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教案表格式(精选5篇)
(教科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www.5y
kj.co
m 课题
水
课时
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积极参与研讨,发表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
重点
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教学
难点
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采用模式
对比、分析
教学
准备
袋子、石头、木头、树叶、分类用图纸、醋、牛奶、网状图记录纸、资料。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一、我们知道的水、关于水,我们了解哪些?
2、有目的地进行板书,帮助学生概括、梳理。
3、交流总结,把关于水的知识归结为几个方面: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态、水的作用、水与生物的关系、水的基本特点等。
4、播放一小段关于水的影像资料,进行拓展,同时渗透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水在哪个袋中、在这几个袋子中分别装有石头、木块、树叶、水、醋、牛奶、空气这些物质。(出示几个不透明的袋子)在不打开袋子的前
学生活动:
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将自己知道的关于水的内容进行简单记录。
汇报交流。
猜测、思考
实践,运用多种感观进行感知。
个人主页
教师活动:
提下,你们有什么办法猜测里面装的是什么,水又装在哪个袋中吗?并思考这么猜测的根据是什么。
2、巡回指导学生,并了解学生的想法。
3、这些物质中,比较难辨别的是哪些,为什么?
4、对于袋中所装的物质,我们都有了自己的猜测,请大家把袋子都打开,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5、根据学生交流汇报的情况,告诉学生固体、液体和气体是正确分类方法中的一种。
板书设计
水
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学生活动:
交流讨论:猜测的结果如何?猜测的依据是什么?
讨论交流:把这些较难辨别的袋子单独取出,如果可以打开袋子,但不能直接用眼睛观察,能准确地找到水吗?打算怎么做?为什么?
实践、将袋中所装的物质进行分类,交流汇报自己的理由。
交流,人们这样进行分类的理由是什么。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固体、液体和气体还有哪些。
个人主页
课题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课时
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运用不同感官仔细观察比较水和油;用图表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尊重事实、重视证据。
教学
重点
观察、描述水和食用油。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教学
难点
运用不同感观比较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采用模式
用图表的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教学
准备
记录纸、塑料杯、玻璃、蜡光纸、筷子、试管、木条、玻璃杯、塑料瓶、水槽。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一、观察水和食用油、水是一种液体,你们知道的这些液体是否都一样呢?今天我们以水和食用油为例,进行研究。
2、提供给每组一杯水和一杯食用油(提示:在科学观察中,一般不用尝的方法)。
3、板书展示。
二、滴液比较、水和食用油除了我们刚才所观察到的不同之外,还有不同之处吗?比如,我们分别把水滴和油滴滴到蜡纸、玻璃片和报纸上,它们的状态一样吗?
学生活动:
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液体?
仔细观察水和食用油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把观察到的结果填写在维恩图中。
交流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猜测,并讨论:在实验中需要注意什么?
个人主页
教师活动:
2、提示:每一次将液滴滴在不同的物体上时,为了实验的可靠,需同时多滴几滴;每一滴的量要控制,不要太多。(简单演示:要注意观察水滴和油滴在不同物体上后形成的形状是否一样)
三、比较水和油的轻重、水和食用油相比,那种物质更重?我们有什么办法比较?
2、提供材料实验(这一实验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演示实验)。
3、将观察所得的结果补充到维恩图中。
四、借助多种容器,进一步观察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
演示,将水和食用油分别倒入一些形状不同的容器中。
五、总结提升
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对于水是怎样的一种液体,你们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活动:
实践,将观察到的液滴状态画下来,并注明液滴是在什么物体上。
展示记录,并交流讨论。
交流方法,并讨论、判断方法的可行性。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实践,判断水重还是食用油重。
交流实验结果,并尝试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观察它们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交流、小结。将两者的相同点补充到维恩图中。
全班交流:水和食用油有哪些不同之处,又有哪些相同之处?
讨论它们的相同之处其他液体也具有吗?这些相同点,固体具有吗?
个人主页
课题
谁流得更快一些
课时
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进行预测并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理解公平实验,为保证公平,需要保持除变量之外的其他条件相同。认识到公开的、民主的讨论有助于辨识实验的准确性;小组内分工合作对开展实验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
重点
简单设计对比实验,描述并简单解释液体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影响。
教学
难点
设计对比实验,理解公平实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采用模式
实验、对比
教学
准备
杯水、1杯油、1杯洗洁精、1块玻璃、3个滴管、实验记录表、维恩图。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一、设计流动比赛、展示上节课的维恩图:水会流动,油会流动,它们流动的快慢一样吗?
2、其他液体也会流动。比如洗洁精,这也是一种液体。(出示三种液体)这三种液体流动速度一样吗?
3、有什么办法证明?
引导:如果要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最好进行一场公平的液体流动的比赛。
4、全班交流比赛方法,围绕“保证比赛的公平、可行”进行讨论,鼓励生生质疑,完善比赛规则。
学生活动: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主要科学概念: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推测,谁会流得更快一些?
设计“流动比赛”的方案,小组内成员交流:怎样做才能保证流动比赛是公平的?哪个方法最好,为什么?讨论后确定一个比赛方法。
个人主页
教师活动:
二、实验、思考、提示学生重复做几次实验。
2、全班交流,汇报,包括:一共进行了几次实验,实验的结果如何,每次实验的结果都相同吗,大概是什么原因导致实验结果不一致等。
三、液体、固体比较
小结:三种液体的相同点,固体具有吗?固体和它们相比,有哪些不同?师生讨论交流,完成固体和液体比较的维恩图记录。
板书设计
谁流得更快一些
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学生活动:
小组成员根据自己选择确定的方案进行流动比赛,并记录。
全班交流,汇报。
思考:液体的流动快慢跟什么有关?
关注以板书的水和食用油的维恩图记录,明确水和油具有的共同特点,并思考洗洁精是否同样具有这些特点。
讨论交流,对于“水是怎样一种液体”,我们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个人主页
课题
比较水的多少
课时
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单位测量液体的体积。认识到比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统一,有助于确立科学的标准。
教学
重点
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能较规范地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
教学
难点
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明确用标准单位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采用模式
比较、分析、总结
教学
准备
3个塑料瓶、1个玻璃杯、1个量筒、1条纸带、胶水、记录纸若干。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一、比较哪个瓶子水最多、出示三个不同的瓶子,里面装有不等量的水。
2、适当提示前面所学的关于水的特性,如会流动、有重量、有体积等,鼓励方法的多样性。
3、如出现结果差异较大或不同,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
二、比较水多多少、现在我们已知2号瓶中的水最多,但它比其他瓶中的水多多少,知道吗?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2、追问:杯子上的刻度有什么用?
学生活动:
猜测,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多,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少,并说明理由。
怎样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为什么这么想。
交流讨论,比较不同的方法,选择操作最简单的方法进行实践操作。实践操作后汇报结果。
讨论测量方法
:用有刻度的杯子
个人主页
教师活动:
假如没有有刻度的杯子,该怎么办?
追问:用小杯子量了,还多出半杯怎么办?如果想知道得更精确,还有更好的办法吗?直接出示小杯子、瓶盖等材料提示、引导,交流这些材料可怎么用。
3、自制刻度线测量
如果我们要给一个杯子画刻度线,这些刻度线有什么用?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刻度间距要相同)
三、认识并使用量筒、介绍量筒,提示“测量要求”,量筒刻度上一格代表多少?和我们自制刻度比较有哪些区别?为什么量筒要平放?为什么视线要与液面保持水平?
2、(出示食物或照片)这个数值就表示了一瓶矿泉水或一桶食用油的体积了。
板书设计
比较水的多少
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学生活动:
2、借助一些更小的容器帮助测量。一时想不出用什么办法。
实践:自制的刻度条,并贴到一个玻璃杯上,再次比较三个不同瓶子里的水,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交流测量结果,发现并讨论问题:
测量的结果相同吗?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同呢?我们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用量筒测量三瓶水的多少,并汇报测量结果。
一瓶矿泉水、一桶食用油有多少吗?5毫升水大概是多少?
个人主页
课题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时
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教学
重点
了解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
教学
难点
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比水轻,也会流动。
采用模式
实验、交流、汇报
教学
准备
透明塑料袋、玻璃杯、水槽、香、打火机、吹泡泡器、洗洁精或肥皂水。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一、我们知道的空气、还记得我们上次“猜测水在哪个袋里”的活动中,是怎么知道空气在哪的?
2、关于空气,我们还知道什么?
3、整理,形成班级的大气泡图。
二、空气的存在、空气真的存在吗?我们都说袋子中有空气,怎样才能证明袋中确实装有空气?
2、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或许能帮助大家证明空气确实存在。
学生活动:
把自己知道的内容填写到气泡图中。
交流。
思考,这些想法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证实的?
分组讨论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并利用材料操作一下,请注意记录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及实验的结果。
汇报交流证实空气存
个人主页
教师活动:
3、渗透“有些东西我们看不见,但并不是不存在”这一科学观念。
三、比较空气和水、既然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和水相比较,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
(出示关于水的维恩图)
2、有什么办法证明水和空气的不同?比如:空气和水,谁轻谁重?水会流动,空气会流动吗?
3、比较空气和水的相同和不同点,并把比较的结果记录到维恩图中,全班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我们周围的空气
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学生活动:
在的方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结果,说明是什么事实证明袋中
空气确实存在。
回顾所知道的关于水的一些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对水和空气进行有联系的比较,扩大认识视角。
讨论证实的方法,重点对“空气会流动吗?”进行展开。
个人主页
课题
空气占据空间吗
课时
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
重点
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教学
难点
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
采用模式
合作交流、实验证实
教学
准备
玻璃瓶、玻璃杯、注射器、吸管、纸巾、橡皮泥。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一、空气占据空间、“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操作演示。
2、出示材料,用这些材料能否让装在瓶子里的水上升并流出来?(保证不倾斜瓶子)
3、联想平时喝盒装饮料时,有什么经验?这些材料该如何使用?
4、指导学生,提示学生注意
5、重点解释实验发生的现象。
二、杯中的纸会湿吗?、演示,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请学生预测: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为什么?
学生活动:
思考: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如果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气,能让水上升吗?
分组实验,观察并思考:橡皮泥有什么作用?如橡皮泥没有完全塞住瓶口,水能上升吗?是什么原因让水上升?如果停止吹入空气,水还能上升吗?如果想让瓶中水不断上升,办法是什么?
个人主页
教师活动:
2、生实验,记录实验时的现象及自己的思考。交流实验情况:杯中的纸巾有没有被水浸湿,水为什么不能进入杯子里面。
三、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出示注射器。
2、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注射器中的水和空气,在活塞下压或上拉时,有何不同。请学生思考,注射器里的空气在活塞向下压和向上拉时,可能会有什么变化,并尝试结合图来进行解释。
3、介绍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运用,如皮球、喷水瓶、气枪等(让学生进一步)
4、把这节课所了解的关于水和空气的知识在维恩图中进行补充。
板书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吗
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学生活动:
小组实验,请学生思考实验中要注意: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来。
思考讨论:这两个实验都说明了什么?对空气的性质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分别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气抽入一部分,然后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同样大的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
交流自己的想法。
感受压缩后的空气的特性。
个人主页
课题
空气有重量吗
课时
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在称量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因素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学习准确称量。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及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
重点
知道并能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有重量,但很轻。
教学
难点
设计多种方法,重复验证空气有重量,但很轻。
采用模式
回顾、反思、描述。
教学
准备
长细木条(或竹条)、细线、橡皮泥、气球、皮球、托盘天平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一、空气有重量吗、水有重量,石头有重量,空气有重量吗?有什么办法证明?
2、指导学生自制小天平。(建议:天平上的图钉教师可在课前帮学生固定好。)
3、小天平调平。(先将气球挂上,另一端挂上重物,想办法使小天平平衡)
二、改进小天平的测量效果
讨论交流改进小天平测量的方法
方法1:同时将两个充足气的气球挂在小天平的两端,并调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再将其中一个气球的气放掉,观察小天平的变化。
学生活动:
讨论交流,提出采用自制的小天平来证实空气是否有重量。并讨论自制小天平的方法。
给气球充气,观察并记录小天平的变化。(分组实验)
交流小天平变化情况,思考:所有小组实验结果都一致吗?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实验结果不同?有什么办法改进实验,使效果更明
个人主页
教师活动:
方法2:同时将两个充足气的气球挂在小天平两端,并调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在天平一端再挂上一个或几个充足气的气球,观察小天平变化。
三、天平称量皮球的重量、为了让我们的实验结果更精确,更有说服力,我们可以利用实验室的天平称来进行研究。演示:将一只充满气但未充足气的皮球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出重量(让学生来看),然后用气筒给皮球充足气。
2、演示测量充足气的皮球的重量。
3、托盘天平不仅可测出空气是否有重量,而且可较准确测出到底增重多少。
板书设计
空气有重量吗
空气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轻。
学生活动:
显,结果更精确?
选择方法进行实践,并讨论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
帮助观察重量是否增加,增加了多少?思考:说明了什么?
注意充足气后,皮球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要保持皮球的大小一致)
观察对比,托盘天平和自制天平有哪些主要区别。
个人主页
www.5y
kj.co
1 说教材
1.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Excel 2007具有强大的表格数据计算与分析功能, 可以把表格数据用各种统计图表形象地表示出来, 既可单独运行, 也可与Office 2007的其他软件相互传递数据[1,2]。“Excel 2007工作表的管理与格式化单元格”是职业教育公共课规划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五章第1、2节的内容。
通过对表格基本操作与格式化单元格的学习, 既可以直观地、形象化地传递信息表达的意图, 也可以在巩固已学过的文字编排知识的基础上, 更好地学习其他的图表处理软件。
1.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输入、编辑数据的方法, 掌握工作表新建、保存、剪切、复制等操作, 掌握单元格、行、列的插入、删除、复制、移动等操作, 掌握字符格式、对齐方式、数字格式、底纹边框的设置方法。
能力目标:在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并获取知识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处理信息能力,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提高现有知识区向最近发展区迁移的能力。
情感目标:创设师生互动情境, 在愉快、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 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 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1.3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单元格、行、列的插入、删除、复制、移动等操作, 字符格式、对齐方式、数字格式、底纹边框的设置方法。
难点:字符格式、对齐方式、数字格式、底纹边框的设置方法。
2 说学情
2.1 语言理解能力有限
我校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在入校前接受的是非汉语授课, 因此在进行汉语授课时, 学生不容易理解相关知识点, 且学生整体素质较低, 这种情况给教学带来许多困难。计算机教学时会使用很多专业词汇, 纯理论授课不利于学生理解,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 笔者选择电子教室进行联机教学, 让学生边学边练。
2.2 学习兴趣不足
中职生的共性是学习兴趣不高, 学习比较被动, 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 还没有真正掌握应用软件操作的方法;学生来源不同, 技能基础和个体差异较大。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设计的任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具备实用性, 充分考虑学生的技能基础和个体差异。
3 说教法
3.1 教学方法
(1) 文化熏陶法:为学习表格制作与处理创设合适的情景氛围, 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教学法:为学生提供“各品牌家电下乡情况表”的背景材料, 让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处理, 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任务驱动法:让学生练习制作课程表、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 自主探索, 完成实践任务。任务驱动法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2 教学媒体
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适当演示, 补充教学, 例如可以录制教师制作工作表的过程, 利用互联网上传共享, 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采用网络教学的优点有: (1) 对教师和学生来说, 资源可以共享, 可以不断增加教学内容, 逐步完善表格制作方法; (2) 使用交互的网络教育, 无论是群体化的协作还是个性化的自主学习, 都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3) 学生看视频学习的方式会促进教师授课方式和批改作业方式的全新变革, 同时也能很好地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3.3 教学模式
采用任务协作型教学模式。
4 说学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学法指导格外重要, 一方面,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知识更新快、种类繁杂, 如果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就很难适应这门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另一方面,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协作学习环境, 即利用网络环境开展合作式、研究性的学习。因此, 笔者确定了以下几种学法。
(1) 自主学习法。以完成任务为目标, 要求学生自学互联网上的电子教材内容和观看操作演示视频。 (2) 案例探究法。在学生自学表格操作与格式化的方法后, 尝试将此方法运用于案例中表格制作的任务中, 遇到问题时再自学或摸索。 (3) 知识迁移法。在许多表格制作软件中, 操作方法都大同小异, 学习表格编辑方法时要学会举一反三。 (4) 分工合作法。为了提高效率, 扬长避短, 小组成员要既分工又合作, 比如一个组的两位学生分工承担表格设计、表格制作、数据填写、文字编排和作业提交等任务。
5 说教学过程
(1) 复习铺垫 (5分钟) 。
(1) 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就是通过对表格的编辑和格式化得到较复杂的表格; (2) 复习在Word 2007中创建表格的方法。这一步骤的目的主要是使笔者掌握学生对表格制作的熟悉程度, 以便控制教学节奏[3,4]。
(2) 演示并引导学生和教师一起做 (10分钟) 。
先为学生提供“各品牌家电下乡情况表”的背景资料, 让学生对材料进行处理、分析, 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笔者操作一遍, 并录制演示过程, 将视频上传到学生的电脑上, 供学生参考学习。
利用中职学生争强好胜、好表现的特点, 笔者在演示过程中不失时机地给学生鼓励和肯定, 并用激励性的语言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用赏识、鼓励的话语来肯定学生, 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巩固练习, 解决问题 (25分钟) 。
巩固练习部分是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 形成技能、技巧, 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阶段, 也是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易疲劳的阶段。因此, 需要为学生设计有趣又具有较强思考价值的练习。
(1) 在练习前笔者安排了一个抢答环节, 由学生抢答制作课程表的基本步骤。这样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知识, 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2) 布置练习制作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的任务, 让学生分组讨论学习, 教师从旁指导。
(4) 总结, 布置作业 (5分钟) 。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输入、编辑数据的方法, 工作表新建、保存、剪切、复制等操作方法, 要求重点掌握单元格、行、列的插入、删除、复制、移动等操作方法, 掌握字符格式、对齐方式、数字格式、底纹边框的设置方法。作业:完成相关的理论练习题, 自己动手完成一个案例中的表格设计与制作 (个人简历表) 。
6 说教学反思
通过“Excel 2007工作表的管理与格式化单元格”的教学, 发现学生Excel 2007表格制作的基本操作掌握不够扎实, 在遇到问题时无从下手。解决这类问题只有增加学生上机练习的时间, 完成大量案例中的表格设计与制作, 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1]梁龙云.Excel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例谈[J].考试周刊, 2008 (45) :63-64.
[2]张学凌.Excel在现代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 17 (1) :75-77.
[3]姜洪雨, 许景润, 李秀梅, 等.浅谈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说课[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3 (9) :106-107.
年级 一年级 课题 快乐的校园比较大小自主练习
上课教师 黄慧 课型 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于数的大小关系的认识,能够正确的使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
2、初步建立数感和逐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巩固对于数的大小关系的认识,能够正确的使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
前置自学提纲设计 自主练习3、4、5、6
教学过程
一、回顾
还记得前一节课我们认识的三兄弟吗?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二、练习
1、自主练习第3题
学生先独立数叶片,然后说说后面的几大于几和几小于几,可以怎样填。
2、自主练习第4题
涂一涂,比一比。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第一个,然后学生独立完成后两个。注意引导学生分清比较的是什么,谁多谁少。前两道具有开放性,鼓励学生填出不同的答案。
3、自主练习第5题
找规律画一画。引导学生找规律时,要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可以让学生说说后面的比前面的多几。
4、自主练习第6题
玩一玩,比一比。开放性的游戏(剪子、包袱、锤游戏)。练习时,教师先要介绍游戏的规则,同位之间先试一试,再开始正式做游戏。每次赢的同学可以得到一粒石子(可用学具代替),每十次作为一轮。比完一轮,按照提供的方式记录比赛的结果,比较数的大小。为了让学生玩得开心,要给学生较充分的时间和自由。
三、聪明小屋
想一想,怎样能让两块草地上的小鸡只数同样多?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新课标第一网
个人意见
教学过程 4、自主练习第6题
玩一玩,比一比。开放性的游戏(剪子、包袱、锤游戏)。练习时,教师先要介绍游戏的规则,同位之间先试一试,再开始正式做游戏。每次赢的同学可以得到一粒石子(可用学具代替),每十次作为一轮。比完一轮,按照提供的方式记录比赛的结果,比较数的大小。为了让学生玩得开心,要给学生较充分的时间和自由。
三、聪明小屋
想一想,怎样能让两块草地上的小鸡只数同样多?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个人意见
板书设计 >、<
(一)教材分析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材划分为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的口诀两节,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2~6乘法口诀、乘加和乘减式题、用数学。单元教材分析: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材对2-6的乘法口诀的编排做了较大的改进。一是在出现两个相应乘法算式的基础上,归纳该句口诀。二是2-6的乘法口诀分5的乘法口诀,2、3、4的乘法口诀和6的乘法口诀三段编排。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
难点: 4、6的乘法口诀。单元课时安排:13课时
2-4-1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p44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以学生活动情境提供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乘法运算。第二,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材结合具体活动情景,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编排由学生活动中同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加法的运算方法,并已形成了初步的观察、理解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也初具成型,这样采用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敢于探索实践、互相质疑、相互评价,有利于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会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 思。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难点: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教学策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准备:课件、题卡、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两组题(要求读出算式,说出得数).
第一组
第二组 7+8
3+3 6+4+3
5+5+5 7+2+6+1
4+4+4+4 1+3+4+5+2
2+2+2+2+2 学生按要求口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
1、这两组题都是加法,但是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一 组每道题的加数不相同,第二组的每道题的加数都相同)
2、像第二组这样,加数都相同的加法,我们叫它“求相同加数的和”.第1题3+3,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3相加,这就是2个 3。
第2题5+5+5,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5相加,这就是3个5. 第3题4+4+4+4,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4相加,由学生说出4个4.第4题2+2+2+2+2,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2相加,由学生说出5个2.
二、学习新课
1.启发性谈话,像上面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一种简便方法,这种简便方法是什么呢?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2.出示例1摆一摆,算一算 教师边演示边提问:(1)教师是怎样摆的?
(教师先摆2朵,再摆2朵,最后又摆2朵)摆了几个2,(3个2)教师板书:3个2.
(2)要求一共摆了多少朵?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用加法算:2+2+2=6(3)你写出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相同加数是几,几个2连加.
教师叙述: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种比较简便的方法叫做乘法.(板书课题:乘法初步认识)
介绍乘号及算式写法和读法:
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叫乘,乘号的写法是左斜右斜“ ×”.教师同时板书。怎样写乘法算式呢? 3.由学生摆正方形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
拿出3个正方形,摆成一竖行,这是1个3;第二竖行再摆3个正形,这是几个3;第三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第四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4个3)
教师启发提问:(1)求4个3是多少.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3+3+3+3=12)(2)这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3×4=12)
(3)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 4.学生独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提出要求:
(1)每堆摆4个圆片,摆5堆,这是几个几?
(2)在小组内讨论,怎样用加法算式表示,怎样列乘法算式,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 归纳小结:
(1)上面这几道题用加法算的时候,这些加法算式都有什么特 点?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算以外,还可以用什么法算?
(3)两种方法比较,哪种简便?同学们想象一下,上面这道题,如果每堆摆4个圆片,摆10堆,100堆,求一共有多少个,如果列加法算式,这个算式一定很长很长,那么列乘法算式呢?只要4×10,4×100.因此,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出示复习准备中的两组题,哪组题能改写成乘法算式,怎样改写?说出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几连加.
3+3 3×2; 5+5+5 5×3; 4+4+4+4 4×4; 2+2+2+2+2 2×5 2.游戏
(1)拍手游戏.老师每次拍4下,拍3次.(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2)拍臂游戏.老师每次拍5下,拍4次.(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3)找朋友(把意思相同的题用线连起来).
7+7+7
6+6+6 6×3
1×5 1+1+1+1+1
9+ 9+ 9+ 9+ 9
9×5
7×3
四、归纳总结 延伸发展
1、请小朋友谈谈这节课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最后,请小朋友猜一猜,这里面是怎么放的? 胃动力及止吐药规格:5×6 师打开盒子验证。
3、小柴胡冲剂 10克 ×6袋 餐巾纸6×10 水彩笔 10×2 猜猜里面是怎么放的?
你们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课后再去找找。小测:()个()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读作: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3+3+3+3+3+3=18 6个3
用乘法算:3×6=18 读作:3乘6等于18 6×3=18 读作:6乘3等于18
教学后记:教学时,我是先用小棒拼摆图形的活动,再由计算“每个小朋友用了多少根小棒”让学生列出各连加算式,进而选择相同加数相加的等式引出乘法。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欢的拼图活动之中,并通过实物图、相同数相加的算式与乘法算式对照,以及把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完成对乘法的初步认识。但学生对于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理解得不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较多,有待进一加强理解,巩固练习。
2-4-2 认识乘法各部分名称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p 47页。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以学生活动情境提供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乘法运算。第二,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材结合具体活动情景,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编排由学生活动中同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对乘法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来认识乘法各部分名称的。应该比较容易接受。教学目标:
1、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2、能用加法和乘法表示同一内容。加强学生对乘法的认识。教学重难点:能同时用加法和乘法表示同一个内容。教学策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过程:
一、复习
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情况写可以用乘法来表示呢?你能举个例子吗?
二、新授
1、教学例2 出示3组气球,每组气球有5个
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能用最简单的话来表示吗?(3个5)
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呢?(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列式:5+5+5=15 5×3=15(个)问:你是怎么想的呢?为什么可以乘法表示呢? 你们喜欢那种算法?为什么?
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乘法各部分的名字吗? 板书: 5 × 3 = 15 因数 乘号 因数 积
2、教学例3 出示例3的图 问:你看了到了什么? 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呢? 你能列式计算吗?
板书:4+4+4+4+4+4+4+4=36(个)4×9=36(个)问:你喜欢那种写法呢?为什么?
小结:同学们,今天通过我们的学习,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师生共同总结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三、巩固练习:
1、P47,做一做
2、练习九,第5、6、7题。
四、小结
小测:写出乘法算式,标出各部分名称。6+6+6=()×(),7+7+7+7=()×()
2+2+2+2+2=()×(),4+4+4+4+4+4=()×()
板书设计: 认识乘法各部分名称 5 + 5 + 5 = 15 5 × 3 = 15 3 × 5 = 15 因数 乘号 因数 积
教学后记:学生懂得乘法各部分的名称,对乘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会用加法和乘法表示同一个内容。2-4-3 《乘法的初步认识》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48—50练习九的第5—11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乘法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熟记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正确读写乘法算式,并能熟练地用加法算得乘法的积及解决一些相关的数学实际问题。
2、让学生通过类通过合作学习、相互展示、相互交流,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兴趣,感受数学之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加深乘法的意义理解,能熟练地通过加法算得乘法的积。教学难点:加深乘法的意义理解。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提出目标
1、找朋友。(用卡片出示)2+2+2=6 3+3+3+3=12 3×4=12 3×2=6 4×3=12 2×3=6
2、出示学习目标:(1)自主完成习题。
(2)在自主学习、互动展示中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熟记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正确读写乘法算式,熟练解决一些相关的数学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安排学生进行找朋友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新课中让学生用加法算式求得相应乘法算式的积做发铺垫,也让学生对乘法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学习目标的提出,让学生努力有方向有奔头,极大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互动交流,展示成果
(一)自主完成练习,同桌互相展示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48—49的5、6、7、8题(教师参与其中,相机帮助,重在收集学生不同的思维方法及错例,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探讨)
2、同桌展示。
(二)全班展示,激发冲突。
1、全班展示,成果共享。(以小组为单位逐题展示)(1)算法展示 A.第5题 算式:5×3 3×5 6×4 4×6(学生展示后,让学生读读所列的算式,并说说所列算式的意义)B.第6题
算式:2×4 3×5 2×6(或6×2)C.第7题
3+3+3+2如有学生改写成3×3+2的应予肯定和表扬。4+4+4-4如有学生改写成4×3-4或4×2的应予肯定和表扬。D.第8题
3个8相加,和是(24)。
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24)。
(这是两道相关联的填空题,学生展示后,让学生说说填得的数和两道题的联系,以进一步认识相同加数与乘法的关系)。
F.第9题
学生列加法算式或用乘法算式都应给予肯定,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进一步加深对乘法意义理解。(2)错例展示
根据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时教师参与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让各小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均可进行质疑。
[设计意图:由于每个个体在思维方式和水平上存在差异,所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展示,使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成果上真正做到“资源共享”,这对培养学生的独立和合作精神尤其重要。]
三、联系生活,拓展知识外延
同学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乘法计算的问题,大家想不想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这样的问题呢?如:
(1)一辆小车有4个轮,3辆这样的小车一共有几个轮?用乘法怎样算?
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乘法算的例子?(学生同桌合作举例并在全班展示)
老师也收集了有关的信息,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些乘法表示什么意思?
出示:A、一包铅笔的外包装(规格6支×2),你从这道算式中知道了什么?
B、一盒月饼,按3×2放置,猜一猜里面的月饼是怎样放的?(学生同桌合作举例并在全班展示)(2)送信。
师: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小动物们打来了求助电话,想让小朋友们帮忙,怎么回事呢?
原来,小狗、小鸟、小兔是邻居(出示课本第50页插图),有一天邮递员送来一些信(出示信封:3+3、6+6+6+6、5+5+5、4+4+4+4+4+4、3+3+3+3+3、2+2+2、3+3+5),你能帮它们分一分吗?
(学生同桌合作逐一分信后在全班展示,重点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3+3+5分不出去。)
[设计意图: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用乘法算的例子”开放题的设计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更好地兼顾学困生和优生。同时也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小结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练习课)
教学后记:本课主要是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熟记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正确读写乘法算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练习中看,学生掌握得还算可以。
2-4-4 5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p51页。教材分析:
教科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把2~6的乘法口诀编成5的乘法口诀,2、3、4的乘法口诀和6的乘法口诀三段。学情分析:
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意义,掌握口诀比较容易,但是要使学生记熟乘法口诀还要花较大的力量。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熟记5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运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
2.通过观察、操作、尝试、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3.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口诀的结构和规律。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口诀卡片 教学策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过程:
一、复习乘法的意义:
师:我们每天做几次眼操?(2次)那一个星期做几次眼操呢?(指明说)
生:加法计算 2+2+2+2+2+2+2=14(次)生:乘法计算 2×7=14(次)
师:为什么算得一共是2×7=14次?(7个2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
“2×7”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答)
二、新授:
师:鼓掌表扬一下双修日也能坚持做眼操的同学(学生鼓掌)师:小朋友的掌声真响亮,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双勤劳的小手,这双小手可能干了,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呢。一只小手有几个手指头呀?(5个手指头)2只小手加起来又有几个手指头呢?(10个手指头)你是怎么算的?
生:5+5=10(个)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2×5=10(个)或5×2=10(个)板书:5 +5 = 10 2×5=10 5×2=10 那三只小手呢?(指名列式)板书: 5 +5 +5 = 15 3×5=15 5×3=15 通过推理得出:4×5=20 5×4=20 5×5=25 小组讨论:刚才我们解决的问题和上面的三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和规律?
(交流结果,指名回答)生:算式的得数是连续加5的。生:算式里都有一个因数是5。
生:它们的得数(积)有规律:是5、10、15、20、25来排列的。师:那你们能按照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吗?(生讨论编口诀,并把它们写下来)
(指名来说说乘法口诀,带领大家读一读)
教师边板书: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三、巩固练习:
1、开火车对5的乘法口诀
2、以4人小组合作玩读口诀游戏 “一五得五”,伸一只手 “二五一十”,伸两只手
“三五十五”,2个同学合作伸出三只手
3、做一做课本练习3、4、7、8题,并指名对答案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能把5的乘法口诀背下来的一起站起来背一背。小测:
1、三五(),四五(),五五()。2、5×3= 2×5= 4×5= 5×5=
板书设计: 5的乘法口诀 1×5=5 一五得五 5×1=5 2×5=10 二五一十 5×2=10 3×5=15 三五十五 5×3=15 4×5=20 四五二十 5×4=20 5×5=25 五五二十五 教学后记: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我是结合乘法的意义,通过直观让学生明白口诀的来源。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兴趣比较浓厚,效果是比较好的。个别后进生还需要辅导。
2-4-5 2、3、4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p53—54页 教材分析:
教科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把2~6的乘法口诀编成5的乘法口诀,2、3、4的乘法口诀和6的乘法口诀三段。教材以向日葵发芽和生长的事例设计2、3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生动、直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情分析:
学生在掌握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1-4的乘法口诀,掌握口诀比较容易,但是要使学生记熟乘法口诀还要花较大的力量。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1~4的乘法口诀,理解口诀的来源,明确每句口诀的意义。
2、使学生熟记乘法口诀,并能利用乘法口诀正确地、比较迅速地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总结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口诀的来源,掌握推导口诀的方法。教具学具准备:游戏的图片、学生准备小棍若干、录音机。教学策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新的知识,学习知识时,看那位小朋友最肯动脑筋?小精灵还要给你发奖品呢!
二、新课
1.师:用3根小棒,看你能摆出一个什么汉字?可以小组商量,看哪组摆的汉字最多。
师:不管你摆的是什么?都是用了3根,那么你能列出一个乘法算式吗?
师: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师:你能用口诀表示吗?
师:有关三的乘法口诀,同学们能猜出有几句吗? 能不能根据这些口诀写出乘法算式吗?
2.师:刚才同学们总结出了3的乘法口诀,总结得很好,现在我们是不是分小组再来总结2和4的乘法口诀,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最快、最好。
3、反馈:小组1:2的乘法口诀我们总结出了两句,4的乘法口诀我们总结出了4句。
小组2:我们也是这样想的。2的口诀是一二得二、二二得四,4的口诀是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小精灵非常欣赏你们成功的合作!想一想在编口诀时,你发现了什么?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小精灵要送你一个大拇指!师:可是我还有一个问题需要问大家,1的乘法口诀怎么说?并说说你的想法。
师接话说:是啊!一个一当然就是一了。
三、练习反馈
刚才你们学得很好,小精灵很高兴,小精灵要带你们去玩一玩,上哪儿去了?注意听。小精灵带你们来到小树林,小动物们都兴高采烈地参加动脑筋爷爷组织的有奖大赛,你们愿意参加吗?
(l)口算:(卡片出示15道题)
(2)投篮比赛:(说明:每人分一张卡片)
师:小白兔和小花鹿进行投篮比赛,看谁投得准,投得快。(给做的快得同学发“优胜奖”)(3)游戏:“捉鼠比赛”
说明:头饰上标有算式得数,卡片上有算式。黑猫队,3人;白猫队,3人。(戴头饰)
师:看哪一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所有的算式卡片。(给获胜方发“合作奖”)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小测:
1、二四(),二三(),三四()。2、3×3= 2×2= 4×4= 1×3= 2×4=
板书设计: 2、3、4的乘法口诀 1×2=2 一二得二 2×1=2 2×2=4 二二得四 1×3=3 一三得三 3×1=3 2×3=6 二三得六 3×2=6 3×3=9 三三得九 1×4=4 一四得四 1×4=4 … … …
教学后记:学生有学过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学习2、3、4的乘法口诀是比较容易上手。让学生归纳4的乘法口诀时,我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图和2个4、3个4、4个4相加的和,根据乘法的意义编出各句口诀。让学生实实在在经历有加到乘的概括过程,从而理解每句口诀的来源和意义。学生掌握也不错。
2-4-6 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p 56页例5. 教材分析:
“乘加、乘减”编排在4的乘法口诀之后,意在让学生通过计算形如4×3的题目,看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例5通过实例,呈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具体形象地说明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顺序。学情分析:
在创设出生动有趣、活泼的情景后,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分小组合作,学生也会在教师表扬鼓励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展开后面的计算活动。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乘加、乘减式题,让学生感受解决实际问题的不同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等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卡片、图片等. 教学策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秋天到了,小熊的实验田丰收了,(出示课件:玉米、水、青蛙,这时右边走来一只小熊,掰下一个玉米棒子往回走,画面定格).
师:从画面上,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生:我看到蓝蓝的天空,地上长着玉米,水里有3只青蛙,小熊掰了1个玉米……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师:根据这个画面,你能想出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生1:一共有几株玉米?列式为l×4=4(株)生2:三只青蛙共有几只眼睛?列式为2×3=6(只)当学生提出:“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子”这个问题时,师:XX同学根据玉米的个数提出这样的问题,大家观察图:小熊种了4株玉米,每株玉米上都结了好几个玉米棒子,那么现在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子呢?(课件出示问题)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想想,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
a.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学生说教师板书:3×3+2=11 3+3+3+2=1 4×3-1=11 12—1=1 4×2+3=11 4+4+4—1=11 〃 2×5+1=11 …… 2×6-1=11 b.生根据列式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前3棵玉米上,每棵都有3个玉米棒子,最后一棵上有2个,所以列式为3×3+2=1l;小熊没有掰玉米时,有4棵玉米都有3个玉米棒子,小熊掰走了一个,所以列式为4×3—1=11;把这些玉米横着看,每排有4个,有2排,第3排有3个玉米棒子,所以列式为4×2+3=11;根据每棵玉米上的个数,用连加计算,列式为3+3+3+2=11 c.观察算式,说说自己的算法.
师:(指算式)这些算式中有连加、连减混合、减法……你们猜这几个算式叫作什么?(乘加乘减)对,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乘加乘减。(板书课题)
三、练习体验,实际应用 1.出示“做一做”第一题
师:森林里的动物们开联欢会时,小猴子带来一些礼物,请大家仔细观察图:这些绦
子一共用多少个呢?你能列式计算出来吗?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4×3+2=14 5×3-1=14 3×4+2=14 3×5-1=14 2.出示图,师:小兔子也把自己喜欢吃的萝卜带来了,它还给大家提出一问题:要算一
共有多少个萝卜?谁会用咱们今天学的知识解决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3.实际操作:学生用学具,展开想象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用乘加乘减的算式算出你一共用了多少个学具? 学生在投影前展示
4.利用学生上课时的座位进行练习:算一算左边3组同学一共有几人?右边组里的女同学共有几人?列式计算.
5.口算比赛.
学生活动:a.各组同学进行轮流口算,组长统计做了几道.
b.小组之间进行互评.
四、课堂小结
互评表现。
小测:
1、5×3+2= 4×3-1= 2×4+2= 3×5-1=
2、有5盘苹果,4盘有3个,一盘有2个,一共有几个。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3+3+3+2=11 3×3+2=11 4×4-1=11 教学后记:教学时,我是先让学生弄明白每棵玉米上几个玉米棒,小熊掰走了几个,再思考解决“还剩几个玉米棒?”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不同的方法。大部分学生是理解的。但也有个别学生对“4×4-1=11”这种方法理解不了。有待 加强训练。
2-4-7 用数学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p 59页 教材分析:
例6,先展现大象运木料图,用生动的语言表述大象运木料的故事,吸引学生看图搜集大象运木料的信息,并让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对于提出的需要用新知识(乘法计算)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动脑探索。让学生参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情分析:
学生对生活中的问题,特别是自己周围的问题和以图画故事的形式出现的问题都非常感兴趣。这样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能主动采取学过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乘法应用题,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2、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会提出乘法计算的问题,能用乘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策略:探究合作学习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1.对口诀
教师与全班学生进行对口诀的练习。2.口算:
3×4 5×3 2×2 2×4 2×3 4×2 4×4 5×5
二、新授 1.教学例6 出示第59页主题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用简单的话把图上的意思表达出来呢? 生:有三只小象搬木头,每只小象搬2根。让学生完成填空:
每只搬()根,有()只,这里有()个()师:你能列什么算式?
学生口答:2+2+2=6 2×3=6 师:真能干。谁可以根据图上的意思的提出一个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生:一共搬几根?
让学生把算式写在草稿本上,指名板书。
2.做一做 让学生看主题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请你和四人小组的伙伴们说一说。四人小组合作提出问题:小组间交流自己提出的问题,并一起列式解答。
派代表汇报,一起评改。
问:你们觉得有那些问题你们觉得比较难的,我们一起来解决。学生说,教师板书。A、小猴比小鹿少多少只? 解:5×2=10 4×2=8 10—8=2 B、一共有多少只动物? 3×3=9 5×2=10 4×2=8 9+10+8=27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二第1、2题。
学生根据图意找出有几个几,在列式解答。独立完成,指名板书,集体订正。2.练习十二第3题。
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后,集体讲评。问:你还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让学生把问题和算式写在草稿本上,教师巡视指导,若有时间则集体讲评。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小测:
1、一个皮球4元,3个这样的皮球多少元?
2、每只小猫都有4个气球,5只小猫一共有几个气球?
板书设计: 用数学
一只大象运2根木头,3只这样的大象
一共运多少根木头? 2×3=6(根)
答:一共运6根木头。
教学后记:教学时,我是用语言描述大象运木头的情境,让学生进入大象劳动场面中。再让学生根据明明提出的问题从画面仲收集信息,然后让学生思考确定用什么方法算,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算可以。
2-4-8 6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材第61页例7。教材分析:
教科书第61页例7教学6的乘法口诀,其编排跟4的乘法口诀基本相同。由于学生具有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教科书内容呈现的形式,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例7中,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没有给出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学情分析:
前面学生已具备推到、编写口诀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本课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探讨6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究6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教学重点:学生自主探究6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熟练运用乘法口诀。教学策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具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题目,要求:1分钟内完成。
4+4+4+4 3×5 2×3 4×2 5×5 1×3 3+3+3 2×5 5×1 2+2+2 介绍算得快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一起比一比谁学得快,地点在水族馆。
二、自主探究:
1、出示鱼图,表格。鱼(条)123456(个)612 师:比赛分三部分:(1)看图填表。(2)根据表写乘法算式。(3)根据算式编口诀。小组合作,比赛开始。
2、小组汇报所编的口诀,问:口诀是编出来了,但怎样才能又对又快得记住它们呢?
交流各自的记忆方法。
学了6的口诀你最喜欢哪一句呢?看到口诀你想到什么乘法算式?
三、拓展应用: 1、61页“做一做”。学生用小棒摆出六边形接着让学生依序说出乘法算式和口诀。然后随意提问:摆×个六边形用多少根小棒,让学生说出乘法算式和口诀。
2、练习十三第1题。通过对3组题中每两小题的对比、思考,揭示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学生填在书上,再观察每组中的两小题之间的联系。
3、摘苹果。
6×4 5×6 6×3 1×6 6×6 2×6
4、填空。
5×()=30()×3=18 6×()=24
5、开放题:12=()×()=()×()
四、小结 小测:
1、把口诀补充完整。
一六()四六()六()三十六 二六()
2、直接写得数
3×2= 6×2= 5×6= 6×4= 1×6= 6×6=
板书设计: 6的乘法口诀
1×6=6 一六得六 6×1=6 2×6= 二六()6×2= 3×6= 三六()6×3= 4×6= 四六()6×4= 5×6= 五六()6×5= 6×6= 六六()
教学后记:教学时,我是根据例7制作课件,呈现画面,让学生观察、思考,并填写图下面的表格,加深学生对1个6是6,2个6是12,3个6是18……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逐一列出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由于学生已有归纳乘法口诀的基本能力,因此掌握得不错。
2-4-8 6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页练习十三第4~11题。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熟记 6的乘法口诀。
2、能够正确、熟练的运用6 的乘法口诀。
3、经过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重难点:
1、掌握6 的乘法口诀。
2、能够正确、熟练的运用6 的乘法口诀。教学过程:
一、复习6的乘法口诀
1、以“开火车”对口令的形式背诵6的乘法口诀。(1)教师和学生对口令。(2)同桌对口令。
2、把下面乘法口诀补充完整。(题略)[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达到熟记口诀。
二、指导完成课本第4~11题
1、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说一说运算顺序。
2、第5题:看图列式计算。先让学生说一说图意,之后让学生独立填写算式。
3、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让同桌相互交流一下自己是怎样想的,最后集体订正。
4、第7、9题:口算练习,对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5、第8题:练习1~6的乘法口诀。
练习时,可以分组做问答游戏进行练习,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6、第10题:夺红旗游戏。
7、第11题:独立完成完成后,让学生互相交流,说一说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成功。
8、数学游戏:先让学生算出得数,填在书上,并集体订正。最后让学生先看着说,再让学生背着说,看谁说得全对。
三、补充题
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求5个4的和是多少,可以写成5×4=20()(2)6+6+6+6+5可以写成6×5+5。()(3)两个因数分别是4和6,他们的积是10。()
2、已知△×△=25 △+□=13 求△+△=()□=()
3、已知□+○=9 □×○=18 求□=()○=()
三、小结
板书设计: 6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一六()二六()三六()
四六()五六()六六()
教学后记:教学时,我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交流到全班交流来完成本节课的。从练习中看,学生对6的乘法口诀还是掌握得不错的。
2-4-10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65~66页。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所学的乘法。主要内容有:乘法的含义,1~6的乘法口诀;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情分析:
学生要比较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乘法。练习是学生熟记乘法口诀的基本途径,教师要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练习形式要多样。教学目标:
1、让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策略:自主探究学习。教具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一、整理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
1、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课件展示
问:一共有几颗星?
写出加法算式,再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说出乘法算式的含义和各部分的名称。
6+6+6+6=24 6 × 4 = 24 或4×6=24 表示4个6相加的和是多少。因数 因数 积
2、整理1~6的乘法口诀和计算。出示1~6的乘法口诀表,学生仔细观察。问:横着看,每一排是什么乘法口诀? 比较相邻两句的得数,你发现了什么? 竖着看,每一栏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斜着看,乘法口诀表有什么规律?(都是相同两个数的乘积)拐弯看,乘法口诀表又有什么规律? 读口诀,背口诀,打乱顺序对口令。完成66页第1题。说出你用的口诀。
二、整理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教材65页第2题。
学生先说图意,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数据。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材66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多种解法。
3、把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写出来。
2+2+2+2+1 3+3+3+3+3 6+6+6-6+6+6
三、开放题:
1、人民公园一张成人票6元,一张学生票4元。(1)买4张成人票,一共花了多少钱?(2)卖5张学生票,一共花了多少钱?
2、联系身边的事,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三、小结 小测:
1、“四五二十”这句口诀可以计算()和()这两道算式。
2、直接写得数
3×6= 5×3= 4×5= 6×5= 4×4= 2×4= 6×4= 1×5= 4×1= 6×6=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一一得一
一二得二 二二得四
… … …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相应的书写格式。
3、进一步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相应的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学会分析思考的方法,思维更加富有条理性。
教学准备:
主题图、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投影出示主题图。
春光明媚的星期天,很多小朋友来到公园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在玩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 通过“公园游玩”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学的问题与生活实际更加贴近。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依次出示两幅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观察第一幅图。得到他们在划船。每条船上有4人,一共有6条船。还有5条船空着。岸边有2个人。
(2)观察第二幅图。得出碰碰车每辆可以坐3个人。问题是这么多人要坐几辆碰碰车?
2、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尝试解答。
(2)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小结算法,板书算法。
从刚才大家的讨论中我们知道要解决图上的问题必须要先算出“一共有多少人?”板书:6×4=2
4然后用24÷3=8(板书)
(4)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你们能将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算式吗?自己试一试。
(5)讲解综合算式的递等格式。讲清书写过程与完整的格式。
【设计意图】:
1、明确问题和条件为正确地解答问题做好准备。
2、通过交流解答,掌握该类题目的结构特征。
三、巩固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60页率1、2、题。
(1)让学生先独立完成。
(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3)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纠正错误。
2、引导学生完成第3、4、5题。
【设计意图】:尽可能让学生独立解答,要引导学生说出其中的思考过程。
四、课堂总结
【第四单元教案表格式】推荐阅读:
九年级政治第一单元----第四单元教案07-06
六下语文第四单元教案05-26
三年级第四单元教案10-03
六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06-03
八年级音乐教案 上册 第四单元09-07
一上语文第四单元教案09-27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10-01
二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教案10-16
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06-21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