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电影《大王》的观后感

2024-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抗日电影《大王》的观后感

抗日电影《大王》的观后感 篇1

龙种>观后感

(一)近日,一部由美国好莱坞米高梅电影公司于1944年>投资拍摄,讲述中国百姓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黑白电影《DragonSeed》(龙种)走红网络。这 部电影由四次摘得奥斯卡影后桂冠的凯瑟琳·赫本挑大梁主演,片中除了极个别亚洲面孔作为群演出现外,主演都是高鼻梁、深眼窝的外国演员。但这部“穿越”味 十足的电影,在近70年后的今天,还是令众多大众影评网网友大呼亮点很多,甚至将该电影封为“抗日神片”。

据记者了解,这部《龙种》于1944年7月20日在美国上映,讲述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年轻而勇敢的女民兵小玉带领村民与侵略者展开英勇斗争 的>故事。许多网友表示,一开始之所以会打开观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出于好奇:一群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头戴斗笠、穿着中式布褂在田间插秧耕作,生活环境也是中国乡 间的情景,故事题材还设定为抗日,觉得不可思议。

看完整部电影后,大家纷纷表示完全超乎了自己的想象,大众影评网某网友感叹:“从布景到服饰妆容都很到位!”而“村野大叔”则说:“那个年代 好莱坞很少能找到华人演员,为了符合剧情需要,高鼻深目的西方演员都被特意化装成接近东方面孔,再搭配整体造型,抓住了那个年代中国普通农民的外貌特 点。”而“蛋塔”则说:“一开始以为是一部恶搞片,结果看完之后觉得此片确实秒杀当今不少国内的抗战片。除了英文对白,很难回过神感觉出这是外国人演绎的 抗日片。”

此外,剧中灵魂人物女民兵小玉由凯瑟琳·赫本出演,她被公认为美国电影界标志性人物,至今保持四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记录,对于她的演绎,网友 “坡坡”评价说:“赫本对中国村姑小玉的形象刻画入木三分,面对侵略者勇敢抵抗,劝父亲放弃土地和家园全力反抗敌人,甚是精彩。”

针对这部大众影评网千万以上网友给予“好评”的老电影,昨日记者电话采访影剧评人李星文,他说:“国内有些抗日题材的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不是说达不到这样的观 众反馈,只是一开始为了抢市场就故意做雷做傻,导致最后被大家吐槽。其实无论是什么人来拍抗日剧,只要抱着对历史敬畏,对艺术尊重的心,就一定能获得观众 认可。”

斯大林格勒观后感

(二)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着名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70 周年,京城电影院线热播俄罗斯首部3D 巨幕 大片《斯大林格勒》。俄罗斯是英雄强悍的民族,在 二战中 付出了千万人的生命,打败了横扫欧洲不可一时的希特勒法西斯。今天的俄罗斯战争题材的文学艺术,无论如何表现都不为过。

此片由俄罗斯国宝级导演费奥多尔。邦达尔丘克执导,这是他一生中重要的影片之一。《斯大林格勒》 全片的基调为暗色调,影片油画般的质感,粗旷豪放厚重。在3D 特技场景渲染下,气势恢宏,悲怆感人。影片开始于日本大地震,一位俄罗斯救灾人员发现废墟下的俄罗斯同胞,由“五个父亲”的身世,引出了二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一组苏联士兵和一群德国士兵,加两个俄罗斯女人的故事。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整个二战乃至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也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也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故事发生于 1942 年秋斯大林格勒,影片以大见小,描述了伏尔加河畔一座老房子里,苏联红军与德军之间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一支 苏联红军向伏尔加河左岸的德军发起反攻后失利,几名苏联士兵在这次行动中得以到达伏尔加河左岸,并潜进了一座被德军占领的房屋与德军形成对峙,在这里他们遇到了电影的女主角,一位年轻漂亮的19 岁俄罗斯少女卡嘉,危机重重之中他们相互守候,互为依托。导演以1 :1 的比例建造斯大林格勒街景,在拍摄电影开场的伏尔加河登陆战时,将搭建的心血全部被炸掉,真实再现宏大战争背景,衬托出战争中小人物的生死。影片穿越历史硝烟,反思战争。

让人最震撼的镜头是,影片利用3D高科技技术,大炮的强攻,飞机的狂轰乱炸,机枪的扫射都给观众带来了视觉冲击。德军发现了苏军的企图,主动引爆油库。顿时火海一片,腾空烈焰燃烧着阵地,前线排山倒海进攻的苏军士兵葬身于火海,德军在战壕里庆幸。让人没曾想到的是,突然间许多浑身燃烧着烈火的苏军士兵跃上敌人的壕沟,披裹着满身油迹的火焰,怒吼着扑入德军的战壕,短兵相接肉搏在德军的阵地上。苏军士兵的英勇顽强,勇于牺牲,让观众心灵深感震撼。

影片中,另一位苏联女人玛莎,因为长得与德国军官彼得。卡恩的妻子有几分相似,具有日耳曼女人和法兰西女人相结合的高贵气质,他不断给她送食品,死亡时刻开车救出了她。她被同胞的鄙视“法西斯娼妇”,她因恨而产生的爱。影片最后,两位女人被各自的情人同时带到安全的塔楼躲避炮火和子弹。19 岁的卡嘉活了下来,而爱上了德国军官的玛莎,最终被一颗来自俄军狙击手的子弹击中前额。她瞬间死在了努力保护她的德国军官的面前。影片淋漓尽致揭示了女人在战争中的无奈与无助。战争没有让女人走开,而是将他们的青春、美貌、生命、残酷的吞噬掉。

最感人>温暖的一幕是:苏联士兵为卡嘉过生日。士兵们送给她一个惊喜,冒着枪林弹雨搬回来一个浴缸---生日>礼物,让半年未曾洗澡的卡嘉洗个热水澡。他们在废墟的房间中装扮一新,点燃蜡烛围坐在一起。破旧的钢琴,柔软的沙发床,旧时的相框照片,无疑都看出战前生活的的温馨>幸福。曾是着名男高音歌唱家的苏军战士,弹着钢琴唱着忧伤的咏叹调。如同和平时期,战争似乎远离了他们。影片没有用激烈的手法揭露和赌咒战争,而是通过俄罗斯人高贵、庄重的性格,细腻完美 的展示 人性去反思战争。观众会注意到,影片中多次出现那个意味深长,斯大林格勒着名的《儿童环舞》的铜制喷泉。

影片的结尾,当德国军官彼得。卡恩为报复玛莎之死,组织德军强攻塔楼,俄军士兵终于联络到炮兵部队,将所在的精准坐标上报,随着一声:永别了,我的兄弟们!巨大的爆炸声中将影片推向了高潮。19 岁的卡嘉站在窗前,在弹火纷飞的凛冽火光中看着这一切,苏军德军双方无数鲜活的生命在猛烈的炮火中灰飞烟灭,观众也在影片中情感与艺术得到升华。当观众还沉浸在硝烟四起,影片此时有一句发人深省的发问:战争是什么?没有解释,没有答案,随即电影在悲壮乐曲中结束,留下的是黑白色滚动的字幕。

这部耗时三年拍摄的巨制电影,以二战最残酷,最血腥的厮杀为背景,揭开了战争的悲痛、残酷、惨烈,展现战争险境下人性的光芒和爱的力量。它告诉现在的人:战争不可再来!好的战争影片都是以反对非正义战争这样的主题而结束。《斯大林格勒》亦如此。

抗日儿童观后感

(三)在家里里我看了一篇电影叫《抗日儿童》,我现在给大家讲一下这篇电影的主要内容和我看了之的感觉吧。

这些坏日本军要抓一个女八路因为她得手里有重要文件所以要把她救回来,女八路受了伤给两个抗日儿童团的小孩儿发现了,于是,一个小男孩放了鸽子回家,等鸽子一回家就带便他们找到了女八路,于是老爷爷把女八路带回家,日本军来了大怒,杀了老爷爷也,那个小男孩很伤心,之后他的几个伙伴都给抓了起来,说如果不把女八路交出来,我就把他的伙伴全部被杀死,还有好几个小孩儿就是抗日儿童团的,最后儿童团只剩下两个人了。他们跟日本军生死拼搏,后来一个小孩儿的叔叔来了把小日本给杀了个精光,最后中国人战胜了,小日本输了。

我看完后感觉那个小孩很可怜还有那些死去的中国人。小日本是在是太坏了,但是中国的八路军和儿童团还是勇敢的将小日本给打败了。

我敬佩这些中国的抗日军人和儿童团的小英雄们。

硫磺岛来信观后感

(四)第一次看这部影片是2006年12月13日,因为喜欢伍德的片子,所以买了《硫磺岛》的dvd回家看。先说说我当时的想法:我出生在南京,从小对日本这个好战的民族没有好印象,可以说是深恶痛绝,每年的12月13日,南京城上空都会响起防空警报。1937年的这天,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很难想像当时的南京人绝望到了什么程度。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当日本军国主义的屠刀在中国肆意挥舞使我们的祖辈们生灵涂炭的时候,日本本土的人民在做些什么?他们知道些什么?美国人呢?从甲午战争开始,日本这个弹丸之地上的狂热份子就在不停地蹂躏着中国,在他们的眼里有一点人性可言吗?那些所谓皇军的亲人们,你们在想些什么呢?还是在为你们的男人能够早日凯旋而祈祷?因为你们什么都不知道,这是立场的不同,你们的心灵和你们的人性就如同你们的国家一样狭隘!每一次,无论是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旅顺大屠杀纪念馆、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完后,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而是一次又一次地对日本民族的憎恨。我的老家在东北,听我祖辈讲起当年日本鬼子在家乡的暴行,我头皮气得都发麻,真恨不得自己生在当年,好手刃几个鬼子!

带着这种心情,在12月13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我是耐着性子看完了《硫磺岛》这部电影,不能否认,从>剧本和导演手法出发,这部电影确实客观的反映了那场战争,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那种极右的思想还是让人觉得有点恶心。站在21世纪,我们不能去改变历史,但是历史的真实性这在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不知到当时的硫磺岛真正发生了什么事。是的,日本士兵的壮烈牺牲,是为了保护他们远在本土的亲人不受到战争的牵连,但是这些士兵中间不少是从中国战场上面下来的,你们在中国干什么?也是为了保卫你们的家人吗?剧中说到,靖国神社会有你们的一席之地。我不想牵扯太多的政治,过去了60多年的事情,重新翻回来看看,小日本,你们真的是很愚昧啊,一个靖国神社的灵位就值得你们这样灭绝人性?在中国,甚至是西方世界,换句话说,只要是有文明存在的地方都知道,人死后最怕的事情就是身首异处,俗话说“死要留全尸”,然而你们的所谓武士道文化,竟然是以死后被人斩首为荣,我想不通,我只看到了人与禽兽的区别。你们在最后无法抵抗的时候,想的不是和敌人同归于尽,而是以自杀的行为来获得自己所谓的荣誉,这是多么愚蠢的行为!因为你们骨子里面就是懦弱的!美国人打败了你们,你们知道服了,可见你们不光懦弱,而且欺软怕硬。硫磺岛战役轰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大门,我带着这种情绪看了这部电影,影片远没有我想像的那么振奋人心,不如当年看《珍珠港》来的爽快和励志。

今天,我又翻开了这部电影《硫磺岛》,我带着一种平静的心态欣赏了这部作品,我的心灵被震撼了。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被伍德导演蒙蔽了。对于电影情节我不必多讲,栗林忠道对西乡说的那句话“救过你两次就有第三次”感动了我。西乡的心理描写也许是大部分当年的日本士兵的写照,他们对于战争之外的事一概不只,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打这场战争,什么是正义,自己站在的是不是正义的那一方。一封美国士兵山姆的家书中,妈妈让儿子要站在正义的立场上,早日凯旋归来,>戏剧化的是他的儿子却死在了日军的病床上。清水,因为不愿意杀一条狗而被调到硫磺岛充当炮灰。西乡、清水之类的日本士兵的眼中的正义是什么呢?导演告诉了我们,就是他们对自己亲人和家乡的爱。这些人被无情的军国主义麻痹了思想,在战争中充当了邪恶的角色,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可悲,为了不让这一丝仅存的战争中的人性泯灭,导演让西乡活了下来。我想如果他有幸回到本土,60年以后看看自己的历史,那时他会想些什么呢?换句话说那些原来在中华大地上肆虐的皇军战士,你们老了以后想的又是些什么呢?电影拍的艺术性胜过了写实,整个观看过程中,我都在欣赏栗林忠道的智慧和他的行为,但是这个人曾经也在中国战场上屠杀过中国人,我理解了,这可能就是作为一个当时日本军人的宿命,他们彻底的被洗脑了,满脑子都是帝国伟大,终于天皇的思想,他们的人性只有在自己家人和同胞面临危险的时候才能显露出来。

我彻底的思考了。二战,世界一百年中最残酷的战争。但是我们把历史的篇章往前翻翻,在我们中国鼎盛的时期,周围的国家也没有少受到我们所谓帝国的欺凌,这让我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再这样纠缠于战争的对与错和民族之间世代遗留的矛盾,还有意义吗?我们再刨根问底归咎原因,还有必要吗?历史就是历史,不能改变也不能抹灭,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阶段,如果60、70年不够,我想100年、200年的时间总能化解我们这段历史的恩怨了吧。但是我还是想说,真正有智慧的民族是不会选择逃避的,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侵华战争不是日本人民的错,是你们的统治者犯下的滔天罪行,时间能够赦免他们的一切过失,但是你们要警醒,不能让你们的后代重蹈历史的覆辙,在你们的教科书上应该写下浓重的、真实的笔墨来评价这场战争。错就是错,不能一错再错。在那场战争中,不是有像西村那样的人回去了吗?问问他们,让他们的一点人性来感化你们的后代,告诉你们历史的真像,这样不是很好吗?对于你们在战争中失去的亲人,虽然他们对我们来说是邪恶的,但是我说了,60年过去了,恩怨应该化解了。你们可以去用你们的方式来祭奠他们,我想,替他们的灵魂赎罪,在他们死后帮他们找回人性是最好的方法,而不是去参拜什么靖国神社。如果你们还是以死后能在靖国神社中有一席之地为荣的话,那不久的将来,你们的后代将和你们的祖辈一样,会犯同样的错误。你们现在的年轻人中很可能有人会成为当年的东条英机。

我是一个80后,我希望日本的80后能够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来评价那场战争,我相信年轻人的思想是开放的,不会收一些人的蒙蔽和蛊惑,我们之所以能有现在的美好生活,世界能够和平,应该归功于战争中的人性,希望我们能够继续将这些人性好好的传承下去。

抗日电影《大王》的观后感 篇2

关键词:孙明经,体育电影,抗日救亡运动

早在1932年, 郭有守与陈翰笙携手在当时最具影响的90多名中国政要与学者, 建立了“中国教育电影协会”, 并且借助此协会的力量发起了中国教育电影运动。同时郭有守还开创了“教育电影摄制推广委员会”以及“电影教育委员会”, 为教育电影在当时各个阶层中得以广泛推广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孙明经当时在其安排下, 担任了委员会中主任一职, 孙明经先后开创了电影相关的各类高等级教育, 与此同时孙明经克服了各种困难, 拍摄众多的教育电影以及体育电影, 为中国电影历史描绘了深重的一笔。

一、孙明经简介

中国近代的电影摄影学家、电影教学推广学家孙明经于1911年出生于南京。孙明经自幼就开始接触摄影, 在少年时誓言要成为专业的电影研究学者。16岁进入金陵大学学习物理, 在之后的多年时间里, 孙明经完成了多个领域的专业学习, 其中包括了化工专业、电机专业以及进入大学时所学物理专业。与此同时, 孙明经还选修了多个学科的知识, 例如音乐、戏剧、国文以及神学等, 对于孙明经本人来说, 他完全是一个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23岁的孙明经于1934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并在陈裕光的大力支持下, 创办了电影与播音专修科, 为中国培养了许多专业的电影和播音人才, 为中国电影以播音高等教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孙明经一生总共持机拍摄过60多部电影, 其中包含了十部体育电影。在1936年前, 其拍摄的体育电影达到了5部之多,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女子体育》、《健身运动》、《国术》这三部, 另外两部是与体育教育相关的《校园生活》和《首都风光》, 之后在不同年代还拍摄过多部与体育相关的电影。在其拍摄的体育电影中, 《首都风光》中划船的镜头是由其夫人吕锦瑷所出演, 通过对当时南京新建的体育设施以及对体育活动的描写, 教育了一代人更多地参与有益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 其夫人出演的镜头更是成为了当代新女性的代表之作。此影片的宁静生活片断, 被2007年美国拍摄的某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主题记录片所收编, 从而也反映出了当时在整个民族救亡运动背景下, 中国电影发展的坚韧性。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 金大迁办到成都, 与此同时出任教育电影部主任的孙明经, 经历八年时间拍摄了二十多部教育电影, 也标志着“教育电影运动”的展开[1]66。

二、孙明经的体育电影

1. 孙明经体育电影的影响。

孙明经的电影作为中国电影历史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用描述体育相关的构建, 把体育电影归入了当时中国电影的主流之中, 把中国体育的历史与复杂的流变, 用不同时代的电影影像表达出来, 由此奠定了孙明经体育电影在中国电影历史进程中的特殊历史作用。随着近年来对中国电影发展史的研究, 有很多淹没了七十多年的民国电影得以在大众眼前展示, 包括之前许多媒体的宣传与研究表明, 在孙明经所任主任的金大教育电影部所从事的相关电影活动, 开始进入了大家对中国体育电影的研究。其中表现当时体育活动最多的一部影片应当为孙明经所拍摄的《校园生活》这部影片, 该影片记录下了当时的金大校园生活, 反映出了当时大学生所从事的各种体育活动。通过对金女大学院女大学生所参与的各类体育活动的描述, 结合了被当时称为“中华大地上最漂亮的大学”的背景, 让当时更多的人群意识到培养健全的新女性的重要性。让当时的人们体会到, 做为女大学生需要的不只是学识上的卓越, 还需要拥有典雅的举止与健美的体态。通过孙明经先生所持的电影镜头, 完善地表现出了当时多姿多彩的女大学生的体育课和课余体育活动, 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了金女大的办学特色, 完全符合了当时校长吴贻芳所提出的“厚生”的校训[2]95。

2. 孙明经夫妇对体育电影的贡献。

在《校园生活》这个电影之中, 除了能够吸引孙明经先生的女大的办学特色外, 还有一名被同学们称为“一号玫瑰”的女大学生———吕锦瑷。两人的相识是在当年的一个联合年会上, 孙明经在宣读了一篇《光电管未来在电影及电视中的运用前景》论文, 整个论文内容的新鲜与精彩, 加上孙明经的个人魅力, 也强烈地吸引了吕锦瑷。自从他们相识之后, 两人之间共同的志愿与兴趣, 让两人一起为之后的中国电影高等教育的开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于比较酷爱摄影的吕锦瑷, 在孙明经的影响下, 吕锦瑷克服了种种困难, 创建了摄影化学与彩色学两门学科, 也成为了当时摄影化学学科的科学家。在抗日战争爆发后, 于1940年成功的亲手制造出了中国人自己的照相底片, 并自拍了与儿子的照片, 这幅照片原照现存于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 孙明经夫妇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传奇夫妇。这对传奇夫妇之后, 在其老师的命令之下, 一起背起了行囊, 做出一个“万里猎影”的壮举。他们两夫妻除了酷爱摄影外, 同时对登山与徒步长途旅行体育活动也情有独钟, 他们带上摄影机与照相机, 徒步万里用胶片记录下了祖的大好河山, 同时也为我国的国情调查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影像。在30到40年代之间, 成为当时旅行纪录最多的学者, 也成为了利用彩色电影为中国人留下影像的第一人。他们的兴趣爱好, 以及对体育活动的钟爱, 无疑为孙明经夫妇拍摄体育电影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先天条件。加之拍摄体育电影成为了当时电影事业出路的第二项重要任务, 以及当时孙明经的老师蔡元培、郭有守和魏学仁对其的大力支持, 让孙明经拍摄体育电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事。当时拍摄体育电影的并不只有孙明经一人, 只是他们的优势条件, 以及在拍摄时使用了彩色电影胶片, 成为了当时代表, 并且通过孙明经拍摄的体育电影, 很快就形成了一个运动, 在电影中表达出了当时的一种“我们急应鼓吹运动, 提倡体育, 注重卫生, 使每个人的身体, 日臻健康……”理念[3]58。

3. 孙明经电影带来的启发。

孙明经参与拍摄的影片《苏州园林》本来是一部“国情”片, 目的是引发广大民众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但是在编写剧本时, 孙明经邀请了吕锦瑷和她的同学一起, 用镜头记录下了这样一群充满青春激情与活力, 阳光又美丽的女孩遍游苏州美景。结合之前的《校园生活》中的情节, 体现出了拥有健康阳光身体的重要性,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当时人们的意识与对美的追求。这部影片的发行, 开创了中国电影的全新模式, 由孙明经的恩师郭有守作为领导, 孙明经担任副主任创建了教育电影摄制推广委员会, 筹集了大量款项然后让全国广大民众免费观看这部电影。观看后的民众在这部影片中改变了美与现代女性的认识, 有许多的当代年轻女性在给孙明经先生的来信中, 表达了对他的感谢, 因为她们的父母不再逼迫她们裹脚, 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多年来的旧习俗给年轻女性带来的身心伤害。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对人性、良知、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包容的倡导和张扬, 使人们以崭新的精神面貌重新拥有美好的期待, 社会潜能由此被激发。

三、抗日战争爆发对孙明经体育电影的影响

孙明经拍摄体育电影最鼎成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 日本军队制造出了杀伤力极大的化学武器, 这无疑给当时的中国人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十个大型化学弹就可以夺走一个中等城市的生命。这时的孙明经只有暂停拍摄他最为擅长的体育电影, 受命完成了《防空》和《防毒》两部“教育电影”。孙明经的老师们要求通过这两部电影, 教会当时的全国人民在面对突袭与化学武器时, 如何进行预防与自救。孙明经夫妇在这两部影片中, 一扫往日电影中快乐与潇洒的银幕形象, 用自身的倾力演出告诫当时的广大民众, 化学武器的可怕。并且用他们演出教会当时的民众在面对残酷的战争与化学武器时, 怎么样去进行逃生, 怎么样去进行自救与协助救人。这两部影片在当时的影响力极大, 观影率极高, 每场放映的观众都能达到万人以上, 仅重庆一个地区, 观众就多达15万人次。面对抗日战争的爆发, 孙明经用自己的智慧与能力, 教会了广大民众面对战争时自救的能力, 同时也大大地激发了人们抗战的信心与决心。这样的教育方式显然与孙明经一贯秉持的“电影济世”的教育电影理念有直接的关联。由于当时广大民众的文化程度较低的原因, 电影无疑成为了教育民众最为直接的手段之一, 正如孙明经先生所说的那样“电影不歧视文盲, 电影能复兴农村”, “放电影虽文盲也可看得懂;没有学校, 在空坝上也可放映, 医疗接济不充分, 我们用电影教育农民如何防止疾病。老百姓无钱上学, 放电影一次便可使数千以至一两万人受教。”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 孙明经先生已经没有了拍摄体育电影的机会, 直到抗日战争胜利之后, 孙明经才有机会重新拍摄令其奋斗一生的体育电影。在孙明经先生的组织与参与下, 总共拍摄了110部电影。其中以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为主题的体育电影的创作, 从很大程度上表达了人们对国家危难的担忧, 体现出了广大民众都在找救国的途径, 与此同时, 孙明经的体育电影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了“体育救国”的理念与思想。

总而言之, 对于孙明经先生的评价可以用中国电影教育之父来称之, 他是一名汇集了技术与艺术为一体的传奇人物。体育电影文化在孙明经先生的拍摄与推广之下, 成为了一种独立发展的社会文化现象, 从很大程度上表现了人们在面对危难与困难时, 应该以积极、健康以及文明的生活方式去面对, 这也是孙明经体育电影带给人们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内涵。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有的变迁, 在孙明经所处的时代, 体育电影给当代的广大民从烙上了深深的烙印。

参考文献

[1]赵学勇青.中国电影简史[M].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7.

[2]孙明经.电影是什么[J].电影与播音, 1947 (10) .

对两岸抗日题材电影的分析与比较 篇3

海峡两岸有关八年抗日战争的电影反映了中国在遭受外敌入侵时所体现的民族精神与气节。虽然是在彼此不同的历史发展和生活环境中拍摄的,但双方的电影都涵盖并体现着人性和多元化的角度。

一、共同的价值观和爱国情怀

台湾的抗日电影,比如《笕桥英烈传》(空军与日军的战斗)、《大阪勇士 》(四行战役)、以及《英烈千秋》(张自忠)、《梅花》、《香》等等。其中,《笕桥英烈传》空军与日军的战斗受到广泛认同,影片的场面写实,讲述了空军传奇名将高志航等人在“814”、“815”和“周家口”等空战中击毁日舰出云号和日机后壮烈牺牲的事迹。《英烈千秋》是一部以张自忠将军在抗战中抵御日寇、壮烈牺牲的事迹为题材的大型战争巨片,影片通过张自忠生前几个重大光辉事迹和经历,表现了一个中国军人对国家民族的忠贞,不屈膝投降的壮烈情操。

台湾的抗战题材电影反映着后现代解构主义的文化认同观。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潮成于20世纪60年代,盛于80年代,至今仍然影响广泛。后现代主义理论强调的是差异性和异质性,反对同一性和总体性。20世纪70年代以来,台湾发生了重大的政治变革,使台湾人产生强烈的危机意识,对日本民族情绪的仇恨也大大加强。

在这种背景下,蒋经国作为“行政院长”,有意利用电影媒介来鼓舞士气。梅长龄担任电影公司总经理不久,便第一次正面拍摄表现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壮烈牺牲的影片,片名为《英烈千秋》,战斗场面拍得极其壮观。该影片不仅引起票房轰动,而且被称赞为“中国战争电影史上最佳影片”,其后的电影《八百壮士》、《梅花》、《黄埔军魂》等,也同时成为电影史上大型的政策性影片。然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台湾的战争片却进入了低潮时期。

二、两岸电影的阶层性

抗日战争开始之前,台湾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是日本殖民地的一部分,因此台湾与日本之间具有某种微妙的关系。大陆拍摄的有关抗日战争的影片主要是从国家、民族和种族的对抗,到司法解释、侵略等角度切入的,台湾版的抗日战争片更注重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角度来表现文化的斗争。

上世纪9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开放,人们也更关注自身的精神需求。台湾电影界,出现了一位名为“欧威”的原住民的新生代演员,欧威凭借《故乡劫》与《秋决》获得第五届及第十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欧威年仅36岁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从影13年先后荣获亚洲影展、金马影展等5项奖项,且经历过台湾电影重要的台语片时期、健康写实主义时期,并曾赴香港邵氏集团发展,是台湾电影的代表性人物。

由李翰祥导演的《扬子江风云》(港名《一寸血的河流》)影响颇大。该影片根据邹郎原著的间谍小说《死桥》改编,剧情主要描述地下情报员“长江一号”和同志们在湖北省的监利县出生入死执行“死桥计划”,力保“长江180里封锁线”的真实故事。这部电影的情节曲折动人,当时成为创纪录的台湾最卖座的电影,不仅使李翰祥恢复了名誉,同时也掀起了一股日本间谍电影热。

三、两岸电影的结构与文化

无论是从电影批评的文化的角度,还是把研究电影价值和意义作为一种文化产业,两岸的电影界都对抗日电影进行了后现代的大众传播媒介研究。20世纪50年代是两个“游击队”,60年代“两场战争+两城”(50年代两个游记队:《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60年代 两个战争+两城:《地道战》、《地雷战》;《三进山城》,《野火春风斗古城》)这六部影片,大家肯定印象深刻。电影的文化研究是广泛的,其中包括文化的基本要素和功能,包括文化、社会、个人、类型和各个历史时期共存的关系及文化形态的综合研究和其它特定的文化现象研究。1978年底,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经济领域,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体现在电影中,电影的数量大幅增加,在20世纪80年代,已达到了近400部。

20世纪80年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影片是《血战台儿庄》,这是建国以来第一部正面描写国民党抗日的战争史诗力作。20世纪90年代,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电视机,有关抗日战争的电视剧的创作在大陆出现了数量和质量的井喷式增长,吸引了大批观众。

四、两岸电影的叙事与风格

文化和社会阶层的差异不会改变社会整体的发展,上下层阶级通过与主流社会之间的基本关系,相辅相成,形成整个社会的发展史。由于多种历史原因,大陆的抗日战争影片多是表现普通大众参与的战争,如农民、穷人参加抗日战争,地主老财则是恶势力,是反面人物。台湾的民族主义情绪体现在电影中主要以记录和叙述为主,如获第13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最佳编剧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录音奖、最佳非歌剧音乐奖的影片《梅花》,讲述了一个几代同堂、生活不错又体面的普通家庭为了维护家园,对日本侵略者坚决抗击的英雄精神,影片风格刚柔并济。

结语

观看抗日电影的观后感800字 篇4

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历史剧,它几乎还原了当年审判的全部场景,我们仿佛置身于其中。看完了这部片子,我的心中涌动了一股强烈的反日情绪。但是,这种情绪不同于以往。以前,我对日本的了解就是日本人都很坏,他们侵略中国,是不可饶恕的罪人 。而通过这部片子,我才清楚,日本民族本来也是一个善良的民族,但是这些“统治者”的误导,野心,使得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而他们日本人民的生活也很苦。可见,战争对胜利的或是失败的国家都是一种深深的无法磨灭的伤害。

对于我们“80”后的这一代人,距离战争的硝烟已经太过久远,我们对战争的了解少得可怜。以前看战争片,历史片,只会让我们觉得非常的兴奋,非常的激动……而东京审判让我们更多的感觉是震撼。一种非常强烈的震撼。当梅汝傲说“我不是斗士,我是法官,中国的法官”时。当所有法官,坚持中国法官的座位要排在英国以后,梅汝傲头也不回的离开会议室时。当在庭审中,所有的犯人都说自己无罪,并且还看到东条英机坐在坐位上强词夺理时,当看到末代皇帝溥仪的出庭作证时,当看到日本老板娘被子弹打死的情景时,……这些能让人不感到震撼吗?

影片是从中国法官梅汝傲的角度作为切入点的,它将整个庭审过程中的一些节点作为重点,同时还穿插了中国记者和日本记者之间的恋情,以及某些日本人的觉悟,某些日本青年对战争的曲解、对中国的仇恨心态以及报复行为,日本老兵在战争后留下的阴影以及悔恨,日本女性在战争中响应国家号召被侮辱后的恐惧……我不得我不再次说战争带给我们的伤害实在太多。

在经历了近两年零七个月的时间,开庭818次,419人出庭作证……以后。日本帝国主义最终还是受到了应有的制裁,几个首领人物也被判处死刑,但是他们是历史的罪人,世人对他们的惩罚并不能减轻对他们对中国人的伤害,并不能挽回南京大屠杀中中国30万以上死难者的性命;并不能挽回中国成千上万个破碎的家庭;并不能挽回那么多可爱儿童未来的美好生活;它让许多中国人终生活在战争的阴影下。所以请大家牢记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松井石根……这些名字,我们并不是要单纯记住这几个名字,重点是要记住战争带给我们的苦难,耻辱和伤害。战争是残忍的,战争给世界带来的灾难是有毁灭性的。

反观当今社会,中日友好关系越来越紧张,8月15日,日本的国难日,日本首相不顾亚洲国家反对,不顾与包括韩国和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关系的持续冷淡,仍旧坚持第六次参拜靖国神社。那是一座奉有14名甲级战犯灵柩、拥有日本宪兵墓碑、拥有在“二战”时因侵略而缴获的武器的军庙,一座向全亚洲人民挑衅的军庙。这不但是对中国,也是对世界的又一次挑衅。同时,日本政府还修改学生的课本篡改历史,试图掩饰这一段历史。所以,现在有许多的日本民众甚至不知道日本曾经在中国犯下怎样的罪行。可以说日本的人民本身是没有罪的.有罪的是日本的军国政府。与此同时,当日本政府还在对他们的举动不认错的时候,日本人民的生活也并不好过,他们也过着家破人亡的生活,也是成天提心吊胆的,所以,战争就是一把双轫剑,伤害他人,也伤害自己。在这场战争中,是没有胜利者的。

战争对人民的伤害在影片中也是随处可见的,记者肖南和日本女孩芳子本是一堆情侣,是战争,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因为战争,使得他们间应验了那句话:故人不能相见,旧友不能重逢……

再看看现在的中国,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抗日胜利,但是我们又有多少人能时刻记住我们的国耻日?所以,请大家记住当我们看到胜利的结果时,更要记住八年抗战中国惨痛的代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整个抗战胜利的意义有多大。所以,请大家记住9月18号这个日子,这是我们的国难日。

抗日战争电影观后感 篇5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关东军在我国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掀起了加深侵华的序幕。泱泱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壮阔国土,灿灿五千年华夏文明,几万万华夏生灵开始遭受日军大规模的践踏与蹂躏。失陷的国土,逃难的贫民,溃败的军队„„记录着这一苦难时刻的开始。中国共产党在这危急关头发出了“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筑起抗日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的号召。在国土沦丧,人民危亡的阴霾中,这一号召如一声惊雷,如一道闪电,划破长空,震响乾坤,一大批优秀华夏儿女投入了抗日的滚滚洪流。就连处在幻想中的国民党,也不得不在全国人民高涨的抗战呼声中,与中国共产党再次合作,结成抗日同盟,开始了艰难的抗战。忻口会战,凇沪会战,武汉会战„„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虽然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但奉行不发动群众的片面抗战的国民党军队却无法阻止日本侵略军入侵的脚步。由于国民党内部反动派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居然成为了蒋介石集团的首要作战任务,于是日本侵略军更加肆无忌惮地长驱直入,南京大屠杀、冀中平原大扫荡„„他们在中国的国土上制造了一个又一个骇人听闻的罪恶事件./r/n

时间永是流逝,而世界不是永远和平,况且时间的流逝是无法抹去我们祖**亲曾经遭受的苦难。抗日战争结束距今逾有六十年了,但每念斯耻,每一个中国人都难以掩饰心中震撼。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说过:“不管大事也好,小事也好,一旦人们面临国家存亡的时候,人们心中便会生腾出巨大的力量,这就是美,这就是人类的精神。”托尔斯泰把这种精神称为“俄罗斯精神”。而从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史上看得,这又何尝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呢?/r/n

鲁迅先生说过:“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柴,而结果往往是一小块。”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今天的和平社会。我们更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我们要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持久繁荣富强贡献力量。/r/n

【相关文章】电影抗战观后感/r/n

走进这本书,我看到了日本侵略者的豺狼面目:六个星期的疯狂屠杀,使昔日美丽的南京城变成了人间炼狱;罪恶的细菌战,夺走了数十万中国军民的宝贵生命。日寇的铁蹄践踏了我们美丽的国土整整八年,每想到这些,我都悲愤不已。/r/n

走进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爱国情怀。战火硝烟中,无数中国军民拿起刀枪,与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有许多英雄让我难以忘怀:巾帼英雄赵一曼,面对敌人的酷刑,毫不动摇,坚强不屈,慷慨就义;抗日将领杨靖宇,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与侵略者浴血奋战,牺牲后敌人剖开他的肚腹,发现里面只有棉絮、干草。还有许多少年英雄与日寇斗智斗勇,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王二小。日军抓住他,让他带路去找八路军的伤病员和后方机关,机智的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敌人有来无回,但王二小却永远葬在了山间。直到现在,我们还在传唱着《歌唱二小放牛郎》,永远纪念着这位小英雄。/r/n

抗日有关的电影观后感作文四百字 篇6

全景记录——“慰安妇”群体无法愈合之伤

1994年,由吕小龙自导自演的影片《地狱究竟有几层》引发各界人士对“慰安妇”历史的关注。20--年间,吕导持续深入研究“慰安妇”问题,面对日本政府“不道歉、不赔偿”的消极态度,以及“慰安妇”相继含恨离世的紧迫现状,他首度聚焦“慰安妇家族伤痛”这一题材,不仅全景呈现出抗日战争年代“慰安妇”这一饱受摧残的悲惨群体,更以跨越祖孙三代的全新视角审视“慰安妇”历史所带给后人难以愈合的情感裂口。导演吕小龙表示:“我曾亲自拜访过一些‘慰安妇’,她们之中不少已经90岁高龄,疾病缠身,晚年生活尤其困苦,更有不少故去的老人等不到日本的道歉,至死不能瞑目。这让我感到时间的紧迫,我们必须要为这些老人做点什么,也必须让国人铭记这段屈辱的历史。”

首搬银幕——定档9.18揭日军侵华暴行

电影《黎明之眼》最终将上映档期锁定在“9.18国耻日”。主创团队排除万难取得大量史实影像资料,并首次将“慰安妇”这一敏感题材搬上大银幕,承载着强烈的民族情怀。片方负责人表示:“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强迫亚洲妇女充当‘慰安妇’起,83年间这段历史得不到日本的正视,和对军国主义侵略恶行的忏悔。我们看到的反而是篡改历史教科书、解禁集体自卫权、参拜靖国神社、美化‘南京大屠杀’,种.种劣行践踏着中华民族的宽容底线。影片选定9月18日上映,就是想警醒世人,有些历史我们无法忘记、也不能忘记,被日本侵略的屈辱历史就是不能被忘记的。而战争的伤痛,对于女人,比男人更深。《黎明之眼》就将用镜头还原这段更应被正视的‘慰安妇’伤痛史。”

双发海报预告——打开慰安妇的生命档案

在日前曝光的影片先导预告中,现代场景与黑白影像交互出现,将和平年代下人们的记忆拉回到那段屈辱悲惨的历史中,打开慰安妇群体的生命档案。而同时发布的“黎明之眼”版海报,则透过一只沧桑流泪的眼睛,影射出慰安妇被日军凌辱的凄凉惨象。导演吕小龙透露:“20--年间对‘慰安妇’历史史实的深入研究,让我愈发认定那段历史不应被国人遗忘,更不应被日本扭曲。《黎明之眼》将直面战争对女性肉体和灵魂的双重迫害,同时将片名定名为‘黎明之眼’,也寓意着对未来的殷切希望。虽然战争的痛苦永远留在了人们心底,虽然让日本正视历史问题的道路依旧艰辛而漫长,但对于那些曾被战争伤害的人们,我们始终坚信黑夜总会过去,黎明的曙光将照亮双眼,温暖每颗曾饱受摧残的心。”

抗日战争电影观后感作文 篇7

我认为《血战台儿庄》是部好电影,并不是这部电影的制作水准有多高,而是它展示了台儿庄战役胜利的精髓所在,那就是团结是胜利的法宝。

我总在想,如果抗战时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如果从上至下都有团结抗战到底的决心和意志,即使中国落后一些,我们也不至于打得这样差,很可能我们就有不止一个台儿庄战役。日军在中国也不至于如此猖狂。《血战台儿庄》这部电影就是展现了中国将士团结一心抗战的场景。电影很好地塑造了李宗仁、孙连仲、张自忠等一批忠勇抗战将士的形象。电影中的民族团结精神处处可见,最令我感动的川军与日军的战斗,这些来自西部的“杂牌军”,面对凶恶的日军是多么勇敢。可惜,抗战时期像这样的军队太少了,像张自忠这样勇猛无畏的将领太少了,像李宗仁这样能够以民族大义为重的统帅太少了,更多的是韩复榘这样的逃跑将军,像汤恩伯这样首鼠两端满脑派系斗争不顾大局的将领。台儿庄战役能取得胜利,不仅在于李宗仁的坚定决心,张自忠的英勇奋战和广大将士的奋不顾身,更重要的是一种团结精神,全体军民一致对外的勇气,这是战斗胜利的最重要保障。

《举起手来》抗日电影个人观后感 篇8

这部电影中的每一个小结,都让人开怀大笑。比如电影中的两个小男孩,太君让他们去装新鲜的泉水。你猜猜他们装了什么?还是让我来给你解答吧!他们装了各自的尿,还放了青蛙。哈~哈~哈。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日本鬼子煞费苦心地想偷走中国的宝贝——金菩萨。为了偷走这个宝贝,电影中还闹了不少的笑话呢!但是最后还是中国胜利了。

电影中我觉得最让我心旷神怡的地方就是这了——当那位大叔被两个小孩救出来时,他又走到驴车那,拿起了那个姑娘的衣服(作者的姥姥)藏进了箱子里。正巧,驴车开动了。一个太君见了,便没管那么多了。一手就拿起了石桌上的白酒津津有味地喝了起来。喝了几口又回屋去了。藏在树上的小孩把白酒钩了上去,不知放了什么“佐料”。但当那位太君再一次地拿起白酒喝时,他的嘴里竟然燃起了一把火,看起来他可真像马戏团里的小丑。再看看那位大叔,还在驴车中,可见驴就要走到“石村桥”了——因为“石村桥”正被鬼子们放这炸弹呢!别急,别急。大叔不会死的,好戏还在后头呢!当驴走到炸弹边时。眼看大叔就要被炸死了,鬼子们便大笑起来。可炸弹一下就被驴的尿给“解决”了。这时的鬼子见了,气得火冒三丈。他们两手叉腰,眉毛倒竖。逗得八路军开怀大笑。哈~哈~哈。看来驴也会“急中生智”呀!

电影就是这么的搞笑,它让我回味无穷。我喜欢这一部让人开怀大笑的《举起手来》。我喜欢它。

抗日电影《大王》的观后感 篇9

此片拍摄耗资巨大,动员的人力堪称八一厂出品影片之最。此片的幕后工作人员多达860人,群众演员参演人次更是多达9万8千人次。此片全部实景拍摄,场面极为浩大,战争场面大视角空前展现,演员们也都凭着一腔热血冒着生命危险在漫天炮火中拍摄出精彩的影像,无怨无悔。爱国主义精神与敬业之心支撑着全体工作人员艰苦拍摄、再现了先烈之路,把这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如此恢弘壮烈的全景展现。

《百团大战》用了大篇幅的战火笔墨刻画了战争之残酷,战场之惨烈。战争之伤害,对于交战双方来说,实际上都是巨大的。杀人一万,自损八千。百团大战我军投入兵力高达105个团,40多万人,毙伤日伪军两万多人,但我们自己的伤亡也高达将近两万人。伤亡实际上是对等的,代价不可谓不惨烈。不得不承认,日军当时的战斗力之强和武器之先进是一穷二白的八路军无法相提并论的。但,为了民族的荣誉,为了人性的尊严,我们也必须硬顶上。片中对于战争对于人命的摧毁全方位真实展现,还是很靠谱的,不像许多抗日雷剧演得那样胡扯,展现了一部历史正剧的凛然气象。我们看腻了手撕鬼子的闹剧,我们鄙视裤裆藏雷的龌龊,我们拒绝虚伪的阿Q精神,我们厌烦了无尽吹嘘的自嗨,我们需要的是真正展现战场之真实状况的影视作品,还原历史的冰冷与残酷。

浩浩中华史,悠悠五千年。五千年来,祖国经历了多少沧桑谁知道!我们要努力学习,把祖国的未来建设得更美好!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电影《百团大战》观后感500字

2.电影百团大战观后感400字

3.小学生《百团大战》观后感400字

4.电影百团大战观后感500字

5.百团大战观后感作文

6.关于百团大战观后感500字【最新】

上一篇:校际公开课座谈记录下一篇:大闸蟹五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