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美术优质课教学设计

2024-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教版小学美术优质课教学设计(精选8篇)

人教版小学美术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中国的民族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藏戏,是藏族地区普遍流行、在祖国百花艺苑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剧种。藏戏艺术有600多年的历史,比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一分一总”的关系结构文章。先用三个排比句概括介绍藏戏主要特点:“戴着面具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组成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面具”的特点及作用。然后简略地说明其他特色:舞台简朴;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动作丰富多彩;演出时间长等。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随着作者脉络清楚、有点有面、有详有略的描述,绚丽多彩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象地表达;二是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脱缰、咆哮、吞噬、发誓、恐怖、婀娜、雄浑、优哉游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开山鼻祖、青面獠牙、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藏戏的图片、音乐、文字资料;搜集感兴趣的其他剧种的资料。

整体设计意图:

《藏戏》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了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特色。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传神,富有文学色彩。教学本课,我采用先“明确学习任务,再学习课文”的方法,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确了学习任务,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

1.师: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其中,戏曲就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

2.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戏曲资料。

3.师介绍戏曲种类,欣赏戏曲图片。

师:有一种戏曲,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带着面具表演,漫长到一演三五天还不能结束,知道这是什么戏?

(板书题目:藏戏)

简介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

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

2006年5月20日,藏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欣赏藏戏视频,初步感知藏戏。

5.默读“阅读提示”,看看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提出的要求是: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提出的学习方法是:读、想、说)

二、默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读文,相机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理解“咆哮、吞噬、雄浑、开山鼻祖”等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讨论:哪儿到哪儿写的是藏戏的形成?哪儿到哪儿写的是藏戏的特色?

提示:第4-7自然段介绍藏戏的形成;第8-20自然段介绍藏戏的特点。(板书:形成、特点)

四、了解藏戏的传奇故事(藏戏的形成),感受藏戏魅力和文化内涵。

1.默读第4-7自然段。

思考:藏戏是怎样形成的?

(板书:形成)

说说最打动你的地方是什么?并作上批注。

2.交流汇报

出示句子

1:“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一座桥……招来的只是一阵哄堂大笑。”

(有感情朗读,表达出藏族人民对唐东杰布的爱戴。)

学生抓住关键词谈体会。

出示句子

2:“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位兄妹……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师生合作朗读,表达出对那些献出爱心的人们的赞美。)

出示句子

3:“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开山鼻祖。”(齐读,体会唐东杰布的传奇之处)

(板书:唐东杰布)

五、了解藏戏的特色,感受藏戏魅力和文化内涵。

1.默读第8-20自然段,你认为藏戏最具有魅力的特色是什么?

2.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感受藏戏的魅力。

生1:舞台简朴。

出示句子:“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只要有观众就行。”

生2:“面具”的特点及作用。

师出示并介绍自己喜欢的白色面具。

学生上台展示并介绍自制的面具。

3.自由交流,畅所欲言。

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

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

唱腔、动作丰富多彩;演出时间长等。

4.交流搜集到的藏戏特色。

5.有感情朗读第8-20自然段,感受藏戏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六、学习第1自然段,再次感受藏戏的独特魅力。

1.男生读三个反问句,女生将它们改成陈述句读一读,体会其中蕴含的意思。

①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②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

③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板书:戴着面具演出

没有舞台

演出三五天)

2.有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表现出藏戏的特色、对拥有藏戏感到自豪)(板书:独特魅力)

七、回顾全文,体会写法。

回顾全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从内容看,本文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

从表达顺序看,本文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

从表达的方法看,本文主要采用比喻、反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从结构上看,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写法,使文章更有层次感,更完整。

八、拓展延伸,感受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

1.欣赏各种戏曲,感受中国戏曲的美。

2.赞美中国戏曲(用四字词语或一句话进行点赞)。

九、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从此爱上中国的戏曲,去了解更多的戏曲文化。

板书设计:

形成  :    唐东杰布

藏                         独

戏           没有舞台

特色

带着面具演出

演出三五天

【教学反思】

《藏戏》这篇课文主要为我们介绍了藏戏的来历以及藏戏的三个特点,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形式,体会其在表达上的特点。

这篇课文虽然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以介绍民风民俗为主题的单元中的其中一篇,是一篇民俗散文,语言丰富多彩、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因为本文在语言上的这一特点,而且,藏戏对我们师生而言是一种很“新”的文章,堪比精读课文。

预习环节上,在处理生字词时,除了将带有拼音的生字出示外,还将一些藏族特有的称谓出示,并教学生读准理解,为他们读通课文打下基础。此外,我还引导学生理解“鼻祖”“不一而足”等词语,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对课文有了大体的印象。我觉得这样做的效果还是不错的,特别是中下等的学生,不至于课文学完了,却读不准生字,读不通课文。

研读课文环节上,通过独学、对学、群学,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的顺序来写,内容清楚,分“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艺术特色”两方面来介绍的。从文采上来看,“藏戏的形成”这一块内容是比较突出的,我将体验的重点放在这一部分,引导学生重点学习这部分,体会唐东杰布为民造福开创藏戏的艰苦经历。学生从课文的第4—7自然段读懂了藏戏是怎样形成的,完成了本课时的教学任务。

人教版小学美术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2

一、互动反馈系统及其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优势

互动反馈系统 (Interactive Response System, 简称IRS) 是指在课堂教学的信息技术环境下, 引入具有“1对1”特性的数字技术, 将课堂教学过程的多媒体演示、信息反馈、师生及生生互动等环节进行高效整合的系统平台。[2]它作为反馈信息收集工具应用于课堂教学, 主要有以下优势: (1) 实时诊断教学效果,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加强师生互动, 活跃课堂气氛; (3) 全体公平参与, 关注问题解决; (4) 随堂形成性评价, 减轻教师负担; (5) 支持多种格式教学资源展示, 方便教师灵活运用。[3]

二、互动反馈系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设计实例

分析对象是浙江省金华市某小学一位语文教师应用IRS执教的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课。其教学按点与对应的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

三、基于个案的即时反馈信息分析与处理

IRS正以其收集反馈信息及时准确的独特优势逐步走进中小学课堂, 并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熟知。针对所收集到的数据, 教师有必要进行深入分析, 以便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提高教学效率。以下将从正答率和应答时间两个角度, 对收集到的即时反馈信息进行具体分析。

(一) 从正答率角度分析即时反馈信息

正答率是教师了解学生整体认知水平、检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一个重要窗口, 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IRS活动记录中的正答率统计表, 绘制如图1所示的柱形统计图。

由图1可知, 题目5的正确率远远低于60%。此时, 教师通过提问发现:学生对“络绎不绝”和“源源不断”间的联系与区别已达成共识, 但在具体运用阶段容易混淆。针对这一现象, 教师利用IRS提供的即问即答功能临时设置题目6、题目7 (具有真实情境的例句) 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此外, 题目2的正答率稍有偏低, 表明少部分学生对引号作用的认识仍处于模糊状态。据此, 教师通过再次总结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引号作用的印象。

由此可见, IRS提供的正答率统计功能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中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 查找作答错误的原因, 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教学策略, 加强学生对易错知识点的把握, 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二) 从应答时间角度分析即时反馈信息

应答时间有助于教师反思教学按点设计的合理性以及教学方法选择的科学性, 同时, 也为教学策略调整以及教学行为分析提供了有力依据。根据IRS系统提供的历程与报表追踪功能绘制成如图2所示的团体反应曲线图。

团体反应曲线是对原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后得到的, 反映应了作答时间与应答人数之间的关系。根据团体反应曲线, 教师可以有效调整教学策略, 深入分析教学行为, 以下将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按点进行具体分析。

1. 调整教学策略

无应答时间是指从问题提出到第一个学生作出反应所经历的时间, 在团体反应曲线中即为曲线起点所对应的时间。总体而言, 无应答时间越短, 题目越简单。由此, 教师可根据团体反应曲线的起点判断教学按点的难易程度, 从而有效调控教学步调。观察图2可知, 题目1、5、6、7对应的无应答时间相对较短, 同时, 结合正答率统计图可发现, 题目1、6、7的正确率普遍偏高, 据此可判定题目1、6、7所应对的教学目标已基本达成, 应适当减少教学时间;而其中题目5的正确率却显著偏低, 此时教师应深入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所在, 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保证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此外, 题目2、3、4的无应答时间相对较长, 但正确率却不低, 表明学生对此类知识点已基本理解, 只是掌握不够扎实, 教师可在今后教学中有意识加强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学习。

2. 分析教学行为

面对简单提问, 多数学生几乎可在同一时间做出反应, 理论上而言应答率应在瞬间达到100%,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总有部分学生因精力不集中、误解题意等原因导致应答迟缓, 此种情况在团体反应曲线中表现为指数函数图形。如图2所示, 题目1、3、4、6、7的反应时间曲线均呈指数分布, 教师可据此推测大部分学生对上述题目都能较好理解。而题目2、5的团体反应曲线趋向于S形, 表明此类问题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 需经过充分思考与大量分析后才能做出反应。针对这一现象, 教师应在课后及时寻找其本质原因, 并在今后教学中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来促进学生对此类知识点的理解。

四、利用互动反馈系统开展教学的策略调整建议

(一) 根据正答率调整教学策略

1. 调整教学方案,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教学方案是教师通过对学生原有认知水平进行预测而设计的最有益于学生学习的内容编排及时间分配过程, 实施过程中, 需要结合反馈信息进行动态调整。例如:当IRS显示的正答率高于85%时, 可适当减少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时间, 以留出更多时间讲解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内容;而正答率低于60%时, 有必要调整预设的教学方案, 选择一种学生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

另外, 根据正答率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也同样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例如:当正答率高于85%时, 可适当减少针对该知识点布置的课后练习, 在保证教学目标达成的同时减轻学生负担,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2. 开展同侪教学, 解决认知冲突

同侪教学是指组织学生以小组协作方式讨论具有严重认知分歧的知识点的教学过程, 开展前提是同伴间产生较大的思维冲突, 全体学生对所涉及的知识点处于概念模糊状态。[4]

利用IRS的直观统计图, 教师可了解每位学生的思维倾向, 并对认知分歧现象一目了然。当发现学生产生认知分歧时, 即可开展同侪教学, 为所有学生提供向同伴解释自我观点的机会, 引导他们在互动环境中相互说服, 彼此精益概念, 加深认知印象, 牢固新知识记忆。

总而言之, 教师应根据正答率的高低, 并结合课堂实况采取适当措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 促使学生形成并巩固对相关知识点的正确认识。

(二) 根据应答时间调整教学策略

1.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答题过程中, 应答时间往往因少数学生反应较慢而延长, 我们称这部分学生为慢智型思维学生。相比于其他学生, 慢智型学生的思维过程相对缓慢, 经常在教师、同学的催促下仓促完成作答, 不仅不利于正答率的精确统计, 而且还容易使这类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对自己缺乏自信。面对慢智型学生, 教师应采取列举案例、分析优势等方法帮助其正确认识自己, 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 从自身的优势出发学会有效学习。

2. 分析思维过程, 实施分层教学

利用IRS提供的追踪与统计功能, 可及时明确全体学生的作答情况, 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中实现分层教学。针对反应快但作答错误的学生, 教师可在按键后要求其说明理由, 阐述思考过程及思路以检验其学习态度。若经过认真思考, 只是思维过程出现错误, 教师应予以鼓励;相反, 可进行适当批评, 使其认识到自己不端正的学习态度, 促使其及时改正。另外, 若该类学生较多, 教师还可不定期调整学生座位, 将此类学生安排在同一组或同一方向, 便于教师于按键前进行观察与提醒。而对于作答速度快且选择正确的学生, 教师应鼓励其在完成作答后进行自主学习, 或给予这部分学生更高层次的学习任务, 以做到兼顾全局, 促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 教师并不能全靠IRS收集的统计数据直接观察到学生的学习实情, 还需在课后对数据加以深入分析, 挖掘其中隐藏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这无疑会增加教师工作量, 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并保持足够的耐心。但从另一方面而言, IRS的应用也为教师进行高效教学提供了决策依据, 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率。

五、结论

利用IRS及时准确收集学生的作答信息, 并进行自动化统计处理, 最终以视觉化图表形式呈现反馈信息的方式, 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从而做到适时分层,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 实施因材施教, 但要将IRS拥有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关键还在于按点设计及教学过程实施。可见, 完全依靠IRS来改变教学效果显然不可取, 教师需要在不断实践中亲身体验IRS的独特价值, 形成个性化的使用风格。

此外, 除了从正答率和应答时间角度进行分析, 教师还可以根据IRS提供的学生按键频率、平均分数、标准差等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 找到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 力求更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黄立新.教学传播过程中反馈信息的精细处理[J].电化教育研究, 2007, (7) :16-20.

[2]林建祥.互动反馈教学培训材料[M].北京:北京松博科技有限公司, 2007.

[3]张晓彬, 李霜爽.互动反馈系统 (IRS) 及其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J].中小学电教, 2007, (9) :26-27.

人教版小学美术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小学美术;《春天来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6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人是在活动中生成和发展的,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去经历各种实践和活动,学生才能逐步培养成自我创造和自我超越的精神。小学美术课是培养小学生美感和审美观的重要课程,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运用以儿童的体验和认识为主的教学和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欣赏到春天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不断探究的兴趣。

一、确定教学目标

(1)态度和情感:在带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仔细的观察大自然,充分感受春天的美好,让学生体验到春天带给人们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2)行为和习惯:向学生教授人类在春天时的行为活动,激发学生爱护自然环境和花草树木的情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知识和技能:带领学生观察春天的特点,寻找春天来到的时候自然界会发生哪些变化(主要是气温、动物植物等显而易见的元素),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识别、感受与表现能力。

(4)过程与方法: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体验,赞美春天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鼓励学生大胆的用自己的方式来描绘春天,掌握与春天有关的常识。

二、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以下材料:课件、绘画颜料与绘画工具、与春天有关的图片资料、范画。

学生准备以下材料:水彩笔、油画棒、水粉颜料、中国画颜料等绘画材料,至少一种。

三、组织教学

1.引春天

首先,教师要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并让学生安静下来,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

然后,请学生听歌曲《春天来了》,并要求学生听完后回答:

(1)小朋友们,听到了什么,听懂了吗?

(2)这首歌主要歌颂了什么?

(3)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教师: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一起去找找,看看春天在哪里好吗?

在“引春天”这一环节中,以儿童所喜闻乐见的歌曲来引入课题,既能有效调动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找春天

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观察校园里气温、动植物、人们衣着的变化。

在校园中观察植物时,教师可进行以下提问:

(1)花瓣的形状都相同吗?

(2)小朋友们数数,这朵花有几个花瓣呢?

(3)哪一根枝条是最长的?

在“找春天”这一环节中,教師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从校园中的变化找寻春天的气息,让学生寻找春天到来的迹象,并用自己的方式大胆的表达出来。

3.说春天

“找春天”的环节结束后,教师应带领学生回到教室,并展开交流。

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在校园中寻找春天,小朋友们都十分仔细。请问,你看到了哪些色彩?听到了哪些声音?闻到了哪些味道?想到了什么?学生积极发言后,教师可对学生进行爱护花草树木教育。并继续提出以下问题:

(1)春天是什么样子的?跟你的朋友们说说,你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除了学校里的春天,你还在哪里看到春天来了?

(3)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哪些变化?说说你印象中的春天,如草——绿绿的、嫩嫩的、软绵绵的;天——蓝蓝的;水——清清的、凉凉的;花:粉黄的、粉红的、粉白的,柳树长出了嫩芽......

(4)小朋友,你们已经看到了校园中的春天,想不想再看看其他地方的春天?

此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中的相关图片,如春天放风筝的场景,桃花盛开的场景,植物生长发芽的镜头。在该环节中,学生在校园中观察完春天后,回到教室就会迫不及待的要展示,教师要注意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说自己想说的,并相互之间开展交流和讨论,从中学到知识,还可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经验,充分体现教学的开放性。此外,教师还要交给学生一定的自我保护知识。

四、引导探究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后,学生对春天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师可继续提问以下问题:

(1)春天有哪些色彩?教师可先让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春天的色彩,再与教科书上的色彩相结合,还可分组讨论。教师还可展示其他季节的图片,并让学生找出其他季节和春天的不同。也可让学生们欣赏同龄人和大师的绘画作品,分析作品中使用了那些颜料和表现手法。

(2)尝试表现: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画出心中的春天。学生在作画前,教师可先提问一些引导问题,如:

哪些颜色可以用来表现春天?要用那些材料?哪些方法?你能创造新的方法吗?

五、作业要求

让学生选择自己准备的材料,画出独一无二的春天。教师可来回巡视,辅导色彩倾向和表现方法。

六、作品展示,互评小结

学生完成绘画后,可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学生自己选出最美的部分,说说自己的感受和创作思路,再由教师进行总结。最后,还可将学生的作品组合成一大幅春天图画。

课后,可进行一定的延伸,如你能用其他的方式表现春天吗?

总结:

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动,在教课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保持良好的积极性。同时,还要注意在授课的同时教导一些生活知识和传统美德,让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为小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尹品山.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思想品德教学浅见[J].新课程(教研).2011(06).

[2]朱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与认识[J].教师.2011(22).

[3]徐燕.有效预习,为学生插上会学的翅膀——例谈预习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策略[J].小学时代(教师).2011(08)

人教版小学美术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4

我在教《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时,以问题引入,“孙中山遇到问题时,他是怎样做的?”又以“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不懂就问,为什么还要壮着胆子问?其他同学是怎样的表现?先生是什么样的表现?”等一系列的问题,打乱了课文的顺序来讲,用清晰的主线,引导学生学习,这样学生学起来思路清晰。自认为还不错,我把我的上法和吴老师交流,她告诉我中段的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在培养中,打乱课文顺序上,对学生来讲有点难,学生对课文还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时,如果用我的方法教,会使学生对课文学习没有一个好的顺序,不利于学生掌握好的学习习惯。

在处理第三自然段“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读书的同学惊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时,我把书重重地摔在了桌上,学生慢慢安静下来,吃惊地看着我,看我板着脸,学生不知所措,看着他们的表现,我持续了半分钟,露出了笑容说:“孩子们,这就是鸦雀无声,不过孩子们没有做到‘顿时’,现在我们就来读第三自然段,读完后,我们要做到‘顿时鸦雀无声’哦!”学生们按照我的要求读完课文,顿时鸦雀无声,这时代文涛发出了一声叹息,引得全班大笑,我及时点拨:“这只麻雀可真不听话,想想我为什么说代文涛是麻雀?”学生一下就反应过来了:“因为是鸦雀无声。”

我又问道:

“你们在什么时候还遇到过‘鸦雀无声’的情况?”

……这样学生不仅知道了词语的意思,还知道了怎样运用。”这样处理很好。

(教学反思参考2)不懂就要问

今天执教了课文《不懂就要问》,课文借用孙中山小时候上私塾的故事,告诉我们“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当学生问孙中山向先生提问,不怕挨打吗?孙中山说:“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我们教师就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只有敢于提出问题,才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反思自己的教学,我们教师有时候,由于工作方法的不到位,或者有时候工作繁忙的时候,会无意间损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比如有一次,刚刚布置完作业,就有一个学生举手问:“老师,写哪一课啊?”老师会说:“不是刚讲完吗?”这样学生下次就不敢再提问题了。所以,我们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一颗爱问问题的心。

古代大思想家孟子曾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种说法很有道理。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对所学课文大胆质疑,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经常性的质疑问难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它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

人教版小学美术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5

【学习资源】

1、中国文化宣传片--《汉字》,(优酷,2分)了解汉字起源和发展。

2、课前微课《三十六个汉字》(3分钟)了解汉字的演变和象形字的造型特点。

3、课中微课视频,学习创作的方法。(5分)【课前学习任务】

1、看水墨动画《三十六个汉字》

2、课前学生进行汉字知识资料的查阅和收集

3、观看微课《农家乐》从中学习字与画结合变形的方法。【教学活动设计】:

一、检查用具、稳定学生情绪,出示课题《有趣的汉字》

二、检查预习:

1、知识小检测(2分钟)

师:在课前同学们都观看了关于汉字的视频资料,你有什么收获吗? 请填写每个人手中的任务检查单,2分钟后我们进行小组间互评打分。

课前任务检查单:①、谁创造出了汉字? ②、请把汉字的发展演变顺序正确排序

③、这些甲骨文里的汉字,你能猜出是哪些字?写在它的下面括号里。

(评价方式:小组内同伴互评,全对的得五颗星,错的依次减星。

小组内四星以上可以记分,五颗星的记2分、四颗星记1分。)

2、问题交流,师生解惑(3分钟)师:你们谁在课前进行了资料的查阅和收集?请在组内和大家分享,有问题的可以共同讨论解决。3分钟以后,以小组为单位推荐出发言代表到前面汇报。

学生拿出课前的学习任务单进行交流。当出现的问题小组解决不了时,举手示意,寻求帮助。教师将问题利用投影仪展示出来,让其他小组进行讨论,班内共同解决。

(评价方式:对于提供问题和答案的小组,要进行奖励。评出“资料王”、“问题王” 帮别人解决问题的“百事通”。采用小组积分的方式。最佳答案“百事通”为5分,“问题王”为4分,“资料王”4分。)

3、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和作品(2分钟)

小组代表到前面的实物投影前展示搜集的交流资料,或自己的课前尝试创作的作品。教师要在汇报中发现闪光点,以激励赞扬的态度肯定学生的展示。

(评价方式:获得展示的小组获得2分奖励)

三、艺术感悟、体验

1、微课视频学习

⑴、猜字游戏------猜猜看,这是什么字?(采字的演变)

我们的祖先是根据什么来创造出汉字的?

这些你能猜出是什么字吗?最初人为了记录、交流,都是用这种象形符号表示,后来逐渐演化为今天的汉字,我们可以看出字和绘画

本身是有着密切地联系的,它们不断发展,彼此借鉴,这就是“书画同源”一说的由来。

⑵、找一找作品中“藏”着什么

过去很多文人墨客既是书法家又是画家,他们利用了书法和绘画在表现形式上的共同规律,将书法和绘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农家乐》这幅作品中“藏”着什么?

评述内容:我认出了画中藏着。。画面给我什么感受、我喜欢它的。。。

2、微课视频欣赏《汉字的艺术》

3、我们再来看这几幅画,都是用文字的形意变形创作的作品。这样的创作有什么特点呢?好不好看呢?有趣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讲解画面,了解创意。

4、你认为还有哪些汉字适合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

师:汉字具有象形的特征,多以‘形似’为主,一个字就像一幅小孩画的画,根据这一特点来学习汉字,轻松有趣。

5、下面我们来看看篆刻作品中是怎样运用汉字去表现艺术作品的。

(这是2008年奥运会的体育图标)同学们看出有哪些运动项目了吗?原来,我们的设计者在设计时,充分运用到了我们中国汉字中甲骨文和金文的文字元素,并且融合了现代标志设计的风格,抓住体育项目的特点进行的设计。可以说是古典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完美结

合。

四、作业超市,自选作业:(提供象形文字的图片进行参考)

今天我们也来模仿古时候人们创造文字的方法来进行汉字创作游戏,把你喜欢的汉字变得生动有趣。请从作业超市中选择你感兴趣的任务,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作品:

①找自己感兴趣的汉字进行有趣的变形

②喜欢的诗句或成语进行创造

③利用英文字母和汉字组合进行变形创造。

创作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纠正笔墨运用上的不足,及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五、作品展示评价:

1、按展示作品先后顺序依次编号。

2、学生选择最喜爱的作品投票,票数最多的前三名为胜出者。

投票标准: 小画家奖: 构图饱满☆ 造型奇特◇ 线条变化

小评论员奖:发言大胆积极,语言清晰流畅。

六、拓展总结:

世界三大古文字,只有中国的甲骨文沿用至今,以此我们看出,汉字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历史见证,也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其实汉字还不仅仅是一种文字,还可以用来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出示印有汉字的文化衫、抱枕等)希望同学们课后思考一下,汉字还可以装饰应用到生活中的哪些方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在QQ群中交流。

【教学反思】

本次的修改关注了对学生的评价,除了随时口头评价外,还采用小组积分的方式,并设计了评选“资料王”、“问题王”“百事通”,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评价作品环节还设计了投票选择小画家奖和小评论员奖,多角度多侧面的鼓励评价学生。

其二:力求知识的渗透的趣味性,课中的微课动画视频学习,和进一步的猜字游戏、找作品中藏的汉字、欣赏汉字创意水墨作品等游戏方式,打开学生的想象力,直观的让学生了解了创造的过程,解决教学的难点问题。对学生的下一步创作打好铺垫。通过设计充满竞争机制的教学环节,将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

人教版小学美术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综合运用美术课上所学到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制作毕业纪念品和纪念册。

教学重难点:

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制作纪念品和纪念册。

教具学具准备:

绘画工具、手工工具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欣赏: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不是美丽的图画,而是一首我写的诗,你们谁愿意来第一个来欣赏一下。

出示课件1:学生配乐朗读:

听到这些,你有什么感受?(自己就要告别这个校园,很伤感)是啊,一转眼,大家都是六年级的学生了,马上就将分离,看着你们一个个熟悉的脸庞,就像面对自己即将远行的孩子。每当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曾共同经历的那些风风雨雨,总是不停地在我的眼前闪过。板书课题:我们即将毕业。出示课件2

2.真情告白。

我相信你们一定也和老师一样,有着太多的不舍与眷恋,那些我们共同经历的美好的往事,我们一起度过的风风雨雨。此时此刻,在即将毕业的日子里,你有什么话要说呢?

往事回忆,真情再现。

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在这六年当中最难忘的事情、最难忘的人或最难忘的景。

指答心情。听了这么多,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那你现在最想做什么?(送礼物)

三、欣赏探究

1.此时此刻,同学们都有着各不相同的心情,真想把自己的礼物送给最珍惜的朋友、老师、母校作为留念,××学校的杨雪同学也是这样,今天老师带来了她的礼物,你们瞧。(出示课件3)

2.仔细观察她是用什么方法来制作这件礼物的。(用字体变形,设计自己的签名)

3.有了这么独特的签名做礼物,相信你的朋友一定会永远记得你。

4.可是这样一个特别的签名,是怎么设计的?你知道吗?小组讨论找找答案。

5.对于没有具体含义的笔画或文字,我们又该怎么设计呢?(出示课件4)

6.有一件事可把我给难倒了,云、雨、星、帆、山、林、花、冰几个字我实在是想不出该怎样变化,你们能帮帮老师吗?看哪个小组的想法最

奇妙。(每个小组分一个字研究解决)出示课件5:云、雨、星、帆、山、林、花、冰

7.怎样可以使我们的签名更加美观醒目呢?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出示课件6:制作方法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准备材料。

第二课时

一、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在过去的六年里,我们不仅收获了彼此间深厚的友谊,也学会了许多美术设计知识,如果让你设计自己的签名,你想怎么设计?

时间宝贵,让我们一起动手,组成我们班级的留言册,留下最精彩得一笔,成为美好回忆。大家快点动手,用你准备的材料,设计自己个性的签名吧。学生制作,教师随机进行指导,如:字的大小是否合适,字的色彩是否鲜艳,字的外形是否美观等„„对于学生作业中的创作新意,要及时鼓励和给予肯定。

三、作业评价

1.说说能吸引你的名字设计,并谈谈你的看法和认识。

这么多精彩的签名,哪个是你最喜欢的?为什么喜欢它呢?设计者来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你想把它送给谁?

2.教师自己设计的名字也贴在留言板上,留做纪念。

看到大家漂亮而独特的签名,我也忍不住了,瞧,我也设计了自己的名字,你们看我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作的?(出示:教师签名,废旧物品制作)

3.小结:原来我们的签名不仅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采用不同的制作材料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集体出谋划策将“留言板”进行合理装饰,使其整体感觉更为美观。利用彩笔或废旧物品。

四、小结:

同学们,“明天,我们即将毕业,今天我们在这里留言。再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你们将成为国家的栋梁,再回到母校,那时老师可能已是满脸皱纹,白发苍苍了,但是老师会拿出珍藏多年的签名和你们一起回忆你们童年时这欢乐的学习生活。

最后老师想送你们一份礼物。

出示诗歌:

无论走到哪里,记住你们曾经是六年的兄弟姐妹,记住尽可能帮助他人就是帮助你自己。

得意时,不要忘记告诉大家,让我们与你同乐;

失意时,不要忘了你身后的我们,还会帮你度过难关。

宽容、平和、乐观、向上,是我对你们的期望,最后,让我衷心地祝福你们,祝福你们中的每一位,健康、幸福、快乐

人教版小学美术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7

●教材分析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这是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作为略读课文应该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应当把握好本课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将精读学习所习得的方法在实践中运用。在学习中应该突出学生的自读自悟,教师作为课堂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学生更加自主地学习。

2.这是一篇介绍历史的课文

课文选自《世界五千年》,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借助这样的文章,除了可以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感受我国灿烂的文化,还可以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和表达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3.这是一篇赞美壮丽西部的课文

第十册第一组课文都与西部有关,有描写自然风光的,有介绍人文历史的。其他三篇课文讲述的是现代西部,本文是唯一介绍其历史的,所以对学生了解西部的壮丽风光和绚烂历史有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1.学生能力的现状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自学能力,如借助小标题理清文章脉络、给课文做批注、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等。学生以前也接触过历史故事的课文,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本篇略读课文的基础。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做到以学定教。

2.学生认知的现状

西部、“丝绸之路”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初读课文可能不易引起共鸣。但是,五年级的学生对历史有浓厚的兴趣,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他们渴望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方法自主学习课文。作为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去触摸文字,感受语言,了解那段光辉的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还要让学生学会品味本文语言的独特魅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在自主学习中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认识9个生字。读记“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3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的方法,理清课文主要内容,加深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激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2激发阅读这一系列文章的兴趣。

●教学环境与准备

根据《丝绸之路》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和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着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我们选择“慕课”方式制作了预习视频在班级QQ群进行共享,以及以开放的网络和可以互动的南京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作为交流媒体,为学生自主预习提供载体。PPT简单易操作,构思新颖,画面和谐,美观大方,拓展阅读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延伸。

●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检查预习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草原的美景,感受了草原人民的热情。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祖国西部,重走——“丝绸之路”。(课件出示“丝绸之路”线路图)教师趁机点拨易错音字。(出示词语)

2.方法迁移,理清脉络,概括内容

1昨天在预习微视频中,我们回顾了《草原》一课所列小标题的方法,也请同学们列一列这篇课文的小标题。

2教师乘机指导。

◇一个是东方,中国人,一个是西域,伊朗安息国,怎么会通过丝绸建立起联系呢?课文就记载了生动的一幕,请默读课文第2~12自然段,思考:那是怎样生动的一幕?

◇课件出示:“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课文写了哪一幕情景呢?(用时间、人物、事件的方法来概括)

◇板书:迎候使者、互赠礼物、表演节目。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板书把这一幕连起来说一说。

4课文的最后几个自然段,又讲了什么呢?

5教师总结:三段内容的提示都在黑板上,把这些内容合在一起就是主要内容了。

3.自主学习讨论,感受丝路之伟大

1在预习中学生们对课文提出了一些质疑,教师出示典型的问题。

2预设、出示: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为什么说它是一条伟大的路呢?

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生上台勾画关键词句。结合课后“资料袋”出示。

◇这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欧洲的罗马。

◇因为这条路加强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张骞于公元前138年曾历经艰险出使过西域,公元前119年第二次出使西域。

师补充:据史实记载,迎候有2000多人载歌载舞,赠送贵重礼物。资料袋里提到的(出示《班超投笔从戎》图画)班超为了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放弃手中的笔成为一位将军。先概括再具体说明,这样的表达能达到最好地说明历史的效果。

◇这条路传播了各地的文化。大汉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黄瓜、芝麻……(读文)

◇除了是沟通中西之路,一条友谊之路,一条经济(科技)之路,还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

师补充:唐明皇的宠妃杨贵妃擅跳胡旋舞,这是由西域传来的舞蹈在当时十分盛行,说明这还是一条文化之路。

师: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古文明联系在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在绵延的“丝绸之路”古道上,遗留下大量的文明古迹,传达给人们的是超越国界和民族差异的精神共鸣,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

4.拓展西部边塞诗

1结合本单元拓展,进行阅读。

2要求学生再补充描写西部风光的诗。

5.总结课文

6.作业布置

1拓展阅读“丝绸之路”小故事。

2选择《世界五千年》中一个故事并说一说。

●教学反思

1.紧扣文本,明确目标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历史故事,并且处于“西部赞歌”这一组文章中……这些因素使我们在挖掘文本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形式时有所取舍,并设定了教学目标。

2.学生本位,重“导”轻“教”

本篇是略读课文,应该使学生在掌握阅读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半独立阅读,我们充分考虑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在设计中诸多体现如出示微视频截图、教案截图等。但略读课文教学,略的是教师的教,不能略学生的学;略读只是略掉了教师的精讲,并不能略掉学生的自读自悟。教师要充分体现主导作用,让学生扎扎实实学会阅读、快速阅读、高效阅读,而非过于关注字、词、句、段等的教学重点。

3.活用“微视”,扎实增效

此次设计,我们尝试了微视频的形式,通过一段短小的视频,相当于把老师带回家,让学生自主却有的放矢地预习,增加了预习的导向性,从而提高效率,也助力课堂增效。

●设计亮点

1.回归“语文”,精练内容

拿到课文,我们最先思考的往往是教什么。在分析了文本特色、课标要求和学生学情后,就需要我们进行取舍。精选内容,主线明晰,则事半功倍。

2.技术搭台,提高效率

在我们的设计中,运用了许多信息技术手段,首先是微视频和在线自测平台的使用。预习时,学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观看视频进行自主学习,遇到疑问反复观看直到理解为止,并且在自测平台上完成预习题目,教师便可及时了解学情,如本课自测平台中对文本的提问,教师便可根据实际需要并对教案做出相应调整。如此一来,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其次是在课堂的交流环节,运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能够实现学生交流和勾画的同步。再次是利用图片和视频网站拉近学生与文本距离,搭建课堂和课外的桥梁,如此一来,既能节约课堂时间,又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一举数得。

3.渗透方法,授之以渔

人教版小学美术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8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总体把握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通过分析国民党覆灭的史实,培养归纳综合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识图和运用地图学习历史的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的伟大胆略,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播放视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这首诗是毛泽东在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南京后写的,反映了人民解放军锐不可当的气势和中国大地由此发生了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表达了全国人民统一中国、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心声那么,渡江战役是怎样发起的?渡江之前,江北广大地区是怎样解放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课《战略大决战》首先,请看第一篇章“决战江北”——三大战役

【合作学习】

小组分工:、2组为辽沈战役组,3、4组为淮海战役组,5、6组为平津战役组,各组组长担任“总指挥”,根据课本P93《三大战役示意图》完成三大战役情况表要求:()“总指挥”带领组员认真阅读课本P92—P95,对照要求,认真圈画(2)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交流,声音洪亮(时间:3 分钟)

分组讨论后学生呈现答案

【教师过渡】

辽沈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在淮海战役进行的时候,东北解放军又挥师入关,开赴华北战场,同华北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北平的和平解放,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群策群力】

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提示:()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2)可保障北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都文物免遭战争破坏;(3)对傅作义部的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国民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教师概括】

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第二篇章“江山易主”——渡江战役

【教师铺垫】

949年4月国民党同共产党进行停战谈判,但当时国民党想通过谈判与共产党“划江而治,东山再起”,共产党识破他的阴谋北平谈判破裂后第二天,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的命令,发起了渡江战役

【播放视频】《渡江战役》

【教师总结】

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南京解放以后,人民解放军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合作探究】

国共力量相差悬殊,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三年内就由弱转强,打败国民党呢?

要求:()组长带领组员,集体参与;(2)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交流,声音洪亮(时间: 2 分钟)

四、课堂小结

上一篇:部编版八上语文默写下一篇:训练肌肉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