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下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论文

2024-12-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利率市场化下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论文(通用8篇)

利率市场化下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论文 篇1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法律防范

利率市场化主要包括利率结构、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由市场供求来决定金融机构在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也就是将利率的调控权交给金融机构,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将承担很大的信用风险,使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防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完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法律防范十分紧迫。

一、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是由银行在进行贷款业务时,由于借款人的违约行为而带来的损失可能性。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于利率市场化之前,因此,面临利率市场化的未知性和激烈的竞争市场压力,使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程度大大加深,主要表现在利率水平的不确定性和市场压力两个方面。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资金状况和市场供求对利率水平进行调整,利率的不稳定性使客户为了提高收益,在银行业务的选择中更加灵活,导致银行利率变动时面临着不确定性风险。而在固定的市场份额中,银行之间为了争夺客户资源,存在不择手段,对客户信息了解度不够或者采用不合理的收益来诱惑客户,不仅使利率水平增加了不稳定性,还使商业银行在客户心中的信誉度严重降低。

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法律防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目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法律防范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分为内在、外在及相关配置中的问题。对于内在问题,主要体现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防控体系和程序等方面,利率市场化之前,我国利率水平一直由人民银行进行决定,商业银行已经习惯于原来的市场利率变化模式,尚未形成完善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理念,在一些商业银行中,即使建立了相关的防控部门,但由于职责不够明晰,缺乏相应的防控程序和信息交流机制,导致银行内部信用风险防范制度存在着较多问题。对于外在因素,目前主要体现在外部监管机构中,监管方式较为落后,缺乏创新理念,不适应现代化的监管需要,尚未从原来的监管方式中转变过来,导致监管机构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控中无法充分发挥其职能。对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控体系的配套设施中,不仅没有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而且违约惩罚机制中失信成本过低,导致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法律防范形同虚设,很难起到防范的作用。

三、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法律防控

(一)建立完善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防范体系

要想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防控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能够完善,必须要先建立完善的内部防范体系。首先要提高管理层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银行内风险管控理念的宣传,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信息反馈机制,促进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控的建设。然后制定健全的信用风险防控程序,细化银行业务中风险防控步骤,同时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机制,加强对借款人信息的管理。最后,明确内部信用风险防范部门的职责,使其能够在利率市场化的形势下能够充分发挥其防控作用。

(二)设置健全的外部监管制度,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首先,要创新信用风险的监管理念,尽快制定《金融稳定法》及修改以物抵债的有关法规,为维护金融稳定,促进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法律防范制度体系的完善,创造宽松的法律环境。其次,要明确央行和相关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控中的权限,完善相关政策,使央行能够发挥其宏观调控的作用,加大监管机构对信用风险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效率。最后,针对利率市场化的特点,对信用风险监管方式进行革新,通过法律的稳定性明确机关机构的权利和责任;并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监管体系,将事前防范、事中监督引导、事后治理能够有效连接起来,实现信用风险监管的整体化。

(三)加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控配套设施的作用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社会信用系统的建设、运行以及操作要有法律法规规范,然后联合相关行业机构建立服务员客户的数据群,不断修改及完善征信管理办法。最后,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债务人违约的惩罚力度,提高失信成本,执法部门严格执法,使金融市场的失信行为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保障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法律防范力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法律防范措施的完善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要完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的管控体系,使商业银行内部能够加强信用风险的防范力度和防范效率;然后加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外部的监管力度,制定相关的监管制度和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培养符合当前金融形势的监管理念,促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有效发展。最后通过构建健全社会信用系统、加大违约失信成本来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法律防范体系,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陶园.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法律防控浅析[J].皖西学院学报,2016,32(4):96-99.

利率市场化下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论文 篇2

一、利率风险的管理现状以及形成原因

(一) 没有建立完善的利率风险评估、衡量以及规避的机制

此机制是指, 通过建立相关的风险指标体系, 评估利率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值, 衡量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程度, 并且对资产的负债业务及时进行调整, 以规避风险的出现。但时在目前的情况下, 大部分的商业银行在这个方面均处在空白的状态之中。一是因为大部分的商业银行在利率的分析技术的运用方面缺少资产的负债期限的数据支持。二是没有建立科学的利率风险的评价系统, 同时对利率风险的识别与测度不能开展合理的衡量以及分析。三是没有建立利率风险的预告机制以及相关的反馈机制, 商业银行只可以被动的应付出现的风险。四是没有建立利率风险的相关补偿机制, 大部分商业银行的附加保护条款也没有真正的进行实施。五是缺少利率风险的躲避工具。因为我国的金融市场还不是很发达, 金融的衍生市场就更加的不够发达, 在客观上妨碍了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创新。

(二) 缺少完善的高效利率的管理机构

一是缺少利率机构的决策管理人员。二是确定与执行利率的主体产生了错位。三是缺少能够在利率体系结构中实行重要决策的因素。

(三) 利率风险的管理理念比较落后以及缺少相关的专业人才, 限制了利率风险的防范技术发展

因为长时间的受到利率管制影响, 商业银行对有关的利率变动反应的速度比较迟缓, 尽管存贷款的竞争方式已经由单纯的追求规模扩张转变为对经济效益的追求, 但是对价格等一系列深层次的经营管理模式的竞争方面的认识还比较浅显。与此同时, 真正具有利率的风险管理知识以及相应的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非常少, 没有办法满足利率市场化的需要。

二、利率市场化下存在的风险

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机制, 能够有效的实现货币资产在供求之间的高效配置以及高效使用, 并且可以充分体现其公平性以及公正性, 对于我国来说, 在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以及产业类型的升级等方面, 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 对于依赖政府的管制利率开展经营形式的商业银行而言, 将会导致许多风险的产生, 大致包括利率风险、信用风险以及盈利风险。

(一) 利率风险

商业银行在短时间的范围内对于调整资产的负债结构能力是有限的, 同时又没有一些对利率风险的进行保值的工具以及手段。所以, 在利率的波动范围扩大之后, 商业银行就会面临着非常大的利率风险, 其资产的负债结构、现金流动以及净收益等方面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样的利率风险, 重点体现在基金差风险、重新定价风险、选择权风险这三方面。

(二)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在商业银行中是一直都存在着的, 但是, 实现市场利率化之后, 在程度上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因为金融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往往导致了信贷市场的反向激励以及反向选择, 通常情况下借款人为了能够定期支付高额的贷款成本就会选择高风险, 同时带来高收益的项目进行投资与经营, 借款人为了得到高额的利润只有把资金投入到有很高风险的行业, 这种情况就加剧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

(三) 盈利风险

大部分商业银行营业的收入, 大致是来自于一些表内业务以及相应的表外业务这两大部分, 其中表内业务是传统银行业务, 而表外业务是创新型业务, 现阶段还不是很成熟, 所占据的比例也比较少。如果形成市场的利率机制, 利率的波动必然会直接影响商业银行营业的收入, 导致商业银行开展提高存款利率同时降低贷款利率的对战情况。为了增加存款数量, 存款的利率就一定要上涨到一定的程度, 然而为了争取一些贷款客户特别是优质的客户, 贷款的利率不得不实行下降的措施, 进而致使金融市场秩序的发生紊乱。

三、相应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 利率风险的防范对策

1、加强利率的预测工作。

要想尽量降低利率波动带来的风险损失, 就一定要加强对利率未来走势的分析与预测的工作。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利率的变动, 主要有:物价水平、宏观经济调控、利率水平以及国际经济形势等。当然, 要想准确的预测这些因素相关的变动以及相互之间的作用对利率的产生怎样的影响, 这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

2、改进利率的定价机制。

对银行现有资产的负债状况进行分析, 承担了多大的风险, 其实行的基本方法有四种, 分别为编制分析报告、模拟动态收入、分析净现值以及分析持续期。

摘要:利率市场的产生是因为货币市场供求关系确定相关的利率水平, 市场的主体享有自主权, 目前货币的发行对利率有着间接调控的作用, 其在本质上是由管制的利率转变为市场定价。市场的重要竞争主体就是商业银行, 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应对风险的能力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 是利率市场化下出现风险的源头之一, 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利率的市场化是一把“双刃剑”, 不仅要面临严峻的挑战, 同时还有发展的机遇。

关键词:利率市场,商业银行,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陆媛媛, 张同建, 马婧媛.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风险控制的相关性研究[J].财会通讯, 2011 (02)

[2]许冰清, 阚顺利.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现状分析[J].商业文化 (下半月) , 2011 (07)

[3]陈佳颖, 贾一鸣, 张金宝, 翟长明, 韩光旭.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研究[J].华北金融, 2012 (07)

[4]张守义, 金琳琳.对商业银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一些思考[J].金融经济, 2012 (10)

利率市场化下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论文 篇3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利率风险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历程回顾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种渐进式的改革,其总体思路是: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利率市场化;存贷利率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进行。按照这一思路,至今我国已经成功实现了债券市场利率品种和货币市场利率品种的市场化,存贷利率也在2004年成功实现了“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尤其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并且无论是从国际实践的角度、从外汇管理的角度、从商业银行经营的角度还是从中小企业融资的角度,利率市场化都是人心所向、势在必行、大势所趋,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已毋庸置疑。

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不足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的尚处于起始阶段,缺乏相应的经验和实践,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表现在:

商业银行营业收入过分依赖利息净收入。几十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主要集中在稳定的利息收入上,而利率市场化改革将直接冲击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这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利率风险的识别能力和衡量能力较弱。进行利率风险规避、化解和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是能够对利率风险能够进行准确的识别和衡量。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建立一套健全的利率风险度量系统和监管体系。

利率风险防范意识淡薄且利率风险管理相对被动。由于长期的非市场化和利率管制的存在,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风险管理方面比较被动,在未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使银行很难通过资产负债结构的适当调整来规避和化解利率风险,外部条件的制约和非市场化的影响使我国在利率风险防范、化解和管理上相对滞后、较为被动和不够重视。

三、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理的建议

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有效的对利率风险进行防范、规避和管理,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的切身利益和持续经营,还关系到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能否顺利实现。在我国现有的基础上对商业银行和政府分别提出相关建议。

(一)对商业银行的建议

加快建立和完善利率风险衡量系统。目前利率风险衡量系统在我国还未完全建立,对于各项资产和负债的利率水平和结构也未能完全掌握,并且无法保证对利率走势精准预测和分析。商业银行和货币当局应尽快建立利率风险衡量系统,借鉴国际经验,善于运用量化指标较为准确的衡量利率风险大小。

建立完善的利率风险内部控制机制。我国商业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应尽快建立完善的利率风险内控机制。这需要商业银行加大对利率风险管理的各方面投入,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和敏感度以及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内部控制机制中的各个部门和岗位要权责明确,各司其职,避免发生利益冲突。

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拓展表外业务。我国商业银行过度依赖资产和负债业务这些传统信用业务,使利息收入成为其营业收入的最稳定和最重要的来源,直接导致了商业银行容易出现利率风险。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不仅是扩展银行收入来源、促进资产多元化和规避利率风险的有效途径,也是商业银行业务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竞争优势。

进行金融创新,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保值。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利率风险管理具有主动性、前瞻性和开拓性。金融衍生工具运用的优势是不需要改变银行的资产负债净头寸,而往往通过期限的调整来进行风险规避。但是也应注意到,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仍然滞后,金融机制还不够健全,商业银行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的实践操作的时机还不够成熟。

(二)对政府的建议

培育和深化我国的金融市场。要培育功能健全和定价有效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这主要是商业银行进行表外业务操作的场所。大力推进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的同时,还要大力推进金融市场各个子市场的完善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更有效的手段。

中央银行要加强对利率风险的监管。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到来,商业银行的利率决定权和投资选择权的自主性更强。商业银行逐利的本性,可能出现为追求高投资收益而出现过度负债而导致资本金不足的现象,从而加剧利率风险。中央银行要加强对利率风险的监管,可以采取实地检查、运用模型和技术进行全面的衡量以及建立系统的信息共享机制以利于商业银行进行利率风险的防范、识别和衡量。

建立完备的利率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环境和培养人才。对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我国已经颁布了一些关于流动性和安全性管理的法律法规,而缺乏利率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应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提供法律约束,建立完整的利率风险监管指标体系以有效的监管利率风险的表现形式和风险大小。

参考文献:

[1]卢庆杰,唐国兴.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上海经济研究,2003(4): 53-59.

[2]朱霞,刘松林.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金融改革,2010(2): 40-43.

[3]姚明德.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对策.金融会计,2014(1):19-26;(9): 117-118.

[4] 科宁,莱德曼,克莱因.利率风险的控制与管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5]赵飞.基于利率市场化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措施分析.财政金融,2012(8): 55.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论文 篇4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期权;防范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及其防范方法的概述

由于商业银行经营对象和经营过程的特殊性,自其产生之初,风险就与之相伴而生、形影不离。根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现代银行业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其中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主要是指商业银行贷款过程中由于借款者违约而给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不但在计量、管理等方面均比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更复杂,而且长期以来一直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大风险。 利用期权防范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原理

期权是20世纪70年代国际金融创新中发展起来的一种金融衍生工具。在金融风险管理中,期权是进行套期保值、回避价格风险的理想工具。所谓期权实质是一种选择权,是指一种能在未来某特定时间以特定价格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特定资产的权利。期权购买者在支付一定费用的基础上便获得这种选择权。如果未来价格向不利于期权购买者的方向变动,期权购买者则可选择执行期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对冲弥补这种不利的价格走势给其带来的损失。相反,如果未来价格向有利于期权购买者的方向变动,则期权购买者会选择放弃执行期权,他所损失的仅仅是当初为了获得这种选择权而支付的费用。因此,虽然期权购买者为了获得这一权力额外支付了一定费用,但却有效规避了价格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从这个角度上看,期权十分类似于汽车保险。车主为了在车辆出险时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向保险公司支付一定的保险费购买保险。如果车辆出险使车主遭受损失,由于购买了汽车保险,车主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赔偿以弥补其所遭受的损失。相反,如果在此期间车辆没有出险,则车主的最大损失也不过是保险费。

商业银行同样可以利用期权的这种风险对冲机制进行信用风险防范。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的同时购买期权,这就相当于为其贷款购买了一份保险。一旦贷款违约事件发生,商业银行就可以从期权出售者那里获得一定的补偿,以弥补借款者信用水平向不利于银行的方向变化而给银行带来的损失,将信用风险转移给期权出售者。银行最大损失就是从期权出售者那里购买期权所支付的费用。商业银行利用期权对冲信用风险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对贷款利率进行保值,另一类对贷款金额进行保值。

第一类方法利用期权对贷款利率进行保值,以达到防范信用风险。它的主要原理是要求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的同时,买进一个利率看涨期权。根据投资学的基本原理,任何金融资产的收益率都可以看成是无风险利率和风险溢价之和。因此,贷款利率水平作为贷款人的发放贷款的收益率也是由这两个因素决定的。其中,风险溢价是对贷款人承担信用风险的补偿。当借款人信用等级下降时,作为贷款人的商业银行所承担的信用风险相应扩大,相应应提高风险溢价水平以及贷款利率水平。固定利率贷款由于在贷款存续期间内利率固定不变,银行无法通过对贷款利率的调整,获得相应的补偿。因此,固定利率贷款既无法规避无风险利率的不利变化可能给其造成的损失,也无法规避借款人信用风险扩大,进而风险溢价水平扩大可能造成的损失。当前为了防范利率风险,商业贷款特别是国际长期贷款往往被设计成浮动利率贷款,使得在贷款存续期间内,贷款利率能够随基准利率的变化而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无风险利率变化带来的损失,但贷款合约签定后,信用风险溢价则仍然是固定的,无法回避。

第二类方法利用期权对贷款金额进行保值,从而达到防范信用风险。其主要原理是要求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的同时,买进与该笔贷款金额相对应的贷款合约价格看跌期权。当借款者违约事件发生时,商业银行作为期权的购买者可以一个事先已经约定价格出售这笔贷款,从而弥补由于借款者违约而给其带来的损失。 利用期权防范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意义

3.1 有利于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商业银行作为信用创造和信用中介的主体,不可避免地成为整个社会信用风险的集散地。因此,妥善地管理和控制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生存所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在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对包括贷款和各类投资在内的资产实现多样化、分散化,通过减小资产组合内各类资产的相关性,使组合内信用风险相互对冲抵消。然而,实践中的贷款分散化并非无懈可击。商业银行往往都有比较稳定的客户信用关系、经营领域、区域优势、行业优势、信息优势以及贷款规模经济效应等,这使得银行信用风险很难分散化。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脱胎于国有专业银行,历史上有明显的业务分工,这在一定程度也限制了贷款分散化。此外,贷款分散化还有可能对银行效益产生负面影响。而期权克服了贷款分散化的缺陷,在允许贷款相对集中的同时,通过期权的非对称性风险收益机制将商业银行面对的信用不确定性进行拆分,对冲并转移对其不利的信用不确定性,而保留对其有利的信用不确定性。从而使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管理由消极被动转为积极主动,有利于提高信用风险管理的水平。

3.2 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由于产权制度的不合理及体制改革的严重滞后,使得社会信用风险逐渐集聚到了银行体系。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国商业银行的大量不良贷款正是这一问题的集中体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债转股、资本重置和贷款出售等,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不足以使银行彻底摆脱信用风险。使用期权来防范信用风险无疑为我国商业银行降低不良贷款开拓了思路,提供了新工具。

3.3 有利于提高资本充足率及回报率

为了促进国际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资本充足率要达到8%,也就是要求银行的总资本不能低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8%,其中加权风险资产总额是由银行各项资产与风险权重的乘积来确定。因此,风险权重越高,对银行资本金数量的要求也就越高。由于利用期权等衍生工具做套期保值可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因此《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对银行已经采用期权等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的交易头寸的资本要求相对较低。如果能实现完全套期保值,则银行可以不必提取专项资本;如果无法实现完全套期保值,银行可以仅对其敞口头寸提取20%的专项资本。由此可见,通过期权来防范信用风险后,同样数量的贷款资产所要求的作为贷款保证金的资本金数量下降,意味着同样数量的资本金可以支持更多的贷款资产,从而使得资本充足率得到提高,并有效地利用了财务杠杆,提高资本回报率,这对于资本充足率普遍比较低的我国商业银行是非常有利的。

3.4 有利于推进金融业混业经营

由于我国直接和间接融资市场发展不平衡,企业融资长期倚重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往往被通过立法排斥在存放款业务之外。商业银行利用期权来防范信用风险,为非银行类金融机构间接涉足贷款市场提供了可能性。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参与期权交易在分散化解银行所承受的信用风险的同时,也有利于非银行类金融机构自身投资组合的分散化,有助于其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根据国外经验,保险公司通常是此类期权的出售者。一方面,保险公司尤其人寿保险公司拥有稳定的长期性资金来源,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可运用其在风险管理上的优势,进一步在不同领域进行信用风险的再分散化。可见,期权的应用有助于推进金融业的混业经营,实现不同金融机构间的业务融合和优势互补,改善其资产组合结构,扩展了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提高金融体系的整体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伊斯雷尔·尼尔肯.实用信用衍生产品[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利率市场化下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论文 篇5

不良贷款的管理

第一条

不良贷款的认定标准:

不良贷款是指《贷款通则》中所规定的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帐贷款。

逾期贷款是指按借款合同约定,到期(含展期后到期)未归还的贷款(不含呆滞贷款和呆帐贷款);

呆滞贷款是指逾期90天(含90天)仍未归还的贷款,以及贷款虽未逾期或逾期未满规定期限但生产经营已终止、项目已停建的贷款(不包括呆帐贷款);

呆帐贷款是指:(1)借款人和担保人被依法宣告破产,进行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2)借款人死亡或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失踪或宣告死亡,以其财产或遗产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3)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补偿,确实无力偿还的部分或全部贷款,或者以保险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4)贷款人依法处置抵押物、质押物所得价款不足补偿抵押、质押贷款的部分;(5)贷款本金逾期2年,贷款人向法院申请诉讼,经法院裁判后仍不能收回的贷款,或不符合上述规定的条

件,且经有关部门认定,借款人或担保人事实上已经破产、被撤消、解散在三年以上,进行清偿后,仍未能归还所欠贷款,又无另外债务承担者确认无法收回的贷款;(7)其他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核销的贷款。

第二条

不良贷款的日常管理

(一)信贷人员应当在短期贷款到期七日之前、中长期贷款到期一个月之前,应当向借款人发出《贷款到期通知单》,借款人应当及时筹备资金,按期还本付息,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办理贷款展期手续:

1、因受自然灾害的影响,造成借款人不能按时归还贷款本息,借款人主动到信用社签订还款计划的;

2、因贷款期限确定不合理,不能满足一个正常的生产经营周期,借款人有物资保证,借款人提出展期申请并主动签订还款计划的;

3、因市场、价格、运输等原因,造成产品不能按计划销售,借款人有物资保证但按时归还贷款本息有困难,借款人提出展期申请并主动到信用社签订还款计划的;

(二)贷款到期后未归还,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办理转贷手续:

1、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借款人偿还部分贷款本息,在完善贷款

手续后可以办理转贷;

2、贷款经清查,重新落实债权债务的,借款人无法归还全部贷款本息的,完善贷款手续后可以办理转贷;

3、对补办、充实合法的贷款抵押、担保手续后,可以办理转贷;

4、当有更易变现的合法贷款抵押物后,可以办理转贷手续;

(三)科目调整

1、贷款到期或展期后到期需转入逾期科目时,应由信贷人员提出书面意见,报信用社审贷委员会审核批准后,由会计部门办理转帐手续。

2、对贷款逾期或逾期未到规定年限需转入呆滞贷款的,应由信贷人员提出书面意见,报联社资产管理科审核,报主任核准后,由会计部门转入呆滞贷款。

3、对呆帐贷款,应由信贷员提出书面意见,并会同会计部门逐笔认定,报县联社审贷委员会审议决定后,由会计部门转入呆帐贷款科目;呆帐贷款的核销审批程序,按照国税发[1996]225号《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呆帐核销暂行规定》执行,并在权限内审核报批后核销。

(四)档案管理

不良资产的档案资料应包括:借款借据、借款申请书、借款合同、担保合同、催收通知单、抵(质)押物的清单及相应的同意抵(质)

押的书面证明等。上述资料应由各社信贷会计妥善保管,未经社主任同意,其他人员不得随便调阅。

(五)不良贷款担保责任的落实

信用社对于下列原因造成的无效担保贷款,应积极采取补救措施,补办有关手续,重新确定担保方式和担保合同:

1、保证人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主体资格;

2、担保抵押物是法律规定的禁止担保的物;

3、法律规定抵押、质押必须办理登记而未办理登记的;

4、法律规定的其他无效的担保方式。信用社与债务人协商以贷款展期或其他方式对债务合同变更的,应当就变更后的债务合同与保证人、出质人、抵押人签订新的保证、抵押、质押合同,需要变更抵押、质押登记的,应当变更登记以落实担保责任。

(六)诉讼时效的管理

为防止逾期贷款超过诉讼时效期,导致丧失法律保护,信用社应当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向债务人发出催收通知书,催款通知书应由债务人签字盖章,签署回执;对保证贷款,根据《担保法》的规定,信用社应当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或法律的保证期间向保证人发出催款通知书,由保证人签字盖章。当借款人、保证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财务部门负责人等有关人员拒绝在催款通知书上签字盖章

时,信用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立即起诉借款人和担保人,也可以根据《公证条例》的规定,请求公证机关进行强制执行;对已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信用社可采取措施与债务人达成还款协议,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借款人在催款通知书上签字单章的法律效力问题的批复》,向债务人发出催款通知书,由债务人在催款通知书上签盖章。

(七)责任追究

对不良贷款应区别原因,进一步完善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制度,落实清收第一责任人,将放、收、赔、罚结合在一起,限期收回不良贷款。

1、对于因个人违法发放冒名贷款、虚拟抵押贷款、放宽条件发放关系人贷款,造成贷款主体和要素不合法的、内部职工或内外勾结套取信贷资金的、收贷不入帐等贷款而形成的不良贷款,要逐笔列出清单,建立台帐,由贷款责任人限期清收,在限期内未收回的,根据造成损失的大小对其实行停职、停薪、直至除名处理,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2、对于因个人违规发放跨区、人情、越权、贷款用途不合法、逆程序发放贷款、不执行“三查”制度,而形成的不良贷款,要逐笔列出清单,落实贷款责任人,建立台帐,由贷款责任人限期清收,在限

期内未收回的,根据造成损失大小实行降职、降薪、除名等处理。

3、因个人违纪,以贷谋私、介绍、推荐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借款人、为人担保等原因形成的不良贷款,逐笔列出清单,落实贷款责任人,建立台帐,由贷款责任人限期清收,在限期内未收回的,根据造成损失大小对其实行降职、降薪、除名等处理。

4、对于非“三违”贷款,由县联社、农村信用社统一组织,制定清收计划,分解落实任务,确定专人负责清收。

5、经过催收,落实担保抵押转贷后,贷款责任仍由原放款责任人承担。

6、因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被调离(调整)信贷岗位的人员,必须经信用社有关部门进行离任审计,以明确责任。

7、工作交接后,接任人员对贷款负有管理和清收责任,如交接后发现贷款有违规,违纪行为的,要及时上报联社追究原发放人责任。

8、信用社内部职工贷款(包括个人和介绍的贷款),应按规定计扣贷款人的工资冲减职工贷款,月计扣工资不得少于月工资的30%,并抄列清单上报县联社信贷管理部门备案。

9、对有贷款遗留问题的离退休人员,依照贷款责任终身制的原则,对贷款清收工作进行考核,对1995年底以前遗留的贷款,每月扣发其10%的退休金;1996年起形成的不良贷款,每月扣发其50%的退休金;对扣发的退休金,年底按照清收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返还兑现。

(八)不良贷款的复活

1、复活收回不良贷款的原则

信用社的贷款必须有借有还,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免除借款人的还款责任。

复活收回不良贷款应执行国家有关政策,维护信用社的权益,积极、稳妥、最大限度地减少信用社的资金损失。

复活收回不良贷款,要实事求是,制定和实施复活措施,要符合信贷政策、管理权限和操作程序等有关制度规定。

复活收回不良贷款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地制宜,对症下药,实行一笔一法,一户一策或一户多策。

2、复活收回不良贷款的条件及对象

凡是借款人具有清偿能力、或按法律规定确认能够收回、以及通过注入适量的资金能促使其启动运转,恢复和扩大再生产能力,在一定期限内能归还的贷款,均可作为复活不良贷款。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列为复活对象:

通过对借款人和担保人依法起诉能够收归不良贷款者。

借款人死亡或依法宣告失踪,但其继承人能代为承担债务,以其财产或遗产能予以清偿者。

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但能以保险赔偿和资产清偿及担保人承担经济责任者。

借款人触犯法律,依法受到制裁,处理的财产能收回或部分收回所欠贷款以及另有债务承担者。

借款人因经营不善、产品质量差、不适销对路等原因造成关停或生产不正常,通过促帮有望复活者。

借款人具有易变现或转让、租赁、转包、拍卖的财产、设备、土地使用权等。

信用社工作人员因渎职或其它违法行为造成不良贷款,通过追究个人行政、经济和法律责任能够收回或部分收回者。

3、复活不良贷款的措施

对那些经营亏损,但产品有销路,市场有潜力的企业,适当发放有限数量的贷款,促其改善管理,恢复和扩大生产能力,增强还贷能力。

对那些转产无望或频临破产的企业,可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拍卖和出售等搞活后偿还贷款。

在企业转制过程中,要强化参与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全过程清理、落实和收回贷款。

对那些资不抵债、确实无力偿还贷款的企业,要追究担保人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连带责任。一是由担保人清偿贷款;二是由企业主管部门承还。

对那些赖债的企业或个人,针对不同情况要依法起诉,凭借法律力量收回长期拖欠的贷款。对依法收回的固定资产或设备,可用于租赁和转包。

对1985年底以前,由于种种原因,形成的呆滞贷款,为使这一部分资金得以启动,可报经销联社批准后实行先收本后收息的办法;对1990年底以前的贷款,贷户能积极主动归还,可报经联社审批后将加罚息挂帐;对1990年以后贷款,要落实债务,实行责任清收。

4、对已经形成的“双呆贷款”,外部人员收回的可按有关规定适当提取劳务费。

第三条

呆帐贷款的核销

(一)农村信用社呆账贷款的认定必须符合《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实施办法》(国税发[2004]101号),《关于印发<农村信用社贷款呆账核销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税局[1996]225号)、《金融企业呆账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4号])中规定的贷款呆账条件。

(二)呆账贷款核销的认定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经集体决

策,严格按照审批权限和核销程序办理。

(三)认定的呆账贷款必须按要求办好相关的证明材料,关停倒闭企业由工商行政管理机构出具证明,死亡绝户和宣告失踪人员由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遭受自然灾害的集体贷款由乡(镇)政府出具证明。

(四)对所有符合条件的呆账贷款,按统一格式抄列清单,填制《信用社贷款呆账核销审批表》、《信用社贷款呆账核销申报汇总表》,经稽核人员签字后按时上报联社,由联社统一向国税部门申请核销。

(五)信用社申报呆账贷款核销必须附申请呆账核销的专项报告,报告内容主要有:申报呆账贷款总的户数、金额;呆账贷款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关人员应承担的责任;对有关人员的处理意见;从中应吸取的教训及今后的防范措施。

(六)对将不符合呆账条件的,如关系人、职工、亲属和冒名贷款等贷款申报核销行为的,联社将责成信用社查明原因,上报结果。并责令相关责任人尽快收回,不收或者收不回的,联社将对相关责任人视金额大小和情节轻重进行经济处罚,若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将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对新增不良贷款的管理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新增不良贷款是指尚在正常贷款科目反映的超期贷款。

第五条 对新增不良贷款实行问责制:

(一)问责的目的和原则:加强内部审计和稽核,通过对信贷资产质量管理方面履行职责情况质询,寻找贷款管理的问题环节,解决责、权、利脱节的问题。对贷款发放、管理、处置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违规、渎职等行为,严肃追究责任人责任,决不姑息迁就,以督促信用社正确履行职责,改善信贷资产质量,提高信贷管理水平。在问责制实行过程中严格坚持“实事求是、明确责任、有效保全、减少损失”的原则。

(二)问责内容主:一是不良贷款上升的主要原因;二是在贷款管理方面采取的工作措施及其效果;三是不良贷款年末控制目标;四是下一步拟采取的工作措施。具体是:

1、新增不良贷款借款人的基本情况和经营情况。

2、形成不良贷款的主、客观原因及主要责任人。

3、贷款三查制度的执行情况。

4、贷款发放的合法合规性,担保的有效性。

5、对新增不良贷款已采取的清收、保全措施及落实的责任人。

6、预计贷款损失情况。

7、应总结的经验教训和整改措施。

(三)问责程序

1、对新增不良贷款,由各社业务副主任、信贷会计收集相关信贷资料,经所在信用社(部)主任审查后,提交信用社问责小组组织问责,问责结果要形成书面材料,纳入信用社档案管理。信用社问责小组应将有关资料和问责结果按月上报联社资产管理科。

2、资产管理科负责对各社(部)新增不良贷款产生上报材料的整理,并对相关责任人提出问责处理意见。

3、稽核科负责对新增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损失现场审计,并对信贷管理方面的整改措施和赔偿责任的进行落实。

4、人教科依据审计处理意见对有关责任人按规定作出处理,对涉及警告或警告以上等纪律处分的由监察室负责整理有关材料提交党组会议讨论决定。

5、经问责提出的清收、保全和整改意见及相关措施要求,被问责信用社要认真抓好落实,落实情况要在15个工作日之内向联社书面反馈。

6、对于新形成不良贷款金额教小、属客观原因形成,预计在3个月内可全额收回或不会造成损失的,报经联社同意后,可暂不问责。

7、对已按规定经过问责的不良贷款未发生明显恶化的,不再重复问责。

(四)联社根据造成贷款不良的原因、贷款损失程度、责任人是否存在过错等依据,决定是否对有关责任人进行经济、行政处罚或免除责任。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联社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1、放松管理、贷款“三查”流于形式、致使借款人套取贷款造成损失。

2、对到期债权不及时催收,致使债权超过诉讼时效、保证期间而造成损失。

3、对债务人的故意逃废债务的行为,不采取积极措施挽回损失。

4、玩忽职守,内外勾结,弄虚作假,造成信用社债权丧失。

5、其他严重违反信贷管理规定造成较大影响或后果的。

(五)新增不良贷款清收处罚办法

1、对3月底清查的新增不良贷款分配到各月,12月 31日前全部收回,联社坚持逐月下乡督查制度,4月底逐笔勾对,对于截止检查日仍未收回的逾期贷款,下达“限期收贷通知书”,限期一个月务必收清(新发放贷款不准以贷还贷,非质押贷款因特殊原因,符合展期条件的可展期一次,短期贷款展期最长不得超过原贷期限)。

2、对于首次下达“限期收贷通知书”,限定的期限到期回查时,收

回的不再处理;未收回的,按逾期贷款合计额进行处罚,即逾期贷款在1万元以下的处罚50元;1万元以上(含1万元)至10万元的按贷款金额的5‰处罚; 10万元以上(含1万元)至20万元的按贷款金额的4‰处罚;20万元以上(含10万元)至30万元的按贷款金额的3‰处罚;30万元以上(含30元)的按贷款额的2‰处罚。在处罚的同时第二次下达“限期收贷通知书”,限期1个月收清。

3、对于首次进行处罚的逾期贷款,限定的期限到期回查时,全部收回的,返还本人罚款的50%,若仍未收回,按照首次处罚办法第二次处罚,并第三次下达“限期收贷通知书”,限期1个月收清。

4、对于已经处罚两次的逾期贷款,限定的期限到期回查时,全部收回的,以前罚款不再返还,未收回,仍按照首次处罚办法第三次处罚,并第四次下达“限期收贷通知书”,限期1个月收清。

5、对于已经处罚三次的逾期贷款,限定的期限到期回查时,全部收回的,不再进行处罚,以前所有罚款不再返还。未收回的,全县通报批评,同时,对于农户逾期贷款累计10万元以下、乡镇企业贷款累计50万元以下的分别按贷款额的1‰、0.5‰进行处罚,每月计罚一次,直至贷款收清为止,此间不再下达“限期收贷通知书”,全部收回的,以前所有罚款一律不再返还。对于形成资金损失的,第一责任人负连带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对于逾期

农户贷款累计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乡镇企业贷款累计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实行下岗清收,下岗不下工,坚持照常考勤,参与每月考核,但没有信贷发放权、审批权和介绍权。专职清收期间,每月仍按逾期农户、乡镇企业贷款额的1‰、0.5‰进行处罚,直至收清为止,全部收清的以前所有罚款不再返还,造成资金损失的,第一责任人负连带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以前老贷款今年完善合同文本形成逾期的,且完善合同文本前后责任人不变的,新借据中新增加本金部分农户贷款按1‰、乡镇企业贷款按0.5‰的比例逐月进行处罚,直至收回为止,收回的,停止处罚,以前所有罚款一律不再返还;完善合同文本前后非同一责任人的,新增加本金部分农户贷款按0.8‰、乡镇企业贷款按0.3‰的比例逐月对完善合同文本责任人进行处罚,直至收回为止,收回的,停止处罚,以前所有罚款一律不再返还。

票据贴现的管理

第六条

票据贴现管理

票据贴现是指汇票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而将票据转让给银行的票据行为,是持票人在需要资金时,将未到期的承兑汇票,以贴付自贴现日至票据到期日的利息为条件,经过背书后,转让给银行,银行将票面金额扣除贴现利息后的余额付给收款人使用的行为。

(一)贴现对象:即贴现的申请人(持票人),必须是具有法人资格或实行独立核算,在申请贴现的银行开设帐户,并依法从事经营活动的经济单位。

(二)贴现票据:必须是经过有承兑资格银行承兑的未到期且要式完整的银行承兑汇票。

(三)贴现期限:从贴现人之日起到汇票到期日止,不超过六个月。

(四)贴现金额:要求贴现汇票的每笔金额不得超过1000万元。

(五)银行承兑汇票的审查,必须内容完整,要素齐全,版本正确,并且符合《商业汇票办法》及《票据法》的有关规定。

1、汇票的签发日及到期日,其时间不能超过半年;

2、汇票的大小写金额是否相符,书写是否规范;

3、出票人签章及汇票专用章是否清晰,承兑银行的行名,行号及印章的行号是否一致;

4、出票人与收款人名称、帐号、开户行是否填写清楚规范;

5、汇票的背书是否连续,指在票据转让中,转让汇票的背书人

在汇票上的签章依次前后衔接。这种形式上的连续,指前次背书的被背书人必须为后次背书的背书人,同时汇票背书的印章必须清晰。

(六)票据的鉴别:是指通过鉴别仪器识别汇票的真伪,确认其真实性后,向承兑行发出查询通知书,并要求承兑银行书面电复。

(七)申请人需提供的材料:

1、商品正式交易合同复印件(合同交易金额必需大于票据金额);

2、增值税发票复印件(发票金额必需大于票据金额);

3、经银行查询后收到的书面电复。

(八)计算贴现的期限、利息和实付贴现金额

贴现期限(天数)=贴现之日至汇票到期日止(算头不算尾)+3天查询在途

贴现利息=汇票票面金额*贴现期限*贴现利率/30

实付贴现金额=汇票金额—贴现利息

(九)填写“承兑汇票申请书”两份及“行贴现凭证”一式五联,将计算结果填入表中,加盖申请贴现单位印章,并由银行经办人、审批人签章。

(十)将贴现凭证“一式五联、贴现申请书”一份(另一份资产管理科留存)、商品交易合同、增值税发票、查询电复一并交会计部门,将贴现凭证第一联作贴现科目借方传票,第二联作贴现申请人帐户贷

方传票,第三联作贴现利息收入的贷方传票,第四联加盖转讫章交贴现申请人作收帐通知,第五联连同汇票实行专夹保管,再贴现时交人行。

抵债资产的管理

第七条

抵贷资产定义:是指借款人及担保人无资金偿还到逾期贷款,而经借贷双方协商或法院裁决,以及关停企业破产,以借款人或担保人的抵押资产或其它实物资产抵偿所欠信用社贷款而形成的待处理的资产。信用社收回借款人或担保人用以抵偿贷款的资产,有权进行妥善保管和依法处理。信用社要严格控制抵贷资产的增加,凡有偿还能力的贷户,不准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或通过关系用实物还贷。

第八条

抵贷资产的选择

借款人或担保人用以抵偿贷款的资产,必须是有价值和有使用价值,并且易于变现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信用社在实物收贷中对抵贷资产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抵贷资产必须是法律允许自由买卖的财产;

(二)抵贷资产是易于保值和变现的财产;

(三)抵贷资产应是质量完好、易于保管的实物资产。

在实物收贷工作中,信用社不接受借款人或担保人的下列抵贷资产:法律、法规禁止买卖的财产;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被依法查封、扣押或者已采取其他强制性措施封存的财产;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使用中的其他社会公益设施;农村和城市郊区的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以及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信用社认为不宜收回的其它实物资产。

第九条

实物收贷中贷款回收的确认

信用社收回借款人或担保人的抵贷资产,在资产未变现前对贷款回收及回收金额的确定以及计息等问题,应区分以下不同情况处理:

(一)属借贷双方协商、用借款人或担保人实物资产偿还贷款的,在协商时信用社应向借款人说明。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实物变现前不能视为贷款回收,而只有当实物变现所得价款偿还贷款后才视为贷款回收。在此期间,信用社对该笔贷款可申请停息,报经联社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批准后,该笔贷款由收到实物之日起不再计息。对处理抵贷资产所得价款不足以偿还借款人所欠贷款本息及相关税金的,信用社:仍有权追索债权。原协议对收回的实物归借方所有的,处理时可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对协议不成的,信用社可向法院起诉,由法律裁决。

(二)对经法院裁决,借款人或担保人以资抵贷将所有的资产划归信用社所有,在实物变现前,信用社同样不能视为这部分贷款已经收回。在此期间,信用社对该笔贷款可按规定申请停息。实物变现后,不足偿还以资抵贷的本金部分(其损失的差额),可按呆帐贷款进行处理,由信用社出据,联社认定,按呆帐核销办法规定逐级申报进行核销。

第十条

抵贷资产的审批。为了确保实物收贷工作的正常进行,避免徇私舞弊现象发生,信用社发生以物还贷前,应首先经过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同意,然后逐级咨询或审批。

第十一条

抵贷资产作价要合情合理,一般不准高于市场价格,具体有三种作价方式:

(一)由法律部门裁决的价格;

(二)经有权部门评估确认的价格;

(三)借贷双方协商确定的价格。

第十二条

抵贷资产的管理

对收回的抵贷资产,在处理变现之前,应认真登记,按规定履行出入库手续、明确经济责任,指定专人妥善保管。

(一)信用社收到借款人或担保人用以抵偿贷款的资产时,应认真审查其是否符合对实物对象的要求,并审查实物所有权的证明文

件、相关手续是否齐全等。对不符合要求的实物不予接收。收回的抵贷资产经信用社确认后,由保管人员在“抵贷资产登记簿”上逐笔地进行登记。

(二)信用社保管人员收到抵贷资产后,应当面清点核对无误后,在登记“抵贷资产登记簿”的同时,填制一式三联的“抵贷资产入库保管凭证”,其中第一联留存作为登记簿的记帐凭证。第二联交经办信贷人员作为实物已入库的凭证,第三联转交会计人员做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

(三)信用社会计人员收到实物保管人员转来的“抵贷资产入库保管凭证”第三联后,应按借贷双方协商的价格或有关部门评估确认的资产价值自制记帐凭证登记表外科目“106抵押及质押有价物品”分户帐,同时填制转帐凭证,按偿还贷款本金部分借记“1290待处理抵贷资产”科目,贷记有关贷款科目,暂不销借据,但必须在借据的右上角上注明划转到“1290待处理抵贷资产”科目的金额是多少,以便帐据核对。只将该笔贷款应偿还的本金从原贷款科目中划转到“待处理抵贷资产”科目里单独核算,具体会计分录为:

表内科目按偿还本金进行划转:

借:1290待处理抵贷资产——**单位或人

贷:***贷款科目——**单位或人

表外科目按评估确认价格进行登记:

借:106抵押及押有价物品——**单位或人

(四)信用社主任、信贷、会计人员要定期检查抵贷资产的封存、保管情况,确保帐簿、帐实相符。在抵贷资产保管过程中出现实物毁损、丢失的,应由保管人员或直接责任者负责赔偿,经赔偿后对多余损失和非过失造成的损失,按核销呆帐贷款的有关规定申报处理。

第十三条

抵贷资产的处理

信用社收回抵贷资产后,要积极采取措施,制定变现计划。对抵贷资产的处理可采取拍卖、变卖以及出租等多种方式。信用社处理抵贷资产时要经信用社领导班子或全体职工共同研究,联社严格审查把关后方可处理。信用社对处理抵贷资产所得收入,按下列顺序分配:

(一)支付处理抵贷资产所需的税金;

(二)偿还借款人所欠信用社贷款本金;

(三)偿还借款人所欠信用社贷款利息;

(四)清偿上述款项后所余金额信用社记营业外收入或退回贷户。具体可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理:

1、抵贷资产经过法院裁决,将资产划归信用社的,则该资产已属信用社所有,所余金额可计入营业外收入。

2、抵贷资产未经法院裁决,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的,按合同或

协议书中规定办理。

(五)资产变现后不足以偿还贷款本息的,应执行先偿还本金,后收利息的原则,利息有多少收多少,无利息可收的不再计算利息收入,对不足偿还本金的损失差额,按呆帐贷款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六)经借贷双方协商,以资抵贷的资产超过偿还贷款本息及税金和有关费用的,待抵贷资产变现后,将其实际变现超过的差额,退还给贷户或其它应付款里暂时挂帐。在未变现前,不能将超过应偿还的部分退回给贷户。

信用社所收抵贷资产,不得私自留用,如确属工作需要的,要严格履行固定资产审批手续,按规定申报批准后方可留用,但必须以购买的方式取得所有权,其价款用以清偿贷款本息及缴纳税金。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允许擅自使用、借用信用社抵贷资产。更不允许处理给内部职工,对未经审批,私自动用而造成损失的,应按抵贷资产价款由责任人负责全额赔偿:

第十四条

出售抵贷资产的帐务处理

财会人员收到抵贷资产保管人员转来的“抵贷资产出库凭证”第三联后,应先凭此填制记帐凭证销记表外科目“抵贷资产保管分户帐”,结平“106抵押及质押有价物品”表外科目余额。然后按收贷凭证实际收回的本息做会计分录:

借:现金或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科目

贷:1290待处理抵贷资—**单位或人

贷:2651应交科金—**税

贷:5011利息收入—**贷款利息收入

同时结平表外科目:

贷:106抵押及质押有价物品—**单位或人

清偿贷款本息后仍有结余的会计分录为:

借:现金或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科目

贷:5151营业外收入—固定资产盘亏及清理收益

2621其它应付款—**(退回部分)

不足清偿抵贷资产损失的会计分录为:

借:1291贷款呆帐准备

贷:1290待处理抵贷资产—**单位或人

已核销呆账贷款的管理

第十五条

对已核销贷款的帐务管理

已核销呆账贷款是指符合呆账贷款认定和核销的具体条件而申报核批已列入表外科目核算的贷款。

(一)信用社对已核销呆账贷款实行账销案存的原则,即所谓的“内销外挂”、“形销实不销。”建立台帐送区联社并将其汇总后报市办事处备案。

(二)信用社会计在对已核销呆账贷款进行表外科目核算的同时,还应增设“已核销呆账贷款”管理卡,及时记载已核销呆账贷款的增减变化及余额情况。

(三)会计部门对已核销呆账贷款应进行整理分类,建立“已核销呆账贷款”登记簿,序时登记。登记簿的内容包括:贷户名称、借款时间、用途、金额、责任人、已收息情况、核销日、核销原因、核销金额、批准核销人,核销后的清收情况。

(四)对已核销呆账贷款借据,信用社要设专人保管,且视同正常贷款借据一样保持账、表、卡、据相符一致,做到会计、信贷双线控制,双线反映。

(五)对已核销呆账贷款,信用社要定期监测按月在《表外科目表》中如实反映,确保其核算的真实完整。

第十六条

对已核销呆账贷款的管理和清收

(一)信用社要对已核销呆账贷款进行规范管理,建立、完善已核销呆账贷款档案。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借款申请书、借款合同复印件;贷款到(逾)期催收通知书;担保人履行责任通知书;呆账贷

款核销认定清单;呆账贷款核销申请表;破产企业的有关法律文件材料;其他证明材料。

(二)对已核销呆账贷款实行分类管理。

一、信用社债权已完全丧失,无法进行追索;如借款人和担保人依法宣告破产、关停倒闭、解散,并终止法人资格或借款人死亡绝户等原因,信用社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或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可不再予以追索的。此类已核销呆账贷款档案保存应按农村信用社会计档案管理有关规定保管。

二、信用社债权仍合法有效的,如借款人或担保人有一方尚在,借款人或担保人被兼并或分立,兼并或分立企业尚存,借款人或担保人关停破产后,财产未清偿完毕,农村信用社债权应依法可获得补偿的,以及其他可继续追索的信用社债权等。对此类已核销呆账贷款,必须有专人保管档案,登记台账,定期催收,落实债务。

(三)已核销呆账贷款的清收工作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并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信用社成立以社主任为组长,信贷人员为成员的旧贷清收小组,加强清收已核销呆账贷款力度。

2、针对每一张借据,认真检查贷款的时效问题,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每笔贷款的诉讼时效。

3、及时掌握债务人的经营变化情况,积极落实防范措施,严防债务人借机悬空信用社债权。

4、合理运用法律手段,依法强制清收,针对一些“难缠户”、“钉子户”信用社要通过起诉,依法清收,起到“突破一家,震动一方,辐射一片”的效果。

5、对出现转机的债务人,要全力以赴,尽可能收回本息,减少损失。

(四)实行分点包片清收,明确清收责任,信贷员对各自包片区域内的已核销呆账贷款中的小额农户信用贷款有责任清收。

(五)依靠党政协调,实施有效清收。对已核销呆账贷款中国家干部和企事业单位职工贷款要抄出清单向当地党政领导汇报清楚,以取得各级党政部门的理解和支持,依靠各级党政组织协调清收。第五章

贷款呆帐的责任追究

(六)要切实做好核销呆账贷款的保密工作,避免因知情面扩大而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对因违反呆账贷款核销保密制度对外泄露应保密事项,让信用社主张债权受损的,联社视情节轻重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罚、行政处

(七)建立 已核销呆账贷款的清收奖励机制

收回已核销贷款按《汤阴先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奖励办法》

中有关规定提高20%提取手续费,经稽核部门审核后按比例发放给清收责任人。

对已置换不良贷款的管理

第十七条 已置换不良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发行的专项票据所置换的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按照国家现行政策,已置换的不良贷款债权属于农村信用社。已置换不良贷款在表外管理只是一种会计核算方式,借贷双方权利义务关系没有改变,信用社应确定每一笔已置换不良贷款的清收责任人。

利率市场化下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论文 篇6

高汉祥

〔内容摘要〕 作者通过对六枝特区农村信用社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社及到目前为止存贷款等的增长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键词〕 农村 信用社 改革

〔作者简介〕 中国人民银行六盘水市中心支行货币信贷科副科长

六枝特区农村信用社是2002年国家确定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单位,自2003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五年来,取得了什么成效?还存在哪些不足?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最近对六枝特区农村信用社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1、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社

六枝特区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农村信用社有郎岱、木岗、新窑、中寨、岩脚、新场及龙场等七个社,他们覆盖了六枝特区17个乡镇、251个村、余40万人口。利率市场化改革实施后,改革社活期存款利率上浮15%,定期存款利率上浮18%,贷款利率上浮69%(当时未搞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社,可上浮50%;改革社允许,再上浮19%)。

六枝特区农信联社为适应下属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需要,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六枝特区农信联社,下辖有12个法人社、10个分社,加上本部共计23个机构,分布在六枝特区13个乡镇(很多乡镇无农村信用社及其它金融机构,金融服务靠住在别处的农村信用社覆盖,效果不好),业务主要覆盖六枝农村及城镇中小企业,其覆盖经营范围是全辖19个乡镇,394个行政村,农业人口为50.9万人,全辖总人口数为65万余人。

2、各利率市场化改革社改革前及到目前为止存贷款等的增长情况

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效

1、资本充足率明显提高,抗风险能力有了质的变化。经过三年多的改革,六枝联社资本充足率从改革前2002年末的-2.5%提高到2006年末6.45%,提高了8.95个百分点;股金余额从2002年末的378万元增到2006年末的2611万元,净增股金2233万元,整体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

2、法人治理结构明显改善

初步形成 “决策、经营、监督”三权分离、相互制衡、均衡约束的管理模式,法人治理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决策水平和管理能力明显提高。2003年6月30日取消了信用社一级法人资格,实现了统一法人的联社一级法人管理模式,在六盘水市率先实现了统一法人的联社一级法人管理方式,内部管理得到了强化,将竞争机制引入了工资分配和管理人员选拔中,分配制度、财务制度、人事制度等的改革都进一步深化,企业素质大大提升。

3、资产规模不断壮大,信贷支农能力进一步加大,支农服务功能有所增强。截至2006年末,六枝特区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63124万元,比2002年末上升48614万元,增长335.02%;市场份额为28.02%,比2002年末的14.38%上升13.64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54450万元,比2002年末上升39391万元,增长261.58%,市场份额为48.41%,比2002年末的27.56%上升20.85个百分点。

4、职工收入大幅上升。在补历史旧帐而开支巨大情况下,因营业收入增加明显,2002、2003、2004、2005、2006,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75万元、1579万元、2167万元、3227万元、4000万元,使职工收入与业绩挂钩而增长成为可能,2006年的职工月收入,已比改革前的2002年增长两倍多。

5、电子化水平显著提高,服务质量及设施明显改善,实现了业务操作微机化,存取款的全省通存通兑联社通过统一各营业场所内外布置、装修、员工着装,统一在营业场所设置便民设施,统一实施电子化、微机化等,使企业服务设施及质量明显改善,电子化水平显著提高,企业实现了全特区农村信用社的业务操作微机化,存取款全省通存通兑。企业形象明显提升,六枝农村信用社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已成为六枝名声最响、影响最大的金融机构,贷款。在农村信用社系统,也成为六盘水市及贵州省农村信用社改革一面旗帜,作为六盘水市农村信用社代表进入贵州省农村信用联社理事会,多次在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工作会上介绍经验。

6、高利贷受到明显抑制,民间借贷利率水平明显降低。在经济过热的严重影响下,经过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冲击,民间借贷利率水平仍明显降低,改革前一度猖獗的年利率水平50-60%的高利贷已基本绝迹,民间借贷利率水平也由过去的一般25-35%的年利率水平降到20-30%,借贷市场也明显缩小。

7、改革提高了金融机构和社会对利率市场化的认识水平和接受程度,为基层人民银行在推进利率改革和在管理利率市场化方面积累了经验,为利率市场化的继续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存在问题

1、改革效果不显著

由于试点社都基本上是位于无其它金融机构的边远农村地区,缺乏横向比较参照。但与辖区本系统未试点改革社比,则发展速度反而不如未试点改革社。在该地农村信用社业务份额占比,则因城区社发展远比位于边远农村地区的试点社迅速,而使试点社业务份额占比反呈下降情况。

改革前的2002年末,列入改革试点的农村社存款占全六枝农村信用社的48.13%,贷款占49.57%;到2006年末,进行试点改革的社存款占全六枝农村信用社的45.31%,贷款占40.62%,分别下降了2.82和8.95个百分点。

从农业贷款占比看,改革前的2002年末各项贷款中,农业贷款占比是95.9%;2006年末各项贷款中,农业贷款占比是75%。2006年末农业贷款占比,比改革前的2002年末下降27.94个百分点。信贷支农比例及对信贷支农重任度呈下降之势。

造成改革效果不显著的原因:

一是利率上浮水平过低,使改革效果不显著。

由于利率改革试点中,活期存款上浮15%,定期存款利率上浮18%,贷款利率上浮69%(未搞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社可上浮50%,改革社允许再上浮19%)。利率上浮水平过低,缺乏足够吸引力,使资金未因利率上浮而出现较明显的趋利流动,这从本系统未试点改革社存款增长速度明显快于试点改革社存款增长速度。二是试点社位于过于边远落后农村地区,使改革效果不显著。试点社都是位于边远落后农村地区的社,所处环境资金非常有限,能吸引资金少,外地的要流入则因交通不便等带来的成本,把上浮幅度过小增加的利益抵消,而不再有吸引力,影响了应有的资金筹集效果。

三是在资金筹集效果不显著的情况下,在资金供应不足的边远落后农村地区,贷款扩张能力自然受限,贷款利率改变对产业结构所起的调控作用也难以显现。

四是新政策的冲消。随后不久出台的允许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浮幅度远超出试点社所允许的范围,使试点社的优势丧失,冲消了试点社贷款利率上浮的改革优势。

2、选择区域过于狭窄

一是改革试点中,由于所选择试点区域都属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调,经济落后地区,使改革试点对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难以体现。

二是改革试点中,由于所选择试点区域都基本上无其它的金融机构(7个社中,只有一个社服务区域有农行一营业所),使改革试点对金融机构影响情况难以体现,其经验失去进一步指导利率改革借鉴意义。

3、管理僵化,使改革试点与不改革一样成事实上的固定利率制,影响改革效果

4、改革和随后的其它改革交织,影响了改革效果及效果的客观评价

一是试点改革不久,主管改革的人行就开始了银监分设改革。结果,一方面主管改革的人行忙于自身分家,无暇顾及此利率试点改革;另一方面,主管部门的货币信贷和农合,原属人行一家,在银监分设后分属两家,其互相配合不仅不如原属一家时,而且都还需一个适应期,管理落空,使得试点改革自不免要虎头蛇尾,效果大打折扣了。

二是试点改革与以成立省联社为特色的农村信用社改革交织,影响了改革效果及效果的客观评价。

以成立省联社为特色的农村信用社改革,首先就是从新分出成立的银监划走农村信用社行业管理职能,使新分出的银监管理农村信用社的部门,继续无暇顾及利率试点改革工作。其次,成立省联社后的农村信用社改革,是以省联社扮演商业银行总行角色的改革,以扮演几大国有商业银行抓大放小策略为特色的改革,以花较大代价迅猛扩张并抢占几大国有商业银行抓大放小后退出市场为特色的改革。结果,一方面是利率试点改革被这些改革冲淡,重要性下降,不再被重视,试点改革农村信用社抓此工作的力度大大降低,影响改革效果;另一方面,以花较大代价迅猛扩张并抢占几大国有商业银行抓大放小后退出市场等行为,使试点改革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工作被放到了次要位置,信贷支农重要性明显下降,本该因利率试点改革带来的信贷支农增大被弱化,本该因利率试点改革带来的利润明显增长被不惜代价迅猛扩张所冲消。六枝农村信用社2002、2003、2004、2005、2006,营业收入逐年上升,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75万元、1579万元、2167万元、3227万元、4000万元。但在营业收入如此上升情况下,由于补历史欠帐和新成立省联社为求统一、迅猛扩张及树形象、与政策要求对赢亏进行人为操作等,使新增开支巨大,造成营业收入大增情况下,盈利没有明显改善,甚至于下降,影响了改革效果的正确评价。六枝农村信用社2002年实现盈利111万元,2003年亏损717万元,2004年实现盈利120万元,2005年实现盈利100万元,2006年实现盈利180万元。

三是与人民银行的扩大农村信用社贷款上浮幅度的改革交织。试点改革不久,人民银行的扩大农村信用社贷款上浮幅度改革就开始了。而且,其贷款允许上浮的幅度,又远大于试点改革得到的贷款上浮幅度,使得试点改革社因此也只能执行新的贷款上浮幅度,使试点改革在贷款方面失去价值,仅剩存款一个方面而已,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意义。

5、试点改革单位工作积极性不高

在效果不显著情况下,试点改革单位可以通过申请扩大试点区域及扩大上浮范围的方式增强效果的。但是,一方面,由于试点改革不久,就发生了成立省联社改革所带来的改革单位负责人大变动情况,原单位负责人全部调出,使试点改革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因换负责人带来的被搁置问题,试点改革在试点改革单位因此陷于停顿。

另一方面,对试点改革负管理责任的单位,人行更因银监分设和成立省联社改革,而与农村信用社距离越来越远,管理落空,试点改革单位在管理上失去监督制约,使试点改革单位工作积极性低问题也就难于克服。

四、建议

1、扩大试点改革区域

把试点改革过于限制在资金稀少缺乏金融机构基本是独家经营的区域,无论从吸引资金以增强资金实力,还是观察因此带来的对金融机构竞争的影响,目的都难于达到。从调查情况看,一方面,扩大试点改革区域势在必行,否则改革就失去了意义;另一方面,扩大试点改革区域也切实可行。为使改革稳妥起见,应采取逐步扩大试点改革区域措施,来扩大试点改革区域,以获得良好的改革效果。试点改革区域扩大,可先扩大到接近城区的农村信用社;再扩大到城边直至城中心的农村信用社。在目前这种几大国有商业银行纷纷退出县域经济情况下,就是对其它金融机构出现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反响也不大。

2、加大改革力度,扩大上浮或下浮范围

加大改革力度,扩大上浮或下浮范围,不搞过于谨慎改革。既可使改革效果真正显著,也能获得有价值的管理经验。扩大上浮或下浮范围,将现允许的活期存款利率上浮15%,定期存款利率上浮18%,统一提高到25-30%。并将人行各级的审批权扩大,以避免过去的管理死板形同固定利率的情况再次出现。即实行,存款利率上浮超出30%,而在50%以内的,由改革的农村信用社所在地的人行县支行审批,并报其上级中支备案;超出50%而在70%以内的,由所在地的中支审批,并报其上级的省会中支或分行备案;超出70%的,由省会中支或分行审批的新方式。贷款利率则执行现行已基本是全面放假的统一规定。

3、授权试点改革单位一定幅度,允许他们在一定范围内自行调节

为增大试点改革灵活性,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试点改革。应允许实行改革的农村信用社有一定的利率上浮或下浮自主决定权,以合理及时调节利率水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试点改革。可允许实行改革的农村信用社,在存款利率上浮方面,可在30%以内有按实际情况随时自主决定上浮或下浮水平的决定权;

4、选择合适时机,力避干扰

为使试点改革真正发挥作用,在新的改革实施时,应选择合适的时机,而避开各种政策推出比较多的时期,以保证改革不受其它工作的影响而正常进行,也使其效果的评价易于进行。

5、加强对试点改革的管理

利率市场化下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论文 篇7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于从2015年10月24日起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这一举措意味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利率管制基本放开, 然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依靠高存贷利差盈利的模式将受到冲击,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 本文从国外已经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国家中寻找经验教训,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给出我国银行业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如何降低利率风险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二、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实证分析

度量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方法通常有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法、久期分析法和V A R法。

利率敏感性缺口法由于其简单易懂, 便于操作, 并且假设条件少, 对数据的要求低, 因此在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中被广泛应用。本文也应用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法对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进行衡量。

由于2012~2015年的我国利率一直处于下调阶段, 下面将应用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法对2012~2015年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进行度量, 实证数据是由具有代表性的八家上市商业银行年报整理所得, 其中大型商业银行四家分别为: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 中小型商业银行四家分别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平安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同时将分短期 (一年期以内) , 中长期 (一年期以上) 和总量三个指标对利率敏感性缺口进行分析计算, 具体结果见表1。

从短期来看, 在2012~2015年利率下降阶段, 除了中国银行和民生银行外的其余六家商业银行的利率敏感性缺口均为负值, 符合利率敏感性缺口法的要求, 利率的下调有利于这些银行增加收益, 然而中国银行和民生银行短期缺口及缺口率均为正值, 利率下降可能给其带来损失。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短期资产负债的管理。

从中长期来看, 除了浦发银行和招商银行外的其余六家商业银行的中长期利率敏感性缺口及其缺口率都为正值, 说明这些商业银行的长期资产负债管理还不合理, 对于2012~2015年的连续降息还处于不适应期。同时民生银行和平安银行虽然缺口为正, 但在缺口绝对值方面还是远低于大型商业银行, 说明这些中小商业银行的中长期利率风险相对大型商业银行还比较低。

从总量来看, 八家商业银行的总缺口均为正值, 这主要是由于短期缺口和长期缺口相互抵消得到的。所以这八家商业银行不能因其正的总量缺口而放松对利率风险的防范, 应进一步加强利率风险管理水平注意利率波动可能对其造成的损失。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文的实证研究发现大型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将面临更大的利率风险, 中小商业银行虽然在利率风险管理方面虽然更为灵活, 但是由于受时滞效应等因素的影响, 在利率下降阶段的利率风险依然不容忽视。鉴于上述现象, 本文将结合大型商业银行与中小银行各自的特点主要从加强我国银行业自身利率风险管理水平方面给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水平的建议。

(一) 加强我国银行业自身利率风险管理水平

长期的利率管制使我国商业银行没有认识到利率波动可能给其带来的风险, 导致商业银行在面对利率风险冲击时防范手段过于单一, 随着利率市场改革的推进, 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逐步丰富其利率风险管理方法, 在利率敏感性缺口法的基础上, 结合更为有效的持久期分析方法和V a R模型分析方法对其利率风险进行度量和防范。

(二) 差异化发展

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差异化发展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然结果。对于大型商业银行来说, 应该依托广泛的网点分布和齐全的业务品种多争取大型项目。然而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说, 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则是业务发展转型的首选,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化, 民营中小企业的数量必定大幅增加, 这些中小企业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将会更加多元化和差异化, 如果能够把握这些有利的条件, 同时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 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成为中小银行发展壮大的一个不可多得的机遇。

参考文献

[1]罗纳德·I.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上海:三联出版社, 1988.

[2]黄金老《金融自由化与金融脆弱性》[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1.

[3]]陈天奇.试论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影响[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1) .

[4]刘胜, 谢赤.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初探[J].湖南大学学报, 1998 (12) .

利率市场化下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论文 篇8

关键词: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分析;防范

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的波动而导致其净利息收入或市场价值偏离预期值的不确定性。自1952年至70年代末, 我国人民币利率始终是管制利率。但管制利率并不等于利率的永恒不变,当政府调整利率政策时,依然存在利率风险的可能。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利率风险。2008年下半年3个多月时间,央行已经连续5次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因而有必要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及其管理问题。

一、防范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作用与必要性

商业银行风险是指银行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由于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商业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偏差,从而有蒙受经济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的机会和可能性。

1.防范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作用

《商业银行法》第31 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存款利率上下限,确定存款利率,并予以公告。”这样就会造成利率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市场的供求变化, 利率的变化使得商业银行在筹集资金时所付出的报酬, 以及在運用资金时所得到的收益不相同, 于是商业银行不得不面临利率风险。首先是存贷款利差不断缩小。在利率市场化的过渡时期,银行业因为激烈的竞争而导致存贷利差缩小。具体表现是:贷款利率大幅下降、银行筹资成本增加。因此,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总体上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水平下降将难以避免。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有很大比重,普遍在70%以上,利差缩小无疑将对银行赢利造成严重影响。其次是当前国家为鼓励投资,刺激国内经济增长,人为地压低利率,形成“金融抑制”。

2.防范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加强利率风险管理的迫切主要体现在:(1)外部环境的变化。从经营环境来看,近年来,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运用利率工具进行宏观调控的日益频繁,商业银行经营的利率环境波动性加大,利率风险更加凸现。从监管环境来看,巴塞尔委员会和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要求不断加强。(2)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状况。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呈现出以下特点:资产长期化趋势加剧,负债中定期存款比重降低,存款活期化趋势加剧。这种资产负债结构为利率风险的来源。加之净利息收入仍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更加大了利率风险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二、防范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措施

1.利率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越来越暴露在利率风险之中,传统的利率管理模式己不适应银行经营管理的需要,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建立一套新的利率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来进行利率风险管理。一个完整、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组织系统需要由以下责任部门和相关的支持部门、业务部门构成,每个部门和组织都具有明确的风险管理责任。

2.完善适应利率市场化要求的资金定价机制

资金的定价对外是银行与客户商定借贷资金价格的行为, 对内是对资产运作风险和预期收益的控制性活动, 要使商业银行的经营高效率、低风险, 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要求, 就必须建立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资金定价机制。金融产品定价主要是确定金融产品的利率水平、变动规则及违约责任, 也就是确定是采用固定利率还是浮动利率, 但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定价过程中基本上没有考虑到利率风险问题。目前, 我国商业银行尚未建立起完善的金融产品定价机制, 基本上没有设立专职的金融产品定价部门, 容易造成各种风险。因此, 要督促商业银行尽快完善金融产品定价机制, 加强对金融产品定价问题的研究, 设立并强化专职的金融产品定价部门。

3.科学预测人民币利率走势

有效的利率风险控制必须建立在对利率走势的正确判断上。而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利率波动受市场影响,银行管理者对利率风险的判断有更多的依据和基础。而我国商业银行关于利率预测的工作还刚刚起步。要科学预测利率走势,必须系统地掌握利率预测理论和方法,借鉴西方先进利率预测模型,结合我国的利率形成机制,创造出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预测模型。利率预测的主要内容包括利率变动方向,利率变动水平,利率周期转折的时间点等。同时,商业银行也要随时关注央行政策举措,及时捕捉政策信号,准确预测政策走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减少政策性风险。

4.完善利率风险的内部控制制度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 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 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1)设立专门的利率风险管理部门。目前,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管理职能部门基本上是资金财务部门, 主要负责中国人民银行利率政策文件的转发及解释等工作。但从总体上来说,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管理部门的设置和人员的配备尚无法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需要。鉴于金融产品定价和利率风险管理的内在联系, 我国商业银行要将金融产品定价和利率风险管理的职能集中由同一部门管理-利率风险管理部, 并加强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 如董事会负责制定利率风险管理政策, 统计部门负责提供资产负债剩余期限等数据, 研究部门负责宏观经济、金融市场利率的走势预测等等。(2)建立利率风险管理的监督反馈机制。建立利率风险管理的监督和反馈机制, 对风险管理政策的执行进行及时、定期、规范的评估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建立与之配套的、科学高效的信息系统, 通过其反馈功能将获得的信息与部门正加紧制定“放贷人条例”和相关的管理规定。此举意在保障有资金者的放贷权利, 是对其财富使用权的尊重。

5.完善利率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

(1)完善国内金融市场的建设。首先

要进一步发展证券市场,丰富发行品种,调整证券的期限结构使其逐步合理化。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资产证券化的二级流通市场,使证券市场为商

业银行风险管理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同时要大力培育金融衍生

市场。金融监管部门要积极引导金融衍生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为银行运用利率风险管理技术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2)提高利率市场化的透明度。一旦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利率水平就将由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来决定,此时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产品的价格就会各不相同。因此要通过建立公正、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来确保金融机构信息披露的真实性;要加强对利率的调控和监管,规范金融机构的利率行为,提高市场利率的透明度,正确引导金融机构和其他社会公众对市场利率的理性判断;要强化金融机构利率风险意识,提高利率风险管理水平。

总之,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强利率风险的度量和管理,在科学进行利率风险分析的基础上,依据银行可承受的利率风险总额,并将其按产品、部门进行分解,由各部门、机构分别承担各自风险限额的控制进行管理。否则,利率风险管理方方面面只能是空谈。

参考文献:

[1] 冯宗宪,郭建伟.银行利率定价原理和方法[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8

[2] 李焰.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及管理研究[J].财贸经济,2000(9):43-44

[3] 黄金老.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控制[J].经济研究,2001(1):68-72

[4] 石彬.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现状分析[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6:104-105

[5] 张国梁.中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分析与防范[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6(4):121-123.

上一篇:执行庭工作总结下一篇:电力系统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