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发展趋势

2024-10-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民营企业发展趋势(推荐9篇)

民营企业发展趋势 篇1

2009-02-18林其

“民营经济”是一个大范畴,它是相对于传统的国有、国营经济而言的,侧重从经营方式、经营机制上划分企业的类型。“民营经济”又与“非公有制经济”有交叉,它不仅包括个体、私营经济,也包括国有民营、乡镇企业等经济成分。今天所讲的“民营经济”,主要指的是个体、私营经济。

第一个问题,民营经济发展概况及其地位作用。

来自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资料显示:截至今年4月,全国共登记个体工商户2584万户,注册资金达6550亿元,从业人员5112万人;共登记私营企业504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58.6%,注册资本(金)78907亿元,从业人员6663万人。从企业的组织形式上看,越来越多的私营企业采用了现代企业制度,其中,私营有限责任公司393万户,占私营企业总数的77.9%;私营股份有限公司1532户,比2006年增加7.8%;个人独资企业98万户,占私营企业总数19.4%;合伙企业13万户,占私营企业总数2.6%。从发展模式上看,私营企业已经逐步从单纯追求量的扩张,向经营上规模、技术上水平、产品上档次、管理高效益的方向发展。

私营经济发展到这个水平,是相当不容易的。回顾改革开放20多年,私营经济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8年—1987年,这一阶段个体工商户开始出现,其标志是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赋予个体经济合法地位。

第二阶段是以1987年中共十三大和1988年全国人大《宪法修正案》赋予私营企业合法地位为起点,私营企业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

第三阶段是以1997年中共十五大和1998年全国人大再次通过《宪法修正案》为标志,将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确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后,各地个体私营经济更加迅猛发展。

第四个阶段是国务院公布非公有制经济“三十六条”后,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全面体制保障。

改革开放30年来,民营经济对发展社会生产,方便人民生活,扩大劳动就业,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民营经济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2006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城镇固定投资总量58265.9亿元,占全社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的62.3%。2000年以来,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平均每年增长29.1%,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2%的增长水平。2007年1~3月,非公有制经济(不包括个体工商户)进出口总额3365.6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比重的73.5%。其中,私营企业进出口总额663亿美元,同比增长44%,占全国进出口总额比重的14.5%;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2702.6亿美元,同比增长23.3%,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59%。2005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国GDP比重为65%。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占全国GDP比重49.7%;外商和港澳台经济占全国GDP比重约为15%。2006年,个体工商业总产值10731.6亿元,比上年增长

9.4%;私营企业总产值31855.1亿元,比上年增长16.1%。2006年,我国非公有经济(不包括规模以下私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实现工业增加值3.93万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总额比重的49.3%。其中,外资企业工业增加值2.3万亿元,同比增长16.5%;规模以上私营企业工业增加值1.63万亿元,同比增长25%,高于全国8.2个百分点。截止到2006年,在全国40个传统工业行业中,私营经济已在27个行业中经济比重超过50%,在轻工纺织、普通机械、建筑、运输、商贸服务等行业已占70%以上。

二是在方便人民生活,满足人民多样化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06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不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3523.6亿元,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410亿元)比重的43.9%。其中,个体工商户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836.5亿元,下降11.5%;私营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687.1亿元,增长14.2%。内地市场商品琳琅满目,民营经济功不可没。

三是在解决社会就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城镇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23780.4万人,占全国城镇就业人数比重84.0%。其中,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5159.7万人;私营企业从业人员6586.3万人(截止到2007年3月底,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已达到6663.4万人);外资企业从业人员2700万人;港澳台等其他从业人员9334.4万人。1978年以来,我国公有经济就业人数以每年3%的平均速度递减,而非公有经济就业人数以每年3.1%的平均速度递增。截至2005年底,城镇公有制单位就业人数仅有7298万人(其中国有单位就业人数为6488万人)。目前,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80%以上由非公有制经济吸纳。这对稳定中国社会所起到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四是在纳税方面做出了贡献。2006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不包括港澳台及国有控股企业的非国有部分)共缴纳税收总额12666.84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额37636亿元(不包括关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比重的33.6%。其中,个体工商户缴纳税收总额1194.7亿元,同比增长18.6%;私营企业缴纳税收总额3495.2亿元,同比增长28.6%(2007年1季度,私营企业税收总额达1557.9亿元,同比增长36.6%);外资企业缴纳税收总额7976.94亿元,同比增长24.81%。

五是在回报社会、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不少民营企业发扬先富帮后富的精神,投资光彩事业,到中西部贫困地区投资兴办企业或从事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到2006年6月,累计到位投资资金1247亿元,比2005年6月增长178亿元;安置就业479万人,增加179万人;帮助脱贫769.8万人,增加221万人;捐赠财物170亿元,增加近40亿元。

六是在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方面发挥了积极

作用。个体私营企业是市场经济最早的实践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个体、私营经济为打破单一成分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发挥了不可抹杀的作用。正是由于民营经济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营经济在中国内地所处的地位也逐步提高。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在内的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民营经济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这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首先是地区发展不平衡。民营企业大多数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广东、浙江、江苏三省的私营企业数均超过20万户,东部地区的民营企业占了全国民营企业的70%以上,而广大中西部地区民营企业数量却不到30%;

第二是产业分布不尽合理。从事第一产业的私营企业仅占私企户数的2.25%,第二产业占39.43%,第三产业占总户数的58.32%。第二产业仍然是传统制造业居多数,第三产业中主要是从事商贸零售和餐饮业。第三是民营企业的规模还很小,自有资金还不足。私营企业平均每户注册资本金才100万元左右,平均每户用工人数仅为12人左右。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金平均只有1万元左右,只能做些小买卖;

第四是管理落后,许多企业还是家族式管理,作坊式经营,面临着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艰巨任务;

第五是许多民营企业信息不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或者盲目决策,或者难以找到适当的投资项目,对今后的投资方向感到困惑。

第二个大问题,关于民营经济的发展趋势。

当前,民营经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加入WTO,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有经济实行战略性改组,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国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些都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未来若干年之内,中国民营经济将呈显出以下发展趋势:

趋势之一,民营企业在数量上将有一个大发展。这是因为,中国政府已明确表示,凡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以及入世后对外资开放的行业和投资领域,都要对个体私营企业开放,市场准入将大大放宽;国家制定了西部大开发的规划和相应的优惠政策,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发展小城镇的战略,将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中国内地12亿多人口,8亿多在农村。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建设一大批中小城镇。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农民离土不离乡地发展二、三产业,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也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扩大产品市场。建设中小城镇主要依靠民间投资,这正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大好机遇。

趋势之二,民营经济产业结构和行业分布将会更加合理。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内地将出现一大批民营高科技企业。当前很多民营企业都在进行转型,一批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纷纷创办科技型企业。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吸引了大批留学归国创业人员,仅广东省就吸收了2千多名留学归国创业人员。随着对民营企业进出口限制的解除,将出现一大批从事进出口业务的民营企业。产业分布上,除了第一、第三产业以外,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民营企业将通过兼并、租赁、收购、承包等方式参与国企改组改造,进入第二产业,民营企业将出现一、二、三产业合理分布、共同发展的局面。

民营企业发展趋势 篇2

一、中国家族企业治理的特点

美国著名的企业史学家钱德勒认为:家族企业是那些创始者及其合伙人或家族掌握大部分股权、并且保留在有关财务政策、高级管理人员选拔及资源分配方面的最终决策权一类的企业。从钱德勒的定义看,这种家族企业并不是指由家族成员掌握全部所有权和经营控制权,而是一种大部分和基本掌握上述两种权利的企业组织形式。与此不同,台湾学者叶银华则提出以临界控制持股比率将个别公司的股权结构的差异性与家族的控制程度纳入家族控股集团的认定, 于是,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就可认定为家族企业:

家族的持股比率大于临界持股比率;家族成员或具二等亲以内之亲属担任董事长或总经理;家族成员或具三等亲以内之亲属担任公司董事席位超过公司全部董事席位的一半以上。这个定义从股权和经营控制权的角度把家族企业看成是一个连续分布的状况,从家族全部拥有两权到临界控制权,都是家族企业。一旦突破了临界控制权,家族企业就蜕变为公众公司。

应当说,“家族企业”是一个很宽泛的定义,家族对一个企业的控制,必须体现在控股权、经营权两个方面。因此,所谓家族企业,一般是指由同一个家族的成员联合控股或有两名以上的家族成员直接参与经营管理的企业,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在家族内传承的企业。

二、中国家族企业家族式治理的特点

家族式治理具有其独特的治理效率,也具有明显的特点:

第一,公司利益、管理人员利益一致程度高。与非家族企业相比,家族受非经营行为的干扰因素较少,经营者出现道德风险、利己主义倾向的可能性也很小,用规范的制度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和约束已经成为不必要。即使在引入职业经理人后,某种程度上这一点也还继续存在,内部人管理和经理人员高比例持股,使得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趋于同步,实现双重激励,是家族公司的主要控制方式和行为特征。

第二,企业成员关系紧密。家族企业人际关系直接根源于与生俱来的血缘关系。家族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为家族式企业实现效用最大化提供了机会。报酬对每个家族成员无疑具有不言自明的重要性,为了得到更多的社会报酬,家族企业内部必然要强化向心力,降低各种生产经营费用,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第三,家族控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家族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以企业主为核心,并由与企业主有血缘关系或其他关系的管理层来环绕,这种集权化的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运行的决策控制,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任何一种治理结构都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和各自的优点,不同的企业需要有不同的治理结构。家族式企业治理模式是推动或制约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双刃剑”。然而,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特别是从长期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成长力的角度看,我国家族企业需要与时俱进,根据企业发展情况适时向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转变,摒弃家族制,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家族式治理走向现代公司治理的趋势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尽管家族式治理在企业初创阶段有着一些其他治理结构所无法比拟的制度优势,但从总体而言,这一治理结构会随着企业的规模和交易半径的扩展不断内生出一些与现代企业经营所不相适应的机制性矛盾,诸如:家族企业中家族成员之间财产关系的模糊性与现代企业“产权明晰”的内在要求不相适应;创业家族有限的物质资本动员能力与现代企业追求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内在要求不相适应;家族企业内部产权配置结构的封闭性与现代企业专业化分工管理的内在要求不相适应;家族企业中企业家生命的时效性和不可继承性与现代企业对企业家人力资本再生机制的内在要求不相适应等等。因此,近年来,家族企业在其自身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开始从封闭的家族式治理向现代公司治理转变。这种转变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即资本的社会化、管理的专业化、公司治理结构的规范化。现代企业公司制的优点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公司制已成为一种现代企业制度。走股份制、公司制的道路,已经成为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新趋势,这也有利于家族企业的发展:第一,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多层次发展,有利于多方筹集资金,消除家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资金制约。第二,公司制组织形式明确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之间的权力制衡关系,有助于建立一种制度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一套激励和约束机制。第三,消除个人独资和合伙制企业因股权高度集中而导致的企业产权不分,决策机制难以科学、民主的现象。

当家族企业成长到一定程度时,必然要构建全新的格局,于是企业的产权结构开始发生变化,股权开始出现多元化和社会化;创始人也逐渐从管理层淡化,经营工作交由职业经理人承担。但是要完成这一转变显然并非易事。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民营企业家要综合平衡各方的关系,既要维护自己家族的利益,又要使企业取得发展,循序渐进地将企业导向一个正常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李洪伟、高化文主编:《家族式企业管理》,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第116页

企业员工持股的发展趋势 篇3

员工持股计划是指企业对管理层实施的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和员工实施的股权激励计划,以期最大限度地调动管理者和骨干员工积极性的一种激励制度。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的员工持股计划基本上停留在理论家们的试验阶段,当时全国仅有300余家企业进行了员工持股计划。1974年第一部立法支持的员工持股计划“员工退休和收入安全保障法”通过后,有25个联邦法和25个州立法支持这个计划的实施,此后员工持股计划在全美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已发展到12000家。英、德、日本等国也是以立法和税收的优惠,鼓励和推动员工持股制度的发展。而且,各国的立法和政策优惠实际上形成了各国不同的员工持股制度的基本框架。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其他国家,基本上都是把实行员工持股制度作为一种社会保障计划。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运用员工持股制度作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措施,一方面给实行员工持股制度的企业以较大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限制该种股票的转让、交易,对留住人才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我国员工持股制度的政策环境

要在我国发展职工持股制度,就必须从政策上消除它的实施障碍,对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条文进行必要的修改,为员工持股制度的发展提供一个适度的空间,为职工持股创造规范、有序的法制环境。

制定有关职工持股会的法规

经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职工持股会已成为全国各地普遍推行并为绝大多数改制企业所采用的产权改革方式。长期以来,持股会的法律地位没有得到统一的确认,这是影响职工持股的突出问题。应尽快起草和颁布相应的有关职工持股会的法规,为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推行职工持股制度提供基本法律依据。

修改公司法、证券法的相关条款

公司法、证券法的修改已被列入今年立法计划当中。针对目前实践中遇到的焦点问题,涉及到不利于员工持股制度发展的公司法、证券法的个别相关条款应进行修改,如:允许上市公司回购本公司的股票,用于职工持股或股权的激励。制定职工持股企业上市的政策规定。

给予财务金融政策支持

为鼓励员工持股,建立与改制企业更密切的关系,在人员出资形式上,除一定比例的现金外,应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和借贷支持。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允许在企业进行员工持股改制时,可把企业员工工资结余、员工福利基金、公益金直接转为员工持股会对公司的出资,并根据一定的原则,如根据员工现金出资的多少直接分配给持股员工。应放宽有关贷款政策,允许和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员工持股提供低息优惠贷款或实行抵押贷款,分期偿还,如允许职工以股票、不动产等为抵押获得购股所需贷款。职工可以用应得股份的分红偿还银行贷款,待贷款还清后,股权再完全转给个人。也可允许员工持股会以该转让出资为抵押向本公司或其他机构短期借贷资金用于支付购股款。对实施职工持股制度的企业,应在提供信贷服务方面给予优惠。

税收减让政策

我国在推行员工持股制度过程中,政府提供的税收优惠应包括:

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对于向员工持股会认购本公司股份提供信贷支持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其贷款的利息收入可按一定比例免征所得税。

员工持股分红:国家可以给予一定税收减让,如:对于员工持股分红所得部分减免征收所得税。而持股员工如果将获得红利再购买该公司的股票,可以免交这部分收入的个人所得税。

股东转让所得:对出售股份给员工的股东所取得的收入,可以减免交一定的所得税。

对企业工资基金转为股份,也可享受免税待遇。

我国员工持股的运作模式

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推进职工持股。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改制分流将是国有企业最后的晚餐。国有企业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努力把主业做大做强同时,利用非主业资产、闲置资产和关闭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实现职工持股制度的推进,改制创办面向市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经济实体。

加快国有股退出步伐。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国有中小企业退出国有经济,实现民营化。一般竞争性行业的中小企业,主要以存量置换方式实施职工持股计划。对于仍保留的部份国有权益,可考虑设置为优先股,享有优先分红、优先清偿的权利,以保证国有股在非控股下的权益。

以增资扩股为主,以存量置换为辅,逐步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职工持股。允许职工在个人出资的基础上,取得一定贷款,以增量投入的方逐步获得企业股权。同时,对条件成熟的子公司或部门,实行存量置换,逐步实现职工持股。

重要行业的某些国有企业,可在保持国有控股的前提下,逐步向本企业职工出让一定比例的股权,实现股权结构的多元化,由国家、职工和外部股东分别拥有一定的股份。

持股资金来源

职工持股的资金来源主要可以通过以个人出资为主,职工现金出资、融资方式,积极利用信贷扛杆,多种渠道解决。

在实行职工持股时应采取职工出资与国家、企业帮助相结合的办法,即从职工的劳动积累,包括历年结余的工资基金和集体福利基金、企业公益金以及部分国有净资产中拿出一部分,作为职工持股的基金,在职工认购企业股份时,按比例配股。至于有偿购买与无偿配送相结合的具体比例,应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确定。

经股东会、董事会同意的其它形式的资金来源,包括企业以职工股份抵押为职工提供借款,以及由企业担保向银行贷款。概括的说就个人拿一部分,企业配一部分,银行贷一部分。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可以引进期股制度。在操作上,可以要求职工以现金方式认购一定比例的实股,同时配发相应的期股收益权,其中职工期股股权由企业通过累计的公益金或持股会的银行贷款形成。职工需以每年实股与期股的分红偿还公司对期股的借贷本金和利息,直到完全抵偿后,职工就对其名下的实股与期股拥有了所有权。

股权比例

持股如何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经营者、骨干和职工怎么持股,是企业改制能否实现的关键。在划分内部职工股时应尽量量化到职工个人。量化时可根据职工的工龄、岗位、职务、贡献等多种因素确定量化标准,同时保证职工股权持股的广泛和合理的差异性。职工之间,特别是一般劳动者与具有特殊人力资本的经营者、管理者以及技术人才之间,劳动能力与素质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应当承认这个差异并在收入分配上有所体现,但这个差别应保持在合理的限度之内。

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中小企业内经营者持股占企业总股本的比例应为20%—30%;在大型国有企业内,经营者持股的比例应为10%左右;对个别严重亏损企业改制为职工持股企业,允许经营者持大股,比例可增加至50%左右。管理、技术骨干群体的股权比重依据企业经营规模、行业特性等具体确定,一般应占企业总股本的30%以上,科技人员可以以智力、技术成果作为无形资产作价入股。

员工持股的规范操作

建立职工持股基金来管理内部职工持股。内部职工持股基金是一个法人机构,由专门人才组成,负责内部职工的统一经营与管理,并代表职工参与决策。职工持股基金代表对企业决策的表决意见,事先由职工讨论通过,以反应广大职工股东的集体意见。如企业职工对有关表决有不同意见,可以根据不同意见所持股份的数量,由基金会代表在决策时分别投票。

职工股的权利范围。由于内部职工股是以配送或低价出售的方式转让给企业内部职工的,因此,其性质与在股票市场上公开买入的普通股票有所不同,其权利范围也理应有所限制。基于这种考虑,应赋予企业内部职工股收益分配权和参与决策权,但不能象普通股股东那样任意转让属于自己的股份。对于中途退股离开企业的职工,他们的股份兑付也有一定的时间界限。对上市公司应允许职工在退休或离开公司之后的一定时限内,在市场上公开转让其所拥有的股份,或按公司的有关章程规定由持股会按股票的市场价格进行回购;对未上市的公司,应由职工持股会估价并由符合一定条件的新职工购买。

民营企业发展趋势 篇4

中小公司ERP公司办理体系发展趋势“从全体商场情况来看,的普及率并不高,在中小公司商场中的普及率更低,但不行无视的是中小公司占有了公司总量的90%以上,宏大的数量和迅猛的发展趋势,带来了宏大的需求。这个需求不同于大型公司,它们要的是处理基本问题的产物。”航天信息客户管理软件关联人士说。确实,中小公司需求相对简略,但差异大,ERP公司办理体系厂商 在此方面的投入报答能够不行抱负。但在长尾理论之下,这些产物联合起来的商场能量将是宏大的,足以与干流抢手产物相抗衡。这在通知咱们,发掘中小公司的底子需求,投合它们的特色,供给与之相对应的产物,就能够在竞赛剧烈的ERP公司办理体系商场中发明奇观。的呈现和广受重视,让我们看到了其在中小公司范畴能够大展拳脚的时机。确实,在互联网的年代下,不有用使用、联系,必将为年代所筛选。不过,路不止一条。在推出的中小公司ERP公司办理体系产物中,许多选用了SOA架构,使产物能够在本地软件上很好的构筑网络使用。这样就处理了用户关于安全问题的困惑,进一步加大了其在中小公司商场的影响力。新技术、新形式可贵,可是用心的剖析、解读用户现状、用户需求就更难能可贵,所谓磨 刀不费砍柴工,多用些心思收成天然不少。还有一点是供给中小公司ERP公司办理体系产物的厂商需求注重的,那就是效劳。大型公司往往都有专门的人员办理ERP体系,而在中小公司这个基本上是不存在的。所以关于中小公司用户来说,上了ERP公司办理体系就需求更多更详尽的效劳,效劳还要 方便高效。这个看似不行能,乃至无赢利的情况并非无解。以航天信息为例,使用母集团现已延伸到城镇一级的效劳网络进行内部深化训练,使ERP公司办理体系 产物的效劳得到有用对接。航天信息是选用了内部资源的结合再使用的方法,关于其它厂商其实是能够选用协作的形式,商业是没有什么不行以谈的,集腋成裘,也会让你吃成胖子的。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趋势 篇5

财务管理学在经历了从独立到不断完善的20世纪之后,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浪潮,必须进行全面创新。财务管理理论的创新包括建立企业财务理念体系,确立新的财务管理目标,拓展财务理论的研究内容等多个方面。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给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对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也提出了严峻挑战,迫切需要进行财务管理创新。本文就未来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趋势提出自己一些新的见解。1企业管理目标多元化趋势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客户目标、业务流程发生了巨大变化,具有共享性和可转移性的信息资本将占主导地位。信息的不断增加、更新、扩散和应用加速,深刻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必须考虑更多的影响因素,不仅能协调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收益,注重企业的预期成长效益和未来增加值,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2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更新趋势

在互联网环境下,财务管理的能力必须延伸到全球任何一个结点。财务管理模式必须从过去的局部、分散管理向远程处理和集中式管理转变,实时监控财务状况以回避信息时代产生的巨大风险。企业集团利用互联网,可以对所有的分支机构实行数据的远程处理、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账、远程审计等远距离财务监控,也可以掌握和监控远程库存、销售点经营等业务情况。这种管理模式的创新,使得企业集团通过互联网即可轻松地实现集中式管理,对所有分支机构进行集中记账和资金调配,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3企业财务风险和安全管理化趋势

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必要。一是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二是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三是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四是加强财务活动的风险管理,特别是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风险管理,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电子商务业务的拓展,特别是金融性业务的拓展,往往容易出现一种严重的脱节现象,这就是业务发展与有效监督机制不能同步进行,业务和技术有新的发展,而有效的监督跟不上,从而严重威胁企业的财务安全。我们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确保财务安全,比如财务软件的“防火墙”技术等。

4企业财务制度灵活性趋势

财务管理危机的存在加剧了大多数企业的代理难题。为了提高企业的财务价值,企业将

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激励机制,如员工持股、利润分成、高层管理人员股票期权以及灵活的福利制度等,以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和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同时,建立健全多层次、多角度的约束机制,如政府法规、债券条款、债券评级、会计报表审计等等。激励与约束是相对应的,缺一不可。

5企业财务评价体系创新性趋势

民营企业发展趋势 篇6

(江苏省惠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3)

王 珠 摘 要:文化是与民族分不开的,一定的文化 是一定民族的文化。企

是民族文化和 代意 在企 内部的 合反映和表,是民族文化和 代意 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企 特点和群体意 以及

种意

生的行 范。

关键词:企 文化;特征;内容; 中 分 号:F270 文献 :A 文章 号:1008-4428(2014)04-09-02

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重要 成部分,它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及发展目标的总和。

一、企业文化存在的意义

业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及社区环境相融合。

(四)人本性: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强调人的理想、道德、价值观、行为规范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强调在企业管理中要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

(五)创新性:创新既是时代的呼唤,又是企业文化自身的要求,优秀的企业文化指引着大家追求卓越、追求成效、追

求创新。

(一)企业本身的需要企业文化是企业概念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尤其对现

阶段处于由人治向法治转换过程中的国内公司而言,健康的企业文化将能削弱甚至取代个人影响力在企业中的过分存在,为企业的平稳发展创造条件。

三、企业文化的内容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

(二)管理制度实施的需要没有完美的管理制度。制度中存在的各种漏洞导致的后

有企业的经营特色、价值观,包括企业目标、企业形象、企业制度、经营哲学、企业道德行为准则、企业容貌、作风礼仪等的总和,它是企业意识形态、物质形态、制度形态等的复合体,是能够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

体意识和行为规范。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果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三)人才竞争的需要

对共同价值的认同,会使员工产生稳定的归属感,从而吸引、留住人才。

十九世纪末到本世纪初, 西方工业化发展到以大机器和生产流水线为主要生产方式的阶段,企业经营者主要关心的问题是生产效率和投入产出比,在这种条件下,泰勒的科学管理式和韦伯的“科层制”的应用就导致了一系列理性化的科学管理实践,但是,它们都是基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经济的报酬。科学管理理论对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当时的工业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霍桑实验”使人们注意到组织中的人际关系、非正式群体等因素对组织效益的影响,开始关注包括自我实现在内的人的社会性需要,于是导致了一系列激励理论的出现。这些理论强调人际关系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以人的社会性为基础,提出用“社会人”概念来代替“经济人”的假设。五六十年代系统论的应用和权变理论的发展导致了西方组织管理在七十年代的“战略热”和“系统热”,即重点由组织内部的管理转向战略管理,强调组织结构和系统的协调与适应能力。八

(四)市场竞争的需要良好、健康的企业文化能够提高效率,减少费用支出,提

升品牌含金量,增加产品的价值,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因为市场中影响竞争产品定价的因素除通用的生产成本等有形价值外,还包括品牌价值,而品牌价值的影响因素即包括受企业文化影响的公司员工形象。

二、企业文化的特征

(一)独特性: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具有相对独立性。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积淀,这是由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特色、企业传统、企业目标、企业员工素质以及环境不同所决定的。

(二)继承性:企业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产生、生存和发展。企业文化的继承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精华。二是继承企业的文化传统。三是继承外来的企业文化实践和研究成果。

(三)相融性:企业文化反应了时代精神,它必然要与企

中国全球零售企业最新发展趋势 篇7

千禧世代:未来的主要消费群

千禧世代泛指1980年至2000年间出生的人。现在单是美国就拥有约8亿人属于千禧世代,他们具有很强的购买力,每年约消费六千亿美元。咨询公司埃森哲预计,千禧世代消费群之消费额到2020年将达1.4万亿美元,约占美国总消费的30%。这些千禧世代消费者与“婴儿潮世代”及“X世代”消费者的生活习惯非常不同,他们对互联网的依赖度高,活跃于社交媒体。他们喜欢在网上收集产品讯息、分享购买经验、也比其他世代的消费者更喜欢浏览别人网上发表的意见。

零售商要抓住千禧世代的顾客,就需要顺应他们的消费习惯设计产品及营销策略。例如美国时尚品牌GAP以年轻顾客为主要目标群,无论在产品设计、营销计划等方面都紧贴年轻人的潮流。梅西百货(Macy’s)也是一间以千禧世代为主要目标顾客的零售商,它分别针对13-22岁及19-30岁的顾客群组设计了mstylelab和Impulse两个服装品牌。

(一)移动应用及社交媒体塑造未来营销

移动革命将会继续影响市场。移动应用不单指以移动装置进行交易,它还广泛地应用于商品展示、比价、移动付费、会员查询等。很多零售商已经开始把移动装置应用在仓储、销售等营运上。

同时,社交媒体也在影响品牌商、零售商与顾客间的互动方式。上文亦有提及,年轻的千禧世代消费者对社交媒体的依赖度特别高,他们会通过社交媒体交换意见,分享购物体验。很多零售商都加强在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媒体上跟消费者的互动,中国零售商则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增强与消费者的沟通。

(二)全渠道零售改变传统零售模式

全渠道零售是一种无缝地利用各种购物渠道将零售商与消费者衔接起来的方式。近年来,线上线下的界线愈趋模糊,零售商进行多渠道、甚至跨渠道销售愈来愈普遍,他们把所有线上线下的渠道、社交媒体等连接在一起,为顾客提供一致的品牌体验。

同时,零售商也在尝试不同的方法提升消费者体验。例如,沃尔玛(Wal-Mart)和百思买(Best Buy)加设提货点供线上下单的消费者使用。纯电商亚马逊则跟拥有大量线下网络的零售商合作,他们在店内加设提货用的储物箱,让消费者可以在线上下单,线下取货。中国最大的自营电商企业京东亦开始与全国15个城市内一万多家便利店展开战略性合作,消费者可以开始在京东购买生鲜物品并在附近的便利店取货。

零售商和顾客的接触点逐渐增多,如何把这些接触点都融合在一起至为重要。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体验,增加跟每个消费者的沟通,零售商才能够在众多的对手中突围而出,赢得顾客的青睐。

(三)零售商创建新零售业态迎合小众市场

近年,零售商不断尝试以多样的零售业态去迎合不同的消费者群。一些大型零售店如沃尔玛、百思买等开设营业面积较小的店面,融入社区。这些小型店铺不仅可作为运营中心,亦可为网上销售提供更方便的提货中心,藉此增加网上销售。另一种近年比较受零售商欢迎的是“快闪店”。“快闪店”是指一些短期内在百货、购物中心内设置的摊位或店铺,营业面积通常较小,营业期仅为几天或几周,好处是零售商可以在短时间内出售一些货架期较短的商品,并可利用“快闪店”发布新品牌、增加知名度、制造话题等,租约也较为有弹性。

另外,也有一些零售商把门店内闲置地方租出去,作为房东收取租金。美国西尔斯公司(Sears)就是一个例子,由于经济不景气,集团把旗下一些西尔斯百货及凯马特超市(Kmart)门店出租,增加收入。

(四)大数据让零售商与消费者更接近

在现今这个数码时代,每天都有大量数据产生。根据麦肯锡的报告,分析这些海量数据将会成为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支撑,而有效的数据管理也可以令零售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数据管理不仅包括数据收集,更重要的是如何挖掘有用的数据。数据挖掘对于零售商了解消费者的特点非常重要,他们可以根据数据预测消费者的需要,比消费者更早知道他们想购买什么,这有助于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在零售商获得数据的同时,消费者对零售商的供应链、价值链也更加了解。他们对产品的原材料、生产地、社会责任等要求更高。

大数据虽然能够为零售商带来很多机会,可是如果数据处理不当,令消费者个人资料泄露,则会为零售商的信誉带来危机。

(五)灵活性强的供应链有助增加竞争力

更灵活及有弹性的供应链能够帮助零售商降低成本。零售商可以应用最新的科技发展,例如3D打印、数据分析工具、仓库管理工具等,从生产到配送的供应链各环节都为消费者提供无缝的解决方案。而对供应链更严格的控制,则有助于优化资金管理、成本控制、缩短生产周期等。

零售商尝试不同的方法降低成本,其中有零售商跟其他企业共享仓库及物流网络,亚马逊(Amazon)进驻宝洁(P&G)仓库就是一个例子。宝洁把洗发水等日化品送至其仓库内为亚马逊开设的一个小区域,亚马逊员工在此区域内进行包装打上标签,将商品直接发货给订购者。这种配货安排可以降低转移和储存商品的成本,并缩短送货时间。

另外,有些零售商则更多采用本地采购,虽然本地采购有可能令成本上升,但可以令供应链更有弹性,并缩短配送时间,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值得留意的是,现今消费者对供应链要求更高的透明度,即要求对产品有更多的知情权,例如商品的生产地、生产程序等等。零售商需要把更多信息公开才能得到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资料来源:科尔尼:《2013年全球零售业发展指数》,2013年6月

资料来源:尼尔森:《全球消费者购物习惯》,2012年第三季

(六)零售企业重视新兴市场

发达国家的增长尚未恢复,新兴国家成为很多零售企业的增长来源。根据科尔尼以市场吸引力、国家风险和市场饱和等因素计算的《2013年全球零售业发展指数》,巴西、智利和乌拉圭被评为2013年全球30个新兴市场中最有吸引力的国家。中国从2012年的第三位下降至第四位,但对于零发展是零售企业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售商来说中国市场仍然举足轻重(见表1)。

(七)零售企业更加着力可持续性发展

可持续消费备受重视,消费者对环保商品的需求增加。尼尔森的报告指出,全球平均46%的消费者愿意用较高价钱购买绿色产品。图1显示,亚太区消费者较其他地区的消费者更愿意接受绿色消费改善生态。

全球零售商开始提供更多环保产品,除了在生产过程、原料等加入环保的元素外,也开设更多环保店,店内使用耗电量较低的电器。可持续性

注释

企业网络安全与发展趋势 篇8

【关键词】企业;网络安全;发展

一、前言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离不开网络,企业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网络安全问题较为突出。所以,分析企业网络安全问题,提高企业网络安全性能非常重要,这关乎企业未来的发展。

二、企业网络安全性急需重视

企业已经越来越依赖网络以及企业内部网络来支持重要的工作流程,内部网络断线所带来的成本也急剧升高。当这一刻显得迫在眉睫时,如何确保核心网络系统的稳定性就变得非常重要,即使一个企业的虚拟网络或防火墙只是短暂的中断,也都可能会中断非常高额的交易,导致收入流失、客户不满意以及生产力的降低。尽管所有的企业都应该对安全性加以关注,但其中一些更要注意。那些存储有私密信息或专有信息、并依靠这些信息运作的企业尤其需要一套强大而可靠的安全性解决方案。通过一部中央控制台来进行配置和管理的安全性解决方案能够为此类企业提供巨大帮助。这类安全性解决方案使IT管理员们能够轻松地对网络的安全性进行升级,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商务需求,并帮助企业对用户访问保持有效的控制。例如,IT管理员能够根据最近发现的网络攻击行为迅速调整网络的安全性级别。此外,用户很难在终端系统上屏蔽掉由一台远程服务器控制的网络安全特性。IT管理人员们将非常自信:一旦他们在整个网络中配置了适当的安全性规则,不论是用户还是系统的安全性都将得到保证,并且始终安全。而对于那些安全性要求较高的企业来说,基于软件的解决方案(例如个人防火墙以及防病毒扫描程序等)都不够强大,无法满足用户的要求。因为即使一个通过电子邮件传送过来的恶意脚本程序,都能轻松将这些防护措施屏蔽掉,甚至是那些运行在主机上的“友好”应用都可能为避免驱动程序的冲突而无意中关掉这些安全性防护软件。一旦这些软件系统失效,终端系统将非常容易受到攻击。更为可怕的是,网络中的其他部分也将处在攻击威胁之下。

三、网络结构的安全风险分析

根据使用网络的不同方面,以及对系统信息的安全使用将网络安全风险分为如下几类。

1.来自与公网互联的安全威胁

由于中心网络与Internet相连,而Inter-net公网是基于开放性、国际性与自由性的,所以中心内部网络连到INTERNET公网,则内部网受到攻击的可能性将增大。因为,每天黑客都在试图闯入Internet节点,并寻找一些目标试图进行攻击。假如对网络不保持警惕,可能连黑客的闯入无知,甚至会成为黑客入侵其他网络的跳板。假如内部网络的一台机器安全受损,就会同时影响在同一网络上的许多其他系统。透过网络传播,还会影响到与本系统网络有连接的外单位网络;影响所及,还可能涉及法律、金融等安全敏感领域。因此,对有特殊要求的网络系统必须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2.内部网络互联安全威胁

网络安全风险不仅来自外部网,内部网及不信任域同样存在着对内部系统网络的安全威胁,内部网络容易造到来自内部或不信任域用户中一些不怀好意的入侵者攻击。攻击方法比如:

入侵者通过Sniffer等嗅探程序来探测扫描网络及操作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如IP地址、应用操作系统的类型、开放哪些TCP端口号、系统保存用户名和口令等安全信息的关键文件等,并通过相应攻击程序对内网进行攻击。

入侵者通过网络监听等先进手段获得内部网用户的ID、口令等信息,进而假冒内部合法身份进行非法登录,窃取内部网重要信息。

入侵者通过发送大量PING包对内部网重要服务器进行攻击,使得服务器超负荷工作以至拒绝服务甚至系统瘫痪。

内部不怀好意员工,通过上传一些破坏程序,也可能危机经济信息中心内部网络的安全。

入侵者通过发电子邮件或内部人员自己投放病毒软件,感染某主机,进而通过网络传播,影响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并可能破坏网络系统。

3.系统的安全风险分析

所谓系统安全通常是指网络操作系统、应用系统的安全。目前的操作系统或应用系统无论是Linux还是其它任何商用UNIX操作系统以及其它厂商开发的应用系统,其开发厂商必然有其后门。而且系统本身必定存在安全漏洞。这些”后门”或安全漏洞都将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但是从实际应用上,系统的安全程度跟对其进行安全配置及系统的应用面有很大关系,操作系统如果没有采用相应的安全配置,则其是漏洞百出,掌握一般攻击技术的人都可能入侵得手。

4.应用的安全风险分析

应用系统的安全涉及很多方面。应用系统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应用的安全性也动态。这就需要我们对不同的应用,检测安全漏洞,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降低应用的安全风险。

5.资源共享

网络系统内部办公网络可能存在着:员工有意、无意把硬盘中重要信息目录共享,长期暴露在网络邻居上,可能被外部人员轻易获取或被内部其他员工窃取并传播出去造成泄密,因为缺少必要的访问控制策略。

6.电子邮件系统

企业网络系统连入互联网,电子邮件应用将是应用比较广泛,内外用户间的信息传递,就存在被黑客跟踪或收到一些特洛伊木马、病毒程序等,由于许多用户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对一些来历不明的邮件,没有警惕性,给入侵者提供机会,让黑客掌握了系统的主动权。给系统带来不安全因至素。

四、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

1.PKI技术

PKI(PublicKeyInfrastucture)技术是利用公钥理论和技术建立的提供安全服务的基础设施,是信息安全技术的核心,是电子商务的关键和基础技术,是一种适合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事务的密码技术,它能够有效地解决电子商务应用中的机密性、真实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和存取控制等安全问题。一个实用的PKI体系应该是安全的、易用的、灵活的和经济的,它必须充分考虑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它是认证机构(CA)、注册机构(RA)、策略管理、密钥(Key)与证书(Certificate)管理、密钥备份与恢复、撤消系统等功能模块的有机结合。

2.防火墙

基于防火墙的网络安全结构主要有三种:双宿主机结构、主机过滤结构和子网过滤结构。双宿主机结构可以提供很高程度的网络控制,它从物理上将内部和外部网络隔开,但该结构在防护资料包从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时很容易失败,无法有效地预防,而该结构中的主机很容易成为网络瓶颈。主机过滤结构较前者安全、易操作,但是一旦堡垒主机瘫痪,整个系统上的信息部一览无余。子网过滤结构是主机过滤结构的变形,只是紧贴内部网络加一层过滤路由器,仍然存在安全问题。

五、企业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保障

管理是企业网络安全的核心,技术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保证。网络安全系统必须包括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只有完整的规章制度、行为准则并和安全技术手段结合,网络系统的安全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只有制定合理有效的网络管理制度来约束员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企业网络平稳正常的运转,例如禁止员工滥用计算机,禁止利用工作时间随意下载软件,随意执行安装操作,禁止使用IM工具聊天等。最终制度通过网络管理平台得以具体体现,管理平台使得制度被严格的执行起来。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企业只有做好了网络安全管理问题,才能够更好的使用网络,进而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石淑华,池瑞楠编著.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企业管理以及培训行业的发展趋势 篇9

其实现在的培训行业真的很迷茫,包括做培训的人、企业主本身。目前,培训行业很混乱,任何人都可以到培训行业捞一把,可是又有几个人是把中国企业的发展和培训真正结合起来的,大部分的老师是先是模仿别人,不出名的老师模仿出名的老师,没有实战经验的老师模仿有实战经验的。而现在简单的做公开课、内训这样的培训已经不能解决企业内部一些真正的问题,而且这样的培训往往是课堂上头脑发热,工作中还是老样子。现在的培训行业已经到了重新洗牌,重新定位的时候。

培训行业的发展和模式的定位,必定要和目前企业的需求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在现在的企业中,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大部分的管理者是从基层一步一步做起来的,在某个专业里面是一把好手,可是真正放到管理者的高度去做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原则性的错误,但其中也不乏有一些优秀的管理者。这些管理者往往因为自身看问题的格局和角度没有随着地位的提升而改变,这就是第一个问题:大部分的员工不会自动自发的去提升自己的能力,而要建立一种学习型企业文化,这对中小企业来说有不少的难度。

目前大部分的中小型民营企业都是家族式企业,在一开始创业的时候大家都是一条心,一股劲,可是真正等到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就开始出现分歧,好好的一个企业开始出现核心员工流失、利润开始下滑等问题,为什么好好的一家企业 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无外乎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很知足的人,在这个时候都感到发展到现在已经不错啦,而且认为自己是企业的功臣良将,不思进取、满足现状;第二种是不知足的人,想把企业做大做强,而做大做强的方式方法会出现分歧,同时会出现矛盾,有可能分裂企业,对企业造成致命的伤害,同时还会和第一种人出现矛盾。如果问题不解决,企业之间的决裂是早晚的事情。这是第二个问题:家族式企业如何优化管理模式,如何避免出现家族分裂而导致企业分裂的局面。

走过这么多地方,发现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国外的很多地方都有“唐人街”,而在世界上各个国家很少发现“美国街”“英国街”“日本街”等等,这是什么原因呢?究其根本,中国文化几千年,中国人受到悠久历史文化的熏陶,走到任何地方都能把当地的人、当地的文化同化,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在任何国家、任何地区都可以迅速生存的理由。同样可以看出,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国人思想的复杂性比世界上的任何民族都要高,包括日本人引以为荣的大和民族,所以有很多学者预言,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所以在中国的管理模式和国外的管理模式有这根本上得区别,现在国人最缺少的就是一种自觉遵守游戏规则的习惯,放到企业当中就是自动自发工作的态度,这也是目前每个企业都想达到的,每个培训公司都想做到的。在国内当我们制订了游戏规则,大部分人想的不是怎么去遵守,而是想得是怎么去钻空子,而且在企业内,就是一件小事没有做好,当事人也会有很多理由等着你。比如迟到,他会说:肚子疼、车胎没气啦、送孩子上学、爱人病啦等等如果你有时间,他会说出一百个理由。这就是第三个问题:如何让员工自动自发的工作?发扬主人翁精神。

现在的培训行业无外乎几个模式:第一公开课的模式包括内训,员工的激情不会坚持很长时间,同时在落实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折扣,因为培训是无形,也无法去量化,有很多企业采用培训后写总结、考试,有时会流于形式,况且对一个企业来说,不可能隔三岔五就拿出一天的时间来做培训,时间一长往往成为一种敷衍。第二,做咨询。先诊断,再做方案。现在不少培训公司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但现在真正做到咨询诊断的培训公司不是很多,因为这样的咨询诊断往往需要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和专家,而现在这样的成功案例和专家不多。而且据我所知每个培训公司的咨询费用都出价不菲。其实每个企业中最根本的问题在什么地方,最清楚的莫过于老板本人,就像病人,就是到了医院,医生也就是问问你哪疼,哪不舒服,那么病人就会告诉医生。所以培训公司做咨询的作用只不过是把你自己心里所有的事情理顺了,然后根据经验做一定判断,但这种咨询有一定的风险,因为很多的培训公司的专家们有可能都没有接触过这个行业、只是凭着自己的经验和前期做的调查来判断。而企业的领导人最了解公司的现况和存在的问题,但有很多时候当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就不知道怎么办了,所谓的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也就是这个道理吧,企业的高层领导要学会跳出行业看行业、跳出企业看企业,当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看待自己企业的时候所有的事情都会一目了然。其实最了解行业前景和发展趋势的并不是那些专家,而是在企业的销售人员,因为他们和客户接触的最多,知道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能够了解到行业的发展趋势,毕竟所有做企业的都是根据客户的需求来生产。任何专家都不会和销售人员一样到客户那里去了解客户的需求,所以公司只需做好如何给自己的销售人员更好的发展空间和待遇就够了。

上一篇:高一化学化学式必修一下一篇:李镇西老师的读书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