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翻译作业

2024-08-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WTO翻译作业

WTO翻译作业 篇1

第一部分---一般规定

1、一般

1、自加入时起,中国根据WTO协定的第12条,成为WTO成员。

2、世界贸易组织协议对于中国的加入应是WTO协定修正后的决定,是以直接修改或以其他法律文书修改的方式,并且应该在中国加入的日期之前已经生效。该议定书中应包括在工作组报告书第342段所指的承诺,且其理应成为世贸组织协定的一个组成部分。

3、如果中国接受了在其生效之日起的协议,中方应该在一定时间内实现依附于WTO协议的多边贸易协定的生效,本协议另有规定的除外。

5.41.在上诉中,中国力求让我们在中国的入世议定书第1.2段第二句确定术语“WTO协定”的含义。首先我们注意到第1.2段的第二句,本身并不解释这一术语的定义。术语“WTO协定”的直接范围是在同一个句子的剩余的词中。这句话指出,议定书应成为“WTO协定的组成部分”。如上所述,单词“积分”的字典含义包括“属于或构成一个整体”,和“构成,成分”,这对于整个完整性或整体性非常重要,而不仅仅是附着。术语“组成部分”经常为了整合的一个或多个协议(或法律文书)到另一个协议而在适用协定中出现。举个例子:马拉喀什协定中的第二条第二款,如上文中提到的,多边贸易协定及其附件1、2、3都是马拉喀什协定的组成部分,并且对所有成员有约束力。

5.42.我们再来看第一、二段第一句还有中国入世协议书第一部分第一和第三段所提供的情况,这些都参照了WTO协议的规定。第一二段的第一句规定:“世界贸易组织协议对于中国的加入应是WTO协定修正后的决定,是以直接修改或以其他法律文书修改的方式,并且应该在中国加入的日期之前已经生效。”我们发现,协议中的“更正,修正或修改”这样更标准的语言在WTO协议中的其他地方也有参照。比如马拉喀什协定第二条第四款,还有1994关税总协定第一段a部分的附件1A关于语言的规定。在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2段第一句明确指出,到中国加入之时,“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已经是最新版本的“协议书”,包括其中的任何“更正,修正或修改”的用语。我们认为,通过参照整改,修正或修改的,“可能已经生效”,第1.2段的第一句可以适当地理解为掩盖马拉喀什协定在1995年开始,到批准申请的会员加入协议为止可能已被更正,修正或修改的可能性。在这方面,我们并不是被中国关于第1.2段中第一句话提到的“WTO协定必须包括所附加的多边贸易协定”的论点所说服,而是因为如果不解释的话就意味着新的成员就不会接受最新版本的协议。我们还记得马拉喀什协定使得所有多边贸易协定以及他的“组成部分”变成附加内容。因此,通过加入世贸组织的新成员必然会被马拉喀什协议和所有多边贸易协定所约束,就像要接受更正,修正,或修改的时候。提供这种分析,我们认为,不是强迫去得出“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必须被理解为包括,或排除,提及多边贸易协定这样的结论。

5.43.再回到中国的入世议定书第1.1段,我们注意到,这一条款规定:“自加入时起,自加入时起,中国根据WTO协定的第12条,成为WTO成员。” “该协议”第十二条指的是马拉喀什协定第十二条,如上面所讨论的,规定任何国家或单独关税区拥有必要的权力“可以加入”马拉喀什协定。因此,“WTO协定”第1.1段,即“中国加入......根据第十二条”,也指马拉喀什协定。此外,对我们来说,第1.1段的语法确认,“WTO协定”和“该协议”一定指的是同一件事。中国同意在第1.1段的术语中“该协议”指的是马拉喀什协定。中国仍认为,在同一个句子中的“WTO协定”是指马拉喀什协议连同其所附的多边贸易协定。我们的以上对于第1.1段的分析不支持这样的解读。因此,我们不会被中国认为第1.1段的“WTO协定”是指与所附多边贸易协定的马拉喀什协定这样的论点所说服。

5.44.此外,中国的入世议定书的第一部分第1.3段指出,“如果中国接受了在其生效之日起的协议,中方应该在一定时间内实现依附于WTO协议的多边贸易协定的生效,本协议另有规定的除外。” 这一规定因此涉及在过渡时期作为附加于WTO协定的多边贸易协定具有效力的时间。在“多边贸易协定”和“WTO协定”第1.3段中都明确指出,后者仅指马拉喀什协定。我们注意到,中国并不否认这种对于其入世议定书1.3段的理解。

5.45.我们还注意到,2001年11月10日召开的部长级会议的决议,在它文件的第一页就显示要遏制中国的入世议定书。认为中国“可能会在该决议所附加的协议上接收马拉喀什协定所建立的世界贸易组织的条款和条件。”中国入世议定书的序言的第一次独奏会,相反的,确定了所谓“WTO协定”作为“马拉喀什协定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定”。这与整个乌拉圭多边贸易谈判结果法律文本中使用的编辑惯例相一致。例如,在“常规解释性说明附件1A”中明确指出,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被称为协议包含其附件1A的“WTO协定”。

5.46.因此,阅读第1.2段的案文的其余部分的文章,这些内容是由中国入世议定书的第一部分的其他协议以及2001年11月10日举行的部长级会议规定的,即中国入世议定书只是中国入世议定书的附件和序言。它表示在第1.2段第二句的术语“WTO协定”可能指的是马拉喀什协定,也就是说,“WTO协定”不包括多边贸易协定。同时,术语“WTO协定”的审议,如用于整个中国的入世议定书则表示,“WTO协定”所包含的序言的定义并不一定排除附加的多边贸易协定在一定情况下也会落入“WTO协定”的范围。这个术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包括参考所附多边贸易协议,或者它可以仅指马拉喀什协定。例如,上诉机构发现,中国的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的“与WTO协定相一致的方式”这句话是指,中国入世议定书第5.1条的引进条款是指“WTO协定”作为一个整体,包括其附件。相反,在一个具体规定的“WTO协定”的概念中,正如第18.1段的最后一句(指“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第四条第5款”),这个条款正确的理解了狭窄意义上的马拉喀什协定。因此,“WTO协定”,作为中国入世议定书中使用,可以根据其使用的语境同时具有广阔的或着狭隘的内涵。

5.47.在我们看来,事实上,“世界贸易组织协定”,作为中国的入世议定书中一直提到的,可能同时含有狭义和广义的内涵,这与马拉喀什协定的第二条第二款和第十二条的第一款所反映的一揽子承诺的原则是一贯相同的。根据马拉喀什协定的第二条第二款,附件中所载的所有多边贸易协议是“同一条约”的必要的组件,他们一同构成了WTO 权力和义务的组成部分。此外,根据第十二条第一款的第二句话,中国必须通过加入这一完整的组件,以此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换句话说,马拉喀什协定是所有的附件中的多边贸易协定的权利和义务作为一个整体组件的保护伞。鉴于WTO体系这个根本的架构,“WTO协定”无论是在任何给定的情况下,特别是在第1.2段第二句中,用广义的理解(如马拉喀什协议及多边贸易协定所附),或在狭义上理解(作为单独的马拉喀什协定),往往只能导致有限的结果。

5.48.我们还记得,在审议第1.2段第二句时,小组发现“术语”WTO协定“意味着中国入世议定书是马拉喀什协议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注意到,该小组的这种说法是导致其结论的一个中间步骤,即第1.2段第二句的法律效果是使中国的入世协议作为马拉喀什协定的“组成部分”,此外,其多边贸易协定个别规定也属于马拉喀什协定的附件。们的上述分析表明,了解中国的入世议定书第1.2段的法律效力的关键并不取决于在第1.2段第二句的“WTO协定”是否在狭义上是指单独的马拉喀什协定,或者在广义上指整个WTO的法律框架,包括马拉喀什协定和它的“组成部分”,即多边贸易协定。5.49.换句话说,重要的是,我们并不认为确定第1.2段中“WTO协定”的范围是判决前具有决定性的关键法律问题,而是中国的入世议定书的个别条款与马拉喀什协定和多边贸易协定的个别条款之间的具体关系。第1.2段的最关键的术语,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马拉喀什协定的第十二条第一款一起,提供了使中国入世协定书作为WTO权力与义务的单一整体的功能,就如同马拉喀什协定的第二条第二款为多边贸易协定所提供的功能一样。由于中国的入世议定书第1.2段导致的结果,因此马拉喀什协定,多边贸易协定,以及中国入世议定书构成了统一的权利和义务整体,必须一并阅读。5.50.中国的入世议定书1.2段,尤其是其规定,议定书是“WTO协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本质上是在马拉喀什协定,多边贸易协定的规定和世贸组织的权利和义务之间建立起一个桥梁。通过第1.2段的协议规定,在议定书条款和世贸组织法律框架下的权利和义务之间形成的桥梁,是一般性质的。这样一个桥梁存在的事实本身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中国加入议定书中的个别条款是如何与其他世贸组织协议相链接的。更具体地说,这座桥梁不需要进行必要的分析,以案例为基础,协议中个别条款的具体关系,一方面也是马拉喀什协定和多边贸易协定的规定。

5.51.正如下一节所讨论的那样,中国加入议定书的规定对GATT 1994在中国义务的客观联系的问题,或无论是GATT 1994下的例外可能会援引的理由违反规定,不能在第一段1.2的基础上回答,这是一个一般规定。确切地说,要回答这些具体的和实质性的问题,一个透彻的分析是所需的有关规定,从有关规定的文本开始中国加入议定书,并考虑到它的背景,包括提供的协议本身,并经有关规定加入工作组报告,并在世贸组织法律框架内协定。分析还必须考虑到世贸组织的体系结构,作为一个单一的权利义务相关的解释性要素,并必须适用于每一纠纷的情况,包括问题的措施和涉嫌违规行为的性质。

5.1.3.4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与马拉喀什协定及所附多边贸易协定的关系

5.52正如前一款所讨论的那样,中国加入议定书的第1.2段,是在世贸组织法律框架下,建立一个协议条款和现行的权利义务框架之间的桥梁。因此,马拉喀什协定、多边贸易协定和中国的加入议定书共同构成了一个必须在联合国阅读的权利和义务的一揽子方案。为了了解这个具体规定如何相互关联,我们认为它有利于研究具体规定之间的关系,在通过此创建的第二条即马拉喀什协议。

5.53在许多争端中已建立了一个事实,即各多边贸易协定是马拉喀什协定的组成部分,凭借第二条:马拉喀什协定本身并没有对这些多边贸易协定所包含的具体权利和义务进行回答,特别是当它们被包含在同一主题的文书时。例如,阿根廷市北部(欧盟),上诉机构指出,根据的马拉喀什协议,GATT 1994和保障措施都是相同条约的组成部分,世贸组织协定。因此,GATT 1994第19条的规定和保障协定的规定都是条约的规定。需注意他们涉及相同的事,即保障措施的适用,上诉机构同意专家组的观点,即关贸总协定第十九条及保障措施协定应被理解为较不可分割的一揽子权利和学科的结合。上诉机构继续审议关于GATT 1994第十九条及保障措施协定之间的关系。其中的论点,第19条的要求(包括标准的“不可预见的发展”)所规定的保障监督协定。该小组得出结论,“保障调查和加入符合保障新协议的要求,满足GATT第19条的规定。5.54.上诉机构审查了这两项协议的有关规定,包括关于保障措施的条款1和11.1(a),准确描述了GATT 1994第19条和保障措施协定在WTO法律框架的关系,以及保障措施协议第2条,与GATT 1994第19条。上诉机构没有发现什么言辞在保障措施协议表明谈判旨在将保障措施协议包含于GATT 1994第19条的要求。相反,上诉机构认为“文章1和11.1(a)的一般含义关于保障措施的协议确认,谈判的目的是使保障协定的GATT 1994第19条的规定也适用于累积。上诉机构认为,这些理解是由相关背景决定的,为GATT 1994第十九条及对保障措施协定的目标和宗旨,和一般解释性说明附件1A的有关情况提供支持。在此基础上,上诉机构推翻专家组的结论,该保障措施是与保障措施协定必然满足所有的GATT 1994第十九条的要求,包括未在保障措施协议中提及的“未预见的发展”的要求。

5.55.此判例表明,除个别条款和多边贸易协定的规定,这些规定和马拉喀什协定之间的具体关系,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逐案通过对这些协定的有关规定来确定。换句话说,这种特定关系必须通过有关规定,阅读他们的背景,目的和宗旨来确定,以适当考虑WTO体系总体架构的权利义务,来阐明不同文书的规定之间的关系(如一般解释性说明附件1A)。

5.56.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检查会导致在一个覆盖协议的例外,如GATT 1994第二十条,可以用来证明违反GATT 1994别处的规定。原则上,不同类型的条款和情况可能会导致这样的结论。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在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TRIMs协议),明确该协议的条款第3条中,其中规定,“1994年关贸总协定下的例外应酌情适用于本协定的规定。” 在其他情况下,这样的检查可能会导致相反的结论。例如,在GATT 1994第XX被上诉机构发现不可的理由违反关于贸易技术壁垒协议(TBT协议)。在许多情况下,没有明确的规定与其他多边贸易协定或马拉喀什协议的多边贸易协定的具体条款和规定之间的关系,发现在协议中的问题。因此,对其他解释性要素的追索权,将有必要确定具体的多边贸易协定和多边贸易协定的条款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这项规定和马拉喀什协定之间的关系。

5.57.正如多边贸易协定是马拉喀什协定的组成部分,并由此在单一承受世贸组织的权利和义务,所以也是中国加入议定书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如确定多边贸易协定的规定之间的关系的方法,中国加入议定书的规定之间的具体关系,一方面,根据马拉喀什协定和多边贸易协定的规定,另一方面,也必须在个案基础上,解释的有关规定。既没有义务也没有权利可以自动换位从法律框架的一部分到另一个。更确切地说,在马拉喀什协定和多边贸易协定下,问题的具体议定书规定是否有客观的联系,以及在这些协定中的例外情况下是否可以援引该协定的例外情况来证明违反上述议定书的规定,必须以案例为基础予以答复。必须通过对条约解释习惯法的有关规定,以及每一争端的情况进行彻底的分析,以确定它们的情况。

5.58.在某些情况下,本次讨论将导致一个结论,即第二十条可能被调用,以证明违反了中国加入议定书的规定。例如,在中国–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的上诉机构审查的意义和5.1款中国入世协议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上诉机构的理由是:“以符合世贸组织协定的方式规范贸易的权利”这句话包含了5.1方面的不只是权利涵盖协议作为WTO成员所肯定的认识,而且采取监管行动根据有关例外的某些权利,如GATT 1994第XX。在这方面,上诉机构认为,“中国在贸易权方面承担的义务,涉及贸易者,以及对所有世贸组织成员在货物贸易方面的义务,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上诉机构发现,这种亲密关系是由5.1段正文证实,在5.1段的背景下(包括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并采取过去的专家组和上诉机构报告中的措施,并不直接监管货物或进口货物,被发现违反关贸总协定义务。上诉机构认为,5.1款入门条款是不能让投诉人否认中国所称5.1款下的索赔不涵盖协定的有关货物,适用于相同的或密切相关的其他措施贸易规定的索赔防御的解释,并指出是中国贸易权所承诺密切相关的义务。

5.59.在这些情况下,上诉机构认为,中国是否可以在GATT 1994前后不一致的特定要求下,证明在GATT 1994必须在特定情况下,第XX条的措施取决于中国的贸易权承诺不一致的措施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中国货物贸易的监管,另一方面,上诉机构发现,措施是否调整那些可以从事货物进出口下降的范围内,中国的规范贸易权也可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清晰可辨的措施,目标链接到贸易问题在货物的监管。

5.60根据我国加入议定书第5.1段所介绍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解读,发现问题的具体措施与我国有关产品的贸易管制有“一个清晰可辨的,客观的联系”。上诉机构认为,中国试图证明违反其根据第5.1款规定的贸易权利义务,是GATT 1994第二十条

(一)所指的保护中国的公共道德的需要。上诉机构达成这一发现,尽管GATT 1994第二十条没有明确提及5.1段第一句。对于这样的发现,上诉机构特别谨慎,避免采用,一种解释认为,将允许申诉人根据第5.1条的规定,拒绝中国获得辩护,不主张适用协定中有关货物适用相同或密切相关的其他措施贸易规定的要求,并指出这是中国的贸易权承诺密切相关的义务。上诉机构的发现是基于5.1段的文本和背景,以及在这一争端中的具体措施,包括根据第5.1段所承诺的具体措施,以及有关中国如何规范贸易的承诺。

5.61.在中国–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的调查上,上诉机构的结果符合我们的理解,通过案例分析,以确定入世议定书中个人规定之间的具体关系。一方面,是马拉喀什协定和多边贸易协定的规定,另一方面,包括是否可以根据GATT 1994第二十条的规定,违反协议条款。正如前一款所讨论的,中国加入议定书的第1.2段基本上是在马拉喀什协定和多边贸易协定的规定下与现有权利和义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然而,这座桥是唯一的起点,研究的问题是否存在一个客观的联系,在中国加入议定书和相关的具体义务之间存在覆盖的协议,或是否违反了前者可能是合理的,在后者中包含的例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上诉机构所采用的方法下,表达文本的资料,或缺乏一个覆盖协议(如GATT 1994),一个条款(如第VIII或GATT 1994第二十条)或“WTO协议”,一般来说,都不是决定性的。

5.62.我们认为,在马拉喀什协定和多边贸易协定下,问题是是否特殊的协定规定的问题和具体义务有客观联系,以及是否根据这些协定的例外可能会被调用,并证明一个违反此协议的规定,必须在回答条约的习惯规则的基础上,通过相关的一个透彻的分析来解释规定和情况争议。分析必须在与有关规定在中国入世文本中的协议开始,并考虑到它的上下文,包括由协议本身并通过提供入世工作组报告书的有关规定,并经世界贸易组织的协定法律框架。分析还必须考虑到世界贸易组织的整体架构系统作为一个单一封装的权利和义务,任何其他相关解释性元素,必须施加到每个争端的情况下,包括该措施在问题和涉嫌违规行为的性质。

5.63.中国原材料案的调查结果也表明,关贸总协定明确规定(在1994年GATT第八条)没有强制GATT 1994第XX条可证明违反协议规定的结论。也不是上诉机构的结论仅基于引用了GATT 1994第XX条缺乏文字的规定。在这些争端中,上诉机构采用了同样的分析方法在中国出版物和音像制品,证实了这种权利必须是仔细分析的问题的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成立的,其正确的方面,以及衡量的问题的性质。

5.65.因此,上诉机构在中国原材料案的分析不仅限于文本第11.3条。相反,上诉机构还依赖于通过附件6提供的上下文,GATT 1994第八条,中国的入世议定书和相关结构入世议定书,其中包括具体的例外中国的义务,取消出口职责。在这个基础上,上诉机构总结第11.3段,即“正确的解释中国的入世议定书中没有提供给中国第XX条下的例外情况在1994年关贸总协定”。在本上诉中,没有与会者提出挑战上诉机构的专家组做出的中国原材料案的结论。我们也认为没有理由重新讨论上诉机构在中国的原材料案。

5.66.对中国的入世议定书的规定和马拉喀什的规定协议及所附的多边贸易协定之间的关系进行上述分析后,我们就转向研究中国具体在这方面的论点。我们还记得,根据中国的解释,第十二条规定:1马拉喀什协定和中国的入世议定书第1.2段中,一起阅读,表明具体的协议条款将被视为马拉喀什的任何组成部分,协议或一项多边贸易协定,根据不同的主题,以他们“内在联系”。投诉人认为,中国的“内在联系”测试缺乏在中国入世议定书,马拉喀什协议,或任何多边贸易协定的文本支持。日本和美国强调测试产生关于入世承诺的含义和范围的投机性质以及不确定性。

5.67.在这些问题上,中国并没有准确定义它的“内在的含义和范围关系”,在这方面它的参数考验专家组和上诉过程中进行诉讼。例如,在其第一次书面提交给专家组,中国唯一确定在GATT 1994第十一条的条文,它的入世议定书第11.3本质上未涉及。中国随后加入GATT1994第II作为另一项规定到第11.3段内在涉及。在上诉中,中国的书面陈述参数表明,它的“内在”关系试验基于的所述“主题”在中国的入世议定书各项规定和马拉喀什协定或多边贸易协定之一,虽然这些书面意见不包含引用无论是第11.3段或第2和第11条关贸总协定。在口头审理中,中国补充说,“标签用来形容这种关系-无论是对“内在联系”,“概念的统一”或“共享主题的” 都是没有结果的。5.68.因此,中国没有提供“内在关系”的测试,它的明确定义和它的参数的各种排列使这个测试的准确性不清楚。在任何情况下,我们的解释上面设置了不支持这样的观点进行研讯成单计提坏账准备中国的入世议定书和马拉喀什协定和多边贸易协定之间的关系,必须前提开始这样的规定是“内在联系”的一些其他条款。如上面所讨论的,一般条款1.2条,同时在协议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世贸组织法律框架下的现有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和不解决中国加入议定书的个别条款那些在其他协议。相反,这两者之间的特定关系必须通过对相关规定进行透彻的分析确定的,习惯的基础上,条约解释的规则和各争端的情况。因此,中国的立场在其入世议定书的规定必然是要么马拉喀什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多边贸易协定凭借一个“内在关系”之一,尤其是它的立场,即GATT 1994第XX条的适用性源于“内在关系”,与我们的解释上文所载的权利。和义务不能自动从WTO的法律框架的一部分。一方面中国已经提出了一些额外的参数,以支持其理解中国加入议定书的关系,另一方面,马拉喀什协议和所附的多边贸易协定。例如,中国一直在寻求从多边贸易协定中区分其加入议定书,与这些协议不同,它的协议不是一个“自足的协议”。

5.69.中国强调,在这方面,它的加入协议不“包括最重要的功能,许多在多边贸易协定中,如适当的一般例外,安全例外,或修改条款”。此外,在口头听证会上,中国主张在一个给定的入世条款与一个或在马拉喀什协定或多边贸易协定中所附的多个规定的冲突中,这种冲突是根据《维也纳公约》第30(3)条所规定的“后来的时间”规则解决。这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1994年后加入协议冲突下的具体规定马拉喀什协定或多边贸易协定所附的预先存在的规定加入议定书的规定必须以冲突的程度为准。举例说明,中国指出了其入世议定书第十一条,GATT1994年第11.3段。中国解释说,根据维也纳公约,第十一条第30条(3):1在1994年关贸总协定“已被修改,由中国的入世议定书第11.3段”,这样,“中国不像其他成员,不能随意征收出口关税在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十一条之下”

5.70.他们所依据的观点和概念,未被中国所阐述。在我们看来,从已经表现的现实看我们已经制定了,例如,“自成协议”是对一个完整的世贸组织框架的恰当描述,包含的其中的任何协议。在任何情况下,如上所述,中国入世议定书1.2款,马拉喀什协议1.2,连同多边贸易协定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共同形成一个一揽子权利和义务。在这个单独的范围内,无论该文件是否是 “自成一体的协议”又或者,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有限的(即协议规定和覆盖协议条款之间的具体关系)。同时,我们不考虑30条(3)的维也纳公约是贴切的,理解单个协议下的权利和义务中不同组件之间的关系,这一切构成“相同的条约”,这一点是中国在2001年加入是同意的。5.1.3.5 结论

5.71.我们发现,《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第12.1条规定了加入WTO的一般规则。即申请人按照它与WTO议定的“条件”加入。第12.1条的第二句规定了新加入成员和既有成员受《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及其所附多边贸易协定的一揽子约束。第12.1条的第二句反映了建立单一承诺的基本原则,多边贸易协定是《马拉喀什协定》的组成部分。第12.1条没有进一步的阐述关于加入的“条件”应该是什么,对于如何适用马拉喀什协定条款和多边的权利和义务有关贸易协定没有提供具体的指导意见。要了解他们是如何相互联系的,需要进一步的调查。

5.72.中国加入“条件”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和工作组报告中进行列明的。根据中国加入议定书的第1.2段,该议定书具有整体性,是“世贸组织协定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中国加入议定书,“世贸组织协定”一词可能是狭义的马拉喀什协议,或者它可以广泛地涉及到马拉喀什协议与附件中的多边贸易协定。我们认为这与根据马拉喀什协定的第二条,所有多边贸易协定,构成马拉喀什协定的组成部分的这一事实是一致的。他们共同构成了同一条约,单一的权利和义务。我们看来,中国加入议定书第1.2段所使用的第二句,指的是狭义或广义的术语,不是我们对1.2款的法律效力理解的决定性因素。相反,第1.2段的术语是“一个不完整的零件”。因此,正如马拉喀什协议第二条,多边贸易协定的组成部分包括世贸组织的权利和义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书的1.2段,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国,中国加入的协议和其他协议构成了一个单一的权利和义务。

5.73.因为这些原因,我们拒绝接受中国对中国加入议定书1.2段和第马拉喀什协议12.1的解释,意味着中国加入议定书的规定是马拉喀什协议的一个组成部分或一个它本质上涉及的多边贸易协定。相反,我们发现马拉喀什协议不是中国入世议定书的规定,而是多边贸易协定所附的马拉喀什协定的组成部分。我们还记得专家组也表示世贸组织协定”在1.2段涉及马拉喀什协定。然而,正如上面所讨论的,将世贸组织协定1.2段理解狭义或广义不是决定性的问题,重点是中国加入议定书的具体规定与马拉喀什协定及其附件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区分中国加入议定书第1.2段与世贸组织协定的条件范围。

WTO翻译作业 篇2

中国入世以来, 相关的法律和专家组报告等文献引入日益增多。文章试图借彼得纽曼和奈达的翻译理论, 探讨WTO文献的翻译标准问题。作者在一些的误译后作了尝试性的改译, 希望此举能为准确恰当地翻译该类文献作一些基础性研究准备。

二、WTO的文本类型和功能

在翻译研究领域, “功能对等”已经成为一个常用的关键词, 该理论的提出者奈达强调“所谓翻译, 是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 首先是意义, 其次是文体” (Nida&Tabe, 1969:12) , 即强调翻译的交际功能, 不仅是信息内容的对等, 而且尽可能地要求形式对等。其衡量标准“可通过比较原文和译文接受者理解和欣赏文章的方式得以确定” (Nida, 1993:116) 。

彼得纽曼在《翻译教程》中将原文文本分为三类:表情型, 信息型和召唤型, 并总结了各种文本类型的特点及其相应的翻译策略, 即一切翻译的行为都由目的决定 (Newmark:2001:40) 。WTO文献大多为带有执行性质的法律文件, 兼具信息性 (就专家报告及条款细则方面) 和召唤性 (就法规执行方面) , 因此应做到行文严谨, 言辞准确, 以精确的语言对某一行为或现象进行界定, 起到告知、预防、和规范的作用。

1、WTO机构名称的翻译

一个国家的政体和社会形态通常会在机构名称上得以体现。WTO作为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 其文献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各国的行政机构和部门。根据“功能导向论”, 译者的作用是以准确、自然的方式让目的语读者了解到该机构的性质, 并在其本族文化语境的相关模式间建立联系。按照这种评判模式, 以下翻译就有值得商榷之处。

(1) Majority Trade Counsel–Senate Finance Committee

多数贸易律师——参议院财政委员会

(2) Minority Chief International Counsel–Senate Finance Committee

少数首席国际律师——参议院财政委员会

(3) Special Trade Activities Division, Bureau of Economic and Business Affairs–U.S.Department of State

特殊贸易活动部, 经济商务事务局——美国国家部委

(《反倾销指南》翻译初稿)

首先, 译文不符合汉语称谓的“从高至低”的要求;其次, “majority”和“minority”译为“多数”和“少数”语义模糊, 未能在中美两国文化的相关语境中建立联系。在中国, “少数”和“多数”常表示民族, 而在西方国家, 这两个词通常指“少数党”和“多数党”:

(4) The minority leader of the Senate supported the bill.参议院少数党领袖支持该法案。

(www.nytimes.com:2007.3.12)

因此当重新按照汉语语序排列, 并解决minority和majority的文化困惑后, 可将以上翻译改进为:

参议院财政委员会多数党贸易顾问

参议院财政委员会少数党国际总顾问

美国国务院经济商务事务局特殊贸易委员会

2、WTO学术著作中关键词的翻译

关键词翻译的精确与统一是学术著作翻译的基本要求之一。如彼得纽曼所言, 译者翻译的从来不是孤立的词或词组, 每个词都受到句式、搭配、语境、文化背景及意识形态的影响。 (Newmark:2001:73) 因此, 在没有通读全文、未了解文章背景的情况下就着手翻译, 是“非常危险”的。在和WTO学术著作《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协定》的翻译中, 关键词‘legality’在全书中被翻译成了10多种概念:合法规定、法律制度、律师职责、法律业务、法律义务、合法的、合法性地位等等。以下例句是从该书的中英版本中随机抽取的:

(1) The first is the concept of legal pluralism, the idea that social fields are likely to incorporate a multiplicity and diversity of legalities. (p.5) 第一个概念是合法规定的多元性, 即社会领域可能会体现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合法规定。

(2) We should see that the scope given to the norm will affect the kinds of legalities which a member may maintain. (p.119) 应该不难发现, 市场准入标准的范围设定会影响成员的合法性地位。

(3) Such demands may consequently be characterized as a peculiar American form of administrative and private legality. (p.132) 有人可能要说, 这些要求是特定的美国式的行政及个人法律义务。

(4) Even where localities are trying to attract foreign trade and investment with openings and assurances, the legalities they take on board are adapted to take account of local conditions. (p.148) 即便在那些地方政府以开放和各种许诺来努力吸引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地方, 他们所认可的律师职责也必须考虑当地的具体状况。

在这个四个例句中, legalities分别被译为“合法规定”、“合法性地位”、“法律义务”和“律师职责”。译作读者很难体会到在原文中这些实际上指的是同一个概念。

一词多义是各种语言中常有的现象。而学术著作中治学严谨的作者一般会在书中给关键性的术语做出定义。因此找到答案并不困难。在该书的第一章, 作者就对“legality”这个反复出现的词作出了解释和定义:

The concept of legality provides a more accommodating notion.It allows us to acknowledge a greater variety of normative ordering and certainly more varieties than the official laws of the nation state.It is also accommodating enough to show how the law reflects the colors of economics, politics and cultures.We can anticipate for instance that some legalities will be largely constitutive, others regulatory in an instrumentally or strategically mined way, while others again embody custom and tradition. (p.6)

由此可见, 作者的意图是使legality的概念更为宽泛:不仅包括国家正式颁布的“法律”, 还包括“规范性”条例和“管理”条例, 甚至一些“习俗传统”。并且将所有这些概念融为一体, 包含在legality一词中, 以免出现概念上的争议。

综合这些因素, 汉语中的“法律规范”一词既包含官方规定又包括社会习俗等不成文的行为规范, 可以恰当地解释legality所包含的所有内容。不妨将文中不和谐之处统一如下:

第一个概念是合法规定的多元性, 即社会领域可能会体现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法律规范。

(1) 应该不难发现, 市场准入标准的范围设定会影响一成员方可能坚持的法律规范的种类。

(2) 有人可能要说, 这些要求是特定的美国式的行政及私法规范。

(3) 即便在那些正试图以各种开放措施和许诺来吸引对外贸易投资的地方, 他们所理解并接受的法律规范也应该根据当地的情况作出适当调整。

这就是纽曼所说的“通读全文, 了解背景”的作用。

三、结束语

每个文本均为既定目的而产生, 亦应为此目的服务。无论在法律文献还是学术著作中, 都应该兼顾“交际”和“功能”这两个基础性的概念, 做到“译有所为”。文中所考察的WTO文献的翻译, 也应从文本的意图和读者的使用环境出发。这既是翻译的出发点, 也是衡量和评判“功能”是否对等的标准。

参考文献

[1]Anti-Dumping Manual, Department of Commerce, U.S.A。

[2]Christopher Arup, The New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Agreements—Globalizing Law Through Service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3]Nida, Eugene A.&C.R.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n:E.J.Brill, 1969。

[4]Peter Newmark,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5]孙万彪:《英汉法律翻译教程》,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年。

[6]叶兴国:《WTO文献翻译误译600句》,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2006年。

[7]叶兴国:《英汉WTO常用术语词典》,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年。

[8]叶兴国:《美国商务部反倾销指南》 (翻译初稿) , 2007年。

[9]《世界贸易组织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结果:法律文本》, 法律出版社, 2000年。

翻译作业 篇3

2.Knowledge is a comfortable and necessary retreat and shelter for us in an advanced age;and if we do not plant it while young.it will give us no shade when We grow old.

3.Gathering facts,confirming them,suggesting theories,testing them,and organizing findings——this is all work of science.

4.Her dark hair waved untidy across her broad forehead,her face was short,her upper lip short,showing a glint of teeth,her brows were straight and dark,her lashes long and dark,her nose straight.

5.发达国家有四大优势:

一、先进的技术;

二、先进的管理经验;

三、资金雄厚;

四、人才丰富。

6.我们非常感谢你们的盛情款待,感谢你们在业务洽谈中给予的密切合作。

7.他把一生贡献给了教育事业。

武林外传日语翻译作业(共) 篇4

全国公開時間: 2006年1月 回数:80 監督:尚敬

シナリオライター:寧財神

出演:闫妮(佟湘玉)、姚晨(郭芙蓉)、倪虹洁(祝無双)、沙溢(白展堂)、喻恩泰(呂秀才)、姜超(李大嘴)、王莎莎(莫小貝)、范明(邢捕头)、肖剣(燕小六)、于娟(杨惠蘭)この作品は明の時代を背景に、七侠鎮で起こる一連のストーリを話します。同福旅館という小さな旅館を舞台として、台所、裏庭、客室、従業員の寝室、屋根、外の道などもこの作品の大切なシーンになります。

ストーリは世事に通じない郭芙蓉と言う若い女子が独りで大道商人などをして世を渡り歩くことを述べます、彼女は負債のため達人の輩出する同福旅館でアルバイトをします。佟湘玉、祝無双、白展堂、呂秀才、李大嘴、莫小貝、刑捕頭、燕小

六、钱掌柜などの人物は続々と登場して、性格がそれぞれ異なっている主人公は様々な人に出会って、色色な笑い話を引き起こします。同時に、人間の複雑な愛情、友情、親子感情、そして生活の辛酸苦楽も詳しく徹底的に描写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す。

武林外传(80集电视连续剧,2006年1月播出)

该剧以明朝为时代背景,讲述了发生在七侠镇的一系列故事。以一家名为同福客栈的小旅店为舞台,厨房、后院、客房、员工寝室,屋顶、门外小路等皆成为剧中重要场景。

故事讲述的是不谙世事的年轻女子郭芙蓉只身出来闯荡江湖、因欠债而在高手辈出的同福客栈打工。佟湘玉,祝无双、白展堂、呂秀才、李大嘴,莫小貝,刑捕頭,燕小六,钱掌柜等人物陆续登场,这些性格各异的主人公遭遇了各种各样的人,引发了各种各样的笑料。同时,人物之间复杂的爱情、友情、亲情、以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描画。

导演:尚敬

编剧:宁财神

销售合同翻译 国际贸易课作业 篇5

In case of late delivery, the Buyer shall have the right to cancel this contract, reject the goods and lodge a claim against the Seller.Except for Force Majeure, if late delivery occurs, the Seller must pay a penalty, and the Buyer shall have the right to lodge a claim against the Seller.The rate of penalty is charged at 0.5% for every 7 days, odd days less than 7 days should be counted as 7 days.The total penalty amount will not exceed 5% of the shipment value.The penalty shall be deducted by the paying bank or the Buyer from the payment.FORCE MAJEURE: The seller shall not held responsible if they, owing to Force Majeure cause or causes, fail to make delivery within the time stipulated in the Contract or cannot deliver the goods.However, in such a case, the seller shall inform the buyer immediately by cable and if it is requested by the buyer, the seller shall also deliver to buyer by registered letter, a certificate attesting the existence of such a cause or causes.ARBITRATION: All disputes in connection with this contract or the execution thereof shall be settled amicably by negotiation.In case no settlement can be reached, the case shall then be submitted to the China International Economic Trade Arbitration Commission for settlement by arbitr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mmission’s arbitration rules.The award rendered by the commission shall be final and binding on both parties.The fees for arbitration shall be borne by the losing party unless otherwise awarded.检验检疫条款: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所出具的质量证书作为双方交货的基础

索赔:买方在货物到达后发现货物在质量或数量上的差异,买方可分别在货物到达目的港的30天内和收货后的 15 天内,由公证机构做出证明,并据此向卖方提出申诉,索赔。由船方所造成的损失卖方概不负责,卖方须在收到买方索赔通知的30天内做出回复。

延迟交货的处罚:一旦出现迟延交货,买方有权取消本合同、拒绝收货,并提出索赔,除不可抗力。对于延迟交付,卖方必须支付罚款,罚款率为0.5%每隔七天为一个罚款期数基数不足其他按七天计算。总罚款金额不超过货物价值的 5%。罚款不得由付款银行或支付从买方扣除。

不可抗力:因不可抗力致使卖方不能按合同规定交付货物的,卖方不承担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卖方应立即通过电报通知买方,如果买方要求,卖方还须以挂号信的方式将不可抗力的证明送达买方。

WTO翻译作业 篇6

Assignment 4 I.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Chinese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nslation of the blackened parts.1.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is characterized by buyers, sellers and competitors.译文:经济环境的特点是买,卖和竞争。

2.Laser is one of the most sensational developments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of its applicability to many fields of science and its adaptability to practical uses.译文:近年来,由于激光的在许多科学领域和实际应用的适用性,使其成为最轰动的发展之一。3.Rockets have found application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e universe.译文:火箭已经应用于对宇宙的探索。

4.If major problems exist and goals are not being achieved, then changes need to be made in the company’s organizational or managerial structure.译文:如果公司的主要问题还存在,目标还没有完成,那么公司的组织与管理结构就需要做调整。5.They are quite content with the data obtained from the experiment.译文:他们对从实验中所获得的数据非常满意。

6.We are especially grateful to you for arranging the meeting for us with the Machinery Trading Delegation at such short notice.译文:我们非常感谢你们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为我们安排与机械交易代表团的成员见面。7.The two bodies are so far apart that the attractive force between them is negligible.译文:两个物体相距很远,他们之间的吸引力可以忽略。

8.If low-cost power becomes available from nuclear plants, the electricity crisis would be solved.译文:如果能从核电站获得价格低廉的电力,那么电力危机问题就能解决了。9.Steps are being considered to speed up the plan lest we might be behind in the schedule.译文: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加快计划的实施,要不就不能按期完成。10.A force is needed to move an object against inertia.译文:需要一个力来使物体克服惯性而运动。

11.Any and all notices and communic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the Contract shall be written in the English language.译文:所有与本合同有关的通知和通讯都要用英文写。12.Electrons revolve about the nucleus at tremendous speeds.译文: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旋转。

13.They have not done so well ideologically, however, as organizationally.译文:然而,他们的思想工作没有他们的组织工作做得好。14.They admitted the feasibility of our proposal.译文:他们承认了我们的建议的可行性。

15.Gases differ from solids in that the former have greater compressibility than the latter.Translation practice

译文:气体与固体不同,气体比固体有很大的可压缩性。

16.Below 4℃, water is in continuous expansion instead of continuous contraction.译文:当温度零下四度时,水分子开始持续的扩张而不是持续的收缩。

17.The kaleidoscope of shifting interests made it impossible to sort out the “winners” and “losers”.译文:各国的利益变化不断,好像万花筒似的,很难分清谁是“胜者”,谁是“败者”。

18.This is compelling evidence that market liberalization is compatible with a wide range of economic, social and political preferences.译文:这强有力的证明了市场自由化与广泛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倾向是相融的。

19.The wide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computer in scientific work, in designing and in economic calculations will free man from the labor of complicated computations.译文:电子计算机在科学工作、设计和金融核算中的广泛应用,可使人们从繁重的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

20.A responsible government is one responsive to the wishes of its own people.译文: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是一个顺应本国人民意愿的政府。

II.Text Translation

Text 1 A new era is upon us.Call it what you will: the service economy, the information age, and the knowledge society.It all translates to a fundamental change in the way we work.Already we’re partly there.The percentage of people who earn their living by making things has fallen dramatically in the “industrialized world”.Today the majority of jobs in the United States, Europe and Japan(two thirds or more in many of these countries)are in the service sector, and the number is on the rise.More women are in the workforce than ever before.There are more part-time jobs.More people are self-employed.But the breadth of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can’t be gauged by numbers alone, because it also is giving rise to a radical new way of thinking about the nature of work itself.Long-held assumptions about jobs and careers, the skills needed to succeed, ev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employers----all these are being challenged.We have only to look behind us to get some sense of what may lie ahead.No one looking ahead 20 years ago possibly could have foreseen the ways in which a single invention, the microchip, would transform our world thanks to its applications in personal computers, digital communications and factory robots.Tomorrow’s break through in biotechnolog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r even some still unimagined technology could produce a similar wave of innovations.But one thing is certain: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will become even more vital, and the people who possess it, whether they work in manufacturing or services, will have the advantage and produce the wealth.Computer literacy will become as basic a requirement as the ability to read and write.The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by applying information instead of pursuing rote task will be

Translation practice

valued above all else.译文:一个新时代向我们走来,你可以叫成:服务经济,信息时代,知识社会。一句话,都说明了我们工作方式的根本变化。事实上我们已经开始进入这个时代。西方社会依靠制造产品谋生的人数比例急剧下降了。今天,在美洲、欧洲和日本,大多数人(这些国家中有许多国家已高达三分之二以上)从事服务业,而且人数还在增加。跟从前相比,妇女从业的人数增加了,兼职工作增加了,个体经营者增加了。但是,经济变革幅度的衡量不能只凭数字,因为经济变革同时也引发了对工作本质的全新思维。有关工作和职业生涯、获得成功所必须的技能、乃至个人与雇主的关系,种种传统的观念正在受到挑战。

我们只要回顾从前,就可以对未来有所了解。没有那一位展望未来20年的人能够预料到硅片这样一项发明,因其在个人电脑、数字通讯和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会给我们的世界带来的种种变化。明天在生物技术、人工智能或者有些迄今为止甚至难以想象的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可能会引起类似的急剧变化。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信息和知识将变得更加重要,而拥有信息和知识的人们,无论他们从事制造业或者服务业,将会具有优势并创造财富,计算机技术将与读写能力一样成为一种基本要求。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日常工作的完成,将尤其受到重视。展望未来10年,信息服务将支配一切,将成为你的工作方式。

上一篇:卫生保健教师培训记录下一篇:我喜欢的狗观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