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社会的作文(精选10篇)
落日的余晖洒落在地面上,可见那逐渐拉长又逐渐缩短的人影,与地面上的金黄色彩交相辉映。走在返回途中的我们,即便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也遮挡不住那童真脸颊上乌黑眼睛闪烁着的兴奋光芒,那是理想学子面对困难的独有坚强,因为我们走在走近社会的路上。
走进吉利汽车厂,那一辆辆崭新的汽车是中国走向世界的脚步;那一台台多功能机器是中国逐渐辉煌的历程;而那一位位不敢放松的工程师放不下人民的安全,放不下国家的信誉,他们是中国成就辉煌的默默付出者。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拥有数家分区与亿万亩厂地是他们的`骄傲,是国家的骄傲,更是我们的骄傲。走向社会的我们正如走向世界的吉利,朝气蓬勃,永远向上。
一、作文教学病态:形神分离
很多作文课上, 教师过多重视作文模式和技能的训练, 没能给学生一些机会去感受和参与真正的社会生活。很多学生思维枯竭, 为了凑足字数而言不由衷、东拼西凑。很多时候, 写作被看作是一种应对考试的技巧而不是一种将来面对社会工作时应具备的能力。
二、作文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笔者在模拟考试阅卷过程中, 每每在备受生动的套话、大话折磨时感慨:挑不出几篇文质兼美的佳作, 质朴真实的反映生活、触动人心的作文更难以寻觅。因此我在这几个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1. 引导学生从自己熟悉和关注的生活中积累材料
作文必须植根于自己的生活, 这个生活不是一天到晚、吃饭睡觉的生活, 而是除了个人人生经历之外包括社会生活和我们的见识等等。
教师除了利用课文内容适时地点拨、启发外, 还需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广泛接触了解社会生活, 利用节假日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触角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观察、积累、尝试、体验, “见多识广”是日常积累的最终结果。
2. 唤回学生的本我与个性, 放飞思想情感
很多学生面对作文题时, 觉得无话可说, 从而为了完成作业任务就组织一些套话空话凑足字数交差了事。作文中的很多想法和情感显得莫名其妙, 言不成理。
特级教师王栋生指出:“作为教师, 我不怕学生的幼稚, 只怕他们不像个老老实实的人, 只怕他们戴着面具……如果有一天, 我们能把这一切都颠覆, 还作文本来面目, 让我们每天接触到学生的真情实感, 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作文教学需要唤回学生的本我与个性, 还作文“我手写我心”的本来面目。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感受自己身边熟悉的一切, 并能抒写个人的感悟, 阐明自己的观点, “以自己所知之事晓人, 以自己所明之理服人, 以自己所蓄之情感人”, 并在放飞思想与情感的同时找回原来就存在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3. 创造接触社会的机会, 关注和思考社会问题
新时代新的选拔人才的标准给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语文老师不仅要不断激励学生课堂作文的兴趣, 还要鼓励学生创造机会接触社会, 了解社会各方面的生活, 关注某一方面并做些思考。笔者在初中的作文教学中, 利用节假日让学生做某一方面的社会调查, 或者参与一项社区活动, 通过调查亲朋乡邻、查资料、上网咨询交流等方式充分搜集素材, 写出调查报告。布置亲情互动作业并写出相关作文, 与同学、老师、家长互相交流, 为自己创造吐露心声的空间。这让学生拥有了更多思考的机会, 思想情感从而逐渐深刻而丰富起来, 语言表达也随之丰厚起来。很显然, 从今年各地的中考作文来看, 都强调这方面的要求。
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来看, 培养学生的目标, 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让学生了解一些基础常识、手法, 而应当在教授书本知识的同时,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加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辨析, 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会随之增强。
我们回到泉林纸业的正门,老师和厂内的阿姨们带我们进入了泉林纸业展示厅。首先,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用稻草做的卷纸,手抽纸,面巾纸,等等。然后,我们做在展示厅的椅子上看了一段关于泉林纸业的广告宣传片,这个企业是全国造纸业十强企业。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马上接近尾声了,最后厂区的工作人员给我们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个小礼物,一条由泉林纸业制造的纸巾, 同时我们也准备了一面锦旗回赠予泉林的工作人员,希望在这个黑土地上的企业,再创辉煌,大展宏图。
作者:朱欣雨
学号:20100019100
5实践单位: 湖南省临湘市詹桥镇电力局
实践时间:2011年01月17日至 2011年01月26日共10天
走进国企电力局的社会体验的报告
一、实践目的:
作为一名电气工程学院的学生,我的专业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以后很可能就是进入国家电网工作,因此,有必要对电力行业又一次亲身体验和了解。本着“了解电力行业和农村电网现状学习专业知识”的主题我来到了湖南省临湘市詹桥镇电力局进行为期十天的社会实践。主要经营电力管理的临湘市詹桥镇电力局位于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成立于2000年;已有多年历史。临湘市詹桥镇拥有一个排柳电站,并且紧挨团湾水库电站。为进一步优化管理和政策要求,詹桥镇电力局与忠房电力局于2009年合并。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增加自己对国家电网的认识和了解,培养观察社会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书本外的各种知识、开拓视野、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等,发现自身个性、能力等方面的不足。
二、实践内容:
(一)、社会实践安排:2011年1月17日至1月26日,在湖南省临湘市詹桥镇电力局进行为期十天的社会实践。以下是对这十天的简要安排:
1、熟悉电力局的工作环境,学习抄表和简单的电路维修等专业知识;
2、到农户家里进行关于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电网现状的调查以及宣传春节期间安全用电知识;
3、实地进行户外抄表以及简单的线路检修和客户家里的线路维修。了解变压器的检修工作;
4、参加市电力局的“如何做好应对春节的准备工作会议”和“工作总结会议”;
5、准备陈局长的考核,以及向他汇报社会实践情况和对农村用电调查的回报。
17号那天经过与电力局陈局长的协商和交流之后,陈局长热情的接受了我在电力局进行社会实践的要求,并给我安排了大界台区的负责人曹冬日叔叔对我进行指导。下午在曹叔叔的带领下,我参观了詹桥镇电力局大楼和各种电力设施,并且很耐心的给我讲解各种电力设备的用途。后面曹叔叔还带着我认识电力局的好几位叔叔阿姨。18号就在电力局曹叔叔办公室里学习了些专业知识,抄文件,以及最主要的就是学习抄表,曹叔叔也教了我一些简单的线路维修知识技
能。接下来的几天里从19号到22号主要就是进行调查工作,有时间就跟着曹叔叔学习一些操作技能。23和24号跟随曹叔叔实地进行户外抄表以及简单的线路检修和客户家里的线路维修。并且在帮助曹叔叔检修变压器的同时了解变压器的一些知识以及如何修理。25号在陈局长的带领下,跟着一起参加了市局的如何做好应对春节的准备工作会议”和“工作总结会议”。26号上午整理好这十天的资料和调查结果,做好准备接受陈局长的考核。下午在陈局长办公室汇报社会实践工作。这就是这次社会实践的大致的实践流程和工作内容。
(二)、社会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与反思:
笔者在这次社会实践中通过下乡去深入农户家里的调查以及实地的考察,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通过后来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并由此引发了笔者对国家,国企与老百姓之间三者关系的思考。下面先说说在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从19号至22号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电网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部分地区的电力设备过于陈旧,而且线路老化,变压器功率太小,维修不及时等。在本次调查中采取的是个案实证的研究方法,在调查方法的运用上,仍是调查问卷和访谈相结合。但需要强调的是,在调查中,问卷的量化调查固然重要,访谈更是必不可少。原因在于,调查人员希望获得的不少信息、资料,事关乡镇电力局领导行政“隐私”,这就需要调查人员通过访谈使其裉却防范意识,坦诚相告,而这些资料不仅是调查问卷资料的有益补充,它更有利于我们还原事实,接近真相。出于各种实际情况的考虑和方便的需要,我选择了我自己家的所在地大界村为调查样本。
调查明显表示镇里部分地区的电网已满足不了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在新农
村建设的当头,詹桥镇电网改造并未得到完满解决,虽然大部分地区的电网改造的很成功,但是那些山区里的,还有一部分的村子的电网任然没有得到改造,而且全镇的电网现状也没完全达到国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要求。通过咨询一些领导后了解到,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缺少资金和设备技术。这就不由得想了,国家每年都在增加对农村电网改造的投入为什么这种现象却没有得到解决呢?其中原因值得我们去深思。
例如:家住詹桥镇大界村界上组的甘继龙和陈丽两家,因为离变压器较
远,所以平时家里的灯亮度就不够,到了往年春节问题更加严重,基本上是连日光灯都开不了。又如:2007年在外婆家过年的时候,竟然因为电压器带不起电而导致断电,事后变压器也没人修理,导致大年三十晚上停电。
2001年,由于电网老化,曾对电网进行改造,并将产权移交镇电力局,并
议定,今后的维修由电力局负责。随着时间的推移,村内再度出现用电紧张,现有电网已满足不了农民需求,原因在于农民生产、生活用电急增。具体体现为:在生产方面,生产工具已完成更新换代的转变,铁牛代替了耕牛,收割机、抽水机等电器生产工具已进入农户生产过程,耗电较大,至2006年,詹桥镇共有农用水泵21289台;生活方面,随着农民经济条件的改善,家用电器也开始进入千
家万户,村民家庭基本都有电视机、电饭煲、电风扇,很多农户还有冰箱等等大功率用电器,这就使电网的负荷能力与农户用电需求形成矛盾。经过三年的新农村建设,到现在为何在农村部分地区还是存在相当严重的电网设备老化等问题呢?
另一方面,笔者在这次社会实践中发现农村用户对安全用电知识相当匮乏,基本上都不了解安全用电这个概念。这也是在农村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比如,有个别的农民竟然私自在户外搭线,很多农民家里的线路老化,因为舍不得花钱也不进行维修等等现象。当问及当地电力局部门是否对用户经常做过安全用电知识的宣传,得到的回答都是“没有”。从而也能看出当地电力局部门工作的一个严重失误。
三、社会实践总结:
对本次社会实践,笔者想从一下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第一: 在社会实践期间通过参加市电力局的两次会议,我了解到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电网改造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农电管理步入规范化轨道,对农村电工基本实现了“准职业化、正规化、专业化”的管理,对农村电工开始统一考核,择优聘用,持证上岗工作。农村电网建设达到一户一表,实现“五统一”、“四到户”、“三公开”。下面一组数据是农电改造前与农电改造后的一些参数的对比,通过比较,可以说明农电改造有效地促进了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但是我们更应该清醒的看到存在的问题,农村电网的改革和发展进程、农
电的规范化管理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还不太适应;农电部门的规范化管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用户还不太满意。农村电网中任然存在种种的问题。以下是农村电网存在的一些问题:
1、个别地方电工属供电部门临时聘用,其业务水平不够高,业务素质不够因硬;
2、少数设施计划检修停电提前通知不到。
3、客户报装用电程序繁杂;
4、很大一部分用户缴电费要去电力局,很不方便。
结合乡镇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我有如下建议:
1、乡镇电力局领导应每月定期与各个村子的电管负责人等召开工作会议,听取他们的工作汇报和意见。
2、电管员应注意收集农户对电力局的意见并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同时加大宣传安全用电知识的力度。
3、供电所加强对电工特别是临时聘用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的考核,组织学习,提高服务质量。
4、计划检修停电应尽量做到提前一周向社会公告。简化客户报装用电程序,缩短其等待通电时间等
5、为方便用户,电力局可以让抄表员负责一些不方便缴电费的地区的农户的电费收缴工作。
第二:这十天的社会实践能够亲身跟着供电局里的工作人员一起感受一下上班族的生活也是一个不错的体验。以前我都以为抄表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工作岗位,然而此番亲身体验让我不得不对它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它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经过询问我了解到一个抄表员的工作量是每月五千余户,抄表员对居民催费工作量达到每月三千余户。有时候他们还要楼上楼下的跑,无论刮风下雨,春夏秋冬,他们日日如此的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无怨无悔。让我不禁对曹叔叔他们肃然起敬。
第三:通过这十天的社会实践,我确实学到了很多的电力专业知识,更锻炼了我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现在如果家里出现了一些什么小的电路问题我自己就能够解决。除此之外,我更锻炼了自己的人际交往、团队合作、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又提高了自己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自己的社会实践经历,为将来的学习与就业打好了基础,做好了准备。
四、社会实践体会:
高三政史地组邱云琴
十月三十日下午第六节课,高三政史地组李晓琴老师在四楼多媒体为我们展示了一节精彩的政治公开课《走进国际社会》。我相信李晓琴老师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活跃的课堂气氛,一定会给各位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这一堂课作了一些充分的准备,这一节课给我们有一些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李晓琴这一堂公开课的进步很大,曾经听了李老师的三堂课,一堂课比一堂课有进步,体现了年轻教师的朝气和可塑性,值得其他年轻教师学习。我认为李老师的这节课充分的展示了“有效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是一节非常成功的政治课。站在一名政治教师的角度上,对于李老师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还是有很多感受的。纵贯本节课,我个人认为具有如下特点:
1、知识点的衔接过渡自然。由国际社会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通过联合国过渡到国际组织,再由二者之间的关系讲到国际关系对重难点国家利益做了分析说明,最后突出重点怎样捍卫我国的国家利益。
2、突出了政治要关注时政的特点与时政紧密结合,通过黄岩岛、钓鱼岛既强调了主权国家的权利又强调了要坚决捍卫我国的国家利益。
3、整个课堂紧张有序。通过知识点的串联并及时将易错部分的内容用练习方式让学生掌握,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核心作了大胆的取舍,合理安排课堂时间。
一、找准时政热点与结合的切入点
时事政治教学要为政治教学服务,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 创设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 让学生身临其境, 产生情感体验, 刺激思考,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我每个星期都抽出一节课作为山寨版的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时间, 让学生摹仿电视台播音员进行新闻报道和评论……每个学生都有机会, 课后学生积极查资料看书本, 积极性特别高。我还让学生自己设置提问与书本相关的问题,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再现能力增强, 克服了害怕在众人面前说话的心理障碍, 增添了自信。
二、探求时政热点与教学结合的关键点
时事因其强烈的时代气息, 深深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开发时事资源, 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 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自主探究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独立思考、自主质疑、主动获取知识, 应用知识, 掌握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当前, 开展研究性学习正是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而改变过去单一的结果传授, 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这种学习有助于学生贴近社会生活实际。时政热点教学从本质上说, 不仅仅是为了体现知识的时效性, 更重要的还在于深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
三、注重时事热点的现实性和新颖性
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引用时事热点要注重现实性和新颖性, 也就是要注意所引时事热点问题与学生现实生活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贴近。时事热点问题与现实生活是相结合的, 时事热点问题要从身边的时事出发, 扩展到国内、国际大事, 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新鲜的时事热点材料, 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增强课堂感染力, 这样的教学才更具有直观性和实效性。
四、适度原则
时事政治教学应该注重时效性和新鲜感,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时事热点问题的内容丰富多彩, 具有多样性和鲜明时代感的特点, 这就要求教师在引用时事热点材料讲授中学思想政治的理论知识时, 要根据最近的社会热点的变化, 有针对性地选取国内外的大事, 及时地进行灵活多样的时事教学, 把最能说明问题的时事热点引入到教学中, 将会起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时事热点问题”不在于多, 而在于精选, 只有及时选取了有针对性的时事热点问题进行教学, 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理论知识, 并增强学习自觉性, 激发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尽量避免耗时过多, 本末倒置。
五、引导性原则
时事政治教学在于引导学生, 透过现象看清本质, 而不能让学生仅仅满足于好奇。时政点评教学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比如:学生理解的错误, 准备的不充分, 或者只把它当作一种义务来完成;还有学生过分依赖讲稿, 缺少随机应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很多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 只参照不分析, 只讲解不点评, 更不用说要他们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了, 从而达不到时政点评教学的要求和应有效果。所以, 我们在致力于运用时政点评教学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的同时, 重点要研究如何合理地、适度地运用, 从而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 获取知识, 提高能力。将时事教育寓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是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记调研山东“风向标”走进青州 酷暑八月,骄阳似火,以大学生为主导的暑期社会实践正如火如荼的开展。来自山东大学(威海)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风向标”来到家乡青州,正式迈出了调研山东的第一步。
作为入选“调研山东”省级比赛的优秀团队,“风向标”把本次实践关注的焦点放在种粮直补政策的调研上。通过在王坟镇、朱良镇等四个乡镇展开民意调查和村民访谈,以及青州市政府、王坟镇财政所等机关部门的耐心解答和帮助,队员们从粮食直补政策的可行性、补贴强度、实施的局限性和发展过程等多个方面发现问题,积极讨论,取得了不小的收获。在种粮重镇朱良镇,粮食直补政策在乡镇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在农民增产增收、提高积极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日,在台风“达维”肆虐的王坟,玉米种植正遭受着巨大的损失,而粮食直补政策将作为自然灾害之后农民粮食生产的第一个及时有力的辅助,有力的支持并加快灾后农作物恢复和平稳农民收支。在行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反思,“风向标”实践着求索的精神和务实的作风,体现着当代大学生勇于担当的品质和学以致用的品格
孩子从小就有探求科学知识的愿望,作为家长,我们也因势利导,给孩子搜集相关材料,包括相关音频、视频、故事、书籍等。孩子渐渐大了,上学了,我们感到学校教的知识毕竟有限,还应让孩子走出校门,走出家门,带孩子走进社会大课堂。带孩子去公园、动物园、科技馆、天文馆、世界公园,参观景点,爬山,甚至去田地里看庄稼等等,给孩子呈现一片缤纷的世界,内容丰富无比的世界。
走在大街上、公路上、公园里,孩子逐渐认识了各种安全标识、交通标识。对车辆感兴趣,结合书本介绍,认识了许多国内外著名汽车品牌。带孩子去农家院、采摘园,孩子认识了玉米、小麦、大豆等庄稼,黄瓜、西红柿、南瓜、豆角等蔬菜,草莓、苹果、桃、李子等水果。去周口店猿人遗址、古生物馆、科技馆、天文馆等,让爱好科学的孩子着实过瘾,对以前学习的科学知识有了切实的感受,更加提高了他学习科学的兴趣。特别是北京科学技术馆,带孩子去了五六次,孩子还是想去。最早是去里面的儿童乐园,近几次去的是主展厅,从一层的“华夏之光”,二层的“探索与发现”,三层的“科技与生活”到四层的“挑战与未来”都看了个遍。孩子还小,可能里面的科学道理理解起来还有很大困难,但我想这也进一步激发了孩子探索、求知的欲望。带孩子去公园、参观景点、爬山等主要是让孩子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锻炼身体,陶冶情操。
一、指导调查, 让学生走近历史
历史题材的内容远离现实生活, 小学生缺乏相关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所以,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前开展调查活动, 收集相关资料, 让学生走近历史, 对相关历史有初步的了解, 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这一环节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明确要求。教师可采用发放预习指导提纲等形式, 指导学生重点调查、收集两方面资料:一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背景、人物、事件等;二是学生周边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料。
2.指导方法。一要指明调查活动的途径与方式, 指导学生通过图书查阅、网络搜索、人物访谈、参观考察、观看影视等途径开展调查;二要指导信息的整理与展示, 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梳理、筛选、整理, 并制作成资料卡片、PPT、视频短片等以便在课堂上展示、交流。
3.培养兴趣。在指导学生开展调查, 了解相关历史知识的同时,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历史, 积淀知识, 为今后学习历史, 提高人文素养奠定基础。
二、链接社会, 让历史走近生活
在学生印象中, 历史题材中所出现的著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都是“高、大、远”, 遥不可及, 无法激起学生的情感认同。因此, 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 适时链接社会, 引导学生发掘现实社会中的历史资源, 让历史走近学生的生活, 从而拉近学生与历史的情感距离, 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1.引今及古, 用好时政信息。引用学生周边发生的或近期国家发生的有关热点时事来学习历史, 更能拉近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历史的兴趣。例如, 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抗日烽火》一课时, 可以把2015年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抗战大阅兵这一世界瞩目的热点时事引入课堂学习。从探讨交流举行阅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入手, 引导学生了解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滔天罪行和中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巨大牺牲与贡献, 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爱和平的感情。
2.化远为近, 发掘本土资源。合理发掘、利用本土相关的历史资源来学习历史, 是让历史走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有效手段。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历史的丰碑》一课时, 教师可以在课前指导学生收集闽西及家乡漳平的革命人物和英雄事迹等历史资料。在了解了课文中的革命英烈事迹后, 老师因地制宜地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举办家乡革命英烈故事会, 让学生交流分享课前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资料, 如漳平英雄人物陈开路、闽西南最早的共产党员郑超麟, 等等。通过交流, 让学生对自己家乡的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当学生知道许多重大的革命历史事件就发生在自己的家乡, 许多革命人物就是自己的乡亲甚至是自己的亲人时, 就会觉得历史与自己并不遥远, 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和自豪感。
3.以古鉴今, 认识社会生活。历史的内容是学生理解今天生活的一个参照, 是学生对现代生活认知的凭借。因此, 在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之后,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借助历史知识加深对现实社会生活的认知。例如在教学《抗日烽火》一课时, 在学生了解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和中国人民的抗战贡献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当今钓鱼岛归属等热点事件进行思考讨论, 让学生认清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历史、否认二战结论、否认战后秩序的本质, 激励学生要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捍卫和平。
三、演绎教材, 让学生走进历史
历史题材所反映的内容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的跨越几千年、上万里, 因此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 历史是遥远、抽象、无味的。因此, 在历史题材教学中, 教师应避免枯燥的说教和讲解。要立足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 创设情境、演绎教材、激活历史, 从而化静为动、化远为近, 引导学生走进历史、深入体验。
1.借助媒体, 再现历史。利用图片、声音、视频等媒介激活静态的历史, 跨越时空, 呈现给学生鲜活的生命、精彩的故事、感人的画面, 努力使静态的历史“动”起来、“活”起来, 让学生在鲜活的历史情境中受到感染, 得到教育。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课时, 教师先播放红军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淀桥等视频, 生动再现了红军长征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 让学生融入媒体创设的历史情境中。观看视频后, 学生已经被红军战士大无畏的精神所震撼。接着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红军在长征中经历的艰难困苦和体现的革命精神, 就能达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2.模拟情境, 直观体验。设置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情境, 让学生亲身体验, 真实感受, 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例如在教学《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爬雪山这一内容时, 教师设计这样一个环节:初冬时节, 老师拿出一盆半融化的冰块, 学生每组派两位代表把手伸入水中, 说说自己的感觉。生1:“冰冷, 感觉好像被针扎了一下。”生2:“我放在水中时间长了点, 现在手都冻红了。”生3:“刺骨的冰冷, 我赶紧把手伸回来, 如果时间太久了手会麻木的。”
接着再组织学生观看红军战士穿着背心、草鞋爬雪山的视频, 让学生结合刚才的实验说说自己的感受。生1:“四川西北寒冷的冬天, 红军缺衣少食, 能翻过雪山, 真的难以想像。”生2:“刚才我手在冷水里浸了一下就已经无法忍受了。红军穿着单衣、草鞋爬雪山, 这种痛苦一般人是受不了的。这一环节通过体验、对比, 让学生深刻感受红军战士爬雪山时经历的痛苦, 激发起学生对红军战士的无比热爱和崇敬之情。”
四、引导实践, 让历史走进心灵
历史题材的课程目标是让学生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国际意识, 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仅满足于学生掌握多少历史知识, 而是要将历史内容的学习作为一个桥梁, 发挥历史特有的道德教育价值, 最终让历史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形成基本的爱国精神、国际意识和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以及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 仅凭对课本教材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出课堂, 走向社会, 让学生在课外拓展学习和社会实践中深化体验、内化历史、提升认知。主要方式有:
1.读书活动:指导学生开展读书活动, 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 发挥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拓展、深化学生的历史认知。例如, 在《艰苦卓绝的二十八年》 (下同) 一文课堂教学结束后, 推荐学生阅读《红岩》《少年毛泽东》《长征》等有关中国革命的文学作品。
2.观看影视:引导学生借助现代媒体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 发挥影视作品独特的魅力, 强化和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和情感体验。例如观看《闪闪的红星》《红日》等影视。
3.参观走访:引导学生参观相关的历史景点或参加相关的旅游活动, 充分利用旅游景点的内涵进一步感受历史, 深化认知。如参观漳平象湖杨美村红军留言墙、瞿秋白烈士纪念馆、古田会议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点。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内化、践行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如到历史博物馆或历史景点当义务讲解员、导游, 到老红军、军烈属家里开展慰问、义务劳动, 等等。
社会实践又即将告一段落了,这段时间里有进步,也有不足,感觉我们很有必要对自己的社会实践做一下总结。那么如何把实践报告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走进新农村社会实践报告(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走进新农村社会实践报告1实践时间:
20xx年x月x日-x月x日
时间地点:
xxx
实践过程及体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7月13日,长郡学子开始了“走进新农村”的社会实践活动,从实践中寻求知识,从合作中领悟团结,在行走中提升能力。
高一1402班和1408班组成第六大队,于7.13-7.17五天前往娄底进行社会实践。两校师生共同勾勒此次活动的荦荦大端,各组已做好课题选择等活动准备,为接下来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身在城市,心系三农问题
尽管时间仓促,任务繁重,同学们却以不亚于面对任何一场考试的认真来完成这项任务。两天内,《农村社会宗族文化调查》,《农村社会受教育观念的调查》,《农村教师现状调查》……这些充满社会关怀的课题已经出炉。同学们把对社会的思考和疑惑,融入一个个精心准备的课题,渴望在新农村这个大课堂里得到属于他们自己的解答。
艳阳高照的早晨,开营仪式在同学们的满腔热情中拉开帷幕。总仪式中,陈校长强调了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并表达了对本次活动的期许,学生代表江昱坤发言。
同学们在xxxx三中校方的安排下,于7月14日、15日乘车前往杨市、斗笠山、茅塘、枫坪和荷塘五个地区,并分别在同学家中或镇上餐馆用餐。各个小组在上午八点左右乘车出发,到各个地点按照原定计划分发调查问卷和实地考察,下午两点左右返校。
且歌且行:“不过三百份问卷而已”
“出发之前,两校同学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方案,做好了预案再进行调研。”长郡方面的带队老师王毅说。在他看来,农村社会的实际情况和城里孩子的想象有很大的区别,学会做好预案,一方面是现实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所以说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分发问卷,来获取较为全面的真实的数据资料;到群众中去进行调查也成了同学们面前的一个难题,十分考验同学们的情商,需要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积极沟通的态度调动村民们的积极性。在进行调查的同时,同学们不仅领略到了乡村的别样风光,同时也深入体验了乡村的风土人情。
在调查的过程中,既有热情村民的配合,也无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困难。第八组任敏同学写道:“听过了各种各样拒绝的方式,心也像在一点点浸入冰冷的水中。” “但我想在今后,我会变成一个更温暖的人,因为那些人们在无意间透露出来的冷漠,也许细微,却也是让人无法承受的。”
烈日炙烤着大地,一天下来,走在乡村小道上,同学们都汗流浃背,湿透的衣服丝毫阻挡不了他们分发问卷的热情,先前手中一大摞的问卷很快所剩无几,大家历经过被拒绝的冷漠,但不灰心仍笑脸迎人;历经过连连摆手的不耐烦,但鼓鼓劲仍继续携手前行。回来路上听着大家“炫耀”自己发了几百份的欢乐,不觉忘却所有苦与累……
两校的同学还分别进行了高层,中层,和基层的访谈。访谈的对象多种多样,有普通村民,也有镇长书记;有七旬老人,也有青年小伙。“高层找不到,基层不想聊。”同学们着实遇到了不小的障碍。但同学们找到老师来联系教育局领导,挨家挨户地耐心询问,既充分展现了两校学子自信开朗的风采,又获得了宝贵的一手资料。在访谈了xxxx三中周老师关于农村社会受教育观念后,第一组的丁行健颇有感触地说:“许多人总是这样想‘小孩读书能读得出来就读,读不出来就别读了。’但当我问起他们对孩子的学习做了什么,他们又把读书的责任一股脑推给孩子。就像不播种就渴望收获,是多么令人痛心的看法。父母的随意造成了孩子的随意,把农村可能的精英教育推进了一个难以走出的恶性循环。”一场场交谈让同学们得以步步深入农村社会的腠理,让少不更事的内心在震撼中悸动,在悸动中思索。这正是新课程渴望达到的第九组是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他们这样写道:“面对这位年仅十岁的留守儿童,我们也同样有些紧张,生怕问错了什么。‘你想念你的父母吗?‘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使他的眼圈渐渐通红,眼里似乎有泪,一个轻轻的“想”字从他口里费力地挤出来。他更紧张不安了,仿佛犯了什么大错。好几次,只要涉及到一点情绪问题,他的眼里就会迅速蓄满泪水,那泪水让我不知所措,心里的一角在隐隐作痛。”
部分同学进行的实地考察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对xxxx三中的考察中,我们看到大气整齐的教学楼,干净整洁的校舍,看到学校新建设所投入之大,看到xxxx的同学学习条件有极大改善。
但通过与xxxx三中同学的交流,我们了解到他们住在60几个人一间房的大寝室里,学校的封闭式管理使他们不得不忍受令人窒息的生活条件,这都反映了学校设施还存在亟待完善的地方。
而学校考察仅仅是农村考察之中的冰山一角。
第七组同学们走进医院考察时,看到了这样的景象:不是明亮宽敞的大厅,仅是迎面一间大药房,铁杆制成的窗口已经老化,供人坐的椅子也是锈迹斑斑,卫生条件也不容乐观,一股杂糅着药香及消毒水味的医院独特气息扑鼻而来。顺着较暗的走廊往病房依次看过去,尽管每间病房容纳量不大,但躺着的病人却没有市大医院里那样的愁眉苦脸,而是似在家般的休闲轻松,有的扇着蒲扇跷起二郎腿,有的与亲人团团围坐着,开心地谈着天。虽然生活的道路是那样的艰辛,但他们没有流露出丝毫的退缩之意……一切的一切都带着只属于当地的淳朴美好,颤动着我们的心弦。
怀抱理想,面向未来
xxxx既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又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可谓是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相信在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的指引下,xxxx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走进新农村社会实践报告2实践时间:
20xx年x月x日-x月x日
时间地点:
xxx
实践过程及体会: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新农村,对中国农民是一种福音,对中国农村来说是重大变革,对中国农业则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浙江工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绍杭分队一行11人于7月15日开始了为期六天的“走进新农村”之行。
在这短短的六天中,我们对杭州余杭和绍兴柯桥、杨汛桥的四个特色农村进行调研分析,解析他们的发展经验,包括他们在发展中值得学习的地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他们今后的思路及发展中改进的情况。另外,还调研了当地村民村委在新农村发展过程中的体会和想法、期望和要求。
几天的农村之行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了农村面貌的巨大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不愁吃不愁穿,住宿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观,我们走访的几个村中,大多数农民都住上了别墅般的楼房,他们的房子是经过规划建设的,错落有秩,外观统一。相应的配套设施也跟上了,如统一的垃圾箱,路灯等。道路也不再是土路,而是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他们也注重休闲娱乐,大多数人家都装了有线电视,村里还建有篮球场、村民活动中心、图书馆等。此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农民身上的负担相比以前轻了许多,农业税基本上已经取消了。有些地方也由政府出钱帮农民买养老保险,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民起了保障作用。当前正在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合作医疗严格来讲还不算是一种医疗保障制度,但对于得大病的农民来讲,会有一定的作用。
这些变化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其原因要归根于国家政策的实施。进入二十一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国家建设的重点之一,农村问题也上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更是将建设新农村列为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国家对国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农村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使农业人口将不断向城镇聚集,这些都有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发展取得的这些进步离不开村里领导班子的努力,在探讨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时,他们颇有体会,土地征用问题是旧村改造中必然要遇到的难题,这时农民的素质问题也暴露得比较明显。农民认为农地耕作是他们经济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在征用时,他们很注重自己的利益,没有从大局出发,这给领导班子的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阻碍。在其他涉及个人利益的情况下,农民也总是先考虑自己,争取得到最大的好处。有些时候不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也乱说一通。可见,农民素质问题确确实实是存在的。这一问题是农村发展必然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影响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对几个村建设新农村发展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方面启示:
(一)建设新农村,加快经济发展是基础。
只有经济快速发展,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经济发展不仅能增加了农民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而且可为新农村建设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加快经济发展应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增加农民收入是检验新农村建设成效的核心指标。应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高效、集约、规模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等,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不断增加农民务工收入;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乡镇企业发展,着力发展县城和重点镇,为农村转移富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切实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二)建设新农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是重点。
建设新农村,就必须全面改变农村脏、乱、差的旧风貌,彻底改变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农村城市化,努力为农民群众创造一个布局优化、住宅美化、道路硬化、四旁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的良好环境。(三)建设新农村,应把科学规划放在首位。
制定规划应立足当前、把握长远、统筹安排,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尊重自然规律、科学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按照方便农民、提升农村、发展农村产业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农民居住区、产业发展区以及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尤其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民风民俗、文化历史、地理特点等,把土地、水系、清洁能源、集中居住区规划好,并搞好建设规划与中长期规划的衔接。规划制定以后,应分清轻重缓急,分步实施,扎实推进。(四)建设新农村,应以为农民群众办实事为抓手。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当前,应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一是进一步解决交通问题。交通问题是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道路建设应以方便农民进出、有利农村发展为出发点。二是搞好环境整治。加强对垃圾的清理、归集、处理,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广沼气、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三是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乡镇卫生院的建设与改造,逐步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公共财政对新型合作医疗的补贴力度,积极探索发展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四是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提高农民的技能。(五)建设新农村,应以促进民主公平为基础。
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尊重农民意愿,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完善民主议事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六)建设新农村,应以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为依托。
建设新农村,关键是要有好的带头人。基层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努力成为勤劳致富的标兵、服务群众的先锋、廉洁奉公的表率。应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切实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开展教育和培训,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技术、懂管理、会经营的基层领导骨干,让他们带着政策、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办法引领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七)建设新农村,应以提高农民素质为目的,努力培育“四有”农民。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建立健全农村低保、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困有所助、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要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树立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康的娱乐方式和符合时代特色的亲情关系、邻里关系。同时,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努力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虽短,但它留给我们的启迪却是深刻而长远的。我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了社会,明确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了自己的学习热情,真正达到了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目的。
走进新农村社会实践报告3实践时间:
20xx年x月x日-x月x日
时间地点:
xxx
实践过程及体会:
走进农村,全面了解新农村建设现状;深入分析,为新农村建设出谋划策。山大XX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关注新农村建设,8支校级示范团队,14支校级重点团队,以及来自10个学院的多支院级团队都将目光投向农村,通过开展专题调研、支农、支教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树立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进步、与农村共发展的新认识。
多角度,科学化,调研农村实际情况。多支实践团队分别围绕农村土地改革、乡镇企业发展、农村社区建设等方面开展专题调研。7月6日-12日,药学院在德州市陵县镇将军寨进行了为期七天的支农调研宣讲系列活动。15-22日,法学院“守望者”社会实践团队通过走访土地流转工作最具成效的乡镇,深入村委会、农户、大棚基地等进行调查访谈,开展土地流转模式调研,将寿光市的“专业合作服务”模式,胶州市“股份合作流转型”模式以及莱芜市“龙头企业经营型”模式的调查结果分析整理,最终形成《山东省土地流转模式调研报告》,对今后土地流转工作的完善具有借鉴意义。7月8日-8月3日,信息学院“信息化下乡”政策宣讲及专题调研实践团通过“扩大内需+发展信息产业”的调研实践,探索出利用信息化转“危”为“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为广大农民尽快实现由“勤劳致富”向“信息致富”转变尽自己的一份力。自8月1日起,外国语学院“心系农贷”团队在调研小额信贷在农村的实施状况的同时,进行国家惠农政策宣讲,以此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
全方位,重实效,关注农民生产生活。实践团队深入调研农村实际情况的同时,还积极进行支农活动,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难。7月5日-11日,由山东大学数学学院和生命学院的11名08级学生组成的“坚守耕地,情系农村”社会实践小组在聊城市的部分农村进行了为期7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7月6日,机械工程学院“相约山大教育·放飞求学梦想”主题社会实践团队与仁风镇区管委刘书记座谈,了解了该镇“西瓜经济”,并在刘书记的带领下与东街村高中应届毕业生及部分高中家长座谈,解答有关高考和大学的问题。7月7日,山东大学思源社走进山东大学东风教师家属院为即将成立的乡村图书馆募捐图书,得到了山大老师的大力支持。7-14日,法学院“心心之火”实践团队通过派发维权手册、律师现场咨询会等活动为农民提供法律咨询,解决法律问题。8日-22日,“宁夏之光”赴宁夏海原县支农支教服务团也在宁夏海原县开展了科学种植硒砂瓜、采摘枸杞等与农民生产息息相关的支农活动。支农团队不仅为农民送去的农科知识,在支农生产之余,还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当地业余文化生活。9日-12日,电气学院“全民全运农村体育调研团队”赴山东五地进行调研,促进农村体育设施建设,推广全民健身。7月22日,生命科学院“生命彩虹”支农团队在为期一周的支农活动中,向当地居民发放由队员自己编写的有关作物种植、传染病预防等科学知识的手册,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夯基础,献爱心,开展农村支教活动。面对农村教育水平相对落后,教育资源相对困乏的现状,山东大学多支学生支教团队深入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进行支教活动,为农村地区教育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7月8-16日,生命学院“爱的力量”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雁鸣湖乡韩寨村开展为期八天的支教活动;6日-23日,文学院“梦之翼”支教团在青海省西宁市的汉水沟穆斯林村进行了调研和支教活动,为汉水沟小学的学生进行课程辅导,并开展特色授课和励志教育。此外,支教团还采访了包括XX年“感动中国人物”马复兴在内的西部教育工作者,了解到西部农村教育所面临的困境。7月7日起,“西部阳光”支教团秉承“因为爱,我们存在”“我们用爱折射阳光”理念第三次走进贵州进行支教活动,帮助当地孩子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8日-23日,“一米阳光”实践团走进舜玉小区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辅导孩子学习。
走进新农村社会实践报告4实践时间:
20xx年x月x日-x月x日
时间地点:
广西xxx村
实践过程及体会:
今年寒假,我与几位同学一道,走访了本村—广西博白县三滩镇xx村的大部分地方,与本村的村民、村干部进行交流,深入了解了本村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情况。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本村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紧紧围绕这“二十方针”的目标要求,认真贯彻执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科学编制规划,统筹安排,加快推进各项工作的进行。
在生产发展上,本村始终把壮大“村级经济”作为第一要务,抓住特色农产品的生产,也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先后推广种植淮山XX亩,果蔗1800亩,法国豆XX多亩。在新种植技术的指导下,农作物增产增收,农民尝到了新甜头。眼下,正是淮山与甘蔗收成的季节。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不时地可以看到有农民在田间挖淮山或甘蔗,收获劳动成果。一位村民满怀欣喜地告诉我们,近几年,由于政府向农民们推广了新的种植淮山的技术,淮山长势喜人,卖得了好价钱,为他们增加了不少收入。除了种植甘蔗、淮山这种高效益的经济作物外,本村还大力发展猪养殖业,规模养猪户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创新高。另外,还大力发展桂圆加工业等,增加了农民收入。政府还积极为群众提供就业信息,鼓励部分青年外出打工,转移本村剩余劳动力,这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在走访中我们可以看到,本村的村容村貌已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村民的住房条件已大大提高。政府也帮助低保的村民们建造房屋,给予他们经济上的补贴。而政府对村民们建设沼气池的支持与帮助也为本村的清洁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一位村民告诉我们,他是养猪专业户,一直苦于过多的猪粪无处排放。现在在政府帮助下建设造沼气池,给予1000元的补贴。这样,不仅很好地清洁了环境,还有效地利用了资源,一举两得。
加强村政基础设施建设是本村进行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之一。本村在近几年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逐渐完善各项公共服务保障设施。
医疗问题是民生之重。去年,本村投入了八万多元建成村卫生所,政府还积极鼓励村民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就大大减轻村民看病难的问题。
”要致富,先修路”走进本村,一条条宽敞平坦的水泥硬化路在脚下延伸。一位村干部告诉我们,在村民们与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本村投入了30多万元硬化了四级路至大沙埌1.1公里村屯路,投入80多万硬化了村委至河坝社2.8公里村屯路。这切实解决了村民们的出行问题,更为农产品的运输提供了便利,促进了经济作物的外销。
水利建设也十分重要。水利是农业的脉搏,我们向本村政府了解到,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政府组织人力、物 力、财力兴修水利,保证可人民群众的收入增加。
此外,为了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本村在体育文化局的支持下,修建了一个标准的篮球场,使村民有了自己的娱乐场所,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
积极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乡风文明,是本村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重点。
在去年,本村政府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深入了解了党的十七六中全会精神,并在群众中大力宣传,深化农村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政府积极向农民宣传农业知识、科学种植技术,提高农民的文化技术水平。在近几年,本村政府组织了一些村民免费到县城进行电脑知识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明素质。为了增强村民的身体素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政府还组织村民定期进行球类比赛。去年,本村以队为单位,成功举办了几场篮球赛,排球赛等,这不仅提高了村民们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丰富了村民的生活,还促进了各队的村民们之间的相互交流。
除此之外,一名村干部还告诉我们,今年,本村紧紧围绕平安村屯建设,以稳定压倒一切的态势做到维稳工作,成功调解了各种纠纷,如建设高速路时引起的纠纷等,促进了本村的稳定与和谐。另外,计划生育问题一直是本地方的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一些村民的重男轻女等落后思想引起的。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根除村民的这一思想劣根,村政府积极大力宣传有关计划生育的思想,狠抓落实好计划生育工作,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生育观,从根本上处理好这一问题。在近两年,村民的思想觉悟已有较大的提高,计划生育的工作已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这次的实践活动让我们看到了家乡在新农村建设中新的`变化,这更增加了我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但我们也看到了本村在建设中的一些不足的地方,如河流污染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村民间还存在着不和谐的因素等。因此,我们积极地向政府提出意见与建议,并期待着我们的家乡越来越好!
走进新农村社会实践报告5实践时间:
20xx年x月x日-x月x日
时间地点:
xxx
实践过程及体会: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寒假生活,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我系于XX年组织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主题之一为“改革开放30周年农村发展变化及现状调查”。我选择了“改革开放30周年农村发展变化及现状调查”这一主题,对自己的家乡—xx市陵县xx乔家村进行了调查。通过为期40多天的调查访问,我深切感受到三十年来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下是我的调查报告:
从XX年1月14号到1月16日这三天我做了调查活动的准备,包括拟定计划、罗列提纲、设计和打印调查问卷,确定采访人及时间等。从1月17日开始正式在我村开展采访调查,采访因天气、人为因素等是断断续续进行的,一直持续到2月13日。从2月14号起我开始整理并撰写调查报告,并于2月20日完成。
我家乡所在地为山东省xx市xx镇乔家村,原政府驻地为碱店乡,后因乡镇合并,现政府驻地为郑家寨镇。村中拥有土地一千二百八十亩,是一个地多人少、以农业为发展主的村庄。村中有100多户人家,人口为四百八十九口(XX年统计结果),后因人口死亡,计划生育政策,农村富余劳动力对外输出等原因,至XX年,村中大约现生活人口为400口。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我分别以发放调查问卷、录音、摄像、调查访问等形式走访了村中67户人家,采访了282人,约占全村总人口的63%。在调查采访过程中发放调查问卷70份,收回70份;拍摄照片67张,录音26份,录像13份。这次调查活动主要是为了了解家乡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变化,国家对农村实施的政策在本村中的实行情况,村中建设,村容村貌,村中经济发展总体态势等;了解家乡村民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变化;了解当前村民的现实生活状态,生产生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将来家庭发展的想法、期望。因此次只调查了本村63%的村民,故在一定程度上对反映问题可能有所影响,但或多或少可以反映一下本村的一些实质问题。现将统计结果列表如下:
1、改革开放30年来,村中变化最大的表现:
2、改革开放30年来,村民家中最大的表现:
3、对国家政策的了解情况:
4、对国家政策的改进情况:
5、对现状的满意程度如何:
6、制约本村发展的最大因素:
7、对自己家庭的发展是否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8、认为本村落实不好的方面:
9、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国家政策:
以上便是我采访本村父老乡亲后做出的的统计。从统计结果且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我总结出我村村民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有目共睹、不容置疑的,让人不自觉的感叹家乡三十年来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
1、新房一排排,宽敞又明亮。当年的土坯房子、小木门已不复存在,如今的砖瓦房宽敞明亮。往前几十年数,家家户户的小木屋在夏天是屋外大雨,屋内小雨,现如今的大瓦房坚固耐牢,有些村民戏言:“刮风下雨咱不怕,就是地震了也不慌”,这当然是说笑,但也表明房屋的坚固性。单从门窗的换代上看:从纸糊的木窗户到安有玻璃的门窗,但现在铝合金的门窗,变化之大可见。
2、摩托车、电动车来去自由,面包车、小轿车也来“赶会”。早些年的脚走肩扛的运输方式早已不复存在。现在因“村村通公路”政策,柏油马路已修到了家门口。村里人出门摩托车、电动车,不到一会功夫就到达了目的地。部分富裕的村名已购置了面包车、小轿车,出门更是舒适、方便。
3、摒弃大鱼大肉传统吃法,讲求吃得健康绿色。改革开放30年来,农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有45%的被采访村民认为30年来家中最大变化表现在生活质量上。村民餐桌上的内容不断升级换代,往前几年,年年过节吃上鸡鸭鱼肉,那叫富裕。这几年村民的大鱼大肉已经吃腻,如今餐桌上的青菜渐多,村民们也开始讲求吃得健康绿色了。
4、大姑娘、小媳妇花枝招展,年会上个个时髦、时尚。以前,家中妇女紧衣缩食,省出钱来给孩子购买过年的新衣,小孩子也为要过年的新衣而哭鼻子。如今的村民可以说天天穿新衣,什么时髦穿什么。各个花枝招展,告别黑白年代,迎来精彩生活。就连那发型,也是年年新变化,年年新内容。
5、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生活轻松自在。现如今村中70%——80%的家中安有彩电,很多农户家中安装有电冰箱、洗衣机、电锅、音响等。回想前几十年前,冬天洗衣服妇女手冻得通红,洗的衣服好几天晒不干;夏天的肉、菜总因温度高不便储存;妇女整天围着锅台转,没有空闲,这些家用电器的安装,减轻了妇女的劳动强度,空闲出很多时间休闲、娱乐。
6、农村医疗保险体系不断完善,减轻农民病顾之忧。一直以来村民都害怕家里人出现病症,尤其是害怕老人和孩子生病。但家中有人生病住院花钱的现象又是不可避免的,村中好多村民因病返贫的现象很多。最近几年国家出台好政策,在农村医疗保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了大量资金。村民通过入农村医保,受惠颇多。像一位村民因得脑血栓所花的4000多的医疗费中,有XX多由农村医保负担,这种农村医保的政策的确减轻了村民的病顾之忧。
改革开放30年,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但这是否表明当前的农村就十全十美,没有任何问题了呢?也不尽然,在调查访问过程中,村民就对制约我村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总体说来,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1、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其它副业的发展。我们村座落在鲁西北平原上,本村村民是一个以农业为发展主业的村庄。就土地总数与人口总数相比,可以算作地多人少的村落。然而几十年来,本村村民在农业生产上一直没有任何突破、创新。种植作物单一,无怪乎小麦、玉米、棉花。村中没有什么农特产品,更谈不上农特产品的加工。在蔬菜种植上、林果业发展、畜牧业等方面的发展落后,国家出台的农村政策中鼓励提倡的农村要发展多种经营模式的要求至今未在本村实现。
2、水源问题亟待解决,村中至今为安上自来水。水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像我们村这种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水源问题更是处在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村庄所处地理位置远离河流,农田灌溉要通过好几级调水,村民吃够了浇地的苦,75%以上的村民认为制约本村发展的最大因素是水源,但对此却无可奈何。另外,村民吃水也很困难,所引用的水要到很远的井上打,尤其是冬天因天气缘故吃水更是难上加难,绝大多数村民强烈要求村中安上自来水,解决吃水不便。
3、村名脑中“墨水”还是少,种田缺乏科学知识。在村中广泛存在着村民种田不懂科学、不用科学、不信科学的现象,有的人想科学种田还受到周围人的嘲笑,认为那是瞎折腾。科学知识的缺乏严重制约着村庄的发展,制约着村民的“钱袋子”。最近几年,有科学员下乡讲述科学种田的活动,听者不是很多,听了的人大部分也没有按照做。
4、忙于修建,急住新房,读书人渐变少。村中这几年的住房修建规模发展很大,使得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但却出现了一个很不好的趋势:读书上大学的人少了,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只盯住眼前利益,将家庭绝大部分收入投到了住房修建上,而相对减少了对孩子学习方面的投入。村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在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挣钱,这种看轻知识、缺乏知识的现象,其负面影响是深远的。
5、文化生活很单调,赌博之风日盛。虽然家家户户都安上了电视,但村民了解外界的途径也仅限于此。调查村民中通过电视了解国家政策的占到94.33%,而通过报刊、村委会了解国家政策的只占有2.48%、3.19%。我明显感受到现在农村文化生活的单调、乏味,有很多村民为了解闷,农闲时节就聚在一起打麻将,“顶牛”等,这些具有赌博色彩的活动日益受到村民的“欢迎”。
针对本村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乡亲父老发表的对于改变本村发展现状,尽快脱贫致富的想法、看法,我也思考良多:
农村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国家政府的支持。很多村民表示最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好政策,像小麦,棉花等作物的补贴,生猪养殖补贴,农村医疗保险,新宅基法等。这与国家的好政策是分不开的,在我个人看来,国家政府应继续关注农村,关注居民,将现已出台的关于农村的政策不断加以修养,同时根据时势出台新的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
发展农特产品,扩大农特产品的生产规模,进行农特产品的深加工。村中有些村民表示:不是不想发展农特产品的生产,只是因为生产规模较少,这种单户单干的规模易造成农特产品的出售困难。村民们说:“种植太少了,成不了规模,人家不愿来收,还往下压价。”村中领导干部应号召发展农特产品的种植、生产,形成生产规模,将本村打造成一个以某种农特产品为主的生产基地,吸引购买商前来收购,并在此基础上号召有能力的村民进行农特产品深加工,过大生产链,取得经济效益。
开展农贸集会,扩大村民收入,消费渠道。像我们临近村盐厂村就是一个农村发展的典型。村中带头人本着“先富带动后富”的思想,在村中投资盖起楼房,建起工厂、学校。为取得经济效益,开展了“九月九农贸会”“元宵大型农贸会”,这些或大或小的农贸集会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其村的经济发展。像这种发展农村经济的模式很值得借鉴,开展本村的农贸招商活动,促进村民多方面、多途径收入。另外若赶上好机遇,还可以吸收外商投资。
完善水里灌溉系统,扩大人工河流的范围。我村远离河流、湖泊,水源缺乏,这是客观原因所致。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发挥人力资源,不断完善水里灌溉系统,扩大人工水流影向范围。随着村庄经济的不断发展,村民为了增收、创收,开凿了地下井。村中也曾组织两次开凿人工河流的活动,让村民受益颇多。我们村领导干部还应继续发挥作用,解决摆在村民面前的用水、吃水难的问题。
丰富农民头脑,增加农民科学种田知识。在调查访问的村民中有12.4%的村民认为制约本村发展的最大因素是科学知识。这个数据表明一部分村民是认识到科学种田的重要性的。像现在科技员下乡讲述科学种田的活动就应继续下去。要在村中进行实打实的实验,让村民尝到科学种田的甜头,从而达到运用科学知识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地。
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增强农民乡村生活情趣。自从电视普及以来,农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单调了。有些村民表示:现在生活很乏味,电视节目也不好看,闲来逛去也无趣。我想在村中农闲时节,大家满可以组织一些文化活动,比如像元宵前夕的闹秧歌。由本村一些好事人士组织,还可以联合邻近几个村庄一起,到时还可以比赛,自娱自乐,增添村民生活乐趣。
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这短短40天的调查访谈中,我发现了很多在这次调查活动中的不足,存在较多欠缺:
1、准备工作不充足。在所要求的调查形式中有发放调查问卷,要照相、录音、录像、访谈等,我没有准备一套相应的设备,从而会或多或少影响到调查结果。
2、调查问卷设计不足。在我个人看来,在此次自己所设计的调查问卷像是一张试题,从第一问到第十四个问项,整张就像14道选择题,形式太单板了。
3、调查问卷题目问答模糊。像问村民了解的国家政策多少时,选项为“了解很多,了解部分,不了解”,其问题具有模糊性,不利于调查结果的统计,有些题目问答时所用的措词也是不当的。
4、没有如数完成调查任务。在村中100多户人家中,只走访了67户,占全村总人口的63%,在反映村中问题上有其狭窄性、差异性。
在这次调查访问过程中,我的感受、感悟很多,这次的这个学习任务让我成长不少:
我深切期望村庄可以很好的发展,村民都过上富裕的生活。能够解决困扰乡亲们的水源问题,家家户户安上自来水;希望村庄可以形成某种农特产品的生产,蔬菜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等都得到长足发展,改变当前农业生产单一情况,实现多种经营;村民科学种田的知识不断增长,实现稳产、高产;丰富乡村生活,村民过上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
农村的发展是任重道远的。我们必须认识到农村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几代人共同的辛勤努力才得以实现。像上面我所发表的关于本村如何致富、如何发展仅了了几句,但真要实施,实现起来就会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了。
我发现农民阶层是一个易于知足常乐的阶层,在采访的282个人中,有60%多的村民表示对现在的生活状态比较满意,39%多的村民表示对现状满意,他(她)们对我说:“现在住得好,穿得好,吃得好,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这要感谢国家的好政策,重视农民、发展农业,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他们的笑容让我看到了那颗知足常乐、感恩的心。
农民现如今的日子仍不好过。庄稼稍有不好,直接影响家庭收入,家中老人孩子生病花掉上万元,就会使农民的生活很难维持。村中有个姓赵的人家,大女儿得了重病,花掉家中七八万元钱,母亲觉得没发过,跟丈夫闹离婚。另外像自家饲养的牲口无论是病死还是价格涨浮变化也会影响家庭发展。随着衣食住行各方面花销的增大,农民过日子也很困难。
【走进社会的作文】推荐阅读:
走出校园走进社会06-17
走进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06-11
走进春节的作文11-29
作文 走进美丽的童年10-05
读书,走进知识的海洋作文10-04
走进大自然的作文10-08
走进书香的世界作文700字07-03
走进机器人的世界作文11-26
让语文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初一作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