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道德与法治练习题

2024-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部编道德与法治练习题(精选4篇)

部编道德与法治练习题 篇1

第一单元

我们共同的世界

第一课

同住地球村

第一框

开放互动的世界

探究活动一:教材第2页

运用你的经验

(1)请指出上述事件关联的国家所处的位置。这些事件涉及我们生活的哪些领域?

(2)上述哪些事件与我们有联系?

(1)中国处于亚洲,意大利处于欧洲,巴西处于南美洲,坦桑尼亚处于非洲。涉及经济、娱乐、体育、文化领域。

(2)中国一个家庭旅馆接受来自澳大利亚游客的预订、巴西里约热内卢夏季奥运会、热播的中国电视剧与我们有联系。

探究活动二

教材第3页

探究与分享

近期有哪些国际新闻?请与同学交流并谈谈你的感受。

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于4月18日至21日在博鳌举行,年会主题为“世界大变局:共襄全球治理盛举

合奏‘一带一路’强音”。本届年会共吸引包括40位政要和前政要、74位部长级高级官员和前官员、29位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以及27位驻华使节参会,此外还有近百位世界五百强和知名的企业高管,以及众多的知名专家学者应邀与会并参与讨论,注册线下参会人数突破4000人。

日前,美国总统拜登在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会面时声称,由于国会施压和所谓的中国“新疆人权问题”,正考虑对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

进行“外交抵制”。立陶宛17名议员公然煽动,立陶宛奥委会回应,拒绝抵制北京冬奥会!

感受:国家间相互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开放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封闭、孤立、以邻为壑的现象尽管仍然存在,但已不是主流。

探究活动三

教材第4页

探究与分享

(1)是什么使“为孩子找水杯”这一难题得以解决?

(2)其他国家发生的事情与我们有怎样的联系?

(1)是互联网的发展,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2)影响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探究活动四

教材第5页

探究与分享

为什么一双鞋的“旅行“会以这种方式进行?

因为经济全球化。在全球化时代,商品设计、零部件生产、组装、销售、售后服务,可以在不同的国家进行。

探究活动五

教材第6页

探究与分享(上)

(1)如果你的家乡生产质量上乘的手工制品,你如何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并购买它们?

(2)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商品交易是否成功,除了产品质量、销售渠道、产品知名度之外,还有哪些因素也非常重要?

(1)通过网络在网站上建立自己的网店,把手工制品的图片发到网站上;网上招代理商;等等。

(2)服务态度、商品的售后服务等。

探究活动六

教材第6页

探究与分享(下)

(1)请你告诉厂长,工厂陷入困境与他前面看到的新闻有什么关系。

(2)像这位厂长一样的生产者应该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1)他前面看到的新闻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同时也波及他的工厂,这二者有着间接的联系。

(2)要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关注世界经济发展动向,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参与竞争,增强风险意识,应对各种挑战。

探究活动七

教材第7页

探究与分享

(1)如果你作为其中一员参与讨论,你的选择是什么?请说说你的理由。

(2)除了舞蹈之外,还有哪些文化表现形式?

(1)如,我选择街舞。因为街舞节奏明快,动作优美随意,变化多样,随着音乐,人们身随心动,身心合一,能张扬张中学生的个性特点。

(2)音乐、绘画、饮食习惯、服饰、民族风情、建筑风格等。

探究活动八

教材第8页

探究与分享

(1)请你给电影设计一个结局,并谈谈理由。

(2)有人说,文化差异会引发矛盾,文化背景相同才能相互理解;也有人说,不“打“不相识,有碰撞才有理解。请结合生活经验谈谈你的认识。

(1)结局有两种,一种是老朱与儿媳因文化背景的不同,难以进行沟通,导致矛盾加深,最后老朱回到了中国;一种是老猪努力找到与儿媳在文化交流中的共同点,逐渐消除了隔阂,家庭成员之间相处融洽。因为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遇时,人们往往从自身的文化视角、用自己的价值观来理解和判断事物,有时会导致彼此的误解与冲突。人们应认识到文化之间的差异,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2)这两种观点各有其合理的一面。文化背景相同的人,在沟通和交流时,有相同的价值观,相对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在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上更容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与接触中,一方面不断的产生不同文化间的摩擦或冲突;另一方面,也使不同民族间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

探究活动九

教材第9页

拓展空间

请收集资料,以“经济全球化给世界文化多样性带来的是新的发展机遇,还是挑战“为题,组织一场辩论赛。

(1)确定正方辩题:经济全球化给世界文化多样性带来的是新的发展机遇。观点可从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对世界文化多样性进行创新,汲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从而使全球化时代世界文化的发展进一步表现出相互融合和多元发展同时并存等方面论述。

(2)确定反方辩题:经济全球化给世界文化多样性带来的是挑战。观点要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导致了一些语言的消亡,一些国家传统的音乐、体育项目、舞蹈的失传或被遗忘,有些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

文化渗透和文化扩张,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失去民族性。

(3)总结:经济全球化给世界文化多样性带来的既是新的发展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进一步培育中国文化的特色,又要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第二框

复杂多变的关系

探究活动一

教材第9页

运用你的经验

综合运用你所学过的知识,谈谈这些事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是西方的重要军事力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阵营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使美国得以控制欧盟的防卫体系,是美国世界超级大国领导地位的标志。华沙条约组织规定缔约国保证以和平的方法解决它们的国际争端,并就一切有关他们的共同利益的重要国际问题进行磋商;如果在欧洲发生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根据联合国宪章第51条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利,个别或通过同其他缔约国的协议,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苏联解体使两极格局瓦解,战争的天平歪向了北约,世界民族地区的恐怖主义问题此起彼伏。

探究活动二

教材第10页

探究与分享,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请你选择一个国家,从不同方面介绍这个国家的特点。

如俄罗斯。经济实力:工业基础雄厚,部门全,但工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发达,轻工业发展缓慢。政治影响力:在国际事务上经验丰富,外交主动性强,但略显生硬,常常出人意料。文化影响力:是教育大国,自然科学和基础研究方面,高等教育的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科技实力:航空航天和工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探究活动三

教材第11页

探究与分享

为什么这些新兴经济体能得到迅速发展?它们的发展给世界带来哪些影响?

它们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在各方面开展合作,在重大问题上进行沟通协调,寻找共同的增长点。它们的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实现各国共同发展。

教材第11页

相关链接

本相关链接让我们了解世界多极化思想的形成在我国有一个过程,认识到我国也属于多极化中的一极。

教材第11页

阅读感悟

本阅读感悟通过习近平的两则讲话,让我们了解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的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由各国共同治理,以此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探究活动四

教材第12页

探究与分享

(1)请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下表。

(2)历史上的这些航行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请写出当前全球航行的方式、路线和耗时,并设想未来的全

球航行将会怎样。

(1)略

(2)既有推动使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国家间的友好往来,也有给人类留下巨大伤痛的战争与冲突。

(3)示例:当前全球航行的方式有乘飞机、乘船等,可到世界各地的著名城市,耗时较短,特别是乘飞机能实现当日到达。

探究活动五

教材第13页

探究与分享

收集近期有关国家间合作的资料,完成下表。

(1)中国、波黑,克罗地亚,捷克等国。经济领域——能源、汽车、物流、电子信息、农业、医疗、化工等领域。

(2)朝鲜、韩国——政治领域——半岛无核化和政治解决半岛问题的进程。

(3)中国台州、韩国全罗南道——文化领域——音乐会、围棋等。

探究活动六

教材第13-14页

探究与分享

(1)请查阅资料,了解下列发展战略的含义。

(2)比较这些发展战略的异同,你有哪些发现?

(1)“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力争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

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德国“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该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美国“再工业化”是指美国经济要转向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即出口推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要让美国回归实体经济,重新重视国内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2)这些发展战略的相同点:都是针对本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都强调重视本国制造业的发展,提高本国的制造业水平。

不同点:“中国制造2025”以“互联网+”为依托,提升制造业整体素质,增强创新能力,实现制造强国目标;德国“工业4.0”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模块化技术,实现智能化创造;美国“再工业化”以工业互联网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通过以上对比可知三个国家都重视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整合,提高科技的整体竞争力,希望在新一轮国际关系调整中获得发展机遇,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探究活动七

教材第15页

拓展空间

古罗马时期跨地域的经济贸易与文化传播,与今天的经济全球化文化传播有什么不同?

一个是通过版图的扩张,进行跨地域的经济贸易与文化传播;一

个是通过互联网科技的不断进步,进行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往来和文化的传播、创新。

教材第14页

相关链接

本相关链接向我们呈现国际法的含义和重要意义,让我们认识到各国必须遵守国际法。

第二课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一框

推动和平与发展

探究活动一

教材第16页

运用你的经验

(1)请找一张世界地图,标出这些国家,并观察他们在这些地区分布上有何特点。

(2)请选择其中一个国家,谈谈战争与冲突带来的影响,(1)图上标注略。乌克兰分布在东欧,叙利亚分布在中东,利比亚分布在北非。

(2)如叙利亚。国家遭受巨大经济损失,通信遭到破坏,很多叙利亚人民因战争流离失所,很多人生活在贫困之中,很多人失业,通货膨胀严重。

探究活动二

教材第17页

探究与分享

(1)对上述材料共同反映的那段历史你了解多少?

(2)请分析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原因。

(1)示例:了解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2)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世界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激化。

探究活动三

教材第17-18页

探究与分享

(1)这支部队为何存在?

(2)请你查阅资料,看看当前这支部队部署在世界上哪些国家和地区,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1)阻止局部冲突扩大化,或防止冲突再起,并帮助在战争中受害的平民百姓。

(2)部署在非洲、美洲、亚太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等。监督停战或停火、撤军;观察、报告冲突地区的局势;执行脱离接触协议;防止非法越界或渗透;以及联合国决议赋予的其他使命。

探究活动四

教材第19页

探究与分享

(1)观察右图,你从中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你可知道是谁在为我们守卫着和平?

(1)看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创伤,看到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追求;感受到我们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和平,维护世界和平。

(2)世界上爱好和平的人们。

探究活动五

教材第19页

探究与分享

请找一些国家,看看他们属于哪一类型,并分析其原因。

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一些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资本主义国家,率先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使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增长,成为经济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的经济在世界上占据重

要地位,对世界经济、政治有较大影响。

发展中国家:中国、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过去一般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由于长期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大多数国家虽然在政治上获得了民族独立,但在经济上还没有完全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与剥削,一些经济命脉仍然不同程度的控制在国际垄断资本手里。

最不发达国家:阿富汗、海地、索马里、尼泊尔等。

原因:国内战乱不休,政局混乱不堪,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原材料、能源缺乏,工业基础严重不足,出口以初级农产品为主;因为政局动荡及经济危机影响,导致国内通胀严重,收入锐减等

探究活动六

教材第20页

探究与分享

(1)请比对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的异同。

(2)发展目标的变化说明了什么?你觉得哪些因素会影响上述目标的实现?

(1)相同:都有消除贫困、重视教育、促进两性平等和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不同: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还提出实现粮食安全、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2)联合国及世界各国为促进整个世界的发展作出努力。地区冲突、宗教矛盾等。

探究活动七

教材第21页

拓展空间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还可以采取哪些行动帮助贫困的人们解决

饥饿问题?请写下你的方案。

将饥饿人口和脆弱人群发放现金或食品抵用券。例如:市场上食品丰富而贫困人口无力购买。在这种情况下,受益者可以拿现金或食品抵用券去当地市场购买商品,同时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教材第20页

阅读感悟

本阅读感悟让我们认识到世界上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扩大,不发达国家遭受贫困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

第二框

谋求互利共赢

探究活动一

教材第22页

运用你的经验

请你观察这些思想在生活中的运用,并与同学们交流。

这些思想共同反映了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在生活、工作中,要团结合作,齐心协力,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在面对全球性问题时,国与国之间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努力,共同担当,同舟共济。

探究活动二

教材第22-23页

探究与分享

(1)环境问题为何成为上述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

(2)人类社会还面临哪些类似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面对?

(1)因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环境恶化、生态危机等一系列的世界性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制约人类的发展。

(2)如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人类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探究活动三

教材第23页

探究与分享

对此,你怎么看,说明你的理由?

女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男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依存的程度在加深,我们要坚持合作共赢,根据国家的发展,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

教材第24页

相关链接

本相关链接让我们了解我国举办的国际会议以及习近平主席出席的重要国际会议中,有关各方都赞成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为人类共同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探究活动四

教材第25页

探究与分享

难民的遭遇为什么能引发人们深深的同情与思考?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都是宝贵的,都应该受到尊重和关爱。关怀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能够让我们不仅善待自己,而且把关切的目光投向世界,关注他人的命运,把他人看成同我们一样的人,理解他人的痛苦与快乐,看到生命中共同的渴望。

探究活动五

教材第25页

探究与分享

你赞同哪种回答,或者你有不一样的答案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示例:我赞同司徒博士的观点。我们要心系祖国,关心祖国的发展,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探究活动六,教材,第26页,拓展空间

(1)该国的原则和立场是什么?

(2)该国呼吁国际社会作哪些努力?

选择中国。

(1)积极响应国际社会呼吁,与各国加强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医疗培训等。

(2)国际社会要共享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方面的经验,加强卫生领域的密切合作,未出现突发公共事件的国家提供医疗救助等。

第二单元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第三课

与世界紧紧相连

第一框

中国担当

探究活动一

教材第28页

运用你的经验

你眼中的中国担当是怎样的?

中国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在有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个领域,积极采取行动,主动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为化解国际社会各种难题与危机作出了巨大贡献,贡献了中国智慧,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但我国目前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中国担当必须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还面临着各种实际困难和诸多艰巨的发展任务。因此,中国的担当是符合目前国情的担当,不宜超越自身实力。

探究活动二

教材第29页

探究与分享(上)

西非与中国相隔万里,中国为什么要坚持参与这一援助行动?

面对西非地区出现的埃博拉疫情,中国政府先后向疫区派出千余名

医务人员从事抗击埃博拉疫情工作,以实际行动展示了我国的国际责任和大国担当,面对危机与灾难,中国积极主动的承担起了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再一次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探究活动三

教材第29页

探究与分享(下)

(1)中国维和官兵在守护什么?

(2)中国为什么积极参与联合国安理会维和行动?

(1)中国维和官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着世界和平与稳定。

(2)中华民族有着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世界上维护和平与安全的坚定力量。我国积极参与安理会的维和行动,有利于捍卫世界和平和维护地区稳定,积极履行大国形象;有利于弘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捍卫正义,展示我军良好形象。

探究活动四

教材第30页

探究与分享

查找并阅读《中国实施千年发展目标报告(2000-2015年)》,了解中国在消除极端贫困和饥饿方面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作出的突出贡献。

消除极端贫困和饥饿

联合国目标

中国完成情况

1990-2015年,将日收入不足1.25美元的人口比例减半

已经完成使所有人实现充分的生产性就业,获得体面工作

已经完成1990-2015年,将饥饿人口的比例减半

已经完成到2020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探究活动五

教材第31页

探究与分享

(1)针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难题,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中国方案”的理解。

(2)查一查,我国还贡献了哪些“中国方案”?这些“中国方案”将为解决世界难题带来怎样的影响?

(1)“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包括公平正义的和平方案、互利共赢的合作方案、创新共享的发展方案等,其目的在于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建立更加合理的国际秩序,阻止地区冲突,推动国际生态与环境的改善,促进国际体系的完善。中国方案”立足于求同存异、聚同化异。着力于对现有治理机制的补充和完善,以共享为目标,提倡所有人参与,所有人受益。不搞一家独大或者赢者通吃。而是寻求利益共享,实现共贏目标:“中国方案”是改革、开放、创新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中国方案”已经在国际经济交流合作中得到普遍认可“中国方案”展示中国自信,助力全球发展尽显世界担当;等等。

(2)例如: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中国提出金砖合作经济、政治、人文“三轮驱动”;习近平在《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气候变化协议。提出“公平、合理、有效”的全球

应对气候变化解决方案,探索“人类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和治理模式。又如:在浙江乌镇开幕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就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提出“中国方案”等。

(3)影响:①中国方案对激活世界经济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②中国方案坚持建设开放型经济,努力实现互利共赢,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③中国方案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完善,积极引导全球经济议程,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公平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④中国方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改革,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对国际关系产生划时代的影响。

探究活动六

教材第32页

探究与分享(上)

作为谈判的重要一方,中国在伊朗核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贡献了怎样的智慧?

中国在伊朗核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扮演了斡旋者角色,起了润滑剂的作用,对化解美伊矛盾,缓和一核危机紧张局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伊朗核问题谈判之路波折坎坷,鉴于各方分歧较大、历史积怨和疑虑较深,中方建议在谈判方式上采取分步的对等原则,在合理的时间框架内,首先达成一揽子协议,然后分步加以实施,同时坚持灵活务实,相向而行的态度,聚焦未决的难点问题,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伊朗核问题谈判的进展,离不开中国的努力,中国在关键时候贡献中国的智慧,受到各方赞赏。

探究活动七

教材第32页

探究与分享(下)

你怎样理解“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是联合国气候谈判中的一个原则,意思是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的责任,但各国由于国情不同,在具体担负的责任上应有区别。共同责任是指由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国家不论大小、贫富等方面的区别,都对保护全球环境负有一份责任,都应当参加全球环境保护事业,都必须在保护和改善环境方面承担义务。共同责任并不意味着“平均主义”。各国虽然负有保护国际环境的共同责任,但在各国之间,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这个责任的负担是有区别的,区别是对共同责任的一个限定。发达国家应当比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大的或是更主要的责任。这主要是因为发达国家走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全球环境污染主要是由发达国家造成的,而发达国家由于经济领先,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具有更大的能力,有更多先进的技术,理应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起到带头作用并承担更多的义务。

探究活动八

教材第33页

拓展空间

(1)请阅读上图,说说我国对外援助在资金投入方面有哪些特点。

(2)中国对外援助政策,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请查阅2014年7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对外援助(2014)》白皮书,了解中国对外援助的基本原则,并与同学交流认识。

(1)我国对外援助资金投入主要集中在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包括减贫、教育、卫生、体育、文化等民生领域,注重培养受援国自主发展能力,大部分的援助资金投向最不发达国家和其他低收入国家,帮助受援国扭转长期粮食供应不足的局面。

(2)中国提供对外援助,坚持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不干涉受援国内政、充分尊重受援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权利。相互尊重、平等相待、重信守诺、互利共赢是中国对外援助的基本原则。

第二框

与世界深度互动

探究活动一

教材第33-34页

运用你的经验

(1)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外国记者来中国报道两会?

(2)你怎么看待两会上的这些“多”?

(1)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中国正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外国记者来中国报道两会,有利于更好的了解中国的经济政策,聆听中国声音,分享中国智慧。

(2)我国的两会越来越吸引众多外国媒体和记者的关注,是因为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更多的国家想了解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秘诀,感受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劲脉搏,让世界分享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机遇。

探究活动二

教材第34-35页

探究与分享

(1)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今天越来越多的国家庆祝中国春节,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2)在国际舞台上,你还感受到哪些中国文化的影响?

(1)越来越多的国家庆祝中国春节,表明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文化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同。外国人有更多的机会、更强烈的意愿,接触、体验和认识中国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魅

力,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

(2)示例:汉语、汉字、京剧、中华美食、中华武术、中国的哲学、儒家思想等等。

探究活动三

教材第35页

探究与分享

(1)中国高铁走出国门,对中国与世界分别意味着什么?

(2)走出国门的中国名片还有哪些?

(1)中国高铁走出国门,更好的把握发展机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把中国的商品、产业、装备、文化、思想传播出去,奏响“中国制造”的最强音,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新的舞台,助推中国经济发展。“高铁外交”作为国家的一张新名片,标志着中国外交开始走上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发展道路。中国高铁走出国门,与世界分享先进技术和经验,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提供更多更好的技术和装备,造福全世界的人民,促进世界经济的腾飞和发展。

(2)走出国门的“中国名片”还有中国航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核电等。

教材第36页

阅读感悟

本阅读感悟通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让我们明确中国的发展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

探究活动四

教材第37页

探究与分享

(1)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以上文明成果分别属于哪个国家?

(2)小组交流: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学习借鉴的不同文明成果。

(1)天坛祈年殿属于中国,克林姆林宫属于俄罗斯,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属于埃及,埃菲尔铁塔属于法国。

(2)示例:①中国高铁技术实现“引进技术——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跨越式发展,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使中国迅速成为全世界公认的头号高铁大国。②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腾飞。

探究活动五

教材第38页

探究与分享

(1)汽车文明体现在哪些方面?

(2)根据你的经验,所以说文明出行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1)汽车文明表现在人和“车”相互尊重,“车”对人绝对尊重。

(2)示例:①骑自行车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遇到动作迟缓的老弱病残者,要给予谅解,主动礼让。②乘坐公共汽车要排队候车,让妇女、老人、小孩和残疾人先上车。注意安全,不要将身体伸到车窗外,或随意动车厢里的设施。主动给老人、病人、残疾人、孕妇和带小孩的乘客让座。尊重司乘人员,主动按规定买票,爱护环境卫生,保持车厢和站内的环境卫生,不能向窗外扔东西。③驾驶机动车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过十字路口不闯红灯和违反交通规则。不向车外吐痰、乱扔杂物。礼让非机动车和行人,特别是在下雨下雪时,注意不要将雨雪溅到行人身上。停车时要将车停到车位中,不要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的通行,不要长时间鸣笛。夜间驾车要正确使用远、近光灯。

探究活动六

教材第39页

拓展空间,请在身边寻找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事例,并与同学交流共享。

中国传统画法同西方油画融合创新,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中国写意画;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四大发明带动了世界变革,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②中国哲学、文学、医药、丝绸、瓷器、茶叶等传入西方,渗入西方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

第四课

与世界共发展

第一框

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探究活动一

教材第40页

运用你的经验

你怎么看待人们到海外工作学习?请简要说说原因。

海外工作、学习可以缓解我国就业压力和升学压力,也可增加收入、开阔视野,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但海外工作、学习也会造成人才资源的外流,给我国造成一定的人才损失。海外工作、学习还要理性,不能赶时髦、盲目随大流,并非所有的人都适合到海外工作、学习,应从家庭经济条件、自身的工作学习能力、语言能力、国外教育资源或工作条件的优劣等方面综合考虑。到海外工作、学习必须擦亮眼睛,一定要走正规渠道,选择信誉好的正规中介机构,避免上当受骗。

探究活动二

教材第41页

探究与分享

请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已具备了哪些更好的发展条件?

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在人才、科技、交通、资金等领域具备良好的积累,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探究活动三

教材第42页

探究与分享

请阅读以上材料,分析中欧合作的特点,说明其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在全球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中国和欧洲成为利益高度交融的命运共同体。当前中欧合作呈现出新的特点,确定了一些优先合作领域包括:农业(含食品)、生物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空间、航空、能源、交通、水资源、节能减排、先进制造、新材料和可持续城镇化等,这样可以汇聚更丰富的国内外产业资源,吸收更多优质创新企业,通过共同打造创新互动、经济互利、文化互融、技术互享的开放型高端平台,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中国经济的腾飞。

教材第42页

阅读感悟

本阅读感悟通过介绍在中国举办和召开的一些国际会议告诉我们,我国在经济合作、全球治理等各多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引领作用,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探究活动四

教材第43页

探究与分享

请了解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最新数据。

阅读上图,你有什么发现?请谈谈你的认识。

(1)

横轴——不同变化,纵轴——变化的百分比。2021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9.8%。

(2)

2003到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增加;2007年达到增长高峰,随之开始下降。受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和不少困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为世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探究活动五

教材第44页

探究与分享(上)

(1)如果乔纳森向你提出这个问题,你会如何回答?

(2)你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1)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在增加人们收入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一些外企将工厂迁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

(2)这种变化一方面说明我国经济发展,人们的收入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另一方面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压力,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

探究活动六

教材第44页

探究与分享(下)

请收集资料,谈谈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挑战?

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给中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带来更多的风险。由于缺乏对境外法律法规和文化习俗的了解,不少中国企业在国外遭遇了法律纠纷和文化冲突;由于缺乏对当地社会关系和市场信息的掌控,难以快速融入当地社会并及时掌握当地的市场信息;由于缺乏高素质的涉外职业人才,使得企业在经营中常常处于被动;国际上局部地区持续动荡,某些国家因政府更迭政策法规发生变化,恐怖主义日益蔓延等,都使得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面临更大的风险与挑战。

探究活动七

教材第45页

探究与分享

请结合上面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贸易争端。

我国面临的贸易争端、贸易冲突,是某些国家针对中国发展设置的障碍,使中国“走出去”战略面临诸多挑战,使我国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有些贸易争端也必然倒逼我国企业提升产品档次、管理水平和社会责任,参与全球规则制定,提高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保障我国的对外经贸利益,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探究活动八

教材第46页

拓展空间

从行业巨头到退出传统业务,该公司的兴衰之路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该公司尽管在1975年发明的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却未能把这项新技术变成利润增长点,没有抓住发展的机遇,赢得主动,最终导致了企业的没落。这启示我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增强忧患意识,不断创新,并且将创新转化为生产力,增强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获胜。

第二框

携手促发展

活动一

教材第46页

运用你的经验

请说说你在哪些方面感受到了国家的发展?

经济方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资流入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财政收入大幅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等。教育方面:我国高等教育高速发展,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成为教育大国。科技方面: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天眼在贵州正式启用等。国防方面:歼20隐形战机腾空而起、第二艘航母下水等。

探究活动二

教材第47页

探究与分享

有人说:从倒闭、转型到再崛起,是中国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试分析这种观点。

该地当年因庞大的制造业而闻名,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高涨,加上低端产业利润压缩,一些制造企业纷纷倒闭或迁出,这属于市场经济中的优胜劣汰,并不能说明制造业整体遭遇了危机。恰恰相反,在一些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工厂倒闭的同时,一些高科技、大品牌公司也在崛起。倒闭、转型到再崛起。这是应该成为中国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宏观角度看来,我们正处于产业升级转型的阵痛期。但是从长期来看,这个过程又是不可逾越的。它能否浴火重生,新生成一些能够真正成为巨人型且拥有高科技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我们总体还是对其抱有乐观的态度。因为它与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是相关的,我们过去整体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现在由于内外需求的变化受到了冲击。所以我们要从需求的角度转向供给的结构,要积极谋求自身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制造业,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探究活动三

教材第47页

探究与分享

(1)在该地举办的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为什么能吸引这么多国家参加?

(2)交易会聚焦的重点对我国发展有什么启示?

(1)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交互影响,蓄势待发的创新创业正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版图、重塑国际竞争格局。在当今时代潮流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2)我国要在会议聚焦的重点领域积极抢占全球技术创新与新兴产

业发展的制高点,不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国际竞争力。

探究活动四

教材第48页

探究与分享

请查阅相关资料,看一看我国在哪些领域参与了国际标准的制定。

示例:①中国自主研发的互联网安全协议关键技术TRAIS-X,被国际标准组织正式发布,成为国际标准技术规范。②天合光能成为9项光伏国际标准制定的参与者.探究活动五

教材第49页

探究与分享

(1)中国为什么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2)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运行,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1)中国一直坚持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理念。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广泛地参与全球事务,带动区域世界的共同发展。

(2)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与运行,将更好的为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缺口提供资金支持,有助于推进亚洲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进而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也有助于提升本地区应对未来金融危机和其他外部冲击的能力,推进亚洲实现持续稳定增长。

探究活动六

教材第50页

探究与分享

(1)“一带一路“连接了哪些国家和地区?

(2)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是怎样的关系?

(1)“一带一路“连接了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伊朗,伊拉克,约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野蛮,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科威特,八零,希腊,塞浦路斯,埃斯的希腊半岛,印度,阿富汗,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尼泊尔,不丹等。

(2)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紧密相连,离不开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分工与合作。中国倡导和推进的“一带一路“是中国进行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关系到沿线国家和民族的福祉和发展。

探究活动七

教材第51页

探究与分享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会对中国和世界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等和国际化程度,使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对世界的影响:①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契机。②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发展与繁荣。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为世界经济尤其是周边国家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探究活动八

教材第52页

拓展空间

(1)以上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人怎样的思想观念?

(2)请谈谈这些思想对当今世界发展的启示。

(1)①“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意思是:国家即使很强大,如果喜好战争也必然会灭亡;天下即使很安定了,如

果忘记战争的威胁,也必然很危险,体现了古人崇尚和平、安不忘危的思想,时刻准备保卫安全的国家安全理念。②“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意思是:与邻者亲近,与邻邦友好,是我们的国宝,是我们坚持的原则,体现了古人希望天下太平,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的思想观念。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意思是:万物同时生长而不相妨害,日月运行四十更替而不相违背,体现了古人的包容精神与和合之道。

(2)①“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启示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牢固树立并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和平发展之路。②“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启示我们要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要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增强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让周边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使我国也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启示我们要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更是包容的。只有倡导交流互鉴,注重汲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取长补短,兼收并蓄,人类才能在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上,共同绘就人类文明美好画卷。

第三单元

走向未来的少年

第五课

少年的担当

第一框

走向世界大舞台

探究活动一

教材第54页

运用你的经验

结合下图,谈谈你的交往范围的变化。

在父母的引领下,我们开启了认识世界的第一扇窗,迈出了探索世界的第一道门,我们走出家门,步入学校,逐步融入社会,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

探究活动二

教材第55页

探究与分享

(1)你有类似的经历吗?如果有,请与同学分享。

(2)我们走向世界的形式还有哪些?

(1)示例:有过类似的经历。我和我校的外教交流各自的兴趣爱好,互相介绍各自家乡的风土人情。

(2)示例:参加全球青少年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大赛、丝路国家青少年摄影竞赛;参加中外文化交流活动。

探究活动三

教材第56页

探究与分享

(1)你如何评价上述观点?

(2)他们这样“宅”着,是否也在走向世界呢?

(1)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交往成为人们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网络交往为我们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等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开阔眼界,放松心情,学习新知,结交新友;网络交往会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工作生活中的问题,会帮助别人解决一些困难,做一些对他人和社会有用的事情。但是网络交往会使自控能力差的同学沉迷网络,不能自拔,从而影响学习成绩。一些长期长时间上网的人容易产生孤独症,整天沉溺于幻想中脱离现实,而当他真正面对社会和人群的时候,就会因为想象和距离的问题产生退缩感,不敢跟人正常沟通。青少

年在网上面对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不仅满足了青少年在精神上放松等需求,而且因不必承担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责任,青少年可能会产生一些脱离实际的想法,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

(2)他们的做法不是走向世界。他们应该在现实中与人交往,增进彼此的情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逐步走向世界。

教材第56页

相关链接

本相关链接通过高尔基的两段文字告诉我们少年和青年两个时期的重要性,我们要勇敢的走向世界,珍视每一次交往的经历,努力建立起彼此之间的协作关系。

探究活动四

教材第57页

探究与分享

请你再列举几个中国公民为世界做贡献的实例

(1)2020年8月12日,8月12日凌晨,中国第八批赴马里维和部队第二批次210名官兵从沈阳桃仙机场乘专机,飞行近14个小时后安全抵达马里加奥。主要担负马里加奥超级营区内的安全警戒、武装巡逻和任务区内道路桥梁、机场跑道、营房设施抢修,以及伤病员紧急抢救、外科治疗等任务。

(2)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奔赴非洲开展工作;2021年11月20日中国为阿富汗援助棉衣毛毯等越冬物资等

探究活动五

教材第58-59页

探究与分享

(1)选择你感兴趣的学习方式,说说理由。

(2)这样的学习经历对适应未来世界的挑战有什么意义?

(1)示例:我更喜欢通过游学的方式学习。因为通过实地考察,在实践中学习,更能丰富我们的知识,使我们更好的观察、思考各种问题和社会现象,从而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2)随着科技的发展、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人们面临各种机遇与挑战。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们能够着眼未来,适应世界发展趋势要求,全面提升个人素养;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增强文化底蕴;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会观察、思考各种社会现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探究活动六

教材第60页

拓展空间

结合材料,谈谈我们怎样做才能改变世界?

我们要想改变世界,首先要积极投入当前的学习,掌握知识,提高本领,在实践中学习,丰富阅历,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素养,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同时要树立远大理想,树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做到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改变世界。

阅读感悟

教材第58页

本阅读感悟向我们介绍了我国人民对世界人民的友好和关爱。通过阅读材料,我们认识到我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国人民爱好和平、友好待人,通过自身的努力为人类发展和世界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

教材第59页

本阅读感悟让我们明确了创新的重要性,引导我们自觉参与社会实践,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时刻

准备为社会贡献力量。

第二框

少年当自强

探究活动一

教材第60页

运用你的经验

(1)从邓稼先的身上,你能看到哪些优秀品质?

(2)这些品质对你的个人成长有什么重要意义?

(1)他具有爱国之情,报国之行;他具有无私奉献、执着追求、吃苦耐劳的精神;他具有热情、谦和、善于团结协作的精神;他具有不计名利、甘当无名英雄和艰苦奋斗、舍生忘死的精神。

(2)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个人的未来与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们这一代青少年必将肩负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任,成为国家的栋梁。

探究活动二

教材第61页

探究与分享

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我们身处改革开放的时代,这是每个人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时代。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个人的未来与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我们这一代青少年必将肩负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任,成为国家的栋梁。

探究活动三

教材第61页

探究与分享

(1)查阅相关资料,说明他们的人生道路有哪些不同,他们身上有哪些共同点?

(2)青少年如何选择自己的未来理想?

(1)不同点:①谭嗣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维新志士。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场、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的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参与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为“戊戌六君子”之一。②林觉民,在少年时期就接受认可了民主革命思想,还加入了中国同盟会。林觉民的一生极其短暂,他的牺牲换来了更多人的觉醒,在辛亥革命之后,民众逐渐接受认可革命民主思想。林觉民的牺牲对革命的胜利起了很大的作用。③吴良镛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学家,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是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胸怀祖国,心系人民,呕心沥血,勤耕不辍,为城乡建设领域培养了大批骨干人才。

共同点:他们身处不同时代,但是他们都顺应社会要求立下志向,勇敢前行,造福他人,推动社会进步。

(2)青少年的责任是时代赋予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责任。每一代青少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我们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站到时代的潮头。

探究活动四

教材第62页

探究与分享

以上寄语对走向世界的我们有什么启示?

我们要为建设祖国做好准备,要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探究活动五

教材第63页

探究与分享

(1)你从以上名言中读出了怎样的情怀?

(2)请找出一位具有这种情怀的当代代表人物,并作简要介绍与评价。

(3)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这种情怀是否发生了变化?变与不变的原因是什么?

(1)这些不同历史时期的名言共同体现了人们热爱祖国的情怀。

(2)示例:钱学森同志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他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崇高的民族气节、勇攀科技高峰的创新精神和德馨品高的大家风范,是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典范,被誉为“人民科学家”。他曾经说过:“我本人只是沧海之一粟,渺小的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3)这种家国情怀,体现为爱国的民族精神,体现为追求变革的时代精神,体现在不同时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在任何时候都是不会改变的。从修身到齐家,从治国到平天下,我们可以从这些名人名言中领悟宝贵的家国情怀。我们青少年也应该秉持这样的家国情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这种家国情怀是不可能改变的。

探究活动六

教材第64页

探究与分享

将来,如果让你和这些中国青年一样,有机会参与某国际大会并发挥作用,从现在起,你要做哪些方面的准备?

我们需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积极关切人类问题和世界局势,掌握相应的知识,在与世界各国青少年交流中提高我们的影响。同时,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在世界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提高改变世界的素质和能力。

探究活动七

教材第64页

探究与分享

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变化?它说明了什么?

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近代以来,我国外派留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这说明了我们国家对了解世界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认识到了解世界文明、关切人类问题和世界局势以发展自己的重要性。

探究活动八

教材第65页

拓展空间

(1)六名中国女孩为什么会关心马拉维女孩的受教育问题?

(2)有人认为,最不发达国家的教育问题是十分复杂的全球性问题,应该由政府着手解决,个人的力量无疑是杯水车薪。你认同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1)“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要从我们做起。我们要尊重差异、理解不同、包容多样文化,向国际社会传递不同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面貌,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纽带,承担起推动世界共同发展的责任。

(2)我不同意这个观点。因为,世界是多彩的,我们要走向和参与世界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与丰富多彩的世界紧密相连,始终与这个世界彼此互动,同呼吸,共命运。我们要努力为世界增添光彩。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中的一员,所做的事都有可能对世界发展产生影响。

我们要从普通的事做起,通过自身的努力为人类发展和世界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第六课

我的毕业季

第一框

学无止境

探究活动一

教材第66页

运用你的经验

在你的学习经历中,有没有与小李类似的经历,与同学分享,并说明这段经历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示例:我有与小李类似的经历。这样的经历,使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对学习高度重视,积极投入,并主动在实践中学习,把握事物的本来面目,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探究活动二

教材第67页

探究与分享

(1)你如何评价小清的做法?

(2)你有哪些学习压力缓解学习压力?你有什么经验?

(1)小清应该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她的做法也体现出她在这个阶段有一些学习压力,感到担心、紧张、焦虑。

(2)示例:①我在考试前感到紧张、焦虑;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时有点沮丧;面对父母的高期望,我压力很大。②对于自己的学习计划,要有一个明确的安排,每个时间点干什么都要计划好,要有课余的休息时间以及锻炼身体的时间;有时候,来自父母以及家庭的压力会很大,和父母沟通一下,父母也是会理解的;当自己有压力的时候可以向老师诉说,也可以向朋友倾诉;坚持体育锻炼,听音乐、看书、看电影或电视、休假旅游等;读一本轻松的小说、对着镜子给自己“加油”等。

探究活动三

教材第68页

探究与分享

结合上图,挑选一个你熟悉的成语故事与同学分享,并列举三个类似的成语。

东汉时的孙敬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很容易打盹,为了不影响学习,孙劲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赫赫有名的政治家。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他下定决心发愤图强努力读书。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们能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这就是“悬梁刺股”的故事。类似的成语还有牛角挂书、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

教材第68页

方法与技能

本方法与技能向我们介绍了几种缓解考试压力的方法,以供我们借鉴,引导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环节考试压力的方法,坦然面对考试。

探究活动四

教材第69页

探究与分享

你如何评价上述观点?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学习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不可急功近利,也不能坐失良机。青少年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惑,要在实践中逐步解决,以促进自身的发展和提升。我们始终不

能停止学习的步伐,要在生活和工作中学习,主动服务社会。

探究活动五

教材第70页

探究与分享

(1)摩尔斯的成功与哪些因素有关?

(2)摩尔斯的研究经历对你有哪些启示?

(1)坚韧不拔的毅力,善于思考的习惯,良好的思维模式,勇于实践的勇气。

(2)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要深入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遇到挫折不气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善于质疑,不断探索,培养创新能力。

探究活动六

教材第71页

探究与分享

结合七年级所学的“学习伴成长”的内容,谈谈晋平公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学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学习没有终点,我们终身都需要学习,终身都可以学习,即使离开学校也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只有善于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探究活动七

教材第72页

拓展空间

谈谈你对“学”与“行”关系的理解。

实践出真知,学习知识的目的是实践。“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意思是学习过知识就去实践它,使它变为习惯,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意思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实践,实践了,就明白了”。这两句话都强调了参与实践的重要性。

教材第71页

相关链接

研学旅行让同学们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社会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增强参与实践的能力。我们要主动参与,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教材第72页

方法与技能

本方法与技能向我们介绍了终身学习需要养成的几个习惯,以供我们借鉴,同时引导我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主动学习、不断探索的习惯。

第二框

多彩的职业探究活动一

教材第73页

运用你的经验

与同学分享你的走访收获

示例:(1)医生职业的主要特点:医生职业社会责任重、服务内容广、成材周期长、职业风险高、知识更新快。

入职条件:要具有医学技能与医疗服务能力、职业精神与素养、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能力、医学知识与终身学习能力、信息与管理能力、学术研究能力。

从业者的职业认同感:医生这一职业是救死扶伤的神圣职业,医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人们对医疗行业非常尊重和信任。

(2)警察职业的主要特点:艰苦性、危险性、政治性等。

入职条件:对党忠诚:坚定信念,听党指挥,维护宪法,忠于祖国;服务人民:热爱人民,甘当公仆,爱憎分明,除害安良;秉公执法:不徇私情,不畏权势,不枉不纵;清正廉明:艰苦奋斗,克己奉公,不沾不染。

从业者的职业认同感:这是一个庄严而又辛苦的职业,充满激情与梦想,心中充满的巨大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探究活动二

教材第74页

探究与分享

小王、小李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国家发展、民族振兴需要各种各样的职业。做好职业准备,进行职业选择,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明白自己想做什么;要把握自己的个性特长,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要结合自己的能力和经验,思考自己能够做什么。当经验、能力与职业的要求差距较大时,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满足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探究活动三教材

第76页

探究与分享

(1)为什么有些职业会消失?新的职业会产生?

(2)国家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对我们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什么影响?

(1)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社会分工逐渐细化,引起传统职业的变革和新兴职业的兴起。

(2)国家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对我们未来职业选择作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挑战。我们应该提高自己的信息化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成为创新型人才。

教材第75页

方法与技能

本方法与技能告诉我们怎样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我们正确进行人生选择。

探究活动四

教材第77页

探究与分享

(1)一个人的敬业精神要从小培养,从学生时期的刘洋身上你得到什么启发?

(2)何金娣老师的敬业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

(1)启发:我们要从小热爱学习、勤于思考,培养自己做事的认真态度和执着精神。只有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不断创新,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体现在: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持之以恒;有强烈的事业心,尽职尽责,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有勤勉的工作态度,脚踏实地,无怨无悔;有旺盛的进取意识,不断创新,精益求精;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公而忘私,忘我工作。

探究活动五

教材第78页

探究与分享

(1)你如何评价小李的频繁跳槽?

(2)小组讨论:为了兴趣,是否应该跳槽?

(1)小李为了发挥专业特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职业,本无可厚非,但是他也应该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能够找到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是幸运的、快乐的,没有找到也不必泄气。

(2)兴趣往往需要在实践中发现、培养,兴趣也会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在未来的工作中要处理好职业与兴趣的关系,在工作中培养兴趣,履行好工作职责,爱岗敬业。

探究活动六

教材第79页

拓展空间,(1)结合材料谈谈“航空手艺人“是如何练就的?

(2)现阶段,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1)他有一丝不苟、严谨认真、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他有孜孜不倦、精雕细琢的职业精神;他淡泊名利,有耐心,专注于工作;他注重在实践中积累和创新;等等。

(2)当前,我国正处在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培育和弘扬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对于建设工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第78页

相关链接,本相关链接向我们介绍了工匠精神的特点和要求,引导我们树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职业。

教材第79页

相关链接,本相关链接向我们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内容,引导我们主动提高职业技能,珍惜当下的学习。

第七课

从这里出发

第一框

回望成长

探究活动一

教材第80页

运用你的经验

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哪件事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它对你的成长起了怎样的作用?

示例:在进入初一的第一次期中考试时,因为自己的粗心大意,成绩非常不理想,我很伤心,几乎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老师找我谈话,帮我分析原因,并帮我出主意,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调节自己的情绪,从此我的成绩一直保持优秀。通过这件事,我学会了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懂得了如何反思自己的行为,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探究活动二

教材第81页

探究与分享

三年来,你收获了什么?请在下面的个人成长树上填上“果实“的名称,并与同学分享。

①友谊果。我结交了几个好朋友,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在生活上互相照顾,建立了真挚的友谊。②意志果。在学习上刻苦钻研,锻炼了坚强的意志。③智慧果。在老师的带领下,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掌握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④自立果。在学校里我学会了生活上自理,自立能力大大增强。⑤理想果。通过三年的学习,我的人生目标更加明确,树立了远大的理想。

探究活动三

教材第82页

探究与分享

(1)你如何理解教练所说的“先把自己的心从横杆上‘摔’过去“这句话?

(2)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如果有,请与同学们分享。

(1)正确认识自己,勇于战胜自己才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2)示例:有过。有一次,学校举行演讲比赛,班级推荐我参加比赛,临到上台时,我很紧张,担心自己发挥不好,给班级丢脸。老师鼓励我说:“你一定行,大胆上台“。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平静了心态,发挥正常,最终获得大奖。

探究活动四

教材第83页

探究与分享

“当我们追求一个遥远的目标时,切莫忘记,旅途处处有美景!”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结果很重要,过程同样重要。过程中的种种经历,无论顺利还是曲

折,都是我们成长的重要积累,也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在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与感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收获。

探究活动五

教材第84页

探究与分享

初中的学习为你的选择做了哪些准备?请按照下面的示例填写。

示例:(1)我选择升学,读普通高中,因为初中三年我的各门功课,成绩突出,文化基础比较稳固,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2)我选择读职业学校,掌握一技之长,为就业做好准备,因为初中三年我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职业学校毕业后,我会掌握更多的实践经验,为参加工作做好准备。

探究活动六

教材第85页

探究与分享

(1)古今中外有很多名人对人生发展阶段进行划分。找一找比较经典的有关人生发展阶段的理论,想一想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2)初中毕业意味着我们的人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你认为下一个阶段的任务是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①美国某著名医师有关于“人生发展八阶段的理论”。(略)②孔子把人生分为六个阶段: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关于人生阶段的划分众说纷纭,但是这些观点告诉我们在人生不同发展阶段上,一个人的责任是不同的。我们要把握好自己,走好每一步。(2)初中毕业后,我们面临的升学或就业的选择,不管哪种选择,最终我们都需要走向社会,为社会做贡献,承担更大的责任。因此我们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根据自身实际和社会需要作出恰当的选择,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品

质,迎接社会的挑战。

探究活动七

教材第86页

拓展空间

请用画笔或文字把刚才的心境与感受描绘出来,并与同学分享。

示例:想象初中毕业三年后的我,思绪万千,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我信心百倍,充满期待。

教材第84-85页

方法与技能

本方法与技能向我们介绍了几种合理选择的策略,引导我们深入思考,学会选择,把握人生。

第二框

走向未来探究活动一

教材第86页

运用你的经验

三年前,当你跨入中学的大门时,曾经写下自己对未来的憧憬和梦想。你还记得是怎么写的吗?请拿出当时的记录,或者根据记忆写在下面。

示例:(1)曾经的梦想:①成为学习标兵,掌握扎实的文化知识。②结交几个志同道合的好朋友。③发挥自己的演讲才能,参加高级别的演讲比赛。④培养多方面的爱好。⑤成为学生干部,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

(2)我实现的目标: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成为学习上的标兵。

(3)我的目标是这样实现的: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向同学和老师请教。(4)对我的影响:增强了我的自信,增进了同学感情。(5)我还没有实现的目标:培养多种兴趣爱好。(6)原因:①学习与参加社团活动的时间调节不够合理。②自己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

探究活动二

教材第87页

探究与分享(上)

怀揣梦想的青年一代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境与行动走向未来?

我们要激发兴趣,大胆尝试,积极行动,不断的反思自己,全面规划有意义的人生。面向未来,既需要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也需要有脚踏实地的行动。我们不仅要正确理解自己的人生规划,而且要积极关切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关注人类与世界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在学习和实践中走向未来。

探究活动三

教材第87页

探究与分享(下)

站在人类与世界未来的角度,谈谈你对“新故相推,日生不滞”这句话的理解。

提示:“新故相推,日生不滞”的意思是:新旧事物交替变更,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停滞不前。

探究活动四

教材第88-89页

探究与分享

(1)如果选择到普通高中学习,请你完成以下内容。

(2)如果选择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请你完成以下内容。

(3)如果选择直接踏入社会,请你完成以下内容。

(1)①高中培养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又达到一定的专业技能标准的综合性人才。因此高中三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同时在与同学、老师交往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交往沟通能力,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目标:自己具有扎实的文化知识,良好的交往沟通能力和良好的道德素质,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中和初中相比,课程难度更大、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我们在交往过程中遇到更多的问题,还需要参与社会实践。②我会做到友善待人、宽容待人、真诚待人、主动关心帮助他人。③我会在与他人沟通交往上更加成熟。

(2)①中等职业学校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因此选择中等职业学校就应该深入钻研专业知识,主动参加实习,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目标: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②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社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和技能型人才,因此都中等职业学校就业前景会很好。③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直接参加高等学校的招生考试,也可以在就业后通过自学接受高等教育。

(3)①如果选择直接踏入社会,我会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学会思考,在学习和生活上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进步。②以初中毕业生的身份踏入社会,可能会遇到社会经验不足,考虑问题不够全面,感情易冲动,职业感不强,不能坚持始终等困难。③我要磨练自己的意志,刻苦钻研,虚心请教,逐步克服困难。④如果想继续学习,我可以自学,可以参加培训机构的培训,可以在工作的过程中向其他人学习。

探究活动五

教材第90页

探究与分享

(1)如果你有一个庆祝自己毕业的仪式,你会邀请谁参加?你为什么想邀请他参加?他会为你庆贺什么?

(2)如果让你去参加一个同伴的毕业仪式,你愿意选谁?你会为他庆贺什么?

示例:(1)我会邀请父母、老师和同学参加毕业仪式。因为在我初中三年的时间里,接受着老师和父母的教导,接受的同学们的帮助。他们会祝福我走向成熟,并预祝我走好今后的路。

(2)如果让我参加一个同伴的毕业仪式,我愿意选择和我熟悉的,三年来一起学习成长的好伙伴。我会祝福他(她)顺利完成初中学业,踏上新的征程,同时我们也收获了真挚的友谊。

探究活动六

教材第91页

拓展空间

请朗读上文,谈一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能从中汲取哪些力量?

青少年的成长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十分重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担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读了这篇文章,我们会感受到我们青少年的责任和担当,增强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力量的信心和勇气。

教材第90页

阅读与感悟

部编道德与法治练习题 篇2

2019年9月,全国小学阶段的每一个年级的道德与法治学科都将推行统编教材。为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师分析处理统编教材的能力,切实推进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课堂教学效益,9月4日至6日,xx市xx区教育局组织全区小学四至六年级教师在市xx小电教室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网络培训会。

此次培训主要是针对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四、五、六三个年级的上册教材,主讲人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教材编写组的专家、来自全国一线的教研员与权威教师。本次培训,教师们解读了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各册教材总体面貌与基本编排思路,然后对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各册的主要编排特点进行了详细阐释并针对各个单元的教学提出了合理的教学建议,让参加培训的老师受益匪浅!

在这三天里,我们市xx小的领导分别组织了四到六年级教《道德与法治》的老师参加了培训。每个老师不但准时到场,还边听边做笔记。一天的培训学习时间虽短暂,但是专家的讲座却让老师们收获满满。怎么教?如何教?都已在老师的脑中形成了新的思路!

9月x日上午,我们六年级教《道德与法治》的老师通过这次的培训欣喜地发现:这次的《道德与法治》教材更加人性化,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它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学生资源以及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得到发展。教材还增加了大量的学生日常所见所闻,要求学生感悟。以往的一言堂、填鸭式的教育太陈旧了,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广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源与合理扩充。讲究的是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

这次培训,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新式的学习的平台,是对教育观念的不断提升,也是对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提高。课程培训中,充实的教学内容,丰富的教学形式,精彩纷呈的专家讲解,让教师们充分了解教材编写意图、教与学的关系以及实施中教材的困难解析,给予教师们的启发和经验确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

部编道德与法治练习题 篇3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

第1课时 坚持改革开放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我国腾飞的表现,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经济现象作出正确的分析,提高搜集资料、解读资料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充分认识改革开放就是强国之路;自觉做改革开放的拥护者和支持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的意义。

教学难点: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参观校史展览或者走访老教师,你发现校园面貌有哪些变化?

想一想:为什么学校面貌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

教师总结:学校面貌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得益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意义有哪些呢?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改革开放促发展

(一)改革开放的缘起

“大包干”塑像

1.材料呈现:1978年11月24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个手印,搞起生产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就在这些农民按下手印后不久,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在关系国家命运和前途的严峻关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最高层的政治家和最底层的农民们,共同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小岗村从而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2.想一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历史抉择?

总结: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1.材料呈现:2018年首个工作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调研本市改革开放工作,主持召开“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座谈会并讲话。李强强调,上海有今天的发展,依靠的是改革开放,下一步发展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特别是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上海发扬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实现了一系列“零”的突破,实现了上海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2.思考:“上海有今天的发展,依靠的是改革开放,下一步发展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学生分组讨论教材第4页“探究与分享”,归纳总结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4.师生共同总结:(1)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我国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目标导学二:中国腾飞谱新篇

(一)中国腾飞的表现

1.图片链接。

2.思考问题:这些图片体现了什么?

提示:这体现了中国的腾飞。

3.教师总结:中国腾飞的表现:(1)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2)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3)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二)中国腾飞证明的道理

1.阅读教材第6-8页内容,思考回答:中国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

2.师生共同总结:(1)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2)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3)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4)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3.实践作业:请你了解一下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成就,以书面报告、摄影作品等形式与同学分享。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改革开放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改革开放的缘起和重要意义进行了梳理,了解了我国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明白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就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3 板书设计

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促发展改革开放的缘起

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中国腾飞谱新篇中国腾飞的表现

中国腾飞证明的道理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和理解,虽有一定难度,但结合教材和学生自己及身边的鲜活事例也能够当堂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改革开放的意义,应选取新颖、学生较为熟悉的典型事例帮助学生理解认识,引导他们自觉地去观察、分析社会现象,自觉地去做改革开放的拥护者、支持者。

第2课时 走向共同富裕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充分认识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了解共享发展成果的措施和意义

能力目标

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增强对财富的认识,正确地使用财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心改革,树立改革精神,追求共同发展,自觉为实现共同富裕添砖加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共享的发展理念。

教学难点: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所作的报告中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的鲜明特征之一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体说来,就是要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想一想:对走向共同富裕,你有哪些认识?

教师总结:走向共同富裕,需要党的统一领导、政策的正确引导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改革进行时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

1.进入新时期需要适应新变化

活动一:发展变化大家谈

活动:阅读教材第9页“运用你的经验”材料,进行角色扮演,结合自身生活经历谈谈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新变化。

提示: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发表意见。

师生共同总结: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需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向顽障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2.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活动二:绿色时代靠什么

活动:阅读教材第10页“探究与分享”。分组交流思考国家电网公司为什么主动进行战略调整、转变发展方式?

教师讲述: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知识拓展: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40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

3.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活动三:农村发展变化大

活动:阅读教材第10-11页“探究与分享”。由四个同学分别扮演村党支部书记小孟、村民张大娘、村民老李和初中生小莉,进行对话。畅谈农村巨变,同时要看到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提示:农村变化可从经济、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来说;新的机遇可从社会稳定、文化素质等方面回答;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结合身边的例子来谈。

师生共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二)对待改革的态度

自习课本梳理出对待改革的态度:

(1)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2)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3)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

相关链接: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目标导学二:共享发展成果

1.共享发展成果的原因

活动四:我看“共享发展”

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尽量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做好,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努力使全体人民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将蛋糕做大,让全体人民公平地享受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实现一定发展水平上的公平正义。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知识分析“让全体人民公平地享受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的正确性。

师生总结: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共享发展成果的措施

活动五:实现“共享发展”

活动:结合教材第12页“探究与分享”,谈谈如何实现这些目标。

归纳总结:(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2)为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以及共享发展成果有了新的认识。知道了党和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明白了我们要齐心协力,辛勤劳动,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

3 板书设计

走向共同富裕改革进行时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进入新时期需要适应新变化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对待改革的态度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不断弘扬改革精神

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发展成果的原因

共享发展成果的措施

4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有一定的难度,不易于理解。上好本课要利用好教材上的材料,同时也要结合学生较为熟悉的、身边的鲜活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知识。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围绕重点问题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利用小组的力量解决问题,提高认识,完成学习任务。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第1课时 创新改变生活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全面认识创新的重要性;理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感受创新,提高对创新的认识,提高创新能力,尽自己的力量推动创新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增强对创新的好感,热爱创新,自觉投身到创新实践之中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创新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全面认识创新。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家后热水就已经烧好,回家前空调或暖气已经打开,饭已经自动煮好,可以随时了解冰箱里面有什么菜,下雨也会自动关窗户,还能随时监控家里的情况,读取家里数据中心的各种数据。可以说,“智慧家庭”正替我们实现着这些愿望。

想一想:“智慧家庭”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道理?

教师总结:科技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创新让生活更美好。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创新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感受创新

(一)创新来源于生活

1.材料呈现:2018年2月7日,湖南省益阳市第39届青少年创新大赛启动仪式在赫山万源学校举行,一个个充满奇思妙想的作品让人眼前一亮。剥莲子的“锤莲籽套环”、多功能家用侍花器、环保扫把、简易乡村山泉来水管疏通器;雨天夜行不方便,在伞上装上LED灯,通过红外感应原理控制灯的照明;人工模拟雌黄脊竹蝗的声音,诱使雄蝗达到指定区域灭杀……让人印象深刻。

2.想一想:这些创新项目来源于哪里?

3.教师总结:这些创新项目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创新。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

(二)创新无处不在1.活动:阅读教材第15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在生活中,你是否体验过这样的创新乐趣?请与同学分享你的创新故事。

3.教师讲述:(1)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2)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3)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三)互联网改变世界

1.阅读教材第16页“探究与分享”,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2.教师总结:互联网改变世界,世界因互联网而精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美好。

3.辩论赛:分成小组围绕“创新只是满足个人兴趣,与大众的幸福生活有无关系”进行辩论。

4.教师归纳:创新让生活更美好。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目标导学二:创新引擎

(一)呼唤创新

1.阅读教材第17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你如何理解“创新作为中华文明深厚的内蕴……将成为推动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句话?

3.教师讲解:(1)回顾人类文明史,创新始终贯穿其间。蒸汽机的改良、电力的应用和计算机的出现,推动时代的车轮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2)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二)创新发展

1.材料呈现:2018年1月9日,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京召开。科技部部长万钢强调,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主要创新指标进入世界前列。2017年,全社会R&D支出预计达到1.76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70.9%;全社会R&D支出占GDP比重为2.15%,超过欧盟15国2.1%的平均水平。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52.2%升至57.5%,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从2012年第20位升至第17位。

2.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3.共同总结: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实施创新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三)改革创新

1.阅读教材第18-19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深圳是一座因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兴的城市。从深圳的发展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师生共同总结:(1)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2)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中国正走在通往强国富民的创新路上。

4.阅读教材第19页“拓展空间”。

5.围绕以下辩题,在班级举行辩论会。

正方辩题: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总有一天会超越人类智能。

反方辩题:不管人工智能如何发展,都不可能超越人类智能。

提示:反方辩题是正确的。

6.作业布置:了解三次产业革命对人类的贡献。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创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创新的重要性有了更多的理解。知道了创新无处不在,人人都可以创新,创新发展和改革创新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

3 板书设计

创新改变生活感受创新生活处处有创新

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创新引擎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时代发展呼唤创新

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

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中国正走在强国富民的创新路上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围绕创新展开,感受创新和创新引擎,重点是创新的重要意义。对创新的感受容易接受,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容易理解,学习创新的重要性,最好要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典型例子,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圳的巨大变化,同时也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来学习。本节课有两个辩论,要注意有所区别,不要用一样的方式进行。

第2课时 创新永无止境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原因和做法;充分认识教育的重要性;全面认识万众创新

能力目标

通过对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性的学习,理解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够意识到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增强忧患意识,自觉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中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万众创新,弘扬创新精神。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类终将使电脑智能化且使其远胜人脑。”(陆奇)从可以跟你聊天的“小冰”到能帮你开电视的智能音箱;从机器翻译到智能教育;从刷脸支付到无人驾驶;从可穿戴设备到智能医疗……人工智能已经全面走入人类的生活,广泛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不断刷新人们的想象力。

思考: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教师总结:创新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创新永无止境。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创新强国

(一)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

1.思考:认真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时间

科技成就

地位

2016年

8月16日

“墨子号”发射升空

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2017年

5月5日

C919大飞机成功首飞

世界上少数几个有大飞机制造能力的国家之一

2017年

5月18日

“可燃冰”试采成功

全球首例

2.师生总结:(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目前,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2)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

1.材料呈现:中共中央、国务院2018年1月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大会上李克强总理强调,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推动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思考:怎样“加快推动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

3.师生总结:(1)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2)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3)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三)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事业的巨大发展

1.材料呈现:在2018年1月23日召开的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详尽列举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成就之后强调,“我国教育整体大踏步前进,但局部差距依然存在;人民群众总体受教育机会大幅提升,但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仍未有效满足;目前我们人才总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但结构性矛盾尚未解决……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将是我们长期要面对的工作主题。”

2.思考:(1)我国教育整体大踏步前进,取得了哪些成就?(2)为什么要把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作为长期面对的工作主题?

3.教师讲述:(1)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2)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目标导学二:万众创新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5页“相关链接”,结合三个关键词谈谈自己的认识。

2.总结:当今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创新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职业,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创业不分男女、不分城乡、不分行业,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二)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1.材料呈现:李克强总理指出,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应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千千万万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大企业“龙头”带动、中小微企业“特尖专精”,必将极大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2.思考:你认为在“万众创新”大背景下企业应该怎么做?

3.师生共同总结: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企业不能只是跟着别人走,而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

(三)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

1.阅读教材第26-27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1)从裘法祖、吴孟超和王红阳三代人的创新事迹中,你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力量?(2)有人说:“科技创新既需要关键人物的开拓探索,更需要研究团队的接续积累。”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3.提示:(1)创新。(2)同意。理由符合实际即可。

4.共同总结: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创新精神,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四)保护知识产权

1.材料呈现:2018年1月24日,湖南省长沙市发布《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若干措施》,明确要依法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惩治力度,切实维护创新主体合法权益,让创新者吃下“定心丸”。

2.思考:《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若干措施》的发布给我们什么启示?

3.教师总结: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五)创新的目的1.诗歌欣赏:如果没有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人类的文明进步将会推迟多少年/如果没有欧洲的工业革命/人类的生活方式还会停留在几百年前/如果没有电的使用/世界的夜晚还会是漆黑一片……

2.思考:诗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共同总结: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我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我们今天播下创新的种子,明天定会收获丰硕的果实。

4.作业布置:搜集我国近期的创新成就。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创新永无止境,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了解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原因和措施,认识了教育的重要性及取得的重大成就,全面认识了万众创新,了解了创新精神的表现,提高了对创新的认识。

3 板书设计

创新永无止境创新强国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

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措施

万众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

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

保护知识产权

创新的目的4 教学反思

本节课知识点较多,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学习创新强国应先理清思路,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必须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学习万众创新要结合具体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选择一些新颖典型的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第1课时 生活在民主国家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民主发展历程;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了解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和具体的民主制度

能力目标

自觉参与社会主义民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民主,感知民主,增强热爱社会主义民主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民主。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贵州省锦屏县平秋镇圭叶村,最近因一枚由本村村民发明刻制的“公章”而闻名全国。他们将刻有“平秋镇圭叶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字样的印章分为五瓣,分别由四名村民代表和一名党支部委员掌管。村里的开销须经他们中至少三人同意后,才可以将其合并起来盖章,盖了章的发票才可入财报销。这枚印章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公章”。

想一想:“史上最牛公章”体现出了村民什么思想?(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

教师总结:民主思想。这枚公章与其他财务审核公章不同的是,多了“民主”二字。它的出现应该是当地村民民主意识萌生和发展的产物。这节课我们来一起探讨民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民主的足音

(一)对民主的看法

1.活动:小记者采访

选一名同学担任小记者,采访同学们对民主的看法,对同学们的观点进行分类整理。

2.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3.师生共同总结: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二)仁人志士对民主的追求

1.阅读教材第31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在这些追求民主的先贤眼中,民主是什么样的?

3.教师讲解:(1)1840年以来的近代中国饱受封建专制压迫和外敌入侵的屈辱。抗击侵略、反对专制、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伸张人民权利,成为当时中国人民的最强心声。(2)回溯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的历史进程,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不惜献出生命,但这些艰辛尝试并没有实现“还权于民”,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愿望在近代没能实现。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

1.指导学生研读教材第31-33页内容,理清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的脉络并进行总结。

2.教师总结:(1)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以争取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2)1949年,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民主的胜利。(3)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和教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4)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目标导学二:新型的民主

(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1.阅读教材第33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为什么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都是群众关心的问题?

提示:结合新型民主的特点来回答。

3.教师讲解:(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是有生命力的。(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1.材料呈现:近年来,广场舞可谓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火遍大江南北。不过随着广场舞群体的壮大,问题也日渐凸显,噪音扰民、争占场地、非法敛财场所等等,一时间广场舞这项运动与群体也备受关注与热议。特别是广场舞扰民问题一直都是社会舆论热点,许多居民深受噪音困扰。

2.问题:你认为广场舞扰民问题应如何解决?

3.总结:通过协商解决。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我国实行人民民主,既要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又要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三)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1.阅读教材第35-36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村民说事制度是我国基层民主治理的一种创新尝试。为什么说这种制度有利于村民实现基层民主?我国还有哪些民主制度?

3.师生共同总结:(1)在我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的民主权利,人民的利益得到越来越切实的保障,人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民主管理。(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主的足音,认识了新型的民主。知道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民主的探索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3 板书设计

生活在民主国家民主的足音民主的本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对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

新型的民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多,较为抽象,不容易理解。学习民主的足音要结合具体案例,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学习,有利于对民主的发展有全景式的把握;对于新型的民主,可从三个方面来学习,即新型民主的特点、新型民主的形式、新型民主制度,三个部分都要选取恰当的典型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提高认识。

第2课时 参与民主生活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行使民主权利的意义和做法;知道增强民主意识的意义和做法

能力目标

通过参与民主生活,增强分析判断能力;能够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逐步提高参与民主生活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自觉参与民主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增加热爱社会主义民主的情感;逐步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妥协的民主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行使民主权利。

教学难点:增强民主意识。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某中学门前的马路两侧,挤满了卖菜、卖小吃、卖水果、卖小玩具的摊位,经常出现不能进出的拥堵现象,不仅给学生进出校园带来极大的不便,也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是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没做好。小明同学认为,对于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我们无权过问,也没有办法过问。

想一想:小明同学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

教师总结:小明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作为国家的小主人,我们应当积极参与民主生活,学会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行使民主权利

(一)行使民主权利的意义

1.浏览一组图片。

有序投票     参加职工代表大会

政协委员调研       依法信访

2.思考:图片反映了什么?有什么意义?

3.教师总结:(1)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2)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

(二)行使民主权利

1.材料呈现:2018年2月23日上午,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陆昊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会议决定,为保证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有充足睡眠时间,从3月1日新学期开学起,全省小学生、初中生早晨到校时间由目前早7:10后不同时间推迟到全省统一早8:00,高中生由目前早6:30后不同时间推迟到全省统一早7:30。调整学生早上的上学时间,属于公共决策,不应由教育部门单方面决策,而应当广泛听取家长的意见,进行民主决策。

2.思考:参与民主决策是行使民主权利吗?你还知道哪些行使民主权利的做法?

提示: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参与民主决策是在行使民主权利。

3.师生共同总结:(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目标导学二:增强民主意识

(一)增强民主意识的意义

1.材料呈现:近日,榆林市公安局榆阳分局依法查处并刑事拘留一名在网上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网民。2018年2月11日,北京西单大悦城持械伤人事件发生后,网民赵某某(男,汉族,33岁,山东滕州人)为吸引网民注意力,利用互联网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故意制造恐慌气氛,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赵某某对其涉嫌犯罪的事实供认不讳。目前,赵某某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网警提醒: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在互联网发布信息应遵守法律法规,对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或明知是虚假信息仍故意在网络上传播引起社会恐慌,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严惩。

2.思考:增强民主意识有什么意义?

3.教师讲解:(1)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2)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分析判断能力,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3)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二)增强民主意识的做法

1.问题提出:现在国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要内容之一的民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看待,怎样自觉培育民主素养呢?

2.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一起解决问题。

3.问题解决:(1)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2)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3)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4.作业布置:搜集总结增强民主意识的具体做法。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行使民主权利的意义和做法,知道了增强民主意识的意义和做法,对民主权利有了更多的认识,了解了如何行使民主权利,特别是行使好自己的监督权。一个国家拥有什么素养的公民,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所以要自觉增强民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分析判断能力,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逐步提高公民依法参与民主生活的水平。

3 板书设计

参与民主生活行使民主权利行使民主权利的意义

行使民主权利的做法

增强民主意识增强民主意识的意义

增强民主意识的做法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有条理,脉络清晰,主要学习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行使民主权利的意义和做法,一个是增强民主意识的意义和做法,其中行使民主权利的做法是本课的重点,要结合现实生活中较为典型的案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民主意识的知识有一定学习难度,教学中要多联系我国的国情。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1课时 夯实法治基石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良法,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知道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能力目标

梳理我国的法治进程,培养搜集整理的能力;总结出法治发展的规律,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理清法治进程的脉络,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交通井然有序   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

食品安全监督      法庭审判

看图思考:在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

教师总结:法治。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法治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选择法治道路

(一)法治的意义

1.材料呈现:违法建筑“建快拆慢”“建易拆难”是长期困扰基层执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行政强制法等法律对执法程序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更是成为制约违法建筑治理的“瓶颈”。《浙江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建立了以自行拆除为基础、申请拆除(助拆)为辅助、强制拆除为保障的拆违机制,特别是用好、用足城乡规划法等上位法的规定,明确了执法机关制止当事人违法建设行为的强制措施(即查即拆)和违法建筑拆除的代履行,建立了快速处置机制,大大增强了依法拆违的操作性,有效解决了实践中为了提高执法效率“用违法手段拆违法建筑”的问题,树立了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的样板。

2.问题:你对“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是怎么理解的?

3.师生共同总结:(1)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2)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3)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4)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二)良法

1.材料呈现:中国裁判文书网刊登过这样一起案例:女儿尚在娘胎中,父亲因工伤不幸去世。家人获得工伤保险金后,却并未给女儿留存。几年后,女儿一纸诉状将母亲等人告上法庭。民法总则第十七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的保护,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出生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2.思考:可见民法总则是一部良法,对良法你是怎么看的?

3.教师讲解: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三)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

1.阅读教材第46页“阅读感悟”,比较人治和法治的不同及其优劣。

2.总结原因:1840年以后,一些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振兴的必然选择。直到新中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党和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进程。

目标导学二:描绘法治蓝图

(一)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48页“相关链接”,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

(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1.材料呈现: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018年1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有利于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有利于体现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有机统一,有利于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对进一步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党中央提出的总体要求和遵循原则,确保了宪法修改的正确政治方向,确保了宪法修改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确保了我国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各级党组织要坚决拥护党中央修改宪法建议,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实现以良法促进发展、引领善治。

2.思考:如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提示: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3.教师总结:(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2)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4.作业布置:搜集整理我国改革开放后法治的历程。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治的意义,特别是良法的重要意义。通过对人治和法治的比较,明白了走法治道路的原因;通过了解我国的法治进程,理解了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及要处理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

3 板书设计

夯实法治基石选择法治道路法治的意义

什么是良法

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

描绘法治蓝图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选择法治道路,从法治的意义、认识良法、选择法治的原因三个方面进行了学习,认识到了法治道路是正确的选择;二是描绘法治蓝图,从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历程中发现,法治一直在路上,我们也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2课时 凝聚法治共识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政府的作用;理解政府依法行政;知道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能力目标

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把法治作为基本的生活方式;凝聚起法治共识,能够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观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政府依法行政。

教学难点:厉行法治。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政务专递,免费寄递”。走进东城街道综合服务中心,每台电脑显眼处都有温馨提醒,办事市民可享免费“政务专递”便民服务。2018年1月2日起广东省东莞东城政务服务中心推出“政务专递”便民服务,实行办理结果包邮服务,实现群众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

想一想:实现群众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

教师总结: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法治政府

(一)政府的作用

1.材料呈现:随着我国高铁的迅猛发展,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高铁城际公交化、出行千里一日还成为现实,令人欢欣鼓舞。同时,铁路部门依托“互联网+”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创新服务,先后推出了12306网站、手机AAP、自动售票机等多种购票渠道,打破了以往单一窗口排队购票的传统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网上订票、自主取票等服务。2018年春运40天,铁路部门预计发送旅客3.9亿人次。

2.思考:我国政府大力发展高铁,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3.教师总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二)政府依法行政

1.材料呈现:习近平同志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根据“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按照“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新要求,对“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作出重要部署,吹响了建设法治政府的冲锋号,开启建设法治政府的新征程。

2.思考:为什么要“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提示:“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作出重要部署就是在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3.共同总结:(1)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2)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3)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目标导学二:厉行法治

(一)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1.材料呈现: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思考:你认为应如何厉行法治?

提示: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3.师生共同总结:(1)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3)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二)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1.辩论:甲: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上法律发挥的作用大。

乙: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上道德发挥的作用大。

分成两个小组,围绕辩题搜集材料进行辩论。

2.总结: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三)建设法治中国任重道远

1.材料呈现:2018年春节前,《关于集中打击整治农村赌博违法犯罪的通知》印发,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在春节前后集中打击整治农村赌博违法犯罪,将操纵、经营“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黑恶势力作为重点打击对象。同时,多个地区针对春节赌博违法犯罪的专项打击行动也已经展开。

2.思考:某些地区赌风尤甚说明了什么?

3.总结:法治既是崇高的社会理想,也是伟大的社会实践和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建设法治中国,任重道远,行则将至,让我们为实现法治理想而努力奋斗!

4.作业布置:访问周围的人,收集他人对于守法的看法,汇总起来看看能说明什么问题。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政府的作用、政府如何依法行政和厉行法治的内容。知道了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增强了对政府的了解,对依法行政有了更多的理解;也知道了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对公民守法的认识更深刻了;明白了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也知道了建设法治中国任重道远。

3 板书设计

凝聚法治共识法治政府政府的作用

政府依法行政

厉行法治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建设法治中国任重道远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较为抽象,有一定难度,主要学习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法治政府,学习政府的作用和政府依法行政的道理;一个是厉行法治,学习厉行法治的做法,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和建设法治中国任重道远。其中政府依法行政是本课的重点,要结合政府采取的创新服务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认识。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第1课时 延续文化血脉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和意义;知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描述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及力量;列举中华文化的内容;训练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热爱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弘扬中华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中华文化的意义。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联合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精心举办了《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传统文化节目,播出以来得到各界的一致好评,不断掀起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

想一想:不断掀起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传统文化独具魅力,传统文化传承也十分重要。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传统文化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华文化根

(一)中华文化的形成1.材料呈现:中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由于有了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的汉字,才使中华文明发展至今没有中断,这为研究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社会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2.思考:中华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3.教师总结: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二)中华文化的内容

1.指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相关链接”材料。

2.总结: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三)中华文化的意义

1.阅读教材第61页“探究与分享”,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精神联系。

2.共同总结: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四)中华文化的发扬

1.阅读教材第62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1)中华文化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2)日益密切的国际文化交流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怎样的时代机遇?我们肩负着怎样的文化使命?

3.共同总结:(1)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目标导学二:美德万年长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1.阅读教材第64-65页“探究与分享”。

2.问题:(1)扶危济困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有机会见到“顺其自然”,你最想问他什么问题?(2)青岛有“微尘”,宁波有“顺其自然”,你身边有这样的中国好人吗?分享他们的故事,共同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

3.共同总结:(1)中华民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力量。(2)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中,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道德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3)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精华所在。

(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1.问题提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风好家道和,家风是一个家庭精神面貌的潜在气质,也是家庭兴衰的隐性因子。”传文明家风,做美德少年是对青少年的希望,许多地方正在评选美德少年,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问题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一起解决问题。

3.问题解决: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4.作业布置:选择教材65-66页“拓展空间”中推荐的作品,认真阅读经典,在好书中涵养品格,亲近道德人物,提升人生境界,与同学交流读后体会。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意义和怎样发扬中华文化;知道了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和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对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有了更多的认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要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传承中华文化,争做美德少年,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让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3 板书设计

延续文化血脉中华文化根中华文化的形成中华文化的内容

中华文化的意义

中华文化的发扬

美德万年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繁杂,较为抽象,不容易理解,主要学习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华文化根,全方位地了解了中华文化,重点是认识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要结合史实和现实来理解,选择一些典型材料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从而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一个是美德万年长,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可结合学生较为熟悉的人物来学习。

第2课时 凝聚价值追求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了解构筑中国价值的意义

能力目标

用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作用;认识到民族精神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教学难点: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8年1月8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侯云德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王泽山院士是我国著名火炸药学家,被称为“火炸药大王”,他是我国发射装药理论体系的奠基人,是火炸药资源化治理军民融合道路的开拓者,更为我国武器装备和火炸药产品更新换代作出了实实在在的杰出贡献。

思考:“王泽山为我国武器装备和火炸药产品更新换代作出了实实在在的杰出贡献”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以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高扬民族精神

(一)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

1.话题讨论:“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经磨难而更强,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共同总结: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民族精神的内涵

1.阅读教材第67页“探究与分享”。

请将你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感受和理解(如成语名言、人物典故等)填入下图。

2.师生共同总结:(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三)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1.阅读教材第68页“探究与分享”。

2.问题:这些精神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它们对当代中国具有什么样的精神价值?

3.教师讲解: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

(四)民族精神的意义

1.阅读教材第69页“探究与分享”。

2.问题:(1)中国女排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逆袭成功,对你有怎样的思想触动?(2)如果女排姑娘在赛场上失利了,女排精神还存在吗?

3.师生共同总结: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华民族曾历经无数考验,面临种种灾难,但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屈服过、沉沦过,总是百折不挠、知难而进。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五)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1.问题: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2.教师总结:(1)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表现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赴后继;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目标导学二:构筑中国价值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1.阅读教材第70页“阅读感悟”。

2.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共同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1.话题讨论:“双百”人物的精神品质为什么能打动我们?

2.教师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三)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问题:青少年应该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共同总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有志则国振兴。构筑中国价值,中国少年当争先。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精神动力,我们要积极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同时构筑中国价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板书设计

凝聚价值追求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民族精神的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民族精神的意义、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构筑中国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意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理论性较强,爱国主义又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如果只由教师讲解会显得很枯燥,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联系当前时政热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从问题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最后得出基本的结论,达到理解和应用的目的。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正视发展挑战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人口和资源环境的现状及特点,认识人口和资源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能力目标

收集整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材料,提高自己的认识,积极宣传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实际行动保护资源环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人口和环境问题对于人类发展的影响,理解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立计划生育和保护资源环境的观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

教学难点:人口问题的本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近年来,尽管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但要达到“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大气、水、土壤治理……还有一场场硬仗要打。中央环保督察、“水十条”“土十条”、史上最严环保法……在已有举措基础上,2018年新亮相的环保税、新扩围的水资源税试点、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等措施,向世界展现中国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无疑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关注的焦点。

思考:“还有一场场硬仗要打”给我们什么警示?

教师总结:我国还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要直面发展挑战,采取切实措施解决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环保问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一)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

1.阅读教材第75-76页“探究与分享”。

2.问题:阅读材料,分析数据,从国民受教育程度看,你认为我国人口文化素质的基本状况如何?对我国经济社会有何影响?

3.教师总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我国人口状况还呈现出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一系列新的特点。

(二)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1.材料呈现:研究表明,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带来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人口过度集中于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给流入地的资源、环境、住房、交通、劳动力成本等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交通拥堵”“停车难”“房价飞涨”“入园入托难”“垃圾围城”等“大城市病”日益严重,也给流出地带来了人才流失、空巢家庭、留守家庭等社会问题。

2.思考:对人口问题的严峻性,你是怎么认识的?

3.师生共同总结:(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2)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三)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1.材料展示:为鼓励市民按政策生育,解决“生得起、生得好”的问题,湖北省襄阳市政府办下发通知,将围绕孕前、孕期、分娩到分娩后全生育过程,为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的孕产妇提供七项免费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全面实施基本生育服务免费制度。

2.问题:这样做有利于落实什么基本国策?对这一国策你有什么认识?

3.师生共同总结:(1)实行计划生育,就是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累计少生四亿多人,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2)生育要有计划,但计划并非一成不变,而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目标导学二:资源环境面临危机

(一)我国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1.材料呈现: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快递业的包装物主要集中在快递运单、编织袋、塑料袋、封套、包装箱(瓦楞纸箱)、胶带以及内部缓冲物(填充物)等七大类。2016年,我国快递业包装物共消耗快递运单约312.8亿枚、编织袋约32亿条、塑料袋约68亿个、封套约34亿个、包装箱约37亿个、胶带约3.3亿米……这些不可自然降解的塑料袋、胶带,排放的二氧化碳每年近3000万吨。

2.思考:材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的资源形势,我国的资源形势是怎样的?

3.教师讲解:(1)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我国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2)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

(二)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1.材料呈现:2018年2月27日,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最好的环保长效机制就是坚持严格依法办事。环保督查它本身就是长效机制的具体体现,不存在放松的问题。在当日的发布会上,环境保护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透露,环境保护部正在抓紧研究起草蓝天保卫战的三年作战计划,明确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以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等重点区域为主战场。

2.思考:环境保护部为什么抓紧研究起草蓝天保卫战的三年作战计划?

提示:我国的环境面临严峻的形势。

3.师生共同总结:(1)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由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使得我国环境问题愈加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

环境污染事件呈高发态势,这已成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2)我国环境质量虽在进一步改善,但形势依然严峻。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

4.结合教材第77页“探究与分享”,设计辩论赛。

甲:经济发展势必造成环境破坏和资源短缺。

乙:经济发展能够避免造成环境破坏和资源短缺。

5.学生分成两组,准备材料,进行辩论。

提示:经济发展不是一定会造成环境破坏和资源短缺,坚持绿色发展,就可以避免资源短缺。

6.师生共同总结:(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为世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2)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瓶颈。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7.作业布置:结合教材第80页“拓展空间”内容,制作向社区居民宣传土壤保护重要意义的手抄报一份,并互相交流。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我国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有了大致的了解,知道了我国面临严峻的形势,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不会改变。知道了我国资源环境面临严重危机,资源问题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知道了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明确了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3 板书设计

正视发展挑战发展中的人口问题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资源环境面临危机我国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较多,理论性知识不少,主要学习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发展中的人口问题,主要学习人口现状的特点、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及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运用对比法、数字法来学习,效果会更好;一个是资源环境面临危机,学习资源和环境两方面的严峻形势,要结合现实生活中较为典型的案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对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认识,树立起正确的人口观和资源环境观。

共筑生命家园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明确绿色发展的意义,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能力目标

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结合我国的发展明确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教学难点: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想一想:图片告诉了我们什么?

教师总结:地球是我们的唯一家园,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我们要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保护地球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1.材料呈现:2018年1月16日,记者在海南省万宁市日月湾综合旅游度假区人工岛项目看到,月岛项目已经停止建设,并将进行生态整体修复。据了解,万宁日月湾综合旅游度假区人工岛项目总填海面积97公顷,包含日岛和月岛。其中填海面积为49.1公顷的月岛项目未批先建,被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后,停止了非法填海行为。

2.思考:你如何看待“停止非法填海行为”?

3.教师总结:(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2)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二)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1.阅读教材第82-83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1)伦敦“杀人雾事件”是人类文明的悲剧。请你分析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2)伦敦治理空气污染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霾有什么启发?

3.总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三)建设生态文明

1.材料呈现:为进一步加强湖泊管理保护工作,我国将在2018年年底前在全国湖泊全面建立湖长制,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意见》2018年1月4日正式公布。

2.问题:全面建立湖长制有什么现实意义?

提示: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措施。

3.总结: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目标导学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一)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1.材料呈现:经过十多年持续治理和国家草原补奖政策的实施,如今内蒙古草原生态整体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局部草原明显恢复。图片是羊群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的草原上觅食的情景。

2.问题:图片告诉了我们什么?

3.教师讲解: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

(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1.阅读教材第85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你怎么看待这件事,谈谈理由。

3.阅读教材第86-87页“探究与分享”。

4.思考:绿色发展理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5.问题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一起解决问题。

6.总结:(1)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2)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3)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4)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5)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7.作业布置:搜集总结培育民主素养的具体做法。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及如何建设生态文明,也知道了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明确了走绿色发展之路的措施,通过学习提高了认识。

3 板书设计

共筑生命家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

坚持绿色发展道理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措施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较多,头绪繁杂,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较为重要。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学习了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及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结合新颖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是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学习了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和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措施,结合课本上的材料来理解即可。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促进民族团结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了解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知道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

能力目标

搜集整理少数民族的资料,区分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提高对民族团结重要意义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自觉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教学难点:民族团结的意义。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考:你能说出上面图片中的服饰分别属于我国哪个民族吗?

教师总结:依次是蒙古族、鄂温克族、藏族、维吾尔族。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民族团结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民族大家庭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学习领导讲话精神:习近平主席说:“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优势。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都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2.思考:对习近平主席的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3.总结:(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

(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材料呈现:对口援疆是国家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自2011年起,山东重点援助喀什四县。“十二五”期间共投入援助资金50.95亿元,实施项目453个,带动对口四县6.1万人就业。坚持民生优先,八成援疆资金用于安居房、学校、医院等建设,并无偿捐助资金物资3.7亿元,让当地群众切实享受到对口支援带来的实惠。

2.问题:材料体现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哪些基本原则?

3.师生共同总结:(1)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2)各民族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种种压力和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目标导学二:家和万事兴

(一)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

1.材料呈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广西是革命老区,是贫困地区,也是边境地区、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做好了,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就有了坚实基础;边境建设搞好了,民族事业发展了,对打赢脱贫攻坚战也是极大促进。当前,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必须倒排工期,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要针对致贫原因分类施策,戒搞形式,戒做虚功,下一番绣花的功夫。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要采取超常规措施。要加快老区建设和发展,让老区人民尽快摆脱贫困,过上幸福日子。

2.思考:为什么要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

3.教师讲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社会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人心思定谋发展,人心思治求幸福。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二)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

1.材料呈现: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推出以来,原本地处边陲的新疆一跃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区。新疆迎来了高速发展期,少数民族成为新丝路建设的主力军,也同样分享“一带一路”发展释放的巨大红利。

2.问题:结合材料说说我国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有哪些?

3.师生共同总结:(1)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民族地区的扶贫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2)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3)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三)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公民的神圣职责

1.材料呈现:微信公众号“新疆共青团”发表的《双双清华硕士毕业的90后维吾尔族小夫妻南疆驻村、宣讲的心里话》一文爆红网络。这是维吾尔族夫妻在参加自治区开展的“访惠聚”驻村工作中,耳闻目睹援疆给基层带来的可喜变化。文中写道,祖国的强大和稳定是我们的福气,祖国一直牵挂着我们,我们要有感恩之心,要知道我们肩上的责任。传播正能量的正义之声得到成千上万陌生人的点赞。

2.问题:“我们肩上的责任”是什么?

3.师生共同总结: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各族人民只有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4.作业布置:搜集整理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措施。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了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习了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原因和措施,知道了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只有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3 板书设计

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大家庭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家和万事兴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

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公民的神圣职责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丰富。主要学习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民族大家庭,学习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要注意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新型民族关系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掌握;一个是家和万事兴,学习了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和措施、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公民的神圣职责,要结合典型的事例帮助学生提高认识。

维护祖国统一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反对分裂的要求;理解“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内涵;明确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政策

能力目标

收集材料了解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提高对“一国两制”意义的认识,能为实现全国统一建言献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充分认识国家统一、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能够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各民族共同心愿等方面,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一国两制”。

教学难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阅读教材第97-98页“运用你的经验”。重温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历史故事。

想一想: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故事给我们启示?

教师总结:各族人民具有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坚定决心。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反对分裂

(一)反对分裂的要求

1.材料呈现: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2.问题:“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反对分裂的要求有哪些?

3.教师总结:(1)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2)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3)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

(二)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1.阅读教材第98页“探究与分享”。

2.问题:(1)你从这些驻守边疆的战士身上感受到哪些优秀品质?(2)有人说:“驻守边疆、维护领土完整是战士的职责,与中学生没有关系,我们也做不了什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3.师生共同总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目标导学二:“一国两制”

(一)“一国两制”的内涵

1.课前讨论:对“一国两制”的认识。

2.教师讲解:“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为“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二)“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

1.(1)看图片。

问题: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说明了什么?

(2)阅读教材第101页“探究与分享”。

问题:香港回归以后,美国《财富》杂志的预言为什么落空?

2.学生分组讨论,一起解决问题。

3.师生共同解决:(1)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2)香港、澳门回归以来,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1.材料呈现: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必须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我们将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

2.问题:怎样对待台湾问题呢?

3.师生共同总结:(1)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2)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3)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4)“人不走不亲”,两岸同胞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作业布置:探讨实现祖国统一的方法。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反对分裂的要求及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知道了“一国两制”的内涵和意义,香港、澳门“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样板。

3 板书设计

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反对分裂的要求

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的内涵

“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4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反对分裂,学习了反对分裂的要求和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一个是“一国两制”,学习了“一国两制”的含义,香港、澳门对“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和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两个问题都较为抽象,不容易理解,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探讨,理清思路,做到当堂掌握。

第八课 中国人 中国梦

我们的梦想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全面小康包含的内容;全面把握民族复兴梦;知道新时代、新征程的内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民族复兴梦和新时代、新征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全面和发展地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复兴的使命感;明确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感到自豪;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时刻准备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民族复兴梦。

教学难点:新时代、新征程。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中国当代歌曲创作精品工程——《听见中国听见你》2017优秀歌曲推选活动”入选的20首精品歌曲之一精准扶贫主题歌曲《山杏花开的时候》描绘了老百姓看到扶贫干部在山杏开花的春天来到了自己的村子,带领乡亲们修路架桥,把山前山后的山杏都运出了村子,卖到全国各地。“山杏花”这一形象为人们描绘出一幅春光无限、丰收在望的美好场景,象征老百姓对幸福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思考:歌曲《山杏花开的时候》反映了人们的什么心声?

教师总结: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过幸福生活的社会梦想。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民族复兴梦

(一)中国梦的追求

1.材料呈现: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的情况。“十三五”时期,必须横下一条心,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攻坚一定要抓住精准,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到户、精准到人,找对“穷根”,明确靶向。

年份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

1978年

134元

343元

2016年

9598元

38656元

2.问题: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我国现在的小康存在不平衡现象。

3.教师总结:(1)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夙兴夜寐,执着地追求实现小康、过幸福生活的社会梦想。(2)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历经艰苦探索,重新焕发活力,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百年梦想插上了腾飞翅膀。(3)在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中国梦的内涵

1.阅读教材第106-107页“探究与分享”。

2.问题:你同意这些说法吗?你是如何理解中国梦的?

3.共同总结:(1)不同意。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伟大梦想,需要我们凝心聚力、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奋力开启时代新征程。

目标导学二:新时代 新征程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1.阅读教材第108页“探究与分享”。

2.问题:参观成就展,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请写下你的留言。

3.教师讲解:(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征程上不断取得新的伟大成就。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2)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二)新时代的丰富内涵

1.看图片。

2.思考: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或者时政新闻,与同学分享你对新时代的理解。

3.师生共同总结:(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促进世界各国的发展和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1.提出问题:“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指的是什么?

2.教师总结:按照“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作业布置:探讨我们怎样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华民族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进入新时代,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全面擘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3 板书设计

我们的梦想民族复兴梦中国梦的追求

中国梦的内涵

新时代 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新时代的丰富内涵

“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民族复兴梦,学习了千百年来,中华儿女对中国梦的追求和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内容较为简单;一个是新时代、新征程,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始切入,内容较为抽象,可利用小组讨论法来理解问题。

共圆中国梦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实现中国梦的途径;了解自信中国人的特点和自信的源泉

能力目标

努力在实现自己梦想的过程中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责任感,以及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教学难点:我们自信的源泉。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袁隆平曾说到他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我的梦里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稻粒有花生米那么大。另外一个梦想就是,我希望我的水稻亩产1000公斤梦早日实现。

想一想:袁隆平水稻亩产1000公斤梦已经实现,他的梦想是靠什么实现的呢?说说你的梦想。

教师总结:实干才能梦想成真。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圆梦大舞台

(一)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1.材料呈现: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2.问题: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你是怎样理解的?

3.教师总结:(1)中国的腾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最好的历史机遇。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3)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中国的独特国情,凝结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4)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中国精神薪火相传。(5)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梦想的实现者。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二)演绎自己的美丽人生

1.问题:中国著名企业家,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支付宝创始人马云说:“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有梦想就有实现的可能。”马云的话对你有什么启示?

2.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3.师生共同总结:当今时代是放飞梦想的时代,十三亿多中国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美好梦想,演绎自己的美丽人生。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目标导学二:自信的中国人

(一)中国自信的根本所在1.学生展示我们已有的成就与辉煌。

2.教师讲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

(二)自信中国人的特点

1.阅读教材第114—115页“探究与分享”。

2.问题:从他们身上,你是否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信?为什么他们会如此自信?

3.学生分组讨论,一起解决问题。

4.共同解决:(1)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2)自信的中国人对文化有底气。(3)自信的中国人对发展有信心。

(三)正确认识自信

1.问题:你怎样认识自信?

2.回答: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碰撞和价值观念的冲突,我们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

(四)实干才能梦想成真

1.问题:(1)请你观察身边劳动者的双手,感受他们手的温暖和力量。(2)为什么说梦想只有在劳动者的手中才能实现?

2.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3.师生共同总结:自信的中国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实干才能梦想成真,辛勤劳动才能开创美好生活。

(五)我们自信的源泉

1.问题:我们自信的源泉是什么?

2.回答: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作业布置:结合实际,设计一份圆梦计划书。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实现中国梦的途径,演绎自己的美丽人生,明白了中国梦和自己梦想的密切关系;知道了自信中国人的特点,明白了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碰撞和价值观念的冲突,我们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实干才能梦想成真,辛苦劳动才能开创美好生活提高了认识。

3 板书设计

共圆中国梦圆梦大舞台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演绎自己的美丽人生

自信的中国人中国自信的根本所在自信中国人的特点

正确认识自信

实干才能梦想成真

我们自信的源泉

4 教学反思

部编道德与法治练习题 篇4

班级:

姓名:

一、选择大乐园(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每空5分,共50分)。

1、有精神就是()

A

趴在桌子上写作业

B

小声的说话

C

高兴地唱

2、不做小马虎要这样做()。

A

做完作业不检查

B做事情很心急

C让同伴提醒自己容易忘记的事情

3、告别小拖拉的好办法()

A

时常说“等一下”

B

边做作业边玩

C

心里时刻装着小闹钟

5、风儿不可以帮我们()

A

发电B

煮饭

C

嗮衣服

6、爱护花草树木要这样做()。

A

看见喜欢的花就去摘B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

C

经常给小树浇水

7、和小动物一起玩时()

A

故意去逗小动物生气

B

看见流浪狗就去抱

C

看见成群的马蜂绕道行

8、哪一句大自然的语言是正确的()。

A

白云飘的很高,明天可能是晴天

B荷花开了,是告诉我们秋天来了

C

蚂蚁搬家,是告诉我们他们有新房子了。

9、整理的好习惯就是()。

A

让妈妈给我整理B

等我长大了再自己整理

C现在开始学习自己整理

10、小明的风筝挂在树上了,他应该找谁帮他()

A

忙着去上班的叔叔

B

大树下休息的大哥哥

C

踢足球的小朋友

二、对错审判厅。

(对的打“√”,错的打“×”每空5分,共30分)。

1.在清洁时,值日的同学分工合作一起来。()

2.在表演《西游记》的节目中,猪八戒太难看了,坚决不扮演猪八戒。()

3.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好看的书,我把书和班上的同学一起看。()

4.小东不愿意把他爷爷给他的珍贵礼物送给小红,所以他是小气鬼。()

5.遇到困难自己解决,不找别人帮忙。()

6.我们要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

四、亲情展示台。

(20分)

上一篇: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心得体会下一篇:环保植树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