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金华双龙洞四年级寒假作文(精选11篇)
自从读了叶老先生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后,被深深的吸引住了,促使我想亲自去观看那里的奇妙景观。
在一路上我们带着好奇的心到达了目地的。一下车就迫不及待直入“双龙洞”洞口,正如叶老先生在课本里描述的那样,真得是一仰头就会擦伤鼻子呢。几秒就进了双龙洞内,哇!简直是眼前一亮,太美了!颜色五彩缤纷有红、黄、蓝、绿、、、、、岩石的形状各异,有的看上去像冰淇淋,看得我直流口水,真想上去狠狠的`咬一口;有的像二只乌龟背着一座重重的山,筋疲力尽的爬着,看得我很心疼;还有的岩石看上去像仙女般在跳着美丽的舞姿。看得我们如痴如醉!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冰壶洞”黑乎乎一片,好像进入了黑洞,跟双龙洞简直是大不相同,可是也有一方风味。静静地能听到哗啦啦的瀑布声,好像弹凑着一首首美妙的曲子。跟着声音我们来到了一个叫“母子瀑”的瀑布,看着一边是波涛汹涌的水飞流直下,另一边而是像小溪慢慢流下,我想“母子瀑”应该是这样得来的。
最后我们再盘绕着山路来到了“仙瀑洞”。听着感觉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好期待呀!进入洞内,那里奇石怪状的景观再次把我吸引住了。看得我发呆时,发现有个石头特别像佛手,旁边一看又像莲花,太漂亮了!看着这么美的景物,不管再难再陡再险的路,我也能勇敢向前冲!
关键词:游记散文,优化方法,教学设计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 游记散文所占的篇幅不在少数。 游记散文不仅描绘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景致,而且寄托了作者积极、健康的乐观情怀。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游记散文,既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借鉴景物描写的方法,又可以引领感受作者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正确态度。 正因为游记散文有着这样强大的教学功能, 小学语文老师都能够认真对待游记散文的教学。
教学设计是上好一堂课的蓝本, 教学设计直接关系课堂教学效果。 若是单从游记散文的文体特点来说,游记散文的语言是生动、优美的,所描绘的内容也是新鲜、好奇的,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加上游记散文的教学素材(文字、图片、视频等)是很容易找到的。 按理而言,要设计好一堂游记散文的教学设计并且把课上好应该不难。
游记散文的重要性及出于文体特点的可操性是明显的。可是从具体实操的角度而言,结果不是那么令人满意。 因为种种原因,小学阶段的游记散文课堂教学要么陷入热闹却低效,要么陷入沉闷又低效的尴尬境地。这是为什么呢? 结合几年来实施游记散文教学的经验,笔者认为,要使游记散文课堂教学出彩又高效,要先把优化教学设计的基础打牢。
一、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
游记散文是以写景为主的文章, 所以在教学游记散文的时候一定要先抓住游览的顺序,弄清楚作者的游踪。 弄清楚作者的游踪,有助于学生搞清楚文章的脉络。 在搞清楚文章脉络的基础上还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对景物的特点进行深入研读,让学生能够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例,叶圣陶先生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双龙洞沿途的风光,再写双龙洞洞口和外洞;再接下来写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在行文过程中,双龙洞路上的“明艳美”、溪流“变化美”、孔隙“险峻美 ”和内洞 “奇妙美 ”得到了显现 。 此外 , 叶圣陶先生还始终抓住双龙洞水的特点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比如途中是“一路迎着溪流 ”,洞口是 “那溪流就是从洞里流出来的 ”、 “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而内洞是“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研读并组织学生就游踪和景物特点进行分析,这样,同学们能够对作者的游踪和双龙洞的景物特点有清晰的了解。
二、研读表现景物的手法
优秀的游记散文在选用表现景物手法上都是很恰当而且灵活多样的。 只有作者运用恰当而且灵活多样的表现手法,所要表现的景物才能栩栩如生,具体形象。 通过研读并分析文本中的表现景物的手法,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优秀的景物描写的写作范例,提高景物描写的水平。 所以说,在引导学生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之后,紧接着的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景物描写的手法。
还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例,在文章中,叶圣陶先生运用了列数字、巧设问、写感觉、做假设等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双龙洞既有宽敞又有窄小,感觉上很险峻,但总体上很耐看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对景物表现的手法进行探究, 要求他们在研读文章的同时做好批画圈点,再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归纳出景物描写的手法。 结果我发现学生通过查阅资料, 合作探究竟然能够把景物表现手法归纳个八九不离十。 后来的作文练习环节更是让我倍感惊喜:正是因为他们对景物描写的手法有了进一步理解,学生运用景物描写手法竟异常得心应手。
三、做好文本的延伸比较
相比于写人叙事类的记叙文, 写景抒情类的记叙文要难教得多。 有经验的老师在教学写景抒情类游记散文的时候常常会使用比较阅读的方法, 通过把两三篇在内容和形式上有关联的文章放在一起比较分析、对照鉴别,这样往往很容易就会找出两文的共同点, 加深对写作技法和思想情感等的理解和掌握。 在选择课外比较阅读文本的时候,通常的做法是选用同一题材甚至同一题目的文章, 再研究比较文本在选材、立意、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异同之处。
比如说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选用季羡林先生的《石林颂(节选)》或是《黄果树瀑布》等文章与本文做比较阅读,也可以选用描写双龙洞的其他游记散文作为比较的文本。 通过比较阅读,我们就可以对比较文章的相同点进行归纳、评价,也可以对比较文章的不同点进行分析、比较,最终加深对本文的理解,使思维得到发展,提高鉴赏能力。
不管是从内容、形式还是从意趣上来看,游记散文对少年儿童都有着极强的教育意义。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务必提高对游记散文教学功能的认识, 认真钻研提高游记散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要提高游记散文教学有效性,就要先从优化教学设计入手,综合考虑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研读表现景物的手法和做好文本的延伸比较等做法,再做具体的教学实施。 只有这样,教材例子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才能在学习中获得景美、情真、理趣的真实体验。
参考文献
[1]张玉洁.浅谈游记教学中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
[2]谌勇.融自然神韵与人文情怀于笔端——游记散文写作略谈,2012.
终于来到金华了。午饭过后,我们便又乘车准备前往我们的目的地双龙洞。到了那儿,我们便飞快地来到了洞口的排队处。哇!来金华参观双龙洞的人还着不少哩!队伍一直排到了离洞口很远的地方,从我们这儿望过去,连个洞口的影子也望不到。不过洞口周围的景色还是非常迷人的。虽然我们排着的这条队伍还需要排很长时间的队伍才能是我们来到洞口,但是我们看着这小小的石拱桥,清澈的冰凉的流水,小而优美的瀑布觉得眼前一片心旷神怡。
转眼,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来到洞口,抬头仰望,我们突然发现在洞口顶端的两边各有两个龙头,我想那就是青黄二龙的龙头吧!
走进外洞,里面的样子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描述的一样十分宽敞,并且外洞的石壁上还有几处按上了彩灯,把石壁照得五彩缤纷,在洞口的那个地方我们还看到了好多很大石钟乳和石笋。终于到了坐船穿过孔隙到内洞的时刻了,我们各个怀着好奇又激动的心情跃跃欲试地想要快一点儿,仰卧在小船里来到内洞,真让人拭目以待。我们陆续躺上了小船,像这样的小船,一艘就能容下四个人,而且这个孔隙一共能容两只小来回进出。这跟叶圣陶爷爷描述的孔隙相比整整大了一倍,仰卧着小船进内洞的时候,我们也感受到了叶圣陶爷爷过孔隙时的感觉。
来到内洞,仿佛走进了一个仙洞,又好象来到了一个五光十色的大舞台。让我们大饱眼福,在内洞里随处可见映着各种不同颜色的灯光水塘。这儿是绿的那儿就变成蓝的了,这边是黄的那边就成了红的,甚至有些地方还映着紫色光,美丽极了,把黑色的单调的内洞,装饰得色彩夺目。
爸爸大约经过了3个小时开车才到双龙洞,买了票,我就迫不及待地往里走,想见识下这里是否和叶圣陶先生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样美丽,随后,我就跟着爸爸妈妈进了洞,这里真是名不虚传,既高又宽敞,到内洞时也要乘小船。轮到我们上船了,我们仰卧在小船。里,船就慢慢移动,周围很暗,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我沉住气,一会儿功夫就进洞了,洞内一片漆黑,比洞外大得多,到处都是奇形怪状的石头。我们打着电筒照在石壁上,石壁上出现了一条巨龙,那龙头形态逼真,惟妙惟肖,洞内的温度比洞外的低,感觉像进了空调房间,非常凉爽。
沿着石阶往上走,没走几步就到了冰壶洞,它是全国最大洞中瀑布,洞中的瀑布宏伟壮观。我们还在那里合了影。最后决定去地图上的仙瀑洞看一眼再走,去了后发现,仙瀑洞被列为吉尼斯纪录的世界第一洞瀑。
天下闻名,家喻户晓的双龙洞位于浙江金华。寒假,妈妈带我去玩赏著名的双龙洞。
那天下午,我们开着车驶向双龙洞,一路上细雨蒙蒙,桃花开放,柳枝飞扬,景色美丽。随后,车子渐渐上山,山上云雾缭绕,景色优美,雾在雨中显得更加柔和与美丽,就像生活在仙境一般,令人陶醉。映山红挺直了背,绽开了笑脸,就像美若天仙的少女那样娇嫩。雨停,太阳出来了,太阳折射出来的.金光十分刺眼,天边,一道彩虹显得生机,就像七种彩色的绸缎,在天边飞舞,格外的美丽。终于车子来到了在半山腰我期盼已久的双龙洞。
刚走进大门,就看见两个龙头露在石壁上,它们生龙活虎,目光炯炯,真像双龙戏珠。莫非这也就是“双龙洞”名字的由来吧。
一进洞,只见洞里人山人海,洋溢着笑声。队伍排得像一条长龙。我好不容易排到队伍,看见大家三人并排仰卧,有两排对立躺在小船上,这边的工人一按钮船就驶向洞内,真是“欲觅泉源卧小船”。啊,我怀着好奇的心躺在船上,船启动了,我看着那如木工打磨的沙纸一般的岩石就离我面部几厘米,好像一抬头准会划伤额角,擦破鼻尖。不久我们便上岸了,这是内洞。洞里十分昏暗只有几盏彩灯亮着,我借着灯光,看见那从洞顶倒挂下来的石钟乳,处处可见,上面十分干净,有着许多小点,形状活像金华特产——佛手。我边走边观察,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仙人床,听导游说摸三下有利家人,可贪心的我就摸我六下。
接着我们走了三个台阶,顺着那陡峭的小路,便来到了上窄下宽的冰壶洞。向内走着,一路上石壁陡峭,湖水清澈,景色十分宜人,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子泉,泉水奔流不息,真所谓“洞中有洞洞中泉”。我陶醉其中,迫不及待地与子泉合了影。然后,我们着梯子的扶手向上走,只听见“哗啦啦”的声音,我一看那是母泉。我靠近一看,只见那水瀑从洞顶飞泻下来,颇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叹到。那母泉比子泉壮观多了,从高处飞泻而下,溅我一脸水,那母泉真急,落在地上“哗啦啦”那母泉声音真美,就像一首连绵不断的乐曲……
南和县闫里乡段村学校 李玲
在课堂教学中我着重从口语交际、情感体验、合作探究这一块着手。例如:调查问卷是教育学生做什么事都得有计划,即使是游玩 ,也要有所收获。
课文的两条线索,都采用了小组学习的方式方法:自主制定旅游线路图,使得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角色,积极的寻找课文中作者的旅游路线,一下子就了解了文章的明线,而整堂课快结束时在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小溪流水线路图,则让学生发现了文章的暗线。如何详细了解双龙洞各部分的特点,这一部分需要老师引导,于是我采用协助导游完成绘制双龙洞地形图任务:
一是打破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界限,不能让他们感觉老是他们在那里挑战这个挑战那个辛苦得很,而导游也就是老师很逍遥。
二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帮助老师,大家一边看一边找一边讨论,一边画,师生融洽,不知不觉地了解了双龙洞的各部分的主要特点,完成了教学目标。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在体验内洞奇的时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说一说钟乳石的样子,给它取个名字,有的说“定海神针”“牛郎织女”“擎天一柱”“碧海云潭”,孩子丰富的想象力让我为他们感到高兴。
孔隙这一段是文章的重难点,我主要引导学生从船小:
乘坐方式独特以及乘船时的感受去体会孔隙的低小,自己的感受与作者的感受相结合,去读,去评,去想象,去感受,让学生真正地从内心感受到孔隙的特点。
对学生的评价要注意赏识,一个专注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击掌,都是对学生极大的鼓励,旅游结束的“致全体小朋友的一封信”中,称赞他们在这次夺标旅游活动中表现突出,学会了合作学习,绘制了非常有价值的双龙洞旅游线路图及地形图,他们已经成为小旅游家。小探险家。小绘图专家。小科学家了。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发掘自己的闪光点,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在满足感和自我肯定中结束学习。
【教学目标】
1、会写13个生字,重点把“簇、额、蜒、乳”等字写规范、漂亮;理解“明艳、突兀森郁、孔隙、蜿蜒、变化多端”等词语的意思。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按照游览顺序画出游览线路图,简要概括出景物的.特点。
4、了解一些句子在文章中的过渡作用。
【教学板块设计】
第一课时
一、板题导入(3分)
这节课,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的脚步,一起到浙江金华去游玩,课题是——(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1、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
2、简要回忆学过的游记,知道游记一般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驯顺写的(移步换景),如:颐和园。
3、交流收集的有关双龙洞的资料。
二、交流自主学习情况,扫清字词障碍(9分)
1.学生交流自主学习反映出的问题,教师相机指导:
(1)难读:突兀森郁、孔隙、臀部等
(2)难写:簇等
(3)易错:额、蜿蜒
2.课件出示读记
浙江油桐一簇臀部稍微额头
擦破蜿蜒石钟乳依据源头浓淡
突兀森郁变化多端
3、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意图】此环节是为了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为学而教。
三、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顺序。(15分)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根据自读印象从课文内容、表达情感方面随意说。)
2、再读课文,按照游览顺序画出游览线路图,简要概括出景物的特点。
(1)教师引导
教师读第1段,第2段首句,提炼出游览顺序的关键词——金华—罗店—入山。
教师边读课文2、3段边指导学生把握句意,体会过渡句的重要作用——“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2)小组合作,完成游览示意图,画出过渡句。
形式:1人读,其他听读,关键处停下来画词句,完成线路图。
交流、展示。(方法指导:检查完善,不遗漏;过渡句的提醒)
【意图】此环节是考虑到了文本的特点(游记类文章),根据文本的特点选取了教学的价值。为单元的习作“我们的校园”做好铺垫。
四、默读课文,概括景物特点(10分)
1、默读4—7自然段,批注出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
2、交流:
洞口:宽
外洞:大、高
孔隙:小、矮、窄
内洞:黑、奇、大
【意图】此环节是为了真正让学生掌握概括景物特点的方法。
五、总结全文,谈谈收获(3分)
总结说说自己学到了什么?
预设:写作顺序、过渡句、边读边想概括景物特点等
教学目的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理解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
2.让学生解释“记”是什么意思。(记载)
3.本文是一篇游记。这篇游记是叶圣陶先生于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下的。
4.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金华的双龙洞景致美丽奇特,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同学们是不是也想去双龙洞看一看,那就让我们和文中的我一起去游览,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电脑软件,点击课文朗读,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进入情境,感知课文内容。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想想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3.检查自读情况。
(l)用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可采取指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
(2)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
(3)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一张游览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点。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4)教师:作者是按照“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交待了什么?(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2.探究2、3自然段。
(l)教师: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欣赏,去感受那里的美景。
(2)学生默读、思考、勾画。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
①交流第2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
a.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再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最后说说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边答,教师边板书:
理解“或浓或淡的新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颜色?“明艳”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春天正是植物生长的旺盛时期,不断地有新芽、嫩叶冒出来。刚长出时的颜色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变深、变浓了。作者说“或浓或淡的新绿”,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绿色的特点。因为有“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所以作者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b.出示电脑课件,将沿途看到的山、花、树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使学生感受到沿途美景就像一幅明艳的彩色画卷。
c.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②交流对第3自然段的理解。
a.教师:沿途不仅有有特色的山、花、树,还有水,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山中的溪流,听听溪水的歌唱。
b.讨论交流:溪流为什么会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溪流的样子和声音时时在变化,都是“随着山势”的变化而产生的。听,溪流的声音多好听,有时发出哗哗的声音,有时发出淙淙的声音,有时发出潺潺的声音,多像一首动听的歌啊。)
C.指导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5)小结:第2、3自然段写了路上的见闻,写得有声有色,充满了对沿途景物的爱,使我们也仿佛亲眼目睹了沿途那迷人的景色。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金华观龙洞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说说课文的第1自然段和2、3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过渡:去双龙洞的沿途景色就如此迷人,那洞中景物一定更值得一看,让我们和作者一道去玩赏、去领略吧!
二、继续探究课文内容,领略金华双龙洞的神奇美景
1.自学4-7自然段。
(1)默读思考:作者在外洞、孔隙、内洞都看到了哪些景象,有何感受?
(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2.小组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自学成果,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把握如下要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从外洞到内洞的经过说清楚的,再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船的“小”,由外洞到内洞的“窄”,注意学习这种细致描写的方法。)
教师:课文中写道:“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孔隙指小洞、裂缝,应该说是小的;但又能容小船进出,那就该说是大的,那孔隙到底该说它小,还是该说它大呢?
(让学生各谈自己的理解,最后经过讨论得出结论,说它“大”或“小”,要跟它相连的外洞与内洞的大小比较,才能做出判断。外洞能聚集一千人或是八百人开会,当然很大,而内洞更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这就显出这一处的洞或裂缝很小,因而称之为“孔隙”。至于这个“洞”或“裂缝”本身并不小。)
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①出示电脑课件,欣赏内洞的神奇美景。
②感情朗读6、7自然段。
③质疑问难,合作解疑。
a.作者看到洞顶的双龙说“有点像”,到底像不像?
(学生可能有的说“像”,有的说“不太像”。经过争论可逐步得出结论:此处本已有颜色,用上“蜿蜒”形容,又可见其形态,再加上灯光摇曳,产生一种“像”的感觉;但由于它是石钟乳自然形成,没有经过人工雕刻,不可能十分“像”。所以作者说“有点像”,可见其用词严谨。)
b.课文中写“其次是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那么,究竟可以想象成什么器用、什么宫室、什么神仙和动物呢?(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发挥。)
C.“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照应上文“泉水”。
4.齐读第8自然段,思考:这段讲什么?
(乘船出洞)
三、总结全文
1.出示电脑课件,按游览顺序播放全文景象,体会双龙洞一游的种种美的感受。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总结:双龙洞一游,路上景色美丽迷人,外洞高大宽敞,内洞梦幻般神奇,再加上过孔隙时那新奇的快感,使作者有种美的感受。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把游洞的过程和泉水流经的路线结合起来写,使我们读了也仿佛身临其境。
四、拓展延伸
根据课文的描述,展开合理想象,分小组设计“外洞”“内洞”及“两洞连接”处的解说词,轮流担当导游。选出说得好的同学在班上说一说。
五、指导写字,巩固字音,记忆字形,读写词语
1.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记忆生字的。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额”字。
寒假,我和妈妈参加了一次海南之旅。到达海南的第一天,导游叔叔就告诉我们要乘坐全国最长的跨海索道去观赏猴岛,那里的.猴子特别通人性。听了介绍我迫不及待地就想看见它们。
我们乘着索道,听着舒缓的音乐,观赏着脚下的风景,一会儿就到了猴山,一进门,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猴正蹲在垃圾箱上津津有味地啃着香蕉,它看着我们,没有流露出丝毫害怕的表情,似乎已经和人类成为了朋友。
我们跟着管理员阿姨来到杂技厅。阿姨向我们介绍,一场精彩的小猴杂技表演就要上演了。不一会儿演出开始了,一只小猴骑着自行车从“山洞”里出来,猴子也会骑车?我看了惊奇地想。这时,更惊人的一幕出现了,一头山羊走上了“钢丝桥”,走到了尽头,便来了一个180度大转身,背上的小猴紧接着来了个倒立,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接着,几只小猴踩着高跷隆重上场了。瞧,它们一会儿打打别人的高跷,一会儿来个空翻,引得大家捧腹大笑。最后,两只穿着花衣服的小猴上台了,它们拿着五颜六色的小球,扔来抛去,可有趣了!
学设计苏教版
[教材简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篇游记,全文按游览顺序记叙,可分为三段。第一段即第一自然段,写“我”游双龙洞的时间和出发地点;第二段从“出金华城”到“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写从金华到双龙洞的路上;第三段从“在洞口抬头望”到结束,写游洞。全文脉络清楚,层次分明,满篇皆画。学习这一,培养学生用文字描述景物的能力是重要内容。
[教学目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的条理。
二、教学重点
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如何由外洞进入内洞。
一、教学准备:多媒体
二、教学时间:2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时3月3日
[教学目的]:
.正确、流利地朗读文。
2.学会本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条理,精读文1.2自然段。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叹。《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
二、初读文。
.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将句子读通顺。
2.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词,指名读,相机结合文理解意思。
(2)指名分自然段读文,师生共同正音。
3.学习生字。
练习扩词、在文后描红。
4.再读文,思考:哪些部分是具体介绍游双龙洞的经过。
.指名交流并练习分段:
第一段(1)介绍作者在4月14日去游双龙洞。
第二段(2)描写沿途的美丽景色。
第三段(3-7)介绍作者游览双龙洞的经过。
三、精读文一、二两部分。
.春末的一天,在浙江金华,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断扑入作者的眼帘。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2.指名读读沿途景致的句子。
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
引导学生理解“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花儿在大自然中无拘无束,吸收阳光雨露,任其自然地生长,显示出它的本性姿态,而格外地有生机有灵气。作者有崇尚自然、赞美自然之意。)
3.齐读第二自然段。
一、作业:
.抄写词语。
2.齐读文。
第二时
3月4日
[教学目的]:
.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学习写作手法。
一、导入
.跟随着作者的脚步,我们领略了沿途美丽的春光。今天我们继续我们的旅程。
二、精读文。、山中有花也有水。谁来读一读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
指名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2.这溪水是从双龙洞里出来的,它贯穿了整个双龙洞,作者游览的脚步就是跟随着这溪水的。溪水仿佛是一位导游,引导着游人。
3.同学们们,我们在游览一处景点时,往往会有一个线路的。那么作者游览双龙洞是按照怎么样的线路进行的,请大家轻声读读文4-7自然段,画出游览的线路图。
交流: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4.了解各个地方的特点:
洞口:
(1)指名读描写洞口的句子。
(2)说说洞口的特点:高、宽、有气势
外洞:
(1)外洞又有什么特点?高、宽、大
(2)从哪儿能体会到?(大会堂、高高的、一千或是八百人、不拥挤)
孔隙:
(1)从外洞到内洞,必须通过中间的孔隙,这孔隙是怎么样的呢?
(2)找出句子读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孔隙很小、很窄、很矮。
(3)谈谈自己的读书感受。
结合孔隙的特点理解句子,体会用词的精当:“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理,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4)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内洞:
(1)穿过狭窄的孔隙,作者便来到了内洞,那里又是一番不同的景象,请大家自由读读文。想想同宽大的外洞相比,内洞又有什么特点呢?你知道这个洞为什么叫双龙洞吗?
(2)特点:黑、大、奇异
(3)出示图片,感受洞内景色的奇异。请学生结合文说说自己的感受。
.游完了内洞,作者又排队出了洞,你能用上第五自然段的有关句子来说说怎样出洞的吗?
三、总结全文
同学们,通过这篇文,我们跟随这作者一起去游览了双龙洞,在游览过程中,我们发现作者是按照一定的游览顺序来介绍的,以后我们在写游记的时候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介绍,做到条理清晰。
四、作业
学做小导游,向父母介绍一下你印象中最深的双龙洞的一个景点。
板书设计:
4.记金华的双龙洞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高宽
高、宽
小、窄
黑、大
有气势
大
矮
奇
后记:
一到双龙洞口,就发现两条长长的队伍从洞口蜿蜒而出,原来是排队的游客啊,感觉真是名副其实的“双龙洞”啦!排了半个多小时,终于轮到我们啦。三人躺在进洞的小船上,战战兢兢地进入了双龙洞,当我们直起身来,才发现里面真是别有洞天,“黄龙吐水”“倒挂蝙蝠”,数不清的钟乳石构成了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形象。
游完双龙洞,我们决定去游仙瀑洞,它位于双龙洞景区边缘,由于交通不便,我们决定步行前往。虽然八月份天气还是非常炎热,但是漫步在林荫小道上,听着身边潺潺溪水的叮咚声,心情还是异常地开心。
经过一小时的跋涉,我们终于到达了仙瀑洞。站在洞口,一阵凉风铺面而来,好像开了一个巨大的中央空调一样让人感到燥热全无,浑身凉爽。
走进冰瀑洞,层层叠叠的岩石映入眼帘。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线瀑布从洞顶飞奔落下,仿佛美人的长发一般飘逸,水流撞击在岩石上分散成许多水珠,仿佛跌落的珍珠一般在洞中飞舞跳跃,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可能这就是仙瀑洞得名的缘由吧。
【游金华双龙洞四年级寒假作文】推荐阅读:
游金华双龙洞作文400字06-25
金华双龙洞作文600字12-10
记金华的双龙洞作文600字10-12
《记金华的双龙洞》语文教学反思10-13
记金华的双龙洞详细公开课教案设计01-08
记金华的双龙洞强化练习题附答案07-08
游双龙洞作文800字10-23
双龙游_小学生五年级作文09-18
游黄龙洞作文10-31
神奇的双龙洞五年级作文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