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机关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调研报告

2024-12-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财政机关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调研报告(精选5篇)

财政机关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调研报告 篇1

一、腐败产生的主要环节

导致财政机关产生腐败行为的主要环节往往发生在“权”与“利”的结合部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财政资金分配。财政资金年初预算分配和转移支付由于涉及到各单位的切身利益,各单位都会想方设法与财政部门搞好关系,关系越好,资金分配越可能多,利益关系的存在导致腐败,该分配的没分配,不该分配的分配了。

二是行政审批。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统管资金的力度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财政部门的审批权越来越多。如核算中心报帐审批、政府采购、专项资金拨款、非税收入拨款等都要审批。在这些审批事项中,如缺乏科学严密的运行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就容易导致把关不严,该审批的不审批,不审批的审批了。

三是财政监督。要防止和惩治腐败,财政监督特别是内部监督作用非常重大,正因为财政监督有很大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在处理过程中同样可能产生腐败,关系好的就可能低,关系不好的就可能高,个人有利益的就可能低,个人没利益的就可能高。

除了上述重点部位和环节外,还有退耕还林、社会保障和政府补贴等多项资金的分配,在这个过程中,如不能正确处理权力与义务、执法与服务的关系,不能做到严守纪律、廉洁自律,任何部位和环节都可能导致腐败行为的发生。

二、产生腐败行为的主要根源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些财政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问题没有足够的认识,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和消极抵触心理,自我放松要求,自我降低标准,给各种不廉洁行为的滋生提供了适宜的土壤。从近年来开展的警示教育案例中可以清楚看出,腐败分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都是从思想上的蜕变开始的。

二是制度落实不到位。党风廉政建设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纸上写的多,嘴上说的多,墙上挂的多,认真落实少。有些同志对制度规定熟视无睹、漠然处之,使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三是监督管理不到位。失去监督的权利必然导致腐败。对财政干部的监督管理,还存在着失之以宽,失之以软的问题。特别是没有把干部的“八小时以外”纳入有效的监督管理之下,给个别私欲膨胀的干部留下了空档和可乘之机,导致了“吃、拿、卡、要、报”等不廉行为和拨“人情款”等现象。

四是惩处力度不到位。目前对于腐败问题普遍存在一种不正常心理,认为一些小节问题算不上腐败,见怪不惊,不值一提;发现问题想方设法遮掩,“家丑不外扬”,内部做无关痛痒的消化处理,一旦发生“质变”,追悔已晚。

三、以人为本,标本兼治,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

(一)筑牢防腐思想根基。要正确认识财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形势,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防线。开展反腐倡廉教育要以从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特别是通过开展树立先进典型、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等,引导干部职工充分认识腐败问题的复杂性、严重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要始终把教育放在首位,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免疫力。要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一项政治纪律认真执行,真正做到依法治税,依法治队,从思想源头上筑起防腐败、反腐败的牢固防线。

(二)纳入日常系统管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健全的规章制度来管理。要建立组织,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一抓到底。做到有计划、有任务、有步骤、有检查、有落实、只有常抓不懈,才能抓出成效。

(三)加强制度建设。要进一步加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一是要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完善预算编制方法,细化编制内容,硬化预算约束,增加预算透明度。二是要规范非税收入征收行为。三是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四是全面实行乡财乡用县管。五是政府采购必须公开招标,只有建立了科学的可操作的制度,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才能有效地预防腐败和犯罪。

加强从源头上预防治理腐败 篇2

加强从源头上预防治理腐败

关键词:选拨 教育 制度 监督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代表大会上强调,“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工作领域,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

煤炭企业是我们国家的命脉,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从源头上预防治理腐败是关系到煤炭企业兴旺发达的大事。因此,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会议精神关于防止腐败的要求,抓好预防治理腐败工作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一、加强煤炭企业领导干部的选拨,从源头上扼制腐败把好关

从源头上加强机制建设首先要把好煤炭企业领导干部的选拨关,煤炭企业领导干部的选拨是关系到国企能否在国家的正确轨道运行的关键。煤炭企业领导干部的选拨要制度化、规范化,在领导干部的选拨上,上级机关要以对党对国家和人民对企业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党和国家的用人标准,把那些政治上可靠、工作能力强、技术上过硬、人品好、员工拥护,有事业心和责任心的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绝对不能搞拉帮结派、任人为亲而选拔那些动机不纯,思想品质差、私心重、只会弄虚作假、吹牛拍马、毫无建树的人进入企业领导岗位。干部的选拨要实行公示制度,选拨过程中要公开、公平、公正,在客观的条件下实行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充分酝酿、讨论任用的选拨方法,使企业领导的选拨做到制度化、规范化。

二、加强对煤炭企业领导干部思想教育,巩固防腐拒变的思想防线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干部不廉的根本原因是“脑子”里的问题。因而要从世界观这个“总开关”入手,防患于未然,持之以恒、切实深入地开展思想教育,帮助企业领导干部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首先要强化理论学习。煤炭企业领导干部要真正静下心来,深入学习一些政治理论,领会其精神实质,用来武装头脑。如果流于形式、走过场,于组织、于事业、于自己都十分有害。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在思想上筑起第一道防线。其次要坚持党性原则。党组织要坚持用党员标准和《干部廉洁从政行为准则》要求领导干部;而领导干部自身要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摒弃流俗,过好名利、权力、金钱、人情、色情“五关”。要坚决反对权钱交易、以权谋私,防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侵蚀。再次要开展教育活 动。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学党章以及“为谁服务”、“为谁奉献、比务实、比廉洁”等一系列主题教育,引导领导干部艰苦创业、廉洁为民。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廉洁从政教育的新途径。要坚持示范教育,突出警示教育,强化岗位教育,搞好跟踪教育,拓展社会教育。要注重研究新形势下廉洁从政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即注重贴近个体;注重结合实际;注重互动启发;注重综合配套;注重刚性落实,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拓展新思路、破解新课题,推动廉政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三、加强煤炭企业惩防体系的制度建设,建立预防职务犯罪的长效机制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构建煤炭企业惩防体系加强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客观问题,主要表现以下三方面:

一是制度建设不够系统科学,缺乏操作性。二是制度建设不能与时俱进,缺乏有效性。三是制度建设重制度轻落实,缺乏执行力。

因此,制度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在构建国有企业惩防体系,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中加强制度建设,必须不断提高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执行力,充分发挥制度防治腐败的保证作用。

首先,要适应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的需要,完善国资监管 制度,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进一步完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评价和薪酬分配及煤炭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制度、财务监督制度和监事会制度、重大投资决策失误和重大财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要适应煤炭企业改革需要,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权利制衡。要建立现代产权制度、董事制度,推进董事会的规范运作,形成权利机构、决策机构、监管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有效机制,要按照构建惩防体系的要求,把企业改革的成果以及惩防腐败的经验体现在制度建设中,提高防治腐败的能力,要加强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制度安排,从根本上防止损害国家、企业和职工群众权益等问题的发生。

其次,结合煤炭企业经营管理实践,努力提高制度的有效性。一是通过强化管理,完善权力运行的制度安排,建立有效的制衡约束机制。二是按照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要求,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完善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三是把反腐倡廉的要求寓于煤炭企业管理和制度建设中,完善反腐倡廉的各项个体规则。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负责制和民主生活会、厂务公开、民主评议等制度,建立责任追究和惩处制度。要与企业改制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制度化和法制化。

再次,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煤炭企业各级党组织要每年年初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总体部署,要求副处以 上领导干部根据分管范围制定党风廉政建设重点工作计划,基层各支部、机关科室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计划。坚持“一岗双责”,全面推进目标管理。

四、建立健全权力监督和监管机制,从根本上扼制腐败。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所以要坚持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落实企业廉政建设的责任制,形成防止和惩治腐败的合力。要充分运用和整合各种执法监督资源,督促各项制度的实施。

财政机关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调研报告 篇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如何有效地开展和加强反腐倡廉的工作,最根本的是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要求,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念,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的工作机制,广泛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治理工作,构建一套惩治和预防为主的工作体系,以确保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腐败现象的发生,不仅给社会经济和企业发展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也严重地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格格不入、背道而驰。目前,国有企业正处在腐败易发多发的体制转轨期,我们既要对已经滋生蔓延的腐败现象采取有力措施,坚决遏制,又必须着眼于改革与发展,针对容易产生腐败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进行体制、机制和制度的创新,从源头上进行预防和治理,逐步减少和杜绝腐败现象。

从源头上进行预防和治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遏制和消除腐败问题的治本之策。从当前的认识看,要从源头抓好防腐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立足于教育,通过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意识和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二是着力于改革,使国有企业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社会经济环境中,逐步完善内在运行机制和法人治理结构,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确保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能够不断的创新和健康发展。三是加强监督,通过运用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等多种形式的监督网络,初步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其中,体制、机制和制度的创新,带有根本性。

根据近几年的实践,抓源头工作要把握几个要点:首先是从源头上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改革是出路。抓源头要始终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二是把需要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解决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研究措施,建立规范制度,进行预防和治理。三是把源头治理和预防要贯穿于反腐败三项工作之中,通过三项工作发现源头问题,有针对性的治理,以巩固、深化三项工作成果。四是依靠党委、行政统一抓,特别是要发挥主管部门职能作用。五是既要抓好上级统一部署的从源头治理和预防的工作,又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找准容易滋生腐败的源头性问题,进行治理。六是抓源头治理和预防要持久,要有计划、分步骤地稳健进行。根据这些要点,我们要进一步理清思路,卓有成效地进行源头治理和预防。

这几年,我公司将治理腐败与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努力从源头上进行堵漏,着眼于管理、监督机制和制度的创新,首先在制度建设上狠下功夫,形成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先后制订了《招待费管理办法》、《机关车辆管理办法》、《物资采购管理办法》、《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货币资金管理办法》、《分包工程及民工费结算办法》、《劳务用工管理办法》、《内部经济责任制承包办法》等,这些办法的实施,效果是显著的。今年,我们在继续贯彻以上办法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掌好权、理好财、做好事、管好人、落实责任制的源头治理基本思路。

——“掌好权”。即通过对“职权”的规范和正确行使,提高管理透明度,有效清除腐败现象产生的机制性因素。进一步深化厂务公开制度的执行,在干部和职工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充分保障职工主人翁地位,加强职工对本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促进公司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而且促进了企业管理体系的完整。

——“理好财”。即通过对“财权”的有效管理和监督,加强对企业资金收支和财务报表真实性的监督,有效切断腐败“寻租”的“财源”。当前的重点是抓好财务集中核算,落实各项管理办法,加强每年一度的财务大检查工作。下一步,要总结财务管理的新经验,探索企业改制后财务管理的新路子,坚持招待费向职代会报告等制度,增强财务支出透明度,形成良好的保证体系。

——“做好事”。即通过对“事权”的规范和制约监督,坚持决策、实施和管理、监督的控制程序和规则,有效防范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等导致腐败问题的发生。当前的重点是继续推行内部经济责任制承包办法,在保证施工任务按时、优质完成的情况下,不断提高职工收入。下一步,则要充实和完善《办法》中不详尽的条款,建立起适应于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管好人 ”。即通过对“人权”的 制度创新与改革,切实加强对干部和干部工作的管理、监督,确保选好、用好、管好人,有效遏制“吏治腐败”。管理的重点是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积极推行民主推荐、竞争上岗、公开选拔、考察预告、任前公示、集体表决、述职评议、廉政鉴定等一系列新的制度的落实,并建立领导干部廉政档案,为建立以民主监督为核心的选拔、任用直至罢免等完备的管理、监督制度体系做好准备。

——“落实责任制”。就是通过全面推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责任考核,强化责任追究,推动反腐败各项任务的实施,促进“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落实。为确保责任制落到实处,今后还应在以下四个方面细化管理措施:一是分工定标。通过制定《反腐败工作目标一览表》,将党风廉政建设重点工作细化分解,明确责任主体、责任内容、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完成时限,并制定出量化考核细则和统一评价标准,把责任、职责通过上下签订责任书的办法落实到人。二是完善制度。通过修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检查考核和责任追究办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办法》,完善对基层领导和项目经理的各项监督制度,建立目标管理制度、廉政报告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落实责任制的保证体系。三是综合评估,检查考核。通过对基层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在德、能、勤、绩、廉诸方面的检查考核和民主测评,了解落实责任制情况,逐步将能量化的指标尽可能量化,努力建立定量、定性考核评定体系。四是加强责任追究。对不认真履行职责、未通过责任制考核的,应予以纪律的或组织的责任追究。

通过实践,表明以上的工作思路,不仅符合中央的反腐败部署,也突出了企业管理的特点,是企业党委、纪委、监察等部门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成果。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抓好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也必须进行改革创新。首先,党风廉政建设教育要纳入企业宣传工作的总体规划,形成宣传、组织、纪检监察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大教育”格局,有效落实教育的组织领导、规划任务等。其次,党风廉政教育也要注意从基础教育抓起,立足于党的最低纲领,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着眼于多数人的思想水平,同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结合起来,重点进行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危机是最致命的危机。腐败的滋生,往往是从理想信念的动摇开始的。许多典型案例也表明,如果没有理想信念的支撑,一味地追求金钱与享乐,必然会走向堕落与腐败。对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来讲,只要强化教育手段,加强理想信念、党纪国法、廉洁自律的教育,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政治、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就等于筑起了一道思想道德防线,就会顶得住歪风、耐得住清苦、管得住小节;就能经受住金钱美色的考验和各种物质利益的诱惑;就会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做到廉洁自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同时,还要进行从业道德教育、基本国情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思想教育,使崇廉尚俭成为现代国民素质和社会公德的基本元素。第三,是要将廉政教育制度化,并使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将廉政教育列为干部考察任用的必经程序;任职前必须接受廉政教育培训;任期内必须参加廉政进修;对后备干部要实行锻炼考验等特殊培养措施。

从源头预防腐败 篇4

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不廉洁行为。日前,金河林业局森调大队让每名党员干部都签定一份《廉洁自律承诺书》,承诺做一名崇尚廉洁的党员干部。

嘎拉牙林场党总支通过召开全队党员动员大会,举办政治理论学习班,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章》,《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政若干准则》、《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等有关廉政文件,并组织收看警示教育片,采取分组讨论的方法,立足本职查找问题。在此基础上,他们还要求党员干部和家庭成员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家庭助廉承诺书》。认真贯彻林业局纪委及大队党总支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要求和各项制度,贯彻落实“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依法从业,严格自律,规范言行,坚决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严格遵守党的组织纪律,政治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真正做到了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嘎拉牙林场党总支

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 篇5

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效防范腐败的体制机制制度,加大从源头上治理腐败问题的力度,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任务。《工作规划》第五部分对这方面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

一、党的十六大以来,深化体制机制制度改革取得了重要成果

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在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逐步加大治本力度,不断深化体制机制制度改革,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各项工作向深入发展,呈现出健康有序、稳步推进的良好势头。各地区各部门坚持边实践边探索,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积累了成功经验,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发展,司法体制改革力度加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卓有成效,财税、金融和投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等四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实践表明,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改革措施之中,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导致腐败现象发生的深层次问题,是有效预防腐败的根本途径。

当前,我国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一些领域体制机制制度还不完善,客观上存在腐败滋生的空间和漏洞;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但完善的法制环境和对权力有效监管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因此,要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切实推进干部人事和司法体制改革、行政管理和社会体制改革、财税金融和投资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及相关改革,努力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

二、推进干部人事和司法体制改革

(一)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要以继续扩大和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为着力点,拓宽民主渠道,规范民主形式,把群众的有序参与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一是要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凡是得不到多数群众认可的,未经集体研究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二是完善选拔任用决策机制,推行地方党委决定重要干部无记名投票表决。

完善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选举办法。要加强中央题库建设,改进考试测评方法,提高科学化水平,探索让更多的社会优秀人才参与竞争、将各方面优秀人才纳入选拔视野的有效途径。要逐步提高通过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方式选拔的干部在同期提拔干部中的比例。要完善差额选拔方式,地方党委选举应适当增加委员人选的差额比例。

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进一步扩大民主参与的范围。根据代表性、知情度和相关性,区分选任制、委任制等不同情况,合理界定并逐步扩大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的参与人员范围,有计划有步骤地让更多的党员群众参与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来。提高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改革和完善基层党委组织选举制度,在乡镇普遍推行以“公推”的办法产生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候选人。

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中组部下发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实现了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建设的重要突破。要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完善,统一规划,突出重点,上下结合,稳步推进,逐步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应继续着力规范考核内容,改进考核方法,健全考核形式,完善考核机制。

(二)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强化司法机关的配合与制约。改革和完善司法机构设置,逐步形成规范、快捷、节约的司法体制。从制度上进一步加强检察机关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完善减刑、假释、保外就医、暂予监外执行、服刑地变更的条件和裁定程序。建立和完善涉诉信访工作机制,畅通涉诉信访渠道,形成公开、透明的涉诉信访处理制度。

改革和完善司法管理制度,促进司法规范化建设。健全审判业务和检察业务管理制度,制定统一的审判权、检察权分解流程和案件质量效率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司法人员业绩评价体系,构建公开、公平、合理的考评机制。建立委托评估、拍卖、鉴定和查封、扣押、冻结等司法辅助事项管理工作制度。

健全司法人员执法过错、违纪违法责任追究和领导干部失职责任追究等制度。改革完善司法管理制度和司法保障体制。完善司法人员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标准。完善法律统一适用制度,规范司法人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保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探索建立个案跟踪回访制度,加强对办案质量的控制。积极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和警务公开。健全司法公开制度,让人民群众以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方式实现公平和正义。

三、推进行政管理和社会体制改革

(一)贯彻落实《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居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环节。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必须切实贯彻落实《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

(二)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中国社会体制改革大大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由于社会体制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因此在改革过程中曾经出现多次反复,一度停滞不前,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三农问题、失业问题、社会分配不公问题、银行坏账问题、消费萎缩问题等,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对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十分不利。因此,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以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深化社会体制改革,要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加强对社会生活的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和法制管理。推进教育、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加强住房改革和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四、推进财税、金融和投资体制改革

(一)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要继续规范预算编制内容和程序,建立起与国家宏观政策及部门履行职能紧密结合的预算分配机制;继续改变预算编制方式,由基层预算单位自下而上逐级编制预算,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继续明确预算编制责任主体,树立部门预算管理观念,增强部门预算管理的严肃性;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到位率,增强预算管理的可预见性;加强信息披露力度,切实提高预算编制的透明度,强化人大和审计部门对预算管理的监督。

(二)完善国库集中收付运行机制。要全面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健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完善财政资金支付运行机制、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积极稳妥地实施国库现金管理,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体系。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要切实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纳入基金预算管理。

(三)推进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及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职务消费改革。要健全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公务员工资制度,积极推行领导干部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等改革,将政府机关各种公务消费费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并作为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的监督。领导干部职务消费改革的方向为:一是职务消费规范化。应将职务消费标准由财政统包统揽转化为总量控制,包干到人;将消费方式由隐性化向显性化转变;将结算方式由实报实销向最终货币化转变。二是职务消费制度化。逐步建立一套机制完善、运作规范、措施得力的管理制度。三是职务消费货币化。货币化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是职务消费改革的最基本的切入点。

(四)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继续清理规范津贴补贴。进一步改革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继续清理规范津贴补贴。作为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的重要成果,我国已建立了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公务员工资制度,为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理顺社会收入分配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要继续做好规范津贴补贴工作,加强监督检查。

(五)积极稳妥地推进税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税制改革,逐步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和公平分配的税收制度。推进所得税制改革。全面贯彻落实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认真做好新旧税法的衔接工作。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逐步建立健全个人所得税管理档案。深化流转税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增值税制度。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消费政策,研究调整消费税政策。适当调整营业税政策。着力抓好地方税制改革。研究推进以房地产税制为重点的财产税改革。深化房地产模拟评税试点工作。改革资源税制度,加大保护资源的力度。调整和完善税收政策。规范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控制税收减免。深入推行办税公开。

(六)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企业公司治理,建立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要以完善公司治理和优化金融结构为重点,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要进一步加强国有金融资产监管制度。一是做好《金融类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办法》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的培训以及相关文件的修改工作。二是完成金融类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办法和金融类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的起草工作。要继续深化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充分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和国内试点的成功做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支持改制银行稳步发展综合经营。

健全支付监管体系。为了防范金融风险,防范腐败行为的发生,防止国家税收的流失,减少洗钱等犯罪活动的发生,必须建立健全我国的现金交易限制制度。要严格执行现有的关于现金交易管理方面的规定,对大额提现、大额转账和账户异常进行监控。要建立和完善大额现金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制度。同时,要大力推广非现金支付结算手段,逐步提高非现金交易的比重。

依法落实金融账户实名制。建立健全金融账户实名制,要健全严格开户审查。以个人储蓄存款实名制为基础,在证券交易、保险交易、国债交易以及汇款、转账、银行卡使用等方面严格实行实名制。同时,要加强银行开户的管理,规定一律采用实名制开户原则。要建立银行与公安部门的信息交换系统,对身份证进行查验,进一步解决假身份证的问题。各银行要加大技术手段和科技含量,完善相关硬件设施和技术条件。待条件成熟时,出台个人金融账户实名制的法律、法规。

完善金融业反洗钱制度。进一步完善反洗钱合作机制,逐步将特定非金融机构纳入统一的反洗钱监管体系,加大对大额资金和可疑交易资金的监测。加快有关反洗钱规章的立法进度,积极落实《反洗钱法》。进一步完善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开展反洗钱工作。继续加强反洗钱国际合作,争取尽快成为FATF正式成员。

完善防范和查处上市公司信息虚假披露和市场操纵等行为的制度。继续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证券活动,防止不法分子利用虚假信息诱骗投资者,影响社会稳定。进一步健全查处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快速反应机制,进一步增强监管的有效性,保持强大的执法威慑力。加强一线监管,继续强化对内幕交易和操纵股价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上市公司自身运作应规范、诚信、透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

(七)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核准制和备案制。要制定《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规范企业投资核准制、备案制,不断深化企业投资体制改革。要研究制定《项目申请报告示范文本》等配套文件,完善核准制的制度设计。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严格按照核准制的要求开展项目核准工作。适时修订《政府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目录》,进一步科学界定核准项目的范围和权限。严格规范备案管理,防止备案制流于形式,但也要防止备案成为变相审批。进一步扩大大型企业的投资决策权,积极鼓励社会投资,不断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规范企业投资行为。

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不断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完善重大项目专家评议和论证制度、公示和责任追究制度。大力加强政府投资监管,建立健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加强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推进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编制政府投资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合理划分部门之间的管理权限和程序。继续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管理,推行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加强为政府投资服务的中介机构管理,提高中介服务质量。

五、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一)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进一步对现有国有大型企业进行规范的股份制改造。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全面推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加强大型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未设立董事会的企业逐步实行党委(党组)书记和总经理分设。

(二)推进国有企业监管体制改革。要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监管法规体系,切实抓好以《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为核心的配套规章、规范性文件的落实;监督检查对《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的执行情况;适时颁布《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条例》和出台《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制定完善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法律及配套行政法规,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和企业重大决策失误追究等制度,落实监管责任,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建立健全国有金融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自然资源资产等监管体制。

(三)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及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主导地位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加强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及中介财务审计监督,强化审计部门的防范、控制和监督作用。把经济责任审计与对国有企业的日常监督结合起来,把强化监督与为企业服务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从体制、法规、政策、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议,为加强宏观管理和国有资产监管服务。

(四)健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薪酬制度和国有企业管理层投资持股制度。要把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考核与薪酬制度改革更好地结合起来,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国有企业负责人的收入分配办法,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企业的薪酬分配既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竞争的要求自主进行调节;也要建立必要的制度规则平衡出资人与企业、员工和经营者的利益关系,保证收入分配的规范、公正和公平。实施股权激励是一项与国际上通行的激励约束机制接轨的中长期激励方式,相应的就要求企业的治理结构、运行机制、管理体制也必须与国际接轨。

此外,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监管体制,还应完善国有金融资产、行政事业性资产和自然资源资产监管制度。

六、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及相关改革

(一)完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制度。进一步完善招标投标制度。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推进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中央投资项目的招标投标管理。规范和强化招标投标监督活动。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加强评标专家队伍建设和管理。

(二)规范土地征收和使用权出让制度。进一步规范土地征收和使用权出让,完善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第一,继续加强监督检查,注意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第二,继续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落实工业用地必须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第三,适时出台《划拨土地公示的实施意见》,着力推进划拨供地信息、程序和结果公开。第四,深入推进矿业权市场化建设和改革,遏制矿业权管理领域中案件多发势头。

(三)深入推进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要求严格限定划拨用地范围,及时调整划拨用地目录。今后除军事、社会保障性住房和特殊用地等可以继续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外,对国家机关办公和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产业)、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各类社会事业用地都要逐步实行有偿使用,对其中的经营性用地先行实行有偿使用。

(四)推进产权交易市场建设。首先,要完善产权交易各项监督制度。从维护市场秩序出发,必须建立起对市场参与各方的约束和监管制度,整体构架全国产权交易监管体系和网络体系。逐步形成监管目标明确、体制制衡、信息公开、法规约束、程序规范,融专项检查、场内约束、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为一体,兑现监管责任追究的产权交易监管制度。其次,除了一些涉及保密的企业等情形外,要严格实行企业国有产权进场交易。扎实推进治理产权交易中的商业贿赂工作,严肃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积极探索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长效机制。

(五)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要完善管理职责与执行职责分离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政府采购制度。目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建立健全以《政府采购法》为核心的政府采购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完善管理职责与执行职责分离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政府采购运行机制;完善政府采购监督体系;建立政府采购的资格管理制度;全面实行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拨付制度;逐步推行电子采购制度。

上一篇:三星企业战略分析下一篇:那一刻的感动作文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