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效率课件(推荐8篇)
机械效率说课课件
一、说教材:
《机械效率》是沪科版初二教材第九章的第五节,前有简单机械、功、功率,后有机械能,介于力和能量板块之间,是中考考点内容。主要包括: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它既是前面的知识的延伸,又是功的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广泛的应用,它对学生学习和理解热机的效率等能量的利用率和转化率等起积极作用。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提高机械效率对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起着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生:
1、学生已有一定的探究经验和方法;
2、学生对杠杆、滑轮、斜面等机械有一定的认识;
3、对功和功率的概念刚刚认识;
4、学生可能把机械效率和功率、做功的多少、省力等问题混淆;
5、同时对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额外功、什么是总功,没办法确定,特别是对有用功的理解出现偏差。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结合实例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②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会用有关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③知道机械效率总小于1,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索使用机械能不能省功;
②通过实验与讨论,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③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收集实验数据从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②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尊重实验事实和科学态度;
③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从而增强节约能源意识。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概念教学和对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探究;
2、难点:在实例中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确定,对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的理解。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师:讲授法、例举法;学生:实验探究、问题讨论法。师设置情景和问题,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组织好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活动,寓教于乐,学生在做中学,体验探究的乐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少做额外功,多做有用功,提高课堂效率,构建理想课堂。
五、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采取情景与问题导入。
1、媒体展示
2、问题将物体匀速提上去的各种方法方法中,哪些是有用的功,哪些是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从而引出机械的三种功?
(我认为导入是为新课服务的,既要有激趣性,又要有实用性。媒体展示增添刺激强度,设疑可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新课学习: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的概念的教学: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揭示:
①媒体展示(滑轮组提升物体的情景)
②用机械做功间接完成任务为什么要多做功?
③这部分功对完成任务有用吗?不做行吗?
④揭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
(利用媒体的形象性和直观性,感知使用机械完成任务,因克服机械自重和机械摩擦要做一部分功,对直接完成任务无用,但不做不行,顺理成章的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强化:
例举:举生活中的例子以便在实例中找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①任务是什么?②直接完成任务做的功是什么?
②有用功多好还是少好? ②额外功是多好还是少好?③用用功和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③公式:η=W有用/W总×100%
④讨论:η的取值范围-------总小于1
机械效率的强化:出示一些常见的机械的机械效率做为了解,知道使用任何机械,机械效率都小于1
2、探究讨论:用滑轮组提升物体的机械效率与什么因素有关?
通过例题,及对例题的变形讨论得出结论,额外功一定时,增大有用功能够提高机械效率。并让学生讨论,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机械效率是否相同,从理论上来验证,有用功相同是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
最后讨论能够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虽然没有通过动手实验去探究,但我认为用这种方法相当于间接的做了实验一样可以使学生明白并理解机械效率与什么因素有关。
(三)巩固练习
出示习题让学生思考后回答,对本节内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检测。
本课件由界面、各个知识点网页和Flash动画三部分构成。
界面由html网页组成。主要分为两个框架:左边是Windows XP风格的可伸缩的竖式菜单, 它提供了本课件各个内容的链接, 便于操作, 一目了然;右边窗口是显示课件各个内容的区域;当点击左边菜单的超级链接后, 所选的内容或Flash动画就显示在右边的框架内。这样, 该课件既可以用来授课, 又便于学生在校园网上浏览自学和网络远程教学。
1. 网页部分图文并茂, 归纳和总结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基本的知识点。
2.Flash动画部分是本课件的核心部分。演示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较为复杂的运动和现象 (如图1~图5) 。
●教学内容分析与教学策略
简谐运动中回复力特点及相关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变化规律, 机械波的形成原因及传播过程的特征是高中物理机械振动机械波这部分内容的两大难点。尽管教师在上新课时对简谐运动中每个物理量都逐一分析, 但还是有不少学生在面对具体问题, 特别是对这些物理量的方向变化讨论时, 把它们混淆在一起。简谐运动研究的是单个质点的运动, 而波动要求学生理解并想象多个质点同时又不同步运动的情况以及这种运动在空间的传播, 这对高中学生是有相当难度的。学生很容易产生质点随波迁移的错觉, 从而由质点振动推断波的传播, 或由波的传播推断质点运动就产生困难。有的学生甚至会把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混淆起来。波的叠加和干涉就变得更糊涂了。
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源是学生心中没有明确的物理概念, 没有建立清晰准确的物理运动模型。究其原因无非两个。首先, 由于课堂教学试验器材演示的效果不佳, 有时过程太快, 稍纵即逝, 观察不清晰;有时受到干扰不稳定, 得出错误观察结果。学生的观察角度往往也不好, 有时注意力也不一定集中在点上, 看不出细节。其次, 有些现象, 如波的叠加干涉找不到好的实验器材来演示, 教师单纯依靠语言很难描述清楚。
针对这样的情况, 用合适的多媒体动画来再现整个运动过程, 展示运动细节, 更容易使学生建构清晰、准确、可靠的物理模型, 形成明确的物理概念。恰当的多媒体动画是突破教学难点的利器。
●设计思路及表现手法
课件总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建构清晰、准确、可靠的物理模型, 形成明确的物理概念, 对多媒体课件有以下要求。
(1) 能完整清晰地再现整个运动过程, 展示运动细节。
(2) 科学准确, 直观清晰, 生动形象。
(3) 多个重要物理量可以灵活设置, 以便得到预期的演示效果。
(4) 界面友好, 操作方便, 既可以让教师上课演示, 也可以方便学生自主探究。
由于课件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突破难点, 它的使用时机应该在新课知识点分析之后的综合巩固阶段, 或者是复习运用阶段。所以简谐运动动画设计去掉一些次要的细节, 把最重要的物理量:位移、回复力、速度、加速度、动能势能的变化过程同时演示出来。鼠标拖动弹簧振子开始振动, 一键暂停, 方便观察某时刻的运动状态。解决学生综合分析时对这些物理量的混淆问题。波的传播设计成集成度比较高的形式, 设置两个波源, 波长、波速、振幅、相位都可以设置, 可以方便地演示波的传播、波的叠加和干涉、波的反射、驻波的形成、拍等运动形式。有可任意拖动的五条参考线, 与其重合的质点变为红色, 以便观察某个质点的振动。这样有利于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机械波传播的本质, 建立一个清晰、准确、可靠的物理模型。
教师和学生都是课件的使用者。为了让教师在课堂上灵活使用动画, 简谐运动, 横波运动, 纵波运动, 水波干涉等都设计成单独的动画形式。为了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把各个Flash动画插到网页中, 并在网页中增加了一些基础知识的讲解, 学生通过左边的导航菜单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横波运动动画中可以通过菜单选择预先设置的演示内容自动设置参数, 方便老师使用。这些参数也可以任意设置, 创设学生探究未知现象的情景,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内容结构与艺术布局
课件的内容结构是按照高中物理“机械振动机械波”的课程知识顺序安排的, 其中适当增加趣味性知识, 如波浪的形成,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物理素养。课件的整体是网页, 分左右两个部分, 左边是导航菜单, 右边是知识点讲解和Flash动画演示。
Flash动画风格一致, 黑色背景, 浅色动画内容居中, 控制界面靠下且控制按钮尽量少。这样操作方便, 观察清晰, 视觉干扰少。在“简谐运动”动画中, 弹簧振子固定在木纹框架上, 下方有刻度清晰的坐标尺。动画的驱动采用鼠标直接拖动振子的方法提高动画的仿真度。所有矢量用动态箭头表示, 标量用动态饼图表示, 更加形象直观。“横波运动”动画的控制采用菜单选择、进度条拖动和动态文本框输入相结合的方式, 这样无论你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使用课件, 都会有一个良好的人机界面。
●元件要素与技术处理
1.简谐运动
主要元件:静态元件有支架和标尺 (如图6) 。动态元件有:弹簧振子和向量箭头 (如图7、图8) 。
动画的实现原理如下。
弹簧振子球心横坐标属性x=x0+Acos (ωt) , X0是小球平衡位置, W是预先设置的常量, 小球可以被横向拖动, 当鼠标释放时, 距离的改变量dx=xt-x0被赋给A, t归零。每个Flash时钟周期运行t=t+a, 实现振子坐标位置周期性运动, 直到按下按钮执行stop命令为止。
位移箭头起点在平衡位置长度等于Acos (ωt) ;回复力、加速度、速度等向量箭头的起点位置绑定振子球心横坐标, 回复力、加速度的大小属性按-kAcos (ωt) 比例缩放, 速度按k Asin (ωt) 比例缩放。
动能势能饼图由三部分组成。底下一层是蓝色圆代表势能, 中间部分左边黄色半圆, 右上遮罩层, 上面部分右边黄色半圆, 左上遮罩层, 它们代表动能。势能变化规律Ep=kxdx=kx2=k[Acos (ωt) ]2, 调整参数令Ep=cos2 (ωt) , Ep+Ek=1, 则动能Ek=sin2 (ωt) 。因此先按A2比例缩放整个饼图, 再利用遮罩和旋转黄色半圆ωt度实现动能势能的变化演示, 部分脚本代码如下。
2. 横波运动
主要元件:质点小球与参考线 (如图9) 。
动画的实现原理如下。
质点小球根据设置动态生成, 质点和参考线经过碰撞检测决定是否改变颜色, 控制面板主要起参数设置作用, 不再赘述。
横波运动相邻两个质点起振时间相差d/v, d为质点间距。左边波源A引起质点i振动方程为ya=Aasin[ (ωa (tdi/v) +фa], 右边波源B引起质点i振动方程为yb=Absin[ (ωa (tdn-i=1/v) +фb], 质点i振动方程为y=ya+yb;考虑当波经过质点i时, 质点才振动, 动画脚本代码如下。
●课件评价及反思
这个机械振动机械波课件2003年制作至今已经好几年了, 也用过多次。暴露出一些问题:第一, 由于“简谐运动”和“横波运动”集成度较高, 给首次使用课件的陌生用户带来不清楚如何操作的麻烦。专家多次指出应该在课件中配上简单明了的使用说明, 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未补上, 感觉很惭愧。第二, 内容安排过于平直, 导致学生使用课件自主学习达不到预期效果。很多学生只是看个热闹, 没有发现问题, 引发思考。我想如果在课件中设置一些问题情境, 或者建立由浅入深具有难度梯度的任务, 让学生带着问题, 具有目的地进行探究效果会更好。
点评
突破教学难点是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用课件的根本目的, 设计制作课件应以能突破难点为原则。《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是高中物理最难教的内容之一, 虽然教材中安排了不少实验, 学生学习起来仍感到非常困难。课件《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在很大程度上能解决教学中的难题。
本课件是一个基于Web页的积件式的课件, 组合了多个小积件, 基本涵盖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在教学中所需的全部内容。教师和学生操作简单, 也方便二次开发, 具有极大的通用性。任何版本的教材, 任何地区的师生, 只要是学习这部分内容, 都可方便地使用本课件。
每个积件都采用交互式动画, 充分发挥了Flash中Action Script的强大功能, 演示了较为复杂的运动和现象。操作时, 可设置参数来改变条件, 按钮控制也很方便, 动画可见度较大、形象直观, 能展示抽象的物理过程, 使学生建构清晰、准确的物理模型, 形成明确的物理概念。这也是课件最精彩的部分。
课件实用性强, 既可用在每节课堂实际实验教学之后的分析巩固阶段, 也可在章节复习时使用, 还可以放到网上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一、用课件节约时间,加快课堂节奏
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例如,花费半节课抄写板书,弄得“白发苍苍”,学生却叫嚷看不清;为听一篇课文的朗读找来磁带,翻来覆去倒带却找不到起点;悬在前面的教学挂图因太小而只好举着它环游教室;画出路线图或建筑说明顺序就会清楚明白,却总因绘画水平太低常常画得四不像而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有了多媒体课件,这一切都不是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计算机快捷地处理信息,从文字、声音到图画,你都可以根据需要随心所欲地进行操作,打破了“一本书,一黑板,一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再是老牛拉破车的课堂,大大简化了耗时费力的教学环节。比如板书可以直接投影到屏幕,大小随你调,作标记图画清楚准确又美观……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因为这一切是课前做好的工作,那么上课时便最大限度地省去了机械操作的无谓用时,而可以从容地进行知识的讲解。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今天,要确保教学质量,最关键的就是提高课堂效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培养学生能力,不留或少留课后作业?我认为用课件上语文课,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时间浪费的现象,有效加快课堂节奏,提高课堂效率。
二、用课件创设情境,感染学生
语文版教科书所选的范文,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注重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前提下,较多地增加了文字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章。如赵丽宏的《周庄水韵》、丰子恺的《山中遇雨》等,学习这种文章既陶冶了学生情操,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他们的思维,丰富了他们的语言,但教这些文章时,如果仅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學生一头雾水。这时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通过精美的界面、优雅的音乐,再现文中生动的形象,营造出浓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轻松走进课堂,徜徉其间,自然乐学其中。比如《周庄水韵》导入环节,加入二胡名曲《良宵》轻松欢快的背景音乐,添加五彩缤纷的周庄夜景图片,从而营造江南水乡的梦幻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学习课文,了解周庄的民风民俗,感受民族传统文化。又如在讲解九年级下册《沁园春·雪》时,课前先在屏幕上打上毛泽东《沁园春·雪》的手迹,主席飘逸洒脱的书法,配上舒缓优美的钢琴曲,一下子就将学生带入一个纯净优美的诗词欣赏氛围,从心境、思想、精神上为课堂的开展做了充分准备。进入课堂,借助Powerpoint或Flash等软件调控自如的优势,借助一张张诗情画意的北国风光图片,借助朗诵名家抑扬顿挫的示范朗读,让学生渐渐进入一个穿越千年跨越万里的时空,神驰遐想,感悟作者的雄浑意象,壮美意境,无穷意蕴。
三、用课件激发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传统的教学注重书本内容,学生主要是根据书本上的文字来学习的,而由于年龄阅历或其他条件的限制,仅仅只看抽象的文字,往往会影响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知识的把握和思想情感的领会。运用多媒体课件,凭借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画面,拓展语文教学的信息通道,刺激学生的感官,变抽象为形象,变模糊为直观,使学生形象感知课文,更快更准更牢固,更大容量地接受信息。如在学习《巴东三峡》一课时,游过三峡的教师还好讲些,没有身临其境的教师就只能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教师心里没底,学生课下糊涂。如今有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找来三峡风光纪录片的视频资料播放,学生们也能随导游一起“畅游”巴东三峡,不但对长江三峡的地理景观有个整体把握,而且对三峡的人文景观、四川风情也有清楚了解,再看课文已是一目了然。教师让学生对着画面,模仿导游说解说词,整个课堂气氛热烈,人人兴趣盎然。
四、用课件扩大课堂信息容量,增加知识密度
课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丰富课堂,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在一定时间内给学生传授尽可能多的信息,使他们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多媒体课件就能自如地增加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课堂的密度。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放映功能,收集与课文相关的各种高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开阔文化视野,提高语文素养。在九年级上册学习邓颖超的《西花厅的海棠花开了》一文时,考虑当今学生对周恩来总理所处的年代比较陌生,于是搜集有关周总理生前事迹的纪录片在课前播放,让学生了解一代伟人的风采,了解他与作者之间的伟大爱情,从而让学生内心真正感到“震撼”,自觉随同作者一起沉浸在对总理的思念和崇敬中,自然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用课件渗透美育德育,凸显语文的人文性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从课文的分析引发对学生的德育渗透,让他们在获得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中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塑造自己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的长处,便可以充分实现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例如学习七年级上册《小巷深处》一课时,分析完课文后,并不忙着结束,而由此开始,展示与母爱有关的图片、视频。在低沉的旋律中,随着一张张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显示伟大母爱照片的切换,那条母亲临死前留给刚出生不久儿子的短信,那用自己身躯呵护身下孩子的姿势……呈现在我们眼前,我发现学生没有了笑容,表情凝重,好多女生眼里含着泪……不用言语,这伟大的母爱震撼着每一颗稚嫩的心灵,我相信对母亲感恩的种子也悄然播种在学生的心里了。
六、用课件增加互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语文课,想说爱你不容易”,这是很多学生的心声,课堂的枯燥与乏味,不是课文的枯燥与无趣,而是教学手段的单一。课件进入语文课堂,使师生的互动大为增加,更重要的一点是,借助课件的海量信息,让学生通过人机互动,进行自主学习,体现了课堂学习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课件良好的交互性能,既满足了教师的教学需要,又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比如用Flash制作的网页型课件,通过链接互联网,可以大大满足学生的好奇与求知欲,使语文学习从课堂延伸到网络,从课堂延伸到生活。利用课件这个平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生也能自主探究。
运用课件,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先进教学手段。所有语文教师都应顺应时代要求,勇于钻研实践,努力掌握。
1.数控车床仿真编程………………………………………………1 2.数控铣床仿真编程………………………………………………1 3.线切割机床操作…………………………………………………2 4.电火花机床操作…………………………………………………2 5.液压传动实验课件………………………………………………3 6.UGCAD上机实验指导………………………………………………3 7.数控铣床编程与操验……………………………………………4 8.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实验………………………………………4 9.UGCAM上机实验指导……………………………………………5 数控车床仿真编程
适用课程名称:数控应用技术 实验学时:4学时 利用课件学时数:4学时
面向专业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工程专业 主要内容:
本课件主要介绍的是利用数控仿真软件完成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与程序编制。根据事先编写好的零件图纸完成程序编写、输入、校验、工件装夹、刀具装夹、对刀并模拟加工。
数控铣床仿真编程
适用课程名称:数控应用技术 实验学时:4学时 利用课件学时数:4学时
面向专业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工程专业 主要内容:
本课件主要介绍的是利用数控仿真软件完成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与程序编制。根据实现编写好的零件图纸完成程序编写、输入、校验、工件装夹、刀具装夹、对刀并模拟加工。
线切割机床操作
适用课程名称:特种加工技术,数控应用技术 实验学时:4学时 利用课件学时数:4学时
面向专业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工程专业 主要内容:
本课件主要介绍的是通过对线切割机床的操作,完成相对动、对边、定中心、打开程序、设置电参数、加工工件等基本操作,并且配合CAD绘图,完成零件的设计、编程与加工。
电火花机床操作
适用课程名称:特种加工技术 实验学时:2学时 利用课件学时数:2学时
面向专业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材料成型、工业工程 主要内容:
本课件主要介绍的是通过对电火花机床的操作,完成工具电极的装夹与调整、加工深度的设置、加工参数的调整、加工液的控制、加工工件等基本操作。
液压传动实验课件
适用课程名称:液压技术基础 实验学时:10学时 利用课件学时数:10学时
面向专业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材料成型专业 主要内容:
本课件主要介绍各种液压元件的结构、原理,各种基本回路的性能及原理,以及创新性实验的设计。是同学们能够结合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在实验中充分理解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回路的设计方法。
UGCAD上机实验指导
适用课程名称:三维实体造型设计基础 实验学时:8学时 利用课件学时数:8学时
面向专业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工业工程专业 主要内容:
本课件主要通过几个典型案例,使学生熟悉各种基本功能的运用,总结建模的经验和技巧,建立自己的建模思路,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实验
适用课程名称:数控应用技术 实验学时:12学时 利用课件学时数:12学时
面向专业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工业工程专业 主要内容:
本课件主要介绍的是数控铣床的基本操作与程序编制。根据指定的或者自行设计的零件图纸完成程序编写、输入、校验、工件装夹、刀具装夹、对刀并实际加工,使学生较完整的了解程序编制与加工的过程。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实验
适用课程名称:数控应用技术 实验学时:10学时 利用课件学时数:10学时
面向专业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工业工程专业 主要内容:
本课件主要介绍的是数控铣床的基本操作与程序编制。根据指定的或者自行设计的零件图纸完成程序编写、输入、校验、工件装夹、刀具装夹、对刀并实际加工,使学生较完整的了解程序编制与加工的过程。UGCAM上机实验指导
适用课程名称:CAM技术 实验学时:10学时 利用课件学时数:10学时
面向专业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 主要内容:
增强直观效果提高课堂效率-浅析课件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合理地利用课件,能活路学生思维,强化学生听力训练,增加知识容量,增强课堂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解知识点,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作 者:汪红梅 作者单位:堵城中学,湖北黄冈,438000刊 名:科技资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009“”(23)分类号:G632关键词:农村 初中英语 教学 课件 直观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2.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4.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学习设想
1.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画面的悲凉气氛和诗人深广的忧思。
2.情景再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秋江广阔的情景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通过再创意境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教学时数:一课时 课前阅读准备
1.杜甫的生平经历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称为“诗圣”。
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一)、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年(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年,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涉世不深)
(二)、天宝五年至十四年(746-755),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但均无结果。直到天宝十四年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小小的参军之职。仕途的失意困顿和生活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丽人行》、《兵车行》、《出塞》(忧国忧民)
(三)、肃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不久因直谏忤旨,几近一死。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758年5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759年,对政治感到失望的杜甫辞官,于年底到达成都。组诗“三吏”、“三别”(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四)、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开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年58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登岳阳楼》(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2.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投影画面)
(音乐起)语调低沉,语速缓慢,满怀感情)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棗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放声高吟: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满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是的,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位老人,走近他的生活,一起来欣赏1200多年前他为我们留下的这千古传唱的著名诗篇《登高》(投影课题)
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再来诵读一遍!(音乐起)
二、指导诵读
学习诗歌重在诵读,诵读能更好地领会诗的主旨,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地鉴赏诗歌。
那么怎样才能诵读得更好呢?(投影诵读要领)
1、理性的把握:理解诗的作者,理解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中去,文如其人,言为心声。
2、感性的表现:语音、语调、表情、动作、音乐
三、赏析文本
1.鉴赏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 “高” “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
天高,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
飞鸟,可以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鸟。因为是深秋了,食物很少了。也可以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鸟。它在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还可以是一只跟鸟群失散的鸟。赏析时要敢于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想象去填充诗给我们留下的空白。总之,这是不是一只欢乐的鸟呢,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
我们不能把它想象成一只欢乐的鸟,而且只能认为是一只,而不是多只。这是因为我们都是根据杜甫此时此刻的处境去想象的。此时杜甫孤单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2.鉴赏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颌联只写了两种景物落木、长江。由落木,想到了树,由树及人,还是要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肯定想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老了。人已经到了生命晚秋。生命是短暂的。倏忽就是百年。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是767年,55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的。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呢? 应该是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把这联上下两句的意思,联系起来总结一下,是互相对比着写的,也有衬托,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或者反过来说,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人的生命”,指的是个人的生命。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第二句,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杜甫感到有些无可奈何。还有一种很宏大的气势。但同时,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一个有阔大的胸襟的知识分子来说,他不仅仅是无可奈何,也不是对生命的短暂想不通,更不是想违背自然规律而祈求长生不老,他知道人无论活到何时,都难免一死。这是一种必然规律。所以,他又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
3.赏析颈联------“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做客”和现在的“做客”不同,这里的“做客”是客居他乡的意思。杜甫这里是漂泊他乡、流浪他乡的意思。而且,杜甫此时是在战乱的年代。是长久的,不断的。“常”做客。杜甫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什么叫登台呢?登台,是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古人为什么登台?是为了祈求长寿。登台都是全家一起去,可是杜甫呢?是独自一人,登台的地点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乡,而杜甫呢?是在离家万里的他乡,悲凉的秋天。做客并登台,已是两层“愁”,是双倍的愁。想想看,再这样层层叠加上去已是六层了。再往深处想,杜甫登台是百年了。
“百年”,就是老年,拖着多病的身体,这样又是八层愁苦。4.赏析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痛苦和仇恨,使我两鬓斑白了。苦,是什么意思?在国势艰难的时候,我极度痛恨,我已经老了,以致两鬓斑白了。苦,是极度的意思。这样更表现出杜甫的忧国忧民。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是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为国家出力了。是一种忧愤的心情,心急如焚。心急如焚,才白发丛生,两鬓染霜。心有余而力不足。“艰难”也不仅仅指国家艰难,更主要的还有个人艰难。因为杜甫此时已经是“百年”,也就是晚年了,而且浑身是病,他估计自己恐怕也活不多久了,所以此时的杜甫老人想的更多的应该是自己艰难的不容易的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几乎一直伴随着杜甫老人的一生。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二者都有。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应该特别强调杜甫的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古代许多知识分子常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处世准则,而杜甫却是无论穷达,都是兼济天下。
杜甫这个人特别爱喝酒,我们学过的杜甫的诗中,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写到喝酒了。还能举出些喝酒的例子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九日》诗中有“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客也喝酒,忧也喝酒。咱们中国似乎惟有酒能够淋漓尽致地表达或喜或化的感情。而且此时是重阳节呀,按习俗应该喝菊花酒。但是老人却不能喝酒了。因为他有肺病等多种疾病,他因病戒了酒,而且还因为穷困,他也不一定能够有酒喝。借酒才能浇愁,至少能消散一些愁闷的情绪。可是却不能喝酒,这愁闷可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呢?——只能郁结在诗的结尾,郁结在杜甫老人的心头。情感蕴藏: 首联 哀婉孤独 颔联 沉郁 高昂 颈联 愁苦沉痛 尾联 忧愤 无奈 比较赏析
《秋兴·其一》和《登高》是杜甫晚期作品,它们分别创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和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当时作者在夔州。作者在夔州的一两年的时间内创作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除《登高》和《八阵图》等单首诗外,还有许多组诗,如《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九月》五首,在夔州的这段日子,是作者创作的丰收时期,也是作者生命即将结束前的回光返照————把生命的最后光辉洒向人间,洒向这片他用生命全心全力热爱着的土地(大历五年即770年作者卒)。此时期虽然“安史之乱”结束三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一片混乱,在这种形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其一》),在“何日是归年”(《绝句·其二》)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所有这些像沉重的阴云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只有以他的诗作去排遣那心中的郁闷与愁苦。
《秋兴·其一》是八首中的第一首。诗的首联,开门见山,直写秋景。“玉露(白露)”“枫树林”“气萧森”点明秋兴之依托,因秋景而起兴,感怀。颔联“江间”指代巫峡,“塞上”借边塞指代京城一带。“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点明作者身在巫峡,心想京城,由近及远排比类推,气势十分雄壮。“波浪”在下而说“兼天”,“风云”在天而说接地,用相反相成的语句,极力描绘了秋季阴暗萧森之景,衬托出作者低沉的心境。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点出滞留夔州已有两年,眼看菊花两度开放,幽思不已,泪如泉涌。“孤舟一系故园心”说明作者漂泊在外,有家难归,寄身孤舟,故园之思,一心长系。作者在大历三年(公元768年)《登岳阳楼》中有诗句“老病有孤舟”,可见“孤舟”成为作者漂泊流浪的意象物,有家难归,魂系孤舟,其惨苦又有谁人知(大历五年公元770年作者卒于湘江孤舟中)。尾联“催刀尺”即赶制寒衣,强调天已寒冷,“急暮砧”即黄昏时急促地捣衣声。结尾两句紧承上联,用“催刀尺”“急暮砧”这两个声动相连的词组作铺张,把作者想回家的焦急心情进一步烘托出来。此外,诗中用字处处对仗而双关,“波浪”、“风云”、“两开”、“一系 ”、“催”、“急”等,有情有景,有声有色,忽近忽远,忽高忽低,犹如巫峡治水,时而盘旋回落,时而奔腾向前,与杜甫自己的澎湃思潮汇合在一起,诗意十分缠绵感人。
《秋兴·其一》和《登高》在写作上有许多共同特点:首先在感情基调上两首诗都有很浓的悲秋情结。世事艰辛,家丑国难,万里悲秋,老病孤舟,都化作千缕愁绪洋溢在字里行间,作千古一悲,千古一愁。
其次在结构处置上,两诗的首联,颔联都极力描写秋景图,营造了一个悲愁萧森的氛围,使后面的抒情都顺理成章,打倒了景为情基,情为景发,浑然天成,足见构思之妙。
再次,两诗在用词造句上,都是律诗的典范之作,对仗工整又极具情势。在两诗的颔颈联里体现得特别明显。如《秋兴·其一》的颔联“江间波涛”对“塞上风云”,“兼天涌”对“接地阴”,颈联“丛菊两开”对“孤舟一系”,“他日泪”对“故园思”。《登高》颔联“无边”对“不尽”,“萧萧下”对“滚滚来”,颈联“万里悲秋”对“百年多病”,“常作客”对“独登台”。
当然,两诗又有许多不同点,比如感情表达方式上,格律上,特别是在感情基调上《秋兴》诗感伤气氛太浓,境界不如《登高》壮阔。《秋兴》诗首联基调低沉,“凋伤”“气萧森”是其体现,而《登高》仅点明“风急”“天高”“鸟飞回”。在境界上《秋兴》虽有“江间波涛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丹和《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来。”相比还是有点逊色。
[回首页]
《登高》教学设计
作者:海鸥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沈的苦痛与忧思。学习设想
1.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画面的悲凉气氛和诗人深广的忧思。
2.情景再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秋江广阔的情景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通过再创意境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3.加强背诵指导。
4、学以致用,进行诗歌创作练习教学时数 一课时 新课导入:(投影画面)大家都喜欢听故事吧?
(音乐起)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长江边上的夔州,江流奔涌,秋风萧瑟,万木凋零,凄冷的风中,一只孤鸟在高空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衣衫褴褛,步履蹒跚的老人朝山上走去。这位老人,曾经豪情万丈,志在报国,曾经渴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他无论穷达,都不忘兼济天下。然而苍天弄人,他一生数起数落,郁郁不得志。重阳节,本是登高祈寿家人团聚的节日,而年过半百,满身疾病,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的他却面对处在战乱之中的国家,面对万里之遥的故乡,面对漫天飘洒的落叶,面对滚滚翻腾的江水,不禁百感交集,放声高吟: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满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是的,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位老人,走近他的生活,一起来欣赏1200多年前他为我们留下的这千古传唱的著名诗篇《登高》(投影课题)
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再来诵读一遍!(音乐起)
指导诵读 学习诗歌重在诵读,诵读能更好地领会诗的主旨,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地鉴赏诗歌。
那么怎样才能诵读得更好呢?(投影诵读要领)
1、理性的把握:理解诗的作者,理解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中去,文如其人,言为心声。
2、感性的表现:语音、语调、表情、动作、音乐
为了更好地诵读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作者,然后具体分析一下这首诗。
谁能介绍一下杜甫的生平经历?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称为“诗圣”。
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一、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年(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年,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二、天宝五年至十四年,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但均无结果。直到天宝十四年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小小的参军之职。仕途的失意困顿和生活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
三、肃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不久因直谏忤旨,几近一死。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758年5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759年,对政治感到失望的杜甫辞官,于年底到达成都。
四、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开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年58岁。
写作背景: 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在这种情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为了排遣郁闷抱病登台。
分析鉴赏:
有人认为杜甫的《登高》是“古今七律之冠”,那么,它在艺术表现方面有什么独到之处?(大家讨论)
分析:从艺术表现角度上看,本篇的独到之处至少有如下两点: 一是对偶工稳,音调铿锵,琅琅上口。全诗八句皆对。诗一开头就以对仗领起,对得自然、工整,尾联两句的对偶一般两种看法,一种认为“苦”做甚,极讲,诗副词,与对句的“新”正好相对,“繁”和“霜”是使动用法;一种认为尾联属宽对,只“苦恨”与“新停“不对。这种结构上井然有序的排列,不仅符合于美学上的所谓均齐,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饰对称的美感,而且使全诗曲折顿挫,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
同时诗中又多用双声迭字,旋律优美,音节和谐,大大加强了诗的音乐美。如尾联“艰难苦恨”四字,在句法上是并列结构,在声调上却具有抑扬顿挫四声的特色,读时应一字一顿;“潦倒”“新停”为双声迭韵,在声调上又有“上”“平”之分,故音节显得特别铿锵嘹亮,读时应两字一顿。“繁霜鬓”对“浊酒杯”,其声调的妙用,也在所谓“抑扬抗坠之间”。读者密咏恬吟,就能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
二是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在写景之中,又有声(风声猿啼声)有色(沙白渚清),有动(鸟飞叶落)有静(沙渚),有局部景(首联),有整体景(颔联)。而且一三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山景;二四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江景。
在抒情上,颈联的“万里”与“百年”又与颔联的“无边”与“不尽”相互应,从时空两处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尾联从白发日多,因病停杯,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而且五、七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悲苦;
六、八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多病。因“悲秋”而勾引起“苦恨”,因“多病”而造成“停杯”,在诗的内容上又是互相紧密联系的。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中间虽有如此丰富的内容,如此复杂的感情,但笔势却一气直下,造成了一个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宋人罗大经评论此诗颈联曰: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又可见其笔法之凝练。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来诵读此诗。指名背诵。
学以致用:
律诗,我们从小至今也学了很多首了,从理论上我们对诗歌的写法也做了分析指导,那么下面我们就该牛刀小试一下了吧!自行创作律诗一首,题目自拟,内容不限。要力求符合律诗的平仄押韵、起承转合,要求格调清新向上,不做无病呻吟。
布置作业:
1、背诵《登高》
2、修改自行创作的律诗。
美术课是要求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并能够对美进行再创造,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个美的空间, 让学生身入其境, 从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灵感。一个好的情境是声光影色的完美结合,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不能只局限于美术中的色彩、图画, 同时应当发掘生活中所有能够感动学生、激动学生、激发学生创造力的生活素材。例如:在欣赏课《中国年画》一课教学中, 选用中国的民族打击音乐《丰收锣鼓》《过大年》来作为课件的背景音乐, 配合图片与录音讲解, 把中国传统的年画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 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会给整个教学过程增色添光, 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但在实际应用中, 我们遇到一个问题, 从因特网上下载的、从教材配套光盘中找到的课件, 真正适合一线教师教学的并不多。这些专业软件开发公司制作的课件, 基本上是由计算机扮演讲课教师的角色, 作为一种很好的教学参考片或学生自学工具, 是无可非议的, 但这些课件很难掌握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 更不用说互动性了。而教师自制的课件, 什么时候该插入一段图片, 什么时候该返回重讲, 什么时候该学生讨论……应用自如, 随心所欲。同时,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删减或增加。所以, 很多时候, 教师需要自己制作课件。我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和教学实际中, 归纳了以下三个注意点:
一、华而不实, 花里胡哨
多媒体课件需要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 但不能单纯地为艺术而艺术, 仅仅停留于作表面文章, 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外在形式有机结合, 才能真正达到传授知识, 调动学生积极性, 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例如:我在实习期间, 用Flash制作一个课件, 我将每个场景的切换都采用了动画, 背景也采用了透明度, 结果作为一个MTV片段欣赏不错, 作为一个教学软件教学, 只会是浪费学生的时间。可见课件制作的基础是教学, 制作者必须以达到教学目标来采用多媒体课件完成教学任务。
二、呆板单调, 胡拼乱凑
多媒体课件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以文字为基础, 配合图像、声音、动画等手段, 从多方面刺激学生感官, 引起学生的兴趣, 一个形式呆板的多媒体课件与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它所获得的教学效果自然不会显著。课件的制作讲求取材合适, 用材得当。比如:在讲授中国画时, 如果在课件中插入一些国外的歌曲, 就会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甚至破坏了整个课件的意味。
三、课件形式的“流水课”
一、教学软件的编制创意
初中教师历来比较善于生动活泼地开展现在进行时态的训练活动,同时课本采用的图文并茂的形式也为教师的操练活动提供了方便。为了使该内容更加生动、形象、逼真,特此制作了该课件。整个课件共有十二张,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代表教学过程的五个环节,即:REVISION,PRACTICE,TEXT,EXERCISE,SUMMARY。教者点击鼠标,便可以进行各阶段的教学活动。首先打开第一张幻灯片,Welcome to my class.并插入两张图画分别从左右两侧飞入,并且注意颜色的合理搭配,做到柔和、协调,并配上优美的音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上课营造了艺术氛围。
1.REVISION。点击鼠标,先播送轻松舒缓的音乐,单击左键呈现扇型画面,出现课文标题:Unit 21 What are you doing? Lesson 84,再次点击鼠标,出现下一张幻灯片Step 1 Revision。
(1)将动词短语按娱乐活动,室内活动,体育活动,饮食活动等进行分类如:play football,have breakfast,clean the classroom 等。学生在复习这些动词短语后,强化了对这些词的理解,为现在进行时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复习动词ing形式的构成。1)一般在动词原形末尾加-ing,如:wash-washing.2)以不发音字母e结尾的动词,先去掉e再加-ing,如:make-making.3)以重读闭音节结尾的动词,如果末尾只有一个辅音字母,应先双写这个字母,再加-ing.
(3)现在进行时态的用法及其构成。现在进行时表示正在发生或进行的动作,动作目前的状态是“正在进行中”其构成是:be+v-ing。1)肯定式:主语+be+v-ing+其他。2)否定式:主语+be +not+v-ing+其他。3)一般疑问式: Be+主语+v-ing+其他+问号。
2.PRACTICE。点击鼠标出现几组练习现在进行时态的图片,这些图片是通过扫描仪将课本上的图画扫进电脑,存储为JPEG的格式,粘贴在幻灯片中,学生针对图片进行如下对话练习:(1)What are they doing ? What is he/she doing ?They are /He/She is……
3.TEXT。学生观看通过扫描的彩图,听录音,描述图中的人物正在干什么,利用现在进行时态复述课文。
4.EXERCISE。通过学生反复练习,掌握现在进行时态的肯定与否定、疑问形式及其回答。
5.SUMMARY。点击鼠标呈现对现在进行时态的总结,进一步巩固此时态的用法及其注意事项。再次点击鼠标,出现最后一张幻灯片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及Thank you字样并插入两张图片,配上优美的结束曲。至此,教学全过程结束。
二、课件设计的基本方法
1.艺术渲染法。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教学必须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引起他们的注意,并成功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课件配以优美的音乐加上柔和、协调的色调搭配,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渲染教学气氛,极富感染力,使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中轻松愉快地进行语言学习。
2.直观教学法。依据教学直观性原则,尽可能使学生的抽象语言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可减少语言讲解的繁琐和学生理解的困难,便于提高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减少板书、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密度。
3.循序渐进法。依据教学的科学性原则,教学活动应按照学科内在的逻辑体系和学生认知活动的顺序进行。所以,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逐步过渡到新知识。
4.图片法。扫描课本中的图片,或自己设计或从网上下载与课文内容相符的图片,图文并茂,使英语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5.动画法。对每张幻灯片,出现图片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动画设计,如有的从左至右飞入,有的从上向下切入,有的从内而外,有的成批发送,有的旋转进入等等,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
三、课件制作心得
1.多媒体突破课堂上的时空的限制,课件设计好,便可达到多渠道、大容量输入信息的目的,在轻松的环境中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语言信息。
2.将录音、音乐、图片、录像等多种手段融为一体,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展了教学方法,激发了学习兴趣。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3.借助调色板,对重点知识着以鲜明的色彩,便于学生加强印象,对文本图片,底板进行适当的颜色搭配,增加新鲜感,加以艺术渲染,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多媒体课件在设计中要考虑对学生听说读写方面能力循序渐进的培养,对教材内容加以挖掘、补充、经过精心设计加工,贯彻教学思路,使学生的语言能力由浅入深,由听到说、由读到写,最终实现语言运用和交际的目的。
5.现代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视觉、听觉资料,为丰富学生的头脑,开拓学生的思维力和创造力提供了视听基础,为培养学生的求知能力创造了条件。只要我们教师转变了我们的教育观念,把学生的学真正放在了首位,就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机械效率课件】推荐阅读:
机械效率教学案05-26
教学反思:机械效率09-22
八年级物理下册《机械效率》教学反思07-15
“机械效率”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10-29
机械创新设计课件资料06-06
机械能守恒定律课件07-01
课件简介- 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11-27
如何提高会议效率07-22
工厂如何提高效率09-07
工作效率整改措施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