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教育报告(共8篇)
按照党中央、省市安排部署,XXX党委深入贯彻落实XXX省“不忘XX、牢记XX”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议精神和XXX省“不忘XX、牢记XX”主题教育视频推进会议精神,在省委第XX巡回指导组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主线主题,坚持将四项重点措施贯穿始终,“规定动作”绝不走样,“自选动作”务求实效。现将主题教育开展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坚持高站位、高起点,打牢“四个基础”
一是提前谋划打牢政治基础。市局党委将6月份的第一周,确定为主题教育“提前谋划周”,召开市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议,深入学习中央5月13日、5月31日会议精神,6月4日XXX省“不忘XX、牢记XX”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议精神,提出XXX开展主题教育,要在深刻领会“四个迫切需要”“四个必然要求”基础上,发挥好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永葆先进“四个支撑作用”,奠定开展主题教育坚实的政治基础。
二是加强领导打牢组织基础。成立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办公室下设综合、材料、整改、推进、宣传5个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迅速进入角色,奠定主题教育坚实的组织基础。
三是召开动员会议打牢思想基础。按照省委要求和巡回指导组指导,安排“动员部署周”,6月10日,XXX市局召开市局机关及派出机构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议,奠定主题教育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是党课交流打牢理论基础。市局党委书记和党委副书记围绕自学先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建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XXXX,人民立场,讲党课,与干部交流互动理论知识,向干部分享理论心得、理论指导实践体会,打牢主题教育的理论基础。
二、坚持多形式、多层面,强化学习教育
安排“读书班集中学习周”“党性教育周”“警示教育周”,重点强化学习教育。
一是坚持原原本本学。划出“每天至少一小时、每周至少一次阅读”时间硬杠杠,学习必读书目,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目前班子成员《学习纲要》《重要论述》《法规汇编》已通读至少一遍,精读重点篇章多遍。
文库
二是坚持集中研讨学。召开“读书班集中学习周”启动大会,市局党委、支部、党员领导干部集中时间,深度学习重要论述等,进行深度研讨,党委委员、支部委员、部门负责人进行一次学习发言。
三是坚持以上率下学。市局党委班子成员带头自学、参加集中学习、专题讨论,带头谈体会、讲党课,带头参加支部生活、民主评议,带头查找和解决问题,形成上行下效、整体联动的总体效应,引领广大党员向领导学习,促进整个主题教育扎实有效开展。
四是坚持以考推动学。每周部署学习内容,每月推送学习内容、测试题库,组织党员开展阶段性理论学习验收测试,检验学习成果、检验理论素养、检验政治修养。
五是坚持特色教育学。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党员参观XXX市革命烈士陵园展馆,瞻仰“不忘XX,牢记XX”主题雕像。开展先进典型教育。组织观看电影《武陵山上的星光》,参观郑德荣先进事迹陈列馆,收看先进典型宣讲报告和交流视频会。开展形势政策教育。邀请清华大学教授作题为《中国经济路在何方》的当前形势专题讲座。开展法治教育。邀请XXX功承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进行推行“三项制度”、规范执法专题讲座。开展警示教育。观看《边界》《折戟沉沙》警示教育专题片,邀请XXX市纪委监委领导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专题辅导,召开全系统警示教育大会,纪检组长上廉政党课,通报典型案例。
六是坚持活动牵引学。举办“不忘XX跟党走牢记XX铸党魂”主题诗歌朗诵会,举办全系统“不忘XX、牢记XX”“公正奉献”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召开全系统“七一”表彰大会,表彰全系统XXX名优秀党员、XXX名优秀党务工作者,XXX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弘扬先进典型精神,积聚奋进动能。
三、坚持两手抓、两促进,深化调查研究
围绕主题教育与推进工作主题主业主线主责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开展“调研之+”,听看查、座谈交流、个别走访、进行专项服务,点对点、面对面服务。
一是围绕主题主业开展调研。安排“对照党章找差距”,征集问题25条,即时制定整改措施25条。
二是围绕营商环境开展调研。安排“企业调研周”,走进北控等47户重点企业,征集问题30条,即时制定整改措施30条。
三是围绕党建开展调研。安排“党建和扫黑除恶调研周”,走进15个基层工作联系点,走进22个党建联系点、走进基层单位、走进纪委监委,征集问题12条,即时制定整改措施22条。
四、坚持见思想、见根源,深刻检视问题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对照”“四个找一找”的要求,坚持刀刃向内、正视问题,安排“检视问题周”“回头看补短板周”“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周”“民主生活会周”,多渠道、多方式检视问题。
一是座谈检视。发放征求意见表,组织召开座谈会、联席会,“问需”座谈会、“问计”座谈会,党委书记与机关、基层干部座谈会,检视问题55条,制定整改措施55条。
二是对照检视。对照党章党规、省委书记XXX在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议讲话中列出的问题等方面,检视问题128条,制定整改措施128条。
三是“回头看”检视。每周“回头看”、每月阶段总结“回头看”、推进过程中“回头看”,检视问题21条,制定整改措施21条。
四是民主生活会检视。民主生活会前,班子从六个方面梳理问题30项、56条,正在制定整改措施,立查立改。
五、坚持真动刀、真整治,坚决整改落实
始终牢牢把握住“改”这个核心,“改”贯穿始终,边学边改、边查边改。
一是梳理以前问题整改情况。梳理2016年以来省委巡视发现问题,63个已全部完成整改。梳理班子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等方面发现问题22个,已整改完成21个,剩余1项年底前完成整改。
二是整改主题教育检视问题。分类制定整改台账,分责任落实整改任务,分时间分条件进行即时整改、限时整改、定时整改,梳理6月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检视问题155条,已完成整改118条,其余37条正在陆续整改。
三是进行专项整治。召开全市XXX系统警示教育暨专项整治大会,通报典型案例、进行廉政党课,深入推进中央和省委部署的9项专项整治,开展懒政怠政、吃拿卡要、权钱交易、共同犯罪、违规从事营利活动等五类问题专项整治,制定整治措施14条,正在深入整改。
六、坚持健机制、见成效,实化教育成果
将主题教育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体现在工作深化上、工作提速上、制度建设上。在支部自查自评结果上,好评率达到100%。
一是注重理论成果转化。班子成员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11篇,为所在支部和党建联系点党员讲党课14次。全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到位”重要讲话精神,省委书记XXX在“不忘XX、牢记XX”主题教育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精神,市局党委提出年底前,全系统结合主题教育重点工作落实“八个抓好”。
二是注重实践成果体现。市局党委将主题教育与市局“三加一”工作思路、与党建15字目标导向、与扫黑除恶、扶贫攻坚等重点工作紧密融合,工作提速、效果提升,效果明显,稽查查补收入增长,扫黑除恶力度加强,扶贫村全部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
三是注重制度建设。建立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运用机制、限时办结事项办理情况监控机制、连带追责机制等长效机制,将市局党委提出的“三讲三不讲”制度化,成为全市广大干部的日常行为规范。
主题教育总结报告2020_主题教育总结报告2
xxxx的“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在校党委的关心指导下,团委深刻领会上级精神,按照xx发[~]5号文件的有关要求,以“党建带团建”思想为指引,在教育活动的安排和部署上吸取了我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和有关做法,结合学生团员的特点和当代青年的思想动态,以及我校“三风”(教风、学风、校风)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在整个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做到了宣传发动到位,学习部署到位,工作措施到位,目标考核到位,在各级团干部的大力配合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了此次教育活动严格按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思想认识到位,指导思想明确,宣传发动深入
按照xx团委的要求,我校的教育活动从去年年底开始至今年2月底结束,期间正逢期末考试的紧张复习迎考阶段,又间隔了一个寒假,可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目标高,难度大。团委副书记顾青同志参加了华东管理局的动员大会之后,立即向校党委作了汇报,取得了上级对此次教育活动的关心和支持。之后团委立即召集团干部中的精兵强将,成立了教育活动的推进小组,并首先在团干部们中宣传此次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团员青年中的发展和延伸,是广大团员青年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提高我校青年的政治思想素质,促进“三风建设”的发展和落实“xxx”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推进小组的第一次例会上,顾青同志明确要求全体工作人员按照“抢时间、逼成效、围绕中心指导思想扎实开展工作”的指导思想开展活动,并发动大家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在最短的时间内研究制定出了切合我校实际、符合活动要求、可操作性强的《活动方案》,并编印了《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团支部工作手册》,连同有关材料迅速下发到各个团支部中要求组织学习。~年12月29日下午,我校教育活动的动员大会正式召开,顾青同志宣读了《民航上海中专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并对所有共青团员进行了动员;校党委书记孙莹同志在会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她阐述了此次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客观分析了我校团员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指明了我们教育活动的正确方向和所需要达到的目的,她的发言鼓舞并激励了我校全体团员积极投入到此次教育活动中来。在宣传动员阶段,团委动用多种载体和传播媒介大力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实现了宣传工作在校园内的全覆盖。除了传统的黑板报、海报、横幅、校报等之外,还使用了写真展板、移动展板、电子显示屏等新载体。尤其是针对青年人喜欢上网的特点,注重发挥校园网的传播优势,在我校的外部因特网()和内部局域网上同时开辟出了“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专栏,不断更新增加大量的信息资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团委《蓝天周报》编辑部成功地注册了“中国教育发展网”()上的“教育采编站”,一些学生记者团同学采写的有关此次活动情况的通讯稿件也陆续在网上发表,此次活动的报道借助网络的优势在时空上得到更大的突破。教工团支部也利用电子邮件形式进行了教育活动的心得体会的交流。我校还及时向全校师生和上级团委汇报活教育动开展的具体情况,整个活动期间共编印《简报》十期,总字数近二万字。
二、认真部署学习,着重提高认识,工作措施到位
在三个阶段的教育活动过程中,团委认真贯彻布置了各个环节的工作。活动开展以后,团委重新进行了团员信息的登记工作,详细掌握了各团支部的基本状况,特别是将流动团员纳入了教育管理的范围,重新组建了教工团支部,并向有学生团员参加实习的全国二十家民航单位团委发函,希望他们能吸收这些流动团员参加教育活动,努力扩大教育活动的覆盖面。共计1150名在校学生团员和24名教工团员参加了我校的教育活动。在学习教育阶段,团委推荐了《专题学习书目》、《~年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活动推荐书目》、《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录》,编印了“党团知识自测题”等;同时,以团支委为核心,各团支部掀起了《团章》学习的热潮,各级团干部们带动全体团员学习《教育读本》,深入领会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各支部本着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原则,召开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一些支部还围绕本支部自身建设与活跃团支部工作的问题,由团员自己提出意见与建议,认真展开讨论;各支部还开展了“新时代新风采”团员标准讨论活动。顾青同志在放假前召集全体团干部进行了培训,开学后又给团干部们开了团课并组织大家学习。由于工作措施保障得力,大部分团员完成了“五个一”,即:写一篇学习心得、做一套自测题、认真学习一遍《团章》、参加一次志愿者服务、填写一份《寒假学习情况记录》。
三、加强领导督察,建立考核制度,活动形式多样
团委建立了教育活动领导责任制,在《活动实施方案》中,明确了顾青同志为此次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各支部的团支部书记为本支部活动的第一负责人,并详细指明了基层团组织的任务,要求各支部将各个时期具体任务的完成情况认真填写在《工作手册》中,在自我教育、自我验收的同时要自觉接受上级的督察和指导。在每一阶段的转段之前,团总支要认真检查各支部工作完成的情况,并提出评议意见;推进小组的成员要检查团总支工作的完成情况,并将最新的会议精神和活动要求布置传达下去,这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了教育活动严格按时间节点得以顺利完成。在活动全部完成之后,将对各支部按四大项标准进行达标支部的评定,对于在教育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团支部,要总结交流工作经验并进行推广;对于不合格支部,要制定整改措施并责成负责联络的团委干部做好帮教指导工作,直至达标为止。要把此次活动的考核成绩作为学期星级支部评选和团员评议活动以及团内推优活动的主要参考指标。除了理论学习之外,团委还组织广
主题教育总结报告2020_主题教育总结报告3
xxxx的“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在校党委的关心指导下,团委深刻领会上级精神,按照xx发[~]5号文件的有关要求,以“党建带团建”思想为指引,在教育活动的安排和部署上吸取了我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和有关做法,结合学生团员的特点和当代青年的思想动态,以及我校“三风”(教风、学风、校风)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在整个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做到了宣传发动到位,学习部署到位,工作措施到位,目标考核到位,在各级团干部的大力配合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了此次教育活动严格按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思想认识到位,指导思想明确,宣传发动深入
二、认真部署学习,着重提高认识,工作措施到位
在三个阶段的教育活动过程中,团委认真贯彻布置了各个环节的工作。活动开展以后,团委重新进行了团员信息的登记工作,详细掌握了各团支部的基本状况,特别是将流动团员纳入了教育管理的范围,重新组建了教工团支部,并向有学生团员参加的全国二十家民航单位团委发函,希望他们能吸收这些流动团员参加教育活动,努力扩大教育活动的覆盖面。共计1XXX名在校学生团员和XXX名教工团员参加了我校的教育活动。在学习教育阶段,团委推荐了《专题学习书目》、《~年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活动推荐书目》、《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录》,编印了“党团知识自测题”等;同时,以团支委为核心,各团支部掀起了《团章》学习的热潮,各级团干部们带动全体团员学习《教育读本》,深入领会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各支部本着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原则,召开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与。一些支部还围绕本支部自身建设与活跃团支部工作的问题,由团员自己提出意见与建议,认真展开讨论;各支部还开展了“新时代新风采”团员标准讨论活动。顾青同志在放假前召集全体团干部进行了培训,开学后又给团干部们开了团课并组织大家学习。由于工作措施保障得力,大部分团员完成了“五个一”,即:写一篇学习心得、做一套自测题、认真学习一遍《团章》、参加一次志愿者服务、填写一份《寒假学习情况记录》。
三、加强领导督察,建立考核制度,活动形式多样
团委建立了教育活动领导责任制,在《活动实施方案》中,明确了顾青同志为此次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各支部的团支部书记为本支部活动的第一负责人,并详细指明了基层团组织的任务,要求各支部将各个时期具体任务的完成情况认真填写在《工作手册》中,在自我教育、自我验收的同时要自觉接受上级的督察和指导。在每一阶段的转段之前,团总支要认真检查各支部工作完成的情况,并提出评议意见;推进小组的成员要检查团总支工作的完成情况,并将最新的会议精神和活动要求布置传达下去,这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了教育活动严格按时间节点得以顺利完成。在活动全部完成之后,将对各支部按四大项标准进行达标支部的评定,对于在教育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团支部,要交流工作经验并进行推广;对于不合格支部,要制定整改措施并责成负责联络的团委干部做好帮教指导工作,直至达标为止。要把此次活动的考核成绩作为学期星级支部评选和团员评议活动以及团内推优活动的主要参考指标。除了理论学习之外,团委还组织广
大团员在整个主题教育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团日学习、主题活动、风采活动展示等,如:大型报告诗剧《青春情怀》观后感征集活动、“团员增意识,青春献民航”主题海报评比活动、“学风建设”格言征集活动、“诚信考试承诺书”签名活动、百名团员龙华烈士陵园入团宣誓活动、“向山区孩子捐一本好书、献一份爱心”活动、寒假志愿者服务活动、空军战斗英雄韩德彩中将报告会、“捐一份真情,献一份爱心”——资助贫困学生主题活动、“青春拥抱阳光,团旗见证成长”诗歌朗诵会等,形式丰富多样的活动吸引了广大团员和入团积极分子的热情参与,活跃了基层团组织工作,激发了团员青年的活力和激情,增进了年轻人的情感交流和思想沟通,强化了共青团的凝聚力,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认真进行,找准突出问题,建立长效机制
一、芬兰基础教育概况
培养目标科学。根据1998年芬兰的基础教育法, 九年义务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授儿童生活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使他们成长为有基本知识和技能、有道德、热爱生活、乐于探索的社会成员。
课业负担轻。芬兰学校每年上学190天, 8月中旬开学, 次年5月底结束。有秋季假、圣诞节假和家长陪同的一周滑雪假, 任何假期都不给学生留作业。
考试评价体系健全。在义务教育结束时并不进行全国统一考试, 学生可以申报5个志愿继续升学。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体育或护士学校, 根据学生各学年成绩及面试结果决定是否录取。占毕业生53%的学生入普通高中, 33%入职业高中, 4%上第十年级, 为能升入高中以补习为主, 仍有8%不愿直接升入高中学习。
教育经费充足。芬兰法律规定, 中央政府根据各年级的学生数目拨57%的管理经费, 城乡政府负担另外43%的费用。从2001年开始, 芬兰教育经费约占GDP的7%, 占国家预算中达15.5%, 每年还以7%以上的速度递增, 即使是在经济衰退的时候。
二、芬兰基础教育取得举世瞩目成绩的原因
(一) 对历史悲剧的反思, 是芬兰教育取得成功的历史基础
历史烛照现实。12世纪前, 瑞典对芬兰发动“十字军远征”, 芬兰成为瑞典一个省。1808年, 沙俄与瑞典争霸, 芬兰沦为战场, 瑞典战败, 芬兰又受俄国殖民100多年, 直到俄国十月革民胜利之后才宣告独立。
800余年的殖民统治, 成为了芬兰人永远的痛。要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只有让国家强大, 而教育是强国的唯一路径, 这几乎成为芬兰人的全民共识。所以, 芬兰的历届政府, 都高度重视教育。在考察交流中, 芬兰的老师谈起这一段历史, 脸上所显现出的坚毅, 就是最好的注脚。
(二) 对外部环境的重视, 是芬兰教育取得成功的现实基础
教育, 从来都不是脱离外部环境的独立存在。芬兰人深刻地意识到外部环境对教育的影响, 从社会环境物质和人文环境角度, 对教育是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浸润:
一是物化环境因素。芬兰的各种建筑设施, 都考虑到了教育的因素, 红白黄三种主色调, 配合大海的蔚蓝, 点缀以四周的深深浅浅的黄, 在一碧如洗的天空下, 就是一幅色彩鲜艳的油画。置身画中, 芬兰的学生, 就像过着都市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他们脸上洋溢的生活的幸福、学习的喜悦, 都深刻的阐释着, 教育就是环境熏陶。
二是人文环境因素。教育的本质是感染, 芬兰的成人, 都在用自己的方式, 默默地感染每一个儿童。他们非常喜欢读书看报, 公共汽车上、地铁里、公园的长椅上, 少见玩弄手机的“低头族”, 那些读书读报的人, 比比皆是。我们在松鼠岛参观, 在芬兰冬日的阳关下, 郁郁葱葱的林木下, 周遭黄叶飘零, 一个30多岁的爸爸斜倚在大树下看书, 尚在手推车的约莫2岁的孩子, 也像模像样的捧着一本绘画书, 父子两人, 沉浸其中, 一只呆头呆脑的松鼠, 似乎嗅着书香, 这一幅画, 已经留驻心中, 成为一道永远的风景。
(三) 不让每个孩子掉队, 是芬兰教育取得成功的理念基础
教育公平是芬兰教育成功的基石, 也是芬兰教育政策的核心价值。 “我们非常需要各种不同的人才, 所以, 我们必须尊重每个独立自主的个体”, 这是芬兰人经常说的一句话。在教育实践中, 他们不会过早对孩子进行排名、筛选, 贴上各种标签, 不鼓励也不强调学生从小就与人竞争, 在压力下学习, 而是耐心启发、协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 建立起终生受用的积极学习心态。
芬兰还致力于“把可能的‘迟缓者学习’降到最低, 以避免这些在学校的弱势者最终成为社会上的潜在问题或犯罪制造者”。所以, 他们以政府的名义, 拿出专门的资金, 进行个别化的辅导。以至于有专家说: 芬兰不是砸更多钱办教育, 而是选择“专注”策略, 把资源配置在“最需要的地方”, 也就是初中和学习迟缓者身上。在OECD (经合组织) 国家评比中, 芬兰是运用教育资源最有效率的国家之一。
(四) 优秀的教师, 是芬兰优质教育的人力资源基础
由于国家重视教育, 教师的工作得到社会的广泛尊重和普遍认同。 芬兰教育法规定, 所有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教师, 都必须具备硕士以上学历 (这是全球最严苛的规定) , 并通过教师资格考试, 才能申请教师职位。高中生毕业申请师范学校时, 除了要看在校成绩, 还必须通过层层面试, 确认有教学热诚与创新思维, 才能挤进录取率仅10%的师范窄门。
芬兰教师享有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工资待遇, 在平均税前工资2200欧元的芬兰, 教师的平均税前工资达到2800欧元, 基本上可以让教师过上 “比较体面的优质的生活” (翻译的话) 。
芬兰教师的职业更换很少, 大约有85%的老师终身从事教育。据报载, 某芬兰教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如果有一天他辞职, 一定不是薪水的原因, 而是他被剥夺了这样的专业自主权。事实上, 选择教师职业的人, 内心深处都有某种道德使命的驱使, 他们希望通过教育帮助人们, 促进社会发展。
为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更新知识, 各教育机构鼓励教师开展积极地自主学习和研究, 免费为他们提供在职或脱产培训以及攻读学位。 芬兰10所综合大学均有教育学院, 这些学院除开设常规课程外, 还根据教育改革需要, 增设了教育咨询专业。
(五) 个性化的课程设置, 是芬兰教育取得成功的实践基础
与我国现行课程设置相比, 芬兰基础教育课程设置颇具“弹性”, 主要体现在:
国家规定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公共科目 (与我国类似) 和各科目的课时分配, 地方政府和学校对于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等具有一定的决定权, 教师拥有教材选择权, 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选修其他科目。
这种弹性课程设置, 具体表现为个性化。我们在考察一所12年一贯制学校的时候, 刚好遇到部分学生参加个性化学习:一批学生在学习法语, 还有一批学生在学习烹饪和机械制造。我特别关注了学生在机械模型制造的学习流程:老师布置制作任务, 学生根据爱好分组, 小组设计图纸, 分工合作利用机床加工制造, 教师组织评比。在整个过程中, 老师的干扰极小, 学生的创意被充分激发出来, 一个小组设计出了一辆超人汽车, 还利用到了“空气力学” (翻译是学工程物理的研究生, 他告诉我, 对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而言, 知道这个概念已经很了不起了) 。
三、芬兰基础教育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一) 对国家而言, 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经费支持
毋庸讳言, 中国的近现代历史以及当下的国际环境, 与芬兰何其相似,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夙愿, 但梦想到现实之间, 舍教育而能谁?
芬兰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教师, 高专业化带来的高收入、高幸福指数。我国的教育经费投入总数并不低, 但主要用于硬件设施设备的建设, 多年来, 已经取得显著的成绩。但由于我国当下教师的收入普遍还不够高, 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普遍偏低, 导致一些高素质人才不愿进入教师队伍, 现有的教师队伍流动较大, 特别是近年来男教师数量逐年降低, 对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有着明显的制约。
所以, 国家对教育的投入, 一方面应继续关注校舍和环境, 另一方面, 要着力于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鼓励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教育情怀持久的人才进入教师队伍, 推动教育的更快发展。
(二) 对于教育行政部门而言, 减少干预, 进一步发挥学校的核心作用
芬兰学校的行政考评很少, 但校长让热爱办学, 教师热爱教学, 家长积极配合, 社会大力支持, 学生也就乐学好学, 最后学得轻松, 学得有效。询问教育管理者, 他的回答让我颇感惊异:我们信任校长, 就不会考评校长;校长信任老师, 就不会考评老师。当然, 也不是完全没有考评, 在DEUTSCHESCHULE (德育综合学校) , 我们恰好遇到一个来自德国的考评团, 他们要待一周时间, 对学校的办学情况, 进行考评, 主要是与校长、老师、学生、家长座谈, 了解办学的难题, 最终目的, 是决定用什么方法来帮助, 而不是测定等级。
可喜的是, 武侯教育早在去年就已经开始研究简政放权, 提高管理效能的研究、思考和行动, 必将进一步激发校长的办学积极性, 必将推动学校的特色与内涵发展, 在全体武侯教育人的努力下, 创建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教育强区的目标, 指日可待。
(三) 更重要的是, 对于学校而言, 理清办学理念, 拓展办学思路, 整合课程设置, 提升学校品质
1.是让“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生根
在办学实践中, 要摒弃就急功近利的思想, 从学生的心理关爱出发, 以学生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为最终只想, “不落下任何一个学生”。
“以人为本”理念需要以符合学生心理期待和适应学生兴趣特长的多样化课程为支撑, 积极整合各种资源, 在学校开设适合更多孩子的校本课程, 用课程引领发展, 用课程成就人生。
2.让“教师幸福”的管理理念落地
没有幸福的教师, 就没有幸福的学生。学校应在有限的条件下, 关注教师的职业幸福, 创造条件让教师感受到职业的幸福, 如开展教师职业生涯回顾展、教师教育文集、教育故事的整理与出版等, 让他们牢记教育情怀, 永葆教育激情。
3.让“学生自由”的育人理念开花
自由与创新是孪生兄弟, 但自由不是决堤的河水, 而是在河堤的限制内的有序流动。学生自由, 指的是让学校设置让学生感觉更温馨舒适的环境, 不给予太多的限制, 爱学校, 才会爱学习, 爱学习, 才会爱生活, 而爱生活, 才会有创造。
[摘要] 在中国家庭教育中, 父母用“看看别人家的孩子”这句话来教育孩子,已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本文采用访谈的方式,用目的性取样的方法选取了30位访谈对象就这一现象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父母为了激励孩子,常采用“别人家的孩子”这种教育方式,且“别人家的孩子”多以正面的形象出现,被教育者对这种做法多持反感的态度,但并没有表示以后自己会放弃这种教育方式。鉴于此,笔者从激励教育的角度出发,分析父母热衷于这种看似有效,实则南辕北辙做法的原因及其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激励教育 别人家的孩子
·【中图分类号】G78
作者简介 杨梦萍(1990—),女,安徽安庆人,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助教;张少良(1989—),男,山西河津人,西安石油大学,助教。
一、问题的提出
继2011年一篇名为“别人家的孩子”的帖子爆红网络后,2013年,一幅同名的漫画也迅速走红网络,从中小学生到成年人,似乎都对“别人家的孩子”这个话题有很多苦要诉。有杂志曾在全国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开展了一项调查,在给中小学生的调查问卷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爸爸妈妈给你一个新世纪的承诺,你最希望得到什么?” 在3671个孩子的回答中,有54.67%的孩子希望“爸爸妈妈别老说别的孩子比我强”。[1] 从这一数据也可以看出,这样的比较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是十分普遍的。但是从网络热议的内容可以看出,家长的这种教育方式并不被孩子们认同,轻则引起孩子的反感、叛逆,重则伤了孩子的自尊心。笔者通过文献检索发现迄今为止尚没有对这一现象的研究与分析。鉴于此,笔者尝试用质的研究方法,从家庭教育相关领域出发,对这一现象进行实际调查与理论分析。
二、研究方法与资料的收集
(一)研究方法
为深入了解“看看别人家的孩子”这一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笔者采用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采取目的性取样的方式,选取自己从中学到研究生各个学习阶段的同学作为访谈对象,以获得更多的访谈资料。
(二)访谈工具
根据研究的需要,笔者在实施访谈之前设计了六个基本的访谈问题:(1)你的父母经常用“看看别人家的孩子”这样的方式来教育你吗?(2)“别人家的孩子”一般是以怎样的形象出现的?(3)你对你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持什么态度?你是怎么做的?(4)能简要向我们描述下你印象比较深的父母说的“别人家的孩子”的例子吗?(5)你觉得父母这种做法对你有什么影响?(6)如果你是家长会这样做吗?为什么?
(三)资料的收集
访谈对象是笔者从中学到研究生各个阶段的同学,共计30名。之所以选择对成年人进行访谈,就是考虑到父母的这种做法一般在孩子的早期生活中比较普遍,他们在经历了这个阶段并且到成年之后应该会以更为理性的态度思考这个问题。研究者通过网络以及电话访谈的方式,在向受访者表明研究意图之后,根据预先准备的问题对其进行访谈。通过对受访者的回答进行分析,试图从体验者的角度出发分析“别人家的孩子”这一现象的现实情况。
三、有关“看看别人家的孩子”的调查结果
(一)“别人家的孩子”多以正面形象出现,个别作为反面教材
在访谈中,受访者们的反映和网络上大多数人的反映相似,均对“别人家的孩子”记忆犹新。既然“别人家的孩子”是在家庭教育中司空见惯的现象,那么这些“别人家的孩子”到底是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的呢?从访谈结果来看,“别人家的孩子”多是以正面形象出现,“他”具备如下几个特征:一是学习成绩好,二是听话懂事,三是生活习惯好,总之是集中了所有的优点。正如一位受访者的回答那样:“他们一律都是非常优秀,哪方面都值得钦佩,是永远的学习榜样。”除了这些千篇一律的正面形象之外,“别人家的孩子”也有个别是以负面典型出现的,一位受访者回答:“由于我小时候表现一直比较优秀,家长经常告诫我少跟别人家的谁谁谁接近,怕我跟他们学坏了,现在回过头来看也没想象的那么严重了。”从受访者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别人家的孩子”要么就是高不可攀的形象,要么就是被父母打入冷宫的不可接触者。
(二)父母的比较方式不合理
家长在使用“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时,其实是在做比较。通过调查发现,家长的比较方式不合理,主要有三种倾向:一是将“别人家的孩子”完美化;二是比较过于片面化;家长会拿“别人家的孩子”的长处与自己家孩子的短处比。三是选取比较对象的随意性;家长可能认为优秀的孩子都可以拿来当作榜样激励孩子,而常常忽视了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给孩子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从调查结果看,这类比较典型的就是拿电视节目中优秀的同龄的孩子来作为“别人家的孩子”。
(三)父母希望借“别人家的孩子”达到激励的目的
在访谈的过程中多数受访者表示,父母借助“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教育的做法一般都是在自己年纪比较小的时候,随着慢慢长大父母虽然还会这样做,但毕竟少多了。那么父母在求助“别人家的孩子”时出于何种动机?通过访谈发现,父母一般会在两种情况下求助于“别人家的孩子”,即自己家的孩子表现令他们失望时或者别人家的孩子表现令他们羡慕时。而父母惯用的话语总结起来无非就是 “别人家的某某表现那么优秀,你怎么就不向人家学习”。对父母这种做法的动机,一位受访者的回答比较有代表性:“我也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自己那時比较小可能没有自我激励的意识,父母这样做也就是为了激励我上进,因此就采用了这种激将法。”因此可以说父母求助“别人家的孩子”目的是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激励教育。
(四)受访者大多反感“别人家的孩子”这种教育方式
父母求助“别人家的孩子”以期达到激励自己家孩子的目的,那么实际结果如何?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整理,可将受访者的态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虚心聆听,认可父母的用心,;第二类是无所谓,对父母的这种做法不予理会,依旧我行我素;第三类是反感,有些反抗情绪。其中一位受访者对父母的这种做法反应比较激烈,他回答:“自己的个性较强,在父母这样说的时候我就一个劲地顶撞,最后大家都很不开心。”从现实情况看,大部分人都是采取第二种和第三种态度。由此可见,父母虽然都是抱着激励孩子的良好心愿,但是孩子往往并不领情,有时甚至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endprint
(五)受访者将会审慎使用“别人家的孩子”
从调查结果来看,受访者都有类似的被比较的经历,且都不能很好地接受这种教育方式,那么将为人父人母的他(她)们在将来的家庭教育中会怎样做呢?受访者们对“如果你是家长会这样做吗?”这一问题的回答基本上趋于两类:第一类是不会比较,原因是认为自己曾经深受其害,不想再让孩子吃这方面的苦,有的受访者对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入,提出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还有的受访者提出只要孩子比昨天的自己更优秀就好。第二类则依旧进行比较,一位受访者回答道:“既然在这种比较的环境中,跟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就是没办法的事情”,表达的是一种无奈的适应环境的做法。也有人认为只有跟别人比较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差距,但是比较时会注意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从中可以看出不论是持哪种观点,这些受访者在对孩子进行比较的态度上都表现得更为理性和谨慎,更加注意比较的艺术性及其对孩子的促进作用。
四、关于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该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父母为什么会热衷于这种做法?它有着怎样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来应对?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本文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的思路来对这一现象进行讨论和分析。
(一)“看看别人家的孩子”的教育实质
“看看别人家的孩子”,从这一话语本身不难看出,其发起者是父母,而发起对象则是自己家的孩子,其发生环境则是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而其目的则是为了激励孩子。激励的相关理论应用于教育,就构成了教育激励。“教育中的激励包括两个方面:对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的正确思想和行为加以强化,使其不断巩固成为习惯;对学生的错误思想与行为进行批评,培养其羞耻心与忧患意识,从而使其发展步入良性轨道”[2]。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常常对孩子说的“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倾向于一种“激励式的比较”,目的是让孩子感到羞耻进而激发其上进心。对此,许多受访者也明确认识到父母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想要激励自己上进,父母求助“别人家孩子” 的动机是为了对孩子进行激励教育,这也是本文从家庭激励教育的角度分析“看看别人家的孩子”这一现象的原因所在。
(二)父母热衷于这种教育方式的原因分析
在认识到“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实质是一种激励教育之后,我们可能会疑惑:在家庭教育中进行激励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可以对孩子进行物质或精神奖励,或者也可以通过赏识教育的方式激励孩子,但为什么很多家长单单热衷于采取“看看别人家的孩子”这种激励方式呢?这首先是与我们国家的整个文化氛围相关的,翟学伟曾对中国人行动的逻辑进行过实证研究,他认为:“面子是任何一个在中国生活过的人或接触过中国的人都能感受到的一种文化心理现象。”[3]在这种面子文化的影响下,很容易催生家长的攀比心理,孩子优秀在家长看来是会很有面子的事情,反之则是一件很丢面子的事情。另一方面这也是与我们的主导教育思路相关联的。刘云杉教授指出:“因材施教是千百年来中国教育最基本的出发点,落实到教育中应该是‘扬长避短,然而在我们的学校甚至家庭教育中却成了‘改短,‘扬长则近乎成为奢想。”[4]这种“改短”教育的盛行必然会导致家长只看到孩子的缺点而看不到其优点,从而一味要求孩子向那些更优秀者看齐。
(三)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分析
通过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虽然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但更多的却是带给孩子消极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影响孩子自我概念的形成。自我概念指的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自身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状态的知觉和主观评价。[5]自我概念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进行社会比较,但是如果我们选择了一个不恰当的比较对象进行比较时就无法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在孩子还没有很好建立起完整自我概念的时候,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很多来源于大人的看法。此时,如果父母一味地拿“别人家的孩子”作为榜样激将孩子,很容易给孩子传递一些负面信息,孩子会认为我不如别人,我能力不足,久而久之便会产生挫败感,从而失去信心。二是对孩子的性格产生不利影响。父母采取这种教育方式无疑会让孩子学会争强好胜,要比别人强,激励孩子积极进取,但因为做法不当却往往产生南辕北辙的效果,轻则带来孩子的自卑和孤僻性格,重则造成孩子的叛逆甚至仇恨嫉妒心理。在访谈过程中,受访者也表达了对“别人家的孩子”讨厌、憎恨、无奈、厌烦等负面的情绪。
(四)建议
1.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结合使用
在家庭教育中的比较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纵向比较,即以孩子的现在和过去进行比较,一是横向比较,“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正是这种比较方式。而我国自古就有“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警言,可见与他人比较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但是家长在运用这种激励法时要注意科学性。要学会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结合使用,通过纵向比较看到自己孩子的进步。在进行横向比较的时候,应该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和性格特点的前提下,选择适合孩子的对象进行科学客观地比较。
2.从个体需要出发实施针对性的激励教育
激励的针对性原则指的是针对实际进行激励的原则,只有对激励的对象和激励的环境有较彻底的了解,并据此进行激励,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6]首先,激励指的是激发某种内在的动机,而需要是引发动机的内在条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按照强弱和先后出现的次序依次排列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任何一种需要的浮现的可能性,取决于更具优势需要的满足状况与否。[7]家长在采取激励方式的时候,应当了解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需要,同一个孩子在不同时期的需要也不同。
转眼间我的实习生涯即将结束了。几个月前,我带着对教师职业的神秘感,踌躇满志地来到临湘实验学校,经过半年的实习后,我终于尝到了当老师的酸甜苦辣,并学到了不少东西。我觉得这次顶岗实习之行我没有白来,我在这一个学期学到的东西比我大学三年学到的东西还要多。我们在大学校园里虽然学习了专业课知识、美术教学法和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知识,但那毕竟都是纸上谈兵,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学以致用,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而在这次的实习过程中,我们所学的知识终于得到了实践。回顾这段时间的顶岗实习工作,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虽然平时觉得我们没有主课老师那么忙碌,但自己真的实践后就觉得并非想象中的容易。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更是人生百味在其中。下面我就谈谈半年来美术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心得。美术教学心得
美术,从字的意义上可以解释为:美的艺术。一些朋友对美术的认识不够,以为美术只是纯粹得画画,其实这是错误的理解。美术包括的东西是离我们最近最实际的,每天当我们一睁开眼睛看到的房屋属于美术里的建筑艺术,再到生活用品的包装设计,人们服装的打扮设计,大自然的颜色,书艺术等等,都属于美术的范畴。小学生学美术,很多人认为只要学会画几个人,画几只动物,涂涂颜色就行了,其实不然。如果学生不喜欢学或学得很累,就会以致于一见上美术课就头痛,甚至在美术课无聊地打发着时间,美术教学就很难顺利地进行下去。在课前和课后,我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既能学习美术基础知识,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实习期间,我主要负责二年级三个班级、三年级一个班级、四年级一个班级、五年级一个班级和六年级一个班的美术教学,各个班级的管理工作以及学生的状况也均有不同,这就要求老师的教学要计划周密,因人而异,采取令学生易学、好学的途径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达到教学效果的事半功倍!按照《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好周密详细的教学计划。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通过指导老师的审查后,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上网查找好的教学材料。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能按照计划进行教学。开展以鼓励性的美术学习评价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坚持 向指导老师学习、请教。美术这门学科是一门激励人兴奋的学科,没有语文学科的诗词海洋;没有数理化学科的试题海洋;也没有英语学科的语法海洋;更没有政治学科的理论海洋。美术是具有趣味性的学科,它要通过实践来掌握知识,它通过想象力和造型力完美地相结合。而对于初到美术海洋的学生们,对于美术方面的知识似懂非懂,如果把太多理论注进他们的脑袋里,他们会对美术产生厌恶和憎恨,如果把美术知识化为游戏和故事,并且还能让他们亲自接触实物,他们会对美术非常感兴趣。所以美术教师要处理这些细节,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应准备好备课准备教具。
罗曼·罗兰曾说过:“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北师范大学的杨景芝教授曾说过:“儿童时期的绘画活动是他们进行的游戏,也是用来进行交流、表达认知、抒发情感的工具。”面对低年级孩子,这时候的美术课对于他们是新鲜的,而在我的美术课堂教学过程该如何引导他们,让孩子们的情感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不是像以往的美术教学中在条条框框的规则中抑制了他们的细想感情成了我思索和考虑的问题。于是我在美术课堂中美化教学环境,感受课堂乐趣。千篇一律的课堂环境令学生有些环境疲劳,学生对于只要是能走出教室的课堂都十分兴奋,比如音乐课,体育课,计算机课等,因此我想,如果给美术课堂也换个气氛,是否课堂效果会更理想呢?于是在《大嘴巴》这一课中,我请几位学生上台拿着课前做好的教具情境表演,很快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接着,我把学生分成小组,探索“大嘴巴”的制作方法,小朋友把制作好的教具一点一点拆开寻找答案,这就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不仅让课堂生动有趣,也趁机让他们在快乐中完成作业。这一课,我收到了甚好的教学效果,孩子们开始期待下一堂的美术课了。“兴趣是求知的源泉,学习的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条件。孩子的求知欲望一般都很强,除了书本外知识外,他们更想了解的是课外知识,对于大千世界他们总是充满了好奇,利用孩子的这个特性,在课堂中,我通过互联网,让学生看到更多相关的知识,让他们了解更多的知识层面,使课堂不至于因为课本的局限而过于沉闷,在第五册的《鸟之王》中,由于中年级孩子受年龄的限制,所认识的仅止于生活中常见的几种鸟,其实神鸟的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鸟有许多不同,也为了让学生生动地画出神鸟的形象,我搜索了各个艺术家创造出的神鸟形象,将其形象展示于学生欣赏,并配上解说,一下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整个课堂的积极性便调动了起来。但是虽然如此,电脑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也要有分寸,它不能包含美术教学的全部,因为我们知道美术课包括的内容很多,如:手工制作、写生绘画、欣赏等等,这些电脑都代替不了,我们更不能因为多媒体而忽视了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因此,我们作为美术老师应该正确地利用电脑多媒体,扬长避短,让电脑多媒体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考察报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考察报告 XX市心理健康教育考察组 二oo五年三月
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在校园生活中也日益凸显出来。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我市亟待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为此,市委、市政府、教育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20xx年3月18日,市政府何炜副市长带队,由教育局杨红局长、张跃进副局长参加,包括市党办、政办成员和教育局有关科室人员组成的XX市心理健康教育考察团一行赴浙江省XX市、我省XX市考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考察团一行在当地教育局领导的陪同下,到实践经验丰富的学校听取介绍、参观校园、搜集资料,获得了一份份鲜活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受到了心灵启迪,开阔了教育视野。
浙江省XX市有78万人口,是一隶属于XX市的县级市。作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沿海经济开放城市,该市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经济发达,并且已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为浙江省“教育强市”。近几年来,该市以“学校试点探索,园区实验攻关,全市区域推进”为基本思路,大胆实践,取得了区域性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经验,形成“科研引路,行政搭桥,园区示范,区域推进”的心理健康教育园特色。其成功经验先后被《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浙江日报》、《中国教育报》所报道,受到教育部和中央教科所的领导及专家的充分肯定。概括起来,XX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园区经验是:营造一种氛围,把握两条主线,做好三个落实,加强四个渗透,突出五个结合,抓好六个环节。即:全方位区域性整体推进主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对全体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和对少数心理障碍学生进行补救性心理辅导这两条主线;做好组织落实、计划落实和措施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到团队活动中、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和渗透到家庭教育中;全面教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心理辅导教育与全体教师相结合、校内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学校日常教育活动相结合;抓好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设立热线电话和知心信箱、建立心理辅导室、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等。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机制,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运作;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模式,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质量;积累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经验,促进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转变了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和能力;锤炼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和知名度。XX市实验中学的“以辅导教师、专门渠道为‘精’,以全员参与、全面覆盖为‘气’,以课题引领、学术研究为‘神’,以校园文化、关注心灵为‘韵’”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操作要领令人印象深刻。而春晖中学的“学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及“学校文化引领”的教育思想更让人难以忘怀。
XX市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早。早在20xx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时,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已全面启动。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开始显现。该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了教育部督查组、省教育厅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该市各级领导重视,努力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拥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在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为突破口,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搭建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其中,XX市金山路小学实施的“小学生性格优化教育”实验、铜陵十二中的“一体两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家长为两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和十二项举措、铜陵二中的“语文学科教学研究学生心理方法”令人颇受启发,很有借鉴意义。特别是铜陵一中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夏冰作的个案处理的经验介绍令人深受感动,不能不让人为这位从教才两年的年轻女教师的专业素质、工作水平和敬业精神所折服,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建设起一支懂业务、爱钻研、肯奉献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是开展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归纳XX市、XX市教育局及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做法,主要经验有以下几点。
一、以师资培训为根本
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根本。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有健康的心理,必须掌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为此,他们十分重视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采取行政与科研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等形式,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和水平。
一是抓干部队伍培训。XX市不定期选派分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去外地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目前,XX市共有130名学校领导参加浙江教
【考察报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考察报告 XX市心理健康教育考察组 二oo五年三月
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在校园生活中也日益凸显出来。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我市亟待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为此,市委、市政府、教育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20xx年3月18日,市政府何炜副市长带队,由教育局杨红局长、张跃进副局长参加,包括市党办、政办成员和教育局有关科室人员组成的XX市心理健康教育考察团一行赴浙江省XX市、我省XX市考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考察团一行在当地教育局领导的陪同下,到实践经验丰富的学校听取介绍、参观校园、搜集资料,获得了一份份鲜活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受到了心灵启迪,开阔了教育视野。
浙江省XX市有78万人口,是一隶属于XX市的县级市。作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沿海经济开放城市,该市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经济发达,并且已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为浙江省“教育强市”。近几年来,该市以“学校试点探索,园区实验攻关,全市区域推进”为基本思路,大胆实践,取得了区域性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经验,形成“科研引路,行政搭桥,园区示范,区域推进”的心理健康教育园特色。其成功经验先后被《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浙江日报》、《中国教育报》所报道,受到教育部和中央教科所的领导及专家的充分肯定。概括起来,XX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园区经验是:营造一种氛围,把握两条主线,做好三个落实,加强四个渗透,突出五个结合,抓好六个环节。即:全方位区域性整体推进主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对全体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和对少数心理障碍学生进行补救性心理辅导这两条主线;做好组织落实、计划落实和措施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到团队活动中、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和渗透到家庭教育中;全面教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心理辅导教育与全体教师相结合、校内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学校日常教育活动相结合;抓好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设立热线电话和知心信箱、建立心理辅导室、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等。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机制,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运作;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模式,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质量;积累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经验,促进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转变了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和能力;锤炼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和知名度。XX市实验中学的“以辅导教师、专门渠道为‘精’,以全员参与、全面覆盖为‘气’,以课题引领、学术研究为‘神’,以校园文化、关注心灵为‘韵’”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操作要领令人印象深刻。而春晖中学的“学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及“学校文化引领”的教育思想更让人难以忘怀。
XX市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早。早在20xx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时,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已全面启动。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开始显现。该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了教育部督查组、省教育厅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该市各级领导重视,努力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拥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在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为突破口,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搭建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其中,XX市金山路小学实施的“小学生性格优化教育”实验、铜陵十二中的“一体两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家长为两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和十二项举措、铜陵二中的“语文学科教学研究学生心理方法”令人颇受启发,很有借鉴意义。特别是铜陵一中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夏冰作的个案处理的经验介绍令人深受感动,不能不让人为这位从教才两年的年轻女教师的专业素质、工作水平和敬业精神所折服,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建设起一支懂业务、爱钻研、肯奉献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是开展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归纳XX市、XX市教育局及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做法,主要经验有以下几点。
一、以师资培训为根本
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根本。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有健康的心理,必须掌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为此,他们十分重视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采取行政与科研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等形式,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和水平。
一是抓干部队伍培训。XX市不定期选派分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去外地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目前,XX市共有130名学校领导参加浙江教
科院组织的“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区域推进研讨会”、省教育厅举办的“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和“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XX市选派学校领导到XX市学校挂职锻炼,接受先进教育理念。通过培训,使学校领导能够率先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心理学理论,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和方法,从而有效指导本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二是抓专业教师培训。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请大学和教科院心理学专家教授分别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政教团队干部、班主任等骨干教师作专题讲座和辅导报告。经XX市教育局和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批准XX市为培训教师颁发省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证书及省心理健康教育资格上岗(试用)证书。在省教科院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支持下,XX市教体局于20xx年3月以来先后举办了三期“XX市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培训期间邀请了专家和大学、教科院的教授及心理学专业老师任教,培训班分七个专题,总课时为120学时,通过理论知识的书面考试、操作技巧的角色扮演、课堂研讨和论文交流等三方面考核。四百多名教师取得了《XX市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合格证书》。XX市部分学校直接从大学选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毕业生任教,市教研室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应该说,两市均已初步形成了一支较为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队伍。三是抓教师全员培训。利用节假日和暑期继续教育,不定期请省内外心理学专家给全体中小学教师作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不断更新全体教师的育人观念,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探索研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教育方法和途径,增加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20xx年1月,XX市教体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培训考核工作的通知》,规定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分管领导、政教团队干部、班主任、思想政治课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和自学考试,20xx年前完成全体教师的基础知识培训及考核,本项培训及考核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范畴。根据要求,全市首批有1470名教师已参加《人际关系心理学》、《心理咨询与辅导》两门课程的自学考试,全市6000多名教师参加了第一轮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培训,有力地促进了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素质的提高,从而使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可行性和广泛性。
二、以模式探索为手段
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键在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效果,使心理健康教育富有实效。近年来,XX市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质量上,作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一是创设活动课教育模式。各学校在全面了解、研究学生心理现状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以“活动课为载体,全面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模式。在模式运作过程中,学校先对学生中可能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归类、列出序号,再对教师进行全面的培训,并对以活动课为载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形式进行开发性研究。在研究完善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校、不同师资、不同学生及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在实践中摸索并完善“活动式”、“诱导式”、“情境式”、“体验式”、“聊天式”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模式,改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方法,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结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质量,初步形成了教师辅导、学生组织、专家点拨等活动课形式。针对有的学校缺乏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实际,他们一方面引入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编写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一方面组织教师进行学习与培训,通常在课前由教师确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内容与目标,师生共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过程的设计,通过大量的观摩与大讨论,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与水平。二是创设心育活动载体。选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和开展心理辅导作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切入口,先后举行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观摩、活动课优秀教案评选、优秀论文评比和心理辅导现场会等活动。通过开设的活动课观摩和全市活动课优秀教案评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向现代化和高质量方向顺利发展。园区各中小学和试点学校都普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的设在晨会课,有的设在班队活动,也有的专门开设心理辅导课,但都是以活动的形式将所传授的心理知识富于活动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设的活动课观摩和全市活动课优秀教案评选,全面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掘学校每项工作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有目的有意识地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管理育人、教育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全过程之中。
三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中心。XX市是浙江省首个“校校通”县市。他们积极依靠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育活动,加强中小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切实解决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带有共性的心理问题。为充分发挥现有学校风格资源的优
势,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新模式的探索,大胆开发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心育网。“心育”网站共有六大主模块:心育课堂、心育论坛、心海拾贝、心语亭、百宝箱和知心屋。“知心屋”里设有“学生在线”与“家长在线”两个分模块,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热线进行心理咨询,寻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辅导和帮助,它就像一座“心桥”,使学生和家长、学生和老师间心心相连。XX市和XX市不少学校开设热线电话、知心信箱、或网上“qq聊天室”打进学生心灵,解决学生中存在的普遍性心理困扰、常见的心理障碍、自卑倾向、学生孤独倾向、人际冲突等问题,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学校根据不同学生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通过热线电话的开通、心理信箱的设立和“知心小屋”的互动交流进一步沟通了感情、增强了自信,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实效。铜陵一中校长介绍,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夏老师充分施展“真情倾诉”的技巧,挽救了不少心理问题学生,堪称校园的“排雷专家”。
三、以园区示范为龙头
XX市心理健康教育园区,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大胆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区域优势和园区特色,为全市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积累了成功经验。
一是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确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区域性整体推进策略研究》为XX市心理健康教育园区实验总课题,在总课题下各实验学校和成员单位分设32个子课题,同时把科研、教育教学实践与行政推动结合起来,边研究边推进,及时总结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实验学校典型引路的作用,探索最优化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二是加强合作,纵横联动。园区和各实验学校在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基础上,确定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充分体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阶段性、层次性。由于学生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因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各学段、各年级之间都特别注意衔接,小学、初中、高中加强纵向联合。同时各学段的学校之间也注重横向联合,加强协作研究,经常进行经验交流,并实行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园区坚持每月一次在各实验学校轮流召开的实验工作小组例会制度,会上认真交流各校前段工作情况,学习和探求心理学理论知识,共同探讨工作中的客观规律,并实地考察调查该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通过抓好宣传教育、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观摩活动等环节,形成了充分体现各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园区。各校开辟的“心灵桥”广播专栏、“快乐星星索”电视节目等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和支持。园区内其他学校积极效仿,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建设,并指导帮助全市其他农村中小学创设心理健康教育载体,切实提高全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借鉴外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经验,结合XX市教育现状,我们认为我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与研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一,在思想上,所有的学校必须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纠正某些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摆到足够重视位置的偏向;二,在工作上,要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区域推进,促使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均衡发展,克服城乡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平衡性;三,在师资格培训上,在采取骨干教师专业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专门培训与短期学习相结合,正规培训和校本辅导相结合,努力培养一支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一、健全制度,营造教育氛围
教育工作是一项事关全局的工作。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成效;直接关系到政治、精神和物质三个文明建设的水准。为了突出教育工作的地位。营造重视教育工作的氛围。原创:http://我协助书记不断健全各项制度,狠抓了四个落实。一是落实了领导班子。镇党委、镇政府成立了低庄镇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任组长,镇长、分管副书记任副组长,全体驻村干部及中、小学校长,公安派出所、司法所、财政所、有线电视站、农技站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由分管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并实行中学、中心小学由书记、镇长分别联系,各村小学、幼儿园由驻村干部联系。二是落实了各项制度。规定每月1日为各村议教帮教例会日,镇政府每月2月为议教支教例会日。对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做到了一个问题,一套方案,一套班子,及时予以解决。同时,镇政府还与各村(居)委会,部门单位签订了控辍保学责任书,把控辍保学工作与单位的评先评优,与干部的个人政绩考核、工资待遇、晋级提升全面挂钩。三是落实了教育工作经费。为了确保教育经费正常运转。对中小学经费实行零户统管,不挤占挪用、做到专款专用。同时,镇政府每年还拿出2万元经费用于帮教促教。2005年6月1日,中心小学受灾严重,镇政府挤拨5000元用于排扰解难,帮助受灾学生解燃眉之急,还为中学、中心小学送去了120双波鞋用于支助受灾贫困学生。思溪村小学因修建教学楼亏欠工程款,工程承包人锁学校大门,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我们共解决资金1万元。对支教帮教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四是落实了责任和任务。针对每年开学学生都有流失,我经常组织镇村干部深入村街进行排查摸底,然后将流失学生任务到人,由联系干部负责返校学习。根据任务完成的好坏,进行奖优罚劣。
二、齐抓共管,优化教育环境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环境是教育的保证。为了确保宽松的教育环境。我组织部门单位、村(居)委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不断优化教育环境。一是突出校风校貌的改善。每年,我都要组织司法所工作人员给学生上法制课,增强学生法律意识。督促学校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引导学生做“四有”新人。组织老干部、老模范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学好本领报效社会。二是突出周边环境的整治。我每年组织卫生防疫部门工作人员对学校周围的商店,饭馆进行食品卫生检查,符合卫生条件的要办证,不符合的一律取消。组织交通、安监交警部门对非客运车辆运载学生的行为进行经常整治,对违章行为从严处罚。原创:http://组织公安、工商、文化部门对网吧进行整治,严禁学生上网,凡诱导学生上网的网吧从严处罚。严禁学生进行烟花鞭炮生产,对招用学生从事烟花鞭包生产的厂家要依法追究责任。三是突出打击破坏教育秩序的行为。对破坏教学秩序、干扰教学坏境、寻畔闹事的行为,我坚决进行打击。对校地矛盾纠纷组织专人及时进行化解。2005年低庄镇中心小学所属镇校的围墙被洪水冲毁。假期修复时,松龙村部分村民以围墙堵水为由阻工,我立即组织了专门的工作班子进村做群众解释工作,通过宣传引导,问题迎刃而解。
三、多头并举,拓展教育范围
我在抓教育工作时做到多轮驱动,多头并举。为了普及全民教育。一是把原来的低庄镇农广校改建成农民技术培训学校,把农村想发展、想致富的群众送到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培训进修。一年来,共培训农民168人。二是充分利用各村村小开展扫盲教育。我组织镇村干部进组入户,对文盲和半文盲对象进行全面摸底,然后以农民夜校的方式帮助群众脱盲。三是开展技术培训。我每年从省农业大学、市、县、农业局聘请专家教授、专业技术人员来镇政府开展农民技术讲座,培训三元杂交猪、枣果、柑桔、超级稻栽培技术。还利用远程教育阵地帮助农民学习电脑技术,为劳务输出培训人才。四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了使群众物质生活充裕,文化生活丰富。2005年7月,我通过宣传组织,在镇影剧院成功地举办了中小学生参加的“七·一”文艺汇演,激发了学生的爱好文艺的情趣,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社会反响很好。
一、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教育博士(Ed.D.)是20 世纪20 年代发端于美国教育学科领域的专业博士学位,20 世纪90 年代传入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后备受重视,并逐步在这些国家获得快速发展。2008 年12 月30 日,我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6 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决定在我国设置和试办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我国的15 所大学于2010 年正式开始招生。但是,目前Ed.D. 教育对于我国来说仍是一项处于试办与探索的新型学位教育,其面临的困难不容低估。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Ed.D. 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强此方面的理论研究,尤其是国际比较研究。该研究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的产生背景与历史发展研究。运用历史法,对Ed.D. 教育的渊源进行了回顾。专业博士学位教育相对于学术型博士学位教育来说,其历史并不长,是一种年轻的专业博士学位教育。就Ed.D. 教育的产生背景来说,其动因有多个方面,其中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是社会和教育实践领域对培养高层次专业人员的需求。由此可见,满足社会实践领域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是Ed.D. 教育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的根本依据。
第二部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比较研究。从培养目标、招生与入学标准、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导师队伍、学位论文等方面着手构建比较框架,对这些国家的Ed.D. 教育进行了全面、综合的比较与分析,以探寻和提炼Ed.D. 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三部分,我国Ed.D. 教育发展与改进策略研究。当前我国Ed.D. 教育还存在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在进一步发展我国Ed.D. 教育时,应该充分借鉴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在实施Ed.D. 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基于如上对于美、澳、英三国Ed.D. 教育的比较分析与最新改革动向的阐述,该研究就如何推动我国Ed.D. 教育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法。文献研究主要包括三类。第一类为政策性文献,课题组成员搜集到的关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Ed.D.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研究报告。第二类为研究性文献,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搜集了大约500 余篇关于Ed.D. 教育的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尤其关注了该领域的著名学者(例如Shulman, Maxwell, Lee, Perry等等)的经典研究结论。这为研究各国的Ed.D.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三类为实践性文献,主要指专业组织或大学的网站发布的关于Ed.D. 教育的资料。
2. 历史法。历史法是指运用史料,通过对某一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的搜集与整理,进而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以此揭示其发展的一些规律。该研究试图从历史的角度考察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Ed.D. 教育发展的轨迹,以动态的思维审视各国的Ed.D. 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历史背景、实践措施、成效与问题等,这有助于从纵向上总结和把握Ed.D. 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
3. 比较法。这种研究方法是本研究最重要的研究方法。该课题着重从Ed.D. 教育的关键要素出发,对对象国加以比较与分析,以揭示它们的个性和共性经验,提炼关于Ed.D. 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
4. 实地考察法。为了获得“零次文献”,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了实地考察法。课题主持人与和课题组其他成员先后去往英国的诺丁汉、伦敦大学教育研究院、格拉斯哥等大学,对它们的Ed.D. 教育进行了全面考察,获得了很多第一手的研究资料。
5. 个案分析法:本研究在对对象国的Ed.D. 教育作一般、宏观层面研究的同时,也关注一些微观层面的个案解析,即以对象国的某些大学的Ed.D. 教育为个案,通过对其理论探讨、目标定位、招生与入学标准、课程设置与教学、导师队伍、毕业环节、评价标准等的具体各项要求进行分析研究,更加全面、透彻地探索它们的Ed.D. 教育的特点。
二、研究结论
第一,Ed.D. 教育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发展历史长短不一,其在各国兴起后都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期,从而形成了教育学科领域的两种博士学位并行发展的局面。现代专业博士学位(Professional Doctorate)产生于20 世纪初的美国,虽然只有短暂的90 多年的发展历史, 但形成了一些不同于Ph.D. 教育的特征,其实践性强、学制灵活等优势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而获得了迅速发展。值得指出的是,是教育领域首开现代专业博士学位之先河。1921 年美国授予了世界上第一个Ed.D. 学位。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之后,Ed.D. 教育又在澳大利亚和英国生根开花,并随后被爱尔兰等国家所采纳。Ed.D. 教育在这些国家诞生之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其博士学位制度,尤其是专业博士学位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20 世纪90 年代以来,Ed.D. 教育在世界范围内进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
第二,美、英、澳等国的Ed.D. 教育的产生具有多方面动因,包括社会对培养高层次专业人员的需求、高等教育大众化引发的博士生教育多样化、大学理念对服务社会和学生发展的日趋重视、大学在知识创造中地位的变化等众多因素。其中,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是社会和教育实践领域对培养高层次专业人员的需求。
第三,美、英、澳等国Ed.D. 的培养目标总体定位相同,但在Ed.D. 的职前学位与职后学位性质归属上存在一定差异。美、澳、英三国都将Ed.D. 的培养目标定位为:为教育实践领域培养高层次的、具有实践研究和反思能力的“专家型”“反思型”教育实践者和教育管理者,即“研究型专业人员”(Researching Professionals)。Ed.D. 培养目标的这种定位显然与Ph.D. 的培养目标有所不同。Ed.D. 主要以“实践性”为价值取向,而Ph.D. 则主要以“学术性”为价值取向。Ph.D. 强调培养“专业型研究人员”(Professional Researchers),从而为高校和科学研究机构造就能够从事原创性学术研究的教学和科研人员,促进教育学科的繁荣和发展。各国在发展Ed.D. 时在总体上都是遵循这种逻辑,但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这些国家的Ed.D. 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有一定差异,这主要体现在对Ed.D. 的职前学位与职后学位性质归属上。在英国和澳大利亚,Ed.D. 教育主要作为在职(In-service)学位教育项目来实施,而在美国主要作为职前学位教育来实施。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各国Ed.D. 培养目标可以看出,随着Ed.D. 从第一代迈向第二代,其培养目标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澳大利亚为例,以“课程+ 学位论文”为主要操作模式的第一代Ed.D.,其培养目标实际上模仿了Ph.D. ,即突出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导致Ed.D. 偏离了自己的预定目标。2000 年以后问世的基于“混合课程模型”的第二代Ed.D. 项目则鲜明地强调要为造就“研究型专业人士”而努力。相对于第一代Ed.D. 的培养目标来说,第二代Ed.D. 项目的目标体现出三个方面的变化:其一,更加重视研究和解决专业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其二,更为重视促进博士生的个人专业发展;其三,充分注重这些目标在实践中的落实。
第四,美、英、澳等国在Ed.D. 的入学标准和程序要求上存在着差异,但总体上都体现出越来越注重博士生入学前的实践经验的特点。虽然这三个国家的Ed.D. 项目在入学标准要求上存在差异,但归结起来它们都关注一些共同的要素:其一,基本上都要求具有硕士学位或相应的教育背景,即使有些大学允许持有学士学位获得者入学,但对学士学习阶段的学习成绩的要求较高。其二,申请人要关注并对教育领域有兴趣;第三,申请人要具备学习和发展解决教育问题能力的潜质。鉴于Ed.D. 教育对实践性的强调,英国、澳大利亚在招生标准中明确提出入学者必须具备3—4 年的相关工作经历,美国的一些大学虽然在职前Ed.D. 学位教育中没有提出这个入学要求,但从入学者的自然情况来看,他们大都具有若干年的工作经历。在近年来的美国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改革中,参与CPED项目的大学已经明确规定,Ed.D. 教育的申请者必须具有一定的前备实践经验,这是培养反思型实践者的基本前提。
第五,在Ed.D. 教育的专业设置上,美、英、澳等国的Ed.D. 教育都倾向于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领域,包括教育管理(教育行政管理、高校管理、中小学管理)、课程与教学、大学具体学科教学、(中小学)学科教育、心理辅导、早期儿童教育、小学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包括学生事务管理)、成人教育、特殊教育、对外英语教学、教师发展与领导、人力资源开发、视觉研究等众多专业和方向。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专业领域对具有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更为强烈,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专业领域为Ed.D. 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第六,美、英、澳等国的Ed.D. 培养方式一般多采用部分时间制、弹性学制等方式。近年来的改革强调Ed.D. 应当走出模仿Ph.D. 的传统套路,群组学习、导师组集体指导、双导师制等成为Ed.D. 培养方式革新的主流趋势,这既遵循了成人学习的规律,缓解工学矛盾,也有助于凸显Ed.D. 教育的实践性特色。
第七,美、英、澳等国的Ed.D. 教育在课程设置、培养环节、毕业论文要求与答辩上提出了一整套具有针对性的操作方案。通常情况下,这些国家的Ed.D. 课程设置主要采用模块化的方式,培养环节通常包括课程学习、候选人资格考试、毕业论文研究与写作等环节。对于毕业论文的要求,在传统的学位论文基础上,近年来这些国家又不断创新,推出诸如行动研究论文、小组合作研究论文、论文包等替代样式,以便将Ed.D. 教育与Ph.D. 教育区别开来。
第八,美、英、澳等国的Ed.D. 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共性问题,并引发关于Ed.D. 教育的持续论争。这些国家的Ed.D. 教育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Ed.D. 教育与Ph.D. 教育的趋同性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两者的培养目标、入学标准、培养模式、课程内容与实施方式、学位论文及其评价标准等没有根本区别。由于趋同问题的存在,Ed.D. 教育和Ph.D. 教育的发展都受到了消极影响。因此趋同问题引发了人们对于Ed.D. 教育特色与质量的质疑,并进而就其改革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改革论争。论争中产生了三种主要的改革意见,其一是要求废除现有的Ed.D.;其二是保留Ed.D. 但对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改革。其三是在既有的Ed.D. 之外,重新设立一种新的、真正具有实践价值的教育专业博士学位。论争的结果是要求继续保留Ed.D.,但是对之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第九,美国近年来加快了Ed.D. 教育改革的步伐,美国卡内基金组织于2007年发起了一项“重塑教育博士的卡内基行动”(Carnegie Project on the Education Doctorate,CPED),它引领美国50 多所大学对传统的Ed.D. 项目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CPED项目的改革主题集中在四个方面,即培养学者型实践者(Scholarly Practitioner),构建实践实验室(Laboratories of Practice),开发特色化教学模式(Signature Pedagogy)和革新毕业论文(Capstone)。这场改革目前仍在进行,但是来自于项目成员机构、教师、Ed.D. 学生、项目赞助单位等的反馈信息表明,改革已经初显成效,这表现在厘清了Ed.D. 的培养目标,形成了全新的培养模式,拓宽了Ed.D. 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凸显了Ed.D. 的实践价值与特色,等等。
三、对策与建议
基于如上对于美、澳、英三国Ed.D. 教育经验与问题的比较分析,我们就如何推动我国Ed.D. 教育发展提出如下一些建议。
(一)审时度势,适时扩大我国的Ed.D. 教育的规模
从美、英、澳等国Ed.D. 教育产生背景与历史发展考察中可以看出,Ed.D. 教育发展的必要性与动力之一是教育实践领域对高层次人次的需求。就这一点来看,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专业化、校长专业化等提出了强烈诉求。教师、校长和各类教育管理人员等的专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步伐和教育质量提高的程度。这在客观上要求当下的博士生教育应当适当扩大面向教育实践领域招生的教育专业博士招生规模。况且,随着我国近年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持续发展,以及教育硕士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扩大教育博士的招生规模也显得尤为迫切。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教育博士招生规模来看,全国仍只有15 所大学获批招收教育博士,每年教育博士的招生数量相当有限,与教育实践领域对博士层次的高素质教育人才的需求形成巨大反差。同时,从横向比较来看,我国目前的教育博士发展规模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也显得规模偏小和发展滞后。因此,建议我国在试办教育博士的过程中,要注意积累经验,并适时适度扩大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规模,以回应社会和教育实践领域发展对高级专门人才的诉求,促进教育学科领域的研究生教育结构不断优化。
(二)明确Ed.D. 的培养目标,并确保其在实践中得到贯彻落实
培养目标无论对于哪一种学位教育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它规定了一种学位的培养方式、课程设置、评价标准等要素。对于Ed.D. 来说,其产生的最大动力来源于专业实践的强烈需要,因此,专业性(Professionalaity)、应用研究性、实践性应当成为制定Ed.D. 培养目标的逻辑起点,也应当成为Ed.D. 区别于Ph.D. 的基本依据。我国在制定Ed.D. 培养目标时应当明确这一点。在确立我国教育博士培养目标时,我们认为应着重考虑三个方面目标:第一,要强调培养“研究型专业人员”;第二,要强调解决教育领域的实际问题,产出与教育实际密切相关的实践性知识;第三,要重视对博士生在职专业发展的促进。当然,仅仅从理论上对Ed.D. 的培养目标进行规定还不够,最为重要的是要在Ed.D. 的各个培养环节及其实践中将之加以落实。
(三)确立科学的Ed.D. 教育入学标准
总体来看,美、澳、英三国对Ed.D. 教育的入学标准不外乎这么几方面:其一,已有学位和学术背景;其二,工作经历与经验;其三,个人兴趣。目前各国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对于第一标准即学术标准要求过严,以至于与Ph.D. 入学标准十分相似。
专业博士学位教育与哲学博士学位教育不同,其主要目标是通过研究与审视专业领域中的实际问题,来培养“研究型的专业人员”和生产与教育实际密切相关的实践性知识。因此,如果攻读专业博士学位的博士生没有相关的工作经历,要做到对专业领域中的实践问题有深刻的领会、理解、反思和批判,并能针对问题的实质提出切实的解决策略,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在我国开设Ed.D. 教育时,需要对申请者提出相关工作经历要求。根据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经验,我们认为要求申请者具有3—4 年的工作经验较为适当。如果时间短于3 年,则对教育领域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此外,还应该要求这一经验必须与教育工作密切相关,其它方面的经历虽然或多或少也会促进他们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和研究,但远没有与教育相关的工作经验所起的作用大,而且在我国博士教育资源还十分缺乏的今天,要求与教育密切相关的工作经验可以排除一些只是为了取得博士学位而不想从事与教育相关工作的人员,这可以提高Ed.D. 教育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为了甄选具有潜力的候选人,在要求具有硕士学位或本科成绩良好以上并修读过硕士学位主干课程的前提下,对教育博士申请者实施入学考试是十分必要的,这也会杜绝权力、人情等因素的影响,提高公平性。但针对在职人员的考试如果采取哲学博士的考试方式,其效度和信度会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建议采取联考加面试的方式,即借鉴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的联考方式,考试中适当降低对外语的要求,突出实践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查,并结合面试的情况来确定合适的人选。
(四)规定符合Ed.D. 特点的切实可行的培养方式
综合美、澳、英三国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情,我们认为在发展我国Ed.D. 教育时,应考虑专业博士学位的特点,突出专业情境和实际问题,主要采取部分时间制为好,这样既方便了在职人员的工作,也有利于他们结合自己的专业情境和专业问题进行学习和研究。但在学习与研究的过程中,应借鉴国际Ed.D. 教育项目经验和我国专业硕士教育经验,实行分散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办法,对集中学习的时间必须做出明确规定和严格考核,可以要求学生利用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的时间来校集中学习。同时,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对分散学习进行辅导和提供信息资源,并以网络为平台促进学习团队的交流和互动。在导师的构成上,宜借鉴国外经验,选择不同学科方向的专家以及来自实践领域的专家共同组成导师组,在组长的领导下合作指导博士生的学习与研究。
(五)设置具有Ed.D. 特色的课程
基于培养“研究型专业人员”目标,我们认为,在我国实施Ed.D. 教育时,可以设置这样一些课程模块:
第一,研究方法课程。研究方法课程主要目的在于这部分课程的实施主要采用讲授和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国外的课程考核办法一般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该类课程后,提交5,000 字左右的论文或做一个应用性的课题研究(Project)。我国一些大学的Ed.D. 项目中也设置了这类课程。一些大学还进一步把Ed.D. 的研究方法课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教育研究过程与方法概论,其设想是通过三个研究(定量,定性,案例),向学生展现教育研究的不同过程与方法;第二部分是研究过程与方法的运用,即把博士论文研究和写作的各个环节分解成若干环节,在两年的论文写作过程中学习如何进行教育研究。
第二,专业理论课程。开设若干门教育理论类课程,以开阔博士生的学术视野,养成从多角度批判性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比如教育政策分析、教育管理学、教育评价学、教育前沿问题,等等。这类课程主要采用集中讲授的方式来进行,提交作业后,即记入学分。
第三,实务课程。这类课程应该直接针对实践问题,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方式可采取专题研讨的方式。
(六)突出Ed.D. 学位论文的特色要求
由上可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在实施Ed.D. 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同一个问题,即Ed.D. 学生的毕业论文过于学术化,以至于与哲学博士的毕业论文非常相似的问题,这不仅使Ed.D. 项目很难实现培养“研究型专业人员”的预定培养目标,而且也使其失去特色和存在合法性。为此,美国和澳大利亚一些大学采取了一些革新措施,例如行动研究博士论文、小组合作研究博士论文、论文包等。
不难发现,美国和澳大利亚对Ed.D. 毕业论文的改革探索,是在其国内Ed.D. 教育发展相对成熟、社会认可度较高的背景下进行的,而且截至目前,新的Ed.D. 学位论文改革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还需要通过跟踪研究才能得出结论。因此我们认为,我国的Ed.D. 处于初创时期,目前还不宜采取直接取消Ed.D. 学位论文的做法。考虑到我国的学术文化传统和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Ed.D. 必须争取社会认同的问题,Ed.D. 需要暂时保留毕业论文,并坚持高质量的要求,否则容易导致标准降低、质量下滑、声誉不佳,但它必须在选题范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字数要求等方面体现Ed.D. 教育的特点。未来等到时机成熟时,对Ed.D. 学位论文进行形式上的改革也将成为必然。
(七)设计科学有效的Ed.D. 教育评价标准
从国外的实践来看,在很长的时期内,Ed.D. 教育一直缺少自己的评价标准,而套用Ph.D. 的评价标准又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很多问题。研究者已经指出,借用Ph.D. 的标准来评判专业性博士学位的水准,或片面追求后者与前者之间的可比性,不利于专业博士学位克服潜在的合法性危机。专业博士学位最终应确定自身特殊的、公认的标准。如果Ed.D. 在学术水准上与Ph.D. 无法比拟,同时又无自己的特色,那么,这种Ed.D. 就注定要退出历史舞台。因此,我们在发展Ed.D. 教育时,应该严格恪守“以特色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原则,建立并严格执行Ed.D. 教育自己的评价标准。
在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的Ed.D. 教育发展过程中,反对和抨击Ed.D. 教育的声音始终存在,其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一些Ed.D. 项目本身没有办出特色,另一方面也在于很多人是按照Ph.D. 的学术标准来评价Ed.D. 的,而问题的关键在于Ed.D. 教育的内外对于Ed.D. 都缺乏科学明确、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2007 年以来的美国卡内基基金会发起的CPED改革,正在建构和完善Ed.D. 教育的评价标准,我国应当对此予以充分关注和研究,以便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来设计适合我国国情的Ed.D. 教育评价标准。
(八)建构完善的Ed.D. 教育研究与改革机制
从美国近年来的Ed.D. 教育改革经验来看,CPED项目通过健全的组织机构、完善的顶层设计、众多成员的广泛参与、全方位的Ed.D. 教育改革措施、广泛的社会支持等机制,引领Ed.D. 教育从第二代迈向第三代,使Ed.D. 教育的培养目标、招生标准、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导师队伍、毕业论文、评价标准都逐步朝向特色化的方向发展。澳大利亚近年来的Ed.D. 教育改革也有类似的经验,政府、大学、业界、各类教育专业协会等形成了联动机制,不断就Ed.D. 教育的问题与改革进行论争,并由此形成符合多个利益主体需求的Ed.D. 教育改革方案,推动其Ed.D. 教育在短短的20 多年中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
调研结果表示,2013年和2014年高校网教、移动学习市场规模较大,高校网院超过了100亿元,移动学习2015年也达到了100亿元。
《报告》指出,2015年多数在线教育企业亏损,仅5%的企业实现盈利,预测80%的企业将在未来1~2年内退出市场,甚至已经有企业在进行裁员和盘整。该报告还透露,2017年早教市场规模将有望突破2000亿元,在线语言培训市场将达355亿元,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元。
据统计,2015年中小学在线教育有1.8亿学生用户、3.6亿家长用户、1060万教师用户,中小学教育从业企业约为2000家。在总体营收规模上,中小学在线教育市场规模约为420亿人民币。
本次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小学在线教育未来发展有四大趋势:在企业数量上,2016年可能会出现由峰值递减的趋势,企业并购潮涌现;在产品与服务模式上,高质量的课程资源市场潜力巨大;拍照搜题产品逐渐向在线一对一答疑的方式演变,直接影响到线下一对一市场;游戏化学习产品将快速兴起。
据介绍,早教行业未来发展有五大趋势:线下内容商往线上延伸更有优势,得益于线下品牌优势积累;互联网+教育催促传统线下内容商转型,拓展线上;民办幼儿园近年增速低于公办幼儿园,需要不断整合;品质提升、扩大辐射面是幼儿园市场和早教机构发展大趋势;线上家园互动APP颇受投资者青睐。
(刘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