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冰心有感

2025-01-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读冰心有感(共10篇)

读冰心有感 篇1

在诗集里冰心把母爱视为最崇高最美好的东西,有这样一首诗: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冰心用比喻手法,把鸟儿和巢比作孩子和母亲的关系,直接抒情,把浓厚的母亲之情表现出来,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在诗集我最感兴趣的是赞扬童真的诗歌,它与母爱紧密相连,写出了作者对童真、童趣、童心及一切新生事物的珍爱,有这么一首小诗:

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 小孩子!他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

在冰心的诗里把“伟大”一词用在小孩子身上,更加体现了诗人对孩子对童真的赞美,看到这首诗,我不由得想起了弟弟怕踩疼小草的情景,即兴做了这么一首诗:

弟弟怕踩疼了小草,他那可爱的举动,露出了天真与无邪。

诗集中让我喜欢的还有对大自然赞美的诗,在下面这首小诗集里冰心有把童真,母爱,自然融为一体:

我们都是大自然的婴孩,卧在宇宙的摇篮里。

这首诗中冰心把人类与大自然关系是这样看待人类与大自然关系的:人类来自自然,归于自然,人与自热应是一致的。情不自禁我也仿写了一首:

我们都是那一闪一闪的星星,闪烁在宇宙的怀抱里。诗集里还有一类就是对人生感悟的诗。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这首诗语言清新淡雅又晶莹明亮,明白晓畅又情韵悠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她呼吁人们不要做井底蛙。我也仿写了一首:

天空的鹰。

当你敞开翅膀飞翔时,天地便大了。

读冰心有感 篇2

最近,随同组教师参加了一个教学观摩活动。课堂上教师首先简单介绍了作者冰心,让学生初步明晰其为人与诗作“爱”的要义;然后,梳理了这首诗歌中的几个生疏和易读错、写错的字词;接着,让学生诵读诗歌,概括诗意;最后,教师总结全诗,引导学生运用适宜的事物表达真挚的情感。

这样的教学流程看似四平八稳,但是这样的教学少了一个至关重要、灵魂式的东西———文学的味道。单从本单元的教学总要求来看,“亲近文学”并没有在这节课里得以体现,这明显背离了教材编写者的良苦用心。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回到文学教学的正道上,找回文学教学的味道呢?

一、比较式诵读,引导学生初步品析文学之味。

任何作品的赏析都是由诵读开始。但是在具体过程中,不少教师要么是任由学生自主诵读,要么仅仅满足于音频范读。这两种做法都不可取,前者不能及时发现学生诵读的问题,后者不知道怎样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诵读方法。

在诵读方面,比较式诵读是可取的方式。第一种诵读,是学生与教师之间诵读的比较。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诵读,将各自真实的文学诵读状态原生态地呈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的是真实记录学生的诵读情况,特别是错误的地方;然后,教师范读,让学生比照自己与老师之间诵读的差异,教师重点纠正学生诵读错误点。第二种诵读,是学生与音频材料之间的比较。音频中的诵读大多由专家录制的,一般较为标准,教师要组织学生倾心听读,在比较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通过反复听读、跟读的方式,最终学会契合文学节奏的诵读方法,读出文学的味道,进而喜欢上文学诵读和鉴赏。

二、探究式精读,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文学之义。

如果说比较式诵读仅是从浅表层面理解诗歌的话。那么,探究式精读则是更深层级的鉴赏,是进入文学殿堂的深度体验。

首先,应引导学生探究冰心选择纸船作为情感寄托物的原因。通读全诗,可以发现叠纸船是作者在当时情境中表达情感的最佳方式。那时,她远离家乡、母亲,孤身一人去海外求学。在船上,她关联性地想到了用儿时叠纸船的方式寄托自己复杂的情感。另外,作者选择的纸船都是很小的,就像当时的她一样是孤弱的、处于旅途的风雨飘摇之中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纸船与作者重影,这两者之间是相似的,甚至可教育学生将其画上等号去理解。

其次,对本文主题的探究。有的教师直接引导学生从这首诗歌的副标题“寄母亲”中获取启示,得出思念母亲这一主题。这个方法有一定的鉴赏、解题指导意义。但是,对主题内容丰富性的理解,就可能因为这种快捷而“流失”了众多有效信息。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到对母爱的讴歌,本文表面是在抒写自己对母亲的思念,实则内蕴着母亲对自己女儿的眷念之情。其实,这个是比较好理解的。女儿思念母亲,是因为母亲爱她;母亲能够在梦里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是因为她白天一直在牵挂着远行的孤女。于是,从这两个角度就可以解析出母爱的主题。如果仅有母爱主题,这首诗歌似乎就显得单薄许多。教师可引导学生研习冰心叠纸船,希望其入母亲的梦这个系列活动。从常理来看,这是不现实的,是一种虚妄的幻象;但从心情来看,这是童真的体现,正因为这种童真使得诗歌的表达具有了想象的张力,使得情感的表达既真又幻,使得母爱主题的深沉性得以巧妙彰显。

三、交流式悟读,引导学生多维碰撞文学之光。

每一个学生对诗歌文本的解读都是有局限性的。有人的理解处于浅表层面,有人的理解比较深刻,有人的理解比较片面,有人的理解比较全面。对于文本解读,每一个学生乃至其与教师的交流式悟读是不可缺少的。只有经由多层级的思维、思想碰撞,文学之光才会灿烂,深入人心。

第一种交流是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当前文学教学的一大弊端就是学生少有深度研习文本的好习惯,大多满足于一次性的阅读与理解。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潜心于咬文嚼字的工作。

第二种交流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这是客观事实。为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之间互相表达自己对诗歌文本的理解。

第三种交流是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对诗歌文本的理解自然要高出学生一个层级。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就显得相当必要。在具体操作时教师不可过早地表露自己的观点,不然会出现“一言堂”现象,学生会处于教学的弱势地位,习惯性地生硬地接受教师的观点。

读《冰心》有感 篇3

一个人不可能天生就是强者,在经历了百般磨难、面对他人的冷嘲热讽,你度过了这些坎坷,就会成功了。生活中,有很多人认为自己很弱小,不敢面对世界,不敢创造一个新的生活环境,不敢与外界接触、交流,他们把自己密密地包裹起来,封锁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同样也封锁了自己自己进步的步伐,所以他们永远只能在原地踏步,而不能像小草一样占领原野。

就说说我自己吧:一二年级时,我唱歌很好,参加比赛都是第一名。然而当我们年级升高到三年级时,一次我被老师叫上台唱歌,唱得破音了,另一个女生超越了我,从那以后,老师给我机会上台唱歌时,我都变得缩头缩脚,而那个超越我的女生每次上去唱时都能受到表扬,很多人都渐渐认为他唱歌比我好了,胆怯,使我逐渐失去了自信。

今年的声乐比赛,我认为自己太弱了,一定拿不到好成绩的,所以我就没去参加,那个女生去参加了。一天下课时,班主任风风火火地赶来,和颜善目地对我说:“桓艺,声乐比赛为什么不去参加呢?音乐老师都点名问你为什么不去呢!人嘛,都应该给自己一次机会。音乐老师说,你唱歌其实很好,稍微指导一下比章沐(那个女生的名字}好多了!这样,老师老师就让你去主持唱歌比赛啰!”啊!原来在老师心目中,我从来都不是那个普遍、弱小的同学!这让我有了勇气,有了朝前迈步的勇气。声乐比赛我去主持的时候,老师的话印在我的脑海里,我自信满满的主持比赛,声乐比赛算是有了个圆满的句号。

读繁星春水冰心有感 篇4

冰心奶奶原名谢婉莹,福建省福州市人,“五四”运动爆发之后,她便把原来想要从医的理想彻底泯灭了,开始了文学创作活动,这一点与鲁迅似乎相差不多。自199月起,她便以“冰心”这一笔名陆续发表了许多短篇小说,引起了较为强烈的社会反映。冰心奶奶的作品有《分》、《冬儿姑娘》等。从这些作品中能看出她对劳动者的苦难生活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毕业后的她赴美留学,而后又回到祖国,可见其心中满载着祖国家乡。

冰心的童年是在温馨优裕的环境中度过的,她从小父亲便常年在外,很少与家人团聚,但博大无私的母爱,却给当时的冰心无尽的抚爱和温情,所以,在冰心心中,母爱早已深深植入,并且成为了她一生中精神的原乡和永恒歌颂的主题。

她曾将将母爱比喻成大海,而自己既是刹那间溅跃的浪花,“最短的时间中,即又飞进母亲的怀里”“我挚爱恩慈的母亲,她是最初也是最后我所恋慕的一个人”“母亲......除了你,谁是我永久灵魂之归宿?”从这句句中可见母亲及母爱在她一生中所占的位置及其影响。在冰心的文学作品中,由歌颂母爱延伸开来的对于父亲的歌颂,同样也是她永恒的主题。除了这两种外,对童真的追忆、描绘和赞美,同样是她寄托理想,消泯人生痛苦和迷茫的归宿和主题。她拥有一颗净洁无暇的赤子之心,她曾把婴儿称作伟大的诗人“在不完全的语言中,吐出最完全的诗句”。冰心渴望有着母爱和天真快乐的童年世界,但这是不现实的,这时候的她便把援助之手伸向母爱和童心,也伸向美丽神奇的自然世界了。她是伟大的自然的歌人,从小生活在大海边,在她的心目中,自然的美是普遍存在的:几朵花,几棵树,一天的星月,虫声,风声,泉声,都能让人感到它无尽的美感,获得难得的情感消受和生活经验。

读冰心有感作文300字 篇5

她总喜欢把那些句子写得悬乎其悬,让大家看不懂,好像很深奥的样子,自己还口口声声说要写青少年喜欢看、看得懂的文章。那叫看得懂?

假如我把一天发生的事大致的写在一张纸上,再取个好听的名字,再加一些“!”,那叫有感于一天?

总之,冰心就是想赚稿费并成名,她不配写那写好词佳句!

读《冰心儿童文学全集》有感 篇6

文章讲述了冰心奶奶小时候经常被大人口中青面獠牙的鬼怪所吓倒,又时甚至梦里都会看见一只鬼手悠悠地伸出。但随着时间逐渐推移,长大的她也明白了那些所谓的“鬼怪”不过是心中的假象罢了,曾经不计其数次的惊恐更多的是自己吓唬自己。对于这点,我深有感触。记得五六岁大时,睡觉前我总要缠着爸爸妈妈讲故事,因此什么“人面蛇精”,什么“无头女尸”、、、这些惊人心魂的鬼故事在当时早已成了“家常便饭”,再加上本来性格胆小的我听了之后,不仅毛骨悚然,夜半一醒眼前似乎都有成千上百只威猛凶恶的妖兽朝我扑来、、、心还凉了大半截呢!

读完这篇文章,我回味无穷,想到了许多许多。是啊!我们为何会害怕鬼呢?不正是因为心中每每像放电影似的重复着那些狰狞的面孔与画面吗?其实,只要打开心中那扇紧闭的大门,忘却假象,记住真实,别自己吓唬自己,心灵的世界才会吹来阵阵凉爽的清风,令你心旷神怡。把思想的包袱抛到九霄云外,省去不必要的烦恼,这样,黑暗和魔鬼在你眼中也不过是小儿科而已。

读冰心 篇7

读冰心,读她的诗,读她的散文,读她的人生,用心去感受她的爱,她的情,她的真。冰心,一位世纪老人,一位慈祥的老奶奶,享年99岁,为中国文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籍贯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说到冰心的事业与爱情,可以说是兼收的,她的一生创造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如《繁星 春水》、《超人》、《寄小读者》、《往事》、《南归》……这些都深入人心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巴金曾这样说“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轻人都读一点冰心的书,都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并且由冰心的名字命名了一个“冰心奖”,冰心艺术奖引导孩子们迎接新时代,感受新事物,为推动少儿德智体美的全面教育做贡献。她也有一个深爱着她,她也很爱的丈夫吴文藻。手牵手走过了几十个年头,执手看世间花样年华,春去春来。

冰心散文有感 篇8

冰心奶奶通过事例,告诉了我们一个个深刻的道理,她把每个读者当作笔友,互相诉说心中的波动,思考到什么,联系到什么,就倾泻在字里行间里,用心灵的飞鸽传书来让大家分享心中的另一片天地。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色彩斑斓的童年,那是人生中最深刻最美妙的时段 。而冰心奶奶的童年却没有任何的玩具陪伴玩耍,总是勤奋刻苦的学习,这从而养成了他敏而好学的学习习惯,这种执着的求学精神让我们肃然起敬,更是我们终身值得学习的地方! 冰心奶奶---------您的文学作品令人称赞,我不禁对您竖起大拇指,您的作品和品德将是我们终身学习的好榜样!

冰心观舞记有感作文 篇9

<观舞记>是冰心写于五十年代后期的一篇散文。当时中印关系正处于蜜月时期,两国的来往比较频繁,在国际上有着许多的共同的立场和观点,特别是1955年万隆会议的召开,更进一步促进了中印关系的发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冰心以一场异国风情表演――印度舞蹈为题材,写下了这篇散文。也正因为这一大的背景,这篇散文同时也有着应景之作之嫌。文中所产生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

冰心的散文<观舞记>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来北京的表演实况,浓妆艳抹地描绘了舞台上姐妹的服饰、身段、神态和舞姿,作者倾尽全力调动了文学技艺,写得珠光宝气,光彩照人。可是华丽的外表下掩藏着真情的不足,一是作者与卡拉玛姐妹缺乏心灵的交流,二是作者对印度舞和卡拉玛姐妹的表演缺少真实的感动。散文本来就是主内的,即依托于心灵体验、心灵感悟。冰心早年的散文和耄耋之年的散文深得公众称许,因为这些散文篇篇都有一个真实的作者活脱地展示出来;惟独她在解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写的散文主外不主内,技艺甚好而感情空疏,个性流失,这篇写于1957年的<观舞记>就是例证。

-------------------华丽丽的分割线------------------

朦胧的雾气萦绕着整个舞台,神圣的灯光照在每一个角落,给人一种置身于仙境般迷人的感觉。蓦然,音乐响起,从这梦幻般舞台的后面走出了一群身着金色长裙的舞蹈演员,真是佛光普照的一闪!如千万朵郁金香般婀娜多姿;如千万盏星灯般耀眼夺目;如千万只萤火虫般闪闪发光。她们迅速地站成一排,抬着头,挺着胸,用她们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发上的.金饰,腰间的银铃,以及她们呢细腻迷人的舞步,舞出他们心中的大千世界。他使人想起:暴风雨中破土而出的新芽;她使人想起:凌寒独自盛开的腊梅;她使人想起:长青不老的松柏。那欢畅淋漓的舞姿,那优美娴熟的动作,似孔雀开屏;似莲花绽放;似飞龙穿梭。台下那排山倒海般的掌声,不单单是舞蹈的美的愉悦的赞颂,更是对她们那顽强乐观精神的一种赞颂。好一个聋哑人,好一个千手观音!

-------------------华丽丽的分割线------------------

用语言来表现舞台艺术,是很困难的,需要高超的语言技巧。但<观舞记>这篇文章却传达出一种美的感受,给人审美的愉悦。

文章通过对卡拉玛姐妹跳舞时的动作和神态具体而详细的描写,把印度的异国风情形象地在我们面前展开,又仿佛身临其境,颇有感触和美的享受,是一种真正的艺术。在钦佩卡拉玛姐妹舞技的同时,也深深钦佩冰心的语言,让我们得到语言和舞蹈的双重享受。文章的语言很有美感,让我感处最深的就是课文的开头连用了四个“假如”组成了一个奇特的排比句,也是一个很好的开头,文字优美,想象丰富,排比新奇,还极富韵律,有一种赏心悦目,琅琅上口的快感。文章中多处运用了排比和比喻手法,如“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忽而…表现出…;忽而…表现出…”等句子,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文章语言很有特色,但有些地方也有些难懂。例如“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我觉得有些理解,但又解释不太清楚。再如文中“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应怎样理解,认识有些浅显,不能完全深入。另外,文章的用词也有些别出心裁。例如“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颜色,点染出她们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中“点染”一词让我有些不解,“点染”用“绘写”或其他的词语相比,优胜之处究竟在哪里?还有,文章的主旨想表现的就只有一种艺术美的享受吗?在写作背景不明确的情况下,对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也有所疑惑。

读冰心有感 篇10

萨拉在富有的时候,经常帮助别人,得到了别人的夸赞。可别人家的小姐可不高兴了,经常欺负她。可是她一直保持一种公主该有的风度。

我的感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像萨拉那样高贵的公主,无论多么贫穷,多么富有,都要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高贵的心。努力践行自己的诺言,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个真正的公主。

这本书告诉我们不管遭遇到什么处境,都要处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保持一颗善良的心灵。

上一篇:个人理财学试卷及答案下一篇:夏日风情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