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江水电站实习报告
正文:
一.新安江水利枢纽 1.枢纽概况新安江水电站位于钱塘江支流新安江上,浙江省建德县境内,是由中国自己设计、施工,自制设备,自行安装的第一座大型水电工程,也是华东电网水库调节容量最大的水电站。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航运等综合利用效益。工程于1957年4月开工,1959年大坝合拢蓄水,1960年4月第一台机组发电。新安江水电站控制流域面积1185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357秒立米,设计洪水流量27600秒立米,总库容220亿立米,设计灌溉面积114.3万亩,装机容量66.25万千瓦。目前,新安江水电站通过对机组、主变压器、主接线进行增容改造,已使总出力(装机容量)增至 81万kW。枢纽为混凝土宽缝重力坝和溢流式厂房。主坝坝型为混凝土宽缝重力坝,最大坝高105米,坝顶长度465.4米,坝基岩石为砂岩,坝体工程量138万立米,主要泄洪方式为坝顶溢流。大坝为宽缝重力坝,最大坝高105m,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0442km2,占钱塘江流域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总库容 216.26亿 m3,其中防洪库容 47.32亿m3(相当于太湖的容积),为钱塘江流域唯一具有多年调节性能的大型水库。新安江水利枢纽在布置上的一个主要特点:坝后式溢流厂房。2.枢纽中的主要水工建筑物 1)挡水建筑物——拦河坝。拦河坝采用的是混凝土宽缝重力坝的形式,目的是为了减少扬压力和渗透压力,同时它还在坝体断面上利用上游水量代替混凝土重来维持稳定。拦河坝分为25个坝段,中间9个为溢流段,两边分别有8个挡水坝段,两岸的挡水段的坝轴线稍向上游。2)泄水建筑物——厂房溢流道。溢流道一共有9个孔,两侧有导流墙,两孔之间有闸墩。溢流坝的堰顶曲线用的是锐缘堰顶水舌底面曲线,再用平顺弧线和厂房顶盖连接。溢洪道是为了控制水位,保证大坝安全运行,并控制下泄流量,减少下游洪水灾害。3)水电站。水电站包括引水建筑物,厂房和高压开关站。厂房布置在6到16坝段,厂房还有主副之分,副厂房里在主厂房和坝体之间,有中央控制室及发电机电压以下的配电装置等等 4)过坝建筑物。目前用两台有吊臂的门架式起重机起吊竹木伐过坝。3.新安江水电站作用电站平均年发电18.6亿kwh,以220KV和110KV高压输电线路各4回接入华东电力系统。电站担负着华东电网的调频、调峰和事故备用的重任,对降低电网内火电机组煤耗、提高供电质量、保障电网稳定安全经济运行,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至1999年底,已累计发电628亿kW·h,有力地促进了华东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电站在防洪、灌溉、航运、渔业、林果业、旅游业等方面,都作出了显著贡献。水库商品鱼捕捞连年稳产高产,部分产品出口欧美十多个国家,1989-1998 年总产量达4.55万t;库区580km2内有大小岛屿1078个,水碧山黛,景色旖旎,被誉为“绿色千岛湖”,成为国家级示范森林公园,仅1999年创旅游收入约5亿元;通过合理调度库水下泄流量,顶冲杭州湾涌潮,为杭州市自来水厂提供淡水资源,改善居民饮用水和工业用水质量,仅据1992-1994年统计,因库水顶潮使杭州市免受工业停产损失达40亿元以上;水库已拦蓄洪峰流量10 000m3/s以上的洪水 26次,避免和减轻了建德、桐庐、富阳等城镇2万hm2农田的洪涝灾害,仅90年代就减少下游地区经济损失七、八十亿元。
【摘 要】电力系统发展初期系统的结构相对简单松散其静态稳定问题通常表现为发电机与系统之间的非周期失步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扩大出现了大型电力系统的互联系统联系因此变得越来越紧密,整个电力系统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系统的静态稳定问题由此常表现为发电机组之间的功率动态振荡特别是在互联系统的联络线上这种振荡的表现更为突出。电力系统次同步谐振是指包含串补电容的电网系统和水轮发电机轴系系统,通过发电机转子气隙中电气转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整个机网谐振的行为,轻则引起机组轴系疲劳损伤,重则可造成系统失稳。
【关键词】安江水电厂;机组功率振荡;原因分析
一、运行方式
安江水电站四台35MW水轮发电机,两台主变,采用扩大单元接线方式,两条110KV出线,110KV 母线Ⅰ段与110KV母线Ⅱ段并联运行;2015年10月11日晚班,我厂上游水位164.85m,弧门全关。#2机组负荷33.6MW、#3机组负荷33.6MW、#4机组负荷30.8MW, #1机组检修。110KV水安线负荷为零、水大线负荷为98MW。400V厂用电,Ⅰ段、Ⅱ段由#1厂变供,Ⅲ段由#2厂变供。
二、不安全事件经过及处理过程
10月11日19:26左右,上位机监盘发现#2、#3、#4机组无功功率、电压分别跳变,从-2MW-8MW跳变又跳回2MW,有功随着无功跳变,机组功率跟着跳变从33MW跳变至38MW,110KV水大线电压由105KV跳变至116KV又跳回105KV,在此过程中,听到#2主变运行声音加大,但#2、#3、#4调速器运行正常,导叶开度无变化,机频与网频稳定,将此情况汇报运行部主管卿政权,维护部主管林义林、黄总及程总。上位机反复报:“#2、#3、#4发电机励磁系统强励、强励复归、欠励限制、欠励限制复归”,“#2主变高后备保护启动”,随即询问调度对侧系统电压变化是否过大,调度告知:系统电压稳定,无任何异常,检查电厂机组运行情况。现地将#2、#3、#4机组分别将负荷减至30MW后,电压仍然跳变。现场增加机组励磁电流,摆脱谐振点,稳定机端电压。随即点击#2、#3、#4机组监控P/Q调节画面无功功率“投入“,无功功率设为4MVar,5秒后,监盘发现无功功率自动退出,无法调节无功功率,即励磁电流。
经现场检查,要求将#3机组减负荷至20MW后,#2、#3、#4机组电压、无功及系统电压无跳变,恢复正常;确定是谐振引起的机组电压、有功、无功大幅度波动。线路保护未动作,#2主变后备保护动作发信正常,#2、#3、#4机组保护装置未发生误动现象。
2015年10月11日19时23分,3号机组带34MW负荷,导叶开度为88.7%,桨叶开度为88.7%运行时,有功功率出现较大振荡,其中有功功率振荡最大值为41MW,最小值为15MW。2015年10月11日19时24分,4号机组带31MW负荷,导叶开度为85.4%,桨叶开度为79.2%运行时,有功功率出现较大振荡,其中有功功率最大值为45MW,最小值为11MW。各台机组在功率振荡期间导桨叶开度基本稳定,未出现调速器、导叶接力器、桨叶接力器的反复调节现象。2015年10月11日19时26分,2号机组带 33MW负荷,导叶开度为89%,桨叶开度为89%运行时,有功功率出现较大振荡,其中有功功率振荡最大值为45MW,最小值为17MW。
三、原因分析
机组在功率振荡过程中,各台机组导桨叶开度均基本稳定,因此可以排除是由于调速器的影响造成的水轮机的有功功率振荡。
查看监控系统历史曲线,机组发生振荡前后励磁调节器输出电压、输出电流值均随之呈现周期波动如图4所示,初步怀疑造成功率出现大幅度振荡的直接原因应是励磁调节系统失稳,同时机组未投入PSS造成机组稳定性较差也是造成功率振荡的主要原因之一。
注意到在发生振荡前3台机组有功功率均存在一定的周期波动,如图4所示。其中2号机组有功功率波动最大幅值在1.4MW左右,3号机组有功功率波动最大幅值在2MW左右,4号机组有功功率波动最大幅值1.45MW左右,功率波动过程中导桨叶开度均保持稳定。初步怀疑功率的周期波动可能与流道内水压的周期脉动有关,但是在监控系统中调取了各机组各压力脉动测点曲线,发现各测点压力波动幅值较小(大部分测点在0.01MPa以内),且波动周期与有功功率波动周期无明显的相关性。
四、试验结果
2015年10月17日开展了安江水电厂#3机组一次调频及调节系统参数建模试验,试验过程中基本正常。一次调频试验结果如图8所示,监控系统闭环功率调节试验结果如图9所示。试验过程中机组有功功率基本稳定,未出现较大的振荡现象,调速器响应速度较快,调节系统稳定性能较好。
试验中主要发现的问题有:
(1)监控系统在功率闭环调节过程中功率反调偏大,如图10所示,34.333MW向31.217MW调节过程中,功率反调最大值达到了37MW,主要原因可能与低水头水轮机引水系统TW值偏大、监控系统功率调节参数有关,建议进一步优化调节参数,确保调节品质。
(2)试验过程中在35MW工况下发现了功率存在一定的较小的周期波动,其中波动的最小幅值为34.390MW ,最大值为 33.880MW功率波动幅值范围为0.51MW,由于幅值较小应该对机组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试验中对尾水管进口压力和导叶前压力测点进行了监测,各测点压力脉动值均较小,未出现明显的周期波动
五、可能存在问题
(1)机组出现功率振荡过程中水轮机导桨叶开度均保持稳定,因此可排除由于调速器的原因导致的水轮机出力振荡。
(2)建议进一步分析励磁调节系统可能存在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试验结果,机组运行时可考虑投入PSS,以增加励磁调节系统的稳定性。
(3)机组在功率振荡前出现了有功功率的小幅周期波动,试验过程中也发现了机组有功功率也存在一定的小幅周期波动,该波动可能与流道内的水力波动有关,建议对水轮机各测压管的位置进行确认,做好标记,检查测压管是否存在堵塞,必要时进行疏通,以全面可靠的监测机组的运行状态。
(4)机组在监控系统功率闭环调节中存在明显的功率反调,这与水流的Tw值偏大及监控系统功率调节模式及参数设定有关,建议进一步优化调节参数,可考虑采用分段调节的方法来改善调节品质。
参考文献:
[1]谷水清主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人生经典四问”在我眼中已有一个新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是啊,前天晚上安龙老师演讲开始便以这个话题开了场,虽说只是开演辞,但我觉得十分有道理,非常有理解的价值。第一问:“这是哪?”第二问:“我是谁?”第三问:“我该做什么?”第四问:“我该怎么做?”我想这四个简单的问题也许我这辈子不会忘记,这也是安龙老师在讲台上的价值所在吧。当我看到了这简单的四问后。在加上安龙老师的举例,我也对此有所感悟。
人生,也就这样,不长不短,有的人觉得长,有的人觉得短。可只有肯拼搏、肯奋斗的人生才有意义。而有的人却草率的过完了这辈子。这四问,恰好能在你短暂的人生中时时刻刻提醒你,警示你,让你拼,让你搏,让你为了自己的梦,勇往直前!我个人觉得这四问非常有用,当你在人生的低谷或者在遭受挫折的时候,也许这样的扪心自问会挽救你。当你为了自己的目标与理想在拼搏和奋斗时,乏味的时间会给你一个苦闷的时段,也许那时的你会选择放弃,放弃自己曾有的努力。当你学会了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它也许会鼓励你咬咬牙坚持过去,它会告诉你,在这个时期的你应该怎样的去拼,怎样才能让你走上人生的顶峰。
也许我现在所理解的只是片面,但我一定会带着它们越走越远,慢慢去挖掘它更多的寓意。以上是我关于人生经典四问的感悟,希望大家都能带着这样的四个问题走上精彩的人生之路。
高三(22)班
王
毅 2014年10月12日
我要逆袭
——听安龙老师励志报告有感
人的一生有许多个转折点,我想对我的人生来说昨天晚上那一场演讲应该算是一个吧!在那之前,我从未对我的人生有过什么规划,只知道自己应该好好读书,将来考一个好的大学。是他让我懂得了不论多差你都可以成功。
没有尝试过的东西永远不要说不可能,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的潜能有多大,永远无法知晓自己的底线是什么。那棵结一万三千颗果实的西红柿给了我极大的震撼。我相信如果不是它做到了,我们根本不会相信一棵西红柿能结那么多果子。树犹如此,更何况人呢?所以,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认为自己是最伟大的,现在只不过是在经历过渡期。一个高考算什么,它一定会被我们踩在脚下,成为我们成功路上的踏脚石。而我们也能实现凌云壮志,俯看百味人生。
我们看到的永远是神童的正面,永远无法看到他背后所付出的血和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你想要战胜高考,那就在打败它之前几千几万次的打败它的替身——考试。只有这样,你才能在高考之时笑傲群雄,独领风骚。因此我们应当做大量的练习,反复的练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成这次逆袭,达到金字塔尖。
高三(22)班
张金宝 2014年10月14日
再不疯狂,我就老了
——听安龙老师报告感悟
10月11日,全军励志第一人新安龙老师来我校作了一次精彩的演讲。期间,他还和我们分享了自己的奋斗历程和人生目标,让我们学会了许多让自己进步的方法,令我们启发和深受鼓舞。
在演讲的过程中,安龙老师赠送了许多富含人生哲理的话,如:“人生没有失败,只有暂时不成功。”,还有“此刻打盹,你将做梦;此刻学习,你将圆梦”。话语用字平凡,却折射出生命中的伟大,文字普通,却饱含了谆谆教诲。听到这两句话,我如梦初醒,开始学习思考,开始规划高考目标,开始反思自己的是与非,开始想怎样努力才能实现目标,最后,终于被安龙老师给的一个词点醒:大量行动。
是啊!从高一到高三,有多少时间我本可以学习可实际上却浪费掉了?有多少次我本可以坐在教室里奋斗,可我却去了网吧打游戏?想到这些,我内心一阵剧痛,过后,我醒悟了:游戏里的什么都是浮云,就算现在不玩,以后老了、退休了还可以接着玩。可是如果现在不努力学习考大学,等到以后老了就没有机会了,时光不重来,所以我懂了,不能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趁现在还有时间,抓紧机会学习,争取让自己的十八岁不留下遗憾!安龙老师走了,留下的话语却掷地有声,时时激励我向前迈步„„
新安中学前身为蒙馆,民国三十六年(1947)秋,林淑秋在宫内创办学堂。1970年始招收初中学生,开设全日制课程。1976年4月学校更名为“新安中心学校”。1989年3月,初中部从中心校析出易址新建,名为“新安中学”。自独立建校以来,学校曾获“温州市文明单位”、“温州市中学生行为规范达标学校”、“苍南县文明单位”、“苍南县教科研工作先进单位”,“苍南县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和“苍南县双十佳平安校园”等荣誉。学校现有18个教学班,在校生972人。全校教职工61人,专任教师47人,其中具有中学高级职称1 人,中级职称25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高一层学历(大学本科)比率为68.1%。学校占地面积21288平方米,建筑面积3802平方米,绿化面积8000平方米,拥有300米跑道的标准操场和标准的篮球场,有教学楼、实验楼、综合楼、师生食堂等建筑。设有实验室、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音乐室、美术室、劳技室、多媒体教室等,配有校园网、广播系统等设施,基本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第二部分:近三年学校主要工作回顾
近年来,学校以邓小平教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研究新形势下教育工作发展的新趋势,提出“创温州市示范初中”的工作目标,围绕实施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大胆开展教育改革,坚持突出教学特色,不断完善管理工作,努力提高办学水平。
一、坚持质量立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思想素质。
师德师风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核心内容。在继续发扬新安中学“勤奋、务实、奉献、创新”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我校经常组织全体教职员工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政策法规,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围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师德群体创优”和“讲师德、铸师魂”活动。以党支部为堡垒,全体党员为龙头,积极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体教师自觉实践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教师提高了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进一步规范了自己的教育行为,而且增强了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目前,新安中学教师勤奋进取,认真务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思德建设成效显著。
(二)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强化教师业务学习。
在多年的教学管理中,我们发现一味地苦教,勤补,教学效果并不明显,而“善教、乐学”往往事半功倍。学校确立了“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工作思路,提出了“人人讲教科研,人人向教科研要质量,再穷不能穷教科研”的工作要求。首先,强化教科研管理,坚持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责任人)和“三有”(有考勤、有记录、有奖罚)。其次,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学方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法。2005、2006两学年,我校就派出25位教师分别参加省、市、县级的各类专业知识短期培训。还组织骨干教师赴温州九中、瑞安塘下一中、飞云镇中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以点带面,提高了教师教书、育人、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使我校师资队伍素质不断增强。目前,我校有中学高级教师1人,县级教坛新秀4人,县级骨干教师2人,县级巾帼能手1人,县级优质课一二三等奖9人。2006学年立项的县级课题2个,有十几位教师承担课题研究,全体教师参与研究。近三年来,我校教师有?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县级交流发表并获奖。三年来,学校每年出一本教科研论文集。
(三)减负提质,发展个性,培养特长,突出素质教育实效。
通过组织学习,使全体教职员工深切领会“减负”的重要意义,同时将“减负”工作提高到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这个高度来认识。学校注重“两手抓”:一手抓课堂教学,一手抓第二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实践了五点做法:把微笑带入课堂,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重视“教法”“学法”研究;重视课堂提问的设计;作业分层次设置;重视激励因素的作用,常用鼓励性评语。在夯实课堂基础的同时,有效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组建了田径队、排球队、篮球队、足球队、鼓乐队,每天课外时间开设音乐、美术、田径、书法、电脑操作等兴趣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全面发展。学校把第二课堂纳入常规教学管理流程,每学年开展“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等四节活动,努力培养“合格、特长、创新”的学生。三年来,我校已有15位毕业生被苍南中学录取,2位苍中择校,2年来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情况十分喜人:市县科技节、艺术节学生频频获奖,有3人获市艺术节二三等奖,14人获县艺术节一二三等奖,县科学、数学、英语、语文阅读竞赛获一二三等奖25人,县实验操作比赛集体二等奖。学生习作经常刊载在《中学生天地》和《龙港潮》等杂志上,2004年学生足球队参加县“金鑫杯”足球赛获得一等奖,学校田径队参加学区运动会稳获前三的好成绩,2005年学生参加苍南县首届科普素质大赛获团体冠军,4位学生分获一二三等奖,2007年中考我校再创佳绩,4位学生被苍中提前保送录取,2位苍中择校,32位上重点高线,98位同学普高投档。
二、坚持德育为首,德育工作传统与创新相结合。
(一)健全管理制度,提高德育功效。
学校成立了德育领导小组,形成从政教主任到班主任,从学生会、团总支到学生、团员的分层管理体系。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班主任量化考核办法》、《班主任月津贴考评》等制度,这样既调动了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又确保了各班的微观搞活。对学生实施《行为规范储蓄卡》制度和《综合素质测评》制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德育评估。学校认真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行为达标常抓不懈。制订了《新安中学学生管理常规》、《新安中学生一日常规》,使行为规范检查具体化,可操作性强。每学期开展“四项循环竞赛”、“文明班级”、“示范班、优秀班、达标班”、“先进团支部”、“优秀学生”、“十佳少年”、“百名校园之星”的评选活动,以机制促竞争,以评比促提高。
(二)开展环境教育,争创德育特色。
我校在2005年提出创建“温州市绿色学校”的目标,围绕绿色学校创建的载体,大力开展环境教育,把德育工作与环保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特色。除了举行声势浩大的“爱我中华,美我校园”环保誓师大会外,我们还通过黑板报、广播站、环保知识讲座、环保周刊等形式,大力宣传环保意识,使学生增强环保体验,深深懂得环保“从我做起”的意义。通过两年时间扎扎实实、卓有成效的工作,我校的环境教育取得可喜成绩,真正实现了“校园洁净,绿意葱茏”,具备了绿色学校的条件,目前正在着手创建温州市绿色学校的申报工作。
(三)促进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为了进一步巩固德育成果,提高教育实效,学校注重抓好三个“家”。一是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有助于提高对子女的教育实效。我校较早开始研究家庭教育这个课题,并已成功举办了两期家长学校,每期为期一周。实践证明,这种尝试是有意义的,成效也十分明显。二是召开好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每次家长会都有详细的计划,明确的目的,周密的组织,具体的内容。创造一种融洽的氛围使更多的家长与教师面对面直接交流,共同探讨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增进家校合作。三是落实好家访工作。除每学期学校统一组织大规模的“千名教师进万家”的家访活动外,更注重对平时家访工作的管理。将班主任对学生的家访列入班主任考核评估体系,与班主任的评先评优挂钩。这样家校互通,形成教育合力。
三、争取多方支持,积极改善学校环境和办学条件
由于受经济、地域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我校的办学条件比较落后。但我们新中人毫不气馁,多年来积极争取各方支持,逐步改善学校环境和办学条件。尤其是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学校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借A级学校评估、创建市级教育强乡、创建省级教育强乡的机遇,学校综合楼和食宿工程相继竣工投入使用,缓解了学校辅助用房紧张的局面,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实验室按省三级标准装备,劳技、音乐、美术等专业教室内部教学装备得到更新、充实,18个班级都配有小媒体,300米的环形跑道重新修整,新建篮球场1个,图书室有藏书7000册,生均图书达7.2册,逐年增加图书的藏书量,电脑室、多媒体教室、综合活动室等利用率高。学校教学设备的完善,为现代化的教育工作提供了物质保证,也为实现学校总体发展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后,我校将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四方莘莘学子。第三部分:自查自评情况
对照温教中〔2007〕25号温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义务教育示范学校标准的通知,我校对5项A级指标,30条B级指标,逐项逐条进行自查自评。自查自评结果28条达标,2条基本达标。没有不达标的项目。自查自评具体情况如下:
1、目标计划:
学校以“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为办学理念,以“严谨求实,励志创新”为校训,以“务实求真,开拓进取”为校风,以创建温州市义务教育农村示范初中为目标,认真实施新安中学四个三年发展规划,根据学校发展规划每学期制订校务工作计划和处室工作计划。各类计划切实可行,操作性强,对学校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学校每学期都能按计划安排学校工作行事历,各项工作开展有序,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自评结果:达标。
2、校长素质:
学校校长具有大学学历,高级职称,经培训持证上岗。配校长助理一位,中级职称,大学学历,协助校长工作。校长有较强的管理水平和前沿的管理理念,制订学校规章制度,开展有效的管理。校长兼任八年级一个班级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校长助理兼任七年级两个班级科学的教学,都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教学,每学年指导一至两位教师,指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经常进行教学调研,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近三年校长有六篇教科研论文和课题方案在国家、省、市、县行政部门的评比中获奖。自评结果:达标。
3、常规管理: 以苍南县《中小学规范化管理考核办法》为依据,深化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优化学校管理,制订各项管理常规,汇编成《新安中学内部管理制度》,加强管理的力度,不折不扣地执行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学校校风正,教风盛,学风好,规范化建设档案完善。领导班子老中青相结合,以青年教师为主,讲政治、讲正气、讲学习,团结协作,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各司其职。各条线有内部管理的网络,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现场有监督、工作有检查、好坏有奖惩、经验有总结”,彰显管理的效率。自评结果:达标。
4、教师评价:
学校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师资培养制度和规划,有比较完善的教师量化考核办法和教师考核细则,建立教师个人成长记录袋,措施有力,注重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有比较完善的校本培训制度,并使校本培训常规化,与教师的量化考核相挂钩。自评结果:达标。
5、学生评价: 学校出台《新安中学2007届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办法》,全面考核学生的素质,不以成绩给班级、学生排名次。
七、八年级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和学生成长记录册,每学期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自评结果:达标。
6、德育工作:
学校环境整洁优美,布局合理,学习区、运动区、生活区三区划分明显。注重绿化工作,绿化面积8000平米,生均绿化面积8.2平米。学校实行清洁区、团区包干制度和学生义务劳动制度,校园洁净。学校利用校园通道走廊开辟文化长廊,悬挂贤人名言、名言警句,班级开辟文化阵地、绿化角、图书角、荣誉墙,营造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
每学年开展体育节、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等四节系列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占领学生的文化阵地,为学生个性张扬搭建平台。
高度重视安全工作,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健全安全组织机构和各种安全预案,加强安全教育,规范安全管理,近三年来无重大安全事故,2005年被评为苍南县“双十佳平安校园”,2006年代表苍南县接受温州市平安校园验收。自评结果:达标。
7、后勤管理:
严格执行县物价局、财政局、教育局制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收费,对所有的收费项目进行公示,不擅自设立收费项目及标准,制订《新安中学教育收费责任追究制度》,坚决杜绝处室和教师个人乱子收费。严格执行学校制订的《财务管理制度》,及时准确地搞好学校预算,开源节流,节约开支,坚决杜绝新增债务。后勤管理按照“主动服务,文明服务,周到服务,快速服务”的工作要求,为教育教学一线服务,为师生服务。财物管理实行奖惩制度,杜绝财产的人为损失,后勤部门及时做好财产的修理工作,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设备使用率、完好率高,学校多次被县局评为后勤先进集体。
自评结果:达标。
8、师资配备:
专任教师学历符合国家规定,学历合格率达100%,其中高一层次及以上学历达68.1%,中学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5人,中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的56.5%,教师平均年龄33.7岁,年龄结构呈现年轻化,音、体、美、外语、信息技术、心理健康教育等专职教师能满足教学需要,同时配备兼职医务工作人员。自评结果:达标。
9、师德教育:
学校师德教育常抓不懈,每年暑期进行师德培训,开展“讲师德,铸师魂”活动,评比师德标兵,几年来,师德教育取得显著的成效,多名教师被评为学校、乡镇、学区师德标兵,学校被评为市县文明单位,学校办学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一支师德高尚,团结协作,敬业爱生,求实奉献的教师队伍业已形成。未发生教师侮辱、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事件。自查结果:达标。
10、课堂教学:
全校18个班级均配有小媒体,全体教师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建立健全电脑房、班级小媒体管理和使用制度,设施设备使用率高。45岁以下的教师有43人普通话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水平,占专任教师的91.4%,所有教师上课都能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校园提倡讲普通话,写规范字。自评结果:达标。
11、教科研工作:
认真落实“科研兴师、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战略,学校目前有两个县级课题,能较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一个为学校课题,一个为教师个人课题。教研组定期进行集体备课,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全面开展听课、评课、说课“三课一体”的教科研活动。2004学年至2006学年教师撰写的论文,县级获奖55篇,市级获奖5篇,省级获奖2篇,国家级获奖4篇,发表5篇。学校有高级教师1人,县教坛新秀4人,县骨干教师2人,学科名师在本地有一定的影响力。自评结果:达标。
12、校本培训:
学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有比较完善的校本培训制度,学校顺利通过县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的校本校训验收。学校有近、中、长期教师培养培训计划。学校确定“校级学科带头人”,要求他们定期在“教师论坛”或“课改新视野”上发表文章,每学期开出“示范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自评结果:达标。
13、学校规模:
学校占地面积21288平方米,建筑面积3802平方米,绿化面积8000平方米,现有学生972人,共有18个班级,平均每班54人。学校均衡编班,没有分重点班、快慢班、实验班。根据学生生源逐年减少的趋势,逐步实行“小班化教育”。自查结果:达标。
14、校舍场馆:
学校用地面积21288平方米,生均用地面积21.9平方米,校舍面积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3.9平方米,绿化面积8000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8.2平方米,有300米环形煤渣跑道的操场1座,篮球场3个,体育设施基本达到省九年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定标准。学校附近无污染源,四周绿野,环境清幽。自查结果:基本达标。
15、仪器设备:
教学仪器设备、音乐和美术教学器材、体育器材、卫生室器械与设备、劳动和劳技课教学器材等设施达到省定三类标准,使用率高。
学校现有214平米的师生食堂一座,配有现代化的餐具、炊具和餐桌,食堂环境整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定时做好食堂消毒工作和食品安全工作,保障师生就餐安全。
对食堂及厕所自来水工程改造,彻底解决了师生的用水卫生安全问题。使之符合卫生部、教育部有关卫生标准。
学校有1个学生敬老爱幼的社会实践基地和1个劳动教育基地。自查结果:达标。
16、图书馆:
学校拥有1个图书室,藏书约7000册,生均图书7.2册,1个学生阅览室,每学年生均借书量达6册,有一套教学软件和502盘音像资料,专柜存放,专人保管,每年都按规定订齐订足音像器材,逐年递增,能做到定期有效使用。报刊50种,工具书、教学参考书共有80种。基本能达到省定标准,使用率高。自评结果:基本达标。
17、网络设施:
学校建有覆盖全校主要教学场所的校园网,并与县教育城域网连接。有电脑教室1个,18个班级均配备小媒体,做到每班一套,使用率高。每个教师办公室配备1台电脑,供教师使用。基本做到教学管理信息化,学校办公无纸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逐步提高学科教师教学技能、教育科研能力和现代信息素质,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自评结果:达标。
18、教学常规:
学校积极实施新课程,深化新课改,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规定开齐开足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认真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有课时,有教师有评价。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管理常规制度,开展教学常规四项达标活动,提高教师落实教学常规的技能,教学奖惩分明。重视减负提质,对学生作业量、考试次数、作息时间、睡眠时间、教辅用书、学业评价等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真正做到轻负担,高质量。自查结果:达标。
19、德育常规:
学校确立德育为首的观念,“抓德育、促智育、兴体育”成为办学行动方向,在各项活动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把各项活动作为教育的重要平台,不失时机地开展德育教育;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尤其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课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三个主义、三个观念、三个道德的教育。
实行班主任聘任制和德育导师制度,制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制订德育工作规划和德育工作计划,切实加强行为规范教育、养成教育,并与文明礼仪教育、诚信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确立“每个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育人理念,把德育落实于各科教学和学校各项工作之中。学生行为规范,行规教育获得上级领导的肯定。是温州市中学生行为规范达标学校。自查结果:达标。20、校本教研:
积极构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教科研组织健全,每学期以教研组为单位,期初制订计划,组织两周一次的业务学习,45周岁以下的教师每学期必须要开出一节研讨课,同时教研组要围绕预先确定的主题进行研讨。学校目前有两个县级课题,能较好地为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提供决策服务,其中有一个为教师个人课题。教研组定期进行集体备课,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全面开展听课、评课、说课“三课一体”的教科研活动。2004学年至2006学年教师撰写的教科研论文,县级获奖55篇,市级获奖5篇,省级获奖2篇,国家级获奖4篇,发表5篇。
自查结果:达标。
21、科研成果:
近三年教师撰写的教科研论文,县级获奖55篇,市级获奖5篇,省级获奖2篇,国家级获奖4篇,发表5篇。每年汇编教科研论文集1期。建立比较完备的科研档案,有较齐备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资料信息。自查结果:达标。
22、减负工作:
认真执行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有关规定,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减负”措施,对学生作业量、考试次数、作息时间、睡眠时间、教辅用书、学业评价等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学生课业负担合理、适当。认真实施“两课两操”和课外锻炼制度,每学年开展“四节”活动和体育吉尼斯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每位学生至少掌握一项艺术表现技能和两项体育锻炼技能。自查结果:达标。
23、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
学校重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网络建设,作到规范化、制度化,制定学生社会劳动实践活动制度和家长委员会章程。利用校园资源,开辟劳动基地,定期组织学生义务劳动;团总支组织团员走出学校、走进社区等,开展亲近孤寡老人、尊敬老人等活动,以及深入大自然、走访祖国山川等活动,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增强才干、提高觉悟、陶冶情操。各班级每学年成立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召开家长会,组织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方法,交流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和经验等;每学期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普遍性的家访、德育导师对结对学生进行家访,听取家长意见改进学校教育工作。自查结果:达标。
24、后进生转化:
学校本着“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认真开展全员德育。制定后进生转化方案和学生行规管理手册,采取有力措施从制度上约束和防范学生的违法行为;班主任和德育导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和行为引导;心理健康教师不定期的对有关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健全值日制度,值日教师、学生会干部通过加强课间管理净化学校风气。通过帮扶结对、献爱心等活动,关心爱护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家庭困难的学生,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自查结果:达标。
25、生命教育:
生命是自然界的宝贵财富,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的生命教育,把生命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育之中,制定专门的生命教育活动计划,把生命教育融入学校日常教学之中,充分运用学科教学、适度对学生进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把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禁毒教育和环境卫生教育结合起来,通过班团队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载体,如;学生登望洲山、9.18纪念日教育活动,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宝贵和价值。自查结果:达标。
26、质量监控:
学校制订教师量化考核、班主任量化考核机制,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制订《新安中学期末教学奖的若干规定》和后进生转化方案,对学力相对较弱的后30%学生的质量进行监控,教育教学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和健康成长。建立巩生考核机制,严格控制中途流生,每学年巩生率达99.69%以上。自查结果:达标。
27、办学特色:
学校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四节”活动和校园吉尼斯活动每学年雷打不动,学生参加市县学区的各项竞赛,频频获奖,近2年有3人获市艺术节二三等奖,14人获县艺术节一二三等奖,县科学、数学、英语、语文阅读竞赛获一二三等奖25人,县实验操作比赛集体二等奖。学生习作经常刊载在《中学生天地》和《龙港潮》等杂志上,2004年学生足球队参加县“金鑫杯”足球赛获得一等奖,学校田径队参加学区运动会稳获前三的好成绩,2005年学生参加苍南县首届科普素质大赛获团体冠军,4位学生分获一二三等奖。近三年,我校已有15位毕业生被苍南中学录取,2位苍中择校,上全县重点线和普高线的学生212人。学生个性和特长得到和谐发展。学校办学得到上级领导的赞誉,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可。自查结果:达标。
28、德育特色:
学校有音、体、美劳兴趣小组,开展活动正常,通过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等四节活动,强化音体美劳教育,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三年来我校有几十位学生在市县级艺术节获得一、二、三等奖,美术老师余贤翔、劳技老师林美智多次获得优秀指导师的称号。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针对性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每学年聘任新安警区警长为法制副校长,定期开展安全法制禁毒知识讲座,利用6.26国际禁毒日开展禁毒教育系列活动。苍南县司法局来校检查法制禁毒教育给予充分的肯定,在法制禁毒教育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自查结果:达标。
29、教育扶贫:
积极帮助括山中学等薄弱学校,对薄弱学校给予教学和物质上的大力支持。自查结果:达标。30、教研辐射:
学校与望里中学、钱库二中、芦蒲中学、仙居中学等结对,开展教学联谊活动,与周边学校共同提高。2005年钱库学区组织辖区学校校长教导主任来校学习考察教学常规工作,学校在1998年承办苍南县德育工作现场会,2004年金乡学区组织政工干部来校参观考察德育工作,2007年英才高中、望里中学、钱库一二中等学校来校学习习近平安校园建设和学校德育常规工作。学校获得兄弟学校的一致好评和赞誉。自查结果:达标。
第四部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在过去的几年中,新安中学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对照温州市义务教育示范学校的标准,我校已在28条达标,2条基本达标,达到示范学校的标准。但是与许多城镇学校、示范学校、标准化学校还有较大的差距,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
1、教育经费紧缺,近几年,虽然政府对学校投入前所未有地增加,办学条件有明显改善,但难以改变基础设施差的局面。学校建筑面积与标准化学校相差甚远,生均建筑面积不足,教辅用房不齐,图书藏书量严重不足,理化生实验室还达不到标准化建设的要求,硬件条件、办学条件和办学设施的欠缺制约了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学校负债运行,教育经费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
2、地域与经费因素,教师参与新课程学习、交流、培训的机会少,农村学校教师培养和培训存在诸多现实的问题,教师整体水平还难以适应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3、地处农村,教师待遇与城镇学校差距很大,在教育市场化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骨干教师、优秀教师逐年外流,严重影响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
4、教学研究工作还没有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教师缺乏教科研的动力和能力,特别在教科研的行动研究和问题研究的能力上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创建义务教育示范学校是我们自我施压,促进学校发展的一个良好契机,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校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科研、经费来源等方面与一些名符其实的示范学校还有较大的差距,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采取相应的措施,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1、依据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争取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争取有效资金,改善学校硬件、办学条件和办学设施,满足教育教学的要求。
2、立足农村学校实际,完善校本培训和教师培养计划,通过平台搭建、继续教育、常态学习、教学研究、名校结对、片区联谊、四项达标、博客提升等途径和方式,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以适应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3、全面实施“科研兴师、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战略,加大科研力度,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参与已立项的市县级课题研究,注重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的记录、整理和分析,按时结题,以不同形式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4、为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在学校实施第四个三个规划的基础上,将着手制订新安中学中远期发展规划(2008-2020),以“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为办学理念,以“严谨求实,励志创新”为校训,以“务实求真,开拓进取”为校风,努力创建名符其实的温州市义务教育农村示范初中,并在市内外农村中学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