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比较法评估企业价值评估研究

2025-04-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市场比较法评估企业价值评估研究(精选8篇)

市场比较法评估企业价值评估研究 篇1

【摘要】 在我国,市场法还未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国际合作的加强,评估体系必将与国际评估业接轨,得到进一步完善,进而市场法也必将有较大的发展。研究市场法,有利于开发市场法的应用潜力,进一步完善评估方法体系。文章分析了市场法的应用现状,并研究了市场法在应用中的难点,最后针对市场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企业价值评估; 市场法; 策略

The assessment of enterprise value evaluation market comparison research

【 abstract 】 in our country, the approach is not to be widely applied, but 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strengthening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evaluation system will be in line with international appraisal industry standards, further perfect, and also will have larger approach.Research approach,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pproach potential application, further perfect evaluation system.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approach, and the approach of the application of difficulties in in the approach the issues in actual application of specific strategies and methods.【 key words 】 enterprise value appraisal;Approach;strategy

一、前言

对于企业价值的评估,西方先进国家应用较广泛的是市场法,其次是收益法,资产基础法是较少用的。而在我国刚好相反,应用比较多的是资产基础法,其次是收益法,市场法基本没有得到应用。但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发展,市场法将在我国企业价值评估的实践中得到推广。

随着我国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产权市场、证券市场迅猛发展,企业并购行为层出不穷,产权交易日渐活跃,上市公司法人股的协议转让、司法拍卖等经济行为的不断增多,使得市场上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企业并购或股权转让的成功案例,为市场法的选用创造了条件。

二、企业价值评估

企业价值评估是动态评估,是根据企业获利能力、市场竞争力等因素评估企

业价值。评估目的是满足将企业资产作为一个获利整体进行投资、转让、兼并、联营或组建企业集团的需要。企业价值评估是一项综合性的资产评估,是对整体经济价值进行判断估计的过程。

要改进企业价值评估工作,基本前提是要区分企业价值评估的对象。必须明

确,价值评估的一般对象应当是企业整体的经济价值,而企业整体的经济价值指的是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公平市场价值。

企业价值评估是现代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它在帮助投资人和管理者在改善决策方面有广泛的用途。本文对主要评估体系和方法做一分类并对其适用条件做一评价。2004年12月30日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发布了《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书(试行)》(简称“意见书”),并于2005年4月1日起开始实施。意见书明确提出收益法、市场法、成本法是企业价值评估的三种基本方法,这一规定打破了长期以来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实践中单一使用成本法的局面,形成以成本法为主体,收益法、市场法互补的格局。

企业价值评估是综合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经济因素等多种因素, 采用特定技术方法对企业未来发展潜力和市场价值进行估计和评价的过程。创业投资中创业企业的价值评估对创业投资机构和创业企业均有重要意义。创业投资多数投向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特征的高新技术企业, 创业投资机构进行项目选择决策时, 对创业企业价值的准确评估是从源头规避风险, 实现低风险、高回报的关键环节。同时, 创业企业价值评估也为创业投资机构进行阶段性投资及给予创业企业经营管理建议提供依据。创业企业的管理者也应对本企业价值有充分的认识, 在企业运营中准确判断创造企业价值的关键因素, 确定关键因素对企业价值的贡献度, 从而采取有力措施提升企业价值。准确地评价企业价值以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为基础,本文分析当前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结合创业企业及其价值评估的特 点, 提出不同阶段创业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方法应采用的不同方法。

三、市场法

市场比较法是以某个与被评企业相类似的企业为参照, 将被评企业与已知的类似公司进行比较, 从已知公司的整体价值估计出被评企业价值的方法。以V

表示企业价值, G 表示可获得的变量数据,市场比较法基本计算原理如一下公式

所示:V(被评企业)V(参照企业) G(被评企业)G(参照企业)

根据选择可观测数据标准的不同, 市场比较法主要有市盈率、市净率和收入

乘数三种方法。

① 市盈率=每股市价/ 每股盈利

被评企业每股价值= 参照企业平均市盈率×被评企业每股盈利

市盈率法适用于同行业企业价值评估, 以及初始发行股票的定价。

但是如果被评企业收益为负值时, 该方法无效, 使用过程中不能忽

略影响企业每股盈利的外部因素。

② 市净率=每股市价/ 净资产

被评企业股权价值=参照企业市净率×被评企业净资产

市净率分子表现企业的市场价值, 分母表现企业的账面净资

产, 二者的差距反映出良好的投资机会。当企业收益为负值市盈率

失效时, 市净率可以弥补市盈率的不足。

③ 收入乘数=股权市价/ 销售收入

被评企业价值=参照企业收入乘数×被评企业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较企业收益和账面价值不易受人为因素影响, 收入乘数评

估企业价值较为客观, 适用范围更广。

市场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具有简单、直观便于理解、运用灵活的特点。尤其是

当目标公司未来的收益难以做出详尽的预测时,运用收益法进行评估显然受到限

制,而市场法受到的限制相对较小。此外,站在实务的角度上,市场法往往更为

常用,或通常作为运用其他评估方法所获得评估结果的验证或参考。但是运用市

场法评估企业价值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因为评估对象和参考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往往不尽相同,因而要找到与评估对象绝对相同或者类似的可

比企业难度较大;其次,对价值比率的调整是运用市场法及为关键的一步,这需

要评估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技术能力。

四、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市场法

运用市场法进行的企业价值评估,将评估对象与可参考企业或者在市场上已

有交易案例的企业、股东权益、证券等权益性资产进行对比以确定评估对象价值。

其应用前提是假设在一个完全市场上相似的资产一定会有相似的价格。

市场法着眼于未来收益,更能够反映市场中投资者对企业的看法。它适用于

股票市场较完善的市场环境中,经营较为稳定的企业价值评估。

市场法中常用的方法是参考企业比较法、并购案例比较法和市盈率法。

1.参考企业比较法是指通过对资本市场上与被评估企业处于同一或类似行

业的上市公司的经营和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计算适当的价值比率或经济指标,在与被评估企业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评估对象价值的方法。

2.并购案例比较法是指通过分析与被评估企业处于同一或类似行业的公司的买卖、收购及合并案例,获取并分析这些交易案例的数据资料,计算适当的价

值比率或经济指标,在与被评估企业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评估对象价值的方

法。3.上市公司市值评估的市盈率乘数法

市盈率乘数法是专门针对上市公司价值评估的。被评估企业股票价格=同类

型公司平均市盈率×被评估企业股票每股收益。

运用市盈率乘数法评估企业价值,需要有一个较为完善发达的证券交易市场,还

要有行业部门齐全且足够数量的上市公司。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距离完全市场还有

一定距离,同时国内上市公司在股权设置和结构等方面又有较大差异,现阶段来

讲,市盈率乘数法仅作为企业价值评估的辅助体系,暂时不适合作为独立方法对

企业进行整体价值评估。

五、市场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营运

企业价值评估的市场法是通过在市场上找到若干个与被评估企业相同或相

似的参照企业,以参照企业的市场交易价格及其财务数据为基础测算出来的价值

比率,通过分析、比较、修正被评估企业的相关财务数据,在此基础上确定被评

估企业的价值比率,并且通过这些价值比率得到被评估企业的初步评估价值,最

后通过恰当的评估方法确定被评估企业的评估价值。

1.企业价值评估的市场法是基于类似资产应该具有类似交易价格的理论推

断;

2.运用市场法评估企业价值存在两个障碍: ①企业的个体差异;②企业交易案例的差异

3.市场法中常用的两种具体方法是参考企业比较法和并购案例比较法

运用市场法评估企业价值的基本步骤:

两种方法的核心问题是确定适当的价值比率,选择价值比率,应该注意以下

问题

1.选择的价值比率应当有利于评估对象价值的判断 2.用于价值比率计算的参照企业的相关数据应当恰当可靠 3.用于价值比率计算的相关数据口径和计算方式应当一致 4.被评估企业与参照企业相关数据的计算方式应当一致 5.合理将参照企业的价值比率应用于被评估企业

六、案例分析

结语

市场法评估企业价值依赖于评估人员对市场,行业和所评估企业资产属性的深入分析,是评估人员对金融学、管理学、会计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在当前我国

运用市场法所需的相关信息还较匮乏的情况下,评估人员更需要具备这些知识。

对所评估企业所在行业进行深入地研究分析,并对该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地

研究分析,从而才能较为恰当地在企业价值评估中较好地运用市场法。

市场法利用市场上与被估企业相同或相似企业的交易及市场成交价作为参

照,通过被估企业与参照企业之间的对比分析,进行必要的差异调整,修正市场

交易价格,从而确定被估企业整体资产价值的方法。市场法应用的主要困难是可

比企业的选择,而且市盈率、市净值率等评价指标要求具备活跃、成熟、规范的证券交易市场条件。目前国内企业整体评估还不宜采用市盈率乘数法,只能作为

辅助方法或粗略估算方法。

参考文献:

[1] 沈越火.市场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资产评估, 2007,(3).[2]于新颖浅谈企业价值评估[J]商业钡角2009.25

市场比较法评估企业价值评估研究 篇2

关键词: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研究,评估方法

80年代末我国引入西方的资产评估概念、原理发展了我国的资产评估行业, 而作为资产评估行业的主要结构, 企业价值的评估在其整个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随着我国企业价值评估的不断更新发展, 同时也为交易者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企业相关信息, 使交易者们能够及时掌握重要信息, 市场交易的效率也潜移默化地提高了。本文将针对企业价值评估方面的理论进行分析并对主要的评估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1 企业价值评估理论

1.1 企业价值评估

作为资产评估行业的一部分, 企业价值所评估的对象是企业的整体价值和股权价值。在《国际评估准则》中提到的企业价值评估定义是:对企业和企业某种权益的价值进行判断和评估的行为或工程。结合评估准则我们可以了解到, 企业价值评估是指一个企业为评估对象, 再根据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负债以及赢利能力的情况, 同时要衡量各个因素对企业赢利能力影响的情况下, 综合性的判断和评价企业的整体价值。企业价值评估的目的就是通过分析出一个企业的市场价值, 给投资人提供市场信息, 帮助管理者改善决策。

1.2 国内文献综述

对于企业价值评估理论, 目前国外已有很多的先进研究成果, 但是我国在这方面还是相对比较落后的, 直到上世纪90年代以后, 我国引进了大量的资产评估领域的著作。各类关于企业价值评估方面的著作也相继推出。如汪平所著的《财务股价论: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研究》就研究了以预测现金流量为基础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王少豪所著的《企业价值评估:观点、方法与实务》就是从企业价值评估的概念入手, 论述了企业价值评估的原理以及评估方法, 而汪海栗所著的《企业价值评估》是以经济转型下的企业价值评估为对象的, 介绍了企业价值评估的理论以及评估方法, 对企业价值评估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进行了创新。虽然我国已经在不断地更新发展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但与外国的评估方法相比较, 我国的企业价值评估领域的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的。

2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比较分析

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是由一个企业的性质所决定的。所以企业想要运用价值评估方法就必须根据自身企业的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进行评估。目前我国已经有较多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本研究对这三类评估方法进行简要概述和比较。其中收益法主要办法是利用现金流量折现法, 而现金流量折现法又分为股利现金流量折现模型、股权现金流量折现模型、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三种形式。市场法主要有市盈率法、市净率法、收入乘数法三种。

2.1 成本法

成本法是根据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各项资产的总体价值, 通过对这一价值进行调整得到的企业价值。在利用成本法对其进行评估时, 需要调整企业财务报表中的资产和账面价值来映衬企业在评估时的市场价值, 使用成本法评估一个企业的价值是比较有客观性的, 这一方法的评估可以避免人为预测的主观因素影响。但是在运用成本法进行评估时很容易忽视企业本身的价值。而且在企业持续经营的情况下是不能用成本法进行价值评估的, 因为运用成本法对企业进行评估是需要分别测算出企业构成的所有可确定资产, 使企业没有办法持续经营, 甚至造成经济损失。况且这种方法也很难把握某一资产对价值的贡献, 同时对单个资产之间所产生的整合效应无法衡量。所以如果企业要利用成本法对其进行价值评估, 必须使用相应的方法进行验证。

2.2 收益法

收益法是通过预测企业的未来收益来判断企业价值的。运用收益法进行评估涉及三个方面:所评估企业的预期收益, 回报率, 取得预期收益的持续时间。在收益法当中, 现金流量折现法是比较典型的方法, 也是目前使用率最高、最为适用的方法, 其主要原则是增量现金流量原则以及时间价值原则, 再根据评估对象的预期现金流量来计算企业价值。这种方法能够全面的体现出企业的内在价值, 适用于现金流量稳定的企业。根据企业现金流量类型的不同还分为股利现金流量折现、股权现金流量折现和自由现金流量折现三种。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收益法, 使用收益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前提是企业必须具有长时间赢利的能力, 只有企业持续赢利的情况下, 运用收益法进行评估才是最准确有效的方法。

2.3 市场法

市场法主要遵循的是替代原则。通过市场调研选择一个与被评估企业相似的企业作为参照企业, 首先分析出参照企业的相关情况, 再与被评估的企业进行比较, 找出这两企业之间的差别以及在市场中的具体反应。经调整最终计算出被评估企业的价值。市场法常用的比率有市盈率、市净率以及收入乘数。市盈率法包含的范围较广, 可以比较直观的反映出企业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但是如果企业出现收益负增长的话, 市盈率法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而市净率法可以较好的应用到大部分企业当中, 但是市净率法也存在一定的缺点, 因为它评估所用的是企业历史价值数据, 这样很难反映出企业的现状。收入乘数法只是考虑企业的产出, 没有考虑到企业的成本投入, 使得所评估的企业价值较为片面。

2.4三种方法比较

成本法认为一个企业的成本是企业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由过去的企业价值来确定现在的企业价值;收益法主要是注重于企业的未来发展状况, 通过对企业的产出预测来决定企业的价值, 由未来的企业价值确定现在的企业价值;而市场法是以市场为导向, 市场状况主导企业的价值, 是由市场的信息来反应企业的现在情况;这三种方法都存在各自的优缺点, 具体评估时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出发, 选择适合自身的评估方法。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健全, 这三种评估方法中存在的缺点也会得到解决。3企业价值评估的实例研究

以维科精华集团为例, 维科精华集团是一个集针织服装、纱线、面料全方位为一体的大型集团, 1998年上市以来, 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在发展的同时组建了纺纱、纱线、针织服装产业群, 从内销到外售, 维科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完整产业链条, 这一产业链条的形成使得维科精华集团成为了掌握供应链条的大型企业。同时维科精华还积极开展其他领域的业务, 包括投资咨询服务、房屋租赁等多个方面。

自由现金流模型的价值评估。在对维科精华集团运用自由现金流模型进行评估时, 首先要对改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进行分析与预测, 本文利用资料显示的维科精华集团的相关财务数据, 计算公司的历史现金流量, 并结合公司的发展情况, 对得到的预测结果进行相对改正。我们采用销售百分比法对企业未来的相关财务数据进行预测, 得到未来自由现金流量的预测值。销售百分比法也是根据企业的营业收入着手, 对企业营业收入的预测准确性会直接关系到维科精华企业价值评估的准确性。而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 新型纺织材料的推广创新, 给维科精华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 而该企业以特有的产业链条优势, 使企业正在逐步向高端价值链转型。维科精华企业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可观的。虽然据资料显示该企业的营业收入在2012年有些下滑, 但由于企业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 使得营业收入并没有较大幅度的波动, 而且经过调整还使企业不断的恢复营业收入, 在恢复营业收入的同时还结合纺织行业的现状, 确定在未来的五年之内, 维科精华企业的营业收入将会提高5~10个百分点。

参考文献

[1]张家伦.企业价值评估与创造[M].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5.

[2]王少豪.企业价值评估:观点、方法与实务[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5.

[3]戴书松.企业价值评估[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4]汪平.财务估价论: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研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

[5]汪海粟.企业价值评估[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6]谢长旺.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比较研究[J].企业导报, 2011, (9) :16-17.

[7]杨学亮.企业估值方法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市场比较法评估企业价值评估研究 篇3

在近年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资产评估中,同时使用两种方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比例逐年上升,同时使用多种评估方法对同一评估对象进行价值评估已成为企业价值评估发展的重要趋势。那么,不同评估方法的评估结果间是否存在一定的规律?评估师在不同评估方法的结果间进行取舍时,是否表现出一定的选择倾向?以2008年1月-2010年6月上市公司公告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置入股权类资产为样本,我们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

一、不同评估方法间评估结果差异情况

(一)收益法评估结果普遍高于成本法结果

在同时采用成本法和收益法的上市公司重大重组置入股权类资产评估中,收益法结果大于成本法结果的比例一直保持在八成左右,收益法评估结果普遍高于成本法结果。

(二)市场法评估结果与其他方法结果间差异波动较大

样本中应用市场法对置入股权类资产进行价值评估的绝对数量较少,市场法评估结果与其他方法结果比较中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

市场法与成本法评估结果高低比例接近。从统计期间全部样本看,成本法与市场法评估结果高低比例大体相当,成本法评估结果高于市场法结果的比例为53%,市场法评估结果高于成本法结果的比例约为47%。

市场法评估结果普遍高于收益法评估结果。在同时采用收益法和市场法进行企业整体价值评估的样本中,市场法评估结果高于收益法评估结果的现象比较显著,该比例达到88%。

从各评估方法原理角度解释上述实证结果,我们认为:收益法因为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量,其反映的价值不仅包含经营所需的实物性资产价值,也包含企业作为一个经营整体涉及的管理水平、客户关系、商誉等无形资产的价值,而部分无形资产价值在成本法评估结果中无法得到体现,因此,对于管理水平对企业生产经营具有正向作用的优质企业,收益法评估结果高于成本法结果具有合理性;市场法评估结果一方面依赖于被评估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与水平,另一方面也与评估过程中所参照的可比企业市场价格表现密切相关,目前市场法应用过程中可比对象通常为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参照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得出的股权价值与其他评估方法得出的结果之间不存在特定的关系,但在股票市场整体表现良好的情况下,重组置入的优质资产市场法评估结果存在同时高于收益法与成本法结果的可能。

二、不同评估方法对应评估结果的取舍

(一)成本法评估结果与收益法评估结果作为评估结论的取舍

成本法评估结果作为评估结论的比例高于收益法。统计数据显示,无论成本法评估结果与收益法评估结果孰高孰低,成本法评估结果被确定为最终评估结论的比例都显著高于收益法;但在收益法评估结果高于成本法评估结果的情况下,该比例有一定降低。

(二)市场法评估结果与其他方法结果作为评估结论的取舍

收益法评估结果作为评估结论的比例高于市场法。涉及市场法评估的股权类对象样本绝对数量较小,市场法评估结果与成本法评估结果间的取舍存在较大的波动性,但市场法评估结果作为评估结论的比例明显低于收益法。

三、结论

基于上市公司重大重组置入股权对象资产评估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到:

1.不同评估方法得出的评估结果仅就数值总体的高低来看,理论上可以通过解释,这在一定程度上检验了各评估方法应用的合理性;

2.评估师对于最终评估结论选取呈现出的总体特点,更多地体现了与评估方法使用比例的吻合;在收益法更能体现企业整体价值的情况下,其结果被接受的程度也会相应提高。

每种评估方法都有其特定的应用条件和优劣势,评估方法的选用以及最终评估结论的选取需要视重组行为及评估对象等情况全面分析确定。进行上述实证分析乃是从评估方法应用结果呈现的统计学特点检验评估方法应用合理性的一种手段。

市场比较法评估企业价值评估研究 篇4

【企业网址】(点击看正文)

正文目录

第一章花卉种子行业概述1

第一节花卉种子定义

1第二节花卉种子行业发展历程2第三节花卉种子行业分类情况3第四节花卉种子产业链分析

4一、产业链模型介绍

4二、花卉种子产业链模型分析6第五节花卉种子行业地位分析10

一、花卉种子行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0

二、花卉种子行业对人民生活的影响1

3三、花卉种子行业关联度情况15 第二章中国花卉种子行业运行环境分析18第一节2013-2017年国际宏观经济分析18

一、2013年国际宏观经济运行概况18

二、2013-2017年国际宏观经济趋势预测21第二节2013-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2

4一、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情况2

4二、2013-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趋势预测26第三节中国花卉种子行业相关政策、标准分析30 第三章2012-2017年我国花卉种子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32第一节中国花卉种子行业市场分析

32一、中国花卉种子行业品牌发展现状

32二、中国花卉种子行业消费市场现状3

4三、中国花卉种子行业相关政策现状37第二节2012-2013年花卉种子行业主要原材料价格及供应情况40第三节2012-2013年中国花卉种子行业供需分析

41一、2012-2013年中国花卉种子行业供给分析

41二、2012-2013年中国花卉种子行业需求分析

43三、2012-2013年中国花卉种子行业供需平衡分析44第四节2013-2017年花卉种子行业主要原材料价格及供应情况预测47第五节2013-2017年中国花卉种子行业供需预测48

一、2013-2017年中国花卉种子行业供给预测48

二、2013-2017年中国花卉种子行业需求预测50 第四章中国花卉种子行业市场价格走势及影响因素分析55第一节2011-2013年中国花卉种子行业市场价格回顾55第二节中国花卉种子行业当前市场价格及评述56

第四节2013-2017年中国花卉种子行业未来市场价格走势预测58第五章2011-2013年中国花卉种子行业发展状况分析60第一节中国花卉种子行业规模情况分析60

一、花卉种子行业单位规模情况分析60

二、花卉种子行业人员规模状况分析6

2三、花卉种子行业资产规模状况分析6

5四、花卉种子行业市场规模状况分析67

五、花卉种子行业敏感性分析68第二节中国花卉种子行业产销情况分析7

1一、花卉种子行业生产情况分析7

1二、花卉种子行业销售情况分析7

2三、花卉种子行业产销情况分析74第三节中国花卉种子行业财务能力分析78

一、花卉种子行业盈利能力分析与预测78

二、花卉种子行业偿债能力分析与预测8

1三、花卉种子行业营运能力分析与预测83

四、花卉种子行业发展能力分析与预测

第六章2012-2017年中国花卉种子行业进出口分析及预测88第一节中国花卉种子行业进出口格局分析88

一、花卉种子行业进口格局分析88

二、花卉种子行业出口格局分析90

第二节2012-2013年中国花卉种子行业进出口数据统计

一、花卉种子行业进口数据统计分析9

4二、花卉种子行业出口数据统计分析97第三节进出口因素分析100

一、殴债危机特别是后危机时代主要影响因素

二、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影响分析10

2三、行业高端产品进出口市场分析10

5四、营销模式对产品进出口影响分析107第三节2013-2017年中国花卉种子的进口预测109第四节2013-2017年中国花卉种子的出口预测110第七章花卉种子行业市场竞争策略分析112第一节行业竞争结构分析11

2一、现有企业间竞争11

2二、潜在进入者分析11

4三、替代品威胁分析117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119

五、客户议价能力120

第二节花卉种子市场竞争策略分析12

3一、花卉种子市场增长潜力分析12

3二、花卉种子产品竞争策略分析12

4三、典型企业产品竞争策略分析126

一、2013-2017年中国花卉种子市场竞争趋势130

二、2013-2017年花卉种子行业竞争格局展望13

3三、2013-2017年花卉种子行业竞争策略分析135 第四节花卉种子产品竞争力评价及构建分析138

一、整体产品竞争力评价138

二、竞争优势评价及构建建议141 第八章中国花卉种子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145第一节重点企业一14

5一、企业概况145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147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48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50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

53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15

5七、企业未来战略分析156 第二节重点企业二159

一、企业概况159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160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62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65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67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168

七、企业未来战略分析170 第三节重点企业三17

4一、企业概况174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177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79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80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8

2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18

5七、企业未来战略分析187 第四节重点企业四189

一、企业概况189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19

1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9

2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9

4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97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199

七、企业未来战略分析200 第五节重点企业五20

3一、企业概况203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20

4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七、企业未来战略分析 第六节重点企业五218

209 211 212 214

一、企业概况218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221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223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224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226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229

七、企业未来战略分析231

第九章花卉种子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234

第一节2011-2017年中国花卉种子市场趋势分析23

4一、2011-2013年中国花卉种子市场趋势总结23

4二、2013-2017年中国花卉种子发展趋势预测237第二节2013-2017年中国花卉种子行业技术趋势240

一、花卉种子行业发展新动态240

二、花卉种子行业技术新动态242

三、花卉种子行业技术发展趋势预测245 第三节2013-2017年中国花卉种子行业风险分析248

一、市场竞争风险248

二、原材料压力风险分析250

三、技术风险分析2

53四、政策和体制风险255

五、外资进入现状及对未来市场的威胁256 第四节花卉种子行业的发展战略研究259

一、战略综合规划259

二、技术开发战略260

三、区域战略规划26

2四、产业战略规划26

5五、营销品牌战略267

六、竞争战略规划268

第十章花卉种子行业前景分析及对策272

第一节花卉种子行业发展前景分析272

一、花卉种子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分析27

2二、花卉种子行业市场蕴藏的商机分析27

4三、花卉种子行业十二五规划解读277第二节花卉种子行业发展对策280

一、把握国家投资的契机280

二、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实施28

2三、市场的重点客户战略实施285

第三节花卉种子行业专家结论及建议288

更多图表:见报告正文

详细图表略…….如需了解欢迎来电索要。

市场比较法评估企业价值评估研究 篇5

资价值评估报告(2012-2016)

报告简介:

模具热流道系统的上游行业主要是以热喷嘴、分流板、温控箱、感热器及辅助零件相关产品的生产加工行业等,上下游产品关联度高。模具热流道系统行业的发展带 动了上游多个行业的发展。由于本行业产品多采用高科技或功能性面、辅料进行生产,因此,以斯麦克热流道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些原材料、辅料供应商会在某 些原材料方面占据一定竞争优势。模具热流道系统行业下游行业是塑料加工及模具业,随着国民经济和中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模具热流道系统消费市场将日趋活 跃,不断扩大。

随着热流道技术的日渐推广应用,热流道模具在塑料模具中的比重将逐步提高。采用热流道技术的模具可提高制件的生产率和质量,并能大幅度节约制件的原 材料,这项技术的应用在国外发展很快,已十分普遍。国内热流道模具也已经生产,有些企业已达30%左右,但总的来看,比例太低,亟待发展。随着塑料成型工艺的不断改进与发展,气辅模具及适应高压注射成型工艺的模具将随之发展。模具行业中压铸模的比例将不断提高。随着车 辆和电机等产品向轻量化方向发展,对压铸模的数量、寿命和复杂程度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以塑料代钢、以塑代木的发展和产品零件的精度和复杂程度的不 断提高,塑料模的比例将不断提高,其精度和复杂程度也将随着相应提高。中 国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模具热流道系统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价值评估报告(2012-2016)》共十二章。首先介绍了世界模具热流道系统行业市场运行形 势、中国模具热流道系统产业发展环境等,接着分析了中国模具热流道系统产业发展现状,然后介绍了中国模具热流道系统行业技术发展状况、中国模具热流道系统 市场运行情况。随后,报告对中国模具热流道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模具热流道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前景。您若想对模具热流道产业有个系统的了 解或者想投资模具热流道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 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目 录

第一章 2011-2012年世界模具热流道系统行业市场运行形势分析 1

第一节 2011年全球模具热流道系统行业发展概况 1

Tel:010-86825716400-007-6266

第二节 世界模具热流道系统行业发展走势 3

一、全球模具热流道系统行业市场分布情况 3

二、全球模具热流道系统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4

第三节 全球模具热流道系统行业重点国家和区域分析 6

一、北美 6

二、亚洲 6

三、欧盟 7

第二章 2011-2012年中国模具热流道系统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8

第一节 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8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8

二、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15

三、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预测分析 17

第二节 模具热流道系统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监管体 20

第三节 中国模具热流道系统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22

第四节 2012年中国模具热流道系统产业社会环境发展分析 2

4第三章 2011-2012年中国模具热流道系统产业发展现状 26

第一节 模具热流道系统行业的有关概况 26

一、模具热流道系统的定义 26

二、模具热流道系统的特点 26

第二节 模具热流道系统的产业链情况 27

一、产业链模型介绍 27

二、模具热流道系统行业产业链分析 27

第三节 上下游行业对模具热流道系统行业的影响分析 28

第四章 2011-2012年中国模具热流道系统行业技术发展分析 29

第一节 中国模具热流道系统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29

第二节 模具热流道系统行业技术特点分析 29

第三节 模具热流道系统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31第五章 2011-2012年中国模具热流道系统产业运行情况 34

第一节 中国模具热流道系统行业发展状况 34

一、2007-2011年模具热流道系统行业市场供给分析 34

二、2007-2011年模具热流道系统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34

三、2007-2011年模具热流道系统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35

第二节 中国模具热流道系统行业集中度分析 36

一、行业市场区域分布情况 36

二、行业市场集中度情况 36

三、行业企业集中度分析 37

第六章 2011-2012年中国模具热流道系统市场运行情况 38

第一节 行业最新动态分析 38

一、行业相关动态概述 38

二、行业发展热点聚焦 38

第二节 行业品牌现状分析 39

第三节 行业产品市场价格情况 40

第四节 行业外资进入现状及对未来市场的威胁 40

第七章 2010-2012年中国模具热流道系统所属行业主要数据监测分析 42

第一节 2010-2012年中国模具热流道系统所属行业总体数据分析

42一、2010年中国模具热流道系统所属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42

二、2011年中国模具热流道系统所属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44

三、2012年中国模具热流道系统所属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45

第二节 2010-2012年中国模具热流道系统所属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47

一、2010年中国模具热流道系统所属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47

二、2011年中国模具热流道系统所属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48

三、2012年中国模具热流道系统所属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48

第三节 2010-2012年中国模具热流道系统所属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49

一、2010年中国模具热流道系统所属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49

二、2011年中国模具热流道系统所属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49

三、2012年中国模具热流道系统所属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50

第八章 2011-2012年中国模具热流道系统行业竞争情况 52

第一节 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52

一、赢利性 52

二、附加值的提升空间 52

三、进入壁垒/退出机制 53

四、行业周期 54

第二节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55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55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55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56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56

五、客户议价能力 56

第三节 行业国际竞争力比较 57

第九章 2011-2012年模具热流道系统行业重点生产企业分析 59

第一节 柳道万和(苏州)热流道系统有限公司 59

一、企业简介 59

二、企业经营数据 59

三、企业产品分析 61

第二节 圣万提注塑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62

一、企业简介 62

二、企业经营数据 62

三、企业产品分析 64

第三节 昆山模懋注塑科技有限公司 6

5一、企业简介 65

二、企业经营数据 65

三、企业产品分析 67

第四节 苏州信好热流道科技有限公司 67

一、企业简介 67

二、企业经营数据 68

三、企业产品分析 70

第五节 上虞市思纳克热流道有限公司 70

一、企业简介 70

二、企业经营数据 71

三、企业产品分析 73

第六节 先锐模具配件(东莞)有限公司 73

一、企业简介 73

二、企业经营数据 73

三、企业产品分析 76

第七节 黄岩岩君模具有限公司 76

一、企业简介 76

二、企业经营数据 77

三、企业产品分析 79

第十章 2012-2016年模具热流道系统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80

第一节 2012-2016年中国模具热流道系统行业未来发展预测分析 80

一、中国模具热流道系统行业发展方向及投资机会分析 80

二、2012-2016年中国模具热流道系统行业发展规模分析 81

三、2012-2016年中国模具热流道系统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81

第二节 2012-2016年中国模具热流道系统行业供需预测 82

一、2012-2016年中国模具热流道系统行业供给预测 82

二、2012-2016年中国模具热流道系统行业需求预测 83

第三节 2012-2016年中国模具热流道系统行业价格走势分析 83

第十一章 2012-2016年中国模具热流道系统行业投资风险预警 85

第一节 中国模具热流道系统行业存在问题分析 85

第二节 中国模具热流道系统行业政策投资风险 85

一、政策和体制风险 85

二、技术发展风险 85

三、市场竞争风险 86

四、原材料压力风险 86

五、经营管理风险 87

第十二章 2012-2016年中国模具热流道系统行业发展策略及投资建议 88

第一节 模具热流道系统行业发展策略分析 88

一、坚持产品创新的领先战略 88

二、坚持品牌建设的引导战略 88

三、坚持工艺技术创新的支持战略 88

四、坚持市场营销创新的决胜战略 89

五、坚持企业管理创新的保证战略 89

第二节 模具热流道系统行业市场的重点客户战略实施 89

一、实施重点客户战略的必要性 89

二、合理确立重点客户 90

三、对重点客户的营销策略 91

四、强化重点客户的管理 91

五、实施重点客户战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92

第三节 观研天下投资建议 94

一、重点投资区域建议 94

二、重点投资产品建议 94

市场比较法评估企业价值评估研究 篇6

企业价值评估

一、单项选择题

1、企业价值评估的一般范围是从企业()角度界定的。

A、规模

B、产权

C、技术

D、位置

2、利用企业的净利润或净现金流量加上扣税后的全部利息作为企业价值评估的收益额,其直接资本化的结果应该是企业的()。

A、股东全部权益价值

B、投资资本价值

C、股东部分权益价值

D、企业整体价值

3、()是评价企业价值的一种具体技术方法,适用于未来预期收益相对稳定、所在行业发展相对稳定的企业价值评估。

A、年金法

B、分段法

C、风险累加法

D、加权平均法

4、企业总资产价值减去企业负债中的非付息债务价值后的余值,得出的是()。

A、企业整体价值

B、企业股东全部权益价值

C、股东部分权益价值

D、企业部分价值

5、企业的资产总额为5亿元,其中长期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例为4:6,长期负债利息率为6%,评估时社会无风险报酬率为5%,社会平均投资报酬率为8%,该企业的风险与社会平均风险的比值为1.2,该企业的所得税率为25%,采用加权平均成本模型计算的折现率应为()

A、8.17%

B、7.56%

C、6.98%

D、6.96%

6、正常的投资报酬率()该投资的机会成本。

A、不能低于

B、不能高于

C、应等于

D、高于低于等于均可

7、甲企业持有乙公司非上市股票2

000股,每股面额1元,乙公司经营稳健,盈利水平波动不大,预计今后5年红利分配每股分别为0.20元、0.21元、0.22元、0.19元、0.20元。乙公司的风险系数为2%,5年期国债的利率为11%,试评估这批股票的价值最接近于()元。

A、408

B、3

145

C、4087

D、107348、某企业的投资总额为2

000万元,其中长期负债与权益资本比例为5∶5,借债利息率为6%,经测定,社会无风险报酬率为5%,该企业的风险报酬率为3%,所得税率为25%,采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模型计算的折现率应为()。

A、7.00%

B、6.25%

C、6.01%

D、5.00%

9、下列收益率中,可以作为企业价值评估折现率中的无风险利率的是()。

A、企业债券利率

B、国库券利率

C、行业平均成本利润率

D、行业销售利润率

10、评估某企业,经评估人员分析预测,该企业评估基准日后未来3年的预期净利润分别为200万元、220万元、230万元,从未来第四年至第十年企业净利润将保持在230万元水平上,企业在未来第十年末的资产预计变现价值为300万元,假定企业适用的折现率与资本化率均为10%,该企业的股东全部权益评估值最接近于()万元。

A、1377

B、1493

C、1777

D、190011、被评估企业未来5年收益现值之和为1

500万元,折现率和资本化率均为10%,则采用年金资本化法计算企业的整体价值最有可能是()万元。

A、4000

B、3957

C、3950

D、396112、运用市盈率法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应当属于企业价值评估的()。

A、市场法

B、成本法

C、收益法

D、三者之外的新方法

13、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模型是以()所构成的全部成本

A、所有者权益和全部负债

B、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

C、所有者权益和流动负债

D、长期负债和流动负债

E、所有者权益和流动负债

14、被评估企业经评估后的所有者权益100万元,流动负债200万元,长期负债100万元,长期投资150万元,被评估企业的投资资本应该是()万元。

A、150

B、200

C、250

D、40015、某企业未来5年收益现值之和为1

500万元,折现率与本金化率均为10%,第6年起企业的预期收益固定为400万元,用分段法估算该企业持续经营的价值约为()。

A、5500万元

B、4565万元

C、3984万元

D、3966万元

二、多项选择题

1、企业作为一类特殊的资产,具有的特点包括()。

A、盈利性

B、持续经营性

C、整体型

D、比动性

E、权益可分性

2、企业的收益的基本表现形式有()。

A、净利润

B、净收入

C、净现金流量

D、净资产

E、所有者权益

3、企业评估中折现率选择的基本原则,表述正确的有()。

A、折现率不低于投资的机会成本

B、折现率不高于投资的机会成本

C、行业基准收益率不宜直接作为收益率

D、贴现率不宜直接作为折现率

E、贴现率可以直接作为折现率

4、折现率中的风险报酬率的估测方法包括()。

A、风险累加法

B、β系数法

C、成新率法

D、加权平均法

E、因素调整法

5、运用加和法评估企业价值时,需要纳入评估范围的单项资产包括()。

A、货币资金

B、应收账款及预付款

C、存货

D、产品销售收入

E、长期投资

6、企业价值评估的对象通常是企业的()。

A、整体价值

B、股东全部权益价值

C、有效资产价值

D、全部资产价值

E、股东部分权益价值

7、运用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的核心问题是()。

A、收益期限的确定

B、要对企业的收益予以界定

C、要对企业的收益进行合理的预测

D、在对企业的收益做出合理的预测后,要选择合适的折现率

E、企业的管理水平

8、企业评估中选择折现率的基本原则有()。

A、折现率不低于投资的机会成本

B、行业基准收益率不宜直接作为折现率,但是行业平均收益率可作为折现率的重要参考指标

C、贴现率不宜直接作为折现率

D、可以低于国库券利率

E、可以任意选择

三、综合题

1、企业预计未来五年年收益均为100万,第六年比第五年增长2%,以后均保持此增长率,当时银行存款利率为4%,社会平均收益率为8%,被评估企业的β系数为1.5,请评估该企业的价值。(以万元为单位,小数点后保留两位小数)

2、评估人员对某一企业进行整体评估,通过对该企业历史经营状况的分析及国内外市场的调查了解,收集到下列数据资料:

(1)预计该企业第一年的收益额为400万元,以后每年的收益额比上年增长10%,自第6年企业将进入稳定发展时期,收益额将保持在300万元的水平上;

(2)社会平均收益率为12%,国库券利率为8%,被评估企业风险系数为1.5;

(3)该企业可确指的各单项资产经评估后的价值之和为1

600万元。

要求:(1)确定该企业整体资产评估值。

(2)企业整体资产评估结果与各单项资产评估值之和的差额如何处理。

3、被评估企业为一拟准备上市的酒店,评估基准日为2003年12月31日,该酒店2003年的财务状况详见2003年利润表,表中补贴收入30万元为因“非典”原因国家给予的退税收入,营业外支出15万元为防“非典”发生的专项支出。

评估人员对该公司的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及对历史数据分析后,对该企业正常经营情况下的有关财务数据做出如下判断:

1.由于非典原因,该企业2003年的实际收入仅达到企业正常经营收入的60%;

2.企业主营业务成本约占主营业务收入的50%,营业费用约占主营业务收入的5%,管理费用约占主营业务收入的5%;

3.财务费用(利息支出)约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0%,其中长期负债利息占财务费用的80%;

4.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占主营业务收入的5.5%;

5.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

2003年利润表

项目

本年累计数

一、主营业务收入

000

000.00

减:主营业务成本

550

000.00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000.00

二、主营业务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395

000.00

加:其它业务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减:营业费用

000.00

管理费用

000.00

财务费用

000.00

其中:利息支出

000.00

三、营业利润(亏损“-”号填列)

135

000.00

加:投资收益(亏损以“-”号填列)

补贴收入

300

000.00

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150

000.00

四、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号填列

285

000.00

减:所得税(所得税税率为33%)

050.00

五、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

190

950.00

评估人员根据被评估企业的实际情况及未来发展前景,选取了同行业5个上市公司作为参照物并经综合分析、计算和调整得到一组价值比率(倍数)的平均数值,具体数据如下:(1)市盈率为l0;(2)每股市价与每股无负债净利润的比率为7;(3)每股市价与每股主营业务利润的比率为3.8。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运用市场法评估该酒店市场价值。(最终评估值以算术平均数为准,运算中以万元为单位,评估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本年累计数

一、主营业务收入

666

700.OO

减:主营业务成本

833

300.00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668.50

二、主营业务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741

731.50

加:其它业务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减:营业费用

300.O0

管理费用

300.O0

财务费用

166

700.O0

三、营业利润(亏损以“-”导填列)

408

431.50

加:投资收益(亏损以“-”号填列)

补贴收入

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四、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号填列)

408

431.50

减:所得税(33%)

134

782.39

五、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

273

649.11

答案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新]企业价值评估的一般范围”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402064】

2、【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新]企业收益及其预测”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402065】

3、【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新]收益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运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402066】

4、【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新]企业收益及其预测”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402067】

5、【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折现率=40%×6%×(1-25%)+60%×[5%+(8%-5%)×1.2)]=6.96%

【该题针对“[新]折现率和资本化率及其估测”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402068】

6、【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新]折现率和资本化率及其估测”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402069】

7、【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351页年金法,折现率=11%+2%=13%

P=A/13%

A=[2

000×0.20×(P/F,13%,1)+2

000×0.21×(P/F,13%,2)+2

000×0.22×(P/F,13%,3)+2

000×0.19×(P/F,13%,4)+2

000×0.20×(P/F,13%,5)]/(P/A,13%,5)

=(400×0.8850+420×0.7831+440×0.6931+380×0.6133+400×0.5428)/3.5172

=408.86(元)

P=408.86/13%

=3

145.08(元)

【该题针对“[新]收益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运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402070】

8、【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根据教材371页公式10-11,折现率=50%×6%×(1-25%)+50%×(5%+3%)=6.25%。

【该题针对“[新]折现率和资本化率及其估测”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402071】

9、【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新]折现率和资本化率及其估测”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402072】

10、【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需将收益分3段计算

第一段:第1~3年,使用复利现值系数计算:

P1=200×(P/F,10%,1)+220×(P/F,10%,2)+230×(P/F,10%,3)

=200×0.9091+220×0.8264+230×0.7513

=536.427(万元)

第二段:第4~10年,使用普通年金现值系数计算,然后使用复利现值系数将其折现到第一年年初:

P2=230×(P/A,10%,7)×(P/F,10%,3)

=230×4.8684×0.7513

=841.25(万元)

第三段:将第十年末的预计变现值300万元,使用复利现值系数将其折现到第一年年初:

P3=300×(P/F,10%,10)

=300×0.3855=115.65万元

评估值=P1+P2+P3=536.427+841.25+115.65

=1493.327(万元)

【该题针对“[新]收益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运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402075】

11、【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351页年金法:

P=1500/(P/A,10%,5)×1/10%

={1500÷[(1-(1+10%)^-5)/10%]}÷10%

={1500÷3.7908}÷10%

=3 956.95(万元)

【该题针对“[新]收益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运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402077】

12、【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新]市场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运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402080】

13、【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新]折现率和资本化率及其估测”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402081】

14、【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投资资本=所有者权益100万元+长期负债100万元,所以选择B。

【该题针对“[新]企业收益及其预测”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402082】

15、【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500+400/10%×(P/F,10%,5)=3

983.6(万元)。

【该题针对“[新]收益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运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402083】

二、多项选择题

1、【正确答案】

ABCE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企业的定义及其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402085】

2、【正确答案】

A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的356页。企业收益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企业的净利润和净现金流量。

【该题针对“[新]企业收益及其预测”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402087】

3、【正确答案】

ACD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新]折现率和资本化率及其估测”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402089】

4、【正确答案】

AB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新]折现率和资本化率及其估测”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402091】

5、【正确答案】

ABCE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新]成本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运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402092】

6、【正确答案】

ABE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新]企业价值评估对象界定”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402094】

7、【正确答案】

BCD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新]收益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运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402096】

8、【正确答案】

ABC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新]折现率和资本化率及其估测”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402098】

三、综合题

1、【正确答案】

1.求折现率=4%+(8%-4%)×1.5=10%

2.求前五年收益折现值=100×(P/A,10%,5)=379.08(万元)

3.求从第六年开始的永续收益现值

=[100×(1+2%)/(1+10%)^5]/(10%-2%)=791.674、企业的价值=379.08+791.67=1

170.75(万元)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新]收益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运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402099】

2、【正确答案】

(1)确定该企业整体资产评估值。

①折现率。

=无风险报酬+β系数×(社会平均收益率-无风险报酬)

=8%+1.5×(12%-8%)=14%

②计算各年的收益额。

第一年:400万元

第二年:400×(1+10%)^1万元

第三年:400×(1+10%)^2万元

第四年:400×(1+10%)^3万元

第五年:400×(1+10%)^4万元

第六年及以后:300万元

③计算收益额的现值。

第一年:400×(1+14%)^-1=350.88(万元)

第二年:400×(1+10%)^1×(1+14%)^-2=338.57(万元)

第三年:400×(1+10%)^2×(1+14%)^-3=326.69(万元)

第四年:400×(1+10%)^3×(1+14%)^-4=315.22(万元)

第五年:400×(1+10%)^4×(1+14%)^-5=304.16(万元)

第六年及以后的合计:(300÷14%)×(1+14%)^-5=1

112.93(万元)

收益额的现值的合计:

350.88+338.57+326.69+315.22+304.16+1

112.93=2

748.45(万元)

该企业整体资产评估值即为:2748.45万元

(2)企业整体资产评估结果与可确指的各单项资产评估值之和的差额如何处理?

该差额即是商誉的价值,商誉的价值等于

2748.44-1600=1148.44(万元)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企业价值评估(综合)

”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402102】

3、【正确答案】

收益调整表:

本年累计数

一、主营业务收入

666

700.OO

减:主营业务成本

833

300.00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668.50

二、主营业务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741

731.50

加:其它业务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减:营业费用

300.O0

管理费用

300.O0

财务费用

166

700.O0

三、营业利润(亏损以“-”导填列)

408

431.50

加:投资收益(亏损以“-”号填列)

补贴收入

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四、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号填列)

408

431.50

减:所得税(33%)

134

782.39

五、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

273

649.11

1.主营业务收入=100÷60%=166.67(万元)

2.主营业务成本=166.67×50%=83.33(万元)

3.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166.67×5.5%=9.17(万元)

4.营业费用=166.67×5%=8.33(万元)

5.管理费用=166.67×5%=8.33(万元)

6.财务费用=166.67×10%=16.67(万元)

7.无负债净利润=27.36+16.67×(1-33%)=38.53(万元)

8.主营业务利润=74.17(万元)

9.净利润=27.36(万元)

10.根据市盈率计算的酒店价值=27.36×10=273.60(万元)

11.根据无负债净利润价值比率计算的酒店价值=38.53×7=269.71(万元)

12.根据主营业务利润价值比率计算的酒店价值=74.17×3.8=281.85(万元)

13.评估值=(273.60+269.71+281.85)÷3=275.05(万元)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新]市场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运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市场比较法评估企业价值评估研究 篇7

近年来随着国际评估行业综合业务的兴起, 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发展, 企业并购重组十分活跃, IVSC于2000年正式制定了《指南6———企业价值评估指南》, 较好地服务了实体经济。以后不断修订完善, 并于2011年发布《国际评估准则200———企业和企业权益》 (IVS200———Business and BusinessInterests) 。该准则采用交叉的方式将企业和企业权益评估中所涉及的工作范围、操作要求和评估报告归纳在通用准则中, 形式上分为准则和准则说明, 更加简洁明了便于理解。《国际评估准则200———企业和企业权益》在内容上侧重对相关定义的解释和对市场法与收益法运用的深入阐述。在我国以兼并、收购、转让、税收、诉讼、破产程序和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活动日趋频繁, 这需要一套高质量的企业价值评估准则为其提供指导。国际评估准则经过多年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探讨其优势可以为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准则发展完善提供有益借鉴。

二、准则差异及形成原因

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企业价值》由总则、基本要求、操作要求、评估方法、披露要求和附则六部分组成, 框架结构层次分明, 先总后分, 严谨全面, 更显得正式和庄重, 这种带有法律条款形式的准则更具权威性, 对规范评估行业有一定的强制性。《国际评估准则200———企业和企业权益》在形式上更加灵活, 分为准则和解释说明两部分。准则部分与通用准则交叉相连, 避免了工作范围、操作要求、评估报告等相关概念及内容的重复赘余, 有利于整体资产评估准则系统的优化。说明部分对相关定义、企业价值评估的对象、信息质量和评估方法做了深入详尽的阐释, 其采用强调和举例的表达方式, 有助于评估师们在具体实务中规避实质性疏漏和错误。

在适用范围上, 中国企业价值评估准则主要针对本国企业价值评估相关业务的从业人员, 而国际企业价值评估准则则适用于全球五十多个会员国家, 因此前者侧重于规则导向, 后者更侧重于原则导向, 结构上的灵活性和内容上的原则性使其更容易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接受和推广。在约束强度上, 中国以类似法律条文的形式发布实施, 而国际评估准则以行业协会推广为主。另外, 在发展历程上, 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使得国际评估准则比我国更加成熟, 评估人员队伍更加庞大, 评估相关原则和理念被深刻理解和接受。如此种种, 使得二者在风格上截然不同。

三、准则内容的比较

《IVS200———企业和企业权益》准则部分第三段规定 :“在评估部分权益价值时, 评估假设应当明确剩余权益的所有者是否有意图卖掉还是继续持有他们的股份。”还规定:“是否特定的资产或负债归属于企业而被忽略的。”而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企业价值》中没有类似规定, 可以看出国际评估准则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工作范围的概念。

《IVS200———企业和企业权益》说明部分C1、C2、C5对企业、企业价值、股权价值、所有者权益等概念做了明确定义, 对企业价值评估基础性概念开宗明义有利于评估准则在不同国家达成共识, 促进国际评估准则的推广。而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企业价值》只对何为企业价值评估给出定义, 与国际评估准则相比对重点概念的阐释不足。

《IVS200———企业和企业权益》C5规定:“依附于所有者权益的权利或特权, 不管是股份制形式还是合伙人形式, 都需要考虑在评估程序中。所有者权益通常以法律的形式被明确规定, 相应的法律文件如协议条款, 商业备忘录, 成立章程, 持股人协议。所有者权益可能是部分股东权益, 也可能是全部股东权益。在某些特定情形下分辨合法的受益的所有权也很重要。同时需要关注所有者权益内部的权利和责任, 这种情形可能包含在企业现任股东之间的协议中。C6规定:“在股权转让的文件中可能包含限制性条款或可能影响评估基础的规定, 这些股权转让中必须要采用。例如, 文件规定股权要按其占全部股东权益的份额估值而不论其是控制权还是少数股东权利。在任何时候, 依附于各种利益上的权利被评估时都要在开始时就考虑。”C7规定:“非控制权的估值一般低于控制权的估值。多数股权并不必然是控制型股权。依附于所有者权益上的选举权或其他权利由公司成立时的法律框架所决定。通常在企业中有不同种类的股权形式, 而且每种对应不同的权利。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少数股权在某种情形下具有控制性或重要影响的原因。”可以看出国际评估准则在企业价值评估中非常关注公司章程、法律框架、股东内部协议条款等法律文件, 要求注册评估师关注影响评估结果的隐形条款, 而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准则对这方面尚无规定。

《IVS200———企业和企业权益》C13规定:“在《国际评估准则》工作框架中描述的市场途径和收益途径可以应用在企业和企业权益的价值评估中。成本途径通常只应用在企业早期阶段或刚设立的企业, 此时企业的利润或现金流不能可靠确定, 而且企业的资产缺乏有效的市场信息。”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企业价值》第四十条规定:“以持续经营为前提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时, 资产基础法一般不应当作为惟一使用的评估方法。”很明显地看出二者在对资产基础法的运用上存在不同的观点, 前者限制资产基础法的应用范围, 后者鼓励市场法和收益法的使用, 但并不排斥资产基础法的应用, 这也是由我国特别的市场状况和评估环境所决定的。

《IVS200———企业和企业权益》C16规定:“在市场法中三个最常使用的数据公共源是公开股票市场上交易的类似企业的股份, 可获得的企业出售或并购的案例, 企业之前出售的股权或对股权的报价。”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企业价值》第三十四条规定:“市场法常用的两种具体方法是上市公司比较法和交易案例比较法。”二者对市场法的运用途径和数据来源有所差异, 与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准则相比国际评估准则在市场法运用中规定目标企业以前出售的股权或股权的报价同样可以作为数据源。

《IVS200———企业和企业权益》C25规定:“当预期收益或现金流以名义币值表示时, 即现行价格, 名义折现率应该包含通货膨胀因素。当预期收益或现金流以实质币值表示时, 折现率不应该包含通货膨胀因素。”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企业价值》未对此类问题做出具体规定。

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企业价值》第一条指明制定企业价值评估准则的目的, 第三、四、五条规定企业价值评估业务的依据, 第六条要求注册评估师应具备专业胜任能力, 第七条规定注册评估师的执业原则, 第十条规定引用专家和专业报告的情形, 第十一条规定注册评估师执业应当明确的基本事项, 第十六条规定审计报告的运用, 第十九条规定:“注册资产评估师在对具有多种业务类型、涉及多种行业的企业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 应当根据业务关联性合理界定业务单元, 并根据被评估企业和业务单元的具体情况, 采用适宜的财务数据口径进行评估。”第二十八、二十九条对收益期的相关规定, 第四十四至五十二条对披露要求的规定等, 在《IVS200———企业和企业权益》中未被规定。

四、借鉴与启示

(一) 准则与实务的契合

从《IVS200———企业和企业权益》可以看出, 在评估方法的选择上更推崇市场法和收益法, 而限制资产基础法的使用。就三种评估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局限性来说, 资产基础法确实不如另外两种方法能够完全反映企业或企业权益的价值。因此, 在欧美国家的企业价值评估实务中, 由于评估准则的引导和公开市场的成熟, 市场法和收益法是最常用的方法。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企业价值》在某种程度上鼓励注册评估师在执业中使用市场法和收益法, 但在实务中并未达到这样的效果, 绝大多数评估报告采用资产基础法。我国当前企业价值评估准则与评估实务的契合同国际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随着我国市场的日趋完善, 并购重组活动的活跃, 已经具备了市场法和收益法运用土壤, 应该大力推广企业价值评估准则并促进其对实务的指导作用, 从而提升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公信力。

(二) 对评估人员的要求

评估人员是评估准则和评估实务的纽带, 评估人员的执业质量对评估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高素质的评估队伍能够有效贯彻评估准则的实施, 同时应能将评估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创新反馈到评估准则的完善中, 只有这样, 资产评估的良性循环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在《IVS200———企业和企业权益》中对评估师执行力的要求是“必须”, 对重要评估注意事项的警示性语言是“至关重要”, 而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企业价值》对资产评估师在执业中的要求是“应当”, 对具体操作上的约束性词语是“合理使用”、“考虑”、“恰当选择”等。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准则给予评估师评估过程中职业判断的自主性, 但是这也恰巧给了“害群之马”以可乘之机, 过分依赖职业判断势必会造成评估作为第三方的公信力。因此, 在对评估师的要求上应该借鉴国际评估准则条款中的强制性约束, 严格自律, 方能获得评估行业的长远发展。

(三) 注重影响评估结果的细节

《IVS200———企业和企业权益》在准则部分和说明部分都强调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关注影响评估结果的细节。这些细节包括股东之间的内部协议, 可比企业数据的可验证性及可验证程度, 预期收益的货币表现形式及是否考虑通货膨胀, 对历史现金流的调整项目等。企业价值评估的结果只是评估报告上的一个数字或一个数值区间, 但上述任何一个细节的疏漏都会影响评估结果的精确度。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企业价值》只是笼统地要求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 应当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 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不得出现对评估结论具有重要影响的实质性疏漏和错误。抽象的描述很难对实务产生有力的指导和约束作用, 这方面国际评估准则给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准则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四) 例外情形

《IVS200———企业和企业权益》与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企业价值》相比一个明显的特点是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准则像法律条文那样要求评估师应该怎么做, 而国际评估准则则通过例外情形提醒评估师如何面对评估实务中的陷阱, 如是否特定的资产或负债归属于企业而被忽略的, 股权转让的限制性条款, 少数股权对企业控股的情形等。很明显, 这些例外事项会颠覆常规评估业务的评估假设, 如果注册资产评估师不能准确判断这些问题的存在, 最终的评估结果一定会偏离企业或企业权益的真实价值。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交易的愈发频繁, 以后会出现越来越多复杂特殊的评估业务, 因此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准则有必要对实务中的例外情形进行梳理, 增加相应的条款。

(五) 保持特色

准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定区域内人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的综合反映, 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对国际评估准则趋同和借鉴的过程中依然要保持本国的一些特色。前文分析二者的不同点时也指出了我国企业价值评估中明确规定而国际评估准则缺乏规范的方面, 说明了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准则在一些地方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而且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内容具体的呈现方式符合国人的习惯, 有利于准则的推广和促进对实务的指导。对国外评估准则优秀成果的借鉴吸收, 加上自身的创新和经验积累, 是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准则持续发展和完善之路。

摘要:本文从企业价值评估准则的结构框架和内容条款具体对比分析2011版《国际评估准则200——企业和企业权益》与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企业价值》的差异, 国际企业价值评估准则在评估范围的界定上更加严谨, 在评估方法的选择上侧重收益法和市场法、高度契合评估实务的应用, 同时也非常关注影响估值的细节和例外情形, 这诸多方面的优点对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准则的发展和完善有重要借鉴, 同时也为评估实务提供切实指导。

关键词:企业价值,评估准则,比较

参考文献

[1]郭化林.中外资产评估准则比较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12.

[2]财政部.资产评估准则——企业价值, 2011.

[3]魏洁.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准则与国际评估准则的趋同现状及进程分析[J].财会通讯, 2006 (8) .

[4]刘妍, 赵邦宏, 王哲, 周剑.企业价值评估准则的国内外比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 (8) .

[5]陈少瑜.跟上国际步伐, 推动我国企业价值评估事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J].中国资产评估, 2006 (1) .

[6]王晶, 高建设, 宁宣熙.企业价值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 2009 (2) .

[7]刘萍.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 (试行) 讲解[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

我国企业并购估价价值评估研究 篇8

【关键词】企业并购;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价值评估

一、并购理论和价值评估理论

(一)企业并购理论

企业并购是指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并购又分为兼并和收购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的定义虽然不同,但结合来看,两者却存在明显的共性,即两者都是通过进行特定的交易或资本运营而获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鉴于此,人们通常将两者在一起使用,即并购。

(二)价值评估理论

专业评估人员通过全面整合企业资产情况和预期可能的获利能力及其他有价值因素的基础上对企业进行评估,并将企业在该行业发展背景及外部经济环境与此相结合,对企业所具有的综合价值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判断的过程。

并购活动能否可行是以准确评估企业的价值为客观前提和判别依据的,并且从以往的实际并购案例来看,并购方只有清楚明确地知道了目标企业的交易价格以后,才能进一步展开实际的并购行为。

二、目标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介绍

目前在国内外企业采用的众多的价值评价方法中,若以价值评估理论在并购中的发展情况及实践中的运用为基础,大体上可分为三类,分别是收益法、市场法、成本法。而其中的收益法又可分为收益资本化法和未来收益折现法两种;市场法由于选用不同的参照物也可分为两种,即参考企业比较法和并购案例比较法。

(一)收益法

收益法是指运用一些科学方法对目标企业未来的预期收益情况进行评估,然后再对估值折现,最后累加求和,以此为依据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进行判断。收益法所采用的理论依据为一项资产价值的体现是充分利用该项资产后未来所能获得收益的折现值。

(二)成本法

成本法是以当前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全部资产和账面价值中的全部负债情况为基础来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的方法。成本法的出发角度是静态的,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所提供的数据作为评估数据使用,评估过程中无需考虑时间价值和公司未来的发展潜力,也不必考虑其他外部因素对公司价值所能产生的影响。

(三)市场法

市场法认为相似条件下的相似资产所具有的价值应该是相似的。市场法的实现途径就是先找到一个参照企业,其各方面都与目标企业比较相似,然后制定一些固定的指标,将目标企业与所选择的参照企业的固定指标做比较,从而判断并确定目标企业所具有的市场价值。

三、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综合比较分析

(一)成本法的简要评价

在几种评估方法中成本法较为常用,该方法评估时能做到全面考虑多种影响资产评估的因素,还可以系统地量化各种因素。

成本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受方法内涵的制约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难以判断资产的历史获取成本与其将来所具有价值的关系;二是企业组织资本的价值难以在实践中反映出来。

(二)市场法的简要评价

市场法较为简单易懂,因此在实际运用中比较容易可行。市场法在应用时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清楚地测算了很多数据和参数,这样便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实际情况的准确反应。

市场法采用了相对科学完整的评估体系,并且是以未来收益情况为基础进行判断的,其结论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所以该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在采用市盈率法时,由于市场法的主观性,在收益指标和市盈率的确定时,可能伴随着很大的风险,因此市场法在资本市场比较完善和企业经营比较稳定的情况下适合应用。

(三)收益法的简要评价

收益法指的是将公司预期收益的现金部分以一定的贴现率对当前的方法进行贴现。收益法使用时需以完成了对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工作作为一个假设前提的基础上开展的。需要注意的是,对一个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涉及方面众多,包括公司的产品、客户以及管理情况,还有整个行业的现状和经济环境,同时个人也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准确的判断能力,现金流量的准确预测是收益法成功应用的前提。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在实践中应用企业并购时,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是否准确,该环节一直备受争议。在价值评估过程中,对企业的价值要有足够清楚的认识,准确计算企业的现有资产,合理预测未来可以提供的现金流以及将来可能带来的期权价值等,明确价值所在。只有清楚地认识到企业的价值所在,才能保证评估结果客观而不是公允,为并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照依据。

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在目前的实际应用中是最为常用的评估方法。在实务中,具体该采用哪种评估方法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下面简要对比分析一下三种评估方法:

成本法相对于其他两种方法而言比较传统,其能够比较全面地测量出目标企业的资产情况,因此,实物性资产拥有较多的企业在资产评估时适合采用成本法,但成本法很少考虑到未来影响企业发展的其他因素,因此应用时受到一定局限性的制约。

市场法相对于其他两种方法操作时间较短,这样可使企业做出决策较为及时,该方法在我国应用时间不长,实践还不到位,更重要的是市场法所需要的某些信息很难获取,甚至是一些公开的信息也很难有效掌握,因此,在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中该方法应用率低。

收益法较其他两种方法而言发展速度快,具有较为灵活的计算方式。收益法相对来说能够比较全面地考察影响企业价值和未来收益的因素,而这一点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能否提升和改善极为重要,该方法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所以得到了广泛应用。

总之,在实际运用时,评估者要应时而论,根据企业和所处行业的不同合理选取评估方法,尽量避免因选择的评估方法不当而使评估结果有失公允的问题,影响并购的进行。

参考文献

[1]李英,王威,李青.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比较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2).

[2]潘骞.企业价值评估贴现模型的比较分析[J].新疆财经,2010,(5).

上一篇:汽车销售成功案例下一篇:机电副矿长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