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通信类笔试题

2025-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移动通信类笔试题(精选6篇)

中国移动通信类笔试题 篇1

一、强化地理空间

让我们先从高考涉及的中国地理试题切入, 从中解读《高考大纲》的要求。

【例1】 (2012年浙江高考文综卷第37题) 根据图文材料 (图1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 图2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 略) 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胜利油田在渤海采取“海油陆采”的方式开采石油, 即建设自海岸线向海中延伸的入海道路。在入海道路的末端建设人工岛, 并在岛上钻井开采海底石油, 这种开采方式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材料二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广东省将深圳市划为优化开发区域, 将汕尾市和英德市划为重点开发区域。深圳市计划转出化学、造纸等行业的部分企业, 汕尾市和英德市为承接深圳市转出企业的备选地。

(1) 简析“海油陆采”一般在什么自然条件下进行。

(2) 分析深圳市需转出企业的主要原因, 从环境承载力和运输条件角度考虑, 判断深圳市转出企业应转至何地并说明理由。

(3) 从自然条件角度, 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洲相比的有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试题中虽然出现了渤海、南海、珠三角、黄河等中国地理知识, 但考查的却是必修三里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工业区位因素”等高中地理知识, 中国地理知识只充当了背景介绍的作用, 学生只要有所了解就够了。

【例2】 (2009年全国高考文综卷二第39题, 节选)

阅读分析资料和图5, 完成下列各题

(4) 据图5分析古荆州地区的交通区位。

(5)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荆州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

同样, 该题仍是以中国地理为载体, 考查的并不是洞庭湖的面积、形状、位于哪个省等中国地理知识, 而是高中地理知识。

以上两个例子说明, 在日常的中国地理教学中要淡化知识要求, 突出应用能力培养。如对海岸线长度、少数民族详细分布区、人口密度、我国岛屿最多的省份等, 地理上名气相对小一点的山脉, 如怒山、大别山等, 长江各个河段的名称以及五大淡水湖的成因、形状、大小等知识都没有必要记忆, 了解一下就足够了, 中国地理很少作为问题本身进入高考。

然而, 高考不考中国地理本身, 并不等于中国地理不重要。为有效贯彻“强化地理空间”的策略, 应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识记七张地图

中国行政区划图、中国地形图、中国积温图、中国干湿度图、中国气候图、中国河流湖泊图、中国铁路图。

2. 达到五种境界

以“中国行政区划图”为例, 第一种境界———将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与地图一一对应;第二种境界———随时单独地拿一个省出来都能认出;第三种境界——能够熟记几条重要的经纬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单位, 并能较准确地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上画出来;第四种境界———在第三种境界的基础上画出相应的重要山脉、河流、湖泊 (大致位置即可, 形状不作过高的要求) ;第五种境界———在前面的基础上画出中国积温分布图、中国干湿度图、中国气候图和中国铁路图。上述五种境界层层递进, 像积温、干湿度、气候的分界线与山脉河流都有一定的关联, 铁路等交通线的分布也要考虑到河流与山脉的影响。

3. 练习持之以恒

笔者在教学时经常听到学生感叹:地图记不住!昨天记得, 今天又全忘了。笔者就问这些学生, 班里有几十个同学, 可你们都记得;不仅记得, 甚至只要一见同学的侧影、背影, 你就能说出对方是谁。为什么?因为彼此天天见面呀!同样, 一张地图你天天见, 时间长了也能记得。地图知识识记的最大技巧就是天天练。这样说, 也这样做。笔者让课代表带领同学们一天画一条山脉, 一条河流, 一条经纬线, 七天一总结。笔者则在每次上课前有意识地提问, 监督执行情况。另外, 把一些地图拆开发给学生每天拼, 发空白地图让学生每天画, 每次上课时抽几分钟让学生练习。时间一久, 学生就自然熟练了。

二、夯实地理基础

高二学习直接关系着高三复习。由于高三时间非常紧张, 很难抽出时间单独复习区域地理, 然而, 区域地理是基础知识, 掌握不扎实, 必然影响以后的复习效果。

【例3】 (2011年浙江高考文综卷第11题) 读图2, 由于气压高低的变化, 使杭州四季呈现多变的天气现象, 下列天气图依照春夏秋冬季节的排序, 正确的是

A. 1 2 3 4B. 3 4 1 2

C. 1 2 4 3D. 3 2 1 4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天气与气候的主干知识情况及空间思维能力, 得分率很低。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中国的锋面雨带的推移和台风等相关的地理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好, 对中国的空间不熟悉。

【例4】 (2012年浙江高考文综卷试题)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完成7~8题。

7. 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 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A. 落绿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 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

C. 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

D. 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

8. 2011年11月4日, 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

1可利用周围未利用土地2距冬季风源地近, 风力强劲3人口众多, 经济发达4能源短缺, 需求量大

A. 1 2B. 2 3C. 3 4D. 1 4

第7、8两题考查的就是学生掌握中国地理基础知识的情况及空间思维能力。如果考生对中国的气候及自然带的分布不熟悉, 对中国能源和人口分布不了解, 这两题是很难做出来的。由此可见, 中国地理基础知识掌握得好坏, 直接关系到高考得分, 所以高二的中国地理教学马虎不得。

那么, 如何夯实基础知识呢?

1.构建基础知识体系

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剖析, 构建起一个个微型知识体系, 使这些体系成为今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足点。

2.以区域地图为背景

笔者在抽选中国某个区域让学生分析其特征时, 是以区域地图为背景进行的。有了区域地图为背景, 后续一系列教学过程, 如问题提出—学生讨论—问题拓展—学生讨论—教师归纳等就能顺利展开, 在强化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同时, 夯实了基础知识, 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转换教学视角

要达成中国地理教学目标, 转换教学视角, 站在高中地理和高考能力要求的高度上来俯瞰中国地理很重要。即在平时的中国地理教学中, 要结合中国地理讲高中的地理原理, 不仅关注地理现象和材料, 更要挖掘现象和事实背后所隐含的地理规律和原理。如在讲“中国分区”时, 笔者转换角度, 通过引入2011年浙江高考文综卷第37题, 将高中地理的环境整体性原理穿插进来, 从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区域的自然特征。经过罗列, 构成了有机的知识整体, 使学生既方便理解又利于整理, 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5】 (2011年浙江高考文综卷第37题, 节选) 图12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1) 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你认为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本题得分率不高, 但如果教师平时能站在中国地理和高考能力要求的角度进行教学, 高考时该题应该不难回答。因此, 在平时的中国地理教学和习题训练中, 不仅要考查学生的记忆水平, 更要站在高中地理和高考能力要求的角度考查学生应用地理原理、规律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以“中国的热带范围”这一知识点为例, 初中的教法一般是从四个方面切入的, 对高中生而言显然深度不够。如果我们能转换教学视角, 站在高中地理和高考能力要求的高度上, 就会发现该知识点还可以继续挖掘:为什么中国热带地区的北界纬度比北半球其他国家低?为什么中国冬季风势强?夏季风有这样强吗?这样就从高考能力要求角度切入, 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解题能力。

又如, 讲“汉江”时, 笔者提问学生:“它与高中地理知识有关联吗?”正确答案是有关联, 如南水北调、武汉的区位因素等。这样提问, 就有目的地把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 既让学生避免了枯燥无味的单纯识记, 又巩固了高中地理知识, 还培养了知识迁移的能力。

四、启迪学生思维

高考中有一种提法叫“用生题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 所谓生题就是学生没见过、教师也没讲过的题目。强调生题, 除有利于保障考试的公平公正, 还有助于在考查知识的基础上, 着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

与高考相对应, 中国地理教学应尽可能创造机会启迪学生思维。

1. 通过现象看本质

讲到四川盆地时, 笔者联系“巴山夜雨涨秋池”和“拉萨河谷多夜雷雨”等现象, 让学生分析为什么谷地和盆地多夜雨, 引导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 运用高中地理知识热力环流的原理进行解释。

【例6】 (2013年浙江高考文综地理卷第7题) 拉萨河流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 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完成7~8题。

7. 下列有关拉萨 7 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夜晚地面降温迅速, 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 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 水汽易凝结成雨

C. 白天盛行下沉气流, 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 白天升温迅速, 盛行上升气流, 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本题考查学生对以区域为背景的地理原理的掌握情况和解题能力。如果我们在平时的中国地理教学中注重思维启迪, 学生得分率肯定较高。

涉及此类要求的教学内容很多, 如为什么横断山脉山高谷深?长江入海口处流域面积比较小?与尼罗河流域面积小的原因一样吗?金沙江水电梯级开发遇到的困难有哪些?为什么天山地区有半湿润地带?为什么在外流区域里出现内流区?青藏高原的山脉走向有何特点, 为什么?等等, 都可以用来启迪学生的思维。

2. 从区域入手设问题

从某个区域入手, 对其地理要素的特征、分布或其发展现状和未来预测等内容设置问题, 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达成启迪思维的目的。

【例7】 (2013年浙江高考文综卷第37题) 2013年1月17日, 国务院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 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根据下列材料, 完成 (1) (2) (3) 题。

材料一:据环境保护部2013年4月19日发布的第一季度74个城市空气质量检测结果, 舟山空气质量居全国前列。舟山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舟山还具有阳光、沙滩、海浪等海洋旅游元素。

材料二:图1为舟山群岛新区物流和旅游规划略图。图2为舟山市2007年和2010年三次产业就业构成图。

(1) 舟山空气质量居全国前列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舟山群岛新区可开发的特色旅游项目有_____、______、_______。

(2) 分析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铁矿砂等大宗商品重要中转基地的主要原因。

(3) 说出2007—2010年舟山市第二、三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化特点, 并说明其对推动城市化作用的差异。

如果我们在中国地理教学中经常有意识地去尝试从区域入手设置问题, 启迪学生的思维, 此类高考题做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的。

3.在比较中找区域差异

不同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地理要素必然有别, 从而形成了不同区域间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通过比较, 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区域地理的基础知识, 突出区域差异, 又可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升华对区域特征的认识, 进一步理解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例8】 (2009年浙江高考文综卷第37题, 节选) 根据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3)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以长江三角洲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带和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内, 在接受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时区位优势明显。试分析长株潭城市群承接珠江三角洲玩具制造业和长江三角洲飞机制造业的可行性, 并说明理由。

此题虽然没有给出区域地图, 考查的却是我国东部两大城市群与中部城市群之间的区域差异。这类的区域比较题在地理高考中比较常见, 如2012年浙江高考文综卷第37题考查的是黄河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之间的自然条件比较 (见例1) 。如果在平时的中国地理教学中, 经常引导学生将我国东中西或南北等不同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比较与分析, 该类题学生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轻松自如。

中国移动通信类笔试题 篇2

1.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按要求答题。

新闻材料:北京时间2月14日消息,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今晚进行,郎平凭借最近两年带领中国女排取得的卓越成绩,以及体现出的励志精神,荣膺年度感动人物。2013年4月,郎平被任命为新一届女排国家队主教练,尽管带队之初遭遇过艰难险阻,但郎平很快展现出自己的出色带队能力,2014年女排世錦赛时隔16年再夺亚军,而去年世界杯带领中国女排时隔12年第四次夺得世界杯冠军。毫无疑问在郎平的带领下,中国女排除了成绩上的进步,团队精神和队员气质也值得肯定,郎平功不可没。

⑴请你用一句话给这则新闻材料拟写恰当标题。

⑵请你结合材料,给郎平写一段颁奖词。

⑶对于郎平荣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球迷也是纷纷点赞:“感动你我,感动中国,祝贺郎平教练当选感动中国人物,作为强者要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请你也写一段跟帖表达对郎平的赞誉。

2.阅读下面2015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的颁奖词,按要求答题。

颁奖词:

①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

②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

③浸渍了一千多年,直到你出现。

④青蒿一握,水二升,

⑤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⑦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

⑴这则颁奖词的顺序被打乱,其正确语序是( )

A.④②③①⑥⑦⑤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③④②①⑥⑦⑤

D.④③②①⑦⑥⑤

(2)屠呦呦凭借药品青蒿素的研究,成为第一位获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人,你知道其名字“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出自《 》。

3.阅读2015感动中国人物阎肃事迹,按要求答题。

中新网2月15日报道 《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今晚举行,已故著名剧作家、词作家阎肃当选。

阎肃原名阎志扬,1930年5月9日出生于河北保定,为著名的文学家、剧作家、词作家。阎肃曾担任歌剧《江姐》编剧,并为主题曲《红梅赞》作词,令其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电视剧《西游记》里,一曲《敢问路在何方》使他的名字走进了千家万户。另外,阎肃还曾创作过好几出颇有影响的京剧现代戏,比如京剧《红灯记》、《红色娘子军》、《红岩》、《年年有余》等,备受观众喜爱。

本月12日,阎肃老先生因病在京逝世。虽然斯人已去,但一代艺术大师精神永存。

2015年度人物颁奖词:【阎肃 弦歌感人肠】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融入大海; 。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

⑴阅读上面的文章,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⑵请你在语段的横线处写一段文字,使前后连贯一致。

4.请你欣赏大国多良材徐立平的颁奖词,请你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颁奖词: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就像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

我的赏析: 。

5.阅读下面的新闻,请你按要求答题。

广西新闻网 南宁2月14日讯(记者黄河畅)“千万里,他们从天南地北回来为你送行。你走了,你没有离开,教书、家访、化缘、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你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梁。那一夜,孩子熄灭了校园所有的灯,而你在天上,熠熠闪亮。”14日晚8时,“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千万八桂儿女为那位鞠躬尽瘁的“校长爸爸”再度落泪。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从2002年开始举办的大型评选活动,每年都会评选出10位人物,被称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此前,在央视发起的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网络投票中,莫振高获得2305574票,名列第8位。

⑴阅读该语段,请你从中提炼三个关键词。

⑵莫振高从教四十三年,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有强烈的事业心,有高度的责任感,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对莫老师写一段评价语。

6.根据下面的提示,请你按要求默写。

⑴盛德表一乡的买买提江·吾买尔村书记,把“不让一个人受穷,不让一个人掉队”作为自己的工作宗旨,全力带领村民奔小康。三十多年的老支书,村民离不开的顶梁柱。用曹操的《步出夏门行》的 “ , ”能概括其高尚品质。

⑵国内一个帮助走失、被拐、被遗弃儿童寻找亲人的公益网站——“宝贝回家寻子网”引发网民关注。网站创办者张宝艳、秦艳友夫妇“打拐”四年解救200余名儿童。打拐路漫长,他们俩依然前行,用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 , ”能概括此情此景。

⑶1990年,中国女排青黄不接,郎平放弃国外俱乐部的优厚待遇,重新披上1号战袍返回国家队,用《出师表》的“ , ”来形容,恰如其分。2014年,众望所归的郎平重掌女排帅印,尽管已经53岁了,但她带领女排斩获世锦赛亚军。

nlc202309082358

⑷都安高中校长莫振高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以及陆续筹集而来的3000多万元人民币善款,资助近两万名贫困生圆了上学梦,他也因此被称为“化缘校长”和“最好的校长爸爸”。他一生默默无闻,像蜡烛一样燃烧着自己,用李商隐《无题》中的“ , ”概括他一生的精神最为妥帖。

7.阅读2015感动中国特别致敬奖“抗战老兵、爱国侨胞”事迹,请你为他们拟写致敬词。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9·3”阅兵式上,赢得了最多的掌声和最高的敬意。他们是历史,也是现在。他们中既有抗日战争的亲历者,也有抗战老兵的后代,还有海外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当300余名抗战老兵组成的乘车方队经过天安门城楼时,苍苍白发,熠熠勋章,这群耄耋老人用微微颤抖的军礼表达着对祖国强盛的崇高敬意。70多年前,他们是走上抵御外辱、保家卫国之路的勇士,在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后, 他们依旧对国家和民族怀抱拳拳之心。

和抗战老兵群体一样,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年代,海外华侨华人或是组织抗日救亡团体,或是捐款捐物支持抗战,或是直接回国参军,爱国侨胞们众志成城,筑起一条坚不可摧的血脉长城。积淀在他们身上的赤子情怀和文化血脉,将助推整个中华民族走向共圆“中国梦”的未来。在这里,我们向抗战老兵、爱国侨胞两个群体特别致敬,不仅是为了重温历史、缅怀先烈,更重要的是,传承他们为民族尽忠义的担当。

致敬词:

【参考答案】

1.⑴郎平荣膺感动中國年度人物 赞其唤醒大国梦想 ⑵示例: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搏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燃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 ⑶示例:一生为排球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不管是球员还是教练,你都是独一无二的。

2.⑴D。 ⑵《诗经·小雅·鹿鸣》

3.⑴阎肃当选《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⑵示例:是一枝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

4.示例:该颁奖词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地阐述了获奖人徐立平无私无畏的精神品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研究火药”比作“手中的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徐立平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高贵品质。

5.⑴示例:埋头苦干、鞠躬尽瘁、校长爸爸 ⑵示例:莫振高同志用自己的人格、能力、水平、业绩在全社会树起了典型。他的一生是激情澎湃的一生,他的一生是追求卓越的一生,他的一生是精益求精的一生,他的一生是热爱与奉献的一生。

6.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⑵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 ⑶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7.示例:对于这些高龄老人来说,沧桑往事有很多已经淡忘,然而抗战是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这是生命的记忆,也是民族记忆,国家记忆!他们的勇气、奉献和担当,早已经变成一个民族基因,在我们血脉当中流淌!

软件类笔试题 篇3

软件题目

1. Queue is a useful structure

* What is a queue?

* Write 5 operations or functions, without details, that can be done on a queue.

2. Insert a sequence fo keys(24,49,13,20,59,23,90,35) into a data structure, which has no keys initially. Depict the data structure after these insertions, if it is:

* a heap tree

* an AVL tree

3. * What is a synchronous I/O bus?

* What is an asnchronous I/O bus?

* Comp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ynchronous and a synchronous I/O bus.

4. Explain the following terminology:

* Baud rate

* Handshaking

* Memory mapped I/O

5. Explain the key issues in supporting a real-time operation system for embedded system.

6. Explain the mapping of visual addresses to real addresses under paging by

* direct mapping

* associative mapping

* combined direct/associated mapping

7. Please explain what is “write-back” and “write-through”, and discuss 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about these two methods.

智力类笔试题1 篇4

WorldQuant的笔试以难度注明,考试时间也超长,5个小时以上,绝对是智力和体力的双重挑战,

300层楼,3个一样的小球,设计一个策略,得到小球摔碎的临界层数,并且要求最坏情况下所试次数最少。

经典的扔鸡蛋问题,只不过现在有三个鸡蛋,

解题思路一样的.,都是动态规划。

记F(n, k)为n层楼,k个球时所需要的最少尝试次数,则

F(n, k) = min ( F(n-r, k) + 1, F(r-1, k-1) + 1), r = 1, 2, …, n;

F(n, 1) = n;

一百个眼镜,摆成一个圈,全部正面向上,第一个人将每个翻动一次,一共翻了100次;第二个人从no.2开始隔一个翻一次,也翻100次;第3个人从no.3开始隔两个翻一次,翻100次,问100个人之后,多少眼镜正面向上

英文类笔试题软件 篇5

软件笔试题

1. How do you code an infinite loop in C?

2. Volatile:

(1)What does the keyword volatile mean? Give an example

(2)Can a parameter be both const and volatile? Give an example

(3)Can a pointer be volatile? Give an example

3. What are the values of a, b, and c after the following instructions:

int a=5, b=7, c;

c = a+++b;

4. What do the following declarations mean?

(1)const int a;

(2)int const a;

(3)const int *a;

(4)int * const a;

(5)int const * a const;

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describe the use of the keyword static?

(1)Within the body of a function: A static variable maintains its value between function revocations

(2)Within a module: A static variable is accessible by all functions within that module

(3)Within a module: A static function can only be called by other functions within that module

中国移动通信类笔试题 篇6

1.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不包括____。

A.“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B.“不以仁政,不能治天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2.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____。

A.秦始皇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

3.先秦诸子中最早提出“爱人’主张的是____。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

4.____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

A.铜 B.铁 C.银 D.铅5.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

A.《诗经》 B.《离骚》

C.《论语》 D.《左传》

6.“山城”是我国____市的雅号。

A.洛阳 B.西安 C.重庆 D.福州

7.____市被称为“六朝古都”。

A.洛阳 B.西安 C.南京 D.北京

8.《源氏物语》是____的古典文学名著。

A.俄罗斯 B.英国 C.日本 D.德国

9.____是“五岳”中的“中岳”。

A.泰山 B.嵩山 C.华山 D.恒山

10.士族以“门第”为标准,“门第”主要指____。

A.家族的规模 B.家族的出身

C.家族的建筑 D.家族的地位

11.清代的三法司是指____。

A.刑部廷尉御史台 B.刑部大理寺都察院

C.刑部大理寺御史台 D.刑部廷尉都察院

12.形成风的主要原因是____。

A.空气上升与下降的对流运动

B.水平方向上气压的差异

C.地势高低的不同

D.不同高度空气的密度不同

13.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其标志为____。

A.蒸汽机的发明、纺织机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B.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C.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发明和使用

D.蒸汽机的发明、纺织机的发明、原子能的发明和使用

14.____不属于法国。

A.凯旋门 B.比萨斜塔

C.埃菲尔铁塔 D.卢浮宫

1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____。

A. 《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它既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史书,又有很强的文学性,作者相传为与孔子同时代的左丘明。

B.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一书中有很多故事家喻户晓,例如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三气周瑜、三打祝家庄等。

C.鲁迅的《狂人日记》收在短篇小说集《彷徨》中,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作品鲜明地表现了对愚弱国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D.《父与子》《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都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

二、填空题。在空格中填写恰当汉字,使之成为正确的成语或诗句。(共20分)

1.成语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 )然屹立 春意( )然

( )然物外 ( )然无存

( )然泪下 ( )然不动

病人膏( ) ( )海桑田

重蹈( )辙 出奇( )胜

2.诗句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造化钟神秀,——。(杜甫《望岳》)

(2)常恐秋节至一(汉乐府《长歌行》)

(3)相顾无相识,____。(王绩《野望》)

(4)坐观垂钓者,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6)____,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7)晨兴理荒秽,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8)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9)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10)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三、标点古文题。将下列古文加上标点符号,抄写在答题纸上,并翻译成现代汉语。(共30分)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日毁乡校,何如子产日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日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日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四、改错题。改正下列句子中的用词不当之处,并简要分析。(共10分)

1.厨师用自己精心特制的米饭招待客人,客人觉得非常美味。

2.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尽最大努力,完成今年的植树目标。

3.加味逍遥丸的主要成分是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等配制而成的。

4.在自然灾害面前,人民子弟兵所表现出的这种大无畏精神是值得我们可歌可颂的。

5.工作方法改进后,速度大大提高了,是原来的一倍。五、逻辑简析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有人说,“三联书店王中发稿最讲究‘齐、清、定’”,这一话语中主要的预设有哪些,请分别写出来。

2.在一艘出海的船上,有位新海员还没有见过船长。这位新海员总喜欢穿着夹克衫不戴帽子在甲板上看海。一天,当他又在甲板上看海时,船长走了过来。船长突然停下来捡起了一个烟头,对这位海员大声说道:“我想知道这该死的东西到底是谁的?”这位海员略思片刻,然后慢条斯理地对那位船长说:“伙计,我说它是你的,因为是你发现了它。”请简要复述这位海员的论证过程,并说明其论证是否可靠?

3.下列论证是用什么方法得出结论的,前提对结论的支持程度强吗?请简要回答。

为了更好地估计当前社会公众掌握管理基本知识的情况,《管理者》杂志在读者中开展了一次管理知识有奖问答活动。回收答卷并评分后发现,60%的参加者对于管理基本知识掌握的水平很高,30%左右的参加者也表现了一定的水平。《管理者》杂志因此得出结论,目前社会公众对于管理基本知识的掌握还是不错的。

六、阅读题。下文为《一个屏幕伪社交症患者的自白》—文节选,阅读后回答问题。(20分)

一个屏幕伪社交症患者的自白

屏社交是技术上的一场完美革命,久而久之,在人性上不啻为深刻的由“深社交”向“浅社交”的全面退化。从此,社交礼仪等一切经验俱已成灰,直抒胸臆、无所顾忌的屏社交接管了我们的社交。其现实后果是,像我和另外一部分人,在屏社交里是活跃分子,一旦面临真实的生活现场,时常手足无措,不安,紧张,抑郁,成为“新常态”。

屏社交以其技术便利,最大限度地释放了人们难以餍足的贪欲,却无法帮助我们消化不断囤积的社交欲念和严重过剩的社交存量。正如在真实的有轻松氛围的社交中,没有人会去录音,可在屏社交中,几乎人人都很在乎聊天记录的备份和再转移——尽管你未必有闲情逸致再次查阅它。

屏社交给一个人带来的改变应该是因人而异的,对有些人来说,屏社交与现实世界好比异面直线,交叉程度非常低,对有些人来说,两个世界早已打成一片难分彼此。屏社交还给公共社交带来了其他一些东西。几乎任何一个公共社交活动,都会被拍照分享——因为几乎任何一个人都有强烈的“自我中心主义’,人最关注的永远是自己,他需要时时确认在场以及当下的感受,然后通过分享它进一步强化这种确认。我们内心不安,分享的动作使我们成功地假装自己很忙,假装我们在人群中如鱼得水并不孤单。屏社交的网络环境提供了这样的便利,同时又强化了这种分享(假装)冲动。这是我们在餐厅、商场的电梯过道、影院的买票队伍、地铁、公车、高铁等任何地方掏出手机和iPad的根本原因,我们不安的心灵需要一个外在、可控的从容支点。

我从屏社交里反省到的最有痛感的一条经验是,屏社交让陌生人社交侵蚀甚至取代了熟人社交。我们最熟悉的亲友常常不是屏社交中最积极的点赞党。比如我的母亲,她并没有一个智能手机,也不识字,她无法在我最精彩最有趣的那条动态下最赞,亦无法在我那条“感冒一个月还没好”的动态下给我赠送“药”和“拥抱”的屏图标。由于屏幕壁垒,她甚至无法获悉我的任何信息。这对她是不公平的。她是世上极少数几个可以不计成本、千里迢迢来看我的人,却很难拥有我的信息。屏社交使我们轻易获得了来自浅社交的点赞和关怀,这固然弥足珍贵,但毕竟无法与最亲密的亲友相提并论。可是,沉浸在屏社交里的我们,不是天天都很享受这种屏上的点赞和关怀并且无法自拔吗?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孤独,我们是如此渴望被关注被关怀。即便是屏社交里成本很低的关注,我们也倍感温暖和珍惜,因为它在电光火石问唾手可得。在屏社交里,我们并不是真的需要“真实的帮助”,而是需要被人“立刻注意到”,点赞和跟帖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有人说,是微信微博这些屏社交工具让人变得越来越孤独。我的看法恰好相反,适当使用屏社交工具,有助于缓解人类的孤独境况,爱微信的人都不喜欢孤独,但过度使用又让我们重新坠入孤独之境。正因为人类的内心是如此孤独,如此没有着落,如此渴望关心,我们才如此热爱屏社交,试图从中得到慰藉。在这一过程中,孤独得到了一些缓解。而正是这样一个过程促使我们反省自身的孤独状况,我们不愿意承认自身的孤独,所以引咎于外,让微信微博背了黑锅。

我已经明白,屏社交只是战胜孤独的一种工具,而非逃避孤独的密室。

1.结合语境解释以下词语。(每词3分,共12分)

(1)屏图标

(2)屏社交

(3)点赞

(4)“深社交”

2.简要问答。(8分)

作者在文末说:“屏社交只是战胜孤独的一种工具,而非逃避孤独的密室”,请问这里“密室”的实际意义是什么?作者借以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七、写作题。(40分)

阅读下列短文,请以“看得见”的思想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自拟标题,中心明确;论述、分析较为充分、全面,有自己的观察、思考或见解;书写规范,无病句错别字及标点错误,800字左右。

思想是看得见的

与时俱进的先进思想是一本杂志的灵魂。二十多年来,《读者》杂志与改革开放同步,在人们生活各领域的思想观念方面,为改革开放推波助澜,这是它鲜活的生命力所在。

《读者》杂志所传递的,都是“看得见”的思想,它总是在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中,透射出思想的光芒。

——一位年轻人的婚姻选择:要一个“完美无缺”的好人,还是一个有缺点但有个性的普通人?

——一位喜欢收藏的人士,终于没有买回那件心仪已久的藏品,而是留在了公共展馆。心动了,他就去看一看。他觉得,已将宝物收藏到了心中。

——姑娘的男友为了向她表“忠心”,拼命揭开前女友的“文革疮疤”,终于令姑娘忍无可忍,离开了这个自私而狭隘的男人。

——中日孩子在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方温驯、懒惰、弱不禁风,另一方顽强、坚忍、独立。

四个小故事,说的都是生活琐事,并不惊天动地;但分别反映了个性、开放、宽容、独立,而这些恰恰是现代人品格的组成要素之一。正是这些通俗、亲切、生动的故事,使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潜移默化至读者的心中。

国家政治经济的改革,必须与提高国民素质同步。而这正是大众文化传媒肩负的任务。

开会、学习、读社论、发文件,是思想教育的传统途径。但对于《读者》杂志来说,它更着眼于“看得见”的思想。仔细想想又有哪些思想在生活中看不见、摸不着呢?

参考答案:

一、1.A 2.B 3.B 4.A 5.A 6.C 7.C 8.C 9.B 10.D 11.B 12.B 13.C 14.B 15.A

二、1.巍 盎 超 荡 潸 岿 肓 沧 覆 制

2.(1)阴阳割昏晓 (2)煜黄华叶衰

(3)长歌怀采薇 (4)徒有羡鱼隋

(5)日暮乡关何处是 (6)银烛秋光冷画屏

(7)带月荷锄归 (8)箫鼓追随春社近

(9)自古逢秋悲寂寥 (10)黄梅时节家家雨

三、1.标点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日:“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日:“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2.翻译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为人忠善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靠摆威风来防止怨恨。用摆威风来防止怨恨,难道不能立刻制止众人的议论?但是这就像堵住河水一样危险: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然明说:“我从现在起才知道您确实可以成大事。小人确实没有才能。如果真的这样做,恐怕郑国真的就有了依靠,岂止是有利于我们这些臣子!”孔子听到了这番话后说:“照这些话看来,人们说子产不行仁政,我是不相信的。”

四、1.“客人觉得非常美味”不妥,可改为“客人觉得味道非常美。”考查点:语法。

2.“完成今年的植树目标”可改为“实现/达到今年的植树目标”或“完成今年的植树任务”。考查点:语法、词语。

3.把判断句“××的主要成分是……”和“××是由……配制而成的”两个判断句杂糅了。可改为前者类型的判断句,即“加味逍遥丸的主要成分是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等”,也可改为后者类型的判断句,即“加味逍遥丸是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等配制而成的”。

4.谓语赘余。“可歌可颂”就是“值得歌颂”,加上“值得”反而冗赘,应删去“值得我们”,或删去两个“可”。

5.“一倍”的意思是同比较对象在量值上相等,“是原来的一倍”即同原来一样,这与“速度大大提高了”明显矛盾。可把最后一个分句改为“是原来的两倍”,也可把二、三两个分句合并,改为“速度提高了一倍”。

五、1.(1)三联书店有个叫王中的发稿编辑

(2)编辑工作中存在“齐、清、定”的规则

(3)王中从事编辑工作(或者:王中发过书稿)

2.这是一个省略了大前提的三段论推理,评分:写出大前提3分,写出小前提和结论各1分。推理过程如下:

大前提:对于任何事物而言,如果谁发现了它,它就是谁的。

小前提:你发现了它。

结论:它是你的。

3.《管理者》的调查对象是从杂志的读者中选出的,样本不具有代表性。因此,这个看似严谨的统计推理,实际犯了“斜线统计”的错误。前提对结论的支持程度不强。

六、1.屏图标——手机等移动终端显示屏上具备触角反应系统图形、符号的统称,是目前最简单、自然、方便快捷的人机交互方式。

屏社交——通过手机以及“刷屏”进行人际传播与交往的手段。

点赞——网络语言,指基于网络社区的“赞”功能而对某个内容(比如一条帖子、一篇文章或者一条微博等)或某人表示赞同、喜爱的网络用语。

“深社交”——社交指社会交往。深社交是指在思想认识和情感认同等方面较为深入的沟通与交流。

2.“密室”意指“私人领域”“个人空间”。作者借以表达的核心观点是,要注意理清“屏社交”的公共性和个人性,社会性和私人性。

上一篇:七月最后一天发朋友圈文案下一篇:小学生放风筝日记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