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师范生实习感想(通用8篇)
美好的日子总是过的飞快,转眼间在遵义县第四小学为期四个月的支教实习工作已到结束阶段,回顾这四个月精彩的工作生活,有迷茫,有遗憾,但更多的是沉甸甸的收获,不论是学习上、工作中还是为人处世方面。
这四个月里我不仅进行了试教实习与班主任工作实习,在遵义县第四小学学校领导与各部门的相关安排下,我还到学校德育处等办公室部门进行了学习,并从中收获颇丰。下面我就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与学校管理部门实习三个部分来总结我的实习工作:
一、日渐成熟的教学实习
理论要与实际结合才能散发出最美的芬芳----这是我在教学实习中最大的感悟。听了两周课之后,经过精心的备课,自己便信心百倍的站在了讲台上。情境导入、初步感染、整体感知、活动开展...每一个环节我都依据在专业课上所学到的教学理论进行精心设计。自以为完美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给了我一记重挫,看似无缺的设计除了带给学生初期的一点点新鲜感之外并没有引起学生太大的激情。问题出在哪儿?是我的理论错了吗?我开始了思考,加上指导教师李晓梅老师以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我的课堂表现进行分析与建议,我打开了思路,不再处处限制在理论经验之内,而是将学情分析、将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教学设计的先行军,却把理论用来检验课堂效果。如此调整,我的教学明显有了收效,于是我不断反思总结,将我在学校所学的那些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中学生的反馈结合起来,慢慢的去磨
合去探索适合于我所带班级的教学理念与方法。
一点点归纳总结,一点点完善创新,构成了这个学期我在教学中的巨大进步。在教学实习的最后阶段,我的教学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尤其是在刚站上讲台时最令我头疼的课堂掌控与引导能力,在一次次的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和与指导老师即原班主任的交流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另外,我针对孩子们的实际情况从口语表达与习作训练入手,一点点的指导他们进行语言能力锻炼,渐渐地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了快速提高,基本上都可以用普通话取代贵州方言跟我在课堂上或私下里顺畅的交流。习作方面也基本上有了每天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并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在期中考试中,我所带领的四(2)班同学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成绩,尤其是作文与阅读题的解答有了明显的进步。
现在,站上讲台面对那四十八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我已没有了初时的忐忑紧张,取而代之的是自信满满、应对自如。对于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学生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我亦能够及时的从学科交叉方面入手进行适当点拨,从而顺利地转回课堂主题上去。
二、峰回路转的班主任工作
原本以为所谓支教是没有什么捷径,全靠自己慢慢摸索去进入工作实习,到了四小才得知,贴心的学校为我们每个实习老师都指定了各自的指导老师。我的知道老师是一位有着丰富的从教经验与管理经验的四年级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甚至她还兼任学校总务副主任一职,如此,我便可以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学习到很多方便的东西。四年级
(2)班,这是一个学习成绩与学习纪律都令老师和领导头疼的所谓的“后进班”。我“有幸”成为本学期他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这让我忐忑,但更多的是面临巨大挑战时那种莫名的兴奋与信心。在我心目中,班主任就是一个班级的大家长,只要你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就不难带好这个班级。况且,在学校上的那些教育心理学与教育管理课也给了我充分的理论依靠。然而,实际情况永远比理论要复杂的多。刚开始的时候,我一直采取“怀柔”政策,坚信作为小学高学段的学生,只要你讲道理他一定会懂,因此对待违反班级纪律的学生我尽量采用谈话的方式进行教育。但是,我自以为掌握了他们此阶段的心理特征,却忽略了他们既已形成的学习习惯,也高估了这个成长阶段还处于发展中的自律能力。当学生摸透了我的脾气与底线后,这种“温柔”的方式便再没有效果了。刚开始的几个星期里孩子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向我展示了什么叫“玩是儿童的天性”,在课堂上变着花样的玩,甚至有一次上着课直接打起架来。这种对他们的尊重宽容换来的不是他们对我的理解,反而成了他们“变本加厉”的理由。这种打击让我留下了无奈委屈的泪水,这种只有自己一个人在战斗的无力感更让我对自己的能力、对坚持的意义产生了怀疑。庆幸,这种低靡被指导老师与领导和同事看在眼里,在他们的鼓励与安慰下我开始重新思考与学生的相处方式。
由于遵义县第四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城乡结合学校,学校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或外来务工子女,学生素质与学习基础较差且参差不齐,而这一个班里这个学年新转来的调皮学生不少,班级气氛每天处
于极度“活跃”中。这种活泼的天性本身对于小学生来说没有什么错,然而不分场合、没有底线的“闹腾”不但带坏了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与纪律,而且不利于孩子们积极健康的成长。每一个群体里都有那么几只“领头羊”,我们班也不例外。经过与指导老师和各科任老师的交流,以及与班里几个学生的私下谈话,我了解到班里的“领头羊”正是两个年龄比其他学生要大的男生,平时班里的学生都愿意跟着他们“起哄”。我想,为何不好好地来利用这几个“领头羊”的号召力来管理整个班级呢?于是,确定好“实施方针”之后我迅速行动起来,抓住他们“调皮捣乱”的时机找他们分别进行了几次严厉的批评威慑,继而再真诚地深入谈话,引导他们以班干部的身份起到正面的积极作用。几次交流调整下来,我开始真正地用心去学着成为严师的同时与他们作朋友,并把握这个平衡…
三、渐入佳境的学校管理部门学习
能够在进行教学实习的同时参与到学校管理部门的实习中,这是个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除了熟悉这个部门在一个学校中的作用,了解这个部门内部操作程序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德育办公室我也学到了与办公室的同事与领导的相处的技巧,我个人的能力与素质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德育处总的来说,是校长推进学校学生德育目标的职能机构,要完成学校的各项德育工作任务。为确保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好导向和保证作用。除了要做好德育工作计划,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德育队伍的整体素质外,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养成教育。因此,在实习过
程中我不仅在部门主任的带领下提高了处理办公室文件、策划校园活动等具体办公能力,更学习了如何在学校管理职能的视角处理校园突发事件、学生冲突以及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协调。从刚进办公室的懵懵懂懂一知半解到后来的行事日渐稳妥,这都离不开办公室各位同事的关爱与帮助。此外,在学校组织的校园特色兴趣活动中,我与另一位老师担任了朗诵班的指导老师,经过一个多月的辛苦摸索部署与努力培训练习,在学校庆“六一”节目汇报中,我带领我们学校朗诵班的五十多个学生进行了《少年中国说》朗诵节目表演,并取得了学校一等奖的成绩。
双牌县位于湖南省南部, 永州市中腹, 古名泷泊。现辖9乡3镇2林场1个国家森林公园, 总人口18万, 总面积1751平方公里, 大体呈“九山半水半分田”之格局。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82所, 其中各类民办学校42所, 共有在校学生20100多人, 在职教职工1800余人。为推进我县教育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加强全县师资队伍建设, 自2006年以来, 我县先后向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等高校输送了四批次119人参加师范类教育深造进修。今年9月至2011年1月, 按照《湖南一师范学院2006级定向培养免费师范生实习计划》的要求, 我县今年一期安排了23名同学到部分小学实习。我们的做法是:
———围绕一个目标, 切实加强领导。我们紧紧围绕“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这个目标, 县教育局对做好免费师范生顶岗实习工作十分重视, 成立了免费师范生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县教育局人事股拟定了免费师范生进校实习安排的具体方案, 制定了实习工作计划, 明确了工作任务与目标、提出了实习方法与措施, 报请县教育局主要领导同意后, 结合我县实际组织开展实习工作。同时, 县教育局组织人员定期不定期地到各实习学校对实习进行督促检查, 及时听取学校和实习生的情况汇报, 积极为他们解决工作的实际问题, 促进了实习工作正常开展。
———针对两个特点, 精选实习学校。根据省市安排, 我们针对这一批回县里实习的免费师范生既是“学生”又是“老师”这两个特点, 我们结合实情精心挑选实习工作学校, 合理安排实习工作, 努力为免费师范生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创造优良的环境。一是针对“学生”, 精选实习学校。免费师范生通过高等院校在校的教育培养虽然掌握了较好的理论知识, 但没有教学工作实践经验, 也就是说他们实际上还是学生。对此, 我们精心选择了教学环境最好、师资力量雄厚、学生基础好、交通十分便利的县城一小、明德小学、三小这三所全县最好的学校作为实习生的实习工作学校。县教育局将23名同学分成三个小组, 分别将他们送到这三所学校实习, 其中一小11人、明德小学5人、三小7人。二是针对“老师”, 精选实习学校。针对免费师范生在实习学校走上讲台、面对小学生就是“教师”这个特点, 我们考虑到县城各小学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好、接受能力较强且大多活泼好动, 有利于免费师范生开展教育教学实习工作, 因此我们选择了县城三所小学作为实习学校。
———根据个人特长, 科学确定实习岗位。按照省市教育部门关于做好免费师范生顶岗实习工作的有关要求, 我县根据这批免费师范生的个人特长, 结合县城各学校的实际, 科学合理为每一名实习生确定实习岗位, 安排实习工作。首先, 强化引导。我县各实习学校都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实习工作领导小组, 各实习学校形成了校长亲自抓, 分管副校长具体抓, 责任老师跟随指导的工作机制, 实习任务明确后, 学校领导和责任老师经常下班了解情况, 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 将有关信息反馈给实习老师及其责任指导老师, 切实加强实习工作引导。其次, 合理定岗。各实习学校根据每个实习生的教学水平、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结合本校师资的实际, 通过学校定岗和实习生自主择岗, 科学合理地为实习学生确定实习岗位。据了解, 23名实习学生在我县各校均从事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等小学阶段各学科实习, 其中李超、龚文等同学担当了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这些同学以身作则, 一丝不苟, 精益求精, 积极主动, 所作工作得到了所在实习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再次, 提供平台。为了能让实习老师安心工作, 各实习学校想方设法改善实习工作办公条件, 为他们安排了专门的办公室, 配备了办公电脑, 开通了宽带网络, 开设了学校内部食堂, 帮助他们联系住所, 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 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平台。
自2007年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大学开始招收免费教育师范生(以下简称免师生)以来,部分省份随后开始试行免师生政策,2011年河北省开始试行,河北师范大学做为河北省唯一试点院校招生免师生,免师生入学伊始国家与其签订就业协议:上学时享受“两免一补”,工作后“有编有岗”。换言之,自免师生签订协议、享受权利之日起,就已经确定职业。此政策目的是利用优惠政策,吸引有志向、有能力从教的青年服务于农村基础教育,担负起推动教育改革和培养人才的重任。由于他们大多已经确定从事教师行业,所以其教学能力的培养就成为高校培养的重中之重。众所周知,课堂教学能力可以通过教育学、教学论和微格录课等高校课程培养,而班级管理能力却只能通过实践获得。基于此,在顶岗实习支教期间班级管理能力的培养就尤为重要。
为了在顶岗实习支教活动中更好地提升免师生班级管理能力,我们结合自身支教和驻县管理工作切身体验,分析免师生班级管理能力缺憾并析出培养策略。
二、班级管理能力的缺憾
(一)课堂管理能力的缺憾
课堂管理是指为实现预定教学目标而建立并维持课堂秩序的师生互动过程。课堂管理能力是教师最基本的班级管理能力,它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顶岗实习支教之初,免师生无从教经验,不能迅速转变身份,处理课堂事件时,往往不能考虑学情和班情,多以“压迫”为主要手段,不懂得迂回处理技巧,导致课堂秩序更加混乱,课堂活动无法开展的尴尬局面。课堂管理能力的缺憾会让免师生在实习之初就失去自信心,有些免师生甚至会暗下决心以后不再从事教师行业,这不仅不利于高师生的培养,降低其自我效能感,而且还会影响实习学校学生的成绩,降低实习学校对免师生的认可度。
(二)沟通协调能力的缺憾
沟通协调能力是教师在工作中妥善处理好亲师、师生等各种关系,调动各方面工作积极性的能力,是教师班级管理能力中最核心的能力。有研究表明,教师的协调沟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免师生抵达实习学校后,不能立刻转变角色,常以学生身份处理事情。在初次自我介绍时,往往不能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从而导致后续工作开展不畅。在处理生生关系和亲师关系时,由于沟通能力欠佳,不能兼顾各方面关系,有时会造成生生矛盾激化,亲师关系紧张,甚至有家长主动要求校方调换教师。组织学生集体活动或组织学生完成学校规定任务时,不能很好地进行上传下达,易导致“学生乱、自己忙、领导催”的尴尬局面。由于协调沟通能力的缺憾,加之无太多社会经验,造成了很多工作失误,不仅不利于免师生的成长,有时还会打击其积极性,使其怀疑自身能力,甚至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
(三)心理教育能力的缺憾
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是班级管理能力中的条件性能力,是有效地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发展良好个性的能力。心理教育能力是班级管理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易被免师生乃至教师群体忽视的能力。免师生在高师院校学习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时,大多没有引起重视,从而导致理论匮乏,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况,更不能抓住心理教育重点,从而导致事倍功半。在疏导学生心理障碍时,不能准确判断学生心理困惑,易出现想疏导却不知症结所在,想教育却不懂培养方法的尴尬局面。心理教育能力的缺憾会使免师生力不从心,总是事倍功半,从而怀疑自己的教育辅导能力。这种能力的缺憾更不利于实习学校学生的发展,有时甚至会引发极端行为。
三、班级管理能力的培养
(一)顶岗实习支教之前:培训
在顶岗实习支教前进行岗前培训,必修在课程中加入教师教育模块,开设班级管理相关课程,课程应包括班级常规管理方法、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经验分享等内容。另外,聘请资深的班主任现身说法。一方面拓充班级管理知识,另一方面使实习生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来提前适应。
(二)顶岗实习支教前期:交接
顶岗实习支教初期需要做好交接工作,包括与原班主任工作的交接以及与上一期实习生的工作交接,实习生还要向原班主任请教该班级的班情、学情以及管理方法等,确保顶岗实习支教支教工作的流畅性和可持续性。
(三)顶岗实习支教中期:指导
顶岗中期则需要加强指导,除当地一对一师傅对实习生进行指导外,还需增派专业指导教师对其进行网上案例指导、微信指导、巡回指导,切实提高实习生班级管理的操作力。同时,实习学校要对实习生加强教育和管理,减少实习生教育教学工作上的失误。小组长也要负起责任,加强组内自我管理体系的建设,引入竞争机制,调动大家积极性。
(四)顶岗实习支教末期:监督与评价
顶岗末期则应加强对实习生的监督力度,增加驻县教师巡视次数,防止实习生出现倦怠思想。在管理评价上,也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与方法,探索建立量化评价顶岗实习支教班级管理工作的考评体系。
(五)顶岗实习支教之后:总结
最后,实习生要进行自我反思,总结经验和不足,并使自己的实践和理论知识相结合,以期改进管理方法,在日后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1]田慧生.教学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2]朱小蔓.班主任与班主任工作—一种值得重视和挖掘的教育资源[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1).
[3]张敷荣,和学新.试论德育实践的逻辑起点[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2).
[4]韩曼茹,杨继平.中学班主任胜任力的初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
[5]揭水平,马红宇,周宗奎等.小学优秀班主任素质结构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6]Shaver,A,&Walls,R.(1998).Effect of Title 1 parent involvement on student reading and Dmathematics achievement.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3,(2),90-97.
[7]Cowan,G,Bobby,K,St.?Roseman,P&Echandia,A,(2002).Evaluation report:The Home Visit Project.(ERJC.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r No. ED 466018)
[8]邹杰华.浅议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结构与培养[J].广西教育,2000(3).
一.活动背景随着同学们对大学生活的逐渐认识,同学们的好奇心逐步褪去。有些同学由于对自己未来目标和发展方向不明确,学习没有紧迫感和压力感。作为大三的学生,目前也面临着思考未来择业方向何去何从的严肃问题。面对日期激烈的就业竞争,一方面我们要扎实好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要了解专业的就业方向及前景,提前规划同学们的大学发展方向。为了帮助11级教育学院各个专业同学及早了解就业形势,确定更加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激励大家全方面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师教育水平,决定举办此次免费师范生实习就业交流会。二.活动目的1.扩大同学们对本专业在就业方面的了解;
2.提前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和职业方向;
3.提升同学们学习的紧迫感;
4.通过这次活动提高教育学院各专业同学对彼此的了解熟悉程度,达到学习上互相进步,生活上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效果;
5.增进同在校师兄师姐的沟通和交流。
三.活动主题
教育学院免费师范生实习就业经验交流会
四.活动对象
教育学院大四毕业生及大三学生
五.活动时间
拟定在2014年4月13日 星期日19;00
六.活动地点
田家炳楼201,202,203(崇鋈楼闻道堂)
七.活动嘉宾
教育学院大四学长学姐(最好每个省份一人)每班7-8人
八.活动开展
〈一〉活动前期准备
1.邀请有经验的老师到场指导(待定)
2.邀请不同专业的大四学生,各个专业十人
3.开展宣传工作,包括制作宣传板及网络宣传
4.申请教室,及安排会场的布置(沙龙小组形式)
5.准备活动过程中所需的物品,包括签到册及饮用水
6.选好主持人,并完成主持稿及PPT的制作
7.安排各部门的职务,确定签到人员,礼仪及照相人员等 〈二〉活动流程
1、主持人宣布交流会开始。
2、主持人简单介绍此次经验交流会的意义。
3、主持人介绍会议指导老师、简单介绍各个专业的师哥师姐。
4、三个班的代表简述本专业就业实习情况,每人五分钟;
4、分组混合自由问答;
5、邀请老师对此次经验交流会总结;(如果有老师)
7、主持人宣布此次活动结束。
8、活动结束后,与嘉宾合影留念。
9、组织有秩序的退场。
10、对会场进行整理。
九.注意事项
1、邀请的嘉宾及大四学生要及时确认(教育班-陈杰、李玉等负责;学前-董晓聪、刘成云等负责;教育技术--刘洋、董长治等负责)避免出现不能到场的情况;
2、活动的准备工作要落实,需要用的东西茶叶、纸杯、院旗要确认(生活部、办公室)
3、安排人员进行拍照、写新闻(编辑部),要注意照片的质量;
4、主持人要合理控制整个过程,保证各个环节紧促、顺畅进行;
5、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保证会议的顺利进行
6、注意做好会场秩序的维持工作(组织部、体育部)
7、做好活动总结,汲取经验,弥补不足。
十.活动预算
1.给到场嘉宾提供茶叶、水等
1从师范教育发展历史来看,大约十年前吧,我们开始了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型。当时关于这方面的讨论很多,基本认为师范教育已经是一个过时的概念,应该用新的教师教育的概念去取代它。从制度上,我们也进行了一系列尝试:比如1999年开始师范生收费,2002年全额收费,取消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在收费上的差别;北师大进行“4加2”教师教育改革,淡化本科阶段的师范教育概念,而把培养师资提升到硕士层次来做;等等。这些措施都是从制度上配合这一历史趋势的发展。
就这一点来看,重提师范教育,重新提免费师范生,本身就是在走回头路,说它倒退是不为过的。关于这方面的讨论,有兴趣的人可以仔细研究一下2002年到2004年之间的《高等师范教育研究》(后来改成《教师教育研究》,改名的原因,显而易见)。
2北师大在这个政策中的角色其实也有些尴尬。一方面,是我们在努力倡导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比如弱化师范概念,开始新的教师教育的尝试;一方面师大却又在重提“免费师范生教育”,这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现在师大培养教师存在两轨:一轨是前些年我们进行的教师教育改革实验的产品,即原来的教育学院的4加2硕士;一轨就是现在的免费师范生。一个属于改革后的新模式,一个属于旧模式。我不知道究竟我们自己是如何处理这对矛盾的。
3从一个大学的发展来看,我也认为过多关注师范教育对北师大的发展是不利的。北师大在2002年提出自己的目标是建设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但如果把自己的精力过多地放在培养师范生上,这对北师大的组织目标来说不是好事。有一点蓬头锥子说的是对的,我愿意用我自己的话把这个观点重新表述一下:一个大学未来的发展和它的毕业生的职业去向有很大关系。如果师大相当规模的本科生未来职业流向都是西部地区的中小学教师的话(虽然我们有非师范专业),这无疑是把师大当成了未来的教师职业培训所,与师大数年前提出的奋斗目标就南辕北辙了。
4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北师大从来没有放弃过培养中小学教师的目标。在免费师范生重新开始实施之前,我们同样也在培养中小学教师,比如各个专业院系的本科生,以及教育学院的4加2硕士。只是我们更愿意把培养中小学教师整合到新的教师教育概念里边,这从长远历史趋势来看是十分必须的。而作为教育学科排行老大的北师大,在引领这一历史潮流中无疑发挥重要作用。重提免费师范生,实际上是对我们多年来教师教育改革成果的一大打击。
5作为一个政府政策,我想它最多能起到的就是象征和示范作用。也就是说,它更多地体现了一种政府对师范教育的重视。或者换一个不客气的词来说叫作秀。它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完成政策目标呢?现在中西部地区还有数十万民办教师没有解决编制问题,依然为生计问题奔忙,没有合法身份,没有生活保障,上访无门而且还遭受到更为恶劣的待遇(我建议大家去看看相关报道);还有无数学校没有自己的校舍和课桌;等等。如果我们不切实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不切实提高教师待遇,不切实解决那么多民办教师的身份问题,又怎么能提高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又怎么能改变落后地区的教育面貌。仅凭这些免费师范生,我想能提
到的作用相当有限。
6从职业素质的培养来看,我对师大在这方面的表现表示谨慎的怀疑。和老一辈的人交流,谈到师范生的素质时,很多人都认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等师范学校做得最好。中师院校对师范生的培养确实是以职业为导向的,比如学生要学好普通话,要练好钢笔字粉笔字,要学习如何掌握课堂节奏,如何与学生交流;等等。这些才是一个好的中小学教师具有的素质。而作为研究型大学的北师大,在培养时其实还是研究导向的,它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培养一个教师的基本功,这是一个问题。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深知要成为一个好老师,首先要是一个好学生。大学期间,我稳扎稳打,始终把学习专业知识放在首位,经过四年的认真学习和不懈努力。我已具备了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教学实际能力,现在正准备以高昂的热情与所学的知识投入到社会之中,服务于教育事业,实现自身的价值。在大学四年的时光里,我本着学以致用的精神多次进行义教活动,给小学生及初中生进行暑期辅导,积极参加院系的教师技能培训及竞赛。这些实践活动不
仅使积累了教学经验,也更让我懂得如何与学生沟通和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感。目前,我正在XX中学进行教育实习,并担任一个班的实习班主任。我热爱教育,热爱这群学生。在校园活动方面,我积极参加学校及院系组织的各项活动和比赛,多次荣获奖项。作为文艺部部长,我成功策划过迎新晚会和元旦晚会。参加比赛,组织活动都很好的锻炼了我的能力。
教师这个职业是神圣而伟大的,他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情操。因此,在大学期间我十分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广泛地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学有专长,做到除擅长绘画外,还会唱、会说、会讲。
假如今天,我通过了面试,成为众多教师队伍中的成员,我将不断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决不辜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1 研究设计
(1) 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 辅之以文献法和访谈法, 并运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对象:共发放问卷500份, 回收有效问卷份495份, 有效回收率为99%。其中男生占35.2%, 女生占64.8%;文史类、理工类、艺体类、其他四个类别的学生分别占36.6%、46.6%、15.2%、1.6%;来自城市、小城镇、农村的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21.9%、29.3%、48.8%。
2 高校免费师范生资助工作概况
2.1 免费师范生所需费用的主要来源
由表一可以看出, 免费师范生生活补助、家庭供应、奖助学金、勤工俭学、亲友资助及其他七项条目中“免费师范生生活补助”和“家庭供应”这两项比例分别为97.2%和77.6%, “奖助学金”和“勤工俭学”的比例分别占18%和26.5%。虽然前两项比例远远超出了其它各项, 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奖助学金”和“勤工助学”这两项, 这说明学校的资助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也是免费师范生顺利完成学业所必需的。
2.2 资助政策的理解渠道
高校免费师范生资助体系的有效性就决定着免费师范生资助效益的成效。学校学生资助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效则是影响资助体系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其中资助信息的有效传递是免费师范生得到资助的先决条件。
调查显示, 学生了解学校的资助政策主要还是靠“学校发放的宣传资料”和“辅导员的宣传”, 两者都在60%以上, 排在第三、四位的分别是“同学之间的交流” (41%) 和“自己从资助网站获取信息” (37%) 。总体看来, 学生偏向于被动接受信息, 主动了解资助政策的比例不高。因此, 学校在加大宣传力度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特别是网络宣传阵地。
2.3 学生对免费师范生资助项目的了解情况
政策宣传除了强调覆盖面广外, 还要注重宣传的深度。从问卷上看, 绝大部分学生对资助项目选择了“了解一些但不是很清楚”, 因此, 说明资助政策宣传工作可以往纵深方向发展, 这样有利学生掌握与个人利益相关的政策, 避免出现资助盲点, 从而提高资助成效。
2.4 学生对免费师范生资助工作的评价
调查显示, 免费师范生对H校免费师范生工作满意度比较高, 持肯定态度的学生比例达到74.1%, 他们认为大多数免费师范生都能从中受益, 得到资助。但也有8%的学生认为, 免费师范生享受的资助政策覆盖面还不够广, 资助项目没有非师范生多。
因而, 从资助项目的作用、资助信息的宣传和学生对于资助工作的整体评价看, 高校免费师范生资助工作得到有效实施, 并且资助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费用来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3 高校免费师范生资助的效益评估
针对免费师范生的资助效益的评估可以从资助对个人、家庭和社会这三个方面的影响展开。
3.1 从个人层面看高校免费师范生资助的效益
问卷针对奖学金的受助情况进行了统计, 结果显示, 获得过奖学金的免费师范生的比例为33%, 其中有66.5%的学生认为“获得奖学金对学习有很大的激励作用”、“获得奖学金很有成就感, 觉得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而认为“奖学金确实对自己的生活补助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的学生比例仅为23.6%, 这些比例说明:学校针对免费师范生的奖学金资助力度适当, 对他们而言, 奖学金在精神鼓舞与激励方面的作用远大于生活改善的作用。
根据统计数据, 免费师范生助学金的受助比例也不高, 仅为34%, 这可能与免费师范生每个月享受400元的生活补助有关。还有39.6%同学认为助学金“因申请的人太多, 很难得到”这可能是因为同学们对学校资助工作总体情况不了解造成的以及主观感觉资助资金的稀缺造成的。同时, 对学校而言, 一方面学校要加强资助工作的宣传力度, 让同学们了解学校的资助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和发放的覆盖及力度;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将无偿助学金转变为有偿助学金进行发放, 让同学们通过劳动的形式获得资助, 培养他们的自立自强意识。
勤工助学是资助工作的另一个有效平台。调查显示, 有84.6%的免费师范生申请过勤工俭学岗位, 在这些同学中有30.3%的同学获得过勤工助学岗位, 占免费师范生总数的22.4%。由此可见, 免费师范生想通过勤工助学岗位等有偿资助方式来提高个人综合能力、增加个人收入、减轻经济负担意愿很强烈, 也反映出了当代学子自强自立的良好精神风貌。但是数据显示, 学校的勤工俭学岗位有限, 远不能满足同学们的需要, 同时也提示学校在以后的资助工作当中可考虑将资源多向有偿资助项目方面倾斜, 并尽可能的让免费师范生通过勤工俭学等劳动的形式获得资助。
3.2 从家庭层面看高校免费师范生资助的效益
由调查结果 (如上文) 可以看到, 免费师范生生活补助、家庭供应、奖助学金、勤工俭学、亲友资助及其他七项条目中除去“免费师范生生活补助”这一项比例为97.2%外, 家庭供应所占比例为77.6%远远超出了其它各项, 由此可见尽管免费师范生享受国家400元的生活补助, 但这400元并不能满足免费师范生生活开支所需。“家庭供应”仍是免费师范生生活开支的重要来源。家庭仍然是教育成本的重要承担者, 因而家庭的经济状况仍是影响免费师范生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家庭每月提供生活费用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的物质生活状况。
数据告诉我们68.4%的免费师范生代表认为获得资助对家庭有影响。而由下表我们可以看到, 将被调查者获得资助对家庭是否有影响与家庭经济条件进行交互分类可以发现, 家庭经济条件越贫困的免费师范生, 获得资助对其越有影响, 这种相关性具有统计显著性。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免费师范生对家庭有影响的比例远远大于非贫困免费师范学生。由此可见, 获得资助对各类学生家庭都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对于贫困的免费师范生而言其意义则更为重大。
学生认为资助对家庭最大的影响是减小家庭的经济压力, 其次家人对自己的生活担心会减少。学校资助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学校顺利完成学业, 而不是帮助家庭脱贫, “家人生活得到改善”此项比例是3.9%也是较为合理的。说明学校的资助资金能够恰当充分的应用于受助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当中。
综上, 高校免费师范生资助的重要意义已无需多言。无论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免费师范生还是经济状况稍微好一些的免费师范生, 对于资助的意义与功能都很认同, 尤其是对于家庭经济状况不佳的免费师范生而言, 资助的重要作用与功能更是不容忽视和替代。
3.3 从社会层面看高校免费师范生资助的效益
由表三可以看出:免费师范生完成学业后最想回报的主体当中“父母”占91.7%, “国家”为44.3%, 其它为30%左右。这一方面说明家庭供给和支持对免费师范生的影响仍是很重要的方面, 另一方面说明免费师范生的具有感恩意识, 尤其是对父母的回报;其中国家占44.3%比母校、资助者、自己都要高, 这说明资助资金在一定程度上使免费师范生懂得对国家的回馈。对“自己”的回报占29.3%, 在这几项当中所占的比例最低, 说明资助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使免费师范生懂得了奉献和回报社会的作用。
4 结论与思考
对H大学免费师范生资助效益的评估调查表明:针对免费师范生的资助有三方面的效益:首先, 就免费师范生个人而言, 学校资助一方面使他们满足了物质生活需要, 能够集中精力去学习, 另一方面通过一些有偿的资助使他们锻炼了综合能力, 有利于他们自立自强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其次, 资助对免费师范生家庭而言, 减轻了他们的家庭负担和经济压力。再次, 对社会而言, 资助使免费师范生能过安心学习, 能利用更多的时间来充实自我, 发展自身, 为他们成人成才提供了物质保障, 有助于培养学生感恩意识, 激发他们回报社会、奉献自我的热情。
当然, 我们也要看到免费师范生大部分都来自农村家庭, 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相对比较集中的群体, 家庭经济困难比例大大高于学校的整体比例, 对于他们而言, 最先要解决的就是温饱问题, 然后再是个人精神追求、素质提高和为社会做贡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物价也日趋变高, 因此要提高免费师范生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 仅仅依靠免费师范生生活补助是不够的, 学校应该通过增设勤工助学岗位、拓宽社会资助渠道、加大奖助学金奖励力度、拓宽资助受助面来进一步缓解免费师范生个人发展需要与物质匮乏之间的矛盾。
在物质资助的同时, 也要注重精神扶贫, 学校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免费师范生树立起自信心, 帮助他们健全自己的人格, 增强战胜贫困的勇气和能力, 克服“等、靠、要”思想, 引导他们自立自强, 真正实现资助工作的育人效果。在这些方面, 高校免费师范生资助工作还有很大发展潜力和空间, 资助方式也应该积极向有偿资助方面转型。
摘要:随着国家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实施, 社会各界对免费师范生也越来越关注。与之相应, 笔者通过“免费师范生资助效益评估”调查, 对高校免费师范生资助工作现状进行描述, 并从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对免费师范生的资助效益进行了评估, 提出高校免费师范生的资助工作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 从而实现资助效益的最大化, 使免费师范生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顺利成长成才, 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高校免费师范生,资助效益,评估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1.
[2]孙绵涛, 楚旋.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研究的现状及反思.当代教育论坛, 2008 (6) .
[摘 要] 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免费师范新生与非免费师范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对比。结果表明:(1)免费师范生与非免费师范生的SCL-90各因子得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2)对于免费师范生而言,女生的抑郁、焦虑、恐怖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而对于非免费师范生而言,女生仅在恐怖得分上高于男生;(3)贫困类型维度,在人际关系敏感、强迫因子上,非贫困的免费师范生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的非免费师范生,贫困的非免费师范生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的非免费师范生;(4)免费师范生不同专业SCL-90各因子得分无显著差异,而对于非免费师范生而言,文科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理科学生。结论:免费师范生中的非贫困生心理状况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关键词] 免费师范生;非免费师范生;SCL-90 心理健康;贫困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4-0035-03
2007年初,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建立相应的制度”[1]。此后,免费师范生教育首先在6所部属师范大学进行试点,随后陆续在一些地方性师范院校实施。近年,有学者开始在政策、职业认同、主观幸福感等层面对免费师范生进行相关研究,但很少有直接对免费师范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探讨,且将其与非免费师范生进行对比研究。本研究以四川师范大学师范生为例,旨在探讨免费师范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将其与非免费师范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对比,为有针对性地培养免费师范生提供参考。
一 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从四川师范大学抽取师范生新生1510名,男生393名,女生1117名。其中,免费师范新生711人,非免费师范新生799人;贫困生763人,非贫困生747人。
2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该量表包括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等十个因子,该量表整体α系数0.93,其余各维度α系数均高于0.85。测试时间为2014年10月13~24日。
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二 结果
1 免费师范生与非免费师范生心理问题检出率
由于SCL-90症状量表是以因子分高于2分来说明被试可能存在轻度心理异常,本研究将此作为心理问题检出率的标准。研究发现,师范生SCL-90检出率排名前两位的依次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具体结果见表1)。
2 免费师范生与非免费师范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及其比较
对免费师范生与非免费师范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具体结果见表2。同时,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是否免费师范生在SCL-90各因子上差异均不显著。
3 不同类别免费师范新生与非免费师范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对比
(1)不同性别免费与非免费师范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对比。为反映不同性别、不同类型师范新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差异,以性别(男生与女生)、师范生类型(免费师范生与非免费师范生)为自变量,SCL-90各因子得分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抑郁(F(1,1505)=3.80,P<0.05)、焦虑(P(1,1505)=5.37,P<0.05)、恐怖(F(1,1505)=15.51,P<0.001)两个因子中,性别类型主效应显著,均表现为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师范生类型主效应及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分别以免费师范生和非免费师范生为研究对象,以性别为自变量,对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研究发现,免费师范生在抑郁(t(男-女)=-2.25,P<0.05)、焦虑(t(男-女)=-2.41,P<0.05)、恐怖(t(男-女)=-3.98,P<0.001)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非免费师范生中,仅在恐怖因子(t(男-女)=-2.03,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
(2)不同贫困类型免费与非免费师范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对比。同样,以贫困类型(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师范生类型为自变量,SCL-90各因子得分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强迫症状(F(1,1505)=8.48,P<0.01)、人际关系敏感
(P(1,1505)=9.88,P<0.01)、抑郁(F(1,1505)=8.24,P<0.01)、焦虑
(F(1,1505)=7.27,P<0.01)、敌对(F(1,1505)=4.67,P<0.05)、偏执(F(1,1505)=5.51,P<0.05)、精神病性(F(1,1505)=11.88,P<0.001)、其他因子(F(1,1505)=7.89,P<0.01)及总均分(P(1,1505)=9.96,P<0.01)上,贫困类型主效应显著,表现为贫困生得分均高于非贫困生。在强迫症状(P(1,1505)=3.94,P<0.05)、人际关系敏感(P(1,1505)=5.35,P<0.05)因子上,贫困类型与免费类型交互作用显著,在总均分
(F(1,1505)=3.51,P=0.06)上,贫困类型与免费类型交互作用边缘性显著。简单效应表明,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上,对于非贫困生而言,免费师范生的得分显著高于非免费师范生;而对于非免费师范生而言,贫困生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免费类型主效应及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分别以免费师范生和非免费师范生为研究对象,以贫困类型为自变量,对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研究发现,对于免费师范生而言,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SCL-90各因子得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对于非免费师范生而言,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SCL-90各因子得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贫困生得分均显著高于非贫困生。具体见表3。
(4) 不同专业类型免费与非免费师范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对比。进一步以专业类型(文科生与理科生)、师范生类型为自变量,SCL-90各因子得分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躯体化(F(1,1505)=3.84,P<0.05)、恐怖(F(1,1505)=6.17,P<0.05)因子上,免费类型主效应显著,免费师范生得分显著高于非免费师范生;在躯体化(F(1,1505)=4.99,P<0.05)、抑郁(F(1,1505)= 6.04,P<0.05)、焦虑(F(1,1505)=13.38,P<0.001)、敌对(F(1,1505)= 5.26,P<0.05)、恐怖(F(1,1505)=9.35,P<0.01)因子及总均分(F(1,1505)=4.63,P<0.05)上,专业类型主效应显著,文科生得分显著高于理科生。其他因子主效应及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分别以免费师范生和非免费师范生为研究对象,以专业类型为自变量,对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研究发现,对于免费师范生而言,文科生与理科生在SCL-90各因子得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而非免费师范生在人际关系敏感(t(文-理)= 1.97,t<0.05)、抑郁(t(文-理)=2.43,P<0.05)、焦虑(t(文-理)=3.43,P<0.001)、敌对(t(文-理)=2.06,P<0.05)、恐怖(t(文-理)=2.49,P<0.05)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文科生得分显著高于理科生。
三 分析与讨论
1 心理问题检出率分析
对于免费师范生与非免费师范生来说,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以及抑郁的心理问题检出率均排在前四名。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似[2]。由此可以看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均为师范生较为突出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需引起我们的重视。
2 不同性别师范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对于免费师范生而言,女生的抑郁、焦虑、恐怖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而对于非免费师范生而言,女生仅在恐怖得分上高于男生。由此也可以看出,女性免费师范生在入校时心理状态不及男生。
这可能与男女生各自的性别特征有关。男生可能更注重于立足当下,女生则考虑问题更细致、全面与长远,考虑到免费师范生这一身份对自己职业选择所带来的限制,心理压力较大,这些压力日益累积,容易形成抑郁、焦虑等情绪。在与免费师范生的访谈中,我们也证实了这一现象。
3 贫困与非贫困师范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对于非免费师范生来说,贫困生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非贫困生。这与以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有研究指出,与非贫困生SCL-90评分相比,贫困生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精神病性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对于免费师范生来说,是否贫困在SCL-90各因子上差异均不显著。其原因可能是,免费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用,相对于非免费师范生而言,经济压力小,家庭贫困给心理造成的压力也相对较小。同时,对于免费师范生来说,经济贫困的同学较多,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观念、经济价值观等较为接近,贫困所带来的心理冲击相对较小。
同时,研究结果表明,在人际关系敏感和强迫因子上,非贫困的免费师范生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的非免费师范生,贫困的非免费师范生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的非免费师范生。由此可以看出,免费师范生中的非贫困生、非免费师范生中的贫困生需要引起关注。以往多关注贫困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而对于免费师范生这一特殊群体,非贫困生也需要引起关注。通过访谈,我们发现,他们选择免费师范生这一身份绝大部分并非自愿,这一原因会使其专业认同感偏低,内心易产生一定的冲突,易感受到职业选择的限制并产生自卑感。这一心态还会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行为,从而强化强迫行为。
4 不同专业师范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对于非免费师范生而言,文科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理科学生。其原因可能是文科学生更感性,注重提升自身人际等方面能力,而理科学生更关注的是提升专业技术等方面的能力,外在的人际方面的压力可能更给文科学生带来心理压力,产生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
免费师范生不同专业SCL-90各因子得分无显著差异,其原因可能是免费师范生今后的工作为定向,专业对其影响并不显著。
虽然免费师范生与非免费师范生的SCL-90各因子得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性别、专业类型、贫困类型等方面均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尤其是在贫困类型上存在的差异需引起我们的注意,他们不但在经济层面上承受沉重的负担,而且其心理健康状况也令人担忧。[4]从研究结果中我们不难发现,免费师范生政策在减少贫困生经济压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免费师范生中的非贫困生心理状况也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007年3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N].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07(02):158-173.
[2]罗香群.五年制师范生心理健康状况SCL-90调查分析[J].教育探究,2008(04):86-89.
[3]张颖.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0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