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教学方法

2024-07-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全科医学教学方法(推荐8篇)

全科医学教学方法 篇1

日前,来自台湾大学的梁继权教授给复旦大学全科医学系的全体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教学课: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训练之门诊教学。他强调了门诊医学教学对全科医师培养的重要性,并结合案例和台大医院家庭医学科的经验阐述了门诊教学的实施方式。在授课中,梁教授和在座的听者进行了良好的互动,气氛热烈。

1910年Flexner完成了美国医学教育调查与建议报告,仿德国教学模式以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为标准确定了医学教育模式,如教学课程标准化、制定入学条件、建立医学院附设医院制度、强调分科教学与医院床边教学等。直到现在,医学教育的观念、以及从这些观念衍生的政策和方法,仍然受到Flexner报告的严重影响,认为医学最好应该在医院的病房学习。然而,医疗服务大部分发生在社区或医院门诊,住院病人约只占5%,但医学训练却集中在医院的病房。

医学教育缺乏门诊训练存在诸多弊端,比如:无法认识疾病的全貌、难以将医学知识加以整合运用、门诊常遇到的问题并非在病房所学习的经验可以处理、缺乏预防医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以病房的经验处理门诊问题常导致不当的医疗花费等。因此,美国家庭医学教师协会曾建议改革住院医师的培训,如减少住院医师的医院训练量、住院医师应学习将门诊作为临床试验场以学习组织与运作方法、以及应给予住院医师社区导向基层医疗训练等。

在现实的临床工作及教学中,门诊教学存在很多困难,如有较大的时间压力、需兼顾照顾病人和学生、需要有教学热忱的医师投入教学工作等。因此,现今住院医师培训仍然重病房而轻门诊,认为病房中病情严重的个案才是好的学习教材。并且,基于人力财务上的考虑,门诊的医疗服务远多于医学教学。而目前的医疗服务环境也不利于门诊教学的进行,因为门诊医师必须在短时间处理大量病人,这使得教师难以兼顾教学;还有门诊教学的困难以及教师缺乏门诊教学训练,这都是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改变的原因。

全科医生的工作重心在基层和社区。因此,为弥补病房医学教育的不足,重视门诊教学是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的重要环节。

门诊医学训练的特点是医师既必须关注病人的问题,又要同时满足病人与学生的需要,因此对老师有很大的困难和压力。

门诊教学课程的设计,要做好各方面准备:

1.教学环境的准备:设立足够的独立的看诊空间、良好的观察设施等,使得学生能更好融入医疗集团。

2.病人的准备:让病人了解住院医师训练之必要,明白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在照顾病人的责任与分工,了解病人的权利与安全不受影响,及提供诱因等。

3.学生的准备:知识与技能的准备、自我学习态度、向病人学习、主动参与与发问、要求教师给予回馈。

4.教师准备:了解门诊教学技巧,了解学生的需要,安排较充足的时间,适当的心理调试;

5.门诊人员的准备:了解门诊训练对医师养成的重要性,接受住院医师成为门诊医疗团队的一员,让住院医师了解门诊作业流程与提供训练协助,及提供适当的回馈等。

门诊教学流程包括: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制定学习目标;设立独立处理的规范;病人照顾责任的划分;重点问题,给予简要的回馈;重新总结修正学习目标;追踪学生学习情况等。

在门诊教学中,教师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他们需要依学生能力提供适当的学习经验、问重点问题来探索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要以学生为中心而非教师为中心、努力改变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提供适时的回馈以及足够而合适的案例供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和能力;而非单纯传授知识。

课后,梁教授和在座的学员进行了非常好的互动、讨论。一些学员会提出住院医师训练的计划和方案,而后其他学员担当“顾问”,就方案的设计、可行性等问题提出质疑或建议。

台湾大学的门诊医学教学模式为我系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提供了良好借鉴。

全科医学教学方法 篇2

1 全科医学的内含及研究意义

全科医学是临床二级学科, 其覆盖了包含临床、康复、预防、人文等专业, 主要研究各类器官和疾病, 授课的对象主要面向护理、药学、医学等专业的学生。全科医学关注个人和家庭健康护理, 这也使全科医学成为目前最受社会关注、发展也最快的医学学科。

全科医学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 但近十年来在我国各地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各类医学院校也陆续开设《全科医学概论》课程, 有些甚至开设全科医学专业方向, 以满足社会对全科医学的需求, 但目前全科医学的发展现状还没有一套完善的教学体系, 教学制度和教学方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革, 才能培养学生全面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从而加快全科医生的人才培养, 满足社会对全科医生的大力需求。本文主要依据全科医学的学习对象和课程特征, 探讨了《全科医学概论》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索, 能够为《全科医学概论》课程提供有效的创新方法和研究实践。

2《全科医学概论》教学探讨

2.1 病例讨论与角色扮演相结合

医学教育中, 病例讨论一直应用较为广泛, 效果远比仅按教材讲解要好, 特别是对全科医学来说, 涉及范围广, 以常见病、典型病例作为辅助教学的方式, 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处理现实情况和病例的知识应用[1]。讲解病例的同时, 也可以结合角色扮演的形式, 让学生身临其境, 主动参与其中, 并让学生在角色中学会处理如何应对患者的各项常见问题。例如,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 一部分学生根据实际病例, 扮演患者, 一部分学生扮演医生, “医生”可通过“患者”的描述和症状的分析, 诊断病情并予以处方, 然后老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 并将“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 对“医生”的处方进行详细的讲解, 以便让学生更深刻的掌握课程内容。同时, 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 也可以通过“患者”与“医生”的沟通练习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 提高“全科医生以人为本”的理念, 运用角色扮演与病理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不但可以使学生在较为轻松的氛围中强化学习内容, 同时也使学生了解全科医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要求和工作的基本模式, 大大加强了全科医学概论的教学效率。

2.2 结合全科医学发展阶段,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结合全科医学发展阶段和对全科医学的需要,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重点加强基础专业知识的教学, 打好全科医学的专业基础, 注重培养学生对常见病、保健等问题的掌握, 特别是康复医学、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等方面的能力和专业知识, 因为全科医学的服务范围以社区为主, 服务对象主要是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的社区群众, 因此教学内容重点应落在社区群众的集中需求;另外, 对于提高学员心理素质、抗压能力的教学内容应有所增加, 社区医疗服务应注重服务两字, 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不可少, 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 提高全科医学的服务意识, 使患者更加配合治疗, 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咨询、诊断, 从而发挥全科医学的作用与意义[2]。

2.3 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实用性

多媒体技术以其实用性好, 空间感强、学生参与度高的特点, 一直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各个领域, 它可以为全科医学概论的教学提供较好的技术支持。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 选择不同的多媒体课件, 可以通过影像、视频的形式, 使枯燥、抽象的学习内容可以更生动, 文字变为图片、动画或者视频, 可以更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眼前, 学生通过视觉、听觉接受课程内容, 印象也更为深刻, 另外, 多媒体教学能够更有效的调动学生积极性, 例如用多媒体形式播放典型案例, 学生更愿意发挥想象, 将个人假设其中, 思考如何解决视频中的问题, 因此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互动, 有助于提高全科医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2.4 开发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在各类学科的教学中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可, 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入到全科医学概论的教学中, 同样会有很好的效果, 教师可在课程开始阶段就课程的重点提出相应的问题, 例如, 如何理解以人为本的健康照顾?可在讲授第三章内容时提出,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边思考边在课堂上获取答案,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 要积极引导学生, 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同时, 教师也可在课堂中针对课程内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将课程内容编写成典型案例, 让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知识积累和查阅资料、以及书本中的内容, 做出诊断和处理方案, 教师结合课本中的教学内容, 为学生分析和解答案例中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对全科医学的理论有了深入和全面的掌握, 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在课堂中得以提高[3]。

2.5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习

全科医学与专科医学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其服务的范围以社区为主, 以预防疾病和健康护理为主要方向, 因此, 全科医学的学科特点和教育理念对全科医学概论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仅靠课堂上的讲授, 无法满足学科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因此鼓励学生参与实习, 在实践中掌握专业知识, 启发学生的兴趣, 不但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的质量, 更能促进学生热爱全科医生职业, 以此作为将来的职业选择。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周围的社区服务中心参观学习, 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内容和全科医生的工作职责, 熟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环境, 同时, 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进行社区医疗治疗与指导工作, 让学生将课本中所学内容有效地融入到实践中来, 这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式, 能够发挥学生的创新性和学习主动性, 并能够深刻理解全科医学的服务理念[4]。

2.6 把社区健康教育宣传纳入全科医学教学

把社区健康教育宣传作为全科医学概论教学中的一个教学方式, 对于全科医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健康生活的关注逐渐增多, 社区医疗宣传也成为为社区群众提供卫生服务的渠道和方式之一。教师可定期组织学生在社区举办健康知识普及和宣传活动, 将全科医学概论的内容分章节布置给学生, 让学生组成小组分别到社区进行健康保健知识宣传,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宣传的方式, 例如开设小型健康知识宣讲、印发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手册等多种形式和手段, 既可以扩大社区卫生服务的范围, 增强群众的参与度, 群众在得以灌输健康知识的同时, 会就所关心的个人健康问题向学生们咨询, 通过与社区群众的互动, 可以让学生从时间过程中了解社区医疗服务中群众较为集中的需求, 在学以致用的同时强化了自身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

目前, 全科医学在我国医学教育中越来越凸显重要的比重, 对全科医生的需求将急剧增大, 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 应该继续完善《全科医学概论》教学模式, 提高全科医学教学水平, 从而培养更加全面的全科医学人才, 满足社会对全科医生的迫切需求。

摘要:《全科医学概论》作为全科医学学科的基础教材, 广泛应用于全科医学理论的教学中, 本文根据全科医学的特点和理念, 探索《全科医学概论》的有效教学方式, 希望对提高全科医学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全科医学,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赵淑英, 赵琳琳, 牟劲松.全科医学的教学与改革探讨[J].长沙医学院学报, 2011, 6 (15) :13-15.

[2]吴书志.全科医学概论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视界, 2012, 9 (27) :122.

[3]陆培永.关于全科医学教育和实践的探讨[J].延边医学, 2012, 35 (5) :35-36.

全科医学教学方法 篇3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目前我国教学活动中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对话练习等方式在特定情景中的应用,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1]。通过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在全科医学概论教学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情景模拟对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原则、常见健康问题的全科医学处理等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认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全科思维,对全科医疗的服务模式有更深层次的体会,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角色情感,为将来成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亟需的全科医学人才奠定基础。

一 全科医学概论教学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的重要性

1 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显著提升

在全科医学概论中包含了大量的全科医学基本方法和常见健康问题的全科医学处理等理论内容,对于转变学生的全科思维、增强学生对全科医疗和全科医生的认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但是,由于大部分的教学内容都以理论为主,学生理解和记忆的难度都较大,枯燥、抽象的理论很容易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将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可以将书面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图像、音频、视频等不同的表达方式,而且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对话练习、角色扮演等方式为学生呈现具体的角色体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为了在课堂上适应教师的节奏,学生必须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针对情景模拟的内容进行资料收集,这个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通过参与情景模拟,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临床实践的思维和能力[3]。

2 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方向的灌输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课堂学习效果也受到影响。在全科医学概论教学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消除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可以为学生的思维拓展提供更多的空间[4-5]。通过参与情景模拟,学生可以体验医生、患者等不同的角色,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也从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地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自身的薄弱之处,可以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

全科医学概论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为了使情景模拟教学法得到有效开展,教师必须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对于情景模拟的过程要进行设计和组织,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对课堂节奏进行把握,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学习,整个过程都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教师本身也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达到更好的情景模拟效果。总之,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应用,既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又能实现教师教学能力的增长,实现了真正的教学相长。

二 全科医学概论教学中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1 准备阶段

情景模拟教学法的有效运用,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模拟情景的设定,包括选择合适的案例信息、模拟过程的设置等;同时还需要对学生在参与情景模拟过程中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考虑,并且做好足够的准备以解答学生的问题和疑问;另外,要为学生布置一些关于情景模拟的角色信息收集的准备工作,使学生对案例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保证情景模拟过程的顺利。其次,要对选择的模拟案例是否科学、合理进行判断,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对案例的趣味性、科学性、角色扮演的可行性进行评价,确保情景模拟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学生积极配合。

比如,为了使学生了解作为全科医生如何以家庭为背景开展家庭访视工作,我们选择一个血糖控制不理想的糖尿病的中年女性为案例。通过家访了解其家庭状况、查明心理社会问题的症结、明确不遵医嘱的原因等,通过调动家庭资源改善血糖水平、促使病情稳定,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在全科医学概论的课堂上,我们以此为背景,邀请同学扮演患者本人、患者丈夫、儿女、医生、护士等不同的角色,我们模拟了一次全科医生和全科护士的入户家访工作,上述人员都是参与此次家访的成员。家庭访视的核心内容就是如何帮助患者本人正确认识糖尿病,合理控制血糖,并且帮助她加强锻炼、控制饮食、调整心态,配合治疗。

2 实施过程

根据我们的教学内容设置、情景模拟的情形,以及所需要的人员配置,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分组。每个小组中选出一名组长,再由不同的学生扮演患者本人、患者丈夫、患者儿子、患者女儿、全科医生和全科护士,针对不同的扮演角色制定不同的理论和行为方案。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分组的过程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针对不同的学生在知识掌握水平、表演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权衡,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定位,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也有利于保证情景模拟的过程可以顺利展开。完成分组后,由组长对小组内的角色划分和模拟方案进行简单地阐述,然后分组进行讨论和总结。当学生在模拟的过程中,扮演患者本人的同学可以提出自己对糖尿病的认识,以及自己的顾虑和担忧;扮演患者家属的同学则可以表示出对患者的支持和鼓励;扮演全科医生和护士的同学则需要从专业的角度对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和诊治情况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消除他们的顾虑,使他们积极地配合医生治疗,并且做好日常保健,严格控制血糖,可以显著地提高生活质量。当小组内一轮模拟完成后,可以由小组成员互相调换自己的角色,使每个学生都可以体会不同的角色心理,也可以掌握关键的知识点,这对于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及沟通能力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endprint

3 总结和点评

角色表演结束后,教师应对表演效果给予点评。首先应对表演中的可取之处进行当众表扬并请旁观学生借鉴,比如“刚才这种提问方式能较好地从侧面了解患者家庭成员对疾病的认识”,等等,这样可以增强表演学生的自信心;在指出表演中的不足之处时,应提出正面的、建设性的意见,切忌当众批评,而是要鼓励其在将来的实践中表现得更好。

三 全科医学概论教学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的体会

本次在我校临床专业学生的全科医学概论课程中大胆尝试情景模拟式教学法,得到了学生的热烈回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最后讨论点评中,学生们争相发言,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集中状态,所以传统课堂教学中单方向的知识灌输方式,无法让学生始终保持高度集中,因此对教学效果必然会产生影响[6]。所以我们考虑将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到全科医学概论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情景模拟,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使处在疲劳状态的大脑活跃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这将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另外,通过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运用,发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显著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的是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通过情景模拟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对于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全科医学概论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全科医生临床实践有更多的体会和认识,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为全科医学概论的教学活动开展提供更多理论参考,促进全科医学概论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马维红,李琦,李燕云.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思考[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4):225-226.

[2]马维红,李琦.全科医学教育的现状与我校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探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4,25(4):4-7.

[3]刘文波,刘楠.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教学法的构建与实施——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4(2):68-71.

[4]马维红,李琦,杨丽莎,龙静,黄兆胜.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全科医学概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25):2787-2789.

[5]杜娟,路孝琴,郭爱民,赵亚利,王慧丽.角色扮演法在全科医学概论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2, 10(9) :1476-1477.

全科医学教学方法 篇4

2010年3月,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建设规划》,规划中指出:到2020年通过多种途径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基本满足小病在基层的人才资源要求。这对目前高校医学教育来说,既是一个契机,又是一个挑战。高等医学教育如何培养出一批合格的全科医生,就成为目前教学改革的重点。

而实践教学在整个医学教育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无论一个医学生的理论知识学得如何精湛,如果实践能力较差,是无法成为一名好医生的。而过去的医学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多是以疾病为中心进行的,这与全科医学的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完全不同,因而如何培养全科医学生的实践技能,使其毕业后成为一个合格的全科医生就更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了。

我院自获批为卫生部专科医师(全科医学科)培训试点基地、重庆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以来,积极承担起重庆市全科医师的培训任务,在理论教学和临床、社区培训方面有较大的优势。自2008年起招收临床医学(全科方向)本科生,于2010年始先后承担有重庆市全科医生骨干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等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等。同时,在培训过程中,支持和帮助全市28家单位的全科医学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学能力提升,为今后重庆市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工作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一、我院临床医学(全科方向)学生实践教学现状

1.全科医学的教学设备投入不足

我院自成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以来,不断加大了硬件设施地投入。目前,占地400余平方米的中心实验室已正式投入使用,是渝西地区规模最大、实验设备最为齐全、先进的医学科研实验室,2011年成为永川区医学实验中心,并与重庆文理学院联合成立重医永川医院-重庆文理学院微纳米技术与转化医学联合实验室。目前来讲,硬件设施比较完善,但是我们也注意到,我院投入重点主要是为搞研究所用的实验室,主要用于本院课题组成员及在读研究生使用,在全科医学生的本科教学中使用频率较少,专门用于教学的实验室投入不足。

2.教学内容、实验内容等与岗位要求有部分差距

全科医学教育在我国的起步相对较晚,目前高校全科医学生的教学内容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我院的全科医学教育也是采用四年在校理论学习,最后一年临床实习的教学模式,在校学习期间,主要为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关实验也多是为了验证理论知识。而对于社区工作所需要的相关实验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较少,学生在校学习四年后,实际操作技能普遍较差,很多全科医学学生,在实习阶段一边重新学习实践基础知识,一边进行临床实习和操作,导致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缓慢,实践学习效果较差。并且许多学生感觉全科医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太多,临床中容易忘记。医院实习的科室均为专科为主,没有全科医生的角色体验。

3.实践教学师资以医院的临床教师为主,缺乏专业的全科医学教师,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参差不齐

我院的全科医学生实践教学的师资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本院相关科室的临床医生,二是全科社区基地的教师。相比较而言,本院的临床带教教师的学历以及水平较高,在理论和科研等方面占有优势,但是他们大都是传统的临床专业,多数人对全科医学缺乏必要的了解,不能用全科医学的思维指导学生,因而不利于全科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而全科社区基地的带教教师虽然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但是普遍存在着学历较低,对全科医学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和学习,同时也缺乏相关带教经验。

4.社区实践基地建设不够完善,临床实习面临的问题多

(1)社区实践基地建设不完善,学生多数时间仍然在综合性医院进行实习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一个重要过程,而对于全科医学生来说,到社区实践基地去实习也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过程,然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全科医学生在最后一年实习期间,大多数时间和其他临床医学生一样在综合性医院进行科室轮转,而只是有少数时间是到社区进行实践,这就使很多全科医学生掌握的实践技能与工作需要不相符。

(2)学生本身观念未转变,也影响了临床实习阶段的实践技能训练效果

调查中我们还注意到,很多全科医学生当初报告本专业的时候,是看到国家对于全科医生的相关政策优越,但是经过学习,在最后一年面临工作选择时,却发现与理想有一定差距,很多全科医学生仍然希望到大城市、大医院去工作,其中很多人为了换专业选择考研;也有学生到处找关系希望到综合性医院的专科工作;甚至部分学生放弃医学,选择报考公务员或到药企工作,等等,这些都必然影响到全科医学生的实习效果,不利于实践技能的掌握。

二、提升全科医学生实践教学效果的策略

1.加大前期思想教育,提高全科医学生思想认识

全科医学概论 篇5

《全科医学概论》是为所有医学生开设全科医学课程的理想教材,认真学习《全科医学概论》,有利于医学生树立整体医学概念,掌握系统整体性的思维方式,促进医学模式的转变,提高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该书是全科医学转型教育系列教材中的核心教材,认真学习和掌握本书的内容,是基层医生转变医学观念、思维方式和服务模式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基层医生的基本素质和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该书也可用于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训练和乡村医生的培训,同时,也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理想参考书。

第一章 总论(杨秉辉)

掌握:全科医学的定义与基本概念 全科医师的定义 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与特点 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全别及联系 在我国发展全科医学的基础与必要性

熟悉:全科医学的历史与发展 我国基层保健的基础 我国全科医学事业的发展前景 了解:医学的发展 全球全科医学发展的现状

第二章 以问题为目标的健康照顾(潘志刚)

掌握:定义 以问题为目标的处理原则 全科医师的优势 熟悉:以问题为目标的哲学思考

第三章 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祝善珠)

掌握:定义 生物社会医学模式 全科医师应诊的主要任务 问诊的方式 医患交流 熟悉:生物医学模式 慢性病的管理与病人功能状态的评估 了解:健康信念模型

第四章 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照顾(邹健)

掌握:家庭的定义 结构 功能 家庭生活周期 家庭保健的原则 熟悉:家庭对健康的影响 家庭资源 家庭保健计划 了解:家庭生活事件 家庭保健服务项目

第五章 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照顾(寿涓)

掌握:社区的概念 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照顾的定义、要素、实施 社区诊断定义内容 社区诊断与个体诊断的比较

熟悉:社区环境与健康 社区健康照顾团队 了解:社区诊断的资料来源

第六章 以预防为先导的健康照顾(江孙芳)

掌握:三级预防的原则与策略 全科医师的预防医学优势、观念、途径 社区疾病监测 健康危险因素评估 健康促进

熟悉:社区环境卫生指导 营养与食品卫生指导 心理行为指导 疾病监测 了解:预防医学二次革命 预防接种与计划免疫 自我保健

第七章 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江孙芳)

掌握:健康档案的基本内容 SOAP 的内容 家系图 健康档案建立的原则 熟悉:建立健康档案的目的 社区健康档案 了解:健康档案管理 计算机管理

第八章 全科医学中的医患关系与沟通(邹健)掌握:医患关系的定义、模式 沟通的技巧 熟悉:医患关系的决定因素 沟通的评估 了解: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沟通的重要性

第九章 全科医疗质量与资源管理(阮美娟)掌握:定义与特点 全面质量管理 管理制度

熟悉:全科医疗质量的要素 质量管理的内容 评价指标 了解:全科医疗资源

第十章 全科医学教育(邹健)

掌握: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项目 教育资源 目标和原则

熟悉:面临的挑战 继续教育 教学方法 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 了解:医学生的教育 实施要点 教育评估

第十一章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王建萍)掌握:常见危险因素 三级预防 职责 熟悉:流行病学特征 病人教育

了解:社区管理及家庭保健 康复医疗 周期性健康检查 第十二章 恶性肿瘤的全科医学处理(周月明)掌握:三级预防 康复医疗中的作用 熟悉:肿瘤诊疗中全科医师的职责 了解:肿瘤流行病学方面的工作

第十三章 呼吸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张渊)

掌握:常见危险因素 诊断与鉴别诊断 转诊与住院的标准 熟悉:流行病学特征 三级预防 康复 了解:随访和复查

第十四章 糖尿病的全科医学处理(江孙芳)掌握:三级预防 职责 熟悉:健康教育 康复指导

了解:流行病学特征 危险因素

第十五章 特殊人群的健康照顾(周月明)掌握:妇女保健 儿童保健 老年保健 熟悉:重点人群保健 了解:老年人健康评估

第十六章 社区急症的全科医学处理(施文娟)

掌握:社区常见急症 现场急救原则 心肺复苏 转诊的指征 运送方法 熟悉:休克、外伤出血、清创、洗胃 防范和健康教育 了解:基本装备及训练

全科医学心得 篇6

在没接触全科医学之前,我对全科医学的印象就是全科医生就是一些从专科学校出来的没有多少临床经验就入职的人,甚至我还对全科医生这一群体有着一点偏见,觉得他们就跟赤脚医生差不多,好一点的全科医生可能就是那些本科学历然后毕业后就被分配到穷乡僻壤响应国家的号召的人,然后会看一些基本的疾病,在我眼里,全科医生跟那些大医院里坐诊的医生根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可是这些臆测都在从我这学期开始接触全科医学而烟消云散了,这次的苏坡卫生服务中心之行更让我刷新了对全科医学这一概念的认识。

首先,纠正错误应从全科医学这一概念开始,什么是全科医学?全科医学就是一个面向个体、家庭与社区,整合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医学心理学、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医学专业学科,是一个临床二级学科,其专业领域涉及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与全科医学相对应的是全科医生,又叫家庭医师,家庭医师顾名思义强调的更多的是对家庭以及家庭里的个人的医疗服务,那么这种医疗服务是一种什么样的服务呢,全科医疗强调的是对服务对象的“长期负责式照顾”,这种持续性的医疗服务意味着其关注中心是服务对象这个整体的人,而非仅仅是其所患的病,并对其长期健康负有管理责任,只要全科医生与服务对象建立了某种契约关系,就应随时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对其主观和客观的、短期与长期的各种卫生需求作出及时评价和反应。

而对全科医学的进一步了解是在参观了苏坡卫生服务中心之后,在去之前就已经知道这个卫生服务中心在全国也小有名气,是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是我们学校的全科社区实习基地,同时此次之行也让我认识到了确实全科医学在我国的发展不是那么平衡,只能说正在走向完善。因为我曾经在我的家乡泸州的一所市里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见习过,当时我接触的我家当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苏坡卫生服务中心确实存在很大的差异,首先从规模上来说就小得多,而且在泸州的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主要以中医、中西医结合为主,然后内科就包含了整个住院部分,而苏坡卫生服务中心让我惊讶的是科室覆盖面积之广,犬伤门诊、戒烟门诊、内科门诊、外科门诊、发热腹泻门诊、健康促进门诊,分科之细,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里面的儿保、妇保、慢性病管理,这让我很惊讶,因为我没想到这样一个基础社区医院里会有这种项目,而且还很全面,就妇保来说,只要是户口在苏坡卫生服务中心的管辖范围之内,这里就有义务负责到底,哪怕人是身在国外,带教老师告诉我们社区里的每一个孕妇从怀孕开始,就可以免费建卡、免费发放叶酸、医生亲自接生、直到产后免费上门访视,距离不是问题,因为工作人员主要通过电话访问建立起与孕妇之间的信任,每天重复着一样的工作,不仅枯燥乏味,而且繁琐沉重,有的时候还会遇到家属的质疑甚至收到报警投诉,但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极其耐心地询问,讲解,带教老师用她的微笑告诉我们坚持才能取得社区老百姓的信任,才能把全科作得更好。而儿保最有特色的就是预防接种了,当然还涉及到0-1岁神经运动检查、发育筛查、视力筛查、听力筛查、儿童骨密度检查、早教、气质量表、水疗等,不得不说,儿科保健各个房间都布置得非常温馨,儿科的张医生告诉我们她从事临床已经十年了,对儿科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才来到全科医生这个岗位,虽然平时没有临床那么辛苦,但还是有一定风险的。她同时也告诉我们这里的医生和护士都经过严格的培训,医生的资历都很高,护士起码要有3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这就推翻了我之前对全科医生的臆测,原来全科医生不仅不是所谓的赤脚医生,相反,还是有着高学历、多经验的专业知识人才,百姓们可以放心找他们看病,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全科医生更可以综合多方面知识作出疾病的判断。说到老年患者,这就不得不提一下苏坡卫生服务中心的慢性病管理,主要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全面呵护并享受若干减免政策,主要针对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18种疾病的特殊门诊管理,这其中更吸引我们的是它的门诊统筹社保报销(凭城居卡),什么是门诊统筹呢?简单地说,它是医疗保险待遇的一种形式,就是将参保人员的普通门诊费用纳入报销,由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共同负担普通门诊费用,支付范围有基本诊疗项目和基本药物两大类。诊疗项目包括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大便常规检查、血糖测定、尿糖测定、胸片、心电图、黑白B超、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输液、皮试、洗胃、清创缝合、导尿,共计15项,基本药物的支付范围为符合成都市城乡居民统筹药品目录内的药品。这样一来,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宣传,将会有更多的居民享受到这一优惠,居民会越来越体会到社区医院也有很大的优点,也会越来越依赖社区,信任社区医院,这也是全科医学在实践中的意义所在。

全科医学教学方法 篇7

关键词:全科医学,医学教育,教学改革

近年来, 看病贵、看病难是中国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医疗卫生的发展不能够适应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 与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状况密切相关, 农村和城市社区仍然缺医少药。为此, 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并做出了“加快发展全科医学, 培养全科医师”的决策。卫生部在当前形势下即时出台了《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的指导性意见, 指出“在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新时期, 发展全科医学教育, 培养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全科医师等有关专业卫生技术和治理人员, 是改革卫生服务体系,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需要;是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需要;是改革医学教育, 适应卫生工作发展的需要。”特别强调了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要意义[1]。

全科医学又称家庭医学, 它是在西方通科医生长期实践逐渐演化而来的、具有独特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知识和技能体系[2]。1969年, 美国家庭医疗委员会的成立, 标志着全科医学学科的诞生。1984年, 美国家庭医疗委员会将家庭医学定义为:一种整合生物医学、行为医学及社会科学的专科, 其知识和技能的核心源于传统的开业医师和以家庭为范围的独特领域, 而不是以病人的年龄、性别或器官系统的疾病来分科。1993年11月,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 标志着我国全科医学学科的诞生。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我国学者将全科医学定义为:一个面向社区和家庭, 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临床二级专业学科;其范围涵盖了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种健康问题/疾病[3,4,5]。全科医学的概念主旨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 并将个体健康和群体健康照顾融为一体。全科医学的产生与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和死因谱的变化、医学模式的转变密切相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群的预期寿命不断增加, 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逐渐进入老龄社会,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当今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同时, 疾病谱和死因谱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慢性退行性疾病以教育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的疾病逐渐成为影响健康的主要疾病。由于以上这些原因, 全科医学学科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如在英国, 全科医师人数占医生总数近50%;美国平均每人每年看病2.59次, 其中0.83次是找家庭医生, 占1/3[6]。随着时代的发展, 全科医学在我国也逐渐得到重视, 特别是近年来医疗卫生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以基层和社区为基础的全科医学模式成为今后我国卫生事业改革的主要方向, 然而, 我们目前的医学教育模式仍然没有发生根本的转变。

目前, 广州医科大学包括眼科学在内的各专业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都基本沿袭了过去多年来的“精英教育”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 过于注重基本理论、内容多而全、理论与实践脱节以及存在培养的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等缺点。在新形势下, 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 即时进行教学改革, 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实用性高素质新型医学人才。

1 方法

1.1 方案部署和实施计划

制定目标:通过对广州市社区及农村医学人才的现状调查, 制订出适应社区医学人才培养的眼科学教学培养计划, 确定课程体系改革内容和改革目标。

阶段实施:对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改革目标分阶段进行, 尤其是课程体系有机组合和社区医疗实践教学相结合。

局部试点:选择部分班级先试点开展, 在成功的基础上逐步开展, 选择条件较好的社区实习基地进行实践和建设。

稳步推进:用两年左右时间, 逐步开展。通过各种评价指标体系和社会反馈, 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知识应用和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改变情况。

1.2 课程教学实验的实施方案

实施对象及分组:广州医学院本科3年级预防医学班32人为全科医学模式培养组, 按教学改革设计方案施行新的方法教学;选取同年级临床医学本科班学生约198人为传统教学组进行对照, 按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施教。

全科医学模式下教学大纲的修订: (1) 以眼科学为试点课程进行新的课程设置:理论课:改变以前大课讲授以眼部解剖、生理以及病理生理等基础知识介绍为重点的授课方式, 增加临床常见病、眼与全身病以及眼科急症等方面的内容。实验课:增加眼科检查法、眼科急症处理等内容。 (2) 教学安排和时间分配:总学时维持36学时不变, 压缩理论课时间, 增加实验课和见习课时间, 使理论教学和实践课比例为1∶1。

考核评估:学习结束后分教改组和传统组进行考核评估。理论知识考核:主要通过书面笔试进行。操作能力考查:现场抽考指定项目。综合能力和实战能力考核:选定典型病例 (3个以上) 现场进行诊病, 并提出治疗方案。考查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分析总结:对比分析两组的考核结果, 比较教学改革组和传统教学组学生理论水平、操作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差异, 总结教学改革的成果。

2 结果

两个组230位学生参加了这次研究, 32位实验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 由于所学内容像眼科急诊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疾病, 比较贴近实际生活, 有较强的实用性, 学生普遍感兴趣。考核评估结果, 理论考试, 全科医学模式组平均81.3分, 传统教学模式组平均82.6分;操作能力考评, 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全科医学组平均93.5分, 传统组平均78.6分;综合应用能力考核, 全科医学组平均89.4, 传统组平均76.1, 前者明显优于后者, 总成绩全科医学组显著领先于传统教学组。

3 讨论

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是学院体现办学思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新途径。学院的办学思想包含了面向基层的内容,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下得去、用得上”。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具有“面向基层”鲜明特色的办学方向。全科医学教育所培养的全科医师是基本医疗服务的承担者, 其服务的对象主要在社区、在基层, 这与我们的办学特色高度符合。随着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深入,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要更多的全科医师。开展全科医学教育, 为学院实现办学思想、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新的途径。高等医学院校特别是地方院校应以此为契机, 与时俱进, 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 直到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方面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教学改革工作, 使教学合乎于社会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全面实现学院办学思想、人才培养目标, 充分体现“面向基层”的办学特色[7]。

目前作者所在院校包括眼科学在内的各专业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都基本沿袭了过去多年来的“精英教育”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 过于注重基本理论、内容多而全、理论与实践脱节以及存在培养的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等缺点。在新形势下, 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 即时进行教学改革, 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实用性高素质新型医学人才[8]。

根据目前国家大力推广全科医学教育的社会背景, 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进行临床医学的课程改革, 先深入社会基层调查, 了解社会需求情况, 经过总体的部署和有针对性的目标设计, 对临床眼科学课程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探索, 主要对理论课的内容以及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等方面进行了调整, 并对课程的考核评价进行必要的补充。经过课程改革实践可以看出, 学生的理论基础并未削弱, 而实际操作能力大大加强, 学习的主动性也增强了, 达到了教学改革的预期目标。

总之, 全科医学教育是未来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全面推进还需要整体的布局和循序渐进的过程[9]。临床眼科学仅仅是临床医学中的一个小的科目, 全面的教学改革还需要其他许多课程的同步跟进和配合, 这样才能到达整个教学改革的目标, 不过眼科学课程改革探索的成功, 可以为其他课程提供很好的帮助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孟群, 解江林, 吴沛新, 等.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现状与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 2006, 9 (3) :175-176.

[2]梁万年.全科医学概论 (第二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1-35.

[3]杨华, 祝善珠.中英美全科医学运行模式的比较[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6, 4 (3) :177.

[4]余海.全科医学的产生、发展及其启迪[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3, 1 (1) :3-5.

[5]祝丽玲, 张艺濛, 王佐卿, 等.国外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医院管理, 2012, 32 (3) :69-70.

[6]胡丹, 江洪涛.借鉴国外全科医学教育经验, 推进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发展[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2, 32 (1) :154-157.

[7]迟宓宓.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全科医学, 2003, 6 (5) :383-385.

[8]孙荣国, 李宁秀, 陈大义, 等.我国医学生全科医学规范化教育调查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 2008, 35 (14) :2676-2678.

全科医学的蹒跚20年 篇8

“为促进学科发展和学系建设,经2011年5月9日医学部第11次部务办公会讨论,决定成立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学系。”5月11日上午,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宪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学系成立大会上如此宣告。这个致力于创造世界一流医学教育事业的高等医学院校,已经开始以系的规格组建全科医学学科。

自从首都医科大学1989年成立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到现在,全科医学的概念引进中国大陆已经有20多年了,然而进展并不如意。在5月11日上午举行的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学系成立大会上,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于鲁明就认为“全科医生现在非常模糊”,在他看来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包括:全科医生应该培养到什么程度,哪些是全科医生应该承担的,全科医生该在哪个岗位参加工作,等等。现年50岁的于鲁明已在卫生系统工作了20多年,他对全科医生定位的困惑,正是全科医学曲折发展的真实写照。

不过,全科医学的理念已经广为接受,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学系的成立就打破了“北医不做全科医学”的成见。“我们现在认识到(全科医学)确实不是一个高低贵贱的区别,而是一个分工,是专科分工里面另外一个重要的专科。”在5月11日上午的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学系成立仪式上,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表示,“我们不是只定位于所谓的精英教育。”

此种转变并非易事,与会者皆称“意义重大”。而全科医生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也已启动20多年,眼下各地纷纷提出要探索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和双向转诊。这期间,全科医学走过了怎样的20年?

通科医生,家庭医生,全科医生

“全科医生的名字是从香港来的,我们跟着香港走。”62岁的首都医科大学教授顾湲是最早将全科医学引进大陆的学者,她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所谓全科医生就是能够代表医生的原始状态,生活在老百姓中间,他是老百姓的一分子,并在别人有病痛的时候,能够帮助别人。”

这种能够从事多种医疗服务的医生,被英国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Lancet)称之为general practitioner,即通科医生,简称为GP。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又相继成立了通科医生的全国性组织。美国与加拿大,则希望通科医生能以一个新的面貌出现于公众的视野之中,遂将通科医生更名为“家庭医生”(family physician)。1969年,美国成立了全美家庭医学学会(ABFP),并成为美国医学会的第20个专业委员会,全科医学学科正式建立。

地理位置优越而且医生收入特别高的香港,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优秀医生来此开业,因而竞争非常激烈。顾湲说,这些来开业的通科医生大都是在大学毕业后训练了7年的医生,水平很高,当时香港人想,既然英国不改GP的名称,香港也不能改,那就把中文名称翻译得更好听一些,改成“全科医生”了,“这意思是只要病人需要我们都做,我们不做医院做的事情,那些高精尖的我们不做。”顾湲说。

1986年起,香港全科医学院的李仲贤和时任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主席的拉惹古玛(Rajakumar)等人,先后访问北京并介绍全科医学,顾湲一路陪同。“他们觉得世界卫生组织推进的基层医疗发源地是中国,是受了中国合作医疗和赤脚医生启发,但是中国后来反而落后了,这样国外的同行觉得很遗憾,所以他们希望把这个专业学科引进到中国,而且认为对20世纪后半叶21世纪的人口谱系更合适。”回忆起当初引进全科概念时,顾湲承认当时医学界的大部分人和行政领导人并不认可,“觉得太超前了,国外的家庭医生是很贵的,只有富人才请得起家庭医生,他们认为30年之后再说吧,我们的GDP还那么落后。”

不过,来京推广全科医学的人们最终在首都医科大学遇到了知音,1989年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培训中心成立,并于当年11月在WONCA支持下举办了北京第一届全科医学国际会议。

1993年11月,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标志着我国全科医学学科的诞生。

家庭医生是方向

1997年香港回归后,香港全科医学院更名为香港家庭医学院。“当时我们被问到改不改名,我们说不改名。”顾湲解释说:“一个原因是政府刚刚接受全科的概念马上改名不太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也还没有做到家庭医生的高度,家庭医生真的是能够陪着家人走到底,能够给全家人做守门人的,保险业都得认可,我们还没有走到那一步。”

然而,顾湲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全科”这个概念很容易引起误解,全科医生不是万金油,而是要能够解决很多问题,要在临床之外还得根据需要做预防、康复、社会、心理,“这个概念比‘全科要宽得多,所以我想这个名字早晚都得改。”

在顾湲以及当年一起投身于全科医学的人们看来,家庭医生的档次非常高,要求非常严格。比如,他们要学习刻苦并且终生不断地接受教育,每隔五六年就得重新考试,要跟上医学发展做合格的守门人,要能真正跟专科医生平起平坐,对各个专科都要懂,能够回答居民的各种问题,还得在需要的时候知道往哪里的专科转诊,还要能够监督别人的服务。

曾经在文革时期做过赤脚医生的顾湲相信,老百姓永远都需要这种贴近的服务。引进全科医学概念后,她和同事们利用一切机会普及全科理念,还做了许多试点。“我们每周有4天在下面,结果两三年之内我们培养的那些试点都火得不得了。”顾湲说:“那些试点的医生收入很快提高,他们特别高兴、特别愿意学习,我也很欣慰,给老百姓做了好事也给医护人员做了好事。”全科医疗和全科医学教育的试点,到1996年时已经在20多个省市地区相继开启,部分省市还分别成立了全科医学分会。

来自学界和基层的努力,终于在1997年获得中央层面的支持,这一年,中央政府提出“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一系列政策和文件相继出台。2009年3月17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通过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学,解决老龄化社会带来的严峻的中国老年人口的保健和医护照顾问题。

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了《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明确要在“到2020年,通过多种途径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逐步形成一支数量适宜、质量较高、结构合理、适应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需要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

“30万其实还是远远不够。”在引进全科医学20多年后,顾湲对全科医学的发展并不满意,她认为现在的政策并没有充分调动全科医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对病人进行从生到死的家庭医生式的管理,也难以吸引更多的从业者,“也许五六年之后,随着医疗保险的推进,就能够真正下来一批高素质的主治医一级的医生,他们很容易把自己转变成家庭医生。”★

美国的家庭医学(全科医学)

1969年2月8日,美国医学专业委员会和美国医学会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家庭医学为一个主要的资格证书委员会, 以此为标志,家庭医学在美国正式被确认为一个专业。

在此前10年,美国的不少医学院及社区中心设立了家庭和社区医学系。在美国家庭医生协会成立10年后,他们共颁发了2.8万张毕业证书。到上世纪80年代, 全美国136所医学院中83%以上设有家庭医学系,全美有317所医院作为家庭医师进修基地。医学生毕业后有21%选择并接受了家庭医疗住院医师训练。现在,家庭医学已成为美国第二大的医学分支。

美国家庭医学委员会是一个民间组织, 像其他所有的医学专业委员会一样, 其目的是组织专业考试以考评从业者在家庭医学这个领域的专业能力, 并根据考试成绩颁发专业资格证书。作为标准, 一个家庭医师应该经过3 年标准化的家庭医学实习后,掌握标准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由ABFP认证的医师被称为“有资格证书的医师”。

按照美国家庭医学委员会(ABFP)的解释,家庭医学是对个人和家庭提供持续性和综合性卫生保健的医学专业。它整合了生物医学、临床医学和心理行为科学等多个专业, 其范围涵盖了所有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 以及各种疾病。

同一件事物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有不同的名称。全科医生、全科医疗和全科医学这些名称在一些欧洲国家被认可, 这是因为这些名称可以清楚地与当地的专科医生、专科医疗区分。而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之所以称全科医生为家庭医生、全科医学为家庭医学, 则是强调其不仅对患者本人,而且还要对患者家庭负责。1991年,世界家庭医学会组织称,全科医生一词与家庭医生完全同义, 只是顾及欧洲国家的习惯而使用“全科”的概念, 同时也由于在这些欧洲发达国家解决环境卫生、传染病防治等社会共同性的问题已获成效, 医疗卫生保健已经明显转为以身心健康和个人、家庭及社区保健为中心的卫生服务。

上一篇:艺术教育经验汇报下一篇:小班语言:小青蛙捉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