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列内容方案

2024-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陈列内容方案(共4篇)

陈列内容方案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寨展览馆改扩建工程是我县弘扬大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加强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发展我县旅游品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意见大喜事。项目从提出至今,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怀下,在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布展工作目前已经全部完成,进入试运行阶段。

改扩建后的大寨展览馆呈凹字形结构,建筑面积共计1490平米,实际展线约414延米。本次展览内容总体结构按照时间前后顺序分两部分,其中中厅和北厅两厅贯通,为第一部分《大寨艰苦创业篇》;南厅独立成厅,为第二部分《大寨改革开放篇》。

现在我们来到第一展厅展出的内容是

《大寨艰苦创业篇》

这里是整个大寨展览馆的核心部分——序厅。

序厅整体色调以暖色调为主,给人以强烈的荣誉感和神圣感。顶部标志为金色麦穗环绕下的红色五角星,其中麦穗代表农业,五角星象征党中央国务院,整体象征了大寨人民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国务院周围为农业发展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标志前面的光带代表着大寨精神发扬光大永放光芒。迎面墙上的浮雕《大寨英雄谱》展线的是大寨人民在陈永贵带领下自力更生战洪灾、三战狼窝掌和交售爱国粮的三个场景。浮雕背景为就大寨七沟八梁一面坡的恶劣地形。左边第一个场景展现的是大寨人男女老幼齐上阵在涛涛洪水前面抢运大队粮食和抢救集体牲畜的场景。中间第二个场景展现的是大寨人顶风冒雪大战狼窝掌的情景。工地上红旗飘展,群众热火朝天、斗志高昂。左边第一个人物是大寨老英雄贾进才用一双铁手将铁锤高高扬起,前景为大寨民兵连和群众一起用抬杆将石块运走;最中间的铁姑娘队员在凛冽的寒风中手握扁担满怀希望地望着远方;展现当时大寨人对共产主义的崇高向往。最右边的场景展现的是大寨人在灾难之年不但不向国建要救济反而通过自力更生获得大丰收后向国家交售爱国粮的情景,体现出大寨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整体浮雕人物形象高大有力,以一个三角形的视觉构图将大寨精神跃然于游客面前。

浮雕下方是一个红旗性的卧碑,文字内容是周总理对于大寨精神的高度概括。1964年12月,在全国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高度概括了大寨精神:“大寨大队所坚持的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都是值得大大提倡的。”

序厅右面的墙上展出的是毛主席接见陈永贵、周恩来第三次来大寨、邓小平在1973年登上虎头山时的情形。三位伟人与大寨人民的深厚情谊,大寨人民将永不忘怀!

第一部分《大寨艰苦创业篇》,主要展示了大寨人在大寨村第一代领导人陈永贵同志带领下战天斗地改造旧大寨穷山恶水所付出的艰苦努力以及他们在农业机械化、水利化建设方面的不懈探索。陈列内容突出展现了以陈永贵、郭凤莲、贾进才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农民英雄形象,重视了当年那场轰轰烈烈的全国农业学大寨运动。

第一单元毛主席搭救了大寨人

第一组 贫穷苦难的旧大寨

在黑暗的旧社会,大寨是个又穷又苦的地方。全村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土地集中在4户地主、富农手里,除12户中农外,其余57户全是贫苦农民。其中扛长工35户,讨吃要饭9户,还有6户冻饿而死。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陈永贵的父亲带着一家人逃荒来到大寨。在万般无奈之下他又忍痛将妻儿变卖最后含泪自尽。

第二组 组织起来 走集体化道路 1945年,昔阳解放。大寨村的穷苦百姓在当的领导下,斗地主、分田地,顺利地进行了土地改革,并在陈永贵互助组的带领下,全村在1953年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第三组 坚强的战斗堡垒——大寨党支部

1948年大寨村党支部建立。陈永贵在贾进才介绍下于同年冬天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2年党支部书记贾进才见陈永贵在才能和魄力方面高出自己,他主动发扬大公无私的精神,党支部书记三次让贤给陈永贵,这一行为在以后得学大寨运动中得到了毛主席的赞扬,说他是一个大贤人。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一让,完全改变了陈永贵和大寨的命运。

第二单元 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

在上世纪50-60年代,《毛主席语录》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人们都把《毛主席语录》作为拯救思想的灵丹妙药。大寨党支部开展思想工作的基本办法是六抓:抓表现、抓苗头、抓经常、抓反复、抓关键、抓评比。这种办法实质上是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发展农业生产的指导思想,中间又添加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多种因素,在当时社会生产力极不发达,人民生活极需改善的情况下,这种办法确实起到了凝聚民心、发展生产的积极效果。

第一组 大寨三英烈 在生活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大寨人没有被困难吓倒,全国热火朝天建设社会主义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让大寨人看到了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他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政治信仰,建设新大寨的热情也随之高涨。这期间涌现出了一批勇于献身的好社员,其中有为保村民安全而献身的赵大和、“刮骨疗伤”的赵小和,还有狼窝掌上的英雄石桂林。这些人出身贫苦,但以社为家的集体主义观念却在他们身上放射出永恒的光芒。他们为大寨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大寨子孙万代将永远铭记在心。

第二组 大寨铁姑娘

1963年冬天,为了夺取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陈永贵带领大寨人没日没夜得奋斗在生产自救的工地上。大寨的女青年们和男劳力一样承受着巨大的劳动强度,他们冒着天寒地冻,手上磨起了血泡,肩膀被压的红肿但依然坚持生产,陈永贵看了之后说,这伙姑娘们都像活铁人一样,是铁姑娘。铁姑娘一次也由此诞生,后来随着农业学大寨的高潮掀起,铁姑娘这一特定称谓逐渐享誉大江南北。

第三组 大寨民兵连

1954年,大寨民兵连成立,赵大和任第一任连长。大寨民兵连实际是在毛泽东全民皆兵的指导思想下成立的。这些民兵平时组织生产,战时武装上阵,自当是震慑反动势力、建设新大寨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场景: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场景是大寨五、六十年代的领导班子。

第四组 大寨半边天

大寨妇女在治山治水的战场上不甘落后、敢为人先,大批先进代表人物开始在妇女当中涌现。大寨妇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人们证明,她们不但可以把后勤工作做得很优秀,而且还可以和男劳力一样奋战在建设新大寨第一线。大寨妇女这种不怕艰苦、勇挑重担的精神值得全国人民学习。

第五组 支援兄弟村

在朴实无华的大寨人眼里,爱自己的集体,也要爱别人的集体,这才是真正的集体主义。在这种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信仰下,大寨人将兄弟村的发展和自己的发展结合起来,勇于奉献,奏响了一曲曲感人的集体主义之歌!第六组 大寨好社员

在毛泽东思想的熏陶下,大寨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凝聚力也一步步地增强。大批先进社员涌现出来。一个个类似江湖诨号的代名词表达出他们对于建设新大寨积极分子的褒扬和赞誉。

第三单元 向穷山恶水开战

下沉式沙盘:旧大寨七沟八梁一面坡 1953年,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在大柳树下向大寨人庄严宣布了“十年造地规划”,向荒山秃岭要粮食。陈永贵同志说:“山在大,沟再深,治了一山少一山,治了一沟少一沟,三年不行五年,五年不行十年;这一辈子不行,还有子孙后代接着干”,显示出愚公移山的宏伟气魄。经过整整5年的时间,大寨人一天休息3、4个小时,顶着巨大的劳动强度,硬是将4700多块零散地连成了2600多块平展地。场景: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三战狼窝掌的场景

狼窝掌因过去这里常有野狼出没而得名。从1954年开始,大寨人硬是靠镢头、箩筐、扁担、抬杆,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吃得冰碴饭,冒着寒风吹,三战狼窝掌,去得了最终胜利。30多道石坝最高垒到了9米,灌浆石灰用了6万多斤,粮食亩产由30-40公斤提升到200公斤,全村200多口人不再挨饿。1959年,陈永贵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0月应邀参加国庆庆典,第一次见到毛主席。

从1952年开始,大寨每年用于农田建设的投工数比田间作业多3倍,每个劳力移动的土石方达1000多立方米,有人形象地说所有移动的石头可以从虎头山一直排到 北京城。

第四单元 自力更生战洪灾

1963年8月一场百年不遇的洪灾向大寨扑面而来。七天七夜的瓢泼大雨将大寨变成了一个山流地冲、房倒窑塌的废墟,大寨人十年心血付之东流。全村139亩梯田被冲光;41亩庄稼被淹没;全村140孔窑洞,倒塌113孔;全村125间房屋,倒塌了77间,能住人的只留17间。正在县城开会的陈永贵,冒着齐腰深的松溪河赶回大寨。当时群众情绪低落,陈永贵却出人意料地向群众道喜,他说:“人在就是大喜事,有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什么困难也能克服,洪水冲毁了一个旧大寨,我们要建设一个新大寨”。

在困难面前,陈永贵动员大家坚决不要国家救济,要自力更生战洪灾,提出了著名的“三不要”、“三不少”“自力更生十大好处”。(三不要:不向国家要救济粮、要救济款、要救济物资。三不少:当年卖给国家的粮食不少;分给社员的口粮不少;集体收入不少。)

当时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来大寨考察,随行的山西日报社社长在队部发现了“自力更生十大好处”的纸条,随后《山西日报》和《人民日报》都刊登了大寨的“自力更生十大好处”,大寨因此名扬天下。声光电场景:自力更生战洪灾

第五单元 毛主席号召“农业学大寨”

上个世纪60年代,全国农业一片萧条,粮食问题异常严峻,人民吃不饱饭,很多人挨饿而死。但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大寨村却非但没有一个人饿死,还每人每年足额向国家交售800多斤余粮。1964年3月28日,元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在毛泽东的专列上向毛泽东回报了大寨的情况。毛泽东很感兴趣,以肯定的口气说,穷山沟里出好文章啊,弄也要学大寨。正式提出农业学大寨是在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民大会,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并对大寨精神做了高度概括。1964年12月26日毛泽东71岁生日,在人民大会堂的一个小宴会厅,毛泽东邀请了当时正在参加三届人大代表会的陈永贵、钱学森、王进喜、邢燕子等同桌就餐。从此大寨登上了中国农业发展的前台,一个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开始了。

场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投影:五十条好汉

第二组 周恩来总理三访大寨

1965年、1967年1973年周寨,与大寨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

第三组 邓小平两次登上虎头山

1973年、1975年是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两次登上虎头山并在虎头山留影纪念,连连称赞“全国农村要都像大寨这样,我们的粮食就盛不下了!” 第四组 李先念同志三访大寨 第五组 叶剑英同志视察大寨 第六组 华国锋同志关心大寨 第七组 郭沫若同志魂归大寨

第六单元 国际友人到大寨

据统计当时,平均每天来大寨参观学习的有10000多人,最高峰时有20000多人。从1964年到1979年,到大寨参观访问的外宾攻击2281批,25423仁慈,134个国家

第七单元 搬山填沟造平原

1966年开始的史无前例额的文化大革命,以打倒一切走资本主义当权派为出发点,几乎使全国各级党政机关陷入瘫痪。1967年陈永贵以其特殊身份成为夕阳县委主要负责人,他希望昔阳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下一心发展生产。当文革浪潮向农村推进的时候,陈永贵非常担心,如果农村也像城市一样停产闹革命,大家还吃什么、喝什么,最后陈永贵请一位记者代他向毛泽东写了一份信,提出了关于在农村怎么进行文化大革命的五条建议,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要批斗农村干部。不久陈永贵的建议被中央采纳,许多农村干部在这场大运动中免遭批斗。从此农村开始稳定下来,当时有人说这封信除了陈永贵没有人敢写,除了毛主席没人敢批。1969年,在全国农业学大寨高潮正进行的如火如秃的时候,陈永贵带领大寨群众开始了他的第二个十年规划。截止1977年全国农田基本建设会议在昔阳召开,大寨人分别在合作沟、后底沟、狼窝掌、老坟沟、麻黄沟、康家岭进行了大规模搬山填沟造平原的荒山改造工程。相对于第一次的十年规划,这次工程投入了更多的人力物力,是陈永贵农业水利化和机械化得出机场是初级尝试。

当时有人对搬山填沟造平原提出异议,认为搬山填沟造平原成本太大,把山上种满树不是更好么。大寨人说,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大寨就这么点地,哪舍得去种树。大寨党支部和当年遭受洪灾时一样提出了搬山填沟造平原的十大好处,一场轰轰烈烈的人造小平原运动就此展开。

第八单元 向农业机械化 水利化进军

1965年5月21日,周恩来总理第一次视察大寨,他语重心长地说“永贵同志,你们也要注意改革农具,向机械化要劳动”,“你们这地方十年九旱,不解决水利不行呀”,从此一个“水”字在陈永贵心里扎了根。陈永贵认为,要想实现粮食高产必须依靠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化。第一组 农业机械化

1965年,大寨人购买了第一台手扶拖拉机,大寨农业机械化的序幕由此拉开。大寨人不断更新农业机具,使生产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也随之迅猛增长。大寨人迈出了农业机械化实验的第一步。

场景:这是大寨人买回的第一台拖拉机

第二组 农业水利化

1967年,大寨干部群众同解放军并肩战斗,修起了14华里长的盘山渠和高山蓄水池,取名“军民渠”和“军民池”,把松溪河水引上了虎头山,农业水利化的蓝图在陈永贵心中逐步绘就。此后大寨人又在虎头山上进行了水稻、棉花等种植试验。

第九单元 科学种田 发展生产

“先看统计表,再看步步高,年年新套套,粮食吃不了”,“年年有个新套套”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流传在大寨的一句名言,这是对大寨人大搞科学实验,注重科学种田的形象概括。大寨人的好领班陈永贵,自1953年以来,总结和创造了一套先进的耕作方法和种植方法,科学种田,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大幅度增长。

第十单元 农林牧副全面发展

1965年5月21日,周恩来总理第一次到大寨时对大寨工作做了具体指示,嘱咐大寨人要多种树,水果树、木材树都要种,发展林业;要发展多种经营,发展副业生产,增加猪羊养殖,每户达到两头猪,可以积肥、吃肉,增加收入。大寨人遵照总理的指示,大搞植树造林,坚持多种经营,制定了农业综合发展的科学规划,终于使一个贫瘠的小山村成了山下粮仓,山下是银行,果树缠山腰,遍地走牛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些规划为如今大寨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十一单元 昔阳建成大寨县

大寨取得的巨大成绩,让一直被困扰的粮食问题所困扰的中国农民看到了希望。一时间,大大小小的媒体对大寨的先进事迹纷纷做了大幅度的报道,总结和推广大寨经验成为宣传部门的主要职责之一。那时的大寨已经被宣传成为一个什么经验都出的百宝箱,全国出现了许多大寨式的公社和单位。

1970年,陈永贵同志当选为中共昔阳县委书记。为了让大寨精神在昔阳全县开花结果,陈永贵带领县委一班人科学设计规划,决心把昔阳山河重安排。连续7年,昔阳县治理了5道大川,3000多条沟,造地5万多亩,建设海绵田32万亩。

第一组 河道治理 第二组 兴修水利 第三组 农田建设 第四组 工商齐飞 第五组 情系热土

场景:情系热土

1971年4月,陈永贵在中共山西省委第三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山西省委副书记;

1973年8月24日,陈永贵在中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1973年8月30日,陈永贵在中共第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1975年1月,陈永贵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务院副总理;

1980年9月,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批准了陈永贵辞职申请;

1975年至1980年,陈永贵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期间仍保留农村户口,不拿国家一分工资,挣的仍然是大寨村得公分,每天总计1.5元,到月底没有粮食的时候家人将大队分的粮食换成粮票换成粮票捎到北京,他是国务院出了名得穷人;

1986年3月26日20时35分,陈永贵于北京世逝; 1986年4月4日,陈永贵骨灰回归大寨,大寨人自发跪地送行。

“如此小的一个小村庄为什么出了名,就因为大寨出了一个人——他就是陈永贵。” ——1996年郭凤莲在陈永贵逝世10周年座谈会发言

第二部分 《大寨改革发展篇》

第二部分《大寨改革发展篇》,是大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在大寨开花结果的升华之作,全篇主要展现了1991年以来,大寨人在第2代领导人郭凤莲带领下大刀阔斧深化改革、创业致富的艰难转折历程。今日大寨:(场景)

还是那一片天,还是那一块地。在这仅有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寨人画出了最新最美的图画,写出了最新最美的文字。从老一辈的艰苦创业,到新一代的开拓创新,大寨人总是以高昂的精神风貌走在时代的前头。今天和昨天不可同日而语,大寨以其优美的自然生态风貌,和谐的热情好客村风,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国内外许多政界要人,社会名人曾光临大寨所产生的名人效应,吸引着源源不断、慕名而来的一批又一批游客。这正印证了古人所写的两句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里有治山治水的大寨精神,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永存。

第一单元 党和政府关心大寨

1991年11月15日,郭凤莲以昔阳县委副书记、大寨村总支书记的身份有一次回到大寨村。虽然全国农业学大寨的高潮已经不再,到党和国家从未忘记大寨这个身处太行山麓的小山村为中国农业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改革开放30余年间,党和国家各级领导人先后多次莅临大寨指导工作,给予了大寨人新的期望和希冀。

第二单元 走出大寨看世界

郭凤莲接任大寨村党支部书记时,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水平低,民心涣散,许多困难都压在了她一个人肩上。昔日里风光无限的大寨人,眼看着国内其他农村一个个异军突起,而自己却守着一副空架子无所适从。他快刀斩乱麻,将大寨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她个人出资带领大寨人先后三次南下,四次北上向其他先进村镇学习取经,开阔了大寨人的眼界。

第三单元 农工商贸比翼飞

1992年大寨成立了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制定了农工商贸一体化发展计划,创办了水泥厂、羊毛衫厂、酒厂和养殖场。1996年昔阳县建立了大寨工贸园区,之后大寨又合资办起了大寨中策水泥厂,大招核桃露厂,经过多年的经营,大寨工贸区已经成以煤炭化工建材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架构,大寨昔日的知名度在市场化浪潮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岑寂了10几年的大寨又重新火红起来。

第四单元 生态农业富大寨

大寨人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庄稼人,但大寨人也明白自己是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的新型农民。他们经过十多年的摸爬滚打最终认定,调整种植机构,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调整产业机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致富农业的新出路。一个种植、养殖加旅游的农村经济体正在展翅腾飞。

第五单元 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大寨党支部善于创新,勇于实践,带领村民共同致富,走出一条由弱变强,又贫变富之路。随着大寨经济的快速发展,村民人均纯收入逐年提高,大寨人的生活水平已经和城里人不相上下。而且享受着比 更广泛、更丰富的福利待遇。

第六单元 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在大寨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大寨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一个卫生医疗保障、文化设施完善、教育条件优越、人们精神生活充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虎头山下崛起。郭凤莲同志说:要把大寨建设成为青山碧水,环境优美,农民富裕,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的新大寨。

第七单元 今日大寨风光无限

1992年,在多年来植树造林,绿化虎头山的基础上,她提出了建设森林公园,发展旅游产业的构想。经过聘请专家考察、论证、设计,一幅虎头山美景的画图展现在大寨的土地上。

结束语

还是这片天,还是这块地。半个世纪以来,从老一辈人的艰苦创业,到新一代人的开拓创新,大寨人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这片天地上喊出了属于自己的声音。大寨展览馆所展出的内容也许只是抓住了大寨精神了冰山一角,丰富而博大的大寨精神还需要我们向勤劳智慧的大寨人民深入学习。

陈列内容方案 篇2

关键词:陈列艺术,内容策划,形式设计

公元前三世纪, 埃及王托勒密·索托在亚历山大城建造了一座专门收藏珍宝的缪斯神庙。这座神庙被普遍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雏形, 而神庙内珍藏品的布置与摆放工作则可视为博物馆陈列的一种早期尝试。不过这种“陈列”在当时仅仅是一种物品的简单排列组合, 较为随意, 缺乏一定的规范和系统性。

时至今日, 在现代博物馆中, 陈列艺术通常是在限定的空间范围内, 以展品的有机组合、展品与辅展物品形成的关联性结构以及光线、色彩、展柜、空间氛围等所组成的信息传播集合, 通过前期文案策划的指导形成系统的空间造型与艺术形式, 达成较为理想的传播、教育、审美、收藏功能。

陈列艺术方案的构想与实施, 需要以艺术的形式来创造, 以美的视觉语言来传达展品相关的知识与内涵:包括展厅空间的布局与流线组织, 展项与陈列内容的衔接, 整体的艺术风格定位等等。19世纪英国著名艺术评论家约翰·拉斯金曾认为1851年英国水晶宫博览会所暴露的问题是“大小艺术”不分的社会问题, 他痛恨这次展会的展品丑陋不堪;其实拉斯金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并不完全是展品本身的问题, 而是展示内容与展览形式设计不恰当引起的不协调, 缺乏陈列艺术中形式美的感受。

陈列艺术在实际运用中所遇到的问题, 会导致部分陈列展览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甚至影响到后期的运营和使用。这包括对陈列主题错误的定位, 展示信息指向不明确;对博览建筑空间解读不足, 陈列内容信息分配不合理;陈列内容构建过于平铺直叙, 缺乏情景化的韵律与节奏。小到影响陈列信息传达的有效性, 使展示内容不可读或不易读;大到影响博物馆整体层次和水准, 给观众留下景点般的参观印象, 导致博物馆展览功能的实现遇到障碍。避免这些问题发生, 应处理好陈列内容策划与形式设计的关系。

一、内容策划是形式设计的前提

从策划的角度来看, 文案本身就是一种设计, 离不开创意和规划, 但又是有别于造型设计的语言文字构思。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以科学为基础的筹划, 需要缜密的思考和预想, 也是策划人智慧的结晶和延续。陈列艺术所追求的文案策划, 是为达到理想的陈列空间氛围, 突出的主题效果而进行的综合谋划。

文案策划是整个陈列艺术工作的开端。陈列的文案策划方案在陈列系统中的重要性不容小视, 有时甚至是整个博物馆建馆立馆的根基。这要求委托方对展示内容、文物收藏或者史实资料有充分透彻的了解, 作为陈列功能实现的基本物质资料;然后, 需要准确明晰的受众分析:给观众看什么、谁来看、怎么看、如何才能有效的看, 看过以后联想些什么, 以此架构陈列与观众沟通的桥梁;最后, 完成具有真实性、有效性、互动性的文案策划内容大纲, 以提供给展陈设计师完成陈列艺术的形式设计工作。陈列形式创造依据文案的策划, 展览才是有血有肉的整体, 富有打动观众的艺术品质。因此, 文案策划需要如同戏剧剧本一样, 清晰交代出故事中的人物、地点、时间、事件等诸要素, 并整合串联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捏合成完整的具有戏剧变化的故事性剧本。陈列文案策划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在陈列艺术工作中的次序, 应当避免“先形式后内容”产生的空间规划不合理、展览功能失衡、符号语义错误等一系列问题。

博物馆的建立先决条件是有“物”, 指的是展览的内容:包括史料、图片、影音、文物、遗址等等一系列展示物的载体。文案策划需要通过洗练、包装、再创作的过程, 将博物馆精神内核的信息传达升华。如《蚌埠市博物馆展览大纲》即是在陈列设计工作开展前期拟定完成, 通过对蚌埠地区以及淮河历史文化脉络的梳理, 以现有学术和展品资料作为支撑, 确定将博物馆展览分为三个基本陈列——古代蚌埠历史陈列、近现代蚌埠历史陈列、淮河历史文化陈列, 以及铜镜、玉器、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若干专题展。每个展厅下由单元、组、小组、知识点组成。文案框架脉络清晰, 组织衔接合理, 内容详尽。其中《淮河历史文化陈列》是鉴于淮河历史文化的外延和内涵博大精深, 对其全面展示缺乏展品支撑。因而划分为六大内容板块, 包括锦绣淮河 (序厅) 、文明摇篮、道家文化、帝王之乡、水利成就及淮河历史名人, 诉说着淮河悠久的史诗篇章与丰富博大的文化精髓。每一板块内涵盖史料说明、照片、典故、图文等等庞杂的内容信息。整本文案策划内容多达十余万字。文案自身便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设计方有时还需要依据馆方所提供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多次专家会议的主流意见, 完成对展览文案的再策划工作。

高质量的内容文本策划有助于陈列主题的准确定位, 陈列设计的引导示意, 陈列特色的差异塑造, 从而创造有鲜明主题的特色文化名片。

(一) 定位陈列艺术主题

陈列主题找到准确的定位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价值。同样是讲故事, 有爱听的人也有不爱听的, 有听过记住的也有听过忘记, 更有听过产生联想和启发。这需要技巧和方法对故事进行编排, 以听众的角度体验感受。陈列内容亦是如此, 它有时承载着国家、民族对史实的教育功能与传播意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先有历史事件的发生, 现今的史实与实物和遗址证据构成建馆前的文本资料, 策划为广场陈列、遗骨陈列和史料陈列三部分的划分, 将展览的情感与主题基调定为“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以史为鉴, 开创未来”。有了前期内容策划准确的定位, 展示设计师发挥形式语言的创作才能更加准确。

(二) 引导陈列的形式设计

无论博物馆建筑拥有怎样华丽的外表, 或者气势恢宏的体量, 都需要直接、有效的展示把展览内容信息传递给观众。文本策划是设计布展实施过程中有指导意义的引导性文本。在内容大纲的编写时, 执笔人以委托方的视角考虑如何将地域, 现有馆藏、史料等展品特色全面系统的融入所需展现的内容大纲中, 策划适宜观众参观理解和逻辑编排的内容大纲。并对形式设计的可操作性作出一定考量, 确保形式设计的可实施性。

(三) 塑造陈列展示差异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个体认知差异的原因是大脑对信息加工过程中用户与信息双向建构的认知活动, 差异性的目的是为了让观众更好的识别、记忆, 从而留下对展览特色信息的加深印象。目前我国在长沙、抚顺、杭州等地有多处纪念雷锋的博物馆。这些馆的展示内容本质上是一致的, 区别于其他馆建立自身特色, 在这里内容的策划发挥了作用。《长沙雷锋生平事迹陈列馆》以雷锋不同时期写的日记为线索, 集中展示雷锋同志的成长过程及雷锋精神的形成过程, 具有鲜明的展览特色, 较之前以雷锋同志“四种精神”为线索布展, 更容易串联雷锋精神和他的生平事迹之间的关系, 使观众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加深对“雷锋日记”的印象, 并以日记作为线索, 形成全面的记忆。

二、形式设计是内容策划的表现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美在关系。”陈列艺术创造美要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避免陷入二者相互期待的怪圈。展陈设计师不能随意捏造形式, 要遵循委托方提供的展览内容大纲, 结合博物馆的属性和类别领会文本内容对展示效果的预期设想, 才能创造出提升陈列内涵的陈列艺术设计。

展陈内容与之相适应的艺术表现方式, 可以是点、线、面、形态的基本造型手段组合变换, 表达出不同的抽象符号, 也有自然、民俗、历史等符号的抽取, 整合提炼出适合博物馆文本策划内容的造型语汇。如《南京十朝历史文化展览馆陈列》, 为重点展示东吴时期是南京建都史的发端。在矩形空间里, 地面设计列出时间的轨迹, 墙面古朴的木质造型上勾勒出东吴崛起之前的清晰的历史脉络, 迎面的一级看板将观众自然引入到第一个定都南京的封建王朝, 东吴。入口的门阙造型和灯具形制意在还原真实的历史气氛。为了表现此历史阶段对于南京发展的奠基作用, 展陈设计师极力突出一个“宏”字, 在纵距12米, 横跨9米的对称的展示空间中, 设置台阶而上, 吴大帝孙权傲视群雄, 脚下疆域图铺展开来, 两侧抽象的城墙造型展墙载满他在其统治时期, 江南地区社会经济、文化事业各方面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建筑结构柱与造型柱穿插结合成抽象的东吴建筑造型结构, 将开敞的空间划分为层次丰富的信息承载体, 大气而不失趣味性。“弘舸连舳, 巨舰接舻, 飞云盖海, 制非常模”, 东吴的造船业相当发达, 主题墙结合如甲板材质的地面, 动态的场景播映, 让观众恍惚进入到东吴的船队之中, 体验历史的瞬间。这里形式的设计很好的表现了“宏开建业—东吴”这一内容板块的主题, 提升了文案大纲对于这一重点板块的渲染要求。

传统的陈列布展方式包括:展柜、展架、场景、艺术创作等表现方式;伴随科技的进步, 数字化的展示手段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视频、图像等信息化的互动装置将展示设计带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展示手法越来越多元化。意味着科技创新带来新的展示手段, 提升了更富感染力的艺术表达。基于技术发展的陈列形式艺术设计的创新, 有利于文本内容更准确的表达和阐释。例如, 福州《名城名人》展览陈列的设计, 由于该展览空间是福州镇海楼建筑基座层内设地下宫, 基于展厅多柱空间自身利弊的解读, 展陈设计师决定保留位于展厅中央唯一相对放松的空间, 不再作打散和分割, 围合出的方形空间形成了大型综合多媒体展项的绝佳载体。利用模仿天光进入的吊顶设计, 塑造大气磅礴的空间。设计师使用一定的色彩、照明手段强化此处的相对突出的空间感受, 通过全息投影系统演示“历代城池演变”作为展陈内容收尾阶段的整合;层层递进的立体影像直观形象地传达信息, 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配合解说、音效, 达到全面展示城市历史形象、加深观众感官印象的目的。

三、小结

根据国家文物局提出“到2020年全国每25万人一座博物馆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未来6年, 中国博物馆仍将以平均每年200座左右速度增加。平均每2天就有一个博物馆建成, 如此快速的建设热潮下, 对每个展馆的陈列设计都应该有严格的要求, 制定完备的计划。谋划好的内容策划, 设计好的有意味的形式。发挥博物馆在提升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 重视陈列艺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陈列的语言是富有艺术创造力的形式, 同时也是协调展览功能的手段, 是陈列设计师与观众沟通交流的途径和媒介, 更是展示信息有效传达特色的载体。陈列艺术的内容策划与形式设计契合度越高, 所带来的文化符号表征越明显, 陈列为博物馆带来的文化含量越高、文化附加值与辐射力越强。才会实现更多人的博物馆梦。

参考文献

[1] (英) 玛格丽特·霍尔.《展览论——博物馆展览的21个问题》,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7.

[2]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修订本)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12.

儿童护肤品陈列包装设计方案分享 篇3

设计对象及思路

1.设计对象

设计对象是史努比系列儿童护手霜,包括一支粉红色花蜜嫩白护手霜、一支绿色蛇油保湿护手霜、一支橙色绵羊奶滋润护手霜、一支蓝色凡士林防冻护手霜。

2.设计思路

乐趣是儿童产品包装设计的关键要素。为此,包装设计师需要考虑儿童的兴趣点,利用他们的好奇心,设计出具有趣味性的陈列包装,从而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此外,儿童天性单纯,内心简单,特别喜欢和向往大自然,因此在儿童包装设计中可以增添大自然的要素。

为此,笔者针对史努比系列儿童护手霜的特点和颜色,设计了两种陈列包装方案。第一种是游戏转盘式陈列架,能让儿童和产品包装形成互动,在游戏中使产品深入他们的内心;第二种是简洁的陈列台,方便儿童观察和取放产品。

设计方案

1.方案1:游戏转盘式陈列架

(1)结构设计

儿童产品包装的结构设计要具有保护性和趣味性,因此设计时应多采用圆形或者弧形结构,避免尖角、棱角对儿童的伤害,同时注重趣味性。

方案1为游戏转盘式陈列架,其由两张瓦楞纸板粘贴而成。其中,面板选用E型瓦楞纸板,侧板选用B型瓦楞纸板。将侧板卷成圆柱体后,采用插舌进行固定,由于插舌较长,还可向回折叠形成钩锁式,因此侧板锁合非常紧密(如图1所示)。随后,分别在面板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裁切4个小片(如图2所示),并向下折叠插入侧板内侧,利用侧板将面板卡住,受护手霜压力作用,面板和侧板可紧紧结合在一起。

将护手霜与面板成一定角度插入槽内,护手霜下部卡在槽内,上部陈列在外,展示效果良好。而且,由于该陈列包装采用折叠成型,没有施胶,因此非常易于拆分和组装,且组装工序比较简单。

(2)装潢设计

儿童对周围事物的反应是热情的、即时的,在面对强烈的视觉刺激时,更容易受到形象和幻想世界的影响。如果一个产品呈现的只是单纯的信息,会让儿童觉得无聊,进而对该产品失去兴趣。因此,儿童护肤品包装应具有更鲜明的色彩。

方案1的装潢设计如图3所示,采用4种护手霜软管的颜色:粉色、橙色、蓝色和绿色。将这4种护手霜放入该陈列包装中,颜色衔接得天衣无缝,配上数字,俨然是一个有趣的游戏盘,对儿童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方案1立体效果如图4所示。

2.方案2:简洁的陈列台

(1)结构设计

方案2的包装材料选用E型瓦楞纸板,采用免胶式一页成型结构(如图5所示),免去了施胶工序,便于机械式自动化操作,且无污染。该结构紧跟包装设计简约化这一趋势,结构简单,后板采用圆弧角,避免了棱角对儿童的伤害,保护性强,体现了儿童产品包装设计的人性化原则。

对儿童而言,该陈列台中产品的陈列密度比较适中,不会由于太密集而带给他们压抑感,也不会因为太疏松而显得空荡。此外,该陈列台侧边还留有适当的缝隙,便于插入产品宣传册或者小赠品,增加儿童及家长对该系列产品的了解。

(2)装潢设计

方案2的装潢设计采用一幅大自然风景画作为背景,在蓝天、白云和阳光下,青青草地上盛开着鲜艳的花朵吸引着飞舞的蝴蝶,正是儿童喜爱的场景。在“草地”正中呈现出史努比系列儿童护手霜,既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又美化了产品,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方案2的立体效果如图6所示。

校史陈列室筹备方案 篇4

花溪中学创建于1958年,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我校取得了辉煌的办学业绩,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宝贵的花中精神。为更好地发挥我校历史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内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对外促进校际教育交流,经学校研究决定,在学校办公室新建校史陈列室。

一、指导思想:

真实记录我校建校以来的发展历程,生动展现我校师生员工的精神风貌,继承优良传统,弘扬花中精神,营造奋发向上的育人环境,构建文明校园、人文校园、和谐校园,成为对内进行爱校教育的园地和对外介绍学校的窗口。

二、领导小组:

组长:彭军

副组长:岳艺李章科

成员:谢波罗锦亚胡华印

三、陈列思路

共有四个板块构成:

关怀与鼓舞部分:⑴题词⑵视察、参观照片

历史与沿革部分:⑴各个时期概况:时间、校舍、校长、理念、规模、举措(党建工作、队伍建设、重大活动)、升学成绩、教研成果等。

成就与荣誉部分:县级以上奖杯、奖牌、锦旗展示

1教师风采部分:有影响的教职工风采展示

校友部分:有影响的校友风采展示

四、实施步骤

㈠征集与学校发展有关的资料

㈡分类整理有关资料,确定展示线索和内容

㈢布展陈列

五、时间安排:

㈠2014年8月中旬到2014年9月底,为制订实施方案、征集资料和整理资料阶段。

㈡2014年10月上旬,为构思设计阶段。

㈢2014年10月下旬,为施工布展阶段。

㈣2014年10月底完工。

六、征集资料

(一)、征集时间范围:

1958年建校至今。

(二)、征集内容

1.照片类

⑴建校以来各时期学校负责同志照片及集体照。

⑵历年在校教师、学生获县级及以上奖项人员的工作照或生活照。

⑶反映学校组织沿革、变迁、建设成就、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生活照片。

⑷上级领导、专家学者来校参观、视察、访问或演讲的照片。⑸教职员工和校友参加各类重大活动(包括社会活动、重要会议、重要比赛等)及相关的文稿、证书、纪念品的照片。

⑹历届毕业生合影照片。

⑺涉及学校历史变迁、党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教研、管理、教职工生活、社会服务等相关内容有价值的照片。

2.实物类

⑴与学校发展有关的重要图书、资料、杂志、刊物、文集、文章、音像材料等。

⑵有关学校发展的重要文书、档案、规章制度等。

⑶重要学术论文、大事记、回忆录、手稿、国家级奖励证书。⑷我校集体及师生员工个人获县级及以上的各级各类奖励证书或实物等。

⑸学校组织大型活动收到友好单位或个人,赠送我校具有保存价值的纪念品、有关领导及国内外友人的题词、赠言手迹和有相关报道的报刊等。

⑹我校各时期的印章、校徽、校标、校旗、学生证、借书卡、录取通知书等。

⑺反映校友在各时期的重要成就并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事迹材料(包括照片、实物、书籍、报刊、录音、录像等)。其他有史料价值的资料和实物等。

⑻反映学校建设各方面发展变迁的实物和资料等。

⑼一切与学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教研、管理、教职工生活、社会服务等相关有价值的史料和实物等。

(三)征集办法和要求

1.凡能提供上述资料和实物者,学校表示衷心感谢。愿意把实物赠给学校的,捐赠物展出时注明捐赠者。

2.对某些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和实物,如征集原物确有困难的,与校史陈列室筹建负责人联系;学校将利用复印、翻拍、扫描、抄录等方法进行复制。

3.特别珍贵的,且本人要求自己保存原件的,学校将代管代展实物,双方签定代保管协议,所有权不变。

4.提供资料要尊重历史事实,力求线索清晰,考证翔实,准确无误。

5.各处室、年级和工会组负责人对所属工作人员作广泛宣传发动,积极宣传新建校史陈列室的意义,带头收集校史资料。

花溪中学

上一篇:信息安全评估标准简介下一篇:挫折使生活精彩-挫折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