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尔斯《正义论》读后感(精选11篇)
应该说,罗尔斯《正义论》的逻辑还是挺清楚的,而且论证也特别的仔细而清晰,从演绎的和经验的两条路证明了正义的两个原则,成为能替代功利主义的新的伦理观。罗尔斯走的是一条契约论的路线,继承而又超越了传统的霍布斯、洛克的思想,并借鉴的吸收了康德的某些思想。他试图恢复社会的正义,坚持公平正义的理想,这样一种坚持而崇高的理想我是十分钦佩的,而且我觉得这是当下社会的每个人都应该坚持的理想,如果每个人都能坚持了这样的原则,那么社会也就会治理的更好了。可是,当前在西方国家尤其是中国,人们的思想都太过于功利了,人们把人当做手段而不是目的,从而更加注重发展一些工具性的东西,赚钱甚至成为很多人的人生理想和追求,整个社会成为了一个技术型工具型的社会,我深深的感到悲哀和无助。我总在想,这样一种社会风气的形成到底是社会体制的问题还是教育的问题还是历史的必然呢?
罗尔斯的回答必然是社会体制的问题,因为正义的原则还没有被人们普遍的意识到接受并贯彻:平等自由并没有放在第一位,并且人们往往同意牺牲平等自由而换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或者国家打着和谐的旗号去肆意的践踏人民的自由权,机会也不是对每个人都敞开,往往富裕的有权的人有更多的机会并且更容易取得成功,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出现了“富二代”“官二代”的现象,并不是具有相同才能的人就能获得同等的地位,另外社会的发展也并没有把最少受惠者的利益的提高放在重要地位,农民,农民工们作为社会最底层的人并不安居乐业,他们对于自己所受到的损失和不公平待遇往往表示极其的不满和愤慨,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可以看到,在中国,正义原则的任何一条原则都没有得到贯彻和落实,一个真正公平正义的社会在中国能建立起来吗?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之路还有多远呢?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可以看到,而我也要为着中国的民主自由平等而不懈努力奋斗!
《正义论》读后感2在读完这本我自以为很难读懂的书后,才发现并不是我想像的那么的难懂,相反,我读懂了一些东西,一些我觉得很有用的东西——
在《正义论》的阅读中,我感触很深,想知道什么是正义,就要知道为什么需要正义。罗尔斯借鉴了启蒙者卢梭的“确信每个人都应该是自由而平等的,他认为这是人类社会制度的根本前提,只有这样的制度才是公正的、有生命力”的思维方式,提出了“正义的理想国”,读后感《读后感》。罗尔斯提出,正义的定义首先需要三个前提,其实这也和卢梭定义社会契约的前提有点类似,那就是:理性的人、原始状态和无知之幕。这自然也是一种纯粹假设的状态,但也是得到真正正义必须的状态。
那么,反省我们中国的现状,又有什么感想呢?我突然想到了这一方面。我们中国现实中的道德社会是什恶魔样的呢?。例如,范跑跑事件中,中国人的道德表现,指责范的人几乎全部是建立在传统道德基础上混沦吞枣的道德观念。很多都是仅仅在心领意会的共同道德认识基础上做出。责任义务,权利自由,善恶公私等握在一块。指责起来头头是道,但永远缺乏社会根据和理论根据。没有一定清晰的逻辑,如果叫他解释,不可能解释清楚的。那么他只有通过二条途径来反击。1,就是通过中国民众的传统道德观念,孝道和性善论来进行,即在把人同动物的区别中,而不是人同人的区别中进行认识,所以我觉得读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对于我们的道德建设和道德理论也很有意义。
所以在读完这本书后,虽然对于它的内容还不是了解得很深,但是我还是看到了正义的一种力量,一种反省,一种启示,还是很有意义的!
《正义论》读后感3罗尔斯的理论,也可以说反映了现代西方社会里政治事务日益世俗化的现实———政治过程逐步摆脱了宗教、道德、精神信仰等等的支配,开始寻求建立自身的目标与规范。多元社会要求政府严格按照公正规则与程序办事。
除了程序和规则外,对于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念之争,政府必须严守中立。也因为这个缘故,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在所有这些问题上都保持沉默,不表立场,或者讲没有立场。
可以这么说,政治自由主义的目标,就是以最低限度的道德观念,来界定政府的角色,使自由主义的社会,能够包容多种不同的价值理想和多样化的生活形态。罗尔斯的正义论就是想达到这个目标。除了两个基本点———基本自由权利不可剥夺、社会经济不平等必须照顾底层人民利益———之外,他的正义原则力图与各种相互冲突的价值观,保持最大限度的相容性。正是这一点,给了它自由主义的特色。
不过,这并不是说,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就是价值观中立的。正如罗尔斯所说,虽然逻辑出发点是价值观中立,由此所推导出的结果却往往不是价值观中立的。正义原则的一大功能,就是规范和限制可以被允许的价值观的内容。任何行为,若是违反自由、平等、理性人基于公平立场所选择的原则,都是一个该谴责的错误行为。相应地,要靠这类行为才能得到满足的价值观,也必须受到限制。这就是他的正义优先性原则:个人的特殊价值观,不得违背正义原则的要求,否则便没有合法地位。
从《正义论》的观点来看,机会均等是公平正义的应有之义。它区别于功利主义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强调国家要实现正义,即某种程度上公平、公正、公益的实现。而机会均等规则是保障个体自致性的发展起点和过程的平等的基本准则。当前,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阶层的教育、就业和保障存在相当严重的机会不均等,这个问题的解决与否关系到我国能否从根本上消除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关系到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
关键词:罗尔斯,正义论,公平正义,程序正义,正义原则
罗尔斯是美国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 《正义论》是他穷二十多年努力的心血之作, 是他整个思想的集大成。罗尔斯在学术上的执著, 已成为一种偏执, “这种偏执指向的恰恰是一种殚尽竭虑如何捍卫平等自由、关怀弱者和多元宽容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他的一生著作不多, 但在学术界影响巨大, 而他终其精力始终都是围绕着“正义”这一核心内容开枝散叶, 不断发展和完善他的理论体系。正如他本人开篇所述, “我的目标是要确立一种正义论, 以作为一种可行的选择对象, 来替换那些长期支配着我们的哲学传统的理论”。而“他的理论标志着继社会契约论和功利主义之后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发展的第三块里程碑。”
一、作为公平的正义
“正义”一词的使用历史久远, 亚里士多德主要用“正义”来评价人的行为。而在近现代西方思想家那里, “正义”同公平、自由、民主一样构成社会制度的道德准则, 被当成重要的、甚至首要的社会价值。在罗尔斯的正义论里, “正义”核心就是社会基本结构, 即社会主要制度分配基本权利和义务, 决定由社会合作产生的利益之划分的方式的原则。他认为, 社会基本结构“包含着不同的社会地位, 生于不同地位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前景, 这些前景部分是由政治体制和经济、社会条件决定的”。因此, 处于不同出发点的人们就会从自身的处境或者满足自己最大利益出发而进行利己的选择。为了排除这些起点的不平等, 罗尔斯进一步概括洛克、卢梭、康德的契约论, 使之上升到更高的抽象水平, 人们在最初状态中一致同意接受的这一契约, 就是他的“公平的正义”。选择建立的这种公平程序是在“无知之幕”下被共同认可的正义的原则。
罗尔斯说, “我们假定各方不知道某些特殊事实。首先, 没有人知道他在社会中的地位, 他的阶级出身, 他也不知道他的天生资质和自然能力的程度, 不知道他的理智和力量等情形。其次, 也没有人知道他的善的观念, 他的合理生活计划的特殊性, 甚至不知道他的心理特征:像讨厌冒险、乐观或悲观的气质。再次, 我假定各方不知道这一社会的经济或政治状况, 或者它能达到的文明和文化水平。处在远处状态中的人们也没有任何有关他们属于什么世代的信息。这些对知识的广泛限制所以是恰当的, 部分是因为社会正义的问题既在一代之中出现, 也在代与代之间出现。”这就是罗尔斯的“无知之幕”。在这种“无知之幕”之下, 排除了每个人在社会中的由于各种他自身无法决定和改变的偶然因素 (包括家庭、教育、职业以及个人天赋等) , 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这种原初意义上的平等本身就内蕴着正义。而基于“无知之幕”下的理论建构, 具有其特有的优越性, 排除了人们从不同的处境出发寻求对于自己利益的考量。基于此, 罗尔斯进一步提出了“无知之幕”之下, 人们将会选择两个正义原则。
二、正义原则
罗尔斯认为, 处在原初状态下的人们, 通过自我考量, 而最终会选择两个正义原则。“社会正义原则的主要问题是社会的基本结构, 是一种合作体系中的主要的社会制度安排”。在罗尔斯看来, 制度作为一种公开的规范体系体现的社会正义, 就是被两个正义原则所代表的正义观念及原则。
1、形式正义和纯粹程序正义
罗尔斯认为, 假定的某种社会的基本结构, 他的规范满足了某种正义观。即它们为基本的权利与义务提供了一种分配办法, 并决定着社会合作利益的划分。如果类似情况得到类似处理, 有关的同异都有既定规范来鉴别, 制度所确定的规范被一贯坚持着, 而不管它们的实质性原则是什么, 这便是形式正义。形式正义是对正义原则的坚持, 是对制度体系的服从。为了达到罗尔斯实体性的正义原则, 不仅要得到形式正义的保障, 而且还需要程序正义的支持。
在罗尔斯看来, 实体性正义原则能否在制度中得到贯彻, 必须要有程序正义的支持。即程序正义是否能够完善, 涉及到制度的具体运作, 与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分配直接相关联。罗尔斯寄以, “要这样设计社会系统, 以便它无论是什么结果都是正义的 (至少在某一范围而言) 。”这种设计所要达到的结果, 便是一种纯粹程序正义的实现。在具体如何理解纯粹程序正义问题上, 罗尔斯通过对完善和不完善程序正义的比较来实现理解的。
完善的程序正义有两个特征, “首先, 对什么是公平的分配有一个独立的标准, 一个脱离随后要进行的程序来确定并先于它的标准。其次, 设计一种保证达到预期结果的程序是可能的。”用一个如何分蛋糕的例子, 假定公平的划分是人人平等的一份, 最明显的办法是让一个人来划分并让他那最后一份。他必将平等的划分蛋糕, 只有这样他才能保证自己能得到可能最大的一份。而关于不完善的程序正义的基本标志是, “当有一种判断正确结果的独立标准时, 却没有可以保证达到它的程序。”罗尔斯以刑事审判为例:审判程序的设计是为了确定刑事犯罪方面的真实情况, 但不可能存在一种程序可以使它们总是能达到正确的结果。因为即便遵循了法律, 并且由公正的审判过程, 还是有可能导致错误的结果。无罪的人可能被误判为有罪, 有罪的人却逍遥法外。在不完善的程序里, 误判的结果“并非来自人的过错, 而是因为某些情况的偶然结合挫败了法律规范的目的。”罗尔斯十分看重纯粹程序正义, 在涉及到权利与义务的分配正义观就具有较大的纯粹程序正义的成分, 但是公平的结果不仅取决于程序设计, 还取决于实际操作。基于此, 在分配份额上采用纯粹正义的概念, 还有必要实际地建立和公平的管理一个免受非正义侵害的制度体系。这个意义上, 罗尔斯又一次回到了两个正义原则所确定的社会基本结构正义 (形式正义) 上来。在他看来, 如果程序正义没有得到基本结构正义 (形式正义) 的理念支持, 那么程序正义就无法说明任何问题, 或者说, 那怕即使存在着一种完全程序正义的社会, 如果没有正义的理念支持的社会基本结构, 这个社会依然很可能会变成不正义的社会。只有在一种正义的社会基本结构的背景下, 在一种正义的政治结构和经济和社会制度安排的背景下, 我们才能说存在必要的正义程序。有必要提出社会基本结构正义的理想形式——两个正义原则。
2、两个正义原则
在罗尔斯看来, 人们在原初状态之下的两个正义原则直接涉及到社会基本结构, 用两个正义原则恰当说明了社会基本结构理想的形式。这两个正义原则的表述如下:
第一个原则
每个人对于所有人所拥有的最广泛平等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的一种平等的权利。
第二个原则
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 使它们:
(1) 在与正义的储存原则一致的情况下, 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并且,
(2) 依系于在机会公平平等的条件下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
第一个优先原则 (自由的优先性)
两个正义原则应以词典式次序排列, 因此, 自由只能为了自由的缘故而被限制。这有两种情况:
(1) 一种不够广泛的自由必须加强有所有人分享的完整自由体系;
(2) 一种不够平等的自由必须可以为那些拥有较少自由的公民所接受。
第二个优先原则 (正义对效率和福利的优先)
第二个正义原则以一种词典式次序优先于效率原则和最大限度追求利益总额的原则;公平的机会优先于差别原则。这有两种情况:
(1) 一种机会的不平等必须扩展那些机会较少者的机会;
(2) 一种过高的储蓄率必须最终减轻承受这一重负的人们的负担。
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本质上是对正义的一般的观念的体现和发展。
这个一般的观念表述为:
所有的社会基本善——自由和机会、收入和财富及自尊的基础——都应被平等地分配, 除非对一些或所有社会基本善的一种不平等分配有利于最不利者。
先来看罗尔斯第一正义原则, 平等自由的原则, 它要处理的是公民的政治权利问题。在罗尔斯这里所说的“自由”是指由社会基本结构的公平规范确定的权利和自由。“它是社会形势的某种样式, 是制度的某种结构, 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公开规范体系”。这些被所有社会成员平等享有的基本自由, 在罗尔斯看来具体包括:“政治上的自由 (选举和被选举担任公职的权利) 及言论和集会自由;良心的自由和思想的自由;个人的自由和保障个人财产的权利;依法不受任意逮捕和剥夺财产的自由。”基于此, 我们不难得出第一正义原则的含义:每个人所拥有最广泛的基本自由, 只要求这一自由不凌驾于其他人的类似自由之上 (即在实现自己自由的同时, 没有侵犯到别人的权利, 而使别人的自由受到妨碍) 。那些被确定的基本自由的制度规范 (比如:法律) 平等的适用于每一个人, 类似于“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罗尔斯第二原则主要适用于收入和财富的分配, 以及那些不同的社会地位 (在这些地位中, 权力与责任结为一体) 的设计与安排, 它对应与社会基本结构中有关经济和分配的部分和功能。第二正义原则所提出的要求有别于第一原则的一律平等, 而是允许在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方面有某些差别出现, 只不过要给这种不可避免的不平等提出相应的限制性的条件。这有利于我们理解罗尔斯“差别原则”的真实含义。在对不可避免的差别的严格限制中, 透露着一种希望尽量缩小差距, 扩大平等的倾向。而这才是罗尔斯提出第二正义原则的宗旨和动机。
在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看来, 满足于“各种地位不仅要在一种形式的意义上开放, 而且应使所有人都有一平等的机会达到它们。”罗尔斯进一步指出了, “在社会的所有部分, 对每个具有相似动机和禀赋的人来说, 都应当有大致平等的教育和成就前景。那些具有同样能力和志向的人的期望, 不应当受到他们的社会出身的影响。”我们不难理解, 这种排除了社会偶然因素的公平机会平等原则需要建立的是社会体系的“纯粹的程序正义”。或者说, 在满足了第一正义原则的社会基本结构的背景下, 我们要考虑的就是能够达到正义分配的恰当程序, 从而保证机会的公平平等, 以公平的方式来分配财富和收入、权力和利益, 而不考虑分配的结果。由此, 我们会发现, 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仅仅排除了社会条件对“正义”的干扰。只有与有助于同时减轻自然因素对分配的影响的差别原则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达成罗尔斯的正义观。
差别原则是基于“没有理由让天资的自然分配来确定”分配份额的。在罗尔斯看来, “假定存在着平等的自由和公平机会所要求的制度结构, 那么当且仅当境遇较好者的较高期望是作为提高最少获利者的期望计划的一部分而发挥作用时, 它们是公正的。”我们在理解差别原则时, 要从“对所有人有利”变化到“满足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来理解。只有在合乎最不利者的最大利益的情况下, 经济利益分配的不平等才被允许, 换言之, 即社会在允许差别时必须最优先地考虑最弱势群体的利益。
三、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启示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我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问题:经济发展东西部差距不断加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腐败问题日益严重、弱势群体地位无法得到保障等等, 社会变得越来越脆弱和不公正。而罗尔斯《正义论》恰当的提出了基于一般的正义观念构筑的作为公平的正义, 这一价值理念要求在程序正义的制度保障之下, 达成两个正义原则, 并要求关注最小受惠者的利益。这启示我们:
1、树立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
在罗尔斯看来,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 我们要构建“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权利公平, 机会公平, 规则公平, 分配公平”的公平正义理念。其中权利公平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与和谐社会的基本出发点;机会公平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前提和基础, 是社会和谐的必要保障;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理想目标, 体现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只有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 才能保证正义的结果最终实现。
2、建立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
要把一种公平正义的理念落到实处, 必须要有制度的保障。首先, 要加强法律、法规、政策的建设, 只有建立起足够的法律、制度政策, 才能保证维护各方面公平正义有据可循;其次, 制定的这些法律制度本身要具有公平正义的性质, 因为只有制度本身的正义才可能根本保证分配结果的正义;最后, 想要真正达成公平正义的结果, 还需要实际的操作落实。具体关系我们可以用下表来表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 实体上的公平正义在过程中未必一定是公平正义, 如上表中的Ⅲ。而过程中的公平正义, 在实体上也未必就会产生公平正义的结果, 如上表中的Ⅱ。我们总是希望, 可以通过落实程序 (制度) 的公平正义从而达到结果性的公平正义, 即上表中的Ⅰ。而要达到所希望的Ⅰ这一结果, 必须要建立起一种完备的社会制度体系, 才能保证“它无论是什么结果都是正义的 (至少在某一范围而言) 。”
3、关注最少受惠者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最少受惠者”, 是指处在社会竞争中不利地位的人群。而放在我国, 最少受惠者通常是指那些“经济上收入低, 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政治上社会地位低, 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普遍表现为社会心理复杂, 产生不安、焦虑、苦闷和悲观情绪, 缺乏社会公德意识”的人们。对于这些处在不利地位的人群, 我们要广泛关注, 这是基于他们跟那些富裕者一样拥有生活和发展是权利, 而非出于同情怜悯。既然在初次分配中, 他们已经处于弱势, 那么在再分配中, 政府有责任通过福利政策的调整, 使他们在教育、医疗等方面获益, 从而保障他们跟富裕者一样享有的平等和自由。
综上所述, 我们知道没有绝对的公平正义。事物总是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发展中的, 差别是绝对的, 公正是相对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我们希望可以由差别不断向公正的方向转变, 而罗尔斯《正义论》对我们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只是对罗尔斯《正义论》的浅显认识, 其深刻的内涵仍需要我们不断的发掘, 为我国社会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何怀宏.公平的正义——解读罗尔斯《正义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2.[1]何怀宏.公平的正义——解读罗尔斯《正义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2.
[2]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2]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3]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 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3]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 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4]龚群.当代西方道义论与功利主义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4]龚群.当代西方道义论与功利主义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5]陈红艳.公平正义:和谐社会正义观的使命与归宿[J].传承, 2008 (9) .[5]陈红艳.公平正义:和谐社会正义观的使命与归宿[J].传承, 2008 (9) .
一、罗尔斯正义原则的内容
(一)罗尔斯社会正义的两条基本原则
社会正义的一般理念是使社会的基本权利和利益分配趋向于公平合理,首先是保障每个人的平等的自由权利,以保证每个人在人格和尊严上的平等,不受侵犯;其次要给每个人以公平竞争的机会,以便促进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减少不平等的差别;最后,如果社会出现不平等,就必须把它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即一种不平等的后果必须对每个社会成员,尤其是对处于社会劣势地位者带来最大的利益。
罗尔斯社会正义的两条基本原则是:“第一个原则:每个人对与所有人所拥有的最广泛平等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第二个原则: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它们:(1)在与正义的储存原则一致的情况下,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2)依系于在机会公平平等的条件下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
第一个原则适用于政治权利领域,它讲的是平等自由原则。第二个原则适用于经济、社会权利领域,它讲的是民主原则。
(二)罗尔斯正义原则的优先规则
罗尔斯认为,正义的两个原则是按照“词典式”先后次序安排的,它包含两个优先规则。第一个优先规则(自由的优先性):两个正义原则应以词典式次序排列,因此,自由之能为了自由的缘故而被限制。包括两种情况:(1)一种不够广泛的自由必须加强所有人分享的完整的自由体系;(2)一种不够平等的自由必须可以为那些拥有较少自由的公民所接受。第二个优先规则(正义对效率和福利的优先):第二个正义原则以一种词典式次序优先于效率原则和最大限度追求利益总额的原则;公平的机会优先于差别原则。
二、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对构建和谐社会正义实现的重要意义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罗尔斯的正义原则的理论价值,对我国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正义可以保障公民的平等和自由,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公正性基础
正义是以社会基本制度为主题的,社会制度决定了公民的平等和自由。在罗尔斯看来,“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
在一个正义的社会必须是人们能够在其中享有充分自由的社会。一种追求正义社会的制度必然要包含着对个人自由的促进和追求,这种自由表现为一种社会状态,表现为每个人的自由能够和他人的自由和谐共存。财富、机会和社会地位分配上的不平等,导致了社会中的利益格局失衡,导致社会不和谐。正义之所以能保证公民享有平等和自由,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主要是通过罗尔斯的第二个正义原则来发挥作用的。一方面,机会平等原则强调社会中的所有机会和地位,不仅要在形式上具有开放性,而且要确保所有人都有获得它们的公平机会。这样,机会平等原则就有助于消除社会偶然因素对分配的不良影响,减少分配中的不平等现象。另一方面,差别原则要求以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最少受惠者”为基准,以有利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为标准进行机会和财富的分配。这样,差别原则有助于消除自然因素对分配的不良影响。第二个正义原则消除了导致分配不平等的社会偶然因素和自然因素,促进公民平等与自由的实现,奠定了和谐社会的公正性基础。
(二)正义可以促进公共理性的形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奠定合理性基础。
罗尔斯称正义为“作为公平的正义”。他认为,正义是在一种公平的原初状态下得到公众认同。也就是说,社会合作的条件是在公平的前提下,社会中的全体成员一致同意而达成的契约是公平的,所获得的结果也是一种公平。这种公平的结果将促进公共理性的形成。
公共理性表明正义观念的内容,是所有享有自由平等的公民都具有的理性。在民主制度下,政治权力的运行也应当使全体公民都能根据其自身的理性而公共地加以认可。因为正义关系到对政治权力的占有和行使以及它所提供的政治秩序是否正当的问题,所以,正义凭借公共理性获得了政治合法性,也就意味着政治权力的运行和政治秩序具备了合法性,得到了公众的普遍认可。而政治权力的合法运行和政治秩序的确立,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前提。因而,政治正义促进了公共理性的形成,同时为和谐社会奠定了合理基础。
参考文献:
[1][美]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2]黄英.浅析罗尔斯正义理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0).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主要通过社会契约法、理性反思法、排除法对正义的内涵、原则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证,指出制度只有符合平等自由的.原则和差别原则从而达到自由和平等的恰当平衡时社会才是正义的.罗尔斯正义理论中的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原则、“代际平衡论”、制度与个人关系理论等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 者:李建芳 Li Jianfang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人文艺术系,河北,秦皇岛,066004 刊 名: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年,卷(期): 29(6) 分类号:B0-0 关键词:正义 社会契约论 两个正义原则 原初状态 最大的最小值
对于其运用无知之幕下的原始状态,首先抽象得出社会所共同能于接受的正义原则,而后将其与社会基本物质现实生活相结合得出基本的正义感和善的观念,以此为基础构建各种社会规则,并逐渐扩展搭建社会框架。利用这样的演绎方式,是并无多大问题的。但在与这些原则得以选取的过程,并没有一个合理的论证,罗尔斯基本上是以一种直观上的感受选取了作为正义的两个原则。
其后,罗尔斯基于两个正义原则构建的社会分配体系等等,这样的逻辑顺序自然是合理的,也是很好的演绎过程。
但是正义的原则就如建造房屋的地基,每个奠基处的距离是有所最优几何分布的,从而决定了上层建造的稳定,但我们所知道的常识是,任何最优的地基分布都只能负担一定的上层建造。在今天的科技时代,万层大厦也许也并非不可能,但必定存在一个限度。正义的原则亦如此,而我们的社会形态之所以一直延续,表明正义的某些准则也是在一直得到修正或是改变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并不存在一种既定的正义原则?当然,我们有些人可以认为后天的正义准则,在于那些根本的、既定的、不变的、在原始状态必定为大多数人经过深思熟虑后所认同接受的正义原则基础上扩大及演变而来的,所以那些称之为正义原则的东西是必定存在的,譬如一些观念,生命是不可以被剥夺的,譬如应当满足他人因自我的付出而产生的合理期许等等。但,我并不认为这些已经可以说是被我们现代社会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正义观,从一开始便是所有的个体所赞叹或是意识到的。换言之,我认为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已经是在一定的社会基础上得出的,与他的原始状态前提,其实是不符的或是自我矛盾的。
罗尔斯提出的“原始状态”中的某种“善”以及“正义感”,其实应是在趋利避害的原始环境中不断条件反射形成的,从而形成了真正处于原始状态中个人的某种直观感受,而这些感受也正是排除了一切偶然,排除一切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的。也正是各种需求之间的冲突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内在冲突所必然产生的。那么在这样的信息反馈中,主体必然知晓个体的行为所带来的外界反应。如果这样的话,其实这种意义上的对外界的感知才是个体缔结契约的目的或说是内在动因,其在选择某种“正义原则”前就已存在。
我便认为罗尔斯对于原始状态的假设是处在偏差的。其认定无知之幕下的不互知,是原始状态,而事实是正因为互知才决定了个体愿意缔结契约,选择某种正义感,这才是选择的基础。个人选择接受或说要求存在一种正义原则,正是因为存在着个人融入社会希望得到发展的意愿,也就是同意缔结社会契约的动机,若其选择远离人类社会,便无所谓正义之所诉求。当然,以不互知为前提是极其简便地进行研究的,但前提的偏差是否在论述中得以修正?
我认为正义原则是基于一定时期的社会物质条件的,也就是说它只是得到了暂时的稳定,存在一个动态发展的规程,可以说是螺旋向上的,当然,已经在历史中存在过的各种正义观达到了那个时刻的标准,所以得以承认,而在历史的发展中,其中的某些正义观已经逐渐低于后一时期所诉求的标准,便被摈弃,若是以此推论,是否对于时间尽头的那端所能剩下的正义观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正义的原则呢?其实如果进行这样的推论,基于历史是各种偶然与必然的集合,我们得出的潜在结论就是:实质的正义原则其实是并不确定的,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这样的想法是不是错的呢?又错在何处呢?
麦金太尔有句话:“道德本身是一个战场,因为每一个道德行为都以有效的推理形式作出结论,而并非认同人们进行推理时的前提。”
对于什么是真正的正义,其实我给不出一个确实的答案。我对于生活中的正义之思也仅凭个人人生经历中逐渐形成的人生观,社会观,而且我也感知到这些感念是在逐渐改变的,并且是向一个更包容的姿态演变,但每个人的演变的姿态应该都是不一样的吧。如果我们可以理所当然地认为即使我们之间的观念存在一些不同,但一些基本的东西总是不变的,那些就是我们的正义原则,那么它应该就是我们共同的诉求点,我认为就是生存二字,最原始的冲动,最理性或是感性的追求。而后所讨论的种种,包括正义,都是为了生存,或者更进一步,是在生存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这个时候才需要为了限制他人对自我的不利行为,以限制自身的一定行为为让渡,也就是这样的一种考虑,才有了称之为正义的尺度,我个人可以认为最初的正义原则也许仅仅就是只要你不侵害我,我就不侵害你的,你若侵害我,我便也可以侵害你的同态复仇规则。既然正义的出现是基于生存的需要,在我们对于生存的含义不断变化的历史社会中,正义的要求便也如此随之变动。
《正义论》之所以蕏了如此巨大的影响,根本原因在于其中所提出的关于社会正义的完整体系实现了两个重大转折:第一,实现了从实证主义和相对主义向规范理论的复归,从而使西方的自由主义传统得以承续和弘扬;第二,实现了从功利主义向“社会契约”论的回归,强调了个人权利对于福利总量的优先性、正义对于功利的优先性。
罗尔斯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义包括社会正义和个人正义,而罗尔斯所论述的正义主要是指社会正义,即社会制度的正义。在他那里,“正义的主要问题是社会的基本结构,或更准确地说,是社会主要制度分配基本权利和义务,决定由社会合作产生的利益之划分的方式。”因此,他的正义论也被称为分配正义论。
一、对罗尔斯“正义”概念的解析
罗尔斯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正义是分配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划分由社会合作产生的利益和负担的主要制度。而且正义意
味着平等,因此提出了正义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涉及权利和义务的分配的平等自由原则:每个人对与所有人所拥有的最广泛平等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二是涉及到地位、收入、财富包括权力的分配的差异原则:在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出现时,在与正义的储存原则一致的情况下,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或者在机会公平平等的条件下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
(一)罗尔斯“正义”概念提出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社会面临着种种矛盾,诸如陷入越战泥潭,黑人争取权利的斗争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建立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价值观念来化解冲突,这就为罗尔斯提出“正义”的概念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在学术领域,美国当时深受分析法学的影响,大多数人深陷语义和逻辑关系的争辩之中。为了挽救政治哲学的萧条局面,必须要有一种理论来取代功利主义思潮,这也促使了罗尔斯“正义”概念的产生。
(二)罗尔斯“正义”概念的基本内容
罗尔斯作为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其“正义”的概念是为了维护社会的正义、针对分配的正义而提出来的。它将洛克、卢梭和康德的社会契约论作为理论基础,进而论证西方民主社会的道德价值,反对西方社会传统的功利主义,提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主要美德;非正义的法律制度即使有效,也应加以修正和清除。他还认为正义与社会合作密切相关,制度层面的正义原则和个人层面的正义原则应当有所区别。
制度层面的正义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最大的平等自由原则,即每个人都有权拥有与他人自由相一致的最广
泛、最全面、平等的基本自由权,包括公民的各种财产权利和政治权利;二是差异原则,即应当使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安排,既符合地位最不利的人的最大利益,又符合公平的机会均等的条件,使之与向所有人开放的地位和职务联系在一起。
(三)罗尔斯“正义”思想的思考与小结
个人权利不可侵犯是本书的立论基础。有些事情是任何他人或团体都不能对他人做的,做了就要侵犯到他们的权利。这些权利如此强有力和广泛,以致引出了国家及其官员能做些什么事情的问题。个人权利为国家留下了多大活动余地、国家的性质、它的合法功能及其证明,构成本书的中心内容,而一系列广不同的论题亦在这种探讨中涉及。
(1)人类是理性的、文明的、自利的个人集合体。他们的权利与福利应该成为社会政策的核心关注对象。尽管人类必须在一起过商业、共同体和道德生活,但是,一个人不必为另一个人的利益牺牲他/她自己的利益。
(2)私人企业与私人财产是基本的,必要的。不仅他们持有相当可观的社会财富,而且他们对个人自由与自主也是不可或缺的。
(3)市场机制不论具有何种明显优势,其本质上对于社会资源的分配不是一个充分的向导。它在分配资源时经常不考虑公平、道德沙漠与人的尊严。
(4)私人财产尽管重要,但它不是绝对的权利。它是在一种共同的社会生活背景下被拥有的,因此,为了达到重要的社会目标,它可以被调整和限制。
(5)我们对于社会中弱势成员的责任是基本而不可避免的。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对于其弱势成员的帮助与关心
是一种道德必然——并不仅仅是一种个人慈善行为。
(6)出生和天赋的优异并不是应得的,它们不是通过个人努力后获得的。
(7)私人商业是逐利的组织,他们不一定追求公共福祉。私人商业必须被监管,而且必要的话,应该受到限制,以保护公众免受其贪婪的伤害
(8)能够跨越党派利益、并且拥有整体社会视角的唯一机构是政府。政府不是敌人。
二、罗尔斯正义论的现实意义
罗尔斯的正义论的两个原则暗示着社会基本结构的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公民的政治权利,一方面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利益。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必然导致一些不公平现象的出现,而这些不公平现象与政府制定政策时的价值取向息息相关。如何在确保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保证的社会的稳定是中国当下的必然命题。罗尔斯的公平正义理论,为这个命题提供了解决的理论基础。
(一)自由平等是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人民行使公民权利的实质意义在于选择具体的政治模式,从而使该政治模式能够真正地、最有效地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最终能够真正地实现政治公正、公平的实质目标。罗尔斯正义论的最大平等自由原则可以为民主政治制度的设计提供参考。
(二)加强程序正义建设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在经济体质和政治体质的改革中,应当从程序正义的角度出发,完善法律制度,建立合理、公正的社会制度体系,保障公民的平等权利,实现公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平等参与的机会。
(三)树立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培养公民美德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公平正义”就是要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是和谐社会的主旨之一。“公平正义”包含了“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等几个方面的内容。罗尔斯的正义论,其“正义”的概念是为了维护社会的正义、针对分配的正义而提出来的,和谐省会需要公正的秩序以保证公民享有平等的机会。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良好的外在制度约束,也需要内在道德的提升。
(四)运用差异原则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社会弱势群体是指创造财富、积累财富能力弱,就业竞争能力、基本生活能力差,生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差,社会权力缺失、社会地位地下、生存状况差的人群。弱势群体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如何应对和解决中国的弱势群体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必须面对的问题。罗尔斯正义论提出的差异原则,其本质就是通过制度的倾斜,从而实现真正的公平正义,虽然罗尔斯提出这一原则时,更多的是代表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弱势群体的利益与正义的要求,但该原则在我国弱势群体利益保护问题上同样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就我国而言,弱势群体的出现包括了信息不对称、经济力量差距、不良的制度影响等诸多方面,其中制度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社会地位和个人发展的机会。罗尔斯的差异原则,就是在最大的自由平等原则下提出的。根据差异原则,我们在制定制度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弱势群体承担的社会成本、抵抗风险和变化的能力,让制度向弱势群体倾斜,让表面看起来不平等的制度实现真正的平等,让社会进步的成果得到全社会的共享。从制度层面给予弱势群体充分的保护,减少弱势群体对强势群体的仇视,可以减少社会冲突,化解社会矛盾,从而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一、“原初状态”的描述
“原初状态”是罗尔斯正义论的逻辑起点。罗尔斯提出“原初状态”这一概念的目的是为人们选择他的两个正义原则而建立了一个公正的社会环境, 这就是所谓正义的环境。罗尔斯自己对“原初状态”定义为“一种其间所达到的任何契约都是公平的状态, 一种各方在其中都是作为道德人的平等代表、选择的结果不受偶然因素或社会力量的相对平衡所决定的状态。”①从这个概念上讲, “原初状态”理论协调了自由和平等之间的关系。罗尔斯通过设置“原初状态”这一理念, 重新建立了自由和平等之间的关系, 从而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即平等的自由主义。
罗尔斯的理论从自然状态出发的。他把他自己对自然状态的解释称作是“原始状态”, 并且他明确指出这是一个“假设的状态”, 是他从中正义原则的出发点。罗尔斯他设计自己的“原始状态”时使用的是“反思的平衡方法”。
罗尔斯通过这种“反思的平衡”方法设计出他的“原始状态”, 这个状态包括对立约者的主观方面的条件客观方面条件的描述。所谓主观方面条件是对立约者本身的描述, 包括立约者有什么样只是和信仰、他们参与立约的动机什么以及他们在立约时心中所想获得的具体东西等。所谓客观方面条件是对立约者所处的环境的描述。
主观条件方面:1) 从动机上看, 立约者是自利的, 他们完全缺乏理他的动机。他们参与契约的订立完全是考虑自身的利益, 别人的利益不在他们考虑范围之内。由于自然状态对于每个人都是不利的, 而契约的订立是一种总值非零的游戏, 所以, 立约者才来参与这个契约的订立。如果原始状态对于某些人的利益比契约的订立要大, 则他们不会来参与这项订立活动。2) 从知识方面和信仰上看, 立约者被一层“无知之幕”所遮蔽。这层“无知之幕”使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信仰、兴趣、能力、倾向、性别等, 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 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计划是什么。他所具有的只是普遍的知识及原则, 比如政治、心理和经济等理论中的普遍原则。3) 立约者都希望尽可能多地获得“基本善”。由于无知之幕的限制, 立约者对于自己的兴趣及人生计划都一无所知。他们参加订约时的动机虽然纯粹是自利的, 但是当一个自利的人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的时候, 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去为自己争取利益。在罗尔斯设计中, 立约者都希望尽可能多地获得基本善, 只是在接触无知之幕返回社会后, 有些人可以放弃部分的东西。“基本善”理论的建立, 使得立约者能够在谈判时知道什么东西是自己所要的以及什么东西是对自己有力的。
客观条件方面主要是有关世界物质资源的问题, 以及立约者之间合作的可能性问题。在现实世界中,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不可能让每个人所有欲望都得到满足。如果每个人所有的欲望都可以得到满足, 那么立约者之间就没有合作的必要。同时, 资源也不是匮乏到使合作成为不可能的地步。由于订立契约仍是非零的游戏, 合作对大家都有好处, 而立约者的动机正是想要更多的好处, 这就使契约的订立既必要又有可能。
对于上述的诸多主客观条件, 罗尔斯强调的是, 人的自利性以及物质的有限性。这两个条件同时出现, 就是罗尔斯所谓的“正义环境”, 只有在这两种环境中才有分配正义问题的产生。
二、两个正义原则的优先性
罗尔斯的第一个正义原则:平等的自由原则、即每个人对与所有人享有的类似自由系统相容的最广泛的、完整的基本自由系统, 享有平等的权利。所讨论的是基本自由和权利的分配, 它的目的就是保障所有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第二个正义原则:差别原则、即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必须这样安排, 以使得它们 (a) 在于正义的储蓄原则一致的情况下, 给处于最不利地位的社会成员带来最大的利益; (b) 与机会公平平等条件下职位和公职向所有人开放相挂钩。所要处理的事基本自由之外的基本善的分配问题。这些基本善包括收入、财富、机会、权利等。②罗尔斯的正义原则是一种选择的正义, 是通过与其他原则的比较而证明两个正义原则的优先性。
第一个比较是两个正义原则与平均功利原则的比较。最大最小值规则告诉我们, 合理的选择是, 选择那个最坏结果比其他选择的可能的最坏结果要好的政策。这个最发最小规则是由三个基本条件: (1) 不考虑概率, 条件是参与者不考虑他回答正确的可能性有多大; (2) 不关注在能得到保重的东西之外还能获得是多少外, 他不考虑其他肯的所得; (3) 不接受最坏结果处于保重水准之下的选择, 参与者不接受比这还小的结果。
罗尔斯认为, 原始状态下正义原则的选择与经济学中不确定条件下决策基本是相同的。无知之幕的设计完全达到了“不确定条件”的三个要求。 (1) 不考虑概率:当事人没有可靠的基础以估计可能存在的现实各种正义原则的社会环境的概率; (2) 不考虑最大的最小结果以外的收益:当事人在确定了最好的最坏结果以后, 不考虑还可能获得什么。两个正义原则之有保障的结果是高度令人满意的; (3) 不接受比最大的最小结果更小的结果:当事人不选择最坏结果都处于保障水准之下的结果。因此根据最大最小值规则, 在原始状态下, 选择两个正义原则才是最合理的、最好的。首先, 平均功利原则的最坏的结果比两个正义原则的最坏结果要坏, 选择平均功利原则将会把他们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置于危险的困境, 所以当事人不会选择平均功利原则。其次, 两个正义原则具有三个方面的优势:各方不仅可以保护他们的基本权利, 而且他们确信自己抵制了任何更坏的结果, 通过功利原则或别的什么原则可能赢得任何进一步利益都是没有把握的;同时, 两个正义原则能够产生一种自我支持的力量, 是比正义原则得到稳定的实现, 因为每个人的利益都得到了肯定, 而人们倾向于珍惜和支持所有肯定他们自己的善的东西, 而功利原则有可能要求某些人为了整体的较大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利益, 因此, 它是不稳定的;最后两个正义原则的公开承认, 给了人们的自尊一较大的支持, 因而也就增加了社会合作的有效性。
第二种基本比较是同有限的功利原则。罗尔斯更注重对差别原则的阐释, 因此, 期比较的对象也侧重于“有限的功利原则”, 因为, 这种功利原则带有社会最低保障的混合概念, 而这种观念就用来代替差别原则。
两个正义原则对有限功利原则的第一个比较优势是, 差别原则是与一种公平合作的社会理念相一致的, 自由平等的公民理念和公平合作的社会理念中都包含着互惠性的理念, 差些原则也包含这种互惠理念, 而有限平均功利原则不具有不具有任何平等和互惠的倾向和要求。差别原则要求在确保平等的基本自由和公平的机会平等的基础上, 经济的不平等安排要有利于最少受益者的最大利益。互惠性带来了它的第二个优势, 即稳定性方面的优势, 当社会所有成员都将自己看作自由和平等的公民而从事社会合作时, 他们认为应用于基本结构的分配正义原则该包含一个互惠性的原则, 差别原则包含了这样一个原则, 所以有理由认为人们会支持它。除此之外更多的受惠者也会注意到, 三种偶然性只能以有利于每个人的方式加以利用, 他们其实也是这种利用的受益者, 并不是受害者, 随意他们会支持差别原则。
三、正义原则的现实意义
罗尔斯以正义原则为基础, 重申自由主义基本理论, 把新自由主义推到一个新阶段, 即平等论自由主义或福利自由主义阶段。罗尔斯的自由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两个主要原则。第一个原则肯定平等的基本自由相对其他政治目标的优先性, 第二个正义原则要求给所有公民提供公平的机会, 要求财富和社会地位不平等使处于最不利地位的人获得最大利益。他的第一个正义原则实际上是重申传统自由主义所谓个人自由的首要价值, 抵制黑格尔式的共同体主义和功利主义者对这个原则侵蚀, 而他的第二个正义原则在原先的新自由主义这所主张“公平的机会平等”基础上, 提出“天赋的平等共享”, 从而把自由主义的平等理念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能够在更深刻的意义让为社会政策“保护弱者利益”辩护, 为福利国家政策辩护, 他的这两个正义原则实际上是把传统的政治自由主义和有限的经济自由主义有机结合起来, 从而使新自由主义在理论上更关联, 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正义问题对于我们加深对社会正义问题的认识, 解决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公平提供了新的思路, 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阶段。一个社会有公平正义才能达到诚信友爱、充沛活力和安定有序。我国和谐社会的目的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协调一致, 让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罗尔斯的第二个正义原则要求所有人生存发展的机会均等, 这就为个体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这个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
(二) 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 机会的平等原则规定了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在起点上应该是平等的。这是机会的公平平等是指社会所有职务、地位和机会平等地向所有人开放, 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社会提供的机会。政府应保证每个人机会均等, 公平的进程, 让人人平等地享有自由择业、自由经营、自由竞争的权利, 平等的享受接受教育、接受劳动培训等由政府所提供的优惠。
(三) 差别原则把最少受益者看成社会合格的正式成员, 最低保障出自于互惠性理念, 是最少利益者的权利, 是社会的义务, 使他们应该得到的东西, 这种解释有利于公民的团结、自尊。罗尔斯的差别原则对弱势群体利益的强烈关注对于我国解决当前的贫富两极分化、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失业等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 何包钢, 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2][美]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M].姚大志译, 上海三联书店, 2002年版.
[3]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9-234.
摘 要:在《正义论》中罗尔斯提出了“平等自由原则、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当前我国社会目前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社会矛盾和问题凸显,尤其是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公众的普遍价值诉求。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对解决当前社会问题、处理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罗尔斯;正义原则;公平正义
中图分类号:D0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5-0060-02
约翰·罗尔斯是当代美国著名的政治哲学家,他一直专注于政治道德中的正义问题。在他所著的《正义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正义二原则,即“第一个正义原则:每个人对与所有人所拥有的最广泛平等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平等自由原则)。第二个正义原则: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该这样安排,使它们:(1)在与正义的储存原则一致的情况下,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差别原则);(2)依系于在机会公平平等的条件下职务和地位向所有开放(机会的序公正平等原则)”[1]。他认为原则之间也有先后顺序,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应当优先于差异原则,而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应当居于最大化的平等的自由原则之后。原则之间的先后排序意味着我们在使用一个原则的时候,假定在先的原则应该被充分地满足。在他的书中正义的对象指的是社会的一系列基本制度——即那些明确作为公民所具有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以及社会合作产生的财富和负担如何进行分配的主要制度。
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已有30多年,虽然我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改革奇迹”并不等于共同富裕也不等于共同发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获得最大利益分配的是处于社会上层地位的少数人,而绝大多数人尤其是边远地区的人民则没有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折射到社会现实中就是教育、医疗、户籍、收入分配以及贫富差距过大等矛盾问题。这些矛盾问题使公平和正义成为公众的普遍价值诉求,这样的价值诉求迫切要求我们思考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实现路径。
所以,《正义论》中的正义原则对十八大以来进行的深化改革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尤其是其正义原则中利益和负担的平等分配,以及自由、正义等规则,值得我们好好的深思和借鉴,应用到改革中来。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公正的社会价值氛围
自由平等是每个国家和每个公民追求的永恒目标。向中国这样一个处于大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国家更需要公正的社会理念,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理念始终贯彻到改革和发展的全過程中。正义是社会发展的最后底线,如果忽视了社会公正,任何制度下的社会都不可能发展,任何改革都不可能顺利进。效率优先是发展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条件,但单纯的追求效率而忽视公平就会导致社会矛盾的加剧。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中因为贫富差距所引起的众多社会矛盾已经直接反映出了忽视社会公平问题的一系列不利后果。
“社会公正最终是为了个人生存空间的扩展,实现社会公正依赖于政府执行的公共政策,要提高社会公正的程度,就要提高公共政策的质量[2]。”建立符合社会公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使其渗透到群众路线践行的各个环节中,这是政府实现社会公正的现实途径。
二、人民基本权利优先,完善权利的诉求制度
罗尔斯的第一个正义原则突出的是对个人基本权利的保障和它的绝对的优先性。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体制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保障人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按劳动者劳动成果的多少进行公平优先下有所差别的财产分配,这样就既保障了人民的平等自由,又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部分集团、个人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牺牲他人和社会的利益,这既违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又违背了平等和自由原则。
纵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各种矛盾,如医患事件、极端群体事件、集体罢工事件其产生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对保障人的基本权利的忽视和人民的基本权利没有得到应有的实现。因此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不仅要追求经济的增长,更应该坚持以人的基本权利为本,尊重和保障人的基本权利。同时,也必须健全人民利益的诉求机制和表达机制,在发挥已有渠道应有的作用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创新新的表达机制。
三、完善财富分配制度,公平享受社会发展成果
第二个正义原则,意在说明如何对社会财富进行分配才是公平正义的。公平正义本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但是,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不均问题却成为一个社会焦点问题。在当前社会条件下,要达到变革生产关系中的产品分配关系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的目的,我们在在分配方式上必须体现出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3]。”“我国分配体制中的初次分配更多地保障参与经济活动各主体的利益,给予了他们同等的机会体现了平等自由的原则[4]。”但是,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按劳分配的比例过低,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底层人民未能真正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罗尔斯认为:“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它们被合理地期望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并且依系于地位和职务向所有人开放[5]。”因此,在初次分配中不仅要体现机会平等,更要体现机会公正,让社会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这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求现实的实现路径。
四、加强宏观调控,实现共同富裕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社会发展过程程中,纵然政府在改革之初为每个社会成员提供了大体平等的发展机遇,使之享有基本同等的权利,但是由于人们不同的个体素质、岗位条件的差别、区域间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已经在实际上造成了社会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大部分社会财富通过合理或不合理的手段集中到一部分人手中,社会资源大多集中到东南沿海地区,在这种情况之下不仅有限的财富和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和发挥,还会造成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引发社会矛盾。这既不利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也不利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当下完全靠先富主动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已经不可能了,经济学上的马太效应说人的欲望总是无穷的,人永没有满足的一天,在当前社会道德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指望通过慈善事业来降低贫富差距已然不可能。因此为了缩小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需要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手段甚至是必要的行政干预措施。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我们长期奋斗与追求的目标。坚定不移地把公平正义体现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中来。我们就能够更好的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矛盾和棘手问题,我们就能够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社会更加和谐、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5〕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302,70,5,60-71.
〔2〕张磊.基于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当代中国社会公正问题探究[J].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2013(2).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罗武立敬,刘月岭.罗尔斯正义原则对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启示[J].理论观察,2014(1).
那么什么是幸福呢?幸福是对外在环境和自身产生的一种主观上的偕同。从伦理学的角度上来看,幸福不仅仅仅是主观感受,而且是人们对于客观需要得到满足的主观感受。在大家的生活中,生理和生存的需求是幸福的低级阶段;相爱。被爱与施爱是幸福的高级阶段。
在这些书中,伦理学上的法律是以道德决定为基础的。法律观取决于社会观,社会观取决于人生观,人生的目的就是社会的目的,社会的目的就是法律的目的,所以说,人生的目的就是法律的目的。人生的目的在伦理学上叫做“至善”,“至善”分为工具性的善和目的性的善。而大家所讨论的幸福,就是目的性的善中的一种。共同善是存在于法律的最高目的,规范的背后总有一种制裁力量在彼此帮忙的关系上实现大家个人的需要,既然幸福的实现需要合作,那么幸福就需要有共同善和基本善作为基础才能存在。法律的目的就是对每个人的基本尊严和平等权利的维护,是对自由、正义、平等、效率的追求,作为一种行为的规范和行为的约束机制,法律约束一切掌握优势资源的人滥用资源的权利。总之,在法律的众多特征中,限制和约束权力的滥用是其最主要的特征之一。通俗地说,只有在法律的约束和限制下,普通人的尊严以及平等的权利才能真正实现。
《正义论》中社会契约探析
契约论作为一种论证方法曾一度沉寂,罗尔斯却在当代又复活了它.与近代契约论相比,罗尔斯的新契约论具有更高的`抽象性、非历史性、非现实性.作为论证方法的新契约论,其合理性招致了来自各方的批判.尽管社会契约作为一种论证方式还是必要的,然而对罗尔斯在处理契约与“原初状态”和“无知之幕”之间的关系上应慎思.
作 者:马晓燕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列部,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刊 名: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37(1)分类号:B712.6关键词:正义 契约论 新契约论 原初状态 无知之幕
关键词:罗尔斯;无知之幕;原初状态;正义原则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6-0011-02
罗尔斯的公平正义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当时的美国正遭受战争的困扰,社会动荡不安,危机严重,贫富两极分化。罗尔斯将更多的目光聚焦在关心社会平等自由、注重社会公正、合理分配、给予更多人机会、关注弱势群体等问题上。罗尔斯对人民权利与义务的论述,对社会分配问题的探讨,对最少受惠者的关爱即是他当时写作的目的,也是我们当下社会的热点问题。当下的中国既面对着改革发展的新阶段,又面临着社会分配不公带来的种种弊端。如何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如何能在既照顾到大多数群众利益的情况下又使更多人享受到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成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值得我们用公平正义理论重新审视社会。
一、正义原则的解说
(一)无知之幕下的原初状态
不同于以往的社会契约论者,罗尔斯不再将社会的建构架设在社会契约理论的“原初状态”中,他认为那样的状态完全是众说纷纭的假想状态。但是,必须肯定的是一个社会应存在正义原则,公平正义原则是社会的基本准则,失去公平正义社会便无意义。于是,罗尔斯为正义原则设计了一个理想状态——无知之幕。无知之幕的状态是指人对于社会特性、自然特性、自我生活计划以及社会客观外在状况等相关信息的“无知”。但是应该注意的是,这里的人即立约者并不缺乏基本的理性,他们不过是在摒除利益和功利的状态下做出的选择,这就控制了偶然因素对于正义原则的影响。处于无知之幕后的无知与无偏见状态便是所谓的原初状态,在原初状态中的人们没有任何关于他们所处时代的信息。罗尔斯的理论体系也恰恰就是建构在原初状态下,尽管罗尔斯的无知之幕的原初状态同样存在着理想化的假说,但是罗尔斯的理论目的并不是要论证这种状态的合理性,他只是为公平正义原则寻找了一个合适的、不受外界因素困扰的理想之地。他论述的中心是公平正义这就足够了。
(二)两个正义原则
1.第一原则
自由平等原则是罗尔斯所强调的第一正义原则。他说“每一个人都拥有一种与其他人的类似自由相容的具有最广泛之基本自由的平等权利。”罗尔斯的第一正义原则基本的问题是要说明自由的最优先性,因为在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中,原则一与原则二是按照词典式次序排列的,只有满足了第一原则方可探讨第二原则。在第一原则中,罗尔斯以五种最基本的善来作为社会的“基本准则”,它们分别是:各项基本的自由,这是保障基本善的前提;迁徙的机会与选择职业的自由;职位的特殊权利;个人收入情况和财产状况;自尊。可以说罗尔斯的这条基本原则是为了说明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保护公民的自由权利而设立的社会的最基本条件。除非社会上每个人都同意不满足以上的一点或几点自由,否则,这条原则将一直存在。在平等自由原则下,所有人享有同样的自由权利。按照平等自由原则,所有人都能够具备最高限度的自由。
2.第二原则
罗尔斯在第一条原则中将社会基本的平等自由做了详细的介绍,他也把原初状态下人们将普遍赞成第一原则做了解释。罗尔斯为我们介绍了社会的基本的善,但是,对善的践行却是千差万别的,这就要交给正义原则的第二条来解决。第二个正义原则是平等的机会与差别原则。这条原则着重解决的是收入和财富分配及社会不公现象等问题。罗尔斯认为:“各种地位不仅要在一种形式的意义上开放,而且应使所有人都有平等到达它们的机会。”罗尔斯在这里为社会地位分配做了详细的说明,其中心目的是要给予才干和天赋基本相似的人有同样渴望成功愿望的人以同样的社会机会、同等的教育背景、平等的成功前景,而这些都是在忽略社会出身的前提下做出的选择。当然,天赋的差别是一种自然选择的状况,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么,如何实现天赋的合理分配呢?在罗尔斯看来,天赋较高的人不应该仅从他的个人天赋中获得利益,他应该用他的天赋节省训练和教育资源。此外,罗尔斯在这第二个原则中提出了照顾最少受惠者的主张,既天赋和地位较高的人应该用他们的天赋和地位照顾到弱势群体,使其在社会中同样受益。
3.两条正义原则的评价
罗尔斯正义原则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不再围绕自由或平等一方单独讨论问题。自由与平等在西方政治思想中有走向矛盾的苗头。自由更多强调的是人的基本权利,体现在人的财产上。而平等则更多强调的是分配方面的问题,体现人在财富和利益方面的平等。以往的思想更多的是把二者对立来看,即要自由就难以平等,求平等就要泯灭自由。但是罗尔斯恰恰找到自由与平等的切合点。他奉行古典自由主义的坚持自由第一性的观点,将自由视为是第一原则,是其他各个原则的前提,这正是罗尔斯的第一正义原则。在重视自由的同时罗尔斯兼顾了平等的观念,他把社会地位财富分配问题作为第二原则来解决。在自由的背景下,给予每个人以平等的社会机会,照顾最少受惠者这是对平等的最好诠释。在罗尔斯那里,自由和平等都是社会正义的本质体现,缺一不可。因此,两个正义原则是自由与平等、权利与利益的最理想的分配原则。
二、当代中国的公平正义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社会物质条件的日益完善都在昭示着中国的变化。但在巨变的背后我们仍然应该看到不变的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当前社会生产力尚不能满足人民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矛盾的存在意味著我们的社会生产力还不能满足所有人民的需求,我们还远没有到达共产主义。所以,社会分配不公的现象仍然存在、贫富差距问题仍然存在、社会矛盾也仍然存在。
(一)权利保障不全面,人民权利意识淡薄
当代中国社会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尚不完善。社会不公现象还很严重。如:失业问题、社会保障社会福利问题、机会分配问题、城乡差距问题、弱势群体保障不利问题、权力的滥用与腐败问题等等,这些都是社会不公现象的表现。而我国现在尚没有纠正社会不公现象的对应法律。人民表达意见的途径还很少很闭塞。这些都不利于我国社会公平的实现。天赋人权是西方自由思想的基本主张。人民生而享有财产、安全、自由等方面的权利,并且这些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天赋人权不仅仅是西方國家所独有的,所以民主国家都应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我国的公民同样享有基本的人权。但是在我国人民行使权利的广度和深度还是不足的。受传统文化影响深远的中国人也习惯于过“安稳”的生活,保持基本的温饱。人民对权利的“渴望”远不及西方国家的人民。比如,我国公民拥有言论,结社、集会等方面的自由,有财产不受侵犯的权利。但是在我国却很少见到人民以合理的言论或合法的行为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心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公民私有财产遭到破坏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人民权利意识的淡薄使中国公民要求权利的愿望减弱。
(二)贫富差距拉大
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贫富差距问题也愈加严重,它既是一个基本的经济问题,同样也是严重的社会问题,一系列的调查研究表明,当今社会的贫富差距悬殊主要表现在社会不同阶层的收入差距和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究其根本,则是社会资源分配不公、政策与制度并没有完全落实。而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将会对社会的稳定发展形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它会使一部分人产生仇富心理,从而诱发犯罪行为,影响社会秩序,最终导致社会矛盾加大,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罗尔斯正义理论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效率优先的同时,更应该高度注重社会公平的实现,达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此,解决社会不公问题是推动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当务之急。种种矛盾的存在说明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公平正义还远没有实现。而罗尔斯的公平正义理论恰恰为我国深化改革提供了一些建设性的指导和意见。
(一)保障自由、平等是实现社会正义的基础
罗尔斯的第一条正义原则已经向我们说明了一个社会为了维系基本的正义理念,为了实现真正的“善”首先必须把自由作为基础。自由即保障基本的人权。权利不是谁赋予的,是作为一个公民与生俱来的。国家要做的是给予这种权利以保障。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以相关法律为补充的法律体系是保障人权的基本要素。市场经济建立以来,我们国家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导向,走向了实现社会公平的道路。但是,公平的前提是保障人的基本自由,公平也不是一味地追求平均。我国不忽视公平的决心和态度是正确的,但是,按照罗尔斯的理论,在维系公平的道路上、在照顾大多数的利益的同时我们必须照顾到“最少受惠者”的利益。只有这样社会才能真正地实现和谐发展,人民才能够走向共同富裕。
(二)完善制度,实现公正
罗尔斯认为,社会公平正义的首要对象就是社会的基本结构,即社会基本的经济、政治制度。仔细研究当下中国社会出现的种种弊端与矛盾,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是来自于社会的不公分配。而社会的不公表现又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制度的不健全或者是漏洞造成的。我们的政府对于给予最广大人民以公正机会的方面的保障还是欠缺,在保障公正有效的社会秩序方面有漏洞,在分配领域也存在着不公现象。为了完善公正合理的制度我们应做到两点:一是制度的制定阶段真正体现出公正性。制度的制定是政府工作的开端,是做好一项工作的基本前提。所以在制度的制定阶段,就一定要考虑该制度的公平性与可行性。既照顾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同时又不忽视少数群体的合理的意见与诉求。一项制度只有代表了这二者的共同利益才能真正地实现公正。二是制度的执行要同一。一视同仁是制度公正的基本要求。制度的执行阶段更要有同一的标准与准则。搞特权、寻租、徇私舞弊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大障碍。要想实现公平,就必须有同一而标准化的实施过程,这是实现公平社会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何怀宏.公平的正义:解读罗尔斯《正义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罗尔斯《正义论》读后感】推荐阅读:
罗尔斯顿社会学论文07-10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06-01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童话读后感10-06
小学生《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读后感600字06-27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读书笔记12-13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读书笔记心得感想07-16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阅读心得体会小学06-21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读书心得500字优秀11-08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读书笔记300字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