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传染病防治宣传知识(精选12篇)
★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由多种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传染性疾病。常见的有霍乱、细菌性痢疾、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等。夏秋季是肠道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高峰季节,这些疾病发病急、传播快、传染性强、危害性大,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很容易造成某种肠道传染病的流行。
★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是什么?传播途径怎样?
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是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粪便和呕吐物中带有的大量致病菌,从体内排出,污染周围环境和水源。肠道传染病可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媒介进行传播。
★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
肠道传染病一般临床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可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中毒症状。症状的轻重要看感染的是哪种细菌和病毒,有些肠道传染病来势十分凶险如霍乱和中毒性细菌性疾病、食物中毒等,细菌在人体内大量的生长繁殖,毒素迅速进入人体血液,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病,导致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公众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搞好环境卫生,做好管水、管粪、管食品、消灭苍蝇的“三管一灭”工作,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做到五要五不要:饭前便后要洗手,买回海产要煮熟,隔餐食物要热透,生熟食品要分开,出现症状要就诊;生水未煮不要喝,无牌餐饮不光顾,腐烂食品不要吃,暴饮暴食不可取,未消毒物品不要碰。
二、霍乱防治知识
霍乱是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的特点,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
★霍乱是怎么传播的? 霍乱是通过饮用未煮熟的水、进食生的或未煮熟的食物(尤其是海水产品)、生熟食品通过共用同一砧板、餐具等引起交叉污染、接触霍乱病人、带菌者排出病菌污染的物体表面、进食苍蝇将病菌污染食物等传染。
★感染霍乱后有哪些症状? 大多数情况下,感染只造成轻度腹泻或根本没有症状,典型的症状表现为剧烈的无痛性水样腹泻,严重的一天腹泻十几次。感染霍乱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会引起严重脱水导致死亡。
★感染霍乱后应如何做? 霍乱传染性很强,一旦发现感染霍乱,无论是轻型还是带菌者,均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隔离治疗。
三、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夏秋季节多发,儿童普遍易感,6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带毒的唾液、疱疹液和被病人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饮具、被褥、衣服等都可以造成本病的传播。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造成传播。带毒的咽喉分泌物、唾液可局限性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临床症状表现 一般感染病毒后2-7天发病,病程一般为7-10天。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疱疹等表现为主,少数严重的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脑膜炎、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死亡。
★得了手足口病应该怎么办?
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症状,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轻症的患儿可以在家治疗、休息,尽量不要出门,避免接触其他孩子,以免引起其他孩子感染。如果孩子症状比较重,出现高烧等现象,应在正规医院住院治疗。
★如何预防儿童得手足口病?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2.儿童使用的毛巾、水杯、玩具等物品要经常消毒(根据情况采取煮沸消毒、消毒液侵泡或擦拭),衣服、被褥也要经常清洗、暴晒。
3.家长和孩子都要勤洗手,勤换衣服,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搞好居室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 白痢
1.1 病原
白痢沙门氏杆菌,沙门氏杆菌属,肠杆菌科;革兰氏染色阴性,长1~3µm,宽0.4~0.7µm;无鞭毛不运动,无荚膜,不形成芽孢。抵抗力中等,不耐热,一般巴氏消毒法即可被杀灭,常用的消毒药数分钟既可被杀灭;在潮湿温暖处可存活4~5周,但在干燥的垫草中可存活8~20周之久;低温-20℃中可存活10个月左右。
1.2 症状
多发于1周龄的雏鹑,症状以呆立离群、尖叫、排白色糊状粪便为主、2~3 d衰竭死亡。日龄较大的鹌鹑得病往往由于饲养管理条件太差或并发于其它疾病。
1.3 病变
表现为肠炎和败血症。剖检可见肝脾肿大、淤血、有坏死灶,小肠出血、肠壁变薄,心冠浆膜及肠浆膜上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
1.4 诊断
凭典型症状和病变可确诊。
1.5 防治方法
(1)种蛋严格消毒,用市面上销售的含氯或含碘消毒剂,按说明浸泡或喷雾,25~30℃的室温下凉干。(2)出雏箱每出雏1次消毒1次,出齐之后湿度不要太高、以65%为宜,如果出不齐把先出的分开,免受潮湿、缺氧。(3)保持优良环境,加强管理。育雏炕面要保持干燥,粪便勤打扫。大鹑笼舍要注意空气新鲜,室温适宜,干净卫生。(4) 1~7日龄用药物饮水预防本病。如链霉素、丁胺、氟派酸,喹诺酮类药物注意严格按说明应用,连用不要超过3 d。
3 大肠杆菌病
3.1 病原
大肠杆菌,埃希氏属,肠杆菌科。形态、特性、抵抗力与白痢沙门氏杆菌相似,但多数有鞭毛,无可见荚膜。本病多发于炎热及寒冷的季节。
3.2 症状
大量死亡,死鹑较肥,许多死鹑肛门带蛋。鹑粪便变稀,有腥臭味,后期通过治疗不死的转为慢性逐渐消瘦死亡。
3.3 病变
皮肤干燥、不易分离;皮下肌肉发暗发青,这是本病的典型性病变,由于鹌鹑皮薄,隔皮也可看到;打开腹腔会闻到一股恶臭味;肝不肿、色暗紫,有一层大小不等、厚薄不均的白色包膜。另外还可见心包粘连,气囊炎,肠粘连、肠管粗大、充气,卵膜充出血、卵黄有的破裂,心脏浆膜有小出血点。有的继发新城疫,可见新城疫的症状及病变如:嗉囊肿涨、流口水,剖检可见腺胃乳头出血,一般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即可。有的与沙门氏杆菌并发或继发感染,症状及病变如:血痢、肝脾肿大。有的经过治疗转为慢性,逐渐消瘦,剖检有肠粘连、肠萎缩病变。
3.4 预防
近年来,由于饲养环境的恶化,耐药菌株不断增加,大肠杆菌病广泛发生,发病率死亡率逐年增加,局部呈暴发性流行。笔者应针对本病的发生及流行特点,制定相应的防制措施。一般性方法可参照前面白痢病的防治措施。
3.5 治疗
大肠杆菌有很强的耐药性,如有必要就做药敏试验。实用方:黄连500 g煎后兑水250 kg加适量电解多维饮水。笔者曾用此方治愈多例顽固大肠杆菌病,特别在夏天100%有效。
4 球虫病
4.1 病原
球虫是一种原虫,比大肠杆菌大的多,在低倍的显微镜下就能很清楚地看到,形如香蕉,卵囊较大,形如南瓜子。与鸡的球虫病一样,也是由艾美耳科的各种球虫寄生于鹑的肠道引起的流行病。
4.2 流行特点
本病以15~30日龄的雏鹑易感。病鹑表现为消瘦、贫血、血痢,有的可造成大量死亡,有的可继发肠炎或其它疾病,导致鹑群生长发育不均匀、鹌鹑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开产期推迟、产蛋量低。个别鹑群本病可延续到50~90日龄,表现为慢性肠炎、消瘦、陆续死亡,如果单纯用消炎药物治疗效果不好,配合抗球虫药物可达到满意的疗效。
4.3 症状
病鹑排血痢、消瘦,排便困难,排便时后退尖叫,独立一隅,衰竭而死。大群鹌鹑食欲降低,饮水增多,粪便稀,有腥臭味;精神状态差,恶寒打堆,不知热冷;严重的出现大批死亡。
4.4 预防
本病多以粪便传播,首先应注意环境卫生。粪便堆积发酵;用具用5%的漂白粉消毒浸泡;地面撒生石灰粉消毒。其次注意鹌鹑密度适中,地面保持干燥,勤换垫料。
4.5 治疗
育雏期间注意观察,发现有病尽早治疗,现市面上的药物效果不错,可选择轮用。另外注意:根据多次临床观察,小雏不可用盐霉素防治本病。笔者发现过几例按说明用量使用,出现中毒的病例。可能是雏鹑对盐霉素的敏感性高或者预防量非常接近中毒量
5 溃疡性肠炎
本病是以肠道溃疡和肝脏坏死为特征的家禽传染病,因最早发现于鹌鹑,又称鹌鹑病。
5.1 病原及流行特点
棒状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无鞭毛不能运动。多发于产蛋后期的鹌鹑,卫生条件不好、饲料变质、长期阴雨潮湿易得此病。苍蝇是此病原的传播媒介。
5.2 症状
食欲不振,不断饮水,腹泻,拱背、闭眼、哀叫、精神萎钝,不断死亡。
5.3 病变
肠管粗大,小肠、十二指肠出血、空肠盲肠上有灰黄色的坏死灶、空肠黏膜上有糠麸样附着物;肝肿大、充血或出血、暗红色。
5.4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日常的清洁卫生工作,潮湿天气加强通风。
5.5 治疗
治疗此病要有足够的疗程。菌净纯粉200 g、10%杆菌肽500 g加适量Vc、B2拌500 kg料,连用1~2周,每天上午用口服补液盐饮水2 h。
6 总结
(1)肠道传染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容易由粪便通过饲料或饮水或用具传染;而鹌鹑由于饲养密度大,需要室温高(25℃),蛋鹑的饲养笼又是层叠式的。因此,客观上助长了肠道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这是鹌鹑肠道病多发的主要原因。
(2)常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这几种病原生活环境相同,都是条件性致病,因此当环境条件对鹌鹑来说恶劣时,如处于应激状态、卫生条件差、舍内空气污浊潮湿等时,就容易传染此类疾病。
(3)病原耐药性提高。80年代刚开始饲养鹌鹑时,若发现排稀便,用青、链霉素饮水就可起到良好效果。现在几乎所有的抗菌药物都已产生耐药性。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对其收藏的50年代到90年代的家禽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发现:50年代分离的菌株基本不存在耐药性,60年代的菌株耐药谱也较窄,在15种目前常用的抗生素中仅对链霉素和四环素产生耐药性,而且耐药性仅为20%,从70年代起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迅速增长,并出现严重耐药的菌株,80、90年代分离的菌株多为耐药性菌株,90年代分离的菌株有87%可同时耐5种以上抗菌素。山东地区对盐酸环丙沙星进行连续3年的耐药性调查发现:1996年盐酸环丙沙星治疗大肠杆菌病的有效率为100%,1997年为63.7%,而1998年则降低到33.3%。
2月份依据专家预测:是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高峰季节,该病以传染性强、流行面积广、发病迅速为特点。特别是春节期间人员流动频繁,更易造成流行和爆发流行,必须引起广大人民群众高度重视和积极配合。
蓝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广大市民:二月份是蓝山县流感(禽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据省卫生厅7日通报,我省今年以来共确诊6例(永州市2例),死亡2例。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全身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3~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常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可出现胸腔积液等表现。
同时,春运高峰期间,部分返乡探亲和回岗上班的群众经长途旅行,会因饮食不规律、疲劳等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旅客尤其要注意预防呼吸道、肠道传染病;还应适当调节情绪,避免长时间处于密闭空间引发幻觉等突发性精神疾病。如一旦出现流感等症状,请及时就医治疗,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4年版)》,“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或到过活禽市场者,特别是老年人”为H7N9禽流感感染的高危人群。同时,婴幼儿由于抵抗力低下,也被列为高危人群。正值春运返程高峰,蓝山县疾控中心提醒,返程期间不要携带活禽上路。老人、儿童及返乡人群最好尽早接种流感、肺炎等疫苗,途中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感冒症状,一定要重视,可向交通系统工作人员请求帮助,及时就医。市民应加强锻炼,注意保暖,减少到空气不流通和人群拥挤的场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揉眼睛、抠鼻子等不良习惯。
人感染H7N9禽流感具体预防措施
●改变禽类消费习惯,购买冰鲜禽类产品和食用烧熟煮透的禽类产品; ●家庭内不饲养禽鸟,不与各类禽鸟密切接触;
●远离活禽饲养、交易、加工场所,不与禽鸟粪便、羽毛、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接触;
●出现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要及时就医。
●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勤洗手,注意生活用具的消毒
●老人、儿童及返乡人群最好尽早接种流感、肺炎等疫苗
2009年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发扬不怕困难,连续作战的精神,按照市卫生局制定的急性肠道病的防治预案,结合我区域具体实际情况,制定的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治预案,认真抓好肠道病防治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治。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按要求我所于4月初成立了王波所长为组长的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成员由付所长张远鸿、李双根、彭长荣、陈绪元等组成,负责急性肠道传染病各项防治工作,同时成立了由付所长和卫生监督与疾病控制科长负责的疫情紧急处置小组,具体分管预防任务,做到层层分工,落实责任到人。根据防治需要制定了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治与控制预案,同时强化疫情监测,从4月1日开始24小时值班制度,随时动态监测可能发生的疫情,确保了无大疫。
二、加强防治技术的培训
在4月上旬,对全体职工进行霍乱等急性肠道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培训,特别强调霍乱及大肠杆菌所致感染性腹泻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及危害,人人都懂得抢救措施,掌握治疗原则等,使职工受教育时间达6学时。在6至7月的高温季节,还要进行抗灾防病的业务知识的再培训,确保发生疫情能及时抢救,得到控制。
在4月下旬配合医院召开一次乡村医生会议,传达市霍乱等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治要求,防保所主要培训了发生肠道传染病疫情后的应急机制,同时由天王医院的主治医生进行了一期霍乱等急性肠道传染病知识的培训,主要是疑似病人的临床表现,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必须在24小时内立即上报,并对疫点进行处理,查找易感高危人群,对易感人群进行应急保护。再次强调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在4至10月期间,对持续高热及腹泻病人,应及时转到医院,严禁长时间截留腹泻及持续高热病人,并明确责任与后果。
三、加强肠道传染病的健康教育
提高群众的防病知识,充分利用村卫生服务站的健康教育橱窗和小黑板等宣传工具,大力开展卫生科普知识,特别宣传霍乱等急性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张贴了健康之窗肠道传染病与饮食卫生知识的专题宣传画,考虑到夏秋季可能的防旱抗汛形势,大力宣传饮水及个人卫生习惯,充分利用我镇现有的有线电视插播卫生知识100条次,还利用各种会议等进行有效的宣传。于5月下发了一期有<<如何防治肠道传染病>>,<<怎样进行饮水消毒>>以及<<注意饮食卫生>>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入户材料22000份,基本达到100%的覆盖,增强群众的卫生知识,提高防病意识,养成良好的日常卫生习惯,不喝生水及有可能被污染的水。加强夏季的饮食卫生管理,特别是卤菜等高危食品的监管,杜绝食源性霍乱等急性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大力改厕,强化粪便管理,夏季自来水必须进行消毒处理,经常进行监督,并教育供水人员掌握必要的预防知识,确保饮水安全,防治水源性霍乱等急性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四、加强肠道门诊的督查
4月初开始进行对2医院进行一次专门的肠道门诊开设检查,重点检查是否按规定在4月1日开诊,是否做到“四专”管理,即“专职门诊医生,专用门诊室,专用腹泻病登记本,专用医疗抢救器械、消杀器械和病人排泻物收集容器”。对发现的问题要求及时进行整改。防保所急性肠道传染病专管员每旬对2所卫生院进行一次肠道门诊的督查工作,共检查36次,查得共登记肠道病人 人,其中肠炎 人,点总数的 %,全年无霍乱等重大肠道传染病发生。
对零星发生的 名痢疾等病人全部进行了疫点处理,深入到受灾的村及农户,无偿发放漂白精片 万余粒,同时送给乡自来水厂60000粒,对饮水进行消毒,确保了群众饮上安全的水,大水过后无肠道病的发生。
五、加强饮水与食品卫生的管理
为防止夏季可能的传染病疫性发生,我们重点加强食品和饮水卫生监督管理,突击宣传了流行季节不请客聚餐,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少吃或不吃海产品及凉拌食品,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在高温季节,多次对集镇进行食品卫生大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予以关停处理。保证了卤菜等高危食品的安全,没有发生一起食品中毒事件。同时加强饮水安全,督促水厂进行饮水消毒,每天都进行一次出厂水的余氯检测,确保自来水的安全。9月份为防止可能的食物中毒,利用二天的时间,突击检查了我区域所有的饮食单位与学校,杜绝危险的存在。经过合理的监督,使我区域无大的疫情,普遍的腹泻也比往年下降。
今年急性肠道传染病的防治是有计划,有准备的,安全渡过了高发期。但防治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可疑病人的送检率不够,疫情监测跟不上,专用肠道病门诊与病房条件简陋,不能应对大的疫情,防治经费与药品少等,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确保肠道病防治万无一失。
工作实施计划
肠道传染病(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等)是我区历年来的重点防治疾病,严重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为做好我镇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根据《传染防治法》和上级部门有关规定,结合我镇肠道传染病防治情况,特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工作目标和原则
坚持“标本兼治、治本为主”原则,大力开展以“三管一灭”(管粪、管水、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和消灭苍蝇)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各乡村卫生室人员培训,规范工作程序,加强信息收集、疫情监测、开展防治效果评价,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疫情扩散和二代病例发生,降低我镇肠道传染病发病水平。
二、工作内容
(一)流行期前
流行期前结合我镇实际,认真做好防控预案、培训、药械、监测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1、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杨林沟镇卫生院开展肠道传染病防治培训班,就辖区肠道传染病疫情形势、防制对策以及有关业务工作要求等,对各村乡医
和我院临床医护人员等进行专项培训,以统一思想认识,提高业务水平
2、健全组织
成立霍乱、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防治小组、病人抢救治疗小组、疫点疫区处理小组等,其组成人员必须业务熟悉、有较强的责任心,以适应迅速抢救病人和扑灭疫情的需要。
3、药械准备
根据疫情预测和防制工作的实际需要,购置足量的消杀药品,配备必要的抢救治疗药械,包括饮水消毒药物、污物排泄物消毒药物、快速灭蝇灭蛆药物、输液器材和皮条、必要的抢救治疗药品、器械和病床等。
4、疫情信息监测
杨林卫生院公共卫生科负责疫情信息监控,每天定期对网络直报疫情进行监控。并做好信息监测,定期收集全镇霍乱、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疫情信息,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市CDC和市卫生局。
5、腹泻病人监测
卫生院从5月1日起至10月底开设肠道门诊。切实做好有泻必采,有样必检。腹泻病人统一归口肠道门诊就诊,杜绝其他科室门诊分流现象,落实非上班时间腹泻病人就医和采样送检的衔接制度。要做好腹泻病人的就诊登记和筛检,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发病时间、就医时间和初复诊主要症状,住址要详细写到乡镇村和自然村,最好写上电话或手机号码,15岁以下儿童须写明父母姓名。
6、重点人群监测
针对性地开展重点人群(如往年确诊的霍乱患者及带菌者、病人的密切接触者、监测点的腹泻病人、渔民及流动人口等)的监测工作,各村卫生室要积极做好配合工作。
(二)流行早期对策措施
1、广泛开展健康教育
在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到来之际,卫生院与各村卫生室密切配合,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做到“高密度、大容量、广覆盖、多反复”,并要突出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不生食海产品、饭前便后洗手和有泻早治、无病早防等内容,以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2、强化疫情监测,力争早期发现病人,积极救治病人,将疫情扑灭在萌芽状态
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网络直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瞒报、谎报、缓报疫情。
发现并诊断为疑似、临床诊断或确诊的霍乱、伤寒副伤寒以及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应立即电话报告市疾控中心和市卫生局。
3、加强流动人口卫生管理
流动人口是霍乱、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的高发人群,同时也是造成霍乱、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疫情扩散的主要因素。应坚持“谁用工、谁负责,谁出租(房屋)、谁负责”的原则,加强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和管理。
(三)流行高峰期对策措施
1、强化控制措施,全力扑灭疫情
流行高峰期要集中力量,抓好病人及疑似病人的抢救治疗,确保霍乱、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病人就诊后不死亡;强化疫点疫区处理的各项措施,以及时扑灭疫情,减少续发病例的发生。
2、进一步宣传饮水饮食卫生,控制爆发疫情的发生。
杨林沟镇卫生院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通过随机抽样方式, 对汶川县威州镇地区3个自然村, 133名农村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
1.2 方法与内容
根据当地农村实际情况, 结合本次调查的目的, 设计“威州镇农村居民肠道传染病预防知识调查表”, 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 肠道传染病预防的相关知识, 个人卫生习惯等。采取入户调查和定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 对调查数据进行χ2检验。
2 调查结果
2.1 当地农村居民的一般状况
此次调查的133名农村居民中, 职业以农民为主 (占81.20%, 108/133) , 其次为学生 (占18.80%) ;文化程度主要以小学 (占64.66%, 86/133) 为主, 初中占35.34%。
2.2 农村居民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 (表1)
2.3 农村居民传染病知识知晓情况 (表2)
2.4 不同文化程度对传染知识的知晓情况
在5道传染知识调查问题中, 能答对3题及以上的, 视其基本了解肠道传染病, 其余视为不了解。小学文化程度知晓率为39.53%, 初中为63.82%, 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χ2=7.185, P<0.05) 。
2.5 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卫生及行为习惯的比较
在本次调查的6道关于健康行为的问题中, 能答对4题及以上的, 视其个人卫生及行为习惯为基本健康, 其余视为不健康。不同文化程度对健康行为的形成存在差异, 文化水平高, 其健康行为形成率也高 (χ2=12.755, P<0.05) 。
2.6 传染病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的比较
64名在5道传染知识调查问题中, 能答对3题及以上的人群 (被本次调查定义为基本了解传染病知识) , 其行属于健康行为的有41人, 不健康行为23人;没能答对5道传染知识调查问题中3题及以上的人群, 其行为符合本次健康行为定义的有32人, 不符合有37人。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4.194, P>0.05) , 这说明生活中部分人虽然知道相关的知识, 但是并未真正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3 讨论与建议
威州镇虽然是汶川县的县城, 但是居民还是以农民为主, 因此, 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必须常抓不懈。近年来, 特别是“5.12”地震后, 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 在外来抗震救灾及援建专业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 该镇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但农村卫生防疫工作发展相对滞后, 农村居民对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和卫生健康行为情况令人担忧。通过调查发现, 在威州镇地区农村居民还存在着喝生水, 吃病死的禽畜等生活习惯, 部分居民仍以井水、小溪水作为饮用水源, 而且政府对农村饮用水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肠道传染病的流行是随着季节而发生变化的, 易发流行, 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2]。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流行主要环节在于预防。加强农村地区的肠道传染病预防知识宣教干预是十分重要的。各职能部门应坚持不懈地开展以“三管一灭一宣传”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 加强卫生宣传与健康教育。同时, 农村居民自身文化水平较低, 接受的信息量相对偏少, 特别是对肠道传染病预防意识淡薄。因此, 卫生主管部门应组织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的医疗卫生知识宣传, 加大对肠道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力度, 提高农村居民对肠道传染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程度, 增强预防意识。提高居民的卫生知识和卫生意识, 改变其不良的卫生行为。由于引起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种类较多, “粪———口”传播是其主要传播途径。因此, 加快农村地区的改水、改厕工作, 落实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导的综合性措施, 标本兼治, 综合治理。
要加强农村卫生防疫队伍建设, 提高疫情的应急处理能力。目前该镇农村卫生防疫工作主要依托村医及来开展工作, 普遍存在着村医专业知识水平不高, 人员少, 经费缺等问题。因此, 加强农村卫生防疫队伍建设, 强化整体卫生防疫素质, 提高疫情的应急处理能力, 建立一支精简、高效、业务水平高的农村卫生防疫工作队伍。
要加大农村传染病流行地区的监测, 有计划地开展人工免疫接种[3]。卫生防疫部门和食品管理部门应加大对农村饮用水源的监测力度。在传染病流行季节, 相关部门应做好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 以提高群体的免疫能力。
综上所述, 通过加大对农村地区水源、厕所的改造, 从源头上切断肠道传染病的“粪——口”传播途径, 加大对农民健康知识的教育工作, 提高相关疾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 改变其不良的生活行为, 提高农村居民的身体素质及健康水平, 农村地区的肠道传染病是完全可以得到预防的。
摘要:目的 了解目前汶川威州镇农村居民对肠道传染病预防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 随机对3个自然村的133位农民进行肠道传染病预防知识和个人健康状况抽样调查。结果 肠道传染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为48.12%, 健康行为形成率为45.11%。结论 疾病控制部门及健康教育部门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农村居民肠道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教与干预, 加大对农村地区改水、改厕工作力度等。
关键词:肠道传染病,农民,预防,调查
参考文献
[1]魏承毓.我国肠道传染病的基本情况与防制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 2004, 20 (4) :126-128.
[2]曹承建, 贺风英, 毛一萍.农村肠道传染病预防控制应急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4, 24 (1) :31-32.
2、珍爱你我他人的生命,坚决遏制艾滋病症。
3、进城打工挣钱忙,千万不要乱上床。
4、手牵手关注性健康,心连心预防艾滋病。
5、为了家人,为了自己,爱惜生命,预防艾滋。
6、认识艾滋病,预防艾滋病,遏制艾滋病。
7、勤洗手、勤通风、晒晒被褥讲卫生。
8、出门在外洁身自爱,预防艾滋造福后代。
9、务工经商千辛万苦,预防艾滋全家幸福。
10、早一天正视爱滋病毒,多一分防范救治措施。
11、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注射器,有效预防艾滋病。
1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法推进艾滋病防治工作。
13、预防艾滋心系百姓,四免政策情暖人心。
14、多一点理性,少一点冲动,夫妻忠贞爱,艾滋无处钻。
15、管好垃圾和粪便,消毒、杀虫是关键。
16、肠道疾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17、票子健康带回家,娃儿才喊好爸爸。
18、同心同德共牵红丝带,群策群力同防艾滋病。
19、致富十年功,放松一场空预防艾滋,从我做起。
20、开展农民工健康教育,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
21、花心乱晃压力大,疾控咨询来减压。
22、手足口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23、全民行动驱除艾滋阴影,洁身自爱防备艾滋病痛。
24、红丝带温情暖农家,艾滋病预防就不怕。
25、正确认知肠道疾病,不要听信传言,盲目恐慌。
26、手牵手同牵红丝带,心连心共防艾滋病。
27、做好患儿的隔离,是肠道疾病防控的关键。
28、预防艾滋保健康,妻儿老小心欢畅。
29、治疗艾滋病尚无良药,远离加预防胜于疗效。
为提高在校师生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学校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特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传染病管理机制,保证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的必要经费。由卫生室/保健室、健康教育教师负责开展预防、控制传染病相关的健康教育。
二、以健康教育课形式开展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学校确保课时,提供健康教育课教材,将传染病防控的相关知识、技能,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传授给学生。
三、卫生室/保健室根据学生特点和季节需要,利用宣传栏、广播、录像等多种形式,做好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
四、利用微信、校讯通、家长课堂、班会等形式,为学生家长开展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以提高家长的传染病知识水平,取得家长与学校的配合。
病毒性肝炎防治
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乙型和非甲非乙型)是法定传染病,具有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部分乙型和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可演变成慢性,对人民健康危害甚大。
防止病毒性肝炎感染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领导,深入宣传,发动群众,搞好爱国卫生运动,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甲型肝炎和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以切断粪-口途径,乙型肝炎和非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以切断肠道外如经血传播等途径为主。要力争早
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及早处理疫点,以防止流行,提高疗效。要做好易感人群的保护,减少疾病发生。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1.报告和登记:各级医务人员对疑似、确诊、住院、出院、死亡的急性、慢性迁延性和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例均应作传染病报告,专册登记和统计。报告卡必须填写完整、准确,并在备注栏内注明急性、慢性迁延性、慢性活动性、疑似或输血后肝炎。检测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
面抗原)的病例,应在报告卡上注明阳性或阴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创造条件设点试行急性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分型报告和统计,每个病例尽可能经抗-HAV.IgM(甲型肝炎病毒IgM抗体)、HBsAg、抗-HBs(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c(乙型肝炎病毒核
心抗体,包括抗-HBc.IMg和抗-HBC.IgG)检测,分成甲型、乙型、非甲非乙型和未定型。遇到急性肝炎暴发时,应先电话报告,然后填写卡片报告;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可作病原学分型报告。对疑似肝炎病例,应尽快确诊,或否定诊断后,作更正报告。对慢性
迁延性及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例,复发一次,报告一次。
各级卫生防疫站应做好疫情统计,各类肝炎应分别进行登记(包括按病原学分类登记),重复报告者剔除,其中慢性迁延性及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例,一年只登记一次,一年复发跨两个者只在第一年登记。
为了提高诊断质量,各级医院应开设肝炎门诊。
2.隔离和消毒:急性甲型肝炎隔离期自发病日算起3周。乙型肝炎与甲型肝炎不同,可不定隔离日期,如需住院治疗,也不宜以HBsAg阴转或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为出院标准,只要病情稳定,可以出院。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隔离期可暂同甲型肝炎,非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处
理同乙型肝炎。条件具备时,甲、乙和非甲非乙三型肝炎宜分室住院治疗。对留家病例,可开设家庭病床,由街道医院或公社卫生院负责隔离治疗。
病人隔离治疗后,对其居住、活动地区(家庭、宿舍及托幼机构等)应尽早进行终末消毒,由城区卫生防疫站和农村卫生院负责进行。对日常性消毒工作和留家病人的家庭隔离,由基层医疗机构和病人所在单位或家庭其它成员共同进行。各级卫生防疫站要进行肝炎病例个案和暴发流行 的流行病学调查。
3.有关行业人员肝炎患者的管理:对生产、经营饮食品单位的直接接触入口食品的人员、职工食堂全体工作人员、食品商贩以及保育人员等,每年应作健康检查,发现肝炎病人立即进行隔离治疗。急性肝炎患者待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后可恢复不接触食品、食具或幼儿的工作。
痊愈后观察半年,半年内无明显临床症状,每隔三个月作肝功能检查,连续三次均正常时,方可恢复原工作。患慢性活动性肝炎或慢性迁延性肝炎者,一律调离直接接触入口食品、食具或幼儿工作。疑似肝炎病例未确诊或排除前,应暂时停止原工作。上述范围的新增人员和临时工作人员,在参加工作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
4.幼托机构中儿童肝炎患者的管理:幼托机构发现急性甲型或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后,除患儿隔离治疗外,应对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45天。医学观察范围,根据调查后确定,一般以患儿所在班级为主。观察期间不办理入托手续。对出院的肝炎患儿,尚需继续观察一个月,并
需持有区、县或街道、公社级医院痊愈证明方可回所。对与急性肝炎密切接触儿童,自最后一次接触日起,医学观察45天(如系留家病人的接触者,则延长至75天)未发病者方可回班。
5.献血员管理:献血员应在每次献血前进行体格检查,检测谷丙转氨酶及HBsAg(采用RPHA或ELISA法)。肝功能异常或HBsAg阳性者不得献血。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开展抗-HBc测定(采用ELISA法),抗-HBc阳性者不得献血。6.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的管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系指血液HBsAg阳性,但无肝炎症状、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经半年观察无变化者。对这类携带者不按现症肝炎病人处理,除不能献血外,可照常工作和学习,但要加强随访。携带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和经期卫生,以及行业卫生;防止自身唾液、血液和其它分泌物污染周围环境,感染他人;所用食具、刮刀修面用具、牙刷、盥洗用品应与健康人分开。HBsAg携带者应进一步检查HBsAg,如属阳性,则不宜接触直接入口食品、食具和婴幼儿。在人群中不宜无目的地进行HBsAg普查。
(二)切断传播途径:
1.提高个人卫生水平:利用黑板报、小报、电影、电视、广播等各种宣传工具,广泛开展以把住“病从口入”关为中心内容的卫生宣传教育。各企业单位应创造条件,提供流动水,供洗手及洗餐具、养成食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2.加强饮食、饮水、环境卫生管理:饮食行业(包括个体开业户)及集体食堂都应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尤其要做好食具消毒。食堂、餐厅应实行分餐制或公筷制。要加强生食水产品的卫生监督,加强对产地水域的卫生防护,防止粪便和生活污水的污染
。要掌握产地病毒性肝炎流行和水域水的污染情况,以及运销过程中的卫生问题。一旦发现有污染可能,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于短时期内供应大量贝类水生动物时,应留样以便查考。要加强水源保护,严防饮用水被粪便污染。对甲型肝炎流行区的井水或缸水,须用漂白粉消毒,余氯保持在0.3毫克/升。对甲型肝炎暴发点,水余氯应保持在1.0毫克/升。中、小学校要供应开水,学生自带水杯。要做好环境卫生及粪便无害化处理。医疗单位中的粪便及污水须经消毒处理后,方能排入下水道,废弃物应及时焚毁。3.加强幼托卫生:幼托机构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对食具及便器消毒的制度,儿童实行一人一巾一杯制,认真执行晨检或午检制。对全托单位还应注意尿布消毒。使用的玩具各班组应严格分开。发现肝炎患儿,应立即隔离并及时报告有关防疫部门,对所在班进行消毒
及医学观察。要重视农忙期间设立的临时托儿所的卫生管理,掌握保育员的健康状况,增添必要的消毒设备。
4.各服务行业的公用茶具、面巾和理发、刮脸、修脚的用具,均应做好消毒处理。
5.加强防止医源性传播: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包括大队卫生室),均应加强消毒防护措施。各种医疗及预防注射(包括皮试、卡介苗接种等)应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各种医疗器械及用具均应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采血针、针灸针、手术器械、划痕针、探针、各种内窥镜以及口腔科
钻头等)。尤其应严格对带血污染物的消毒处理。对透析病房,应加强卫生管理。
6.各级综合医院均应积极创造条件建立肝炎专科门诊及肝炎病房,有关医务人员应相对固定。肝炎门诊及病房的病案、用具,应单独使用,各种诊治手段应单独施行。大队卫生室还应严格分清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的使用、存放。
7.加强母婴传播的阻断工作:妇产科工作者应向HBsAg阳性育龄妇女,广泛宣传乙型肝炎的危害性,及预防乙型肝炎的注意事项,宣传优生优育。应将HBsAg列为产前常规检查项目,检测方法为RPHA或ELISA。对HBsAg阳性尤其HBeAg也呈阳性者,应设专
床分娩。产房所有器械要严格消毒。有乳头病损的HBsAg阳性产妇,应暂停哺乳。对HBsAg阳性尤其HBeAg也呈阳性的孕妇所生婴儿,可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或乙型肝炎疫苗加以阻断。
8.加强血液制品的管理:血站和生物制品单位应按卫生部(82)卫防字第35号《关于加强生物制品和血液制品管理的规定(试行)》要求,生产和供应血液制品和含人体成份的生物制品,尤其要做好制品的HBsAg检测工作,阳性者不得出售和使用。
(三)易感人群的保护:
1.市售人血丙种球蛋白和人胎盘血丙种球蛋白对甲型肝炎接触者有一定保护作用,主要适用于接触甲型肝炎病人的易感儿童。剂量每公斤体重0.02-0.05毫升,注射时间越早越好,不宜迟于接触后7-14天。
2.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我国已小量生产,主要用于母婴传播的阻断,可单独使用或与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使用;其次,可用于意外事故者的被动免疫。
A、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B、病原体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C、传染源 传播途径 自然因素D、传染源 传播途径 社会因素
2、在人群中最容易实现的传播途径是(C)
A、经水传播B、经食物传播C、经空气传播D、经土壤传播
3、某些传染病患者发病过程已转入恢复期或接近痊愈,而潜伏在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使原症状再度出现,这种现象称为(A)
A、复发B、重复感染C、再燃D、后遗症
4、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和用途的时期为(B)
A、症状明显期B、潜伏期C、出疹期D、发热期
5、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出现临床症状之前的一段时间称为(B)
A、传染期B、潜伏期C、前驱期D、无症状期
6、传染源及其排除的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所能波及的范围称为(C)
A、疫点B、疫区C、疫源地D、传染区
7、传染病的共同表现为(A)
A、发热B、发疹C、毒血症D、以上都是
8、当某一局部地区或单位,在短期内突然出现多例症状相同的病人时称为(B)
A、散发B、暴发流行C、流行D、大流行
9、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应包括(A)
A、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B、病原体致病力C、人群易感性D、人群免疫力
10、传染源一般包括(D)
A、病人B、病原携带者C、受感染的动物D、以上都是
1、引起霍乱的主要原因是(A)。
A、霍乱肠毒素B、血凝素C、霍乱内毒素D、神经氨酶
2、霍乱患者大便形状描述不正确的是(D)。
A、米泔水样B、泥浆样C、黄水样D、脓血便
3、下列哪项有利于霍乱诊断(D)。
A、疑似病例的日常生活用品或家居环境中检出O1群和(或)O139群霍乱弧菌者 B、疑似病例的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霍乱弧菌毒素基因PCR检测阳性者
C、在霍乱暴发疫情中,具有直接暴露史且在同一潜伏期内出现无痛性腹泻或伴呕吐症状者 D、以上均是
4、霍乱并发症不包括(D)。
A、心力衰竭B、急性肺水肿C、急性肾功能衰竭D、失明
5、下列哪项不是霍乱患者静脉补液的原则(C)。
A、早期、快速、适量B、先盐后糖,先快后慢C、均采用口服补液D、见尿补钾
6、关于霍乱临床表现错误的是(D)。
A、吐泻为无痛性剧烈腹泻,不伴里急后重B、典型大便为米泔水样
C、严重脱水患者出现烦躁不安,皮肤干皱无弹性D、一般病人都出现高热
7、霍乱病人的腹泻属于(B)。
A、侵袭性腹泻B、分泌性腹泻C、果浆样大便D、以上均不是
8、治疗霍乱的关键环节是(C)。
A、抗菌药物B、并发症治疗C、补充液体和电解质D、休息
9、霍乱死亡病人的主要病理变化错误的是(A)。
A、肠道病理改变非常显著B、肠道皮下组织和肌肉极度干瘪C、死后尸体迅速僵硬 D、肠腔内充满“米泔水”样液体
10、霍乱的临床特征有(D)。
A、轻重不一B、轻者多见,仅有轻度腹泻
C、重者剧烈吐泻大量米泔水样排泄物,并引起严重脱水、周围循环衰竭及急性肾功能衰竭 D、以上均是
1、(C)肝损坏发生率高,胃肠道症状多见
A、异型麻疹B、无疹型麻疹C、重症麻疹D、成人麻疹
2、麻疹的病理改变以(A)最为明显
A网状内皮细胞和呼吸系统B白细胞和呼吸系统C单核细胞和消化系统D单核细胞和白细胞
3、麻疹病毒学检查恢复期血清血凝抑制及补体结合抗体有(D)倍以上增高均有助诊断
D、4
4、下列对麻疹病毒的认识,正确的是(B)
A、是单链正链RNA病毒B、电镜下呈球形,直径约100~250nmC、属于黏病毒科 D、有两个血清型,抗原性不稳定
5、前驱期最特征性的表现是(A)
A、Koplik’s 斑B、发热、咳嗽C、咽部充血D、淋巴结肿大
6、麻疹的皮疹最早见于(C)
A、四肢B、颊部C、耳后、颈部D、躯干
7、对麻疹病人应严格隔离,对接触者应该隔离检疫(C)周A、6B、5C、3D、4
8、麻疹患儿对(A)的需要量很大
A、维生素AB、维生素BC、维生素CD、维生素D
9、(C)可见全身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
A、恢复期B、前驱期C、出疹期D、潜伏期
10、下列哪项不属于麻疹的神经系统并发症(D)
A、麻疹脑炎B、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C、大脑血栓性静脉炎D、支气管炎
1、有关伤寒病人的治疗,不对的是(C)
A、给予易消化、少纤维饮食B、物理降温为主,避免大量退热药物
C、毒血症严重者,应用足量抗菌素但不可使用激素D、腹胀禁用新斯的明
2、伤寒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
A、肠出血B、肠穿孔C、中毒性肝炎D、中毒性心肌炎
3、有关副伤寒的说法,错误的是(B)
A、副伤寒是由副伤寒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B、副伤寒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C、各种副伤寒杆菌均有“O”和“H”抗原
D、临床表现与伤寒相似,但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病死率较低
4、伤寒并发症常出现于(B)
A、初期B、急期C、缓解期D、恢复期
5、伤寒发病最早的临床表现是(A)
A、发热B、出疹C、呼吸道症状D、消化道症状
6、关于伤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免疫力短暂B、带菌者是传染源的一种C、水和食物是传染源D、人群普遍易感
7、关于玫瑰疹的说法,错误的是(D)
A、出现于急期B部位以胸腹部多见C、出现2-4天后消失D、个数较多,常出现20个以上
8、伤寒患者排菌量最多的时期是(B)
A、起病后第一周B、起病后第二至四周C、起病后第五周D、起病前一周
9、有关肥达氏实验,错误的认识是(C)
A、肥达氏实验的原理是应用已知伤寒杆菌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副伤寒甲、乙、丙鞭毛抗原测定病人血清中各种相应抗体的凝集效价
B、一般从病程第2周开始阳性率逐渐增加至第4周可达90% C、伤寒患者肥达氏实验结果阳性率可达90% D、病愈后阳性反应可持续数月之久
10、关于伤寒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正确的是(D)
A、中性粒细胞常升高B、血培养3-4周时阳性率最高
C、粪便培养1-2周时阳性率最高D、骨髓培养阳性率大于血培养
1、关于水痘的治疗,哪项错误?(B)
A、急性期应卧床休息B、重症水痘应早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C、避免抓伤而继发细菌感染D、因脑炎出现脑水肿者应脱水治疗
2、有关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说法不对的是(D)
A、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病人至腮腺消肿B、对易感者进行主动免疫 C、被动免疫效果欠肯定D、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效果好
3、下列不属于水痘患者前驱期的表现的是(D)
A发热、头痛、全身不适B食欲减退C、轻者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D、浅表淋巴结肿大
4、关于水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冬春季节多见B、传染性很强C、与带状疱疹接触不会引起水痘D、主要见于儿童
5、水痘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
A、直接接触和呼吸道传播B、粪-口传播C、性接触传播D、虫媒传播
6、流行性腮腺炎的病理特征是(A)
A、腮腺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B、腮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C、非化脓性胰腺炎D、睾丸炎或卵巢炎
7、关于流行性腮腺炎的的病变特点,哪项是错误的?(C)
A、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 B、由于腮腺肿大,局部皮肤水肿,使皮肤发亮
C、进食酸性食物可使疼痛减轻D、腮腺管口早期有红肿
8、关于带状疱疹,下列哪项正确?(A)
A、沿神经支配的皮肤呈带状排列B、诊断主要依据实验室检查 C、治疗以抗病毒治疗最为重要D、皮疹多为双侧,对称性分布
9、流行性腮腺炎主要的传染源是(B)
A、受感染的动物B、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 C、重症患者D、慢性或迁延性患者
10、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胰腺炎,做下列哪项检查有助于胰腺炎的诊断?(C)
A、血淀粉酶B、尿淀粉酶C、血脂肪酶D、转氨酶
1、鼠疫的治疗措施包括(D)
A、严格隔离B、抗菌治疗C、对症支持疗法D、以上均是
2、与鼠疫患者接触者应隔离检疫(D)天
D、9
3、(C)是预防的关键
A、积极宣教B、控制人与人之间的传染C、控制啮齿动物间的鼠疫D、控制院内感染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少见部位的鼠疫的是(A)
A、败血症鼠疫B、皮肤型鼠疫C、咽型鼠疫D、肠型鼠疫
5、主要表现为极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高热,谵妄,昏迷,广泛出血,循环和呼吸衰竭,常于2-3日死亡,上述描述是(C)的症状
A、脑膜炎型鼠疫B、肺鼠疫C、败血症鼠疫D、咽型鼠疫
6、腺鼠疫的临床表现之一为局部淋巴结肿大,一般为(C)cm A、5-15B、1-2C、1-10D、10-15
7、最为常见的鼠疫类型是(A)
A、腺鼠疫B、肺鼠疫C、败血症鼠疫D、咽型鼠疫
8、鼠疫的抗菌治疗首选(B)
A、四环素B、链霉素C、氯霉素D、头孢菌素
9、鼠疫的潜伏期为(C)天
A、1-3B、1-5C、2-8D、3-7
10、由腺鼠疫血行播散引起的是(B)
A、脑膜炎型鼠疫B、肺鼠疫C、败血症鼠疫D、咽型鼠疫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大于(B)
A、39℃B、38℃C、37℃D、40℃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哪种情况下可以出院(D)
A、体温正常7天以上;呼吸系统症状明显改善 B、呼吸系统症状明显改善;X线胸片有明显吸收 C、X线胸片有明显吸收;体温正常5天以上
D、同时具备体温正常7天以上;呼吸系统症状明显改善;X线胸片有明显吸收
3、以下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B、少数患者不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C、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D、抗菌药物疗效明显
4、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C)
A、升高B、降低C、不升高或降低D、无法估算
5、甲泼尼龙一般成人剂量是(C)
A、40~120mg/dB、60~220mg/dC、80~320mg/dD、120~320mg/d
6、发热超过38.5℃的儿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不应给予(A)处理
A、阿司匹林B、冰敷C、解热镇痛药D、酒精擦浴
7、以下哪种情况可以诊断为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A)
A、呼吸困难,呼吸频率>30次/minB、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 C、淋巴细胞计数减少D、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
8、有严重中毒症状,高热持续3天不退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应给予(B)治疗
A、氧疗B、糖皮质激素C、卧床休息D、抗感染药物
9、出现气促或PaO2<70mmHg或SpO2<93%者,应给予(C)A、卧床休息B、物理降温C、持续鼻导管吸氧或面罩吸氧D、糖皮质激素治疗
10、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起病急,多以(C)为首发症状
A、咳嗽B、腹泻C、发热D、胸闷
1、(B)医院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时,应立即将病例收治入院,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治疗
A、一级以下(含一级)B、二级以上(含二级)C、三级以上(含三级)D、以上都不正确
2、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原体(A)
A、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 B、病毒在直射阳光下24小时即可灭活 C、病毒在4℃水中可存活20天
D、病毒用紫外线直接照射2小时灭活
3、用于病毒分离和核酸检测的标本应尽快进行检测,24小时内无法检测的标本应(C)
A、置于-20℃以下保存B、置于4℃保存C、置于-70℃或以下保存D、置于4℃以下保存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高危人群不包括(C)
A、与病人密切接触者B、与家禽(尤其是病死禽)密切接触人群 C、15岁以下儿童D、12岁以下儿童
5、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传染病防治法》属(D)
A、甲类B、乙类C、丙类D、按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乙类传染病
6、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传染源传染性最强的是(B)
A、健康禽B、水禽C、家禽D、以上都可
7、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临床表现,说法错误的是(D)
A、重症患者可出现高热不退,病情发展迅速 B、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死亡
C、可继发细菌感染,发生败血症 D、仅少部分患者出现肺炎
8、人间禽流感疫情,我国(A)居多
A、南方地区、农村地区病例居多B、北方地区、城市病例居多 C、秋冬季多发D、北方地区、农村地区病例居多
9、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预后较差,病死率高达(B)
B、60%
10、对于明确诊断为人禽流感的病例,需(C)《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进行报告
C、2小时内
1、普通病例一般治疗的措施不包括下列哪项(C)
A、避免交叉感染B、清淡饮食C、绝对卧床休息D、注意隔离
2、重症手足口病病例当神经系统受累时,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积极给予脱水,用甘露醇进行颅内的脱水,每次每公斤体重(D)g,每()小时一次
D、0.5~1;4~8
3、手足口病的脑脊液检查表现正确的是(A)
A、外观清亮,压力增加B、白细胞计数减少C、蛋白减少D、糖和氯化物减少
4、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包括柯萨奇A组的2、4、5、7、9、10、16型,其中以()最为常见 B A、2型B、16型C、4型D、10型
5、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表现,错误的是(B)A、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B、慢性起病
C、疱疹周围黏膜可有炎性淡红色红晕D、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的疱疹
6、重症手足口病病例头肩抬高(D)度,保持中立位
A、5~10B、30~45C、45~60D、15~30
7、重症病例的呼吸系统表现不不包括下列哪项(C)
A、口唇紫绀,咳嗽B、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
C、肺部可闻及干性啰音或哮鸣音D、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的泡沫样痰
8、手足口病的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柯萨奇A16、EV71等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A)倍以上的升高
A、4
9、出现下列哪些情况之一者为危重型(D)
A、频繁抽搐、昏迷、脑疝B、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有罗音 C、出现休克、心血管功能不全等循环功能障碍D、以上均是
10、下列对于引起手足口病病毒的抵抗力认识,正确的是(B)
A、75%酒精和5%来苏可以将其灭活B、甲醛、碘酒以及56℃30分钟可以灭活病毒 C、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敏感D、病毒在20℃可长期保存
1、HIV攻击的主要靶细胞是(A)。
A、CD4+T细胞B、CD8+T细胞C、B淋巴细胞D、单核细胞
2、有关艾滋病无症状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B、发生各种致命性机会性感染 C、发生各种恶性肿瘤D、淋巴结肿大在此期不明显
3、下列关于机会性感染的描述错误的是(B)。
A、机体免疫功能下降B、是由强致病力的细菌感染所造成的疾病
C、或对致病菌的易感性增加D、正常免疫功能的人不会造成这种疾病状态
4、有关艾滋病无症状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无症状B、可以有持续性淋巴结肿大(PGL)
C、轻微的机会性感染D、实验室检查CD4+T细胞数目变化不大。
5、艾滋病最常见的死因是(A)。
A、肺孢子虫感染(PCP)B、皮肤单疱病毒感染C、霉菌性食管炎D、脑弓形体病
6、HIV一般不用哪种方法消毒(D)。
A、40%福尔马林溶液B、1%戊二醛C、0.2%含氯消毒液D、紫外线
7、有关艾滋病窗口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
A、没有任何临床症状B、血中检测不出HIV C、血中可检测出HIV但HIV抗体可能尚未转阳D、有传染性
8、HIV感染的高危人群有(D)。
A、静脉吸毒者B、血友病患者C、性乱交者D、以上均包括
9、艾滋病(AIDS)是由下列哪种病毒引起的(C)。
A、HBVB、HPVC、HIVD、CMV
10、HIV不能通过下列哪种途径传播(B)。
A、性接触B、握手C、输血D、母婴
1、口服抗HBV治疗的目标不包括(A)
A、杀灭HBV病毒B、抑制HBV的复制,作用尽可能强 C、抗病毒能力,作用尽可能持久D、尽量采用耐药少的药物。
2、若乙肝病毒拮抗株复制能力较弱,则停药后患者血液内乙肝病毒的组成可能B____。
A、与治疗前构成比例相反B、恢复至治疗前的构成比例C、与用药时差别不大D、无法确定
3、关于抗病毒药物描述正确的是(C)
A、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抑制能力要弱于拉米夫定。B、为期1年的临床药物研究显示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抑制能力与阿德福韦酯相当。
C、对于HbeAg阳性患者,替比夫定对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抑制能力要强于拉米夫定。D、以上都是
4、交叉耐药类型包括(D)
A、基因型B、表型C、临床D、以上都是
5、乙型肝炎治疗的初步目的包括(D)
A、预防肝硬化。B、预防肝硬化失代偿。C、预防肝癌的发生。D、以上都是
6、药物敏感性并不能完全预测成功,是因为:D A、未检测到耐药株B、临床交叉耐药可与体外实验不符。C、患者依从性差。D、以上都是
7、慢性乙型肝炎自然史中用药最佳时期是(B)
A、免疫耐受期B、免疫清除期C、免疫逃避期D、以上都不是
8、延缓病毒耐药措施包括(D)
A、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复制—应用强有力的抗病毒药物。B、提高“药物学屏障”防止病毒逃逸
C、提高“基因屏障”—联合用药D、以上都是
9、对HBV耐药发生率描述正确的是(C)
A、乙肝病毒对拉米夫定的耐药,随着疗程无明显变化。
B、乙肝病毒对阿德福韦酯的耐药,随着疗程逐渐增高,且较拉米夫定耐药率高。C、HBe-Ag阳性患者替比夫定耐药率高于HBe-Ag阴性者。D、以上都对
10、有关核苷或核苷酸类似物抑制乙肝病毒的机制正确的是(C)
A、拉米夫定、替比夫定的脱氧胞苷酸结构与人体DATP类似
B、阿德福韦酯与DCTP结构类似C、恩替卡韦与DGTP结构类似D、以上都对
1、我国确定出生几月龄的婴儿开始接种麻疹疫苗(B)
A、5B、8C、10D、11
2、乙肝疫苗的注射部位是(C)
A、腹部皮下B、臀部C、三角肌D、肱二头肌
3、接种疫苗尽量应在几周岁内完成“五苗”的基础免疫(C)
A、1B、3C、5D、6
4、我国规定的基础免疫疾病是(C)
C、结核、白喉、百日咳、脊灰、破伤风、麻疹
5、吃第一粒脊灰疫苗的年龄是(B)
A、一个月龄满30天以上B、二个月C、六个月D、一周岁
6、是预防接种最常用的途径(C)
A、皮下注射B、肌肉注射C、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D、以上都不是
7、接种单位为每名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并实行(B)。
A、凭户口本接种B、凭接种证接种C、凭病历本接种D、不需任何凭证
8、我国是哪种类型肝炎的高流行地区,从2002年起此疫苗已纳入国家免疫计划(B)A、甲肝B、乙肝C、丙肝D、丁肝
9、注射白百破三联疫苗的第一针的年龄是(C)
A、一个月龄满30天以上B、二个月C、三个月D、六个月
10、接种第二针乙肝疫苗,应该在(A)
A、一个月龄满30天以上B、二个月C、六个月D、一周岁
1、在医疗诊治活动中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选用什么处理方法?(B)
A、消毒法B、灭菌法C、一般消毒D、清洗处置
2、酒精消毒最适宜浓度是(C)
C、75%
3、进入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械,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的危险性分类是(A)
A、高度危险性物品B、中度危险性物品C、低度危险性物品D、无危险性物品
4、杀灭物体表面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D)
A、灭菌B、防腐C、无菌操作D、消毒
5、关于消毒剂作用原理是(D)
A、使菌体蛋白变性B、使菌体蛋白凝固C、破坏细菌细胞膜D、以上均正确
6、关于紫外线杀菌不正确的是(C)
A、紫外线杀菌与波长有关B、紫外线损伤细菌DNA构型
C、紫外线的穿透力弱,故对人体无害D、紫外线适用于空气或物体表面的消毒
7、杀灭细菌芽胞最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是(D)
A、干烤灭菌法B、间歇灭菌法C、流通蒸汽灭菌法D、高压蒸汽灭菌法
8、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抗力从高到低的顺序是(B)
B、细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亲水性病毒、真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
9、关于高压蒸汽灭菌法不正确的是(D)
A、灭菌效果最可靠,应用最广B、适用于耐高温和潮湿的物品
C、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D、通常压力为2.05kg/m2
10、湿热灭菌法中效果最好的是(A)
A、高压蒸汽灭菌法B、流通蒸汽法C、间歇灭菌法D、巴氏消毒法
1、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采取的紧急措施有(D)。
A、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B、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 C、停工、停业、停课 D、以上皆是
2、以下乙类传染病中,须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是(A)。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B、艾滋病C、流行性出血热D、流行性乙型脑炎
3、以下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C)。
A、艾滋病B、传染性非典型肺炎C、霍乱D、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4、在传染病防控预案启动前,应做好的准备是(D)。
A、应急设施设备B、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C、技术储备D、以上皆是
5、互相通报便于社会各方及时做好应对传染病的准备,包括(D)。
A、卫生系统内通报、中央部委之间通报、中央与地方之间通报 B、地区之间通报、部门之间通报 C、军队与地方之间通报、行业之间通报 D、以上皆是
6、麻疹属于哪一类传染病(B)。
A、甲类传染病B、乙类传染病C、丙类传染病D、丁类传染病
7、以下不属于人畜共患传染病的是(BB)。
A、鼠疫B、艾滋病C、血吸虫病D、狂犬病
8、甲类传染病隔离措施是否可以被解除,由什么部门决定并宣布(C)。
A、上级人民政府B、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C、原决定机关D、当地的防疫部门
9、搭建防控体系的主角是(B)。
A、疾控机构B、政府C、医疗机构D、公民
10、传染病的防治应做到“四早”,指的是(A)。
A、早预防、早发现、早预警、早准备B、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 C、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D、早预防、早发现、早预警、早治疗
1、填报传染病报告卡时,需要分型报告的传染病为(D)。
A、疟疾B、病毒性肝炎、梅毒C、炭疽、肺结核D、以上皆是
2、《传染病报告卡》填卡说明指出,多大年龄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A)。
A、14岁以下B、10岁以下C、7岁以下D、3岁以下
3、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人应在多长时间内上报(A)。
A、2小时内B、6小时内C、12小时内D、24小时内
4、鼠疫属于哪一类传染病(A)。
A、甲类传染病B、乙类传染病C、丙类传染病D、丁类传染病
5、关于《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
A、诊断日期填写必需详细到小时,诊断日期与录入时间的间隔不得超过传染病报告时限 B、学生、幼托儿童要求在“患者工作单位”一栏空项 C、死亡的传染病病例及时录入死亡日期
D、现住详细地址需要具体填写到乡镇及门牌号
6、《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B)。
A、1年B、3年C、5年D、10年
7、在各类传染病中,须2小时内报告的病例不包括(C)。
A、甲类传染病
B、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C、乙类传染病中的乙型脑炎、肺结核、伤寒 D、不明原因疾病暴发
8、传染病疫情报告应遵循的原则为(B)。
A、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原则B、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 C、防疫部门管理原则D、当班医生负责原则
9、县级疾控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多长时间内通过网络直报(B)。
A、1小时内B、2小时内C、4小时内D、6小时内
10、炭疽进行上报时应分型报告,炭疽可分为哪三型(C)。
第二章 预防
第十三条: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的预防保健组织或人员,在本单位及责任地段内承担下列工作:
(一)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二)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三)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卫生防疫机构交付的传染病防治和监测任务。第十四条:医疗保健机构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
第十五条:卫生防疫机构和从事致病性微生物实验的科研、教学、生产等单位必须做到:
(一)建立健全防止致病性微生物扩散的制度和人体防护措施;
(二)严格执行实验操作规程,对实验后的样品、器材、污染物品等,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消毒后处理;
(三)实验动物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三掌
疫情报告
第三十四条: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责任疫情报告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的时限向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并做疫情登记。
第三十五条: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是、时,城镇于6h内,农村于12h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并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城镇于12h内,农村于24h内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责任疫情报告人在丙类传染病检测区内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在24h内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卡。
第三十六条:传染病暴发、流行时,责任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接到疫情报告的卫生防疫机构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上级卫生防疫机构和当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当地政府。
省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发现甲类传染病和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报告后,应当于6h内报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第三十七条:流动人员中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的传染病报告、处理由诊治地负责,其他疫情登记、统计由户口所在地负责。
加强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培训主要对象为全省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管疾病预防控制的领导、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技术人员和村卫生所(室)承担疾病预防控制职能的乡村医生。
据介绍,建立这一制度的目的在于让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明确农村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重大意义,农村传染病防控体系建立的重要性;熟悉重点传染病发病机制、传染性疾病的病原生物学及感染过程;掌握传染病流行病学的特点、传染途径、流行环节和易感人群;熟练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传染病的消毒、隔离方法,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培训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采取集中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定期进行考核,做到培训有计划、落实有方案、效果有考核、约束有奖惩。疾病预防控制考核合格,作为个人考核、职务聘用、执业审核的依据之一。
【肠道传染病防治宣传知识】推荐阅读:
肠道传染病防治宣传知识要点10-06
肠道传染病防治措施09-11
肠道传染病安全教育06-22
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单11-02
传染病防治知识基本培训09-09
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10-30
《内经》与肠道养生07-13
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总结11-13
乡镇卫生院传染病防治预案06-29
小学传染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