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毕业论文

2024-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音乐 毕业论文(共7篇)

音乐 毕业论文 篇1

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毕业音乐会是我院毕业设计一项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我院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据有一定专业能力的学生逐年增多,毕业音乐会的场次也已不断增加。为了加强对毕业音乐会的管理,使毕业音乐会环节顺利开展进行,制定以下几点规定:

一、毕业音乐会是大学四年专业学习的总结,是个人学习成果、专业能力的展示。因此形式和内容必须是严肃的、学术的。

二、根据学生个人能力的差异,毕业音乐会可以个人独奏或独唱、也可两到三人共同完成。但不允许将形式和内容办成综合场的毕业晚会。

三、操作形式

相关指导教师与教研室主任研究并商榷音乐会内容,将计划上报系部主任,经过系部集体审核,系部主任将通过的该部门音乐会场次汇总后上报教科办,教科办将各部门所报音乐会场次统一协调时间、场地,并制定学院的音乐会计划交由教学院长决定执行。

四、音乐会整体审查

由系部主任、教科办主任、教学院长对学院音乐会整体审查决定,内容上必须具有专业性,避免具有娱乐性质。

五、指导教师工作量分配

音乐会指导教师、系部主任、教科办主任、教学院长平均分配

六、学生音乐会经费发放 每场毕业音乐会补助经费三百元。

七、演职人员安排

教学院长为艺术总监、教科办主任为总策划、系部主任为策划、教研室或专业教师为艺术指导。

八、毕业音乐会要求服装大方得体,除特殊角色需要原则上杜绝浓妆艳抹,演出过程中要求规范献花程序,原则上只在音乐会最后结束前方可献花。严禁学生在开办音乐会后宴请师生,避免铺张浪费。

九教师观看音乐会要求

院长、教科办主任、系部主任可选择性观看,相关部门音乐会,该部门主任及全体教师必须参加,由系部主任安排签到。

实践周演出管理方案(试行)

根据教学计划,学生在第五、第六学习分别进行为期两周的艺术实践环节。艺术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实际运用到实践中去的重要环节,是教学的第二课堂。由于我院专业的特殊性,舞台实践尤为重要,为了使提高实践成效,保证实践质量,制定以下几点规定:

一、操作形式

相关指导教师与教研室主任研究并商榷实践演出人员、场次、内容,将计划上报系部主任,经过系部集体审核,系部主任将通过的该部门实践场次汇总后上报教科办,教科办统一协调时间、场地,并制定学院的实践演出计划交由教学院长决定执行。

二、实践演出整体审查

由系部主任、教科办主任、教学院长对学院实践演出整体审查决定,内容上必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要求具有专业性,避免一切具有娱乐性质的主持风格、节目内容、演出形式。

三、指导教师工作量分配

音乐会指导教师、系部主任、教科办主任、教学院长平均分配

四、学生实践周经费发放

每场演出五人以内补助经费三百元,五人以上综合场补助经费五百元。经费由班长或个人领取,学工办负责监督发放。

五、演职人员安排

教学院长为艺术总监、教科办主任为总策划、系部主任为策划、教研室或专业教师为艺术指导。

六、实践演出要求服装大方得体,杜绝浓妆艳抹,不允许上台献花。严禁学生在演出结束后宴请师生,避免铺张浪费。

七、教师观看音乐会要求

院长、教科办主任、系部主任可选择性观看,相关部门演出,该部门主任及全体教师必须参加,由系部主任安排签到。

音乐厅演出管理办法(试行)

一、演出期间严禁大声喧哗、打口哨、吃东西、吸烟及随意献花。

二、演出开始后不准随意出入。

三、各场次演出负责人安排好照相、录像的固定位置,演出期间不可以随意走动拍照录像。非负责该场次的照相录像人员,不得在台前及观众席前拍照录像。非本院学生教师,并且没有被安排照相录像任务的外来人员不准进场照相录像。

四、如艺术实践演出等学院内部教学活动的演出不允许外来人员参加。开办毕业音乐会的学生,其家人在规定人数范围内、有秩序的观看演出。

五、参观演出的学生在演员演唱或演奏期间不允许走动。

音乐 毕业论文 篇2

(一)时间结构因素

如果短期内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供给量持续增长,势必会造成供过于求的情况。国内各大高校近些年都在不断扩招,音乐专业毕业生人数也呈逐年增长趋势,这个增长速度已远远超出国家经济增速。有的人或许认为,造成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难是由于我国教育政策出了问题,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不能笼统地将两个问题混为一谈,否则很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如果从好的一面看,高校实施扩招政策,可以让更多年轻人有机会接受高等音乐教育,这对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激发学生发展潜力,都是极为有利的。

(二)地域结构因素

由于音乐专业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地域和政府优惠政策实施方面的差异,导致我国部分地区音乐人才饱和,部分地区严重缺乏音乐专业人才。在高校扩招以前,多数毕业生都会选择比较发达的城市就业,使得区域性差异十分明显。这种理想的就业状况导致音乐毕业生就业期望水准过高,对毕业生择业心态的影响比较大。近年受高校扩招影响,音乐专业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虽然西部大开发计划中对音乐专业人才的需求比较大,但西部地区就业环境恶劣,工资待遇、发展机遇等都没有东部发达城市条件优越,于是“有业不就”的尴尬局面就此形成。如果从全国范围看,高校音乐毕业生数量整体上仍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但因各种因素影响,使得局部地区出现了供过于求的情况。因此,毕业生如果择业期望过高,不愿意在恶劣的环境中就业,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将很难得到合理解决。

(三)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

近些年,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正逐步完善,劳动力市场结构、单位用人需求等也在发生着变化。而我们的音乐专业毕业生并没有根据当前市场需求及职业路径要求进行自我就业能力构建,造成毕业后无法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现象。对于这个问题,很多高校也没有积极响应社会就业市场的变化,进行课程体系调整,造成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目前,我国很多音乐艺术学院由于扩招的因素,其课程配置不够多元化。虽然很多音乐院校也在积极进行改革,但始终无法适应社会的就业需求,不少大学生直到毕业后才发现自己学无用武之地。除此之外,学生自身因素也会造成就业能力不足,这与音乐专业的高校生高考体制有关。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会花大量时间在“主项”的钻研和提高上,而耽误了其他课程的学习。

二、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及时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良好的择业观

现如今,艺术高等教育逐渐普及,音乐教育已经与大众教育融为一体,很多工作待遇良好的岗位也已经趋向饱和。面对这样的境地,毕业生就必须从基层岗位做起,然后向高层岗位转变。一般的,二三线城市对音乐毕业生的需求会比较大。近些年,我国很多私企和艺术机构都开始招聘音乐毕业生,西部地区也有较大的人才需求,这为毕业生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就业平台。因此,毕业生要实现良好就业,就必须适应社会就业形势,结合自身实际对就业期望进行调整,及时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了解当前社会职业发展要求,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对于有利于自己才能展示,适合自身发展的平台,都是绝佳的就业场所。

(二)实施教学体制优化,培养新型音乐人才

高等院校必须及时深入贯彻教学体制改革的理念,明确教学改革需求,大力推进教学体制改革。音乐学院应大力推进专业设置及分配的创新发展,积极推出新型音乐教学课程,比如说流行歌曲课程,对那些没有市场需求的冷门课程,应及时予以淘汰。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仅仅学好本专业的课程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学习其他相关学科,做到学科间的有机融合。比方说,部分高校开设了“音乐经纪人专业”,这样音乐专业学生在毕业后还可以发展成为经纪人。通过设立新型的专业,可以帮助毕业生克服就业难的问题,学生在毕业之后选择的领域更加宽泛了,这也意味着机会会更大。可见,进行教学体制的优化创新,既能有效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又能使当下就业难问题有所缓解。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传统的精英教育时代已经过去,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逐渐增多,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逐步趋向饱和,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为解决毕业生就业困境,必须对当前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深入探析,并针对性地采取一定的解决对策。基于此,本文将就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探析,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旨在为解决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促进就业对策

参考文献

[1]张宁,董旭,黄静.新形势下音乐专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J].通俗歌曲,2015(11).

[2]初婧.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8):181-182.

音乐院校毕业生就业艰难为哪般? 篇3

今年的毕业生就业数据虽然还没有统计出来,但看看去年的数据也可略知一二。截至去年8月,2009年的全国平均就业率为68%,而艺术院校的就业率仅为18.4%。

北京

中国音乐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段老师透露,2008、2009年该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大部分毕业生均是自主灵活就业。表演类专业主要就业方向为剧院团、学校、少年宫、活动中心等,音教系学生以考研、出国留学为主,就业者多偏向学校、琴行,少数进入文艺团体或选择自主创业。

武汉

“只有10%的学生能跻身专业院团,这看似残酷的现实却早就被音乐学院毕业的学生坦然接受。30年前,全国音乐类院校只有9所,现在有1400所;我就读武音时全校学生400人,现在有5000多人。”武汉音乐学院民乐系党委书记坦言。

云南

云南人力资源中心资料显示,2007至2009年的云南艺术院校毕业生,对口就业的仅为12%。

学的高雅 做的低廉

一般说来,音乐学院的毕业生主要分为以下几类:音乐表演类(包括演唱类、器乐演奏两种主要形式)、音乐教育类(分为钢琴方向、声乐方向和综合方向)、作曲与指挥类、音乐学类和艺术管理类。音乐表演类的毕业生主要倾向于报考专业音乐表演及演奏团体;音乐教育类毕业生则主要倾向于学校音乐教育方向;作曲与指挥、音乐学类理论性较强,因此最理想的发展方向是专业的理论研究领域;而艺术管理类属于新兴的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主要方向为剧院团经营管理及文化产业类的经营管理等。然而目前为止,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并不是一种完全理想化状态,以上所谓“主流”方向也演变成了“非主流”。

表演类毕业生中声歌专业和钢琴专业比较好就业。声歌类专业分为民族声乐和美声两种,像国家大剧院、警官合唱团等每年都有需求。近几年钢琴在我国大量普及,不论小孩还是成年人,都兴致勃勃的投入到学琴大潮中,“钢琴家教”队伍也迎合市场不断壮大,许多钢琴专业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就已经从事钢琴家教的工作,且收入可观,以每节课的课时费在150元左右计算,一个月至少能有两、三千元的收入。但是基于稳定的考虑找一份传统意义上的“工作”,钢琴系同样面临着困境。

其他器乐表演类毕业生则只能哀叹自己“入错行”了。这些学生4年来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器乐演奏的学习上,对他们而言,最对口的就是考进专业演奏团体,然而如今各大专业性演奏团体基本饱和,根本无法容纳一年又一年的毕业生。因此,这些毕业生在考团就业道路行不通后,只能变成北漂一族,去酒店、商业演出、婚礼等活动中跑场赚钱。而且,如今学民乐、管弦乐的人并不多,这些毕业生从事的家教工作也收入微薄。有的只能干脆转行与进城务工人员抢饭碗。有位学生某次与武汉音乐学院的同学说起就业情况,武汉的同学说:“男生不知道,女生都就业了,都去私企做前台招待了”。

音乐教育类毕业生也不轻松。毕业生越来越多,应聘的学校用人标准也水涨船高,研究生文凭、北京户口等硬性标准,硬是把大部分音教类毕业生卡在了门外。招聘条件不苛刻的又大都是周边的区县乡镇学校,去那里就业又令名校毕业生们心有不甘。

作曲与指挥及音乐学类的大多数毕业生最希望从事的工作是大学教师,为了实现目标,他们必须选择考研、出国等途径继续深造。直接就业的毕业生因为有一技之长,平时帮人写个曲子或评论、配个和声,好些的能在唱片公司、报社、电台、电视台谋个职位。

艺术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型学科,课程设置兼顾基础性和实践性,是根据市场需求而设立的学科。这一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数进入剧院团体从事管理、策划工作,也有一部分进入娱乐产业从事相关的策划工作等。这一专业属于交叉学科,因此专业壁垒相对较低、择业面较广。

合理合法“潜规则”

每年音乐学院中人数最多的就是表演类专业,可表演乐团又有多少需求?在艺招之前,供需双方实际上并不沟通,形成学校闭着眼睛招,学生削尖了脑袋考的盲点。一位音乐学院二胡专业毕业生介绍,自他2006年入学时,毕业的学长就已经考团无门了。我国大部分民族乐团成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的演奏员大多都是年轻人,而半个世纪过去了,老人们空出来的位置早在本世纪初就被填满。乐团中演奏人员长期排练形成的默契和乐团自身的规模使得乐团极少进行人员变动。像二胡这种乐团需求量最大的乐器近几年进团的机会也渺茫,而像唢呐这类冷门乐器更是就业无望。这样缓慢的人才代谢周期和倾向稳定的思维模式为近15年内的毕业生造成了难以突破的就业屏障。

这位毕业生还透露,这一屏障并非一视同仁,现在乐团也有所谓的“潜规则”。他讲了一个很有对比性的故事:某乐团招聘,他们器乐系差不多组团报考,结果初试就几乎全军覆没,仅有几个“漏网之鱼”侥幸钻进了复试环节,最后也都“泥牛入海”。然而班里有个“无声”得连报名表都没填的同学最后却高调进团。他不得不感叹,实力到底是个啥?然而就算是托关系,花N万元迎合了这样的规则,得到的也只不过是每月800元钱的最低工资和一纸没有任何福利保障的聘用合同。当记者询问是否考虑其他城市时,这位毕业生更是百般无奈,他说,前段时间大连某乐团来招聘,问过之后发现待遇同样不高,而且他了解过大连的二胡家教行情,课时费不到北京的1/2且学习二胡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学校、学生 应双向适应市场

如今音乐院校持续培养着“专才”,然而市场对“专才”已经消化不良了,社会需要“一专多能”的毕业生。许多毕业生也希望多学点像作曲、即兴伴奏等非常实用的学科,可学校都将其归为专业必修课,以本系学生的学习程度和进度为标准,外系旁听生只能知难而退。学校开设的类似选修课又太过基础,学生收获并不大。有位学习民乐的学生不得不在音乐学院里自己花钱请老师学习作曲。此外,不是每一个学生经过4年的学习都能成长为著名演奏家,大部分学生毕业时也只能成为一个技术较好的演奏者。而音乐学院又不允许学生转专业和副修双学位,这对于那些天赋一般、前景渺茫的学生来说,4年的大学时间就显得有些浪费了。市场千变万化,而音乐学院的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却从上世纪延续到现在。

除此之外,音乐院校毕业生不像普通高校是应聘时的“万金油”,由于专业性太强很难找到有效的招聘信息。就拿就业相对比较广的艺术管理系来说,有位同学网上投了简历,到了面试公司才发现对方招聘的是电视节目推销员,造成误会的源头只因招聘广告上有“媒体”二字。还有许多同学查到的唱片公司招聘,其实只是签艺人拿提成的传销性质皮包公司。

其次,毕业生的心态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除了需要摆正心态,积极面向基层单位外,毕业生更应提前培养就业意识。很多毕业生就业思路很窄,只盯着本专业而忽略了许多潜在的就业选择。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往往也过高、择业观不正确,宁愿北漂也不愿去基层、地方就业。2008年,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编制内留京率本科生为9.1%,研究生为75.0%,整体毕业生为16.21%。声歌系本科生编制内留京率为44.7%。负责人段老师介绍说,根据有关精神,北京城八区非北京生源本科毕业生很难留京。音乐学院毕业生求职时不妨把眼界放得开阔些,把目光放得长远些。二线城市也许更易找到位置。

董艳艳

毕业论文 音乐类 篇4

摘要:目前,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的主要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因此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应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课程标准相适应,以使培养的人才毕业后能够适应未来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要。但在实践过程中,高师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新课标相比,具有相对滞后性,我们应结合中小学音乐教育新课标的特点针对高师音乐教育的现状提出相应对策,使之尽快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 课程标准 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 教学管理

Abstract: Nowadays the purpose of advanced normal music education is to bring up the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musical teachers mainly.So the cultural aim and cultural plan should adapt to the standand of the course in the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 which makes the graduates can fit for the demand of the education in the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However , in reality , campared with the standand of the course in the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 the education of the advanced normal music is laggard.We should suggest some strategi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 of the new standard of the course in the ptimary and middle schools;in order to satisfy the dema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Key words: the education of the advanced normal music;the standard of the course;the cultural aim;the course design;the educational management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式和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但是,音乐的传播和发展又离不开音乐教育,音乐教育的实施和创新又离不开音乐教师。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主要阵地,这就要求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培养的应是文化素质好,专业知识结构合理,动手动口能力强与基础教育相适应的教师。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出现了相对滞后性,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现在我们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的学生,在即将面临工作的时候都要进行中小学音乐教育新课标的岗前培训,如果我们能在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过程中将高师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那么我们就会为我们培养的人才和有关政府部门提供很大便利,更有利于发挥高师音乐教育的优势。因此,我们应结合中小学音乐教育新课标的特点针对高师音乐教育的现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1]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特点

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的课程标准在指导思想上“力求体现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力图反映社会发展对国民相关素质的基本要求;重视吸收国际音乐教育的优秀成果,力图切合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新课标在制定上更具有科学性,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中小学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要求。

与以前的《标准》相比,新的《标准》具有以下的特点:1.课程性质:对音乐课的定位更准确。把音乐课作为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并列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首先从一个总的认识高度上提高了对音乐课的认识,以此加强了它在基础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性。2.基本理念:规划更科学。强调以审美为核心,强调将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所带给学生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与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并将《标准》的基本理念由原来的十条改为现行的五条,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而自由的空间[2]3.课程总目标:(1)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因为课程标准是针对学生提出的所以更强调学生,如删去了“引导学生„”,“使学生„”,“培养学生„”等动宾短语,来体现在学的过程中应以“学生为本”。(2)知识与技能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删去了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的音乐基本技能,基于对“多元文化”内涵的界定和注释,将理解多元文化修订为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4.学段目标:设计更合理。更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接受水平。如在3-6年级的目标中提出,本学段5-6年级部分学生进入变声期,应注意渗透变声期嗓音保护的知识。5.内容标准:将感受与鉴赏

作为整个学习活动的基础和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并将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其它文化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创新能力和其他学科的融合。6.实施建议:考虑更全面。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对边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改善措施;在评价内容上,确立了导向性,科学性,整体性,可操作性的音乐课程评价机制,建立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与方法,并新规定了教师教学业绩的评价应以课堂教学为主。7.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标准》和依据此标准编写的教材,包括音像资料教学课程的重要资源,音乐教学设施,媒体,学生课外艺术活动,各种形式的音乐和教学交流活动等都是音乐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的课程标准在原来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更注重音乐的审美价值,更强调音乐教学应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发展要求,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些都是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非常重要的指导理念,对于中小学音乐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中小学音乐教师以及高师音乐教育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

2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的现状

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的主要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我国的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已经取得了一些值得肯定的成绩,教育质量逐步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有关的政策法规不断相继出台来督促和指导高师音乐教育的实践,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扩大了招生的数量和规模,为解决中小学音乐师资缺乏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但是,目前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与《标准》下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的要求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2.1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2004年12月教育部公布了《全国普通高等音乐学(音乐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对培养目标作了以下规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该方案对我国的高等音乐学(音乐教育)本科专业提出了一个总的培养目标。[3]

但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不可能不研究自己学校学生的特点,社会的发展与需要。目前,在高师音乐教师教育过程中,有很多院系并未结合本学校学生特点以及特定社会领域和特定社会层次的需要来制定自己的培养目标,偏离了《标准》下对培养什么

样人的要求,使得高师音乐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趋同于专业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更多强调学生的专业技能,忽视了作为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培养,没有体现高师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主要是培养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标要求,从而混淆了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的区别,这也是导致高师音乐教育在其它方面脱离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目标的一个根本原因。2.2课程设置与基础教育相脱节

高师音乐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大多依旧遵循传统的开设模式,偏重专业技能,缺少实用性较强和本地区、本民族的特色课程,忽视了中小学音乐教育对老师综合素质的要求,对教学能力的重视不够,教育学学科课程设置太少[。[4]这也导致了很大一部分学生,特别是演唱、演奏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过于重视专业技能训练,而忽视了其他能力的培养。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技能表演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的水平,方法和手段;从综合素质的要求来讲,文字组织、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如何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发展水平组织教学、如何利用学校的有限资源进行有效教学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等等;再从专业要求来讲,如何根据不同的学生选择音乐进行教学,如何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伴奏,以及怎样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发展特点进行变声期的教育等,都没有在课程设置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目前的课程设置严重影响了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以适应未来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的素质结构,我们应结合基础教育的课程标准作适当调整,使高师音乐教育更适应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的需要。2.3教学管理体制不够合理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各院校已经开始普遍实行学分制,在学分要求上依据学校和专业的不同有所区别。目前,我们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主要以三年制专科和四年制本科为主,大部分实行的是学年学分制,但在实行学分制的过程中还不够灵活,没有发挥好学分制的弹性。例如:选修课程数量、范围有限,不能满足学生选课多样性的要求,而且在跨系跨专业的选修过程中缺乏系统、科学的指导,使得学生在选课过程中过于盲目,只选择与本专业相近的课程,较抽象的学科几乎没人选,导致了教学资源的分配不均,没有真正发挥好学分制的作用。

在成绩考核的过程中,方法单一,主要以期中与期末考试成绩为主,也有的把课堂表现作为考核的条件之一,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开音乐会、教学实践等)成绩,过于重视听、读、记、考,忽视了议、做、写、创,使得一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出现了一种上课记笔记,下课学笔记,考前背笔记,考试考笔记的学习态度和方式,不利于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有效培养与发挥,从而影响了毕业生的规格使他们不适应毕业后的就业需要。

2.4教师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在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在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上不够灵活,过于强调专业基本功训练、强调传道授业,而忽视了学生音乐实践能力和创造性的发挥。在教学方法上以讲授法为主,大多数学生上课懒得想,下课懒得做,老师和学生之间存在一种上课你讲我记,你说我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一般是老师讲得多,学生做得少。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自我能力的表现,学生在教师面前大多感到拘束,课堂氛围不活跃,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老师的教育观念主要以对学生的知识传授为主,而忽视了素质教育下教师应具有育人观,人才观,质量观等方面的素质要求。这也是影响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要求的一个方面。

总之,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管理体制,课程设置和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是影响高师音乐教育质量的四个重要方面,关系到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否能够适应新的课程标准下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我们应在改革和实践中不断完善,使高师音乐教育与新的课程标准相适应。

3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的对策

3.1 以自律论与他律论相结合为哲学基础指导高师音乐教育实践

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的教育人才在现在的学习和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所做的每一个选择、每一件事,都是在将他们关于自己学科的信条付诸实践,每做一次选择,就是运用一个信条。”但是这些信条又必须具有一个将自己捏在一起的中心,有一个使自己在实践中站得稳的脚跟,而不能使自己自相矛盾,这就要求在高师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有个明确的哲学基础来指导教育实践,以使自己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不同情况下对老师的要求。

高师音乐教育的教育对象具有双重身份,一是作为音乐学习者的身份,一是作为未来教育工作者的身份,这就要求高师音乐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要以自律论和他律论相结合来指导教育实践。自律论和他律论是19世纪50年代围绕音乐本质问题展开的激烈讨论。自律论的观点认为“制约着音乐的法则和规律的主要是音乐自身,音乐除了自身以外什么也不表达,什么也不意味,音响结构就是一切,”用汉斯立克的话说就是“音乐的内容就是乐音的运动形式”,自律论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强调的是致力于音乐技能培养,较适合于专业音乐教育。[5]他律论的观点主要是“音乐是指音乐以外的东西,制约着音乐的法则和规律的是来自音乐之外的东西,这种东西主要是人类情感。”他律论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强调的是通过音乐潜移默化的作用所带给人们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体验,较适用于普通音乐教育。

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的人才是既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又能适合未来中小学普通音乐教育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高师音乐教育在培养过程中既要重视

技能培养,又要重视技能以外的人文素养的培养,用自律论与他律论相结合来指导教育实践。在专业技能提高上应以自律论为基础,但鉴于中小学音乐教育对老师综合素质的要求,在方法课,指导课,教学课上应以他律论为指导,广博其知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创新能力和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能力,以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将审美能力作为核心的中小学音乐教育[6]。3.2合理设置课程,优化课程质量 3.2.1加强实用性课程

现在的高师音乐教育普遍重视音乐技能课的学习,使得音乐技能课与音乐理论、教学理论不能很好融合在一起,忽视了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的认识、分析和掌握的能力。通过加强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学法,音乐鉴赏在课程设置中的教学时数和年限,并将这些课程通过方法课有机结合起来,既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又提高了与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能力,使学生更适合中小学音乐教育对老师的基本素质要求。3.2.2加强本民族、本地区的特色课程

当今,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已经成为世界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保护和发展好我们本民族自己的音乐而不至于在这种多元文化趋势中流失,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话题。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的学生作为一名具有较高音乐修养的音乐学习者在保护和发展本民族音乐过程中有着明显的优势和发展潜力,作为将来的一名知识传授者也有义务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热爱和保护好自己本民族的音乐。因此,高师音乐教育应责无旁贷的担负起建立民族音乐文化观念的重任,加强本民族、本地域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同时注意吸收和借鉴世界各民族的多元音乐文化。如果在课程设置中能够设置这样一些课程,就能更好的为保护和发展我国的民族音乐提供了一个最基本的教学依据和交流平台。3.2.3加强实践性课程设置

以往的高师音乐教学偏重学生知识技能的接收为主,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课可以分为“表演实践课”和“教学实践课”,通过表演实践课可以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排练演奏提高自己对作品的分析能力,乐队的组织能力和演奏演唱能力,培养学生的即兴表演技能,以适应未来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学校和各地市组织的各种活动和比赛,更有利于丰富中小学学生们的课余生活;通过教学实践课(包括校内和校外实践),加强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查找理论和专业不足,使学生熟悉掌握课件制作,板书设计,教学[7]组织等能力。以四年本科制为例,表演实践课最好从第二学年开始穿插在每学期的课程设置中,包括乐队排练,合唱指挥排练,整台晚会的组织排练等实践课程。教学实践课最好安排在第三学年。3.2.4加强研讨课课程设置

学生们无论是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实践过程中,都会遇到许多疑点,搞不清楚的问题,通过研讨课可以帮助学生们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且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可以在较高年级开设,在学期开始老师可以设计几个专题,然后围绕这些专题来讨论解决学习、实践中的问题。3.3 完善教学管理体制

在教学管理体制中,我们应发挥好学分制的作用,“以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前提,从教学活动的发生和进行的各个方面,还原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为每位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机会和可能,”在此基础上提高师资水平,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给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引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如在高师音乐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适当选择提高人文素养和培养非音乐技能(人际交往能力、情感领悟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等)的课程,并适当提高在学分中的分值,使学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8]

在考试方法上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结构成绩”,以哥伦比亚音乐系的人文课为例,“他们的考核办法是:一学期内有两次小考,占总成绩的30%。课程结束时有一次大考,占30%,听音乐会后写的一份报告(题目自选)占30%,平时课堂分占10 %。这种结构成绩的优点是既避免了学生只在课程结束时死背讲义应付考试,考后很快忘光的弊病,同时也对平时课堂学习起到督促检查作用,对课堂以外的学习活动和能力锻炼也有所要求。”以改变以往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学生以死记硬背为主的现象。

3.4 创新教育思想、教学方法

在教育思想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观察、富于想象以及以后独立工作的能力,注意挖掘学生的潜力,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时地向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无拘无束的对教师讲述的内容提出疑问,并进行讨论。在教学方法上,改变过去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而针对不同的需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通过演示法发展学生的观察、感受理解能力的能力;通过发现法,发现思维的独立性;通过实践教学法,通过学生“亲历的知”形成与完善音乐技能技巧和发展音乐的表现能力。从而培养高师音乐教育的学生不但自身要具备创新能力,而且要使学生具备在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中能够通过音乐教育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4总结

总之,音乐教师是音乐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在推进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人才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主要来源,它输出的产品是否合格直接影响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因此它应该尽量与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的发展保持同步并进行相应的改革,以跟上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要求。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同学面临的是未来的教师职业,四年学习所掌握的知识与技巧,能否适

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环境是非常严峻的问题,同学们只有具备全面扎实的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和完善,才能使我们在学校中的地位更加牢靠,在学识上更有思想,在研究上更加老练,也更受到专业教育的影响,在音乐上更内行,更有能力以哲学上站得住脚的方式证明我们的重要性,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使音乐教育履行其独特的教育使命,使音乐教育将来会比以往为社会起到更重要的作用![9]

参考文献

毕业音乐会校长致辞 篇5

各位女士们、先生们:

晚上好!

花灯齐照,琴声悠悠,在这美好的夜晚,我们相聚一堂,为xx街小学2013级xx同学举办一场毕业独奏音乐会。在此,我谨代表xx街小学,对各位的莅临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中心的感谢!

两江春潮涌,xx景色浓,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培育;一个孩子的成功,离不开校园文化的滋润和浸透。今年,正值学校建校70周年之际,在70年历史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我们注重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需求;在70年的xx思想引领下,我们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机遇。敬知同学正是在这千百个孩子中涌现出来的xx好少年。

今天的晚会,是一个孩子童年的回忆;今天的晚会,是一朵艺术之花的盛开;今天的晚会,是我们享受“海纳百川和衷共济 和而不同”的教育成果。

音乐 毕业论文 篇6

一、现状调查

笔者所在的高职学院设有音乐和舞蹈表演两个专业, 以下是对这两个专业近几年就业情况做了相关调查。

1. 就业去向

为了调查具有真实性, 我们对09届毕业生做了跟踪调查:本届共有175名毕业生, 去企事业单位的有50人, 其中声乐方向27人, 钢琴 (器乐) 4人, 民族歌剧19人, 占48%;去培训机构和琴行的36人, 其中声乐方向17人, 钢琴 (器乐) 11人, 民族歌剧8人, 占25%;去教育部门24人, 其中声乐方向16人, 钢琴 (器乐) 6人, 民族歌剧2人, 占13%;去文艺团体及其他, 15人。

2. 就业统计

以下是2010与2011届音乐和舞蹈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统计:

2010年毕业生共184人, 声乐专业118人, 钢琴专业42人, 舞蹈专业24人。其中专升本15人, 签约169人, 就业率是100%;2011年毕业生共129人, 声乐专业61人, 钢琴器乐专业24人, 舞蹈25人, 民族歌剧19人。其中专升本10人, 签约116人, 音乐各专业就业率是100%, 舞蹈专业是91.92%。

二、现状分析

根据以上的调查结果, 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并发现存在的问题:

1. 分析结果:

(1) 音乐表演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高; (2) 大部分毕业生在企业或是琴行等培训机构工作; (3) 就业方向与所学专业方向不完全一致; (4) 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很少; (5) 继续深造再就业所占比例很少 (专升本) ; (6) 参加国家项目计划 (支教、扶贫等等) 的毕业生没有;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毕业生没有; (7) 就业情况显示出音乐职业教育层级化的需求, 也就是说, 就业去向都在本专业的最基层的社会岗位。

2. 存在问题:

(1) 高职类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 就业质量低; (2) 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专业不完全对口; (3) 教育课程设置还没有真正做到以就业市场为导向。

三、现状思考

1. 高职音乐教育现状

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是从20世纪初开始起步, 目前, 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专业音乐学院为主体, 面向各专业文艺团体, 培养从事专业音乐表演创作以及音乐美学史论等研究及管理工作的专业音乐人才;一种是以普通本科音乐系为主体, 面向各级各类学校, 培养从事国民音乐素质教育工作的音乐教育人才。近年来,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快速的发展, 但是, 对于相继成立的高职音乐类的专业, 却面临着许多问题, 其中高职音乐专业教育的定位、教学模式、教学形式和内容, 都已成为业内非常关注的焦点问题。那么, 这些高职院校音乐类音乐教育的现状如何呢?据调查, 大部分院校在课程设置上, 几乎都是本科音乐教学的翻版, 只是课程删减而已, 多是传承了本科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来实施教学的。

2. 课程设置与就业岗位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是高职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总体规划, 它把为达到培养目标所要求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进度和实现方式等在总体规划中全部体现出来。在社会需求中, 要适应行业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特殊素质要求;同时是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从业人员创新素质的要求。 (1) 因此, 高职音乐类的课程设置要做的有:

第一, 综合性与灵活性。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主要是针对社会岗位的需求。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人才的培养既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 又要有宽广的业务面。因此, 课程设置既要有综合性又有灵活性的特点, 既符合专业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又要适合社会就业岗位群的职业要求。因此, 课程设置既不能受学科建设的束缚, 一定要按照社会就业岗位的需求来合理进行。

第二, 地域性与多元性。我们知道,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各有特点或特色, 所要求的岗位能力要求也不相同。因此, 我们在课程设置时应该充分考虑学校所在地区的实际需求, 而确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培养目标。

3.“订单培养”与批量就业

“订单培养”是校企合作模式之一。《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2010-2015年) 指出, 加快推进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创新, 以促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目标的实现, 使高等职业教育活力不断增强, 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订单培养”是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标准和岗位要求, 确立培养目标,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从而来实现人才定向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 (2) 音乐教育既然在高职院校建立, 为什么音乐类的高职生培养不尝试“订单培养”而达到批量就业呢?这是一个最能提高和稳固就业率的有效途径。

4. 加强就业教育, 增强创业意识

大家知道,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经历了一个由国家“统包统分”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过程。如果说由“统包统分”到“自主择业”是大学生就业制度的第一次转变, 那么当前大学生由“自主择业”到“自主创业”则是第二次转变。 (3)

因此, 首先要加强对毕业生进行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的过程是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中的意识、思维与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 并最终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因此, 进行创业教育使学生由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 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 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 (4)

其次, 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也是很重要的。我们知道, 大学生在自主创业中, 由于阅历、年龄与知识等方面的原因, 在短时间内还不能突破心态、知识、技术、经验, 特别是资金等方面的障碍, 他们对自主创业没有足够的信心。因此, 鼓励他们、引导他们, 使他们增强自主创业的意识和信心是很重要的。 (5)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因此, 高校就业工作尤为重要。通过对高职类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指出当前就业所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火热见解, 以此提高高职音乐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出路的质量及有待于对教育教学对策的研究。

摘要:当前,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大学生就业市场, 高等职业教育中音乐类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本文以高职类音乐、舞蹈专业为例, 对近两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岗位及就业形式做了相关调查, 同时针对调查结果作了深入分析和思考, 指出存在的问题, 并对解决问题阐述了个人的粗浅认识。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分析思考

参考文献

[1]王明伦, 《高职课程设置的依据与原则》, 《中国培训》2002年第5期.

[2]郭晓霞,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最佳模式》, 2011年11月《教育与职业》第32期, 总第708期.

[3]李承先, 《自主创业:大学生走出就业困境的理想选择》, 《高等农业教育》2004、2.

[4]田洪伟, 《浅谈大学生自主创业》, 《甘肃科技纵谈》2006年 (第35卷) 第一期.

音乐 毕业论文 篇7

[关键词]高师 音乐教育 毕业生 就业

[作者简介]洪严(1977- ),女,河南开封人,周口师范学院公共艺术部讲师,主要从事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和音乐史方向的研究。(河南 周口 466000)

[中图分类号]G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8-0161-02

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近年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国各级各类高等院校中,培养出大批的音乐人才。然而,在艺术院校招生场面十分火爆的同时,也伴随着毕业生对未来就业前景的迷茫与未知。

从就业现状上来说,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压力也随之加大。高师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将来主要从事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工作,这种工作性质决定了毕业生的就业面窄、社会需求量相对较小。现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他们专业成绩突出,还要求综合素质过硬。而高师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仍大多采用传统音乐教育专业的模式,即以钢琴、声乐专业教学为主,配合其他理论知识教学,基本沿用的是培养专职演员的教学模式。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学生毕业后的被动状况。一是使一些学生建立了专业优越感,不愿从教,往往改行到其他演职单位;二是毕业生到了中小学从教后,由于原来在高师院校学得太专一,无法适应中小学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需要。

在中小学领导、老师、学生的眼里,音乐教师就是一切音乐形象的权威和工作的承担者,是无所不能的。因此,音乐教师必须是多面手,否则就无法适应学校工作的需要。目前,全国上下都在推行素质教育,学校的各种艺术团体办得红红火火,热闹非凡,如合唱队、舞蹈队、民乐队、电声乐队等,林林总总。作为音乐教师,如果仅在某一方面有特长,显然不能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和学校文艺活动的需要。为此,一个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首先必须系统地学好声乐、器乐、舞蹈这些课程,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多选修一些相关的专业,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专多能”的能胜任中小学音乐工作的人才。

随着就业门槛的逐渐增高,很多毕业生在就业中遇到了困难,在抱怨客观因素的同时,他们也应该更多地检视一下自身在就业观念上存在的问题。目前,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就业观念还未真正转变过来,就业期望值总体上来说仍然偏高。在学生的心目中,理想的就业单位都是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大、中城市,他们不愿到县、乡镇甚至村屯小学等基层单位去就业。他们选择就业单位的性质是公办学校和一些较稳定的事业单位,而且比较注重单位的工资、福利等经济方面的待遇,认为只有在这样的单位里工作才会有稳定感。而对于私立或民办学校,学生的顾虑较多,不到迫不得已时不会去考虑。有的学生在毕业后找不到好单位,宁可待在家里陪伴父母或做家教也不愿去一般的单位工作。因此,如何让当代大学生在择业观念上逐步发生转变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改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策略

(一)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打造“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大量优秀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换句话说,对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来说,并不要求其培养出来的人才是音乐表演、音乐创作或是音乐理论方面的专家,而是“一专多能”的教育工作者。只有在这些“一专多能”的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工作下,中小学校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未来发展要求的人才①。形象地说,声乐专业的学生只有会弹钢琴,具备即兴伴奏的能力,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另外,学生毕业后到各地中学任教,学校不一定会只让他们教自己擅长的声乐或钢琴课,有可能让他们兼任其他的课程,如基本乐理、音乐欣赏等。这就要求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对有关专业的课程要融会贯通,一并掌握,以便尽快地适应基础教学工作。而在高校个别课程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误区:教师总是对学生寄予较高的希望,在教学中以表演专业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这是一种下意识的反应。这种现象必将导致不良的教学效果,给学生将来的工作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在钢琴课上,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演奏技巧和弹奏作品的数量,而忽略了钢琴在中小学音乐课中的实用性——钢琴伴奏,尤其是即兴伴奏,这将使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陷于被动状态。总之,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学生技术的提高,而且应与社会需求接轨,注重教学的实用性。

此外,还应对学生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因为,中小学的音乐课程以普及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为目的,教师应具有相当深厚的音乐理论知识。目前,许多高校音乐系音乐基础理论学科所占的课时比例偏低,造成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传输的局限性,加之学生对音乐基础理论课学习不重视,导致了音乐基础理论课在教学中的失重。为改变这一局面,笔者认为,学校应适当增加音乐基础理论课的课时,使之得以平衡;教师应改变自己目前的教学方法,侧重于音乐家的生平介绍、作品赏析,并配以大量的音响资料、乐谱、音像制品,必要时可做同一作品不同版本之间的比较,以增添音乐基础理论课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非常赞同肖承兰教授对中学音乐教师提出的能力素质要求:中学音乐教师可以不是钢琴家,但不可以不是用钢琴来教学;可以不是歌唱家,但不可以不会唱歌;唱歌不可以不感人;可以不是理论家,但不可以没有理论知识②。简短的总结,囊括了一名合格的中小音乐教师应具有的基本素养及能力,同时也为师范类音乐教育专业明确了学生的培养目标。总之,要结合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要,努力把师范类院校的学生培养成多才多艺、能歌善舞、一专多能的新型人才。

(二)加强对学生就业观念的指导,使之形成正确的择业观

高师音乐教育的绝大部分学生在就业时盲目攀高,就业定位一直趋向于大、中城市,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同时也反映了大学生缺乏审时度势的能力。为了改变学生目前的就业观,学校、教师应挑起指导重担。对学校与教师的指导工作而言,笔者认为有三点极为重要:

1.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时代,教师应让学生走出精英的光环,接受大众化教育的现实,并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只是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普通人,这个认知的过程将直接影响学生对自身的定位。

2.帮助学生认知职业。学生一踏入大学校门就已注定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对高等师范院校音乐系学生而言,其职业目标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尽管如此,教师不能墨守成规地做一些形式化的指导,要针对学生所学专业和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仔细、客观地帮学生分析毕业后应继续深造还是参加就业,引导学生为自己准确定位,顺利达成其就业目标。

3.帮助学生认知社会。教师应充分地向学生传输社会知识及社会所需人才的要求,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帮助他们找准定位,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可喜的是,目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正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必须主动适应市场,接受市场检验。有一句话说得非常贴切:当我们无法改变一件事情的时候,就要学会适应它③。

高校扩招以后,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可随之而来的是就业难度的加大。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不断研究和改革教学法,时刻了解学科的前沿动态,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我们培养的每一名毕业生都是合格的,能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迅速适应要求。毕业生也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认真地分析本专业的就业形势,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而在校的大学生更应该从现在起,珍惜宝贵的时光和良好的学习条件,博览群书,增强综合素质,以便在将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注释]

①唐得栋.高师音乐教育的现状及思考[J].广西艺术学院学报(艺术探索),2007(6):61.

②肖承兰.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基本功比赛掠影[J].人民音乐,2000(4):27.

上一篇:一建案例知识点总结下一篇:学校预防传染病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