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职工的社会保险

2024-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单位职工的社会保险(精选10篇)

单位职工的社会保险 篇1

公司已通知本人由公司统一为我在天津市社保机构购买社会保险,并按照规定由双方分别缴纳参保费用,本人应负担的费用由公司按照规定从其工资中代扣代缴。

本人在充分了解到社保的相关规定,清楚其在社保上是的权利义务以及不购买社保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后,仍然决定不由公司为我统一购买社会保险。并言明如公司强制统一购买社保并从其工资中代扣代缴其应负担的费用将辞职。

据此情况下,本人特向公司提出以下申请:

经本人申请,公司同意不强制统一为本人在社保机构统一办理社会保险。而由本人自行决定或以个人名义在户籍所在地参加社保,或在户籍所在地参加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保险或其他保险。

公司将因购买社会保险而应当由单位缴纳的参保费用直接支付给我。该费用由公司根据社保机构公布的上一年度参保基数确定,每年核定,并按月与工资一并发放给我。

本人无论是在工作期间还是离职后,如要求公司为本人补办在工作期间未办理社保的期间的社保,本人需退还已从公司处领取的全部社保补贴,并按照其工作期间的工资标准支付应当由其缴纳的社保费用,对在补办社保保险中社保机构按照规定要求缴纳的滞纳金全部由本人负担。

对按照规定能够补办的社保项目,公司在收到本人支付的费用后,按照规定为本人补办社保。本人不支付和退还费用的,公司有权拒绝补办。

对因不能补办社保项目所导致的利益损失由本人自行承担。

单位职工的社会保险 篇2

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政府对民生的重视和投入逐年提高和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正逐步完善、深入,完善社会保障不仅关系到我国未来人力资源的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目前,职工社会保障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和工伤保险、住房公积金及职业年金等,为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工作强度、方便查询统计和办理业务,有必要对单位职工社会保障体系施行计算机管理。

1系统分析

本MIS的功能上主要有:人员基本数据维护、人员审核、年度基数核定计算、形成工资代扣代缴数据、社保个人账户数据归集与统计查询(通过身份证号作为关键字)、与社保部门数据交换;系统维护:密码设置、数据备份和字典库维护;与社保部门数据交换主要实现:从社保部门网站下载本单位职工数据和模板,本年度职工社保基数核定数和模板通过社保相关网站上传;接口方面: 数据传送的接口格式要以社保部门的模板为标准。

2系统架构及功能模块设计

系统架构设计: 软件的系统架构设计从软件需求分析开始,依据在单位职工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所确定的软件工作范围,采用结构化分析方法及描述工具(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建立一个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

数据流程图(见图),DFD图的数据字典(数据流主要条目):

人员基本数据=工资号(HS)+姓名+身份证号+职务{干部|工人}+ XB(性别)+CS(出生日期)+RW(入伍时间)+RS(统计人数)+年月+社保帐号+工资合计+医保基数+养老保险基数+公积金基数+失业保险基数+医保单位补贴+医保个人缴交+养老保险单位补贴+养老保险个人缴交+职业年金单位补贴+职业年金个人缴交+公积金单位补贴+公积金个人缴交+失业保险单位补贴+失业保险个人缴交。

单位职工社保部门接口模板=社会保障号(个人身份证号)+ 姓名+ 旧月工资+ 新月工资+ 流水号+ 单位保险号+ 工作状态{在职|退休}+职务{干部|工人}+通讯住址。

系统接口描述: 本系统接口主要通过网络传送更新的数据,实现社保年度基数核定和单位代扣代缴的目的。

本软件系统和其他系统的关系:人力资源部门和财务工资管理信息系统←→单位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社会保障部门管理信息系统。 功能模块设计(设计图略),以下举例程序设计说明:

模块名1,主程序:系统初始化->系统设置->调用出错处理->调用口令处理表单->系统名设置->进入主菜单对象

模块名2,出错处理程序:接受参数->记录出错信息->出错处理与提示

模块名3,人员审核程序:排除不符合条件的人员

本系统软件编码测试方法重点采用黑盒测试法,如医保处理:排除不适合对象,测试个人社会保险号与个人身份证不符合情况。

3设计的思考

单位职工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社保费用征收,金额是必须与工资水平挂钩,单位职工的工资,按国家统计局有关文件规定,单位职工的工资不但含人力资源部门核定的档案工资,还包含了职工所获得的奖金、绩效奖励、加班工资、职务补贴和福利性收入等,但是社会保障费用征收中,征收基数是以单位职工一年内的非福利性的收入月平均数为基数,即含职工的档案工资、奖金(含年终奖)、绩效奖励和加班工资等,不含职工福利性的收入,例如,降温费、误餐补贴、停车费和通信费等。单位职工和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的动态查询功能,可查询职工社保个人账户状况等情况,具体算法是利用SQL的模糊查询功能实现。

参考文献

单位职工的社会保险 篇3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社保中人;双轨制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起始于计划经济时期,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的特点。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与企业职工实行的是基本相同的退休制度。随后,伴随着经济发展,尤其是进入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为适应当时的社会发展和秉承着改革循序渐进的原则,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率先进入社会化的改革阶段,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与此同时,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并没有大的改革,仍旧停留在单位管理的阶段。由此形成了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双轨制”格局。

这个格局形成的本身是有其历史发展的客观原因。但是,这个格局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利于社会公平以及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从客观环境来说,国有企业也由原来的统收统支逐渐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在这一背景下,如果依旧延续双轨制的养老保险体制,势必会背离制度设计的初衷,对社会效率造成巨大损害。因此,我国养老保险并轨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2008年3月1日国务院原则通过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推进。但是这项试点工作在实践中并未取得应有的预期,改革受到很大阻力。那么改革中的阻力源自哪里,改革如何顺利推进,这是本文重点研究的问题。

从2008年的试点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我国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改革文件。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这项决定对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的改革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建立的一项重大突破。《决定》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待遇水平与缴费相关联,建立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等。

《决定》颁布前,旧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按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的基本退休费;二是属地化的生活补贴,即替代绩效工资的部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费用由财政或单位承担,单位不堪重负、效率低下,特别是一些基层事业单位甚至已经无法足额支付,只能靠贷款“恶性循环”。并且,根据退休费是按“最终工资”的一定比例分档计算的,难以充分体现工作人员整个职业生涯的劳动贡献,对在职职工很难起到激励作用。

从2008年的试点工作展开到2015年的《决定》颁布历经了近8年的时间,从时间上也可以看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推进并不是十分顺利的。总结过去改革的经验,主要有几个方面的难题:公职人员传统观念和内部结构问题;个人账户空账运行;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法律滞后;改革方法存在难题等。

具体来说,在公职人员内部普遍而广泛地存在“铁饭碗”和“吃公粮”的传统观念,他们作为既得利益团体势必会阻碍制度改革的运行。同时,国家行政人员既是改革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也是改革的对象,这样的双重身份也使得他们很难彻底执行相关的方针政策。另外,在机关事业单位内部也存在“老人”“中人”和“新人”的不同群体,针对不同群体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而不能笼统改革,损失任何一个群体的利益。

此次新颁布的《决定》也明确了这三种不同群体的缴费方法,对机关事业单位内部的稳定起到关键作用,也进一步推进了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等城镇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并轨。《决定》指出:改革前与改革后待遇水平相衔接。改革前已退休人员即“老人”应当保持现有待遇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改革后参加工作人员即“新人”应当通过建立新机制,实现待遇的合理衔接;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人员即“中人”应当实行过渡性措施,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

其次,个人账户常年空账运行形成庞大的隐形债务问题,尤其对于是改革前不缴养老保险费的公职人员,他们的个人账户如何做实和计算也将是一个艰巨的挑战;另外,我国东西部、城镇农村之间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的突出矛盾,如何建立健全养老保险金发放的筹资机制以及做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也是养老保险统一的又一项难题。

为降低改革成本、提高改革成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应当放眼全球,认真研究和借鉴国际经验。作为目前世界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最成功之一的新加坡,它的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也同样经历了从独立到统一的过程。新加坡刚建国时,公务员养老也是政府财政包办,个人不需要缴费。随着新加坡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自1972年开始,新入职的公务员也需要交纳养老保险并加入公积金制度。年龄不一样的职员所需要交纳的公积金费率也不同。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是集养老、医疗、投资、住房、教育等于一身的多功能社会保险制度,这种制度安排本身就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1]

养老金缴费比率远低于总缴费率,且公积金达到一定比例和缴费年限可以由职工进行规定项目的投资以保值增值。这对于我国个人账户养老基金以及企业年金有效投资模式的选择也有相当的借鉴意义。实现养老保险金的保值增值也是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强大动力。

对于现阶段我国所处的环境,顺利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改革以及实现养老保险金的保值增值目标需要做到五个同步。[2]五个同步具体所指如下:

“五个同步”是:其一、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避免单独对事业单位退休制度改革引起不平衡。其二、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在优化保障体系结构 的同时保持待遇水平总体不降低。其三、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在增加工资的同时实行个人缴费。其四、待遇确定机制与调整机制同步完善,退休待遇计发办法突出体现多缴多得,今后待遇调整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物价水平、工资增长等因素,并与企业退休人员等群体统筹安排,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其五、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防止地区之间出现先改与后改的矛盾。这五个同步的协调作用才能实现改革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柏林.外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M].中国人事出版社,1997,(6):44

单位职工的社会保险 篇4

一、办理医疗保险登记所需材料:

1、税务登记证(地税)复印件一份

2、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一份

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一份

4、社保登记证或登记表复印件一份(企业)

5、法人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6、开户银行许可证复印件一份

7、劳动合同或劳动用工备案人员名册复印件一份

8、近期免冠一寸彩照2张(参保并做完财务到账方可申请办卡办证)

9、记帐凭证(参保当月或上个月)原件及复印件、工资表

10、如有退休人员,需退休审批表复印件(须加盖社保退管科公章),退休证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

单位带U盘到医保中心拷取或在医疗保险QQ群下载《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登记表》(一试2份),《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职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花名册》(一试2份),填写完毕后打印并加盖单位公章。

二、申报缴费:初次参保的单位每月15日前办理参保登记手续,参保后按月申报当月缴费额,最低缴费基数:1801元,最高缴费基数:9006元,单位按职工月工资总额的7%缴纳,个人按工资总额的2%缴纳,缴费后到医保中心财务窗口(75-76)做到账处理。

三、大额补充医疗保险:每人每年100元,其中:单位40元,个人60元。初次参加医疗保险的单位,参保当月缴纳大额补充医疗保险。

单位职工的社会保险 篇5

关于印发《泰安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泰安市人民政府

泰政发(2001)14号关于印发《泰安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 

市政府各部门,市属以上驻泰各企事业单位:

《泰安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二OO一年三月二十六日

泰安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市直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管理,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要,根据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泰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规定》(泰政发〔2001〕7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省以上驻泰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和退休人员。具备条件的市属国有、集体企业以及其他经济组织,经批准可逐步纳入实施范围。

第三条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工作。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所属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和支付工作。

市卫生、财政、物价、审计、工商、药品监督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做好本办法的实施工作。

第二章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

第四条 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用人单位缴费率为本单位在职职工工资总额的7%;职工个人缴费率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由所在单位代扣代缴。退休人员个人不缴费。 用人单位在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申报时,必须如实登记、申报有关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情况,做到缴费基数等数据与其他各项保险数据相一致。

随着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和职工缴费率可作相应调整。 第五条 用人单位应于每月5日前向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缴费申报,在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核准后的3个工作日内,按约定缴费方式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人单位不按规定及时足额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应暂停其职工和退休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第六条 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市直机关和主要由财政供给经费的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从社会保障费中列支;其他事业单位从事业支出费中列支;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从劳动保险费和应付福利费中列支。

第七条 用人单位按《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规定,在办理注销社会保险登记前,应当结清应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及利息。 用人单位合并、分立、转让、租赁、承包经营时,变更登记后的法人代表或负责人必须承担原用人单位及其职工的医疗保险责任,缴纳其医疗保险费和利息。

第八条 提倡和鼓励社会各界捐助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持和发展医疗保险事业。

第三章 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的建立与使用

第九条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金两部分构成。个人帐户包括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全部和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的一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比例记入个人帐户:

(一)职工年龄不满45周岁的,按本人工资收入的3.5%记入。满45周岁及其以上的职工,按4%记入;

(二)退休人员的个人帐户按本人养老金的5%记入。本人养老金低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按当地社会平均工资为记入基数。 用人单位缴费划入个人帐户后,其余部分划入统筹基金。 第十条 个人帐户用于支付本人的门诊医疗费和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内应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就医时由个人全额结算。 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分别核算,不得互相挤占。

第十一条 统筹基金主要用于支付职工、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部分适合门诊治疗的特殊病种的大额医疗费,经批准也可以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具体办法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财政、卫生等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二条 设立统筹基金个人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 一、二、三级医院的起付标准分别为400元、500元、600元;在一个医疗内,第二次住院的起付标准减半执行,从第三次起不再设起付标准。

统筹基金支付住院费用的最高支付限额为30000元。超过最高支付限额以上部分的医疗费,通过建立大额医疗救助金解决。大额医疗救助金的具体办法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财政、卫生等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统筹基金个人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由市政府根据职工工资收入的变化适时调整。

第十三条 参保人员住院起付标准内的医疗费由个人自己支付;其后发生的超过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医疗费用,采取分档计算、累计支付、分别负担的办法进行结算。其各自负担比例如下:

(一)在职职工

1、10000元(含10000元)以下的部分,统筹基金支付80%,个人负担20%。 2、10000元以上至20000元(含20000元)的部分,统筹基金支付85%,个人负担15%。 3、20000元以上至30000元的部分,统筹基金支付90%,个人负担10%。〖HTK〗(二)退休人员

1、10000元(含10000元)以下的部分,统筹基金支付85%,个人负担15%。2、10000元以上至20000元(含20000元)的部分,统筹基金支付90%,个人负担10%。 3、20000元以上至30000元的部分,统筹基金支付95%,个人负担5%。

第十四条 特殊医疗费用属于统筹基金支付的,先由参保人员按规定的比例自付后,再按基本医疗保险给付标准支付。特殊医疗项目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公布。

第十五条 参保人员患病需异地转诊、转院治疗的,应由指定的医疗机构提出申请,经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批准。未经批准转诊、转院治疗,或未按规定提供有效报销凭据等有关证明材料的,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不予报销。

需要异地转诊、转院的急病患者,凭定点医疗机构的转诊证明在3日内补办批准手续。出差、探亲异地住院的,由单位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批准手续。

第十六条 参保人员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管理办法,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财政、卫生等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另行制定。

第四章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与监督

第十七条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挤占或挪用。

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不得减免,不得用于经办机构的事业经费,不计征各种税费。市劳动保障

行政部门要完善征缴办法,保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及时、足额征缴到位。

第十八条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根据国家规定,建立健全预决算制度、财会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

第十九条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银行计息办法:当年筹集的部分,按活期存款利率计息;上年结转的基金本息,按3个月期整存整取银行存款利率计息;存入社会保障财政专户的沉淀资金,比照3年期零存整取储蓄存款利率计息,并不低于该档次利率水平。

第二十条 个人帐户的本金和利息为个人所有,可以结转使用和继承;职工跨统筹地区流动时,个人帐户金随之转移。

第二十一条 用人单位应于每医疗末,向本单位职工和退休人员公布本单位该基本医疗保险费缴纳情况,接受其监督。 第二十二条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接受市财政、审计、劳动保障等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市政府设立由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和用人单位代表、医疗机构代表、工会代表和有关专家参加的医疗保险基金监督组织,建立基金超支预警报告制度,定期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情况、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第五章 有关人员的医疗待遇

第二十三条 离休人员(含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工人)、老红军、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的医疗待遇不变。医疗费用按原资金渠道解决,支付确有困难的,由同级人民政府帮助解决。具体管理办法按照省有关部门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国家公务员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按国家规定享受医疗补助。其医疗补助费主要用于超封顶线以上部分的医疗补助、在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内个人自付超过一定数额的医疗补助以及按规定享受医疗照顾人员的医疗补助等。

第二十五条 有条件的企业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应当建立补充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从职工福利费中列支,福利费不足列支的部分,经同级财政部门核准后列入成本。补充医疗保险不实行社会统筹,由用人单位管理,主要用于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以外、个人帐户支付不足部分的医疗费补助。具体支付办法经职工代表大会研究通过后实施。

对困难企业可先从建立统筹基金起步,建立职工的大病医疗,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六条 职工因工(公)伤或患职业病、生育发生的医疗费,按工(公)伤、生育保险规定执行。

原享受公费医疗的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的医疗费,仍由财政部门按规定标准拨付,由学校负责管理。

职工供养直系亲属的医疗费,仍按原办法解决。

第六章 医疗服务管理

第二十七条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市的基本医疗服务范围、标准及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支付标准等相应的管理办法。

第二十八条 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管理。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资格审定办法。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按照中西医并举,基层、专科和综合医疗机构兼顾,方便职工就医的原则,确定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并签订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职工可到用人单位选择的2—3家定点医疗机构就医、购药,也可持处方在定点药店购药。 第二十九条 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将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基本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

第三十条 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要加强内部管理,规范行医、用药行为,保证医疗服务和药品质量;要配备专职人员,积极配合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做好基本医疗费用审核和结算等工作。同时要加强业务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医疗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医疗服务环境。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基本医疗保险实施范围内的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办理医疗保险登记、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或者未按规定申报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依照国务院《社

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给予处罚。

第三十二条 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违反本规定,虚报、冒领医疗费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追回全部虚报冒领金额,并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规定予以处理。

第三十三条 定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定点药店的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协助他人弄虚作假、虚报冒领医疗费或擅自提高收费价格、任意扩大检查项目等造成不合理医疗费支出的,由其主管部门或单位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由市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取消其定点医疗机构或定点药店资格;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少付、漏付职工医疗费的,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应责令其纠正;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或因渎职造成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损失的,由其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等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实施前发生的医疗费用由原单位按原渠道解决。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单位职工的社会保险 篇6

一、加强地质单位职工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一) 加强地质单位职工教育工作是确保地质单位健康发展的需要

当前社会经济形势引领我国地质单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具备自身优势, 人才是关键因素。应努力打造出一支综合素质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队伍。重视职工教育工作促使企业职工深刻认识到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 帮助员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从整体上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二) 加强地质单位职工教育工作是丰富员工精神文明的关键

要想加强地质单位职工教育工作首先就应该让员工充分了解本单位的企业文化, 熟悉本单位的发展战略。然而, 纵观传统的职工教育方式, 很少涉及企业文化的学习, 而且教育内容较为单一, 无法充分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不断改进职工教育工作, 营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围, 不断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当前地质单位职工教育工作的现状

(一)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念不足

这主要是因为地质单位当前人事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也仅限于对基本人事管理制度的考核、建立与员工的劳动关系, 很少涉及建立起科学的人事测评制度、职工的培训工作以及职工的职业管理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的内容。应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

(二) 培训内容和形式与生产实践相脱节

众所周知, 对职工进行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其学以致用。然而, 一些地质单位对职工的教育工作并未与生产实践结合在一起。如在培训活动中, 单纯地宣读培训资料, 再官方地总结, 一些单位对职工的培训考试也流于形式。这导致培训的内容和形式过于表面化, 未真正起到培训的作用, 与生产实践严重脱节。

(三) 培训规划不科学

尽管很多地质单位都认识到职工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但在实际培训活动中, 未制定出科学且合理的培训规划。导致培训工作过于盲目, 再加上地质单位的野外工作情况不断变化, 且环境较为艰苦, 很多人都是随便应付一下。导致这边的培训工作才刚刚开始, 就又转移到了另一项培训工作中。甚至还有些地质单位片面地认为通过一次培训就能够从整体上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但职工的培训教育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需从日常工作中慢慢做起, 只有通过量的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三、加强地质单位职工教育工作的对策

简而言之, 加强地质单位职工教育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不断创新职工教育培训理念

1.培训是提高地质单位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当前处于知识经济时代, 地质单位需要不断创新理念, 加快引进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设备, 不断强化职工教育工作。通过培训来提高职工对单位决策的理解能力和执行能力, 以便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够深刻了解本单位的管理理念, 牢牢掌握先进技术。应提高对职工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 只有牢牢树立起人才战略, 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具备强大的竞争力。

2.培训是提高职工素质、增强人才储备的有效手段。加强职工培训教育工作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这主要是因为在单位的日常经营活动中, 职工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所难免, 要想从根本上帮助职工解决这些问题, 不断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 使员工具备娴熟的业务技能十分重要。与此同时, 重视对职工的培训教育工作, 还能促使职工不断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 帮助职工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增强职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充分发挥职工的潜能, 以便提高其工作效率。除此以外, 在不断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同时, 从质量、数量上为单位的长远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也很重要, 有利于使企业形成人力资源优势。

3.既要重视知识技能的培训, 又要重视做人的培训。一些地质单位在对职工进行培训时, 往往将技能培训 (如组织协调能力、操作技能等) 作为重点, 忽视职工的思想及对职工为人处世能力的培养。职工的个人修养、谈吐也能深刻反映出单位的形象。因此, 重视对员工做人方面的培训也很有必要, 这样才能培养职工对单位的忠诚, 端正职工的工作态度。单位就是一个大家庭, 每一位职工都是单位的一份子, 单位有责任将职工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讲诚信的好职工。

(二) 重视政策教育, 不断丰富职工教育的形式

这要求地质单位在对职工进行培训教育的时候, 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实现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为重点, 将提高职工素质作为职工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职工的教育工作水平。与此同时, 地质单位应该将对职工的教育工作纳入到党委工作议程中, 与单位的经济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 通过职工教育工作来服务企业发展战略, 从整体上提高职工教育工作水平。

要注意的是, 丰富职工教育工作形式还需要外部助力, 以便更好地开展职工教育工作。这就要求在开展职工教育工作的同时, 应该秉承灵活多样的原则, 不断创新培训方式,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其中。除此以外, 在培训地质单位工作人员时, 充分考虑岗位差异也很重要, 这要求地址单位分阶段、分批次地对单位职工开展培训教育工作, 将政策贯穿其中, 以便全面提升职工的综合素质。

(三) 创新职工教育工作体系

要想提高职工教育工作水平, 就应不断创新职工教育工作体系, 建立起科学的职工教育工作评价体系。具体来讲, 职工教育工作体系应包括工作岗位的分析、职工培训需求和培训计划、职工教育评价机制。通过建立岗位分析体系, 能够让每一位职工都能够明白胜任该岗位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也便于人力资源部门的招聘和管理。通过建立职工培训需求和培训计划, 可以让单位充分了解每一个岗位培训的具体需求, 以便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岗位评价体系, 及时了解当前职工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并进行解决, 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培训计划, 以便更好地提高职工培训的满意度。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地质单位的工作环境以及生活环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这对地质单位提出了更高要求, 其要想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牢固树立人才战略是根本。因此, 不断强化职工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开展职工教育工作, 可以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断提高职工对单位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增强单位的凝聚力, 提高单位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本文就如何改进地质单位的职工教育工作进行简单探讨, 通过不断强化职工的教育工作, 更好地实现地质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 企业要想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提高自身在市场上综合竞争力, 做好单位的职工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 立足于加强地质单位职工教育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 分析当前地质单位职工教育工作的现状, 并提出改进地质单位职工教育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地质单位,职工教育,重要性

参考文献

[1]代青松.煤矿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方法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 2013 (24) .

[2]陈东飞.新形势下职工教育培训的创新与管理研究[J].科技风, 2014 (20) .

[3]高明.对职工教育培训有效模式特征与途径的思考[J].职业, 2013 (6) .

[4]祝瑞华.中小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管理模式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 2015 (30) .

[5]滕年勇.职工教育培训的方法及创新[J].学园, 2014 (26) .

单位职工的社会保险 篇7

【关键词】某单位男性职工;体检;血脂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786-01

人体血浆中TC、TG和各种脂蛋白含量高于同龄正常值者均称高脂血症。高TC血症和高TG血症均属于高脂血症,既可表现为单纯高TC血症或单纯高TG血症,也可表现为高TC血症合并高TG血症的混合型高脂血症。血脂异常因能导致多种心脑血管疾病而备受关注。

1 材料与方法

统计对象为2012年12月在我院健康查体的某单位272名男性职工。受检者空腹(禁食8小时以上)抽取静脉血,肝素钠抗凝,2h内离心取上层血浆。用德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TC、TG,试剂由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采用酶比色法。

2 结果

正常值判定按照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TC>5.2mmol/l,TG>1.7mmol/l,按照此标准,单纯高TG血症67人,约占24.6%;单纯高TC血症26人,约占9.6%;混合型高脂血症52人,约占19.1%;综上血脂异常者145人,血脂异常率约为53.3%。通常将高脂蛋白血症分为Ⅰ、Ⅱa、Ⅱb、Ⅲ、Ⅳ、Ⅴ等六型,除Ⅱa外都有高TG。高TG血症划分为四种水平,正常水平为1.7mmol/l以下,临界水平为1.7mmol/l-2.2mmol/l,高水平为2.2mmol/l-5.6mmol/l,极高水平为>=5.6mmol/l。根据此标准统计结果为:处于正常水平的205人,占75%;处于临界水平的17人,占6.3%;处于高水平的43人,占15.8%;处于极高水平的7人,占2.6%。

3 讨论

3.1 人体脂类代谢是以肝脏为中心,以外源性脂类代谢和内源性脂类代谢形式进行[1]。外源性甘油三酯来自食物,消化吸收后成为乳糜微粒的主要成分。内源性甘油三酯主要由小肠和肝合成,构成脂蛋白后进入血浆。任何甘油三脂来源过多或分解代谢障碍或两者兼有均可引起高甘油三脂血症。高TG是CHD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严重的高甘油三脂血症可产生脂血症眼底改变及引发急性胰腺炎。引起高甘油三脂血症的原因有:生活方式:肥胖、超重、活动量少、吸烟、嗜酒、进高碳水化合物过多;疾病原因;糖尿病、慢性肾衰、肾病综合症;药物影响:如可的松、雌激素等;遗传因素。血浆胆固醇浓度受多种因素的调节,高热量、高脂、高饱和脂肪酸饮食促进胆固醇的合成,使其血浓度升高。饥饿、低热量饮食或肝吸收胆固醇较多时,可抑制羟基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活性从而减少胆固醇合成。饮食中含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可促进磷脂酰胆碱合成,提高磷脂酰胆碱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生成较多胆固醇酯,使血浆胆固醇降低。食物中的纤维素可减少胆固醇吸收,阻止胆酸盐肠肝循环的药物可降低血浆胆固醇[3]。随着现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从食物中摄取的脂质增加,进而由肠粘膜吸收入细胞及血液循环的脂质增加,肝脏负担加重,久而久之脂类代谢紊乱。脂蛋白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高脂蛋白血症和AS[1]。该单位收入可观,生活富足,摄入热量较高,脂类代谢紊乱较严重。

3.2 高脂血症的治療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这里仅讨论非药物治疗。

改善生活方式是非药物治疗的重要防治措施。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食用植物固醇,增加纤维性食物,加强运动,降低体重[2]。鉴于该单位体检者均为男性,故建议不吸烟,少喝酒,加强身体锻炼,控制体重,控制腰围,减少腹部脂肪,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降低血脂。定期健康检查及早检出血脂异常者,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2] 周新,涂植光.《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2004:126-134.

单位职工的社会保险 篇8

用人单位在与职工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如何办理职工失业登记和失业保险手续?(1)用人单位在与职工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时,应当及时为其办理退工登记手续。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因各种原因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必须在7个工作日之内,由用人单位按现行劳动管理体制(市属或区属)到劳动就业管理机构办理退工登记手续。(2)劳动就业管理机构应当在受理用人单位递交材料3个工作日之内办妥退工登记手续,收下该职工的《就业登记证》(劳动手册)、并在第8页上相应栏目内登记盖章,审核《失业人员失业保险待遇审核表》,并在表上确定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标准和期限,在《就业登记证》第18页起的相关栏目内作记载盖章;收下该职工的人事档案,并在《职工退工(失业)后档案转移保管表》作记载盖章。(3)劳动就业管理机构发给《职工失业证明书》和《苏州市市区失业人员职业指导教育通知书》两联单,并在下半联注明应参加市劳动就业管理服务中心定期组织的就业指导教育的时间和地点,委托用人单位转发失业人员本人。(4)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将《职工失业证明书》两联单交给失业人员本人,并告知失业保险待遇审核结果,通知其按《苏州市市区失业人员职工指导教育通知书》指定的时间、地点参加职业指导教育。(5)失业人员只有参加过职业指导教育,方能持盖有专门印章的《职工失业证明书》到户口所在区劳动就业管理机构进行失业登记,取回《就业登记证》(劳动手册)。

单位职工的社会保险 篇9

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作者:白延伍 来源:找法网 日期:2011年01月19日

【案情简介及争议焦点】

陈某,原系中铁山桥集团职工,2006年5月办理内退手续后(于2008年11月21日办理了正式退休手续),应聘到秦皇岛市某车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实际用人单位)当临时工,双方签订协议书,约定月工资为1500元。2007年7月29日下午陈某在车间操作钻床时不慎被机器挤伤造成左大拇指旋转撕裂,住院94天,单位支付了医疗费。但未给予其他工伤待遇。在陈某多次要求实际用人单位给予工伤保险待遇的情况下,实际用人单位便委托了秦皇岛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对陈某的伤残进行鉴定,经鉴定为九级伤残。之后,实际用人单位以陈某属于中铁山桥集团内退职工,其已享受内退职工待遇,不存在再就业问题为由拒绝给付陈某一次性就业补助金,并与之终止了劳动关系。陈某不服,于是向秦皇岛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实际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医疗补助金、一次性就业补助金伙食补助等各项工伤保险待遇。本案经过劳动仲裁、一审、二审诉讼程序最终二审法院支持了陈某的全部请求。

争议焦点:内退职工在其他用人单位工作期间发生工伤后,实际用人单位是否应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裁判观点】

秦皇岛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经审理认为:陈某在用工单位工作时受伤,被市劳动能力鉴定部门依法鉴定为九级伤残,其应当依法享受九级工伤保险待遇,因一次性就业补助金是工伤保险待遇的法定项目之一,陈某应依法享有。用人单位不服该仲裁裁决,认为不应给付一次性就业补助金,起诉到山海关区人民法院。

山海关区人民法院经审理关于一次性就业补偿金问题认为:企业职工内退后依靠技术、劳动能力进行再就业,再就业企业依法为其缴纳工伤保险,符合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出现工伤以后,应该享受基本工伤保险规定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医疗补助金待遇,再就业补偿金是基于就工伤而产生的劳动能力受限等情况而给付的,内退职工已经享受原单位各种工资待遇,故不应再给付就业补偿金。陈不服该判决,上诉至秦皇岛市中级人民法院。

秦皇岛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企业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内退人员与新用人单位之间的用工关系为劳动关系。劳动者在新用人单位工作期间发生工伤事故的,应当由新用人单位承担工伤待遇的各项义务,上诉人陈某为中铁山桥集体内退职工,与被上诉人秦皇岛市某车辆有限公司形成了劳动关系,上诉人陈发生工伤后就应该按照《工伤保险条例》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虽然在2008年11月21日办理了退休手续,但受伤是在2007年7月29日,上诉人应当享受一次性就业补助金及其他相关待遇。遂于2010年11月9日作出终审判决:维持一审判决项目,并增判秦皇岛市某车辆有限公司向上诉人陈某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11412元。

【律师观点与理由】

河北君德风律师事务所邸志鹏、白延伍两位律师作为陈某的代理人,参加了该案的劳动仲裁、一审、二审诉讼活动。两位律师就本案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做了如下分析:

邸志鹏、白延伍律师认为:内退职工在其他用人单位工作期间发生工伤后,实际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根据劳动部《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劳社部函[2004]256号)第1条规定,“职工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用人单位同时就业的,各用人单位应当分别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发生工伤,由职工受到伤害时其工作的单位依法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工伤保险条例》第60条规定,“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的,由劳动保障部门责令改正;未参加工伤保险期间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和标准支付费用。”

从以上法律规定可以看出法律规定凡是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职工只要是因工负伤的均应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由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作为发生工伤时的被上诉人(实际用人单位)也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为本单位的职工或形成劳动关系的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用,这是用人单位的一种法定的义务。

在本案中,作为劳动者的上诉人发生工伤,依法享受工伤待遇是其法定的权利,被上诉人是工伤保险责任的赔偿主体。因被上诉人未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为上诉人参加工伤保险,缴纳相关保险费用。故,根据法律规定应当由其依法承担工伤保险责任,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是工伤待遇的法定项目之一,是对因工致伤的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而影响其就业权利的一种补偿,且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均没有禁止内退职工再就业后发生工伤后就不应享有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被上诉人以上诉人已经享受原单位(即中铁山桥)工资待遇就不应再享受就业补偿金的说法是没有任何法律依据的。因为原单位的工资待遇根本不能代替上诉人在被上诉人处因工负伤而应享有的工伤待遇,承担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义

务的主体应该是被上诉人,而与原单位无关。按照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上诉人在被上诉人处发生工伤,应当由被上诉人(实际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承担工伤待遇的各项义务。

单位职工的社会保险 篇10

关键词:事业单位 职业怠倦 对策分析

1 职业怠倦的含义

目前国内外研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定义是,把工作倦怠定义为从业者因为不能有效地应对工作上持续不断的压力而产生的一种包括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低落在内的综合症状。情绪衰竭指没有活力,没有工作热情,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惫的状态。去个性化也称为玩世不恭,是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个人成就感降低指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并伴有工作能力和成就体验的下降。

2 职工职业怠倦的原因

2.1 职工职业倦怠的个体因素 工作满意度对职工职业怠倦有一定影响。据有关研究表明,个体的期望值越高,工作满意度就越低,从而也就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另外、职工对现就职工作的兴趣,对工作的投入程度,工作的成就动机的强烈程度、对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是否满意,对组织的文化、价值观的认可程度都影响着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职工工作的满意度越高,工作的倦怠程度就越低。

2.2 职工职业倦怠的职业因素 缺乏工作自主性一直是职工工作中的一个壁垒。我国的事业模式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都有“家长制”或“资格决定制”等不良现象,民主意识并没有充分的渗透到职工的思想中。

2.3 领导层面因素 在事业单位中,领导是组织的核心,是组织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领导的各项素质和能力决定着组织的整体运行和工作效率。领导掌握着权力的核心,职工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上,都小心的维护着领导的利益。职工长期在这种紧张的环境中工作,必然导致职业倦怠的出现。

2.4 制度层面因素

2.4.1 沟通机制不健全。在实际工作中,领导往往跟中层干部沟通的多,与普通职工进行沟通的少。导致这种局面长期存在的后果就是领导干部对下属的能力、工作业绩无法有全面了解,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职工面临的工作压力和生活难题。久而久之,就会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产生职业倦怠。

2.4.2 竞争机制不完善。职工的考核形式化,缺乏公开、公平、公正的考核机制。有能力、业绩突出的职工不一定能得到奖励,无能力、工作平庸的人得不到惩处,如此不完善的考核机制致使职工的奖惩、晋升、培训及相关制度也大打折扣,职工长期在这种情况下工作直接导致职业怠倦。

3 防范职业怠倦的措施

3.1 组织层面

3.1.1 通过多重激励,满足员工的不同需求。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自尊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这些需求使人处于不满足的状态,当人的基本需求被满足后又会出现更高级的需求。也就是说,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从物质手段上下功夫,建立健全有效激励机制,奖优罚劣,真正使想干事业、肯干事、干好事的员工得到奖励,大大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工作积极性。在满足物质激励机制的同时,还要不断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只有这样,广大员工才能从根本上感到是集体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更多的热情到工作中,才能最大程度地感到工作有成就感。

3.1.2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沟通”两个字说起来简单,真正做到,尤其是长期做到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不能因为难就不去做这件有意义的事情。凡是好的优秀事业单位都是注重“沟通”的典范,在这些单位中,领导关心职工的合理诉求、职工理解领导的大局意识,领导与职工是一种互相理解、相互信任的关系,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极大发挥,以最大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从而为单位社会形象的有效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

3.1.3 采取灵活的工作制度,实行岗位轮换,建立合理的人岗匹配制度。常言道: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适用到工作制度上就要求用人单位注重人才的表现,发现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真正做到人才适合从事的岗位,胜任其所从事的岗位。对于不能胜任自己所岗位员工,要想法实行员工岗位的合理轮换制度,结合职工的能力特点和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在单位内部人才合理流动的基础上,尽量在不同的岗位轮换过程中发现并找到真正适合他们的位置,激发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和兴趣。单位并有计划的组织一些针对性的培训和进修,提高职工的知识和技能,弥补不足,使职工的消耗能得到及时的补充,增强职工对压力的承受能力。

3.1.4 充分授权,让职工参与决策管理。要想真正解决工作倦怠问题,除了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有效的沟通机制、完善的激励机制以外,还要注重员工的实际需求,在实际工作中从根本上给予职工一定的权力,让他们积极参与一些重大决策,提一些合理化建议。一方面增加了决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还会使职工找到主人翁的感觉,激发他们进一步做好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职工参与管理、决策,能够有效促进组织内部的沟通,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此外,职工参与管理、决策,能够满足知识型员工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工作中体会到成就感,增加事业发展满意度,从而减轻工作倦怠状况。

3.2 个体层面

3.2.1 从实际出发,保持对工作合理的期望值。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收入高、稳定性强的工作岗位,这本也无可厚非,但是一定要结合自身能力,从实际出发对工作保持一个合理的期望值,只有这样,才能在从事的岗位中认真工作,安心工作,否则就会因工作期望值过高导致失望,对所从事的工作失去动力,进而产生职业倦怠。随着社会改革步伐的加快,人们在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面前,对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这就更需要领导对员工的期望值有一个合理的引导,沉下心来和员工交心,倾听他们的呼声,在符合实际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他们的愿望。对做出突出成绩的员工要及时进行表彰和奖励,消除他们工作倦怠的症状。

3.2.2 设立目标,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明确且可实施的目标是职工认真工作的动力来源,合适的目标能够激励职工一步一步做好、做对、做成。然而要顺利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建立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显得尤其重要。职业生涯规划好了,就能在工作和生活中认真对待出现的问题。同时便于自己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取向,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根据自己的现状和客观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

3.3 制度层面

3.3.1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素质。为有效防止职业倦怠现象的发生,用人单位应适时结合职工岗位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职工在职培训,培训内容不仅包括员工的政治素质培训,还要注重其专业素质的提升,对刚参加工作或者轮岗职工,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培训,以期尽快使他们胜任新的工作岗位。另外,还要在培训范围上下功夫,不仅对本单位的员工进行培训,还要对本单位的领导干部进行培训,切实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自身素质,从而为下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做好各项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再次,职工培训形式尽可能多样化,可以采取讲座培训,也可是团体活动、智力游戏等,多渠道防止职业倦怠的产生。

3.3.2 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首先,建立目标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考核要从实际出发,力求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目标。考核的主体不仅包括领导、同事,还应加入该职工的被服务对象,引入社会公众对职工绩效的考核,使考核标准更为完善的同时增加社会对机关的工作满意度。其次,建立客观、具体的考核标准,避免程式化、概念化语言。第三,注重考核过程的有效沟通,使考核过程透明化。在职工的绩效考核方面实行“阳光工程”,增强考核的透明度,整个考核过程应该置于全体职员的监督之下,避免暗箱操作。在考核者和被考核者充分互动的基础上,保障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最后对于考核结果进行公示。再次,对考核结果进行反馈。在考核结束后,将考核结果反馈给职工,以便其对自己的工作绩效有个正确的认识,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有效避免职业倦怠的发生,在单位形成一种“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Maslach C,Jackson S.The measurement of experienced burnout [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Behaviour,1981:99—113.

[2]郭灵.知识型员工工作倦怠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7:22—24.

上一篇:不速之客作文300字下一篇:我爱洁白无暇的冬雪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