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程序

2025-01-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vb程序(通用8篇)

vb程序 篇1

{ 编者按:在前几期编程乐园中,我们一同学习了一些关于VB编程的基本概念和语法规则。但离开实例学习编程,无疑是枯燥无味、事倍功半的,所以我们在此推出“看实例,学编程”栏目,邀请富有经验的PFans介绍他们的典型实例,希望对PFans的编程之旅有所帮助。

我们都知道,在进入Windows操作系统时会出现一个登录对话框,要求用户输入密码后才能进入Windows。我们用VB也可以编写这样的登录窗口,其具体方法如下:

界面设计:

打开“VB6.0”,出现“新建工程”对话框,选择“标准EXE”单击“打开”即可新建一个工程。新建一个工程后,VB自动生成了一个窗体,其默认的名称是Form1,且显示的标题也是Form1,显然与我们要编写的程序不符。我们可以更改这些设置,方法是:点击Form1窗体,在右边的属性窗口中(如图1)的“名称”后输入“Denglu”(在后面讲的Denglu就是指的这个窗体),在“Caption”后输入“登录窗口”。窗体设置好后,我们便可以将控件放置到这个窗体中去了。

“登录窗口”中主要用到的是TextBox(文本框)控件,该控件主要是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文字并显示出来。在该程序中我们便可以使用TextBox控件接收用户输入的信息来判断是否是合法的用户。另外,我们还将用到Label(标签)控件及CommandButton(命令按钮)控件。Label控件用来显示“用户名”及“密码”标题;CommandButton控件用来设计“确定”及“取消”按钮。下面我们将这些控件放置到窗体中:在工具箱中选择“Label”控件(如图2),在窗体中拖动鼠标直到一定的大小,然后在属性窗口中的“Caption”属性后为输入“用户名”,然后在其下方再拖动一个Label控件,将Caption的值改为“密码:”;在工具箱中选择“TextBox”控件(如图3),在“用户名”后拖动一个TextBox控件,用同样的方法在“密码:”后拖动一个TextBox控件,然后在“属性窗口”中将Text的值改为空(即删除默认的Text1),为了不显示出用户输入的密码,我们将第二个TextBox控件的PasswordChar属性设置为*(如图5),这样在用户输入密码时显示的就是*了;在工具箱中选择“CommandButton”控件(如图4),将其拖动到窗体的下方(一共两个),分别设置其Caption属性为“确定”和“取消”。调整好这些控件的位置(如图6)后即可完成界面的设计,

程序代码:

该程序的主要目的是要判断输入的用户名是否合法,所以我们首先编写判断用户名的程序代码。双击“确定”按钮,添加如下的程序代码:(黑体部分为系统自动生成的代码,楷体为注释)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判断是否输入了用户名

If Text1.Text=″″ Then ′如果Text1为空,即没有输入用户

MsgBox ″请输入用户名!″,vbOKOnly+vbCritical,″错误″

Exit Sub ′退出这个过程

Else ′如果输入了用户名

If Text1.Text=″软件世界″ And Text2.Text=″12345″ Then ′如果输入的用户名是″软件世界″且密码为″12345″

MsgBox ″你是合法用户,欢迎进入!″,vbOKOnly+vbInformation,″欢迎进入″

Else ′如果不是″软件世界″或密码不是″12345″

MsgBox ″用户名或密码错误!″,vbOKOnly+vbCritical,″错误″

Text1.Text=″″

Text2.Text=″″ ′清空Text1及Text2控件中的文本内容,让用户重新输入

End If

End If

End Sub

在这一段代码中,我们使用了If…Then…Else…End If。这是一个条件判断语句,If Text1.Text=″″ Then这句代码则是判断Text1是否为空,如果为空,这个条件就成立,则执行Then后的语句,如果Text1不为空,则这个条件不成立,程序将会跳到Else处,执行Else后的语句。

程序测试:

现在我们可以单击“F5”键来运行这个程序,看看其运行效果。直接单击“确定”按钮,将会弹出一个对话框(如图7);在“用户名”后输入“软件世界”,“密码:”后输入“12345”,再单击“确定”按钮,此时便会出现一个“欢迎进行”的信息框(如图8)。怎么样,一个属于自己的“登录窗口”就制作好了。

但这个程序目前还只能判断在程序中已设置好了的用户名及密码,没有灵活性,你可以发挥你的聪明才智,使其能够判断多个合法的用户及密码。如果你有什么疑问,欢迎写信与我交流,我的E-mail地址是:vber@21cn.com。

(重庆 杜伟)}

vb程序 篇2

1 学生学习方法探讨

1.1 明确VB的基本特点

Visual Basic是有微软公司推出的一套完整的Windows系统软件开发工具,可以用于开发Windows环境下的各类应用程序,是一种可视化、真正面向对象、采用事件驱动的结构化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具有灵活方便和易于扩充,开发的程序实用性强等特点,被公认为是编程效率最高的一种编程方法。VB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具有独立编程的能力。

1.2 学好基础,认真思考

在以前的教学中,通常的做法是:一上课就首先告诉学生语句的格式是什么,它有什么功能,在程序中如何使用它,然后就是举例做练习。但是通过调查了解到其效果并不好,学习任何一门语言都要先打好基础,然后理清思路,尤其编写程序,单单学会一些语法的使用,然后用这些语法编出一些小程序,甚至可以实现某些功能,这仅仅是学会了基本语法的简单使用,实质学习编程最重要的建立编程的思路,也就是说通过更多的认真思考来提高自己编写程序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以及提高编写程序的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编程水平提高。

1.3 注重实践练习

学习任何一门程序语言几乎都要在实践、分析、观察、比较和总结中去不断积累经验,从而掌握编程思想,程序设计课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不是听会的,也不是看会的,而是练会的,编程的初期学习阶段就要经常自己动手设计一些程序,例如学习VB时候就要先在窗体上添加一个控件,一定要通过该控件做一些实践练习,深刻理解对象、事件、方法的概念,从而细心观察和分析该控件有哪些事件和方法,然后仔细研究该控件有哪些属性,这是非常重要也是必须要掌握的,通过修改该控件的属性值,明白各个属性的作用是干什么的,比如大多数控件都有的Enable属性,该属性的值设为false时表示窗体运行的时候该控件时不可用的,属性值设为true时表示窗体运行时该控件是可用的,先从常用的控件属性开始学起,通过不断的练习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学过去,然后学习第二个控件就显得容易多了,你就会有一种得心应手的感觉,因为他们有好多共同的属性,即使碰见一个陌生的控件,它应该怎么用,大概有什么功能,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它,你已经心里有数了,完全可以达到举一反三、逐类旁通的效果,这样你就会觉的VB真是简单易学,容易理解,界面设计还是可视化的,这样通过后续的继续实践练习,我相信你一定能把VB学的很出色。

1.4 借签别人设计的好程序

程序设计入门阶段要经常自己动手抄写或编写一些小程序,亲自动手进行程序设计是创造性思维应用的体现,是培养逻辑思维的好方法,因此一定要多动手编写程序,而且要从小程序开发开始,逐渐提高写程序的能力,除此之外多看别人设计好的程序代码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教材上的例题程序,在读懂别人程序后,要善于认真思考这个程序为什么这么设计,编者当时是怎么想的,能不能将程序修改后使得语句更简练,或者可以通过修改增加更多的功能,这样则可以学到别人优秀的东西,从而提高自身编程水平。

1.5 保持心态、持之以恒

学习要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自信、自强,并有一定能把程序设计学好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上课学生来说,比如课前预习,认真听课并适当做些笔记,课后要认真上机练习消化所学内容,完成作业。VB程序设计的入门学习并不难,但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因为程序设计思想就在这时形成的,良好的学习心态,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也是在这个阶段养成的。

2 教师教学手段探讨

2.1 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多年听课总结到,有的老师的课上得生动形象,讲得头头是道,一堂课上下来非常卖力,但让学生编写程序时,学生却坐在电脑面前不知道该怎么做,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只是教师在教学中完成了一半任务,这样的教学效率显得比较低了,实质上程序编写课最重要的部分是要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解题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编程思路的提高和扩展。作为老师应该每节课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教师对教学内容要敢于大胆地取舍,围绕教学目标,讲清了重难点即可,可用多媒体进行演示,然后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理清思路,难点重点突出,真正做到精讲,剩余时间让学生当堂练习,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内容可以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练习题目可以由基础题向中难度题过度,这样课堂上达到了一定的训练量,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教学效率。

2.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VB语言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计算机课程,学生面对的都是一些符号、语句、函数和过程。但是学生还是比较喜欢上的实践操作性强、互动娱乐性高的一类课程,尽管学生的兴趣更倾向于网络和游戏,以至有些学生在上机练习时偷偷玩游戏,实际上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育工作者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顺应学生的认知水平,着眼于学生智慧的生成,用智慧去开启学生的求知欲,这可以体现在教学设计中以恰当的情境引入和主题选取,加以精准适当地评价和提问,更好地创设互动愉悦的学习氛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可以特别突出VB面向对象的特点,根据用户需求我们可以设计各种各样的多功能窗体来满足用户需求,描述我们学好编程技巧,满足客户的需求,就可以创造很好的经济效益等等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达到在较短的时间内收到较好教学效果的目的。

2.3 着力编程能力培养

VB程序设计是大学课程的一个重要课程之一,它和其他课程还是有一些差别,VB程序设计课程不光是把基本语法基本理论学会就行了,编程能力的提高是其最终学习结果的体现,但由于学科发展中的各种主客观原因,造成了程序设计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地位有些下滑,各类教育教学工作者也对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培养研究较少,因此现在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普遍较低,我们认为非常有必要加强对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培养的研究,作为一名一线的计算机教师,应该以教育学、心理学为理论依据,对学生程序设计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应该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步骤来深刻理解各个知识点,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是提高学生编程水平的关键所在,也是对上课的计算机教师的一个挑战,是对传统教学和传统教师的考验,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去努力学习,并在平常的教中加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模式的应用,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中提高自己的程序编写能力。

3 教学环境构建

3.1 硬件环境

VB程序设计是一门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的课程。实验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为此,学院可以将实验室在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适当的自由练习时间,给学生一个发挥自己创意的空间,也给他们刻苦钻研进行反复实验以及调试程序的机会。另外也需要充分发挥现在网络资源的优势,全面提高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动手能力,充分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可以提供一些电子教案、经典例题和每章节的自测题供学生下载,也可以收集学生反馈的问题,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实时互动交流。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课前课后提出的问题更多了,课程内容研究的也更深入了,逐渐改变了考前临时突击的局面,同时也避免了一时没有听懂而跟不上教师思路而失去学习积极性的现象。

3.2 组织参加编程竞赛

大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活动热情高,加之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现在我对我上小学时教室后墙上学习园地中我名字后面的五颗小红花还记忆犹新,那是我多次考试而和比赛名列前茅的结果,我们从小就喜欢上了奖励,喜欢上了家长的表扬,朋友的赞赏,如果学院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大型编程竞赛,并积极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的竞赛意识,以赛带学,以赛带练,这样不但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也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想现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没有一个人愿意甘拜下风,没有一个人愿意看着别人硕果累累而自己却一贫如洗。因为这对学生的培养不光是本次比赛的收获,可能是一辈子得收获,不光是计算机程序编写的收获,可能是做人、做事方法以及严谨度的收获。所以建议学院多组织各种竞赛活动,不但可以提高大学生培养的综合水平,同时也促进了学风建设和校风建设。

4 总结

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发现,只要善于思考、注重练习并有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然后适当的找一些参考资料上的案例认真分析研究的同学,都取得了非凡的成绩,课程结束自己都开发出特别实用的成功案例。以上几点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环境改善围绕着使同学们了解编程的基本思想、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为目标,希望对程序编写的教育者和学习者有借鉴之处,能促进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学习态度,这是程序设计课程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谢茂涛.程序设计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福建电脑,2008(4).

[2]康丽萍.VB教学的几点体会[J].农业网络信息,2005(9):45-46.

[3]孙宇清,马军.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的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00(3).

[4]颜素莉.程序设计类课程之课程设计在实践教学中的实施与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9(11).

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析 篇3

关键词:程序设计;教学方法;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2-21704-01

An Exploration of VB Program Design Teaching Methods

YAN Li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tudies,Anhui University,Hefei 230031,China)

Abstract:In teaching program design, finding new ways to solve the dryness and complexity of program design has always been a fascinating subject for many computer science educators. This article provides several ideas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of teaching VB program design:how to improve course quality, how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how to nurture and strengthen students’ ability and creativity in analyzing and solving a design problem, etc.

Key words:program design;teaching methods;aptitude

程序設计语言类课程的指导思想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既掌握高级编程语言的知识、编程技术和基本算法,又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更具备利用计算机求解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灵活运用高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其重点是培养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难点是作为程序设计的入门课程,应当如何引导学生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培养程序设计的新思想。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与理论思考,谈谈在教学上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1 采用实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兴趣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在程序设计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选择一些有趣的、有实际意义的程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VB程序设计的第一节课,简单地介绍了VB的发展历史后,我就演示了一个动画作为引例,如下图所示,一行文字“欢迎使用Visual Basic”在具有背景图案的窗体上、下移动(稍改动也可左、右移动)。移动方法有两种:单击手动按钮一次,移动50twip单位;单击自动按钮,按时钟触发频率连续移动;当内容超出窗体范围时进行反弹。

这个动画立刻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在演示过程中再通过介绍,可以让学生很直观地体会到VB具有面向对象、可视化、事件驱动、模块化、简单易学等特点。

2 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成为主体。实际上,问题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没有问题便没有深入,老师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即提出问题,留给学生时间思考、讨论、解决问题,从而更深入地展开学习。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讲数组的概念时,老师先设置问题:编程计算10个人的英语平均成绩。根据以前所学,学生会想到:需要说明10个类型相同的变量用于存放这10个人的英语成绩。再进一步要求:计算50个人的英语平均成绩。这时候如再说明50个变量,则会将问题麻烦化,学生此刻需要讨论该如何合理说明变量。再深入一步:求100个人的英语平均成绩。此时,当教师引出数组的概念、分析数组的性质时,学生不仅能够很容易记住数组的性质,还能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数组类型,事半功倍。

3 采用逐步渗透法,促进学生综合编程能力的提高

学习程序设计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对于有难度的知识点,采用先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有所了解,再引入一个复杂一些的例子,深入理解和掌握,然后再加以概括和总结。让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运用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例如,学生在学习For……Next循环时,书本内给出了一段求1到100之间所有奇数和的程序。代码如下:

Dim I as Integer, S as Integer

S=0

For I=1 to 100 Step 2

S=S+I

Next I

这段程序在学生弄懂For……Next循环语句之后,理解起来是并不困难的,但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编程能力,我对题目要求做了如下几种变化:

(1)求1到100之间所有偶数的和。

(2)任意输入一个自然数N,求1到N之间所有数的和。

(3)求N!即1*2*……*N。

(4)求1!+2!+3!+……+N!

这里的第⑴题和课本程序相比难度不大,学生通过模仿就可以完成。第⑵题增加了难度,即循环变量的终止值需用变量N来表示,因此需要在程序的前面增加一条定义变量N的语句,还需要使用InputBox语句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将终止值输入给变量N,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把前面所学的知识综合起来运用。第(3)题不但要将第(2)题的加换成乘,S的初值也不能再置为0了。第(4)题则容易将学生引到双重循环上去,其实,在第(3)题增加一个累加变量就行了,这对刚刚学习编程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通过练习,学生的综合编程能力可以得到训练和明显提高。

4 及时归纳小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程序设计的教学,一般都是从局部分散地讲,如果不归纳总结,学生则难以形成完整、清晰的框架,因此,教学中要及时归纳、做好小结。归纳可以是一个控件多方面(如事件、属性设置等)的归纳,也可以是对一种结构的归纳(如分支结构的归纳)。总结可以是一课的总结,也可以是几课的总结。归纳总结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可以使用文字概括,也可以使用图示总结,重难点要着重强调。这种归纳总结,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融会贯通,顺利实现知识迁移,另一方面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很大的帮助。

5 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直观、形象、便捷的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迅速理解、掌握、获取更多知识和信息,VB不仅仅要教会学生语法知识,更要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选择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将VB语法中非深奥理论和逻辑推理的内容(如数据类型、运算符、语句及部分语法规则),运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地讲授给学生,加深其对问题的理解。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收到了将抽象问题形象化、枯燥问题生动化的效果。对于多媒体教学不易实施的程序设计方法的讲解,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推理,如何用语句实现算法,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这样,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总之,教学方法在程序设计教学中举足轻重,它制约着程序设计教学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不可能只依靠一种教学方法,必须把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并根据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掌握教学过程,以争取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龚沛曾.Visual Basic程序设计与应用开发教程.

[2]张书云.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方法探析.

vb程序设计方法 篇4

教学目标:

1、知道创建一个VB程序的基本步骤

2、了解窗口、事件和消息的含义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窗口,事件和消息的关系

2、属性的设置

3、代码的输入

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学习了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能辨别三种结构,但不会自己书写程序。对VB基本上一无所知。

教学方法:

采用主动式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VB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动手做一个VB程序的欲望.在布置任务的时候,不是教师指定完成什么任务,而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想完成一个样的任务,即想做一个什么样的VB程序,因为任务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所以学生肯定感兴趣的,这就避免了教师布置的任务不能照顾到全体学生装的弊端.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和技术帮助者,帮助学生一步步地完成任务,引导学生分解任务,分解为界面的创建,属性的设置,代码的输入等几部分。在实践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用VB进行程序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上节课中我们演示了一个抛硬币的VB小程序,大家还有印象吗?(教师演示这个程序)师:下面我再来演示几个其他VB小程序(教师演示若干个趣味小程序,如,和刘德华对话,井字棋,心情好吗,挖地雷,单选复选框与字体,测验记忆力,弹球游戏,剪刀包袱,在演示过程中,让学生注意鼠标单击按钮,或者鼠标移动,窗口上会有什么反应)

师:窗口——舞台,事件——导演的命令,反应——演员的表演,控件——演员(以对比方式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需要哪个演员(控件)作出什么表演,要对这个演员(控件)发号施令,导演不能瞎指挥,不然表演要乱套的。)

师:有了舞台,演员,导演在哪儿呢?导演就是你!今天就是请大家当一回导演(出示课题:今天你来做导演!)意图:

1、在演示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窗口,事件(点击按钮或移动按钮),消息(事件的反应)。

2、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自己动手做一个VB程序的欲望。

二、形成任务 大屏幕展示:

一、确定导演的工作目标,即你想要完成一个什么样的VB程序?

老师引导,启发学生,使每个学生能确定自己的目标,即要完成一个什么样的VB程序,即名称是什么?功能是什么?……。(对于不能确定的学生,建议参考老师演示的例子,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

意图: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过程,要很好地引导学生,使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任务,即自己要做什么?

三、分解任务

(以演示中的一个小例子,来说明如何完成一个VB程序)大屏幕展示:

二、导演如何完成任务?

师:导演正式上任了,大家都胸有成竹了,明确了要做一个什么样的VB程序,首先做什么呢?

1、界面的设计(舞台的布置)师:一个程序,你最先看到是什么?

师:舞台如何布局?演员如何选取?窗口如何布局?上面要放哪些东西?这些东西怎么放比较好看?……

意图:引导学生从界面设计入手,学会用控件来输入文字,图片,通过对文字的修饰,图片的插入,引入属性的设置,突破这个难点。

2、如何让对象动起来?

师:窗口布置好了,舞台拱建好了,演员也到位了,那么让演员如何表演呢?每个演员做什么动作呢?导演发布命令的时候(输入代码)的时候,一定要看清对象,不要乱发命令啊!意图:

引入代码的输入。为节省时间,提供演示程序的代码,避免自己书写代码。

四、动手实践

师:各位跃跃欲试的导演们,按照自己刚才确定的任务,动手来完成自己的第一个VB小程序吧!可能问题:

有些学生在输入代码的时候,为分不清代码需要给哪个控件加上,这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导演的指令必须是针对某个演员发的,不能乱发。对于学生碰到的问题,老师做好技术指导工作。

五、评价交流(展示学生作品,交流评价)

师:不同风格的导演设计的效果是不同的,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各位导演的作品吧 意图:

通过电子教室软件,转发一些小组完成的作品,能过交流了解其他同学的制作成果,吸取他人经验

提醒学生在程序中加入制作人信息,即导演的信息,有初步的版权意识

有些学生可能设计的任务比较大,在课内无法完成,则鼓励在课后继续完成,作为拓展作业。

五、总结

师:各位导演感觉如何?做一个导演不容易吧,做一个好的导演更不容易。创建一个VB程序的基本步骤:界面设计,属性设置,代码输入。

导演有大有小,但是基本工作是一样的,就是上面这些步骤,今天我们是小导演,明天我们可能是大导演,期待欣赏到同学们的大作!意图:回顾过程,总结提高。

附:学案

今天我来做导演

——VB程序设计方法

一、明确目标

身为导演,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明确自己的目标,请确定你的目标,即你想做个什么样的VB程序?

提示:如果一时之间想不出来,可以参考老师演示的例子

二、设计舞台(界面的布局)

1、如果你想在窗口上输入文字,方法如下:

(1)用鼠标选择左边工具栏中的“LABEL”标签

(2)在窗口上拖出一个大小合适的矩形(矩形的大小可以用矩形边上的八个小方块进行调整)

2、如果你想插入一张图片,方法如下:

(1)用鼠标选择左边工具栏中的“IMAGES”标签

(2)在窗口上拖出一个大小合适的矩形

3、如果你想在窗口上增加一个按钮,方法如下:

(1)用鼠标选择左边工具栏中的“BUTTON”标签

(2)在窗口上拖出一个大小合适的矩形

4、如果你想在窗口上增加一个文本框,方法如下:

(1)用鼠标选择左边工具栏中的“TEXT”标签

(2)在窗口上拖出一个大小合适的矩形

:),增加其他控件的方法类似,相信自己,试一试!

三、对演员进行分工(属性的设置)

1、如何在窗口上显示文字?

方法如下:

(1)用鼠标选中Label控件

(2)在右边的属性窗口中找到“Caption”属性,在右边输入要显示的文字 思考:如何修改文字的字体?颜色?大小? 提示:修改相应的属性

2、如何插入图片?

方法如下:

(1)用鼠标选中Image控件

(2)在右边的属性窗口中找到“Picture”属性,点击旁边的省略号按钮,选择要插入的图片

3、如何修改Text显示的文字? 方法如下:

(1)用鼠标选中Text控件

(2)在右边鼠性中选中Text属性,输入要显示的文字

4、如何修改按钮上显示的文字? 方法如下:

选中按钮,修改“Caption”属性

四、让演员动起来(输入代码)选择演员,输入想要演员实现的代码

五、检查一下导演工作进展如何? 方法: 运行、播放

六、你是个合格的导演?还是个优秀的导演?

1、你知道如何做一个VB程序了吗?(知道/不知道)

VB程序设计试题与答案 篇5

C.Text D.AutoSize 2.为使计时器对象每隔5秒钟产生一个时钟事件(Timer事件),则其Interval属性值应设置为()(单)A.5

B.300

C.500

D.5000 3.下列的()对象支持KeyPress事件(单)A.文本框

B.命令按钮

C.标签框

D.图像框 4.确定一个控件在窗体上的位置的属性是()(单)A.Width或Height

B.Top和Height

C.Top或Width

D.Top和Left 5.确定一个窗体或控件的大小的属性是()(单)A.Width或Height

B.Top和Width

C.Top或Left

D.Top和Left

6.用户在屏幕上画出应用程序界面,并设置好对象的属性,系统便可以自动生成程序代码,这称为()(单)A.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B.结构化程序设计

C.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

D.程序设计 7.在VB中,工程文件的扩展名是()(单)A..frm

B..vbp

C..bas

D..frx 8.在VB中,窗体文件的扩展名是()(单)A..frm B..vbp

C..bas

D..frx 9.VB集成开发环境可以(单)A.编辑、调试、运行程序,但不能生成可执行程序 B.编辑、生成可执行程序、运行程序,但不能调试程序 C.编辑、调试、生成可执行程序,但不能运行程序 D.编辑、调试、运行程序,也能生成可执行程序 10.英文“VISUAL”的含义是()(单)A.可视化

B.集成C.结构化

D.调试

11.标准模块文件的扩展名是()(单)A.frm B.vbp C.bas

D.vbg 12.VB集成开发环境中,在()中编写代码(单)A.状态栏

B.属性列表框

C.代码框

D.标题栏

13.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过程中,英文缩写“OOP”的含义是()(单)A.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

B.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

C.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D.可视化程序设计

14.在窗体上画一个名称为Timer1的计时器控件,要求每隔0.5秒发生一次计时器事件,则以下正确的属性设置语句是()(单)A.Timer1.Interval=0.5

B.Timer1.Interval=5

C.Timer1.Interval=50 D.Timer1.Interval=500 15在窗体上画一个名称为Command1的命令按钮,然后编写如下事件过程: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a$=“VisualBasic” Print String(3,a$)End Sub 程序运行后,单击命令按钮,在窗体上显示的内容是()(单)A.VVV

B.Vis

C.sic

D.11

16.以下关于多重窗体程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单)A.用Hide方法不但可以隐藏窗体,且能清除内存中的窗体 B.在多重窗体程序中,各窗体的菜单是彼此独立的 C.在多重窗体程序中,可以根据需要指定启动窗体 D.对于多重窗体程序中,单独保存每个窗体 17以下合法的Visual Basic变量的名称是()(单)A.a3

B.Const

C.9abc

D.a#x!

18.当一个复选框被选中时,它的Value属性的值是()(单)A.3

B.2

C.1

D.0

19.表达式 5 Mod 3+53的值是()(单)A.0

B.3

C.4

D.6

20设x=4,y=8,z=7, 表达式:(x<y)Or z<x 的值是()(单)A.1

B.-1 C.TRUE D.FALSE 21设有如下程序段: x=2 For c=1 To 4 Step 2 x=x+c Next c 运行以上程序后,x的值是()(单)A.6 B.7 C.8 D.9

22执行如下两条语句,窗体上显示的是()(单)A=9.8596 Print Format(a,“000.00”)A.0,009.86 B.9.86 C.009.86 D.0,009.86

2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为了保存一个Visual Basic应用程序,应当()(单)A.只保存窗体模块文件(.frm)B.只保存工程文件(.vbp)C.分别保存工程文件和标准模块文件(.bas)D.分别保存工程文件、窗体文件和标准模块文件

24.要使一个文本框对象能够显示多行文字,应设置该对象的()属性值为True(单)A.Text B.MultiLine C.Style D.Visible 25.若要将窗体从内存中卸载,其实现的方法或语句是()(单)A.Show B.Unload C.Load D.Hide 26.以下选项中,不是VB标准控件的是()(单)A.命令按钮 B.定时器 C.通用对话框 D.单选框

27在窗体上画一个名称为Command1的命令按钮,然后编写如下程序: Dim a As Variant a = Array(1, 2, 3, 4, 5)Sum = 0 For i = 1 To 5 Sum = Sum + a(i1)“, a(i1)> x Then Print a(iNum2 Case 3 Op = ”ד Result = Num1 * Num2 Case 4 Op = ”÷“ Result = Num1 / Num2 End Select Label1= Num1 & Op & Num2 & ”=“ & Result End Sub 窗体运行后,输入1,则label1的标题显示结果为()(单)A.3+2=5 B.3-2=1 C.3×2=6 D.3÷2=1.5

42在窗体上画一个名称为Text1的文本框,然后画一个名称为HScroll1的滚动条,其Min和Max属性分别为0和100。程序运行后,如果移动滚动框,则在文本框中显示滚动条的当前值,以下能实现上述操作的程序段是()(单)A.Private Sub HScroll_Change()Text1.Text=HScroll1.Value End Sub

B.Private Sub HScroll_Click()Text1.Text=HScroll1.Value End Sub C.Private Sub HScroll_Change()Text1.Text=HScroll.Caption End Sub D.Private Sub HScroll_Click()Text1.Text=HScroll.Caption End Sub

43.在窗体上画一个名称为Command1的命令按钮,然后编写如下事件过程: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x=InputBox(”Input“)Select Case x Case 1,3 Print ”分支 1“ Case Is>4 Print ”分支 2“ Case Else Print ”Else 分支 “ End Select End Sub 程序运行后,如果在输入对话框中输入2,则窗体上显示的是()A.分支1 B.分支2 C.Else分支 D.程序出错

44.随机产生10个100~200之间的数,求它们的最大值程序如下: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Max = 100 For i = 1 To 10 x = int【 】 Print x;If x > Max Then Max=x Next i Print Print ”最大值=“;Max End Sub 45设a=10,b=5,c=1,执行语句Print a >b > c后,窗体上显示的是()(单)A.True B.False C.1 D.出错信息

(46)在窗体上建立通用对话框需要添加的控件是

A)Data控件 B)From控件 C)CommonDialog控件 D)VBComboBox控件

(47)在Visual Basic中,要将一个窗体加载到内存进行预处理但不显示,应使用的语句是 A)Load B)Show C)Hide D)Unload

48)Sub过程与Function过程最根本的区别是

A)Sub过程可以用Call语句直接使用过程名调用,而Function过程不可以

B)Function过程可以有形参,Sub过程不可以

C)Sub过程不能返回值,而Function过程能返回值 D)两种过程参数的传递方式不同

49保存一个工程至少应保存两个文件,这两个文件分别是)A)文本文件和工程文件 B)窗体文件和工程文件 C)窗体文件和标准模块文件 D)类模块文件和工程文件

50.当对命令按钮的Picture属性装入.bmp图形文件后,命令按钮上并没有显示所需的图形,原因是没有对某个属性设置为1,该属性是

A)MousePicture B)Style C)DownPicture D)DisabledPicture

51假设变量bool_x是一个布尔型(逻辑型)的变量,则下面正确的赋值语句是)A)bool_x=”False“ B)bool_x=.False.C)bool_x=#False# D)bool_x=False

52.设S=“中华人民共和国”,表达式Left(S,1)+Right(S,1)+Mid(S,3,2)的值为()A)“中华民国”

B)“中国人民”

C)“中共人民”

D)“人民共和” 53下列表达式的值为2123的是()

A)Val(”123asd“)& 2000 B)Val(”123asd“)+ 2000 C)Str(123)& ”2000“ D)Str(123)+”2000“ 54假设在窗体上建立了一个通用对话框,其名称为CommonDialog1,然后画一个命令按钮Command1,并编写如下事件过程: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CommonDialog1.Flags=4 CommonDialog1.Filter=”all files(*.*)|*.*|text Files(*.Txt)|*.txt|Batch Filse(*.bat)|*.bat“ CommonDialog1.FilterIndex=1 CommonDialog1.ShowOpen MsgBox CommonDialog1.FileName End Sub 程序运行后,单击命令按钮,将显示一个“打开”对话框,此时在“文件类型”对话框中显示的是()

A)All Files(*.*)B)Text Files(*.Txt)C)Batch Files(.bat)D)不确定

55当运行程序时,系统自动执行启动窗体的某个事件过程。这个事件过程是()A)Load B)Click C)Unload D)GotFocus 56.无论何控件,都具有一个共同属性。这个属性是()A)Text B)Font C)Name D)Caption 57.在一行内写多条语句时,语句之间要用某个符号分隔。这个符号是()A),B);

C)、D):

58.表达式12000 + ”129“ & 200的值是

A)12329 B)”12129200“ C)”12000129200“ D)”12329“ 59.Visual Basic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构成对象的三要素是()

A)属性、控件和方法 B)属性、事件和方法 C)窗体、控件和过程 D)控件、过程和模块

60表达式String(1,”I am student“)+ Replace(”am harass“,”rass“,”ppy“)& ”!“的值是()A)”I am happy!“ B)”I am student I am s am harass studentam happy!“ C)”I am student am harass!“ D)”I am student am happy!“ 61.引用列表框(List1)最后一个数据项应使用的表达式是()A)List1.List(List1.ListCount)B)List1.List(List1.ListCount-1)C)List1.List(ListCount)D)List1.List(ListCount-1)62.以下属性和方法中,可重定义坐标系的是)

A)DrawStyle属性 B)DrawWidth属性 C)Scale方法 D)ScaleMode属性 6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滚动条的重要事件是Change和Scroll B)框架的主要作用是将控件进行分组,以完成各自相对独立的功能 C)组合框是组合了文本框和列表框的特性而形成的一种控件

D)计时器控件可以通过对Visible属性的设置,在程序运行期间显示在窗体上

64.在窗体上画一个名称为Check1复选框,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若选中复选框,则Check1.value的值是()A)True B)2 C)0 D)1 65.下列关于过程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程的传值调用是将实参的具体值传值递给形参 B)过程的传址调用是将实参在内存的地址传递给形参

C)过程的传值调用参数是单向传递的,过程的传址调用参数是双向传递的 D)无论过程传值调用还是过程传址调用,参数传递都是双向的

66.为了使标签能自动调整大小以显示全部文本内容,应把标签的【 】属性设置为true。67.要想在文本框中显示垂直滚动条,必须把scrollbars属性设置为2,同时还应把【 】属性设置为true。

68.假定有一个文本框,其名称为text1,为了使该文本框具有焦点,应执行的语句是【 】.setfocus。

69.假定有一个名为pic2.bmp的图形文件,要在运行期间把该文件装入一个图片框,应执行的语句为 图片控件名.picture=【

】。

70.为了能自动放大或缩小图像框中的图形以与图像框的大小相适应,必须把该图像框的【 】属性设置为true。

71.窗体、图片框或图像框中图形通过对象的【 】属性设置。72.计时器事件之间的间隔通过【

】属性设置。

73.有时候要暂关闭计时器,这可以通过【 】属性设置为false来实现。74.设a=sqr(2),则语句Print format$(a,”000.0“)的输出结果是【 】。75.设a=sqr(3),则语句Print format$(a,”###.0“)的输出结果是【 】。76.VB应用程序通常由3类模块组成,即窗体模块、【 】模块和类模块。

77在窗体上画两个文本框和一个命令按钮,然后在命令按钮的代码窗口中编写如下事件过程: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text1.text=”vb“ text2.text=text1.text

text1.text=”abcd“ End Sub 程序运行后,单击命令按钮,文本框text2中显示的内容为 ________。

78.在保存VB应用程序时,窗体文件和工程文件的扩展名分别为【.】和.vbp。79.下列可作为VB的变量名的是()(单)A.Filename B.A3B C.254D D.Print 80.与下列数学式cos2(c+d)对应的VB表达式是【 】。81.与下列数学式2a(7+b)对应地VB表达式是【 】。82.在VB中,字符串常量要用【 】括起来。83.下面的事件不属于鼠标器事件的是()(单)A.MouseDown事件 B.MouseUp事件 C.MouseMove事件 D.Move事件 84.下面的事件不属于键盘事件的是()(单)A.KeyPress事件 B.KeyDown事件 C.KeyUp事件 D.KeyMove事件

85.对以下程序说法不正确的是()(单)Private Sub FileOpen_Click()CommonDialog1.InitDir = ”C:“ CommonDialog1.Filter = ”文本文件 | *.Txt“ CommonDialog1.ShowOpen End Sub A.显示”文件“打开对话框 B.打开的对话框的初始目录为C盘根目录 C.打开的对话框的文件类型为文本文件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86.以下程序是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程序,在【】处填写合适的关系运算符。Private Sub Form_Click()Dim m1, n1, m, n, r As Integer n1 = InputBox(”输入自然数n“, ”输入数“)m1 = InputBox(”输入自然数m“, ”输入数“)n = n1 m = m1 If m <n Then t = m: m = n: n = t End If r = m Mod n Do While r 【 】 0 m = n n = r r = m Mod n Loop Print ”最大公约数=“, n Print ”最小公倍数= “, m1 * n1 / n End Sub 87.下面是求100以内素数的程序。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Dim i As Integer, m As Integer, tag As Boolean

For m = 2 To 100 tag = True For i = 2 To m-1 If m Mod 【 】 = 0 Then tag = False Next i If tag Then Print m Next m End Sub 88.百元买百鸡问题: 假定小鸡每只5角,公鸡每只2元,母鸡每只3元。现在有100元钱要求买100只鸡,以下程序列出了所有可能的购鸡方案。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Dim x%, y%, z% For x = 0 To 33 For y = 0 To 50 For z = 0 To 100 If 3 * x + 2 * y + 0.5 * z = 100 And 【 】 Then Picture1.Print x, y, z End If Next z Next y Next x End Sub 89.随机产生10个100~200之间的数,求它们的最大值程序如下: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Max = 100 For i = 1 To 10 x = int【 】 Print x;If x > Max Then Max=x Next i Print Print ”最大值=“;Max End Sub 90.以下是求1~100之间5或7的倍数的和,如下程序段: Sum = 0 For i = 1 To 100 If i Mod 5 = 0 Or i Mod 7 = 0 Then 【】 End If Next i Print Sum 其中【】处书写正确的是()(单)A.Sum = i B.Sum = Sum +i C.Sum = Sum + 5+7 D.以上都不正确 91.要使得在按下鼠标左键时,激发mousedown事件,可以设置此事件中的button参数为()(单)

A.0 B.1 C.2 D.4 92.要使得在按下鼠标右键时,激发mousedown事件,可以设置此事件中的button参数为()(单)A.0 B.1 C.2 D.4 93.删除列表框中所有的项目所使用的方法为()(单)A.move B.remove C.clear D.removeitem 94.在窗体上画一个命令按钮,然后编写如下事件过程: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Dim a As String, b As String a = InputBox(”Enter the First integer“)b = InputBox(”Enter the Second integer“)Print b + a End Sub程序运行后,单击命令按钮,先后在两个输入对话框中分别输入456和111,则输出结果是()(单)A.456 B.111 C.567 D.111456 95.传值:形参得到的是实参的值,形参值的改变不会影响实参的值。在定义形参前加关键字Byval。

96.以下利用SUB关键字定义的子过程Rate,其调用格式不正确的是()(单)A.call Rate(12,56)B.Rate(12,56)C.Rate 12,56 D.以上A和C正确

97.以下程序的作用是单击Check1检查框将使得Text1文本框的字体在”加粗“和”常规“之间进行切换。

Private Sub Check1_Click()Text1.FontItalic = Not Text1.FontItalic End Sub 98.窗体中有一个名称为Slider1的可选择性刻度滑块控件,要设置它的如下属性值,可以编写程序()(单)(1)Slider控件的滑块处于最小位置时值为8(2)Slider控件的滑块处于最大位置时值为72(3)单击Slider控件两端箭头时,滑块的增量值为2(4)单击Slider控件的空白处时,滑块的增量值为8 A.Slider1.Min = 8: Slider1.Max = 72:

Slider1.SmallChange =2: Slider1.LargeChange = 8 B.Slider1.Min = 2: Slider1.Max = 8:

Slider1.SmallChange = 72: Slider1.LargeChange = 8 C.Slider1.Min = 8: Slider1.Max = 72:

Slider1.SmallChange = 8: Slider1.LargeChange = 2 D.Slider1.Min = 72: Slider1.Max = 8:

Slider1.SmallChange = 2:

Slider1.LargeChange = 8 99.以下能判断指针是否指向文件尾的函数是()(单)A.BOF B.LOC C.LOF D.EOF 00.窗体的过程Form_MouseDown(Button As Integer, Shift As Integer, X As Single, YAs Single),有4个参数,关于这些参数,正确的描述是()(单)A.通过Button参数判定当前按下的是键盘上哪一个键 B.Shift参数只能用来确定是否按下Shift键

C.Shift参数只能用来确定是否按下Alt和Ctrl键 D.参数x,y用来设置鼠标当前位置的坐标

01.设组合框Combo1中有3个项目,则以下能删除最后一项的语句是()(单)A.Combo1.RemoveItem Text B.Combo1.RemoveItem 2 C.Combo1.RemoveItem 3 D.Combo1.RemoveItem Combo1.Listcount

VB选择结构程序设计的教案 篇6

【教学内容分析】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教案

《程序的选择结构》是信息技术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内容是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在理解了顺序结构的前提下使得学生掌握VB语言的条件语句、多重选择语句的格式、功能和执行过程,学会使用条件语句和多重选择语句实现选择控制结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初步掌握调试、运行程序的方法。【教学对象分析】

高二的学生对事物的分析、综合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有能力进行自我探究。而且高二的学生已经在数学课上学习了一些算法的知识也已经接触过一些程序案例,但是经过半年的时间,繁重学业的学生已经对本来在数学上都要求不高的算法知识已经遗忘了不少。而且对于学生来说,在数学课中接触的主要是纯数学问题。这些案例比较抽象,与生活实际相距较远,不够具体生动,学生大多是以一种被动接受的态度进行学习。如果能用一种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例子来分析选择结构的话,那么学生会比较感兴趣,使得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得数学书本中学习的知识很好的帮助信息课《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学习。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选择结构的If条件语句的格式、功能和执行过程。(2)关系表达式与逻辑表达式的理解与运用。

(3)学会使用条件语句来实现选择控制结构,解决实际问题。(4)进一步掌握VB程序调试运行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共同探究问题,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协助学习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计算机解决问题方法的理解。(2)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选择结构的格式、执行过程及其功能。

(2)理解多重选择结构语句在解决多重选择问题上的直观、优越性。【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并掌握选择结构的格式、执行过程及其功能,并能动手设计程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通过展示有趣的程序案例,来激发学生自主设计程序的兴趣。其过程紧紧围绕程序设计的“分析问题—设计算法—描述算法—设计程序—调试运行”的思想步骤,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

在通过读程序,改程序等环节的学习与动手实践,从简到难,逐步地掌握选择结构的If语句,最终能够使用计算机语言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问题提出:根据数学公式(x>=0时,y=x;x<0时,y=-x)编写一个程序

老师引入:通过对这个数学公式的分析请同学们思考用选择结构中的哪个语句来解决,然后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本章内容的学习,课时结束前在回过头来解决

2、选择结构的概念了解,并且引出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

二、了解选择结构的各个环节

1、展示课件并解释选择结构的If语句中的单分支结构的基本格式及执行过程。

老师活动:请同学思考回答:如果a>b,要把这两个数进行交换,你们有那些办法?

学生回答:a=b,b=a(自我判断,然后修改)老师活动:请同学们参照上面格式,完成下面的这个例题,独立思考 学生活动:通过分析写出程序代码 老师活动:进入VB程序进行操作验证 展示课件并解释选择结构的If语句中的双分支结构的基本格式及执行过程。

老师活动:请大家编写一个程序,判断给定的成绩是否及格。

根据题目带着学生分析并且逐步写出程序代码,并到VB程序中进行操作演示

3、展示课件并解释选择结构的If语句中的多分支结构的基本格式及执行过程。

老师活动:了解了多分支结构的一般格式,下面我们就运用此格式来解决学分等级的问题

读完题目进行分析,老师带着学生一步一步的写出代码

老师活动:我们理解了If语句的三个结构,下面我们再延伸了解一下If语句的嵌套结构好不好?

学生活动:好

4、展示课件并解释选择结构的If语句的嵌套结构的基本格式及执行过程。

通过一个例题来理解嵌套结构的运用,老师给学生们分析解答并做相应的演示

老师活动:最后我们来学习选择结构中的多重选择语句——Select Case 语句

5、展示课件并解释选择结构的Select Case语句的基本格式及执行过程。

三、上机实践

程序代码编写,解决问题

师生互动:学生编写程序代码,教师指导教学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Dim x As Integer, y As String x = Val(Text1.Text)Select Case x Case Is >= 90 y = “A” Case 80 To 89 y = “B” Case 70 To 79 y = “C” Case 60 To 69 y = “D” Case Else y = “E” End Select Text2.Text = y End Sub 老师活动:将Select Case语句与双分支结构作比较

四、回顾测验

老师活动:到这里我们已经介绍完了选择结构的相关结构语句,下面我们再回过头来解决留下的一个问题

请两个同学到黑板上写出程序代码,并叫1-2个同学对其进行判断修改

五、总结归纳,布置课后作业

1、课堂小结

单分支

if(表达式)

语句

双分支

选择结构

if(表达式)

语句1 else

语句2 if(表达式1)语句1

else if(表达式2)语句2 ……

else 语句n

多分支

if 语句的嵌套

Select case语句

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研究 篇7

掌握和应用好计算机知识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为此,国家教育部根据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培养目标提出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三个层次的教育体系。VB属于第二层次范畴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已被列为公共必修课程。

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的指导思想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既掌握高级编程语言的知识、编程技术和基本算法,又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更具备利用计算机求解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灵活运用高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其重点是培养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难点是作为程序设计的入门课程,应当如何引导学生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培养程序设计的新思想。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与理论思考,谈谈在教学上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2 VB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目前,Visual Basic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使用多媒体教室,教师采用Powerpoint课件加实例演示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比以前的“粉笔”+“黑板”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提高,加大了课堂的信息量,更直观形象了。但如果仅采用这样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过程还是以教师为中心,课件的信息量很大,授课速度又快,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积极性仍然没有得到充分调用;第二,上机实验过程中,学生是自主学习,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首先,在上机实验中,教师布置上机的任务后,学生自行练习,教师就忙于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而不引导全局。在这种放任学生自主练习的状况下,整个上机实验过程节奏松散,而实验任务对大部分同学来说台阶过高,于是学生感到很茫然,便很快就丧失了学习兴趣,甚至厌恶上机。其次,上机人数又多,学生遇到的问题往往得不到教师的及时解决,于是挫折感增加,产生厌烦心理。

3 教学方法的探索

3.1 实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程序设计是一种构造性的技术,对于学生来说,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和概念都是全新的,学生接受起来很困难,因此必须研究程序设计的教学方法。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程序设计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利用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选择一些有趣的、有实际意义的程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教无定法,学无定法。打破课本原有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为顺序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基础,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先易后难、先具体后抽象的原则,通过观看、模仿、理解、总结、提高五个阶段进行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很重要,而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本身或过程有兴趣,而不是在外界剌激下只关心学习的结果,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教学中仅仅单纯地传递教材内容是不够的,在第一堂课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利用其对事物的好奇心,选择一些有趣的、有实际意义的程序,从一开始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成为主体。实际上,问题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没有问题便没有深入,老师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即提出问题,留给学生时间思考、讨论、解决问题,从而更深入地展开学习。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讲数组的概念时,老师先设置问题编程计算10个数的和。根据以前所学,学生会想到需要定义10个变量用于存放这10个数。再进一步要求计算50个数的和。这时候如果再定义50个变量,则会非常麻烦,学生此刻开始思考该如何合理地声明变量。再深人一步求100个数的和。此时,当教师引出数组的概念、分析数组的性质时,学生不仅能够很容易记住数组的性质,还能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数组,事半功倍。

3.3 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编程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使学生能够独立地编写程序,而这正是编程教学中最大的难点。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采用以下几步措施来逐渐使学生能够独立编一些简单的程序:第一步精讲例题,详细分析其算法,逐一列出解题步骤,给出完整程序;第二步精心挑选很多程序题,让学生阅读程序,写出程序执行结果,这一步十分关键,读懂理解人家的程序是以后自行独立编程的前提;第三步是让学生做程序填充题和程序改错题,即给出相应程序,把其中一些关键地方留空,让学生填充,或在程序中提供一些错误语句,要求学生修改正确;第四步出一些类似例题的编程问题,让学生模仿完成;第五步让学生独立编写简单的程序。例如,为了让学生独立解决求s=1-1/2+1/3-1/4+...+1/99-1/100的程序,首先详细分析了求s=1+2+3+...+99+100的编程,程序如下:

然后,将上题中“For i=1 to 100 step 1”这一语句略作改动:(1)For i=1 to 100 step 2;(2)For i=0 to 100 step 2;其余不变,让学生阅读程序并分析。程序(1)实际上是求100以内奇数之和,程序(2)实际上是求100以内偶数之和。再将上题中sum=sum+i这一语句改成sum=sum+1/i,其余不变,那又如何呢?学生很容易得出程序实际上是求s=1+1/2+1/3+...+1/100,进一步引导学生,这个程序有什么问题?答案是由于求和结果不可能是整数,故语句Dim sum As Integer应该改成Dim sum As Single。再引导学生思考,要求s=1-2+3-4+...+99-100的编程,上题中循环体sum=sum+I应该怎样改动?结合相关数学知识,学生很自然得到正确结sum=sum+i*(-1)^(i+1)。有了上述的层层铺垫,相信学生是能够独立完成s=1-1/2+1/3-1/4+...+1/99-1/100的程序代码设计的。

能独立编程后,还应善于总结。有些编程题,表面上看起来好象不一样,它们实质上可以用一道通用的程序来实现,只要改变其中的一条语句就可以了。如:

例1:编程求任意三个数中的最小数。

例2:编程求任意三个数中的最大数。

例3:编程求任意三个数中的中间数。

例4:编程将任意三个数从大到小输出。

例5:编程将任意三个数从小到大输出。

这五个编程题,虽然不一样,但只要会编写其中的一道题程序,其它题目只要在这道题程序的墓础上,修改最后的PRINT语句就可以了。

4 根据课程特点,做好归纳小结

程序设计的教学,一般都是从局部分散地讲,如果不归纳总结,学生则难以形成完整、清晰的框架,因此,教学中要及时归纳、做好小结。归纳可以是一个控件多方面(如事件、属性设置等)的归纳,也可以是对一种结构的归纳(如分支结构的归纳)。总结可以是一课的总结,也可以是几课的总结。归纳总结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可以使用文字概括,也可以使用图示总结,重难点要着重强调。这种归纳总结,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融会贯通,顺利实现知识迁移,另一方面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教学方法在程序设计教学中举足轻重,它制约着程序设计教学的效率。虽然教无定法,但万变不离其宗,绝不能离开程序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脱离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规律。采取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必然会提高教学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 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笔者还注意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在大学生能力层次当中属于最重要最基本的,首先,有了自学能力就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学到课本里没有的东西,知识丰富了,眼界也开阔了,对于活跃学生的思想,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大有好处:它可以使学生打破老师和课堂的限制,在学习上获取更大的自由。其次,学生在学校里生活毕竟是短暂的,现在提倡终身教育,将来不论他们从事哪种工作,都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文化科学水平,这种提高主要靠自学,即自已阅读有关书籍和报刊,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认知新知识,自觉发现问题,再归纳概念,作出判断,进而解决问题。再次,针对计算机的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特点,自学能力的成长和提高,显得更为重要。

在不断的教改实践中,笔者始终坚持一个指导思想,即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减少学生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独创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参考文献

[1]牛又奇,孙建国.新编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

[2]沈国珍.《VB程序设计》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福建电脑,2007(4).

[3]刘炳文.精通Visual Basic6.0中文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VB程序设计教学法的探讨 篇8

摘要:VB是计算机专业课的重要课程,研究和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就在VB教学中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法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VB 教学法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1-0073-02

一、前言

自教育产生以来,教学方法就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问题,研究和探讨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内在发展规律,为教育教学实践的健康发展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这是提高教学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VB是计算机专业课当中的一门极为重要的课程,是该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教好这门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智力,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其他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本人进行VB教学的情况,现对这门课的教学方法进行一些探讨。

二、VB教学法

VB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讨论法、发现法、学导式教学法、讲授法和实践法。在日常教学中,讲授法是采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但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确立,根据学生的知识状况和年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法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共识。在笔者讲授VB课程的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课堂教学除采用讲授法之外,还应采用发现法、讨论法、学导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于帮助学生学好这门程序设计课有很大的帮助。

1.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法在VB程序设计教学中通常是通过项目教学的方式去完成。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设计一些教学的项目,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进行巩固和加深,这种教学法近年来在VB等一些程序设计课中得到了极大的应用,主要是受到该类课程逻辑性强,学生思维能力不足的约束,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去认识相关知识内容,符合知识升华的特点。实操项目内容的选取一般从教科书的例题或课后的习题中选取,这有利于知识的连接。当然,教师也可以从课外书中找一些典型的例子作为项目教学的实例。据了解,很多大专院校的老师在VB教学中都喜欢采用项目教学法,这与该教学法简单实用、学生容易接受、教师也容易施教有关。采用实践教学法的老师一般是先将理论内容进行讲述,然后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项目的举例和演示,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然后将相关的例子以习题的方式发给学生,让学生练习,学生在练习当中出现疑问,教师及时进行分析、解答的形式进行。如果对某门课采用实践法,教师应当在学期初制定实训项目的内容,编写实训手册,让学生每进行一个实训项目都要将过程及时进行记录,总结所学知识,这样有利于知识内容的及时消化。例如,在学生学习了窗体、控件、菜单设置、事件和方法等内容之后,我就设计一个大实训项目:设计一个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我们可以将这个项目分解为三个小项目分别让学生去完成。

项目一:在数据库软件SQL Server中建立一个名称为Stu的学生情况数据库。数据库中包括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家庭地址、邮政编码等字段。同时,在这个数据库当中设置学号为主键约束,并在这个数据库当中输入几组数据。

项目二:在VB中建立用户使用界面。在窗体中通过标签控件、文本框控件、命令控件、数据控件建立基本的数据输出和数据连接界面,并通过菜单栏的添加,设置菜单事件的方法,使界面的功能更加完善。

项目三:建立数据控件与SQL数据库的连接,通过对Adodc控件的属性设置,建立VB界面与SQL数据库之间的连接。然后测试连接的情况,看看数据能否通过用户界面进出数据库。并且检查整个系统的运行性能。

运用前面所学的SQL Server数据库的知识,从数据库的建库到VB程序界面的建立,再到VB界面与数据库之间的连接,最后到窗体用户界面的美化,这些内容综合了前面所学的知识,通过这个大项目,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使学生感到学习VB的实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开发学生数据管理系统使他们感受到VB在软件开发中的强大功能。实践教学法所选的项目应具有以下特点:

(1)一致性。实训项目应与当前教学内容同步,能够体现当前教学的内容,有利于深化相应知识内容。

(2)启发性。实训项目应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发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3)可操作性。实训项目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学生能够从实例中领悟到所学知识,或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2.发现法

发现法又称探索法、研究法,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原理时,只给他讲一些事实和问题,不给出公式和原理,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独立探究,自行总结和归纳原理和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在一些发达国家得到大力提倡,主要是这种教学法不但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美国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要培养具有发明创造才能的科技人才,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而且要培养探索性态度,所以他十分提倡在教学中使用发现法。发现法在VB教学中的使用往往是用比较的方法获得的。比如在讲授Dim语句和Static语句在定义变量的时候,我们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我们看看下面这两个程序:

Private Sub Form_click() Private Sub Form_click()

TestTest

End SubEnd Sub

Sub test() Sub test()

Dim I As Integer Static I As Integer

I=I+1 I = I + 1

Label1.Caption=I Label1.Caption = I

End SubEnd Sub

首先,让学生进行第一个程序的练习,让学生观察结果,然后,让学生进行第二个程序的练习,让学生观察结果,这两个程序只有一个Dim语句与Static语句之间的区别,但结果差别很大,第一个程序输出永远都是1,而第二个程序输出是每次都递增1。由此,学生们通过比较发现,用Dim语句定义的变量对上一次执行的结果是不保存的,而用Static语句定义的变量上一次执行的结果是保存的。通过比较发现,学生对这两个语句定义变量的异同有了很深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比单纯的将这两个语句的区别直接讲述的方法要好得多。

3.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参与下,学生以集体或分组的形式,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共同探讨,从而搞清问题,理解并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活跃学生的思维,保持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在VB教学中,采用讨论法往往是在一个知识内容完结,或某一个与知识点相关的程序让学生进行调试完成之后进行的,通过学生的讨论,从而形成对某一问题初步的结论。比如,我们在讲循环语句的时候,可以举个例子,例如:“2008年中国现有人口13亿,如果每年的增长率为2%,那么,20年后,中国人口将达到多少人?”。当我们将这个问题用循环语句解决以后,我们可以用相似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2008年世界人口有60亿,如果每年世界人口增长为3%,那么,20年后,世界人口将达到多少人?”。同样相似的问题还可以提得更多:“2008年中国现有人口13亿,如果每年的增长率为2%,要达到20亿人口需要多少年?”,“2008年世界现有人口60亿,如果在2050年达到100亿人口,每年的增长率是多少?”。通过这些相近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编写程序,归纳总结,使学生对循环语句的理解更深刻。程序设计课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让学生在学习中多讨论,相互加强知识内容的探讨,是有利于学生保持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4.学导式教学法

学导式教学法是在美国心理学家加涅倡导的“指导学习”的基础上形成的。“学”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导”是指以教师的指导,这种教学法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实施教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针对自己的知识薄弱环节进行学习,已经掌握的知识内容就不需进行学习了,在VB中,学导式教学法得到更为广泛的使用,这也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应代替学生的地位,要尽量将“教”转移到“学”上,要避免进行满堂灌,及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将课程知识及时变为自己的知识。在VB的教学实践中,我经常在两节课的教学中留出半个小时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及时复习课堂所学的内容,例如:在讲授InputBox()函数的时候,我在讲授了相应的知识点,举了一个通过InputBox()函数输入数据的例子之后,接着就可以将相对应的练习通过教学平台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仿照练习,教师在课堂中及时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答疑引导,这样,巩固知识的效果就会十分明显。学导式教学法在计算机其他学科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学效果经过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三、结束语

VB的教学法在教学中不是单一采用的,它往往是多种教学法的综合运用,教师在备课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考虑教材的情况,根据现有的教学软硬条件,大胆进行教学法的尝试,不断探索,善于总结,这样,VB课程的教学效果就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靳玉乐.现代教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259-260.

上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答案不全) 新人教版下一篇:芒果作文高一600字