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使用制度

2024-07-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使用制度(精选8篇)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使用制度 篇1

为了规范我院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减少耐药菌产生,提高抗感染治疗效果,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我院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分级管理。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以及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

一、抗菌药物的分级原则

1.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2.限制使用: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3.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的药品。

二、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办法

1.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医院有关使用细则,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考虑,参照“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2.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患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签名或科主任签名。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一天用量。

3.临床各级医师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抗菌药物分级目录》严格掌握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真正做到“安全、有效、经济”。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使用制度 篇2

1 资料与方法

分析2012年至2013年度我院西药房计算机药品管理系统中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等原始数据,根据卫生部2004年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将我院西药房中常用的抗菌药物进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①非限制应用类:该类药物为长期临床实践证明有效不易出现细菌耐药性,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价格较为低廉的抗菌药物。②限制应用类:该类药物为长期临床实践证明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相对于非限制应用类抗菌药物而言,其对细菌的耐药性或者价格等方面具有局限性。③特殊应用类:该类药物不良反应明显或较为严重,不宜随意使用或易出现耐药性,需控制使用或缺少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的实践资料或价格昂贵[3]。

以年度为单位,观察各年度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在全部药品销售总金额中所占比重,以及不同分级管理类抗菌药物在各年度的使用情况。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计算: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值计算抗菌药物使用频率和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AUD)。AUD以平均每人每日每百张床位所消耗的DDD数值表示,即DDD/100人/天。

2 结果

2.1 各年度抗菌药物的销售情况分析

表1结果表明:2013年度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占全部药品销售总金额的比重为22.12%,明显高于2012年度。

2.2 不同分级管理类抗菌药物在各年度的使用情况

表2结果表明:2013年度非限制应用类和限制应用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明显降低,特殊应用类抗菌药物呈上升趋势。2013年抗菌药物在门诊处方比例为30.05%,且每季度都呈下降趋势。明显低于2012年的39.15%。2013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79.5DDD,明显低于2012年的95.06DDD。

3 讨论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合理应用的现象日益严重,很多临床医生在患者没有抗菌药物使用指征的情况下,仍坚持使用抗菌药物且应用的起点高,剂量大,换药频率快,由此带来的医疗和社会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3]。为了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明确指出各医疗机构需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4]。

通过在我院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我院的抗菌药物管理已经初见成效,临床上加强对于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在取得医疗机构配合的同时,还要取得患者的支持,通过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教育,减少患者对于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疑虑、担心及由此引发的相关医疗纠纷,消除患者的误解[5]。医院要严格明确各级医师使用不同分级抗菌药物的处方权,尤其是门诊医师不得使用特殊应用类抗菌药物,通过限制其使用,减少耐药性,保证安全性[6]。临床上要定期开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知识培训,通过提高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的点评制度,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7]。

综上所述,在西药房药物管理中应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促进其应用日趋合理。

参考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4.

[2]周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在西药房抗菌药物管理中应用的意义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2):150-152.

[3]孟菊英,孟秀英.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中的不合理表现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6):58.

[4]聂忠富.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3,30(6):741-742.

[5]张蓉蓉,计瑛,江静舟,等.上海市26家二、三级医院2007-2009年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1,11(4):258-261.

[6]肖永红.我国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现状与思考[J].中国执业药师,2011,8(4):4-9.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使用制度 篇3

【关键词】抗菌药物;使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2111-01

临床中使用的药物类型较多,抗菌药物属于当中较典型的一种。近些年来,临床病人因运用抗菌药物而出现不良症状、不良后果的几率逐年升高。为探寻使用此类药物的科学、合理方法,本文从临床用药的角度出发,对2014年4月-2016年4月本院各科室运用抗菌药物的有关情况展开回顾探讨研究,调查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指出科学而有效的管理解决方法,现作以下报道:

1.对象及方法

1. 1 研究对象

调查2014年4月-2016年4月本院各科室运用抗菌药物的有关情况,各项资料选自各科室抽查到的用药处方,当中包括2014年4月-2015年4月间241例病人的用药处方,2015年5月-2016年4月259例病人的用药处方,上述病例用药处方都符合审查、调查的具体要求。

1.2研究方法

对各年的病例资料展开统一整理,重点统计抗菌药物的实际使用情况(药物运用占比率、溶媒选择情况、运用适应证、Ⅰ类术口的使用情况等),同时,评估运用抗菌药物后的微生物样本送检结果。参照上述临床信息资料拟制调研表格,综合分析本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抗菌类药物的运用问题及其相应解决办法。

1.3数据分析

本研究中,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20.0版统计软件予以处理,采用 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计量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P<0.05表明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调查,2014年4月-2016年4月本院运用抗菌类药物的抽查结果如表1所示,表中数据指出,2014年4月-2015年4月抗菌类药物的总使用率是65.56%(158/241);2015年5月-2016年4月抗菌类药物的总使用率是48.65%(126/259),对比得出,差异显著(P<0.05)。由此表示,强化临床用药的管理干预力度,能对抗菌类药物的运用情况形成相应影响。

3.讨论

3.1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从此次研究活动得知,向病人予以抗菌类药物的过程当中,常常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没有明确抗菌类药物的运用指征而使用抗菌药物。例如,对没有确诊患有细菌感染的病人使用抗菌类药物。(2)药物运用不符合抗菌药物用药规范。例如,未参照专科感染的用药标准向病人开具药物,并诱发脏器功能障碍、血药屏障、药物代谢不畅等问题。(3)盲目联用药物。联合运用抗菌类药物时,需遵循相应的指征原则,且应慎重选择三联、四联用药方式。(4)给药的具体情况存在问题。例如,用量不当、给药途径有误、药物浓度不准确等。(5)Ⅰ类术口运用抗菌药的情况有误。例如,药物档次不符合、手术后没有及时停止用药等。

3.2用药管理措施及相关对策

(1)规范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各科室按照用药情况拟定抗菌药物的使用制度,严格执行医院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每月定期抽查一次抗菌药物使用状况,并遵照合理标准展开用药评估,以全面掌控抗菌药物的运用情况。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

(2)增强医疗工作者的培训力度,让医疗人员深入认知抗菌药物在临床中的科学运用知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医疗质量。

(3)推行“临床药师与主治医生联合给药”制度。在临床给药过程当中,主治医生在向病人开具药物后,临床药师需对药物处方展开专业点评,以核查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当发现药物处方中有不当之处,临床药师及时作出纠正、调改,以减少错误用药的出现几率。

(4)注重病原菌检测的管理工作。医院各科室送检的病原菌种类较复杂,微生物检测质量的优劣将影响到耐药性研究的相关工作。为此,感染控制科、医务科等科室需联合预警,向各大科室传达抗菌药物的实时耐药情况,同时强化

科室医师的用药监控力度[2]。

(5)定期组织举办医疗质量评估会。对医院的医疗用药工作展开重点评估,调查评述门诊、不同专科的抗菌药物运用情况,分析出现以及潜在的有关问题,并积极探讨相应的管理解决办法,对严重违反用药规定的行为进行惩处,提升医疗工作者的合理给药意识与技能。

(6)全面落实抗菌类药物的督查管理工作。对医院使用抗菌类药物较多的相关科室,督查管理人员需增加用药审查次数,认真贯彻并落实药物处方的规范点评制度,监测全院使用抗菌药的实际量,持续监控重点病例的给药情况,以提升处方药的运用合理性[3]。

综合以上论述,医院在对抗菌类药物展开管理干预的过程中,需积极强化各科室的用药管理力度,选用动态监控和行政管理相互联合的干预方式,整体提高抗菌类药物的运用合理性。

【参考文献】

[1]郭燕,朱德妹,胡付品,等.2010年中国CHINET葡萄球菌属细菌耐药性监测和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3, 13(2):86-92.

[2]程鎏,徐洁,周磊.从老年病房分离菌构成及耐药性探讨抗菌素使用和配备[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 (5):830-832.

[3]付陈超,文细毛,任南,等.湖南省2013年重症监护病房血标本分离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5, 40(7):549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篇4

18项核心制度

归纳起来,《要点》有18项核心制度。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 篇5

一、贯彻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和应用原则”等规定。

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药事委员会监督各科室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医院的抗感染药物专家负责全院抗感染药物应用的指导、咨询工作。

三、检验科定期公布主要致病菌及其它药敏试验结果。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提供依据,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四、药剂科定期向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抗感染药物信息。

五、临床医生应提高用药前相关标本送检率,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严格掌握适应症,毒副反应和给药剂量方法,制定个体化的给药方案。

闽清县医院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措施

一、严格执行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制度。

二、临床医师要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密切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三、严格掌握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

四、制定个体化的给药方案,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菌群失调,及时调整抗菌药物的应用。

五、应用抗感染药物前应及时正确留取临床标本,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药物。

六、药事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对抗菌药物应用率进行统计,力争控制在50%以下。

卫生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 篇6

一、抗菌药物分线原则:

1、一线药物(非限制使用级):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二线药物(限制性使用级):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性使用的抗菌药物,应控制使用。

3、三线药物(特殊使用级):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应严格控制使用。

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

1、一般感染患者应首选一线抗菌药物治疗。对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已明确病原菌只对二线或三线抗菌药物敏感的患者,可使用二线或二线以上药物治疗。

2、根据病情需用二线药物治疗时,应有药敏结果作依据。若无药敏依据,应由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在相关医疗文书记录中签名,无中级及以上职称医师的科室须由科室主任签名,或有感染等相关专业科室医师、临床药师的会诊记录。

3、根据病情需用三线药物治疗时,应有致病菌只对三线抗菌药物敏感的药敏报告,若无药敏报告,应由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或科室主任在相关医疗文书记录中签名或有临床药师会诊记录,或有全院疑难病例讨论意见。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使用制度 篇7

1 抗菌药物使用现状

近年来, 通过对全国范围内的医院感染监控网进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发现, 国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明显高于国外发达国家, 形成抗菌药物滥用情况比较严重的现状。该类情形不仅容易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 还会增加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甚至引发二重感染, 进一步加重治疗的困难[2]。而且, 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 很大程度上浪费了医疗资源, 使药物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究其原因, 这与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有关。如:感冒即用抗菌药物, 使用抗菌药物越多越好, 越贵越好等, 诸多错误认识, 直接导致抗菌药物的滥用, 因此, 务必给予重视。

2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难点

2.1 缺乏有效的医院宏观管理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问题不仅仅是医院医护人员的个人行为所能决定的, 医院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也是导致医院各个科室, 医护人员滥用抗菌药物的关键因素。医院缺乏宏观管理, 不能对医护人员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及时管理和监督, 未能提供有效的药物使用信息, 对重大感染性疾病未能给予全面的用药指导, 尤其是对于特殊高级抗生素未能起到保护作用, 随意使用, 对于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也未能引起足够重视, 都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上的难点[3]。

2.2 缺乏规范的使用监督办法

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管理除了具备完善的使用制度外, 还必须具备一整套规范的使用监督办法, 目前, 临床上由于缺乏规范的抗菌药物使用监督办法, 导致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尤其是不合理使用却带来了不可忽视的严重后果, 造成耐药菌珠的大量出现, 细菌敏感率愈来愈低, “抗生素最终失去作用”并非危言耸听。这些都需要通过监督办法不断提高抗菌药物用药水平。

3 相应对策

3.1 加强医院的宏观管理

医院的宏观管理是保证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前提, 医院要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试行) 》的要求, 建立健全抗菌药物管理的相关制度。成立抗菌药物护理使用的专家咨询小组, 向临床提供药物的适应证、用法、用量、禁忌症、使用中的注意事项方面的药物信息, 指导全院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参与严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会诊工作。尤其是对于需要特殊保护的抗生素, 要经过特别的审批程序方可使用, 并密切关注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形成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进而将不合理用药降到最低水平[4]。

3.2 加强抗菌药物知识培训

2004年卫生部颁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我院根据该指导原则, 制订了我院的《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并组织广大医护人员学习, 旨在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水平。通过定期进行抗菌药物的知识培训, 保证临床药师和临床医师能定期的学习、交流, 并坚持对各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病例进行分析, 讨论, 及时查找和发现抗菌药物的滥用情况, 并予以纠正。

3.3 严格掌握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

要保证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必须掌握基本原则包括:病毒性疾病或估计为病毒性疾病者不宜使用抗菌药物;尽早采集标本查明感染病原, 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鉴别菌种, 再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 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有针对性地选择抗菌药物, 尤其是对混合细菌感染应根据其菌种选用广谱抗生素或选用对各种细菌有效的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对于发热原因不明的患者不宜使用抗菌药物;对于抗菌药物作为预防用药要严格控制, 还要注意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的基本原则[5]。

3.4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监督检查

医院要制定详尽的保证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各项规章制度, 并进行监督检查, 保证制度落实到位。对临床病历进行检查是监督抗菌药物用药情况的重要途径, 为此, 由医院的医疗专家、药学专家组成监督小组, 定期对抗菌药物使用处方进行抽查, 结合患者的病情、诊断及药效情况分析其合理性, 对使用量异常的抗菌药物进行通报, 必要时采取停用、降价、改变进药渠道等措施, 以抑制抗菌药物的滥用, 促进合理用药整体水平的提高。

摘要: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难点及其对策。方法 综合分析国内抗菌药物使用现状、管理难点。结果 缺乏有效的医院宏观管理、缺乏规范的使用监督办法是导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困难的关键因素。结论 只有加强医院的宏观管理、加强抗菌药物知识培训、严格掌握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监督检查才能保证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关键词: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难点,对策

参考文献

[1]赵瑛, 周铭.加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的体会[J].吉林医学, 2011, 32 (12) :2492.

[2]刘梅, 易美红, 罗燕梅.加强抗菌药物管理确保医疗安全[J].临床合理用药, 2011, 4 (8) :146.

[3]刘益顺.浅谈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以及临床滥用[J].中外医疗, 2011, 28 (8) :148-149.

[4]解斌, 董震海, 王建忠.合理用药问答[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801-803.

我院门诊病人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篇8

关键词 抗菌药物 用药频数(DDDS) 合理用药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6年1~12月门诊处方4628张,按照病人年龄和抗菌药物的名称、种类、日剂量、使用总量、使用天数及联合用药进行统计。限定日剂量(DDD)来源于WHO《ATC Index with DDDS200》、《新编药物学》(第14版)及药品说明书;用药频数(DDDS)=用药总数/DDD;药物利用指数(DUI)= DDDS/实际用药天数。

根据DUI值的大小作为评价合理用药的技术指标,规定DUI≤1为合理[1],并根据DDDS值的大小来衡量每种药物的使用频率,DDDS值越大,说明使用频率越高。

根据药代动力学、药物配伍变化及临床诊断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用药的合理性。

结果

4628张门诊处方中有1840张使用了抗菌药物,占39.7%;使用抗菌药物共8类24个品种,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为主,分别占总量的43.2%、21.5%、18.7%,其他5类占16.6%。

从DDDS值的大小可以看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是我院门诊病人使用抗菌药物的主要品种,占总抗菌药物的83.4%。其中阿莫西林的DDDS值最大,是所有抗菌药物中使用频率最高者;头孢菌素及其复方制剂也广泛应用于门诊病人;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量和使用档次在逐步提高;罗红霉素和乙酰螺旋霉素的DUI>1。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方256张,占13.92%;24个抗菌药物中DUI>1的有2种,占0.8%。

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情况:单用1196例,二联472例,三联168例,四联4例,所占比例分别是65%、25.7%、9.1%、0.2%;不合理配伍24例,占配伍用药的3.73%。

讨论

阿莫西林的DDDS值最大,本品優点是口服易吸收,在人体组织和体液中分布良好,不良反应小,价格便宜,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软组织等器官的感染。头孢菌素及其复方制剂特点是抗菌谱广,不良反应小,但价格较贵,此类药已成为我院临床医师抗感染用药的首选药物之一,这可能与细菌对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的耐药性逐步升高等因素有关,应引起我们的关注。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量和使用档次在逐步提高,此类药对多种G-菌有很好的抗菌作用,不良反应轻微,而且近年来价格大幅度下降,已成为门诊病人抗感染的又一类常用药物。但近年来,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高达50%以上[2],要引起医务人员足够重视。

据报道[3],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在美国占24%~66%,在我国占25%~56%,此次统计我院门诊病人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仅占13.92%,远远低于报道统计数字,可能与统计方法及统计要求不同有关。

不合理用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不符合药代动力学: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DUI值都在正常范围内,但统计发现门诊病人133例每日给药1次,占不合理用药51.95%,这种给药方法无法维持有效血药浓度,不但不能有效杀灭病原菌,而且易导致耐药性的产生。②使用不恰当溶媒:处方中发现有69例用5%葡萄糖注射液(pH3.2~5.5)为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做溶媒,占不合理用药26.95%,该类抗生素在pH<4时分解较快,甚至有沉淀生成[4],宜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稳定性好。③超大剂量用药:罗红霉素和乙酰螺旋霉素的DUI>1。罗红霉素的t1/2为14~22小时,一般要求每日2次,每次0.15g即可达到治疗效果,但统计中有23张处方的用法是每日3次给药,超剂量用药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可出现恶心、腹痛、腹泻等。这两种药共有超剂量处方31张,占不合理用药12.11%。④药理性拮抗:杀菌剂与抑菌剂合用,如阿莫西林与SMZCO合用,前者是杀菌剂,后者是抑菌剂,二者合用会使杀菌剂的作用降低。统计有类似处方14张。⑤盲目联合用药:如某患者,诊断为呼吸道感染,使用了头孢噻肟钠+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病毒唑。显然医生没有确定感染源,进行“大包围治疗”,给病人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类似处方有9张。

结论:我院门诊使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但在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配伍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引起医院及相关医务人员的重视,并制定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 周元瑶.药物流行病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192-195.

2 汪复.感染性疾病与抗微生物治疗.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26.

3 杨广富,李英芬.全国第三届临床用药进展学术会议纪要.医师进修杂志,1999,22(1):62-64.

上一篇:如何做一位幸福的幼师下一篇:浅析现代民商法在我国经济中的价值体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