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文档

2024-10-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分数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文档(精选15篇)

《分数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文档 篇1

汤西中心小学 黄海峰

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教学大纲对教材的要求,依据教学参考书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说明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2)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的分母(或分子)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的关系。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形象概括及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

通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勇于解决问题的学习品质.通过小组间的互助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教材内容

这节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第3节“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一课时,包括第106-107页例1、例2的教学,完成“做一做”以及练习十

三的第1-3题。

2、教材重、难点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今后学习约分、通分和分数计算的依据,本节课的内容在小学数学基础知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根据数学课标的要求,我把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定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又因为分数的基本性质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我把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定为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6人一小组),通过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动手操作,认真观察,分析比较,积极参与的听、比、想、议、说的教学过程,逐步归纳总结出变化规律,使每个学生切实理解这一性质的含义,掌握规律,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五年级学生,他们对一切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动、爱观察、爱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单调的刺激易产生厌倦,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去获得新知识,并且运用新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针对学生这一特点,整节课的教学我努力体现“趣、灵、活”三个字。在课堂上采用分组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从小组合作选择一种学具表示出三个分数,到小组讨论发现规律,到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立求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参与到学习中去,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能行。”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我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方法以讨论法和操作法为主,通过让学生折一折、看一看、涂一涂、说一说,用以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既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又注重对其能力的培养。同时,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还采用观察、谈话、练习等方法为辅交叉进行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指导思想,让学生在学有所得的前提下,学得活泼、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得愉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讲故事:唐僧师徒四人一同西天取经,一天,唐僧吩咐八戒到山下找水渴,却意外的发现了一片瓜地,他挑来挑去挑了3个一样大小的大西瓜,非常高兴地抱给了师傅,师傅赶紧把一个西瓜的 给了猪八戒,把另一个西瓜的 给了沙僧,把最后一个西瓜的 给了孙悟空,猪八戒一看急了,直嚷嚷说师傅偏心眼,这是怎么回事?上完这节数学课你们就会明白的。(通过故事设疑,激发学生求新知的欲望)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观察比较,探究新知

1、出示43页做一做(1)(2)

(1)、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2)根据上面的过程,你能得到一组相等的分数吗?

通过从左到右(从右往左)的观察、比较、分析,你发现了什么?

(二)、比较归纳,揭示规律

1、仔细观察上面这两组相等的分数,你们发现了什么?与同学进行交流。

2、学生汇报、反馈

3、综合以上两种变化情况,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其中的规律?

4、学生交流归纳,最后全班反馈“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5、在这个性质中,哪些词比较关键?

6、板书课题

7、根据这个规律,现在请同学们讲解一下师傅是按照什么规律分的西瓜?如果猪八戒要5块,师傅该怎么分呢?

(三)、小结

同学们在这节课的学习中表现得很出色,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

(通过两个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两组分数的相等关系,并为观察、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然后 引导学生分别观察这两组相等的分数,展开讨论得出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

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完成43页试一试,并交流思考过程。

2、练一练1题、3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出示4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交流,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

教师启发引导,分母发生了什么变化,分子应该怎样变化。

四、总结收获:

《分数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文档 篇2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P43~44。

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 而约分、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 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关键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观察与发现, 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 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 (或分子) 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 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 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教具学具

课件、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吧?那我们来听一段有关西游记的故事。 (多媒体出示故事)

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的路上得到了一个大西瓜, 贪吃的猪八戒想多吃一点, 师傅说分给他, 他嫌少, 分给他, 他还嫌少, 最后师傅说分给他, 这次猪八戒觉得已经很多了, 高兴地答应了, 可是孙悟空却在旁边一个劲儿地笑。

你知道孙悟空为什么会笑吗?这三个分数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课始, 先听一段学生熟悉又喜欢的西游记故事, 学生非常乐意, 并立即被吸引, 思考故事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故事设疑, 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引导探究, 构建新知

1. 初步感知。

(1) 下面我们用折纸的办法来看一看, 它们有什么关系?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片, 然后按照下面的要求来进行操作。 (课件出示要求)

要求:把三张同样的圆形纸平均对折一次、两次、三次, 将纸平均分成2、4、8份, 分别把这三张纸的涂上颜色, 仔细观察这三张纸的涂色部分, 你有什么发现?

(2) 展示学生作品, 并让学生回答得出:

通过动手操作, 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分数的分母、分子虽然发生了变化, 但分数的大小都相同, 从而产生疑惑, 并产生探究的欲望。

现在知道孙悟空为什么笑了?不过猪八戒也纳闷了, 它们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 为什么它们的大小相等呢?现在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 找一找, 这些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出示:

如果将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5呢?都乘6呢?

师总结, 板书: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相同的数, 分数的大小不变。

2. 再次感知。

师:刚才, 我们是从左往右看, 那现在我们再从右往左看, 你发现了什么?

师:大家看, 分子、分母同时除以2, 分数的大小没有变。那如果同时除以4会变吗?同时除以0.5呢?你能不能根据这个式子, 再来总结一句话呢?

(生尝试总结, 然后举例验证。)

3. 完善性质。

师: (手指板书) 请问:“这个数”是不是所有的数呢?学生很快发现0不能作除数, 也就是0不能作为分母, 从而得出“这个数”是0除外。

师:好了, 大家请看, 在这句话中, 哪几个词语关键, 读的时候, 这几个词语要重读。 (都、相同、0除外)

让学生分步叙述分数的基本性质, 重视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 揭示课题。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分数的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 , 如果猪八戒知道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就不会闹笑话了, 希望同学们不要犯猪八戒这样的错误哟。

5. 对比沟通

质疑:看看课本或板书, 分数的基本性质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规律有联系?“回顾一下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分数中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

在除法中, 被除数与除数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0除外) , 商不变, 所以在分数中, 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0除外) , 分数不变。

质疑是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 是课堂上学生是否实现自主和主体学习的基本体现。运用相关的知识去促进新知识的学习, 可以培养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积极迁移的学习能力。

三、灵活运用, 体验性质

根据这个性质, 我们可以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的另外的一个分数, 同学们, 有信心来试试吗?如果有困难, 可以小组合作。

将和都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学生做完后, 电脑演示、讲解。)

采用自主学习, 让学生用发现的规律来尝试解决问题。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互相帮助, 提高学习质量, 在相互合作中体验成功, 获得进步。

四、深化拓展, 升华提高

下面我们来做几道闯关的游戏, 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第一关:开火车

第二关:火眼金睛

第三关:你会变吗?

1.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分子是1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第四关:解决问题

生活中的问题 (一)

笑笑设计了一张数学报, 知识城堡占版, 活动乐园占版, 生活园地占版, 历史故事占版, 其余的版为开心一刻。

哪些栏目的版面一样大?

生活问题 (二)

我国由56个民族组成, 其中汉族占全国人口的也可以说汉族占全国人口的或这种说法正确吗?

生活问题 (三)

两个同样的杯子盛满了牛奶, 小明喝了其中一杯的小红喝了另一杯的他们谁喝得多?

《课标》提倡,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 有意义的, 富有挑战性, 强调数学知识的来源与应用。将枯燥的练习融入到闯关游戏当中, 既可以放松学生的身心, 促进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 又可以在生活中巩固所学知识, 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基本理念。

五、课堂总结, 内化性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呢?然后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而且还会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的另外一个分数, 而这个结论是我们从折纸这一生活实际得到的。

其实,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 让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 用我们敏锐的眼睛, 用我们敏感的心去捕捉生活中的每一个数学知识吧。

简单的谈话小结, 有助于培养学生及时归纳、抽象概括的意识和能力。教师诗意的语言、真诚的祝福, 学生收获的又何止是知识和技能呢?

总评:

一、创造性改编教材,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作为教师既要尊重教材, 又要善于对教材进行加工整合, 力求使原有教材焕发其生命活力, 创造性使用教材, 就能架好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桥梁。教材中提供的是两个活动, 让学生寻找相等的分数,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两组分数, 最后归纳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而以故事引出课题, 学生非常喜欢, 并积极思考故事中的问题, 动手操作、讨论、质疑, 直到发现规律。

二、注重学生的探究, 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新知

基于“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理念, 从课一开始, 教师就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与讨论交流, 为学生搭建探究的平台, 从学生折纸、涂色到最后的发现, 更多是采用同桌合作的方式, 目的是为每位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亲自参与中获得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功能,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开展, 多媒体技术已经融合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 它集声、光、动画、文本等为一体, 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情境, 促使学生眼、耳、手、脑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特别是课后练习题的内容, 适时在屏幕上呈现, 让学生尽快地投入练习, 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 运用于生活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篇3

一、直接引入新课,一上课就课件呈现课本中例1的图片,并要求学生用分数表示出涂色部分,这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然后要求学生把大小相等的分数填入等式。学生也很快回答出来了,就是==然后我就接着问,为什么它们是相等的,这个答案学生是从图中获得的,因为它们在图中所占的面积是一样的,所以,它们是相等的。然后我又接着追问,既然這几个分数是相等的,为什么它们的分子、分母不一样呢?这个问题把学生难住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把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一下子激发出来。

二、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事先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正方形的纸,让学生对折,并涂色表示其,要求学生继续对折,每次找出一个和相等的分数,并用等式表示出来。学生通过例1的思考与学习,通过折纸,对找一个和相等的分数已经有了一定的感知。很多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找到了几个和相等的分数。这为本节课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做好铺垫。

三、课堂练习力求紧扣重点,做到新颖、多样、层次分明,有坡度,加深了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认识,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样不仅能照顾到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而且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如,=(a、b为非零的自然数)

(1)当a=1、2、3、4、5…时,b分别等于几?

(2)a与b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

同时,在这节课中也存在几个方面的不足:

1.在形成性质的过程中,对分数基本性质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了整合,只有部分学生了解,没有深入到全班。而且在学生表述自己的发现时,没有说0除外,我本意是想再进行追问,可有部分学生书本已打开,他们很快就说0除外。对该性质没有一个深入的理解,我想在后期的教学中,应多关注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应学会思考,而不是依靠书本现成的答案。

2.在巩固练习阶段,如练一练的第2题,我只是指名让几个学生说说他们填某个数的依据,而没有在黑板上把过程再板演一遍,这对于学困生来说是很困难的,所以,在后来的练习中,有部分学生还不是很理解。

《分数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篇4

首先,在验证、交流环节学生们参与率并不高,好多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普遍是无从下手,在交流时也不主动,很多学生还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状态。

其次,验证的方法也不多。学生们只应用了商不变的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分子与分母的倍数关系,最直观最重要的用线段与实物来验证的同学很少。由于是时间关系,我没有让学生在这方面有过多的停留,显然,验证得还不够透彻,部分同学还有疑虑。以后如果再上这节课,我想在这个环节上作一些处理。就是让每位学生在自己准备的纸上画一画、折一折、或剪一剪,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这一章节的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重要内容,是后面学习约分、通分、分数的计算的基础。教材例1结合图形呈现一组相等的分数,再让学生观察这一组分数的变化规律,进而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例2则是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将一个分数化成大小不变,但是分子分母都变化了的分数。整个教材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情分析

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之前,学生已经进一步认识了分数的意义,掌握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有了与分数有关的知识铺垫,同时在四年级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商不变的规律,这也是学习分数基本性质的一个知识储备。五年级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表述等方面的能力较之以前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课堂上教师可以大胆放手,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小组合作的方式获得新知。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经历操作、观察、验证的过程,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熟练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2.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观察、推理、正确表述的能力。

3.通过对比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整数商不变规律,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内部处处有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分数基本性质的推导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办过黑板报吗?国庆节五(1)班的同学要办一期黑板报,小红说要用整块黑板的1/2来介绍国庆节的来历,小刚说要用整块黑板的2/4来介绍,小丽说这些都不够,她认为要用整块黑板的4/8来介绍(课件出示)。你认为谁的设计中国庆节的来历”占的版面最大?

学生观察并思考。

生1:老师,我认为小丽的设计中国庆节的来历”占的版面最大,因为4/8这个分数最大。

师:还有不同观点吗?

生2:老师,我觉得1/2,2/4,4/8这三个分数一样大,他们的设计是一样的。因为正好都是黑板的一半。

这个回答引发了学生们的思考。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这三个分数一样大。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 “办黑板报”的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引发学会对这三个分数的大小进行比较和猜测,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为新课的开展做好准备。)

二、数形结合,验证猜想

(一)寻求方法,验证猜想。

师:经过思考,大家都认为这三个分数一样大,你们能想个办法证明一下吗?

生:我们可以在纸上用阴影表示出这些分数,再比较阴影部分的大小。

师:哦,你准备借助图形来证明,这个方法不错,大家同意吗?生:同意。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验证自己的猜想。

(设计意图:“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里非常重要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教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验证这三个分数是否相等,既是给了学生一个合作探究的平台,也促使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一举多得。)

(二)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学生在小组内活动,教师巡视,寻找不同的表示方法。

(三)小组汇报,得出结论

小组1:我们小组是这样表示1/2,2/4,4/8的(横着对折),经过比较,我们发现3张图上的阴影部分都一样大,所以这三个分数相等。

小组2:我们小组是这样表示1/2,2/4,4/8的(竖着对折),我们发现3张图上的阴影部分都一样大,所以1/2等于2/4等于4/8。

小组3:我们小组是这样表示的(斜着对折),我们也发现他们的阴影部分面积一样大,这三个分数一样大。

师:(将不同的折法张贴在黑板上)还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吗?看来无论是用哪一种方法表示,我们都可以证明1/2等于2/4等于4/8。同学们真了不起。

板书:1/2=1/4=4/8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让学生先猜测这三个分数谁大谁小,学生观察思考后,结合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数感,得出“这三个分数一样大”结论,随后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图形证明自己的结论,随后尝试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整个环节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完成任务,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锻炼了他们用数学的语言来说描述的能力。)

三、观察归纳,获取新知

(一)小组讨论,发现规律

师:刚才我们结合图形证明了1/2=1/4=4/8,现在请大家观察这3个分数,它们的分子和分母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小组之内说一说。

生1:1/2的分子乘上了2,分母也乘了2,变成了2/4,2/4的分子分母都乘了2,变成了4/8。

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生2:我是反过来看的4/8的分子分母都除以2,变成2/4,再把2/4的分子分母都除以2,变成了1/2。

生3:我们还可以跳着看,1/2的分子父母都乘了4变成4/8,4/8的分子分母都除以4变成了1/2。

小结: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以2或者除以2,分数大小不变。

2.设置疑问,再次验证。

师:是不是所有的分数都这样呢?根据这个规律,我们一起来来找找与1/3相等的分数。

生:2/6,3/9......现在请大家再结合老师准备的纸验证一下。

小结:通过验证,我们发现这个结论也是成立的。

师: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发现和一个分数相等的分数有无数个。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数据,学生发现了分数分子和分母变化的规律。但是,这是否只是一个特例呢?教师通过这个环节,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看看其他分数是不是也具有这样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同时让他们进一步体会分数基本性质产生的过程。)

(二)自主尝试,归纳性质

师:根据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谁来说一说。

学生自主尝试,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

在学生不断的补充完善下,教师板书呈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深化理解,解读性质

1.深度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在这句话中,哪些词语很重要,为什么?为什么要把0除外?

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2.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结合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1)复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规律。

(2)结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小组之间说一说。

(3)学生汇报。

小结:数学知识之间处处有联系。

(设计意图:“商不变规律”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基础。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生刚刚学,印象深刻。但是“商不变规律”是学生四年级学过的内容,时间隔得太久,学生已经遗忘,本环节通过再现“商不变规律”的内容,帮助学生回忆旧知,帮助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四、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想一想,它能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生1:我们可以将一个分数化成大小不变但是分子分母都变化了的分数。

生2:我们可以比较分数的大小。

1.出示例2,引导学生审题。

2.学生尝试解答,独立完成。

3.学生汇报答案。教师强调一定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才不会发生改变。

4.可以让学生尝试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

五、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六、回顾反思,总结全课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数学小故事 《分马问题》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6

师:如果把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2.5,那么又变成了几分之几呢?它们的大小还会相等吗?请同学们猜猜?(会或不会)光凭猜想是不行的,现在我们一起来验证。

师:请一大组算的分数值,请二大组算乘2.5后变成了几分之几?再请三大组算除以2.5后变成了几分之几?引导: = 再把它改成1520,求它的商, =再把它改成2.43.2,求它的商。

师:请一大组齐声说得数是0.75,二大组的得数呢?三大组呢?这三个数的商都是0.75,这说明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2.5和同时除以2.5后大小都是怎样的?(不变的)

师:是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不仅可以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整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小数,分数的大小是不变的,那么,分子和分母可以同时乘或除以任何相同的数吗?(0不能)如果分子,分母同时乘0后,变成了0,可以吗?(不可以,分母是0没有意义,另外也改变了的大小啊)(出示课件)

师:是的,这个相同的数必须0除外(板书:0除外)

【设计意图】:

本节设计是为了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真棒啊!不仅发现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还能想出各种办法证明它,完善它,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怎么说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   页的内容,看到分数的基本性质请做上记号,看完的同学请举手示意给老师(大部分同学看完后)请把书上分数的基本性质齐读一遍。

师:同学们读的好!那么同学们会不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问题呢?老师试目以待,敢不敢迎接老师的挑战?

师:我有一个分数(板书)你能说出与它下相等垢分数吗?每次都问:你是把它的分子,分母同时怎样?问:这样的分数你能写出多少个?

生:无数个

师:是的,任何一个分数都会有无数个分数与它相等地。

【设计意图】:

本节设计是为了

师:出示课件

例2   把和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请一位同学读题)并点名回答,并问你是怎么想的?

师:请同学们看“做一做”

师:再请看下一题(判断题)

⒈把分数变成后,分数的值就扩大了2倍(    )

⒉==           (    )说明”同时”很重要.

⒊==        (    )说明不仅要”同时”,还要求这个数要怎样?”相同”

⒋==        (    )

⒌==    (    )

⒍==  (    )说明了什么很重要?”0除外”

⒎==        (    )

师:通过这个题目的练习,请同学们想想,在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同时,相同,0除外)板书时老师把这几个词语换成红字。

师:那我们再把分数的基本性质齐读一遍,把这3个关键词重读,大家会读吗?要不要老师示范一遍?(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

本节设计是为了

师:课件出示小明蛋糕题

小明过生日时,全家人在一起吃蛋糕,小明分给爸爸这个蛋糕的,分给妈妈这块蛋糕的,小明给自己分,谁分的最多,谁分得最少?

方法一:=                  方法二:=   =

因为                          因为

所以                          所以

师:小明真是个孝顺的孩子,分蛋糕会给爸爸,妈妈多分上些,希望同学们也要像小明一样,能够孝顺父母。

【设计意图】:

本节设计是为了

师:再请看下一题

的分子加上6后,分母要加上几,分数的大小不变。

1)(6+2)2=4   54-5=15

2)==

师:这是一道思考题,试试看,你能想出哪些办法?

【设计意图】:

本节设计是为了

四、全课总结

我想问问大家,你们今天有什么收获?(点名回答)

师:是的,只要学习就会有进步,希望同学们每天努力学习,每天都有新的进步,个个成为知识渊博而又充满自信的人。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设计意图】:

本节设计是为了

《分数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文档 篇7

1“.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有相关的知识基础,“小数乘除法、商的变化规律、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是学生自主探究分数基本性质的必要前提条件。

2.教材呈现的探究顺序是“观察———猜测———验证———归纳”,在验证的过程中运用举例和商的变化规律。可往往学生不易想起商的变化规律,因此在举例验证后,让学生与商的变化规律进行对比,加深理解。

3.此教学设计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一课的启发,课中引导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对商的变化规律进行改写,进而鼓励学生寻找验证方法,多方验证。

【教学实录】

1.回顾旧知,制造生长点。

师:解答2÷4=()÷8,并说说依据。

生:填4,除数4乘2是8,所以被除数也应该乘2。

师:这是以前学过的什么规律?内容是什么?

(生回顾商的变化规律)

(学生计算并填空)

师:你运用了什么规律?

2.大胆猜想,操作验证。

(引导学生猜想)

师:能不能根据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将商的变化规律改写为与分数有关的算式?

生:可以把“被除数”替换为“分子”,“除数”替换为“分母”,“商”替换为“分数值”。

(引导学生寻找验证方法)

师:这是一个大胆的猜想,能不能成立还需要对它进行验证,怎样验证呢?

(学生小组合作,互动交流)

生:写出一个分数,分子分母都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得到一个新的分数,然后再看看它和原来的分数的答案是不是相等。

师:你们的方法大致相同,都是使用举例验证法,我们来梳理一下举例验证法的步骤。

(多媒体出示:第一步是写出一个分数,第二步是给它的分子、分母同乘或者同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得到一个新分数,第三步是看新分数与原分数是否相等)

师:你觉得哪个步骤比较难?

生:第三步。

师:如何验证两个分数是否相等?

生:画图。

生:计算。

师:怎么计算?

生:分子除以分母,用小数表示它们的结果,然后比较小数的大小。

师:不错的方法,请同桌两人合作,举例验证吧!

(学生汇报交流)

第一组出示:

师:先找的是哪个分数?

师:你们验证了同乘一个相同的数,那同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呢?

生:把两个分数倒过来就可以了。

师:说得具体一点。

师:很棒!因为乘除法是逆运算。

第二组出示:

师: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3后,分数值也相等,对吗?

(学生质疑,继续验证)

师:你们取的相同的数都是整数,取小数可以吗?

第三组出示:

师:分子分母同乘了几?

生:同乘了2.5。

师:验证的结果是什么?

生:可以。

师:这个相同的数是小数也可以,那么0可以吗?

生:不行,因为任何数乘0都等于0,而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

师:通过验证,我们发现这个猜想是正确的,对不对?

生:对,是正确的。

师:这个规律是分数的一个重要性质,叫作分数的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

3.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师: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我们是怎样学到这些知识的?

【课后反思】

《分数的基本性质》案例研究 篇8

一、以故事导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需要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近或认识的倾向。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它的存在是一个求知的起点,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对整个学习起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和强化等系列作用。因此一节有效的小学数学课,首先是解决学生想学,爱学的问题。

在进行备课时,我觉得如果根据教材的安排来导入,显得有些平淡,也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设计了一个阿凡提的故事,让阿凡提给三个儿子分田地,分得的结果看似不公,实则相同。并让学生作为裁判来评一评,这样一来,让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必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会空前高涨。同时,我又把这一悬念暂时先放一放,等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学生就会恍然大捂。原来,三个儿子分得的田地实际上是一样多的,只不过是平均分的分数不一样的,其中表示的份数也不一样,但大小却是相等的,谁也没有吃亏。这样的设计,不仅使教学结构更加完整,前后呼应,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理解和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发挥集体优势,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为了有效解决教学中“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的现象,我在教学中也引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在观察分数的变化规律时,我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一点一滴,逐步发现从左往右,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依次乘2、乘4、乘8,而分数的大小不变的变化规律。从而慢慢地引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另外,在故事导入时,我也充分让学生进行讨论,看看三个儿子有没有吃亏。引导学生合作找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知识与知识之间有时是可以联系起来的。这样的设计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

三、精心设计练习题,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数学教学,做题目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传统教学教师往往进行所谓的题海战役,让学生反复做、重复做,这样不仅做累了学生同时也做怕了学生,消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如何使学生愿做、乐做,同时又能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也精心设计练习题。首先是题型变化丰富。练习中,我除了安排一些基本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填空外,我还安排了一些判断题、口答题、填图题、并要求学生不改变分数的大小,把分数改成分母是30的分数的题目。题型的丰富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是练习难度的层次性。数学题目经常出现有些学生吃不了,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为此,除了基本的练习题外,我还逐步加深难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的分子加上10,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加上几?难度的加深,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等都有了明显提高,真正把培优补差工作落到了实处。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篇9

中南小学罗艺宋

今天执教完《分数的基本性质》后感悟不少,现在与在大家共勉: 树立“以学为主”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主动探索是这堂课教学的一大特色。

本节课中,在我帮助下,学生建立了良好的认知结构,使学生肯学、能学、会学、善学。

一、激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肯学。

上课伊始,根据学生一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操作,初步感知3个分数的相等。

首先强调三个圆大小是一样的,使学生明确被看作“1”的部分是相等的。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状,并用阴影分别表示出三个分数。学生凭借观察比较,直观地认出这三个分数相等,并写出等式124==,而且发现这三个分数虽然分子、分母不同,但分数的大4816

小是相等的。

二、激疑设难,促使学生能学、会学。

面对出现的等式,我用激疑的方式问学生:“这几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同,为什么分数的大小相等呢?”使学生能带着具体的问题研究材料,对具体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为了揭示三个分数之间的关系,从和,和,和,让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描述,逐步规范。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另一部分,我采用了相同的策略,学生完成得也很出色。个人认为,我们可以适当改变以上思考过程的起点和终点,在这里,还是可以放宽学生获取知识的独立性,为学生的抽象、概括创设了思维的空间。122424481248

为了由特殊到一般,揭示刚才的规律确实具有普遍性,让学生进行举例验证。课后发现,这一环节的设计存在问题。个人认为,为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可抓住知识的生长点、分化点,如果换个角度设计: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启发学生:“谁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说明为什么分子、分母乘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呢?”„„再逐步提出一系列问题,从而使学生舍弃具体的数,抓住本质,归纳出“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引导发现,促使学生善学。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篇10

1、通过羊村长分饼的故事,创设了实用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放手让学生操作、观察、比较,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动手操作三张正方形的纸张,把它们平均折成2份、4份、8份,取其中得1份、2份、4份,图上颜色,并用分数表示,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商不变的性质、除法与分数的关系的复习,帮助学生意识到商不变的变规律与新知识的联系,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让学生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总结概括分数的性质,遗憾的是没能处理好商不变的性质与新课的关系,这部分的内容反而变成了累赘,占用了课堂宝贵的时间,打乱了整个教学的严谨性。

3、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了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练习题的设计注意了针对性、多样性、深刻性、灵活性。归纳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先进行基本练习,深化对分数的基本性质认识。通过应用拓展,使学生加深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0除外的环节设计是本节课的亮点,在学生根据三个分数归纳出分数的基不性质后,缺少0除外这个难点,我设计了判断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0,让学生通过练习,马上想到0不能做除数,在分数中分母不能为0,引出: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必须0除外。有效突破了难点。

本节课出现的不足是:创设了故事情境,出现了三个分数,但是没有利用好。出现了顾此失彼的现象;猜想的验证过程过于单一,只采用了折正方形纸的方法来验证,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来验证,如画线段图、折圆,折长方形、分苹果图等方法来进行,这样尊重了学生的意愿,也扩大了探究的范围,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在形成性质过程中,对分数基本性质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性质等的整合没处理好,导致了教学不严谨,课堂出现了师多说,生少练的现象。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活动空间,精心备课,备教材,备学生,立足学生实际,进一步提高教学实效。

★ 《分数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

★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 人教版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设计

★ 对数函数性质教学反思

★ 二氧化碳性质教学反思

★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分数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文档 篇11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学习本内容之前, 学生已清楚理解分数的意义, 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规律等知识, 这些都为本课学习做了知识上的铺垫。本课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既与整数除法的商不变规律有着内在的联系, 也是后面进一步学习约分、通分、分数计算的基础。

教材是这样编排的:例1让学生用分数表示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 再把大小相等的分数填入等式;例2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对折, 涂色表示它的, 继续对折, 每次找出和相等的分数, 用等式表示出来, 再观察等式中的分数, 分子、分母如何变化, 从而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再用商不变规律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中, 我反其道而行, 先复习商不变规律, 再根据除法与分数的关系, 从商不变规律推导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然后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验证。

【案例解析】

一、搭建“脚手架”

“脚手架”是一种辅助工具, “君子善假于物”, 我们要善于借力。教师借助学生已学过的“商不变性质”, 用推理、验证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搭好一个漂亮的“脚手架”。

【教学片段1】

交流前置作业:

1. () ÷3=2÷6=3÷ ()

你是根据除法的 () 规律填写的, 请把这个规律写出来。

2.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你觉得分数与除法一样, 也有什么规律?

生1:1÷3=2÷6=3÷9, 我是根据除法的商不变规律来填写的,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0除外) , 商不变。

生2:我赞同他的观点, 也是根据除法的商不变规律来填写的。

生3:我来解决第二个问题。我们已经知道: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 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因此我可以推导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0除外) , 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推理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 能使我们举一反三, 掌握新知识。刚才这位同学的推理, 你们认同吗?怎样来验证?

【反思】学生不是一张白纸, 但这张纸上到底涂抹了什么“底色”, 勾勒了哪些“线条”?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生实施知识的“填灌”, 而应当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 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生长新的知识经验, 搭好一个漂亮的“脚手架”。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初步推理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既尊重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 又让学生合情推理, 掌握学法,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二、用好“问题串”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好的数学问题有两个标准:既能反映当前学习内容的本质, 又在学生思维能力的最近发展区。

【教学片段2】

师:对于分数的基本性质, 你们还有哪些问题想问?

生1: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的意义变了吗?

师:你们赞同吗?

生:同意。

师:继续提问。

生3: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是乘或除以同一个数, 这个数可以是除0以外的任何数吗?包括小数和分数吗?

生4:我认为可以是除0以外的任何数。我也举这个例子, 再用分子除以分母发现分数的大小是不变的, 小数可以, 分数当然也行, 因为分数和小数可以互化。

生:没有。

师:那可以是除0以外的任何数吗?

生:可以的。

师:继续提问。

生6 (基础比较差的)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 分数的大小变吗?

生7:除非巧合, 肯定会变。如: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2, 分数大小变了。

【反思】质疑是学习、思考和探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学校倡导“核心问题”教学, 其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出示分数基本性质之后, 让学生说说对于分数基本性质还有什么问题想问。一只只小手像雨后春笋般举起来:“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的意义变了吗?”“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是乘或除以同一个数, 这个数可以是小数、分数吗?”“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 分数的大小变吗?”学生提的问题是多么的到位, 多么精到。这些问题令我惊喜。“这些问题谁能解决?”教师的又一问激起了学生的大讨论, 学生通过举例子的方法一一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问的精彩, 答的同样精彩。

三、打开思维张力

【教学片段3】

师:假设刚才的性质成立, 我们用这个性质来找出几个与相等的分数。

生3:我的方法也很简单, 用计算的方法。根据性质我找到是相等的, 分子和分母同时乘25, 我把这两个分数都化成小数都得0.5。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案例 篇12

蔡甸区玉贤镇蝙蝠小学

刘海涛

一、教学设计说明

探索性问题的设计研究我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对问题的精心设计,一是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教师以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探索,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从而达到探究的目的,针对这点认识,这节课在我们学校课题组成员的集体备课下,作了这样的设计。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发展思维。

1、情境的创设:“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提倡要关于创设情境,小学生天生具有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而这些特征往往是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导火线。通过和尚分饼,创设问题作为引子贯穿全课。利用课件中生动的动画,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点在这节课中我个人觉得达到这个目的。

2、探究活动与数学逻辑思维过去我们常为学生设计相同的学习方式并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流程展开学习。比如这节课的验证猜想中一本来我是设计了让学生按折、画、剪、比的步骤一步一步来引导学生操作,这样的设计看上去会很热闹,其实学生的操作依然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后来,为了给学生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我重新设计:“课桌上的信封里放着一些材料,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如果你觉得不需要材料,当然也是可以的。”这样的设计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探究空间,也增添也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本人教学能力不够熟练,学生紧张,表现出来的并不像我所想像的那般,但至少可以算已是对传统的一种大胆的突破吧。

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感知、理解、提升、归纳、概括方面,我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表达、辨析、质疑的训练,尽量不给学生的数学思维加上框框,让学生展开思维,大胆思考,学生也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如:这相同的数能不能包括小数,如果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一个小数,那所得的数还是不是分数呢?为什么要零除外?大小不变能不能说成结果不变呢?等等一系列有价值的问题,并重视引导学生采用举例说明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我想这可能也是我这节课比较有收获的一个环节了。能真正地体现自主开放,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小组合作交流我们班由于在开展课题研究之前,很少可以说几乎没有合作的习惯。而这学期的小组合作的训练方面也做得不够,只能说是交流多于合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我预测不到的情况。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有两处合作交流:一个是在验证猜想时合作,由于对小组的要求比较复杂,所以我运用了多媒体优势将小组合作要求打在屏幕上,这样学生就有了合作的方向,并且能对合作的效果加以对照,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另一个是在发现规律时合作探究,交流沟通。这时由于本班学生的实际,学生基本上处于一种交流的状态,不能说是合作了。有待今后对这个问题进一步努力。

4、有效地处理课堂生成资源当教师个人的设计意图与学生的实际的实际不相符合,而学生表现出来的行为或语言又是有价值的,这时教师该怎么处理,我认为这就是对课堂生成资源的把握问题了。另一个课堂生成点在其中有一个学生运用了商不变的性质来解释了1/4=2/8=4/16的原因,我却忘了将本节课的一个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的知识点遗漏了,那就是商不变的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联系与区别?这是一个很具有探究交流价值的问题。可惜我在预设与生成的把握方面做得比较欠缺,暴露出的问题也正是今后必须要努力

去学习的地方。

5、练习的设计为了有效地防止学生在课堂教学后期产生注意力分散,较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练习设计方面,尽量给枯燥的练习赋予丰富多彩的形式,一方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放松学生的心情,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知识,本案例中设计了:①有探究结束后的分辨是非,②有新课中的尝试性练习,③有游戏活动。较好地把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结合起来,学生学得轻松、愉悦。但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如何与练习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这也是一个很值得我个人反思的地方

反思教学的主要过程,觉得在让学生用各种方法验证结论的正确性的时候,拓展得不够,要放开手让学生寻找多种途径去验证,而不能局限于老师提供的几种方法。因为数学教学并不是要求教师教给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

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使学生经历分数基本性质的探究归纳过程,理解并掌握分

数的基本性质。

2、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规律的关系。

能力目标:

1、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

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迁移类推能力,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 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德,并

在探究获取新知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小组准备四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片、直尺、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讲故事(课件显示相关画面)

生日那天,有五个学生给老师过生日,老师拿出了三个大月饼。这时小明、小红、小林马上叫起来了,说要我分月饼。老师从第一个月饼里分出了 给小明,从第二个月饼里分出 给小红,从第三个月饼里分出 给小林。

2、思考:我是一个公平的老师吗?(分组讨论)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实验研究,初步体验性质。

谈话:老师给你们三张同样大小的圆纸片,我们可以把纸片看做西瓜,纸片已分别进行三等分、六等分、九等分,请你们把孙悟空第一次要分给猪八戒的1/3,第二次要分给的2/6和第三次分给他的3/9分别涂色表示,再比一比三个分数的大小。

组织学生交流:通过比较,发现1/

3、2/

6、3/9其实是一样大的。(板书:1/3=2/6=3/9)问:这三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谈话:我们经过研究可以证明猪八戒其实没赚到便宜,他被戏弄了还沾沾自喜呢!

2、创造分数,再次体验性质。

提问:这三个分数平均分的份数和取的份数都不同,但是大小却相等,你能用折纸的办法创造出一组与1/2相等的分数来吗?

学生动手操作: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纸,进行对折,涂色表示它的1/2.继续对折,每次找出一个和1/2相等的分数,并用等式表示出来。提问:你折出了哪些相等的分数?你是怎么折的?

展示折出的图并板书等式:1/2=2/

4、1/2=4/

8、1/2=8/16。(注意折法多样化的交流。)

提问:黑板上几组相等的分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板书: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分数的大小不变。

谈话:它们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变化规律。

3、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提问:观察例2中每个等式中两个分数,看一看他们的分子、分母是怎样变化的?我们先从左往右看,1/2是怎样变化成2/4的?再从右往左看,2/4是怎样变化成1/2的?你能把课本61页例2中的括号都填写出来吗? 学生观察思考,并把变化情况写下来。组织班内交流,并板书变化等式。

谈话:观察1/3=2/6=3/9,你也能观察分子、分母的变化,写出像例2中一样的等式吗?板书(略)

提问:先观察左边的这组等式,从上面的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试着归纳变化规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板书:都乘以

相同的数)

再观察右边的这组等式,从上面的变化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通过分析比较每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得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板书:都除以)

引导思考:都乘以、都除以两个“都”字,去掉一个怎么改?(去掉第二“都”字,换成“或者”)再对照教科书中的分数基本性质,让学生说出少了什么?(少了“零除外”)讨论:为什么性质中要规定“零除外”?(板书:零除外)

齐读分数的基本性质。先让学生找出性质中关键的字、词,如“都”、“相同的数”、“零除外”等。然后要求关键的字词要重读。师生共同读出黑板上板书的分数基本性质。

讨论:孙悟空运用什么规律来分饼的?如果猪八戒要四块,孙悟空怎么分才公平呢?如果要五块呢?

质疑:让学生看看课本和板书,回顾刚才学习的过程,提出疑问和见解,师生答疑。

4、沟通联系,加深理解

通过举例,沟通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分数与除数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如: =3÷4=(3×3)÷(4×3)=9÷12=

三、理解应用,深化新知

1、口答。

学生口答后,要求说出是怎样想的?

2、书第61页的第1、2题和第63页的第1、3题。

3、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7)()

4、在下面()内填上合适的数。

采取师生对出数的游戏形式进行,如先由教师出分子,再让学生对出分母,也可以先由学生出分母,再让教师对出分子。

5、连续写出多个分别与、、、相等的分数。比一比,在1分钟内看谁写得多。

让写出相等分数最多的学生报出来,师生予以表扬鼓励。

6、=(a、b是自然数),当a=1,2,3,4„„时,b分别等于几?

讨论:a与b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关系?依据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1、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2、你认为自己在今天课堂上的表现怎样?你帮助了谁或谁帮助了你?

三、教学反思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是本册教材第四单元的一个内容。这部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进一步学习约分、通分的基础。而约分、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计算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大小不变规律我觉得非常的重要。

本节课,我认为探索分数大小不变的规律是难点,运用这个规律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是重点。那么在课堂中如何来体现这两方面,我想用故事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一)情境的创设。

课的开始,我讲了一个猴妈妈分大饼的故事,(同学们,你们听故事吗,那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猴山上的猴子最爱吃猴妈妈做的大饼了。有一天,猴妈妈做了3只大小一样的饼,他把第一只饼平均切成了4块,拿了一块给第一只猴子。第二只猴子看见了说:“妈妈,我要2块,我要2块。”于是,猴妈妈把第2只饼平均切成8块,拿了2块给第二只猴子。第三只猴子更贪,说:“妈妈,我要4块,我要4块。”于是,猴妈妈把第3只饼平均切成16块,拿了4块给第二只猴子。同学们,你们知道哪知猴子分得多吗?)通过分大饼这一故事目的是想创设了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在课堂实施中,我发现学生还是爱听故事的,从这个故事中学生也能说出分到的饼的大小是一样的。并能非常流利地说出了每个猴子分到每个饼的1/4,2/8,4/16。接着我提出疑问,既然你们刚才说到三只猴子分到的饼一样多,那就意味着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是相等的,那我们还没有学过分子和分母不一样的分数的大小比较,你怎么知道这3个分数大小相等呢?就引出了规律的探索的第一步。

(二)、规律的探索。

在故事中学生得出这3个分数大小相同后,为了给学生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我对学生说你可以根据老师发给你的材料来验证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如果你觉得不需要这些材料,那也可以不用。这样的设计我的目的是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探究空间,同时也增添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在学生实际操作中我发现,有的学生用3个大小一样的圆、有的用3张大小一样的长方形纸,也有的学生用了分数和除法的关系,运用这个关系的时候还用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商不变性质,解决了这3个分数的大小是相等的。因为在这个环节中有学生利用商不变性质来解决了这3个分数的大小,所以在揭示分数的基本性质后也没有再提出和商不变性质的关系。本来当学生通过实践的操作后发现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是相等后,我追问:猴王把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一部分后,剩下的部分大小相等吗?你能说出一组相等的分数吗?这个追问我的目的是等一下让学生观察规律时,只有一组分数觉得太少了,所以这里让学生再说出一组分数,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以便学生更好的观察。在试教的时候,发现学生观察的时候不是一组一组观察,而是上下观察,所以本节课我就把这个环节做了调整。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独立思考,同桌的合作交流以及全班学生的交流,并通过老师的板书,很清楚的观察到分子和分母是怎么变化的。因为这个规律只是在这1组分数中得出的,还不能代表这个规律是正确的,因此我提出疑问,是不是所有的分数只要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大小就不变呢?意思是让学生再举出一些例子来验证自己刚才发现的规律是确。听课的老师问我这个环节设计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有没有必要,他们感觉这里浪费了很多的时间,曾经也听过这一课,当时这位老师是没有让学生去验证自己的发现是不是正确的,后来听课的老师说到就凭一组材料来发现这个规律是不是太少了,是不是应该提供更多的材料让学生去发现。让学生去验证自己的发现。所以这个环节我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上的,结果发现效果也不是很好,看来这个环节到底怎样上还得研究。最后自己发现的规律和书上的规律进行对比,得出相同的数“零”要除外的,从而完善规律。最后让学生说说这个规律中哪些字非常的重要,并仔细严读,更加牢固地掌握这条规律。当学生已经理解并掌握这个规律后,尝试让学生去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因此在教学例2前,我出示了我们有2/5的学生参加学校的书法小组,有4/10的学生参加舞蹈小组,哪组参加的人数多?这样设计主要是为例2做铺垫,并让学生感受到化成分母相同而且大小不变的分数是为以后分数大小的比较做好准备。做例2之前,我更关注的是如何让学生来理解这个题目的意思,让学生明白在做题目之前要先理解题目的意思,在课堂的实施中,发现学生理解的相当透彻。当请一位学生上来做的时候,这位学生直接在2/3的后面乘以4,后来我让学生擦掉,直接写答案,听课的老师说,为什么擦,我也说不出什么理由,但仔细一想,如果学生的这个错误好好的利用,那是非常值得的,因为这里一可以帮助后进生理解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去怎样做,二注意书写的格式。由于比较紧张,也没有多大考虑,因此就错过了一次很好的展示机会。最后由于时间比较紧,也没有用这个故事串联起来,本来这里还想问学生一个问题,说说猴妈妈是运用什么规律来满足三只猴子的要求,而且是分的这么公平的呢?如果小

猴子要分4块,那候王怎分才公平呢?如果要5块呢?这个其实是思维的拓展,没有好好的利用,非常可惜。所以对后面的练习带来了麻烦。

(三)练习的设计

为了有效地防止学生在课堂教学后期产生注意力分散,较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练习设计方面,尽量给枯燥的练习赋予丰富多彩的形式,一方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放松学生的心情,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知识,本课中设计了:

(1)填空。3/5=3×()/5 ×()=9/()4/()=48/60 7/49=3/()=()/7=„„(2)判断。

① 5/25=5÷5=25÷5=5×12=25×12 ② 12/20=12+2=20+2=14/24 ③ 2/5=2×2/5=4/5 ④ 5/8=5÷5/8×8=1/64(3)游戏。老师写一个分数,你能写出和老师相等的分数?你能写几个?写的完吗?在写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

(4)1/a=7/b(a和b是不为0的自然数),当a=1、2、3、4„„的时候,b分别=?a和b为什么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有这样的关系呢?

《分数的基本性质》数学教学反思 篇13

再说效率高,高就高在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努力体现“趣”、“实”、“活”三个字。课上得有趣、有吸引力,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学习效率必然高;课上扎实,重点突出,讲求实效,更是教学效率高的关键和核心问题。例如,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归纳,揭示规律,从,它们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到。“都”字用得好,怎么改?把第二个“都”字换成“或者”为什么好?再到,重点突出,步步深入。又如,沟通分数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的联系,练习有层次、有坡度,从乘以或除以具体的数到用字母表示的数,从唯一答案到有多个答案,逐步深化。既巩固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学会了运用,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起来有味道。听课的教师听起来更有味道,上课结束时,上千名教师自发地热烈鼓掌,就是大家时这节课的评价。

《分数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文档 篇14

一、教学片段一

学生通过观察, 得出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 (0除外) , 分数的大小不变。”我出示了以下习题:

显然, 这三道题目是为了检验学生是否会直接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求解, 同时强化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记忆, 可谓基础, 学生当然轻松过关。一个学生说:“分母2变成了24, 24是2×12的结果, 所以1也要乘12, 即二分之一等于二十四分之十二”;一个学生说:“同理, 24=8×3, 那么10×3=30, 所以第二题括号里填30”;又一个学生说:“第三题也不难, 9是3的3倍, 想21是几的3倍呢?自然是7。63÷21=3, ( ) ÷9=3呢?三九二十七。”

二、教学片断二

我指着学生刚才解答的提问:“现在以你们得出的为题, 男生填分子, 女生填分母, 看谁填得快?”

男生:1, 女生:2。

男生:2, 女生:4。

男生:3, 女生:6。

男生:24, 女生:48。

几组练习之后, 改为老师说分子, 学生说分母, 课堂气氛颇为轻松愉悦。但就在学生越发得意之时, 我说分子改为11, 请问分母是多少?

热闹的课堂顿时变得鸦雀无声。不一会儿, 有了窃窃私语:“12除以11除不尽呀, 怎么办?要么老师出错了?”我静静地等待着, 一只小手举了起来:“老师, 我觉得分母应该是22。”我追问:“为什么呢?”学生响亮地回答道:“12除以11是除不尽, 但是二十四分之十二不是等于二分之一吗?二分之一的分子分母同时乘十一, 就是二十二分之十一。”教室里掌声雷动。

三、教学片断三

我们回看前面的一题同学们的解题思路是理由谁能再说一下?学生答:“分子分母同时乘3, 分数的大小不变。”我接口问道“那

老师的题目刚一出来, 就有同学抢着说:“太简单了, 填10。”另一些同学笑了:“就这么简单吗?”没多久, 一堆小手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 一同学回答道:“加号是一个陷阱, 分子分母同时加上10, 分数的大小有变化, 不信你看而正确的解题方法是10+10=20, 20是10的2倍, 8×2=16, 16-8=8, 所以分子的括号里填8, 这样才符合分数的基本性质。”有理有据, 也正是我想说的思路呀。表扬了这位同学, 我紧跟着提问:“那么括号里是填24吗?”学生们先计算出了新的分子得32, 用32÷8=4, 再将分母10乘4得40, 最后用40减去10, 算出了要填的数30;小结中学生们还特意指出分子分母同时加上或者减去同一个数, 分数的大小不一定相等, 必须是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同一个数 (0除外) , 分数的大小才不变。更欣喜的是, 有一个同学提出:“还可以这样思考, 把8当做1倍数, 加上24就等于加上了3个8, 这样分子变成了4个8, 那么要保证分数的大小不变, 对应的分母应该变成4个10, 也就是分子分母同乘4, 这样新的分母就是40, 40-10=30是答案。”你看, 分数的基本性质被学生用活了。

维果茨基说:“有效教学的不二法门, 乃是超越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 领先一步, 带领并辅助他们学习新知识。”差不多就是我们常常强调的“跳一跳, 摘果子”。回顾《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 片断一中的练习帮助学生初步运用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 (0除外) , 分数的大小不变”的规律, 不难;然而以此题生长出片段二中的习题一下子置学生的思维于窘境, 因为初看上去, 这一题似乎并不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这样学生“接近全知而又不能全知”, 智力得到了极大的考验, 也就产生了如心理学家们所研究的那样:思维在紧张和好奇中, 得到充分激发, 灵感终于被唤醒。

《分数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文档 篇15

1、让学生经历分数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初步建立数学模型。

2、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为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等思维能力及(渗透变与不变)数学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它是约分,通分的依据

三、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初步建立数学模型。

四、教学准备:

课件、正方形的纸。

五、教学设计过程:

(一)迁移旧知.提出猜想

1、回忆旧知

猜信封:老师手上的信封里有一个数、一道算式,我抽出其中一张,谁能猜出另一张是什么?出示:2÷3

你为什么这样猜呢?引导学生回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媒体演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被除数÷除数=

谁能说一道与2÷3商一样的除法算式?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板书算式。你为什么认为这些算式的商是一样的?引导学生回忆什么是商不变的性质?媒体出示:商不变的性质: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2、提出猜想:

既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么紧密.除法有商不变性质,那分数是否也会有这样的性质,请大家大胆猜想一下。(学生可能根据商不变性质推导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学生汇报后投影出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二)验证猜想,建构新知

A、看图分类

下面是一组相等的正方形,请写出每个图形阴影部分所表示的分数,并把相同的分数分在一起。

B、讨论方法

师:你是怎么判断它们相等的?

师:它们相等,用算式可以怎么表示?

C、研究规律

师:这些相等的式子,除了我们从图上看到的大小相等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秘密呢?

利用研究卡进行研究。

确定的研究对象

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

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得到的分数

研究对象与得到的分数相等吗?

相等不相等()

猜想是否成立?

成立()不成立()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揭示课题: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板书)

师:为什么要0除外?

师:对于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让学生互相讨论,并进行说明。)

练习:2/3=()/18、6/21=2/()、3/5=21/()、27/39=()/13

师:这里面什么变了,什么不变?(生:分子和分母变了,但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分子与分母是怎样变化的?(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师: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有什么联系?

D、质疑完善

3/4=3×()/4×()

师:括号中可以填哪些数?

预设:可以填无数个数

师:如果只用一个数来表示,填什么数好?

预设:字母

师:这个字母有什么特殊要求吗?(0除外)

得到一个初级的数学模型。3/4=3×X/4×X(X≠0)

让学生打开课本进行阅读、内化,并想一想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练习升华

1、5/7=()/35、3/4=9/()、3/()=12/20、16/24=()/3

2、把5/6和1/4都化为分母为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把2/3和3/4都化为分子为6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4、把2/5的分子加上2以后,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多少?

5、和哪一个分数大,你能讲出判断的依据吗?

(四)总结延伸

师:这节课学了什么?

师:如果一个分数为A/B,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A/B=A×X/B×X(X≠0)或A/B=A÷X/B÷X(X≠0)(板书)

六、作业

上一篇:上海外地车限行规定下一篇:马年新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