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防静电检测的申请书

2024-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防雷防静电检测的申请书(共10篇)

防雷防静电检测的申请书 篇1

集团公司领导:

2013年1月,因我司后渚油库进了一船柴油,泉州市港口管理局对我司库区及码头提出了若干问题,大部分项目已整改完成。目前尚缺防雷防静电检测报告已过期(有效期至2012年09月),因该证书涉及库区、码头、加油站、办公楼等设施的防雷防静电保护的检测,若无此证书,将会影响《港口经营许可证》等证书的继续年检。检测费用共计8000元(优惠后的价格),特向公司申请该项检测。

妥否?请批示!

泉州闽中燃港丰石化有限公司

防雷防静电检测的申请书 篇2

克拉玛依油田地处准噶尔盆地, 主要分布在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腹地, 夏季气候炎热干燥, 受下垫面特殊地理环境的影响, 夏季常有雷暴产生, 同时干燥的气候加上沙漠地区的粉尘多, 作业区极易产生静电聚集, 对易燃易爆的油气产品容易引起爆炸。因此, 油田各作业区的防雷防静电工作尤为重要。防雷、防静电检测作为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了加强监督管理职能,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雷电灾害防御办法》 (新政令第118号) 、中国气象局颁发的《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和有关法规规定, 克拉玛依防雷检测中心每年深入沙漠腹地对各油田定期进行防雷防静电检测, 并对检测质量负责。为此须制定科学完善的检测技术方案, 现以克拉玛依油田某采油厂防雷防静电检测方案为例进行说明。

1 执行的技术标准及规范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2000版) ;《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G B 1 5 5 9 9-1 9 9 5;《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石油与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管理规定》SYN5225-8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 L/T 6 21-1997;《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GB13348-92;《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90。

2 防雷等级分类

对油区检测对像按照爆炸和火险场所等级划分, 将在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划为0区;在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 但在不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划为1区;在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 但在不正常情况下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可能性较小的场所划为2区。

2.1 一类防雷

(1) 具有0区爆炸危险环境。 (2) 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 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员伤亡者。

2.2 二类防雷

(1) 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员伤亡者。 (2) 具有2区爆炸危险环境。

由此, 根据GB50057-94、GB50074—2002把储存油品的罐区、油品泵房、阀室、油、气处理设备划为一类防雷;控制间、消防设施划为二类防雷。

3 检测中安全注意事项

(1) 严禁携带火种, 吸烟, 穿化纤服装、钉子鞋, 所使用的工具都必须是防暴工具, 检测时不允许任意敲打、磨擦以免产生火星, 造成重大事故。

(2) 检测人员进入油田必须穿防静电服、静电鞋, 戴安全帽, 服从站、井工作人员的管理。

(3) 自觉遵守油田作业区的规章制度,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不做与检测无关的事, 不乱摸乱动其它设备。

(4) 非特殊情况, 不允许上储油罐顶检测 (人体带静电30伏时就有可能引起汽油等易燃液体、可燃蒸汽与空气混合物的燃烧爆炸。)

4 主要检测项目及方法和合格标准

4.1 主要检测项目及方法

根据各有关防雷规范和标准, 对防雷装置的接闪、引下、均压、屏蔽、分流及冲击接地电阻六大要素进行检测;对防静电装置的保护接地电阻进行检测。

(1) 接闪器的检测。

主要检测接闪器的保护范围, 接闪器的材质和尺寸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接闪器的安装是否牢固, 避雷带在拐角处的弯曲是否达到规范的圆弧要求等。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作出的规定, 用滚球法确定避雷器的保护范围, 高于滚球半径部分建筑物是否设置了均压环, 根据建筑物的防雷类别计算接闪器的保护范围是否符合要求, 对于易燃易爆场所, 应该按实际情况, 考虑到绕击产生电火花而产生引爆的概率, 对要害部位作出防备措施。

(2) 引下线的检测。

引下线的检测主要检测引下线的材质和尺寸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引下线的根数和间距是否达到规范中对不同类别防雷建筑物的要求;明敷引下线在人员稠密地带的绝缘保护:引下线的防腐措施等;即其电阻值是否在允许值以下;引下线布设是否合理及引下线与接闪器和接地体的连接是否妥善等。对于笼式避雷网和一些明设引下线比较容易检测, 而对暗设的引下线较难检测, 需要从测量方法上研究解决。

(3) 接地电阻的检测。

接地电阻是指电流从接地体流入大地向远方扩散时所受到的土壤电阻。所有测量接地电阻的基本原理都是令一定的电流通过接地体流经大地, 同时测量该电流在接地体与大地某一范围之内所产生的压降, 再以电压比电流关系求出接地电阻值。接地电阻检测使用MODEL4102、MODEL4105检测仪 (日本产) 按常规方法连接好E、P、C极, 探针接地点不变。三点法检测接地电阻时, 检测仪器距离被测设备应在5m以外, 将加长了的接地辅助线一端连接E极, 另一端连接各测试点, 同时确定被测设备与辅助接地极无电气连通时再进行检测, 最后记录下各项测试数据;部分防雷装置使用C.A6412钳式仪 (法国产) 进行检测时, 首先确定接地方式, 是否构成闭合回路, 再对检测数据进行校正。采用K-3690B/K-3690T智能型等电位测试仪进行等电位静电检测。

4.2 检测结果合格的标准

防雷装置除均压、屏蔽等要素合格外, 引下线为圆钢时直径应不小于10mm, 扁钢时截面积不应小于48mm2, 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防静电装的引下线应采用4mm2以上导线, 在振动的器件上禁止使用单股线, 应采用裸绞线或编织线, 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Ω, 交流工作接地, 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安全工作接地, 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直流工作接地, 接地电阻应按计算机系统具体要求确定;防雷保护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对于屏蔽系统如果采用联合接地时, 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达到上述要求时, 检测结果为合格。

5 结语

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 油田防雷防静电的检测技术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我们将继续不懈地研究和探讨防雷防静电的检测技术知识, 以保障油田各系统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关象石.防雷技术标准规范汇编[M].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1999.

[2]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1994.

[3]杨仲江.防雷装置检测审核与验收[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9.

加油站防雷防静电检测方法 篇3

【摘要】主要介绍加油站的防雷防静电检测的内容、方法及程序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加油站;检测

【Abstract】Mainly introduces the lightning protection of gas station anti-static detection analysis and discusses the contents, methods and procedures.

【Key words】Gas station;Detecting

1. 检测的准备工作

由于加油站是易燃易爆环境,空气中有存在挥发出可燃性气体,所以进入现场不得带打火机等能产生明火或火花的器件和设备;检测点处不能带铁锉刀去锉;不穿有金属底的鞋;检测前要对现场进行实地勘察,根据被检方提供的相关资料,制定出检测方案;准备好所有能正常运行且有效的检测仪器和设备。

2. 检测程序

一般是先简单后复杂、先室外后室内、先直击雷后感应雷。先检测检查直击雷防护、其次检查感应雷防护、最后检测检查等电位及静电导除。

3. 检测项目及方法

首先确定加油站的防雷分类,因为规范未有明确直接地对他们进行分类,因此,我们应根据规范的分类就规定内容及加油站的特性来确定防雷分类,汽油罐是储有高危的易燃易爆物,应属于第一类或第二类防雷,其建(构)筑物按规范所划分的内容来确定,一般按二类防雷来设计检测,储有或汽油类易燃易爆类物体的建(构)筑物应按第一类或第二类防雷来设计检测。

3.1建筑物及加油棚等直击雷防护检测。

(1)加油棚、办公用房及其他附属用建筑物的防雷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2000版、《汽车加油加气占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和《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规定:接闪器宜采用避雷带(或网),其直径不小于8mm镀锌圆钢;采扁钢时,截面不应小于48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或者用避雷网。如果采用避雷针时,其高度应保护到建筑物的四角或按规范规定应保护到的地方,避雷针、避雷带应保证建筑主体免遭直接雷击;接地引下线宜采用圆钢,直径不小于8mm暗敷时直径不小于10mm,采用扁钢时,截面不小于48mm2,其厚度不小于4mm;可利用柱内两根钢筋焊通作引下线,引下线不应少于2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18m。

(2)接闪器或引下线金属被腐蚀时应按规范的标准改正;避雷带或引下线转弯处不能做成直角,做成钝角状的弧形。

3.2汽油罐直击雷防护的检测。

(1)金属油罐其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地上钢油罐接地点之间弧形距离不大于30m,接地体距罐壁应小于1m.油罐顶板厚度小于4mm时,应装直击雷防护设施;当顶板厚度达4mm或以上时,可用金属罐体作接闪器。若采用独立避雷针时避雷针与保护油罐水平距离不小于3m,保护范围应高于呼吸阀2m以上;当铁板厚度不小于4mm且有阻火器时,呼吸阀可直接作为接闪器。

(2)各种量油孔、通气管、放散管及阻火器等金属附件,有可能遭受直击雷或感应雷侵害的都应相互做良好的电气连接,最好与储罐接地共用一个接地网,使雷电流有一个良好泄流通路,防止雷电反击产生火花而造成雷灾。

(3)非金属油罐要在防直击雷装置保护下装设的阻火器、呼吸阀、量油孔、入孔和法兰盘等金属必须作电气连接并接地,且在防直击雷装置的保护范围内,防雷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

4. 防感应雷与等电位连接的检测

4.1电源防雷检测。

首先采用的电源220|380v的供电应为TN-S或在总配电箱之前采用TN-C\之后采用TN-S的方式。其次为防止雷电从电源线侵入,将电源线穿金属管埋地引入,穿管长度不宜小于2p.然后电源防雷应采取三级保护,在总配电室安装通流量大于20kA开关型的SPD为第一级防护;在分配电箱,安装通流量为40-60kA限压型的SPD为第二级防护;在每一个重要的设备前安装通流量为20-40kA的SPD为第三级防护。SPD应按照安装处于爆炸危险环境或其他环境相适应选用其产品类型。进入人工洞石油库的电源线要加电源SPD。

4.2信号防雷。

如果站内建有通讯网络设备,如计算机网络、双绞线、X25、DDN、PSTN专用线、同轴电缆(包括视频线)的线路和设备或联网时进出线处都要进行防雷措施;采用信号SPD进行防雷保护;有天馈线时,天线要在防直击雷保护范围之内;天馈信号入口处要安装SPD.

电话传真设备,是最容易引入雷电波,也是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因此在线进入室内前,穿金属管埋地首尾端接地,并安装配套的SPD。

4.3防感应雷、防静电及等电位连接的检测。

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有一起接地。距建筑物100m内的管道还应每隔25m左右接地一次,接地电阻不大于20Ω。金属油罐的阻火器、呼吸阀、量油孔、入孔、透光孔等金属附件保持等电位连接。储油(气)管的法兰、阀门等连接处应有铜片或多股铜丝跨接,过渡电阻不大于0.03Ω;管道平行或交错净距小于100mm时,交错处应用金属线跨接、平行段应每隔20m用金属片(线)跨接;门窗及墙栏杆屋顶的金属广告牌等金属物都要同引下线接成电气通路。

5. 接地装置及接地电阻的检查检测

5.1接地装置。

根据施工记录,图纸或可见部分检查接地体的使用材料及规格或布置情况;建筑(构筑)物或钢制油罐应有两处接地;近地面部分的金属腐蚀最快,特别是引下线等接地线外露部分入地附近的腐蚀检查非常重要;油罐的均压环设置要符合规范规定;并注意气罐采用阳极保护法或采用强制电流法时,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铜芯连线横截面不小于16mm2。

5.2合式接地。

目前新建的加油站接地装置都采用合式接地网方式,其合式接地网接地电阻值要求不大于4Ω;即将加(加气)油站的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及电子系统的接地等连接到一个接地体中;合式接地体一般采用自然接地体加人工接地体的联合接地体组成;人工接地体由水平接地带和垂直接极组成;一般40x4镀锌钢做水平接地带深埋0.6m以上,每隔5m用L50x50x5x2500镀锌角钢做垂直接地极共同组成人工接地体。

5.3独立接地。

当各自单独设置接地装置时,油罐的防雷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配线电缆金属外皮两端和保护钢管两端的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保护接地电阻不大于4Ω;地上油品管道始、末端和分支处的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大于30 Ω。

钢油罐必须进行防雷接地,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Ω .埋地油罐的罐体、量油孔、阻火器等金属附件,应进行电气连接并接地,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 Ω.加油站的汽车油罐车卸油场地,应设防静电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100 Ω .各接地体之间的地下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与被保护物距离不小于3m;独立避雷针和油罐的两组接地装置的地中距离Se≧0.4Ri,但不得小于3m.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 .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SPD接地、建筑物的防雷接地宜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这是早期所建站使用的独立接地装置,检测时注意其防雷反击距离,现在都使用合式接地装置。

6. 检测的注意事项

防雷、防静电管理规定 篇4

适用于本公司的防雷、防静电设施的安全管理。职责与分工

主管部门:安全环保部。负责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相关部门:各部门、车间。负责本部门防雷、防静电设施的管理。内容与要求

4.1 盛装易燃易爆物料的设备,必须加设防静电装置,并经常检查,保障无损、好用。

4.2 输送易燃易爆物料的管道,必须做好防静电连接,并保证可靠。

4.3 输送易燃易爆物料时,要严格控制流速,管道内流体的流速不准超过3米/秒,伸入贮罐的进料管道应加伸长管,从底部进料,以防发生事故。

4.4 在装卸可燃液体过程中,禁止从槽车或其他容器中取易燃易爆液体样品,如需取样,应在停止取样5分钟后进行。

4.5 凡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欧姆。

4.6 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不得与避雷和电器保护的接地装置连接在一起,应单独设置,并离开避雷的接地装置至少3米以上。

4.7 生产装置、设备、建筑物、构筑物的防雷、防静电设施和电气设备的防爆等级应符合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

4.8 为防止雷电可能造成的破坏,独立避雷针、避雷器的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欧姆,接地电阻的测定必须在每年的雷季前进行一次。

防雷、防静电、电气装置检查要求 篇5

一、防雷装置

(一)接闪器

1、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1994)第4.1.1条避雷针宜采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其直径不应小于下列数值:针长1m以下:圆钢为12mm;钢管为20mm。针长1~2m.:圆钢为16mm;钢管为25mm。烟囱顶上的针:圆钢为20mm;钢管为40mm。第4.1.2条避雷网和避雷带宜采用圆钢或扁钢,优先采用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第4.1.5条屋顶上永久性金属物宜作为接闪器,但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旗杆、栏杆、装饰物等,钢管、钢罐的璧厚不小于2.5mm,但钢管、钢罐一旦被雷击穿,其介质对周围环境造成危险时,其壁厚不得小于4mm。第4.1.6条除利用混凝土构件内钢筋作接闪器外,接闪器应热镀锌或涂漆。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尚应采取加大其截面或其它防腐措施。第4.1.7条不得利用安装在接收无线电视广播的共用天线的杆顶上的接闪器保护建筑物。

2、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第5.2.2条接闪杆宜采用热镀锌圆钢或钢管制成,其直径应符合下列归定:杆长1m以下:圆钢不应小于12mm;钢管不应小于20mm。杆长1~2m.:圆钢不应小于16mm;钢管不应小于25mm。独立烟囱顶上的杆:圆钢不应小于20mm;钢管不应小于40mm。第5.2.8屋顶上永久性金属物宜作为接闪器,但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旗杆、栏杆、装饰物、女儿墙上的盖板等,输送和储存物体钢管和钢罐的壁厚不应小于2.5mm;当钢管、钢罐一旦被雷击穿,其内的介质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危险时,壁厚不应小于4mm。第5.2.9条除利用混凝土构件内钢筋或在混凝土内专设钢材作接闪器外,钢质接闪器应热镀锌。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尚应采取加大其截面或其它防腐措施。第5.2.10条不得利用安装在接收无线电视广播天线杆顶上的接闪器保护建筑物。

3、按照《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 50601-2010)第6.1.1条建筑物顶部和外墙上的接闪器必须与建筑物旗杆、栏杆、吊车梁、管道、设备、太阳能热水器、门窗、幕墙支架等外露的金属物进行电气连接。接闪杆应能承受0.74KN/ m2的风压,接闪器上应无附着其它电气线路或通信线、信号线。6.1.2条专用接闪杆位置应正确,焊接固定的焊缝应饱满无遗漏,焊接部分防腐应完整。接闪导线应位置正确、平正顺直、无急弯。焊接的焊缝应饱满无遗漏,螺栓固定的应有防松零件。接闪导线焊接时扁钢与扁钢不应少于扁钢宽度的2倍,两个大面不应少于3个棱边的焊接。圆钢与圆钢不应少于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圆钢与扁钢不应少于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4、按照《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2008)第5.2.2条检查接闪器与建筑物顶部外露的其他金属物的电气连接、与避雷引下线电气连接,天面设施等电位连接。接闪器的位置是否正确,焊接固定的焊缝是否饱满无遗漏,螺栓固定的应备帽等防松零件是否齐全,焊接部分补刷的防腐油漆是否完整,接闪器是否锈蚀1/3以上。避雷带是否平正顺直,固定点支持件是否间距均匀,固定可靠。有无附着的其他电气线路。

(二)引下线

1、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1994)第3.3.1条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措施,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避雷网(带)应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10m×10m或12m×8m的网格。所有避雷针应采用避雷带相互连接。第3.3.2条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烟囱等物体,防雷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金属物体可不装接闪器,但应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2)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外的非金属物体应装接闪器,并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第3.3.3条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18m。当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度设引下线,但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18m。第3.3.4条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防直击雷接地宜和防雷电感应、电气设备、信息系统等接地共用同一接地装置,并宜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第4.2.1条引下线宜采用圆钢或扁钢,宜优先采用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当烟囱上的引下线采用圆钢时,其直径不应小于12mm;采用扁钢时,其截面不应小100mm2,厚度不应小于4mm。第4.2.2条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外墙明敷,并经最短路径接地;建筑艺术要求较高者可暗敷,但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80 mm2。第4.2.3条建筑物的消防梯、钢柱等金属构件宜作为引下线,但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电气通路。第4.2.4条采用多根引下线时,宜在各引下线上于距地面0.3m至1.8m之间装设断接卡。第4.2.5条在易受机械损坏和防人身接触的地方,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的一段接地线应采取暗敷或镀锌角钢、改性塑料管或橡胶管等保护设施。当利用混凝土内钢筋、钢柱作为自然引下线并同时采用基础接地体时,可不设断接卡,利用钢筋作引下线时应在室内外的适当地点设若干连接板,该连接板可供测量、接人工接地和作等电位连接用。当仅利用钢筋作引下线并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在每根引下线上于距地面不低于0.3m处设接地体连接板。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设断接卡,其上端应与连接板或钢柱焊接。连接板处宜有明显标志。

2、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第4.3.1条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外部防雷的措施,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接闪网(带)或接闪杆,也可采用接闪网(带)或接闪杆混合组成的接闪器。接闪网(带)应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10m×10m或12m×8m的网格。接闪器之间相互连接。第4.3.2条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烟囱等物体,防雷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金属物体可不装接闪器,但应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2)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外的非金属物体应装接闪器,并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第4.3.3条专设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周长间距不应大于18m。当建筑物跨度较大,无法在跨距中间设引下线,应在跨距两端设引下线并减小其他引下线的间距,专设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18m。第4.3.4条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外部防雷装置接地宜和防雷电感应、内部防雷装置、电气和电子系统等接地共用接地装置,并应与引入的金属管线做等电位连接。外部防雷装置专设接地装置宜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第5.3.3条引下线宜采用热镀锌圆钢或扁钢,宜优先采用圆钢,单根扁钢其厚度为2.5mm;其最小截面为50mm2。单根圆钢其直径为8mm;其最小截面为50mm2。当独立烟囱上的引下线采用圆钢时。其直径不应小于12mm;采用扁钢时,其截面不应小100mm2,厚度不应小于4mm。第5.3.4条专设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外墙明敷,并经最短路径接地;建筑外观要求较高者可暗敷,但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80 mm2;第5.3.5条建筑物的钢梁、钢柱、消防梯等金属构件及幕墙的金属立柱宜作为引下线,但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电气贯通,可采用焊接、缝接、螺栓连接。第5.3.6条采用多根引下线时,宜在各引下线上于距地面0.3m至1.8m之间装设断接卡。当利用混凝土内钢筋、钢柱作为自然引下线并同时采用基础接地体时,可不设断接卡,利用钢筋作引下线时应在室内外的适当地点设若干连接板。当仅利用钢筋作引下线并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在每根引下线上于距地面不低于0.3m处设接地体连接板。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设断接卡,其上端应与连接板或钢柱焊接。连接板处宜有明显标志。第5.3.7条在易受机械损伤之处,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的一段接地线应采取暗敷或镀锌角钢、改性塑料管或橡胶管等保护设施。

3、按照《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 50601-2010)第5.1.1条(1)引下线的安装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有关规定,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专设引下线不应少于2根,并应沿建筑物周围均匀部设,其平均间距分别不大于12m、18m和25m。(2)明敷的专用引下线应分段固定,并应已最短路径敷设到接地体。敷设应平正顺直、无急弯。焊接固定的焊缝应饱满无遗漏,螺栓固定的应有防松零件(垫圈),焊接部分防腐应完整。(3)引下线两端应分别与接闪器和接地装置做可靠的电气连接。(4)引下线上应无附着的其它电气线路。5.1.2条(1)引下线应固定可靠,每个支架能承受49N的垂直拉力。固定支架的高度不应小于150mm,固定支架应均匀。(2)引下线可利用建筑物的钢梁、钢柱、消防梯等金属构件作为自然引下线,金属构件之间应电气贯通。(3)引下线采用焊接时扁钢与扁钢不应少于扁钢宽度的2倍,两个大面不应少于3个棱边的焊接。圆钢与圆钢不应少于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圆钢与扁钢不应少于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4)在易受机械损坏和防人身接触的地方,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的一段接地线应采取暗敷或镀锌角钢、改性塑料管或橡胶管等保护设施。并应在每根引下线距地面0.3m处装设断接卡。(5)引下线不应敷设在下水管道内,并不宜敷设在排水槽内。

4、按照《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2008)第5.3.2条(1)检查明敷引下线是否平直,无急弯。卡钉是否分段固定,且能承受49N(5kgf)的垂直拉力。(2)检查引下线、接闪器和接地装置的焊接处是否锈蚀,油漆是否有遗漏及近地面的保护设施。(3)检查每相邻两根引下线之间的距离,记录引下线布置的总根数,按顺序编号。(4)检查明敷引下线上有无附着的其他电气线路。测量明敷引下线与附近其他电气线路的距离,一般不应小于1m。(5)检查断接卡的设置是否符合要求。

(三)接地装置

1、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1994)第4.3.1条埋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体宜采用角钢、钢管或圆钢;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水平接地体宜采用扁钢或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 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角钢厚度不应小于4mm;钢管壁厚不应小于3.5 mm。在腐蚀性较强的土壤中,应采取热镀锌等防腐措施或加大截面。接地线应与水平接地体的截面相同。第4.3.2条人工垂直接地体的长度宜为2.5m。人工垂直接地体间的距离及人工水平接地体间的距离宜为5m,当受地方限制时可适当减小。第4.3.3条人工接地体在土壤中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5m。第4.3.4条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防直击雷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宜采用下列方法:(1)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装置,外引长度不应大于有效长度。(2)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阻率土壤中。(3)采用降阻剂。(4)换土。第4.3.5条 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不应小于3m。当小于3m时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1)水平接地体局部深埋不应小于1m;(2)水平接地体局部应包绝缘物,可采用50~80mm厚的沥青层;(3)采用沥青碎石地面或在接地体上面敷设50~80mm厚的沥青层,其宽度应超过接地体2m。第4.3.6条埋在土壤中的接地装置,其连接应采用焊接,并在焊接处作防腐处理。

2、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第5.4.2条埋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体宜采用热镀锌角钢、钢管或圆钢;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水平接地体宜采用热镀锌扁钢或圆钢。人工垂直接地热镀锌角钢不应小于50 mm x50mmx3mm;钢管直径不应小于20 mm,壁厚度不应小于2mm;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4mm;人工水平接地体热镀锌扁钢截面不应小于90 mm2,厚度不应小于3 mm;圆钢截面不应小于78 mm2。第5.4.3条人工钢质垂直接地体的长度宜为2.5m。其间距以及人工水平接地体的间距均宜为5m,当受地方限制时可适当减小。第5.4.4条人工接地体在土壤中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5m。并宜敷设在当地冻土层以下,其距墙或基础不宜小于1 m。第5.4.5条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防直击雷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宜采用下列方法:(1)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装置,外引长度不应大于有效长度。(2)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阻率土壤中。(3)采用降阻剂。第5.4.6条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不应小于3m。第5.4.7条接地装置埋在土壤中的部分,其连接宜采用放热焊接;当采用通常焊接方法时,应在焊接处作防腐处理。

3、按照《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 50601-2010)第4.1.1条(1)当利用建筑物桩基、梁、柱内钢筋做接地装置的自然接地体和为接地需要而专门埋设的人工接地体,应在地面以上按设计要求的位置设置可供测量、接人工接地体和做等电位连接用的连接板。(2)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3)在建筑物外人员可经过或停留的引下线和接地体连接处3 m范围内,应做好防止跨步电压对人员造成的伤害的措施。第4.1.2条(1)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装置顶面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5m,角钢、钢管等接地体应垂直布置。人工垂直接地体长度宜为2.5m人工垂直接地体的间距不宜小于5m。人工接地体与建筑物外墙或基础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m.(2)接地体连接应采用焊接,并宜采用放热焊接。当采用通常焊接方法时,应在焊接处作防腐处理。采用焊接时扁钢与扁钢不应少于扁钢宽度的2倍,两个大面不应少于3个棱边的焊接。圆钢与圆钢不应少于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圆钢与扁钢不应少于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4、按照《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2008)第5.4.2条(1)检查时应查看隐蔽工程纪录;检查接地装置的结构和安装位置;检查接地体的埋设间距、深度、安装方法;检查接地装置的材质、连接方法、防腐处理。(2)检查接地装置的填土有无沉陷情况。(3)检查有无因挖土方、敷设管线或种植树木而挖断接地装置。(4)用毫欧表检测两相邻接地装置的电气连接,如测得阻值大于1Ω,断定为电气导通,如测得阻值偏大,则判定为各自独立接地。(5)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要求。

二、防静电装置

按照《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SH3097-2000)第3.2.1条需要进行静电接地的物体,应根据物体的类型采取下列静电接地方式:(1)静电导体应采用金属导体进行直接静电接地。(2)人体与移动式设备应采用非金属导电材料或防静电材料以及防静电制品进行间接静电接地。(3)静电非导体除应间接静电接地外,尚应配合其它的防静电措施。第3.3.1 条静电接地系统静电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6Ω。专设的静电接地体的对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0Ω,在山区等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区,其对地电阻值也不应大于1000Ω。第3.4.2 条接地连接端子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不易受到外力损伤;(2)便于检查维修;(3)便于与接地干线相连;(4)不妨碍操作;(5)尽量避开容易积聚可燃混合物以及容易锈蚀的地点。.第3.4.4 条专用金属接地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金属接地板可焊(或紧固)于设备、管道的金属外壳或支座上。(2)金属接地板的材质,应与设备、管道的金属外壳材质相同。(3)金属接地板的截面不宜小于50×10(mm),最小有效长度对小型设备宜为60mm,大型设备宜为110mm。如设备有保温层,该板应伸出保温层外。接地用螺栓规格不应小于M10。第3.5.1 条静电接地支线和连接线,应采用具有足够机械强度、耐腐蚀和不易断线的多股金属线或金属体。固定设备接地支线镀锌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镀锌扁钢不应小于12x4(mm);多股铜芯电线截面不应小于16mm2。连接线铜芯软绞线或软铜编绞线截面不应小于6mm2。大型移动设备接地支线铜芯软绞线或橡套铜芯软电缆截面不应小于16mm2。一般移动设备接地支线铜芯软绞线或橡套铜芯软电缆截面不应小于10mm2。振动和频繁移动的器件接地支线铜芯软绞线截面不应小于6mm2。第3.6.2 条静电接地干线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有利于设备、管道及需要在现场作静电接地的移动物体的接地;(2)静电接地干线在装置内宜闭合环形布置,不同标高的接地干线之间至少应有两处连接。第3.6.3 条下列接地干线或线路不得用于静电接地:(1)照明回路的工作零线和三相四线制系统中的中性线;(2)整流所各级电压的交流、直流保护接地系统;(3)直流回路的专用接地干线;(4)防雷引下线(兼有引流作用的金属设备本体除外)。第3.6.4条 静电接地体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静电接地干线与保护接地干线在建构筑物内有两点相连时,可不另设静电接地体;(2)应充分利用自燃接地体以及其它用途的接地体;(3)接地干线和接地体材质宜选用耐腐蚀材料,当选用镀锌钢材时,静电接地干线和接地体用钢材的最小规格:地上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2mm;地下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4mm;地上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 mm2,厚度不应小于4mm;地下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60 mm2,厚度不应小于5mm;地下角钢厚度不应小于50x5(mm);地下钢管直径不应小于50mm。第3.7.1 条接地端子与接地支线连接,应采用下列方式:(1)固定设备宜用螺栓连接;(2)有振动、位移的物体,应采用挠性线连接;(3)移动式设备及工具,应采用电瓶夹头、鳄式夹钳、专用连接夹头或磁力连接器等器具连接,不应采用接地线与被接地体相缠绕的方法。第3.7.2条静电接地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采用搭接焊连接时,其搭接长度必须是扁钢宽度的两倍或圆钢直径的六倍;(2)当采用螺栓连接时,其金属接触面应去锈、除油污,并加防松螺帽或防松垫片。(3)当采用电池夹头、鳄式夹钳等器具连接时,有关连接部位应去锈、除油污。

三、电气装置

按照《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第2.2.1条交流电气设备的接地可以利用下列自然接地体:(1)埋设在地下的金属管道,但不包括有可燃或有爆炸物质的管道。(2)金属井管。(3)与大地有可靠连接的建筑物的金属结构。(4)水工构筑物及其类似的构筑物的金属管、桩。第2.2.2条交流电气设备的接地线可利用下列接地体接地:(1)建筑物的金属结构(梁、柱等)及设计规定的混凝土结构内部的钢筋。(2)生产用的起重机的轨道、配电装置的外壳、走廊、平台、电梯竖井、起重机与升降机的构架、运输皮带的钢梁、电除尘器的构架等金属结构。(3)配线的钢管。第2.2.3条接地装置宜采用钢材。接地装置的导体截面应符合热稳定和机械强度的要求。地上室内圆钢直径不应小于6mm;室外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室内扁钢截面不应小于60 mm2,厚度不应小于3mm;室外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 mm2,厚度不应小于4mm;室内角钢厚度不应小于2mm;室外角钢厚度不应小于2.5mm;室内钢管壁厚不应小于2.5 mm;室外钢管壁厚不应小于2.5 mm。地下交流电路回路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直流电路回路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2mm;交流电路回路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 mm2,厚度不应小于4mm;直流电路回路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 mm2,厚度不应小于6mm;交流电路回路角钢厚度不应小于4mm;直流电路回路角钢厚度不应小于6mm;交流电路回路钢管壁厚不应小于3.5 mm;直流电路回路钢管壁厚不应小于4.5 mm。第2.2.4条低压电气设备地面上外露的铜和铝接地线的最小截面:明敷的裸导体铜截面不应小于4mm2;铝截面不应小于6mm2;绝缘导体铜截面不应小于1.5mm2;铝截面不应小于2.5mm2;电缆的接地芯与保护外壳内的接地芯应铜截面不应小于1mm2;铝截面不应小于1.5mm2。第2.2.5条在地下不得采用裸铝导体作为接地体或接地线。第2.3.1条接地体顶面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当无规定时,不宜小于0.6m。角钢及钢管接地体应垂直配置。除接地体外,接地体引出线的垂直部分和接地装置焊接部位应作防腐处理。第2.3.2条垂直接地体的间距不宜小于其长度的2倍。水平接地体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规定。当无设计规定时不宜小于5m。第2.3.17条接地装置由多个分接地装置部分组成时,应按设计要求设置便于分开的断接卡。自然接地体与人工接地体连接处应有便于分开的断接卡。断接卡应有保护措施。第2.4.1条接地体(线)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必须牢固无虚焊。接至电气设备上的接地线,应用镀锌螺栓连接;有色金属接地线不能采用焊接时,可用螺栓连接。第2.4.2条接地体(线)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其搭接长度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扁钢为其宽度的2倍(且至少3个棱边焊接)。(2)圆钢为其直径的6倍。(3)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4)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时,为了连接可靠,除应在其接触部位两侧进行焊接外,并应焊以由钢带弯成的弧形(或直角形)卡子或直接由钢带本身弯成弧形(或直角形)与钢管(或角钢)焊接。

建筑审核科

防雷防静电检测的申请书 篇6

一、雷电的概述..............................2

二、建筑物直击雷防护........................3

三、建筑物的内部电力、电子设备的雷电防护....4

四、危化企业如何防雷.........................5

五、静电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如何消除.............8

六、防雷防静电设施的日常维护.................9

防雷防静电检测的申请书 篇7

油料是易燃易爆物品,而油库储油区往往存储量大,且存储集中,同时,地面油罐处于露天环境下,受外界影响尤其是雷电影响较大,一旦防雷防静电措施不利或其他原因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特别是收发作业较多的油库人员出入频繁油罐安全尤为重要。防雷防静电作为保证地面油罐雷电安全的重要措施,其地位及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更好的了解储油罐区的布置及防雷防静电设计,我们以一个实例进行探讨。某油库有5 000 m3的4个油罐,储存90号汽油2个,储存0号柴油2个。

1 油罐选型

GB 50074-2002石油库设计规范6.0.2规定以及GJB 5758-2006后方油料仓库设计规范8.1.4规定,给定的4个油罐中,汽油罐选取内浮顶罐,柴油罐选取立式拱顶油罐。

2 储油区布置设计

2.1 油罐布置设计

GB 50074-2002石油库设计规范6.0.3规定,设计储油区油罐为单排布置,汽油罐、柴油罐放置于同一罐组内,汽油罐、柴油罐间用隔堤隔开。

2.2 确定油罐防火距离

1)查油罐直径、高度。查《油库技术与管理手册》(《油库技术与管理手册》编写组编)3.4-油罐选型表2-3-7可知:5 000 m3内浮顶罐的油罐直径为20 800 mm,高度18 142 mm;5 000 m3立式拱顶油罐直径为21 000 mm,高度17 428 mm。

2)计算油罐间防火距离。根据GB 50074-2002石油库设计规范6.0.5规定:汽油罐之间的防火距离为0.4D=0.4×20 800=8 320 mm;柴油罐之间的防火距离为0.4D=0.4×21 000=8 400 mm;相邻汽、柴油罐间的防火距离为0.5×18 142+0.5×17 428=17 785 mm。

3 防火堤设置

3.1 防火堤的建筑要求

1)防火堤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建筑。2)防火堤实高应比计算高度高出0.2 m。立式油罐的防火堤不应低于1 m(以防火堤内侧设计地坪计),且不宜高于2.2 m(以防火堤外侧道路路面计);卧式油罐的防火堤实高不应低于0.5 m。如果采用土质防火堤,堤顶宽度不应小于0.5 m。3)防火堤应能承受所容纳油品的静压力且不应泄漏。4)防火堤内侧基脚线与立式油罐罐壁的距离不应小于罐壁高度的一半,与卧式油罐的距离不应小于3 m。5)为便于人员疏散,防火堤应设置不同方向的两个以上的人行踏步。6)严禁在防火堤上开洞,并应保证防火堤严密无渗漏。管道穿越防火堤处,必须采用非燃烧材料严密填实。7)防火堤的平地,从油罐基础向堤内侧基脚线应有一定的排水坡度,一般为1%~5%,以便雨水(或消防冷却水)排出,其排出口宜设在防火堤的一侧。排水管穿越防火堤处,应设置能在堤外操作的控制阀门等密闭装置,并应在堤外修建水封井,用以回收跑、冒、漏油品,防止着火油品的蔓延。8)防火堤及防火堤以内,严禁植树,气温适宜地区可铺高度不超过0.15 m的四季常绿草皮。不得影响消防道路的畅通和妨碍消防人员的实际操作。

根据以上要求,取防火堤内侧基脚线距汽油罐罐壁的距离为9.07 m,距柴油罐罐壁的距离为8.71 m;防火堤宽度:d堤=3 m;环形消防带宽度:d消=3.5 m;

防火堤内地坪长为:L1=9.07+20.8×(2+0.4)+21×(2+0.4)+8.71+17.8=136 m;

地坪宽为:K1=9.07+20.8+9.07=38.94 m;

环形消防道至罐区边界的距离为3 m。

3.2 防火堤内的有效容量

防火堤所构成的有效空间容积,应能容纳从油罐中流出的全部油品。

假设防火堤内有效容量所容纳油品的液面高度为Hy,则有:

其中,L1为防火堤内地坪长;K1为防火堤内地坪宽。

根据上式解得:

Hy≈1.172 m。

故可取防火堤实高为:

防火堤的有效容量为:

4 地面储油区防雷防静电系统设计

4.1 油罐防雷分类划分

GB 50074-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2.0.2条规定,应将油罐划分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4.2 罐区面积计算

罐区总长:

罐区总宽:

罐区面积:

4.3 储油区防雷防静电设计方案

根据GB 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1.1条,油罐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故其滚球半径hr=30 m。设计避雷针安装于环形消防道外侧距消防道1 m;设计避雷针的高度为35 m;每个油罐由两等高避雷针保护,两避雷针在油罐两侧消防道对称布置,则两避雷针间距:

故按GB 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介绍的“双支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与两避雷针连线垂直的两侧的最小保护宽度:

大于最宽油罐宽度的一半,故可以保护到油罐两侧。两避雷针间保护范围最低点高度:

高于最高油罐的罐顶高度,故可以保护到整个油罐。

按GJB 5758-2006后方油料仓库设计规范13.2.2(3):

汽油罐(内浮顶罐)周长:

故油罐应设三处防静电接地点;各接地点沿油罐周长间距为21.77 m。

同样,柴油罐(拱顶油罐)周长:

亦应设三处防静电接地点;各接地点沿罐周长间距为21.98 m。

5 结语

经过计算,储油区防雷设计方案如下:

各油罐采用双支等高避雷针保护,两避雷针对称布置于相应油罐两侧环形消防道外侧距消防道距离1 m,避雷针高均为35 m。

防静电设计方案如下:

各油罐作三处防静电接地点,其中汽油罐防静电接地点沿罐周间距为柴油罐防静电接地点沿罐周间距为

摘要:结合储油区的特点,以具体的例子为背景,从油罐选型、储油区布置设计、防火堤设计、防雷防静电设计四方面详细阐述了储油罐区的布置及防雷防静电设计,以确保储油区的安全。

关键词:油罐选型,储油区布置,防雷设计,防静电设计

参考文献

[1]GB 50074-2002,石油库设计规范[S].

[2]GJB 5758-2006,后方油料仓库设计规范[S].

[3]GB 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

[4]GB 15599-1995,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S].

[5]总后勤部.军用油库设备设施更新改造通用技术方案(第二分册)[Z].2002.

[6]GB 50351-05,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S].

[7]许行.油库设计和管理[D].重庆: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2003.

[8]《油库技术与管理手册》编写组.油库技术与管理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9]池沙农.储油罐区的防雷措施及灭火系统的检查维护[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1):340-341.

防雷检测合同 篇8

委托单位(甲方): 检测单位(乙方):

第一条 总则

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令及文件、规范的规定,为确保建(构)筑物防雷装置的规范有效,保障防雷安全,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等价有偿、诚实守信的原则同意按以下条款由甲方委托乙方承担以下工程的防雷装置检测工作。

第二条 本合同检测项目及依据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343-2015《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2008/12/31《内蒙古自治区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162号

2011/7/21《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第20号令 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99D501-1《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 02D501-2《等电位联结安装》; IEC61024《建筑物防雷》; IEC61312《雷电电磁脉冲防护》 第三条 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1、期限:****年*月 * 日始,至****年*月*日止。

2、地点:

厂区、工作区、生活区等。

3、方式:乙方全方位对甲方防雷装置系统进行检测。第四条 检测项目范围、服务方式、检测数量、检测费用及支付方式

1、检测项目范围:本检测项目建(构)筑物的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以及其它需要接地场所和防雷装置的性能测试。

2、服务方式:乙方自带相关测试仪器,到现场进行接地系统检测

3、检测数量:满足国家和地方政府规程规范和工程防雷验收的要求进行检测。

4、检测费用:该检测项目为*类防雷建筑,总的检测费为 ******元人民币。(大写RMB):*万元*。

5、检测费的支付方式:交付检测报告后一周付清工程检测款。检测报告提交时间:

检测后一周内完成,检测报告一式 贰 份

第五条 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1、甲方负责通知乙方对工程项目的防雷装置进行检测,向乙方提供相关技术资料和数据。

2、甲方在检测期间,必须为乙方提供必要的各种进厂证件以及办公场所,以确保乙方按时进场进行检测。

3、甲方有权对乙方的服务进行监督检查,要求乙方对其 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4、甲方按照约定及时支付乙方技术服务费用。第六条 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1、乙方检测期间,应遵守甲方厂区的安全管理要求,甲方应指派专人协助乙方进行检测。

2、甲方提出的有关检测结果的疑问,乙方应及时进行解释、复核。

3、乙方向甲方出具检测报告,对测试不合格项目,乙方提出要求,甲方应在规定期限30日内整改,乙方进行复检。

第七条 违约责任

甲方不按约定期限支付技术服务费时,每逾期一天应按技术服务费总额的10%向乙方支付违约金。

乙方不按约定履行协议义务时,应向甲方支付技术服务费10%的违约金。

第八条 其它

1、合同争议纠纷:

如双方因合同或执行过程发生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方式解决。如通过协商不能达成协议,可将争议提交由合同签署地人民法院诉讼解决。诉讼费用及胜诉方为此而支出的律师费用由败诉方承担。

2、不可抗力:

凡因发生地震、暴雨、火灾等其他不能预见的原因,其发生和后果不能防止或避免的人力不可抗力导致任何甲乙一方不能履行或需延期履行本合同时,遇有该不可抗力的一方,应在发生情况后15天内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提供不可抗力详情及合同不能履行或需延期履行的原因。

3、合同更改:

本合同附件是本合同的有效组成部分。本合同生效后,甲乙双方任何一方提出变更或解除本合同的,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七十七条、七十八条、九十四条、九十七条办理,并需经过甲乙双方商定,并双方签订《合同更改书》或《合同解除确认书》。

4、本合同一式 * 份,甲方 * 份,乙方 * 份。

5、本合同经双方签字盖章后即刻生效。甲方:

乙方:

单位名称(章)

单位名称(章)

委托代理人

委托代理人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签订地点:

签订日期:20 年

开户银行:

防雷防静电检测的申请书 篇9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建筑物的规模不断扩大,其内各种电气设备的使用日趋增多,尤其是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建筑物越来越多采用各种信息化的电气设备,这就使得建筑物内的低压电气设备因雷电和静电所遭受的破坏和损失事件也越来越多。因此,加强建筑物内低压电气设备的防雷、防静电保护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我国当前建筑物内低压电气设备的雷电及静电危害进行简单的阐述,并对相关防雷、防静电保护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便能更好保证建筑物内低压电器的正常运行。

1 建筑物低压电气设备的雷电、静电危害

1.1 低压电气设备的雷电危害

目前,建筑物内低压电气设备所遭受到的雷电形式主要是感应雷和直击雷2类。

(1)感应雷。感应雷对低压电气设备的破坏途径主要有3种:第一种是由供电电源线路入侵。第二种是通过建筑物内的计算机等信息线路进行破坏,一般分为3种类型:第一类是当雷云对地面进行放电时,通过在线路上产生上千伏的感应电压,而对其相连的低压电气设备进行破坏;第二类是雷云对地面的突出物进行打击时,其产生的超强雷压会将周围的土壤击穿,使电流直接侵入到电缆线路当中去;第三类是当雷云对多条相互联系的电缆或者导线中的其中一条进行破坏时,会在周围相邻的线路上产生感应电压,从而对低压电气设备进行破坏。第三种是地电位反击电压通过接地体入侵。

(2)直击雷。直击雷对低压电气设备的破坏方式主要是雷电直接击中线路,并通过过电流破坏低压电子设备。

1.2 低压电气设备的静电危害

静电对低压电气设备的危害主要体现为静电放电,其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致人电击。静电在放电时虽然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致命的伤害,但却会造成一定的痛苦,例如指尖损伤或者手指痛麻等,还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心脏等器官造成较大的伤害,并引起多种并发症。

(2)引发爆炸或者火灾。静电的放电现象引发爆炸或者火灾的条件主要有几种,一种是周围的环境易燃易爆;一种是在设备的安装、操作、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电荷;还有一种就是静电荷所形成的能量强度超过附近环境所能负担的最小引燃能量。

(3)损坏电器元件。电气设备中的一些敏感性的元器件常常会由于静电放电的袭击而性能下降,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器件被击穿,进而造成整个电气设备被损坏。

(4)干扰系统的运行。现代建筑物内的一些低压电气设备是由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因此,当静电的放电现象产生宽频谱、高幅值的电磁辐射时,就有可能会对这些系统造成干扰,进而导致电气设备的误动,造成功能的暂时性破坏或信息的丢失。

2 建筑物内低压电气设备的防雷保护

2.1 对感应雷的防雷措施

目前,在应对感应雷时,其防雷方法常常会用到电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的作用是把窜入电力线、信号传输线的瞬时过电压限制在设备或系统所能承受的电压范围内,或将强大的雷电流泄流入地,保护被保护的设备或系统不受冲击而损坏。目前,国家在有关建筑物低压电器的防雷设计和规范方面对各类建筑物中的各类电涌保护器的放电电流值的范围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一类防雷建筑物,其首次雷击电流幅值为200 kA,波头10μs;二次雷击电流幅值为50 kA,波头0.25μs。全部雷电流的50%按流入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接地装置计,另外50%按1/3分配于线缆计。

二类防雷建筑物,其首次雷击电流幅值为150 kA,波头10μs;二次雷击电流幅值为37.5 kA,波头0.25μs。总配电间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的分流值为37.5×50%÷3÷3=2.08 kA;如果电缆已经进行屏蔽处理,其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的分流值将减低到原来的30%,即8.33 kA×30%=2.5 kA及2.08 kA×30%=0.62 kA,所以选择能承受8/20μs波形电涌保护器的最大放电电流为8.33 kA×8=66.6 kA,即设计应选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65 kA。

三类防雷建筑物,其首次雷击电流幅值为100 kA,波头10μs;二次雷击电流幅值为25 kA,波头0.25μs。首次雷击:总配电间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分流值为100×50%÷3÷3=5.55 kA;后续雷击:总配电间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分流值为25×50%÷3÷3=1.39 kA;如果进线电缆已经进行屏蔽处理,所以选择能承受8/20μs波形电涌保护器的最大放电电流为5.55×8=44.4 kA,即设计应选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40 kA。

2.2 对直击雷的防雷措施

LPZOA区即为建筑物针对直击雷所设置的保护区域,依据国家规定的有关建筑物的防雷设计标准,设计由避雷网(带)、避雷针或混合组成的接闪器、立柱基础的钢筋网与钢屋架、屋面板钢筋等构成一个整体,避雷网通过全部立柱基础的钢筋作为接地体,将强大的雷电流入大地。

3 建筑物内低压电气设备的防静电保护

对建筑物内低压电气设备的防静电保护措施主要体现为对静电的接地保护,其具体的内容包括:

3.1 接地的范围

在对低压电气设备进行防静电接地保护时,其接地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低压电气设备附近所有的可导电设施或装置。(2)所有容易受到静电危害或者可能产生静电的低压电气设备。(3)对低压电气设备和周围可导电设施、装置之间实行等电位的联接。(4)在比较重要或者易燃易爆场所铺设防静电的台垫,并利用专用连接线将其同大地连接起来,以便于及时将静电荷泄放出去。(5)在没有紧密金属性机械进行连接的可导电设施或装置之间,当无法保证其金属接触面之间的结合性时,要在它们之间进行等电位的联接。

3.2 接地保护的措施

在对建筑物内的低压电气设备进行防静电的接地保护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1)当低压电气设备的防静电接地同其他接地共用接地装置时,其接地的电阻值一定要按照规定的最严格项目中的接地电阻值进行设置。(2)在对低压电气设备进行接地支线的连接时,其导线必须采用多股的铜芯电线,且电线的性能要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严禁采用铝导线或者其他的非正规不可靠的导线,例如粗细不均匀、杂质含量高、有凹坑、有裂纹的电线;严禁采用遭受过化学腐蚀或者电流侵袭而变质、受损的导线。(3)在对防静电接地进行设计和施工时,可以以电气保护接地的相关标准和操作方法作为参照,并在施工中采用镀锌角钢、镀锌扁钢、镀锌钢管等耐腐蚀性高、导电性能较好的金属材料进行施工作业。(4)要确保低压电气设备同接地支线间的联接或者同其他可导电设施或装置之间的等电位联接的可靠、牢固,使它们能够充分负担起因机械运动或者机械变形而引起的相应振动。(5)在对接地体同接地干、支线间的连接进行施工时,通常是采用焊接的方法,并对焊接面和四周部位做好防腐处理。(6)对于较为小型的低压电气设备的防静电接地保护中,一般是选用多股铜芯电线,其截面积通常要大于4 mm2;而对于较为大型的低压电气设备,则选用的接地支线通常为橡套铜芯电缆或者铜芯软绞线,其截面积要大于10 mm2。

4 结语

在实际的防护过程中,工作人员还应该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地进行防雷、防静电保护方法的改进和优化,以便更好地对低压电气设备进行保护,以确保它们的正常、顺利运行。

参考文献

[1]胡晖,刘晓丽.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实验研究[J].甘肃气象, 2000(3)

[2]徐禹田.浅谈建筑物内低压电气设备的防雷保护[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1)

防雷检测公司安全管理制度 篇10

防 雷 检 测

管理制度

0 / 2

4第一章 总 则

一、为切实加强公司防雷检测安全管理,不断提高防雷检测的安全管理水平,强化全体员工的安全检测意识,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各项工作的管理责任和工作标准,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有效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以及有关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法律、法规文件,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规范、规定,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

三、公司各级负有安全生产管理责任的部门、岗位、人员,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贯彻执行本制度各项规定,在实施规范管理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四、公司每年将对本制度进行修订、完善,保证制度的有效性、适用性。在日常检查中,将对贯彻执行本制度情况进行全面评价考核,在不断修定完善本制度的同时,将对有章不循、失职失责的安全管理人员追究责任。

五、本制度自2017年4月12日起实施。/ 24

第二章 安全领导机构与安全管理机构

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公司建立安全领导机构与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本单位设置的负责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独立职能部门。

一、公司成立以总经理李青松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防雷技术负责人刘国伟为副组长,组员由唐国俊、宋学科、杨清风、蒋利娟组成。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研究、统筹、协调、指导公司重大的安全生产问题,组织重要安全生产活动。

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下,设立安全文明检查考核领导小组,以防雷技术负责人刘国伟为组长,专职安全负责人唐国俊为副组长,定期对公司下属各工地进行安全生产指导、检查,落实安全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

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在公司总经理蒋利娟的领导下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编制并适时更新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及安全检查等活动。

第三章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总经理安全职责

1直接负责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

2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 24

3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包括单位领导职责、各部门领导职责、班组长职责和员工岗位职责。

4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5根据公司安全生产情况,组织开展安全技术研究工作,推广先进的安全技术管理方法,审定重大灾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案、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6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配备公司安全管理专业人员,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7主持召开公司安全管理专题会议,及时通报公司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解决有关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

8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督促公司员工执行安全生产法规、整改事故隐患和不断改善安全条件。

9发生重大事故时,及时组织抢险,并参与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10保证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二、防雷技术负责人安全职责

1协助总经理贯彻执行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制度。

2按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责,监督、检查分管部门安全工作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及时纠正下属失职和违章行为。/ 24

3认真做好安全工作“五同时”(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4组织制订、修订和审定分管部门的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5组织分管部门的安全大检查,落实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负责审批安全有关事项。

6负责分管部门的安全教育和考核工作。

7组织对分管部门事故的调查、处理,并及时向总经理报告。

三、专职安全员安全职责

1负责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贯彻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制度以及上级对安全工作的指示和规定。

2参与制订、修订企业有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检查执行情况。

3协助各级领导做好职工的安全教育工作,负责组织对全体员工、新进员工、变换岗位员工和班组长的安全教育,检查、督促班组岗位安全教育。建立安全教育档案。

4负责安排并检查公司各部门的活动,负责公司安全设备、灭火器材、防护器材、急救器具的管理,并使其处于完整好用状态。

5经常深入现场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制止违章检测。/ 24

6组织并参加企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对查出的隐患进行分类、汇总并督促有关单位进行整改。主持日常安全教育工作、定期开展安全竞赛评比活动,开展安全周活动,使安全生产深入人心,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7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罚不放过;员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参加企业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做好统计分析,按时上报。

8健全、完善安全管理基础资料,做到实用、齐全、规范化。

9按照企业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演练,不断地总结经验。

四、检测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1认真执行安全生产“三大纪律”,即:进场必须戴好安全帽;高空检测必须系好安全带;气候条件不允许决不检测。

2认真执行安全生产“八项注意”即:无安全措施不检测;无安全交底不检测;无安全自检不检测;危险问题不解决不检测;业主电力、电气设施有安全隐患不检测,压力容器、易燃易爆场所安全检查不到位不检测;不懂检测场所安全知识不检测;环境、气候条件不允许的不检测;检测员互相监督,组长负责;

3积极参加安全检测培训活动,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 24

4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认真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有权拒绝违章指挥。不违章检测,不违反劳动纪律,真正做到“三不伤害”。

5做好检测前安全检查,发现隐患立即排除或上报处理; 6听从领导或安全人员的指导,正确使用劳保用品用具。主动提出改进安全工作的意见;

7特种检测人员必须持证操作,新员工必须经“三级安全教育”后方可上岗检测;

8坚持安全生产、文明检测;

9维护好检测工具、设备和各种安全防护装置; 10发生工伤事故,应立即报告,保护现场,积极抢救。

第四章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一、安全检查表制订

1为了使安全检查更具针对性、规范性、防止项目遗漏或走过场,要求公司安全检查小组进行安全检查前,事先编制并准备好《安全检查表》,并据之进行检查。安全检查项目确定原则:安全检查表应体现检查项目完整、清晰明了、记录简单的原则。确定安全检查表项目时,应重点考虑检查区域: 安全目标达标情况 2 安全机构及职责完善情况 安全风险、安全管理方案、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规/ 24

程遵守情况 曾经发生过安全事故的因素或容易影响安全的薄弱环节。

二、安全检查频率 公司级安全检查为每月一次,具体时间可结合元旦、五

一、国庆、安全月等安排。部门安全检查为每周一次。班组安全检查每日一次。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必须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以保证任何情况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解决。节假日值班,公司应根据元旦、五

一、国庆等节假日把任务分配到每个部门,各部门按照内部的实际情况确定值班人员,坚决做到一年365天都有人值班。

三、检查实施

1上级安全部门来安全检查经常是随机的,届时防雷技术负责人为主陪同检查,专职安全员负责记录检查提出的问题,负责整改措施跟进和起草整改报告。

2公司级安全检查一般由公司领导带队(或经公司领导授权的专职人员),有关人员进行。被检查部门/岗位负责人届时到场介绍情况,专职安全员记录检查提出的问题。

3部门/岗位安全检查由部门/岗位负责人带领,安全员参加并记录检查提出的问题。有关区域或岗位负责人在场。

四、隐患整改 / 24

1检查组视所发现的问题的性质、可能引起的后果等因素,可向被检查部门/岗位签发书面《整改通知》,指出需整改的问题、整改期限。被检查单位须认真进行整改。

2隐患责任部门/人,应严格《整改通知》要求进行整改,完成整改后及时回复检查单位。

五、检查记录和统计

1各类《安全检查表》、《整改通知》以及必要时另外所附的“检查记录”均为安全检查的正式记录,检查负责人和被检查负责人须在上面签字确认,并由安全负责人存档。

2防雷技术负责人要定期对公司进行的各类安全检查及检查发现的隐患进行跟踪和统计,发现未及时完成的隐患要进行督促责任人落实,检查及隐患整改情况要定期报告公司经理。

第五章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一、每年11月份至次年的1月份,为公司培训月。组织全体员工进行业务培训、质量培训、安全培训,不断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技能。

二、每年2月份组织对检测人员、安全资料员以及特种检测人员操作证进行年检。

1电气检测人员必须持有安徽省安监局颁发《电工操作证》。

2每小组检测员中必须有一人持有安徽省安监局颁发/ 24

《高空检测证》。

3公司对持有以上证件的人员,在其证件有效期终止,组织其到主管部门认可的培训机构进行再教育,取得继续教育证书后按终止日期提前三个月到主管部门办理延期手续。

三、安全培训证件管理

(一)所有检测人员均持证上岗,无证者及时参加主管部门组织的取证培训,费用由公司承担。

(二)上岗证件由公司统一管理,原件统一存放在档案室,复印件及印章由专人管理,公司负责统一年审。

第六章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一、发生事故后,必须遵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办理,事故报告要及时,不准隐瞒、虚报或拖延不报。

事故现场第一见证人第一时间报告公司防雷技术负责人,由公司总经理人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启动后,通过电话等通讯方式通知公司相关人员进入应急反应状态。同时向社会公共救援机构报警。

事故发生后,按事故上报规定,依照程序向上级相关主管部门汇报,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行业主管部门和安监局等有关部门报告

二、发生事故后,由检测小组写出事故报告,并根据上/ 24

级有关部门规定准备相应资料,并及时上报公司,拟定改进措施。

事故报告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四、公司、项目公司、项目部对已发生的事故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严肃认真及时、准确地调查报告,并对事故调查的全过程负责。

(一)轻伤、重伤事故:由项目公司及项目部负责组织调查,公司视情况派员参加。查清事故原因,确定事故责任,提出处理意见,填写《伤亡事故登记表》或《职工死亡,重伤事故调查报告书》,并将登记报表或报告书及时报到公司。

(二)死亡事故:公司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查清事故责任,拟定整改方案提出处理意见,填写《职工死亡,重伤事故调查报告书》,于事故发生后15日内按程序上报有关部门。

五、发生事故的项目领导和现场人员必须严格保护现场。/ 24

如因抢救负伤人员或为防止事故扩大而必须移动现场设备、设施时,现场领导和现场人员要共同负责弄清现场情况,做出标记,记明数据,并画出事故的详图。对故意破坏、伪造事故现场者要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六、对事故的处理,必须坚持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对于事故的有关领导和责任者不查处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进行。

七、对事故责任者,要根据事故情节及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分别给予经济处罚、行政处分,对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经济处罚:按公司规定执行。

(二)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企查看、开除。

(三)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1、玩忽职守,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违章指挥,违章检测,违反劳动纪律而造成事故的;

2、扣压、拖延执行“事故隐患通知书”造成事故的;

3、对新工人或新调换岗位的工人不按规定进行安全培训、考核而造成事故的;

4、组织临时性任务,不制定安全措施,也不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而造成事故的; / 24

5、分配有职业禁忌症人员到禁止其检测岗位工作而造成事故的;

6、因设备、设施、工具有缺陷或原材料、辅助材料不合格而造成事故的;

7、因场地环境不良而造成事故的;

8、因不按规定发放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而造成事故的。

八、根据对事故分析得出的结论,制定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措施。同时根据事故后果和事故责任者应负的责任进行处理,并写出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第七章 班前安全活动制度

一、各班组长及成员要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

二、班组长要及时组织班组成员学习安全操作规程及公司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三、班组长要加强对班组成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安全技术知识的教育,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并教育新员工不违章检测,使操作人员上岗前具备较强的安全知识。

四、班组长每天在上岗前,应布置当天的安全注意事项,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章检测的现象,同时教育职工遵守劳动纪律,做到文明施工,填写班前活动记录。

五、班组长要进行详细安全检查活动,发现事故隐患,/ 24

及时整改。听从安全、技术人员的指导,接受安全检查,做好整改反馈工作。

六、组织实施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安全技术交底,对施工现场搭设的脚手架、临时用电、以及机械设备要及时进行验收,做到安全生产。

第八章特种检测人员管理制度

特种检测人员是指电工、高空检测人员等工种。1从事特种检测的人员须具备年满18岁,大专以上学历,无妨碍从事相应特种检测的疾病和生理缺陷等基本条件,具有责任心强、遵章守纪、服从指挥、热爱本职工作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表现。

2进入工作岗位前,必须经过行业主管部门指定的培训机构进行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特种检测操作资格证》。

3本公司特种检测人员的取证培训由公司统一组织,同时按照每四年对操作资格证复审一次的要求,定期组织复审培训考核,确保证书有效。培训取证和复审培训费用均由所在单位承担,凡一次考试不合格的再次培训费用由其本人承担。

4现场安全员应严控特种检测人员持证上岗情况,凡发现证件过期或无证操作的,要立即责令其停止操作,并对本人或配属队伍按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24

5特种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凡发现安全隐患超出自己的处置权限时,应立即报告安全负责人;凡发现危及他人或自身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检测或

采取应急措施后撤离检测地点,并及时报告项目管理人员。

第九章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为了能够更好的保障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将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及时的消灭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对公司所属范围内的危险源进行充分、全面的辩识、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公司重大危险源共分为五大类:

一、高空坠落;

二、触漏电;

三、机械伤害;

四、有害气体。分别制定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如下:

(一)高空坠落

为有效防止高空坠落,采取以下措施:

1、高处检测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其所需工具,措施必须到位,工具准备齐全。

2、检测检测前,要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高处检测指导书》执行,要对检测人员及时进行安全操作技术培训及安全技术交底,交底要严格履行双方负责人签字认可手续。

4、安全防护设施、用品合格率100%,高处检测中的安/ 24

全标志、工具、仪表、电气设备、安全帽、安全带(绳、索)等设备必须在进厂前认真检查,确认其完好后方能使用。

5、进入高空检测的人员要进行特种检测培训,特种检测人员要持证上岗,持证上岗率100%,安全带(绳、索)系挂率100%。

6、检测场所所有可能坠落的物件应一律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

7、雨天和雪天不得进行防雷装置检测。

8、高空布置测试线要注意地面行人的安全,严防测试线甩到架空高低压线路上。

9、不得将安全带系在接闪带和引下线上。

(二)触、漏电

1、检测现场临时用电必须严格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和《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2、工厂、煤矿等电气线路、用电设备的检测必须持有有效电工证的电工检测。

3、检测现场对配电设施的安全距离及防护要满足安全的要求。

(三)高空物体打击

检测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做到“预防为主,安全第一”。

1、进入施工现场的检测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 24

做好安全交底工作,并由安全员监督执行。

2、检测检测场所所有可能坠落的物件,应一律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

(四)有害气体、易燃易爆

1、检测人员进入有害气体区域进行检测,必须用有害气体探测仪进行检测,穿戴防护装置,确保安全后方可检测,同时有人值守。

2、进入易燃易爆场所必须服从业主的规章制度。

四、加强安全检查,做好安全检查记录。各小组要严格按照检查制度、隐患排查制度对施工现场的重大隐患进行监控,确保安全生产。

五、各单位应组织至少一次有关重大危险源工程管理文件的集中学习,并形成书面记录。集中学习的形式建议采用会议形式,由项目经理主持,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专业分包单位全体管理人员以及班组长参加,会议内容必须形成书面记录,相关人员签字。

六、各单位在正式开工前,按要求编制《重大危险源清单》、《危险源登记表》以及专项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应包括监控措施,应急方案以及紧急救护措施,并按要求严格审批。

七、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工作。各单位在重大危险源工程施工之前,技术负责人或安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并有书面记录和双方签字;技术负责人应按/ 24

专项施工方案向施工检测班组、检测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作出详细说明,并有书面记录和双方签字,使检测人员掌握专项施工方案的技术要领。

八、要做好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一旦发生事故或遇到紧急情况,要按规定启动预案,快速有效地施救,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第十章安全资料管理制度

一、施工现场安全技术资料

(一)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技术资料是指项目部按规定要求,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所建立与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资料。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目标管理,施工组织设计,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检查,安全教育,班前安全活动,特种检测持证上岗,工伤事故处理,安全标志,安全防护,临时设施费与准用证管理,各类设备、设施验收、监测记录,文明施工”等十三项内容。

(二)安全资料员,专门负责安全技术资料管理工作,安全资料员须经培训合格后,持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颁发的岗位证书上岗。

(三)安全资料员应随施工进度及时整理安全技术资料。资料填写应做到项目齐全,内容准确真实,字迹工整,手续完备,各种资料要经现场安全资料员审查合格后盖章归档,安全资料员要对资料的真实性实行监督。施工现场要专设资/ 24

料柜,集中存放。

(四)施工现场安全技术资料应使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定文本。

(五)对各项资料的具体要求:

1、安全生产责任制资料:主要存放公司编制的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2、目标管理资料:主要存放公司和小组制定的以伤亡事故、安全达标、文明施工等内容的文件。

3、施工组织设计资料:主要存放技术负责人编制经公司总工程师审批的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4、安全技术交底资料:主要存放技术负责人向施工班组交底,经施工班组签字后分部(分项)交底资料。

5、安全检查资料:主要存放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检查记录、隐患整改通知书及对隐患整改情况复查后的整改报告、阶段性验收资料。

6、安全教育资料:主要存放安全教育的培训制度、项目部安全教育培训的花名册及开展教育培训的档案资料;档案资料主要包括: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变换工种教育制度以及节假日、季节性安全教育记录;特种检测人员安全教育记录。

7、班组安全活动资料:主要存放班组安全活动记录及班前会记录。/ 24

8、特种检测人员管理资料:主要存放公司制定的特种检测人员管理制度、施工现场特种检测人员花名册、证件(复印件)。

9、工伤事故处理资料:主要存放公司制定的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报告处理制度;施工现场伤亡事故月报表;意外伤害保险保单复印件。如发生伤亡事故,要填写《内蒙古自治区建筑事故因工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结案审批表》。

10、安全标志资料:主要存放安全标志布置总平面图、安全标志台帐。

11、安全防护、临时设施费与准用证管理资料:主要存放公司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管理制度;安全防护用品台帐;文明施工费用投入台帐;安全防护临时设施费统计表、安全防护用具及机具设备准用证。

12、各类设备、设施验收、检测记录资料。

13、文明施工管理资料:主要存放公司文明施工管理制度;门卫交接班记录;宿舍管理制度;消防制度;动火审批手续;治安保卫制度;八牌二图(工程概况、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消防保卫牌、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牌、进入施工现场须知牌,施工现场平面图、建筑工程立面图);施工现场排水平面图;卫生责任制;食堂人员健康证;急救措施及急救员上岗证;防疫宣传教育材料;夜间施工手续;施工防尘、防噪音及不扰民措施等。/ 24

(六)、安全资料由公司至少保存一年。

二、各小组应及时收集以下安全资料:

(一)安全文明领导小组、平面布置图、安全报监资料、意外伤害保险单、会审后的专项施工方案、设备检测合格证明、安全资金计划(实际)投入表(包括发票复印件)以及安全员、安全资料员、特种检测人员上岗证复印件,安全教育培训资料、安全会议记录、安全检查记录,应急演练记录等。安全文明处将对资料定期进行检查,如有需要上交并保存。

(二)各阶段安全生产文明施工验收报告应根据工程进度及时上报安全文明处,签字盖章后,上报市质安站。上级部门下达的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应按要求及时回复整改报告,经安全文明处签字盖章后,上报市质安站。

三、安全文明处保存资料:

(一)法律法规及上级相关安全文件。

(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公司制定的相关红头文件。

(三)安全检查记录及简报

(四)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五)安全会议记录

(六)应急预案及演练记录

(七)“三类人员”证件、安全资料员及特种检测人员证件 / 24

(八)安全评价资料及安全许可证延期资料 第十一章 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操作规程 一、三大纪律:进入检测现场必须戴好安全防护装置;高空检测必须系好安全带;检测区域严禁吸烟。二、八项注意:无安全措施不检测;无安全交底不检测;无安全自检不检测;危险问题不解不检测;业主电力、电气设施有安全隐患不检测,压力容器、易燃易爆场所安全检查不到位不检测;不懂检测场所安全知识不检测;环境、气候条件不允许的不检测;

三、基本要求:

1、现场检测工作至少应有两名以上持证检测员参加,其中一名负责检查观感质量、检测点取样及检测点平面示意图绘制的检测人员称取样员;另一名负责操作检测仪器进行电阻测试的检测人员称测试员。

2、检测应按单位工程(具备独立施工条件并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为一个单位工程)进行检测、记录并出具检测报告。检测是对建筑物、设施应安装的防雷装置所进行的全面检测。不能只检测外部防雷装置或措施,而忽视对内部防雷的检测,也不能只注重测量项目的测量而忽视对检查项目的检查。

3、检测机构应根据检测对象正确引用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引用前要经有效性确认,确保所引用/ 24

的标准为最新有效版本。

4、现场环境条件应能保证正常检测,应在非雨天和土壤未冻结时检测表层土壤电阻率和接地电阻值。

5、检测人员在作业时应注意安全,严格遵守安全制度及其他相关规定。

6、在高层建(构)筑物(如天车、烟囱、水塔、储煤仓等)顶上检测,在检测前应首先了解周围有无高压线架设,检查爬梯等工具是否牢固可靠,高空检测应使用安全带。检测时严禁向下抛掷检测工具和其它物品,杜绝因触电、跌落引起人员伤亡等安全事故发生。

7、检测时,接地电阻测试仪的接地引线和其他导线应避开高、低压供电线路,并注意避开或不影响行人和车辆。

8、在检测易燃易爆危化品场所(环境)的防雷装置时,应严格遵守被检测单位安全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应在受检单位管理人员的导引下进行,必要时可要求受检单位暂时关闭危险品流通管道阀门。检测易燃易爆场所(环境)应使用防爆型检测仪表和不易产生火花的工具(如木锤),严禁带火种,不得使用手机,严禁吸烟,不得穿化纤服装,禁止穿钉子鞋,现场不准随意敲打金属物,以免产生火星,造成重大事故。

9、在检测配电房、配电柜的防雷装置时,应在受检单位电工或有关管理人员导引下进行,应着绝缘鞋、绝缘手套使用绝缘垫,以防电击事故。测试静电接地时,要检查地线是/ 24

否带电,以防漏电造成意外事故。

10、在有毒有害气体产品仓库检测时,一次不要在库内耽搁太久,以免中毒;有国家强制规定的,还应使用防毒保护用具。

11、测量和测试仪器应符合国家计量法规的规定,定期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上一篇:中式婚礼策划案b下一篇:夏天送清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