从其它角度来答,意思对即可)
(3)勤恳能干;善良正直;乐观坚强;爱憎分明;任劳任怨;质朴坚韧。(共6分。每个要点1分。)
评分:共4分。每个要点1分。
16.①表现小镇女人的与众不同,②以及对镇上人们的影响;③也表现了小镇女人在众人议论之下,依然坚持自我,④体现她的自信和执着。
评分:共4分。每个要点1分。
17.第一问示例:无论境遇怎样,一直活得优雅从容。
第二问示例:小镇女人在摆摊时,梳盘发,穿旗袍,不介意别人的议论;在随着车奔波时,依旧清清丽丽的,将车收拾得非常雅致;遭遇车祸后,她依旧挺直脊背,面带笑容;家境富裕后,她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她这种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以优雅的姿态从容地面对生活的态度令人敬佩。
11、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1分)“旧迷彩服”“老式旧布鞋”“脚面晒得很黑”写出了她衣服的廉价、穿着的过时、工作的辛苦。或:“她的两只眼睛,呈现着莫大而又无助的惊恐”写出了她当时的处境和内心的惊恐。(意思对即可。1分)
第⑥段: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1分)“追…‘回头看看…‘慢慢走回…‘捡起…‘瞧”“抵”“哭”写出了她被抢后的为难、无助与伤心。(意思对即可。1分)(共4分。若答细节描写,分析合理,可酌情给分)
12、在叙述她免收“我”存车费这件事后进行议论。(意思对即可。2分)由她对“我”的信任、体谅,引起了“我”对人与人之间猜度与信任的感慨,引人深思。(意思对即可。2分)(共4分)
【冰心女人阅读】推荐阅读:
往事冰心阅读答案07-21
冰心纸船阅读答案09-20
《忆读书》阅读答案冰心07-26
冰心《繁星》《春水》全文阅读11-05
冰心荷叶母亲阅读答案12-06
冰心腊八粥阅读答案12-11
冰心霞教案06-24
冰心《霞》欣赏11-01
冰心写景的散文09-08
冰心荷叶母亲课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