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概论课论文(精选8篇)
一、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的两篇著作,写出读书心得,每篇不少于1500字。
二、实践教学活动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
三、要求:字迹工整,独立完成,不能打印,只能用钢笔或签字笔在A4白纸上
手写。雷同者一律按0分计。
四、读书笔记基本格式: 读书笔记首先要说明所选读的资料来源(文章题目,选自哪本著作,著作出版社和出版时间),然后总结该文章的基本思想,最后联系实际总结心得体会。
五、上交时间: 本学期第15——16周。
六、阅读书目: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卷(上);
3、马克思:《1844年哲学手稿》(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马克思:《异化劳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一章《商品》,第二——七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l年版;
6、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第一章《货币资本的循环》,第四章《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第九章《预付资本的总周转》,第二十章《简单再生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7、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一——三章,第九章《平均利润率的形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8、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恩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9、马克思:《法兰西内战》,《马恩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0、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2、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3、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4、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5、恩格斯:《反杜林论》(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8、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4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9、列宁:辩证法的要素,《列宁全集》第38卷;
20、列宁:谈谈辩证法,《列宁选集》第2卷;
21、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全集》第14卷;
22、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3、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选集》(乙种本);
24、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5、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6、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毛泽东选集》第5卷;
27、毛泽东:《人是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8、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9、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0、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
31、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2、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邓小平文选》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3、邓小平:马列主义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邓小平文选》第1卷 ;
34、邓小平: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邓小平文选》第3卷;
35、江泽民:“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36、江泽民: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37、江泽民:发展要有新思路,《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38、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39、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6月27日;
40、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3年;
4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42、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人民日报》2013年1月6日;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慕课教育
哲学家狄尔泰认为, 生命更重要的是要靠生命体自身的直接体验来把握, 许多知识蕴藏在人的亲身经历、体验、感悟和探究之中。慕课作为一种在线教育, 师生没有直接互动, 从这个角度来讲, 无论大学思想政治慕课如何发展, 也难以完全取代线下教育。
但是, 教学是一门艺术, 也是一种技术, 教师每年都要进行许多重复的劳动。虽然每次新的教学都是一次升华, 但是将教学的一个阶段录成视频, 却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工具。视频制作的这种教学资源就像金蝉褪去的壳, 所以这种视频教学资源我们可以称之为师壳。因此, 对于慕课的发展前景, Udacity公司的创始人Sebastian Thrun曾说“50年后全世界提供高等教育的大学可能只需要10所左右”。慕课使得在线教育成本变得很低, 这样, 以低端收入人为对象, 颁发含金量高的低档文凭, 培养社会欢迎的人才, 在线慕课教育将成为实体教育后高校的第二产业, 在线高等教育必然成为占据巨大地位的教育形式。比尔·盖茨曾预言:“以后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质量最佳的授课内容, 这些内容比任何单一的大学都强。”既然慕课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因此, 其历史发展的趋势谁也阻挡不了。这是一个必须尊重草根的时代, 谁拥有了大众, 谁就拥有了未来。要关注互联网的发展、关注在线教育的发展, 就必须拥有互联网思维。
慕课, 增加了人与人交流互动的机会, 使传统的同学概念扩展, 可以简称为网学。MOOC的学习者大部分都是精通计算机、熟悉网络社交的用户, 利用这个平台会聚在一起学习、做作业、分享观点、参加考试、拿学分、得证书, 一起交流思想、参与论坛讨论。慕课为人类的学习提供了广泛的机遇, 高校的海量慕课学习资源使终身学习成为一种现实, 空余的时间可以用学习来打发, 从而扩展了幸福生活的内涵。学习的巨大机遇又为人才的培养, 经济的增长提供机会。因此, 大学慕课是我国下一步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力。
慕课具有与线下教育同样的效果。非营利性组织Ithaka就对在线课程中“由机器引导的学习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发现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学生获得相同的学习成果, 但基于平台学习的学生则节省了四分之一的时间。由线下为主改成混合式看上去是放鸭子, 实际上对思想政治提出更高的挑战, 满足了大学生的同时对他们造成一种珍惜与认同的感受。
将思想政治慕课化是思想政治本身的需要。思想政治的本质是态度教育, 它要以生活唤醒人的良知, 要以知识给人以正确, 要以情感给人以动力。思想政治构建一种价值观与生命境界, 大学生被感染, 以后他们都把这种价值观视为瑰宝, 一种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其重大的作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 思想政治比任何课程都需要线下教育。但是, 网络社会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 传统的话语内容与宣传方式逐渐对他们失去了吸引力, 甚至产生了副作用, 良莠不齐和纷繁芜杂的微博内容分散和转移了他们对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关注视线。这些人, 人机结合的思维模式是他们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基于互联网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培育了数字土著居民的数字化生存能力, 他们适应了网络文化, 习惯了网络学习, 能够在网上轻松寻求学习资源, 纯粹的线下教育已经不能让这些大学生满足。同时, 这些大学生可能对于国家的稳定没有坚定的意志, 对于党的认识不太清晰, 对于威权在现在社会阶段的重要不太理解, 很容易成为西方世界颠覆社会主义的工具, 为了打赢这一场争夺战, 必须争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慕课讲坛。
从这个意义上, 我们进行大学思想政治慕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本文以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慕课平台构建为契机, 探讨大学思政课慕课改革与建设的发展规律。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慕课开课策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慕课开课理念:面授课堂是一个具有某种目的并能够在运动过程中改造、变化发展的有机体:课程掌握程度, 听课动力出现;教师讲授, 以学习的虔诚开始;教师提问, 学习达到高潮;布置作业, 学习出现紧张。学生的学习使教师兴奋, 激发教学灵感的出现。如上所述, 慕课也有重大的优势。因此, 我们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慕课改革拟采取Blended Learning (混合式) 慕课形式, 采取40%的翻转课堂与60%的线下教育形式, 这样既保留思想政治的熏陶性, 又融合了现代教育技术。
开课前, 广而告之提高课堂的知名度。然后, 将课程概述、课程大纲、课程目标、课程宣传片等资料提供选课学习者观看了解, 助教团队随时关注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要达到的目标:产生兴趣, 产生期待, 补充背景。
开课。视频制作:以教材逻辑体系与教学体系结合的原则,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内容切分成约150个教学单元, 尽可能保证每个知识点在10分钟左右。
视频内容安排理念:人穿衣吃饭的目的是为了做人, 这就要树立人生观;做人要有境界, 这就形成价值观;这个价值观从整个世界的角度就是世界观;人生是短暂的, 就有了灵魂是否能够不朽的问题, 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这两个方面, 就是世界观的核心内容。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育的第一步, 在此基础上树立价值观人生观, 以及研究人与自身、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关系。
视频制作遵循如下规则:原则一:方法为主, 知识为辅。我们认为, 思政教育不同于数学等具体科学教学, 它们是一座知识的瑰丽大厦, 学习它, 体会知识的伟大即可。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将以揭示事件的起源、发展与结果为节奏, 以揭示事件的意义为依归, 以每一个知识点都让学生看到方法为落脚点, 遵循时时乐学的教学理念。习近平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 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 回应时代的呼唤, 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 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 推动理论创新。”[2]原则二:视频镜头取舍问题。这就要把握助理解的生动形象资源与教师躯体形象的关系。慕课的主体是课, 不是电影。电影与课程目的不一样, 电影目的在娱乐, 课程目的是学习。电影轻松, 课程则需要艰辛的劳动。而且, 人在课程中会集中非常大的注意力从事学习。通过电影的方式学习, 人会觉得太浪费时间。慕课作为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对真理的追求, 揭示真理, 改造人的思维定势始终是慕课的目标。教师是真理的引导者, 他可以说学逗唱, 也可以以其他特殊的手段导引, 教师在镜头中的重要地位始终不能丢弃。否则, 引导者躯体形象缺失, 学生潜意识对真理的信仰大打折扣。反过来, 思想政治是一门熏陶课, 具有极大的抒情色彩。为此, 可以借鉴一些电影制作技巧, 微电影、图片、音频、ppt等资源都可以嵌入视频。原则三:巧妙设计问题。问题分必答性问题与挑战性问题, 答题采取获得金币式, 一个学期得到多少个金币平时成绩合格, 得到多少良好, 多少为优秀;挑战性问题倍加奖励金币。然后每12次课学习评选课程达人, 期中根据金币多少选举课程牛人, 期末根据金币数选出课程神人, 由课程牛人根据情况, 在课程神人中投票选举课程帝。课程达人, 平时成绩分奖励80分以上;课程牛人, 平时成绩分奖励为90分以上, 课程神人, 平时成绩95以上, 课程帝 (1个名额) , 平时成绩100分, 对于课程神人与课程帝, 还可以颁发课程等级证书。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慕课课外策略
(一) 课外学习策略。
课外讨论话题术:由学生导学长引导, 每学期4个话题;话题由导学或者同学自由确定。
日常话题引导术:将同学们生活中的思想政治观点由导学学委如实记载;教师将所有观点写成论文回应。
数据分析术:在网络教育中, 学习者的每一个操作, 所有的文字都可以记录下来, 形成一个包含学习者所有信息的庞大数据库, 通过记录鼠标的点击, 可以研究学习者的活动轨迹, 发现不同的人对不同的知识点有何不同的反应, 用了多少时间, 哪些知识点需要重复或强调, 哪种陈述方式或学习工具最有效。
延展讨论术:鼓励学生开通博客, 对于优秀的博客推荐为课程博客并提供链接, 提供学生的学习空间、阅读空间、互动空间与搜索空间。
课程热线术:大学生总是会出现各种即时心理困惑, 这时就需要建立一个私密交流接口, 消除各种心理障碍。
课程论坛管理术:每个视频都有一个对应的讨论区, 学生对于学习该课程遇到的问题和心得体会可以相互交流, 并将优秀学生的作业发布。
(二) 课程平台建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外资源建设:从国防素质、科学素质、文学素质、艺术素质、历史素质、哲学素质、法律素质及职业素养构建;从数量上讲实施“百千万计划”, 即百个优秀课程学习博客, 千部课程学习视频, 万本课程电子资源书;依托行业, 校企合作, 引入企业人才谈思想政治教育。
(三) 其他。
教师网络技术提升:培养教师的网络学习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能力。主要是对于慕课相关程序的熟悉, 视频的剪辑技巧, 视频的录制技巧等。
总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慕课建设头绪繁多, 包括视频制作、理论设计、试卷制作、对外协调、平台管理、数据分析、改革分析、论文写作、资料收集、数据人工采集等诸多方面。但是, 这是一项造福社会、拓荒建功的事业, 需要发挥牺牲精神, 共同推动这项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30)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专题式教学 设计
实施专题式教学既是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需要,也是实现课程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重要而且有效的途径。在专题式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保证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前提。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专题式教学设计的原则
1.专题式教学的设计目标要体现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专题式教学的目标设计首先要体现“原理”课教学的总目标,同时也要体现党和国家对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四门课程中,“原理”课主要承担的是对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理论和立场、观点、方法的讲授任务。围绕这个教学要求,专题式教学在设计目标方面应该包括: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基本原理的目标设计;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设计;自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提高思想觉悟的目标设计。
2.专题式教学的设计结构要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逻辑体系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包括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贯穿全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线索就是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真理尺度和实现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尺度。因此,专题设计一方面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包含的科学真理内容;另一反面还要引导学生理解“人类解放和人的个性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价值诉求,这一价值目标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社会领域中有具体的不同的表现形式。
3.专题式教学设计的依据是统编教材
所有的专题设计仍然必须以教材的基本内容、基本观点为基础。目前使用的“原理”教材,由全国一批知名学者、专家汇集集体力量编纂而成,应该说是代表了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最高水平,教材历经若干次修订,经过教学实践检验,证明是具有很强的权威性的。因此,专题设计必须和教材的内容体系做到合理有度的结合。
除此之外,在进行课程专题设计时,还必须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条件、认知规律和学习能力等因素,回答他们普遍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理论热点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理解、融会贯通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专题设计的内容
“原理”课的教学,贯穿始終的主题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但是也有相对独立的内容模块,根据专题设计的原则要求,我们初步按照以下的专题设计方案来安排“原理”课的理论教学:
专题一“马克思主义与当今时代”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总论,从整体框架上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主要是通过介绍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发展和当今时代的影响,尤其是通过对比当今存在的若干社会思潮,使学生们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价值立场和辩证思维方法,对马克思主义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感性认知框架,划清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
专题二“世界的物质性”和专题三“物质世界的联系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专题二侧重于从实践观出发,揭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说明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专题三重点在于说明由实践创造、生成的物质世界的存在方式,阐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规律体系,同时从思维方式意义上阐述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内涵。
专题四“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揭示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本质、认识辩证过程以及认识目的的研究。训练学生对感性材料的整理,引导学生从理性高度认知社会。同时,启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如何理解真理与价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专题五“人类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阐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社会结构、社会发展动力、历史主体等基本原理。同时,强化历史观的方法论运用,引导学生对诸如“科学发展观”、“生态危机”、“文化软实力”等社会现实热点问题进行唯物史观的解读。
专题六“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与本质”和专题七“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及趋势”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点内容,是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做出的本质性的剖析。重点介绍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引导学生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角度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使学生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当中。
专题八“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和专题九“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部分。主要是从宏观层面阐述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从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与资本主义进行本质性区分。尤为重要的是,从实践观出发,阐明共产主义建构过程的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专题式教学实施的过程
1.注重教学方法的综合与协调
“原理”课专题式教学的实施,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优化组合运用探究法、问题导向法、案例分析法、情境创设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采取多媒体、讲授式、讨论式、案例教学、原著学习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比较抽象的概念、范畴、基本原理,教师仍然可以也有必要采取讲授式方法;对于一些现实的社会热点问题或学生比较有疑惑的问题,可采取讨论与辩论、情境创设的方式解决,如针对近年社会上存在的拜金主义、普世价值等观点,教师在课堂上一味批判并不见得能被学生接受,最好的办法是展开讨论,教师作正确引导,让学生自己去了解这些思潮的来龙去脉,去比较这些思潮的长短优劣,从而自觉地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原理”课的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目标还应包括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重要的经典原著,如《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矛盾论》、《实践论》等的部分章节,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甚至反复阅读,并写出读书笔记。
2.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空间的延伸与补充
专题教学要强调课外教学空间的延伸。所谓课外教学空间,一是指课间,课间十分钟如果能被很好地利用起来,比如播放一些与专题相关的影视片段、音乐、演讲等内容,那么,不仅拓展了专题内容,而且保证了学生思考的延续性;二是指网络课堂,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已设置了“原理”课的网络课堂,网络课堂的优势在于首先不受时间限制,学生们可以在自己的任何课外时间段进行学习。同时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既可以满足学生系统学习的需要,也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和拓展学习的需求;三是指课外交流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新媒体技术如QQ、微博、微信等手段传播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的新闻、书籍、评论等,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信息渠道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而有针对性的传道授业解惑。经过教学实践证明,课外教学空间各种平台的搭建,激发了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情,提高学习的兴趣,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3.注重教学组团队的配合与协作专题式教学是通过教学组集体力量完成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由课程主持人、主讲教师、主管教师和学生助教“四位一体”共同协作完成。课程主持人的主要工作是从总体上负责、主持整个“原理”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讲教师根据设置好的专题,从其中选择自己最熟悉的若干专题精心备课,然后到不同的课堂进行讲授。主管教师(相当于课堂班主任,也是主讲教师之一) 除负责本课堂的几个专题教学任务之外,还要负责本课堂的日常教学管理、课堂讨论、答疑、批改作业和试卷、判定学生成绩等工作。学生助教一般由硕士研究生担任,主要是协助主管教师完成本课堂的教学管理工作,如负责考勤、放映录像、布置主管教师委托的教学事宜,同时了解学生情况并及时反馈学生信息等。
4.注重课程评价机制的改革与支持
专题教学的教学效果如何,必须进行課程评价与课程考核。这就需要在完善以往的课程评价考核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评价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考试和评价体系。把课堂教学的过程考核与期末终结性考核结合起来,把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和实际表现结合起来。在考试方式上,改变过去纯粹的知识点考核,而代之以考核学生的思想理论觉悟情况和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生的考勤、课堂讨论发言、作业、读书笔记、小论文、课外实践等指标纳入课程考核的范围内,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原理”课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运用,使考试真正成为激励手段,力求切实有效的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参考文献:
[1] 吴倬.关于开设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思路与措施[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2] 郭凤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专题教学的基本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09).
[3] 凌小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专题式教学的尝试[J],教育探索,2012(3).
社会实践教学安排
用实践提供的真实情境对学生进行独立思维能力的训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指导研究现实、解决问题的行动指南。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有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践教学的成绩在学生的最终成绩中占20分。本学期实践教学安排采取自主选择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其中一项实践课题,按要求完成。
一、社会实践内容
1.围绕“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到农村、乡镇、城市社区、周围企业、校内以及周边中小学高校等进行调研、参观。调研方式包括收集数据、发放问卷等形式。
2.感受农村和城市社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生的巨大变化,深刻领会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和谐建设方面取得的伟大意义,重点调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好做法、好经验,以及问题和不足,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3.学校生活调研,可与专业相结合。
二、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安排
要求大学生带着理论深入社会调查研究。同学们须从本“安排”公布之日起的1周之内在课堂大班的范围内以小组形式组合并确定选题,并在任课教师处备案。3周之内完成作业。从第四周起,任课教师根据学生上报选题选择1-2个小组在每次课程课堂讲解前做课堂展示。展示时,所在小组成员可选3-4位代表站上讲台,由一人或多人结合小组的课件进行讲解,其他人进行补充或者回答问题(具体形式可以自拟)。
三、社会实践报告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写出3000字以上调研报告一份,交电子版、纸质版(用A4纸打印或用横格信纸誊写,字迹要清晰)、ppt电子文档各一份。在调研过程中最好是图文并茂,图片可作为PPT展示内容,从而使报告更加生动。
2.内容翔实,反映问题客观,材料充分,书写规范,逻辑清楚。
3.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理性思考分析水平,洞察力和研究能力水平。
4.所有小组共同完成的作业,在作业的封面写清楚小组成员的班级、学号、姓名和每个成员承担的工作。所交电子文档需将所有文件放在一个文件夹内,文件夹名称应为小组组成姓名、班级名称和作业名称。
四、成绩考核标准方法
1.调研要与所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相结合2.调研报告是否是原创、是否有教育意义和调研报告的水平
3.调研报告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按照优、良、中、差四个评定标准(分数为20、15、10、5),任课教师根据其课件、文章完成情况和展示效果评出相应成绩。原则上,所有小组成员成绩相同。但如果出现明显搭便车行为,该同学成绩记为小组成绩的50%;
五、注意事项
1.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如果单纯讲述原理或单纯叙述实际都属于不合格的作业。
2.要求用一个观点说明一个问题。如果一篇文章中用多个观点分析若干问题,重点不突出也属于不合格的作业。
3.根据选题指南给定的范围,自己拟定论文的具体题目。
论文题目要小、要具体,分析问题要深入、丰富。防止“假、大、空”和简单化。课件制作时切忌大堆文字堆砌。文字描述可放在附录文档或者准备的讲稿上。课件上尽量使用图表,流程图,小图片来反映自己的思路和推理过程,每张幻灯片上文字最好不要超过30个字。课件风格可以自己设计或者使用好的模版,彰显出个性和小组的风格(简洁明快的风格为佳)。
4.在一般情况下,文章应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的逻辑顺序进行,体现文章的真实性、严谨性、逻辑性和完整性。
5.课题小组中的每位同学都要体现出不同的分工,如:文章书写者、课件演讲者、回答问题者、问卷调查者、搜集资料者、拍照录像者等。
6.课堂演示时间8—12分钟。
7.严禁抄袭,一经发现,作业按0分记。
附:可供参考社会实践调研报告题目目录
1.关于“三农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调查
2.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状况调查
3.影响和谐校园建设的负面因素调查
4.和谐社会中居民的“幸福指数”调查
5.关于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
6.城市商业区建设参观
7.城市改建区建设参观
8.关于互联网改变青年人认知形式与人认知能力的调研
9.数字生存让我们变得更愚蠢了吗?
10.潍坊学院学生阅读习惯调查
11.关于“农超对接”可行性调研
12.高新区产业布局研究
13.20年来潍坊风筝会的经验与教训
14.潍坊民间文化调查
15.风筝会(菜博会、花博会)的经验和教训对当下文化体制改革的启示
2.当地群众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3.自己家乡现代化建设发展进程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共产党员的采访调查4.当地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5.和谐社会建设问题调查上述选题为同学提供实践和调研参考,同时鼓励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践方式的创新.二、书写要求1.文体必须是“调查报告”,不能写成其他文体.2.须注明调查的对象、时间、地点、范围和主题,以及调查的主要方法.3、须将调查到的事实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并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合逻辑的、具有说服力的结论.4、须针对调查得到的事实,提出具有见地的看法或建议,以期对今后工作提供参考,发挥社会调查报告应有的社会价值.5.社会调研活动可以由几个同学共同参与和组织,但最终的实践报告只能是各自写作、单独提交.6.必须是手写稿,字迹规范,字数2000-3000字以上.(本科生不低于3000字,专科生不低于2000字)
三、调查报告交稿的时间、形式开学第一周内由各班班长收齐,清点报告份数,并按学号排好后交给任课教师。
四、成绩评定1.分为优(≧90)、良(≧80)、中(≧70)、及格(≧60)和差(≧40)五个档次.2.凡是直接从网上下载,或简单拼凑或抄袭者,一律评为“不及格”.3.任课教师必须在调查报告封面上用红笔写上成绩,并按教学班装订保存。
课程实践环节安排
一、调查报告参考选题
1、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如衣食住行等)的调查与思考
2、对当地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3、对当地食品卫生安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4、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5、对当地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状况或独特的风俗习惯、地方戏曲、传统技艺的传承和保护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6、对当地基层民主选举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7、对当地60岁以上的老人晚年生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8、对当地医疗改革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9、对当地居民环保意识及其行为习惯的调查与思考
10、对市民(村民、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11、其他(自拟围绕课程内容的选题)
二、活动组织
1、学生以个人或小组(3-5人为宜,最多5人)为单位,在教学实践周或暑假期间开展调查活动。
2、学生应根据选题独立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社会服务性活动,在此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
3、调查报告的写作既要立足于基本理论,又要反映亲自参加社会实践的调查情况,避免空洞无物的阐述和议论。具体要求:资料和数据真实、观点鲜明、有理有据、层次清晰、逻辑合理,不得抄袭。
4、若个人独自开展活动,每个学生务必独立完成一份不少于2000字的调查报告;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每小组最终务必联合完成一份不少于5000字的调查报告。
三、调查报告的提交及成绩评定
1、调查报告应在本课程理论教学环节结束后的下一学期开学第二周,集中交给本班辅导员进行初评。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第一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改革必须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第一位的原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基本要求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使大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并能灵活地运用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更要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产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浓厚兴趣和自觉的信仰。
(二)教学内容源于教材并适度加工转化为教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材是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的具体体现,是教学的蓝本。教学内容主要依据教材的重要内容,但又要适度加工教材,要求教师必须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的特点,结合本学科发展的最新情况,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材内容进行解读与补充。充分运用教材之外的典型案例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材的基本原理进行解读与补充,使教学内容变得鲜活生动,充满时代感,“要把反映时代内容、时代精神的东西融入教案中去,真正做到与时俱进”[1]。 要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符合当代大学生思想现状,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内容做到思想性、教育性、科学性相统一。
(三)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与兼顾一般相结合
解决好教学重点难点,是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关键。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精讲,详略得当,突出重点难点,使学生高效地利用课堂时间获取知识。“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动画、声音、视频片段等)帮助学生理解难点,掌握重点,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2]。在突出教学重点,体现出难点的同时,一般知识也不能忽视,一点也不讲,还要兼顾一般知识,注重提高课堂效率,讲清一般知识。
(四)理论联系实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只有联系大学生关心的理论和热点问题,以及涉及国内外的一些重大问题,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充满活力, 使大学生产生共鸣。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除了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应对国际国内的时事有基本的了解,这是体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政治性和时代性,是向大学生传播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的重要渠道。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内容力求做到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同现代世界、现代社会、现代生活中大量的活生生的新鲜事物结合起来, 让大学生体验到的是大量的有血有肉的东西,从而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切实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因此,在讲述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主要内容时,既要注重对理论成果本身的阐述,又要紧密联系实际问题,这样才能把理论讲深、讲透、讲活,才能使大学生在分析和认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五)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
教学过程是一项需要教师与学生在充分发挥自主性的基础上,相互配合的实践性活动。教学体系的设计, 要充分考虑到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师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二者密切配合的问题[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过程在本质上是师生相互配合,进行情感上的互动与知识交流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灵活运用讲授法和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广泛地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使师生在互动过程中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进而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效果。
(六)课上教学与课下自学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仅利用课堂时间来完成教学任务有较大难度,这就需要在正规课堂教学之余,还要进行课外学习,将课外学习作为补充。如,课外指导大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指导大学生阅读原著等。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改革的路径
(一)教师必须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广博的知识结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综合性很强,要求教师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有广博的知识结构。 所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师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下功夫弄懂弄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体系、精髓要义,最终达到对马克思主义活学活用的境界,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在教学体系的形成过程中,教师要具有建构富有理论与逻辑的教学思路的能力,既能系统向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思想内核,诠释不断丰富与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用思想和理论的魅力感染、影响学生,又能把握教学体系的整体框架、发展脉络与思想精髓”[4]。
(二)教师要吃透教材,设计好教案
上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求教师在备课环节上多下功夫。要通读教材,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正确领会教材体系的精神,找出教材的内在逻辑联系,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把握教材体系的要义。
对教材的充分理解是教学方案设计的前提条件。教师必须要在宏观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精神,厘清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微观上把握重点、难点,建立合理的知识点框架。只有吃透了教材,才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详略得当,准确精练地传达知识[5]。
教案作为教学的重要依据,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性环节。教案要根据教师的个人特长,教学风格进行个性化的、独创性的设计。教案设计要特别注重课程结构和教课艺术的设计。在结构设计中,要安排好导课环节、有意识地安排讲课高潮、构思精彩的结尾语。在讲课艺术设计中,要注重态势语的运用,增加语言的魅力,不断地丰富材料。总之,精彩的教案必然源于精心的安排与设计[6]。
(三)精选教学案例,强化案例式教学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任课教师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结合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展的现状,设置一个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详细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发现深层次问题, 促进大学生主动学习,增强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应用案例式教学中,首先,师生精心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社会热点典型案例,其次,大学生分析讨论典型案例,再次,教师精心点评案例及大学生发言,指出大学生发言的闪光点和不足,通过师生共同研究、分析这些案例,使大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四)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合理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教学途径与手段方面,为了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质量,要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体现生动性、直观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多媒体课件提供的材料要翔实丰富,例证要生动典型,理论要与实际紧密结合,说服力强。课件中的理论观点应与例证材料融为一体,例证材料是为了更为生动直观地说明理论观点的,而理论观点是通过例证材料来充分证明的,二者是互相支撑的关系。
(五)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师要在全面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创新,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在课堂讲授中,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方法。 这样做是为了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使大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大学生独立思考,变简单的说教式、注入式为入情入理的引导。运用研讨式教学,教师应注意精心选题,做到紧扣教材内容,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瞄准大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结合大学生实际,具有针对性,使大学生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做到有针对性地教学,使大学生养成理论思维习惯,而且可以培养大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态度,从而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世界观。
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改革应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第一位,教学内容源于教材并适度加工教材,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与兼顾一般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遵循教材与灵活发挥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辅助活动相结合等原则。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广博的知识结构,吃透教材,设计好教案,并强化案例式教学,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合理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同时也要创新教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年方案”中面向所有本科生开设一门重要课程。目前有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新方法虽然受到多方关注,但实际应用面不广、效果不甚理想,传统常规教学方法依然占据主流,且对其改进力度不够,创新力度不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其它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之间存在明显的异同性,尤其要着重研究其教学方法的特殊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在教学内容的讲解上更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与思想的深刻性、更突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及其当代意义、更突出理性与逻辑的力量,在分析问题上更强调辩证性与哲理性;在教学形式的选择上更需要使用辩论、讨论、专题研讨等参与式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更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更强调构建学生的主体性,从而使学生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信念”与“信仰”。
其实,教学方法贵在“得法”与“创新”,传统的常规教学方法与新型教学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因此,强调“创新”不是放弃“传统”,注重“传统”则“传统”本身也面临“创新”。传统的常规教学方法与新型教学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必须要做到合理选择、有效利用与综合运用。所谓合理选择就是要针对不同的知识点、不同的章节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而不是一成不变或一味求新求变。例如,如何合理使用视频、音频资料等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所谓有效利用就是教师能充分掌握所使用的教学方法的基本技能,并通过该教学方法的使用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提高教学板书技能、教学语言技能、课堂讨论的组织技能、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技能等对教学质量都能起到明显的提升作用。所谓综合运用就是无论是具体某堂课、某个章节、甚至某个知识点,所使用的教学方法都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总之,在掌握传统常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尤为重要,其创新要坚持在教学内容的科学讲解,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教学过程节奏的松弛把握,教学效果积极反馈、合理评价与有效改进等基础上具体展开。
二抓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重点内容,凸显教学的内在逻辑性
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论述以及资本主义命运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最本质的内容,同时也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因此,它必须要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中适当地加以强化,但这种强化又必须是以课程内容教学的贯通性、逻辑性、完整性表现出来。所以笔者认为能否准确地让学生把握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三大组成部分的内在逻辑关系将是衡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实效性如何的一个重要方面。
综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和共产主义原理的立论依据、理论基础和思想的逻辑起点,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与发展理论、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与共产主义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逻辑展开与逻辑必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所揭示的基本规律的印证和进一步地阐释。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与发展理论、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与共产主义原理充分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贯通性、逻辑性和完整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将这三部分理论内在逻辑关系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精要,以期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人类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和趋势、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现状、趋势,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以及党在当前提出的种种重大的方针、政策和战略决策。
三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方法的实效性举要
1研读中学教材,确立“少、精、新、深、广、思”的教学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常会遇到一个困惑:那些最基本的原理,学生在中学时都学过了,而他们其实又并不是真的理解了,但他们却以为自己把握了,从而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研读中学思想政治课本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学生确实已经基本掌握的内容可以少讲、精讲,让学生能提纲挈领式抓住这些知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要让学生把内容“拎”起来,甚至可以设计模拟课堂,让学生自己当“老师”讲说他们熟悉的内容。当然,对学生已学的知识也可以展开讲解,但要求“新”,这个“新”是相对于中学教师的讲授方式和思路而言的,即能让学生从另一种思维路径上把握相关原理。除了“新”,对学生已学的知识点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进行理论深化,深化的目的不是“故作高深”、难倒学生,而是一方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知道要真切理解这些原理还需要广阔的知识背景来作支撑,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去理论联系实际地思考现实问题,让学生明白在他们看似已经熟知的原理和知识的背后存在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每一章节的教学分两部分进行,一方面是理论知识传授;一方面是师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互动思考,最好可以将所学的有关原理与学生所学某些专业知识和当时的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起来思考。如此,在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把握了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也积极地参与了教学活动。
2整合教学知识,实现模块教学
模块教学是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具体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大体上可以将之划分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主要围绕物质、实践、矛盾三个范畴及其相关内容展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观;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观等方面展开。当然,具体模块的设立每个学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进行相应的调整。另外在实施模块教学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这门课程的特殊性,即要贯穿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逻辑性等问题。因此,这门课程在实施模块教学时,不宜进行“多人教学”,即多名教师分别承担相应模块教学,因为这样容易割裂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使学生难以在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
3方式方法多样化,进行立体教学
大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更喜欢像互动教学、启发式教学、专题讨论、小组辩论、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小型调查活动等新型教学方法与手段。但要注意到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都必须要能加以合理运用,尤其是多媒体的科学使用,课堂音像资料的合理利用,从而使得包括多媒体在内的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能切实地服务于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4联系实践基地,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院系或学校,也可以凭借自身的社会关系联系教学实践基地。每个学期至少开展一次走进社会、关注社会的调查活动,活动的主题要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内容有关。教师可以先传授一些最基本的社会调查的方法和原则,然后要求学生将收集到的调查的感性材料加以整理,写成社会调查报告,作为作业纳入课程成绩考核中。同时评选出优秀作品,条件允许可以适当给予奖励。
5重视与学生的交流
教师要在课间和课下多与学生接触,尤其要重视学生以作业方式上交的小论文。布置学生写小论文,老师应该要认真批阅并要反馈学生论文的写作情况,对学生在论文中的反映出的共性问题可以在课堂与学生进行交流,对某些学生所反映的个别问题能私下与之沟通。如此,学生才会重视作业,在作业和小论文中才会写出自己所感、所想,而不是随便抄一篇了事。
6注重教学的语言艺术
任何教学方法的使用都必须依托一定的教学语言,教学语言本身也是最为重要和传统的教学手段。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严肃的,学生希望的是将严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用年轻人更易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清新、优美、活泼甚至幽默的的语言往往更能打动学生。毕竟“道不远人”,太深沉、太严肃,年轻人可能对马克思主义望而却步了,这是我们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者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不过我们也反对有些老师为了取得课堂教学的表面效果,总是闲聊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话题来吸引学生。我们需要的是通过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政治性与思想性的辩证统一来着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雷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内涵、定位及人才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2006(6).
[2]周济.努力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7(5).
【马克思主义概论课论文】推荐阅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论11-08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心得09-1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内容10-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题10-1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练习题库课件05-2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二)09-21
读书报告马克思课06-04
马克思论文07-27
马克思哲学原理的论文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