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五项常见结果分析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乙肝五项常见结果分析(精选4篇)

乙肝五项常见结果分析 篇1

五项指标出现在化验单上时,可以表现为如下几种形式,其意义各不相同,须认真识别。[1]

一、乙肝小三阳,即乙肝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同时阳性,这是乙肝病毒“大三阳”转变后的形式过去一直认为乙肝小三阳预示患者的传染性已显著或相对降低,病毒复制程度已降低或明显缓解。但是近年发现不少乙肝小三阳患者,老是肝功异常,同时伴有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阳性,病情迁延不愈,经统计表明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患者乙肝小三阳检出率依次增加,表明乙肝“小三阳”不一定预后就好,这是乙肝病毒变异所致。临床上不可忽视,这种情况仍需进行治疗。识别乙肝小三阳是好是坏的标准是:如果肝功能始终正常,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为阴性,说明是好现象;如果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为阳性,肝功能异常,则为坏现象。

二、乙肝小二阳,即乙肝表面抗原、核心抗体同时阳性,这种形式的临床意义和乙肝小三阳基本一致,小三阳和小二阳有时可以互变。

三、乙肝大三阳,即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同时阳性。这是乙肝病毒完整存在的经典和规范模式,e抗原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强。此时检查肝功能,如果转氨酶升高,或做肝穿刺检查,证实炎症存在,表示肝炎呈发病状态,必须治疗,可以使用抗病毒和恢复肝功治疗。

四、单纯表面抗体阳性,表面抗体是对乙肝病毒免疫和保护性抗体,是中和性抗体,打乙肝疫苗的目的就是让它产生,一些人即使没有打疫苗,也会在感染病毒后,主动产生表面抗体,这肯定是一件好事。血清中乙肝肝炎表面抗体滴度越高,保护力越强,持续时间也越长(3~5年以上)。再次感染乙肝病毒后,乙肝表面抗体可在2周内滴度明显升高。但也有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而又发生乙型肝炎者,这种情况可能为不同亚型感染。90%以上接受乙肝疫苗注射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可转阳。极少数情况下表面抗原和抗体均为阳性,常见于不同亚型的乙肝病毒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血液中的乙肝表面抗体常不能处理表面抗原;或是感染了s基因发生了变异的乙肝病毒。

五、单纯核心抗体阳性,它是乙肝核心抗原的总抗体,阳性时表示乙肝既往感染或现症感染,区别的标准是进一步检查核心抗体的两种分型:核心抗体IgM和IgG。高滴度的异性肝炎核心抗体IgM是急性或近期感染的重要指标,在慢性肝炎炎症活动期也可呈阳性,标志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传染性。核心抗体IgG可持续存在数年至数十年,是既往受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表示现在已没有什么问题了。

乙肝五项常见结果分析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单位行乙肝五项检测患者120例,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20~75岁,平均40.8±11.2岁。

1.2 检验材料和方法

检验材料[3]:乙肝五项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诊断试剂盒(潍坊三维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方法:所有患者清晨空腹静脉采血10mL,每份血液平分为5份,分别置于5支试管,其中一份行抗凝处理,一份不做抗凝处理,其余作标记,放入37℃水浴箱中分别静置20min、40min、60min;所有标本3000r/min离心10min,乙肝五项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五项,观察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以频数(f)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静置水浴20min后阳性23份(19.17%),静置水浴40min后阳性11份(9.17%),静置水浴60min后未见阳性;抗凝血清阳性62份(51.67%),不抗凝血清阳性31份(25.83%),抗凝血清明显高于不抗凝血清(P<0.05)。

3 讨论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是患者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证据,能直观反应其是否存在感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具有极高的敏感度,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检测方法。在酶联免疫吸附检验过程中,检验标本收集、处理、洗板、显色、比色及结果解读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影响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研究表明,水浴静置时间越长,乙肝五项阳性检出率越低,甚至无阳性结果,提示标本静置水浴时间影响乙肝五项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的乙肝五项结果。相关资料表明[4],血液静置水浴时间越长,对离心血清中过氧化物酶细胞成分及纤维蛋白含量的影响越大,这些成分附于酶标反应孔形成非特异性吸附酶,导致检测结果假阳性。此外,抗凝血清乙肝五项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不抗凝血清(P<0.05),提示血清状态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的乙肝五项检测结果。因此,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五项需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范,避免影响检测结果。

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五项结果的常见影响因素。方法:120例行乙肝五项检测患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结果:静置水浴20min后阳性23份(19.17%),静置水浴40min后阳性11份(9.17%),静置水浴60min后未见阳性:抗凝血清阳性62份(51.67%),不抗凝血清阳性31份(25.83%),抗凝血清明显高于不抗凝血清(P<0.05)。结论:血清静置水浴时间及血清状态都会影响乙肝五项检测结果。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法,乙肝五项,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臧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五项结果常见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15(24):124-125.

[2]苏咸玉.乙肝五项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果常见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23(22):1-2.

[3]许丽枫,张效林,申勇智.影响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五项质量的因素及其质控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2(14):140.

乙肝五项常见结果分析 篇3

[关键词] 乙肝病毒;乙肝五项

[中图分类号] R512.62;R446.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5-130-02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是通过母婴、性接触及血液进行传播的较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它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近年来,我国的乙肝发病率明显升高,约有1.2亿人口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的临床症状呈多样性,传播途径较广泛,检测乙肝五项标志物是临床治疗的重要诊断依据[1]。由于乙肝患者部分由急性转为慢性感染后,再由慢性进一步恶化,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所以对乙肝的预防与治疗成为了人们不容忽略的问题。现对笔者所在医院300例乙肝患者进行乙肝五项标志物检验并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8月乙肝患者300例,其中男210例,女90例,年龄15~78岁,平均(35.0±5.9)岁。

1.2 方法

空腹采取静脉血4~5 mL,及时分离血清,采用ELISA方法进行检测乙肝五项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试剂由沈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操作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

1.3 判定标准

HBV-DNA定量标准<1.00×103 cps/mL为阴性,>1.00×103 cps/mL为阳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乙肝五项指标的8种感染模式

300例患者中,除去乙肝五项指标全阴(175例)与单项抗-HBs阳性(人工免疫结果,62例),其他阳性样本共63例,总检出率为21%。单项抗-HBs阳性者62例,检出率为20.67%,单项HBsAg阳性19例,检出率为6.33%,HBsAg阳性总例数为49例,占总例数的16.33%,单项HBsAg阳性例数与HBsAg阳性总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59,P<0.05)。见表1。

2.2 乙肝感染者的年龄分布

300例患者年龄15~78岁,30~39岁组所占比例最高

为34.00%,<20岁组和≥60岁组所占比例比较低分别为5.33%和2.00%。30~39岁组与<20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687,P<0.05),30~39岁组与20~29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24,P<0.05),30~39岁组与40~49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59,P<0.05),30~39岁组与50~59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17, P<0.05),30~39岁组与≥60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482,P<0.05)。见表2。

3 讨论

乙肝是专一的嗜肝病毒,它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严重传染病之一,乙肝病毒携带者广泛分布于我国,人群感染率极高。目前检测乙肝的血清指标主要的就是检测乙肝五项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急性乙肝病毒感染,血清中会出现HBsAg、HBeAg、抗-HBc,HBeAg消失以后,抗-HBe、抗-HBc随之出现。病毒复制的指标是HBeAg阳性,乙肝病毒在人体内复制能力最高的是大三阳,传染性极强,在慢性活动性乙肝和急性活动性乙肝中比较常见。慢性乙肝患者HBsAg阳性长期连续出现多年甚至终身出现。一般在患者的恢复期会出现抗乙肝病毒,乙肝疫苗注射过的人,抗-HBs阳性也可能出现。乙肝病毒感染后最早出现的是抗-HBc,作为乙肝病毒标志性抗体,抗-HBc是唯一能检测早期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标志物[2]。HBeAg消失后会出现抗-HBe,无临床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也会出现抗-HBe,但抗-HBe依然存在传染性。在乙肝患者机体开始出现免疫或处于恢复期时,抗-HBs、抗-HBe、抗-HBc可能发生多种联合出现在血清中。乙肝五项之间不存在直接相关性,可能发生多种联合[3]。根据数据显示,乙肝病毒在人体内复制能力最弱的是小三阳,并有较弱的传染性,甚至是病毒感染恢复的指标,但不代表乙肝患者痊愈。

由表2可见,乙肝感染者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所占比例最高的是30~39岁组,占34.00%,其次是50~59岁组,所占比例为28.33%,<20岁组所占比例最低占2.00%,其次是≥60岁组,所占比例为5.33%。30~39岁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

由表1可见,300例乙肝患者中大三阳(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 阳性)占0.67%,小三阳(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 阳性)占2.33%,300例患者中,除去乙肝五项指标全阴(175例)与单项抗-HBs阳性(62例),其他阳性样本共63例,总检出率为21%。单项抗-HBs阳性者62例,检出率为20.67%,说明部分人已经对乙肝产生了免疫功能。单项HBsAg阳性19例,检出率为6.33%,HBsAg阳性总例数为49例,占总例数的16.33%,单项HBsAg阳性例数与HBsAg阳性总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检测乙肝五项与检测单项表面抗原相比,更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检测乙肝五项可判断乙肝表面是否存在抗原,并可判断乙肝病毒在体内是处于活动区还是恢复区,对乙肝的诊断和临床应用有很高的意义。大三阳与小三阳共9例,占3.00%,说明传染源多样性切频繁活动,在人群中易传播,所以要采取预防感染的措施,进行乙肝疫苗注射。总之,乙肝五项是检测乙肝患者的重要标志物。

[参考文献]

[1] 李甲芬,张静,马希祥. 156份血标本乙肝五项指标定量与定性检测结果分析[J]. 山东医药,2010,54(51):83-84.

[2] 吴海燕. 乙肝五项与HBV-DNA检测结果比对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11(19):178.

[3] 刘北陆,栾建兵,杜红丽. 医保参保人员19129例乙肝五项结果调查[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11(4):245-246.

[4] 臧勇.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五项结果常见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4):130-131.

乙肝五项常见结果分析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收集2011年8月25日-2011年9月15日, 在我院体检的561例年龄在2~7岁儿童的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物检测。

1.2 检测方法

(1) 取材:空腹抽取肘静脉血3~5ml置免疫离心机, 离心5min, 采用其血清进行检测。 (2) 方法:使用Tecan 150/8全自动酶免分析仪, 该仪器从加样、孵育、加试剂、洗涤、酶标读值和结果处理等一机体全自动进行, 避免了手工操作中的交叉感染、操作误差等, 灵敏度高, 结果准确。检测方法和结果判读严格按照试剂要求进行参数设定, 室内质控良好。所用试剂为英科新创 (厦门) 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乙肝五项试剂盒, 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2 结果

561例2~7岁儿童乙肝五项检测结果见表1。乙肝病毒感染3例, 感染率0.53%, 感染模式均为“大三阳” (HBsAg、HBeAg、抗-HBc 三项阳性) , 单项乙肝病毒e抗原 (HBeAg) 阳性1例, 占0.17%,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抗-HBs)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 HBc) 两项阳性10例, 占1.78%, 单项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抗-HBs) 阳性174例, 占31.02%, 单项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 HBc) 阳性9例, 占1.60%, 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物全部阴性364例, 占64.88%。

3 讨论

3.1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 (HBV) 引起的一种世界性传染性疾病。HBV属嗜肝DNA病毒, 感染乙肝病毒不仅会引起急性肝炎, 还可能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性传播。

3.2 2~7岁儿童乙肝感染率 (0.53%) 明显降低, 主要原因是加强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接种, 对乙肝防护意识的增强。

3.3 2010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显示:在2006年的调查中, 我国1~59岁一般人群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携带率7.18%, 在5岁以下儿童中, 为0.96%。我国自1992年开始对全部出生婴儿实行乙肝疫苗接种。德令哈市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计划管理后, 由于乙肝疫苗有效地阻断了乙肝病毒的传播, 同时加强对HBV感染的孕妇进行筛查、管理和监测, 并对新生儿及时进行免疫预防, HBsAg阳性率明显降低。通过乙肝五项实验调查, 抗-HBs阳性率31.02%, 对HBV有免疫力, 见于乙型肝炎康复及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者。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物全部阴性率64.88%, 这些儿童对乙肝疫苗接种后无抗-HBs免疫应答。分析:跟接种乙肝疫苗的接种剂量、接种时间、个体免疫功能等有关, 可督促这些儿童进行乙肝疫苗再次接种。剂量建议为5μg或10μg重组酵母或10μgCHO乙型肝炎疫苗。

3.4 本次调查3例儿童感染乙肝病毒 (感染模式均为“大三阳”) , 分析:2~7岁儿童感染乙肝病毒的主要原因是母婴垂直传播, 其次考虑家庭生活传染。1例HBeAg阳性, 分析可能是非典型急性感染或HBsAg滴度低而呈阴性, 或在操作中呈假阴性。10例抗-HBs 和 抗-HBc两项阳性, 分析可能是接种了乙肝疫苗后或是乙肝病毒感染后已康复, 并有免疫力。9例单项抗-HBc阳性, 总抗体主要是抗-HBc-IgG, 若接触过HBV, 可持续存在多年。

3.5 2~7岁儿童免疫力低, 应开展多种形式乙肝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加强儿童乙肝疫苗的接种, 提高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

摘要:目的: (1) 了解2~7岁儿童乙肝病毒 (HBV) 感染率及感染模式。 (2) 通过实验检测了解2~7岁儿童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方法:用Tecan 150/8全自动酶免分析仪, 采用ELISA实验方法, 检测乙肝五项血清学标志物。结果:通过检测结果分析, 乙肝病毒感染率0.53%, 乙肝表面抗体 (抗-HBS) 阳性率31.02%。结论:2~7岁儿童乙肝感染率降低,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抗-HBS阳性率低, 无抗-HBS阳性的儿童比例较大, 应加强乙肝疫苗的接种。

关键词:儿童,乙肝五项,感染率,疫苗接种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M〕.2010.

上一篇:浅谈广告对生活的影响下一篇:接待员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